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人教育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人教育的内涵

篇1

关键词: 成人高教;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特点

收稿日期:2006―01―19

作者简介:罗永彬(1963-),男,汉族,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陈龙根(1952-),男,汉族,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人高等教育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也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成人高教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新内涵和新特点。

一、成人高教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新内涵

(一)教育质量的新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全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问题,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个包括高等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系统的组织结构、法定的任务或特定学科的条件和标准”。由此可知,教育质量“涉及到高等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及活动: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即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课程的质量以及作为教学和科研之必然结果的学习的质量”。强调“不能仅从不同课程的学术作用上去作狭义的理解。还要对有关学生的质量和基础设施及学术环境的质量等问题予以重视”①。

1.主体要素结构内涵

保证教育质量的结构要素,它是由主体构成要素和必要构成要素两部分组成。主体构成要素,是指高等学校的不同群体在各自的岗位上,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系统、各个环节显示的质量,这是成人高校内部质量保证的结构要素,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主体结构要素。必要构成要素,是指高等学校以外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体制、政策、机制、市场等外部环境要素的质量,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质量保证要素。两者存在着以内为本,内外结合,以外促内,以内应外的内在的联系和质量保证规律。

2.过程要素结构内涵

教育质量是与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动态的概念,也是与成人高校自身所处的地位,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规格,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最终则体现于毕业生进入社会承担相关职业的适应度上。由此可见,教育质量是人才成长的一个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涉及高等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及活动:涉及成人高校教学、培训、管理和科研等要素的过程质量。其过程的结构要素则由不同阶段的教育过程目标、教育实施过程和过程结果评价、反馈、调整等组成的,由低级向较高级、高级发展的一个全程性过程结构要素体系。

3.内容要素结构内涵

教育质量的内容结构要素,正如以上所述,它是由特定的任务或培养目标决定的。包括了高等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等多层面的内容,具体而言,高校内部包括相关的行政服务体系、学术组织体系、教学与教学管理体系、学生工作体系的各级各类组织对培养人才工作全过程的服务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高校外部则包括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导向、质量监督、检查评估等,人才市场的信息搜集、分析、反馈和促进就业、转换岗位等,以及社会参与、社会评价等的工作质量。

(二)教学质量的新内涵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基础,或者说是教育质量的狭义理解、狭义表述。因此,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是统一的。

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将体现在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养成上,或者说最终反映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社会的需要上。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工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正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反映②,也是教学质量的本质反映。

教学质量的新内涵集中体现在:(1)它是成人高校整体工作质量或者说是成人高校系统管理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是教师群体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专业学术研究,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并与教学对象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3)是学生群体的基础、个性、爱好和学习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程度的综合表现;(4)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教学服务,创造相应学习环境和条件等工作质量的综合作用结果;(5)是成人高校为社会服务提供的主要“产品”,也是它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功能的集中表现。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内涵与教育质量的内涵具有同一性。

二、成人高教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所有要素的集合”③。即是说把保障质量的诸多要素――人员、资源、管理、业务技术等要素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起来,使之为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而互相配合、努力工作的一个动态工作体系。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亦然。它的内涵决定于保障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按照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将成人高校学校内部和外部诸多要素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体系。具体而言,其内容构成如下:

(一)外部保障体系

基于成人高校外部因素涉及经济、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快速发展,驱动了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的不断变化, 促进了社会人员快速增长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等。这些外部因素对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建立与之相对接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首要的。包括建立学习、认识和实施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法令、发展方针、规章制度等宏观导向、约束、保障和评价体系;掌握人才市场对成人高校培养的人才需求量与质的动态信息,毕业生进入市场反馈的量与质的有关信息,以及分析、调整教学质量目标等工作体系;接受社会对成人高校的需求信息和社会评估等工作体系与成人高校外部方针、政策、规范、法规、制度、程序、规范、环境、相应的运行机制等宏观体系相对接的组织和机制保障体系。

(二)内部保障体系

成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和核心部分。也是成人高校内部系统诸多构成要素的质量保障和诸多工作环境质量保障的综合表现。具体而言,主要包括:(1)组织质量保障。系指学校行政组织系统、教学和学科组织系统、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系统、生活管理和服务工作系统等提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系指专业设置质量、新生录取质量、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课程模块、课程要求、课时教学要求、教学工作程序和规范、教学资源指标、学生学习规范、其他教学文件、教学实践基地与实验设施、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毕业生就业质量等质量保障体系。(3)人员质量保障体系。人员质量保障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特别是教师的质量保障和学生的质量保障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中之重。当然管理人员队伍和其他服务人员队伍的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必须通过对人员的考核、聘任、培训、晋升、解聘等途径提供保障。(4)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体系。系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环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上述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上述各教学环节的优化、高效的运行机制,不同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5)教学质量观念和方法保障体系。系指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理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观、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素质观、优化课程结构观、终身教育观等为导向,确立相应的思想保障以及从高校实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等途径来实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一)构成体系性

正如以上所述,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高校的办学观念、内部的相关方针、政策、规范、制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及其运行、教师的学术质量和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等构成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国家、社会提供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程序、规范、信息和相应的运行机制等宏观质量要素构成的高校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所组成,从而鲜明地表现出构成体系性的特点。

(二)质量保障性

教学质量既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就必须将保障教学质量作为成人高等学校的第一追求。人才培养是一个过程,教学质量既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最后结果――毕业生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上,也表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和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上。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过程和服务过程的质量,相辅相成,教学过程质量才有保障,进而保障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从而,在目标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三个层面上形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质量保障性特点。

(三)全员参与性

人才培养是成人高校的基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由领导、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教师、教学服务人员和学生组成的教学体系,以及其他人员组成的服务体系,都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教学质量保障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教学质量保障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工作质量的综合表现。从而,体现出全员参与性的特点。

(四)过程动态性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质量保障方针、质量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质量保障过程的组织,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运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都要依靠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教师,以及所有学生或学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的积极行动,将各自承担的岗位职责和任务融于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之中,使质量保障过程成为体现质量目标的过程,并通过质量阶段结果评价及时反馈,对质量目标、质量保障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此往复循环,鲜明地显示过程动态性的特点。

(五)不断完善性

教学质量保障需要进行全程性监控,包括过程前置监控、过程实施监控和过程阶段结果监控。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性,产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工作性质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不断变动,工作单位不断更换,以及人们职业不断转换,教学对象的需求、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使成人高校内部确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也处于动态变化中。通过上述的全过程监控,及时反馈和调整,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体现其不断完善性。

(六)形式多样性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设计、教学质量保障程序、教师质量保障、学生学习结果质量保障、终身学习质量保障等方面。教学质量设计包含教学质量设计观念、教学质量保障直接目的、教学质量保障的规章制度、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等。教学质量保障程序包含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确定教学质量目标,制定教学质量保障计划,实施教学质量保障计划,进行教学质量考核等。教师质量保障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之处,需要通过试用、聘任、培训、考核、晋升、解聘等来实现。

(七)运行周期性

成人高校培养人才,按学生个体而言,一般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或结业为一个周期。按课程而言,一般从课程授课开始到课程结束为一个周期。对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而言,一般从接受聘任始到聘任期满止为一个周期。对学校整个工作运行过程而言,一般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上述各个周期性活动的过程质量和上下两个周期相互衔接质量与教学质量保障关系密切,不仅决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质量,还决定它运行的周期特性。从而体现其运行周期性特点。

(八)全程服务性

基于教学质量保障活动贯穿于学生或学员从入学到毕业或结业的全部学习活动和生活过程之中,同时也贯穿于教师和每一个工作人员从聘任到离任的全部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因而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活动既是一个全程性管理活动,也是一个全程性的服务活动。从而鲜明地表现出它的全程服务性的特点。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2004.

②王冀生.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 (1).

