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评一体化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

篇1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我校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效的评价机制,构建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评价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7—02

基金项目:安徽省2009年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14—05—15

作者简介:陈纪霞(1978— ),女,安徽金寨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在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社会对创新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为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受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条件、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我校提出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做评”一体化中的“教学做”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极高的认可度。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学—思—习—行”的学习过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当代著名的姜大源教授也提出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的观念。在国外,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对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他还提出了“从做中学”、“学生中心论”等观点。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做”一体化也被看作是一种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笔者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做”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效的评价机制,构建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较好地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做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教师在授课前,精心挑选一些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安排,将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训练,完成分解后的任务。教师适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最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小组设计的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价,发现、收集问题并对其做出解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反复修改和完善项目,直至完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借助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突出“做”的中心地位,强化学生的动手技能,最终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教。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先让学生看到整体项目,然后,进行分解,确定教学单元,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各任务模块,最终完成该项目。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

(二)学。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安排学生进行实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学习资源辅助学习,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极大地提升了实训的效果。学的过程就是教的过程,该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三)做。将项目案例引入课堂后,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训,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担任企业项目经理,学生以“虚拟员工”的身份参与项目开发。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组织,各小组的学生各司其职,协助完成项目任务,进而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训效果。

(四)评。完成单元模块后,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最终点评的方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学生可以多角度地分析项目,从而开阔思维,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专业的定位、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评价的机制等方面都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依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计划,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工作中的责任和经验。模仿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班级可以让学生尽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四)科学的考评机制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评价,将自评与他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使其在相互的评价中得到启发和激励。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做”的中心地位,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评,整个教学环节理实结合、交替进行,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理念,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项创新工程,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去探索、去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2).

[4]王现红.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决策探索,2010(6).

篇2

[关键词]高职“教学做一体化”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

一、研究“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缘起

督导是保证一体化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这一客观外因必须通过调动教师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观内因而起作用。《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督导之道,在客观,在亲师,在止于公评。2009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完成一体化课程体系,目的是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高职教育新教学体系。

一体化课程在改革中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各高职院校、各研究机构和人员也在此领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在其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解决一些课改中面临的问题,诸如,如何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予以整合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基于项目、案例的需要组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体现在项目教学中等实际运行层面上的问题,如何通过建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如何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如何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融合为一体,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评”,以满足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教学体系探索其建立途径的需要,怎样评价一节一体化课是否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此,只有构建了统一、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一体化的课程改革起到导向的作用,也才能使教师有章可循,最终才能使教师实施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实现学院内部的督导“客观、全面、有效”[2]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教师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观、个性、实用”地对教学过程的组织相统一,促进高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督导与评价则是保证一体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一体化课程督导与评价的对象包括一体化教学条件(师资、教材、场地、设备)和一体化课程(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作为学院内部督导的“主要目的是随时获得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机制、评价教学质量、考核教师绩效。”[1]督导侧重于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侧重于一体化教学结果的检测。

依据《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厅发[2012]30号)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Integrated Education)的6.2中,从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对督导与评价的对象及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以此为评价的客观依据,我院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这五个维度对教师实施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力争通过建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教学过程“客观、全面、有效”地监控,对教师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保障“一体化”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依据《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厅发[2012]30号)中关于一体化课程的明确规定,“一体化”就是划一体的过程,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组织,一般在实际教学中是以项目教学、小班教学为特点,在实习实训环境下,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即“教学做”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情景或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景,最终以学习成果的形式,完成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组织方式,目地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要以此为评价的基本维度和评价的观察标志对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开展课程教学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目前,经过近两年的督导听课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听课评价的五个基本维度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我院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的、要求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听课评价规程或听课评价标准的、由对教学过程实施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的各项指标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听课评价系统。

(二)建构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的听课评价标准是前提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如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中指出:“器范自然,标准无假”。“教学做一体化”听课评价标准是对该一次课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落实《一体化课程技术规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遵循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听课考核准则。

它包括: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议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议。同时,也包括对一体化课的量化和质性的考评。只有构建了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才能对一体化教学的课改起到导向的作用,也才能使教师有章可循,最终才能使教师实施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体化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这五个基本维度来考查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而且,在每一个基本维度上,进一步明确对师生发展有价值的若干观察标志(如学习状态又可分为: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并对各个标志进一步明确评价内涵,最后构建出的一个富有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听课评价体系。

