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行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行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行业报告

篇1

截至2015年10月31日,我们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收集到14年度采掘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共计49份。依据“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5”评分标准,我们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等级。经统计,采掘业企业报告整体处于发展阶段。总体来看,采掘业企业报告在可读性、可比性和创新性方面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但其可信性和创新性得分较低,仍需加强。

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紧抓主要利益相关方议题――助力“0事故”目标

统计显示,在利益相关方方面,采掘业企业报告披露程度比较高的是社区、政府和员工,指标平均覆盖率分别为59.7%、59.2%、52.4%,均高于中国企业报告相关议题的披露程度。这说明采掘业企业已将履行主要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作为工作重点,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截至9月27日,201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256起、死亡420人,分别下降33.2%和39.0%。其中,较大事故28起、死亡129人,同比减少9起、25人;重大事故2起,同比减少7起。

发现二:降污减排、资源可持续――“绿色生态系统”双驾马车

采掘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为基础,同时要肩负比其他行业更多的降污减排责任。为此,采掘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着重披露了降污减排和资源节约与利用的内容,其指标覆盖率分别为54.59%和53.57%(如下图所示)。如中煤集团的《2014中煤集团社会责任报告》将“落实绿色战略,建设绿色矿区,开展低碳行动”作为履行环境责任的战略方针,并开展相关实践等。

发现三:健全供应链管理――安定行业“后方阵地”

供应链管理信息大多涉及商业机密,透明化程度不高,因此整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采购原则、供应商资质和供应商管理的信息披露程度都较低。相比之下,采掘业企业对这三项指标的覆盖率分别为33.67%、21.94%和13.61%,远高于平均水平,也从侧面说明采掘业企业对于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决心与信心。

发现四:积极遵守法律法规――致力打造“法制企业”

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内部规程是企业行为的规范和指引。只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规章,企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采掘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着重披露了遵守法律法规与纳税的内容,其指标覆盖率分别为79.59%和69.39%。整体而言,采掘业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建设行业内部规范,体现出良好的法治意识和合规运营意识。

发现五:报告编制标准多元化――努力朝向“高标准”

49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29家企业的报告采用了多种编制依据;11家企业仅运用1种编制依据;9家企业的报告没有指明具体编制依据。共计22家企业参考GRI框架编制报告,使得GRI成为2014年度最受采掘业企业欢迎的编制依据。

我们的建议

建议一:探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激励机制

2014年,全国共有49家采掘业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对整个采掘业近18000家公司来说,可谓冰山一角。在报告研究中,我们发现社会责任报告的大多是具有国有背景、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民营等其他类型公司所发报告较少。因此我们建议采掘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的社会责任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关注社会责任、按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荣誉激励或政策鼓励,引导业内对于社会责任的重视和投入。

建议二:注重、加大国际接轨力度,提升企业国际形象

中国和澳大利亚同为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和矿业国家。随着我国对外程度不断增加,与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机会与日俱增。采掘业企业在国内业务深入的同时,必将逐渐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广泛开展海外业务,采掘业企业报告的受众也将不再局限于国内读者。从我们收集的报告中发现,只有7家企业中英文双语版报告,另外42家企业选择只中文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此可见,报告的开放化与全球化有待提高。

建议三:加强报告审验力度,打通报告反馈意见渠道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验,是由独立的审验方使用一套详细制定的原则和标准,经过专业的检测、审核、评估、确认等程序,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和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管理体系、流程和能力。第三方审验对提高报告可信度具有积极作用。49家报告的采掘业企业中,只有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2家企业的报告经过审验;报告意见反馈方面,仅25家公布了关于报告的反馈意见渠道,其余24家并未披露相关信息。因此,无论从报告审验力度还是报告互动性建设,采掘业企业都有待加强。

建议四:拓展报告传播载体,借势互联网时代

作为顺应时展的新型企业,合理地利用网络工具,将对企业的宣传、发展产生推波助澜之效。当前,报告、传播载体主要有纸质版、电子版、网页版、H5页面四种。目前被大多数采掘业企业采用的传播载体还是传统的纸质版与电子版报告,网页版报告还未突破0;网页版报告与H5页面是e时展的产物,在这个激烈竞争、信息传播迅速的社会,谁能最早、最快抓住市场的眼球,谁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建议五:增强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

篇2

【关键词】银行 非财务信息 内容边界

信息披露是企业与投资者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投资决策虽主要依赖于财务信息,但财务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银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信息透明度高于一般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层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判断,对银行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在理论研究上,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特别是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缺乏科学统一的界定,难以发挥规范非财务信息披露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促进银行披露行为的规范,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可靠的非财务信息,对上市银行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非财务信息内容边界研究综述

非财务信息的概念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有关其概念内容的研究呈现出两种思路:一种是罗列其所涵盖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从其与财务信息的关系入手,以类似于排除法的思路确定其范围边界。大多数研究都是绕过非财务信息的定义来直接讨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一个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财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可以理解为,非财务信息不单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4年的研究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提出企业应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和背景信息。FASB在2001年的《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透视日益增加的自愿披露》的报告中基本赞同了这一观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S-K规程采用列举的方法详细规定了报表必须提供的非财务信息。SEC的S-K规程是目前关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最规范的规章,但在其中并没有全面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要求。

安永于1998年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列举出了受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关注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管理层质量、新产品开发、市场状况、公司文化、薪酬政策、与投资者的交流、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8类40种。但安永并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忽略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非财务信息》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广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叙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财务信息,如经营比率、存货数量和雇员数量。

Meek(1995)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概括为三大类:公司战略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收入表及现金流量表包含的基本信息以外的财务信息,如分部财务信息、无形资产信息等。扩展性财务信息是对通行会计报告系统所产生的财务信息的扩充。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背景、生产运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

