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模式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模式

篇1

论文关键词:社保基金 管理模式 发展趋势 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对国外三种主要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有益启示,对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模式

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文化历史各异,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目前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模式有:

1、 现收现付制

作为一种代际转移方式,现收现付制由政府强制实施,根据“世代合同”让目前的在职工人为退休者支付养老费,从而体现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再分配功能。其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能够实现代际之间与同一代人之间收入的再分配。其缺点是无法解决当出现人口老龄化、经济不景气等情况时养老金的支付问题。

2、 积累制管理模式

积累制实际上是本代人对自己收入进行跨时间的分配,即将自己年轻时缴纳的养老保险积累起来,供退休后使用。这是一种更强调自我保障的模式,其优点是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储蓄,可以提高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同时可实现自我保障,不会代际冲突。缺点是不具有再分配功能,且受通货膨胀、人口老岭化等因素影响,使基金面临较大的保值增值压力。

3、 混合制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会保障基金分为两个部分: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帐户部分,前者实行现收现付的财务制度,后者实行完全积累的财务制度。这种混合模式在理论上既要保存现收现付制基金的代际转移、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又要发挥完全积累制培养个人责任心,提高缴费积极性以及提高储蓄率等作用;同时还可以克服现收现付制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完全积累制没有再分配功能的弱点。因此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趋势

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私有化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私有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l)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收益确定制转为缴费确定制;(2)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集中性垄断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3)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障或将某些社会保障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私有化有以下优点:一是缴费和受益挂钩,缴费越多,受益越多,可以实现激励机制与社会保障功能兼容;二是可以增加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三是可以弱化政治效应,并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增加社会福利。

2、社会保障基金资本化

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一可以使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二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是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三可以为国家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

从实践看,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主要是因为:(1)8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市场化的加速发展,金融投资工具多样化和投资管理基金化,促进了养老基金投向上的股化和分散化。(2)投资于企业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率高于购买国债的收益率。

3、 社会保障基金产业化

社会保障基金产业化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而言的,主要是对由国家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外的附加需求或特殊需求实施产业化经营和管理。“老龄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可以预见的是,21世纪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保障问题不会仅仅是经济供养方面的问题,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会日益突出。社会保障的涵义也将拓展,不仅仅包括经济保障,还包括精神和服务保障。 养老社会保障基金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将是21世纪全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启示

各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改革有以下重要启示:

1、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趋于一致,都在逐步调整现收现付制度,实行部分积累和完全积累制度,并将结余或积累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我国选择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是实施过程中没有合理地承认和消化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的转制成本,导致我国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名不符实。因此,下一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的改革目标应当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补偿和消化转制成本,建立名副其实的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2、很多国家已经建立新的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也采取了基金管理公司托管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3、各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在强调审慎的投资原则的同时,逐步放宽基金投资限制,扩大投资管理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积极准备试点投资海外资本市场。

四、完善中国社保基金管理的策略建议

1、大力拓展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我国社保基金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外,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还可投资到电力、石油、通讯、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但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的特点,恰好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可长期使用但必须低风险运作的特点,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2、 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

据测算,2006 年底 ,社保资产规模已达2500多亿元,这部分资金通过合法途径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大大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平衡市场资金供求。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间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稳健、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搞好基金运作 ,防范和抵御各种投资风险。

3、加强监督管理

社保基金管理中的一大弊端就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对于机构设置方面,我们建议明确和细化相关机构的职能边界,具体措施是: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只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和发放,相关的监督职能予以剥离,单独设置机构进行全面具体的监督工作。在投资监管方而, 现阶段原则上仍然需进行限量监管,但在具体政策制定上要有适当放宽基金投资限制的考虑, 研究重点应放在基金管理服务机构监管和投资组合限制上。在预警监督方面,我国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预警监督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基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而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政策发展沿革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按用途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又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障基金是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建立的基金,所以,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再生产中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加强了管理,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具体如下:

1999年7月1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开始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2001年5月18日,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基金监管的原则,确定了监管机构的监督范围。

2001年12月,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2年5月23日,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社会保障审计检查证>,的通知》。

2002年,有关建立基金监管部门协作机制并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基金监管责任主体的相关政策,以及有关《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的延伸性程序规定,正在加紧拟订当中。

2002年12号文,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尽管各级部门加强了对基金的管理,但在基金筹集及运用等环节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瞒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骗取或违规支付社会保险金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其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纳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国外社会保障情况简介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型”社会保障社保制度,基本特点:一是项目多但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及“国家福利型”高,如在美国投保者每日领取的养老金只相当于原工资的50%.;二是共同基金在养老保险资产比重逐步上升。

美国共同基金业已将重点转向了养老类型的投资项目。今后,养老市场仍将在共同基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基金的长期回报率一般达到10%左右。2001年回报率有所下降,但一般仍高于储蓄的利息。当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但比直接投资股票风险要小得多。

欧陆国家多数实行“稳健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是:一是公民必须参加法定的社会保险,定期交纳社会保险费,从而享有申请保险待遇的权利;二是除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均由独立的保险机构经营,实行自治管理,政府只起指导作用,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北欧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行“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社会保障内容庞大,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如瑞典的社会保障覆盖了在瑞典居住的所有人(不论其是否有瑞典国籍,不论其是否就业,只要居住到一定年限,均可享受);二是基金的来源是各行业的雇主,雇员则基本不交纳。这种类型的理论基础是福利学派思想,主张建立合理分配、收入均等的国家。政府通过课征高累进税,向全体居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社会保障。但这种类型因企业负担较重,如1995年瑞典企业主负担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各种法定保险费用占利润的32.9%,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日本实行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捆在一起的办法,在战后恢复和发展时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较高的奖金和职工集体福利。近年来,因受东南亚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原有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日本采用职工持股制度补充退休准备金制度。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实例,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体制不统一法制不健全,包括领导管理体制不统一,基金管理难以协调、法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不健全,基金的筹集,运用和保值增值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基金未纳入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统一预算,缺乏统筹安排,基金分散,难以产生效益、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难以渡过“老龄时期”,“代际转嫁”方式将出现支付危机、缺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基金保值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

