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0 04: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篇2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的品德教育不仅重要,也非常复杂。智力开发固然重要,而让孩子怎样做人更重要。因此“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幼儿时期对幼儿实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让幼儿受益终身,可以说它是全部幼儿教育的基础和重心。幼儿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盲目中进行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熏染中形成的。诸如琐碎的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都提出严格的要求,要不断把品德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易于理解的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使孩子们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自信自强,为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奠定基础。
二、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
1.幼儿理解能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不宜单纯,过多的进行练习并以此作基础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使他们多有一个实际感受。
2.幼儿的品德认识不是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很难以老师和家长灌输正确的道德认识来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动,幼儿优良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只有通过反复被动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才能变成自觉行动。这样就能使幼儿在不必懂得很多道理的情况下,能自觉地按老师和家长教给的正确处事方法与待人接物;相反,如果只留意较为抽象的情感教育,轻视或忽略了行为规范的训练,那么幼儿品德教育就会像一串吹起的肥皂泡沫一样,呈现短暂的美丽,很快就会破裂、消失,因为幼儿不仅品德认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道德情感也极不稳定,可塑大,说变就会,极易反复。
3.幼儿的品德教育必须立足于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唤醒他们身上沉睡的对爱的情感。因为在人的生活中,如果说道德是浩瀚的星空,那么情感就像一条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河流。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真正基础,是理智的真动力,是人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品德教育的内在动力。情感教育可以使良好的品德在孩子心中形成久久无法磨灭并影响他一生的记忆,并且受用终生。对幼儿来讲,优良的情感只有融会于实际行动中才有反映,而要让幼儿将老师和家长倡导的优良情感逐步融会在他们自身日常生活行动当中,才能将情感培养与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方能奏效。
4.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是在同步进行优良的行为习惯、优良性格和优良情感教育的同时,重点着眼于优良性格和优良的生活习惯的训练与培养。因为从幼儿品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来看,基本的优良行为培养,不仅是幼儿品德教育的原始起点,更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最终归属。幼儿许多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的品德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财富,这是被人类公认为了的。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做法:
(一)要重视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起步性。一开始就给幼儿大脑中留下非常牢固的、深刻的痕迹,做到先入为主,这就叫品德教育的起始性。不管孩子长大以后从事何种工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必须重视品德教育的起始性。儿童品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上,孩子出生后,最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最熟悉的人是父母、懂得的第一个道理,也是父母这个第一任老师影响和教育的结果,父母对孩子的起始教育好比在纸上画画,第一笔怎么画、涂什么颜色,对今后能否画出美丽的人生画卷,是相当重要的。
品德教育的起始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老教育家吴玉章在回忆家庭的起始教育时说:“在我懂事的时候,父母教育我长大以后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人,祖母常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不义之财宁愿饿死也不能接受,并经常要求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一有空闲,长辈们就讲岳飞、文天祥的故事给我听,多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些教育对我后来参加革命活动,培养民族气节,对我的生活习惯和作风培养,都有积极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庭的儿童教育,父母的言行确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用语言和直接的教诲,而且是浸注于家庭的全部生活,更重要的是父母怎样做人的行动,一个人的品德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学校教育的影响外,家庭儿童的品德教育起步也很重要。
(二)要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的科学性:
1.在表扬和鼓励中进行教育,当儿童第一次做好事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比如当你的孩子帮助邻居老大爷、老大娘取牛奶、扫楼梯时,当别人家的小朋友到你家做客时,小孩热情招待,把大苹果让给小朋友吃的时候,当他对叔叔阿姨有礼貌的时……,做父母的应及时给予赞赏,鼓励他以后继续做好事,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就会激发内心的光荣感,经常这样做,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品德,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做好事无动于衷,就会失去儿童起始性品德教育的良机。
2.把错误消灭于起始之中,当儿童做错了事的时候,内心会产生自责和过失的情感,父母应及时地批评和阻止,便能引起他的羞耻感,制止以后,不再发生不良的行为,但是孩子第一次做错了事,父母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应该仔细地分析原因,给予开导,比如幼儿说谎,有时因为害怕,想避免父母的打骂而造成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勇敢的承认错误,千万不要训斥和打骂,但对孩子真正说慌时,不要马虎从事,要严肃地指出错误的性质,提出严格的要求,鼓励孩子以后要改正。如果父母对孩子做错了的事情,听之任之,就会使孩子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三)要抓住幼儿品德教育的黄金期:
