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的内容

篇1

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陈至立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也特别强调,要把体育和美育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贯彻"健康第一"思想,重视美育熏陶,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说明,美育是教育领域中的基础性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它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是关乎到整体民族素质和国家一代代新人整体文明水准的千秋大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与完善,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美育能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扩展学生的知识宽度,调节学生的思维方式,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社会、人生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更成熟的评价。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符合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塑造学生的灵魂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一、挖掘美育因素

在体育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美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让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力求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处在一个轻松、快乐和自由的审美状态中。所以,我们更加注意提高教学艺术性,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来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练当中去,从而,挖掘学生身体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实现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紧紧依托教材,善于从教材挖掘其中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逐步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发展他们的美好情感。

二、创设优美环境

俗话说"见景生情",环境对人的心理,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又可以产生消极作用,也就是说,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善于创设、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是体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用美学的观点来设计安排场地器材,使其布局合理,场地上的各种标志清晰、醒目,不仅会给学生一个完美的印象,一种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有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了学生审美的深刻性和强烈度,又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之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新颖的氛围和美的感受,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场地器材布置的美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直观表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往往与环境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要从教材中去思考美、挖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美育过程,让美的形象深深融入学生的心灵。同时,我们要利用美学中的线条、图形等美学知识,精心策划,合理设计,把场地设计得美观清晰,给学生增添美感,引发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激情,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感情,产生积极的效应,增强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学会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心态。

三、音乐进入课堂

青年学生对音乐都情有独钟。而音乐对人们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音乐中蕴涵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通过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里的。每聆听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和联想。音乐美感会一点一滴地浸润听者的心灵,使其思想得到启迪,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音乐又是最有情感的艺术,它那美妙的旋律能强烈撼动听者的心灵,让人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音乐进入体育课堂,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试想,如果把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准备活动、整理活动以及有节奏的循环练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将会得到提高。情绪的活跃会带动身体的活跃,为身体联系提供必要的条件。悦耳动听的音乐,会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激发他们的情绪,激起他们锻炼身体的热情,使他们受到美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节奏的旋律、优美的舞姿与跑、跳相结合,运动全身,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欣赏--向往--理解--完成--享受--回味。使学生达到练中有乐,乐中锻炼的良好效果。从而塑造出既有技巧美、造型美又有力量美、耐力美,动作舒展大方、轻松自如、灵活多变而又富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四、美育贯穿全程

要把美育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让美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在,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提高教学质量。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可使学生感受整齐一致,节奏和谐等形式的美;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既可感受平衡、对称、协调、节奏旋律等形式的美,又可感受技术动作美,以及思想品德、作风等心灵的美,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任何一种教学的美。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讲解示范,能否给学生以美感,是能否培养学生的情趣,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徒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优良品德和作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五、重在培养兴趣

篇2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手段是在不断的增高,体操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也展现了它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在有音乐的陪伴下锻炼各种技巧,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参与其中锻炼身体,更加对体育知识有了了解,由此可见,体操内容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这也反映出体操教学在体育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小学体育的教学在这次改善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对新教材的改革,和课堂新形势的开发,让小学生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小学体育带给校园生机,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体操技巧,增强了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对音乐伴奏的协调性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项目多姿多彩。

在体操的内容中是课外体育活动出彩且具有魅力的一部分,学生学会了在参加活动之前,引用体操知识来活动自身,做课堂学过的徒手操,让身体更加活跃起来,还有其他别的项目,让学生更好的锻炼了自己。通过对徒手体操,模仿操,跳跃,艺术体操的学习,更好的加强对自身的锻炼,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的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

通过对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中的教育改革,我们不难发现,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很大,例如广播体操,跳跃,艺术体操等,都让学生从不同的技巧层面得到学习和锻炼,这些内容的学习,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上来看。