四、加强会计与审计监管功效

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体系与社会保障整体改革步伐不协调之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秩序混乱,管理透明度低,资金管理过程暗箱操作手法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管理体系不顺畅,会计制度欠缺等。为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在实践中就必须加强会计监管及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这里的会计监管,是指对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运动过程实施内部监管,具体执行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财政专户管理机构、税务征收机构以及银行、邮政、医疗等社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为防范基金运作风险,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运用的内部会计监管及内部审计监督;而外部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独立于各执行部门之外&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实施外部全程监控,审查各级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有效地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作用。

(一)加强法律规制

市场经济及WTO对法制环境的要求和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建设的需要,均决定了法制性取代政策性的必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使其与《会计法》、《审计法》联手,如果在某些关键环节实施会计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受到阻碍时&可以采取必要的司法介入,在社会保障及其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发挥内外共同监管的效应。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监管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联网管理,这就在根本上消除了虚报、瞒报、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所以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各层次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安然公司的倒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做假事件公诸于众&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执业人员整体素质&包括内部会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外部审计人员及社会各界执业人员,是确保执业诚信的根本。应定期开展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树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从业作风是加强诚信的第一步。

(四)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

社会保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审计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农村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其目的在于:保障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接受社会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篇3

1.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需要。税务征缴与社会保障机构征缴相比,一是更具有“威慑”力,更具法律效力,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防止偷、漏、拖欠缴纳等问题;二是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收征管法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一些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征管。

2.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当前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管理的现实选择。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障机构成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者,它原来承担的收缴任务必须分离出来,由其他机构收缴。与成立新的征收机构相比较,税务征收具有新建成本低、管理经验丰富、更容易掌握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赢利情况,更容易掌握企业的历史资料,实行税务征收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

3.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十五”计划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仍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退休、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从企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造成许多国有企业这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完全解决因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失业人员增长和退休人员增多等社会问题,没有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此外,社会保障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固态化,不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人才的流动。这些都不利于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不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来,当前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基金通过税务机构实行社会化收缴。

社保基金税务征收实现的几大转变:

1.“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转变。原来实行的“差额缴拨”,就是企业应该上缴的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机构应拨付给企业的社会保险金相抵消以后,收大于支的企业,差额上缴;收不抵支的企业,差额拨付。那么收支相抵的部分,就其本质而言,收缴和发放的责任和压力都在企业。这样,一方面造成国有企业的让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难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社会动荡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为企业挪用、挤占社会保障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拖欠严重,严重影响到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原来的差额收缴模式,因为种种原因,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日趋困难,社会保险机构难以征缴足够的收入满足其发放,不得不以支促收,实行“差额缴拨”,这也是权宜之计。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将企业的收缴责任分离出来,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落在税务机关身上,而发放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使发放机构不能以发放促征缴,更有利于实现了“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彻底转变。

2.收缴责任由企业向政府的转变,是健全政府职能还出的重要一步。原来的征缴模式下,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责任存在两层关系:一是政府与社会保险机构的关系,政府委托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征缴和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发放是硬的,一旦发放出现什么问题,受保障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时政府就会给社会保障机构施加压力,但其征缴社会保障基金的手段是软的,只是收费的形式,缺乏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建设,缺乏强制性,它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对称的,难以全额收缴和发放。社会保障机构为了完成职责,只好转移压力,就是第二层关系,社会保障机构和企业的关系。由于没有法律保障,手中可以控制企业的重要手段就是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于是你社会保险基金收缴不上来,我也没法发放给你,只好采取“差额缴拨”的办法解决,把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的压力推给企业。实质上说,企业收上来就发,收不上来就发放不了,社会保障的责任最终还是落在企业身上,使社会保障的功能大大减退,让会保障的本来意义受到严重的扭曲。实行税务征缴以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在税务机关,发放的责任落在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企业的收缴责任实现了向政府的转变。企业既不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也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任务。社会保障机构不再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实现这种责任转变以后,企业分离了社会保障职能,社会保险机构消除了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但是压力转移到税务机关,也就是说政府承担起了社会保障的筹资工作,承担了原本就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健全了政府职能。

3.社会保障资金实现由收支一体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转变。原差额缴拨的模式下,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是混在一起的,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缺陷:企业的层面上,除差额缴拨的部分外,其余部分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是由企业收缴、企业发放的,也就是说企业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或者企业在收缴时因为困难收缴不足,保证不了发放;或者企业收缴的资金难以用于发放,而是被挪作它用,造成养老金发放拖欠严重,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险机构的层面上,社会保障机构也是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缺乏有效地监督,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流失。实行税务机构征缴以后,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由税务机构承担,收入上缴财政。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依靠财政拨款。企业已经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和发放没有直接的组织责任关系,没有掌握和挪用资金的渠道。社会保险机构只负责管理社会保障的政策以及组织社会化发放,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不再有直接关系,也难以挪用社会保障资金。这样,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就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试点情况看,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较之原来的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实现了全额缴拨。地税部门征缴社会保险金,改变了与缴拨单位的基金缴拨方式,即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杜绝了“协议缴费”等不规范作法,做到收支分开、帐实相符、真实准确。

2.提高了征缴率。实行税务征缴以后,许多省市的收缴率达到或超过了90%,高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差额缴拨、全额记帐情况下历年的征缴率。同时,地税部门更加具有优势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借助对欠费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客观掌握,加大了清理企业欠费的力度。

3.促进了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工作的开展。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养老保险费,为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试点地方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60%,个别地市基本实现100%社会化发放。而且,这项工作的推开,有利于促进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目前试点省市初步形成“税务收、财政管、社保用”的基金运行管理体制,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基金的规范、安全运转。

5.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通过实行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提高了征缴率,提高了基本养老基金的负担能力,有利地促进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有效地促进了“两个确保”的落实。

(二)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较之以前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改革必然受到传统体制及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就其试点情况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数据不够完善。目前社会保障税务征缴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数据和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落后,使得征管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稽查力度缺乏有效的依据,不利于社会大众对其的有效监督,致使在征管过程中漏缴、少缴的情况难以有效遏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的进程。另外,改革必然带来部门利益的调整,使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地税部门对基本养老金基数的确定存在意见分歧,地税部门为了更好地取得工效挂钩成绩,存在人为减少缴费基数的情况,导致缴费基数不统一。