2、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吴联生(2001)在对会计信息的范围进行界定的同时提出非财务信息。他认为,“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是会计信息,它比财务信息的范围要广,它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但它仅仅局限于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特定企业的信息,并不涉及所有信息”。张绪军(2003)认为,会计信息从内容上看,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经济活动中有关财务活动的运动状况、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信息为非财务信息。李晓龙(2005)提出,“财务信息是以过去引起公司权利和义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为对象,经过财务会计系统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而产生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进入财务会计系统计量的信息必须符合严格标准,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

马连福在2006―2008年期间对投资者关系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采用列举方式分析非财务信息的内容方面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王蕙芳(2006)提出了在财务报告框架下的非财务信息的定义: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以货币计量的,与企业财务状况不存在直接关系,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各种信息。耿黎(2008)认为会计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的内容边界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赞同“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观点,并默认了“非黑即白”的逻辑,即非财务信息就字面意思理解应为财务信息的补集。但非财务信息是否只有会计信息中的这一部分,会计信息之外是否还有应列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呢?笔者的观点是,会计系统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但非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不应局限于会计系统,该信息的全集不应局限于会计信息。从FASB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中也可看出,非财务信息并不单由会计系统产生。在企业报告内容日益扩充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被纳入报告的范畴。一些已经达成共识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如董事监事的背景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其提供的主体并非会计系统,也很难理解为会计信息。也就是说,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互为补集,但全集为整个企业报告信息。

在假设整个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考虑以往的研究结果,根据非财务信息的特点,可以将非财务信息定义分为核心和外延两个层次,具体内容见图1。

非财务信息的核心信息是指以会计信息为全集情况下的财务信息的补集,该部分信息与企业财务状况不直接相关,但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其基本载体为报表附注等。非财务信息的外延信息是在以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即企业报告信息里除会计信息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涵盖了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包括各种生产经营的历史信息以及预测性战略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非财务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背景信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所处行业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结构。第二,经营业绩说明:经营活动指标、成本指标、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第三,管理部门的分析与讨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前瞻性信息: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管理者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与风险进行比较。第五,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指标,包括资源、环境等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如企业员工构成、员工安全和健康信息以及培训、福利和社会保障信息;企业经营对当地的影响,包括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第六,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资源利用情况。

三、上市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特点

上市银行作为区别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企业,在提供非财务信息时,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动。第一部分的背景信息应加大对资本充足率及结构的披露。第二部分的经营信息中的产品信息应主要考虑贷款及其他业务的披露,并强调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的清收。

此外,内部控制和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部分,该部分包括各种风险水平、应对的措施及表外业务的披露。风险水平已经得到监管层的重视并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加以规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财务具有自由度大、透明度差的特点,其实质是或有事项,银行最终到底是否发生损失或收益,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证实。类似于备有信用证的担保和承诺事项均需对其性质、涉及的金额、发生的条件及概率进行分析并加以披露。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增强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原则,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此问题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另外,商业银行也要考虑社会责任问题,如绿色信贷和赤道原则的执行等。

经过调整后的银行业非财务信息内容可通过实证及调查等方法确定其受投资者重视的程度并加以排序。由于非财务信息的很多内容并非强制披露,属于自愿披露的范畴,这会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参考,也是该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项目(2008BWZ035和2009AZZ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绪军: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概述[J].财会月刊,2003(3).

[3] 耿黎:非财务信息概念及披露内容刍议[J].财会通讯,2008(7).

篇3

一、绿色就业的含义

“绿色就业”首次提出是在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基金会和澳大利亚工会理事会联合报告《工业中的绿色就业报告》(1994)中。此后,多位学者对绿色就业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并给出定义,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目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主要是以下两种:

1、我国在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课题组,将绿色就业定义为:“绿色就业在经济绿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是指从事经过绿色经济活动的就业。中国的绿色就业可以定义为,国民经济中相对与社会水平而言,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行业、部门、企业和岗位上的工作。”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主任张丽宾在《中国绿色就业的发展》中认为,绿色就业就是采用绿色技术、工艺和原材料进行生产的就业,就是从事绿色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就业,就是直接从事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就业。所有从事经过绿化的经济活动的就业都是绿色就业。各位学者都多角度概括了绿色就业。

总体来看,绿色就业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维度。一是经济维度,即绿色就业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增长,在就业过程中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就业。这一维度与传统就业目标是相一致的。二是环境维度,绿色就业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就业的过程中节约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的两型社会相一致。三是社会维度,绿色就业必须是体面的工作,不仅仅具有社会价值,而且还能体现个人价值,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发展享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能够实现有尊严的劳动。

二、 发展绿色就业的阻碍因素

(一) 思想因素

人们已经在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绿色就业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但在思想观念中依然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重增长,轻环保”等错误的思想。在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导致一系列错误的行为。事实证明,我国以往所实行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对突出的政绩,所以某些地方政府仍然采取错误的发展方式,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不仅政府部门如此,而且部分企业也存在着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环境效益,为了自身的发展,只顾局部不顾全局。要想促进绿色就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 制度因素

目前为止,我国制度建立的还不够健全,促进绿色就业的制度还不完善。首先,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绿色就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对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自身的支持与发展需要国家给予法律方面的保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目前,我国绿色就业方面的系统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绿色就业的必要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对于绿色就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制度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对于现在某些地方依旧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模式,促使绿色就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另外,我国市场对环境破坏的惩治力度比较轻,环境资源价格比较低,促使一部分企业在选择接受惩罚与破坏环境之间,会更加倾向于前者,这就促使绿色就业的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依托。

(三)成本因素

制约我国绿色就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经济因素。绿色就业属于新发展的事物,他所涉及的领域一般也为新兴的绿色领域。这些领域由于刚起步,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金物质还不是极大丰富,这就与绿色就业大力发展所需资金这一因素相悖,制约绿色就业的发展壮大。有关报告显示绿色行业领域在创造相同数量就业岗位时所需资金比其他的行业更多。有资料显示,在可在生能源行业,每创造一个新的绿色工作,风能需要投资115万元,太阳能光伏需要投资91万元,太阳能供热需要投资70万元,生物能需要投资14万元。因此,在资金方面阻碍了绿色就业的发展。

