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探究式教学的步骤

篇1

【关键词】情境,探究,交流,实践,评价。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我在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总结。

一、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如教学“分一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理文具与学具入手提出问题:“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这样设计比较符合低年级刚入学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动手摆弄进行分类。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马上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连看也没有看到我的这个三角形,怎么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心中充满好奇和疑问,都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如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的解决,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学习了乘法以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4 ,学生思考后列出了三种不同算式:①7×4+4 ②7×5-3 ③8×4 , 然后,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使学生明白前两种算式含有加减运算,不能算为一个乘法算式,只能算为一个简便算式,只有第三种算式才符合要求。这一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 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示,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好多办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2

1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1提出实验探究主题

在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时候,首要任务便是提出实验探究的主题,并要对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技巧、目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另外在提出实验探究主题的时候,还要对问题进行设计,对情景信息设计,要全面考虑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由于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需要加强情景设计,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意义为主.

1.2重视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化学物品的认识与了解,帮助与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与操作.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及时进行记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实验探究中对化学知识加以了解,并且通过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对实验探究进行归纳与总结

在完成实验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还会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

1.4对实验探究进行思考

对化学实验探究进行思考是最后一个步骤,同样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在这一步骤之中学生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与分析,并且能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2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构建步骤之后要及时地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这是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也是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对二氧化硫制法与性质检验的时候,教师需要设置情景,并且要结合相关的情况,可以通过案例讲解二氧化硫对社会及人类的重要性及危害性,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能有效防止二氧化硫的危害,这样一来不仅导入课题,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可将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探究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提供pH试纸、石蕊试剂、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2)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进行探究,所需要的化学药品包括溴水、氯水、碘水.3)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加以探究,所提供的试剂包括硫化氢溶液、硫化钠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4)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进行探究.很多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溴水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因为布条发生褪色现象.这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导致布条褪色还是漂白性?该装置的第1步是硫酸溶液与亚硫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经过品红试剂的时候会出现褪色现象,再经过实验加热后溶液会恢复原先的颜色,由此可以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在实验中如果颜色没有恢复,那么可以说明之所以形成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还原性造成的.该实验装置中设置了尾气收集装置,主要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由此可以得知这一装置比较环保,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总结,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体育;研究

一、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的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每班各45名学生。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班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2.结果

(1)技能

从表1可知,实验后两个班的技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学习兴趣

从表2可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学习体育兴趣更强,说明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学习态度

从表3可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学习态度更好,说明探究式教学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结论

1.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讨知识。在探讨过程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会通过与同学合作主动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一种气氛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

2.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能力

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式的问题、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以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3.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只有让学生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他们认真学习。探究式教学是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建议

为了防止影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探究,需要根据学校的资源合理规划、安排教学内容,需要保证足够的练习场地,需要保证性能好的运动设施。

探究式教学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多,而中小学院校采用的较少,特别是小学几乎就没有采用探究式教学。因此,需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宣传力度,以便让更多教育者和受教者了解并运用探究式教学。

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执教水平,才能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将探究式教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理论,以适应探究式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申屠英俊

摘要:

探究式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对探究式教学有效性内涵的理解,其次明确地指出了当前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接着从七个方面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作了思考与探索,最后从我校实行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研究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在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有效性 低效表现 策略

前言: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也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探究式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然而,在这股探究热的后面,由于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实际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我们即使有更好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讨论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与策略,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所谓“探究式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科学探究式教学,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实现特定的探究式教学目标。“预期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尤其是探究式教学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学生所期望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探究式教学有效性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

1、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过程活动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让学生顺着预定的途径“走”下去或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

2、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探究式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而应当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探究式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探究式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教学。

二、当前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低效表现

1、“按图索骥”——明“探”暗“包”。

教师在学生探究之前,就已经为学生准备好了一切需要的材料、必备的学具等配套设施,从数量规格到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统一的规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即使走了“弯路”或“迷途”,教师会及时提醒和暗示。学生不须花多大的努力,只要沿着教师框定的“道路”前进就可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探究活动表面上开展得很顺利,知识似乎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但在这成功的“探究”背后,只是“依葫芦画瓢”,学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探究发现和创新实践。

