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36-01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融合,计算机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1],而高等院校中的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还具备了辅助学生进行各学科领域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科学研究等功能。同时,因为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广泛、使用率高,所存在安全隐患也逐步被暴露出来。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提出对策,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 实验室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影响
2.1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不安全因素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2]。而这两款操作系统同样存在着各种安全漏洞,所以需要在工作中将操作系统不断地进行更新、修补漏洞。在系统漏洞的补丁更新之前,这些漏洞就是安全隐患,例如针对实验室系统漏洞的网络攻击、某些软件无法正常安装及使用、病毒的大面积传播等威胁系统的安全性的事件。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同样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不同隐患的表现形式以及安全威胁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同样需要警惕。
2.2计算机网络的薄弱性
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要进行通信以及信息共享就需要应用到网络,实现网络通信就要通过通信线路、路由器或交换机等设备,如果网络中的某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比如物理线路故障、ARP 攻击、服务器故障等问题,整个网络都将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实验室正常的教学、实践任务无法正常进行,后期的维护工作也会困难重重。
2.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计算机病毒快速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式各样的病毒、木马层出不穷,而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因具有计算机多、使用频率高等特点,是计算机病毒传播高发区、重灾区。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征[3],病毒往往隐藏在一个链接、图片甚至是软件当中,感染病毒后对系统、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病毒还能够通过网络、移动存储设备等其他媒介传播和蔓延,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4网络不良信息侵害
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上网阅读或者查找相关资源时,会受到一些网页广告的吸引,进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问题产生主因是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没有制定规范、合理的使用制度,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监控力度不足,实验室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不过硬,才导致学生能够在实验室浏览到不良信息, 严重地影响到了学校学习氛围和思想教育。
3 实验室网络安全措施
3.1管理人员要具备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要着重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定期对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方面的检查,及时更新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补丁程序及数据备份。同时,在教学、科研的使用过程中,针对学生及教师大力宣传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严重危害及后果。
3.2网络病毒防治措施
计算机病毒具有的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严重威胁着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必须建立专用的杀毒服务器,并在实验室的每台计算机上都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通过杀毒服务器对各计算机客户端进行统一管理,定期更新病毒数据库并统一下发给杀毒软件客户端,然后由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对客户端计算机进行查杀与维护。
3.3构建防火墙
为了有效控制和提高内部网络安全,通过构建防火墙不仅可以有效阻止来自于校园网外的有害攻击,也可以通过防火墙来规范校园网内的相关网络行为,校园网内的数据只要通过客户设置的安全规则,就可以随时与外网进行通信。通过这种途径能够有效阻止网络异常行为的入侵,给校园网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的正常使用。
3.4安装网络安全入侵监测系统
对服务器、计算机客户端所产生的所有网络数据进行全面监测,动态的掌握网络数据活动,检测异常行为并给予及时的响应和处理。其主要的功能是能够寻找安全隐患、提供报警功能,尽最大可能弥补新的安全漏洞并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3.5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通过使用机房OSS系统实现,系统采用硬件技术进行主动防御病毒的穿透和破坏。系统支持在多个应用系统中操作,针对全部硬盘或某个单独硬盘进行备份设置。系统支持人工还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需要还原到制定时间的还原点;同时具备自主还原功能,当计算机每次启动后都会自动还原到默认的系统状态。系统的文件穿透功能,能够在系统保护状态下,设置制定的文件夹不被还原,保持相关应用在保护状态下更新的功能。
3.6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实验室的主要受用群体是学生,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正确的途径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网络,而不仅仅靠规章制度来强行限制,可以通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木马、病毒的危害性,或者以真实的网络安全事件为专题讲座等形式科学的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能够主动的摒弃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普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但因各高校之间的情况不同,采取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希望能为其他高校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有效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 彭小宁. 浅谈计算机设计大赛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5(5): 73-76.
篇2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27-02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是维护高校人身、财产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1]。近几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规模和设备数量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开设实验的课程和实验项目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探讨。
一、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当时实验室数量4间,价值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足30台件,总价值不超过20万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数量已达到14间,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土壤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七个分实验室,开出的实验项目数达80余个。实验室规模、条件、设备还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建设中,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基础设施老化。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位于2号和4号实验楼,这两栋实验楼使用年代比较长,自学校成立之初就存在,到现在已有20余年。个别实验室存在漏水漏电,电线老化,未安装通风设备,2楼及以上实验室未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网,实验室内和走廊灭火器过期失效、通风橱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化学试剂管理不到位。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综合体,所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性格各异,多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有毒等特点[2]。目前环境工程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较为混乱,如药品试剂无统一的放置地点,剧毒、易制毒试剂没有专人专柜管理,药品使用情况无人登记等,尤其是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室,实验室内试剂随意放置、学生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移取有刺激性挥发性强的试剂,废弃物随意丢弃等。
3.三废直接排放污染周边环境。环境类专业实验如在氨氮、六价铬、空气中甲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水体中汞含量测定等实验的测定过程中都会产生废弃物,且含有大量苯环类、铬、汞等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毒性致癌性、难生物降解等特点,而之前环境工程实验室并未配备废弃物回收桶或相应的处理处置设施,实验员安全管理意识也较为淡薄,为图省事方便,直接将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整改措施
1.对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整修和定期维修。我实验室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后及时向学校打报告,要求对环境工程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整修。2013年暑假学校后勤集团对本实验室的水电管线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有效防止了因电线老化或水管老化破裂造成火灾或跑水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实验装备处有效监督和宣传作用下,我们实验管理人员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对放有贵重仪器的实验室都加装了防盗设施。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
2.加强化学试剂的管理。2012年环境工程实验室向学校实验装备处申请购买了药品柜。对在环境专业实验中用到的氰化物、氟化物和汞盐等剧,我们配备了专门的药品柜,而且对于这类药品我们按规定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锁管理。其他试剂按有毒、无毒、有机、无机的原则分类管理,分柜分层摆放,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登记备案,责任明确,确保各类试剂的安全使用[3]。对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室,首先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责令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传达,如有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将进行相应的处罚。这些措施都有效地减少了危险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3.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治理工作。本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的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4],首先实验室在使用时实行取多少用多少的原则,尽量减少试剂的浪费,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废液的产生量;其次实验室配备了回收装置,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收集;最后是实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有毒物质的污染。如废酸废碱,可采用中和法处理;对含Cr6+的废水,可在废液中加入亚铁盐等还原剂,将Cr6+还原为Cr3+后,再加入碱转化为低毒的Cr(OH)3,放置一夜,将沉淀滤出并妥善保存。
4.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保护环境。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规范操作,不乱丢乱倒试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绝不能用口去尝任何一种化学药品,严禁用嘴通过移液管吸取具有强腐蚀性、毒性的化学药品。实验完毕后,提醒学生要洗手,严禁将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带出实验室,这样可以形成人人知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安全[5]。
5.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是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可做到防患于未然[6]。对于存放贵重仪器的实验室、库房等重要场所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极为严重[6]。由于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间数、仪器设备台件数、化学试剂种类众多,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将面对更多的挑战,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我们要积极探索,力求使我校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5-7.
