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7 16:5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换位思考 自尊心 循序渐进
近年来,江苏洋思中学办学思想之一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非常流行,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和听到“难教育的孩子”和“好教育的孩子”这个问题。“好教育的孩子”大家谈得少,而关于“难教育的孩子”却常常挂在嘴边。其实,“难教育的孩子”也就是原来的“差生”,现在叫“学困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惑”。
我认为,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学困生”。因为,没有永远不进步的学生。学困生不是不可雕的朽木,也不是永远无可救药。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这些学困生,如何去“解决”这些学困生。而我们一旦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我们就会如虎添翼,左右逢源。
首先,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换位思考”,自己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例如:课上多说一声“请回答”“请坐下”“你的问题回答得很好,比我预想的好多了”等等,这本身就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当学困生遇到了困难时,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当学困生发表了不同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客观评价;当学困生做错时,不挖苦,不讽刺,和他们一起讨论,启发寻找错因,直到弄懂为止。以教师的良好的情绪感染他们,使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心态。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和几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墙上张贴“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在下边看齐不齐。完毕后,我下来看了看,其实不是特别整齐,可我还是说:“你们的眼比木匠的眼还厉害,很好,很整齐。”没想到这句话有了大效果,这些一贯被看不起的学生突然间有了自豪感,跟我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
其次,了解是基础,尊重是前提,转变是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考试失败多,作业错误多,屡屡的错误和失败,使他们灰心丧气,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而且还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学中可挑一些“跳一跳”基本能“摘到果子”的问题给他们做。我在教学中,遇到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从来就不让他们轻易地坐下。首先是老师启发他,最好能答上来。如果还是不行,我就让他指定一名学生替他回答,这样拉近了学生之间的感情。然后问他懂了没有。这还不算,我还要让学生自己再回答一遍,这次能回答上来才算真正学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难教育的孩子”有成就感,不能永远学不会。
第三,培养一颗真正的“自尊性”。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遭受“白眼”,总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不是一视同仁。久而久之产生对立情绪,与老师正确的引导唱“对台戏”,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学困生纪律越来越松散,在学校度日如年。转变学困生,教师要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学习成绩差而羞于见老师,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久而久之,问题会越积越多,思想包袱会愈来愈重,学习会愈来愈困难。因而,对于“难教育的孩子”,我在平时非常注意多主动接触他们,向他们提问,找机会与他们接近交谈,以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消灭他们的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让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我常讲“人格魅力”这个词,就是告诫要注意教育引导的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心和体贴他们,培养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
篇2
2、可以提问题孩子什么是应该学或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学或做的,比如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建议不要立即禁止,最好是和孩子沟通一下,跟他们说说这个兴趣的利与弊,然后给跟孩子约定好给他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可适当的放松。
3、有时家长也可陪孩子玩玩游戏或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一国的,并以此提醒他们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
4、要经常和孩子沟通:用合适的方法沟通,但不要老沟通,因为问题孩子会烦。要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总是与他们的内心想法联系在一起的。
5、要想彻底纠正孩子不听话,还必须了解他的内心,深入孩子的内心,用心灵与之进行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感化他们,使他们自觉发生转变。
6、家长应该听听孩子的建议:家长们不要觉得只有自己才是对的,不能让孩子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想法来做,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建议,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不会对家长的想法反感,心甘情愿地去做,而不是强迫他们一定要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
7、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
篇3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我和妻子的家庭都是普通的家庭,我们九兄妹,八个孩子,六男二女。(A)博士毕业,美国纽约华尔街金融金领,分管印度和中国上海。(B)某省路桥公司经理。(C)国家某最高行政机关公务员。(D)世界排名前30强美国(北京)公司白领,技术世界一流,熟练掌握世界各国英语口语,多次代表总公司在美国本部、德国、瑞典、中国等招聘技术人员时任主考官。(E、F、G)在美国排名前10位的大学念书。H在当地中学念书,成绩在校三千多人中排名前10位左右。我们的孩子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在体育、艺术方面都是佼佼者。
我们认为孩子成才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人品,二是学业,三是就业,完成培养孩子的这三步曲对于家长来说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任务。
