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融资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融资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更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竞争也从最简单的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升级到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的竞争,现在已经全面上升到企业全球战略规划的竞争。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在保持现有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制定企业投融资战略,扩大企业规模,规避财务风险,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并获得成功。
二、企业财务和投融资战略现状
1.投融资战略类型
(1)快速扩张战略
企业的快速扩张融资战略是指企业的投资、融资都是以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为目的。它是企业多元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手段,企业为了进行快速的扩张往往需要留存大量、甚至全部的利润,造成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资金紧张,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企业就要进行大量的外部筹资。外部筹资来源大部分是债权融资,还有一小部分的股权融资。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是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为了寻求扩张后带来的高利润。快速扩张型融资战略容易导致企业的高负债率,引起资本结构的不稳定。
(2)稳健发展战略
稳健发展战略是企业把扩张建立在效益的稳步增长上,企业经营效益逐年稳步增长的同时,资产规模也在慢慢的扩大,这是一种稳健的发展战略手段,在考虑发展的同时又足够的重视风险。实行稳健发展型的企业都会尽可能的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做强核心业务,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企业效益,将获得的利润累积后进行适当的扩张。稳健型投融资战略的特点是:适当负债、适当分配、重视收益。
(3)防御收缩战略
实施防御收缩型投融资战略是以一种防御型战略,一般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战略方法。它是在预防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基础上,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适度地进行投融资的一种战略形式。企业把增加资金流入作为首要目标,尽可能的减少资金流出,通过精简机构,削减企业日常开支,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等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用于能为企业尽快带来效益的主导业务上,使主导业务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以便企业资金加速回流。防御收缩战略有着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等特点。
2.投融资战略管理内容
(1)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作为企业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不断优化,提升竞争能力,参与社会利润的分配。投资战略需要企业规划投资方向和规模、资源优化目标、全面评估投资效益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途径。投资作为企业重要经济行为,必须要慎重行事、科学决策,既要合理地使用自有资金和资源,更要谨慎利用外来资金,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顺畅运转。其主要包括各类资产的投资方向、自身资本规模比例的确定;产品升级改造或研发新产品的投资;内部或外部生产扩张投资;单独投资还是联合投资;设定风险和利润条件的投资决策等。
(2)融资战略
融资战略作为投资战略执行的前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全局战略的成败,同时,筹资活动的成本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负担比例的高低,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多数人会认为融资战略只是企业的资金筹措计划,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遇到资金筹措受阻时,不能做到及时应对,导致企业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无法实施。融资战略作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企业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规划,在资金筹措方面确定长期和系统的计划方案。其目的是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并保持资金来源的稳定和灵活,兼顾降低筹资风险。
3.发展战略和投融资战略关系
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及每名员工都肩负战略指标和实施使命。企业要实施战略管理,必须要求各项经营活动服从和支撑战略发展目标,财务战略作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必须要服务于整体战略。而投融资战略隶属于财务战略,要与其它战略相协调、相对应,做好支持服务,它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企业投融资战略实施不利,会影响资金筹措和投放,企业资金流会出现运行不畅,直接导致其它战略计划无法实施和持续推进。总之,投融资战略既依附于发展战略,又会对企业发展战略起到制约和支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1.战略综合规划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发展设立的长期愿景,是自上而下的全局规划,并对达成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性的谋划,归属于企业宏观管理行为,并具有整体性、指导性、长期性、系统性、基本性等特性。企业战略作为各种战略的统称,各企业会结合自身特点和目标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规划,其中包括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等内容。企业综合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因素,对外要及时收集和掌握外部环境信息,对内要分析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了解产供销现状以及清楚企业的行业地位,通过全面的分析对比做出合理的综合规划。
2.技术开发战略
技术开发是对企业现有产品的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利用高品质形成竞争优势,利用优惠的价格占领市场份额。目前,我国企业对于产品工艺的开发创造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也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息息相关。对于一个有着明确战略规划的企业来说,制定技术开发方向是战略规划的重点。企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从成熟到衰退,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持续地对产品工艺的再开发,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的战略规划里,如果没有技术开发,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无法保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
3.区域战略规划
近几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出台了“一路一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一系列区域振兴计划,形成由点带面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从而推进重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企业的战略规划也要顺应国家战略,重点布局区域经济,统筹规划,实现新的驱动发展战略。
篇2
[关键词]政府中国建筑投融资新城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新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新城建设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建设项目必须统筹安排,逐步实施、有序推进,确保沿着良性的,可持续的轨道发展。建设次序、开发深度的不同都会导致建设结果的很大差别。因此,新城开发的建设管理是摆在政府和投资人面前的新课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新城开发建设,都受到《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文),明令禁止制止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采用各类违法违规方式进行融资的行为,导致政府在新城建设中资金的巨大需求与其限有财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场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完善的阶段,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行政企结合运作,拓展投融资渠道,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是政府集聚城市建设资金、资本的有效途径。
结合牙克石政府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就兴安新城建设中成功运用投融资的模式进行了解读,相信会给新城建设管理者和参与者带来一些启示。
二、投融资规划方法的基本原理
新城开发建设的投融资规划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大的流程环节讲,开发过程包括了城市的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二级开发、各类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引入等;从主体分类来讲,涉及的主体包括一级开发商、二级开发商、市政府及市政府下属的诸多职能部门、广大的城市居民等;从政策层面,则涉及的内容更是纷繁复杂,包括规划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招投标法等。
