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教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教学概念

篇1

关键词:临床教学;麻醉科;七年制

中图分类号:R6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92-03

七年制医学生培养制度是为培养高层次医学应用与研究人才而设立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如何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的教学质量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医学培训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结合。为了达到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求,应在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训。我科通过临床带教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七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培养等有一定的心得,现总结出来供参考。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鼓励学生早期深入临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临床医学的本质是实践医学。七年制医学生,不但要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生的水平。医学生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渐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理论扎实,但进入硕士阶段时因为接触临床时间短,与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相比,缺乏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并且硕士阶段只有2年。因此,对他们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显得重要。

我院目前承担临床医学七年制教学任务,提倡早接触临床、多接触病人、提高讲习比、开展小班课教学等,从临床医学七年制2001级起,进行临床“全程见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即临床教学从总论部分结束后(内、外科学约第四周、各专科第二周)即安排上午见习,下午授课的方式,一直到该课程结束。通过全程见习安排,学生普遍认为掌握知识效果好,学习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与临床接触较多,有助于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选择临床工作中常接触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克服了以往临床课教学见习方法的弊端;以往多采取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后期安排全天临床见习,这种见习方法的弊端在于见习时间过于集中,学生理论与见习脱节。全程见习对这种见习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变,内、外科学从各章节的绪论结束后,大约在第四周即安排见习,一直到内外科学结束,时间长达半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整合,理论课学时大幅度减少,而见习内容进行调整后,多安排了一些医疗操作技能、临床病例讨论和分析。每次见习每组人数少于10人,减少了对科室工作的干扰,有利于学生与带教老师的面对面交流,提高见习效果。制定了见习手册,记录和考评学生每次应该见习的内容和已经掌握的内容、见习效果等。

七年制医学生的麻醉学教学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五年制学生基本相同,都是在理论课教学结束后参加一周的临床实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麻醉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另一部分是针对选择麻醉科作为毕业论文课题方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很可能选择麻醉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所以对他们的培养主要按照麻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进行。由于受麻醉学自身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七年制医学生选择麻醉科作为专业方向的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他们进入麻醉科以后,对他们的教学培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麻醉学理论与临床技能培训,科研能力培训,外语学习。

2 麻醉学理论与临床技能培训,重点是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学训练和自学能力提高

麻醉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病人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麻醉实习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麻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病人的临床问题;通过自学扩展知识面,以解决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我科采取麻醉实习教学的具体方法有: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麻醉工作的危险性时刻存在,秩序井然的工作程序、正规的技术操作、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是避免麻醉事故、实现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带教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各种麻醉规范性教育,如品使用常规,麻醉仪器和各种监护仪的操作规程,各种麻醉技术的规范性操作等。实习学生从术前访视、麻醉管理、病人术后PCA到术后随访,实行一带一,高难度操作实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②编写各种麻醉常规:学生们刚进入临床实习时,突然接触到各种麻醉技术操作和品的使用,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认真编写了各种麻醉常规,各种麻醉方法的麻醉前准备及适应症、禁忌症、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物的常用浓度、使用方法等,起到了帮助实习生克服畏难情绪、迅速适应临床教学的作用。③要求学生写出麻醉前计划。为使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科室要求学生写出麻醉前计划,内容包括术前访视病人、评价病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制定麻醉实施方案,并就围结麻醉手术期病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等提出自己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每周带教老师根据麻醉遇到的问题给麻醉实习组一个的专题,如麻醉前准备(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椎管麻醉(解剖、生理、病理、药理、适应证、可能的意外和并发症等)、全麻病人的术中管理、全麻病人的术后复苏、术后疼痛治疗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杂志书刊、因特网等查询最新的医学信息,在工作中向老师咨询。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重点针对每个问题查阅资料。每周抽时间进行讨论。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麻醉手术期间,病人常有一些并发症发生,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常由多种因素所致,处理必须针对病因。采用专题讲座和病历讨论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处理一些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通过自觉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习医师对病人手术期间生理机能全面调控的能力。

七年制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基础性的,而现代医学发展极为迅速,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在临床工作中迅速得到应用,因此在基础理论知识训练中,要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 科研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学习

关健强等曾对麻醉医学专业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用人单位对麻醉学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较高;麻醉学专业毕业生遵纪守法、工作态度认真,麻醉学专业毕业生的医学知识,临床技能的优良率在65%以上;但学生的科研能力,外语使用能力优良率不足50%。因此,我科在临床教学别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的学习。

我们按照麻醉科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采取课题引导的培养方式进行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有:①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辅助与支持,协助解决课题完成中的技术问题。导师须严格审定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指导研究生科研思路的建立必须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有必要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及导师进行充分的课题论证,明确科研思路、实验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具体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使课题设计尽量严谨,切实可行,使研究生从中学习建立科研课题的基本概念和思路。②其次,我们也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做到勤读书、勤思考、勤上网、勤实践,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真正学会运用严谨的科研思维方法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能力,实验技巧,写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实提高,为今后可能从事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由于临床学科科研设备和条件的相对限制,研究生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基础学科的相关研究组已建立的实验方法、技术手段和设备条件,这样既可缩短建立科研方法和预实验的时间,又对现有的设备、仪器、试剂加以充分利用,节约了研究生经费。

