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规则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规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管理规则

篇1

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坚持以实践、提高、发展为中心,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供各位老师认真学习、参照执行。

一、总则

1、教学工作必须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指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规范地进行。

2、认真执行教学计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建设,以开放性、生成性、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用实际行动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角色的创新。

3、各科任课教师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及组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布置作业与批改、辅导、考查等环节的工作,教务处要组织人员配合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4、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因开展活动需要在调课、停课的,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作出妥善安排,方可实行。

二、教学常规细则

(一)备课与检查

1、撰写教案应该根据上级教研要求进行,各学科有其特点,学校将按照有关要求检查、督促、反馈、存档。

2、补充教学内容,教材不等于教学的全部内容,确定教学内容要在凭借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要用教材教。

3、教案的形式要多样化,提前备课量为二周,教研组也可分单元分章节分工备课,但必须做好课前二次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强化“功在课前,利在课上”的意识,做到不备课,不上讲台。

4、各科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的基本精神,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处理好教学的阶段和连续性,做到循渐进,螺旋上升。

5、各课要写好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课时教案包括教学课题、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及教学过程、板书、反思等项目。

6、教案检查:采取普查与抽查,并特注意小科教案检查(科学、品德、英语、音、体、美、写字等)。每学期由教务处统一普查,每月普查一次。每次检查均作好记录和小结存档。当发现教案不合要求时及时交换意见,要求改正,检查中发现未进行二次备课情况要及时纠正。

(二)上课

1、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摆正教和学的关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前两分钟到教室,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维持好课堂纪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教学。

2、坚持采用合适的教学用语上课。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教学目的明确,即在一堂课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教育都明确具体,落实到位,师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②、教师善于把握、驾驭教材、根据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系统,把教材组织成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系统,做到深浅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抓住,既落实基础又培养能力。

③、要采用素质教育的理念组织教学,坚持从“乐教乐学”出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讲练结合的原则,教师善于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以趣激学,实践为主,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之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坐、立、读、写有正确的姿势。

4、不提早下课,不拖课。

5、原则上按计划上课,妥善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无特殊原因,一般按要求上完有关内容,教师不得自行调换课程,因公出差的教师按学校要求安排好课务,因病、因事的教师要依照《实验二小考勤制度》执行好请假,避免“空堂”现象。

6、上课检查:每周最少检查一次。并特注意小科教学检查(科学、品德、英语、音、体、美、写字等)。上课期间由学校教务处不定时随堂听课。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各科基本作业量,

完成课后习题或思考题,可适当设计、补充配套练习题。课堂作业坚持限时分层校内完成的原则,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各科应协调好每天作业的总量,低年经一般不留课外作业(适时调整);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高年级每天不超过1个半小时。

2、作业批改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反馈及时,数学作业当天批改、反馈,语文和其他作业应在下一节课做作业前批改、反馈,作文要有讲评、面批等形式。

3、耐心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创造条件,开展学科课外活动,用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4、布置作业要紧扣教材,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要努力减少机械抄写和单调乏味的作业。

5、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各学科教材的习题或思考题,教师要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迅速及时,讲求实效,不出错误。

6、作业检查: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四)、辅导

1、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培优补差工作。正视差异,重视对暂时学困儿童的辅导、帮助,也提供学习超前的孩子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

2、及时为因病因事请假的学生补课。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

(五)、考查

1、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通过检测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评价,这既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鉴定。

2、学校组织月考,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填写质量分析表,

3、考试检查:由教导处检查教师监考、阅卷、登统全过程,对不负责者提出批评,要求改正,对舞弊现象做出扣分或取消成绩的处理。

(六)、教学评议

1、各教研组安排好“每人一节公开课”,均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提高教学艺术,并结合有效课堂评价标准做好记录,留存公开课(照片、教案、反思、听评课记录)材料。各教研组推选出一节优质课。

2、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科性知识竞赛,提前安排好时间、地点、人员,做好记录和原始资料留存(包括影像资料),并报教务处存档。

3、校长、主任采取推门听课制。

4、教师听课每学期不低于2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不低于25节,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低于40节,并做好听课记录,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教师听课记录。

(七)、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按照学校《主题教研实施方案》要求做好主题教研工作。(另见《主题教研实施方案》)。

实验二小课堂教学要求

1、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突出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后记。

2、提前进入教室,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辅助用品准备到位。认真上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3、上课用语规范(使用普通话)。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坐着上课(如有特殊情况,事先告诉教导处,遇有领导检查,好做解释)学生做课堂练习期间,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帮困指导。不应出现学生蜂拥在讲台前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现象,更不能由学生批改。