幼儿两三岁到六七岁是其品德、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间抓品德教育最好,因为这时期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品德起步教育,放任自流、溺爱迁就、纵容护短,认为孩子还小,以后会变好等等错误想法,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和唯我独尊等恶习,以后很难纠正。时间证明,对一个人的不良个性、不良品德的改造,往往比培养一种优良品德要难的多。对此古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俗语说的“三岁事,论到老”等等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在黄金时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既要抓早、又要从严,还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四)要注重幼儿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教育;教学方法;渗透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教师所希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更应该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里所说的德,就是思想品德。当前中国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重和忽视任何一方面,尤其是德育,因为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它对其他各育起着方向调控和动力支持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中,人们一度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目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向2012年远景目标迈进的黄金时期,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无时不受其心理活动的支配,尤其是在分胜负、比高低的战场、市场、商场、考场等特殊场合,人的心理素质的高低竟成为决定其胜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或品质是影响个人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培养一代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务必摆正心理素质教育的位置,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而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此外,智力正常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心理健康对学生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所以,重视素质教育,关注心理健康,便成为现代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二、合理使用并深入挖掘课程资源
合理使用并深人挖掘课程资源,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要更多地把学生生活素材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活生生的、富有说服力的活教材,为教与学服务。注重学科综合,努力拓展教材。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思品的知识点,用思品的辩证思维方式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好“无字书”。生活是本“无字书”,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时政新闻、人间世事等。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举办法制讲座、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
三、面向社会,增强现代意识,提高思想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应注意渲染、强化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适当引导、补充。在全世界风行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我们市场经济的脚步也是大步前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机制:竞争机制,已经引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不再有铁饭碗和金饭碗的说法,我们都需要树立竞争意识。优胜劣汰是现实生活的基本准则,胜为王,败为寇。如果我们还是安于现状与享乐,总有一天穷困潦倒,甚至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在课堂教学中,比如《百折不挠》一文,就强化了竞争意识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栾菊杰为了成功而做的不懈努力。也要从中看到他自身强大的竞争意识。他当时已经是全国冠军,但是就是因为自我思想道德约束和竞争意识的要求,所以才让他有轻伤不下火线的气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中得到同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四、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
五、开展实践活动,把知与行紧密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课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恶、美、丑,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德素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2002(5).
篇4
幼儿阶段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不管是优秀的思想品德,还是劣质的思想品德都极易形成,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幼儿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培养教育好他们具有优秀的品德,使他们茁壮、健康成长,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善于从周围环境中,从幼儿容易接触到的、易理解的事物着手,并把他和祖国的形象联系到一起,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幼儿热爱周围环境,热爱周围人的情感。培养幼儿要由小及大,逐步向外递增。如由爱自己的家、幼儿园到爱自己的国家。也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再到农民、工人、公司经理等。
2.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画册、影像等方式进行宣传,把英雄人物形象化,让幼儿对革命传统教育有一定的认识。
3.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对英雄烈士的敬仰之情。
4.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到在这个地球大家园里还有很多国家,各国家之间就应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更要去敬仰国际友人,感激他们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二、要适时对幼儿进行集体友爱的教育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是离不开集体生活的,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关心伙伴的意识非常重要。要依据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要求,如小班幼儿需要愉悦地在一起,中班幼儿需要知道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大班幼儿则需要懂得帮助自己的同伴,能评价自己的行为。
三、要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劳动,劳动创造一切。为此,十分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教育幼儿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初步认识劳动者们劳动的社会意义,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幼儿不说谎话,有错误要勇于承认,不把错误推给别人,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教育幼儿要诚实,不隐瞒所犯的过错,敢于承认。
幼儿时期受到文明礼貌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幼儿的知识经验少,在幼儿德育中更要重视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对,什么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向良好的思想品德方向发展。
篇5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 德育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把握这个有利机会,从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基础。我觉得德育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要使汗水和心血交融的德育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有几点至关重要:
一、教师的榜样作用