投融资规划方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风险规避和资金统筹的角度,指导规划的实施。新城建设的最终成果,实际上是将规划从纸面变成现实,新城开发不同于单个地块的开发,风险要大得多,一是要面对很大的开发区域和投资量,二是涉及到各种不同性质的项目,先开发什么区域、后开发什么区域、每年开发多大的区域、各类项目启动的顺序等等,对于投资效率、融资模式、资金链的合理规划,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投融资规划方法包含一套完整的规划分析和财务分析模型,在投资人与政府之间建立的分工和合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新城的实际情况和对规划的详细分析,建立一套合理的开发时序,并运用财务分析模型对开发时序进行分析和调整,使投资人和政府对开发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投资强度、投资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制定一套合理的财务规划方案,以确保新城开发的顺利实施。
三、投融资规划方案在新城建设中的适用范围。
在新城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是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融资及合作手续复杂,但社会效益确很突出。这些新城建设项目民营投资者并不热衷和青睐,而应该选择由具有肩负社会责任的大型国有建设投资企业来参与完成。
因此牙克石市政府和中建七局在起草投融资合作框架协议时,结合各类项目的性质和在新城开发过程中对于实现城市功能的作用,双方最终确定,中建七局的投资范围确定为区域一级开发中的:城市桥梁、道路及基础管网、部分水系及公共绿化的投资和建设。以此为基础,双方围绕上述投资范围建立合作机制。
四、投融资规划方法对双方建设计划的共同约束
在确定了中铁四局投资范围后,
在确定了投资范围后,投融资规划的下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明确新城开发建设的计划进度。城市桥梁、道路、水系、公共绿化的建设工作是需要相互配合的,政府项目的建设计划需要基于投资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工作的完成。这些工作的完成,使得城市土地具备了基本的开发条件,实现区域的基本成熟为政府土地能够及时出让,促使周边配套项目能够及时完成建设,保证投资人投入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不闲置,能够及时产生效益,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因此,双方在起草投融资合作框架协议时,一方面利用投融资规划方法确定投资人的投资深度和范围,并制定投资和建设计划;另一方面也在协议中明确了政府的工作要求和计划。这一点,对于树立投资人的投资信心,并理顺双方实质性合作工作开展步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投融资规划方法明确了双方的合作机制
传统的城市开发过程都是由政府完全主导的,有的职能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有的职能则属于政府行政职能,需要由政府完成。但在投融资模式下,很多开发建设的职能就可交由投资人组织实施,政府则要做好和投资人在各类项目与工作上的对接,由于城市开发建设是以“分区建设,滚动发展”确保城市建设走上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其合作实施过程是长期的,这一合作过程中将遇到许多预见不到的实际问题,并且无法通过一份框架协议穷尽和解决的。因此,起草投融资框架合作协议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建立双方的合作机制,通过合理的接口和机制来保障双方工作的衔接。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制定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开发计划,对双方在各种立项、规划、建设、审批、监督、共同验收、资金回收等环节上,明确了中建七局的义务和政府的支持配套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分别为项目专门设立了相关机构及协调机构,并就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作了事权划分,分别成立了日常工作组和重大事项协调领导小组,以定期会议的形式解决衔接配合问题。
六、投融资规划方法在解决投融资及担保问题中的作用
在投融资项目的资金运作上,应当从双方的共同目标上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新城开发建设项目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比较长,资金链的断裂将导致开发建设工作的停滞,因此政府多希望投资人有充分的投资和融资能力,保证投资进度的实现;而从投资人角度来讲,如果资金链断裂,自身的投资收益也将受到损失,还面临违约的风险,因此,也不希望在融资问题上出现差错,同时,由于投资和融资额巨大,如无第三方为项目提供担保,则不能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
在本项目的融资问题上,双方也曾有过较多的争论。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套财务评价模型,根据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充分评估项目的投资和资金回收情况,分析项目可能需要的最大融资额度和需要配备的资本金额,在此基础上,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融资计划,使双方的目标都能够得到实现,最终双方同意采用抵押有效资产融资方式解决本项目的融资问题,并运用融资平台公司为投资企业提供的有效连带责任担保。
融资的实际解决是采用项目公司通过收储土地,向国家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资产抵押,通过与投资人即建设企业签订协议,确保融贷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开发建设,并对其进行多方监管,政府将返还一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给投资人,以弥补投资人的投资成本和回报。
因此,在项目融资问题上,政府必须要充分的支持和监管好投融资企业,才能够完成投融资对新城开发建设工作的需要,也才能够真正满足金融机构对于资金回收安全的要求。
篇3
潍坊滨海是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既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的“四区三园”中占据“一区一园”,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集约发展区。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潍坊市制定了《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潍坊市委也做出了《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滨海经济开发区也提出了“一城四园”的规划结构。这为滨海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中突出要建设滨海水城和七大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融资困难无疑是在新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融资策略进行研究为进驻滨海新区的企业找出适合自己的融资策略,解决多数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为产业园区建设献计献策,为突破滨海,拓展融资渠道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投资融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1.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滨海新区的“一城四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企业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银行业负担过重,增加不良资产和坏账比例,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本论文旨在研究在园区建设中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多种融资策略,为企业搭建更为广泛的融资平台,通过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来为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保驾护航。
2.提高经济效益,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通过对发展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的研究,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以海洋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为主。海洋高科技产业是充满风险的产业,因此依靠银行来支持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来满足海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4.选择合理的融资策略,实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区内各企业自身的特点不尽相同,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策略,使企业能够在控制融资成本的同时,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足。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还应该以大局为重,不仅是要解决现在产业面临的问题,更应该以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三、滨海建设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研究
1.内源型融资策略
内源型融资策略是园区内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实现的融资策略。该策略来源于下列几种情况:(1)个人存款。个人存款主要是指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员工自己的储蓄。该融资方式由于是企业内部融资,因此具有融资成本低、资金使用方便的优势。(2)亲戚朋友借款。即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职工从亲戚朋友处筹借款项。该融资方式一般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来界定合同双方相应的权力和义务。(3)私人投资者。园区内成长性比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会吸引一些正在寻找合适投资途径的投资者,他们投资于该企业对双方都是双赢的。
