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育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育的主体

篇1

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全新教学模式应从现代教育思想入手,以先进的教学思想、正确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原则为前提,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构建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全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布置教学内容,恰当的为学生提供新场景供学生活动,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做出评价以反馈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尽量满足学生在体育教学模式的需求,让学生尽量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模式改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锻炼学生自己的能力,将高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创造型人才。

二、改进高中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与常规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目的差异,常规教学旨在培养出知识型人才,而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其综合素质。现代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包括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要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出发,如果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相适应则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提供充足的锻练器械供学生自主选择进行锻炼。总之,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以及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

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善职前教育的质量,提高未来教师的质量。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招聘时,应严格审核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体育教学人才;二是改善职后教育的质量,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大在职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体育教师进行现代化专业的培训。

篇2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主导 作用

体育课上要求体育教师的责任不仅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学习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增强肌体机能,开发智力,增强体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业务水平的学习,不断完善现代知识的基本结构,调整自身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对学校体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

在这信息时代,诱惑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网络,各种好玩的游戏,吸引孩子流连忘返,不爱学习,不想运动,学生想办法逃课,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听老师的批评,很多孩子有手机,上课时间玩,下课时间玩,自习时间玩,上体育课的时候,好多学生的手机从口袋里跑掉了,尽管学校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不能配有手机,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这信息年代,如何把孩子吸引到学习运动上来,给学校老师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非信息时代,学校体育开展得很红火,学生也热爱活动,身体素质也很好,到了信息时代,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尤其表现在耐力方面,田径课学生根本不愿意上,学生害怕长距离运动,怕苦怕累。针对此种情况,体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在组织教学中,要精心备课,组织的活动要能吸引学生,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有效果,这样的体育老师才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三、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寓教于趣,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丰富多彩的学习情趣可帮学生克服疲劳和困难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保持始终兴趣盎然地学习。体育教师还必须在对专业产生稳定的兴趣上,扩大知识面,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五、增强集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上进心,有着争取自己成功的高度愿望,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训练和培养。教学过程中经常有的放矢的采用游戏、竞赛等集体活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增强教学的色彩和情趣,强化学生集体意识观念,增强教学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自觉的适应和遵从角色规范要求,从内心意识到服从纪律是集体的意愿,又是自身学习的需要。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和性格不同,接受掌握技能的能力有差异,因而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既注重一般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在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并分别指导,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六、树立良好的教学作风

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工作如果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是比较高的。教师应该教学作风民主,办事认真,无论学生目前的水平如何,均能一视同仁。上课时教师保持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平等,在教法上教师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评定时客观,实事求是,学生之间就能出现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现象。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友好,善于用建议、忠告的方式开展工作,而不强加于人,所以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和特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信心。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又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只有教师和学生达到上述情况时,体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体育教师不该把学生教成装知识的容器,生硬地把知识、技术、技能等机械地传播给学生。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精通所教专业知识,并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如何组织与进行课堂教学,将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对待。并且应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讲解、指点和训练,从而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真正发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守古.大学体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 傅承智等.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篇3

一、体育教学需要主动体育思想

目前,大多学校的体育课遵循旧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参与运

动的情感、主动积极的表现心理和获取成功后的情感变化的体验

等重要心理因素考虑甚少,课堂教学与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僵化,没能给学生选择自己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的机会。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不到自我表现,忽略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体育的主渠道,而各项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知识学习的延伸、扩展及应用。课内的自主学习锻炼是学生形成自我体育意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终身体

育的前提。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让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

对所学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现的自信感。”从“学好”到“好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是人们探索教育规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标志着从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

进步。

风靡日本的“快乐体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快乐体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身体、兴趣、爱好等需要出发来选择教材内容,运用组织教法,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从而喜欢学,主动学,直到学会。

不少人做过这样的测验和调查,在学校里“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体育名列各科之首。这又有什么奇怪呢,许多学生都把上体育课看成是从书山题海中的“一次解放”。实际上我们的体育教学却过分地强调纪律、强调整齐划一,枯燥无味的兵操式教学仍很普遍,学生缺乏自由运动和玩的机会。这样看来,如果说学生在教室里被书山题海包围受的是“精神折磨”的话,那么,传统的体育教学又是对学生另一种形式的“身体约束”。爱游戏、喜运动是青少年的天性,他们把体育课作为身体和想象自由发挥、自由表现的天然场所,他们有一股青春的活力和身心需要的激情在

