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研究;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1. 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2. 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教师要把握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
4. 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
(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篇2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及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现实生活或学生生活中确立探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开设探究式学习活动应把握住以下目标:1.培养观察生活、探究周围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自参与探索性研究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善于确立问题,能够建立假设,能使用基本的研究工具,会搜集信息、数据、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等.3.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学会科学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它强调学习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题能力的养成,然后获取知识.它强调学生之间交往和合作的重要意义.现代科学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均须借助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二、 如何在教学中构建探究式学习活动
探究式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探究性活动.
1.确定探究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除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探究活动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源泉,学生的探究源于问题.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
(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动画故事法、引入事例法、直观演示法、认知冲突法、对比比较法、设置悬念法……如采用直观演示法,找到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事物--弹弓,引发其中的角度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
明确了探究问题,就应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采用何种探究方式、何种组织方式(小组或个人)、何时完成等.
3.开展实际探究
这是探究式学习活动的主体,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对选取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和直观体验,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或结合亲身实践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直至获得初步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注意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教师应给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4.进行总结交流
经过实际的探究学习,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由探究而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如通过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探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2)培养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3)培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我校物理“教学案”自2011年上半年使用以来,在“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上形成了一些初步经验,但“教学案”的使用总体效果欠佳,表现为:(1)学生预习习惯差,前置作业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学生抄袭应付上交现象;(2)学生上课主动性不够,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案”使用过程中不能做到提问、观察、实验、听讲、思考、讨论等与课堂笔记的协调;(3)课堂与课后练习不善思考分析,解题习惯较差,不善订正反思,出现部分学困生经常迟交缺交作业现象.综合反思,“教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没有很好落实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案”使用低效的根本原因.
如何让物理“教学案”在学生学习行为中得到更好落实?如何实现物理生本高效课堂,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的困惑也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备课组就如何进行物理教学案使用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落实进行了半年的小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1 精心编制教学案
开学初我们召开了备课组教师会议,认真学习反复研究了东庐等学校的讲学稿编写使用经验,印发了《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学案导学”》等经验文章,结合我校实际,明确了方便我校教学案使用的设计思路: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③“教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使教学内容问题化.从问题出发设计学案,明确教学起点,实现真正有效的自学.明确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可思考性,而不应当是简单的填空和简答.④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空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课堂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我们制定了方便我校教学案使用的基本编写模式:第一:集体备课,通研教材.确定备课任务后,分析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必须要在课堂上点拨,并预测学生自学不能掌握的内容,学生可能学到什么程度,确定教师要讲些什么.讨论应该设计哪些典型例题,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如何形成达标等等问题.通过研讨,达成共识,为下一步编写学案做准备.第二:分工合作,编写初稿.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提前一周的时间,把每一课时的备课任务分配给备课组的每一位学案设计人,充分发挥个体潜能,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教参,和同事研讨,搏采众家之长,集于一身,然后根据学案的编写模式,完成初稿.第三:集体审核,确定学案.设计人编写出学案后,在备课组内再通过集体研讨,修改、审核,达成共识,无异议之后,确定学案,交备课组长进行印刷.
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为物理“教学案”使用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落实提供了重要保证.
2 加强学生学案的课前自学行为的落实
一般我们把学案在授课前一至两天发放,要求学生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根据学案导学中的导学问题单独自学教材,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关重要内容,对疑难作好标记,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学案后,上交小组长,小组长先进行学案批改,把做错的练习及时反馈给本组学生,要求学生红笔订正,然后小组长签名再统一上交到课代表处,课代表在统一印制的作业登记表中做好作业上交情况登记,把登记表随作业在第二天早读时上交老师处,老师在下一节课之前全面检查批改完作业,批改实行等级制,对作业进行激励评价,作业获优秀者,奖励学生德育分1分,在作业登记表中老师作好相应记录,反馈给课代表,课代表在每周五统计出班级每位学生加分情况进行电脑加分,而对缺交作业者扣5分一次,对作业雷同者老师用手机拍摄后(不出现姓名)投影给同学们评议,并扣3分一次,对没认真自学课本,预习作业只获及格以下不过关者,老师会在作业登记表和自己的工作日记本中作好记录,再由课代表通知缺交及没过关的学生在三天内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到老师弄懂过关,否则扣除个人德育分5分一次,如果通知第二次,学生仍没到老师处过关,则要填写违纪单并通报给班主任和家长.为了使学生自学行为便好落实,老师要勤于下班,使学生有时间处理学习问题,并且可以不定期抽查学生课本,督促学生平时自学课本时养成作笔记的习惯.
