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艺美术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工艺美术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工艺美术的看法

篇1

今年1月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省卷》编撰人员培训,聆听了专家学者对“工艺美术”定义的不同见解,既受益匪浅又不甚明了。此后查阅各种词典对“工艺美术”一词的诠释,更是各不相同、莫衷一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撰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但大家对“工艺美术”的定义至今未达成共识,因此,深感有必要对这一定义作进一步探讨。

一、《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中“工艺美术”词条的释文及讨论

1989年版《辞海》的“工艺美术”词条释文为: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二、陈设工艺(2000年版《辞海》改为“欣赏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现代汉语词典》的“工艺美术”词条释文为:指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新华词典》的“工艺美术”词条释文为:美术中的一个独立专业,包括实用美术和特种工艺的设计和制作。

以上三种词典对“工艺美术”词条的释文各不相同,因《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的“工艺美术”词条均较简单,未能揭示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笔者仅就《辞海》的释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1、美术,亦称“造型艺术”,是一个外来名词。《辞海》将“工艺美术”定义为“造型艺术之一”,是比较妥当的,应是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但同时又把它称为“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笔者以为不妥,正如“艺术”和“艺术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2、所谓“工艺美术”的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因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也可以用于其他艺术门类,似可省略。

3、《辞海》将“工艺美术”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 二、陈设工艺(欣赏工艺),符合工艺美术的实际情况,对“工艺美术”定义的最终确定有指导作用。

二、“工艺美术”定义的“属”与“种”

艺术可分为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等, 其中造型艺术(美术)又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工艺美术属于艺术门类中造型艺术的一种。

将工艺美术归于艺术门类之一属,应该没有异议。归于“造型艺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虽有异议,但也是多数学者的共识。笔者赞同这种分类,因文章篇幅关系,不再展开论述。

三、“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本质特征

定义应当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笔者以为,“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种类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两条:

一是工艺美术的手工技艺性质,这是它最显著的本质特征之一。尽管近现代科学技术(诸如机械、电力、化学激光、三维打印等等)更新了工艺美术的加工手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或将来的发展看,手工技艺始终是工艺美术的主要手段,永远不可能被完全替代,也不应该被替代。否则,工艺美术将不复存在。这一点至关重要,应当成为工艺美术行业的共识,在“工艺美术”定义中也理应有所体现。

二是工艺美术的实用性质,同样是本质特征之一,既不能忽略,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比较恰当的文字表述。

四、“工艺美术”实用性的文字表述

《辞海》将“工艺美术”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二、陈设工艺(欣赏工艺),笔者以为这样分类是比较恰当的。实用性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大多数工艺美术品具有实用功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强调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不能绝对化。其实,纯艺术的雕塑作品与经典的陈设性工艺美术作品究竟有多大的区别,是很难分清楚的。如果硬要将它们区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恕笔者不敢苟同。此外,虽然从广义上说,陈设也是“用”的一种方式,但与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实用”,即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一点,在“工艺美术”定义中也要有恰当的表述。所以,工艺美术同时具备“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或实用功能)”的说法尚不够严谨。

五、“工艺美术”定义试释

综上所述,笔者不揣谫陋,斗胆用两种简单明了的表述方式,对“工艺美术”定义试释如下:

其一:工艺美术是一门以手工技艺或近现代科技手段加工制作、作品除审美价值外,大多兼具实用功能的造型艺术。

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满族

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反映,是民族风格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满族的旗袍和马褂,不仅在满族地区而且在整个中国,甚至在国外都流传甚广,对于满族服饰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都是一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和发展。

一、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在历史上汉族文化也吸收和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化,使各民族文化得到交汇和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华的灿烂文明。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朝的几百年的统治过程中,满族的文化更是渗透于汉族文化之中,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满族文化中,工艺美术文化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无论是满族的服饰文化、玉雕文化还是刺绣文化,都充分体现出了满族人民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对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域性

一个民族的工艺美术风格是一个地区地域特点的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广泛,我国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也各有其特色和风格。以满族地区为例,满族人民在清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长白山一带,由于当地的气候寒冷,人们在服饰的材质选择的时候就会充分考虑到御寒的因素,再加上满族在当时以狩猎的生活方式为主,因此人们就选择兽皮作为服饰的主要原材料。为了便于骑行狩猎,男子都喜欢穿靴子,因此,满族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靴子。满族人多穿袍服,并喜欢穿靴子,并将这种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此外,女袍上的图案主要以鲜艳的花朵为主,也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环境和自然特点,因此,满族服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充分反映了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特点,具有自然和谐之美。

(二)多样性

满族服饰的多样性表现在服饰的材料选择、款式结构和材料工艺的不同。对于材料的选择,除了毛皮和树皮这一类的自然物以外,在清军入关之后,丝织品和棉织品的品种也成为主要的服饰材料,出现了很多制作工艺高,规模较大的服饰作坊,这些都促进了满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对于服饰的款式,既有简洁大方的大襟式长袍,也有十分美观的大底摆式长袍,开襟、袖口、开衩高低等都有多种样式,充分显示出民族服装款式多样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不同的材质和款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点,和谐之美、华丽之美、精湛之美、雅致之美、厚重之美都能够在满族的服饰中得到体现。如满族服饰中官服上多绣以飞禽走兽,能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是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体现,独具满族特色。清代皇家贵族衣服的款式多样,纹饰十分精美,在胸围线下可以开分为四层,每一层分别都有不同的刺绣纹饰做装饰,充分反映了满族服饰的富丽与精湛。

(四)文化性

不同的民族服饰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毛皮袍服的厚重还是旗袍的韵味悠长都反映了在不同的时期满族人民的文化特点。如旗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认为是东方女性的典型服装,旗袍以其典雅、含蓄、娴静等特点,一直作为东方女性美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满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的接轨。

二、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现状

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制于文化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定时期社会形态的综合反映,也会因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能够反映出民族的特点和文化精神,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文化和美学观念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这使得人们对民族文化不再重视,对于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也逐渐淡漠。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对其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也不再重视,这大大局限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只是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对于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原创精神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与发展,很多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种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模糊甚至消失。

当下,民族文化在社会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逐渐的减弱,而外来文化正一步一步的扩大着自己的传播范围,影响力与日俱增。很多以民族手工见长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面临着无人继承,甚至是失传的局面。在传统文化和民族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野,使很多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工艺美术种类成为展览馆中的陈列种类,使民族工艺美术作品成为陈列品甚至是奢侈品,这种发展状况使得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失去了生活的源泉,日益走向衰竭。