如:这是某次公开课中“浮力”教学片段:在学生提出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后,教师对有关因素进行了总结、分类,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学生大约经过五六分钟的探究,都很顺利地得出很合理的结论。原来教师已经发给每一个小组一张作业纸,我选了一张记录如下:

猜想一:浮力大小与物质种类(密度)的关系。

实验探究:(已知:铜块、铁块、铝块体积相等)

1、铜块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是: N,浸没在蒸馏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N。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

2、铁块块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 N,浸没在蒸馏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N。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

3、铝块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 N,浸没在蒸馏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N。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

实验探究结论: 。

探究式教学无效性分析:浮力大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要选择怎样的器材?如何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怎样设计表格等等这一些都应该是学生努力完成的,这也是学生探究的重中之重,然而经过教师的“加工”,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提示,把有关数据测量出来,做一个很简单的填空题就圆满完成了所谓的“探究”任务。

2、“天女散花”——重点不明确。

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不管探究情境是否创设,内容是否合适,时机是否适宜,使探究活动犹如毫无目的“天女散花”,探究重的不明确。这样的处理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例如:某位教师在对“鱼”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鱼的体表有鳞”,“鱼用腮呼吸”,“鱼靠鳍运动”等特征进行仔细的探究。

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及反思,探究式教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逐渐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对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上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到基本的物理知识,结合当前初中教学实情,应用探究式教学是必然趋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所谓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有着广泛及狭义之分,广义的探究是指一切通过独立而解决的活动,不仅包括人能够解决问题的活动,而且还包括人的深思熟虑的探索。狭义是指科学探究,即科学家以自然界为资料,对其进行研究探索。而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独自自主的学习及合作谈论,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生活的周围世界为参照,最终让学生自由表达、探究及讨论,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当然,并一定按照上述的步骤进行探究,也可挑选几个重要的步骤。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物理想象进行科学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别为“猜想—反驳”模式、“假说—演绎”模式、“问题—归纳”模式,下面对这三种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1、“猜想—反驳”模式

“猜想—反驳”模式是指先提出问题,对其进行设置猜想,然后对其提出反驳,最后进行研究立论。实施该探究模式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进行自主探究,从中引发不同的猜想。如下教学案例:

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当小球被提出去后,为什么越滚越慢呢?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当小球离脚之后,也就不再受到脚施加给它的压力,所以速度也就越来越慢,直到静止为止。然后教师对其进行反驳:如果采取同样的力将同一个球踢出去,在水泥地上的速度越来越快,并滚的越来越远,但在草地上滚的距离就比较近,由此表明摩擦面越光滑球滚的距离也就越大,与摩擦面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不存在这个摩擦,那球就不会停下来,一直进行运动。由此表明:球滚动的越来越慢且在不同条件下滚动的距离不一样,是受到摩擦阻力因素的影响。最后,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本次探究活动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假说—演绎”模式

“假说—演绎”模式是指首先发现问题,然后搜集事实,然后设置假说,对其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演绎探究与其他探究模式有所不同,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与归纳探究完全相反,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概念或原理总先于经验。如下教学案例:

探究灯泡的亮度与什么因素相关,首先,教师提出“哪些因素会影响并决定灯泡的亮度?要求学生在课下对其进行收集相关信息,如在220V的额定电压条件下,分别选取一只额定功率为15W的灯泡,另一只功率为100W的灯泡;在并联的情况下,100W的灯泡较亮,15W的灯泡亮度较暗;但在串联电路中,15W的灯泡较亮,100W的灯泡较暗。此外,家庭电路中,不同的发光体其亮度也不同。然后设置假说“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大小可能影响和决定了灯泡的亮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再对探究结果进行推论“在家庭电路中,照明设备亮实际功率越大,其亮度就越高,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就越大即额定功率大。”对此推论则可进行相关论证,为可要求学生对家庭设备及照明进行调查,并搜集相关证据及资料,辅以证据。最后,对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3、“问题—归纳”模式