三、“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权重)、评价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听课评价标准为前提,应用整体论和素质冰山模型的研究成果,将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这五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项目,以对评价指标项目的具体观察标志作为评价内涵而构建的听课评价指标准则。具体的评价指标项目和评价内涵如下表:

表:课堂教学质量(听课)评价表(教学做一体化)

四、适用条件

(一)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以听课评价指标为前提进行建构的,因此,主要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这五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对这五个维度的具体观察标志作为评价内涵而构建的听课评价指标准则。而对于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的具体指标只是涵盖在此标准中,没有对其具体形式和要求作出更细致的规定。

(二)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客观条件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三类课程,理论课程、理论+实践课程、纯实践课程,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是属于理论+实践课程类别的,如果课程类别是理论+实践课程,但实际教学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在教室中进行的,就只能按照理论课程予以评价,而在机房或实训场地授课时,如果以实训实验为主进行教学,则按照纯实践课程予以评价,只有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班教学为方式,在实习实训环境下,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评,才能按照一体化课程予以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甄别一体化课程的客观条件。

(三)基于项目的需要组织教学和考评,是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的准则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属于理论+实践课程,既不能只是按照课程的理论体系组织教学,也不能按照纯技能培训组织教学,不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是要基于项目、案例的需要组织理论知识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够用”为度,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体现在项目教学中,在实习实训环境下,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即“教学做”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情景或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景,最终以学习成果的形式,完成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组织方式。在这里,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教学、小班教学为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学习工作是一体化课程的核心任务,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或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景并采用多样的方法,使“教学做”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是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要组织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是保障,目地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是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也是甄别一体化课程的准则。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从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效果的角度客观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讲得精彩、做得好就行,至于学生学没学、会没会,那是学生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如果学生没有学会,一体化课就没有起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工作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听课)评价要从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效果的角度客观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了,积极动手了,制作出的学习成果具有差异性和创新性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才能说有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质量(听课)评价的客观标准同教师进行一体化课改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不断的实践、研究和总结,“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发展,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制冷设备;一体化教学法;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能较好地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一体化教学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下面笔者以技工院校《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中“空调制冷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这一章节为例,谈谈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学什么

1.学习任务及地位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动手能力。本节所讲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故障检查与维修是该门课程最为重要的一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空调器故障检查与维修是对接就业岗位必须掌握得关键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学习的对象为技校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较强的制冷专业基础,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团队意识。

图1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标准及学生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方面:

(1)检查并分析出“冷量不足” 故障产生的原因

(2)自主查询资料,制定排除“冷量不足”故障的计划

(3)遵守实训室相关管理规定,按工作规范,协同进行工作任务的实施

职业素养方面: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美的空调售后维修服务规范及服务理念。

二、如何学

1.教学环境的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设置会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环境包含:教师任务演示区,学生学习讨论区,职场环境实习区,资料检索区,工具摆放区(如图1所示)。

2.教学流程

三、为什么这样学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材和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采用情境法,角色扮演法。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感而发。不进入角色,学生始终认为这是理论的讲解,我只要在实训中学会操作就行了,所以放弃理论。角色扮演使得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他在这个岗位要承担的责任。

利用我校校企合作的平台,巧妙创设如下工作任务:美的华凌设备有限公司委托我校培养制冷售后维修的服务人才,要求严格根据美的空调服务规范和服务理念实施操作,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

让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客服,维修人员,校服作为工作服,校卡作为工作牌,客户跟客服描述空调故障,客服派工,维修人员填写派工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组织教学,温故知新

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个理性的认识。知道故障,怎么排除,主要教师在演示教学,把空调运转冷量不足这一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排除的方法进行演示,该过程也是本次任务化解重难点的主要手段。

3.获取信息,制定计划

首先需要他们回顾教师演示内容及自主查询资料,填写工作任务书上的相关内容,如:空调器正常运转参数;空调器这一故障产生原因有什么;有什么排除方法;维修后要怎么测试。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他们就可以制定了维修方案,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什么,对于培养他们的维修思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根据工作任务书的指引,采用分组讨论,开放的教学方法,确保提供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任务实施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能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5.质量跟踪,分组检测

采用的是分组检测的方式。

6.课堂总结,反馈提高

让学生自我发言小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成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7.任务拓展

除了对本节任务进行简单回顾,更重要的是对新的学习任务进行知识的迁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得怎样