篇2

根据形式逻辑的规则,概念的表述是种差加属概念。“种差”即被定义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概念”是比被定义概念更广泛的概念(或称上位概念)。“种差”,反映的是事物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某物之所以是某物,并与他物相区别。这样的规定性称之为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在概念中就构成了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有关的本质属性”。所以,揭示概念的内涵,必须首先分析事物的本质和本质属性。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上位属概念是教育,与之紧密对应的概念是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儿童教育。成人教育的概念要符合教育概念的范畴,同时还要表明与儿童教育的本质不同,从而证明自身是一种独特本质的教育类型。这样的概念才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立得住、说得通、经辩驳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成人教育”的认识经历了从“成人”概念展开分析,到回避正面解释“成人”概念的过程,结果是对成人教育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越来越乱,成人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低,逐渐有被错误替换和取消之势。

二、成人教育定义的辨析

综观历来中外的成人教育概念,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要素叠加法。要素叠加法是叠加成人教育定义中的基本要素进行概念表述的方法。根据“成人”和“教育”的单元含义从字面意义作出综合概括,这种解释的代表是1988年王茂荣、朱仙顺的定义。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所属社会承认”,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在本质上进行界定,所以难以被真正接受。1976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成人教育”的界定,强调成人和成人教育的形式特征,但简单地把成人年龄的下限定在15岁(以上)或某个固定年龄,没有从本质上揭示成人对象的内涵,把成人教育排除在正规学校和大学系统之外,也与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事实不符。二是功能枚举法。功能枚举法是列举成人教育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意义等内涵来进行概念表述的一种方法。比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对成人教育的界定。它未对成人教育的本质作确定性的描述,只是从不同教育对象和学习目标的角度提出功能性定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修订后的定义指出成人教育是为了个人的充分发展及个人与社会(包括经济、文化)发展的协调,进行的旨在改变自己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对“成人”概念作了避实就虚的处理,只对那些无关紧要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不能从根本上揭示成人教育的内涵。三是内涵解释法。这种方法通过解释成人教育的内涵来进行概念表述。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成人教育比较国际会议(美国埃赛特市,1966),给出了成人教育的定义认为成人教育基本上是提高性质的继续教育,从形式上描述了成人教育的内容,但没有从本质上揭示成人教育的内涵。1988年,刘雍潜给成人教育的定义,揭示了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成人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但没有揭示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1982年,梅里安的定义,从社会学的角度笼统地认定成人教育是成人状态的人进行的持续性学习活动,没有说明到底“成人状态”是什么状态,也没有指出成人学习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1990年,关世雄主编的《成人教育辞典》中撰写的“成人教育”词条,强调的是在职人员教育,没有全面、深入、系统规定成人教育的本质。1990年,台湾黄富顺教授的定义强调了“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并阐明了成人教育的目的,但仅仅是对成人教育的内涵解释,没有对其本质进行真正规定。1996年,叶忠海的定义强调成人教育是一种非传统、具有自身特色、独立的教育活动,体现了“学决定教”按需施教的特征,考虑到了人的多方面需要和成人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直接影响,吸收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但用“非传统”的负概念来标识其种差略显不妥,同时“为所属社会承认的成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什么样的人才被社会承认为成人仍没有明确界定,本质内涵依然没有揭示。要素叠加法,简单地用年龄作为区分成人的标准,或者用成人概念重复定义成人教育概念,属于同义反复或模糊替代。功能枚举法只是对成人教育的作用、意义的阐发和罗列。内涵解释法并未充分反映成人教育的内在本质。由于对成人教育本质内涵揭示的缺失,这些成人教育定义,在逻辑学上还属于描述性或解释性的概念。布列钦卡指出:“而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实践教育学专业用语或专业术语又均来源于口语或日常语言。因此,它们所指示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足够精确。具体而言,其缺陷主要有二,一是多义,二是含糊不清。”

三、成人教育的新定义

作为上位属概念“教育”的定义,基本上都将教育视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辞海》、《教育大辞典》、叶澜著的《教育概论》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所编的《教育学》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和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手段。把培养人看作是教育的本质,但是培养是教育的同义反复,是一个抽象和模糊的概念,无法说明教育活动(现象)与其他社会活动(现象)的质的区别。教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存的社会现象,必然有着与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完全不同的质的区别。无论培养人,影响人的知识、技能、心理的发展,还是传承社会文化、生产经验、将自然人转变社会人、文化人,其本质从哲学上讲,就是建立人与世界认识关系的活动过程。建立关系的过程包括主动构建和被动构建。人的方面包括生理上的身体素质和心理上的心智素质。世界可分为外部的由自然界、人类社会组成的客观世界和内部的以人的思维为核心构成的主观世界。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是指人自身对与其有关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与把握。人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所以,教育的本质是认识世界,即建立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的活动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世界的认识,达到使世界对人类自身带来价值的目的。目前对于“成人”的界定,综合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的观点,成人被认为身体各方面均已成熟、个体达到心理和情绪上的成熟、能够在社会上承担一定角色、开始享有各种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人。这些都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来认识成人的,而没有从哲学的高度、教育学的角度、社会学的深度来认识成人。我们认为,成人首先必须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自主学习并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样的人才能在没有外界提醒、催促的情况下,正确认识自身,主动接触客观世界和信息,主要通过交流、自学、自悟、反思等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此为动力不断成长、进步。其次,成人必须拥有独立自主影响、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成人不仅能不断地改造、发展自己的内部世界,还有独立的意识、能力和资源改造、影响他周围的外部世界。通过观察我们身边的成人世界,成人一般具备这两个条件,或者说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人。通过以上对教育和成人本质的分析,我们尝试做如下新的定义:广义上,成人教育是指对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并能独立影响外部世界的人施加的建立人与世界认识关系的活动过程。狭义上,成人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并能独立影响外部世界的人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人与世界认识关系的活动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如下内涵:第一,它是为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并能独立影响外部世界的人所提供的;第二,它满足成人一生中任何阶段的临时性、多元化、持久性的需要;第三,狭义的成人教育,指的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短期政治、技术学习班等;广义的成人教育,是指任何成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的教育行为,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先进事迹报告会给人的教育、震撼、感动和影响等。第四,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成人与世界(包括成人与自然界、成人与社会、成人与自我)的认识关系,从而达到工作的完成、生活的改善、个性的发展的目的,以推动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根据教育对象的分类标准,可将各类教育大概分为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所以与成人教育相对应的是儿童教育,而不是与普通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形式。那么,这意味着成人教育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既有高等教育,也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既有职业教育,也有素质教育;既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组织教育,也有工业化后采取的学校教育和各类培训。在这里,成人教育不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完善,而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点在于灵活多样的非全日制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我们要改变社会上对成人教育(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歧视和偏见,在就业、升学、职称评定和公务员选拔中做到与全日制学校教育同等待遇,同时真正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质量,让成人学生拥有真才实学,使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和质量相当或高于全日制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

篇3

一、既有成人教育概念的问题分析

(一)没有把握“成人”这一关键概念的本质

“成人”作为成人教育这一概念的主体,对它的认识,在许多定义中并没有达成一致,大多数的定义把它界定为是“离开传统学校教育以后,或者是已经过了学龄期而无法进入这个系统进行学习的人们”[1]。然而,在具体对“成人”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时,则呈现出视角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生物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四种观点:生物学视角把成人看作是身体各方面均已成熟的人;心理学视角把成人看作是个体已达到心理和情绪上成熟的人;法律学视角把成人看作是开始享有各种法律规定权利的人;社会学视角把成人看作是能够在社会上承担一定角色的人。我们可以看出,从生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视角,对成人教育的对象进行定义,容易导致概念解释的混乱,从而使对成人教育的界定难以统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视角单一片面。目前的定义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宽泛,但每种定义都从各自的视角对“成人”进行定义,此类定义方法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成人”这一对象的部分特征,类似于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能对“成人”进行全面的理解。第二,定义的深度不够。现有的定义所揭示的只是成年人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状态,局限于对成年人外在表象的描述,没有揭示成人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内在需求和历史使命,难免有些流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成人的本质。此外,试图通过分别对“成人”及“教育”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简单叠加来完成对“成人教育”这一完整概念的定义,既不符合当前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反映成人教育的真正本质。可见,对“成人”的认识既不能仅仅从其生理、心理年龄是否成熟,也不能仅仅从其社会角色定位来简单界定,而应当从成人个体的主体存在和社会历史存在的更深层面把握成人的本质。

