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探究性学习报告

篇1

1、制定有效的课题实施方案。

20*年8月,各课题实验学校就课题研究制定了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课题管理模式。组建了一支实验队伍,要求课题组成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撰写心得体会。采取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定的教师进行授课,主要讲述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如何选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聘请指导老师、撰写报告等,并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但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完成1—2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案或教案,以及开展探究的结果报告或情况报告。其目的是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和关注探究性学习,使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树立二种观念,实现三种转变。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3、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学生实际,构建了“自主预习——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质疑问难——拓展迁移”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课堂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探究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经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探索,我区在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方面摸索出多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发现问题,采用类比生疑法、联想生疑法,异同对比法、借果推因生疑法等,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求过程中要总结规律、培养技能。

(2)情境探究法。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兴趣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3)自主探究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

(4)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如果用在刀刃上,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5)想像探究法。对于一些寓言、神话及有想象空间的小说、戏剧等,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

(6)纵横探究法。既从课文间的联系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问题探究,获取知识。

(7)接受式探究法。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对个人、学校、社会等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询问得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8)发现式探究法。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的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对文本经过阅读、分析、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知识间的链接来获得认识成果。

还有一些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如口语交际课的情境探究法——它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写作课的合作探究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作文评改课堂,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确定一名学生作记录人,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内容按照本次作文要求(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在拟题、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小作者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活动课的体验探究法——如学生在综合性探究学习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也体验了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对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及有效途径。

2、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3、构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知识体系,形成实施自主探究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四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由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的心,大语文学习观已渗入到每位学生的心坎。

3、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努力实现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

5、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几年来的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如今我区初步探索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如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

6、提高了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参与科题研究的教师有200多项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可谓成果颇丰。

四、思索与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1、新的教学方式,旧的评价标准。

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作用和积极效果还受到很大制约。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没有真正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中。评价观念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相长,教师滞后。

探究性学习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放在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缺乏整合,有待提高。

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的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形式大于收获。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学习方式依然单一,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在课堂探究时,学生缺乏充分的读书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未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导致探究不够深入。还有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没有特色,构思内容过于狭窄,且忽视了学生在修改环节上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校外进行有效的大语文探究;如何建立全面评价教师、学生的体系等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篇2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课程是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任务,按照以往的课程理念和习惯,采用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因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1.探究性学习的来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传授文化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知识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著名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了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1]。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综合和对研究过程的理解,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

2.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2.1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是: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探究性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

2.2虽然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没有定论,但它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2]。

2.2.1探究。仔细地考察某一事物,获得有关的知识。

2.2.2探究活动。做观察,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案;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对所作解释加以检验;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传达给别人。

2.2.3探究任务。研究型探究、观察、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测试),文献研究,实验,模拟,等等。

3.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3.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

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探究的欲望,因此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动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如讲“基因的分离定律”时以提问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皮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2通过生物科学史进行探究性学习

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人类探知未知世界的过程。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科学发展史的介绍,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等。生物科学发展史生动地反映了生命科学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以及生物科学成就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历史性的、开创性的影响。科学发现史的教学不应只是让学生记住科学发展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科学史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假设、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推理的,以此培养学生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面临疑难情境时,如何搜集和加工资料,了解科学家创新的思路,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3.3通过生物实验实施探究性学习

实验是一种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探索活动,使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载体。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生物实验,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学会如何设计对照、预期和分析实验结果,还要学会怎样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等,来实现“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去学习与探索,会更好地理解知识,认识到学习科学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通过实验探索,会获得利用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和类型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4通过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编一些探究题目,鼓励学生对知识点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的探究性实验,如植物去除顶端优势后,植物的侧芽如何生长?CO■、光照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何?哪些影响因素到植物细胞质流动?探究酶的化学成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以及泡菜的制作条件,等等。通过研究性课题,学生经过提出主题、收集信息、写出报告到报告的交流和评价,在调查中能获得了解与掌握学科新知识,加深对新问题的认识,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信息的“互补”、资源的“共享”。通过调查,学生不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培养了探索精神,提高了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更充分激发了学习生物学习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深化生物课程改革,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无疑是时代对教育要求的体现。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组织、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迎接教育的新革命。

参考文献:

篇3

    教学情境设置适当则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景中去积极主动、有机融合学习生物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探究思维及探究兴趣。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应该巧妙地穿插文字以及教学资料图片,也可以通过录像以及PPT课件来创造教学情景,甚至可以将实验的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比如,在学习细胞有丝分裂这个知识点时,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领会,为此,笔者就将有关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巧妙地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细胞分裂之真实情景。同时,在这个教学情境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与细胞分裂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情景,加深细胞周期及着丝点分裂等基本概念,了解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何变化与变化中存在的各种关系,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生物知识学习体系。此外,也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探究式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一种认知需要,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生物学知识。比如,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运用情境提问式向学生导入探究课题。“为何有的学生是双眼皮,有的学生是单眼皮?“”为何有的学生的父母均是双眼皮,而他却为单眼皮?”,“为何有的学生是双眼皮,而其姐妹却是单眼皮呢?”运用这种探究性的情境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与学习,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结合研究性课题实施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题是引导高中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收录了不少研究性课题。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这个研究性课题为契机,引导学生去探究。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去探究矿质元素是如何促进植物生长、如何充分利用农作物的杂交优势等系列研究性课题。同时,要求学生要在课题中学会观察分析、收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教师可以对比较好的研究报告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鼓励,并以其为范文在课堂上让其他学生学习。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探性学习模式是当下新兴学习模式,教育重点在于学生对学习的自主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基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通过调查探究,对小学语文开启探究性学习模式提出了一些见解。

1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阐释

1.1 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当要遵守的原则

1.1.1 以团队为核心

在学生开启探究性学习模式时,必须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还要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以达到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生活的目的。

1.1.2 综合性占主导地位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行为,需要借助多样器官进行感知,学习内容是由各感官之间相互连接而成。

1.1.3 以活动性为主线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合理应用感知活动,科学地分配各个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1.1.4 自主性学习占重要位置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迫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

1.2 探究性学习所具有的特点

1.2.1 使学习过程变得自主、活跃、积极

探究性学习在教育理念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打破以往的封闭式学习模式,而是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自主、活跃、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自主性学习,能够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增强了操作性的难度,但是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

1.2.2 学习方式是灵活且创新的

由于各个地方的生活水平、物质条件大不相同,教学内容不仅应该与生活实际相关,而且教学形式是极具积极的特点。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深度改革,查补以往教学模式上的漏洞,使学生更加适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身和伙伴之间的优势并且探究如何应用这些优势。与此同时,学生的课题不受限制,学习方式也可以自主选择。

1.2.3 学习结果具有体验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而不是止步于书本,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处理信息。不仅打开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使得学生获取经验,锻炼了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2.1 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指引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方法去处理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不进行干涉,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定探究内容组织团体小组,通过团队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与此同时在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其实在书本内容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不受限制,可以任选探究课题。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许多问题――再见的对象是谁,亲人又是指的哪个人,再见的氛围是怎样的。

2.2 对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进行激活,融情于景

老师需要开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只有在心中存有问题的时候才能让思绪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才能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所以老师必须要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与教学内容合理融合,探究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开启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也变得相当活跃。同时,营造不同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认知矛盾和认知冲突的时候。认知矛盾的氛围营造在语文课本中占据核心位置,教师让学生查找文章出现过的矛盾,并产生怀疑,进而开启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维模式。

2.3 为探究性学习构建一个能自由发挥的课堂环境气氛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气氛就必须要融洽、安适,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需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在课前要把资料预备足够,且要求学生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探究性学习。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保学生可以按时完成任务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老师要多注意的是,要在学生的自由学习期间中,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他们如何解决,支持学生说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进行小组谈论,通过别人和自己共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更好地懂得了学习内容。

3 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考虑的问题

(1)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性学习就是要他们亲身体会学习内容,自己思考所学知识找出问题并解决的过程,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知识,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对学生有较大益处的学习方法。

(2)探究性学习不只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这种改变影响了整个教育和学习系统,所以,老师还要强化自身知识内容结构和教学方式,以便更好的教导学生进行学习。

(3)探究性学习还是以基本素养教育为主要教育介质,它不是以只学习到课本内容为主的,它需要开放性实践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中,老师应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到一起进行教学,开拓教育方面可获得相关资料的方法,使得探究性学习继续保持它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对象是小学语文,可以增加知识内容的多样性,夸大知识范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同时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对探究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最终使学生能学会更多知识并学会主动学习,教导学生要通过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由此来锻炼学生要有创造性思维,学会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 姜柳华.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时代文学,2008(4):22-23.

[2] 黄祥娟.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探究),2013(2 9) :2 74 .