学得怎样,体现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课堂总结时,教师主要根据三个评议的表格,分别是《个人评议反馈表》、《小组评议反馈表》,同时,《小组评议反馈表》又分为《小组评》和《教师评》。

《个人评议反馈表》中,自评占总评30%;小组评占总评30%;教师评占总评40%。

《小组评议反馈表》中,小组自评占总评40%;小组教师评占总评60%。

评价内容项的设计主要标准是要与之前的设立的教学目标相呼应,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书中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把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能调动起来,培养出能工巧匠式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篇4

“教、学、议、做、考”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教、学、议、做、考”一体化模式是课题组在文献分析各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的适应管理类课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内涵如下:“教”不仅指基本理论的传授,还包括教师设置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修正下主动设置学习目标,利用多种媒体在课堂、网络、企业主动学习;“议”指教学要素中的会话、讨论、互动,是师生共同确立教学目标,或老师对学生的有效传递知识点,亦是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团体学习的表现;“做”是指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情景中,通过教学游戏、情景模拟、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等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考”一方面体现在“重素质及能力的过程考”———在整个学期,学生在以老师“教”引导下的“考”、“学”、“议”、“做”的学习过程表现,“考”另一方面体现在“重理论及应用的效果考”———以期末闭卷考试及课程设计为载体实施。“一体化”主要指在教学手段上,实现“教”、“学”、“议”、“做”、“考”各环节的“一体化”,此外,还包括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价值使命“一体化”;在培养载体上,实现课堂、网络、企业的“一体化”;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考核、教学效果评价各环节的“一体化”。

“教、学、议、做、考”教学实施、教学方法

(一)“教、学、议、做、考”一体化教学实施及方法“教”:课上理论教学,讲解管理类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技术、规律。课上理论教学方法可包含讲授法、理论教学后,给学生提出案例、问题或其他方式设计情景,由学生课后通过小组的方式共同学习,教师通过QQ群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后的沟通与互动,帮助“议”过程中要进行主题发言的小组完善发言内容,各发言小组通过QQ群在上课前就和全班同学共享发言的简要内容。“学”:课后学生自学。课后学生自学实施的媒介为网络教学资源库、教学光盘、教学网站。开课伊始,教师给学生一份教学光盘,学生拷到自己电脑。“议”:在“议”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进行案例分析、提问交流、主题发言等内容。同时,每次“议”的环节的实施要做好发言学生的贡献的评价及成绩记录,若个别议题在课堂未进行充分的展开或有延伸的,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再作总结报告,共享到QQ群中,教师还要再对报告作点评,总之“,议”的环节要进行“过程考”的实施。“做”:以《物流学》课程为例,通过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提高学生对物流设备及实际运作的体验,在通过课程试验等方式实现学生对各物流环节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等实训环节锻炼学生将所学理论在实际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考一般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报告、试验结果、课程设计报告来进行“过程考”及“结果考”。(二)“教、学、议、做、考”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老师指导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为指导思想,学生完全通过自己的学习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诸如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都是利用来自实践或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案例或问题进行类似研究的训练。在研究性教学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问题,问题的设计、提炼、概括、表达以及它的形式,是影响研究性教学的关键。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自主性等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研究性教学是使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最大的教学方式。

作者:李巍巍 赵红梅 王春梅 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篇5

论文摘要:在分析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及教学流程,探讨了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建立专门化教室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机械基础》课程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所以,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是《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就算是多媒体教学,大多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

缺乏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一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分辨不出哪些知识点对自己的专业是最有用的,更不懂某一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基础课相比,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而这些正是中职生最缺乏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更有甚者对理论学习持消极态度。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看到活跃的气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看到的只是更多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兴趣的丧失。

削弱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求学生适应从初中到高中基础理论的转变,还要适应从文化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转变。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探索意识不强,导致其初中阶段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引航人,只有变革教学模式,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进一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解释动作要领、反映操作规范的实质,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践操作技能。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理论讲解教师对教学目标所涉及的内容边讲解边演示,通过实物、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等内容的演示,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看得见、动得了、易理解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在知其然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既巩固了知识,学习了操作技术,又了解了其科学性。