所谓的归纳探究则是指从事或个别出发,通过探究进而得出的一般结论的相关探究。在进行归纳探究时,学生可以获得一系列的观察资料,并对其进行实验观察,经过分析最终归纳出结论。其基本步骤为事实讨论——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如下教学案例:

探究物质吸热和放热的过程,学习“比热容”。首先,教师可摆出事实依据“海边的沙滩在夏日的中午温度极高,而此时的海水是凉的;晚上时,沙滩很凉,海水温度升高”。引导学生结合事实基础,进行大胆的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难道是水或者沙子的物质属性所决定的吗?根据这个猜想,设计相关试验。可这样设计实验:将一杯水与一杯沙子同时放在一个电炉上进行加热,确保两被物体的质量及加热时间均相同,然后不断对一杯沙子进行搅拌,再观察哪种物质的温度升高较快,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及记录。再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在同一加热条件和同样的加热时间下,沙子和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但升高的温度不一样,这就说明这两种物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不同。”最后,归纳出规律,得到结论如下“质量相同的物理在同一条件下,若吸热的本质及散热的情况不同,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归结为物质的比热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教学空间,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进行物理学科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理设计物理实验,尽量简化探究式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要时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典型案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校;通识选修课;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35-02

高校通识选修课的设置,既是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载体与路径。而要使高校通识选修课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其核心环节就是要提高通识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则有利于达成这一目的。在这里,仅以笔者所讲授的《苏俄教育史》这一通识选修课为例,详细阐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实施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而后经过施瓦布、布鲁纳、皮亚杰等人的不断探索而逐渐完善[1]。那么,何谓探究式教学?一般而言,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独立地搜集并分析资料,通过自行探究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从本质来看,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目的即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个体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承继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出自身独特的观点与看法。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理念正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而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内涵与这一改革理念是一致的,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出发点和核心来展开的。而要选择和确定好问题,首先就需要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具有问题意识,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能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或独立探究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结论。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促使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学生:探究式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是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将学生作为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传递的知识越多越好,较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而探究式教学强调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过程而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将结论直接教给学生,从问题的进一步明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结论的得出等都是由单个学生个体或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的,充分彰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

探究式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2],彼此来共同解决问题,以达到发展学生“交流与合作”品质的目的,这也是当前新课改所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从而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

(四)探究过程: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传统教学比较重视教学的结果,即学生最终掌握了多少知识,达成教学目标与否,而较少顾及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的变化,以及所选取的问题解决策略。而在探究式教学中,则非常重视学生自行运用学习策略完成整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思维与学习潜能。

二、探究式教学在通识选修课中的应用

对于高校通识选修课来讲,探究式教学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教材中所阐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进行辩证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自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笔者在《苏俄教育史》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了“课前设计―课堂探究―课后反思”三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课前设计

苏联解体后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苏俄教育问题的研究开始进入冷阶段,受此影响,《苏俄教育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的《苏俄教育――世界教育大系》,王义高、肖合著的《苏联教育70年成败》、《俄罗斯教育10年变迁》,吴式颖著的《俄国教育史――从教育现代化视角所作的考察》。在《苏俄教育史》课程中,主要是选用顾明远主编的《苏俄教育》作为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他著作作为重要的辅助参考书目。

为使学生在承继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实施探究式教学前,笔者将上述几本著作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筛选与整合,为下一步的探究式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作为通识选修课,《苏俄教育史》的课时仅为36学时,若将所有相关内容都详细地讲授,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学生开放思维能力的培养。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说过:“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加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3]因此,笔者按照“知识背景―教育制度―教育思想”这样三个模块来设计教学内容,并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开展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下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深层次地挖掘苏俄每一次教育改革的动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苏俄教育改革的成败作出客观的评价。