我科从2002年开始,坚持对麻醉专业本科实习生开展医学英语教学,主要学习麻醉方面的专业英语,使学生对常用麻醉专业的英文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科室根据各位教师具体情况,安排英语功底较好的讲师(主治医师及以上教师)轮流主讲,鼓励自愿申请主讲;由英语水平较高的教授、副教授等教师进行评讲及答疑。除法定节假日外,每天科室朝会(交班)后,在不影响临床麻醉工作的前提下,抽15~20分钟来学习医学英语。以Miller Anesthesia、Clinical Anesthesiology等本专业著名专著为教材,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麻醉学亚专业自选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临床麻醉、危重医学或疼痛学方面的新理论、新药物、新技术等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作为学习内容,每周更换一次学习内容,主讲教师在前一周末将下周要学习的内容抄写到黑板上。可由主讲教师全面讲解、翻译和领读;也可临时指定学生朗读和翻译,教师评讲和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常见的语法现象、医学词根、词缀和医学单词的读音规则以及基本构词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医学专业词汇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在麻醉科进行临床和科研培训期间,我们会要求学生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与应用能力的提高:①阅读指定外文参考书;②阅读课题相关文献,在了解课题相关进展的同时提高外语的阅读能力;③适当参加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通过这种专业英语教学,可督使教师自觉学习本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逐步提高全科教师的专业水平、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医学英语方面的水平,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几年来,在全科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特别是科室主任的大力支持、指导和督促下,效果良好,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

4 教学效果评估与考核

目前我科采用教学组评估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七年制学生的临床培训效果,基本上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学生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但其缺点是标准化程度不高,评价的客观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麻醉学理论和外语应用能力的考核办法也正在探索中,未来希望能找到对七年制医学生适用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均比较好的考核评估办法,使七年制学生通过麻醉科的培训,能够初步达到麻醉科第一年住院医师的标准,并具有足够的科研潜力,为今后从事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认为,首先应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医学院校的学生考试制度,对我国现行的医师制度逐渐完善和统一,并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早一点进入临床实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临床实际工作,对疾病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要改进临床教学方式和手段,除适当增加临床教学的时间外,还应缩小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使学生能够得到教师更细致的指点。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及临床带教医生的教学水平。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地探索、总结,改进我国现有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使其更加完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医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陈培刚.影响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56-57.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快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3):3-4.

[3]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S].2001.

[4] 郭立,曾诚,于小松,等.我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二轮评估总体报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1-4.

篇2

关键词 临床医学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67

AbstractTo improve the three-year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aw and medical trends-oriented,form “a special,three prominent,three reinforcement”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l,build compulsory,elective course group,to form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for hospitals,community,grass-roots need “the next was to go,stay and useful”,practical ability,with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higher technology talents.

KeywordsClinical medicineCurriculum Programm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临床医学专业在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建设历史,在建国前主要以5年制教育为主,建国后,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根据我国的特有国情建立三年制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并持续发展。平凉医专临床医学专业是在原兰州医学院1988年平凉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规划和平凉医专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经过认真探讨,对现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改革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21世纪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思考实现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医院、社区、基层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指导思想

坚持高职高专教育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教医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积极推进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发展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建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专业学科发展,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医学技术应用性人才。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确立学校医院合作,形成“一专、三突出、三强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集医院、社区、基层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医学人才,本着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原则,确立“一专、三突出、三强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为主修临床医学专业;“三突出”为基础理论突出雄厚性、专业理论突出实用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突出综合性;“三强化”为强化临床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医院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系,建立学生实习就业直通车,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无缝连接。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色构建理论课程体系。本着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合理兼顾的原则建立综合课程群,既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淡化,也进行学科之间的纵向淡化,适应基础、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间的广泛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群。必修课分为:“关键能力培养课程群”、“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群”。选修课分为:“公共、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群”和“专业拓展课程群”,各课程群在时间、顺序上相互交叉渗透。

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定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与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本着加强三能力(临床基本医疗操作、计算机、社会适应),加强人文基础知识,淡化学科意识的原则进行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建立了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根据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临床医疗专业人才教育和国内需求情况及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状况,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的理论教学新体系,使必修课总学时变为2121学时;选修课设置可选课学时296学时。

通过课程整合,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病原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由原来的《免疫及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整合而成;《人体结构学》由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新增课程:临床基本技能、常用护理技术:使学生对医学技术操作形成初步的职业素质和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全科医学: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增加社区卫生保健的知识和能力。急救医学:适应农村社区基层临床医师实际应用的需要。

选修课体系

以拓展知识面,加强前沿、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为出发点,构建与素质培养相适应的选修课体系。适当减少必修课,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我们开设了公共、人文选修课、专业拓展选修课,使这些课程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增加人文学科比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公共音乐 、公共美术、普通话、医德修养等),增加医学相关课程(大学语文、医学文献检索、社区卫生服务、常用护理技术、针灸推拿、全科医学概论、卫生法律法规)等课程选修;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毕业实习前集中训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拓展学生选择空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在课外举办计算机等级和英语四六级、AB级辅导班和竞赛活动,增加了知识传授的整合性、应用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实现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交叉渗透,形成了以专业理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为主干,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先进检查项目和方法列为自学或开设专题讲座、补充讲义,如“激素在临床的应用和进展”、“心血管疾病常用临床检查项目”、“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医学论文书写规范”等讲座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解决了教材滞后于知识更新的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结合,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临床见习(包括课后临床见习、床边教学)、课间实习、社区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使试点专业的实践教学总周数达52周,约占教学周数106周的49%;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课的开出,增加综合性和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的开出率,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充分掌握医疗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素质提高的主要渠道和切入点。

按照能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按课程门类进行实践教学为按能力要求进行实践教学,把各门类实践课重组为3个部分,即基础技能实践教学、专业基本技术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技能实践教学。

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及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建设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功能完备、设施条件完善的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室,综合应用技能实验室。目前已建成外科手术学实训室,诊断学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计划建立多媒体检体诊断实训室。

加强院校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教学医院建立教学、临床科研协作,以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

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紧紧围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开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科技卫生三下乡、预防保健、健康宣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学要求的病人越来越多,教学任务加重,教学病人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有院校在教学课程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基础上,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通过建立标准化病人(SP)库,建立教学真实病人病例库和建立教学多媒体病例库来增加教学资源;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医学生临床学习进行分流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与临床教学资源的相对减少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子明,陈志勇,高加蓉.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现状趋势.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642.