篇4

关键词: 主体性教学 体育教学 应用

一、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21世纪更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一个世纪,需要人的主体意识充分提高,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建设者,教育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主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教育和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这也是当今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将学生当作听命于教师指挥的消极而被动的对象,使教育走入了种种误区。所以我们要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所以现在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不断创新。本文就主体性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二、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倘若这种状态得不到改变,就很难把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技术技能的掌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要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深入研究课的特点,改进组织教法,并采用同课外体育相结合的手段备好课、上好课,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一)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体育目标,主要抓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的目标,不仅重视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知识、技术教学发展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主体性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发展能力方面尤其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1]P93-95。

(二)体育教师应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

发挥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引发者,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和承认学生主体的差异,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的时间与机会。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其不仅学习而且有兴趣爱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学习锻炼的时间。

2.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教师应让学生提出问题,剖析疑难,归纳学法,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1.培养学生自学或独立思考和操练的能力。

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愿意学习从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教师抓住教材的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积极进行练习,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2.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评价,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群体中交流,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并指出缺点与不足,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而且在学生之间分组进行练习后让他们自己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以激励他们学习。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达到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成为自己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2]P116。

3.不断改进学习、练习方法的能力。

在学习某个动作或练习后,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锻炼形式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达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娱乐性的项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尊重主体地位就是要鼓励学生分析自身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中学习,通过参加自己喜欢和需要的活动从而获得知识。

(五)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个性。

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开放教学思想,从实际经验出发保护学生的个性,锻炼和培养他们自编、自想、自做的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主体性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渗透主体思想。

2.通过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3.主体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

4.主体性教学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出发。

5.学生通过自主知识建构活动,从而使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二)建议。

1.注意教学良好的开端性。

2.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3.创设良好的情境,促进教学。

4.利用游戏、竞赛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5.加强自身素质,做学生的表率。

参考文献:

[1]丁香.论主体性体育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2001,(04):93-95.

[2]李利军,董亚臣,宋克勤.简论主体性体育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 (01):116.

[3]江晓林,王建.现代教育理念与主体性体育教学[J].四川体育科学,2003, (01):5-6.

[4]高鸿辉.主体性体育教学探索[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06):71-73.

衡水学院2008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课题

篇5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主动体育”

1.前言

体育教育的改革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从过去的“体操体育”到“选手体育”再到传统式体育教学。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的实施,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的舞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根本的定论和模式。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主动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实验,略有些心得与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2.“主动体育”教学的概述

2.1什么是“主动体育”教学

所谓“主动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试图建立一个有明确的学习启发动机,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体育教学。它重在学生体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打破过去“教师说,学生练”的被动式教学。这样学生既明白动作技术原理又掌握技术动作,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

2.2“主动体育”教学模式

在了解“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前,先来看看传统式体育教学:

传统式体育教学法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进行概况介绍教师对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按动作模仿练习教师纠正动作学生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要学生去练”,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式的位置上。此教学模式在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历史,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的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就爱好体育,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模式在教学中使用的时间一长,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易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出现“喜欢体育活动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主动体育”教学的模式:

老师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概况介绍教师的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学生讨论学生实践教师总结并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这种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要练,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此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学习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主动的参与到运动中去,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运动能力的形成及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既懂得技术动作原理又掌握动作技术。

3.实验与研究

3.1实验的对象、教法与时间

3.2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与场地、器材的情况,认真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做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单元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相同。

3.3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按教材内容制定教法,进行实验。

以初一的足球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做法是:

实验组:首先是教师对足球运动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要求分组比赛,同时教师提出“如何打好一场比赛”、“如何传接球”、“如何射门”等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比赛,让同学们去思考,去讨论,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对同学们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讲解示范基本动作,学生再进一步学习动作技术。

