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工作特色和亮点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工作特色和亮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次现场观摩会,既是一次前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展示会、交流会,也是一次鼓劲会、加压会,更是一次全力抓好下阶段工作的动员会、部署会。经过上午的现场观摩,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善,又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各地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喜人局面;既加强了各地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等下,县政府彭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省批铺面点83个,争取省批调剂点30个,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级自建点32个,全县共有新农村建设点145个,我县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点最多的县(区),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分布在93个基础村点,11个村落连片点,3个村镇联动点,涉及到全县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
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县2012年度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的工作要求,明确规定了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要求每个乡镇选择2—3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点,打造以点带面的示范亮点,全县要重点打造福田镇边塘村边塘湾、镇南源村南源街、赤山镇麻田村贯树下、鸡冠山乡豆田村神浮塘、金山镇高山村山田庵、赤山镇院背村沥树塘等6个特色示范亮点,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既要突出创造特色,打造亮点,也要注重均衡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实力,实现我县新农村建设历史性突破,争创我县新农村建设全省先进。
二、简要回顾前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夯基础,求实效,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打造亮点,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特色示范亮点初具形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319国道两边景观带及休闲观光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亮点。福田镇边塘村边塘湾打造以红鲫鱼繁育基地为中心,以建设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重点、以彰显江南民居文化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镇南源街打造以集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旅游为目的、以江南民居文化为特色的景区式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示范亮点;鸡冠山乡豆田村神浮塘打造以发展农业产业,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赤山镇麻田村贯树下打造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等等。目前,全县重点打造的示范亮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特色明显。
2.江南民居建设进展迅速。坚持“质量优先、效果优先、节约成本”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组织、业主配合、社会共享”的原则,选择在319国道沿线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进行试点,结合红鱼文化打造了福田镇战山村,结合杨岐寺景区建设打造了镇南源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村落。6月底完成了图审和预审工作,认定了设计方案,完成了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目前,福田镇战山村完成改造的民房40户,正在改造的民房70余户;镇南源街完成房相立面改造总量的30%,其他房相改造也正在有序施工中。
3.村庄整治建设大力加强。开展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建设,逐步实现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愿望。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完成改水83%以上,改厕60%以上,主路90%以上,入户路80%以上;拆除“空心房”、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150余间,清理乱堆乱放23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60余处,健身休闲广场、房相改造等工作也紧随跟进,部分村点改房完成70%以上。
4.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推进。采取上级争一点、财政补一点、村收入抽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法,筹措5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清洁工程。按1500个农村人口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县组建了一支由350余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每名保洁员配备1套保洁工具,保洁员工资统一打卡发放。重点打造319国道、上万线、福东线农村清洁工程精品线,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村部周边的卫生保洁,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县农村卫生状况大为改观,边塘、大宇、南源、小水、新益、简村已成为我县村容整洁、生态秀美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前阶段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布局重视不够,村庄整治不到位,资金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创特色出亮点有差距等。为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举措,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做好下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下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县要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三化互动”的重要抓手,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水平。主要做到“五抓好、五突破”:
1.抓好产业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求突破。一是抓好“一村一品”。围绕绿色蔬菜、食品加工、苗木花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搞好产业规划和引导,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促进“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转变。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等模式,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宏明、毛家湾、红鲫、金泰、天绿、绿茵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力打造红鲫、金泰草莓、天绿蔬菜、高田葡萄等农业知名品牌。要本着维护农民利益的原则,让农民合理分享企业经营利润,促进农民增收。
2.抓好村庄整治,在建设生态秀美乡村上求突破。一是抓好“六改四普及”。按照先改水、改厕,然后改路、改房的原则,重点抓好“四改”,确保改水达到95%以上,改厕达到90%以上,改路达到95%以上,改房达到90%以上,彻底拆除“空心房”和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坚决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疏通水沟,整修余坪,浆砌阶檐。同时,推广使用净洁能源、普及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二是抓好村庄绿化。开展今冬明春村庄绿化,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在村点进村道路两旁、村庄周围栽种各类绿化苗木,努力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三是抓好农村清洁工程。按照“3+5”模式,严格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卫生保洁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3.抓好示范带动,在打造亮点塑造品牌上求突破。一是县乡联动打造亮点。强化领导挂点、部门单位帮扶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挂点、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点要打造成亮点,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领导要亲自带头抓,将自己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点打造成亮点。二是整合资金和力量打造亮点。加大财政和涉农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把有限的资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出精品、做亮点。将交通主干线、农业产业化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周边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成示范亮点。三是充分发挥亮点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深入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总结挖掘,宣传好,推广好。
4.抓好工作保障,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上求突破。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高位推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乡镇新村办具体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二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省、市专配资金,增加县级专配资金,加大乡镇财政、村级集体经济的投入,加强县直部门单位涉农资金的整合,鼓励社会投资,引导企业、个人捐助,调动广大农民筹资投劳的积极性。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合作推动机制,县、乡镇新村办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促检查,定期进行调度,通报工作进展,要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检查,一年一考评”制度,切实形成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篇2
目前很多村支部书记想抓好党建工作,但不知道如何做;很多村书记虽然自己有项目做到带头富,但是没有做到带领群众富;很多村书记虽然想发展好村级经济,但不知道从何做起。为解决村书记想做事,但不知如何做问题,镇党委决定在党建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发展村级经济做得较好的村打造村书记抓党建工作、带领群众致富、发展村级经济 “样板点”,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通过村书记抓党建工作、带领群众致富、发展村级经济 “样板点”的打造,让村书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到以点带面,达到在党建工作、带领群众致富、发展村级经济方面村村有亮点、村村有特色。
三、推进措施
一是选取样板点。对照县党建责任清单和党建十九条,党建工作做得较好的村,以及在党员管理、党建活动有特色,党建有创新的村作为党建工作样板点打造;对村书记带动能力强、带富群众多的项目作为带富样板点打造;对村集体经济增收多,产业效益好的项目作为发展村级经济样板点打造。
二是培育和打造样板点。对选取的点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和资料,进一步补齐短板,对规模较小的进一步加大投入,培育壮大。
三是宣传和推广样板点。组织各村书记互相观摩学习,对能够推广的点进行推广。
篇3
一、高度重视,共建特色文化之乡
为切实搞好特色文化建设,促进特色文化发展,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抓住筹备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历史机遇,于20*年4月成立了创建“特色文化之乡”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村的村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创建“特色文化之乡”的工作规划和工作思路,组织和领导“特色文化之乡”创建活动的开展,督促各村认真落实各项创建措施,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与此同时,镇党委、镇政府还要求各村和居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创建“特色文化之乡”组织机构,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创建活动,镇村共建“特色文化之乡”。
二、加大投入,夯实文化发展基础