道德品质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孩子人品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首要的,家长要有一定的文化教养,要注重对孩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孩子做人。你可从中国古代的诗经、诗词中吸取营养,也可从现当代文学中吸取营养,你也可从传统的孔孟、儒道文化中寻找教义,但你一定要结合现实。我们的国情不同,老百姓首先是要生活,只有你站在了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才谈得上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才谈得上人生的价值。对孩子的教育是个超长的马拉松长跑,一跑就是十几二十年,孩子和家长都要有耐力。我们让孩子体验、考察过最艰苦的贫民生活,我们带孩子住过全中国最好的酒店,我们引导孩子遵纪守法,引导孩子山高人为峰的思想树立,引导孩子追求好生活的理念,引导孩子长大体现自身价值,光宗耀祖,激发孩子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的思想潜力和动力,我们教育孩子吃梨时可以拿大的,但要想想凭什么去拿大的。
孩子学业的优劣受学校和家庭影响的成分居多,但这只是外因,决定因素还取决于孩子自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孩子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孩子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高。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道德品质教育,对孩子进行激励、唤醒、鼓舞,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这是其一。另外采取“笨鸟先飞”的方法,学走在前头的方法也可以尝试。
就业的优劣是和孩子个人人品、学业的优劣、专业的选择和其他社会综合条件相关联的,不要讲大话、空话、假话,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工资决定你的社会地位。不要简单地说奉献,行行出状元,你有了本事,社会是会用荣誉和物质来承认你的价值的。你可以拿到平常人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的工资。
篇4
首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空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父母的要做好表率,努力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和感染孩子,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让孩子感到生活的无比幸福。在家中,父母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教以待人接物、尊重长辈以及饮食起居等各种习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让孩子多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游戏,以养成他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质,避免孤僻、不合群现象,从小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力争让他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可以稍加指导,但一定不能为了图省事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防止养成孩子不爱动脑的坏习惯。
第二,多鼓励少批评,赏识孩子
孩子是需要不断鼓励和夸奖的,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表扬。父母要把心态放平和一些,即使孩子暂时还不能让你满意,也要学会等待,不要动不动就跟别的孩子比,更不能说诸如“笨死了”等刺激性的话。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肯定他,即使是犯错后的改正,都可以激励起孩子的上进心,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孩子过年最想得到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张奖状,拿回家后恨不得马上贴在墙上,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鼓励他继续努力。要牢记,好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
赏识孩子,可以每天给孩子说一句鼓励的话,也可以对他的努力给予奖励,但要注意不能过于频繁,防止发生“没有奖励就不努力”的现象。奖励要多样化,抓住要点,“投其所好”。可以跟他打一会儿羽毛球或是下几盘棋,去爬山、郊游等,锻炼了身体又开发了智力,但不赞成用金钱奖励,也不能开空头支票,欺骗孩子,让孩子对你失去信任,甚至养成他不诚信的坏毛病。
第三,细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小树在成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枝杈,这就需要修剪。孩子也一样。但要注意,每个孩子都是有很强自尊心的,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不能无视这一点,不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训就怎么训。南风与北风的故事大家可能听说过。想让那个人把大衣脱下来,凛冽的北风只能让人把衣服越裹越紧,而温暖的南风一来,那人便主动脱下了大衣。批评教育孩子也一样,要和风细雨,不能靠大声呵斥,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尤其要注意,不要在同学或别的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这是最伤孩子自尊甚至人格、最令孩子反感的批评方式,会让孩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心里产生对父母的怨恨,形成裂痕、代沟,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
第四,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孩子的天性好玩,老师布置再少的作业,孩子也会觉得太多。他们只不过是想快做完了好尽情玩儿。对于孩子的抱怨,家长要积极分析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可以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语,使他乐于去做。可以帮孩子制定一下计划,上午、下午各做什么,多长时间,中间休息可以安排孩子喜欢的游戏或看会儿动画片等,有张有弛,让孩子不感到厌烦。要注意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能在同一房间里看电视,以免孩子不专心,影响效率。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一定要检查一下,看看对错、书写情况,促使孩子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否则,孩子很可能背地里潦草、糊弄,不会的也不问,空着不做。
第五,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篇5
关键词: 小人国 巴学园 李跃儿 学前教育
今天,带领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全体学生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该片真实地反映了李跃儿创办的巴学园。在观看过程中,该园校车上的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引发了全体师生的思考。总结一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个比喻:
一、教育很重要