对照组:对足球运动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而后教师讲解示范“传球”、“接球”“射门”等基本的动作技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学生进一步学习改进动作技术。

3.4实验结果

3.4.1从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共发出174份,收回168份,回收率达965%。对照组的同学60%认为喜欢体育活动不爱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枯燥无味,技术动作很难学。实验组同学85%认为爱上体育课,最好能每天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有趣,动作技术很难学,不动脑筋还真不行,班级同学之间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强,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3.4.2从学生的考核成绩来看,在体育课考核中,实验组的同学在动作技术与技能的掌握上明显要好于对照组,944%的同学基本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情况如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体育课考核

3.4.3从教师方面的情况来看,实验组的班级,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组织纪律性强,同学自觉认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表现明显,教师上课的劲头大,比较有激情,爱上这两个班级的课。

4.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有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4.1“主动体育”教学实质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科学地运用“主动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课前准备要充分,认真编写教案,备好课,选择设计好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失时机的抓住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式教学法相比较,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就更高了。

4.2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在课中所提出的问题,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布置的任务才能认真完成,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适用“主动体育”教学法,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通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统领教学的全局。

总之,体育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过去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动体育”教学则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精神要求,做到培养学生能力与发展运动技能的和谐统一,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肖晴.陈琦.关子明《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2000年2月

篇6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意志力;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19-01

主体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新概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主体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十分重要和迫切。

1 明确教学目标,增强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学手段的依据,又是教学的归宿站。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目标,认识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意识到学习活动中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当前的学习活动作为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所以那些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好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增强学生主观努力的意识,增强主体价值的意识,就会自觉地体现自己能动的力量,有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活动面也能随之扩大,探究问题的气氛自然就热烈了。某位老师用“据情节推,借课文补,抓神态析”的手法,通过与莫泊桑的对话来评价于勒这个人物,顺利达到了认识小说中的人物的教学目标。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评课说:“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随机应变,学生中不存在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得深与知得浅的区别”。

这种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凸出主体意识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发展水平与教学目标的一致。

2 参与教学过程,确立主体地位

学生是否能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决定着是否真正确立了其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诸多,但最根本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老师那至高无上的“尊严”、支离破碎地分析、烦琐的提问、僵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堂变成讲堂,主人变成听众。

主体教育就是把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及其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表现和显示出来。这两者的联系点就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只有使活动具体丰富,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活动充分必须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保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简化分析、优化信息、美化结构。

活动时间充分,就是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充分讨论说话的时间。这样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确定学习内容、自学思考也好,讨论置疑、探索解答也好,都会有个人的感悟、体验、收获或再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的内容必须丰富(优化信息),语言也要幽默。因为上课是学生认识、理解、创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心路历程。丰富的内容与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熏陶下得到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机会。

3 开放课堂教学,开发主体力量

学生潜在的力量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开发。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在教育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处于被灌输的、被管制的、被批评的、被指导的状况。开放主体力量,必须开放课堂教学,在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视语文为广阔的天地,走语文生活道路,语文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让学生以课本为“窗口”,把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双手能巧起来,让嘴巴能流畅表达,让时间能自由支配,空间能扩大见识,从而真正把学生的潜在力量开发出来。

开放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必须要开放,要有弹性,不能囿于课内课本,课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要向课外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训练,内化创新。语文课堂的开放,可以使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鲜活性、时代性,能促进学生全面的、主体的、和谐的发展。

篇7

摘 要 体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起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主体性 创造性思维

职业中专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中专教育的重视也逐渐增加。而职业中专的体育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尽早的适应社会。

一、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观念误区

1.技术教学观念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参考用书中,竞技运动占了很大一部分,而竞技运动是强调技术性的。但有一些学校过分的强调技术教学,而忽视了体育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不一定能够起到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强身健体的作用。

2.增强体质的观念

一堂课总共只有45分钟,而学生每个星期的体育课也就那么一两节,如果仅仅把提高学生的体质放在课堂上的话很难,必须提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外锻炼时间。由于教学方法的偏差,并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处于即将要步入社会的阶段,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体育的终身教育。