[2]朱美英,卢志红,李琳.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31-133.
[3]李旭凯.环境学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J].广东化工,2012,39(8):153-154.
[4]魏芳,张维刚.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76-278.
[5]万田英,涂书新.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6):137-138.
[6]武杰.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安防科技,2006,(04):41-42.
篇3
【关键词】语言室;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高校语言室设备的更换日新月异;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语言室已经不再只限于外语听力方面的教学及各种考试需要,语言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校准备将语言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让语言室的设备得到充分的运用。在充分发挥语言室的作用的同时,语言室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虽然有学校网络中心设置的防火墙,然而网络这种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在各方面有潜在漏洞的存在,成为安全隐患。
1语言室网络安全上的一些隐患
语言室网络主要是通过校园网然后再接入Internet,虽然方便了管理,但同时也为病毒的进入带来了可乘之机。计算机软件与网络设备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的,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缺陷和漏洞。比如:数据库及应用软件的安全漏洞、网络软件和服务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等。虽然我校网络中心具有完善的防病毒系统,但难免还是有一些病毒会攻入到高校计算机机房。机房中的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首先就会通过其不断的复制而使计算机主机产生较多的垃圾,并使系统运行速度大大减慢。如遇上厉害的病毒更会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从而导致整个校园网络产生故障。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在网络知识与管理知识上就显得不足,缺乏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安全知识,对一些突发的安全事件不能做出积极和有效的反应。语言室对学生全面开放后,使用率提高的同时,网络安全就变得更加严竣。学生在使用语言室计算机的过程中如随意将自己的账号与别人共享,或相互冒用认证密码,又或丢失口令以及疏忽大意等一些无意的行为,都将会给语言室计算机机房造成极大的破坏。
2针对网络隐患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在提高语言室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语言室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语言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已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只有具备完整的安全体系才是语言室网络安全得到健康运行的保证。为了防止病毒的入侵,就要有“积极防御”的技术措施,比如及时升级应用系统、浏览器、邮件系统及其他应用程序。首先要在网络上安装在线杀毒软件,在客户端及服务器上安装基于PC及主机的实时防病毒软件。为防止或限制学生访问一些不良的信息,加强网络监控,安装一些网页过滤软件,利用网络性能监控,语言室可以根据网络信息统计数据进行一些分析,适时限制一些不良网页的访问,一旦发现有不良信息的网址、图像、音频等,可马上将其遮盖屏蔽或限制访问。这样即防止了病毒的入侵,又净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除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定时更新补丁程序、定时升级外,还要对硬盘进行保护,必须安装计算机硬盘保护卡,使硬盘中的文件得到保护,不能在该盘中随意安装新的程序和复制、保存新的文件,使其原有文件不被修改及删除,也能使CMOS的设置参数得到保护。语言室还有必要安装一些保护硬盘的软件,如“超级保镖”、“还原精灵”等。我校语言室在每台教师主机上都安装了“冰点还原精灵”,通过该软件将系统盘和备份盘数据信息保护起来,以便防止师生的操作失误而将系统文件或重要的数据删除及丢失,并且这种软件也对控制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起到了防护作用。
3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
即要做好技术上的防护措施,也要加强语言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提升,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软硬互补、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标本兼治”的语言室网络安全模式。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上积极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语言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繁杂,在面向大量的学生同时还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积极性和集体力量。可以制订如下规章制度:计算机操作规程、账号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等,并严格遵守和执行。语言室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以便更好地适应机房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语言室设备的安全。
4总结
网络教学的普及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室在网络教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网络化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备,是语言室不可推卸的责任。语言室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与稳定,是网络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在提高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同时,要加强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严格管理制度,更好地打造一个智能化的、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来确保语言室能持久有效和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凯.关于计算机房网络安全的研究与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7).