(二)不能准确界定成人教育的内容

成人参与和接受教育,必然会涉及到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教育内容纷繁复杂,如果以此来描述成人教育的概念,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然而,既有的不少成人教育的定义,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成人教育的界定,依然围绕着成人教育的具体内容展开,这足以表明对成人教育具体内容认识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概念往往又不能穷尽成人教育的具体内容,或多或少都会存有遗漏,同时也不能充分展现成人教育内容的时代特征。其中一是已有的定义不能充分涵盖成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成人作为“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随着成人身份的不断切换,其学习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变化。例如,作为一名在职员工,成人的学习需求往往与所从事的职业紧密相关;作为一名家庭成员,成人的学习需求则往往来自于复杂琐碎的家庭生活,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生活,成人都会面临着多种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挑战,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在需求和应对外部环境的现实诉求,成人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多样性的教育内容。如果仅仅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概括和抽象来框定成人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可能会有遗漏,另一方面也会显得空泛,不利于成人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二是已有的定义对成人教育内容的表述不一致。鉴于成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成人教育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往往会导致人们对其具体内容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表现为不同定义对成人教育内容表述的不一致。有的认为成人教育就是扫盲教育,有的认为成人教育应当是闲暇教育或终身教育等等,在一些新兴国家,成人教育还包含了公民教育的内容,例如,在以色列,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都要在基布兹(集体农庄)接受基本教育,他们不仅学习现代希伯来语,还学习对新兴国家很重要的政治信仰(Schachar1976)[2](P17)。除此之外,在一些有的国家里,成人教育还包括宗教这样的教育内容。因此,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对成人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三是已有的定义没能体现成人教育的时代特征。成人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脉相承,其内容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而进行不断调整。比如,成人教育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向平民传道授业。中华民国时期,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名称进行了几次涉及成人的教育实验。建国后,为提升国民素质,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当下,国家更加重视成人教育的职业性内容。另外,成人一生的发展也有很多不同的阶段,相应的,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根据成人教育的内容进行定义的时候,应意识到成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和多样性。

(三)对成人教育目的认识差异较大

虽然在定义成人教育方面,众多学者擅于强调其目的性。但处于不同立场或不同背景的学者对关于成人教育目的的认识存在差异。注重个人成长意义、注重社会发展意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发展并重这三类成人教育的目的,是学术界较为公认的。在以注重个人成长意义为教育目的一些国家的成人教育者,多会把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作为首要的教育目的,如美国成人教育学家林德曼认为,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的生命获得价值,从而使其生活充满意义,获得充分展现其特质的机会,进而得到新的人生目的,并为其继续学习奠定基础[3]。黄富顺认为,成人教育是指个体经过青春期后,不把参加学校教育作为学习的全部,而以部分时间参加有组织的其他活动,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个人态度、价值观念以及习惯改变,或是增进其自身智能的过程[4](P30);以注重社会发展为教育目的国家,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为例,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教育政策的总目标;以强调个人与社会发展并重为成人教育的目的具有更广泛的认同群体,如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均在成人教育的概念中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实现密不可分。强调成人教育的目的性,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其价值与功能。教育对于促进个人提升、成长和社会发展并不矛盾,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提升个人素质,继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适宜个人发展的条件,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正如上文所述,不同的内容对应着特定的目的,因而成人教育的目的也具有不确定性。此外,成人教育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一般认为学习具有目的性,但在某些情境下学习者也会发生无意识学习,称之为隐性学习。例如,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成人可以潜移默化地获得一定的关于工作场所的知识。因而,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不仅发生在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中。成人教育丰富的内涵,涵盖了有目的的学习内容,也包括了形式多样的无意识学习,仅仅简单套用或机械模仿教育目的的表述,来界定成人教育的概念,不能准确揭示成人教育的本质。

(四)对成人教育组织方式认识不一

关于成人教育组织机构的问题的看法,可以借鉴当前学者对成人教育概念的界定。有两类不同的主流观点被广泛讨论,其一强调活动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其二则不做任何强调。这两类观点很好地反映了成人教育研究者在看待此问题上的不同视角。把成人教育看作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大多数成人教育概念的观点,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教育大会的报告就认为,“术语成人教育指的是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的整体,而不管这些过程的内容、水平和所用的方法是什么,不管它们是否正式或非正式,也不管它们是否延长或代替了学校、学院、大学和徒工训练等初始教育”[5](P4)。另一类观点认为“自发形态”的学习活动也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这种观点的突出特点是不强调成人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例如,张峰认为,成人教育“以成人个体为中心,能满足其学习要求,并能促进其自身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6]。

二、成人教育概念难以统一的原因

分析现行成人教育概念难于统一的原因,既有研究者研究视角、观点立场乃至学科领域、身处环境的制约,也有成人教育自身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地域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总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人教育内涵的包容性

诺尔斯认为,“成人教育”这一术语至少有3个不同的含义:一种成人学习的过程;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一个运动或一个社会实践领域[7](P14-15)。事实上,对“成人教育”的对象、内容、目的、组织的表述都具有广阔的包容性,范围限定模糊而不具体,一般定义者在准确把握它的边界上存在一定困难。首先,从成人教育的对象上看,学者们关于“成人”的判断标准仁者见仁,缺乏一致性理解。一方面,不同的研究视角造成了成人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即使是从同一视角,不同的研究者对成人的界定也存在差异。其次,从成人教育的内容上看,成人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难以简单枚举或罗列。再次,从成人教育的目的上看,研究者们对成人教育的目的进行界定时主要表现出两种不同倾向,一种强调它的社会属性,另一种则更加强调它的个人属性,这与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理解相似。这一问题主要源于人们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在本质上是难以解决的,因为教育目的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最后,成人教育的组织与目的相似,研究者的理解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强调教育的有组织性,而另一类则对此不做强调,上文分析既有定义的问题中已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二)成人教育实践的复杂性

在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往往落后于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缺乏理论指导的成人教育实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例如,建国初期民众的扫盲教育,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职业教育,随着社区发展而产生的社区教育,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远程教育,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走进大众生活的闲暇教育等,都充分展示了成人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增加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难度,条分缕析复杂多样的成人教育实践表象,是揭示成人教育本质的重要一环。

(三)成人教育变迁的时代性

成人教育的概念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在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成人教育”的“名”、“实”不符的情况,不能用过去的成人教育的内涵来框定现在已经发展变化了的成人教育的实践,例如,在社会深刻转型的今天,不宜再用过去的工农教育、扫盲教育等词语来界定成人教育概念,而应当体现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可见,对成人教育概念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成人教育形态的地域性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相比,地域差异性是成人教育的明显特征。不同地域的成人教育,在指导思想、价值追求、文化特征乃至表现形式等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专家和学者在对成人教育进行界定的过程中,往往依据本地区成人教育的实践进行提炼概括,导致成人教育概念的界定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例如,1966年,在美国爱塞特市召开的第一次成人教育比较研究国际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认为,“成人教育是那些不再进入正规和全日制学校的人们借此可以连续地、有组织地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促使自己在信息、知识、工作技能、欣赏能力与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或以扩充知识并解决个人或社会的问题为目的”[1]。这一定义将信息、欣赏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作为成人教育的目标之一,而根据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的不同,这样的定义则很明显更加符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1966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尚不能满足人民的温饱,更不用说欣赏能力这一类的生活享受。

(五)成人教育定义者的主观性

定义者受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背景、教育哲学观念以及定义技术的影响,对成人教育概念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例如,在众多有关成人教育的研究中,弗莱雷的解放教育思想独树一帜,这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弗莱雷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弗莱雷一家遭受了重大打击。他的父亲于1934年因病去世,更使年幼的他饱尝了贫困与饥饿带来的痛苦,目睹了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因而,在弗莱雷的成人教育思想中,强调成人教育是一种解放的方式,而解放就是“学习者从被动向主动、批判、创造的转变”。他认为,“成人教育是现代社会政治手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论它们是什么政治制度”。“成人教育就是反对压迫、大众解放的工具”。

三、成人教育概念的界定

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成人教育的概念应当体现成人教育的本质,揭示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根本区别。分析成人教育的本质,我们认为,应当遵循如下原则来定义成人教育的概念。

(一)对象明确

成人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它的教育对象上。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的对象都是未成年的幼儿和青少年儿童,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对象虽然其生理年龄已达到成年人的标准,但他们仍是尚未进入社会、未开始正式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人,而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指那些已经离开学校教育体系而进入社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成年人。即便如此,我们也难以区分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成人性”。由于“成人”内涵的不确定性与其自身的复杂性,从当前对成人教育概念的研究中看,在对成人进行准确界定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以往国内外定义中通常采取两种方法来对“成人”的概念进行定义:一种是通过多个方面的描述对成人教育的对象进行明确界定,另一种则采取相对模糊的界定方法,如将成人界定为“社会认为是成人的人”。鉴于对成人这一概念界定不同角度的理解,从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界定,都不能把握“成人”的全貌,我们认为模糊定义的方法相对合理。

(二)目的清楚

成人教育定义中是否需要突出其目的性也是定义中的难题,每位定义者对成人教育内涵的不同理解,会存在不同的目的观。有的定义突出成人教育的目的性,并认为成人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教育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定义认为目的性并不是成人教育独有的特质,不能揭示成人教育的本质;有的则顾及定义的简洁性将其省略。我们认为应当突出和强化成人教育的目的性,把成人教育规定为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教育活动,从而规范成人教育,防止把成人教育的外延随意扩大,而无助于指导成人教育实践。