篇4
关键词:英语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10-01
1.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英语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它是师生共同交流并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笔者认为,它有着以下特点:
1.1 英语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对于英语研究性学习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相比,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必要的知识教学外,还向学生传播了一些外国的文化背景,并利用这些文化特征开展活动,创设准英语环境。这些外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对语言内涵了解得更全面了。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社会生活,运用学科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问题。
1.2 英语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英语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3 英语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英语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英语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规定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一切,都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会“校校不同,生生有别”,也意味着带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
1.4 英语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由于遵循的价值观念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同,所以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在评价标准方面,灵活运用标准参照评价,主要评价被评者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这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策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确立创新和实践的教育理论,抛掉狭隘的专业知识观念和“从一而终”的教学观念,全面拓宽和夯实自己的知识层面,构建多元文化知识层面,向一个全能型、教研型教师靠近。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策略对于学生来说要改变学习观念,不记背知识, 不自我怀疑。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策略对于学校来说应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灵活的教学安排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参与人员的职责。下面笔者根据俄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实施策略:
2.1 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策略。人的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学习英语。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 , pencil , rubber 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eggplants ,mushroom ,onions ,tomatoes等蔬菜或my family ,doctor ,police ,woman等又都是如实的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诱导自主探究的策略 。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让他们查找日用品单词,用英语标签粘贴上,salt(盐), fridge(冰箱),trash bin(垃圾桶)等。还可以让学生留心摘抄身边的英语,如: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No smoking(禁止吸烟)等。通过英语教学中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扩展了知识面。同时,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生活,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生活中丰提高。
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示例
近年来,国家课程标准悄然挺进我们的视野,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已指出在中学课堂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和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它一出现就引起教育界及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制高点。
一、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然后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实是学习。在教学中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是师生解决问题、完成研究内容以及为解决问题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与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是消除分科学习的诸多弊端。要解决研究性问题,须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依兴趣和爱好,利用所学知识去创造,通过各类探究方法,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特质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去解决实践问题。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固定统一的课程内容。大多数学习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带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社会上去寻找。这种综合性开放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
2.参与性与自主性。从实践中来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小组学习,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展,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它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践者,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3.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成果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需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氛围。研究性学习的最大作用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把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行。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紧密的联系。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示例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为设置问题情境――自主参与探究――归纳拓展,交流评价――求异探新,发展思维。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Unit4 Section A为例加以简单说明:
1.设置问题情境。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演唱会录像快速进入一种好奇的境界。感兴趣后就会特别关注此话题,教师顺势提问:Do you like this singer?接着呈现一些本班同学小时候的照片提问:What did he/she use to be?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2.自主参与探究。这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课堂的主人,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组织学生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充分发表看法。在讨论过程中不论对错,教师不打断课堂进程、鼓励发言。通过实践――反馈――实践,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提高实用英语的正确率。从而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3.归纳拓展,交流评价。在第二个环节发言基础上,此环节中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交流过程是语言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达成共识,构成新知的过程。在此阶段中教师以竞赛形式记分。学生围绕What did he/she use to be?相互交流和填补信息,实现语言的再创造。
4.求异探新,发展思维。“求异探新,发展思维”是从各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思维。此环节是知识迁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跳出单一式习惯性思维束缚,进而收到脱陈布新的效果。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综合性、开放性、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多样性。它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填补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作为英语教师应顺应新要求,把研究性学习及早地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夏振伟.英语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的探究[J].职教通讯,2010(2).
[2]文峰.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04-05学年第18期.