篇3

关键词: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儿科;临床教学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制订的有严格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1]。将CP为平台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自2013年开始,我科临床开展了NRDS及新生儿ABO溶血两种临床路径,对儿科临床见习医学生大胆尝试了CP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方法

2013年6月~12月,对2009级30名儿科医学本科医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15人。一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带教法;一组实行CP式教学法。以NRDS为例,CP组医学生临床教学要求:①由带教教师预先向医学生提供1 份NRDS的CP文本;可根据CP的固定程序展开渐进式提问,如NRDS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好发于哪些情况?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临床上还常有有哪些疾病可产生类似气促发绀表现?这些疾病的主要鉴别点是什么?目前确诊NRDS的主要方法是什么?NRDS的治疗方案是什么?临床进展是怎样的?等;②医学生首先应尽快熟悉该病种的CP文本,掌握患者的病史特点,将书本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③参与该患儿的治疗过程,根据CP文本进行诊疗活动;④由带教教师根据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际讨论情况,对CP开展过程进行总结,对完成临床路径的病历进行总结,对未完成临床途径的病历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在科室实习阶段结束后,就NRDS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两组学生进行出科考试,总成绩100分。并调查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意件。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见表1。

从表1可以得出,CP组学生平均成绩为92.1分,传统组学生平均成绩为80.5分, CP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

2.2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2。

从表2可得出,CP组学生对CP式教学方法评价更高,认为其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加深基本概念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方面明显高于传统组。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已普遍应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2]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CP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用于教学上,可以显著提高实习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强化其在实施临床诊疗活动的同时注重成本效益意识,将CP与临床教学有机结合。自2013年起,我科开展的NRDS和ABO溶血2个临床路径,2013年6月起,我科将CP基本理念引入临床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对教学过程的影响:①规范教学流程,增强教学系统性。首先,它要求实习医师紧紧抓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这条主线,通过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强化对临床诊疗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其次,它可以促进实习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联系,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避免带教老师讲解的随意性,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疏漏和重复[3];②有利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的实施。CP的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会导致CP的变异,围绕这些变异,可充分引导医学实习生主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③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④促进教学管理,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实施临床教学路径,管理者可根据路径表的执行情况,适时监控带教质量,分析评估实施过程中的变动,不断改进。

在本科室引用NRDS和ABO溶血2个临床路径进行实习生带教工作中,通过统计出科成绩,CP组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且学生对不同带教方法的评价,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加深基本概念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方面,CP组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明显高于传统组。

临床路径理念引入儿科带教中,使临床教学更有目标,更具体化,带教老师有章可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 确定多术式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范围和住院时间方法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63-65.

篇4

【关键词】中医 教学 培育模式

在中医教学阶段,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计划,使其尽快完成专业理论到实践能力之间的跨越,为中医临床技术提供有力保障,并为学术传承与创新打下良好基础,是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中医临床教学环节的质量,确保临床实践水平达到培养要求,笔者以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抓好三个核心环节是临床教学的重要支撑

1.1 培训与再培训环节。培训应该由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年资医师来承担,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执业责任感。渗透以医疗服务的需要为基础的各种概念,包括核心部门的关键技术,如无菌观念、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最易接受影响的时候形成理念,降低临床教学环节乃至从业中的成本和风险。通过这样的培训环节,能够让进入该阶段的学生树立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的思想,并更进一步树立发展专业和发展个人未来职业的信心。此培训应该循环进行并贯穿于临床教学环节的始终,在监控系统提示临床教学质量下降和重要学科交换时宜具有针对性地多次开展。

1.2 实践与反馈环节。合理规划和布局实习内容,实践内容要能够有机联系并前后呼应。从形式上看,学生介入对患者的诊治是实践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是对其实践能力的反馈。从效果上看,教师的规范化指导是教学实践的保证,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师指导能力的反馈。应该定期由专门人员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随机考核,同时向带教人员客观反馈实习效果,这样才能够形成教学实践与质量反馈的完整环节。这种实践与反馈的同步和统一,才能够有效强化临床教学质量。

1.3 考核与评估环节。按照目前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测评方法被公认为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因此关于临床技能考试方法的研究就成为各国医学教育界探究的热点。这种测评方式由多站式的考点组成,由标准化病人SP来承担测试目标,替代后的“患者”角色更具有优势,较高的OSCE得分预示着他们作为医生的能力已经具备。由于该评分系统客观标准,可重复性强,故易于获得认可。借助于这种方法同时还可以反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弱点和缺陷,评估和鉴定实习各个阶段的真实情况,这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2 实现两个转变是深化管理的基础

2.1“平面式”向“立交式”的转变。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化的带教方式,宜实施分级管理、分级培养、分级考核的模式,按照医师级别和学生层次逐级进行匹配,形成“立交式”的培养网络,并联通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让高级别的医师和高层次的学生在临床教学互动中辐射出对下个级别师生的正性影响力。

2.2 静态向动态的转变。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按照年度对教学双方进行测评,组织临床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并按照计划严密组织师生互评。对测评结果显示难于胜任临床带教工作的老师要重新培训,对难于达到培养计划的实习学生要回炉重塑。争取短期内达到预期要求,避免其进入下一个实习单元而使质量标准流于形式。