都充分的体现了校园生机,生动,活泼,灵巧的特点,这些项目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柔韧性的掌握,审美的增强都带来了一定的优势,打消了体育课带给学生的枯燥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这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会更好的激发其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水平。

篇3

论文摘要:随着恶劣天气的不断递增,不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时间也有所增加。同时大部分学校不具备足够使用的室内馆、棚。因此,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上好室内体育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体育课教 教学容栏 写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的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层面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由于受“教案无格式”观念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其中一环的教案的编写亦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景象。纵观目前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格式,尽管表现出纷呈的局面,但无一例外地设有“教学容”的栏目,就说明“教学容”在编写教案甚至是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线的教师由于在认识的偏差,却对这一重要的栏目,熟视无睹,轻率地填写“教学容”栏目的有关内容,结果导致教学目标设置的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偏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准确地认识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的写法,合理、准确、有效地填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中容,应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考虑的问题。

1.有关“教学内容”文献的综述

综观目前有关“教学内容”文献,均是处左体育教育大范畴进行阐述的,而处在体育课教案这一层面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却很少。1991年出版的由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的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为“体育教学内容包括身体练习及体育基本知识等,内容集中反映在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上。1994年出版的由陶景、李晋裕主编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的《学校体育辞典》对“教学内容”的阐述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和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1994年由金钦昌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0年出版的由陈文卿、谢翔、甘式光主编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中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由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类运动项目,健康教育专题等七个系列组成”。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对“教学容”的阐述无一例外把此置身于体育教育的大背景下,而把此置于体育课教案中,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提及。因此,许多一线教师误把有关“教学容”论述直接运用于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中,这显然是不适合的。为此,本文把“教学容”的概念界定为“为实现体育课课时教学目标而选用的有一定的教与学因素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

2.目前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写法的常见错误

2.1教学内容栏位置设置不准确

2001年9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实验,2003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冲击着人们所固有思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使得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产生了偏离。从体育课教案编写这一层面上讲,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目标统领内容”这一理念,把教案中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以此来体现所谓“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近年来,经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应避免“目标统领内容”。因此,把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这是对“目标统领内容”的这一理念的一种误解。

2.2教学容栏容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体育课教案中任何栏目的设置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等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否则它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样,体育课教案中设置的教学内容的栏目,我们认为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指明本次课的教学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填写教案中教学容栏内容时,往往仅写明诸如侧手翻、三级跳远内容。那么,试问,这指明了教学内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容绝大部份是需要几次课完成的,一个教学内容假设需几次课完成,那么,按照以上的推理,教学容栏容不亦就成了几个连续的同样表述形式,侧手翻、侧手翻…,这有什么意义,没有表明上课的真正内容,亦就失去了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的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栏目仅仅是这样的表述是不够的,而应该在表明教学内容的同时,更需表明该对教学容中哪个技术环节的教学,如三级跳远:三级跳远步点的丈量。这样,教学容栏才能起到作用,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的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2.3误把体育教学的方法当成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或手段。由此可见,具体的一个体育教育方法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一个方法和手段,其教与学内涵相对狭小,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也仅仅是教学一个片断。而教学容它不但拥有众多的教与学的因素,而且更具备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手段与方法。因此,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而它却不能成为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编写教案的教学内容栏目时,不应把教与学因素相对较少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行列。诸如素质练习:迎面接力跑比赛,在其教学过程中亦仅仅进行迎面接力跑比赛,对迎面接力跑没有进行教与学,仅把它作为一个练习方法对待。因此,在此节课中迎面接力跑比赛不应该列为教学内容。

3、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的写法

3.1准确地把握“目标统领容”的实质

我们认为,在水平、学期、单元计划的设计和制订过程中应突出“目标统领容”理念,但在课时教学计划设计和课堂教学层面上应落实“内容统领目标”。因此,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应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前面,把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后面,以此来体现“目标统领容”理念,这是对“目标统领容”理念的一种误解。