三、 促进绿色就业的发展措施

发展绿色就业是中国面对多重危机的战略性选择,在我国就业发展中处于里程碑似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绿色就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绿色就业的发展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渐进持续的发展过程,因而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综合考虑,兼顾现实发展与长远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就业之路。

(一) 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法律制度的健全对我国绿色就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性。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绿色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这阻碍了绿色就业的发展。首先,我国应该出台关于绿色就业方面专门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制定绿色就业的发展战略。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符合资源节约型与环境有好型的社会,制定我国绿色就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的发展。再次,建立促进绿色就业的长效机制。对于能促进绿色就业发展的相关企业评定授予绿色就业企业称号。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国家给予政策补贴。对于劳动者而言,可以实施绿色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支持劳动者从事绿色就业。

(二) 对劳动者进行绿色技能的培训

绿色就业的发展必然会促使一些传统领域工作者走向失业的边缘,而对于这些劳动者的再就业,我们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促使他们向绿色就业方向转变。首先,建立绿色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社会上有专门的机构或者场所可以教授绿色技能。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对广大劳动者进行绿色知识的普及。其次,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政府对于绿色技术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与扶植其发展壮大。对于绿色技能学习者,也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最后,在各职业技术学校和各高校增开合绿色就业相关的专业,培养绿色就业人才能力,提高绿领人才的素质,扩大绿色就业的人才队伍。

(三) 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领域的发展壮大,对于绿色就业的发展具有基础作用。绿色经济的主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解决资源能源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首先,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对环境破坏大的能源与资源行业,进行转型,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率,淘汰落后产业,走低碳发展道路。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绿色就业提供平台。其次,政府加大对绿色行业扶植投资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壮大。绿色经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自身的实力比较薄弱,资金缺乏。这就需要政府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从本质上看就业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所以绿色就业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与绿色就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总之,绿色就业是一个系统的的工程,需要全方面的齐心协力。促近国家、政府、社会、个人的相互配合,全面联动,为了共同促进绿色就业这一目标向着更好方向发展。(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丽宾.中国绿色就业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33):31

篇4

2015年9月7日―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盛泽镇人民政府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盛泽2015)在江苏盛泽隆重召开。

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环科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各专业协会,以及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高层领导、知名企业、研究院校、上下游产业链、咨询公司和贸易商等近6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以“创新驱动,融合共进――‘新常态’下化纤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为主题,聚焦“新常态”下全球化纤业谋求变革和调整的新战略及谋求全球纺织化纤业融合共进的新举措,着重梳理中国纺织化纤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果,解读 “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要点,深入探讨未来中长期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与合作模式,以及化纤及其上下游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等行业热点。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许坤元表示,本次会议“创新驱动,融合共进”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化纤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也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也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各国产业间实现高效分工协作的融合。中国化纤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市场研究,更加重视上下游产业链、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更加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走向国际市场,共同推动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中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江苏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梁一波致欢迎辞。他指出,盛泽的纺织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经历数轮技术改造与装备更新,纺丝、织造、印染等主要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连续两年突破千亿,连续9年蝉联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交易额第一位。盛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

目前,纺织化纤行业正面临“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综合成本上升,行业整体压力较大,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出路。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指出,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发展。 “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区域合作的倡议,很多国家能坐在一起共商、共建和共享。建设“一带一路”,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人员的互联互通,采用P2P的模式,并将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大自贸区的网络和自由贸易园区这个小的自贸区的网络结合起来,未来“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将成为全世界新的增长点。

本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节点正值中国“十二五”收官和筹谋“十三五”蓝图之年,也是全球化纤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勇副会长在发展论坛上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已经先于国民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将利用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互联网+”时代和国际化发展的新优势;将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品牌实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完善人才体系;积极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行动中,实现纺织强国建设目标。

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作为一个关键词出现了46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绿色制造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俞建勇院士表示,以资源可再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经济模式,是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发展绿色加工技术,实现加工过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发展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以废旧纺织品、边角料等为原料,采用物理及化学的方法,寻求产品的再生循环利用,构建纺织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方法与体系,实现纺织品从原材料、加工、应用到废弃全过程绿色化。科技引领下的绿色制造必将成为我国纺织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国化纤行业依靠拼规模、产量、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化纤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渐发展为资源、渠道、品牌、标准等软实力的竞争,企业必须更加紧密地结合市场发展态势,主动把握技术、品牌、生态等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化解内在结构性矛盾,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提出了中国化纤在“十三五”的四大重点工程:纤维新材料重点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

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高层领导、全球知名制造商及咨询机构的精彩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全球化纤发展的前沿信息。

日本化纤协会董事长上田英志分析了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人均纤维消费数量的提升将变得极小;但与之相应的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开始提高, 这导致纤维消费单价的提升。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化纤企业将产品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技术纺织品”将极为重要。美国化纤协会理事长Paul.T.o′Day介绍了美国页岩气能源革命提供给石油基纤维产品更低成本的原料。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化纤联盟理事长Frederic Van Houte提出,欧盟对不可持续产品会征收关税或给予制裁,长远来看,基于质量和创新的贸易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低价策略。创新引领、产品的差异化、生产的柔性化、效率、可持 续 性、全球合作等关乎欧洲化纤行业的未来。欧瑞康集团副总裁Andre Wissenberg给出了境外投资成功的因素是基于金融、了解当地的法律和当地文化的融合、市场认可的强势品牌和工艺流程中的专有技术以及准入技术等。PCL纤维高级经理David Hart分析了全球纺织品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保健、保暖、防护、身体塑形、运动监控等是重点开发方向。