篇4
关键词:高校食堂 食品安全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11-0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校食堂作为一类特殊的餐饮单位,服务对象特殊、开餐时间集中、就餐人数多、经营环境相对封闭,安全性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如何才能科学高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管理,降低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分析法等研究工具,结合当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现状,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一、现状
大多数研究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形成了三次浪潮,即:行为规范(Practices),危害性分析(HACCP)和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1}。(1)行为规范,包括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一系列为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而作出的指导性规范文件,企业依据这些行为规范,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2)危害性分析,主要是指HACCP(Hazard Analysis of Critical Control Points)的提出和应用,是一种科学、合理、针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过程控制的预防性体系,包含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制、确定控制措施、建立纠偏措施、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七个步骤{2}。(3)风险分析。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即指食品中危害产生某种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和该影响的严重性{3}。“风险分析”由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风险交流(Risk Communication)三部分组成{3}。
早在200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国政府就将风险分析的管理方法逐步应用于食品安全日常管理之中。2011年10月,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承担着我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任务,填补了我国缺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机构的空白{4}。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尚停留在行为规范阶段,甚至有的高校食堂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即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者凭借从业经验管理食堂,无食品安全理念和管理意识,管理手段包括:传统的行政命令、思想教育、群众运动等{5}。当然,也有少部分食品安全意识强,具有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高校,能够应用风险分析成品检验和过程控制等管理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二、问题
不难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而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更是远远落后。
1.政府风险分析管理有待提高。一些发达国家早在1996年就将风险分析理论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之中,而我国则在13年后的2009年才逐步使用这一理论。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风险评估工作逐步开展,风险管理正在试行,风险交流依次完善,但仍存在问题。
首先,风险评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很多高校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待专业评估。例如高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研究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率与中毒发生前一天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有关,平均气温低于19.2℃或相对湿度低于60.3%的条件下,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率很小{6}。因此,政府可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就温湿度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风险性做出评估,如果这种相关性一再被得到验证,政府相关部门就可以据此建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警制度。
其次,风险管理范围较窄,未能推广至生产者。我国的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政府层面,过于依赖抽样和检验的成品管理模式已不适合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与风险分析的过程管理理念不相适应。
第三,风险交流参与主体少。风险交流主要局限在政府部门。但实际上,生产者之间,政府与生产者,政府与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乃至媒体、专家与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都需要风险交流。风险交流机制的不健全,一方面使得高校食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了解真正的风险点,另一方面,媒体的误报夸大,以讹传讹的伪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消费者的过度紧张和恐慌,损害政府和科学家的公信力,还有可能对行业造成经济打击。
2.政府监管理念未推广至高校食堂。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表明,在风险分析基础之上的预防性源头监管、过程监管明显优于事倍功半的终端监管。而现实状况是,政府开展了一定的风险分析管理工作,但在高校食堂层面,了解“危害分析”、“风险分析”管理理念的食品安全管理者极少,更不用说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目前开展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工作大都与食品工业相关,与餐饮行业交叉少,无餐饮业,尤其是高校食堂方面的案例分析,先进的理论理念“不接地气”,高校食堂不能运用其指导实际工作;另一方面,政府未将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通过培训宣传等推广至高校食堂,高校食堂不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自主运用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在餐饮行业的不断延伸和发展。
3.食堂管理方法落后。首先,危害性分析片面。餐饮服务包含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有多个风险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购,采购环节累积了上游种植养殖、包装运输、食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因此,对采购环节的监控尤为重要。但目前,大多高校食堂采购环节的把关仅停留在索票索证阶段,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需要。
其次,快速检测能力低。有的高校食堂设立了化验室,但化验室仅能开展简单的理化检测及微生物检测,而微生物检测繁琐,耗时长,以细菌总数检测为例,最短需要24小时,而大肠菌群检测最少需要72小时。但餐饮行业具有即食性的特点,当化验结果出来,无论合不合格,就餐师生已经用餐完毕。如果不合格,很有可能在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就餐师生已经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因此,原始的微生物检测只能作为食堂加工流程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参考,而不能像食品加工企业一样,通过成品检验,不合格产品不予发货。因此,快速检测对餐饮行业来说,尤为重要。而快速检测设备试剂价格高昂,并不是所有高校食堂都会承担这笔支出。
最后,风险分析工作未开展。现有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危害性分析的了解都比较片面,更不用说风险分析相关知识,同时更谈不上应用。
三、原因
1.生产者能动性未得到发挥。政府在将“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中时,未能重视生产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将“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融入高校食堂的日常生产经营之中。目前,我国“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仅在政府监管层面得到运用,但说到底,食品生产的最直接的责任人是生产者,如何引导督促生产者生产安全的食品,如何遏制惩罚生产者生产不安全的食品是政府的职责之一。因此,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政府层面是不合时宜的,更为重要的是将之推广至生产者,发挥生产者的能动性,让生产者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进行风险管理,如此才能确保成品食品安全。因此,政府要找好定位,科学设置管理思路和措施,提出要求,生产者执行,将监管力量放在源头,实施过程控制。
2.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宣传缺乏。造成风险评估范围小,风险交流主体参与少,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信息普及程度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培训宣传缺乏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食品安全信息专业化强。在分工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专业化已经成了重要的无知之源,“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重点不是简单的信息,而是要将专业术语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使大家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7}。
其次,政府推广和普及先进管理理念的力度不够。对于高校食堂而言,很少有有关危害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的培训宣传。
最后,政府部门现有风险分析相关信息分散,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查找不便,与一线工作者联系不紧密,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使用相关信息平台,用于指导实际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3.与先进管理理念相匹配的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研究不到位,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与餐饮各关键控制点控制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采购环节以及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地沟油”的检测为例,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以目前检测技术而言,仅能做到筛选,准确性不高。而微生物的检测耗时长,现有的快速检测方法同样存在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的另一层意思是已有完备的检测方法,但是由于价格、设备、人员等原因,检验检测工作未能开展。
4.人财物保障不足。当前,高校围绕“培养人”的目标开展工作,重学术轻后勤的现象普遍。这种观念,直接导致高校对后勤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力度不足。尤其在物价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高校食堂办伙成本激增,但为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响应教育部“质量不降、数量不减、价格不涨”的号召,高校食堂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食堂微利或亏本运营。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经营是各食堂的首要目标。当食堂都不能正常经营的时候,何谈食品安全,更不用说食品安全投入了。加之高校食堂大多职工文化程度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缺乏,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理念的进步任重道远。