脚需要鞋子,没有鞋子就不能很好地走路,不能更好地跋山涉水。从远古年代先人们用兽皮、树皮裹足,到木屐、草鞋,再到后来各式各样的鞋和靴,鞋毋庸置疑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教育就好比鞋子,是我们“成人”的必需品。“狼孩”、“猪孩”、“鸡孩”就能很好地证明,他们都是人的孩子,可他们为什么更像狼、猪、鸡而不是像人?就是因为教育。“狼孩”接受的是“狼”的教育而非“人”的教育,所以“狼孩”掌握了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本领,能够在夜间和其他狼一起追捕猎物,“猪孩”和“鸡孩”也是这个道理。英国经验论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导源于经验,而经验则来源于教育和传授。这就是说,人最初的时候就像白纸,能否成为名画就看教育在上面留下什么了。我国有句话叫:“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玉也需要琢才会成器,天资再好也需要教育才能成才。我们当地有句老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了端工会跳神。”端工说的是会跳大神的巫师。所以,教育对于成就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者老师,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提供有利于成长的教育,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促成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二、教育要合脚
如果将我们的孩子比喻成脚,那么教育要像鞋子,要合脚,就是说教育要适合孩子。鞋小了,束缚过多,那么脚就容易受伤,每走一步都会伴有疼痛。教育也不能“小”,不能过多地束缚孩子,否则会伤害到孩子,束手束脚,孩子就不可能撒欢地跑、跳,不能健康成长。鞋大了,剩余空间太多,走起路来鞋不跟脚,人就容易摔跤。教育也不能“大”,没有适当的约束,孩子像野马一样,肆无忌惮,太任性,社会适应能力欠缺,甚至会漠视乃至于违背法理人情,在人生道路上自然就容易“摔跤”。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适合孩子,不能束缚孩子的天性也不能放任自流。
换个角度说,我们的教育不能太空洞、太高深,孩子会跟不上也容易受挫,从而失去受教育的信心和兴趣;也不能太压制,使得孩子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我们应该注意教育学中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给孩子适当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潜在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力争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教育要舒适
教育像鞋子一样需要具有舒适性,如不能太硬,生硬的教育就如同硬邦邦的鞋子一样,不能贴近孩子,脱离孩子的实际和需要,不能很好地呵护孩子,更不能帮助孩子大步向前;不能太薄,近乎没有的教育必然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旦孩子走上坎坷的人生道路,必定像稚嫩的双脚踩着石头和荆棘一样,注定伤痕累累;也不能太高,譬如历史上出现的那些知名的所谓天才少年,到最后很多都如同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甚至因为过高的教育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导致孩子畸形发展。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灵活的、贴切的,既要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又要联系实际、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让孩子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不断进步,为终身教育和日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育要多样
我们给孩子的教育应该和我们穿鞋子一样,不止一双。一双鞋子是不可能满足我们穿一辈子的,随着我们的脚不断地长大,鞋子码数也在不断地变大。另外,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不会一个码数的鞋子只有一双,春、夏、秋、冬,冷、热、雨、雪,我们都要相应地更换鞋子,甚至不同的场合应该配有相应的鞋子。同理,我们的教育应该具有发展的前瞻性和多样化,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样式对孩子进行更适合的、具有促进作用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符合不同阶段的孩子,符合孩子不同的阶段需要,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五、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
不同的脚要穿不同的鞋,有些脚可以穿时装鞋,而有些脚却穿不了,这个道理卖鞋的售货员应该知晓。同理,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不同的教育,其中可以包括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方式。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气质、个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授不同的知识,最终都要达到促进孩子良好发展的目的。
篇6
1、家长不应该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围绕:学校让学生打扫厕所和学校不让学生打扫厕所两种情况。写一不少于80个词的主题为"孩子的独立教育"英语作文。
给出词:only child,moral education
Nowadays in china,many students are the only child in their family.They are the apple of their parents”eyes or even their granparents”,so they are free of any house work or menial labor.and moral education is no more than some bookish thing.Studentsare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educate them to be independent,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let them experience on their own.Therefore,they are better to b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get some train at school-to clean the washing room,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par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篇8
小宇(男,5岁)正在用插塑玩具搭汽车。一个同伴拿了放在他面前的玩具,小宇立即冲上去砸了同伴搭好的坦克,还踢了同伴一脚。老师制止了小宇的攻击心行为,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小宇抬起头无辜地说:“我知道打人不对呀,可是我爸爸说,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应该打他。而且电视里的也要打坏人啊。”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1、小宇对“能不能打人”产生了困惑;2、小宇的攻击说明“打人是不对的”这一道德信条对小宇来说已经淡化了,他觉得只要有一点理由就可打人。
这个案例中,小宇为什么会产生道德困惑呢?