三、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

(一)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价值

传承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首先要端正对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态度。对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的消费除了要满足自己的个人审美需求之外,更要对其中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有所了解,不能仅仅认识到工艺美术品的商业价值或者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商品或旅游纪念品,更重要的是了解和研究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会对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和转变产生巨大的影响,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让这些蕴含着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工艺品变味或者消失。

(二)加大保护力度

对于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相关的文化保护部门和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文化保护部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才能够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所以,相关的文化保护部门应发挥其文化保护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做好保护少数民族人民工艺美术的工作,宣传和弘扬民族工艺美术,使少数民族人民的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做好宣传工作

当地政府部门和民众对于当地的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在民族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和相关的文化保护部门要加大对民族工艺美术的宣传力度,扶持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并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进行财政补贴。不仅如此,政府也可以通过工艺美术文化节等形式来加大对工艺美术的宣传与推广,让人们认识到工艺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

结语:

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却走向了低谷。保护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相关的文化管理部门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使人们对民族工艺美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作者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篇3

    计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树立了设计产业化的典范。但就在这样的前景之下,我们仍然看到我国的设计还处在模仿的阶段,拿来主义大行其道,设计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的形式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本土的设计,如何才能发展自己本民族的设计。如何在世界设计领域占有与本国经济、文化相应高度的位置。从设计的本质来看,设计是为人的,有目的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而随着工业化科学技术技的发展拉动设计产业的发展,人们过多的追求科技而忽视了设计的本质特征和精神特征。对科技的迷恋,使生活在这浮华背后当下的人们忽略了人们生活需要设计的真正含义。这就更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当下中国设计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的更广阔、更深入、更长远。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走自己的路“坚持自我”

    以平面设计为例的发展来看,全国整体的发展水平还是与国际上的水平有差距,中国的设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很多的设计中还存在模仿外国的国际形势的端倪。

    从文化谈起去发掘新的中国设计,就必须从中国的工艺美术谈起。中国是工艺美术的大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近代工业社会形成之前的生活文化传统都依赖于工艺美术。许平认为:“所谓工艺美术,实际上是现代中国以中国的方式探寻设计理念的一种回应,一种回答,一种定义,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个现代设计发展的有机组合部分。”设计与工艺美术是可以融合的,工艺美术中的很多传统手工艺元素是代表传统文化的东西。而将这种传统的元素体现在现代的设计当中又是具有新的中国民族性的设计特点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去学习借鉴日本。日本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的很好。中国的设计也应当反思传统文化,反思近现代的工艺美术在设计中的运用和表现问题,同时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所融会贯通并做出具有民族性的设计。

    二、 教育上“走出去”和“引进来”

    一个民族性的设计的诞生必然是需要人才的培养,对于新一代的设计师培养就该从教育出发。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学校的交流是一个好方法,不仅可以学习国外教学的体制,同时可以加强跨国的一些实验课题的研究交流活动。这一点在教育界积极的采取和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有的。我这里想提出的是我的新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设计与社会接轨,高校的教育往往脱离了社会上的实践。设计是为人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必然是有市场的存在,而我们所学的设计必然应该经过在社会中实践才算是真正的设计。我们应该发展新的走出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实践我们的设计。最后在把设计从实践的项目中引进来,引进到教学中以新的眼光去审视设计。

    三、发展设计新思维

    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对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发展设计的新思维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对旧有的设计观念需要一个新的界定。首先,需要要探索出设计的新领域。现在大众对设计的事物开始不仅只满足于感官上的享受,开始对多方面的人体感官需要更多的刺激。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他的书中所提及的为“五感”而设计,即我们所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设计应该不光只从以前的视觉上刺激大众,而是从人的各个感官器官上着手,通过设计的方式来刺激愉悦受众达到生理上的反应。这种多方面感官上的刺激打开了一部分不愿意不想了解该信息人的空间。这就是开发新的设计领域的原因所在,这样的有价值待研究和开发的设计领域还很多,可见新设计领域的开发是未来中国设计发展道路上必经之路。

    其次,是提倡新的设计理念。结合当下国际环境发展趋势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如低碳概念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概念等。新的设计理念是在一个时展的大背景下所产的必然产物,是符合当下民生所需要的设计新理念。这样的新理念必然带动设计未来发展的整体走向,也是中国设计发展对未来设计的指路明灯。

    再次,上文中所提到的传统工艺美术与现在设计可以融合形成民族性特点的设计。我们用新的新视角看待旧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上的新发展。如传统工艺在新媒介上的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阶段到发展特点谈起。以分析目前设计的现状为入手点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无论是从教育上入手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观点,还是坚持探索发展自己的道路走出民族特色的设计发展之路,都需要强调一种设计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美术。强调以新视角看待旧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上的新发展,提出材质的转化对新设计的开发作用。一个好的设计是符合当下环境的,好的设计是满足人们所需的,是倡导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促进设计师与大众的沟通的。因此传承文化发展民族性设计,发展设计的新思维领域是中国特色设计未来道路的必然之路,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到路才走的更宽、更远。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工艺与设计之间. 修订1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许平.青山见我. 修订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修订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修订8版.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平面设计;创新发展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概述与现状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其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在社会发展沿革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四大文明古国”是在中国流行的对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概称,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也在朝代的更替中有了更广阔更深远地发展与延伸,更加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从其广度和深度上来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都被勤劳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成长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我国历朝历代存在着多种艺术形式,早在商朝的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陶器上的纹饰、符号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的陶器已不局限于盛物器皿,在其应用上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等。到了隋朝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增添泥片贴花就是很好的例子。从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乐、漆画、泥塑,蜡染,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都是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的文化。而其中的造型、图案、色彩,都带有原创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极高的借鉴性。

(1)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传承的文明,而且这也是平面设计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众所周知,剪纸艺术、年画艺术、皮影艺术都是一种二维的平面表达艺术形式,应用在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应用方式也极为灵活,是生命力较强的艺术形式,这一传统艺术元素直接推动了后来中国flas的发展。

(2)宝鸡凤翔的泥塑艺术、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元素之一,不仅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更有较高的实用性。我国的国粹中的陶瓷艺术,我国精湛的制瓷技术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青瓷和白瓷通体无暇的作品中,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表现在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还运用到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的设计上,彰显了这种“回归情结”。这种回归情结呼唤了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不只是针对了本地那些土生土长的土著居民,同时也是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回应。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回归不是对“传统”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运用传统的形式符号,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包装设计风格。

(3)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我国古代诗人将其用于诗词中表现意境,而将其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也同样具有新的创意和新的意境。传统美术在处理色彩时,主要是用各种材料去装饰色彩。我们常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的组合和变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人民装饰色彩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由于性格、经历、情绪的不同,每个人都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对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怡红快绿”,也可以是“绿肥红瘦”。