篇5

关键词:生物课程 探究性学习

一、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的内容包括理解科学探究涵义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两个方面。理解科学探究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则常常需要需作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事实和证据,意识到科学探究还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和正确地表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有了思考。有了思考,才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探究,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探究。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可以说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既是创新的基础,又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火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口头或书面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试验,有制定计划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和实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积极实施计划的能力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生物课程作为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按照以往的课程观念和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彻底的变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讨论者、交流者,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借助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和证据,最后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

三、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章节,是教材的主题之一。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材提供了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蚂蚁的行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等70多个活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

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有切合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掌握好各个探究活动所要达到的侧重点。组织探究活动,要重视探究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论。因为提供给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科学上已有定论。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其过程富含特别的教育意义。探究性活动大多数应分小组来完成。

分组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及互相帮助,教师有计划地评价不同的小组,发现并表扬能起示范作用的小组或个人,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对今后的探究活动有良好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探究。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整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即便这样,探究性学习中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给学预留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究性学习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也要重视活动报告的撰写。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究活动的继续。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规范的科学术语和简约流畅地表达,都是科学活动必备的素养。

四、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篇6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已变得十分重要。实行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通过学习和借鉴探究学习的理论,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尝试运用,对探究性学习有一些初步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或实验检验结论交流和运用等基本环节。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生物学原理的学习,又适用于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书本知识,同时通过一些实验去探寻结论,可使学生的技能、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有学生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正好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不是没有意义吗?”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回答,而是应当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发生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区别。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是“可逆反应。”在“探究植物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实验中,首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受什么影响呢?再进行假设: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接着通过有光和无光两种条件的控制,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在探究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因为有些探究性学习的结论是早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

探究性学习贯穿于依新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中,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

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侧重点,并且切合实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首先精心选题,根据“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的原则,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沙尘暴和西部大开发等等。其次加强直观,可以通过标本、挂图、录像等背景资料,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探究性学习要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当地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生动的探究问题。如人工模拟制作微型池塘生态系统,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大多数探究活动要分组进行。分组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及互相帮助,而且要有计划地评价不同的组或个人,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对以后的探究活动也有良好的影响。

重视探究活动的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格、图形、墙报、报告会等形式,把探究过程和结果生动的表达出来。在以上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生物学术语,简约而流畅的表达等,这是科学活动要求的素养。

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探究性学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直接思维,在此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和假设。如探究“根的生长方向”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根为什么向下生长?”“搭载在宇宙飞船中的植物根如何生长”等。通过这种途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最终使之升华为创造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多动眼、多动手、多动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运用探究式教学拓宽了学习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手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培养生物学方面的人才。

在小组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这种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一定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因而顺应了教育社会化的需求,也使教育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性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逐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这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从高中化学的多个角度,从探究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当代教育中,探究能力显然已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探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所以,对于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多种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高中化学这一门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的科目而言,运用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在能力培养上还是在学习效率提升上都有很大的益处。此外,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提高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立足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

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依赖于教材和课堂。所以,对于高中化学而言,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要深入钻研化学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点紧密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来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讲解《氮族元素》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氨及硝酸”等知识点作为课堂研究的主题,同时围绕“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这一话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带领学生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究、思考与学习。

2.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推进,合作探究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将传统课堂中的“以教师为主体”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因而,合作探究学习符合当前新课改下的生本理念。

例如,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根据小组数量对本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任务分配,每一个小组通过合作、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其次让学生进行任务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3.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对于探究性学习而言,通过巧妙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独具匠心的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就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探索的热情。但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问题的推进下不断地深入。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课堂中会涉及一些实验装置。教师可就此设问:如果让你在这些装置中找出密封性最好的装置,你们有什么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你如何观察化学反应的快慢?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被带动了起恚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也就被激发出来。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篇8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提出了探究活动的一些教学方法, 旨在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探究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方式之一,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激发兴趣,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如何利用新教材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是使用新课程进行教学的特色所在。

一、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研究性课题是研究学习的关键。若想实现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敢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时机,为学生创设疑问点,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问题的创设,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的探究,从而拓展思维,获得新知。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又要能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足以引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发新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作方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探究活动,并创设问题情境。(1)在实验室通过稀酸盐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应该使用制氢气的装置还是制氧气的装置?(2)在制取时,如何装配药品?怎样确保气密性?(3)怎样收取二氧化碳?如何验满?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自主思考,或者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探究性学习目标。另外,教师还可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如“魔棒点火”“吹气生火”等。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观察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是创造、探索、验证的主要途径,任何新奇的化学现象,最终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或验证。因此,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开展实验:(1)端正学生观察态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例如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学生不仅要看到金属钠在水面飘来飘去的有趣现象,更要观察金属钠浮在水面时,液体颜色是否发出变化?有什么声音?只有全面观察现象,由浅入深,才能真正了解“钠与水反应”的本质,实现教学目标。(2)演示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实验形式,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例如:为什么有些水不能直接饮用?常用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3)发挥验证性实验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涉及很多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帮助学生一起找出原因,以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联系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突破狭小的课堂,带领学生融入社会,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扩展思维,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升华。例如,在学习了空气质量方面的知识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了解空气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写出“空气质量报告”、“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改善对策”等研究报告;也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不同的地方收集空气,再对该地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实验分析收集的空气,经过探究获得结论。当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就会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从身边发现化学、感悟化学,自觉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究性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环境污染”在教学时,我们设计一节“河源水资源现状报告”综合实践课,对河源水环境的作调查,从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缺乏、水体的污染、水的净化处理等项目入手,要求学生通过教材、文献资料、报纸、网络等方式收集信息,采取水样,设计简易污水净化处理的实验,撰写科普小论文等展示学生实践探究的成果。