2.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仍设“收入过渡户”。财政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颁发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实行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设“收入过渡户”。但绝大多数试点地区仍旧设立“收入过渡户”,有悖于财务规定,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的运行环节及在途时间,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3.税务征收权不完整。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主要依据的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地方行政性法规,在强制征收措施中,只能对延迟缴费的加收滞纳金,并对责任人处以罚款,逾期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而实行税收保全、强制扣款等税务部门最有力的征收手段则缺乏法律依据。在征收程序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计划和缓交审批均由经办机构认定,地税部门处于“代征”的地位,难以发挥地税部门“依法征费”的作用。

4.税务机构职能尚未完全到位,征收管理落后。目前税务征缴职能末完全到位,关系未完全理顺,收缴工作还是由社保机构、税务机构两家管理,缴费单位既要经办机构确认,又需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交纳的工作量,延长了交纳时间,有些出现“压票”现象。另外“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税务收缴的社保费没有直接上缴财政,导致使资金划拨周转环节过多,影响资金划拨效率和管理。

进一步完善税务征缴的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短期建议。

1.规范、细化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操作办法。目前,许多省市实行了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一些地方正在积极酝酿实施。但是,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地税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仅在有关政策文件上作了原则规定,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办法。针对这种情况,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及时交流征缴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规范和细化的具体办法,要点是:第一,各级政府年初要确定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预算一经确定,地税部门就根据确定的基数、费率等相关政策具体实施征收;第二,企业按地税部门的征管程序办理缴费业务;第三,社会保险费实行属地化征收;第四,征收的社会保险费不设“收入过渡户”;第五,经办机构建立缴费单位和个人的资料档案及台帐;第六,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等。这样,使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健康运作。

2.赋予税务机关完整的征收权。从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的角度真正赋予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权利,使税务机关能够旗帜鲜明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征收的全过程包括缴费基数和人数的核定、征缴入库、处罚、催缴等全部由税务机关依法完成,同时,也要明确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责任与税收责任同等重要,增加税务机关的收费意识和压力,力争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理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机构的关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进入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形成税务管征缴、财政管资金、社保管核拨、银行邮局管发放的机构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4.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随着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监管工作日益重要。按照“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方法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将所有社会保障的收入项目都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规范管理,避免社会保障基金的浪费、流失,对于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中长期建议。

1.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依法确立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等要素,统一社会保障社会统筹项目,纳入税务征管范围,并通过立法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征收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措施。

2.建立健全养老金的融资体系,保证养老金收入充足。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二是有步骤地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用于扩充社会保障基金;三是将利息税、遗产与增与税等的收入,专向用于社会保障基金;四是采取其它可行的办法,比如可以考虑发行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债券和彩票等。总之,要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篇4

1.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需要。税务征缴与社会保障机构征缴相比,一是更具有“威慑”力,更具法律效力,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防止偷、漏、拖欠缴纳等问题;二是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收征管法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一些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征管。

2.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当前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管理的现实选择。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障机构成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者,它原来承担的收缴任务必须分离出来,由其他机构收缴。与成立新的征收机构相比较,税务征收具有新建成本低、管理经验丰富、更容易掌握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赢利情况,更容易掌握企业的历史资料,实行税务征收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

3.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十五”计划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仍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退休、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从企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造成许多国有企业这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完全解决因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失业人员增长和退休人员增多等社会问题,没有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此外,社会保障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固态化,不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人才的流动。这些都不利于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不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来,当前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基金通过税务机构实行社会化收缴。

社保基金税务征收实现的几大转变

1.“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转变。原来实行的“差额缴拨”,就是企业应该上缴的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机构应拨付给企业的社会保险金相抵消以后,收大于支的企业,差额上缴;收不抵支的企业,差额拨付。那么收支相抵的部分,就其本质而言,收缴和发放的责任和压力都在企业。这样,一方面造成国有企业的让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难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社会动荡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为企业挪用、挤占社会保障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拖欠严重,严重影响到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原来的差额收缴模式,因为种种原因,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日趋困难,社会保险机构难以征缴足够的收入满足其发放,不得不以支促收,实行“差额缴拨”,这也是权宜之计。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将企业的收缴责任分离出来,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落在税务机关身上,而发放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使发放机构不能以发放促征缴,更有利于实现了“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彻底转变。

2.收缴责任由企业向政府的转变,是健全政府职能还出的重要一步。原来的征缴模式下,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责任存在两层关系:一是政府与社会保险机构的关系,政府委托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征缴和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发放是硬的,一旦发放出现什么问题,受保障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时政府就会给社会保障机构施加压力,但其征缴社会保障基金的手段是软的,只是收费的形式,缺乏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建设,缺乏强制性,它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对称的,难以全额收缴和发放。社会保障机构为了完成职责,只好转移压力,就是第二层关系,社会保障机构和企业的关系。由于没有法律保障,手中可以控制企业的重要手段就是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于是你社会保险基金收缴不上来,我也没法发放给你,只好采取“差额缴拨”的办法解决,把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的压力推给企业。实质上说,企业收上来就发,收不上来就发放不了,社会保障的责任最终还是落在企业身上,使社会保障的功能大大减退,让会保障的本来意义受到严重的扭曲。

实行税务征缴以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在税务机关,发放的责任落在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企业的收缴责任实现了向政府的转变。企业既不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也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任务。社会保障机构不再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实现这种责任转变以后,企业分离了社会保障职能,社会保险机构消除了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但是压力转移到税务机关,也就是说政府承担起了社会保障的筹资工作,承担了原本就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健全了政府职能。

3.社会保障资金实现由收支一体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转变。原差额缴拨的模式下,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是混在一起的,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缺陷:企业的层面上,除差额缴拨的部分外,其余部分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是由企业收缴、企业发放的,也就是说企业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或者企业在收缴时因为困难收缴不足,保证不了发放;或者企业收缴的资金难以用于发放,而是被挪作它用,造成养老金发放拖欠严重,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险机构的层面上,社会保障机构也是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缺乏有效地监督,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流失。