项目操作按照讲解的知识和演示的内容,巧妙设计训练项目,做好训练的组织工作,并明确训练的要求、任务和时限,控制训练过程。训练内容可以是零件结构特征的观察、机器的拆卸与安装、相关实验等。训练方式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完成模式,使学生互相促进,加强交流,也可以采取个人学习方式进行,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学习。教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理性的提示和引导。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项目完成情况评价分成组内自评、小组互评、组间交流总结及教师点评四个环节。通过组内自评,以评促自学;通过小组互评,以评促团队意识;通过组间交流,以评促竞争意识;最后进行教师点评,从巩固知识和规范操作技能等目的出发,进行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对技能的领会与形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

强化知识与提高技能在操作与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集体指导或个别辅导,学生进行反复实践,理解知识,教学中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确保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知识,增长技能。

(三)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按照“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兼顾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题分解和模块化组合。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模块;学生有计划地针对各个模块进行理论学习和专门化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机械基础》第五版第十章“轴”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包括轴的用途、分类、对轴的基本要求、转轴的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定位等。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将这部分内容划分为三个教学模块。模块一:通过视频中的生产实例展示轴的不同应用场合,让学生总结出轴的不同用途。模块二: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轴的不同类型及其适用场合,并通过相关练习强化专业意识。模块三:通过对轴上零件的拆装过程,让学生理解转轴的轴头、轴颈、轴身、轴肩和轴环等组成结构,增强轴上零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意识;在拆装任务完成后,通过典型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周向和轴向定位的不同方法及其特点、应用场合。

丰富教学资源,建立专门化教室《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脱离了实际,学生就会难以理解知识,无法形成技能,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机械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将学生无法想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演示给予直观理性的解释,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形成规范技能。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丰富教学资源。 转贴于

1.组建专业教室。专业教室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场所,能够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所以,专门化教室必须具备充分的教学条件,如包括黑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有足够的实验或实训操作工位等。

2.充分利用现有实物和模型。比如,在机械基础陈列室利用已有的键、销、联轴器等教学模型可以分析其结构、类型及用途,利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各类机构等可以演示其运动过程,分析其工作原理。

3.精心制作模型、广泛收集实物。可以利用校内的实训车间和附近的工厂企业,制作或借用实物进行教学,也可以利用经济实用的材料自制模型用于教学。比如,在讲到铰链四杆机构时,笔者让学生利用硬纸板、细木棒自制“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模型。这样,既可使理论教学直观化,也能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更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4.利用计算机制作模型、仿真动画进行辅助教学。如利用Flash、UG、Pro/E、MasterCAM、3dmax等软件制作零件、机构的模型或仿真动画,应用于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直观化。

此外,根据教学要求,还可组织学生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车间现场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车间现场教学,使学生认识车间的机器、机构、零件,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增强学生对零件、机构在机器中的作用、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大有好处。

一体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重练轻学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的理论,教师必须适时引导,使知识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误区,扼杀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应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融合,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可以是课后总结,也可以是课前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应避免训练中的“高原现象”在训练初期,由于尚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提高,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引导,由浅入深地向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渡过“高原期”。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实施的效果

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 方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16-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逐步增强。在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主转变。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技术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与基础学科的相互渗透,各种仪器、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检验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医学检验技术的内涵。医学检验技术中的许多检测项目正在向方法的标准化、手段的自动化、速度的快速化、标本的微量化、试剂的商品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方向亟待解决,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北海市卫生学校召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典型工作任务会议,由医疗机构行业专家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与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对程体系进行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专业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完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将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操作,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具体改革如下。

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二、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岗位对应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对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核心技能。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对医学检验岗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增设国家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培训课程,制订培训课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岗位准入资格。课程结构见图1。

三、开发“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材

以检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为模块,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编写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等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教材与临床深入对接,与临床工作岗位求一致,按项目要求制定实训目的、实训准备、实训原理、实训方法与结果、实训注意事项及实训评价。改原来传统的学科体系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四、开发项目课程――综合实训课

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医学检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将检验专业课“临床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常用基本检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合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三大常规操作技能,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基本技能,常见血液病检验,血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常用免疫学技术,常用生物化学指标检验。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与维修安排在各专业课学习基本完成后进行。以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巩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薄弱环节和岗位要求)。它也是一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检验项目为任务的能力本位课程,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场所是临床检验实训中心,设立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完成检验项目为目的。

五、创新“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依托附属医院和校内实训场所,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检验科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课教学融入在实训课中,边实训边讲解,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医学检验工作流程,以“标本采集和制作,设备使用和维护,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专业要素,开展技能实训教学,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在教材中增加实训评价内容。