4、进教室上课不得带与教学无关的物品(例报纸,杂志,茶杯等,无极特殊情况不准接打手机)。

5、合理布置作业。

6、作业批改及时,规范。养成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

篇2

物理实验室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物理环境,而且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学到了实验技能,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科学态度。

一、完善规章制度

我校由校长亲自负责和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实验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明确了职责,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物理实验室教学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规则、物理实验室实验员职责、安全制度、奖惩条例,等等。

二、建立实验室档案

我们将管理档案分为:(1)仪器设备的档案,包括计划和采购、验收,建立账、卡、标,分类与存放,仪器的保管、使用中的管理。(2)实验教学的档案,包括实验教学的登记、实验通知单、学生分组实验登记、实验器材的损坏登记等。仪器设备的管理应抓好计划、采购、验收、建档、建账、存放、保管维修等各个环节,实验室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与经费的可能经常补充仪器设备。购进的仪器统一按国家教育部编发的《中学理科仪器目录》的编号,使账本与记录规范化,购进的仪器,先验收,再上账本,建卡、标,存放,凡损坏或正常消耗的及时记录,损坏的要酌情赔偿,每学期对实验室检查,每学年一次清查,做到账目、记录、实物相吻合,一些贵重仪器存保险柜,一些仪器要定期通电,如激光管一经购置要经常使用,保管时至少每周要通电1小时,以延长寿命。

三、实验室仪器的管理

有了仪器室、准备室、学生实验教室、仪器等这些硬件,如何进行仪器的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软件)是至关重要的。

1.实验室仪器的静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规则规定仪器要分类、编号、入账,做到账目、标签、实物三统一,实验室与学校总务处定期对账,每学期至少对账几次,做到物物有账、账物相符、账账相符。仪器分科分类存放,标签齐全清楚,陈列有序,按保管要求做好仪器防潮、防尘、防震、防压、避磁等工作,损坏的仪器应及时修理,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易燃、易爆、放射性物品设有专柜存放。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原则上应由当事人赔偿。教学挂图按年级组交专人负责,使用后及时收回。实验教室区别于普通教室,实验教学区别于一般理论教学,据此刻意创设具有科学实验特色的德育氛围,以实验室独有的感染力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去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篇3

关键词:食品化学课程;开放式理论教学;多元化实践教学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食品专业课程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但是,对于刚刚涉及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食品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及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使其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学习动力不大,打算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其大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一般为毕业时找到一个较满意的工作岗位。因此,在这些院校中,食品化学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很有限,加之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许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对原有食品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学生兴趣导向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开放式、多元化食品化学教学模式。

一、多元化食品化学理论教学模式

多元化食品化学教学模式,形式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兴趣为导师,去完成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深刻地体会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方式上一般比较灵活,如课件可以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试题库、相关影视资料、图片资料等;在学习时间上并不限于课堂,可以凭借网上交流平台随时交流;在考核方面可以采用试卷考核、论文考核、产品研发考核等多种形式。

互动式教学是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达到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是传统教学法一直提倡和鼓励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有精选案例式互动、主题探讨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和归纳问题式互动等多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授课内容采用合适的互动方式。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食品化学课程和教材本身,可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融汇贯通,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结成一个面、一张网、一个系统,以便于学生灵活运用。

二、多元化食品化学实践教学模式

多元化实践教学应以创新性、设计性、自主性、实践性学习为主,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使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在基础性实验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适当引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不拘一格,不限于现有教材,应灵活调整,及时吸取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或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融入食品化学的实践教学。实验内容可随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当地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特点进行调整,贴近生产和生活,以体现实践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结合食品化学理论教学内容,探索传统食品,如豆制品、乳制品和面点等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特性,并概括出相关理论要点。以切身的参与,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支持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学探索。尽管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直接导向,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也不乏善于思考、积极进取、想继续深造、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给予密切关注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应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进行引导,并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从事科研探索。例如,鼓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在科研条件方面努力提供便利,引导他们从事相关科学探索。

(三)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特点及学生就业方向,在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压缩教学时间,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以便安排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专业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可结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或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或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等。通过近一年的专业实践实训,可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多元化食品化学教学目标

(一)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空间

多元化、开放式食品化学教学,主要涉及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应该结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构建网上课堂,以便学生在课堂以外随时随地的学习。在多元化的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中,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课件、教材、往年试卷、试题库等常规电子课件,还应包括与食品相关的所有“热点话题”链接、影视作品链接、食品安全论坛、教学交流、成果展示台等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多个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食品化学教学中,为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水平,也为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搭建一个平台。