3 解决好四个突出问题是临床教学质量的保障

3.1 整合师资队伍。为了充分保证学生临床教学环节中的质量,应该科学整合临床带教资源,遴选符合教学标准的带教老师。走临床教研室与实习单元双相结合的路子,由教研室主任与临床科主任共同负责各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必要时可成立指导小组,由骨干力量组成团队培养年轻医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并在有效的激励手段调节下,实行优胜劣汰。对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予以奖励,并与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挂钩;而对于那些缺少责任心、知识结构严重老化、临床技能不过关,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带教人员要取消其资格,用这种动态遴选机制来增强师资队伍的活力。

3.2 优化教学方法。在临床前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在进入临床阶段后常常是多种方法的混合使用。比如叙述性教学法和PBL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分析和推理能力,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的结合则适用于培养教学双方的表达和接受的能力,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医德风范和服务意识。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建立临床技能中心,为临床教学提供观摩及实践模拟服务。总之,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才能够满足临床医学教育的需求。

3.3 有效质量监控。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在于做好过程管理,使学生考核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而疏于管理则会导致其呈偏态分布。说明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不均衡性。针对此类情况应该全面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管理。而过程管理的重心在实习单元。临床教学管理部门是质量监控的操作系统,应该具有明确量化的监控指标和指令,对监控方法和监控人员要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监控质量分析结果的正、负反馈效应,积极引导临床教学质量上升。同时,还要结合上级管理部门的教学督导人员的监督与示范作用,逐步完善质量监控系统。

3.4 理顺管理思路。在临床教学环节,无论采用何种培养模式,学生的后期学习过程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支撑。各职能管理部门、临床科室与学生之间要形成完整闭合的管理链条;同时,要处理好医院的经营与临床教学之间的关系;理顺医疗特色和专病专科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强化教学水平对临床能力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学质量应该常抓不懈,尤其应该重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力争探索出一种既符合培养方向和目标,又有利于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成长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病例讨论 实习生 临床教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医学院在我院实习的临床本科实习医生20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具有可比性。且两组实习生在实习前进行与将实习专业相关的临床知识考试(同一试卷,同时闭卷考试),结果两组成绩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由带教老师传授相关临床知识,但不参与病例讨论。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每周安排两次临床教学病例讨论。于病例讨论前一天,把选择的病例及讨论问题打印发给学生人手1份,围绕其诊断、鉴别诊断、进一步需做的检查、治疗、预后等问题,让其查找相关资料,写出发言稿,要求实习生在讨论中均要发言。整个讨论由带教老师指导,科主任进行总结。病例讨论一般安排2学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发言,特别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将学生在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和平时的个人成绩结合起来。一月后再次进行与实习相关专业的临床知识考试,侧重临床综合能力考核。两组采用同一试卷闭卷考试。由同一位带教老师进行匿名改卷,然后对比两组实习前后成绩差值。

1.3统计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在实习前进行的相关测验中,对照组成绩为63.00±7.02,实验组的成绩为63.40±7.47,两组均数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下表1。

2.2实习一月后,再进行考试;对照组成绩为80.90±7.72,实验组成绩为89.40±6.82,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意义,P

表1

转贴于

表示两组实习前成绩对比P>0.05(其中T=-0.123 P=0.903)

表示两组实习后的成绩对比P

表示两组差值对比P

3 分析

为探讨培养临床实习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采用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采用对照试验,两组实习生在实习前的成绩没有差别,通过一个月的实习后,采用病例讨论教学方法的实习生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法是运用丰富的临床教学病例开展实践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书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通过临床的真实病例所呈现出的病情及变化,引导、鼓励和要求学生从复杂的病情表现中,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通过临床诊断思维,使学生学到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技能[1],达到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目的。

我们认为教学病例讨论法具有以下特色与优势:

1.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先公布待讨论的病例,要实习同学亲自采集病史,体征,并给出相关实验室检查,要求同学围绕诊断,鉴别诊断,诊治方案,病因病机进行思考及查阅相关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实习生的兴趣。讨论中要求每人必须发言,鼓励发言,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实习生的参与意识。指导老师在运用病案进行教学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授效果明显提高[2]。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了在病案讨论中做到论据充分,诊断合理有依据,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等。实习生必须围绕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主动独立思考。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病例讨论教学法通过思考题、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对病情剖析、归纳和总结。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克服了学生读死书、背死书的不良现象,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加深学生对疾病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理解。结合具体病例如何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问题展开讨论,使每一名学生真正有机会参与询问病史、查体征、准备病历,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在讨论中,教师起着引导、启发、激励、协调、总结、完善的作用,要注意肯定实习生的正确意见。纠正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错误观点。最后通过病案讨论扩大实习生的知识面,教会实习生如何归纳病案的特点,怎样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学生们经过严格的培训,他们的综合能力有了提高,对一些常见病能及时作出诊断和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使同学们横向思维能力有很大改进,提高了他们对疾病的横向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力。讨论时,要求每个学生对上述几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最后的总结。随着多次病例讨论的进行,学生综合的临床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肯定会有明显提高,当在临床上真正遇到复杂的病例时处理起来就会有条不紊,正确合理,达到理想的效果[4]。同时,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在讨论中以批判性眼观大胆提出有创新性的意见。

4.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在病案讨论课前,应认真备课。此外,教师应有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临床分析和思维的能力,还应尽可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向。同时还要加强各种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更好地在病案讨论中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业务水平。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才最重要的培养环节,也是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多年来临床实习已形成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任务型的教育。即教学医院(带教老师)只要完成学校(医院)交给的带教任务就可以了,致使实习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效率较低。我们如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能满足社会所需求的医疗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旋律。通过内科临床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把书本内容和实践结合的第一站,如何抓好临床实习,教会学生们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也就是培养学生们的科学临床思维能力,是做为一名医生的基础,而具备这种能力是一名临床医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保证[5]。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规范的临床教学病例讨论能提高临床实习医生的学习效果,是拓展实习生科学的临床思维,培养创新性、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同时通过教学相长,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李铭邦,粱远,冼苏,等.病案讨论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的研究[J].广西高教研究,2002,17(1):68.