实行税务机构征缴以后,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由税务机构承担,收入上缴财政。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依靠财政拨款。企业已经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和发放没有直接的组织责任关系,没有掌握和挪用资金的渠道。社会保险机构只负责管理社会保障的政策以及组织社会化发放,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不再有直接关系,也难以挪用社会保障资金。这样,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就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试点情况看,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较之原来的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实现了全额缴拨。地税部门征缴社会保险金,改变了与缴拨单位的基金缴拨方式,即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杜绝了“协议缴费”等不规范作法,做到收支分开、帐实相符、真实准确。

2.提高了征缴率。实行税务征缴以后,许多省市的收缴率达到或超过了90%,高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差额缴拨、全额记帐情况下历年的征缴率。同时,地税部门更加具有优势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借助对欠费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客观掌握,加大了清理企业欠费的力度。

3.促进了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工作的开展。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养老保险费,为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试点地方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60%,个别地市基本实现100%社会化发放。而且,这项工作的推开,有利于促进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目前试点省市初步形成“税务收、财政管、社保用”的基金运行管理体制,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基金的规范、安全运转。

5.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通过实行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提高了征缴率,提高了基本养老基金的负担能力,有利地促进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有效地促进了“两个确保”的落实。

(二)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较之以前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改革必然受到传统体制及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就其试点情况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数据不够完善。目前社会保障税务征缴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数据和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落后,使得征管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稽查力度缺乏有效的依据,不利于社会大众对其的有效监督,致使在征管过程中漏缴、少缴的情况难以有效遏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的进程。另外,改革必然带来部门利益的调整,使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地税部门对基本养老金基数的确定存在意见分歧,地税部门为了更好地取得工效挂钩成绩,存在人为减少缴费基数的情况,导致缴费基数不统一。

2.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仍设“收入过渡户”。财政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颁发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实行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设“收入过渡户”。但绝大多数试点地区仍旧设立“收入过渡户”,有悖于财务规定,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的运行环节及在途时间,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3.税务征收权不完整。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主要依据的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地方行政性法规,在强制征收措施中,只能对延迟缴费的加收滞纳金,并对责任人处以罚款,逾期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而实行税收保全、强制扣款等税务部门最有力的征收手段则缺乏法律依据。在征收程序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计划和缓交审批均由经办机构认定,地税部门处于“代征”的地位,难以发挥地税部门“依法征费”的作用。

4.税务机构职能尚未完全到位,征收管理落后。目前税务征缴职能末完全到位,关系未完全理顺,收缴工作还是由社保机构、税务机构两家管理,缴费单位既要经办机构确认,又需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交纳的工作量,延长了交纳时间,有些出现“压票”现象。另外“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税务收缴的社保费没有直接上缴财政,导致使资金划拨周转环节过多,影响资金划拨效率和管理。

进一步完善税务征缴的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短期建议。

1.规范、细化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操作办法。目前,许多省市实行了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一些地方正在积极酝酿实施。但是,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地税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仅在有关政策文件上作了原则规定,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办法。针对这种情况,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及时交流征缴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规范和细化的具体办法,要点是:第一,各级政府年初要确定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预算一经确定,地税部门就根据确定的基数、费率等相关政策具体实施征收;第二,企业按地税部门的征管程序办理缴费业务;第三,社会保险费实行属地化征收;第四,征收的社会保险费不设“收入过渡户”;第五,经办机构建立缴费单位和个人的资料档案及台帐;第六,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等。这样,使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健康运作。

2.赋予税务机关完整的征收权。从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的角度真正赋予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权利,使税务机关能够旗帜鲜明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征收的全过程包括缴费基数和人数的核定、征缴入库、处罚、催缴等全部由税务机关依法完成,同时,也要明确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责任与税收责任同等重要,增加税务机关的收费意识和压力,力争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理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机构的关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进入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形成税务管征缴、财政管资金、社保管核拨、银行邮局管发放的机构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4.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随着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监管工作日益重要。按照“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方法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将所有社会保障的收入项目都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规范管理,避免社会保障基金的浪费、流失,对于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中长期建议。

1.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依法确立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等要素,统一社会保障社会统筹项目,纳入税务征管范围,并通过立法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征收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措施。

2.建立健全养老金的融资体系,保证养老金收入充足。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二是有步骤地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用于扩充社会保障基金;三是将利息税、遗产与增与税等的收入,专向用于社会保障基金;四是采取其它可行的办法,比如可以考虑发行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债券和彩票等。总之,要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征管的基础数据体系。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将企业应该交纳社会保险金的人员的资料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且随着“金卡工程”的推进和工资社会化发放普遍推开,及时与银行的工资发放系统联网,多方配合核实,促进征管基础数据体系的真实性、可靠性,建立税务征管的数据基础。这样,才能为税务机关全额征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依据,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才有可靠的保证;这样也可以与社会化发放的数据库联网,促进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

篇5

2.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需要。税务征缴与社会保障机构征缴相比,一是更具有“威慑”力,更具法律效力,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防止偷、漏、拖欠缴纳等问题;二是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收征管法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一些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征管。

3.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十五”计划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仍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退休、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从企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造成许多国有企业这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完全解决因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失业人员增长和退休人员增多等社会问题,没有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此外,社会保障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固态化,不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人才的流动。这些都不利于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不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来,当前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基金通过税务机构实行社会化收缴。

社保基金税务征收实现的几大转变

1.“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转变。原来实行的“差额缴拨”,就是企业应该上缴的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机构应拨付给企业的社会保险金相抵消以后,收大于支的企业,差额上缴;收不抵支的企业,差额拨付。那么收支相抵的部分,就其本质而言,收缴和发放的责任和压力都在企业。这样,一方面造成国有企业的让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难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社会动荡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为企业挪用、挤占社会保障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拖欠严重,严重影响到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原来的差额收缴模式,因为种种原因,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日趋困难,社会保险机构难以征缴足够的收入满足其发放,不得不以支促收,实行“差额缴拨”,这也是权宜之计。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将企业的收缴责任分离出来,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落在税务机关身上,而发放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使发放机构不能以发放促征缴,更有利于实现了“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彻底转变。