(二)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是《苏俄教育史》课程探究式教学展开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苏俄教育史》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着良好的基础知识根底,大多为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究式教学展开的有利条件。相反地,我们也应意识到,这也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不利所在,即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学过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不太了解教育规律。因此,为使探究式教学顺利展开,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将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分为“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结论(或观点)展示―集体评议”这样四个步骤。

1.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苏俄教育史》这门课程的探究式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通过设计新颖的课程导入方式来达成,即通过展示吸引学生的苏俄教育图片、短片或著名教育家对某一改革的评价等方式来导入新课;二是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一些与苏俄教育相关且有趣、有现实意义的事件或史实等融入到新课讲授过程中,并借此提出需要质疑的问题。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2.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4]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随时关注学生外在行为(眼神、动作等)的变化,在学生质疑的地方引导其进一步明确问题,也可以选择将未有定论的、普遍存在质疑的内容确定为研究的主题。同时还应注意探究形式的多样化。笔者在《苏俄教育史》课程中主要采取两种探究形式:一是课堂上学生个体的探究;二是课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前者有助于培养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精神的培养,提高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旨在利用学生之间知识的优势互补,使学生集思广益,提高其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

3.结论(或观点)展示

学生完成个体或小组的探究学习之后,就是个人或小组观点的展示环节。在这一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出每个学生个体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若学生的观点出现偏差或比较偏激时,教师要能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作出科学、实事求是的合理分析。

4.集体评议

集体评议意味着对探究式教学的总结与评价,这一环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视角,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对整个探究式教学进行评价,指出自身的收获、创新与不足;二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教师既要对有创新观点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赞扬,同时也要总结出此次探究的亮点与不足,指出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改进与完善探究式教学的重要路径。笔者在每完成一次课堂探究式教学之后,都结合学生课堂探究的表现对本次课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探究式教学作好铺垫。

三、对探究式教学的反思

目前,笔者在完成第一轮《苏俄教育史》探究式教学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主完成问题探究学习,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评析苏俄教育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如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如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国梁.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2.

篇7

一、提高认识,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涵义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具体而言,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等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真正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才能面对新的挑战,参与社会竞争,不断地进行学习,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二、促进发展,选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式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是因为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局面,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以最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探究式教学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来考虑.通过探究式教学,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讲究实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个人认为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列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不会有探究问题的存在,探究式教学就进行不下去.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我们就要合理地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提出有关物理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引出“摩擦力”概念的:(1)设计了多媒体情景:播放了一段人和马驹在冰面上滑倒的录像;(2)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油,请一位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来拧(学生不容易拧开).然后就这两个实例进行讨论,从实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为什么人在冰面上易滑倒?”“为什么涂上油的瓶盖不容易打开?”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好奇心,学生感兴趣后学习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2.科学猜想是探究的必要环节

猜想并不是无目的、无根据地瞎猜,必须进行科学的猜想.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就很容易进行猜想,有些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就需要教师合理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大胆的猜想.

3.合理实验是探究的根本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带着问题去研究.制定计划要具体到进行实验所需的器材、步骤以及相应的记录表格等.学生设计的计划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让学生大胆地去设计实验,教师加以巧妙的引导.

4.分析论证是探究结果的关键

只有对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才能获取知识,揭示科学规律.这一过程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最好的形式,有问题才会思考,自己实验或观察演示实验才会积累素材,才会判断并进一步推理,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5.交流合作是探究成功的保障

交流与合作贯穿在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学会合作.

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是受学生欢迎的.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探究式教学不仅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邱守雄. 物理探究教学必须着重把握九个“要”——探究教学实践体会[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2]邱守雄. 论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J]. 湖南中学物理,2009(6).