为期两天的大会设有发展论坛和8场专题论坛近70篇的精彩报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呈现了全球化纤业界在各个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发展论坛从宏观入手,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十三五”规划思路、“中国制造2025”、欧美化纤发展趋势、境外投资环境分析、全球纤维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与供求预测等问题展开探讨交流;专题论坛则分为“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时尚跨界・纤维概念分享”“先进的维纶技术”“价值再塑・功能性纤维与应用”“绿色纤维与发展”“化纤智造与产业服务”“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几大主题,交流全球纤维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最新纤维品种的技术发展、应用创新、市场拓展和价值挖掘,深入探讨纤维营销推广新概念、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与化纤行业的内在关联,并特约有关专家开展“中国化纤行业对外投资专题论坛”,从投资环境、实践经验和政策支持等多角度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

篇5

一、我国电子垃圾处理的现状

1.欠缺制度设计,缺乏科学回收体系,导致灰色回收处理链兴盛。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行业还处于粗放型的状态,90%以上的电子垃圾都是由个体户回收,并由小作坊处理,这种方式已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年产值达千亿。2014年,获得环保部门技术资质认证的104家企业,因前期建设投入高、处理成本高,面对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和数量匮乏的困境,导致无法开工生产,处于亏损的尴尬境地。

2.处理水平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电子垃圾的处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采用“机械破碎+分选”的低端技术方法,未全面考虑再生资源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正规处理企业的处理技术与设备主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在个体回收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处理手段大多采用手工拆卸、焚烧、强酸萃取、填埋以及丢弃等方式。如此处理导致较难回收的宝贵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多头管理,导致监管不力。

我国对电子垃圾管理实行分级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涉及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环保部等多个部门。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监管矛盾等诸多问题,致使在各环节中责任主体不明确,形成灰色地带,产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监管体系失灵现象。

二、对策建议

1.严格监管,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总量巨大是我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国外电子垃圾流入境内,从而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2.加强电子垃圾处理的制度设计。

首先是要理顺管理体质,明确相关部门的职权,落实监管责任;其次是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行业规范和环境标准,提高行业门槛,淘汰小规模和无技术的小作坊和企业。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回收处理商、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责任,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模式。

3.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系统解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

建立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准入机制,明确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必须是高科技、低污染的现代化企业,明确电子生产企业自建和社会开办的专业大型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制定相应合理的回收环节和运输物流费用的国家指导价。同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非法回收渠道的营运风险和成本。

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监管渠道,采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大数据技术等建立一套电子垃圾科学回收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回收环节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篇6

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看,过去五年是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原则和指南等大举进入中国的五年。期间最能反映中国企业快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知识、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恐怕就是“报告运动”了。曾有人将2006年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依据之一就是国家电网公司了中国首份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名的报告。统计表明,2010年底,中国企业报告的企业接近700家,中央企业报告的数量超过了40家,中国企业在“十一五”期间无论是报告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尽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履责的共同选择。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陆续编发CSR报告。从报告这种最直观且较为系统地反映公司责任管理与实践情况的载体入手分析其作用和价值,对于更多的中国企业较好地把握编发责任报告和推进企业责任管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探索方面创造了诸多“第一”,其报告的内容体系日益完善,尤其2010年度报告又有了多方面的创新。系统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CSR报告具有三重属性和价值,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兼具业绩报告、责任宣言和企业名片三重属性,并由此生成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促进公司品牌形象塑造的三重价值或作用(如图所示)。

CSR报告的非财务业绩报告属性与管理提升价值。编发CSR报告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无疑在于企业发展理念和组织行为方式发生的“革命性”变革。随着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的引入,社会责任管理使企业由一个只管内务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变为兼顾内部价值目标实现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关切与诉求的社会化经济组织,由此才能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性变化体现在CSR报告中就是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和目标、所肩负的责任以及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履责业绩的好坏等问题有所阐释。报告要系统披露企业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业绩,要对各利益相关方都有所交代。近年来,无论是全球契约组织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倡议组织都要求其成员组织在CSR报告中披露公司履责改进及报告改进的情况,而持续社会责任报告毫无疑问将不断地通过组织内部的自觉反思调整和外部的监督推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正是报告作为非财务业绩报告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

6年来,国家电网公司CSR报告的“业绩报告”属性日益凸显。最直观地体现在由第一年的几乎没有量化的非财务业绩数据披露到最新报告中披露较为系统的量化非财务业绩数据;还体现在报告对公司履责管理与实践的逻辑梳理。报告系统披露了从公司的责任理念、战略,到管理和实践推进,再到业绩和评价(意愿、行为和绩效)的逻辑安排,更加凸显业绩报告的属性。

此外,随着报告受社会关注程度的提升,由报告引发的企业自觉改善责任管理与实践推进的工作也在大踏步地向前跨越。6年间,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发端,国家电网公司先后成立了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制定和了《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绿色行动白皮书》、在无锡等地区公司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特别是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立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模型,首次明确了公司的6大利益相关方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分为战略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和业务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归纳为8个步骤:梳理议题、明确目标、了解期望、分析影响、拟定方案、实施计划、评价业绩、总结改进,致力于提高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实现公司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些管理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报告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促进国网公司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促进履责实践、提升企业价值起到了直接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CSR报告的责任宣言属性与促进沟通价值。在全球各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中,利益相关方是一个共同的重要环节,它解答了企业对谁负责和负哪些责任的问题。因此,一本规范的报告就是一本主动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宣言书。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本质内涵的把握,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通过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内生于运营过程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福利。并坚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标准和追求目标。

从首份报告对利益相关方仅做简要描述,到2008年度报告中开始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核心问题予以回应。2009年度报告中系统梳理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类型、内容、方式和保障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利益相关方提出的18个问题,再到2010年度报告将通过报告与关键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形成可持续发展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作为报告的动因,连续3年不断完善和披露公司所担负的“共同责任”(对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负有的责任)和“特定责任”(针对其不同利益相关方所承担的责任)信息,系统披露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履责承诺、履责目标及取得的业绩。可以看到,国家电网公司对自身社会责任角色、履责对象、责任范畴和重点及业绩指标等都有了日渐清晰的认识。