3.2制订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中的绝大部份容并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由于单元教学计划有若干节课时组成,因此,在考虑到课的教与学容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单元教学计划内部层次分明,梯度合理,内容饱满。科学、合理的单元计划为书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3.3明确教学容的内涵,使教学内容蕴涵一定容量的教与学因素

教学内容之所以能成为教学容,是因为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值得我们教师去教,学生来学的东西。因此,我们把它写入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目时,就应该考虑所写入的容有没有教与学的因素存在,所存在的教与学的因素是否值得我们去教与学,教与学的容量是否适合我们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教与学的容量过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教与学的容量过少,教学的效率降低。因此,选择有一定教与学因素的,且容量适宜教学内容应为编写体育课教案教学内容栏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文卿 谢翔 甘式光主编. 学校体育学.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 体育理论.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4] 金钦昌主编. 学校体育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

篇5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内容设置 学生体能

1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依据

1.1学生的身心特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身体以及心理上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身体方面,各个器官逐渐开始成熟完善,中学体育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也是中学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进行教学内容制定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特征、心理变化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的掌握,制定出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案,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获取掌握方式也需要教师及时的做正确的引导,避免因为盲目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尽量满足不同学生体质需求,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1.2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

中学体育教学多以课外实践为主,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的学科,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它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运动实践,理论性的指导是起引导作用的;其次,体育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这可以通过外在表现出来;最后,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具有“一项多标”和“一标多项”的特点,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设置前需要对内容的设置进行明确,按照需求层次进行划分,把“必须的”、“可有的”、“不需的”进行合理区分,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所定,这样的设置方式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得到熟练的掌握,促进身心发展。

2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

2.1强化学生主体的原则

新课标要求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学能力,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制定。因此,体育教学就需要在这一原则下把握三个方面来制定教学内容,一是教学内容要具有生活性,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二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在接受时自身的主体体验;三是人本性,要以人文理念来制定教学内容,人性化教学。

2.2运动负荷的合理原则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各方面的身体机能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制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以学生的身体运动标准限制为主制定内容,不可以过高也不能过低。

2.3安全性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适合较为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参与欲望会很强,在运动中往往会因为享受带来的乐趣而忽略了安全,特别是群体项目的训练,因此,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就要对各个项目的实施考虑到安全性,不能因为学生的强烈参与感而忽略了安全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体能方面的研究

3.1把握好体育与健康两者的关系

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体能的训练,训练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学生发展自身体能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就要把这两项内容作为重点来抓,通过日常必需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通过一些有利于身体保健的运动项目制定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得到训练,而且在平时的课下生活中也可以形成锻炼的意识,从而有助于体能的提高,促进健康的发展。

3.2因材施教,科学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的创新并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各个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科学化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在体能方面得到提高。

3.3明确教学目标,有序化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务必要简单明确,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保证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教师要根据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课程安排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学体操的内容制定,就要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课程安排和身心发展状态,设计合理协调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能,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4以兴趣为切入点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把枯燥的运动学转化为具有一定兴趣的活动,让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参与进来,这在一些较为难掌握的运动内容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只有学生自身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愿意参与,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结语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发展,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和规划,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体能以及日后的身体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论的指导及时的改变教学思维,并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差异化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确保协调高效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也是学生体能发展的客观性要求。

课题名称:中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立项编号:L140115005。

参考文献

[1] 曾学东. 初中体育实施身体锻炼与发展体能的浅探[J].成功(教育),2013,(04):254.

[2] 井玉辉.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体能训练[J].学周刊,2014,(14):185.