为确保“特色文化之乡”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镇加大了对文化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夯实了特色文化的发展基础。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镇、村分别按照创建“特色文化之乡”要求,建立健全了《文化大院建设制度》、《文艺表演队伍培训制度》、《文化设备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坚持做到在创建活动中加以认真贯彻落实,为发展特色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抓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发展民间文化的主要阵地。为此,镇、村高度重视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采取“一室多用、一室多能”的方式,在各村的村委会活动室中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购置了书籍、订阅了报刊、添置了音响设备,为广大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创造了条件,为文艺表演队提供了训练场地。腰鼓队、花杠队、弹唱队等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晴天就在广场或城楼上训练,雨雪天就在活动室中交流学习。
同时,我镇还认真抓好文化户和文明户的建设,将热心民间文化事业、喜爱民间文化活动的村民,列为本村的文化户和文明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各村有效开展好民间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体制的群众文化网络。三是为演出队伍购置必需的服装和器具。为搞好“特色文化之乡”创建活动,我镇先后组建成立了“快板队、秧歌队、龙灯队、狮灯队、牛灯队、琵琶弹唱队、花杠队、回民女子腰鼓队”等特色文化表演队伍。采取“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一点资金、镇村解决一点资金、队员自行筹措一点资金”的办法,为各个表演队购置了必需的演出服装和器具,满足了演出需要。四是强化对演出人员的培训。特色文化演出队伍离不开人员的专业培训。为此,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与县文化部门联系,由文化部门安排专业的老师对各村的文艺表演队伍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了表演技能,提高了文艺演出节目的编排水平和表演技巧,充分展示了*特色文化的魅力和神韵。近年来,全镇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0余次,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
三、突出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亮点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亮点是我镇创建“特色文化之乡”的工作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我镇充分挖掘各民族和各村文化的历史根源,重点发展壮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先后组建了的秧歌队、龙灯队、琵琶弹唱队和快板表演队,中江一村的狮灯队,中江二村的女子回民腰鼓队,岷山一二村的女子花杠队、牛灯队、龙灯队等9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建立了民间艺人档案。与此同时,我镇在发展特色文化中坚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求每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既要继承传统表演风格,又要在表演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满足当代人观赏传统文艺表演的精神需求。让每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充分体现了参与性与大众性,让群众耳熟能详、记忆犹新的传统文化重新涣发了生机与活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
四、开展活动,展示特色文化魅力
参加大中型文艺表演和举办群众性文娱活动,是我镇发展和利用特色文化的主要方式。20*年,全镇5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为前来参加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各位嘉宾成功进行了民间文艺演出,随后又参加了“黄龙国际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了我镇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另外,我镇还在五一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群众性文娱活动,组织民间艺人、民间文艺表演队向广大群众表演民间艺术、民歌、民族舞蹈,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我镇还组织各文艺表演队和民间艺人为前来参观考察松州古城的各级领导和嘉宾进行了文艺表演,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赞誉。据统计,5年来,各村文艺表演队共参加州、县组织的大型演出5次,参加节日演出20余次,参加群众性文娱活动演出100余次,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表演经验,建立了一支骨干的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4
一、以“三观”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狠抓“三观”教育,提升队伍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全州统一布暑,将“三观”教育活动作为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五个结合”深入开展“三观”教育活动,对照目标找差距,创新思维强措施,深入剖析转作风,为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一是将“三观”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发展主题;二是将“三观”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将“三观”教育与创办特色亮点相结合,理顺工作思路;四是将“三观”教育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创新部门形象;五是将“三观”教育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整治工作作风。通过“三观”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工作措施进一步扎实,立足本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亮点”建设,形成规模优势