该公司用几年时间,实现了从首份报告有点“以我为主”的“工作报告”式的CSR报告到今天“以利益相关方为履责对象和衡量目标”的履责业绩信息的系统披露升级,同时也实现了从“我的工作和责任”到“我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业绩”的责任角色转换。这种报告编写方式、角度的改变是报告“责任宣言”属性的直接体现,反映出企业通过报告,兑现责任承诺,不断增加公司透明度,起到了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交流,增进社会认知和互信互助的作用。

CSR报告的企业名片属性与形象塑造价值。与企业年报和对外宣传手册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对企业价值观、战略和业务发展、履责实践及业绩的全面反映,是基于公司对社会责任内涵的把握,全面履责的权威性、系统性信息披露,具有客观、真实、全面地介绍企业的企业名片属性。相比年报侧重披露财务运营信息,CSR报告披露的信息更丰富、更亲和且更有实证性,回应 了更为广泛利益相关方的愿望和利益诉求;相比公司宣传手册而言,CSR报告则更为真实、客观和权威,具有法律效力,可信度更高。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取代公司的宣传手册作为对外交流宣传的官方重要公开信息。在“公司名片”这重属性基础上,CSR报告很好地起到了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作用。一本规范完整的CSR报告,一般都有公司的Logo释义、公司概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公司战略以及围绕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责任取得的业绩等。这一属性帮助企业不断对外发出正面的引导信息,帮助增进各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和认知,改善企业形象并提升企业声誉。

6年间,国网CSR报告为公司赢得了多方面的荣誉,增加了亲和力,改善了社会公众形象。而如果国家电网公司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很难凝聚到今天的企业社会声誉价值。

在CSR报告的三重属性和价值中,报告的三重属性由内向外延展,报告的三重价值由内而外推进。报告的三重属性和价值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双向互动,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由内而外,从企业内部走向外部社会,报告实现从核心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同步提升。企业的内省与外部督导,共同促使企业年复一年不断提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步完善管理,改善利益相关方沟通,平衡好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取得优良业绩并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公民。

篇7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天然活性复合成分的出现以及获得绿色认证原料的供应增加,化妆品变得更加绿色。然而,天然化妆品市场还做不到完全透明,一些接近天然的化妆品与真正意义上天然的化妆品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同时,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市场划分来定义这个特殊的化妆品市场,也还缺少一个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德国E,Dambacher撰文介绍了有关天然化妆品的发展状况,文中列举了一个2008年天然化妆品行业报告中对天然化妆品的分类,这个分类来自领先的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它对化妆品行业人员以此为基础来了解并研究开发天然化妆品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该分类将化妆品分为五类:

Ⅰ 红色分类:这一部分包括所有法规允许的化妆品产品;

Ⅱ 黄色分类:近乎天然的化妆品。指那些只部分使用天然成分或以植物为基础的活性原料,也越来越多地放弃有问题的原料,不含十二烷基硫酸钠,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不含硅氧烷等等。但是,此类化妆品配方基本上和传统的配方没有太大的区别;

Ⅲ 绿色分类:包括获得认证和未获得认证的化妆品。未获认证的产品也必须不含合成防腐剂、合成色素和香料组分、不含石蜡和硅油、无需动物实验、也不能要求他人进行动物实验以及不得含有PEG。

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新近推出一个新型口腔护理原料,它具有清除导致牙齿腐烂细菌的功能。该原料是巴斯夫公司与菌种专业开发商OrganoBalance公司共同研制得到的新型原料,它是以副干酪乳杆菌为基础,该益生菌可以与产生龋齿的细菌,即变形链球菌相结合。一旦细菌凝集成块,它就可以通过漱口或吞咽将它们从口腔中除去。巴斯夫公司宣称:该新型原料只需在口腔中停留十秒即可发挥活性。该原料无味、无嗅,pH值为中性。它可以被用于牙膏、漱口水、糖果、润喉片或口香糖中。

巴斯夫公司还同时开发出另外两种新的护肤活性原料,其作用是减少油性皮肤的出油问题。其中之一是一个合成原料,它可以在使用仅两周后就有效缩小肌肤毛孔,减少皮肤出油并使皮肤肤色更加均匀;而另一个新原料则来自爪哇茶萃取物,它可以有效减少肌肤油光,令皮肤呈现健康光泽。

化妆品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在新产品上采用新颖独特的包装设计,以配合产品功效进行市场宣传与推广。Murad公司在其新推出的夏季护肤系列产品时,就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包装设计来突显新系列保湿护肤的功能特点。新的保湿及防晒产品均被灌入软管,再将软管包装在一种水瓶中,令产品体现该系列夏季保湿和防护的功能,推广让全身都在炎炎夏日获得水润保护的概念。新颖时尚的水瓶包装设计,线条流畅,并且可以让消费者自己来将水瓶灌满水,这样包含护肤产品的软管置身水瓶的保护之中,既美观时尚,有体现被水润保护的产品功效及护肤概念。

DsM的个人护理品研究专家ChristineSaecker撰文介绍了一种治疗青少年和成人痤疮的新方案。著者认为,一个有效的针对痤疮治疗的解决方案应该符合以下条件:对不同阶段的痤疮病因均具有疗效;同时兼具美容护肤功能,为成年人提供抗老化、抗皱以及均匀肤色的功效;并且还可以解决痤疮炎症治愈后肌肤色素沉着的问题。该文介绍了一个由DSM公司研制出的痤疮解决方案,它采用维生素C磷酸钠、水杨酸和烟酰胺PC(维生素B3)复合成分进行抗痤疮治疗。

经研究证实,该方案中的维生素C磷酸钠可以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痤疮丙酸杆菌会引起皮肤炎症损伤。在常规用量下,维生素C磷酸钠可以降低患有明显痤疮患者的炎症损伤发生率。该方案采用的水杨酸可以软化角质;烟酰胺可以保持肌肤屏障的完整性,降低TEWL值(经皮水分流失)。研究还比较了烟酰胺与处方抗菌药克林霉素的抗痤疮效果。结果表明,采用5%的烟酰胺使用8周后其效果与1%克林霉素的效果相当。