(二)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问题带进实验室,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正确的方法。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规则进行改革、完善,并细化相关管理规则,构建一个开放的食品化学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意味着任何经过申请并获得管理部门批准的本专业在校学生,均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科学探索活动。当然,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涉及管理、经费、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前期投入,需要学校和所在院系的支持和配合。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构建已是当今高校教学一个发展趋势。在这种开放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下,考试不再神秘,所有知识点一目了然;学习不再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上资源学习;师生交流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毫无保留的对外开放,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借助广大师生的力量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人本管理;服务意识;反馈整合

语言实验室是外语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教辅工具,对其管理形式的探讨是不可避免的命题。近年来论述语言实验室管理的文章不少,但大多数探讨的都是物的管理。有涉及人的管理方面,也是侧重于用管理制度来约束人。对此笔者认为,只有“以人为本”,实现语言实验室管理的“人本化”,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管理工作。真正发挥语言实验室“教学工具”的作用。

一、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各地高校在教学制度的改革和管理模式的建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语言实验室的物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师生要遵守的规则等“刚性管理措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人”的管理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缺陷:管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语言实验室人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数量不足;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结构失衡;教师计算机知识缺乏;语言实验室在教学计划内和计划外对学生开放的时间少等,这势必降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到对广大师生的服务质量[1]。面对在实验室管理中“柔性管理”的缺失,最好的对策就是实行人本化管理。

二、语言实验室人本管理的措施

泰勒首先提出的管理要考虑人性,目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已被世界各国采用,把人作为第一要素。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自觉实施人本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表面上看是物化管理,而实质上是人的管理,因为语言实验室的设计者是人,使用者是人,管理者也是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管理[2]。语言实验室的人本管理,主要是针对语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使用语言实验室的师生进行的。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语言实验室管理理念。

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当内化人本管理的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宗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强化服务意识

语言实验室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管理语言实验,同样也是为了确保语言实验作用的正常发挥。所以,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语言实验室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和学习服务的。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并以此为准则来进行自己的管理工作。

2.提高技术素质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的语言实验室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自主式、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语言实验室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先进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己所管理的实验室的发展状况和相关的技术知识。

(二)落实以人为本的语言实验室管理措施

在语言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执行者都是人。所以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当然要以人为本。语言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协调好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注重激发实验室人员的内在动力,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自觉自愿地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为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做贡献[4]。

1.注重人员的培训工作

首先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外语教育环节,做好资料建设。培训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进行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流程培训;可以采取定期的培训讲座,请不同学科、相关专业的专家授课或进行专题讲座,让工作人员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订购相关的期刊杂志,便于工作人员接受信息;每个学期抽出特定的时间,去其他的院校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是设置理念和工作重点。

其次是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要双管齐下。一是要求任课教师深刻领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使教师建构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范围。二是对教师使用实验设备的培训。每个学期开学之前,要把任课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教师要了解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所有操作流程,以及出现小意外的自救办法。三是对任课教师应对突发状况的培训。在语言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状况。老师掌握这些应对技巧,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并提高语言实验室的利用率。

第三是对学生的培训。学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语言实验室要服务的对象。对学生的培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语言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并明确一些基本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初次到实验室上课的学生,要向它们全面介绍实验室规则、室内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学习能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回应老师,以及要遵守的语言实验使用规则。

2.注重人员的心理需求

人本管理理念认为:组织中的员工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都是可以塑造,影响和改变的。社会和组织的环境,文化及价值观的变化也同样可以影响“组织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5]。对于语言实验的人本管理来说,作为客体的“人”的心理需求对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要注重实验室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一是注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语言实验室工作人员是语言实验室特殊的组成部分。要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考虑机制的设定,如对工作的优劣程度做相应的评定和奖励;关心他们的职称评定;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地位,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

第二是注重任课教师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运用语言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预期或不预期的问题,并且会对实验室有自己的心理预期。所以在管理时要注重教师的一些隐含的心理需求。如提供更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保证实验室运行的良好秩序;对老师的课程安排做到井然有序;尊重并视情况采用教师的一些想法和意见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第三是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在使用语言实验室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如果有可行性,可在适度的范围内满足学生的需求;语言实验室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计划外对学生适度开放等。

3.注重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反馈

关于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本管理理念认为:作为管理主体和客体的人之间具有相关性,其目标是可协调的[5]。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共同目标是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要注重与管理客体之间的交流。实验室的管理者会指定的相关的管理规则,以及各方面的管理措施。在实施措施的过程中,要主动寻求和听取老师和学生们的意见,对于规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做相应的修改和补充;定期做问卷调查,以此获得对自己工作效果的认识,对于问卷中反映的不足的地方作进一步的完善。

作为管理客体的工作人员、老师和学生们也要注重对于主体信息的反馈。对于管理者的工作,要积极配合。课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验室方面的问题积极反馈给管理者,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生们则要认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用实验室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

对语言实验室实行人本化管理,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措。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以人文本更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更应该渗透在管理领域。人是一切管理问题的核心,语言实验室管理的人本化更能促进语言实验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芳.“以人为本”的语言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02).