从世界的广阔角度来讲,传统性的工艺美术主要活跃在19世纪中期以前,之后逐渐萧条,到了20世纪初设计这门学科已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心中,不断成为了主要的学科,也逐渐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引入设计变革中站上了重要舞台,而传统工艺美术在这个变革中只能保护性的延续。

传统工艺美术是在传统文化土壤上产生的一种造型文化实践的,呈现出鲜明的地区、族群的实用、民俗、宗教和审美特征。如剪纸、刺绣、雕刻等传统工艺美术,与当地的民俗、信仰、审美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社会要求出现各种冲突,如作为族群文化的传统工艺美术与跨民族的人需求相冲突,作为民俗、宗教、实用功能的传统工艺美术与人的现代审美、投资需求相冲突等,显然,这些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限制了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继续发展。

2、现代平面设计的概述与现状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壑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graphics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这也许与平面设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而装潢设计或装潢艺术设计则被公认为极不准确的名称,带有片面性。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型录样本设计、DM杂志设计、新闻报刊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观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经久不衰,就要勇于各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萌芽还是直至达到汉唐文化的顶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学习外来文化,才能博采众长,只有继承交融才能最终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在我国,平面设计历史悠久;战国时的“矛与盾”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论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发展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平面设计的雏形,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但是,平面设计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生产才开始的,在这个层面上讲,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可以说是引进西方的。西方设计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的,而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发展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跟进,众多外来西方艺术设计家来中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和交流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也已经不是凤毛麟角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使多元化的国际并存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意境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然而,正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渗入,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平面设计思想影响的视觉语言,甚至出现了充满浓郁西方特色的符号,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如何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这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表现方式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现代设计在富有现代特色的基础上充满历史色彩。

3、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融合的必然趋势

当代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创造,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路线始终要遵循市场规律和生活发展的需要。现代设计需要民间艺术来充实和丰富其底蕴,同时又要创新,使设计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兼具现代感。经济已步入全球化时代,时尚也不例外。当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时,一向引领风气之先的时尚领域更是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

时尚界从来不放弃对任何一种可能带来话题、吸引眼球的灵感。民间的东西质朴而贯穿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既给设计的想象带来巨大张力,也容易带来心理认同。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既要前卫、时尚的元素,也不能我国优秀的传统元素。中国是世界不可分割的关键部分,同是中国也不能离开世界这个大家庭。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内涵丰富、题材广泛、流传久远、形式多样,是外来文化难以汲取和替代的,在世界艺术的宝库中,它以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吸引着众多外来文化前来交汇、融合。因此,我们应取民族的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保留发展,在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交汇中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用现代化国际化语言表达出来,把代表中国精神符号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让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两条小溪共同汇成一条不会干涸的大河,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以此,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变得越发“苛刻”了,因此,要避免人们审美疲劳现象的出现,也为了吸引到人们关注的眼光,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就需要体现其独具一格的特点,也只有拥有独特风格的平面设计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设计市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放眼现今的平面设计市场,平面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意更新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使人们在感受到其中的设计内涵的同时饱尝一顿设计大餐。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设计时代中,成功的平面设计就需要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拥有一枝独秀的平面设计创意并逐渐形成大众所能接受的独特风格。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平面设计创意提供了思想源泉,可以说,离开了传统文化的平面设计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方式

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好的设计应着重于人与人、人与空间和人与自然的融合上,再对传统的东西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者用传统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来表达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也彰显了民族个性。现代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的平面艺术和造型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文化的结合,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的艺术精神,更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走向世界的进程。设计师们只有深入了解千年沉积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后,才能充分改造提炼和运用传统的元素,从而更好的利用它。而如何利用传统的造型艺术和平面艺术特点来表现现代商业社会的时代潮流,如何在新的信息时代推动传统艺术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并赋予它更新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并创造新的富有特点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理念,是摆在设计师眼前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大众普遍认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普遍方式有以下四种:“意识”的承前与启后、“形态”的变化与继承、“色彩”的感悟与升华、“质感”的传承与锻造。

(1)“意识”的承前与启后

儒、道两家的哲学观点对中国古代文化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兼收并蓄的历史传承与自然无为的思想观点深入人心。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无不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思想境界,强调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

(2)“形态”的变化与继承

形态伴随着古代文化的历史沿革,在不同时代有其特定用途,从盛物的器皿到祭祀的圣物,形态结合了当地的文化特点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历史含义。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方与圆元素在众多钟鼎、器皿中交相呼应。在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中,根据产品的功能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表达出产品的功能定位与美学思想,这是现代产品设计对传统精神的深度创造,这种创造是以设计者对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造型手法完美结合、提炼、运用的呈现,并使得现代产品富有时代与民族文化特色。

(3)“色彩”的感悟与升华

人类在完善自身进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认识物质世界,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促使了色彩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从而创造了一个人类感知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色彩观从崇尚单色运用再到五色体系,包含了阴阳、五行、中庸、感悟的精神内涵,理想主义成分充斥其中,在精神层面意象传神“随类赋彩”。在现代社会的产品色彩应用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4)“质感”的传承与锻造

中国造物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领域的开拓,创造出的器皿品类众多,功能愈加完善。从原始石器的简单到陶器的粗放,再到瓷器的细腻通透、金属器皿的独具匠心,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社会的产品生产不仅要满足其使用功能,更多关注的是其思想与意境的传达,只有深入领悟传统历史文化,才能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创造出更加契合现代人类社会需求的艺术产品。

5、总结

总而言之,设计师们在创新的同时,更多地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汲取相关元素,在传统与时尚的隧道中穿插、嫁接民族工艺。使珠宝首饰在极具浓郁的民族气息的同时,丰富设计作品的多元化风格,使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精髓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平面设计作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剪纸、刺绣、扇艺、风筝、锦人、木板年画、民间玩艺等等。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给机械化的现代设计增添了一份人情关怀。就像鲁迅先生所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烙上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产品使得中国的平面设计得以在世界浩大的设计园林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位,而其所散发出的独有的民族气息则使得中国设计在世人的面前又多了一份骄傲。平面设计师只有在进行设计主题创意的时候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足够的营养,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审美情趣,深刻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创造出屹立于世界的中国风,使得中国的平面设计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国伦.《平面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版社

[3]彭付芝.《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在当代,我们对设计的看法逐渐趋于相同: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这么一种认同感使我们对设计学的任务有了新的认识。使设计学研究必须从传统的单纯对设计师传统研究和设计宣言的研究中分离出来,给予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特质、意识形态特质、技术特质和社会特质以应有的重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情形,才出现了令人感兴趣的景象;对当代设计学施加影响的诸多观念,都不是直接来自设计领域。由此可见,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那里获得启发。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而中西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影响也起着很深远的意义。