篇6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95后大学生已日益成为校园的主力军,他们生性活泼,个性张扬,独立自主,勇于创新、富于挑战,他们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之处,同时畏惧现实交往,痴迷于网络,行动往往带有功利性色彩,身上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他们是在新媒体时代成长的,新媒体具有快速、便捷、灵活等特点,所以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消费方式都与以前不一样,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网上社交账户,喜欢在网上意见,跟风式的思考问题。
一、造成95后大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特点的原因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普及以及应用媒体的广泛运用是21世纪社会所具备的特征,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喜爱新媒体方式进行学习、交友、娱乐无可厚非。当然这只是外因,这是时代的特征,但刚从高中生涯苦海中脱离的孩子们,他们在信息化的冲击下,选择了新媒体进行作业、交友及娱乐,他们在多年的寒窗苦读下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得到了释放,于是他们在网络的海洋里徜徉,以至于忘却了前进的方向。
(二)大学的教育方式、管理方法较为民主、自由,这也为学生课堂玩手机、平板,等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大学的功能决定着它的管理体系较为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追求学术的巅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日常管理,这也为学生后期的沉溺于网络等新媒体埋下了“祸根“,学生也堂而皇之的在课堂上玩手机、聊QQ、微信、刷微博,这对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带来了难题。
(三)大学教师的课堂往往是大班课,无法顾及多人,而高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这也不给想玩手机的学生以可乘之机。这是另外一种外部因素,大学教师更多的是灌输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教育得较少,也没有精力去管理班级学生的听课情况,这也给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造成了影响。
二、应采用什么教育策略引导学生不做课堂“低头族”
(一)全面禁止并不是合理的做法,应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课堂互动、头脑风暴法等引导学生先尝试着少玩一会手机,过段时间在慢慢缩短玩手机等新媒体的时间,让学生慢慢过渡过来。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经历了18年的寒窗苦读,自制力和毅力都足以克服这些困难和诱惑,作为大学教育管理者应本着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让学生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学好所学的专业。
(二)教育督导也是必须的,高校应加强督导的检查力度,从外部对学生施压,让学生被动的放弃在课堂上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交友、娱乐。当然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要召开主题班会,介绍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方便了我们的沟通、娱乐和办公,但是不分场合的使用新媒体则会适得其反,要真诚的引导学生重返课堂,要真正做到心与心的沟通,从多角度的阐述课堂上玩平板、玩手机等对于学业的耽误、对于人生的发展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篇7
一、在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已经给定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框架,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个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首先,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某一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都可以用来培养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一些实验: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对于这一类实验的研究,就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猜想出可能的因素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猜想中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确的,还可能是某些真正的影响因素是学生没有想到的,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可单纯为赶进度,将这一过程流于形式,而应该耐心仔细的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更多的猜想,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
其次,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和验证猜想的方法、途径和器材。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后,再根据各自的猜想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各小组的学生自主的选择验证各自的猜想,对于学生设计的某些典型的实验,教师还可将它介绍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改进意见,这就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鼓励学生从事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去验证自已的猜想,最后不管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都应该鼓励他们实事求是的进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
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例,开始讨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有部分学生认为其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后来他们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发现滑动摩擦力大小有时与物体重力有关,有时与物体重力无关,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得出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有关,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无关的结论。虽然这样的结论并不是全面的,但对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深入分析,最终去伪存真,综合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空间的另外一种做法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采用类比法,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在通过实验研究重现进行类比,扩大他们思维的空间,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现行教材中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再通过实验研究,重现类比的物理现象,这些形象的类比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的融入课堂,对某些抽象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做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来打比喻,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猜想对电阻大小可以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每个因素逐一研究,最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有几位学生在讲解电阻随导体横截面的增大而减小时,进行这样一个比方:将电荷通过导体比作千军万马过桥,若桥越宽则军队越容易过桥,阻碍越小,那么电荷通过导体时,导体横截面积增大,电荷通过时受到的阻碍也越小,电阻越小。经过许多这样训练,我认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类比能力,同时又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力是否到位,效果十分理想。
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体验性的实验研究活动
篇8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组网能力;协作性;引导型;产学研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对象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电信等专业的学生,并在全校设立为公选课程。本课程是全国计算机专业的考研统考课程,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专门开设了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科目,全国软考更设置了网络程序员和网络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该课程的覆盖面大,具有较高的原理性和实用性,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力。
搭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型学习环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特点,又能体现网络学习的自主探索性、协作性,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交互式教学真正实现统一。
1 研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
近年来,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习评价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领域。
1.1 教学和科研梯队建设
研究型教学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主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课程组成员除了承担与网络课程相关的教学任务外,多年来更结合自己的学科专长发表了一系列与网络相关的学术论文。部分在计算机类核心刊物或国际会议上,且被EI和ISTP收录。课程组成员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厅局级奖项10多项,并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梯队。