陶行知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教师只有自身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幼儿产生影响。有一次,我带小朋友外出散步,路上看见工人倒垃圾,我掩着鼻子说:“臭死了,快走!”万万没想到,这无意中的言行竟然产生想不到的后果,事隔不久,在一次教育幼儿尊敬劳动者的道德认识的谈话里,竟有孩子说:“清洁工,臭死了,我才不尊敬他们呢!”听了孩的话,我深感内疚,这难道不是教师道德情感的偏差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吗?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影响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形成。所以说,幼儿德育应该从树立榜样,激起情感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主。
二、师爱的鼓励作用
教育不能没有,师爱是转换幼儿思想工作的先导。思想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礼的巧妙结合。孩子在家需要父母爱,来到幼儿园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对幼儿的帮助和教育。我班的佳佳小朋友,由于父母在外跑生意长期不在家,由保姆照顾,缺乏父母的爱,性格孤独、散漫,动不动就打人,我主动亲近他,关心他,用爱照顾他,不久,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说的话他愿意听,喜欢和我在一起,我经常以故事的形式教育他。有一次,保姆很迟接他回家,我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他说:“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他点点头,把我抱的紧紧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上的满足,从此以后佳佳变了,不但不打人,而且学习认真了,守纪律了。讲礼貌了,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师爱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改变幼儿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动力,是作好思想转变的一把金钥匙,它将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比如:对于聪明活泼的孩子,通常拥有许多崇拜者,大家都喜欢,顽皮、笨拙、能力差的幼儿则容易受排斥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越是这样的孩子,老师要给他们多几分关怀和爱护,使他们知道老师喜欢他,从而增强自信,最是幼儿满意的是老师的爱。此外,还要善于观察,了解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尽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提高进步,当有点滴进步时,应在集体中给予表扬,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样受到大家的关注。人非草木,爱心和关怀常能感化思想和行动。
三、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思想性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音乐课“好朋友”,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语言构成艺术形象,给幼儿养的感受,同时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由于幼儿喜爱音乐,在演唱中受到教育。体育课:《送伞》通过游戏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同时针对关心他人进行教育,让幼儿进入角色,分享帮助别人后那种快乐情绪。其他学科也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四、集体氛围的促进作用
篇6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引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篇7
关键词:物理练习、思想品德教育、物理现象
练习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好的练习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跳出“题海战术”,而且还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科学的练习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适应于21世纪的各种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物理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无论对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还是对人的工作、学习都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呈现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物理习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抓到一颗子弹”、在衣箱里放久了的卫生球不见了“、“纸锅烧水”、“钻木取火”、“筷子变弯”等现象,生活中许多物理问题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有意识地编制一些相关习题,能引起他们对周围事物关心和留意,使他们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并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知道其所以然。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在盛有剧烈沸腾水和微微沸腾水的锅中各投入一只相同的鸡蛋(水等量,足够多,继续予以加热),煮熟鸡蛋所需时间哪个长?类似的问题在生活中有许多,如煮芋艿、红薯等一些不易煮熟的食物,许多学生想当地学得用急火猛攻的方法能更快的方法煮熟食物,殊不知是多浪费燃料。通过分析、判断,不仅让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还增长了实际生活经验。另外,在练习中,当同学们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经过周密的思考、分析获得正确的结论后就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渴望,从而逐步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说“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支配人们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基础。物理练习中大量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如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冰棒冒白气、摩擦起电的原因等,能引导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辨清事实及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习惯,并从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而大量的分析、推理则可纠正学习盲目上、随意的不良习惯,养成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还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练习中处处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容,如:A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物体由焦点向外移动的过程中,物体通过透镜成像_像,且像的大小将逐渐变_,当U﹤f时出现了_像。此题渗透了事物的变化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B、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的内因是_,外因是_。该题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C、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为_和_,在一定条件下_和_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题渗透了“矛盾存在于_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从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即对立统一的规律。D、磁体周围空间存在_,它是一种特殊的_、能对放入其中_产生磁力的作用。该题向学生渗透了“世界是由人们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物质构成的”,告诉了人们“视觉”不是判定物质存在的唯一方法。这些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使学生思想开阔、方法灵活,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而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方法