(三)方法科学

要准确界定成人教育的概念就要采用科学的研究和定义方法。在研究方法上,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各种方法,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成人教育的本质。“在定义方法上,‘属加种差’方法是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定义成人教育时,首先要结合其对象、内容、目的和组织等要素,抽象出其独有的属性,再找出临近的属概念,将二者用符合语言逻辑的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成人教育的定义”[8]。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定义的局限性,完美无缺的定义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能回避它,而是应该正视这一现象。

篇4

【关键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关系研究

一般意义上,我国教育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部分,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四种教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成人教育是通过提供非传统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民与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与未成年人全日制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独立教育体系。[1]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就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教育手段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教育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2]由此可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对象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尝试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并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评析,以期厘清二者的交叉点及差异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趋势展望。

一、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回顾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始终是活跃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无论是教育实用主义对成人教育的教育实用性观点,还是人文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关怀,都推动着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不可否认,两种理论流派思想之间的博弈,推动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关于二者的关系研究,我国学者的见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两者的概念及构成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从成人教育的功能出发,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非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出发,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职前职业教育和成年人的职后职业教育。基于此可知,成人职业教育成了两者的主要关联点。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体现在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成人教育的重叠。[3]另外,二者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有其共同特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质属生计教育,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二者存在的显著区别体现在教育对象、教育境遇、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4]王瑾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表现在:成人教育更为强调教成人性,而职业教育则相对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她分别就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限五个方面对两者做了区分。[5]黄碧玲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交叉来论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6]同时她又指出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内涵不同。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强调教育对象的成人性,还涵盖了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部分,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则更有针对性,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第二,价值取向有别。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而复杂,其兼具功利倾向与非功利倾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谋生技能,往往有现实目的性以及明显的功利倾向。第三,教育目的不一。成人教育在关注现实目的的同时,更追求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需的专职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上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门性知识更为强调和重视。[7]此外,她还提及在办学形式、经济效益、专业设置、学科体系和教师选择等方面二者存在差异。

2.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存在交叉但不能互相取代

甘立成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别,除了划分标准不同外,还在于两者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不一。他认为两者是交叉关系,并从受教育的对象范围、社会属性、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达到的现实目标五大层次对这种交叉关系进行分析。[8]叶忠海、王瑾等人均主张:尽管近年来职业性成人教育与非职业性成人教育正趋于融合,但这并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取代成人教育或者成人教育代替职业教育的理由。它们在本质上为两种不同教育范畴,如上文所阐述,二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形式、时限、过程、教与学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没法互相取代。我国国情决定了中低层次成人教育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且成人学历教育尚不过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输送大量基层应用型人才,其对缓解就业压力功不可没。因此,二者的独有功能及社会地位,决定它们之间只可能逐步走向融合,而不能相互取代。[9]

3.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各有特色却趋于融合并进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领域范畴,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二者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将更多的趋向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融合发展趋势,搭建成教与职教间的立交桥,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陈鹏认为,关于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总体上经历三个时期:成人教育职教化(1986—1995)、成人教育非职教化与职教化之间的论争(1996—2003)、争论之后的和谐发展(2004—2009)。他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学说:“历史贡献”说、“交叉关系”说、“替代转型”说、“和谐发展”说。另外,他对不同观点间的论争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概念形成、历史生成、社会发展、政策导向等均为促成因素。最后,他对二者关系进行前瞻,认为它们将在沟通与融合中连为一体,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在和谐发展中各显特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职能。[10]唐爱民认为成人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范畴既存在逻辑分殊又存在逻辑耦连。其分殊在于:其一,内涵不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不仅表现在二者的教育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上,而且表现在二者的价值诉求与目标指向上的异同。其二,外延差异。从教育对象上看,职业教育包括成人和非成人,因此其外延大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包含成人教育的;从职后教育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则发生了颠倒,职业教育的范畴又会从属于成人教育。其三,实践特征不同。即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运行起点、运行时限有别。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范畴划分标准不一是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根本缘由。职业教育属于功能性划分,而成人教育属于对象性划分。其耦连表现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逻辑上的交叉与包含,因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这也就导致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难以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11]职业性的成人教育与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日趋融合,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向。

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评析

通过对以上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回顾,可以得到不同学者的相异性价值取向,而在这种取向下形成的偏执性理论主张表现在:

1.只见交叉,不顾差异

忽视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将职业教育划分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二者概念范畴的实质。这种观点实际上赞同职业教育成人化,只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共性,却抹杀了二者的个性,只注重两者在教育对象年龄上的相似性,但忽视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差别,即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有各自的要求;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等同。这种观点的实质误区在于其过分看重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之处,而相对忽视了他们其实分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同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他们片面地认为二者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作用上完全一致,一切成人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受教育者的就业或在职提高做努力,却忽视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并未注意到两者在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别;当然,还有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上标准一致。该种观点模糊了两者的区别,从而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既然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存在,本身就说明两者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不同,除了划分标准不一外,还在于两者教育目的、教育特点、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等差别使然。

2.只谈替代,不论个性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替代转型说”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为二者之间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化的现象日益普遍,职业化特色成为成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观点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多维角度可知,这种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在新时期,成人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实现转型本无可厚非,但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故此种转型应更加侧重它的“非功利性”及“人文性”;那种主张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偏执想法将最终将成人教育引入歧途。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教育职责共担,但是也存在更大程度上的领域分歧,成人教育中不仅包括职业教育的任务,还有许多非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中虽然包含职后成人教育的内容,但是还包括非成人职前教育的职责。因此,那种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就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职业化或者职业教育成人化的“替代转型说”在理论上无法立足,更不存在可靠的现实依据。因此,无论是上述哪种观点,都将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极端化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探究二者关系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将有利于科学把握二者的未来发展的常态。成人教育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基于此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范围甚至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单纯关注二者共性或者单纯关注二者个性的观点,都会显得有失偏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有利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不失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展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审视,会产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研究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时展对二者的教育需求,展开二者的关系研究。归纳这些不同论述或论争不难预测,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呈现以下基本发展趋势: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

如陈鹏所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将逐步从争论转向对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存在一些交叉之处,但同时又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两种教育范畴与体系。两者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发挥的独有功能便决定其只能走向“和谐共促”。多年来,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也证明了:一者代替另一者将不利于双方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一方从属于甚至附庸于另一方,将导致双方自我定位不清、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各有其自身使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两者绝不能互相取代,而只能向着融合、共生的道路上行进。因为只有当两者均坚守阵地,发展势头迅猛之时,才可能是其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共促之日。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

之所以出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认识的不同误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发展的关系。各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具体教育实践中,模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将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二者各有不同,但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这是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科学把握的结果。一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统一性,存在一定的重叠成分。另一方面,分析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虽然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同,但二者又存在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正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交叉与联系,才不可避免地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二者在这种相互借鉴中发现各自优势及不足,并得以取长补短、互利共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回望过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们在普及我国中、高等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展望未来,二者都有独立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相互补充、互惠互利、共谋出路。在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点健康发展的同时,尽力坚持各自的办学特色与独有职能,共同为国民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创造契机。21世纪是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广泛地为大众所接纳并逐渐内化的新世纪,此时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更趋于融合。他们有可能也有责任共同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普及、终身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深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二者也将在这种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上升甚至是跨越式发展。总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概括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或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未来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是二者关系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重心,可以适度向二者的结合点靠拢,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之间的个性发展特征。与职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还存在发展历史较长、涉及范围更广、概念内涵更为丰富等特点,这是在对二者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职业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成人教育的职业化和职业教育的成人化,是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交叉点。关于二者在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向,还需要不断去分析与探讨,以不断完善两者关系的相关理论,促使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明朗化。

【参考文献】

[1][3][4]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1996,(2):20—2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5]

[8]王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辨析[J].成人教育,2009,(7):48—49.[6][7]黄碧玲.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68—69.[

9]甘立成.浅谈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成人教育,2004,(12):19.

[10]陈鹏.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及未来走向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5):90—93.

[11]唐爱民.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J].教育研究,2007,(10):77—82.

[12]朱强.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从教学的角度[J].职教通讯,2013,(7):40—42.

[13]袁金生,郭兴华.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14]肖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教育理论,2007,(9):19—20.

[15]谢明荣,孙进.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9—11.

[16]崔铭香.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8—9.