2.收缴责任由企业向政府的转变,是健全政府职能还出的重要一步。原来的征缴模式下,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责任存在两层关系:一是政府与社会保险机构的关系,政府委托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征缴和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发放是硬的,一旦发放出现什么问题,受保障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时政府就会给社会保障机构施加压力,但其征缴社会保障基金的手段是软的,只是收费的形式,缺乏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建设,缺乏强制性,它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对称的,难以全额收缴和发放。社会保障机构为了完成职责,只好转移压力,就是第二层关系,社会保障机构和企业的关系。由于没有法律保障,手中可以控制企业的重要手段就是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于是你社会保险基金收缴不上来,我也没法发放给你,只好采取“差额缴拨”的办法解决,把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的压力推给企业。实质上说,企业收上来就发,收不上来就发放不了,社会保障的责任最终还是落在企业身上,使社会保障的功能大大减退,让会保障的本来意义受到严重的扭曲。

实行税务征缴以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在税务机关,发放的责任落在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企业的收缴责任实现了向政府的转变。企业既不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也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任务。社会保障机构不再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实现这种责任转变以后,企业分离了社会保障职能,社会保险机构消除了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但是压力转移到税务机关,也就是说政府承担起了社会保障的筹资工作,承担了原本就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健全了政府职能。

3.社会保障资金实现由收支一体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转变。原差额缴拨的模式下,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是混在一起的,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缺陷:企业的层面上,除差额缴拨的部分外,其余部分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是由企业收缴、企业发放的,也就是说企业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或者企业在收缴时因为困难收缴不足,保证不了发放;或者企业收缴的资金难以用于发放,而是被挪作它用,造成养老金发放拖欠严重,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险机构的层面上,社会保障机构也是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缺乏有效地监督,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流失。

实行税务机构征缴以后,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由税务机构承担,收入上缴财政。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依靠财政拨款。企业已经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和发放没有直接的组织责任关系,没有掌握和挪用资金的渠道。社会保险机构只负责管理社会保障的政策以及组织社会化发放,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不再有直接关系,也难以挪用社会保障资金。这样,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就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试点情况看,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较之原来的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实现了全额缴拨。地税部门征缴社会保险金,改变了与缴拨单位的基金缴拨方式,即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杜绝了“协议缴费”等不规范作法,做到收支分开、帐实相符、真实准确。

2.提高了征缴率。实行税务征缴以后,许多省市的收缴率达到或超过了90%,高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差额缴拨、全额记帐情况下历年的征缴率。同时,地税部门更加具有优势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借助对欠费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客观掌握,加大了清理企业欠费的力度。

3.促进了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工作的开展。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养老保险费,为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试点地方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60%,个别地市基本实现100%社会化发放。而且,这项工作的推开,有利于促进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目前试点省市初步形成“税务收、财政管、社保用”的基金运行管理体制,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基金的规范、安全运转。

5.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通过实行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提高了征缴率,提高了基本养老基金的负担能力,有利地促进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有效地促进了“两个确保”的落实。

(二)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较之以前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改革必然受到传统体制及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就其试点情况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数据不够完善。目前社会保障税务征缴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数据和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落后,使得征管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稽查力度缺乏有效的依据,不利于社会大众对其的有效监督,致使在征管过程中漏缴、少缴的情况难以有效遏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的进程。另外,改革必然带来部门利益的调整,使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地税部门对基本养老金基数的确定存在意见分歧,地税部门为了更好地取得工效挂钩成绩,存在人为减少缴费基数的情况,导致缴费基数不统一。

2.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仍设“收入过渡户”。财政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颁发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实行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设“收入过渡户”。但绝大多数试点地区仍旧设立“收入过渡户”,有悖于财务规定,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的运行环节及在途时间,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3.税务征收权不完整。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主要依据的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地方行政性法规,在强制征收措施中,只能对延迟缴费的加收滞纳金,并对责任人处以罚款,逾期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而实行税收保全、强制扣款等税务部门最有力的征收手段则缺乏法律依据。在征收程序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计划和缓交审批均由经办机构认定,地税部门处于“代征”的地位,难以发挥地税部门“依法征费”的作用。

4.税务机构职能尚未完全到位,征收管理落后。目前税务征缴职能末完全到位,关系未完全理顺,收缴工作还是由社保机构、税务机构两家管理,缴费单位既要经办机构确认,又需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交纳的工作量,延长了交纳时间,有些出现“压票”现象。另外“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税务收缴的社保费没有直接上缴财政,导致使资金划拨周转环节过多,影响资金划拨效率和管理。

进一步完善税务征缴的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短期建议。

1.规范、细化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操作办法。目前,许多省市实行了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一些地方正在积极酝酿实施。但是,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地税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仅在有关政策文件上作了原则规定,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办法。针对这种情况,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及时交流征缴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规范和细化的具体办法,要点是:第一,各级政府年初要确定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预算一经确定,地税部门就根据确定的基数、费率等相关政策具体实施征收;第二,企业按地税部门的征管程序办理缴费业务;第三,社会保险费实行属地化征收;第四,征收的社会保险费不设“收入过渡户”;第五,经办机构建立缴费单位和个人的资料档案及台帐;第六,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等。这样,使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健康运作。

2.赋予税务机关完整的征收权。从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的角度真正赋予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权利,使税务机关能够旗帜鲜明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征收的全过程包括缴费基数和人数的核定、征缴入库、处罚、催缴等全部由税务机关依法完成,同时,也要明确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责任与税收责任同等重要,增加税务机关的收费意识和压力,力争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理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机构的关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进入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形成税务管征缴、财政管资金、社保管核拨、银行邮局管发放的机构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4.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随着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监管工作日益重要。按照“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方法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将所有社会保障的收入项目都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规范管理,避免社会保障基金的浪费、流失,对于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中长期建议。

1.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依法确立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等要素,统一社会保障社会统筹项目,纳入税务征管范围,并通过立法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征收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措施。