21世纪的新人物必须“学会做事”。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掌握科学方法,具备一定技能才会做事,才有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物理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篇8
一、以身作则,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给幼儿传授健康的品德
日常生活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品德习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教师在品德渗透当中应该抓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与小事,应用这些细节与小事对儿童随时进行品德教育,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例如,教师要教导幼儿在早上进入校园的时候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见到教师与同学都要礼貌地问好,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另外,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要教导学生学会谦让,要互相帮助,不争夺等。同时,在用餐的过程中,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牢记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到不挑食、偏食等。吃饭的时候不大声说话,在午睡的时候不打扰别人休息等等。
教师要通过日常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另外,还要注重环境给孩子带来的熏陶,因为环境能够给孩子道德情感、思维以及习惯等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水龙头上粘贴节约用水的小标语,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一些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物品等等。这样一来,不仅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还能够通过环境给幼儿各个方面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那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与幼儿之间分组讨论,并给予讨论情况好的小组一些好的评价,对一些表现有点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励他们要互相沟通。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互动能力、沟通能力,还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让幼儿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当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在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众所周知,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去探究世界、认识社会等。同时,游戏也是孩子获得品德认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游戏中也能够增加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并且要让幼儿做游戏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如有人摔倒了,其他人要主动将摔倒的同学扶起来;如果有幼儿丢了东西,其他的同学要帮忙找到等。孩子在互相帮助的同时,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彼此的互动,更加有利于品德知识的传播。
三、建立家园合作的桥梁,用真爱感染孩子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能够学到品德的知识,还能够在家庭里学到品德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那么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进行一定的合作,家长要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教师也要结合幼儿在幼儿园的实际表现与家长沟通,在家长的合作之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不挑食;在早上送幼儿去幼儿园的时候要告诉孩子见到教师和同学要打招呼、使用礼貌用语,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等。要建立起家园合作的桥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家庭以及幼儿园的爱,带着真爱学习品德知识,健康成长。
四、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意志
意志的培养要从幼儿阶段开始。为此,教师要注意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注意在活动当中培养他们的意志。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与身体素质等,让幼儿进行规定米数的赛跑,在赛跑的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即使幼儿再累、再怎么不想参加赛跑活动,教师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增长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也能够渗透一定的品德教育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一定的品德知识,从而健康地成长。如在活动《拔萝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团结的力量与快乐,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大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拥有坚强意志的孩子才能够通过努力将萝卜拔起来,让那些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坚强意志将会面临的结果。要在教师的领导之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意志,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总结
近年来,品德教育在教育界中的地位已经十分凸显,我们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渗透,尤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如今,品德教育从小抓起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要用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用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走向社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魏秀红 谈谈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篇9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品德教育 有效性
教育对知识的传授,对智力及生活、生存能力的增加,只是部分使命,而非全部意义。教育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性情,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思想品德教育是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一、素质教育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直到精神生活的根。”1988年1月8日,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巴黎举行会议,会议的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看两千五百年。”意思是说,当今世界,人类不能仅到爱因斯坦、牛顿那里寻找智慧。这说明人类学术大师已经在为当前的文化、道德、社会危机担忧了。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日本有的学者认为他们的高等教育是忽视了“另一半的教育”,即忽视了能力、品德、文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品德教育。