四、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通过有效的反思,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开展有效的练习,既可巩固知识,也可掌握基本的化学方法,养成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更多系统性、综合性问题,实现知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提高思维逻辑的条理性。教师应该注意,将反思环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反思中认识到教学的不足,在下一次教学中积极改进,实现良性循环。可以说,在反思环节,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提高。另外,若想在课堂中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课堂总结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总结部分常被省略。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出现知识条理混乱、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尤其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较为零散,如果实行有效的反思总结,就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归类、总结等方式,重新梳理知识点,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衔接,做到查缺补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运用。这样,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了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探究方法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解疑,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老师教、学生学。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学习。学生心中的好奇被压抑,甚至被磨灭,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影响了学生的积极发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并能够从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的理念,力图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在开始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学生对如何选课题,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研究,如何结题汇报都一无所知,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几次不同探究方式的学习实践,学到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步骤。例如,我曾经带领学生探究过《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这个课题,学习过程如下:

1.提出探究课题、确定探究目标。首先,我请学生介绍一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应用弹簧的实例,并让他们谈谈那些弹簧的作用及其原理。同学们都很踊跃,争先恐后地发言。但当我提出个问题――“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时,同学们开始猜测,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还是不敢确定,于是同学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拓展实验,感受探究方法。

同学们把弹簧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通过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来测量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经过多次测量,对数据分析,的出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F=kx。

这一步学生很容易理解。接着我又对此实验进行了拓展:我们把若把两个相同弹簧串起来使用,k会怎么变化?并起来呢?若是不同的德弹簧呢?

3.按要求记录过程,学习结题方法。活动最后,指导教师设计了一份探究活动记录及评价表,让学生把自己这一次的探究经过及结论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在记录的同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4.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学们通过实验解决了以上问题,个个充满了自豪,充分体会了探究的乐趣,大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习,同学们对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已初步掌握。这时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大胆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但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根据教师指导的对象、内容不同,指导可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两种。

1.集体指导。

集体指导主要针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中的共同问题以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的全员指导活动。一般适合以下一些内容的指导:(1)介绍探究型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2)介绍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如:选题的一般方法及注意点、如何设计研究方案、课题报告的撰写、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中与人沟通的艺术等等)。(3)如何进行成果交流和展示。(4)请上几届在探究型课程学习中有成绩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体会。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水平,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篇10

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促进和评估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调查研究、上网下载、查看阅读资料等,寻求广泛的新知识,以解决自己探究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目前在我们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工产品无处不在,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化学污染,这就为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而教材的一些化学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严密性存在的疑问和争议,化学课堂的有限性就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共了必要性。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设探究性学习,应分为课堂探究性学习和课外探究性学习两种。

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课堂上学生的主 地位。这个探究活动就是“提出(发现)问题――探究活动――收集证据――科学抽象――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心里制造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正所谓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

2、设置悬念让学生去探究。例:高一化学中讲到“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时候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只是把环境污染方面该记的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提供多个关于环保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看看哪个组做得最好,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学生都能做得不错,所要了解的知识基本不漏,可见学生是完全有能力的。

3、满足学生探究的愿望。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验证自己结论的实验方案,学校有条件的话提供场所给学生完成实验验证。例: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发现生鸡蛋放到稀盐酸中现象不同于平常放到水中的情景,他就想亲自做一次,我同意了,实验室给他提供盐酸和仪器,结果他生的熟的蛋都拿来了,实验后也找出了现象的本质。从此他也更加喜欢学化学。

二、鼓励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包括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查找、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拟定相关的验证实验,指导学生写总结论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等。

1、指导确定探究性学习课题。拟定探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而且还一定要接近学生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探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涉及化学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化学角度对些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开平市的一些厂家怎样进行合理的管理,做到发展生产的同时又能保护好环境,是中学生所应关注的、我们把这个观点告诉学生后。就有不少同学申报了“开平城区大气污染的调查”、“如何保护潭江水源”、“酸雨的形成”等相关课题。

2、对探究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性学习,着重点是改变以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解决问题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方式。但高中生对于怎样从事课题研究,怎样查找和整理资料,怎样撰写总结等等,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是主角,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教师则起着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