四、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分析,笔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将先进的“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之中,转变管理方法,进行预防性的管理,确保高校食堂食品安全。
1.建立责任制度,树立诚信意识。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高校食堂经营者对师生的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政府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以守法遵章为前提,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8}。通过经济、政策、市场等各种手段,增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的内在动力。行业协会也要加强管理,规范、引导、督促行业自律,营造食品安全诚信环境,培育食品安全诚信文化{9}。高校食堂内部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督促从业人员不断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严守职业道德。
2.加强培训宣传,建立人才体系。政府部门可依托各学校和食品安全管理专业机构,加强对监督人员、高校行政人员和食品管理人员等的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重视程度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做好中高职及本科、研究生多层次衔接的学历教育,设置相关职业标准,引导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职业教育,建立人才体系。此外,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能力建设,整合专家、食品安全公共发言人等各种宣传资源,借助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等交流平台,宣传正确科学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从而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方法不断进步。
高校食堂自身要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普通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
3.加强信息交流,建立统一平台。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还可设立统一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和定时通报、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情况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增加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既方便高校食堂和就餐师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各类预警信息,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又方便行政机关及时了解食品安全管理一线的具体情况,为法律政策的制定打好实践基础;同时,为公众的参与提供必要的条件。
高校食堂要时刻关注政府部门的各类信息,了解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在食品安全高风险时段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4.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投入保障。政府加强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规律的系统性研究,加强食品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指导高校食堂对生产链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能够采取措施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防范。
高校食堂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强食品安全方面人、财、物的保障。要加强自检体系建设,配备快速检测设备设施,增强检测能力。
同时,要主动学习接收先进的“风险分析”管理理念,结合餐饮工作实际,给政府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另外通过实践,建立适合自身的“风险分析”管理制度。
五、小结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者能动性未得到发挥、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宣传缺乏、与先进管理理念相匹配的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以及人财物保障不足,因此,笔者提出了建立责任制度,树立诚信意识;加强培训宣传,建立人才体系;加强信息交流,建立统一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投入保障等建议,以期将先进的“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之中,转变管理方法,进行预防性的管理,确保高校食堂食品安全。
注释;
{1}杨明亮,刘进,彭莹.食品安全管理的三次浪潮.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03):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3811-2009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原则.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心介绍.[3-24].http://.cn/Article/Singel.aspx?channelcode=B2957AD28C393252
428FF9F892D1EDE1811F73D8044090E5
{5}刘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基于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0(02):63-78
{6}张磊,穆海振,陆怡,等.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和气候特征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07):330-332
{7}严卫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要让老百姓听得懂.[3-25]. http://.cn/Article/News.aspx?id=19D26BB734F1B0D70
332C42CDE41C8FF82630C57C4F767DD
{8}北京市政府.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 2011
{9}国务院.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2012
篇5
【关键词】实验室;特点;实验室安全;措施
0 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人财物高度集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部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尽管各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但高校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中毒、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事件频发,例如2012年3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的一间生物实验室,一名学生在做实验时因操作不当,导致仪器突然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三人重伤,等等。由此可见,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不仅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只有强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保障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等创造有利条件[1]。
1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主要是用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涉及专业面广、仪器设备复杂、接触人员多、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尤其工科类院校的实验室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
(1)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导致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复杂、流动性大。
(2)工科类专业多,需要的专业实验室量大,进而每个学院都有很多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但是有些专业实验室面积较小,里面存放的仪器设备较多,显得非常拥挤,给学生的实验操作带来不便。
(3)随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学校的实验项目类别增多、实验复杂,且多使用化学、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药品。
(4)由于使用的实验材料较多,实验室每天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废弃物质也比较多,对周围环境、安全卫生等产生较大影响。
(5)高校实验室数量大,多为二级管理,且比较分散,多数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或顾问进行参与管理,因而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
2 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实验室是一个复杂的实体,有着与多方面因素关联的特点,因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当前阶段,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各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体制落后、制度建设不健全。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相对重视理论教学,对实验室的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健全的安全体制保障。虽然高校实验室有着各种规章制度,涉及仪器操作、管理规则等,但只是挂在墙上的摆设,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有可行性,要具有强大的执行力。
(2)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配置不齐全。学校每年会有一定的经费用于购买教学设备、仪器维修等,但好多学院将经费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购买,很少用于安全设施的配置,因而大多数实验室的安全设施较少或没有或损坏或没有及时维修,如没有喷淋装置、洗眼器、消防器材等基本安全配置,这就给实验室安全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3)安全教育不到位、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有资料显示,90%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究其原因,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没有重视对新生的安全教育,使得学生不了解实验室,也没有安全意识。在正常学习后,虽然每次在实 验课开始前,实验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但也都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由于师生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必要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训练,当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能使安全事故消灭或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酿成更大事故[3]。
(4)安全检查、整改不到位,没有真正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高校时常会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大检查,但多数检查只注重形式,只查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等,没有检查到安全死角。另外对检查到的安全问题,实验室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边安全检查队伍一走,实验室就把安全问题置之门外,没有真正花力气去落实解决。学校对这样的实验室没有真正实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制,也没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在实验室经费问题上仍旧满足其需要,助长了其无所谓的态度。