[2]张从现.数字语言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0(07).

[3]江凤兵,钟秋媛,黄光华.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科学规范化管理[J].科技信息,2009(30).

篇5

1.1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

且实验内容重复紧贴理论课本的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内容简单,实验项目年更新率较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另外,由于生物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知识点存在交叉,以教研室、课程组、甚至针对某一门课程制定相应实验教学大纲,导致不同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限制了学生实验内容的范围,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最终偏离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在内容上,由于不同课程间内容的相互渗透与实验课设置的相对独立性,造成课程间协调不足,缺少整体规划,出现简单实验开设过多和实验内容重复的现象.同时导致一些实验类型漏开或少开,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某些实验能力欠缺.具体的实验课教学目标表现为主要重视实验的结果与教材上的是否相同,而对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重视不够,使部分实验处于浅层次或流于形式.所以,实验课开设数量虽不少,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2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在实验药品的管理上,采用统一购置、统一管理的模式,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要制定一套有关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的系统而合理的管理规则.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模式,并由专职实验管理员进行监管.杜绝以往实验室管理存在仪器设备药品乱借乱拿乱放、学生迟到早退、实验室环境卫生差等混乱现象.以充分发挥新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效率为目标,在现有实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实验室的组建情况及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以实验教学目的为依据制订相应评估体系,客观的检验、改进、完善实验教学体系.2.3培训实验教师,制定轮岗计划本实验改革结合本系国家级生物科学专业及省级植物与分子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条件,拟采用实验教师定期培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采用“相互帮辅制”等措施,培养教师全面的实验能力.并根据本专业整体实验教学大纲和各实验教师的实际情况拟定实验轮岗计划.从而打破以往实验教师固定制,克服虽然该教师在指导该实验系列中得心应手,也能切实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但不利于知识面的拓展,间接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弊端.

2培养高素质人才

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能力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让学生逐步参与各项实验模块,并掌握相应各项实验技能、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实验。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即所谓的“异常现象”,一般不采取必要的方式或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直接回答,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同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分析[2].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督促学生提高实验能力.建立完善的实验考试体系:精选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探索性,并且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作为考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已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完成整个实验考试,超时者将被扣分等方法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将必须重修本门实验课程.同时改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将原来的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更注重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并将实验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3调查总结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学生测试、抽查、经验总结等形式展开调查,了解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一步总结经验,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文本成果,完善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并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进行试用推广.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审定有关研究资料.

4结语

篇6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实验技能;实验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76-02

病理生理学是医科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和结果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机械地重复便可完成实验,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自主设计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依据特定目的和要求,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相关实验方案进行讨论、设计、修改、制作、预试,最后完成正式实验。近年来,我校机能实验室教学中心尝试开设了一批自主设计性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病理生理学为例进行总结如下。

1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

1.1教学目的通过开设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1.2教学对象随机抽取2009级本科专业8个班作为实验班,由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讲师以上教师详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附设6个命题式的设计性实验供学生作为参考,实验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

1.3教学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理论知识,本校的病理生理学实验课内容共开设4项验证性实验,1项自主设计性的实验,即由学生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时数为8学时。

1.4教学步骤

1.4.1本校共配备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专业教师二十多人,负责详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如何进行选题、如何设计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本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等基本条件,并介绍相关实验设计书的书写格式以及如何进行课堂答辩等。

1.4.2以班级为单位,由3或4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要求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自拟实验设计方案。

1.4.3专业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审阅并指导其修改。

1.4.4课堂开题论证。要求每个实验小组推选一名主讲人,讲解15分钟,答辩15分钟,师生相互提问。提问内容包括:相关文献准备与背景知识,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实验操作环节与结果,分析讨论,最后指出存在问题等。

1.4.5最后选出符合实验室条件并能够进行实施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案实施实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如果没有条件把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付诸实施,则可对预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总结。

1.4.6教师对学生所书写的实验报告并结合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综合评分。相关分数将计入学生年终考评。

2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评价

2.1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摄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向学生们介绍一些科研新进展与新动态、新技术及与各学科的联系,学生学会了主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进行模拟实验,拓宽了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积极性,从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摄取知识,使其达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境界,从而为今后实现自我终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2.2加强了对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其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作风和团队精神。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文献,反复修改实验设计,动手实验。每一位同学都要亲自动手,从实验前准备到实验操作及实验后期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等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加强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所以,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摄取知识,从过去的被动思维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转化[1]。

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针对学生在自主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加强实验室管理由于各实验小组实验设计方案中所需的仪器试剂材料实验动物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规则,包括:仪器室管理规则、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药品借用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学生进实验室必须注意的问题、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各项制度明确了实验员、任课教师、学生在仪器室、实验室的具体教学行为,各分项制度在实验室或仪器室中都有标牌标识张贴,警示醒目。