篇6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与运用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盲目地追求新、奇、难、怪等教学内容的创新,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原则,创新的内容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推广的价值。

1. 教育性原则。学校体育教学最主要的功能是教育功能,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的品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要围绕教育价值这个标准进行,体现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一味地追求新、奇、特,就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也就会离学校教育渐行渐远,如无源之水,没有价值。

2. 健身性原则。物质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健康是人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健康幸福的生活形式是现代人生活质量的目标。而且目前的教育制度,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挤压到学习当中去。作为学校体育,更应该注重学校体育的建设功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创造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创新必须体现体育运动的健身性。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使用教学内容的时候越来越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健身功能。例如,在有的教师公开课观摩过程中,有的教师各种声、光、电高科技的教学手段都用上了,课堂很热闹,但没有什么运动量和强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健身价值,只注重课堂的外在形式,所以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要充分考虑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

3. 趣味性原则。体育运动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但真正的发展是因为体育运动的健身性、娱乐性,满足人们对体育运动过程当中对休闲娱乐的追求。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不是认识体育运动的建设性,而是体会体育运动当中的趣味性,才乐意参与其中,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过程中,一定不能丢掉体育运动过程的趣味性。有了趣味性,才能使学生“乐此不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的基本方法

1. 利用学校已有的场地、器材等进行创新改造。根据办学要求,各级学校配备的体育设施,至少有一个田径场、篮球场,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器材。但对于大多数的学校来说,这种条件几乎都达不到要求,学校总是学生多,地方小,器材少,这都是现实的困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资金不缺,但无法找到足够的地方;而作为农村中学,也许地方有,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体育运动毕竟是需要场地和器械的,所以体育教师要能根据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创新地使用,最大化地提高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例如,对跳绳器材的使用,打破跳绳的常规使用方式,可以利用跳绳做为身体柔韧性练习的辅助器械,也可以把跳绳拉成不同的高度当成台阶,让学生从不同的高度跳过,发展学生弹跳能力等等使用方式。如,跨栏架的使用,除了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投射门”来进行足球、投掷、射门等游戏活动,进行协调性练习时,还可以用作钻越、跨越的障碍等。

篇7

[关键词]武术教育 武术文化 体育教育 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38-02

随着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我们在欣喜接受西方现代物质、文化和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审视和回味中国传统的人文,乃至传统科技的各个领域,这不只是一种人文的回归,也是对其重新审视和发掘,以服务于现代中国的各个领域,作为有别于西方化的一种有益补充。武术是中国,乃至东方传统体育运动、体育文化的代表,理应成为当前体育领域重新研究的一个焦点。在体育教育领域,武术是否可作为有别于西式体育形式和文化的一种东方体育形式和内容?提高武术教学的层次,在重新认识和品读中国优秀、珍贵的传统体育遗产和文化之后,扩展和提升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是有必要的。

一、当代武术的认知现状

近代西方洋枪洋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伴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入侵,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武术也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逐渐衰微,被西方现代体育取代。多数人开始研究外来文化,热衷西式体育运动,中国武术在自己的土地上令中国人自己感到陌生。

现在我们已能从长远的角度发现武术的文化价值、体育价值和实际意义。武术作为富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体育,获得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崇,有专家学者对中国的武术和武术文化进行不同角度和程度的研究。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武术也引起过热点的关注。但从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相对武术的体育及人文的巨大价值而言,整个社会对其认知还是浅显的,武术在体育教育中还显得薄弱。

二、武术教育的体育化

(一)综合的身体素质锻炼

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不同的是,武术套路的练习对身体素质具有综合性的要求,练习者的柔韧性、敏捷性、平衡性和力量均需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次再通过武术套路的练习,进一步不断强化练习者的以上身体素质,即武术训练对身体素质、能力具有全方位的要求和提升,这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一般侧重于锻练某一项身体素质和技能不同。当然武术的学习对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较为全面,即其学习与训练必须根植于学习者较扎实的项目基本功之上,以此适应武术套路的后续训练和提高,因此对练习者具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但可将武术的教育普遍化、体育化,作为面向青少年的基础性体育教育,可以从小予以全面性的开展和教授,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成为与现代西方体育项目并架齐驱的体育教学补充或组合。