六、改革教学方法

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模拟实训室,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对通过改进使学生学会操作方法的同时,学会看化验单、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学会结果报告。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每学年都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发展,使竞赛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加强实习前2周学生技能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毕业实习从36周增加到40周。

七、改革评价模式

篇7

一、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岗位对应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对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核心技能。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对医学检验岗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增设国家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培训课程,制订培训课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岗位准入资格。

二、开发“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材

以检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为模块,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编写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等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教材与临床深入对接,与临床工作岗位求一致,按项目要求制定实训目的、实训准备、实训原理、实训方法与结果、实训注意事项及实训评价。改原来传统的学科体系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三、开发项目课程——综合实训课

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医学检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将检验专业课“临床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常用基本检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合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三大常规操作技能,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基本技能,常见血液病检验,血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常用免疫学技术,常用生物化学指标检验。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与维修安排在各专业课学习基本完成后进行。以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巩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薄弱环节和岗位要求)。它也是一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检验项目为任务的能力本位课程,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场所是临床检验实训中心,设立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完成检验项目为目的。

四、创新“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依托附属医院和校内实训场所,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检验科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课教学融入在实训课中,边实训边讲解,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医学检验工作流程,以“标本采集和制作,设备使用和维护,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专业要素,开展技能实训教学,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在教材中增加实训评价内容。

五、改革教学方法

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模拟实训室,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对通过改进使学生学会操作方法的同时,学会看化验单、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学会结果报告。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每学年都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发展,使竞赛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加强实习前2周学生技能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毕业实习从36周增加到40周。

六、改革评价模式

篇8

关键词 工学一体 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chnical Schools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search

XIE Yuanhui[1], ZHANG Lixin[2]

([1]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2] Modern Service Department, G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ed out many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ds to "double school-enterprise system,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teaching philosophy. Describ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build process: industry business research, practice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to determine the typical tasks,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design learning tasks, teaching staff, working-page write, learn workstation construction. Make detail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system; typical task

0 引言

技工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①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知识点分散,前后连贯性不强,导致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教学案例多数情况下为虚拟案例,实际问题复杂的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既有重复的现象,又有脱节的问题,学生难以将二者有效结合等。②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各技工院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力图改变颓废的困境。“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学到知识与锻炼能力,李玮、刘华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公路工程造价课程进行了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③“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做中学,学中悟,学中做”,更好地促进了教学。④杨柏梁将机构与零件、钳工工艺和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局部内容的一体化。⑤谢文明探索了校企合作机制下“四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⑥其他教学改革大致也是项目驱动法、理实一体化、行为导向法等,与上述情况类似。

1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概念

这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改变了学生不学习、学不懂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对培养方式的局部改变,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则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重点关注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了现有的培养模式。⑦校企双制为办学模式,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工学一体为培养模式,学习的工作页是真实的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⑧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这种课程体系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强调与实际工作的对接,要求学习者通过行动、体验实现学习。

2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个三个阶段八个方面。

2.1 确立课程框架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第一阶段为确立课程框架,包括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这三个方面。

“工学一体”强调工作与学习一体,所学内容即为公司企业实际应用知识,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因此,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行业企业调研,目的是分析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以此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用人层次与数量需求、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职责、各级技能人才主要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同类院校办学情况、毕业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情况、技能人才层次分类与数量需求。调研方法主要有会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资料调查法等。调研的最终目的概括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寻找合适的实践专家,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目的是让企业实践专家回顾自己的成才发展历程,将自己从入行以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罗列与整理,再一起汇总,从而提取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一个职业一般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来提炼。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办公软件应用、Web标准化布局等均属于典型工作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实际代表性工作任务的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可包括多个代表性工作任务,如Web标准化布局典型工作任务可包括个人网页布局、企业网站布局和门户网站布局等代表性工作任务。

2.2 制定课程方案

在经过行业企业调研、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之后,课程体系构建的下一阶段是制定课程方案。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制定课程标准和设计学习任务两个方面。

一体化课程方案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该环节主要描述专业基本信息、各等级培养目标,规定每门一体化课程及参考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各等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案。一体化课程方案将原有的学科体系彻底打乱,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对专业进行了体系重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制年限、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一体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指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也是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要注意区分中级、高级和技师不同教学层次。学习任务设计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划分为生手、熟手、能手和高手依次递增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能力特征、任务特征、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均不相同。学习任务设计主要流程为描述学习任务情境、制定学习任务目标、利用学习任务分析工具鱼骨图分析各工作环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善学习任务内容并且填写学习任务内容序化表。方案实施建议主要指教学组织形式、学材选用和学习场地等方面的一些教学实施建议。而考核与评价方案指的是对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考核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评价主体应该包括企业、教师和学生。要特别注意:每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的目标和内容总和应涵盖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所有课程方案编制完成之后进行汇编并提交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等审核。