我们追随人类的历史足迹,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近代欧洲和美国文化,中华文化都对现代设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常说的文化,其本身就具有历史的连续性,而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正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所以,正如本书导言中所说的人类至今仍然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这一点毋庸质疑,无论是文化上的传统主义者,还是反传统主义者,他们讨论的对象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所以,它对人类创造的现代的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产生不可否认的巨大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 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据比较一致的理解。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 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所谓的the work of a few 。

包豪斯是1919 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10 年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虽然这所学院在1933 年4 月份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了,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中西方的文化交叉对于现代设计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是不同的,但意义都是极其深远的。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縄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充分体现了我们劳动祖先伟大的艺术创造力。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灯的应用已很普遍。汉代铜灯的形式分为好几类,分别为:盘灯、虹管灯、筒灯、为主。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虹管灯,虹管灯也称釭。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是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以防止空气污染。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汉代的铜灯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既适应实用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的原理,即可作灯,又可作为室内陈设品。做到了工艺品的多用化,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意匠和艺术构思,汉代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汉代铜灯不一样的色彩。

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工艺美术的生产,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点。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的高度发展? 自信和开放的政策? 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 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一种传统文化可以传达一种思想,也因此可以反映出一种特色:人的意识的解放、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4 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巧,一线一面,屈指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篇6

一、陶瓷收藏注意四忌

古陶瓷艺术博大精深,但同时陶瓷作品琳琅满目,真假难辨,鱼目混珠,所以望而却步,人们开始渐渐热衷于现当代陶瓷。于是本文就当代艺术陶瓷,收藏中出现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忌以职称高低鉴别水平高低。以作者职称高低来制定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价格,这是目前陶瓷行业通用的游戏“规则”,而当代陶瓷艺术人员的职称及荣誉称号繁杂,职称和大师称号分为市级的、省级的乃至国家级的,相应作品还会有不同的价位,价差达几倍,甚至十几倍。如果收藏者简单地认为,职称高者艺术水平就高,职称低者技术水平就低,未免失之偏颇。专家告诫新入行的收藏者,职称(荣誉称号)只是一张“纸”,关键还是要让作品说话,有些“大师”徒有虚名,作品一般;有些无职称者,却作品新颖、意境优美。收藏者切莫让职称遮住眼。

二忌以拍卖价格作为购藏价格。当代艺术陶瓷拍卖会是艺术陶瓷市场的晴雨表,拍卖成交纪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活跃程度。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粉彩《三顾茅庐》瓷板画拍出150万元;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的《观棋不语》镶器拍出了190万元;2009年李菊生的《读书郎》高温颜色釉镶器拍出了145.6万元。这些足以说明当代艺术陶瓷的收藏热度。但是,我国的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形成气候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形成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规范。就拍卖成交价格而言,也存有一定水分,假拍、炒作、自卖自买等事件屡见报端。因此,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爱好者切忌轻信拍卖会的成交纪录。对于收藏者来说,拍卖价格只能是一个市场参考价格,而不能成为自己购买当代陶瓷的一个依据和价格标准,不能以此来左右自己的收藏趋向和思路。

三忌忽视风险,举债购藏。2010年,曾有专家对当今美国金融证券、房地产、艺术品三大热门投资项目做过投资回报统计,结果表明,金融证券的年回报率为8%,房地产的年回报率为12%,而艺术品投资的年回报率竟然达到了25%“。当然这只是美国成熟市场的现状,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当代陶瓷市场,还很不成熟,回报率更是无限。”一位资深藏家表示,“根据近年来的拍卖行情分析,中国艺术品回报率竟高达200%以上。”正是看到了艺术陶瓷投资收藏的广阔前景,一些爱好者纷纷涌入,有些人还向亲朋好友举债,甚至抵押房产,盲目进入艺术陶瓷市场,这种行为存在很大隐患。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当代艺术陶瓷具有高回报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变现不易、刚性易碎等风险。如果是举债或是以抵押房产的话,万一家中有点急事,需要现金,则可能因无法像股票一样及时变现而误了大事;也可能因高价进、低价出而蒙受巨大损失。

四忌贪大求全,样样收藏。目前,很多当代陶瓷收藏者缺乏收藏经验及鉴赏能力,加之市场信息又不灵通,往往是“眉毛胡须一把抓”、“抓到篮里都是菜”。今天将市级、省级、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收入囊中,明天又想购藏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大师作品;今天收藏了一块瓷板画,明天又想购藏一个瓷瓶……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果说是大机构、大财团,实力雄厚,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资金有限,鉴赏能力又不足,如果贪大求全,样样收藏,不仅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反而会影响收藏的品位。对此,专家建议普通收藏者专一、系统地收藏,比如专门收藏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或系统收藏瓷盘、瓷碗、瓷笔筒、瓷壶等,当藏品达到一定规模时,不仅能得到较大投资收益、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还能享受到精美的艺术陶瓷带来的视觉盛宴。

二、现当代陶瓷作品受到收藏家青睐的原因

曾火爆异常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图罐,在伦敦拍出2.45亿人民币,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当时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66亿港元。在古代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新高的同时,近现代及当代陶瓷拍卖也是如火如荼。著名的当代陶瓷鉴赏家陈海波先生表示,目前古代艺术品已经达到一个市场的阶段性高峰,金额动辄上亿,一些刚入门的投资者和收藏者很难涉足。而当代陶瓷价格还未启动,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特别是一直困扰拍卖界和收藏家的真伪问题在现当代陶瓷领域还不严重,而且收藏家的圈子相对集中,便于拍卖公司的征集和招商,这些因素的叠加,也成为现当代陶瓷受到拍卖公司热捧的主要原因。

三、现当代陶瓷拍卖现状简介

2008年10月,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154件艺术陶瓷竞拍成功,成交额为3448万元人民币。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78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新纪录。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拍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说起当代陶瓷拍卖,原本还只是火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一个不为人所关注的角落,除了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等几家一线公司设有专场外,其他公司很少涉及。而这几家公司也更多是从战略角度考虑,品种配置的意义更大于商业运作。而在2011年秋拍,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家公司都开设了当代陶瓷的专场,不仅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上海的朵云轩等一线公司,和北京长风、天津文物等公司都纷纷开设了当代陶瓷的专场,连长期从事古代艺术品的北京万隆也在2011年秋季拍卖中将当代大师陶瓷精品专场作为重点之一。据公司高管王浩先生透露,北京万隆本次专场的160多件作品,标的额高达6000万元,其中不乏青花大王王步、画瓷名家张松茂的经典力作,同时景德镇的珠山八友、珠山小八友等名家有作品涉及。在当代名家方面,本专场涵盖了王锡良、戴荣华、赖德全等几代国家级工艺大师的作品,整个专场堪称近现代景德镇陶瓷的精品盛宴。