3.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是针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而言的,不能把它局限于体育课的课堂上。应该将素质教育和快乐体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增加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让中专的学生可以尽早的适应社会。

(二)教学内容的滞后

目前的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还处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把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以老师教课为主。教学内容也是以竞技运动为主,完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内容陈旧的同时,教学方法也是陈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会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职业中专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有些中专学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往往把专业课程作为教学的主体,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在职业中专中的体育教育,主要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展开。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成长的阶段得到个性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个性以及所喜爱的体育项目的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课,通过对学生的分析,鼓励学生掌握自己的运动特点和对自己负责,通过多种类和多形式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的体育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然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决定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授予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只有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体育教学也是这样的,虽然体育学习不需要动什么脑筋,但是体育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每种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它的玩法和规则,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授予学生体育项目的技巧,让多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技能,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体育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太极拳,静下心来,掌握太极拳中气的练成方法,教师传授给学生太极拳中力是怎样控制的以及重心的掌握等,这些都会增加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体育活动虽然是集很多户外运动于一身的,但是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篮球、排球和足球等体育项目时,注重的还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战略,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积极的参与战术战略的讨论和实践,不断摸索出新的作战方法。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在不断的思考中得到成长,提高自己体育项目的技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篮球比赛中,一般有传切配合、长传快攻、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2-1-2”区域联防和“3-2”区域联防等,但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这些战术不能适应场内需求的话就需要队员自己想出新的战术来应敌。

三、结语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和再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和作战策略。对于学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需要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也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策略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秀军.浅谈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4.

篇8

关键词: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教学手段、关键问题

1.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尤其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学生练,产生错误动作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2.“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设计

2.1基本概念

“双主体论”作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它是主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质参与、师生平等互动的教育活动模式。它重视师与生主体共同发展,是现代教育的观念,是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存的主体,没有学生,教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教师,学生就无所谓学生了。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实质性的互动关系。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作为教的主体,通过提高自我,为学生身心发展、知识的主动获取“主导”作用;二是指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三是指师生作为教学中的互为主体,同时又互为客体,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2 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2.2.1培养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必须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举一反三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的适应社会。

2.2.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新知识需要人们在没有别人的指导下独立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成为授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授课虽然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够独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2.2.3更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的体育教学效果往往采用单一的技术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势必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往往只顾练习单一的技术动作,忽视了锻炼的真正意义,违背了体育运动的真正目的。

2.3 “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2.3.1 教学目标

调动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提高团体的群体凝聚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2.3.2 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教学侧重单一技术动作方法的灌输,而互动式教学侧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沟通。互动式教学更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交流与传递。

传统体育教学为单纯的师生关系或教学关系,而互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则是一种多向的,互动的关系。

“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有三个自变量:教师、学生和课堂,三者之间互相存在着主客体关系。教师是主体,学生与课程便是他设计教学活动的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与课程便是他学习发展的客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课程是他们发生教学关系的公共客体。

提问激发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前、课中或课后问题给学生学习思考,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回答、质疑或反问。以此激活学生思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互动交流:“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全过程采用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由教师先抛出主题,并指出主题中涉及的具体问题,集中讨论焦点;教师不强调学生答案的唯一性和正确性,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在讨论和争议中寻找答案,注重启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讨论阶段采取分组或集中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做主题发言,归纳总结。

多媒体教学:在双主体互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和讨论有关体育比赛和优秀运动员的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我也要锻炼”的想法, 较容易实现教师的引导主体作用, 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3.教学过程

教师设疑学生寻疑角色互换互动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小组合作探

究交流引导并掌握技能测评与反馈

2.3.4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权威性单一的技术考试的考核学生,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考核内容标准上、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对象上进行综合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3.1“双主体互动式“教学遵循了体育教学的规律,迎合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活跃了教学气氛,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3.2“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彻底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式。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又符合体育教学的原理与规律,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通过不懈的实践、探索、补充和完善,互动式教学法必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展现其实用价值,取得最好的效果。

3.3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实施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合理分组,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莹莹. “双主体互动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 陈最新等.“互动分层合作学习”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

[3] 隋艳伟、宋娟、孙智.基于“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与实践[J]. 科技资讯,2011:201-202