基地建设是民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鉴于多种原因,我县基地建设在全州长期居于落后地位。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调整思路,主攻难点,以全州东大门野三关镇为重心,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以木龙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中心的基地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一是在示范村建设上完成了木龙垭村委会阵地建设;于四月份组织村两委班子赴建始、利川参观考察示范村建设情况,学习经验,转变观念;农家乐庭园及特色民居建设有序进行;公路提档升级开始启动;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己建成三元杂交牲猪繁殖基地,培植100头规模养殖大户1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3个,3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0个。二是民族卫生基地、民族教育基地建设再创佳绩。民族医院、民族中学多次获县委、政府表彰。三是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基地逐步规范和完善,功能得到逐步发挥。初步形成了以野三关为中心,具有幅射效应的特色亮点示范区。
(三)狠抓项目建设,规范资金管理
我们在民族专项资金项目上,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受到了上级好评。一是在项目建设上,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坚持项目布局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资金扶持与科技扶持相结合;坚持项目论证与监督管理相结合,使项目发挥了应有效益。现已完成2008年项目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建章立制,跟踪检查,内部审计,建档规范等一系列措施,使资金管理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出台了《县民宗局民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二条。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扶贫资金审计中,我局资金管理得到了省审计组的充分肯定,认为:使用合理、管理规范,值得推广。为今后争取资金扶持及政策性项目奠定了基础。
(四)狠抓宗教事务,完善长效机制
宗教工作无小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县委常委多次听取民族宗教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并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六月中旬召开了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就民族宗教工作作了安排布暑。我们始终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三个绝不允许”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及时完成了宗教场所的年检与宗教信徒的登记造册、宗教基层组织的改选、节假日宗教场所的安全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州民委李主任、县委常委谭显艾等领导亲临各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研究,检查督办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四月,我局会同县统战部、公安等部门分四个组到各乡镇进行调研,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决策宗教事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按照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安排,我局与县统战部联合发文,就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作了具体要求。目前,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三级均已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义务和奖惩措施,切实做到了宗教工作常年有人抓,抓就抓落实。
(五)狠抓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局与县经管局、质监局、港航管理所等单位,对口帮扶野三关镇高阳寨村。我局先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村组及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自3月以来,共组织人员下乡帮扶达39天96人次。截止目前,我局为高阳寨村办了五件实事。一是突击移栽烟叶500亩,为今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基础;二是已修通进村公路8公里;三是副科级以上领导一帮一对口帮扶落实到位。组织干部职工捐款4000余元;争取公路修建资金2.5万元;四是举办了80余人参加的村组干部及农户科技带头人培训班;五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使高阳寨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受到了县委、政府及扶贫领导小组的好评。
(六)狠抓民族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修改《恩施自治州自治条例》,搜集整理意见16条;二是组织神龙溪推介活动,形式成果;三是按照全州统一安排,筹备民族服饰展销活动;四是组织人员参与武陵山区民歌大赛和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五是支持、引导巴东县乐乡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该公司是全州第一家以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搜集;民间艺术传承与推广,民族民间文化书籍、音像、光盘编撰、出版;巴东地方戏曲文化教研、培训为主体经营内容的民营文化企业。该公司的成立,对推动我县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化建设,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篇5
一、加强领导,摸清底数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村两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成立了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危房改造的推进和任务落实。
二是认真排查,摸清底数。经过认真排查截至底,全村共有泥草房290间,为保证全面完成消除泥草房的目标,我村根据村规划需要,制定了村危房改造工作5年计划,确定了以村5组为中心,逐步分片覆盖全村,预计2013年底完成全村基本消除泥草房的目标。
二、统筹规划,稳步实施
一是加强宣传,由易到难。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我们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出的原则,以公路沿线各村为改造重点,通过召开会议、要求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做好宣传和动员,将危房改造优惠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农户,帮助农民计算改造成本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保证了泥草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改造方式上,要求纯泥草房必须在拆除旧房后进行翻建或新建,原有砖瓦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改造。