1.2 教材建设
在全面分析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课程组结合课程改革,出版了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材《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并编写了实践讲义。教师自编的教材定位准确,其体系结构和内容有重要创新,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维护的实践能力。
1.3 学生网络学习过程评价
学校依托教改项目搭建的计算机网络E-learning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学生在学习网站上可以浏览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动画演示,可进行网络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交流等,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助与协作式学习。
平台自2007年投入使用,积累了大量的日志数据。课程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中自动采集学习评价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利用多种WEB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供学生对学习状况进行实时调整,并为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4 以项目促学习
课程组注重研教相长,加强和拓广以项目促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组成员参与并主持了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多项项目。教学内容注重引入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以导师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提高了教学质量。
现阶段项目组已获多项奖项,为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学生创新研究提供先进技术平台,并具有示范作用。
1.5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
学校为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共投入92万,首先先期投入34万;2010年新增网络实验设备4组,价值26万;2011年建成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有实验设备6组,价值32万。
实践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理论教学的环节融入实践教学内容。部分理论课直接在实验室上。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动手实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按照“组网、管网、用网”的一体化思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推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6 产学研合作
课程组和舟山市创意软件园、舟山“海视通”、舟山市瑞赛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课程实训学习提供了条件,为网络爱好者提供了发挥平台。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能力为中心,建立真实实训环境,实现企业案例进课堂,体现整体化特点,教学效率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2 研究型学习环境的实施过程
研究型学习模式的介人为现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视角,向课堂教学和Edearning学习平台如何恰当整合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本科学生学习特点,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的引导型研究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型研究性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2.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实际科研工作,要给学生介绍一定的案例背景,让学生的实践感觉更强。比如在讲授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某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需求或计算机网络建设现状等详细情况发给每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该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对该单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比如,在讲到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部分,先提出问题,给出公司局域网网络拓扑图,引入工程实践应用,要求禁止一台主机访问另一个网段。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在Cisco公司开发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环境构建的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上进行仿真试验,并提示模拟环境的路由器Cisco 2811缺少串口模块,让学生思考如何添加。
2.2 激发思考
我们组织学生利用E-learning平台收集并处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对案例行进阅读、调查、思考,提示学生可以利用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与网络规划,使用网络设备组网、网络组件安装与配置等知识点来统筹规划。
比如,学生先在仿真平台下按照实际需求搭好网络拓扑图,设好每个网段主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路由器接口IP,添加路由器的串口模块WIC-2T(如果有的学生不能实现模块添加,教师提示在关闭路由器电源后添加,然后再启动电源,即可添加成功),配置路由器的RIP路由,并最终测试两个网段的主机能互相Ping通。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从而达到禁止一台主机访问另一个网段?
2.3 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查找路由器ACL设置相关命令,学习通配符的计算,在仿真平台下成功完成路由器ACL试验模拟,再回到公司局域网环境,在实际的路由器上完成最终的配置和测试过程。
各小组自行翻阅网络产品手册,同时根据仿真方案设计实验,进实验室动手搭建、验证,最后再回到公司的实际案例中加以实施。学生通过仿真教学激发思考,再到实验中去检验和验证,直到回到实际案例实施,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既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和具体问题解决的关系,又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
2.4 协作交流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进行课堂交流。各小组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共享网络规划方案,汇总在实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把协作交流的意见上传到E-learning学习平台讨论模块。这样实现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交流,协作交流反过来又使自主探究所得的初步成果得以进一步完善。因此,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是双向的。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解决知识难点的学习。
2.5 总结拓展
小组学生完成实训报告,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师亦可以进行知识拓展,针对公司网络管理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网络安全的建设性意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故障诊断与网络维护,引领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引导型研究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维护的实践能力,也让教师可以综合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6 评估与反馈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E-learning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过程和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上述5个阶段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度与取得的成效。
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是量化评价,对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所达到的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收集作业、考试成绩等,这些要素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评价;另一方面是非量化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信息能力、资源利用情况等网络学习行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情景案例的创设,更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3 实践结果
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高。网络学习平台连续3年累计的数据显示学生的总评成绩在逐年上升。一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工作,有的已成为企业或公司的技术骨干。还有学生自主创业,在定海科技园创立了舟山市瑞赛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公司连续3个月开始盈利。
应用研究性学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让学生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学习、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对于教学和研究型大学而言,积极研究开发研究型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可行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繁华,邓文新.促进学生组网能力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5):71-73.