2.债务型融资策略
该策略通过第三方的担保或企业的信用来取得资金供给方的资金使用权,并以一定的利息作为对资金供给方的回报。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海洋产业园区内企业常用的融资策略。该策略适合园区中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难以贷到。(2)发行债券融资。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3)商业票据融资。该模式要求票据发行人具有很高的信用级别,因此该模式适合大型企业,不适合信用级别低的中小企业。
3.股权型融资策略
股权型融资策略是企业面向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常用融资策略。该策略可以通过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方式来实现。(1)直接上市融资。符合发行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国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来上市,也可以通过香港市场上市,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海外上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创业板市场来上市筹集资金。(2)间接上市融资。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内多数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多数不符合直接上市的条件,可以通过借壳的方式来间接上市募集资金。企业通过购买某上市公司部分股权来获得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使上市公司的利润获得高速增长,从而达到再融资的条件。对产业园区内中小科技企业来说,间接融资是比直接融资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
4.吸引风险投资策略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主要以新型海洋高科技企业为主,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适合该策略。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有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两种。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大量的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立项、施工。在发展高速公路时,不得不考虑的就是高速公路的投资体制,因为这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决定着高速公路是否能够如期进行前期规划、按时开工、按照施工进度计划顺利施工和按时完工。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高速公路的投资体制管理。但是在我国当前的高速公路投资体制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弊端留待解决,如各种投融资数据的搜集、资金筹集和管理等均存在着各种隐患,因此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的投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实施方案。
1、我国高速公路的投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投资体制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投资的资金来源具有波动性
在当下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资金的筹集中,最主要是依靠各地区成立的各种交通投资企业平台和交通部、地方财政补贴支持等手段进行建设资金的获取。与国外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所需资金的来源明显不够稳定,一旦地方财政及交通主管部分的经费吃紧,或者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稍微减弱,就会极大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在一般的高速公路融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以高速公路建成后的通行费作为抵押,向银行等金融部分进行抵押贷款,一旦国家的信贷政策出现变化,就会影响项目建设资金的正常筹措。
1.2、高速公路融资的渠道较窄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投资体制管理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的渠道较窄,其主要的模式是高速公路建设的BOT模式,即国家相关交通建设部门基于高速公路项目与企业(项目公司)签订一项特许权的协议,授权让协议方去承担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施工建设和后期维护,并且在该协议所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允许相关责任企业通过收取通行费,以清偿贷款的本息,在此基础上回收投资的成本并赚取相应的利润。但是在该模式中,没有较好地利用私营资本或者社会的闲置资金,而主要是以国有资本承担为主,从而限制了高速公路的融资渠道,进而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1.3、存在债务违约的风险
在我国目前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项目的背景下,由于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项目资金都是通过债务性资金来筹措的。过度依赖各种贷款会导致高速公路建成后的还本息压力较大,一旦管理运营不善就很有可能导致债务违约的风险。
2、我国高速公路投资体制的改进措施
基于高速公路的投资体制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系统性方案对各种弊端进行修正和摒除,从而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平稳健康进行。
2.1、要扩大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范围,鼓励各种资本进入
在高速公路的融资过程中,要广泛吸取各种社会闲置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切实扩大融资的范围,保证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活水”不断,同时在制定合理的高速公路施工管理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高速公路的投资、施工、后期维护以及通车运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决策,应当积极听取各方投资者的合理建议,对高速公路的项目前期规划、施工维护以及运营进行不断优化,保证每一个投资者的项目权益。
在各种资本参与到项目中以后,要充分尊重投资者提出的针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各种建议,如根据交通流量和建造成本,在合适的区域设置高速出入口,从而在综合项目收益与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收益与社会公益的均衡性,较好地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
2.2、规范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和运营价格体系
在高速公路的前期规划和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过程中,要通过合理规划、精心施工,加强管理,切实降低高速公路在设计规划、项目施工建设、后期维护等方面的各种成本。通过控制工作人员总数和科学合理的控制员工薪酬总量并且通过减少加班时间的方式使人工成本得到降低;在用水、用电以及用油问题上要合理进行控制并且对不是必须的差旅、会议以及招待费用要进行去除以使企业办公费用得到降低,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
在高速公路的?行过程中,良好的价格体系可以保证高速公路在运营时,既能保证收费合理,减轻交通通行费用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成本的制约,同时也要保证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2.3、做好高速公路投融资的风险防范
要积极拓宽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从银行取得抵押贷款,同时还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充分利用庞大的证券金融市场的资金进行高速公路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实现了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输血和造血。
2.4、创新融资方式,探索PPP等融资模式
在近年来的交通建设领域,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高速公路投资者的认可和信赖,采取PPP融资模式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贷款风险以及分担项目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可抗风险因素的影响(如泥石流、地震、台风、火山喷发等)。在PPP融资模式中,政府要确保提供各种优质的投资服务,切实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同时相关管理方也要积极听取投资者的各种经验建议,提升项目的投资效率,从而缩短项目的投资周期,使PPP融资模式不断成熟,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篇5
关键词:投融资平台 问题 原因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212-02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存在由来已久。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时,各界对日渐庞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及由此引发的风险极为关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后,提出了打造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对策。
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问题