三是创业带富,提高农民建房经济基础。近年来,我村不断加快产业发展,一方面,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增加劳务收入;另一方面引进有机、绿色大米种植技术,增加农民种植收入,投入45万元建设有机大米基地100公顷,全村有机绿色大米种植面积达到260公顷,并成立了有机大米专业农场和农机合作社,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危房改造的意愿也普遍增强。
四是以项目为依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实施农村围墙改造工程,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由市财政补助每延长米120元,为改善村屯环境,增添民族特色,新建特色围墙7000余延长米,在墙体绘制民族特色图案,在围墙顶部安装太阳能五彩球体灯,安装太阳能路灯和草坪灯共178盏,扮亮和美化了村屯主干道,体现了村浓郁的朝鲜民族特色。二是开展环屯林建设,栽植白杨、梧桐、垂榆、京桃等绿化美化苗木20000余棵,年种植花草10000余延长米。三是为满足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建设休闲文化广场,设有文化娱乐区和体育健身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会成为村内美化的亮点。
五是在危房改造中,着力打造朝鲜族村屯特点。将改造房屋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外观全部设计成飞檐翘角式朝鲜族传统民居风格,同时在墙体粉刷中,聘请设计师进行专业设计,并在围墙上绘制朝鲜族民俗图画,着力打造朝鲜族村屯民俗特色。
由于在危房改造中民俗化特色鲜明,2014年至今,已有100家旅行社与我村形成长期的旅游合作关系,每天都有往返长白山的游客到村参观朝鲜族特色房屋,了解朝鲜族民族风情,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
六是将危房改造与农家旅馆建设有机结合。近两年,我村通过危房改造的形式,鼓励农民新建农家旅馆共60户,积极探索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项目。既加快了泥草房改造进程,也使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农民改造危房的积极性。
篇6
(一)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实施方案,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区旅游外侨局《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积极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坚持产村相融,围绕新村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促进新村与产业互动。
(二)积极创建星级农家乐,打造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共对15家农家乐进行了贴息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达500万元。按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大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创评力度。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指导21家农家乐申报创建省星级农家乐。指导申报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
二、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一)认真做好项目编制、包装、申报,并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扶持资金支持。今年在“2015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上,新签约资金达20亿。截止月底旅游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8亿元。
(二)整合部门各类项目资金向幸福美丽新村倾斜,投入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量的比重占部门争取的各类项目资金量60%以上。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发掘农业的休闲旅游综合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通过用举办节庆等方式,烘托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组织保障措施情况
(一)组织、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制发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相关文件,工作制度健全,部门通力合作,责任明确。
(二)按时完成区新推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类工作任务,及时上报有关工作推进的统计数据、规划方案、总结材料等。
(三)举办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班。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乡村旅游企业、农家乐业主共计14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区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提高旅游素养、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发特色浓郁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
篇7
龙泉乡位于县城东南,地处较为偏远,条件相对落后。但近年来,我乡不等不靠,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改善乡村面貌,增进群众福祉,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了好村亮点突出,差村有序推进,全乡整体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的做法是:
一、狠抓思想观念,注重顶层设计
改善人居环境必须从改变思想观念抓起。在乡村干部方面,我乡带领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先后到郏县、西安、南阳等地参观学习,让其它地方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感染干部、经验做法激励干部,把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压力转换为内生动力。在志愿服务队方面,以龙泉乡出台的《龙泉乡志愿服务队奖励方案》和《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管理办法》为新起点,为各村队员们鼓足干劲儿,在各村志愿服务活动迭起、你追我赶中留下他们美丽的身影,把干群共建推向深入。在广大群众方面,以改掉陈规陋习为入手,以制定村规民民约为约束,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目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形成了改善人居环境的浓厚社会氛围。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乡聘请浙大规划设计院对我乡进行了整体设计。基础较好的村着重突出特色亮点,如草厂村突出孝贤文化新村、冢张村突出古汉历史文化、慕庄村突出休闲乡村特点、彭庄村突出滨河旅游特色等。基础一般的村从打造一个亮点,一个街道切入,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二、狠抓四个结合,讲究统筹推进