四、陶瓷艺术品投资现状

篇7

【关键词】:陶瓷绘画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陶瓷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把握,它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并以“泥与火”、“工艺”、“材料”为表达媒介,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从构思、装饰、各种泥料釉色的选择、技艺、烧造等不断地参与中发现、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它的艺术形式和魅力,恰到好处地将艺术与技巧化为意境,把自然界的神韵体现出来,从有限中寻找无限,从无限中体现意蕴。人类的一切创作活动除了感知材料美、形式美之外,更为珍贵的是艺术的情感和心智。而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能体现艺术的真谛。这种意境是艺术家的智慧,是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是艺术技能与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综合表现,所以说,意境是陶瓷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反之,缺乏意境的艺术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什么艺术。

一、意境是陶瓷绘画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

在意境创作过程中,境是陶瓷绘画创作的基础,境不仅指某种具体的景物、景色,而且指与这些景物、景色相联系的整个生活。画家的情感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脱离意境中的境,实际上就脱离了生活中的形象。一件作品的中心就在于以情感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就是“中心思想”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情意”,没有中心思想或没有主题的文章是谁也不愿去看的,艺术作品没有融汇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与看法,没有思想感情,同样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意境,因为它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艺术作品的意境就是情感的依托之地。绘画作品的具体形象成为艺术情感的化身,系画家心灵与思想的镜子。好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如同一道风景,让观众若置身其中。

所以“意境”的构成要靠“情感”的驱使,设计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感情,胸有情思、注情入景,才会创作出充满“意境”的陶瓷艺术作品。

二、陶瓷工笔的意境表达

烘托气氛突出主题是陶瓷工笔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工笔画追求意境是在对“形”的熟练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在先,围绕主题构图布局,通过情影交融烘托主题,来达到一种致高致远的境界。如由江西省赠送香港回顾的陶瓷作品《紫归牡怀图》的创造中。大师首先确定“庆祖国团圆”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选用有“国花”之誉的牡丹为主体,再融入一簇香港的区花紫荆花,鲜花盛开热烈,烘托出喜庆的浓厚氛围,再点题为“紫归牡怀图”,因“紫”与“子”、“牡”与“母”谐音,一下就将作品的意境延伸得很远,提升得很高,从而使欣赏者在感受喜庆氛围的同时想到很多很多。这是工笔画追求意境的成功之作。

巧用综合装饰营造意境。可以采用多种综合装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是陶瓷艺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相比而言所独有的,在确定创作主题的前提条件下,作者要深刻领悟主题,做到“意在心间”,对即将开始创作的作品中追求什么样的意境心中有数,然后精心构图,谋篇布局。在布局中,应有一个主题来贯穿,就是要围绕主题让采用到作品中的各种元素之间能产生互补互促,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使画面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达到烘托主题,意境深远的目的。如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采创作的《苍山如海》综合装饰瓶,以《忆秦娥·娄山关》为题材。画面表现中国工农在路上进军娄山关的情景,作品采用全釉里红描出高山峻岭,展示天险之势。人物则用釉上工笔彩绘,把形象表现得细致入微,富有生气,色彩对比鲜明,气氛热烈,充分显示出诗人在词中所描述过的“霜晨”“苍山”“残阳”的浓郁意境。

三、青花瓷的意境表达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代表,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底蕴的象征。它以钴料为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入窖烧制而成,色调单纯明净,蓝白两色对映,朴素明快,爽朗大方,具有典雅清新之美。

沉静是青花艺术特定的意境。东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就是西方艺术展现的是一种张扬之美,反映了西方人精神境界所崇尚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而青花艺术表现着大自然细腻、典雅、幽远、雄峻的意境。青花是通过料分五色的笔法和工写兼备的手法表达大自然细腻的景致。当代陶瓷美术家,人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终生致力于青花艺术创作,所创作的作品“纤细处毫发毕现”,呈色更加典雅、明净,极大地丰富了青花艺术的语汇,创造出前人未有的新境界。如王步大师的青花瓷板画《鱼月图》平面瓷画以水中圆月和畅游的鲤鱼、水花为题材。鱼的背部用较深的色,调肚皮留白或用极淡的青色,产生了鱼儿在光照下的效果,水花处理的淡雅、活泼。作者以轻松而沉稳的笔法描绘了一个“万流如在镜中行”的青白世界,非常巧妙地将自然中的这一美的意境以古典青花的瓷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陶瓷粉彩的意境表达

陶瓷粉彩因材质的可塑性和装饰手法的多样性,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在粉彩画中显得更为重要。一幅好的粉彩在陶瓷载体上应有一些含蓄的可以让人回味、咀嚼的东西,透过画面,能使人产生联想,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这就有了意境美。

立意是陶瓷粉彩的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这不仅包括陶瓷艺术家生活中的感受、认识,包括意境经营、选材、剪裁、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作品要达到境界的追求等。它不但包括画什么,还包括怎么画。立“意”是陶瓷艺术家认识生活的结果,是画家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的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形成的,是绘画作品所需要的。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岩送无岁月》粉彩瓶,通体施高白釉,釉汁洁白无瑕,似冰如玉。器腹以精湛的釉上粉彩装饰技艺和深厚的国画山水写意之功力,勾绘出一幅质朴清新、雅洁明快的画面,虽只画一松一石,却具有永恒高洁的寓意,着色用墨不多,富有浓淡变化,笔法苍劲,画中书法印记和松石融为一体,富有民族文化意蕴。

篇8

从1960年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开办,我就作为学生进工艺美校学习,留校任教到退休跨越50年。所以,工艺美校发展的过程我很清楚,对于学校的感情非常之深。我走上艺术这条路,在里面滚打,并取得一点成就,是离不开学校的。这50年对上海工艺美校的感情,我和一般人的感觉是不一样,因为很多人只是在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或者一段时间在学校里工作,而从学校开办到创办50年都在学校的人是非常少的,我除了在时期中断过一段时间外(其间工作上还是与学校有联系),其余都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里,所以说,学校经历贯穿了我从艺的50年。

刚开始进学校读书的时候,我还很小,虚岁16岁,实际只有14岁多一点,有很多东西都不懂,而且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学校学习的。进入学校后,逐步对绘画有了兴趣,从什么都不懂到了解国画,然后对山水画慢慢情有独钟,一直到毕业后参加了许多全市性、全国性、世界性的比赛。