1.融资需求大。近几年,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进度也越来越快。由于改善城市面貌既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也能体现政绩,因此,在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中,大都提出了大规模的城建投资计划,提高了城市投资需求。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融资和项目实施的主要载体,压力巨大。
2.融资能力低。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大量的公益性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基本无回报或收益极低。投融资平台企业短期内承担多个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大量举债,有的甚至已超过了财务风险预警线。支撑巨额的财务费用,造血功能缺失。融资渠道单一,投融资平台对外融资多以银行的长短期商业贷款等负债方式进行,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过低,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极大。
3.盈利能力差。许多投融资平台往往依赖于某个或某类政府投资项目而建立,仅仅承担了投资项目的融资及建设职能,不能对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经营与管理,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合风险与收益一体化要求的投融资主体资格,市场化投融资“借、用、管、还”的责任不清晰,难以形成投融资运营合力。因此,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没有通盘考虑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持续经营。
二、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动因
1.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规范。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建设性债务游离于现行财政体系之外,透明度和公开性极低。政府债务的统计、核算,特别是预警体系尚未建立,令决策层无法准确地掌握政府的所有投融资活动,统筹规范债务管理难度很大。地方财政部门只能对部分直接由财政部门偿还的债务进行管理,地方人大也没有对债务融资履行监管职能,更谈不上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体制和机制,为投融资平台债务的肆意扩张和财政风险的积聚创造了条件。
2.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我国投融资平台从体制上尚未摆脱对政府部门的依附,项目的决策权不在各投融资平台。地方投融资行为属于“准财政”行为,出现债务风险也将最终由财政承担。因而,在“借、用、还”不统一和“责、权、利”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举债、多头管理。各平台公司极易忽略完善自身的规范性考核办法和建立相关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投融资的风险约束机制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3.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有偏差。长期以来,地方GDP增长速度、就业、投资规模等往往是评价地方政府业绩的重要内容。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早已习惯于把本地投资增长快、投资规模大,融资平台多、融资额度大等作为其任期内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而较少地关注本届政府对资源的使用是否高效,对财力的配置是否合理等实质问题。在这种存在偏差的政绩考核机制下,官员要想在短期内做出引人瞩目的政绩,借债就成为一种突破已有预算约束的最佳策略。
4.政治周期效应催生地方负债规模。以官员任期制为基本特征的政治周期也对地方投融资债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本届政府极力融资搞建设,偿债责任却转嫁给下届乃至多届后续政府。这种现象与经济学中的“蛛网效应”极为类似。如果一届政府既不偿付本金,也不支付全部利息,即偿债效率小于借债效率,则地方债务规模越来越大。
(二)外部诱因
1.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驱使。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发的政府性债务风险,它的形成和积聚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存在紧密相连的因果循环关系。地方政府构建投融资平台举借债务有了经济上的可行性,其举借债务的规模也会因经济的繁荣、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积累,引发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2.受国内外经济及政策环境影响。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1月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其中,中央仅承担1.18万亿元,其余部分都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3.受体制因素影响。一方面,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无法通过公开、透明与合法渠道实现市场融资。因此,只有借助投融资平台。另一方面,1994年分税制体制改革后,地方事权过多与财力不足的矛盾在基层政府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基层政府缺乏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三、地方融资平台的打造
根据统一化的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的国资管理平台、政策性的产业投资平台、先导性的创业引导平台的总体战略定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打造投融资平台。
1.切实增强平台融资能力。扩充资产规模。充分运用政府可以合理支配的资金和资源,扩大政府独资或控股投资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现金流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发挥现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优势,为重点项目提供融资便利。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扩大直接融资,创新直接融资方式。
2.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功能。各级投融资平台公司要以项目建设为纽带,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联系与合作。二是各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用好用活金融政策,构建良好的银企合作机制,提升融资能力,争取金融机构信用评级、银团贷款、融资授信等支持。三是积极支持配合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按揭”融资模式。
3.制定先行先试的投融资政策。抓住区域发展政策,制订重点建设项目融资规划。制定和落实投融资政策,用“先行先试”的手段,努力构建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投资项目管理、特许经营权管理等政策措施,规范和强化政府投资管理,加强投融资宏观调控,营造投融资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环境,为政府融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监管。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各投融资平台企业要按照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计划。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完备的董事会、监事会决策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经营性业务的管理,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主要考核经营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建立监管机制,规范投资项目审批,重大项目实施日常财务监管。有效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封北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2)
2.陈少强,吴育新,马忠华.理性看待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10(6)
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地方政府融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6)
篇6
[关键词]江苏沿海 经济开发 融资平台 研究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6月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目标,江苏沿海地区到2012年要实现GDP8000亿元(不变价),估算4年投资为18000亿元左右(现价)。因此,建立起融资能力强、投资效益好的投融资平台、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投融资平台在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为解决当地公共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资金而专门设立用来融资的公司,包括专项的或综合性的投资公司、开发公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大量出现始于2008年下半年。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为此,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原有城司,打造出新形势下的统一的新型投融资平台。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迅速增长到3000多家,其中70%以上在市(地)、县级,包括信托贷款在内,总的借款从1万多亿元迅速增加到5万多亿元。建立投融资平台,可理顺投融资管理体制,进一步充实和扩大公司资产规模,最大限度地运营政府可掌控的国有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为江苏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最好最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投融资平台基于政府拥有的优质资源建立而成,是政府实现产业调整、解决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投融资平台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进行内部经营管理,同时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指导。具体而言,一方面,其主要职能受到政府规范,也将得到政府赋予的大量优质资源和经营性资产,在未来经营发展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其主要的投资决策将遵循地方产业政策,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配套和先导产业投资等,得到了政府的指导,在其职能定位上也将充分显示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