[2]张丽娟,龚宁波,古同男.病案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310.

[3]高建,张霞,吴蓉. 病案讨论教学法在七年制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 22(5):777-778.

篇6

[关键词]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102-02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必读课程和主干课程[1],其教育目的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临床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接触患者,认识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基本临床技能,了解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初步培养良好医德医风,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妇产科学是实习的重要部分,因针对人群的特殊性为临床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医疗服务需要的具备扎实临床技能的合格医学人才。笔者就如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1 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合理利用

带教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经过岗前规范化培训,掌握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带教示范合格。通过教师自身行为和正规示范,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教师中必须配备至少一名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和高职称教师负责,即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年轻师资力量。

2 教学中要充分渗透课程中的德育、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妇产科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充满生命理念,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健康价值具有医学人文教育意义的焦点,在教学中要整合人文资源[2]。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医生的要求已经远不止简单的医术精湛,虽然,医术永远是对一名医师最基本的要求,但如今一名优秀的医生还应该同时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伦理学的知识。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有英国人提出了“医学伦理学”这一概念,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是接受过正规的医学伦理教育的。在为患者实施任何手术和治疗之前,都应确定该方案对患者是否是最佳的,并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不仅仅是单纯解决病痛就够了。子宫对一名女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名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没有了子宫,没有了月经,她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不再是个完整的女人,并产生自卑心理,对今后的家庭、生活和工作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妇产科医生在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尽量保留患者的子宫,在确定无法保留子宫体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保留患者的部分宫颈,这样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像正常女性那样有一点点月经,虽然经量会很少,但对患者的心理上将是莫大的安慰,充分体现了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3 重视应用模型、挂图、实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妇产科的疾病,从解剖位置看有一定的隐蔽性,部分妇产科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方法中,采用模型演示、挂图展示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逼真的仿真模型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练习妇科检查,产前检查中骨盆外测量和四步触诊手法。骨盆模型和新生儿模型配合演示分娩机制,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分娩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大学生信息量和知识量

因为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造成目前学生见习及动手操作实习机会减少,且部分妇产科示教内容复杂抽象、枯燥难懂,使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所以我们应充分引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生动易掌握,增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如配合相关录像、动画,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正常分娩接生、胎头吸引助产、钳产、剖宫产及妇科手术等全过程。在短时间内通过动画、图文并茂,使学生大量直观了解临床症状,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尽快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观念,且提高了临床操作的规范性。这样不仅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量,而且更促进了教师人群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

5 避免医疗纠纷措施

现今“医患关系”可以算是社会上议论最多、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医患矛盾已成为困扰政府部门、各大医院的心病,我们在临床带教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示教前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其理解关于临床教学对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意义,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在示教中要求学生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在老师指导下,有条理地询问病史,操作轻柔,谨言慎行,不擅自回答患者关于病情的询问,不做示教以外的诊疗操作[3],避免诱发医疗纠纷。

6 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

目前,由于对医学生的教学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经验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在这种模式教育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转变为以随机对照、系统化评价和荟萃分析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模式,即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MB),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为现化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医学中势在必行[4]。1992年,加拿大学者Sacker等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MB)的概念,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主案[5]。

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应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理念,通过对患者的管理来实践循证医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寻找证据,系统评估”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具体患者,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妇产科基础知识,提出临床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应用网络等进行资料查询获得最佳证据,同时将自己所获得的证据写成总结报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其各自发表自己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正确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可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设计者,由传统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

总之,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倡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妇产科医学人才[6]。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路镇美.妇产科教学渗透人本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142.

[3]詹钟平,黄郁文,陈汉如.读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在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105.

[4]李峻,董碧容.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3):14.

[5]Sacker DL, Sharon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M]. 3rd ed.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1999:l.

篇7

【关键词】循证医学 肿瘤学 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首先提出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的学科发展方向。循证医学的兴起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医学教育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结合研究生肿瘤学临床教学实际,有必要在临床教学中应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模式,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水平。

一、循证医学及循证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临床诊疗方法应该遵循科学依据,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最好的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循证医学医学模式反映了世界医学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已逐渐成为治疗疾病和医疗决策的最新思维方式。

循证医学模式的产生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带来了医学教育的根本变化,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应运而生。循证医学教育是“一项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医学教学产生了有关指导设计、学习、启发、记忆、应用和其他医学教育问题的重要教育信息需求”。因此,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是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作为代表当前医学实践的主流方法学,美国7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办了循证医学课程,多数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入了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

二、传统教育模式向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1.传统的肿瘤学教育模式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基本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肿瘤专业临床医师教学一般分为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和科研指导三部分。肿瘤学理论教学一般都是以导师、小课室和相关教材为中心,以传授已有知识和共识为目的,讲述最新前沿进展,重单学科系统性教学,轻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自然科学教育,轻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缺乏引导肿瘤专业临床医师主动参与,培养其交流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等能力的机制。肿瘤学临床实践以科室轮转为主,轮转其他科室与自己专业科室之间精力投入明显不一,对自己专业临床实践热情高,而对其他临床、或者辅助科室轮转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其他科室相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问题关心程度不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上级医师提供的知识。科室在传授临床医学知识的讲课、查房、病例讨论及大查房多数仍是采用的“灌输式”的方法,临床医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肿瘤学临床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指导缺乏自主创新,重复国内外实验研究多,自己查阅资料提出创新见解少,束缚了医学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其不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逐渐显露弊端,运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其基本理论较好,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明显不足,缺乏思维的活跃性、深刻性和广泛性。