篇8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探究是人类四大本能之一,进而将探究方法引入教学。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20世纪50、60年代,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迅速被世界各国教育者普遍认同和接受,之后随着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展了更为广泛的探究式教学研究,并形成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究式教学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提出探究式教学模式,之后虽然在探究式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改变。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是在现代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的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质疑和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具体来说,探究式教学有以下优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是指自觉主动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主动学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授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这个主体。探究式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2)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从而得出“个性化”的见解。思维的独立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授课过程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顺着教师的授课思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采取循序渐进、剥茧抽丝、逐步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得到问题的答案。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实践环节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验证明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平等互信、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争辩,构建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个体,提倡打破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式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潜能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学民主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能力。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国家提出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要求把握教育规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提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各个学科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这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当前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这门课程是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枯燥、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学科交叉、更新快速以及实践性强,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简单。由于网络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教师在教授网络管理课程中主要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之枯燥的理论和大量的名词术语使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氛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教学内容缺乏新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管理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目前在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教材、授课内容知识陈旧,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问题,甚至一些过时的技术还在授课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授课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课堂缺少互动。网络管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授课中,很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思路以及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的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很认真,学生在台下理解接受得很费力,课堂氛围沉闷,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不同步的现象。

(4)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思想等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实验室硬件条件达不到学生实践的要求,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既定实验方案步骤进行实验,这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探究式教学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提高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授课中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依据,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目标,引入了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中,一本书、一套讲义、一根粉笔就能满足整个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授课方式单一,缺乏课堂互动,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在授课中应努力改进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对象命名机制这一内容时,在讲清楚网络管理要面对各种对象的特点后,提出问题:如何为这些复杂的对象设计一种统一命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的取名规则以及网络IP地址命名机制等内容出发进行思考,考虑是否可以将它们的命名机制运用到网络管理对象的命名中,如果不可行,那么有什么可以借鉴或者需要改进的。在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后,我们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方案,而后,教师进行讲评,对的予以肯定表扬、错的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综合学生的方案,给出现有OID命名树结构,并进一步引入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2)合理设置互动环节。课堂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法。课堂上良好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合理设置互动环节,适时进行讨论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如何用宏模板定义表这一内容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讨论题目:如何在已定义的表中增加新的列?学生在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是重新定义一个新表。此时,我们再进一步让学生结合这种定义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课堂讨论。这样,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宏模板定义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为讲解SMIV2中如何扩充表机制这一后续内容打下了基础。

(3)融入最新技术内容。网络管理技术时刻都在推陈出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在讲清楚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关注网络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搜集最新的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网络、车载网络等新型网络不断涌现,但课程中介绍的SNMP协议还是针对因特网提出的,直接将SNMP协议用于这些新型网络显然行不通。因此,在授课中我们引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些新型网络的特点改造现有的SNMP协议,既保证新型网络与因特网网管协议的兼容性,又适用于这些新型网络。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学生针对某种新型网络的网络管理协议查阅文献,进一步了解最新的网络管理知识。

(4)注重实验的自主性。在课程的实验环节中,我们打破了教师提供标准实验方案、学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我们在给学生讲清楚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不提供标准实验方案步骤,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实验,内容是对捕获的SNMP消息进行分析,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BER基本编码规则以及SNMP消息格式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加深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限定学生使用何种软件进行SNMP消息的捕获,也不限定SNMP、PDV中携带的具体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实施。通过开展类似实验,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篇9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政治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探究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特别是在高中政治课堂,通过探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且也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营造了较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些探究教学或满堂灌,或满堂看,或满堂问,或满堂闹,有探无究,有名无实,脱离实际,脱离高考,令人担忧。反思这些现象和问题,会发现有些教师是因为没有深入研究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技巧,没有开展有效的探究训练,导致的学生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学生的探究水平无法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当前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高中政治教师如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探究式教学值得深思。

一、以学习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学生只有对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有能力以书本理论为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探究式教学,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于简单的东西是不能引起人们兴趣的。政治探究教学既要有深度和广度,还有新鲜度而非枯燥度。学生对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暂时不懂但经过努力可以弄懂的东西,既新颖而又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一定难度可以增强学生的智力负荷,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激奋水平,促使学生智能的发展,磨砺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政治课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乐趣,在克服困难中激发自身情趣,愿意去探究学习。