篇9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估;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选择与学生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1]。
一、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原则
(一)评价的主体多元化。研究性教学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而设计的,它的价值是否得到实现,只有通过对学生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后才能得出,因此,评价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应有校外的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专家和校内的管理部门、督导,以及关注人才培养的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等。
(二)评价的过程性。研究性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参与,重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和精神,因此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
(三)评价的发展性。高校的课程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师、课程自身动态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仅是对结果的评价。因此,评价应注重评价的发展。
二、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研究性教学在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而在普通高校中还远未能展开,浙江万里学院始于2006年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基于合作式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本文以浙江万里学院提出的积极推进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教学内容设计为关键的研究性教学课程为例说明其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和教学成效等四个一级指标构成[2]。课程团队由团队结构和团队素质两个二级指标,其评估内涵是建有一定成员数量、角色分工合理、教学能力强的课程组。教学设计是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共分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三个二级指标。其中教学内容的评估内涵是形成有示范性价值的教学大纲;教学组织的评估内涵是形成有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评价的评估内涵是建有基于过程性学习的评价办法。教学条件共分为课程网站和学习资料等两个二级指标,其中课程网站的评估内涵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获得与相互交流;学习资料的评估内涵是有指定量大面广的主要学习资料。教学成效包括教学效果和物化成果等两个二级指标,其中教学效果的评估内涵是实现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物化成果的评估内涵是形成相关标志性成果。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确定评价因素、因子评价等级标准和权值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隶属度描述各因素及因子的模糊界限,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多层的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
由于课程评估涉及到的主客观因素较多,特别是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原则,使得评估的过程具有模糊性,为有效提高其评估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估是合适的。
(一)数学模型
设定两个论域U和V,其中因素U=(,,...,),表示被考虑的因素,评语集V=(,,...,),表示评判的结果。因素集U上的模糊子集A=(,,...,)为权数分配,(0≤≤1)为因素被考虑的权数。U的任一指标对于V中的每一种评价的隶属度组成了V上的模糊子集,记为R(U)=(,,...,)。对于每一指标(i=1,2,...,n)都求出对应的,就构成了一个上的模糊矩阵R,即
R={|i=1,2,...,n;j=1,2,...m}
这样,当权数分配A和变换矩阵R已知时,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即可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因素评价模型 B(,,...,)=A
其中 =(∧) 0≤≤1
这里,A与各被评事物R的合成运算记为:
B=A=(,,……,)=(,,...,)
其中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通过对因素集的分层划分,可将上述单因素评价模型扩展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单因素模型应用在多层因素上,即每一层的评价结果又是上一层评价的输入,直到最上层为止。
(二)评价因素权向量的确定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确定评价因素权向量A=(,,……,)常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它是一种综合定性、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而且能让决策者充分运用其有价值的经验及逻辑判断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可减少盲目性,方便专家判断,但层次分析法采用的1-9标度的方法,本质上未能回避“基数效用”规则,实际运用中还可以采用“序数表决,基数统计”规则,即改进的层次分析法[3],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权重的可靠性。
四、研究性教学课程模糊综合评价实例
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二级指标构成,见上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由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成效等构成,每个一级指标分别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即U={,,,},={,},={,,},={,},={,}。
评语集即为评价标准,属于等级集合,用于对研究性教学课程的各级指标的总体评价,V={,,,,}={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20位由校院领导、校内督导、校外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评估组,对研究性教学课程《管理学》依据各二级指标评估的内涵及详细的要求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1。
在课程评估时,考虑各因素的权重分配比较均匀,不存在特别突出的主要因素,要求整体结构优化,所以,模糊合成运算采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并对多个被评价指标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
根据表1所列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可得到有关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估的二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为:
则课程团队的模糊评价为:
=(0.5 0.5)(0.625 0.175 0.075 0.125 0)
同理可得,=(0.579 0.171 0.143 0.107 0)
=(0.650 0.125 0.150 0.075 0)