3.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进行自主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要求实验指导老师重新学习,因此要求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广泛的掌握。带教老师只有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一起融入实验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3.3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考核体系,既反映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新的考核体系应该从平时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及论文质量、开题答辩及回答问题者的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考核,并与年终考评成绩挂钩。

篇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开放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12-02

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实验室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其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在实验室。

2.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进而努力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创造,锲而不舍,从失败中总结提高,最终完成实际的科学创造。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是建立学校知识创新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既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使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院系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选择采购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建设的实验室往往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小,功能单一。单一功能实验室设置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表现为有课使用,无课闲置,设备等资源使用率低,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浪费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实验室建设经费分散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使用,造成使用经费额度小,必要的大型实验教学设备无法购置,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基本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经费不能统筹安排,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建设经费的最大效益。同时,这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重复建设率高。

3.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所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实验教学能力封闭性较强,实验教学涉及知识面单一,缺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造成了缺乏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实验内容只是围绕所在院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的开设来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建立开放实验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2.建立开放实验室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实验资源效益,使实验室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放实验室能转变和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带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能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除此之外,开放实验室能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扩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

1.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开放实验室模式应以改变传统实验授课方式为起点,应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为主线,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同时,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层次、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我们要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各种模式建立开放实验室。

2.开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实验环境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的原则。首先,实验环境开放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建设基于网络化的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实验环境,实现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新型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其次,实验内容开放主要通过“必修实验”、“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科研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实验向主动寻知求学的主动实验转变。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赋予学生充分的自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学校在实验中心建立虚拟实验服务器,将部分实验项目的资料统一放到服务器上,并利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这突破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丰富的实验内容。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各个实验室设备情况和开放时间,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模式。

4.开放实验室应逐步实现对外开放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需要实验室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与改善。传统实验室服务范围的封闭性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弊端,它一方面导致实验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还存在实验室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开放,包括对其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的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缓解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开放,除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发挥社会效益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收费实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实验室主管部门务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第三,抓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与传统式实验室相比,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性、实验项目多样性、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增大。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建立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负责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

六、结语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妇产科;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1-0074-03

[作者简介]李旭明(1965―),女,广西北海人,主管护师,北海市卫生学校妇产科教师。

北海市卫生学校是一所教学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中职卫生学校。在临床妇产教学中,教师可按教学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本校附属医院去见习,见了使学生对妇产科技术操作有直观认识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妇产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开阔视野,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加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但我校于2008年搬迁至北海市郊,学校附属医院不随搬迁,仍然在合浦县城。这样一来,如果组织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就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所以学生见习机会明显减少甚至取消。除了见习机会减少,学生临床操作的机会也不多。出于各种原因,学生临床实习操作易被患者拒绝,学生的临床实习操作经验严重匮乏。这使得学生的妇产实验学习变得极为抽象,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妇产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结合近年的实验教学改革,笔者谈谈如何提高妇产实验教学质量。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2008年学校未搬迁至北海以前,我校只有两间面积不大的妇产实验室,原有的教学设备大多过时、落后,且数量不足,实验场所偏少,有些实验无法展开。首先,教学设备功能落后。例如分娩模型,在教师演示和学生训练正常分娩项目操作时,需另一人伸手进模型推胎儿模型才能将胎儿模型娩出。因缺乏真实感,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觉得此项操作较为抽象乏味,不感兴趣。其次,设备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动手机会减少,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因此,要提高妇产实验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上,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为指导思想,制订了妇产实验室建设规划,软硬件两方面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建设。几年来,我校妇产实验室不断扩大,已有妇产实训室、母婴保健实训室、模拟产房及储物准备室四间,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先后购买了一批比较先进且功能较齐全的妇产科实验教学设备和模型。不足的设备得以补充,学生的动手机会增加。过时、落后的模型得以更新换代,如教师演示和学生训练正常分娩操作时,我们现在采用的模型是2011年采购的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拟人,此模型能完成全过程的分娩与急救综合技能操作训练,具有操作真实、视觉和触觉真实的感觉,学生有如身临医院临床之感,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1]

(二)加强实验室管理

长期以来,我校妇产实验室附属于妇产科教研组,因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实验管理陈旧、封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教学当作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仅起到通过实验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作用,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实验技术理论和完整的实验技能的训练;此外,由于实验室缺乏管理,有些实验仪器保养不当造成损坏,维修不及时而闲置,致使一些实验项目无法开展,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自2001年学校成立中心实验室后,对全校实验室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学校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方法进行了改革,制定了一整套实验管理制度,如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操作规则,贵重仪器使用制度,实验仪器进购、使用、维修制度等,促进了实验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