[17]赵喜文,李娟,王丽,郭伟.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兼谈成人教育姓“职”还是姓“成”[J].继续教育,2006,(2):24—26.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成人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 A

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进步,对传统成人教育思想形成强大冲击,给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深远的影响。

1 信息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1.1 信息化扩大了成人教育对象的范围

高校成人教育具有办学多样化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在办学层次上有高起专、高起本和专升本三种,它的教育对象是除接受普通教育外的所有人群,具有社会性和非正规性[1]。信息化成人教育也改变了教学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人员受教育的不平衡性,促使我国的成人教育形成全民化趋势,延伸了终生学习的内涵。

1. 2 信息化促进了成人教育内容的改变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2]。信息化的成人教育就应在内容自身中体现开放和动态更新,也就是将各领域的知识相互关联,提高教学内容的动态及开放性组织,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1. 3 信息化促进了成人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等网络化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学习、获取各种信息资料,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2 成人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在招生宣传、信息咨询、学籍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推动了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各部分之间缺乏统一管理

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3].但目前来看,高校内部部门、学院之间由于信息建设的时间不一致,功能不同,系统开发平台不同,造成了数据之间难以共享,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工作量。

2.2 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分为两种,一种是硬件建设,一种是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有些高校还存在硬件设施落后,如:计算机配置不足、网络设备陈旧、网速慢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而且现有的大部分软件都是相互独立,缺乏高端的应用软件,使得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

2.3 信息化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学模式有待更新

随着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教育观念只强调专业要求,忽视学生自身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进行改变,以适应教育由学习型向终生教育转变[5]。

3 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建议与对策

3.1 建立统一框架,提高信息化水平

成人教育信息化应该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成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应用于成人教育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根据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兼顾各学院、部门之间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公共数据管理平台,指定统一规范标准,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以便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提高高校成人教育信息化水平。

3.2 增加投入、优化设备

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尽可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重视软硬件设施与教育应用相结合,关注配套软件建设。开发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务管理系统,对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等进行统一管理,提高成人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 创新教育观念

当前成人教育的内涵已经反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定位,它不仅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终身教育未来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文化和社会文化因素同时影响着成人教育的观念,成人教育必须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把网络建设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支撑点。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与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所提出的重点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极不适应,必须适应时展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是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教师、管理者还是学生,都应在观念上进行更新。

3.4 创新教育过程

信息时代各行业之间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所需人才不仅要有本专业技能,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给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必然要求整个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即教学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成人教育信息化成为了高校成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高校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教学管理改革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布实施,建立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莹莹. 论成人骄傲与信息化及其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30(10):46-47.

[2] 李剑英.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呼唤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0(1): 48-50.

[3] 伍晓慧. 成人教育信息化创新探析[J]. 新西部,2011,33:117-118.

篇6

关键词:成人教育济;教育产权;教育产品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031―02

一、从教育产权内涵解读成人教育产权

对于教育产权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产权即教育机构的产权,如张铁明在其著作《教育产业论》中认为,教育产权就是拥有举办的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即人们围绕特定财产而结成的权利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产权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产权包括教育领域内的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狭义教育产权即特定学校的财产权利。从众多有关教育产权的内涵不难折射出教育产权的如下特征:一是教育产权的客体既表现为物质性产品,也表现为精神性产品。二是教育产权尤其是学校产权的内容不仅包括教育活动参与主体对现有教育资产的产权界定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资产再营性成果的产权界定,如学校科研成果等。三是教育产权的结构形态受到教育性质的约束,其结构呈现形式具有特定的规范,不同教育类型的产权权能结构是不一样的。四是教育活动更多地呈现出正外部性,这与物质化营活动恰恰相反。由此,我们认为教育产权是一种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所拥有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成人教育产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权利关系,包括成人教育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和成人教育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权利关系。

二、从教育产权的逻辑起点推演成人教育产权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的确定必须遵循整体结构原则和历史发展原则,从逻辑角度看,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它必须是整个研究对象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的东西,是最简单的抽象;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是以后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芽,或者说,在这个最抽象的概念中,潜在着尚未展开的概念的全部丰富性;逻辑起点应该是历史的起点,从历史角度看,逻辑起点应该必须是最简单、最抽象的具体物等。为此,教育产权理论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教育产品。教育产品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处于基础性地位。从逻辑角度看,教育产品是整个教育产权研究对象中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的东西,是最简单的抽象。从历史角度看,教育产品是教育产权理论中最简单、最抽象的具体物。在市场济条件下,坚持政府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起基础性作用,主要是由教育产品的性质决定的。教育的济价值从属于教育的价值属性,即教育具有满足个人及社会需要的属性。教育产品是学校为培养学生而提供的教育服务。这些观点其实表明了教育在本质上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产品即教育产品而具有满足于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教育产权是因为有教育产品而存在,教育产品是教育产权的载体,没有教育产品就不存在教育产权。由此可见,成人教育产权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成人教育产品。成人教育产品是整个成人教育产权研究对象中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的东西,是最简单的抽象。成人教育产权是因为有成人教育产品而存在,成人教育产品是成人教育产权的载体。

三、成人教育济研究的几个重要话题

成人教育产品是成人教育济研究对象中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成人教育产品的稀缺性,必须对其进行成本核算、效益评估等,尽力做到将有限的成人教育资源产出适合的教育产品以满足人的最大需要。为此,理应重视事关成人教育产品的营、配置、贸易、消费和服务的行为动态,这些相关内容的研究也就必然进人成人教育济研究者的视野,并应得到研究的高度重视。纵观成人教育济研究的理论、实践及趋势,可把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1 成人教育营。厉以宁在《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营》中认为,教育是一个产业,不同于行政管理部门,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不同于工商业、金融、建筑、农业等产业。成人教育作为一个产业,那就应当对其进行营,仅靠常规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当然管理重要,但营更不能忽视。整个成人教育产业要有效地营方能良好发展,各具体成人教育单位也不能忽视有效营。成人教育营主要包括资本营、人才营、规模营、特色营、产品营、知识营、品牌营等。有关对成人教育的这些营都是基于成人教育的资源稀缺性、产品特性、满足个人及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等特质所决定的。

2 成人教育配置。成人教育配置是指成人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适合的方式把有限的成人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到适合的领域中去,以实现其资源的最佳效用,最大限度满足成人教育所需。成人教育资源分配合理与否,对个人发展和前途、民族和谐和平等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就是在成人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成人教育的效率才能提高,教育公平才有希望。为此,社会有限的成人教育资源应当配置在哪些地区以及该地区的哪些具体区域、配置方式、配置标准、效用预期等内容应当是成人教育济研究者不能忽视的。

3 成人教育贸易和市场。国际学术界对现代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界定为:这种贸易在实践中表现为以留学生为主要标志的,兼有教育产品或教育物质进口与出口的服务贸易的一种。成人教育贸易就是成人教育产品或服务的交换。成人教育贸易和市场的繁荣程度也取决于其教育产品的多寡或服务的质量。成人教育贸易离不开一定的成人教育市场,有成人教育贸易就必然形成成人教育市场。成人教育市场就是进行成人教育产品或服务交换的场所以及该产品或服务、人员的总和。成人教育市场作为成人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市场机制,有利于有限的成人教育资源或稀缺的成人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其效用的最大化。成人教育贸易和市场可以降低其成本,减少交易环节和交易费用,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成人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一定范围的教育公平。

4 成人教育消费。成人教育消费就是指人们通过对成人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教育产品或服务的消耗从而满足自己成人需要的一种主动行为。一般说来,成人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是一种投入性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有良好预期的消费,是一种无严格时空限制的消费。成人教育消费可分为有强制性的成人教育消费和非强制性成人教育消费、免费成人教育消费和交费成人教育消费、个人成人教育消费和集体成人教育消费、正式成人教育消费和非正式成人教育消费等。各种成人教育消费都直接关乎其投入和效益问题,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成人教育费的投入以及产生的济社会效益。只注重成人教育投入和效率的研究而忽视成人教育消费的研究显然有失偏颇。成人教育消费的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投入和效率的问题。

5 成人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是成人教育主体为其对象提供教育产品或服务,是满足成人需要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实践活动。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服务性或劳务性的实践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产品或服务形态的产品。它具有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特性,从此意义上说,它就是商品。教育产品就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产品就是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成人教育服务的研究事关教育成本、教育费、教育投入和教育效率研究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多年来,成人教育济研究者对有关成人教育服务的研究重视不够,只是最近才初步涉及其相关内容,并引起了众多相关的研究者的瞩目。这也表明成人教育服务在成人教育济领域以其应有的学理功用、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公然进入研究者视阈,进一步展现其在该学科中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成人教育营、成人教育配置、成人教育贸易、成人教育市场、成人教育消费和成人教育服务是成人教育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扬丽娟.关于教育产权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与济,2000,(1).

[2]吴易风,关雪凌,等.产权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1.