2.肿瘤学循证医学教育模式

循证医学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理念,它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改革传统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在肿瘤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肿瘤专业医师在临床教学及科研实验中的主动性,对全面提高肿瘤学医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肿瘤学专业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循证医学是自觉、公正、慎重、准确和明智地获取与应用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经验采用“批判中继承、继承中批判”的态度,传统医学中的“经验”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是产生于具体的医学实践过程中,循证医学模式的引用,并不是对传统医学模式的“经验”进行全盘否认,而是客观地理解、科学地分析引用。

在肿瘤学专业医师的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到临床肿瘤学独有的学科特点及思维模式,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要求肿瘤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包括备课、课堂传授内容与方式,不能总是围绕着教材内容转,而是必须坚持教学内容与方式最新最佳性原则。肿瘤专业临床医师也要通过相关途径自觉检索相关医学科技文献,了解发展动态,搜集最新证据,与导师共同判断评价相关信息内容,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肿瘤学的最新前沿及进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完善的临床肿瘤学专业知识和正确临床思维模式,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科学诊疗方案的高素质的肿瘤学专业临床医师。

三、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对肿瘤专业临床医师能力的培养

1.培养肿瘤专业临床医师主动学习的意识

主动学习的意识就是在肿瘤学教学与临床实践中认清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肿瘤学教学,培养肿瘤学专业临床医师主动学习的态度。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找出证据、做出诊疗决策。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教学特别注重对一个专题的综合考虑,尤其适合于临床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在这个教学过程开始就将学生带进主动学习的轨道中去。首先让他们去查找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前人认识这个问题的过程以及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通过运用所学过的统计学方法去分析这些结论的可靠性,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教导他们使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某一疾病的治疗。在文献查找过程中,可以提出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使肿瘤专业临床医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为日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相信将目前引领临床实践的循证医学思维融入临床教学中去之后,能很大程度地改变目前临床医师肿瘤学临床学习的被动局面,冲击过时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创肿瘤临床教学的新局面。

2.培养肿瘤专业临床医师科研创新能力

加强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当自始至终贯穿于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不断发展,为临床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肿瘤专业临床科研的各个步骤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肿瘤专业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研究目标,在广泛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图书馆、CBMdise等常用数据库后,一般都会发现研究的切入点,然后作出正确的选题。正确的肿瘤专业科研选题直接关系到科研成败和研究水平,在整个科研试验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问题的解答需要科学的设计方案,包括研究目标、观察指标的确定、研究方案、技术线路的设计等。科研设计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科研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可靠性,而且决定课题进行速度和是否经济的问题。这就要求肿瘤专业临床医师一定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设计课题。尽可能采用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靠性。最后,科研总结要按照循证医学要求,认真科学地对实验结果、观察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要重视研究结果,即使阴性结果或与当前主流学术思想相悖也要尊重事实,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寻找引起差异的原因,避免遗漏或忽视重要发现而前功尽弃。

3.培养肿瘤专业医师临床决策能力

篇8

[关键词] 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67-02

临床实习教学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实践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转向实际应用,化知识为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也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起点。能否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直接关系到把一名医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包括他们未来的医疗水平、医疗作风以及医学道德观念等等。如何促使临床实习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主动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 医学院校加强对临床教学基地的培育

医院的社会职能决定其核心工作是医疗救治,其对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要求既不熟悉也不会主动开展。医院成为临床教学基地后,需要医学院校对医院进行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教学软硬件的培育。我校在对临床教学基地的培育主要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向临床教学基地植入教育教学基本管理制度,以强化其教育管理功能;二是在实习环节引入“实习课程教学计划”概念,以强调“教、学、考”三个教学环节;三是建立带教教员及实习医师教学情况登记表,制定教学大纲、培训计划、查房计划、各专科操作规范等;四是举行临床带教医师教学大赛,在比赛中提高教学水平及互动交流;五是共同搭建“技能实训中心”等教学基本设施以适应医学生诊疗能力的培养。

2 加强临床实习考核制度和管理

毕业实习考核作为临床实习管理重要内容,得到各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实习生的高度重视。它既是对实习生实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医院实习带教效果的检验。我校实行各实习科室轮转结束、实习中期及实习结束考试,督促实习医师抓紧自己宝贵的实习阶段性学习,很好地起到了实习管理标杆作用。

其效果具体表现在:①通过考核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重点,认清目标,确定任务,摆正位置,消除茫然和顾虑,轻松上阵;②促使学生可在短时间进入角色,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应;③通过实习考核使绝大多数学生尽可能初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了解临床常见危重急症的抢救措施,使学生的“三基”更为扎实;④由于学生深入临床,全面系统地掌握临床的第一手材料和整个诊疗过程,学生在进行临床思维,分析病情的过程中,可发现许多问题,通过考核与检查,可以督促让学生对这些问题积极询问带教老师,共同探讨,找到答案,起到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

3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和检查

我院每周都开展多种形式、各专科常见病和危重病的诊断及其治疗新进展、常用药物的介绍等大型讲座,定期组织各专科常见病及手术病例讨论,组织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进行示范教学查房等,达到教学相长,提高了实习医师的学习质量。

我们还建立了“实习周报制度”,要求每位实习医师在各科室实习期间,定期上交实习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①一份完整的病历(此病历不收入病案室);②病例分析(主要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较完整的诊疗过程及预后判断);③读书心得;④实习小结;⑤带教医师评语。临床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实习周报进行评比,定期公布评比结果。学生的实习报告不仅作为实习医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作为带教医师教学工们量考核、评优、职称晋升、聘用及教研室工们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样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实习检查方面,我校20多年来一直保持实习中期检查良好的传统,即由全体校领导分组带队,到各实习医院进行中期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实习生诊疗模拟演示、带教医师带教演示、专题讲座等,即是实习检查,也为实习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保证实习效果。