(二)对心灵与品格的历练

武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长期性不单指类似于技击体育的“从娃娃抓起”式训练,其长期性伴随于人的成长,尤其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武术的最佳阶段。与文化学习一样,在中国古代,同样在现代也可作为从小体育教育的常规内容,与当下泛滥的商业化儿童跆拳道、儿童艺术培训相比,其更适合于作为儿童、青少年的一个必修体育项目,其“十年如一日”式伴随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学习,对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具有教化式的作用,并影响学习者的一生。同时武术不单强调身体力量的提高和展示,更强调学习者精神的修炼和提升,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手、眼、身、法”与“精、气、神”同步。它不仅“野蛮学习者的体魄”,同时起到陶冶学习者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作用,适合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武术特殊的技能性

武术与西方现代体育不同,它来源于技击格斗,融身于中国思想文化,同时扩展为体育项目。其具有技击性、文化功能、体育特性和艺术表演性。因此成功的武术教学和锻练,不仅造就了学习者强健的体魄,学会一种锻练身体的方式,同时使受教育者拥有了一项相伴于身的技能,是一种附加技击、表演和文化传播功能的体育技能。

三、武术教育的人文化

(一)提高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水平

与对西方现代体育的文化、理论教学相比,我们对武术的文化、理论教学显得过于单薄,这与以往对西方现代体育的热衷,和对民族体育的不自信和忽视有关。以至于我们的学生,及那些已受过高等教育步入社会的公众,对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停留于表面的、肤浅的认识,甚至停留于武侠文化的印象中,这相对其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地位,相对武术及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民族传统体育的珍惜性和纯朴的科学性,极不对称。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体育文化、理论教学中有关武术文化和理论的广度、深度和其丰富性。

武术文化、理论教学的内容,不应只体现其体育性的一面,教材内容应予以丰富和深化,包括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其受传统哲学、中医理论、人文历史和民族思想性格等的影响与如何融合,让学生深切理解武术的内含和表现形式;同时更加丰富、具体的介绍中国武术的地域流派,拳种器械和武术的具体组成等武术基本文化和理论,及武术的科学性及其学习方法等,对于经典的武术套路和代表拳种,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感性的体会和认识;教材应含武术实践部分,将武术的基本功和经典套路作为教材必修内容,如将动作舒展,富全身性锻炼的长拳作为青少年武术教育的基本套路内容。

(二)提高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教学

中华武术,不单纯是一种体育形式,也不单纯是附庸暴力的工具。其诞生于中华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上下绵续数千年,纵横广纳地域民间技艺,丰富揉合了民族的精神风貌,其不仅体现运行勇武的刚毅,更蕴涵东方哲学思想和传统中医的神秘,在此基础上她同时拥有着艺术的风采和神韵,这在世界其他的传统技击类运动中是少有的。

东西方观众无不为电影《少林寺》中李连杰完美的武术全能表演而倾倒,中国自古有演舞助兴的传统,武术同时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醉拳的洒脱,象形拳的古朴逼真,太极拳种的刚柔相济,各种武术器械的特立独行与唯美等等,武术也就是中国武者的“舞蹈艺术”,体育教学中应开设武术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学会欣赏武术的艺术之美,让其认识武术特有的附着武术运动之上的各种艺术元素,培养武术及东方式的体育审美风格。

(三)武术的人文教育功能扩展

武术是所有体育项目中,人文教育功能最为丰富,最具交叉性的项目。前文提到,在传统的古代中国社会,武术融于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相应的在传统的小说、戏曲等艺术文化中,武术均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是一种文化基因。现代社会,武术随商业文化的扩展获得世界范围的成功推广,功夫电影就是个成功范例。武术教育的人文功能扩展,就是利用武术的这种特性,在教育中,让其起到体育与其他人文沟通的作用,以其丰富体育文化,同时扩展武术教育的内含,促进武术教学。