我从学校毕业后,到了当时的工艺美术工厂,当时厂里有一个国画组,在“”期间这个国画组比上海画院的创作机会要多。“”时许多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都去参加运动或者去五七干校之类,根本没有画画的机会,而我们这个厂里的国画小组还可以画些画。所以,画画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间断,有时间就画,而且它是个企业单位,当时受到的冲击较少,原来厂址在中百一店上面,后来迁址到了漕河泾。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乔木等先生当时和我一个单位,后来他们去了上海画院。刚解放的时候,散落在社会上的艺术家们,除了画院以外的人都在我们这个单位的国画生产艺术合作组,像乔木、申石伽等相当有影响的一批人都在里面。上海中国画院的性质是一个事业单位,我们这个是企业单位;一个是文化局领导,一个是工业局领导,但大家都画国画,画院是以主题创作为主的,国画组是带有点商品性创作的,像是工艺品一样,画在竹帘上,画在热水瓶上,后来发展到画在红木上等等。

我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同时工艺美校也停办了一段时间,很多教师就到了这个工艺美术工厂。虽说形式上是分开了,其实工艺美校国画创作的骨干力量还是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学校恢复,已故的老校长汪邦彦再把以前的学生召集回来。大约是70年代,我当时正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学习,上海美协委托上海戏剧学院办了一个美术进修班,有一部分学国画,有一部分学油画。我与张培成等都在那里学国画。陈逸鸣和后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里的许多老师都在那里学油画。我最终决定离开原来的单位回到工艺美院,这时候就开始一直接触自己的本来专业国画了。这个时候教育和创作是相互促进的,当时利用放假时间或者教学需要就出去写生,带学生的同时会使自己的业务上提高,对创作的构思也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学和创作是不能分割开的。从进了学校之后,创作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我参加了那时第六届全国美展,还得了佳作奖,那时年纪还轻,大概30岁出头。后来参加了六届、八届、十届。后来我就不参加了,一个是因为年纪上去了,一个是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总体来说,中国画这个专业是工艺美院比较强势的专业,比较有影响;其中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我们坚持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我是受到先生对我的教育影响,比较注重传统,并延续到我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传统基本功训练,加上写生,再结合创作,三位一体,成了我们当时的教学模式。不管山水,花鸟,人物,都是以这个模式继承下来的。首先,我们要学生临摹很多古画,比如说人物,《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花鸟画比如说宋明的团扇、林良、吕纪的作品等等。山水画则从宋元的经典作品入手,因为宋元算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时期了。将有代表性的画家理出来,选择经典的作品让学生临摹,因为当时学校经费有限,不可能买很昂贵的复制稿给我们做教材。当时用朵云轩的《诗与画》、《艺苑掇英》作为临摹范本,我认为这套书印刷不错,选的画也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虽然条件艰苦,但学生在当中领悟了不少传统的笔墨,这是一个基本功。所以,我们这里出去的学生基本功都很好,其中比较突出的如鲍莺,鲍莺现在是上海画院的画师了,现在在工艺美院里的万芾都是我们的学生,他们遵循了这套教育模式,通过自己的领悟和理解,再搞了创作。毕业以后的创作,取得了个人的风貌,但都是这个模式。后来我们办了几届国画班,这个模式确实比较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在上海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比如像谷文达、李山,也是在我们这里学习的。虽然我不一定教过,但肯定也是从这个教学体系中出来,走出了自己的路。

山水心路笔墨情

我为什么对山水画情有独钟呢?回想起来,真是机缘巧合。我在刚进美校的时候是懵懂的,可能是命运的安排我就进了学校。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在课堂中搞一个创作,先生说我画得最好。小时受到先生的鼓励,就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先生认为是比较有灵性的学生,在其鼓励下产生了上进心和荣誉感,逐步钻研了进去。国画后来成了工艺美院比较好的东西,我们不是光拿西洋画的东西来代替,还是坚持传统。所以我当时对宋元明清的名家,比如范宽、郭熙、巨然之类的有所涉及,当然不可能全部临摹,只是选择性的临摹体悟。元朝画家中对黄鹤山樵、倪云林比较偏爱,明朝画家中喜欢唐伯虎。而就我学习的过程而言,一开始是从四王入手,再接触到明朝元朝,因为四王的作品比较陈式,比较规范。当时我们读书时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主要认为四王没有生气。其实这个要客观的讲,虽说他们在创作方面没有像石涛那样别开生面,但是他们继承前人的一些传统技法,对其加以整理,加以规范,他们的功绩也是不能抹杀的。四王使得中国画山水语言在清朝集大成、更加成体系;这个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后来学习的就是唐伯虎,唐伯虎北派山水比较秀气,他的构图很聪明,笔性比较细腻。当时出版了一本专辑,是黑白的,那时的资料很少,看到这本专辑非常心动,到古籍书店花几块钱淘到一本,从头到尾临摹了好几遍。学生时期的寒假暑假临摹了马远的《长江万里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等。那个时候是珂罗版,是一张张接起来的手卷,看来像是长期作业。平时在课堂上和别人一起学习,比别人多的功夫也就在寒暑假,所以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传统笔墨基础。接下来就是石涛,石涛开创新法,觉得比较适合我的个性。还有山人对我也有影响。当你钻进去以后,就像海绵一样将精华吸取进来了。临摹后就写生,花鸟之类的就不去谈了。我的领域主要在山水画范畴,我到过黄山,雁荡山,太湖洞庭山,以及就近的杭州江浙一带。你学了传统的东西不去见真的山水,你对真实的东西没有领悟你就学不好。学生写生,我们老师也写生,我们也起示范作用。当时钢笔、木炭、炭金条等工具都有,我们水墨写生,一边示范一遍讲解,我觉得这个比单纯的讲课效果要好。

对于我而言,创作与写生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有几个阶段,比较早的时候是在学生时代,在太湖地区画得挺多的,后来因为就近到苏州比较方便,吴门山水画得比较多一些。后来到桂林,我觉得在桂林那批画画得很好,觉得画出来的东西比较灵动,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再有就是黄山,因为去黄山带学生都是一批批的,每年都要去,黄山和雁荡山画得多。然后到长江三峡,那个时候年纪比较轻,看到这种真山真水比较有创作欲望。当时没有很多机会长时间写生,更多的是画速写。我以前的大部分写生基本上是遍布在江南,山水比较秀丽。接下来我是想去北方看看黄土地,因为我现在时间多了,也想以后能琢磨下那一种雄浑大气。黄山,雁荡山是属于南方的,树木比较茂密,北方的山就是黄土地,树木很少,感觉不一样,有很多东西都是在写生中逐步琢磨出来的。再下一阶段我不再画现实的山了,要画心中的山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了。上次南方电视台来采访我,我就说想画心中的山,已经脱离了我原来的某一个地域性了,也可以找到像某一个山,但是又说不出名,是我心中的万重丘壑。