在新的形势下,政府需要积极拉动投资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每年的财政资金有限,投资资金缺口更大。而依赖于专业公司进行分散融资力度相对较弱,并且分散的资金和资源难以完整体现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产业的调控政策。因此,新型投融资平台将作为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整合政府优质资源,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为政府募集资金,以落实重大项目的配套资金、补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现政府的投资引导意图。例如北京国管中心在建立以来,已经利用市场化手段成功募集了350亿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实现了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
二、投融资平台面临的困境
一是当前沿海快速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瓶颈。当前,江苏沿海地区正处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江苏沿海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更强大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银行贷款和市内资金已无法解决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建设资金的需要。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投融资体制,整合沿海资源,建立“政府与市场联动的投融资机制”,为发展开辟规范、稳定、透明、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建设并夯实好投融资平台,已成为可持续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二是管理机制滞后,融资渠道不畅。在发达国家,投融资体系是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为基础。而从国内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武汉、长沙等)的成功经验来看,投融资体制也是建立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较完善的投融资激励、风险约束、利益分配、竞争、补偿与投资退出等机制,实现由市场竞争引导企业投资行为和资源配置合理化的目的,从而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较好作用。但是,从目前江苏沿海的投融资机制来看,投融资平台的定位还不很明确,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合风险与收益一体化要求的投融资主体资格,影响了再融资能力。三是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原有融资渠道受阻。随着银行信贷环境的改变,地方政府担保贷款已与现时政策相悖,而银行贷款的成本高且有额度限制,原有融资渠道受阻受限。从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形势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大量增加,继续依靠单一渠道的政府信用融资以及现有的财政支持已难以为继。
三、创新投融资的模式和机制
(一)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切实增强融资能力
1、扩充资产规模。充分运用政府可以合理支配的资金、资产、资本和资源,通过整合存量国有资产、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提供专项补贴资金等方式,扩大政府独资或控股投资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现金流量。加大资产重组与整合力度,打破行政区划,积极探索推进国有资产跨行业、跨区域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融资能力。
2、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扩大间接融资规模。用足用活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加强政府融资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调动金融机构支持政府融资项目的积极性,扩大融资平台的间接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土地融资功能。规范土地经营方式,优化土地储备规划和计划,所有经营性土地均应纳入政府储备,统筹经营土地,统一出让土地,确保土地收益最大化。积极推动项目融资。灵活运用BOT、BT和股权合作等多种项目融资模式,引进外来资本投资建设江苏沿海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适时开展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探索政府融资主体与证券发行机构的合作,提前做好发行企业债券的前期准备工作,拓宽重点建设项目的直接融资渠道。
3、规范经营管理。完善政府融资平台投融资决策程序。融资平台拟定的年度融资、投资、偿债计划,经同级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完善融资平台偿债机制。统筹安排偿债资金,切实提高融资平台偿债能力,确保政府融资平台“借得来、用得好、管得住、还得起”。完善项目建设资金监管机制。由财政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经济、审计、监察等部门及项目责任单位,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融资风险管理。各级政府不为投融资主体提供财政担保;投融资主体之间相互不得提供担保;投融资主体要建立专门基金管理风险,确保收支平衡、动态平衡、近期与远期债务平衡。注入优质资产,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整合优质资产及下属子公司,同时对融资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变革。成立“江苏沿海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政府主导的沿海开发投融资平台;设立“江苏沿海开发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平台;设立“江苏沿海开发银行”,作为江苏沿海发展的地方银行;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江苏沿海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江苏沿海产权交易市场等。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创新投融资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新机制。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强化政策扶持,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强化银企合作,争取银团统一高额授信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中期票据产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努力培植上市公司,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引入和培育沿海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战略投资者,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等方式。南通洋口港开发是采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采用资源折价入股的方式与国内外投资者合作共建,例如在临港工业区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以滩涂匡围形成的土地折价入股等方式,与香港保华集团成立了江苏洋口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另一方面,采取“放水养鱼”等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洋口港开发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项目配套资金和港口开发扶持政策,减轻地方政府资金压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集中组织政府优质资产为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担保,先后争取银团贷款等资金18.4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目前,洋口港的涉港投资已达92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投资20亿元,其余均为社会和外来资金。为了进一步满足港口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如东县还以国有投资公司为依托,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增加注册资本金等方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提升融资能力,以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争取更大规模、更长期限、更低成本的资金,确保洋口港开发建设持续快速推进。连云港海滨新区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也较为成功,连云港国有投融资主体金海公司旗下有近20家全资控股公司,以及包括江苏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的10多家参股公司。2008年,为破解该市海滨新区建设的资金难题,金海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和杠杆性操作,在全国首次引入了A股股权质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新模式,成功发行7年期10亿元“08连云发展债”,在短短4天内销售一空,成为连云港有史以来的首支企业债券,也为连云港海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篇7