二、以问题设置为手段,传授给学生探究方法

要使课堂探究有价值、有创新、有突破,教师必须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探究;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探究;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探究;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探究。

在课堂里,提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设问是激发思维的起点,设问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具有思索的空间,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如我国轮胎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之路研究,国庆长假如何扩大居民消费,创设这类学生关心并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教学中。

三、以小组合作为形式,提升学生的探究效果

探究式教学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正确选择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某些讨论教学程序,听起来叽叽喳喳,看起来舌战群儒,实质上空洞苍白,有探无究、有名无实。致使学生不会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词不达意,有的一言不发;有些小组各说各的、互不相干;有些小组在悄悄的嬉戏;有些小组一人做题,其他成员等待结果。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纸上谈兵的小组合作,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为了使小组合作探究取得实效,教师应该划分出探究小组、指定或推荐出组长。先在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出代表来交流想法,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与尊重,允许小组间有序地相互指出矛盾,矫正不足,从而共享成果。

四、以习题设计为评价,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

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有一定探究性试题练习。学生绝不是被动的应试者,更不应该成为回答问题的机器;学生与试题应该是水融、互为一体的,学生应该是试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考政治卷中的一些具体设问是:“假设你……”。“请你为某某提出建议。”这些试题在设问中巧妙地运用“转化”技巧,成功地把本是被考查对象的学生“转化”成了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转化”,把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这样的试题真正使学生成了考试的主体,考试过程不再仅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是一个深化学生个体体验、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试题设计,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试题的体验性。

设计试题时,通过对情景材料的优化设置,恰当地把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把似乎离学生非常“遥远”的大事,“拉”到学生的身边,以便学生融入情景,实实在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强烈的现实性。试题的答案不必完全局限于书本知识,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试题的开放性。学生只有走出课堂、关注社会,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才愿意去探究世界,才能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其实是一个大课堂,他们就是探究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浅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2(7).

篇10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教学;Visual Basic编程教学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其语法简洁、开发快捷,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Visual Basic这门课程,我校对初二年级的学生也开设了这门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个总体的了解,打破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并体验用Basi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在Visual Basic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Visual Basic教学中的应用

1.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Visual Basic教学的入门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Visual Basic入门阶段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明确本阶段的教学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一个总体了解,打破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并体验用Basi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其次,教师用一个实例提出问题,展示“求面积”程序,让学生了解控件工具箱里的各个控件的功能和简单属性的设置,例如caption,text,font,backcolor,forecolor这些简单的属性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尝试探索,然后小组讨论并请同学发言总结,进而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类似软件,例如求“梯形面积”程序,求“三角形”面积程序,使学生掌握不同控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同属性的设置,掌握简单语句的编写,通过上级调试运行体会功能效果,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觉得Visual Basic程序编写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从而对Visual Basic程序编写产生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2.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的Visual Basic程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Visual Basic编程有个初步的认识,所以涉及的理论知识并不多,主要是掌握一些基本控件的添加,一些简单属性的修改以及一些简单语句的编写。当学生对Visual Basic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编写简单的程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演示操作步骤,再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学生掌握比较被动,其实在讲解完引入环节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输入输出”这个环节中用了不同的方法实现求总评成绩的功能,输入框、文本框控件的使用做了强调,接下来的“比较两数大小并输出较大的数”与上一课的操作类似,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在对共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效果较好。

3.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Visual Basic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引导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有创新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倒计时程序”操作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定时器的使用,而学生平时生活中除了接触过倒计时之外还使用过秒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定时器控件使用之后,尝试进行秒表程序的编写,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实际进行程序的编写和创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了解、探究这些身边的常用软件,并进行讨论总结,然后自己设计一些常用软件。该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单独辅导解答。

探究式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教学方法有许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或者孤立的教学方法,只有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指导,并根据生活中的切实问题与不断去深入探索研究,寻找更适合学生,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案,同时要巧妙地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并使学生全心地投入Visual Basic学习中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才会使Visual Basic课程的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