展望中国画教学

我教学的时候就是先把中国山水画史做了介绍,介绍历代画家优劣的同时,把这些知识梳理一下,告诉学生哪一些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一边讲,一边给他们临摹,然后带到上海博物馆,使得学生对传统的东西一步步有印象。除了讲、参观,我们还要示例。示例有两种,课堂示例和课外示例;教他们如何下笔,山水画有很多皴法,告诉他们怎么画。后来绘画班的命运和其他班级又不一样了,他们毕业以后,市场经济带来的就业问题就比其他班级的要困难。经过调整,绘画班招生压缩了,把国画专业放到了装潢专业和其他设计类专业了,像是选修课一样的,一学期排了四周左右,教育方式就改变了,就不能像原来的绘画班那样教法,因为他们学习的时间很短了,也不要求他们花一两周的时间去临摹很多古画,一共就这么点课时,他们就没有必要去很远的地方写生了,主要让他们也了解了解中国画的知识;但是我们学校后来像这样的课程也已经没有了。我觉得学设计,即使不是直接用国画的知识,也可以借鉴中国画的元素与知识,所以我觉得国画课有开的必要。看世博会中国馆,中国元素的运用;还有他的颜色,中国红,很多都是传统、民族的内容。现在学习设计的学生,即使国画不是直接使用的,但一些民族、传统精神层面的东西你融入了,设计就会不一样,有很多东西靠积累的,知识面要广。因为学生这个年龄段是求知欲最强、最容易接受知识的。若是能碰到现在的院长,我会和院长说要强化传统中国画的教学,倒不是因为我是学国画的,我是觉得这个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比较好的传统,都没有继承,更别说强化了。现在有很多国画老师在教别的专业,我觉得很可惜,因为他们的能力其实很强的。

然而,学习国画也不能只看国画一课。就我而言,学校的许多专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比如平面构成,有许多元素放在水乡题材当中,觉得很好看,题材本身有民族风情,与平面构成结合有相当的装饰性,就有现代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会有许多现在的概念融合进去,比如肌理效果,我认为国画是要从传统入手,但是也要融入好的新的元素,但是基础元素得是中国的元素,才有中国味道。每个人看法不一样,追求不一样,教学上要有更宽容的心态。像我以前有个学生叫王天德,他搞的新的水墨服装,我也挺赞成的。搞艺术可以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看法,但是我认为中国的传统元素不能掉,否则就不像中国画了,这个就没有意义了。但是也不是说要每个人接受你的观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只要作品搞得好也是可以的。因为现在教学氛围改变了,在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师傅带徒弟的优势,现在条件不允许,以前称入室弟子,吃住都在老师那里,就全天候呆在先生身边,先生有多少本事可以毫无保留的交给你。它的局限就是比较片面,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这个和中国是农业社会比较有关系,这个其实是个体的一个模式。现在中国是大工业时代,不可能这样了,教学向学院式调整,我觉得这个的好处就是知识面比较广,吸收的东西比较多。像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水彩、素描、水粉、装饰画图案都学的,从画画门类来说完全和国画没有关系,比如图案课,它是设计专业的一个基础课,但是图案的排列,对称之类的规律性的东西,当时你不一定会用,时间久了,当你搞国画时,可以用图案上的排列对比、分割,平面构成等有很多现代元素可以放进去。在你的构思当中,你可以触类旁通。这个是学院教学的优势所在,学生涉及的门类多了,可以融进去。但现在也有矫枉过正的情况,比如有一种用西洋笔法素描加笔墨画国画的,我觉得有待于商榷,因为不像中国画了,我也不是反对学西洋画的内容。我觉得造型能力要加强的,画花鸟和山水都要造型能力,这是基础,至少要画得像。如果先学了苏派素描的画,先入为主的观念出去写生会比较头疼,因为观察方式不同,素描看的是体积、明暗大关系,是面,而国画看的是线,起伏结构都在其中,看的都是线的结构,无论人物还是其他的都是造型能力。只用西洋画的一套方式效果并不好,现在有很多工笔画就像是油画一样,就是画在宣纸上的油画。

说到这个造型能力,可以说工艺美校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校。当时不像现在是大专,当时是中专,这个与浙江美院、上大美院又不同。我指的是国画教学,每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不同,所谓的风格不同,包括央美、国美等等,每个学校教学风格不能说好坏,可能是要保持学院的一种风格,这样也是一个局限。工艺美院就不同,工艺美院没有西画专业。我们对写实的东西要求不是那么高,能够画得基本上像就可以了,不像是古典绘画一样精准。另外因为学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视野手法就比较广阔,比如丁乙,以前他也是学国画的,我也教过他,当时也不是出挑的学生,最后他把当代艺术搞出了门道。我觉得素描对造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作用,但是造型能力是一定要的。我觉得不一定要画素描,我觉得画速写比较好,也可以训练捕捉到造型的,比如白描。花几十个小时在一张素描上,我觉得没有意义了。比如说画一张石膏像,因为他的表现手段不一样,他要求不一样,我们现在用的都是苏联的一套模式,我觉得画油画可以用这套体系,就是切斯切科夫体系,列宾,苏里科夫介绍的这批人。其实西方还有更好的,这个不是说贬低前苏联艺术,我觉得不一定要像画油画一样,长期作业,毫无意义。多画速写,因为画素描是解决立体空间关系,中国画用不着这个东西,中国画是属于平面的东西,你去研究立体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

艺术市场的功与过

现在一些当代艺术之类的,我都不是很赞同。虽然有很高的市场价位,但它有很多迎合西方的内容,现在的画中有很多现在的西方元素,其实他是一种文化渗透,文化侵略。我觉得已经不好了,在意识形态的侵蚀下,已经变形了。其实画家本身没有要那么多钱,通过画商炒作,作品的价格变成了天价。盲目的标价,他们要把你们引导到这个西方文化上。

相反,在中国传统艺术品市场上,黄庭坚,王羲之的作品上亿可能有炒作成分。虽说里面有炒作,但是这些也是属于中国画历史上的精品,毕竟年代放在那里,这个不属于过分。中国以前的艺术品价格都太低,和外国不能比的。李可染作为近代山水画的丰碑,承前启后,影响了一大批人,这个是你无可否认的。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实力有限,他的作品价位较低,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情况的提升,我认为画的价位还会上去,因为市场运作不能说一定没有泡沫,当然也有他的大环境,房价的控制,股票低迷,所以艺术品价位向上,报道也是一种导向,所以,大家也就关注到这个方面。