4 加强临床教师的队伍建设及教学意识

临床带教老师肩负着医疗与育人的双重职能,但由于付出和报酬不成正比, 导致带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临床教师还把临床教学,培养人才的重任认为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当作一种负担,这种情绪对临床实习医师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临床教师的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资源,是优化的重点。新时期进入临床的医学生逐年增多,临床教学工作成为了医学教育的“瓶颈”,各医院之间教学力量不平衡,带教教师水平下滑。多数临床带教老师未取得教师资格,带教队伍人员相对变化较大。带教老师学历层次不高,年龄偏大。教学医院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队伍是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的要求,各教学医院应结合教学任务定编定岗,核定带教人员岗位,实行兼职教师聘任制。对年轻教师制定短期培养计划和五年培养计划,努力营造争做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的良好氛围。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带教队伍,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 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是临床教学医院老师的两大职能,要不断增强医学生质量与己相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临床教学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例如我院将临床医生的带教工作量化后评估,直接与职称晋升相挂钩,使临床医生能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带教工作密切联系起来;以“名师出高徒”的理念为指导,注重实习带教能力的培养,提高新医疗模式下的教师素质。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填写教学质量反馈调查表,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找出差距,并及时克服不足之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2]。同时,还可以采取院内和院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让临床青年教师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示范课,使教学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理论和观念,拓展思路,为临床实习培养和选拔作风正派,技术精湛的临床带教队伍。注重临床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学生临床实习工作效果的前提和与基础。

针对突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和解决措施,意在抛砖引玉,使得更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来关注这些问题,投入到医学教育改革的工作中去。未来优化的医学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完善[3],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如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决非一日之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必将蒸蒸日上,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广和,程刚,张金国.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62-263,270.

[2]黄世祥.重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2):152.

篇9

关键词:呼吸内科;教学方式;探索;实践

医学内科的临床教学是理论与经验融汇精炼知识精髓的传授,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性,呼吸内科教学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具有病种类型多、分散的特点,临床性强,并且针对不同病种对症治疗方法划分十分具体。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很难理解整个呼吸内科诊治过程。因此,在呼吸内科临床实践中,引入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病种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系统的掌握疾病的治疗方法。现对临床教学方法做一综述,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1 PBL教学法

1.1 PBL的概念与方法 PBL ( 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基于问题式教学,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20世纪末引入我国医学院教学中[1-2]。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

PBL的教学过程包括:①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同时设定合适的问题情境;②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③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由教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2 PBL的特点与教学注意事项 呼吸内科教学内容多且重要,理论课学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较短时间内掌握呼吸病学的知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PBL,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专业的医学搜索引擎搜集资料,整合、判断各种信息,不断思索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使医患沟通、体质检查、临床操作技能有了进步,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将理论结合实际,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基于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键。首先要选择呼吸内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选问题为中心,将呼吸内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集中形成主线,将知识贯穿起来。②教师的引导和考核决定着学习质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见解,小组讨论时,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同时进行引导和掌控,将讨论往纵向深度发展,达到讨论效果。讨论结束后,要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做出评价和总结,针对性的找出不足,给出建议,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2 临床路径教学法

2.1临床路径的概念与方法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有严格的操作顺序和准确的时间要求。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使对象获得最佳诊疗效果。

进行临床路径教学的具体方法:①制定教学内容,设计环节和日程进度,充分融合于临床路径的诊疗中;②学生直接参与病种的诊疗过程;③教师引导,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2.2 教学特点 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一患者的特定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和康复计划,对操作顺序、治疗时间等严格要求,通过团体各成员的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出系统、个性化的诊治流程,在固定的治疗周期内,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治疗,锻炼了动手能力、专业诊断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有了CP模式的指导,有效避免了盲目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工作能力。

在实际路径诊疗前,要收集合适的病例资料,对于呼吸内科的专科检查,如胸片、CT、肺功能、支气管镜、同位素扫描等操作、教学重点知识要贯穿到CP诊疗中,使理论知识更直观的运用。同时,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护士之间分工明确, 汲取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平台。

3 模块化教学

3.1 模块化教学的概念与方法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为代表,MES即模块式技能培训,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CBE即能力本位教育,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利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临床医学技能培养模式。

针对呼吸内科进行模块化教学,可分为3步进行,第一步:划分教学模块。具体可分为:①临床基础知识模块(具体为呼吸内科学绪论模块、呼吸系统疾病病因学模块、呼吸病例生理学模块3个模块),可不按教材顺序,先学习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②临床专业模块(即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8个教学模块),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学中,可整合相关模块学,使学生认知更直接,以免混淆。③特种病例模块。主要包括罕见病和危重症。可根据课时选择性了解,通常采用案例教学。第二步:设计各模块临床实践。第三步: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

3.2 模块化教学的重点 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成功点在于各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监督。首先应注明各模块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清楚每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治疗期间、治愈后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例如针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实践,可细分为初诊、确诊和确定治疗方案,最后的治疗方案也可以分为常规诊疗方案、经典诊疗方案和诊疗过程控制,细化到具体操作,通过模块化实践,熟悉每种疾病的诊疗方案要领、熟练运用医疗设备,掌握临床岗位的综合技术[3-4]。

由于呼吸内科教学注重的是临床医疗水平的培养,考核体系应以综合定性评价为主,重点考核技能的运用而不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注重临床实践的领悟和认知,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学习,接受经验。可加大基本技能的考核比例,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能有目标的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综上,PBL教学法、临床路径教学法和模块化教学法都各有特色,具体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圆圆,彭云珠,宋云华. 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式的探索[J]. 继续医学教育, 2011, 25(10):30-34.

[2] 赵焕,姜云飞,王菲. 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式探索[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08):1051-1052.