作者简介:高建娜 1984年12月生于河南省濮阳市 女 汉族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硕士研究生。

篇9

摘 要 无论是中小学校,亦或是高等院校,都很重视学生体育的锻炼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秉承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实践和探讨。本文主要就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主体性 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各学校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将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以达到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呢?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教育教学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实践中逐渐的认识自己以提高自身的发展,同时,能够为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使自己成为社会型新人才。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外,还要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对体育的学习和实践练习加以引导和规划,以促进学生及自身的发展。

一、 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体育教学教育这个角度出发,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不应当只注重对内容的改革以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应当走出传统模式下的种种不足,树立起新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对主体性的认识[1]。一位成功的教师不只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精彩纷呈,还要在学生学习和实践中加以引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和特点的教学方案,并在其中积极的引导和点播,而学生则要积极地推动该设计的应用和实施,并主动的去探索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羽毛球教学时,可以在室内时可以先向学生讲授羽毛球的打法以及注意事项;在必要的时间或者真正的操作实践中时,要让学生做好最基础的技术训练,同时可采用适当的比赛方法。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将其加以强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以及羽毛球的乐趣,让羽毛球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项目,提高他们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课程氛围下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实力,从而对挖掘自己的潜力具有巨大的帮助。向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主体性发展。

二、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导学

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方法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此,我们将学生划分为一、二、三层。对于第一层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水平,以实现更完美的突破,因此对他们要严要求、高标准,重视形态的发展;对于第二个层次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应当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而言,要求就相对低一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始阶段,要注重培养她们的体育兴趣,了解必要的体育常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动作,由易到难,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又提升了他们对学习体育的信心。例如,在通过健身圈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时,可以将健身圈分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同时也可以选择分层导学。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安排具有动态性的多圈练习方式,将健身圈玩成多种花样;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安排双人双圈型的训练方式,以便提升自身发展;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选择单圈、单人、静态的方式,从基础做起,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2]。若有学生认为练习内容与自己情况不符,也可以自由选择练习内容,以实F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三、 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同,体育教学也以课本的内容为主,并为学生讲授体育理论知识,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从中得到乐趣,并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在实践课堂中,以篮球为例,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二对二、二对三、多对多等多种类型的篮球比赛方式,而教师却只是一味的为学生讲授篮球的基本动作,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太过详细,而学生在每次上课时也只是重复练习,没有给学生真正比赛实践的机会,这必然会和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差别,从而让学生对体育教学课程有所看法。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来将学生的心理需求化成现实,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以及自信心,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动机。而对学生而言,在他们心理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践效果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领悟其中的技能。但是,实现学生这一要求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3]。因为处在同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需求方面也许会是同一种类型,但也可能是多种类型。因此,如果学生的需求产生分歧,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同,从而达到不一样的体育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才能为逐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做出铺垫,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性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Z].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篇10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主体参与性;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人的主体性发展和教育的深层变革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体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一种外部驱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的科学组合与综合效应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满足其主体需要极为重要的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首要问题,健康问题牵涉到每家每户,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健康的人不是一时一刻能打造出来的,而是从小就要加以培养的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在体育学科中大力倡主体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突出学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与对象合二为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在体育课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注意的,下面是我对主体性教学实践时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与课中的教学指导与点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使千差万别的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例如:由于同一学段学生存在着身体、爱好、兴趣与选择等共性特点。在体育课上进行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练习时,最好能按学生的素质差异分组,为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加以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调整自所在小组的位置,根据新目标继续努力,不断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以多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有效地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以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地、自主地和创造地学习,通过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建构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运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竞赛等办法来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篮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的学习中按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情绪高涨,效果良好,显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耐久跑练习中,让学生创设耐力跑路线、方法与情景,变原来单纯围绕操场进行耐力跑练习为有趣的情景跑、自然地形跑等等,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有氧耐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课中实行人人都当小干部的制度,让小干部轮换整队、带准备操(选做广播操、徒手操、自编操等)、选择一些可行性的而同学们喜爱的游戏进行练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们不仅认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些学生还自编了质量较高的徒手操,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