一是把人居环境改善与土地复耕工作结合起来。破旧的房屋、荒芜的地块严重阻碍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抓好拆旧复垦就为人居环境整治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把双违整治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违章建筑不但与国家政策相违背,而且一般都是呈散乱状态,未经整体规划,难以适应人居环境改善要求。三是把人居环境整治与路域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把道路两旁的私搭乱建强力拆除,讲究实用、整齐、美观;高标准培护路肩,栽植绿化树木、花草,打造畅、洁、绿、美、安的道路环境,实现一路一景的目标。四是把人居环境改善与环保攻坚结合起来,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企业,打好环保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碧水最朴素的要求和愿景。
三、狠抓四个支持,保障资金投入
一是把人居环境改善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如户容户貌提升工程,草厂村的污水处理厂,龙泉村和北大营村的污水处理项目,龙泉村东大沟护坡、排水项目等都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把人居环境改善与乡财政资金支持结合起来。乡财政不断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的资金投入,两年来我乡在人居环境改善上的资金投入超过400万元。三是把人居环境改善与村级经费支持结合起来。村级土地复垦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不断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倾斜,也为各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底气。四是把人居环境改善与社会募捐支持结合起来。我们发动各村利用春节、清明节等在外人士回乡走亲串友、祭拜先祖的有利时机上门动员,大打感情牌,以对改善家乡面貌的真情换取他们支持家乡发展的激情。彭庄村结合在外企业家多的优势,发动在外人士捐款达200多万元,打造滨河风光新彭庄;冢张村也在春节三天时间接到自愿捐款30多万元,这些都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狠抓两个给予,落实奖优罚劣
篇8
海淀区旅游局副局长陈名杰介绍说,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带地处海淀北部新区,北起凤凰岭,南至徐各庄,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众多。此次示范带开发规划立足“三农”,以“软开发”为主,将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强调项目的可操作性,突出乡村旅游的规划主题,深挖大西山历史文化内涵,创新特色旅游产品。
该示范带以北起凤凰岭、南至大觉寺全长6.3公里的大西山旅游路为轴,串联车耳营村、凤凰岭片区,七王坟村、七王坟片区,徐各庄村、大觉寺片区,管家岭村、阳台山片区四个重要片区,同时串联20多家采摘园以及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将形成“一轴、四片”葡萄串式的发展格局。
大西山乡村旅游公路将充分考虑交通、景观、游憩、生态、文化、文物等多重功能和价值,按照建成复合型旅游交通廊道、景观廊道、自然文化遗产廊道、科普廊道、游憩服务廊道和绿色环保廊道的目标重点打造。
旅游带中的四个村庄片区也是各具特色:
车耳营片将依托现有乡村环境及凤凰岭景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强化戚继光修建兵营的历史文化脉络,突出营地文化特色,打造兵器烧烤、兵栈民居、夜间阵法表演等产品,依托民俗旅游的接待基础,建成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带的龙头村落,成为北京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精品。
七王坟片主打清史文化和王爷文化,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采摘园潜力,依托七王坟景区和七王府的吸引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皇家风水宝地为基础,以王府餐饮和果园精品采摘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乡村特色,营造乡村旅游的氛围。七王坟景区开放的同时还将建设王爷文化展示中心与游客中心。
徐各庄片依托大觉寺景区,主打养生文化与心灵驿站,面向中高档游客群,侧重发展茶艺体验、心理按摩、养生餐饮等特色项目,丰富休闲活动内容。徐各庄村将建设高档休闲式旅游接待设施,分流和吸引大觉寺景区游客住宿,建成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与茶艺文化村。
管家岭片主要形成三大功能区:居住与民俗旅游区、村庄公共服务区、村庄休闲服务设施区。突出法国诗人圣琼佩斯居住地的文化卖点,以红酒庄园、陶艺吧、法国乡村菜、法国乡村音乐节等为载体,以法国文化体验为主题,发挥管家岭村房屋密度低、院落式分布、山形植被等优势,开展中高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形成外中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氛围和消费体验。
记者了解到,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带将以大众旅游、中低端消费为主体,着重开发以京郊一日游为重点的京郊游市场。另外,海淀区还将在北部地区建设曹雪芹小道、稻香湖体育休闲公园等项目。
篇9
文章标题:民族宗教上半年工作总结
真抓实干出成效创新思维图发展
上半年,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观”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两大主题,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新成效。一、以“三观”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狠抓“三观”教育,提升队伍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全州统一布暑,将“三观”教育活动作为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五个结合”深入开展“三观”教育活动,对照目标找差距,创新思维强措施,深入剖析转作风,为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一是将“三观”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发展主题;二是将“三观”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将“三观”教育与创办特色亮点相结合,理顺工作思路;四是将“三观”教育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创新部门形象;五是将“三观”教育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整治工作作风。通过“三观”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明 晰,工作措施进一步扎实,立足本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亮点”建设,形成规模优势