(一)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

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新形势下,妇产实验教师不仅限于单纯的实验指导,而且还承担着与任课教师同样的实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妇产实验教师除了需要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平时还应积极关注、了解本专业相关专业的新知识及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妇产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也需要妇产实验教师不断进取、拓宽知识面,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但笔者认为,要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除了实验教师自身进取外,同时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近些年来,我校为了提高实验教师专业水平,制订了实验教师的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先进仪器的使用、维护及保养,为实验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术研究信息交流等活动提供了机会,鼓励实验教师多看书、多交流,扩大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经过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共同努力,我校实验教师的业务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提高师德素质

师德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人生素养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在妇产实验教学中,本人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只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人格品质是培养不出优秀的专业人才的,也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因此,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身作则,以行带人,言传身教,用教师的人格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促使妇产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三、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为了上好实验课,提高教学水平,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妇产实验设备、模型性能完好,熟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拟定教学方案,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验课程及相关联的知识;课前还应预试实验一遍,做到胸有成竹。本人在妇产实验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的另一点是:在演示讲解时做到声音洪亮、语言清晰、生动形象;在演示操作时做到规范、准确、直观。这样学生的上课态度就会认真,学习兴趣就会高,对教学内容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实验效果也得到保障。

用心指导实验是把好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时教师应认真巡视、耐心指导,对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率得到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求呈多样化。[2]为了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等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妇产实验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四、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

实验教学有别于理论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生动手参与训练其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技能。[3]学生在有限实验课时进行操作练习,经过教师的指点,其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是可能的,但很多妇产实验操作,比如正常接生、妇科检查、外阴切开缝合术等操作,通过有限的实验课时练习就能达到熟练和掌握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由于时间有限,即使教师在上课时不停地巡视、细致地指导,也做不到对每个学生都能给予指导,操作也不可能做到反复去练习,而没有经过反复练习的操作是达不到熟练和真正掌握的程度的。因此,为了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技能操作能力,我校采取的应对措施是:1.开放实验室:在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双休日全面开放实验室,教师利用下班时间进行指导。通过开放实验室,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和空间,学生可反复操作练习,达到熟练和掌握的程度。2.组织有一定操作能力的辅导队伍:充分发挥骨干学生的目的,在课后从每班抽出4名平时领会能力强、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使她们熟练掌握操作项目的步骤、要领及注意事项,在同学们课后练习时充当指导教师,还可解决个别学生因害怕教师而不敢动手操作、不敢问的心理。同学之间互教互学,没有压力,充分做到动脑动手,达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目的。3.实习前强化培训:学生实习前对各项妇产实验操作进行强化培训。采取实训操作、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来复习巩固妇产操作技能和临床上常用的妇产医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进入医院后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通过实习前的强化培训,100%的学生妇产实验操作熟练掌握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获得了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的好评。4.操作考核:通过考核,教师可了解到教学薄弱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通过考核,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得到纠正,最终真正掌握一项妇产实验操作技术。实践证明,学校实施这些措施后,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增加,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这几年学校通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及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和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妇产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玲,匡文娥.加强妇产科模拟技能训练,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4):122-124.

篇9

为了解高中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状况,一年多来,我们走访了部分学校,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了关于创新实验室设计与开发、配备与使用、管理与服务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征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题创新实验室建设案例,组织编写了《创新实验室里的时代脉动――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撷英》,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f2011年9月)。

一、对创新实验室概念的理解

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指出: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近年来,各学校纷纷建立或命名的创新实验室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专门设计建造”的实验室、有“在传统实验室中增加新仪器而扩充其功能”的实验室、“以创新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从系统论角度理解,创新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教育装备资源,与教师、学生、教材一起构成了现代教育新型的教学系统,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建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新型的认知伙伴关系,构建基于教育装备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环境,开发新的实验教学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评价管理体系,促进教育装备与教学过程实现深层次的整合。因此,创新实验室是“以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室;是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自主探究与创新活动的实验基地:是配备丰富的仪器、设备、工具、图书、资料、作品等多种学习资源的教室;是一个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科研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实验平台;是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创新实验室并非单纯是科学、技术实验室,目前在各学校也涌现出人文、艺术、体育、经济、数学类实验室,拓展了创新实验的内涵;创新实验室不仅局限于在校内,校外资源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有与当地高校、中职校等部门的合作,也有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共享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创新实验室不仅实现了对原有传统实验室的综合运用,还成功地与信息社会、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国际文化接轨,为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先进的技术支持。

二、对创新实验室案例的分析

一般来说,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通过案例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分。案例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案例中创新实验室建设的理念、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活动内容、校本教材、教育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取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示范、启发作用,可供其他学校借鉴或推广。