这一维生素C磷酸钠、水杨酸和烟酰胺复合成分的协同效果体现在痤疮形成的不同阶段:维生素C磷酸钠可以减少炎症损伤;水杨酸可以软化角质,减少粉刺;烟酰胺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但显示出良好的减低炎症损伤功效。DSM公司建议使用的配方含量分别是:维生素C磷酸钠:1-2%;水杨酸:0.5-1%;烟酰胺:2-3%。该复合成分可以应用于护肤霜、凝胶以及沐浴露中,配方的pH值为7,要求配方添加螯合剂。

篇8

【关键词】奥康鞋业;出口;问题;对策

中国在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出口贸易一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位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奥康鞋业,是我国出口贸易较早,出口程度较高的企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奥康鞋业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走在了鞋类行业中出口贸易的前列。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奥康鞋业出口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奥康鞋业出口贸易特点

1.出口鞋价格比较低廉

在温州制鞋业中,一双鞋从设计到投产只需要3天的时间,这种较快响应的生产能力是其他鞋业地区无法比拟的。温州鞋业集群中拥有了200余家鞋机企业、100余家鞋楦企业、490多家鞋底企业、120多家鞋饰企业、大约200家皮革制造企业等,还包括了温州市区的各种各样的鞋料、鞋机、皮革、鞋用化工等比较专业的鞋类市场,组成了密切互补、互相联系的当地制鞋企业集群。处于温州地区的奥康在比较完善的当地制鞋产业链条中,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此使得奥康制鞋成本大大降低。

与我国进口的鞋类产品相比,奥康鞋业出口鞋价格比较低廉。目前,我国温州地区的进口鞋大多是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属于档次较高的名牌鞋。比如,皮鞋每件进口价格高达40美元至80美元,而奥康鞋品出口价格相对低廉,多在每双FOB4.00-8.00美元左右。

2.拥有丰富的市场网络

奥康拥有本地专业化的上下游供应商市场优势。温州鞋业集群普遍分布于市区和郊县的各种各样的鞋业专业集群市场,不但为奥康企业提供了多种丰富的原材料以便使得奥康鞋业在短暂时间内能够比较方便地采购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还可以为奥康鞋业的批发、零售等市场活动提供比较重要的市场途径,从此成为奥康鞋业走遍中国的根据地,为奥康鞋业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网络。

我国目前几乎所有省市都有温州人在做生意,这使得温州“节点”多,覆盖面广的市场网络具有信息反馈迅速、市场触角广、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良好特点。这个特殊的低成本网络还有一张巨大而有效的现成依托网络是其他地区同类产品难以比拟的优势,这使得坐落于温州地区的奥康鞋业具有更强的渗透力,从而稳稳地扎根于全国各地,并不断向世界各地延伸。

3.进口国政府贸易限制多

进入21世纪后,奥康鞋业陷入了频频的国际贸易摩擦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反倾销的艰难困境,受到了多种直接或者间接的较大危害和损失。进口国政府对奥康鞋业采用种类繁多的贸易保护手段,利用形形的贸易壁垒来为其设限。比如,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奥康鞋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诉讼程度越来越高,涉及案件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事态的紧张程度和严重程度也随之变高,对贸易摩擦问题的解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解。奥康所遭遇的这些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奥康鞋业的出口贸易,对奥康鞋业的出口起到了很大的限制制约作用。

二、奥康鞋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1.遭遇国际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

伴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引起的危机逐渐向实际经济蔓延,以欧盟为主要订单来源的奥康鞋业出口收到了明显的冲击。同时,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滑,失业率上升这些迹象加剧了欧美国家的保护主义。近年来,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等对奥康鞋业出口进行限制,使得奥康鞋业出口原本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此成为奥康鞋业出口的瓶颈。尤其是现在轻纺产品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日益严重。可是奥康鞋业目前的制鞋材料、检测手段、标准体系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环境标准规定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奥康鞋业在接单、设计、生产、验收等环节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

2.奥康鞋业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奥康在世界鞋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由于缺乏设计能力和品牌但是在产业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被动地位。

在鞋业全球价值分布图上,意大利鞋业和台湾鞋业占据着研发地位;西班牙的鞋业集群把握着设计环节;世界知名品牌运营商、知名品牌制造商、大型零售商掌握着品牌运作和渠道销售管理;而奥康鞋业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仍处于生产制造环节。

鞋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环节是设计环节和品牌经营环节,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依据现代化个性化和柔性生产体系以及强大的销售系统等有利因素紧紧占据这两大战略环节,使得奥康鞋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并且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的阻力变大。并且,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国家依据巨大的成本优势也在不断吞噬奥康的低端价值环节。所以,奥康鞋业处于上压下挤的尴尬境地,鞋业升级迫在眉睫。

3.奥康鞋业欠缺国际品牌价值

由于我国出口长期导向性发展模式所引以为傲的OEM生产形式,导致了made in china低价恶劣的形象。这种OEM方式除了初期出口创汇能力好之外,极容易导致生产商为了争夺利润过度争夺市场导致恶性竞争,减少行业利润空间;此外OEM方式还会遏制企业的创新意识,是企业变成纯粹的加工机器,最终无法建立和维护自主品牌,难以摘下低档次品的帽子。

奥康虽然是国内知名品牌,但是其影响力目前也仅限于国内,在国际上还不具备品牌影响力,也缺乏走向国际中高端消费市场的渠道和网络。从产品层次来看,目前奥康鞋业出口的鞋品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档品种,价格比较便宜,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与意大利、美国知名品牌相比档次差几十倍。其中出口高档和自主品牌所占比例很小,且大多数多以OEM方式进行,CVC大部分利润给拥有专利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外国企业拿去。