四、结语

武术是曾经属于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特有的“体育”,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绵续,和近代的衰微之后,我们终于发现,武术作为中国,乃至东方传统体育运动、体育文化的代表,其蕴涵特有的中华人文特征,其将技击、体育、艺术和民族文化思想融合于一体。其区别于西方及日韩格斗技击的纯武力性,具有独有的中华人文价值和传统而古朴的健身取向,及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它的和谐与兼容性及与东方人种的相适应性等等,在体育教育中,理应成为有别于西式体育形式和文化的一种东方体育形式和内容,作为一种补充或互补。在现今的体育教育中,应针对性的提升武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水平,扩展和深化武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其身体素质综合锻炼、技能性、心理品格历练的功能,同时提升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水准,培养对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素养,扩展武术的人文教育功能。通过体育教育的努力,还原中华武术的价值,实现民族体育和人文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13-16.

[2]郭玉成,邱丕相.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23-25.

[3]王俊奇.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53-55.

篇8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密切关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以便于能够顺利完成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对体育的错误理解,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和中小学在体育教育内容等方面的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培养全面的体育教育人才,也影响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一)中小学体育课程要注重体育的育人功能

根据《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体育健康教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课程,也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是否能正确开展体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体育课程也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它重视的是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健康知识,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它要求学生要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要求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要逐渐成熟,同时还要逐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第一”是其指导思想,而且在开展体育教育课程时要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根据当代教育理念所做出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健康第一”不仅是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一切体育活动都要围绕健康展开,并且增强学生健康更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其次,教师在领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不仅要重视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要发挥体育活动对学生信念和毅力的塑造等。而且,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点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名称不符

不同阶段的体育课程文件在名称上就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高中和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都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此可见在这两个阶段体育教育已经由传统的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所以课程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原来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的内容,这与大学的体育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这种差异还体现在体育课程文件的属性上。我国体育课程先后学习了苏联和欧美的体育课程,在高中和中小学阶段都特别强调“标准”,而大学的体育课程改革文件都是以”指导纲要“的形式下发文件,这都证明了体育课程在衔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课程标准不够具体与细化

为了使体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并设立了诸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领域目标。在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又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合称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这几大领域的划分上,大学与中小学都是相同的。但是高中和中小学在体育课程的目标划分略有差异。而且,各个阶段、各个水平具体目标的划分存在很多不够具体的地方,导致彼此之间的层次衔接不够明确,给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教材缺乏连贯性

通过对各个阶段的不同地区的体育课程教材的研究可以发现,高校和中小学体育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多重复的地方,而且不同阶段所用的教材在衔接上缺乏连贯性,这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育教材重复严重不管是在中小学、高中、抑或是大学所用的体育教材中都有跑、跳等基本内容,对这种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这种教材内容的重复只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根本发挥不了积极的作用。而且,由于版本的不同,一些体育专业术语也不尽相同,对同样一种教学内容却有不同的解释,这极易造成学生对已学知识混淆。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研究

随着一次次的课程改革,我国教育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育最为凸显。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中小学体育教育也做了适当的调整。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也必须做相应变化,在体育教学的思想和内容上都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培训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多会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必须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满足未来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培训势在必行,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不但要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还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并能将生活中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体育教师,他们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要能将这种技能切实应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二)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不同于高中和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的是,高职院校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能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外,要教会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践行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丰富课程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多次完善的基础上建立了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对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学习制定了框架和相应要求,这就使体育课程更加具体化、明确化,而且各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这种经过精心选择安排的体育课程,更加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体育课程标准一体化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衔接上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缺乏一个标准化的课程体制,不能对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构建各个阶段的体育教育课程的一体化管理体制,选用专家构成委员会,对教材的编订和课程大纲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划分,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提供依据。

(二)加强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联动互通

不同阶段的体育学习有所侧重,选取适合各个阶段教育的体育教材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项目,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地加强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联动互通,掌握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加强其衔接的顺畅性。根据学生需要,可以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中小学的体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互动。