首先,小宇不知道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中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即他不知道一般意义上的坏人概念和抢他玩具的同伴有多大的区别,因此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其次,成人之问道德认识的差异:老师给小宇的道德信条是“不能打人”,而父亲给小宇的道德信条是“人家欺负你,你就打他”,即在某些时候许可小字打人。两者观念不一,使小宇产生困惑而设法从别处寻求答案,最后由于受年龄限制不能正确分析事情,因此做出错误选择。
作为家长,在孩子遇到此类困惑时,应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那么,在具体操作上家长该怎么做呢?
别怕孩子困惑,让孩子多选择。让孩子学着区分“好”与“坏”,但最后的选择应该让他们自己来做。不要怕他们遇到困惑,困惑越多,孩子可以选择道德准则的机会越多,所形成的道德认识也就越全面和深入,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自己动脑选择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告诉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从孩子很小开始就应该给他们接触良好的道德规范,虽然许多道德规范仍然无法让孩子理解。但没关系,教他们分辨最基本的对错,给他们正确的道德规范,先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后再慢慢地理解。事实上,人成长过程中许多的道德规范都是先做后懂的。
在孩子做出对道德信条的选择后,及时给予评价。如果孩子的选择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那么家长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反之。则应及时地提醒幼儿纠正,必要时给予一定惩罚与警戒,绝不可放任。
篇9
【关键词】幼儿 ;挫折教育;必要性;重要性;措施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果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遇到挫折就走极端,那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延续将情何以堪,而要培养一个人强大的心理素质,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开始。为此,我运用在电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我园的实H情况,对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幼儿挫折教育的涵义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示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太过脆弱的人必然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故而实行挫折教育又有其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跨越,科技迅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几乎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影响孩子发展的不健康的品质也同步而生。目前,我国大多针对青少年儿童,对幼儿的挫折教育不够,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1、从时展的需要看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正是适应了时展的要求。
2、从幼儿挫折教育的现状看
由于现在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
(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幼儿潜能增强儿童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1、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些潜能没有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对于孩子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潜能。
2、挫折教育能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
有些孩子由于受到经历、年龄、学识等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挫折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幼儿缺乏挫折教育的原因
家长们毫不犹豫的予以帮助,甚至不惜包办代替。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往往缺乏独立性,缺乏应有的挫折承受力
三、加强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仅有快活而且还有悲伤,痛苦和死亡,要使孩子从幼小年龄起,就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生活里,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需注意到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二)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四、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
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
(一)挫折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是全社会的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多农村逐渐城市化,挫折教育问题就越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学校教育到各行各业都关心和参与的全方位挫折教育网络,以便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挫折教育。这样,一个有利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形成,新世纪的儿童也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
(二)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挫折教育的培养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总之,幼儿期正是一个人个性心里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心里品质,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对幼儿的教育更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对孩子固然要多鼓励,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欢乐和自信,但应该实事求是,也要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就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父母、当老师,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挫折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J].安徽教育,1998.5
[2]繁茂华.儿童挫折教育浅见 [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5(3)
[3]李海舟,边和平.挫折教育论 [M].南京:家庭教育出版社,1995
[4]杨莉君.学前儿童挫折教育刍议 [J].学前教育研究,1997,2
篇10
【关键词】教育;发展;交流适当放手
成都华德福学校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让孩子探索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自然的和谐关系,学会生活和工作,寻找人生方向和意义。”