事实上,据网上相关数据,除皮鞋外,奥康鞋制品的出口单价在23美元每双左右,出口利润一般在5%-17%不等。根据中金09年行业报告的数据,仅为美国的1/8、日本的1/6、西欧的1/6、韩国的1/3。低档产品出口过于集中致使欧洲制鞋业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并且遭受到欧美本土中小企业的排斥和文化抵触。

三、奥康鞋业的出口对策分析

1.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行绿色管理

奥康鞋业应从技术角度研发符合对方技术标准的专利技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上,而不仅仅是避开绿色壁垒,增加高档次、高附加值鞋出口数量。奥康鞋业应尽快地与国际通行的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连接,全面有效的开展有关绿色贸易认证工作。奥康鞋业不仅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还要积极实施生态标签认证,推行清洁生产,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此建立奥康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国内外消费者及社会的信任。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奥康要改变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既关系到人类生存又制约着奥康企业未来发展的观念;转变环境保护投资与企业效益冲突的观念,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存的生态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奥康应将环境保护纳入决策要素中,认识到研究环境对策的重要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或是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把传统产品变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标志;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并恰到好处处理,循环利用;积极组织社区内的环境整洁,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树立环保企业的良好形象。

2.重视营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价值

奥康应在创新的构想阶段具备较好的市场分析能力,在市场化阶段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竞争态势进行创新决策。在销售阶段,要分析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接受情况以此评价企业的创新效果为后续创新组织提供情报信息,间接地积累创新能力。

对品牌进行有效地管理。创立品牌难,对品牌进行有效的管理更难,奥康需要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以达到维持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奥康应多创立自主品牌,并且在世界各主要的目标国家进行品牌商标注册,进行品牌管理。

建立信用机制。售后服务是信用机制的一部分。创新产品需要企业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加强用户对产品的信赖度,同时通过与消费者的有效交流,推动产品的改进,达到进一步提高新产品声誉的目标,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3.出口市场多元化

奥康的鞋产品出口过多集中在欧盟、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这样既容易对进口国的生产商造成一定的压力,迫使进口国向其政府提起反倾销诉讼,更会让我们的企业应变能力大大降低。为了避免反倾销的频频出现,也为了避免自己的生死存亡过于决定于某一个市场,奥康鞋业应该多注重开发新市场。凭借自己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打开,由此分散自己出口的集中市场降低在某一进口国所占的市场分额因此不容易对进口国的产业构成损害威胁,有效的避免了反倾销的发生。同时奥康应实现营销观念的转变,不将全球市场截然分开,而是将其看成一个总体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生产、营销、消费、扩大化生产等营销策略,以彻底告别生产与消费的脱节,摆脱生产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餐饮业 净资产收益率 产权比率 杜邦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080-02

一、我国餐饮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餐饮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的服务性行业,其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同时,超大规模企业开始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总量的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表明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2010年1~3月,全国餐饮收入分别为1425亿元、1381亿元和1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7%、21.2%和15.3%。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的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经营档次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投资主体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网点数量和人员队伍继续扩大,餐饮市场更加繁荣,消费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趋势明显,追求健康营养和连锁规模发展成为主题。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加快,餐饮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二、我国餐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案例分析

中华著名老字号――“全聚德”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全聚德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菜品和技术研发的投入,2010年公司菜品研发费用投入65万元,技术研发费用投入60万元,共计研发费用投入125万元,比上年增长约13.64%。研发上的投入使公司菜品技术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上半年度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如下:

1.主要会计数据。

2.主要财务指标――杜邦分析法。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5.47%×1.59=8.70%,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4.89÷(13.1-4.89)=59.56%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来说,净资产收益率是更加合适的管理业绩衡量标准。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营运效益越好。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其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企业要经营盈利,首先要获得足够的毛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毛利额越大,毛利率越高,利润总额也越大。营业净利率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营业收入创造净利润的能力,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从营业净利率的指标关系看,净利额与营业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营业收入额与营业净利率呈反比关系。公司在增加营业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的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营业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营业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进公司在扩大营业业务收入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从上述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中可以看出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0298.00万元,营业利润达到45474.61万元,净资产收益率是8.70%,资产负债率是37.22%,产权比率是59.56%,毛利率是56.63%,营业净利率是8.77%,说明该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好,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成果稳定,未来发展能力强劲。

三、我国餐饮业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餐饮市场将呈现出连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国家依靠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将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2011年,随着《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的深入推进,餐饮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将继续扩大。而且,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经济的重视,国内信息技术和高速交通等旅游业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将使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期,而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业将从中获益。从一定程度上讲,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未来,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餐饮业的发展模式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和集团化。当今社会,放心消费已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一个共识,消费者更加信赖认可大品牌或连锁餐饮企业,更倾向到这些店面用餐。因此餐饮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树立自己企业品牌特色形象,吸纳更多的消费者,已成为各餐饮企业的一个重要法则。

2.快餐业将快速发展,其市场占有率将占到整体餐行业的40%左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都选择外出就餐,快餐式的生活模式将进入更多的白领阶层和普通家庭中,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快节奏的生活,优其是以早餐、中餐为主,这样就促进了快餐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3.未来餐饮业发展的主题将成为节能、环保、生态、绿色、安全。餐饮企业除了要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营,其长久生存的根本还在于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以及积极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在经营过程中,餐饮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将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生态、绿色、安全等方面。

4.餐饮融资扩张,已成为国内餐饮业加速发展扩张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加速发展的新模式。小肥羊、俏江南等众多餐饮业已开始吸纳资金,快速扩张。2011年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餐饮行业,加快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5.网络营销、数字化营销将成为未来餐饮营销的新热门。随着3G网络的开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多消费者会在网上寻找一些特色、优惠的餐厅用餐。很多餐饮企业也会通过网络营销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在经营上,餐厅设置了电子菜单进行电子点餐,从点餐到菜单都利用电脑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出菜速度,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解决了经营中的成本问题。网上营销、数字化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将成为餐饮业很流行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2011-2015年中国餐饮行业投资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询报告.51行业报告网,2011-8-19