(一)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特点
1.我国政府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上十分重视的,而且所构建的资本市场通常都是出于为高新企业提供更好融资方式以及途径,主要的例子就是我国市场的创业板与中小板等就是为了这一目
的而构建。
2.高新技术企业其在发展阶段时正处于技术研发环节,其一般有资金需求金额高、风险高以及周期长的特点。风险高主要就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其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新产品市场的需求等都是该企业所带来的,而且是对于某些处于开始阶段的高新企业来说,倘若资金链出现中止,可能会直接致使该企业跌入深渊。所以,投资者在选择方向投资时就会将风险评级加大,自然就会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难度。
3.而从高新技术的生存周期的各个环节来看,其在不同的阶段所采取的融资方式都是有所不同的。在其发展开始阶段,其科研技术并没有产品化,同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就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只能够利用内部融资。而企业处于成长环节时,这时技术、产品与市场比较成熟,此时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选择的融资渠道就比较多样化,如风险投资、创业板上市等等。最后当高新技术企业达到成熟阶段时,这时该企业已经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其经济业务都比较稳定,这时可以采用的贷款、债券等形式进行融资。
(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博弈探析
依照当前我国各种融资渠道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当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主要由外部融资以及内部融资两部分构成。内部融资涵盖了留存融资、折旧融资、商业信用融资等;而外部融资主要涵盖了股权、债券融资以及政策性融资。?o论高新技术企业选择上述何种融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融资困境,但是因为资金的有限性,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针对自身企业的发展阶段等各种原因,加强对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行博弈分析,这样才能够为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提供依据。首先是针对初始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特点是科研技术为成熟、市场不认可以及其高风险的特点,这时最好的就是利用内源融资方式来进行融资。而留存收益是内源融资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能够转化成新增投资的比例通常能够体现出内源融资的途径。这样直到企业利用内部融资达到自身的极限时,这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阶段应该就能够考虑外源融资,企业所能够投入到外源融资的资金是有限的状况时,其融资决策也会受到外部的影响,尤其是针对非合作下的零和博弈方式,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外部信息,结合自身融资能力做出最适合的融资决策。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途径
(一)起始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途径规划
高新技术起始阶段各项都处于筹建阶段,这个环节是急需资金来支撑企业的各个项目的启动以及科研费用的投入,但是往往其资金规模需要极大,而这时企业又缺乏现金收入。而且,该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能力、市场接受度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难以获得外部融资;此时笔者建议其以内源融资为主要途径,具体方式就是利用自身的资源向内部成员、亲朋好友或者是天使投资等介绍其发展潜力,使其对该企业进行投资拥有良好的预期;其次就是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来获得政策性资金的支撑。
(二)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途径规划
当初始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成长期时,其资产规模以及销售能力都得到了稳步的成长,该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也能够逐步扩大,无论经营业绩还是盈利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其外源融资已经达到了基本的要求。但是由于其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与经营风险,其能够获得银行的贷款与主板市场融资的机会仍然是较低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就必须重新规划其融资途径。此时企业最重要的融资途径就是担保贷款、新三板或者创业板融资等。主要就是加强利用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强化自身在第三方中资信程度,为向银行提供履约付款的保证,从而得到担保贷款。
篇8
一是投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过于集中。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集中在银行方面,银行信贷在政府投融资结构中占绝对比重,投融资风险未能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得以分解,投融资的风险比较集中。在银行信贷中,银行短期债务又占了相当比例,政府投融资平台不仅背负着维持资金链不断的沉重压力,而且银行信贷的高额成本也日益成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沉重负担。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控制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政府投融资平台依靠单一的银行融资渠道将面临着潜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由这种单一融资渠道引起的融资风险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将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投融资主体单一,融资压力巨大。新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对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有更严格的规定“各类财政性资金依法不得用于土地储备贷款担保。土地储备机构应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土地储备承担着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镇)改造等项目筹集资金的任务。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等项目的投资规模将不断增加,目前,在融资和项目实施载体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主的情况下,土地储备将面临很大的融资压力,只要其中一笔贷款还本付启发生逾期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到土地储备机构今后的融资能力和政府的融资信誉。
三是投融资的风险集中,融资能力下降。以政府名义进行融资的项目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公益性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大,而回报和收益较少,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突出。目前,有些地方的土地储备机构向银行贷款金额较高,为维持资金链不断,不得不继续拆借银行资金。再加上经营性用地指标受限,这将加剧财务风险。
筹措资金的建议
政府应以间接手段调控社会投资,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投融资方式,突破资金“瓶颈”,放大政府投资效能,提高城市建设投资效益,从而加快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土地经营机制。城市土地是经营城市最基础性的资源,政府对城市的大量投入主要以土地增值的方式产出。政府必须继续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完善二、三级土地市场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拍卖,严禁非法交易,防止土地价值流失。要不断完善土地经营机制,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城市控制性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断增加经营性土地储备量。要严格控制城市主干道两边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土地开发、以城市土地开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要盘活土地存量资产。对经济效益不佳、污染严重、发展无望的企业,通过兼并、破产、重组等手段,腾出土地兴建金融、商贸建筑和居民小区,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严格土地有偿使用。真正建立起出让、转让、租赁、授权经营、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二是完善投资回报补偿机制,开辟筹资新渠道。将城市建设项目划分为市场化运作项目、准公益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项目由市场主体――企业,通过市场筹资、建设和经营,将资产质量良好、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实行滚动建设与发展,开辟筹资新渠道,推动基础设施市场化、社会化投资建设营运。准公益性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消费谁付费”的理念,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调整公路项目、城市供水项目、污水处理项目等,要依据市场要求,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将项目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投资、建设和运营;准公益性项目可以由政府提供占项目投资一定比例的资本金,提供财政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公益事业项目由政府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安排各类政府投资,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