而如今,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是否能像上面说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能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呢? 据《知心姐姐》杂志社2008年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访中小学生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学习着急上火,认为孩子只知道“贪玩”,不着急不主动的去学习。但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却显示,72.3%的被访中小学生却认为自己一直在为学习、考试而紧张、焦虑。
老师、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孩子则认为老师、家长管得太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造成现在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不外乎是以下两种原因。
一、家庭教育
当今的社会风气、工作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家长的期望值太高,因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家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这样他们做家长的脸上才有光,因此,孩子们的空余时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叠又一叠的试卷像小山似的堆在孩子的书桌上,什么《名师指导丛书》、什么名校试卷等等。更有甚者,家长好像在比赛一样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小组之类的。他们好像认为自己的孩子上的兴趣班越多他们做家长的心就越踏实。孰不知,孩子最快乐的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就这样被无情的剥夺了。更别说每天看动画片了。孩子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空间,甚至连上厕所都要跟父母请示,谈何发展?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就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我们做家长的把孩子管得这样紧,而且仅限于学习上,孩子的其他社会能力能发展吗?结果,出现了孩子上了大学还不敢独自出门,上学还要请保姆,吃鸡蛋还不知道剥鸡蛋壳等等一系列可笑的事,这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吗?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做起来,就永远都不为晚,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持科学的态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祖国的花朵尽情绽放。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孩子的好榜样,跟孩子做朋友,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随时掌握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学会放手,让孩子发展。
其实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适当放手,与孩子多交流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这样孩子也能从中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和女儿的交流从她牙牙学语就开始了,因此女儿从幼儿园到现在五年级,每天和我的交流已经成为习惯。每天放学、上学的路上女儿都会提出一些问题,或讲讲她在学校遇到的一些事以及自己的看法。每次我都会耐心的回答,如果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也会装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向她道歉,说自己懂得太少,原因就是书读得太少,这样,女儿也就很赞成的说:“我一定要多读书,这样懂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了,以后就可以讲给妈妈听了。”因此女儿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比同龄的孩子高一个层次,这样不比既花钱又花时间上兴趣班来的更容易吗?由于孩子小,在谈到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时难免比较片面,在此时,我就会耐心地把她说的事情仔细分析给她听,分析事情的几个方面,让她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这样就能发展她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她的思维空间。以后,女儿遇到什么事也会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了。
二、学校教育
学校用分数考评教师,教师为了生存,为了争面子,必须(只能)死盯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了考试分数教师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给学生布置一大堆作业,作业多了,学生们也不会调皮捣蛋了,也不至于出现安全事故了,因此,老师无可奈何地、加班加点地、残酷无情地占用一切可以占用的时间“死看”学生,不给学生一丁点的自由时间,学生被迫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装腔作势,机械化的死记硬背、一遍又一遍的毫无意义地抄写。坐在座位上不敢动弹。有的甚至被逼的只有厕所才是他们开心的乐园,因为别的场所去不了。这样的学生能是健康的学生吗,这样的学生即使每次都能考高分,要我看来,充其量就是高分低能儿。我们学生的天性与灵性遭到无情的摧残,中华民族的花朵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残害。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想学”的念想,如果教育使大多数的学生处在“不想学”的状态,那这样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而且应该是“摒弃”的甚至是“卑鄙”的!一切使大多数学生“不想学”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抑制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更是大错特错。教育是良心活,身为人师,既为人师,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祖国的未来,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要不得,我们要的是身心健康,思维活跃,敢试敢闯积极乐观的孩子。适当放手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学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我们作为教育者、父母,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认识,无论看什么问题都要一分为二,俗话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老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在一起比,这样孩子就没了自信,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能一味的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上出人头地,只有真正把属于孩子的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从单一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给孩子多留有空间吧,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空间里发挥特长,施展才华,自由翱翔。让我们的教育,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强制,多一些自主;少一些自私,多一些真爱与感动;
【参考文献】
[1]《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陈惠萍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2011年6月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