3 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各高校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校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组织机构,负责全校的实验室安全问题,要由主管实验室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实行“校-院-系-实验中心”四级管理模式,“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一层都要有专门的安全顾问参与,对其中的实验室安全环节进行专业化把关。每个实验教学中心要建立、掌握成员的个人档案,对每个实验环节、实验项目、实验仪器设备要弄清楚是谁使用、谁负责,要落实安全责任到个人,加强责任心。
(2)要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学校要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仪器、药品安全采购、安全使用规定等,例如必须要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等,用来规范实验室的健康运行。实验室中的每台仪器设备要指定一个专职负责人,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维修;要建立网格化实验室安全责任区域,每位安全员负责一片实验区域的安全问题,加大对实验室水、电、气、消防设施等的监管。
(3)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尤其是督促学院增加在实验室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要完善安全防护装备的配置、提高个体防护水平,如购置配备安全防护眼镜、急救箱、洗眼器、喷淋装置、工作服、头盔等常用救助设施;要加大对老旧实验室的更新改造,更换老旧电线管路,合理分配实验室电力布局,使实验室用电、用水更加安全可靠;各种化学实验室要配备统一的通排风设备、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验室要安装气瓶柜、易燃易爆气体检漏报警装置、强制排风装置,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的使用及报废制度;对全天候开机,易受断电影响的大型精密仪器,配备停电报警器;对重点实验室、重点部位加装监控设备,实行进出实验室的门卡制度等[4]。
(4)加强实验材料及“三废”处理。由于实验室用的实验材料比较多,有时还需要大量的危化品,因而要狠抓对实验材料及危险实验的监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购买,实现实验材料的“零库存”,减少危化品在仓库的留存。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改革,推广微型实验,减少实验材料的耗量。要加强对废水、废气和废旧化学药品的管理,禁止胡乱排放,实验室处理要及时,将产生的化学废弃物按照空瓶、废液桶、残液瓶和不宜倒入废液桶的失效试剂进行分类,实行集中存储和定期收集,并集中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学校有关部门可以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供应商回收废弃物这条款项,使得废弃物能及时有效处理。
(5)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学校首先要加大对新生的安全教育,告知可能面临的潜在危险,使他们入学就熟悉实验室方面的安全知识,牢记一进入实验室就要绷紧“安全”这条弦。学校还可以将“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教育”等列为必修课,把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考试及格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各实验教学中心要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把安全教育培训融入到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维护中。再次在每次实验课之前,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反复强调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及如何保护自身的实验安全,实验操作步骤要规范化、标准化、熟练化,减少违规操作[5]。
(6)加大检查力度,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排查,要不定期、常态化,形成日常的巡查机制,检查要有目的、要有针对性。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一定要落实安全责任人整改。若整改不到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减少对该实验教学中心的经费投入;另外一方面要对实验室安全做的好的实验教学中心进行奖励。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各个实验教学中心还要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应急演练,对突发事情要及时处理,把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4 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互相支持配合,对口部门总负责。“安全源于警惕,事故来自麻痹”,只有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使得实验室安全无死角,才能保证学校师生安全以及各项教学事务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唐丽云,席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举措[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2(4):67-69.
[2]李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J].创新科技,2013,9(9):32-33.
[3]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8):5-8.
篇6
1.1现代企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因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威胁。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遭受黑客、钓鱼网站、木马、网络漏洞攻击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困扰,如何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配备大量高专业水准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使其维护并确保企业信息建设的安全,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制定科学的安全防范策略,为企业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2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失互联网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网络蠕虫、木马病毒等形式的攻击,给计算机用户造成了巨大损失。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日渐频繁,社会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失,当前社会各界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都给与了足够重视,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收效甚微,面对多种形式的攻击仍是有心无力。
1.3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教学要求高校是各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社会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网络安全与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需求,但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网络安全与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硬件根本无法满足这一教学需求。高校只有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实验的硬件条件,加强对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安全实验教学的建设,才能使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人才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专业水准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2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及网络实验室的功能
2.1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目标高校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中心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课的训练是在公共基础实验室进行的,该实验室所面向的是专业基础课的学生。专项研究项目实验是在研究实验室进行的,该实验室所面向的是某一项目的研究人员,研究实验室建设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及针对性。中心实验室则是为专业课实验而设置的,该实验室所面向的是该专业的学生,中心实验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针对性。网络安全实验室被定位到了中心实验室当中,网络安全实验室所面向的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该实验室以网络安全类实验为主,具体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网络防御实验、网络攻击实验、网络扫描实验、网络入侵检测实验、网络协议分析实验、网络安全通信实验、网络病毒实验、访问控制实验、身份验证实验等,并将网络攻击实验作为教学重点。
2.2网络实验室功能分析高校网络实验室应该具备以下几项功能:(1)综合布线方面的主要功能:①具有展示端接设备和步骤、光纤的端接方式的功能。②具有展示RJ45模块、双绞线的常用工具和打线方法。③实验室内的布线应该满足语言、数据要求,具有灵活多变的拓朴结构,能构成各种网络拓朴结构(2)网络方面的主要功能:①能够展示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②通过布线系统的跳线跳接能够实现局域网、广域网络、局域网与局域网互联等形式的网络拓朴结构。③通过配置DDN、拨号等方式能够连接广域网,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可实现VIAN。(3)①能够安装、配置、维护Unix、WindowsNT、Linux、Novell等操作系统。②配置网络服务器的各种服务。③具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3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所需遵循的原则
确保实验室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高校所构建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5)标准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通讯协议和接口。(6)统一性和综合性相统一原则。最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来组建网络实验室,完成上面提到的众多网络实验。(7)安全性原则,制订统一的安全策略。(8)可管理性原则。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宽带资源。
4分析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的项目设计要求
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不仅要为学生安排常规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为学生安排VPN技术以及相关配置、外侵检测实验、身份认证实验等高级实验,使学生具备较高层级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相关的实验能力。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在完成一般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的平台,在进行实验建设时,要考虑到创新实验的需要,例如进行Linux防火墙设计与实现、Linux网络源代码分析等技术研究。在现有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优化软件的效果,对当前的软件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总结
篇7
随着学校专业的增多,实验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需要做实验的科目越来越多,实验室的仪器以及实验人员也日益增长,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换也逐渐增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学校平日教学顺利进行,科研工作顺利完成。
1. 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所高校的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一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主要问题为:
1.1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氛围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重视教学却忽略安全问题,对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了解有限。实验室的安全宣传工作没有做好,使得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学校对于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不够重视,忽略了对于安全文化气氛的培养。校园的文化活动局限于学生间的常规活动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对实验室的安全氛围基本忽视。实验室的安全文化气氛缺乏培养,学校师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思不强,严重的阻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1.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各所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一直得不到完善,管理机构不明确,责任部门没有确定。并且,由于大部分学校扩大招生,造成实验室紧缺的情况十分突出, 实验设备的紧缺以及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紧缺,使得实验室的检查得不到保障,管理不能有效地落实,制度不能够有效地实施,严重的阻碍了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1.3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备
因为学校师生安全意识的薄弱,很多学校在建设实验室时缺乏对安全设施的规划,实验室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很多的学校只重视实验室内实验设施的管理一七实验室环境的改善,基本上经常会忽视实验室那安全设施的规划,并且会存在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1.4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学校内实验室的安全教育较为缺乏,并且没有系统性,一般都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别说注意事项,没有形成一种系统是的教育体系,造成了学校实验室内安全知识教育缺乏,安全意识薄弱,从而间接地让实验室内的安全隐患日渐暴露出来,这样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导致师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的损害,学校声誉的影响。
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2.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
目前,很多学校现在对于实验室的监管部门一般是学校的保卫处,但是保卫处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很好地管理实验室,并且没有健全的制度来针对实验室的管理问题。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上至下分级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个学院、导师,加强每一个人的责任心。
学校建立一个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每年可针对该体系组织学生老师进行学习与考试,通过考试起到教育的作用,并且通过的学生与老师才可进出实验室。
2.2 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每所学校都会有着实验室安全观念淡薄、缺乏相关技术水平管理人才等问题。为了解决以往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问题,学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上网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你用校园网文化,开发一套适合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学习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系统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增加平日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制作实验室相关安全教育的PPT,通过课堂教育、学生竞赛、安全讲座等,增强学生对于实验室安全的认知。
增加对于学校师生教育的渠道。可以开展实验室安全竞赛,或通过校园广播以及其他的平台,使实验室安全教育传播普及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2.3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安全规划设计
很多学校在建设实验室时通常比较重视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忽略了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实验室的安全规划设计以及仪器的采购和摆放等,从源头上保证实验室安全措施的建设。
可以对实验物品进行标记,在实验物品上贴上标签,标明实验物品的基本属性和相关信息,分类保存,对每样物品进行归档,在网上登记实验物品的档案,加以管理。
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增加门禁系统或红外感应系统,加大监控力度。对于危险物品要进行严格的监控以及防护。
安放必要的救援设施。比如在生物工程实验室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及专门的应急救援箱、防毒面具等,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救援。
2.4培育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文化
可以通过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宣传单等物品,并且开展一系列的讲座,从各个方面帮助学校的师生树立良好的责任心以及安全价值。
在实验室的周围贴好适当的标语,并且在实验室的门口挂上安全须知,并且表明当意外发生时所需的措施。
2.5实施全面的管理效果评价
学校应该定期的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文卷、走访等方式方法筛选出最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案,定期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方式。
3 ?结
篇8
关键词: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废弃物
作者简介:谭立龙(1973-),男,江苏徐州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仲启媛(1973-),女,江苏新沂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25)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18-02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基地,是高校构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重要领域。随着军队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增加,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进入实验室人员的数量、次数和种类明显增多且流动性大,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首要的控制目标。要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安全
狭义的实验室安全仅仅是指实验室的自身安全,包括用水、用电、用气等安全。只要不出事故,实验室就是安全的。目前,大多数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安全措施的实行等都是围绕这一任务来实行的。而广义的实验室安全不仅是指实验室自身的安全,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的人身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报废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理、实验数据(如情报资料等)的安全处理以及实验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他人带来污染、危害的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内容。[1]
二、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
虽然各高校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已被呼吁多年,但更多流于形式,总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不愿花时间和精力考虑安全问题,或以忙于工作为借口,无暇顾及。特别是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进入创新性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工作后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上没有保持警惕。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对实验室设备破坏很大,同时对人身健康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2.安全资金投入少
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时,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常常只能保证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在相关的安全保障设施上投入较少,这就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由于线路老化,线路容量不够,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或者由于接地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而导致电火灾的发生;由于水管、水龙头年久老化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或忘记关闭水龙头等操作失误,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严重的损坏仪器设备;由于管道破损或老化,造成有毒有害气液体的泄露而危害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实验室安全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还要在行动上真正贯彻执行,有效提高防范能力才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良方”。[2]
3.废弃物处置不当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电脑,报废的电脑硬盘和内存中有的存有大量信息,如果不妥善处理会造成军事机密的泄露,危害国家安全;有的纸质废弃物中记载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关系到某尖端科技成果,如果随意当生活垃圾扔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得;有的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中许多是剧毒的致突变、致畸形、致癌污染物和酸、碱化合物以及大量危害环境的有机溶剂,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将会污染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3]
4.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管理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他们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和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因此实验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不仅要包括教师及科研人员,还要有大量从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护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但是一些学校的实验师资队伍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其编制隶属高校“教辅系列”,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副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重复性强、事物繁杂、琐事多,通常要面向全校甚至整个学科的各门实验课程,而学生层次不同,动手能力差别很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及整个实验能否顺利、安全地做完、实验室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而这些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称待遇通常较低,且常属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人物(在军队院校通常是转业退伍对象),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专心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人员减少,现有人员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三、加强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的管理。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对提高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加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师生重视安全的习惯,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使师生从被动地服从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要求去做。