基地建设是民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鉴于多种原因,我县基地建设在全州长期居于落后地位。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调整思路,主攻难点,以全州东大门野三关镇为重心,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以木龙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中心的基地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一是在示范村建设上完成了木龙垭村委会阵地建设;于四月份组织村两委班子赴建始、利川参观考察示范村建设情况,学习经验,转变观念;农家乐庭园及特色民居建设有序进行;公路提档升级开始启动;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己建成三元杂交牲猪繁殖基地,培植100头规模养殖大户1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3个,3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0个。二是民族卫生基地、民族教育基地建设再创佳绩。民族医院、民族中学多次获县委、政府表彰。三是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基地逐步规范和完善,功能得到逐步发挥。初步形成了以野三关为中心,具有幅射效应的特色亮点示范区。
(三)狠抓项目建设,规范资金管理
我们在民族专项资金项目上,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受到了上级好评。一是在项目建设上,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坚持项目布局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资金扶持与科技扶持相结合;坚持项目论证与监督管理相结合,使项目发挥了应有效益。现已完成20xx年项目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建章立制,跟踪检查,内部审计,建档规范等一系列措施,使资金管理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出台了《县民宗局民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二条。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扶贫资金审计中,我局资金管理得到了省审计组的充分肯定,认为:使用合理、管理规范,值得推广。为今后争取资金扶持及政策性项目奠定了基础。
(四)狠抓宗教事务,完善长效机制
宗教工作无小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县委常委多次听取民族宗教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并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六月中旬召开了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就民族宗教工作作了安排布暑。我们始终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三个绝不允许”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及时完成了宗教场所的年检与宗教信徒的登记造册、宗教基层组织的改选、节假日宗教场所的安全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州民委李主任、县委常委谭显艾等领导亲临各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研究,检查督办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四月,我局会同县统战部、公安等部门分四个组到各乡镇进行调研,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决策宗教事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按照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安排,我局与县统战部联合发文,就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作了具体要求。目前,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三级均已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义务和奖惩措施,切实做到了宗教工作常年有人抓,抓就抓落实。
(五)狠抓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局与县经管局、质监局、港航管理所等单位,对口帮扶野三关镇高阳寨村。我局先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村组及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自3月以来,共组织人员下乡帮扶达39天96人次。截止目前,我局为高阳寨村办了五件实事。一是突击移栽烟叶500亩,为今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基础;二是已修通进村公路8公里;三是副科级以上领导一帮一对口帮扶落实到位。组织干部职工捐款4000余元;争取公路修建资金2.5万元;四是举办了80余人参加的村组干部及农户科技带头人培训班;五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使高阳寨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受到了县委、政府及扶贫领导小组的好评。
(六)狠抓民族文化,促
进产业发展
一 是组织相关部门修改《恩施自治州自治条例》,搜集整理意见16条;二是组织神龙溪推介活动,形式成果;三是按照全州统一安排,筹备民族服饰展销活动;四是组织人员参与武陵山区民歌大赛和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五是支持、引导巴东县乐乡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该公司是全州第一家以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搜集;民间艺术传承与推广,民族民间文化书籍、音像、光盘编撰、出版;巴东地方戏曲文化教研、培训为主体经营内容的民营文化企业。该公司的成立,对推动我县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化建设,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七)狠抓自身建设,启动机关搬迁
机关搬迁是长期困扰我局的突出问题。我局将这一问题作为“三观”教育整改的重要内容。上半年,我局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以启动机关搬迁为重点,多渠道寻求支援。通过多方努力,已与北京市民委、省民委进行了必要的沟通及交流。在省民宗委郭大孝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组织专班到北京市民委、国家民委及有关部门进行汇报,请求支持。北京市民委准备近期来巴东回访,并有支持意向。目前,机关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在7月中旬可破土动工。
二、以加速发展为中心任务,促进工作再上水平