篇9

关键词:美术;美术的分支;表现形式

美术的创作是有一定的创新性,对立体、平面的视觉感很有要求。美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为基础,塑造出事物的立体感和平面视觉感,用这种形式来反映客观的事物或是自己主管意识里的实物形态,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美术又称作是“造型艺术”和“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等几种。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画家,大家熟知的四大才子里的唐寅,诗人王维,王维不仅在诗的造诣还是画的创作上都很出色,众人对他的评价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到说画马,自然就是大家徐悲鸿的作品,徐悲鸿是中国现在美术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擅长的是素描、优化、中国画。他能够将西方世界的艺术手法融入到自己的中国画中,使其作品增添了几分新颖和创意。

美术一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当然对于这个时间很多人也有异议,认为是18世纪,它是在的时候传入我国并开始广泛应用的。美术是诉求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开始使用美术一词时,它泛指的是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化等方面。在我国,美术以另类的“艺术”一词来理解它,通常的是给我们带了视觉上的美好享受。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就从它的造型、黄金分割、质感、量感和空间等十几个方面来讲,我们这里阐述其中的几个,首先是美术的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是不一样的,像是绘画借助的是颜色,线条,剖析和透视等手段来显示绘画带来的艺术效果。现在出现了好多视觉效果的绘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你看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效果。雕塑则是通过体积和结构,来展现艺术独特的语言。更多的美术艺术家通过对造型的不断创新和不断的探索,为我们呈现了审视美的不同感觉。

黄金分割,一听乍一看是运用在数学方面的计算方法,它是根据一条线段,在这条线段上计算出长和短的最好比例。当然在美术上对于黄金分割运用的几率更大,就简单的拿人脸来说,在人的面部就有一个黄金分割点,通过这个黄金分割点来将脸的各个部位进行最好的比例较配,这样画出的人脸才是最完美的。这也是为什么黄金分割在美术上的越来越被重视的原因,艺术讲究的是美的享受,对于每一个细致问题都是值得深究的,完成一件精美的古董是离不开美术的功底的。

空间感我觉得这个有必要细讲一下,它是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来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的关系使之在平台上能够给人以立体的空间感。这里有一个二度空间,它是指利用长度和高度两个因素来创作,就是我们平时在数学几何中的平面图形,在平面的效果中会利用透视度和明暗度来展示它的造型艺术。三度空间就是利用长度、高度和深度三方面的因素进行创作,就像立体几何中的图案,在平面内制造出立体的视觉效果。现在不管是电影还是动画都采用了三维立体效果,电影的叫三D,就是给人在平面上感觉像是在立体中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分好几类的,从艺术的类型来分,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等类型。我们一一来说,不同的类型给人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同的欣赏和感情。

绘画,我们知道,它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他主要是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在平面里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二维空间里塑造出一种静态的视觉形式。在世界的美术领域内,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我国的水墨画在世界的美术领域内是自成一派,独具特色的。我们的水墨画所采用的工具是宣纸、毛笔、再有就是在衣服上作画,水墨画是很讲究笔和墨的质量,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就是单纯,自然,通过墨和纸的渲染,造就出神似的特点,这也是水墨画追求的一种在像与不像之间的情趣。外国更多的是油画,他们所采用的材质是在布或是木板上作画,用不同的颜色勾勒出景物的充实感,给人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风景画。

雕塑,是在可雕塑的物质材料上制作出有型的实体形象。以雕塑的形态来表达一种艺术上的思想感情。我们见过的有石雕、玉雕、木雕等形式,雕塑在城市的园林设计和美化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像我们平时看到纪念馆周边的大柱上的浮雕,最伟大的雕塑就是秦始皇的兵马俑雕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大军的雄伟壮丽。雕塑已经成了我们记录社会发展的记录。

工艺美术就是一般生活的用品经过加工改造处理以后出来的艺术品,使之有审美的价值。像是平时灯具,铁艺、壁挂等以中方式,用我们的生活用品甚至是废物来装扮我们生活的一种美的艺术。

篇10

【论文摘要】设计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平面设计应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这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在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面对中国偌大的设计市场,国内的美院、综合性大学等纷纷开设设计系以应对这种局面。经过这么多年的设计教育,各高等院校也顺应时代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革。其中,就过去美术院校的“工艺系”到今天的“艺术设计系”名称的改变可窥到设计教育中改革的印记。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想当前平面设计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本身是种对生活方式的创造。在人类历史上,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时也标志着

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步伐。但客观地看,目前的平面设计教学自身还不很完善。

首先,在教学中重视造型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但却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今天的学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前进。因而,旧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正如用安格尔的方法不会有凡高;用徐悲鸿的方法也不会有贝聿铭一样,纯美术(油、版、雕)的造型训练、色彩练习,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其次,在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中,过多的基础训练,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平面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学科间的交叉明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论课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学。本来,包豪斯重实践、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学应当学习的。但由于一开始对其理解的偏差,导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创造力,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很多学生作品毫无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放弃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二、加强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体系中应增设“设计管理”课程

过去我们搞平面设计教育,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从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企业形象策划(CI)潮以来,教学上就有了些改革。基础教学我们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传下来的三大构成。这时候的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装潢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企业形象策划为主。而且在引进CI方案时,我们把它分为: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大块。设计专业的教学以视觉识别为主。而“设计管理”课程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在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从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总共不过23年,各领域都在经济大潮中摸索着前进。我们的现代设计教育时间更短,“设计管理”课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会背景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面临的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要,“设计管理”课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过去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中,仅以设计的基本创作为主线,没有注意到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技法滞后等造成:

(1)学生只顾埋头做手工设计的技法练习和相应的简单肤浅的设计思想的思考,对设计的深入思考缺少认识。

(2)理论体系不健全,对所学专业企业形象策划(CI)缺少认识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市场运作等方面处于一种逐渐完善的阶段。因此对设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有所高度的认识。

2.平面设计教学应模糊学科间的边缘界限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设计学科的边缘性要求新的设计人才必须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专”下去。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扮演的不仅是传达信息的角色,同时还担当了传达思想的、甚至是传承文化的重担。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如文学、哲学、艺术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平面设计专业自身就是艺术、技术、社会生产力等交叉而兴盛的一种新的学科,其自身的边缘性应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另外,还可在课程中尝试开设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题。当然,在强调学科“边缘性”时,并不是要求平面设计者个个成为多面手。模糊学科间的界限,不是模糊专业本身,只是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设计自身健康、全面地发展下去。既然平面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专业性是其立足点。

3.平面设计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设计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和质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艺。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应主动适应不熟悉的领域,要在这个需求逐渐提高的新环境中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水平,跟上科技的进步的步伐。面对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设计者潜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