[3]范先佐.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起基础性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4]张学敏,叶忠.教育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

篇7

(一)组织适应理论内涵

组织适应理论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对其内涵也存在不同的理解,诸如有从系统动力学出发强调组织适应性产生于组织内的系统结构中;有从组织内外环境的发展角度强调组织适应是在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动态发展的;有从复杂适应系统强调适应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即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内部的变化,而系统也将按照自己的基准信息反作用于环境。归纳起来,笔者认为组织适应就是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关调整和变动,其目的在于消除其与环境的不平衡状态。

(二)对成人教育机构的解读

当我们运用这一观点在解读成人教育机构时,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1.开放的系统是成人教育机构成长的突出环境。所谓开放的系统,是指在众多相互独立部分所组成的集合体中,与外界其他部分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这是因为,社会大系统中各部分不同的组织都有自身的选择和目标,能够自我决定自己的行为,而它们之间相互的交换只限于一定的限度之内,因而这一集合体总是呈现出松散结合的状态,表现为由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群体组成松散性的连结。就成人教育机构而言,成人教育机构也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松散,且又不断与环境保持交流与互动的开放系统。单就成人教育所服务的学员群体就可以说明一切,因为这一群体和普通教育的学生相比较起来,他们主要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有学者就直接指出,成人教育其实和社会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或制度,所以,我们将开放的系统理解为是成人教育机构突出的成长环境也就不足为奇了。成人教育机构这种突出的开放性,就需要其善于进行自我救赎,找到与环境相一致的生存战略,以应对组织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2.权变的观点是成人教育机构管理的惯用原则。所谓权变就是指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权衡变通。组织适应理论认为,环境与管理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环境是自变量,管理是因变量。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作为因变量的管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组织适应的观点看,成人教育机构的环境条件包括:组织目标、组织成员、所要完成的任务、运用的技术、活动环境都是可变的偶然性因素。对于这些因素,要求用适合于具体环境的不同管理方法来对待。用权变观点解释成人教育机构环境与成人教育机构的组织变革很有启发。因为就成人教育机构而言,随着成人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各异、学科专业划分的精细、学生来源的多样、可以运用的技术也日渐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人教育机构的管理环境无时不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一旦出现,成人教育机构如果还有欲望要产生高的管理绩效,就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或技术使成人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能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资源的依赖是成人教育机构处理的核心关系。组织适应学派的学者们认为,没有组织是自给的,所有组织都在与环境进行物资交换,并由此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能量。组织在和环境的交换过程中,一方面环境给组织提供关键的、稀缺的、组织不可或缺的资源,组织需要依靠外部资源而生存;另一方面,组织为环境提供相应的产出,并在与环境进行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中获得自身的新发展。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组织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时,核心要务就是要处理与环境之间的资源依赖关系,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则决定了组织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根据以上论断,成人教育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诸如对生源、教师、经费等的需求和依赖时,就需要有能力去不断寻找替代性资源,以减轻对关键性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消除唯一依赖,进而使自己能更好地应付环境,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珠三角社会转型对成人教育机构提出的新要求

珠三角这一复杂的社会转型环境,必然影响到成人教育机构的内部运行,而对其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有待多元

珠三角毗邻港澳,承接内地,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相比于其他区域,表现地更为明显。因此,成人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表现的尤其重要。所以珠三角地区成人教育机构应持有更加开放的姿态,不仅要把我们的成人教育资源输送出去,还要善于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成人教育资源。因为从成人教育办学的内因来看,对于国内外不同的成人教育机构,在办学实力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具体表现为他们在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层次与特色、社会网络、办学资源、生源空间等方面各有所长,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其次,从成人教育办学的外因来看,随着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体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社会力量也可以成为成人教育机构办学的主要实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在政府公共教育体系之外的非政府教育服务市场,就我国现实而言,生产和提供教育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巨大不平衡的条件下,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客观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不断膨胀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对高质量和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与完善非政府教育服务市场以实现成人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的呼声在我国也日趋高涨。

(二)服务亟需完善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利用“改革”的集中政策优势,在全国推行了效率为先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靠港澳区位优势,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经济社会区域。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转型的脚步加快,珠三角以代加工为主的粗放型,资源依托型,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最小化发展模式已经很不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发展要求。因此,珠三角成人教育机构的发展,在实践上必须完善其办学功能,特别是社会服务功能。例如,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重地,吸引了广大离乡背井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人教育机构在完善其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就可以考虑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等因素纳入其服务的范畴,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师资等诸方面,充分考虑这一阶层劳动力的特殊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他们应用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从而满足经济社会转型的推进对他们的技术及能力要求。

(三)竞争更为激烈

现行社会转型主要是从经济系统开始的,它要求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已经正在完成从整体走向个体、从身份走向契约、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深刻改变。成人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组织,其一旦取得办学权,即与其他实体组织一样,在国家法律法规上是平等的。因此,在更具活力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关系成为了成人教育机构与外部环境需要处理的一种最主要关系。这是因为,更具活力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源的自主选择机制成为了成人教育机构融入竞争的前提,学员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使办学者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学员,为了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各成人教育机构之间在相关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学制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我国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实体众多,以东莞2012年9月教育局公布的数据为例2,全市除了本土7所高校设立的从事成人教育的机构外,还有来自全国53所高等院校在东莞设立的成人教育机构151家次,以上主要是从事成人学历教育的,另有228家从事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成人教育机构,由此可见成人教育机构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组织适应论视角下成人教育机构的变革

基于对组织适应理论对成人教育机构的解读,以及环境变化对成人教育机构提出的新要求的认识,成人教育机构需要实现适应性变革,以此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种适应性的变革,可能需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开放的办学思想以实现多元发展

开放办学是近年来越来越为学者乃至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也应坚持这样的思想理念以实现多元发展。这是因为它不仅能为学员提供一个更为现实的学习环境,也能为成人教育机构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成为其发展的助推器。具体到操作层面,可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1.成人教育机构要敢于走出去,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应主动与社区、街道、乡村联合,充分挖掘所在区域或社区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将其开发为成熟的课程资源和课程体系,以更好地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成人非学历教育。除物资资源可挖掘外,对于区域内的在职人员、城市下岗工人也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接受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提高培训,使成人教育机构的文化输出更加切合区域或社区实际,以此利于实现成人教育机构的多功能服务和多元化发展。2.成人教育机构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型办学机构的合作。在选择合作的办学机构时,要注意根据自身机构发展的需要,或选择与本校发展阶段、发展重点相符的机构,以期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或选择优势互补的机构,以期取长补短,加速发展。在合作中,成人教育机构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资源,如开展如教师和管理队伍互访制、学员相互选修制、办学机构负责人发展论坛等等合作项目,并注意持续改进,提升合作水平。

(二)采用权变的管理原则以提高服务水平

权变管理原则非常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存在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它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这种管理方式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否与外界条件相吻合。因此,只有特定管理环境之下的最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具体的管理环境,选择具体的管理方式,或对已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造、调整并加以利用。就成人教育机构而言,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

1.领导方式的权变。成人教育机构领导者采取何种领导方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权变影响,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领导者自身的特质、教师、管理队伍的特质、学员的特质,以及不同教育、管理的情境因素。

2.工作方式的权变。如在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问题,集权可以产生统一的行动意志和计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以牺牲教师管、理人员和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代价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件事情的处理,都应首先把事件的性质定义好,然后再选择是否集权或分权,而不是盲目行动。

3.激励方式的权变。成人教育机构中管理对象的下属,不单单是教师或管理人员,还包括广大的学员群体,而这是三类完全不同类型的管理对象,或者说有不同需求的对象,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机构在管理过程中,要仔细分析这三类人员的各自需求,从而采取不同的激烈策略。

(三)协调市场的资源竞争以处理依赖关系

篇8

关键词: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策略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239

198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伟大目标。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推动社区教育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成人教育资源是指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称;本文所说的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组织、开发和利用的满足成人教育的人力和财物资源的总和,除各类成人学校外,还包括开展成人教育的各类职业院校。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它可以盘活现有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避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社区、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随着昆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深入发掘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推进社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昆山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问题。昆山社区培训学院积极主动适应昆山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依托各职业院校和社区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昆山地方经济,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做贡献。

一、要充分认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适当给以政策倾斜,构建全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

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对昆山全市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领导,促进社区、学校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成立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明确教育、人力劳保、民政、街道等各部门在改革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受教育部职成司、继续教育办公室委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咨询指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编写工作,成立了昆山市《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领导小组和撰写小组,制定《昆山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发动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指导各区镇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施。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全民学习气氛,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市民认可,积极发展有利于各种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条件与设施,为市民学习提供便利;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就是沟通成人教育与社区、学校的关系,协调成人教育发展与社区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要确立昆山社区培训学院龙头地位,建立社区、学校成人教育三级机构