篇10

关键词: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38-02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气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医师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何有效地开展气管插管术培训,减轻低年资住院医师对此项基本技能的心理恐惧感,一直是麻醉科临床带教老师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气管插管术操作一般选用普通直视喉镜(Macintosh blade Laryngoscopy,ML),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气管插管术教学,可能存在插管解剖标志暴露不理想,时间限制,增加插管相关并发症及风险等问题,导致初学者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此项技能。Glide Scope 视频喉镜(Glide Scope Videolaryngoscopy,GVL)是新型的视频插管系统之一,2001年由加拿大Saturn Biomedical Systems公司研制。本研究引入Glide Scope视频喉镜对低年资住院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术培训,希望为气管插管术的临床教学实践提供新方向。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进行轮转培训的低年资住院医师共20名,之前未接受过气管插管术培训。进科后,在进行临床操作前,由教学秘书复习2学时理论知识,观看气管插管教学录像,在模拟人上练习气管插管操作10次。然后,随机分为GVL组(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组)和ML组(传统喉镜气管插管组)。GVL组为10名低年资住院医师,由1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在Glide Scope视频喉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插管总例数200例;ML组为10名低年资住院医师,由1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使用传统喉镜带教行气管插管术,插管总例数200例。两组培训时间均为3周。2名带教医师均经过统一规范带教培训。选取同期在全麻下行择期非头颈部手术患者400例(男208例,女192例)行气管插管术,患者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8~28,ASA分级Ⅰ~Ⅱ级,排除可能困难气道患者:如颈部运动受限、张口度受限、颌面部畸形等,及心脏病、急慢性呼吸系统病变等患者。

1.方法。患者人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后,常规去氮给氧。麻醉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使用Glide Scope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时,操作者左手持喉镜,右手拇指食指捻转分开上下门齿,沿舌中线将喉镜片置入口腔。此时,显视屏上可清晰显示口腔内结构和喉镜片位置,在图像引导下,将喉镜片缓慢送入至会厌根部,轻柔旋转移动喉镜片,寻找最理想角度,充分暴露声门。接着,在视频引导下,将气管导管从右侧口角置入,轻柔深入,直至导管尖端进入声门,并到达合适深度。然后,退出喉镜片,安置牙垫,妥善固定气管导管,插管结束。传统喉镜按照传统方式操作。两次气管插管不成功则记录为插管失败,马上由带教老师行气管插管。记录指标为: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气管插管成功率,术后24h随访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咽痛,声嘶,吞咽困难等)情况。

培训结束后,分别对两组住院医师发放问卷进行主观调查,了解他们对教学满意度、颈部解剖结构掌握程度、操作自信心,及进一步学习可视化技术引导下临床操作兴趣等情况。

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二、结果

GVL组学员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68%,插管总成功率为78%;组学员首次插管成功率为38%,插管总成功率为51%。与ML组相比较,GVL组学员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总气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增加(P

与ML组学员比较,GVL组学员认为可视喉镜插管可显著提高教学满意度,加深对气道解剖结构的理解,增加气管插管操作自信,同时激发对其他可视化操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P

三、讨论

可视化是近十年来,医学乃至麻醉学领域发展的趋势所在。可视喉镜作为可视化技术的经典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麻醉,尤其是针对困难气道患者。

尽管临床上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已得到麻醉医师的广泛认可,但,此项技术尚未被列入气管插管术教学的常规。本研究将Glide Scope视频喉镜应用到气道管理教学实践,发现:首先,可视化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更清晰地显示气道的解剖结构和位置,更加生动有趣,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传统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所需培训周期较长,初学者插管,往往面临插管时间长、插管损伤大、成功率低等问题,加之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影响教学积极性;再次,学员使用普通直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可能无法理想地暴露气道重要的解剖结构,而且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也很难清晰地观察到喉镜片尖端的位置,无法及时指导调整,从而导致气管导管误入食道,学员挫折感强,插管时过度紧张,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我们体会,可视喉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术教学较之传统喉镜气管插管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GVL和ML喉镜片的形状相似,但前者镜片尖端配有高清防雾摄像头,因此,较ML能更加清晰地显露口腔内声门附近的图像,通过图像进行Cormack分级,形象地向学生进行气管插管难度评估的教学;其次,GVL图像可被传递至液晶显示屏,操作者无须直视患者口腔,经图像引导,定位声门结构即可实施气管插管,而且,在学生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带教老师能够通过显示屏实时掌握插管情况,及时地提示学生进行调整,可控性强,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有效减少插管损伤,从而,大幅度提高带教老师教学积极性和学员的学习兴趣以及成就感;再次,传统喉镜教学是一对一教学,而可视喉镜教学过程中,由于可以接驳外置显示屏,方便进行一对多教学,大大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效率,不仅直观生动,而且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资源。

医学领域的迅猛发展,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吸纳这些先进的技术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临床教学更为高效、生动。在麻醉专业引入可视化教学理念,一方面,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递可视化技术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对可视化操作技术(包括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及血管穿刺等)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可视化技术的优点,并积累经验,奠定实践基础。因此,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术教学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更具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术临床教学中效果更理想,但目前GVL尚未成为气管插管的常规用具,在许多基层医院也未完全普及,传统气管插管方法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住院医师熟悉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技术后,可以很好地掌握气道的重要解剖标志及气管插管操作的全过程。

可视化是临床麻醉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将GVL引入临床麻醉的教学实践,对气管插管术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预测,可视化设备(如可视喉镜和超声等)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麻醉学临床教学,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可视化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ooper RM,Pacey JA,Bishop M .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a new video laryngoscope(GlideScope)in 728 patients .Canadian Journal of Anesthesia,2005,52(2):1069-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