(1)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实验课的始终。
(2)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流程和现象,掌握所操作的仪器设备的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及其性质和性能,掌握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3)扩大安全教育途径,可以在校园网上播放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学片,定期举办安全讲座,举行消防演习、演练,使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4]
2.落实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经过考核,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对于军队院校来说,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涉及的安全内容范围广,差别大,如何考核也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基础安全考核和特种(专业)安全考核两大类。基础安全考核是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要通过的,而特种安全考核是根据专业不同而设置的,这两大类里既有理论安全考核又有实践安全考核。
对于基础安全考核中的理论考核,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安全知识,比如用电、用水、用气安全、防火防盗防泄密、防水管爆裂、通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而基础安全考核中的实践考核主要包括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如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等。
特种安全考核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专业而设置的,比如化学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化学安全知识和化学药剂的安全处理,光电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光学器件的安全知识,弹药专业学生要熟悉炸药安全知识等。
每类考核中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别都要达到规定的分数才能通过安全考核,如果未通过考核则不能进入实验室,直到重考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和具体处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从而确保了实验室的安全。[5]
3.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
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有信息的废弃物、易燃易爆的废弃物、电子垃圾以及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特点,应分类收集、存放和集中处理。
(1)含有信息的废弃物主要指报废的电脑、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信息载体以及一些实验数据,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要根据军队院校的保密相关规定,由指定的单位集中销毁,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2)易燃易爆的废弃物主要指化学药剂中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电子垃圾是指废弃电器,包括各种废旧电脑、通信设备以及被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仪表等。可以设置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站,分类回收,定期处理。
(4)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主要是指能危害人体和环境的废弃物,要根据规定进行特殊处理,严禁将这些废弃物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中,以免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6]
4.增加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提高安全设施的水准
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保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的正常实施,尤其是实践考核,比如消防演习、演练。保证各类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所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灭火器是否过期。对长期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初级职称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建设一支稳定的实验教学和安全管理队伍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要承担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这需要中级职称人员承担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还要有相应数量的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中,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频繁更换,不仅不利于实验室的维护,也给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合理、科学的岗位任职要求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励和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和经验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应用科学发展观,整合全校各部门优势,使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创新培养等方面适应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观念,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及实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1):168-170.
[2]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实科技信息,
2010,(1):862-920.
[3]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经济,
2010,20(5):176-177.
[4]高波,施光明,姜华磊.高校实验室危险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
2010,13(4):167-169.
篇9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77-02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校建立了以团队为主的科技创新模式,成立了多个独立于本科教学实验的科研实验室。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微生物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为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石。许多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作为研究的模式生物和分子生物学重要的载体宿主,已经成为各个实验室常规培养的微生物,因此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微生物科研团队和科研实验室。大量的老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参加大学生创新立项的本科生长期在一个实验室里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然而,科研实验室中存在很多危害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的隐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教学实验室由于实验本身安全性高,实验流程固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等原因,因此发生安全事故低,教学实验室发生事故造成学生伤亡的事件鲜有报道。与本科教学实验室不同,科研实验室往往具有下面几个特点:空间有限,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种类多数量大,人员多且相对固定,人员在实验室活动时间长。科研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科技创新,因此往往实验种类多,试验新颖,实验本身的危险系数高。由于许多新实验的步骤和方法来自于文献,文献中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描述,造成了实验操作人员对于实验安全本身危险性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待在相对固定的一个空间,对周围环境熟悉,造成安全意识逐渐减弱;长期以来实验室注重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实验室安全的教育问题,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大多都是来自科研实验室:2009年德国女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到,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2013年0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造成1死3伤;2015年4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燃,造成成1死4伤;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名博士后死亡。这些事故大多都是科研实验室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微生物科研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十分重要。
一、微生物科研实验室现状
微生物科研实验室不仅是科技创新平台,还是本科生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立项的场所。研究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看文献、休息、组会讨论等。随着开放课题、大学生创新立项使大量本科生进入实验室,造成大量人员在有限空间内流动,这些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人员复杂,人数众多是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管理的重点。
科学研究是科研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实验室往往重点关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大多数科研实验室并没有对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过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学生对于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了解,对于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故缺乏应对的措施,极易将实验中的小事故演变成大灾难。
二、微生物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
1.实验室水、火、电等的安全。
安全隐患:实验室水、火、电等的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重点,也是容易忽视和事故常发的环节。在微生物学实验室经常用到高压灭菌锅、酒精灯、电烘箱等仪器,实验室中还有大量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及各种压缩气体,如果设备和试剂摆放不当或使用不合理,极易造成危险事故。实验室中电器设备较多,有些设备如通风橱、摇床、培养箱、烘箱等摆放密集并且常年处于运转状态,实验室常常出现插排数量大,摆放乱的情况,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线路老化,产生漏电现象或者自燃造成火灾。