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要切实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深化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的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立昆山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地位,各职业院校为载体,人才市场需求和市民需要为导向,充分整合职业院校、社区成人教育资源,建立成人教育发展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社区教育三级机构,以昆山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为骨干、居委会(行政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同时,协调社区、职业院校的成人教育资源,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实施师资、教室等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三、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昆山市民学习在线数字化学习平台,实施好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在成人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应用互联网技术,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注重对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和优化,以最快捷的速度将学习使用的信息传递到学习者和教师的手中,让学习者作为整个教育的中心,让学习者在课程组的帮助下,能够对不同的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全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接受知识,使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最大化。昆山市民学习在线是昆山市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多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阵地和特色品牌。通过自建、合作、购买等途径,进一步充实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资源,紧贴市民需求,精心设计了“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十报告”“昆山市情教育”“师德师风”等学习专题,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平台目前注册人数达到7万多人,比上一年增加12237人;平台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提高,2014年的平台访问达455279人次,比2013年增加20万人次。2014年度共上传课程1230门,上传资讯634篇,其中被省级平台的采用的资讯为154篇,上传昆山社区教育、千灯社区教育等电子报刊9期,图文读本12门,平台实时访问人数稳定在90人左右。

四、整合社区、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学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

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对于任何教育类别而言,教师都是第一资源和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社区成人教育教师是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资源。昆山社区培训学院制订并组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按照“专兼结合、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的原则,除了本校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外,还招聘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花桥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及其他民办高职院校老师做成人教育的兼职老师,还面向社会聘请优秀名师、专家学者,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初步形成了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的社区成人教育管理者队伍和教师队伍,为不同类型、不同学历层次的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与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源,并积极实施、推广,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市民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昆山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与其他地区相比,市民的精神文明层次与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和需求也更高,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昆山社区教育学院制定合理的报酬和奖励体制,注重对兼职教师的精神激励,注重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注重为兼职教师服好务。2014年,昆山社区培训学院开展“社区校园手牵手”为主题的教师数字化学习竞赛,全市社区、学校各单位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人生”的口号已经深入全市居民内心,“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已成为社区成人教育的文化内涵。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成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成人教育,弥补教育资源不足,提升成人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成人教育是学校教育在社区内的延伸,也是社区内居民享受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是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职业院校的设施设备、师资、环境及文化氛围等都可以为社区居民学习所用。同时,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又能为学校所用,这种共同的发展需求结合点,促使社区、学校有关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成为必然,也是发展社区教育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小林.切实转变观念有效整合资源不断提高乡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周市镇新形势下开展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0.04

[2]任会兵.关于高等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钟兴玉.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推进社区教育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4]方华平.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反思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3.04

[5]何一辉.成人院校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合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12.05

篇9

从现实来说,成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是一个模式、一种样态,成人教育总是生长在具体的民族、社会、文化的土壤中,从而表现出它的个性、特色和多样性存在。成人教育依据一定的历史、时空、关系而存在和规定,这就是成人教育的场域性。成人教育的场域性,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具体、现实的眼光来看待成人教育、理解成人教育,同时也要求我们以一种建设性的眼光来考量成人教育与幸福问题。成人教育幸福依赖于并来源于成人教育场域,这是成人教育幸福生成场域观的重要内涵。

“场域”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和分析框架,一般认为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Bourdieu)提出来的,之后被广泛使用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布迪厄认为,“社会”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一个分化的社会并非一个由各种系统功能、一套共享的文化、纵横交错的冲突或者一个君临四方的权威整合在一起的浑然一体的总和,而是各个独立的“游戏”领域。这些独立的“游戏”领域就是场域(field)。布迪厄把“场域”定义为“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从布迪厄对“场域”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场域”概念是一个关系性概念,“场域”的存在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的空间关系网络。但是,我们不能把“场域”理解为被一定边界物包围的领地,同时,它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领域,而是在其中有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

质言之,场域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这种自主性使得某个场域能够摆脱其它场域的限制和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固有的本质。不过,场域的自主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存在彻底的自主场域。场域没有确定的边界,场域的界限依靠其内个体间的互动“,场域的界限在场域作用停止的地方”。对于场域,“资本”是其一个核心概念,不同的“资本”类型决定了它的不同特性。在布迪厄看来,“资本”可以被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符号的(象征的)。正是资本在场域中的流动以及人们为了拥有和获取资本引发的种种争夺,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也使场域充满矛盾、生机和活力。除“资本”外,“惯习”也是“场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将“惯习”定义为一个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惯习内含了人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并且主要在潜意识层面发生影响和作用。场域生成着惯习,而惯习将场域建构成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场域“”资本“”惯习”是相辅相成、彼此依存、相互界定的一组概念。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于我们思考成人教育幸福问题以有益的启示。根据布迪厄对场域的观点和界定,成人教育其实也是一个场域,有自己的疆界和特性,表现出自身的自主和惯习,并非是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复制和摹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成人教育场域看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时刻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基础上与其他场域进行着物资、能量、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从场域的视角看成人教育幸福问题,就是用一种关系的思维进行思考,就是从成人教育的具体境域进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接近成人教育幸福问题的本真,能更深刻地领会成人教育幸福的发生、发展。成人教育幸福是成人教育场域中的一个关系命题,成人教育幸福的产生、获得内含在成人教育场域中的客观关系的网络中。无论教师的幸福还是学生的幸福,都是在成人教育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成人教育的条件、手段、方法;成人教育环境等)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就如一般所言:“没有教师幸福的教,哪有学生幸福的学”,不过,现实的情况比这种表述要复杂的多。另外,对于成人教育场域来说,其资本类型主要是文化资本,因为,成人教育过程主要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的基础上的。换言之,成人教育幸福的生成、获取离不开知识的获取和支撑,知识虽然不是成人教育幸福产生的充分条件,但是却是必要条件,离开了知识、缺失了文化资本,成人教育场域就失去了它的本性,成人教育幸福也成为无根的花木。总之,从场域来观照成人教育幸福,就是要用一种关系、具体、深刻、现实的思维来看待成人教育幸福的发生、发展。

二、成人教育幸福演化的进化观

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追求着幸福。但是,幸福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给予一种描述性的回答,很难作出一种规范性的界定。因为,幸福往往是个人对生活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人哪怕对相同的事物、境况都会作出迥异的判定。更深刻原因还在于,幸福的内容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不同时代的人们因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取向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自然发生变化。换言之,幸福是随着个体、历史、时空的变换而演化的,它不是静止固化的,而是动态生成的。一般而言,事物的演化往往是遵循着从低层次低水平向较高层次高水平跃升的演进轨迹进行的。这被称为事物演化的进化性。成人教育幸福的发生、发展是否也是遵循这种演化轨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答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不同的幸福有高下之分、层次之别吗?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四种主要的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和基督教幸福观。

尽管不同的幸福观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认为幸福是存在不同层次的。持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亚里士多德从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出发,认为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其幸福的形式,与各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观的千差万别相应,幸福也有高下之分、层次之别。亚里士多德把生活方式分为三种:“以满足欲望为主的生活”“热心于政治、为国家服务的生活“”致力于精神世界的生活”;相应地,幸福也有三种形式:“满足欲望或享乐的幸福”“取得世俗成功的幸福”和“智能的幸福”。亚里士多德从理性主义出发,认为“智能的幸福”是最高形式的幸福。有论者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认为幸福分为四类:生理幸福、稳定的幸福、社会身份的幸福、真善美的幸福。在这四种幸福中,生理幸福层次最低,真善美的幸福层次最高,并且沿着一种顺延、层递的路线演进。笔者认为,尽管幸福更多的是个人的事,是一种最终由个人选定的与个人需要和满足相关的价值,但幸福并不因此而获得同样的价值和意义。从价值层面上看,幸福会因取向和形式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一般而言,幸福包括生理、心理、伦理几个方面的内涵。在幸福的追求中,因注重满足其不同的层面的内容而表现出幸福的不同层次。生理幸福是人的本能欲望得到满足时获得的一种感官的,心理幸福更多的是人的生命潜能得以实现时的一种满足感,伦理幸福是个人的价值得到他人、社会、自我肯定和认同时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显而易见,从价值层面来看,生理幸福层次最低,而伦理幸福则处于最高层次。