2.3 建设课程资源

第三阶段为课程资源建设。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页编写和学习工作站建设三个方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邀请企业行业有经验的师傅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并且与本校专业教师结成团队,以此来带动本校教师的成长;二是派请本校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脱产学习一段时间,把自己相关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熟练掌握。

工作页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不提供全部具体的专业知识、现成的结论或者完整的工作计划。因此工作页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体验工作世界,形成职业认同感。工作页不同于传统的教材和习题册,工作页编制应由引导问题贯穿始终,围绕各环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工作页可以由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样式呈现,将学习任务中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与必备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工作页有合适的体例,但无固定的体例,工作页一般包括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描述、学习目标、主要环节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总结和评价。

学习工作站建设主要指的是教学硬件的配置与教学场地的安排,同时要考虑企业文化,使工作站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基本保持一致。学习工作站一般可划分为资料查询区、学习讨论区、实训区、展示区和工具区。教学区、工作区、展示区有时是彼此融合的。

上述过程为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及时反馈修订相关内容。

3 结语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包括三个阶段八个方面: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任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页编写、学习工作站建设。执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注释

① 刘智玉.《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学理科园地,2014(2):26-28.

② 姜艳芬,康新英.《PHP程序设计》课程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高职教育,2014(2):59-60.

③ 李玮,刘华.“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14(2):18-19,55.

④ 任利峰,王静.“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机制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1):76-77,116.

⑤ 杨柏梁.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26(29):41-42.

⑥ 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34-36.

篇9

一、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基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课程即工作,课程即项目”的基本理念,对一体化教学内涵的注解如图1所示。

1.设计学习情景

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笔者所带领的专业小组通过和企业专家合作,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通过企业调研和电子商务专家访谈,得出典型工作任务,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也就是表1中所列的学习任务。

把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为7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情境,教师在学习情境中以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要求,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个子工作,每个工作都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能力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内容,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这些实训项目均来源于电子商务企业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者工作中的实际项目。例如在典型工作任务1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有四个学习情境:设计网页(包含网络内容编辑)、动态网页制作(ASP)、建设校园超市电子商务网站、维护电子商务网站(电子支付、CA认证、网络环境安全)。

2.提炼学习工作任务

在网站推广的学习任务中,根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总结出在该岗位中的6种典型任务:网站优化;交换与链接;内容营销;流量分析;信用建设;网站排名。每个任务都有相关的工作内容和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企业网站推广的岗位工作内容,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学习工作任务的形成是根据企业岗位中的实际工作内容,按照生产过程的要求,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设有完成每个任务的能力目标。老师的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通过与企业、专家多次的访谈和走访企业,确定了表2中的网站推广岗位的6个主要工作内容与过程,每个内容及过程对应的学习工作任务见表2。

设计学习工作任务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和完成岗位任务,一个岗位可以通过多个教学项目来实现其工作内容。

3.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企业专家的访谈和企业调研,提炼出57个专业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技能需求都不一样,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在社会岗位中已形成了一个专业岗位群。由于受在校时间的限制,笔者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选择了岗位技能重复最多的24个岗位中的8个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提炼8个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整理工作内容与过程,设计学习情景,制定学习任务,从而构建了整个课程体系。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完成后,就进入到一体化教学实施阶段。根据专业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偏好,设计如图2所示的一体化教学流程。

一体化教学流程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与企业、专家访谈的结果,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打破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进入工作状态,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若先进行理论教学,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第二,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本项目的能力目标以及要求。学生以工作部门或者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项目计划。

第三,根据学生的计划,由老师监控过程,开始项目的实施。这个过程要在规定学时内完成,类似企业中签订合同完成商业项目。

第四,学生模仿操作。抽调几个学生对关键环节或者操作技能进行模仿操作,教师进行纠正,再讲解操作的规范和要领。

第五,项目检验。主要是在项目实施的各个步骤中,抽查相同的环节,防止有些学生出现太大的偏差,导致失败。

第六,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进行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对共性的问题集中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实践结果分析。