1.创新实验室要以求真、创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质的发挥创设环境,构筑平台,营造氛围。

上海市七宝中学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为育人目标,设立了学生科学研究院和学子人文书院,联合校外专业机构建设了16个专题创新实验室,配置了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以“走进自己的实验室一兴趣伴我成长一智慧创造未来”设计“智慧与创造”大理科系列课程;以“走进我们的人文书院一文化之旅―传承与创新”设计“文化与人生”大文科系列课程,按照“普及、提高、深化”三个层级逐级实施,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上海市向明中学提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造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形成具有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创立了“科学与艺术探索中心”,建设了若干实践体验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形成了“基础+特长一创造”的办学特色。

2.创新实验室要以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为依托

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理念,各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力度,每位教师都有了课程开发权,学生有了更多的选课权,校本课程自由创新,百花齐放,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课内外相结合,开展实践、探究、创新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拓展了学科范围和知识面,加深了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其中实践类系列课程的开设推动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又促进了课程的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随着创新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和课程的不断调整,部分课程的思想和内容也逐渐被其他学校认可、认同,成为新课程开发的样本,甚至师资、教材及实验室仪器设备还向其他学校辐射,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创出了学校的特色。

上海中学建设与资优生教育实践相匹配的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前瞻性思考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设立了学校特色的课程图谱,涵盖了700多门课程,其中拓展型课程包括知识拓展类、视野开阔类、解析探究类、应用实践类,建立了与课程匹配的20多个创新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展了科学前沿的研究型课题。上海市晋元中学选择“结构设计创新”为创新项目,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与同济大学合作,建设了结构设计创新实验室,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创新实验课程,含材料力学初步、结构力学初步以及学生实验指导、结构竞赛设计辅导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学生动手实验和实践研究为主,着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与研究性,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新实验室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基于“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出发点,各学校建设了异彩纷呈的创新实验室,其技术内容和手段各不相同,有老实验、老仪器、新探究,有老实验、新仪器、新探究,有新仪器、新技术、新实验。在创新实验室里,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设想,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实验,通过分析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来完成学习和探究,其过程集设计性、探究性、综合性为一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和创新。从认知教育角度理解,创新实验室的建

设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人格建构,发展创造力。

上海市民立中学利用已有的DIS实验室,不但完成教材规定的物理实验,还通过自制教具创新演示实验、拓展学生实验、学生自带问题设计实验、开展课题研究,共开发和改进了100多个物理实验项目,并逐步推广到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使DIS实验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海市格致中学以“让创新发生在每一位师生身上”为愿景,以“重视基础实验,激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将地理教学从普通教室带到数字化地理教室、天文馆、地质馆、人与环境实验室以及校外、野外、国外,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推理研究问题的过程,经历合作奋斗和自由发展个性的过程,在“经历”和“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上海市南洋中学将整个校园作为创新实验室,以绿色创新为主题,开展“动手做”,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打造“南洋杯”实验技能和创新大赛,利用特级教师奚天敬的品牌优势,面向全区培训教师,推动区域物理教学及教研水平的提高。

4.创新实验室适用于规范化和自主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建设创新实验室过程中,各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专家组、任课教师、实验员组成的团队,对课程的编制、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课时安排、质量评价等进行指导和管理,并建立了明确的创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学生实验规则》《创新实验室管理规则》《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制度》《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措施》等。

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也是当前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之一。将实验室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负责开门、关门,协助实验室的设备、安全、卫生管理,参与实验教学中的传、帮、带等活动。上海市莘格中学DIY物理创新实验室,由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和常态运作,在高一、高二年级,分别有一支由科研活动爱好者组成的讲解员队伍,他们经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负责为初学者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指导。上海市行知中学由学生自己制定了社团活动实验室管理条例,实验器材的分类、保养、维修工作由高二社团骨干成员承担,社团新成员在实验室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由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在社团学员提出创新实验项目方案后,允许学员自主进入实验室,社团骨干负责答疑和指导。

三、对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1.进行系统规划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是购置仪器设备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项大型的教育科研推进活动。在创新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改革的思想,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建设目标;建立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为核心,有利于开展实践、探究、创新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组建和培养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制定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2.促进特色发展

从学校的自身发展而言,各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优势,学校的特色发展应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师资状况、地域环境、生源状况相结合。从课程角度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以综合性、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正是弥补了国家课程、知识课程的不足。在深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发新的课程,创建个性鲜明的特色项目,建设配备专题创新实验室,形成学科优势明显、惠及大多数学生、教育方式独特、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学校。