篇9
[关键词] 融资管理层收购金融风险
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有两部分:内部资金(管理层本身提供的资金)和外部资金(融资资金,包括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收购主体自身的支付能力,即内部资金,一般要远低于收购目标的一般价值。这样,融资即筹集外部资金,就成为了管理层收购的关键环节。因此,认清我国当前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风险并积极防范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内管理层收购的首要问题。
一、现存的融资风险
在MBO过程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价格远远超过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导致管理层往往只能支付总收购价款中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资金缺口需要由融资来弥补。在国外,得益于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金融机构,经理人们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高收益率债券(垃圾债券)而获得大量资金。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单一,可利用的融资工具十分有限,融资环境无法满足收购行动对巨额资金的需求。这就必然导致融资风险的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目标公司的资信融资
目前,MBO中的融资多数采用“个人信用挪用企业信用”的方式解决:当管理层没有充分的资金购买股权,同时也没有一定的资信作为支撑进行融资时,只好挪用公司的资信进行融资,把融资的信用风险转移到公司身上,使得公司一经完成管理层收购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面临双重压力:资金偿还压力和违规监管压力。为了释放这种压力,管理层就极有可能会利用受让股权、掌握公司实际控股权后的有利地位,投资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或者通过非法或关联交易尽快赚取收益。这一类行为使得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而且会使公司资产流失,收益下降。
除此之外,管理层还会通过分红来承担偿还融资这个巨大的压力。具体的作法是,管理层以其拥有的公司股份可以决定或者影响公司的分红政策,进行大比例分红,套取公司的现金等来偿还债务。这种行为降低了公司现金流量,加重公司的经营风险,抑制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出现以上哪种情况,结果都是公司价值下降,财务风险增加。价值下降损害的是股东的权益,而财务风险的提高意味着偿债能力的下降,损害的则是债权人的权益。
2.利用其他非正当的手段违规操作
如前所述,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发育不良导致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存在着融资渠道不畅、融资环境相对落后等运作瓶颈,致使管理者筹措收购资金尤为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就不乏一些经理人们采取非正当的手段筹集收购所需资金,如通过先向社会承诺高利息然后由管理者还本付息即非法集资;截留应收款充抵收购资金,待收购完成后再将企业对管理者的分红逐步充抵应收款;恶意增加在职消费,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企业等等有损企业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二、对融资风险的防范
对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行为,要在明晰国内金融市场现状和着眼整体融资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约束和监管,促进其规范运作,才能有效防范融资风险,规范MBO,保护国家、中小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合理规划企业融资,缓解MBO债务风险
科学、合理的融资规划首先要符合公司的业务发展目标,尤其是对于高资负债率融资公司而言。如果公司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不足,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则高资产负债率必然成为企业发展的恶性预兆。由于MBO融资项目不可能产生额外收益,没有对应的附加资金来偿还债务,很可能造成公司未来财务结构更加脆弱,因此,一定要尽可能的使MBO借款的还款期与现有生产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相匹配,最大限度的降低融资风险。
2.改革金融法律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融资工具
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对管理层收购融资渠道存在着诸多限制,致使国内市场出现了缺乏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机构的局面,管理层收购融资只能在民间资本借贷和采取违规行为作出选择。这中间就隐含了极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应给予MBO应得的市场环境,加快有关法规的修订,其中核心问题就是解除对MBO融资的限制,拓宽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交易成本。
同时,融资工具严重不足的弊病也日益显露:债务融资中信用贷款、卖方融资、公司债券、二级票据、商业票据等金融工具缺乏,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转换工具缺乏等现象都极大地制约了收购融资。通过金融制度改革,创新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使企业综合利用多种融资工具、降低组合风险和收购成本成为可能,将有利于促进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其中包括: 推进信用评级, 促进信用贷款发展; 逐步放宽商业银行贷款的有关限制; 探索次级债务工具;建立企业优先股融资机制等。
3.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优化融资结构
无论是英国“权益投资者主导”还是美国“债权人主导”的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是管理层收购步入良性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机构投资者的主要作用包括:通过长期投资,促使管理层进行着眼于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重组;通过持有的权益资本,有效参与管理层收购后的经营行为,促进治理结构优化和收购后的重组;通过自身具有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和投资经验的优势,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此外,机构投资者具有资金量大、分散投资等特点,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因此,引进机构投资者有利于促进管理层收购稳定、理性、健康的发展。
4.增加透明度
篇10
一、企业集团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融资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多以银行借款融资为主。最近几年,尽管企业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向银行借款为主的融资大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而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一些财政金融政策,直接影响企业融资规模及融资成本。
如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相关政策频出,全年6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从年初的6.12%增长到7.47%,使得企业集团融资成本提高。全年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提高到14.5%,使资金供给趋紧的矛盾加剧,银行可贷资金进一步减少,冻结银行信贷资金过万亿元,企业集团贷款难度加大。特别是9月末到10月中旬,央行和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能超过当时的水平,严控信贷增长。上述这些政策给处于投资期的企业集团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改变了融资环境,使集团资金筹集及融资成本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二)缺乏科学融资规划 融资规划是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框架下,通过计划或预算的形式,对集团整体及子公司等的融资活动作出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从而在政策上保障融资与投资的协调匹配。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投融资体制存在的缺陷、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企业集团自身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企业集团没有形成适合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融资规划,在追求规模扩张带动的投资增长的同时,没有对未来资金需求总额、融资渠道以及资本结构等做出具体安排,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满足集团投资的资金需求,导致较大的资金缺口,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融资渠道单一 从我国企业集团目前的融资状况来看,尽管融资渠道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融资渠道仍显单一,企业集团无法通过选择多种融资渠道融通资金。首先,信贷资金的供给导致了企业集团对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的过分依赖,无法调动集团直接融资的积极性,并间接导致集团负债比率过高。