二、品德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二十一世纪素质研讨会,强调人才不仅应当认识和掌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应当对社会、对人民、对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较强的责任感。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带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会议认为二十一世纪人才要有三张证书: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证书,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证书、职业证书的人潜能就难以发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指出,人类的天性包含着个人对集体的强烈忠诚感,没有这种对集体的忠诚,很难想象会有任何形式的社会可以存在下去。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就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调查了数十位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总裁,他们特别强调的素质包括:责任心、主动创造性、灵活性。美国提出二十一世纪道德教育目标:责任意识教育、诚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宽容意识教育。德国强调:要使青年人懂得,自由离开了目标就会茫然失途;没有团结友爱的个性将使社会丧失根本。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要求通过教育改革,努力使二十一世纪的韩国人成为:(1)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和群体意识的“与民众共生存的人”;(2)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3)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的“开放的人”;(4)懂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以色列要求教会学会学生三大本领:会继续学习;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并作出贡献。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
品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人的思想品德、做人方面,而且实际影响到人对社会的作用,更影响到人事业的发展。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地金融部门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做证券时利用计算机,把别人或单位在证券公司里存的钱调到自己的账号上,盗用人家的钱来买卖证券,利用高科技犯罪,有的多达数百万元。他们当中有的在校是高材生,计算机成绩优秀,但是由于做人不优秀,世界观不优秀,而终致成了罪犯。目前,在人们的理念上似乎德育比智育更重要,但实际上却是重智育、轻德育,使人远离了“人格”。相当多的家庭,从孩子幼儿时期就“智力投资”,往往学生本身学历层次越高越容易忽视自身的品德修养,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学生片面发展,成为有文化、欠文明;有知识、少教养的一代人。不完整的教育,难以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绝不能把升学率作为学校的首要目标。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时刻牢记“百年树人”的崇高职责。
三、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提高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内容,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若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学生,就能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今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一些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得偏低。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加强学生的公德教育具有必要性。
篇10
[关键词)潜移默化 品德教育
1 利用游戏荫发幼儿情感,渗透品德教育。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萌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寓教于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可行性。角色游戏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极、愉快、自愿地设计和发展一定的情节,学习着社会行为,反映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和情感。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妈妈”的幼儿下班回家主动到厨房做饭,“娃娃”有病了,“爸爸”、“妈妈”一起抱“娃娃”上医院。模仿医生看病、打针时,嘴里还说着“别哭,别哭,不用害怕……好了!”等等,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体现着幼儿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自发形成的不稳的、肤浅的道德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时,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循循善诱,不硬性地约束幼儿,不能训斥和死板说教。如:幼儿在模仿做“结婚”这一游戏,男孩儿拿一些碎纸屑一边往女孩头上撒,一边叫“娶媳妇喽!娶媳妇喽!”眼看就要发生男孩搂抱、亲吻的动作,老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怒指男孩子“你,放开手!”幼儿吓得不知所措,四散跑开。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还会做这种游戏,说不定还把沙土、草、叶子等撒在女孩头上。如果发现这种情景老师走过去,以欣赏的口气和颜悦色地说:“哟,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了,白雪公主真漂亮,怎么头上脸上这么脏呢?快去洗洗吧,洗完了好和王子一块做饭。”这样幼儿的游戏兴致既不会被老师的批评所浇灭,也能体会到好朋友之间团结协作的快乐。
老师应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进行隐性指导,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等品质。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由于上车的人多,有的孩子就走开了后门:“王师傅,咱们是熟人,你先让我上车吧。”这时老师可以列车长的身份过来巡视:“王师傅,今天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是不是文明排队上车呀?”一转身,似乎发现了什么:“呀,这儿有一位老大娘,年纪大了上车不方便,先让她上车吧。”这样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接受了“排队上车”这一规则,暗中提倡了谦让、不挣抢、乐于助人等良好行为。
总之,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品德赋予故事中,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具有情境性、直观性和说服力,恰当运用并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出去春游进行午餐休息活动时,发现孩子们自顾自地吃着,没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带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净的草地上有了垃圾。这时给孩子们趁机讲一个故事《寻找快乐》。是说一个人把快乐丢了,他到处去找,最后一位老爷爷告诉他,快乐到处都有。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你会快乐;把你高兴的事情和好东西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哪怕你随手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也是快乐的事。快乐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孩子们听完故事,好像懂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带的玩的、吃的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装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一个小故事,包含了许多道理。让孩子通过这种简单的文学形式明白一些道理,然后让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