追求幸福是人生任何时候都无法割舍和放弃的欲求与冲动。人正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否定和超越自己,实现自身生命的目的、价值与意义。成人教育承担着把成人培养成为社会人、文化人的重要职能,它的“成人性”是其重要的特点和功能,这也决定成人教育在为人赢得幸福、获取幸福中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如果成人教育与人的幸福无关,那这种成人教育绝对不是成人所需要的。并且成人教育关涉人的幸福要着力引导个体提升幸福的层次和品味。但是,成人教育提升人的幸福层次和品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较低层次向较高水平跃升的过程,只有先从技能、生存的角度出发,首先解决他们的现实职业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而提升成人整个人生的精神、文化境界,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成人教育幸福的进化观,也是成人教育幸福演进的一般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一般规律,那么成人教育就可能与成人的现实需求背道而驰,最终成为成人幸福的一个绊脚石。

成人教育幸福演化的进化观,是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合理结果。人的生命发展集中体现为人生境界的提升。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提出过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之境、功利之境、伦理道德之境、天地之境。这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也可以理解成四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幸福观。其中,后一种人生境界或者人生幸福观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的提升和跃进,它是一种层递的进化过程。当然,它不是一种纯线性的迈进,而是波浪式的跃升。准此,成人教育应该引导成人学员在自身的基础上、在现时的客观条件下不断超越生命,去获取美好、幸福的人生,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而裹足不前和逆向而动都不会带来幸福。

三、成人教育幸福体验的过程观

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能力。这种感受和体验源自于过程,并且一个人幸福能力的提高也是因之于过程中的历练和累积。对于幸福来说,过程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成人教育幸福,就要重视成人教育过程。因为,“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体验幸福的过程,并使人在体验幸福的过程中领悟幸福的真谛”。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运动着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过程是运动的、流淌的,结果是静止的、固化的,是过程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因此,从终极意义上讲,世界是过程的集合、衔接,而不是结果的呈现、段分。换言之,过程相对于结果来说,更具本体论意义和价值。被认为是20世纪新思想的生长点和当代西方哲学热门话题的过程哲学更是推崇过程的根本性。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怀特海通过对实体的解构而赋予过程以本体论的地位。他在其传世之作《过程与实体》中认为:实体不过是过程阶段很多可分的部分联结成的一个个体……任一事物都是经验的机遇或由经验机遇的诸个体构成,不存在物质实体,存在的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件。过程哲学强调过程的根本性、本体性,从而赋予生命以目的性、创造性的享受,让生命体会创造的幸福和意义。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认为,“此在”的存在方式是“在世”,并通过“在世”去超越和创造,在超越和创造中体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海德格尔所谓的“在世”就是生命过程的流淌和展开。

与过程性思维相对的是结果性思维或实体性思维。结果性思维注重的是结果,以结果的成败得失来评判和统摄过程。这样往往造成忽视过程的意义和生命过程中的创造和体验,致使生命在遥遥无期的对结果的期盼、等待中被奴役,幸福则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从本质上说,结果性思维是一种功利性的使然和表现。结果性思维主导下的成人教育自然重结果、轻过程,每每以给予成人多少实际的东西为评判标准,忽视成人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幸福快乐的体验,最终由于缺乏过程的体验而丧失了丰富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产生意义和价值的失落感和无助感。成人教育领域的结果(实体)思维还有传统成人教育学因素的影响。传统成人教育学认为成人教育是使成人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所谓成人教育“适应说”。这种成人教育观站在成人现实的立场,从成人的社会生存所需的技能素质出发来统摄规定成人的学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结果自然成为最重要的,过程则显得无足轻重。结果性(实体性)思维对成人教育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最大的弊病就是使成人学员隔离在体验之外,我们经常在成人课堂中看到,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成人学员昏昏欲睡地听着,更有甚者,找个借口逃离课堂。成人学员缺乏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的幸福感,成为实现目标的工具,最终变成冷冰冰的毫无生气和活力的“单向度的人”。

成人教育幸福体验的过程性,要求我们以一种理性和建设的眼光关注成人教育过程,使幸福的生长和人的体验互动,赋予成人教育过程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首先,过程具有目的价值,它不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和路径。“头悬梁,锥刺股”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之所以难耐和无趣,主要就在于它被仅仅当成一种成功的手段和路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时,其实他是把成人教育过程赋予了生命的目的意义,因为,生活就是生命的展开,人就是在生活中超越自己和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而成人教育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其次,过程是一种丰富性、多样性的流淌和展开,对于幸福来说,尤其如此。我们要以一种复杂的思维来看待幸福的过程体验性,不能仅仅把幸福的体验单一化。再次,成人教育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授受过程,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互动过程,这种交往和互动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双方都是平等的参与主体。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智慧交流、思想碰撞、个融和精神相遇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创造、生成、体验的过程。

四、成人教育幸福评价的个性观

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一事物的价值作出判断。对于成人教育幸福我们该持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呢?幸福是一种基于客观的主观体验,主观体验性是幸福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幸福的主观体验性意味着,只有个体才能感受和体验幸福,并且个体总是追求按其评价为好的感受和体验。在人的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个人、群体和人类中,人类和群体是一种基于实体个人的关系存在和属性存在,它们本身不是一种感性经验上独立的实体存在,并且这种关系和属性只能通过个人或在个人中存在。因此,个人比人类、群体的内涵更丰富广泛,也就是说,个人才是最基本、最真实的存在,也只有个人才具有生命机体不可替代的感受性。质言之,幸福的承担者只能是具有丰富情感和内涵的生命个体,不是任何的集体、社会。与此相应,评判成人教育幸福自然要落脚于个人,发端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任何与幸福有关的体验———权利、自由、平等、自主等———最终都得由具有生命感受性的个人来承担。

如果我们把个人幸福看成社会的终极价值之一的话,那么,任何以集体和社会的名义来干预、剥夺个人幸福的感受和体验的理由,都是不正当、不充分的。并且,成人教育的立足点首先就应该是立足于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首先站在集团、社会、国家的立场来培养为之服务的“工具人”。成人来自各自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受,不同的个体的充分而自由发展首先是个性的充分张扬和发展。“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成人教育中也不存在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个性的差异性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也应该是我们成人教育追求的合理性结果。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那样,传统教育有两个根本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它忽视了(不是简单地否认)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其实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大类型,何尝不是如此。

五、总结

篇10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同类一流”为主题,组织全院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

一、认真开展调研工作

我们坚持学习实践调研结合成人教育学院工作实际,围绕成人高等教育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调研,针对成人教育工作的实际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成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这一调研主题,并就以下参考选题展开了充分的调研。

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分析和思考现阶段制约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成人教育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在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同类一流”的工作中做出新贡献。

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机遇,谋划发展,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开创成人教育的新局面?

成人教育学院与盐城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下设的各分院(函授站)之间如何进一步理清分工合作的权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成人教育学院对各分院(函授站)服务、评估、检查、督导具体应包含哪些内容。

盐城工学院“成人教育教学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的思考。

我们分别举行了成人教育学院全体人员座谈会、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座谈会,各分院、教学站(点)负责人座谈会。通过调研与研讨,大家认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成人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成人教育工作一定要从学校整体发展为出发点,要在“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同类一流”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凝聚智慧,发现制约成教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问题,积极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找出成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人教育招生宣传在各分院、教学站(点)存在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地方。

2、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不够有力,不够到位。

3、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投入不足,努力不够。

4、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资源整合不够,舆论宣传和对外联络力度不够大。

5、开拓新业务、新市场、新热点、新项目投入精力不足。

三、对策研究

1、进一步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

(1)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职责明确、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任务光荣。

(2)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权利优位”意识。以人为本,教育为民,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和处理成人高等教育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向往成人高等教育的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服务好。

(3)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要求。一方面,要统筹兼顾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和服务内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全面贯彻教育公平理念,充分体现利益和谐的价值取向。

(4)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保障促进”的功效。一方面,坚持教育为民思想,坚持与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决策相结合,坚定不移地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另一方面,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会学生真才实学为服务宗旨。

2、进一步突出成人教育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成人教育招生工作,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要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不断加大招生力度,稳步扩大规模,不断提升效益。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不断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成教学生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要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学分制,打造特色专业,探索成人教育模式,切实为学员服务。

(3)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寻求多元化发展。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成教工作必须不断拓展业务,实施多元发展战略,非学历教育培训就是成教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

(4)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运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修订、完善一系列成人教育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

(5)大力推进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想方设法,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强与市政府部(委、办、局)和有关行业(系统)的联系,切实推进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6)加强各分院、教学站(点)管理,严格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始终坚持做到办学规范、管理有序、运作良好。

3、进一步创新成教工作机制

(1)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特别是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努力做到奖惩分明,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十分必要。

(2)对各分院、教学站(点)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切实增强成教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努力做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3)调动各二级学院参与成教工作的积极性。力促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措施。从学校层面进一步理顺成教工作的新体制和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