在一些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其次,从直接融资渠道即资本市场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失衡。我国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企业债券市场却徘徊不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债券发行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以及拟发行债券公司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发行债券的要求,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偏好股权融资,而很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限制了企业集团的融资行为,是企业集团融资渠道狭窄的重要原因。另外,企业集团内源融资少,企业集团普遍存在自有资本投入不足和经营积累低的问题,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资金融通的金额也不多,内源融资能力有限,融资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首先,负债比重过大易产生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最基本最普遍的融资方式,大部分企业集团的资金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财务杠杆的“双刃剑”作用,当企业集团盈利时,提高负债比例,能够获得正财务杠杆效应,提高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而当集团亏损时,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使得利息费用成为企业集团沉重的财务负担,加大财务风险,也会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以股权联结的多层次企业结构而加速集团内部的风险传递效应,一旦某个子公司无法偿还负债,资金链条断裂,就会迅速导致企业集团整体财务危机。其次,长期资金缺乏。以负债为例,企业集团长期负债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存在经营风险,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长期负债的风险远远高于短期负债,考虑风险因素,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长期贷款规模很有限,资金使用范围也往往受到严格限制,有时还会附加一定条件。长期负债资金成为企业集团的一项稀缺资源。
(五)预算软约束导致融资效率低下预算约束反映规范经营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弹性,以及制度是否被严格执行。根据债务关系的理论,硬约束条件下的债权人必然会对不良债务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预算软约束问题一直是妨碍其健康发展的“顽疾”。这其中有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原因,也有企业集团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前者如政府和贷款银行对企业集团存在预算软约束,即企业集团一旦发生亏损或破产,政府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坚持原先的商业约定,常常通过追加投资、减税并提供其他补贴等方式,以确保其生存下去。后者如企业集团对其下属子公司或所投资项目也存在类似的预算软约束。预算软约束会削弱企业寻求外部融资的需求和重组的压力,成为企业集团融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集团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根据集团自身情况,建立科学融资规划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的经济联合体,集团管理层应考虑集团整体利益,根据自身未来投资所产生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的融资规划,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我国企业集团所投资项目大都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企业集团要有比较精确的资金需求概算,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以满足资金需求为原则,灵活选择多种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的时间分布,以适应企业不同时期对资金的不同需要,并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可调用的自由现金流。在不同融资阶段,还应根据融资环境和经济政策变化随时调整融资策略,考虑通过改变融资渠道或进行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以控制财务风险,保持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与企业集团投资收益之间的均衡,避免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二)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集团公司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投入,仅仅依靠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及集团公司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从长期来看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必将成为融资重心。企业集团应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积极开拓国内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首先,加强企业集团股票融资力度。股票融资能够迅速募集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所筹集的资金不构成企业的负债,不必支付利息,起到优化资本结构和避免财务风险的作用,通过上市还可以促进企业集团健全管理机制,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鼓励企业集团发行债券。我国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重,可以使企业集团以较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大量所需长期资金,解决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优化长、短期资本比例。对于防止出现企业集团融资“预算软约束”的情况,发债融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促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由于发行债券是有确定期限和利息界定的,债券到期必须如数还本付息,而不能像股票分红那样可以暂不分配,再加上购买者大多数为社会投资者,欠老百姓的钱是无法赖账的,这就会给企业集团增加压力,促使集团改善经营,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此外,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投资于企业债券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与承担能力也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债券价格波动相对较小,只有大额交易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企业债券的这些特点都表明,具有较强市场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是企业债券理想的投资主体。因此,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大力培育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降低债券发行风险。
(三)拓展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加大内部融资力度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市场的有效运作是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也是发挥企业集团融资优势的前提。企业集团内部融资除了内部留存收益、固定资产折旧等形式外,还包括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相互提供的资金融通,例如相互持股或债券、商业信用等。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载体,应积极研究、开发各种融资方案,积极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等货币运作市场,结合企业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具体情况发行财务公司中长期债权或滚动发行短期债券,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缓解外部融资压力。此外,财务公司还应大力拓展票据业务,实现融资的证券化、市场化,支持企业集团中短期资金的需求,减少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性。
(四)积极开展境外融资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呈现明显的融资证券化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已越来越成为融资的主要方法。其中,在境外发行股票是我国企业集团在国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在境外成功上市。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继续扩大融资规模。没有在海外上市的企业集团,也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海外融资计划,将境外上市作为境外融资的重要渠道。
企业集团到境外发行债券,不仅可以筹集到所需资本,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声誉和知名度,提高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拓展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渠道,增加企业集团同跨国公司竞争的综合实力。在相关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我国企业集团可以在发行国外债券方面开展一些积极探索。
- 上一篇:校本课程的概念
-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