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与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相对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争取政策的力度不够。民族发展资金规模小,实施分散,效益不够明显。对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形成对经济发展具有助推作用的基地和亮点。二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民族意识逐步淡化。三是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三观”教育活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才能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在“三争”、“三强”、“三严”上做文章,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争政策、争项目、争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契机,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对照省《若干规定》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查找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请相关部门督办落实。二是打好民族牌、库区牌、老区牌,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开发、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政策优势,走出去,引进来,协助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工作,重点支持一至两个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力争“双民双赢”活动取得成效。三是调整思路,选择具有公司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条件的载体,在电脑农业开发上有新的作为。四是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投入,借社会力量,促民族工作发展。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民宗部门支持,努力抓住三峡库区对口支援的最后机遇,完成机关搬迁任务。
(二)强素质、强意识、强机制
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三观”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三观”教育活动,结合民宗部门自身特点及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宽思路,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满腔热情地为基层群众服务。牢固树立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把维护和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三)严登记、严管理、严打击
篇10
坚定信念才能摆正位置
乡村文化站工资低,待遇差,在当前经济建设热潮涌动,商贸交流繁荣兴盛的经济时代,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做一个基层文化人,整天守着本子、打着拍子、舞着旗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实惠可言。对此,**认为,乡村尤其是山区群众,太缺乏文化生活了,乡村文化站不是没事干,而是怕做不好;乡村文化工作不是没意义,而是值得探讨和开发的新天地。**热爱文化事业,更热爱山区乡村的文化工作,因为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片广饶的土地上,有着基层文化事业的海阔天空。在水田庄乡工作期间,他发现农民的奈李、无籽西瓜销售不畅。作为文化工作者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强宣传。他借钱买来相机,把特色农业产品拍成照片,在政府大院办起了简陋的宣传橱窗,并在《怀化日报》上投稿,使奈李、无籽西瓜畅销四面八方。村民说:文化站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在**乡工作期间,他发现**的群众文化基础很好,文艺人才很多,于是通过牵线搭桥、组织引导,组建了一支文艺队伍,结合农村工作需要,经常性地开展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又让这群民间文化“热心人”有了展现爱好的舞台,成了全乡工作的一个亮点。
服务大局才能有所作为
农民需要风调雨顺的气候,更需要和风细雨般的宣传文化服务。在建设新农村中,为配合乡党委、政府做强做大农业特色产业,他利用图片在全乡大力宣传**烟叶、辣椒等统特色农业项目,让群众告别以往“听得懂,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宣传模式,同时编排《**是个好地方》节目,让村民登台到县里进行表演,有效激发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群众法制观念,优化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去年他们利用宣传车在全乡23个村开展巡回宣传计生、安全、禁赌等政策和法规,并书写各类大小标语900余幅,墙报、宣传窗6期,营造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和谐社会,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乡文化站每年承办一次《**放歌》文艺活动,组织乡里文化活动的热心人和老年特长人员自己编排节目,自己登台演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谐和美的歌声,不仅反映的农村社会健康、向上的状态,还有力地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培育新风、正气。同时,还在全乡范围内举办了“十佳婆婆”、“十佳媳妇”和文化工作先进村、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至今已经评选了两届。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乡群众都以尊老爱幼为荣,以和睦共处为本。
融入群众才能激发动力
文艺本身就来自民间。开展基层文化工作,最关键的是融入群众、广交朋友,融入生活、发现亮点。**乡陈家湾村吴医生非常喜欢乐器,但因琴弦已断,久未练习,**帮其买来琴弦,并向他虚心求教,他很感动。当**乡举办《**放歌》大型文艺活动时,他带头上台表演,从此以后,他成了全乡文艺活动的热心人和老年文艺队伍的牵头人。在与民间文化艺人多年的交道中,**学会了农村常见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了与民间艺人的共同语言,同时增强了自己创作编排能力。近年,利用与桥江文化站舒生力加入乐队的演出机会,他们合编了《买码的故事》、《和谐社会早来点》等快板书,并在桥江辖区以及岩家垅、观音阁等地演出,深受村民喜爱,提高了乡村文化站的知名度。去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他把十七大精神编成通俗易懂的段子,及时进村入校搞宣讲,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深感党的关怀。
- 上一篇:乡村文化振兴半年工作总结
- 下一篇:农业农村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