=(0.580 0.250 0.090 0.080 0)
因此,B=A=(0.20 0.35 0.20 0.25)
=(0.603 0.182 0.118 0.097 0)
从评判的结果可以看出,评估组中有60.3%的成员赞成将该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为优秀,18.2%的赞成为良好,11.8%的赞成为中等,9.7%的赞成为及格。
为确定该课程的综合评价分值,可以按以下评语等级对应的分数段计算,见表2。
若以分值区间的组中值95、85、75、65、55替代每个等级,则课程的综合评价得分为:
(0.603 0.182 0.118 0.097 0)95 85 75 65 55)=87.91,所以该课程的最后评分等级为良好,类似地,可以对所有的参评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按每门课程的综合分值进行排序。
五、结语
课程建设与评价是高校教学改革中一项常规性的重点工作。尽管研究性教学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中还刚刚起步,但构建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对课程的评估,有利于提高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质量,保证其得到良性发展。
由于课程评估是多因素的,具有非线性特点,如何将一些定性的模糊的指标转化为定量的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估,可以提高课程评估的科学性,既能客观反映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估的实际情况,也避免了传统的“百分制评定”等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简单相加的不合理性,使定性评价合理量化。
参考文献:
[1]陈小鸿.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8,(3):7-11.
[2]浙江万里学院文件.关于公布《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课程规范试行方案》的通知[Z].浙万院教(2011)15号,2011.
[3]袁政.政府绩效评估权重设计中AHP法之改进[J].统计研究,2008,(7):39-44.
篇10
【关键词】美育 泉州刻纸 闽南文化 校园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8-02
泉州刻纸是中国剪纸的一个主要流派,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因社会需求量的增多,一张图样可以刻镂出百十张成品而出现的一种剪纸形式,是剪纸艺术在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出造纸工艺的进步,人民审美追求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
1.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学校开展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文化资源,特别是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始终都是学校开展美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笔者所处的泉州市不仅仅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保存地、核心区和富聚区,也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全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565项,其中有刻纸等5个项目入选世界非遗,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面对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笔者十分重视这一宝贵的地缘优势,并以泉州刻纸为龙头,以丰富多彩的校园传承活动为载体,在传承和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泉州刻纸艺术的美育价值,潜移默化增进学生的审美品味和人文素养,增强他们传承和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泉州刻纸校园传承的多元化对营造学校美育氛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共同体框架下开展泉州刻纸多元化校园传承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助合作、共同进步。既保证了泉州刻纸校园传承的多元化实施,增进了泉州刻纸校园传承的美育功能;也使泉州刻纸校园传承成为学校美育工作的新载体,成为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建设的新平台。
2.1教师是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决定性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配齐、提质、整合”三个方面都明确提出培养美育师资若干项改革举措。可见,开展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成败与否,教师必然起着决定性因素。在配齐师资队伍上,笔者所在学校不仅拥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艺术教师队伍,同时还主动与李尧宝刻纸传习所、传承人建立共同培养师资队伍的新体系,切实提升我校美育师资的业务水平。
另外,我们在开展泉州刻纸校园传承全过程中也始终重视学术团体和专家的参与和引领,重视整合各方资源来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比如成立闽南民间美术教研基地,与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保护办、闽南文化保护中心、大师工作室等建立密切联系,多渠道征得他们在专业上的指点和扶持,拓宽教师参与民间技艺学习的空间,也为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奠定坚实基础。
2.2学生是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落脚点和聚焦点。
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学生的各种学习态度始终都会对泉州刻纸校园传承的美育融合产生极大影响。学生在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参与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这一重要的隐性作用。在泉州刻纸校园传承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需求,及时改变传承教学融合美育的教学方向,以求最大化美育教学效果。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决定了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我们应当遵循这一规律,有节有序地推动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全面铺开与个体擢升,最终保证将泉州刻纸校园传承提升到向美育教学的方向迈进。
2.3教育科研是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得以持续实施的保障。