第七,检查和评价。引导学生对照能力目标进行自评。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小组团队合作等进行全面的点评,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传授改进的方法。

第八,完成项目报告。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明确实训报告的要求,完成整个项目报告。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第九,把学生的作品和项目报告存档,实行资源共享。

三、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思考

笔者学校对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的岗位进行了调研、专家访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得出学习项目。在项目的设计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老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群很广,只能根据岗位群的工作内容确定出中职生的培养方向,大而全,缺乏针对性;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通常是理论和现实脱节;开展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社会经验、综合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很高,教师还需要在项目改进中进行磨练,不断提高水平。

篇10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12-02

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不难看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还要对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全面的创新及构建。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我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重新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体系和一体化课程,在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监控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借鉴国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适应于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融入其中,旨在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衔接,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

二、传统学科型教学评价的缺陷

目前职业教育掀起了一股教改之风,“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教学模式成为各个职业院校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但很多院校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改革困难重重,效果不明显,部分教师难以彻底放弃传统课程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常常把学科要求的评价体系寄身于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中,以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展开,导致教学评价环节单一,忽略了职业岗位需求下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既是“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体化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制订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使评价本身融入教学活动流程中,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并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教学评价方法文件、相关制度及操作方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阶段评价

根据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以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成果评价并重,使教学评价贯穿于学期的教学活动之中,抛弃传统单一的课程评价方法;分别对课程单元教学、课程教学及课程模块进行综合评价。

1.单元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完善不足之处。同时单元教学评价也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所需,在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以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镜头设计与摄影》第二章《影像的拍摄技艺》为例,本单元共有两个章节:《景别的分类及其表达的含义》、《镜头的拍摄技艺》:

(1)教学目标:能够鉴别景别的分类及其表达的含义、能够掌握运动镜头的拍摄技艺、能够了解镜头的拍摄角度、能够使用摄像机进行镜头的拍摄。

(2)教学内容:景别的含义及其分类、运动及固定镜头的拍摄技艺、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

(3)单元教学评价样卷。

填空题:

① 是指腋部或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者其他使主体景物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答案:特写

② 是表现人的全身人像或一个场景全貌的镜头画面。

答案:全景

③摇镜头分为上下摇摄、 。

答案:左右摇摄

④镜头的拍摄角度分为:平角、俯角。

答案:仰角

⑤景别取决于摄距和 。

答案:镜头焦距(焦距长短)

⑥拍摄全景到特写,应该采用 运动方式。

答案:推镜头拍摄

⑦拍摄特写到中景,应该采用 运动方式。

阶段实训题:

①分别拍摄近景、中景、特写画面。

要求:拍摄长度5秒之内;固定镜头拍摄方式。

②分别拍摄全景到近景、中景到大特写两段视频。

要求:拍摄时间10秒之内;注意画面的稳定性。

2.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课程评价分为平时学习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课程结业考试(综合实训考核)两种方式进行。平时学习性形成考核包括课程(网上)考勤、课堂学习表现及单元教学评价。期末课程结业考核(综合性考核)以模拟或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也可以是参赛项目,由学生组队完成。

3.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最主要的是教学评价的改革,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始终产生诊断、激励和调节作用。

《镜头设计与摄影》课程是我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必修课,根据影视制作专业领域和新媒体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已学习情景剧剧本写作的基础上,按照小组撰写的剧本在本课程进行综合实训,其综合实训形成的作品为后置的情景剧剪辑提供素材,并最终形成完成的作品。这一连贯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完成。《情景剧剧本写作》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剧本的创作方法和技巧;《镜头设计与摄影》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镜头的拍摄方法并能按照之前创作的剧本完成分镜头的拍摄;《情景剧剪辑》让学生掌握使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镜头进行剪辑及组接,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

(二)评价方法

在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抛弃单一的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三类主体评价,一是岗位角色评价,二是小组互评,三是教师评价。

单元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其单元教学评价结果纳入课程教学评价中;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小组互评为辅;课程教学模块评价以岗位角色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其评价结果纳入课程教学评价中。其平时学习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期末课程结业考核占总成绩的60%。具体计算方法为:

课程教学评价得分=(课程(网上)考勤*0.2+单元教学评价*0.2)+(期末课程结业考核(综合性考核)*0.4+课程模块考核*0.2)。以《镜头设计与摄影》课程为例: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既有诊断、激励、调节的作用,同时评价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评价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将获得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