3.实施开放管理

创新实验室应是开放性实践活动的场所。所谓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开放,实验室不仅限于在室内,可以延伸到室外,例如整个校园,还可以延伸到校外,可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中职校、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搭建实践平台;二是使用对象的开放,不仅是针对选择相关课程的学生开放,还要对全校学生开放,也可以对校外学生开放,增大学生的受益面,增大社会效益,这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三是时间上的开放,不仅对计划学时内的实验时段开放,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如同图书馆的开放管理一样,不受课程、时间、内容的限制,支持“自助式”实验项目。

4.加强师资培养

“名师出高徒”,我国现行的教师是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一边要肩负繁重的学科授课任务,还要进行新课程的开发、编写新教材、拓宽知识领域、指导课题研究等。如果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达成,学生的创意可能会因为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而最终放弃。许多教师困惑“如何利用创新实验室扩充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教师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学校也希望能够更多地引进专业性强的教师,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因此,建立教师引进、培养和培训机制,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了创新实验室能否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5.重视投资效益

篇10

[关键词] 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机能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b)-106-02

21世纪医学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能力,改善知识结构,改进传授知识的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主题。而实验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它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培育创新精神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也应体现这一主题,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更新实验内容,为培养出一批“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机能实验又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基础实验,所以搭建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机能学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的资源整合和共享

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的统筹性,避免在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的低水平重复,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我校2001年还在中专时期就结合生理学、药理学两个学科教学实验手段相似、理论教学紧密相关的特点,组建了机能实验室。我们把原有的生理学、药理学实验室合并到一起,整合两个学科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共享,为这两个学科实验教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我校生理学、药理学以前各有一个实验室一个准备室。由于仪器资源的限制,整合前一个教学班完成一个实验内容要用两次课的时间,因为每次只能开放一个实验室。整合后,完成一个实验内容只要用一次课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大地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及教学效率。整合后的机能实验室拥有两个教学实验室,两个实验准备室。为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新的实验内容,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以升专科评估为契机,促进教学实验室建设

在2003年为了迎接教育部对我校升专教学评估,我们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加大了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学校建了新的实验楼,机能实验室更名为机能实验中心,除了原来的生理学、药理学又增加了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心拥有六个教学实验室,两个实验准备室,一个精密仪器室,一个仓库。为了保证实验室整体布局的美观,又要科学合理,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我们做了如下工作:①实验室的设计,考虑到多台仪器摆放后电源线的排布会很乱,因此设计了室内地埋线到实验台,这样设计既整齐美观、方便仪器检查,又避免了安全隐患。②根据教学需要及实验室房间布局精心设计了实验边台、洗刷池、水龙头的数目及安装的位置。③更新了教学设备,引进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4套(其中MS302型6套,MS2000型6套,MS4000U型12套)。该系统不但可以全面替代过去二道记录仪、刺激器、放大器等传统仪器的功能,而且实验数据还可以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显示、记录、保存、分析,极大地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简化了学生的操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精确性。④根据教学大纲引进了多媒体机能实验课件,将复杂难懂的实验原理,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集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于一体,展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节约了大量动物、实验耗材等,顺应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潮流[1]。通过对教学实验室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改造,使我们的教学实验室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教育部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室评定的标准,为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创造了条件,学校2004年顺利升格为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3 建立健全适合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使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以学校各级管理规章制度为指导,建立健全了教学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2],包括机能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安全检查守则等常规制度。在此基础上,还实行了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的登记制度,即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实验学生认真填写使用时间、使用情况及使用后的状态。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准备制度,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准备实验时,不仅要保证实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而且要求手术器械要摆放得规范一致,连接导线放在固定位置,使指导教师在每次上课前组织学生清点实验仪器、实验用品时一目了然,而且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后按规定复位。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建立了仪器维修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确保仪器设备随时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制订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将其打印下来放在仪器旁边,供使用者规范使用,以避免误操作对仪器造成损害。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使用档案,为仪器保养提供依据。实行了实验室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切实做到了实验室人、财、物的规范化管理。

4 在新的机能实验平台上,整合实验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还是按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验证理论为主体开展实验,不同学科间联系较少,造成学科间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不同学科间内容重复,而且在实验时偏重于演示现象,验证理论,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某一学科实践知识的掌握,不符合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3]。这种教学模式也不能有效发挥机能实验平台搭建后的整体优势,而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学实验既各成体系,又互相关联,体现在其实验方法相似,实验对象及实验操作技术基本相同,实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准备在近期内完备的机能实验平台为基础全面改革机能实验教学,将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学实验项目相互融合,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更新实验内容,为培养一批“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机能实验中心不在是实验室的简单合并,还会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培养实用性创新型高等医学人才方面发挥我们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中华,张建辉,杨延泽,等.机能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体会[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16-17.

[2]刘洁,刘芬,张大威,等.机能实验中心建设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