2.建立健全养老金的融资体系,保证养老金收入充足。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二是有步骤地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用于扩充社会保障基金;三是将利息税、遗产与增与税等的收入,专向用于社会保障基金;四是采取其它可行的办法,比如可以考虑发行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债券和彩票等。总之,要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征管的基础数据体系。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将企业应该交纳社会保险金的人员的资料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且随着“金卡工程”的推进和工资社会化发放普遍推开,及时与银行的工资发放系统联网,多方配合核实,促进征管基础数据体系的真实性、可靠性,建立税务征管的数据基础。这样,才能为税务机关全额征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依据,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才有可靠的保证;这样也可以与社会化发放的数据库联网,促进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

篇6

摘要:近年来,社保基金的安全营运管理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其在经济波动的情况下能否最终实现保值增值,是基金管理者和审计机构的职责所在。本文从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和营运的现状出发,阐述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防范国资利益输送的机制和路径,合规评价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以期在增强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自我约束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保基金 绩效审计 国有资金 利益输送

一、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建设阶段,随着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基金覆盖面在逐年扩大,基金收支缺口也在增大。为缓解基金收支压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想,将国有资金划入社保基金以缓解基金收支压力,合理有效地解决资金不足现象,为实现社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社保基金可以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多元化投资,例如委托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管理,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流向哪里,审计就跟到哪里,基金的各种违规运营以及利用内部未公开信息进行国资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不断被审计机关披露,例如招商基金前副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原主席杨某利用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交易,为他人牟取非法利益,于2014年被判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为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须以确保其安全运营为前提,加强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监督,增强基金管理机构的自我约束力,防止利益输送行为发生。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监督就是按照社保法规制度的规定,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程序方法,对社保基金的筹集、使用和营运管理进行详细的审查,根据相关审计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合规的评价,并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状况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同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确保基金安全合规运营,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保基金管理使用效益和保值增值情况。

二、利用社保基金管理进行利益输送的背景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社保基金收支压力增大。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年增大,社会保障基金的足额收缴、安全营运管理、公平及时支付关系到了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公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也在加大,加之由单位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的政策接续失当,社保基金出现“断挡”和“寅吃卯粮”的现象,社会保障事业出现不少漏洞,为利用基金管理而进行的经济犯罪提供了空间。

(二)社保基金缺乏完善的基金运营绩效评价制度。在社会保障基金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基金监督的专有机构和完善的基金运营绩效评价制度,基金的管理暴露出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基金管理机构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挤占、挪用基金,蚕食国有资金,已严重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基金管理机构受利益驱使带来的逆向选择和管理人员敬业态度缺失造成的道德风险,加之缺乏严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造成对基金管理的责任感不强,利益输送现象时有发生。

(三)政府干预较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社保经办机构屈从于政府的压力,不按规定程序办事,加之社保基金基数不实,基金收缴缺乏完整、可靠的基础数据,造成社保基金的严重流失。在基金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不相容职务未进行分离控制,相关岗位和职务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权限牵制,严重影响到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给违法违纪人员留下可乘之机。

三、社保基金绩效审计防范国资利益输送的机制和路径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社保基金安全运行进行监管也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沿用传统模式下的财务审计,审计人员针对财务操作是否合法、合规发表审计意见,这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保基金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的要求。因此,亟须审计机关做出关于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转移,由单纯审查其安全完整性转向检查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方向的绩效审计上来,兼顾基金管理的安全与效益,公平与合法。

为防范国资利益输送,必须深化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加强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审计监督。审计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预决算、基金收支、基金营运管理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使基金管理过程不断改革和完善,并以此来构造新型的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优化社保基金投资结构,将资金运行和监督分离化管理,促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调整经费分配结构,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针对基金内部运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合理性,对核算监督和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查,促进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和制度的完善,推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对预决算编制和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各项社保分别按规定预算和计划执行,确保对基金费用的投资操作科学有效进行,披露社保基金面临的风险,并使之得到公正公开的有效监督;对社保资金实行多体系监管,设立专门监督委员会,审计部门结合国家税务机关和监督委员会实行国家限量严格监管,预防各种违法违规操作;对社保资金实行财政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公开透明,预防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构建和完善基本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对基金实施有效的安全运营监管,有利于规范基金投资运行秩序,提高基金投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最终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从而促进相关惠民政策的落实。

篇7

摘 要 伴随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社会保障的相关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社会保障的基金属于社会保障的制度实施核心环节,加强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和监督,不仅能够确保社会劳动者利益,而且能够保证社会的保障制度高效且稳定的运行。目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处于初步快速发展阶段,在基金管理和监督方面仍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对社保基金管理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社保 基金管理 问题 对策

1.前言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分为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和医疗五类,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国家有完善且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对于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为财政预算的外资金的管理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稳定运行需要基金支持,重视基金管理能够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的稳定发展,还能够保障社会群众自身权益,并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法律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相关法律和法规机制分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管理的不统一。社保基金的运行不能有效保障,基金筹集、运用及保值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社会保障基金没有纳进国家和政府内统一的预算中,资金比较分散,不能实现统一的规划和安排。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和法律政策支持不同步,相关的财务体系管理混乱,透明度比较低,暗箱的操作比较严重,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问题,这些都严重的限制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

2.2征缴的难度比较大

目前主要的社会保障参与部门是集体和国有企业,及部分的事业部门,社会中主要经济模式的民营企业并没有很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部分的国有单位存在缴费比较困难情况;事业部门也存在不能按时缴费状况,各部门的缴费认识和积极性较低,造成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难度较大且范围较小。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和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和管理严重不统一、调节性较差等问题。

2.3监督体制不完善

根据相关制度社会保障的执行应该存在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都有监督职能,监督管理部门不专一,导致实际监督中存在效率较低、信息不及时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由于监督力度存在问题,造成社会保障的基金存在普遍的挤占和挪用现象。

2.4内部的稽查力度不够

在社会保障的基金使用执行中,参保人员相关资料和情况均经过企业及单位进行申报,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确认,然后经抽样稽查后执行。但是稽查的范围和力度较小,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置较少,且没有专门部门进行稽查,负责人员也并不专业,造成社会保障基金的内部稽查力度较低,不能够顺利开展。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管理及法律机制