应对措施:节约用水,经常检查上下水是否完好;需要使用明火或者易燃易爆品的实验要在专门的房间进行实验,易燃易爆品需要单独存放,注意通风和温度;固定仪器的位置,请专业技术人员将涉及的电路进行合理设计和布排,大功率设备使用专线,减少插排的使用。安装防漏电装置,需要对设备和电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实验试剂和药品的安全。
安全隐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强酸、强碱、有机溶剂、核酸染料等有毒有害药品,这些药品大多都无色无味,且具有极高的毒性和社会危害性,如果未按照规定使用,不仅会给操作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还会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实验室师生安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药品,可能会腐蚀操作者的衣服和皮肤;有些试剂易挥发,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核酸染料等致畸致突变类药品,这类药品无色无味、剂量小,不易察觉但危害大,应设置专门操作区域,禁止在非操作区域内进行相关实验;无菌操作中常用到无水乙醇进行消毒灭菌,极易引起燃烧,造成烧伤。
应对措施:规范实验室试剂的存放,将药品和试剂集中存放,并对其进行编号统计,便于查找和保存。对于有毒试剂实行专人保管,严格使用登记使用制度。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当将药品集中存放在单独的房间内;试验操作过程戴手套戴口罩,对于挥发性试验需要在通风厨中进行;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需分类后进行收集分离处理,不能随意乱扔乱倒。
3.生物安全。
安全隐患:微生物学实验室研究的对象是微生物,肉眼不可见但是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微生物是条件致病菌,在免疫力低、有开放性伤口的情况下容易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带有抗性标记的生物材料或者其他有害材料如果不经处理就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应对措施:实验室需指定专门人员实验室菌株管理和保藏工作,严格菌种使用登记制度。菌株是微生物实验室最宝贵的资源,应该规范菌株保藏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微生物的菌株保藏方法,并且养成菌株保藏的习惯。定期地对菌株进行保藏,并在每个同学毕业时做好菌株的交接工作。对于实验过程中使用过的任何生物材料在丢弃之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4.大型仪器使用安全。
安全隐患:随着实验室的发展,科研实验室引进了许多分子生物学、蛋白表达纯化、高压液相色谱等先进实验仪器,这些大型仪器是实验室宝贵的资源和资产,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这些大型仪器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可能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造成仪器的损坏,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室大型仪器的安全包含两个层次:人员的安全和仪器的安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挥发性有机溶剂。高速离心机、电转仪等仪器,如果不按照操作流程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
应对措施:大型仪器的管理应实行专人负责制,每个人负责三到四台仪器。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机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洗保养和维护,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1.生活区与实验区分开:将学生在实验室的生活用品跟实验用品分开,严禁在实验室喝水、吃东西。学生做实验必须穿实验服,并严禁将实验用品带入生活区。
2.实验区按照功能进行分区:灭菌区、无菌操作区、蛋白操作区和电泳区等。对每一部分可能涉及的有毒有害物品或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标注,贴在该区域醒目的位置,并在提醒标语旁设置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3.建立安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值班人员最后一个离开,负责检查实验室的水、电、火及门窗的安全,检查仪器是否关闭,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做好。
4.加强教育:结合发生的案例,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标记危险警示;在实验室醒目位置悬挂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对可能出现的常见危险情况进行演练,加强对灭火器使用,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学会割伤、烫伤的急救方法,在实验室设立专门的急救箱。
四、小结
实验室安全是微生物科研实验室进行研究的保障,也是长期以来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随着实验室人员和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实验室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使实验室的安全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微生物科研实验室应该牢记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按照相关的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建立并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微生物安全操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结合本实验室本身的情况及时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和调整,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温洪宇.普通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使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00-101.
[2]杨怡姝.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8-190.
[3]王岩.浅谈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301-304.
[4]吕釉华.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91-94.
篇10
关键词: 中职院校 计算机实验室 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验,学生进行自主网络学习及自由上机实践等各种任务,还是进行无纸化考试的场所。要将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充分地发挥,使计算机实验室正常运行,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非常重要。
一、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
1.学生将自己的移动硬盘、U盘等设备带进计算机实验室,在电脑中安装很多属于个人的文件,降低了电脑系统的运行速度,使电脑里大量的文件受到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会使管理更具有难度。2.当学生从外网进行文件的下载时,或者在携带病毒的网站进行访问的时候,有很大可能使系统和网络瘫痪,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系统崩溃。3.以教学的具体要求为主要出发点,在校园局域网中,将资源实现共享,使教学手段得以传播。但是会使病毒在局域网中传播,使对计算机病毒的查杀难度不断增加。4.这项专业教师的基础知识比较匮乏。计算机网络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如果计算机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没有一个基本认识,那么当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冷静下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看,则会给计算机实验室带来严重的后果。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尽心维护。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提高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
(一)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学校机房管理的最大难点是对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目前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欲想将这些问题很好地解决,除需要实验室相关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外,最重要的是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具体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当发生问题时,使具体的处理措施可以做到有条不紊。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要符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制度进行工作,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使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将自身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安全事故可以尽量避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这个方面的管理,使其可以对制度给予高度重视,严格遵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给予重视。
(二)对病毒进行防范
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学习的学生有很多,他们使用的移动硬盘如果携带病毒,那么实验室的计算机就会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有时学生会在不经意间将病毒下载下来,对设备正常的运行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对设备进行病毒预防,要在实验室每台电脑中安装病毒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利用防火墙,对于可疑程序的写入可以有效得到避免,降低病毒入侵的可能性。对病毒的防护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利用备份包进行利用,使系统进行快速恢复。
(三)采用网络信息的加密技术
通过加密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对病毒访问的局域网进行限制,主要包括节点加密和端点加密及链路加密。这些具体的加密工作,主要是将保护传输的链路和目的端的用户及链路信息节点有效结合,使一整个网络得到满足;其具体的加密过程,就是将各种加密的算法充分运用。密码分常规密码和公钥密码两个类型,常规密码比较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而公钥最大的特点就相对简单,主要针对开放网络的,可以用数字签名和验证,需要二者进行有效配合,共同使用。
(四)对于网络流量控制的管理要不断加强
互联网在我国日益得到普及,再加上与此有关的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和发展,一大批新兴的网络应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职院校当中。有些软件会大量占用中职院校的互联网出口宽带,也无法被有效进行识别和管理,这是造成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网络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大多都会采取增加网络宽带的方式将这一具体问题解决,但这并不是最有效的措施。网络流量控制主要以7层应用为基准,进行具体的宽带管理和应用优化,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软件进行全面识别和控制。在宽带管理的具体方面,可以采取自定义的宽带策略,将网络链路具体划分成更多虚拟的宽带通道,使带宽实现最大限制,对于最低带宽要进行保证,对于带宽租借和带宽配额及应用优先级等一系列宽带管理进行优化,在网络出口带宽不增加的前提下,使网络实现最大优化。
三、结语
通过以上综合论述,关于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问题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结合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出具体措施和方法使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可以更安全地对学生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刚,潘恒,王保平.高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典型安全威胁及防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7: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