2.2010年我国餐饮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合智情报工作网, 2010-06-10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0年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篇10

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现状

1989年挪威Norsk Hydro公司的企业环境报告是世界上最早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至2008年5月,全世界超过4300家公司了16800份以上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已成为世界潮流。在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绿色GDP、清洁生产等意识的深入,作为企业履行责任的一种积极表现,可持续发展报告近几年不断升温。2006 年前报告数量一直在低位徘徊,此后井喷式增长。2008 年工商银行、南方电网、南方航空等第一次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了。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6年和2014年了四版《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环境业绩作为“三重底线”之一,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三大主要内容之一。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报告采用了GRI指南进行编写,并将其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

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

GRI 2014年版指南指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报告质量的六项原则: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清晰性、可靠性。下文从这6个原则出发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分析。

(一)平衡性方面――报喜不报忧

中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选择性披露痕迹较重,“报喜不报忧”现象较突出,部分企业过多披露正面和积极的信息,如生产事故下降、废水排放量减少、环保设备投入等,缺少对潜在负面影响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广告和公关手段,大大削弱了信息可信度。其实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负责任的公司应该坦承而不是回避。例如,壳牌中国在2005年报告中承认2004年发生4起死亡事故,BP石油公司在2006年报告中披露了公司200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的爆炸事故,这些公司主动地坦承不足反而容易获得谅解和信任。

(二)可比性方面――环境信息披露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

中国企业的大部分报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只是简单拷贝国外企业的报告,可比性较差。目前,国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较多,部分企业参照了全球契约十项原则,较多企业参考GRI指南,日资企业大部分依据的是日本环境省制定的《环境报告指南》和《环境会计指南》;中央企业多参考2008年1月《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深交所上市公司参考2006年9月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另外,也有企业参考行业指南,譬如《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林产业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写指南》等。标准不统一导致报告可比性不足,影响了企业间环境信息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三)准确性方面――定性描述多,缺少有说服力的案例和定量信息

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有关环境的定量信息除污染物排放指标外,较少有其他指标,更多的是定性描述。有些报告充斥着各种口号式的内容,缺乏详细深入的描述;有些报告缺乏分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有些报告行文宽泛、流于形式,未能结合企业及行业特征来分析环境问题。这些报告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研究显示,上市公司报告中,关键定量指标平均披露个数不足2个,56%的公司没有披露任何关键定量指标。再以环境类指标为例,不足1%的上市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耗水量指标。

(四)时效性方面――各年内容重复较多

时效性是指报告应定期适时公布以便信息用户做出决策。从报告期看,招商银行的第一份报告涵盖了从1987年到2007年共20年的信息;中化化肥则涵盖了2007年之前的所有相关内容。从第二份报告后,多数企业一年一次,少数企业两年一次,如大众汽车公司。总体看,报告所披露的环境信息还算及时,但各年内容重复较多,有的过于宽泛,似乎放进哪一年度的报告都可以。如果未指定报告年度,内容上根本看不出报告期。还有很多报告中都有“明年我们会在环保上投入更多”的履责计划,实际上是无效的。

(五)清晰性方面――简明易懂不够

目前,多数中国企业的报告注重整体设计,图文并茂,有些报告还以专栏形式介绍环境信息的相关知识,在增强报告可读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报告缺少必要的图表对环境信息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列示,不便阅读。部分报告看起来像“公文报告”,降低了用户的阅读兴趣。

(六)可靠性方面――缺少第三方审计

提高报告可靠性的常见方法是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如果一个报告没有审验的话,就只是一本企业的宣传册,而不是报告了。毕马威2005年的调查显示,全球250强和各国100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附有独立审核报告的比例分别达到30%和33%,其中,近60%是由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核。在我国,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的报告数量虽逐年在递增,但与国际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正反两方面的信息

企业报告要遵循平衡原则,及时披露负面信息及相关的整治处理成效,如附近居民的投诉次数,环保局的罚款数,污染物排放超标数等。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8年5月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自2009年末起,一部分企业开始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制度,承诺公开环境信息,包括公开因环境违法违规被环保部门调查,以及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信息。

(二)建立相对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

1997年成立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是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机构,目的是在全球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并推广全球适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指南,帮助企业更好地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取得的业绩,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质量。笔者建议中国企业适应世界潮流,以GRI 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作为主要的报告标准。

(三)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推荐采用资源消耗、废弃物产出和污染物排放等共10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环境业绩,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广泛采用。在此基础上,国内理论界要加大对环境业绩考核的研究力度,要结合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加强对企业环境业绩考核内容和体系的研究,才能在实务上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这项工作制度。

为了解决各年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重复问题,2008年《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提出了一种相对合理的方法:把报告内容分为常项和变动项,对常项部分不要求企业每年重复报告,而对变动项部分则每次都必须报告。这种方法能否奏效,还有待探讨。

(四)采用简明易懂的格式,如案例、图表和数据等

案例的大量应用能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图表使报告更具清晰性和直观性,数据使用则避免了报告的空洞,更有说服力。例如,壳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列示了岳阳煤气化项目和南海石化项目,并附加了三个小的案例,值得借鉴。类似的,中国远洋、中国移动、宝钢股份等在定量信息披露上表现突出,虽然这些公司的数量有限,但它们已经能够准确地识别关键的定量指标,并采用国际标准对数据进行披露,大大增加了横向和纵向上的可比性。

在语言版本问题上,有必要时应同时中文和英文版本,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一些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应同时推出繁体中文版,以符合香港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要求。

(五)加强第三方审验

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精通环境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对环境信息进行专业审计,并出具专业的环境审计报告。另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担保约定国际标准(ISAE 3000)和社会与道德责任研究所的AA1000保证标准,是国际上两个比较重要的第三方审计认证指南工具,我国应考虑符合国际相关的认证标准。

现在我国会计界对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关注较少,2014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4报告指南已公布,笔者认为由于财会人员天生对报告比较熟悉,理应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