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排除虚报、暗操作等现象,实现基金网络化、专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进而完成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体系[1]。并且还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合理和科学的而相关法律和法规政策,保证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执行,进而充分保证基金有效使用,提升基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2加强征缴的范围和力度

社会保障基金的具体实施中,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的力度,使相关企业和部门,尤其民营企业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性及长远意义,从而保证民营企业能够及时的进行社保费用的缴纳[2]。各企业和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扩大征缴范围的制度并执行,重视和加强社保费用的征缴范围,从而实现民营企业能够自觉参保,并有效执行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

3.3健全监督体制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执行中,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基金管理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对五类保险的综合统一管理,建立专门管理系统,从而进行社会基金使用和管理的全面监督。同时需要成立专业的监督团队,进行基金征缴、运行和支付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监督管理,并且通过利用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实现基金使用的动态和实时监督。

3.4重视内部稽查的力度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基金使用时企业内部的稽查力度,成立专门的稽查部门,实现资源管理的优化整合,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参保部门中缴费的基数、人数和基本情况的严格稽查,保证参保人员的资料严格稽查工作的有效执行。

4.结束语

社会保障基金的合理管理和监督,不仅能够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持,而且能够维护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健全管理、法律和监督机制,加强缴费范围并重视企业内部的稽查力度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理念 绩效分析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在现代社会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准备,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社会保障的需要。其投资的合理性和收益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和实施,也涉及到广大劳动者的利益需求。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通过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绩效进行分析,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的提高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理念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作用

(1)有利于保值增值,弥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收支缺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中央政府建立的国家养老储备基金,具有应付养老金危机的制动性和灵活性。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利于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当期财政和经济引发的巨大波动,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基本养老体制中的调节作用,保证基本养老金足额及时发放。

(2)有利于增加市场资金供给,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截至2008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按照市值计算总资产有5623亿元,预计到2010年底可超过1万亿元。这部分基金如果通过合法途径进入资本市场,将大幅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必然会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

(3)有利于弥补转制成本。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引入个人账户制度,这就面临着巨额的转制成本问题。中国政府曾经尝试国有资产变现和借鉴智利的“认可债券”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后来成效不大。依靠财政补贴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一部分资金专门用来弥补转制成本问题,是中国基本养老制度改革的一条新道路。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理念

(1)安全性理念。安全性是指收回资本金及相关投资收益的保障程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以安全性作为其首要原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投资风险的成因,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措施。在整个投资运行过程中,通过规定投资方针和投资组合的各项具体规则来规避市场和法律风险;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减少操作过程的风险;通过及时取得分析相关信息、加强与投资管理人的沟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方式来应对投资管理人的委托风险。

(2)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在15至20年后才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待遇支出。其负债期限较长,中短期支付压力较小,为了适应这个资产负债特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确定了长期投资的理念。围绕长期投资目标实行战略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注重长期的投资理念,应该采取理性的投资行为,避免短期的盲目投资行为。此外,投资必须取得适当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基金投资的直接目的,投资只有满足价值收益,才能保持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平衡和广大劳动者未来的长远利益。

(3)专业规范理念。一方面,按照国务院2000年11月《关于印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结合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并重,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持并重、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有效科学且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在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谨慎的投资原则,坚持公平、合理、择优的选择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另一方面,坚持客观精准的绩效分析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负率法规和专业化程序进行投资,确保广大参保人的未来实际收益。

(4)责任投资的理念。责任投资理念,要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投资收益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是实现投资收益的前提和基础,实现投资收益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我国全国社保基金是纳入基本养老体系之中,它是中国基本养老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是广大劳动者养老既得利益的根本保障。同时,养老金应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规模巨大和长期投资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强势推动。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的中间力量,会减少投机的炒作方式,取而代之的则是理性的投资方式,会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绩效,是指社保基金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效应,它反映了政府为了满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需要,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投入的成本与所取得的收益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绩效分析探索,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1、全国社会保障绩效分析意义

(1)绩效分析的反馈给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和完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建立客观准确的绩效分析体系,可以有效发现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决策、执行、管理、监督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利于正确投资管理行为的实施,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用。

(2)绩效分析的过程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责任落到实处。首先,在这个绩效分析过程中,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投资和支出明晰化和透明化,是获得广大参保人认可并按照合法程序进行的必要手段。其次,通过对投资管理过程和投资收益结果等进行比较、测评、分析,可以加强政府和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的责任,促进运作部门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提高绩效,获得最大化收益。

(3)绩效分析可以建立一种管理工具,规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行为。通过绩效分析,建立一套公共部门的管理工具,将管理和运作过程中加入成本效益的考虑,有利于提高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资金的浪费,是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分析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总额不断扩大,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计算公式:年实现收益率=报告期已实现收益/报告期资金平均占用额。其中,报告期的资金平均占用额按资金占用天数进行加权平均。

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开展以来,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增加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战略储备,也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2004年至2008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总额市值5623.70亿元,和2004年相比,增长3912.26亿元(见图2)。特别是2007年,由于投资运营策略得当,借助股市大幅度上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实现收益1129.20亿元,实现收益率38.93%;经营业绩1453亿元,经营收益率43.2%(见表1)。

(2)委托投资五年来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包括直接投资部分和委托投资部分,包括社保基金会直接运作的银行存款、在国债一级市场购买的国债、指数化投资、股权资产、转持股票、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产业投资基金、应计未收存款和债券利息等,以及委托境内、境外投资管理人运作的委托资产。近五年来,坚持安全至上原则,积极倡导并践行价值投资理念,在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委托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总额的比重也处于上升趋势(具体见表2、图3)。

(数据来源:2004―2008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ssf.省略/tzsj/。)

(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八年来股票资产首现浮亏。根据2008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年度报告,2008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总额5623.70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393.72亿元,全年投资收益率为-6.79%。2008年国内股票大幅度下跌是导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资产从浮盈转为浮亏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自2001年成立八年来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一方面,这说明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还要以控制投资风险,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组合,改进对投资管理人的管理;另一方面,还要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减少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马彦: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3).

[2] 曹信邦:政府社会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7).