在泉州刻纸校园传承开展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对如何提升到美育教学的思路陷入迷茫,甚至会感觉传承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下去,当各种问题都聚集在一起并变得相当明晰时,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及时将校园传承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的方法来提高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向着更加有科研型的深度发展。比如我们曾经在2011年以优秀等级完成《泉州刻纸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研究,课题结题后的几年内,笔者所在学校又于2015年再次入选全国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优秀成果汇编等等,面对众多的校园传承成果,我们始终在思考,技艺和人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应当把校园传承从单纯的技艺传承提升到对整个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层面上来,重视把对技艺的学习提升到形素养的高度上来。泉州刻纸校园传承的真正内涵并非是要在学生中培养新一代的刻纸传承人,而是希望通过适当的刻纸技艺学习和尝试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这些技艺背后的人文精神,并渐渐把先辈所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自己成长的生命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我们再次承担省级研究课题《传承技艺 提升素养――校园非遗传承美育目标培养与实践途径的研究》,我们希望借助新的课题研究来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刻纸技艺的基础上,能懂得更加深入地领会刻纸艺术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以达到预期的美育目标和效果。
可以说,通过多次的课题研究后,我们已初步形成把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学术高度,进一步完善、优化和再拓宽了与美育的融合。对于学校,提高到课题研究高度必将给学校在美育教学研究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对于教师,课题研究的开展必然要对教师进行美育教学的科研提出新的挑战,有利于在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上进一步对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对于学生,必将在老师更深入的科研成果中拓宽学习内容,进一步习得更为精华的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2.4研究性学习是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生动载体。
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在掌握泉州刻纸技艺基础上拓宽对闽南文化的学习,是引导学生把单纯对民间技艺的学习上升到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层面,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生动载体,也是我们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素养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习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自我建构,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本土文化,是学生自我成长及提升人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要适应美育教学的要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泉州刻纸校园传承是一种普及性教育,而不是要培养更多新的传承人,传承教学重在技艺背后的那些人文教育。在学校传承教育中,各种民间技艺自身只是一种媒介或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它来使学生们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接受民间技艺学习中,进一步领略传统文化艺术的奥妙与人文内涵,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这些技艺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并逐渐把先辈所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自己成长的生命中。
泉州既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家乡,众多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为同学们以泉州刻纸为龙头进一步拓宽到对更多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笔者本人巧用闽南文化专项研究性学习,让家乡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人文资源悄然走进了学生心中,增强了学生对泉州刻纸从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有研究的理性认识,拓宽了他们对泉州刻纸以外的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视野,同学们纷纷撰写了《闽南调查》、《泉州古街巷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闽南文化对泉州传统民居的影响》等多篇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服务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美育教学得以呈现。
3.社区、家庭也是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不可忽略的校外资源。
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要融合美育,如果仅仅局限于校内的自我传承,不和社会互动,不懂得去挖掘潜在的学生家庭和社区资源,校园传承要融合美育必然无法真正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理解与帮助。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关于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上也明确指出:“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可见,对于学校之外的学生家庭和社区,同样也是我们进行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所不可忽略的校外资源。
首先,家庭和社区能为学校美育教学提供相关的资源建设。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互动和联系,给学校美育工作提供更多获得校外资源建设的机会,提高校园传承中美育活动的社会实效性。
其次,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要引起校外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学生家庭和社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最佳平台。我们要重视与学生家庭、社区建立友好联系,争取为泉州刻纸校园传承有机融合美育教学提供更多由校内走向校外的机会,提供更多向社会展现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引发更多的社会民众、职能部门能和我们一起共同开展泉州刻纸校园传承与美育教学的大融合。
对于当前在学校开展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我们都知道其意义深远,也清楚运用校园传承来增进美育教学是一件不断发展变化的活态化教育。为此,深入开展泉州刻纸校园传承融合美育的教学研究,探究泉州刻纸校园传承增进美育教学的有效措施,就具有更加显著的现实意义;泉州刻纸校园传承有助于学校在参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进一步发挥美育功能,有助于引导学生能够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文化情境中,逐渐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认识和热爱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泉州刻纸校园传承的美育价值。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社会保障基金预算
- 下一篇: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