[3] 石杰、刘小宾:当前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绩效评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6).

[4] 龙菊: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 2004―2008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EB/OL].ssf.省略/tzsj/,2009-05-05.

篇9

关键词 社保基金 会计核算 问题 改进对策

社会的发展,势必会催生相应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作为我国人民所享有的基础保险形式,其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参保的人数较从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所以,这就需要我国的社会保障部门严格落实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真正将社会保障基金落到实处,从而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核算过程更为科学与合理,全面保障参保人的合法利益。故而,社会保障局必须对社保基金进行严格的核算与检查,采取措施保障我国社保基金安全,这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社保基金会计核算情况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依旧比较多。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社保基金无法落到实处,参保人的合法利益o法得到保障。简单分析与概括,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阶段所实行的账户管理模式依旧没有对个人账户进行单独结算,这样就会造成空账现象。大多数的社会保障局社保财务部门都会将个人账户纳入系统的统筹账户当中,从而有效保障了本阶段内社保费用支出的相对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容易导致个人账户空头运行现象,应用个人账户参与社保基金的用户增加了风险,不利于体现社保基金的专项作用。

第二,现阶段社会保障局所实行的会计信息体系存在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在社保局针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将会计核算工作覆盖于所有的基金险种当中。但实际上,真正被人们所关注的险种也仅仅只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可实际的报表中很容易存在信息内容过于笼统的现象,直接造成了资金运营情况无法动态监测。同时,相关部门也没有按照具体要求对基金应用落实情况进行公开,从而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第三,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工作没有形成严格规范的审计行为,政府对其的干预较少,同时审计过程也缺乏监管,很容易产生账目随意、报表质量偏低以及数据失真等多种问题。

二、未来我国社保基金会计核算的具体对策

(一)对个人账户进行单独核算

从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局的社保基金会计核算与审计实际情况来看,未来要想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就必须从相应的角度入手,针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解决,最终形成科学的改进对策。

对个人账户进行单独核算,要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的相关要求,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通过单独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将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与社保局的统筹账户之间实行分离,从而确保个人账户的运营与核算过程当中,信息是公开透明的。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保障参保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个人账户内部基金的安全性,是全面落实个人账户真实性要求与公开性要求的基本做法。另外,这样的做法也有利于社保局开展相应的财务核算工作。安徽省桐城市社保局就已经逐步在落实这一政策,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提升社保基金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水平。

(二)深入落实国家政策

必须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政策。因此,这就需要社保局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制定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且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流程进行全面管理。另外,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可以有效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从而确保每一环节的工作都可以落到实处。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作用,才能更为科学地进行审计核算工作,确保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用性,对于提升数据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将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工作纳入政府核算体系当中

应该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政府核算体系当中。这是因为,从属性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险基金本身具有政府公共产品的职能。因此,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过程应该纳入政府会计核算当中,这是非常符合社会保险基金属性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与核算部门可以是社会保险的经办部门,同时也可以由该部门独立核算社保基金,从而形成相应的数据和报表,最终汇入政府报表当中。这样的做法将在最大程度上为政府的统一编制和预算提供便利,对于促进政府财务会计核算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四)建立外部审计制度

除了社会保障基金会计信息之外,还应该在其外部建立起完善且相对独立的审计制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所披露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一措施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需要审计部门严格选择注册会计师,并且通过委员会的形式,让专人负责社保基金的财务核算与审计工作,最终决定选用哪一家会计事务所。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确保注册会计师是相对独立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洞察与分析管理者对审计工作所给予的配合程度。

其次,可以形成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制度,这样可以确保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独立性,免除后顾之忧的同时,确保了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于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的顺利科学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五)对权责问题进行严格规定

现阶段,针对权责问题应该采用已经修正之后的制度进行审计与核算。因为社保基金的收付方式是比较传统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财务信息失真或者财务信息不够完整等现象。这样的现象长期存在,势必容易制约基金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机构的发展。同时,也没有完整的制度和体系对其进行约束,我国在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起相对规范、高效以及科学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所以,采用了修正之后的权责制度对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进行分别核算,可以有效保障不同账户的安全。同时,哪一个账户发生了问题,都可以找到其相对应的负责人。个人账户基金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而统筹账户则以这一制度为主,从而对政府的资金流动情况以及当期的业务现状进行管理和应用。

不得不说,这一制度的实行,确实可以有效对统筹基金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反映出不同单位在社会保障费用缴费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状态,对于基金征管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这样的方式可以更为严格和安全地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管理,有效反映出个人账户的实际收支情况,避免了一些不法分子挪用社会保障基金,钻相关规定的空子,真正提升了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与合法性。

三、结语

安徽省桐城市社会保障局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与要求,对当前社保基金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改进。并且不断分析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我的服务力度,确保每一位参保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为每一个独立账户的安全保驾护航,真正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我国早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桐城市社保局)

参考文献

[1] 李素英,贾佳美.我国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9):160-161.

[2] 吕佶舜,.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

(09):122-123.

篇10

2004年11月22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社会保障何去何从》一文分析指出:美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是以现收现付制为基础的。2003年,由员工和雇主平均分摊的12.4%的工资税给社保基金带来了6320亿美元的收入;当年,社保基金向退休人员支付了总额为4710亿美元的养老金。据预计,2018年前后,美国养老基金年支出将会超过年收入,而到2042年前后,美国养老基金如果还存在的话,将会无法支付养老金。

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员工在职,才可能用就业人口缴纳的保险金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1950年,美国每16个在职职工负担1个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现在,该比例已经是3.4∶1。据预计,30年后,这项比例将会到达2∶1的水平。

布什总统提议,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把部分职工的“工资税”转移到个人投资账户中去,旨在使社会保障制度脱离财务危机,并且给美国职工一个通过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方式管理他们自己退休账户的机会。尽管白宫还没有宣布具体的改革计划,但经济学家预计,政府会倾向于接受从现有职工支付6.2%的工资税中抽出2%转移到职工个人储蓄账户中去的方案。该储蓄账户是属于职工私人的,并可被继承人继承。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年收益率约为2%,而股票和债券的组合投资将可能赚到5%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