(三)完善体育教材,增强其连贯性

体育教材缺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因此完善体育教材,增强不同阶段教材的连贯性已经成为体育教学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首先,要对体育教学有个整体的视野观,其次要对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有个整体的把握,并注重不同阶段的学生发展需求,在继承原有教材精华的同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

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内容选择 要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39-01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体育教学内容不仅仅规定了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对我们应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来传授,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提出要求。怎样选择我们应该传授的体育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五学习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目标,根据五学习目标的要求,我们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一是必须具有教育意义;二是必须是健康向上的运动项目;三是所选用的运动项目必须具有锻炼价值;但是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却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性要求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性要求都是从最基本的东西着眼,通过初级的体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为学生培养以后继续进行体育学习所必需的体育能力,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体魄,最终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相关的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而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贯彻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性要求时,应该把符合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各方面的相关体育能力作为首要标准。

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健身性要求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健康性要求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必须坚持教学内容与健身性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为依据,要以促进和提升中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为主要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具有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改善中学生的身体机能、愉悦中学生身心的特征。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健身性要求学生获得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例如,把一些新兴的时尚运动项目,譬如健美操、攀岩运动及现代舞等介绍给学生,还可选择一些具有健康意义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兴趣性要求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注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向。因此在选择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被学生所接受;二是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实际;三是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发展,让学生能体会到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主要要求遵循以下两点:一是所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就是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

五、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实用性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实用性就是要求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既打好基础,又要选择大众化和目前社会上比较普及并有很好的健身娱乐效果的项目进行学习。

六、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可行性和简易性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受地域、气候和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场地器材的可行性。如可以选择一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或学校特色的项目,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简易性就是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比较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以便在体育设施简陋或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下满足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要将这些结合真正转化为体育教学的行为,使学生在五大学习领域中得到锻炼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绍伟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赵翼虎.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体育学刊,2007(11):74-77.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构建依据 构建策略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建设服务的时代责任,为社会经济各个行业培养大量的能够胜任各个职位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促进和改善民生,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开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服务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专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这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属性,不能单纯以就业为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最终目的,还要重视其过程中的育人作用,但是在这种育人体系中,往往将体育课置于边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忽视体育的作用。在探索职业化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体现职业性特点,也可以将体育教育的意义传授给学生,探索“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即实用性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指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及职业走向来设置体育课程的一种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表现在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之中,突出健身作用、实际应用和能够服务于长远的未来。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结合专业发展学生的职业特殊素质,增强学生未来工作中的职业能力[1]。使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1.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概述

1.1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涵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指全面考虑普通体育课教学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功能价值和一般身体素质练习的前提下,与职业工作特点相结合而开设的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实用性体育教学需要与职业的岗位知识、相关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照应,强调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细化的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结合工作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充分考虑职业的工作形式、工作条件,以及所需的工作知识等设计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2]。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目标在于促进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造就新一代实用型的职业人,使他们在时间长、节奏快、强度大、效率快的现代职业岗位中轻松应对,也为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的储备做好准备;探索合理科学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走向符合专业性技术的人才培养轨道。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能使高职学生在走上岗位后,结合职业实际情况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闲暇开展体育锻炼,使其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践中养成的兴趣爱好学以致用,参与终身体育运动。

1.2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标

第一,使学生毕业之后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及全面发展的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人,该目标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长时间、高效率、高负荷及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发挥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学特征的作用。

第二,对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进行积极研究和探讨,使实用性体育教学不断完善、成熟,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主导的教学方法,以便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性职业人才,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走向实用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1.3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意义

1.3.1增强职业体能,预防各种职业病。

随着现代社会高强度和快节奏的工作越来越多,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使患上各种职业病的人群越来越多。职业实用性体育针对各种职业劳动所从事的身体活动特点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身体训练,有效增强“职业人”的特殊职业体能,从而很好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1.3.2“实用性”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就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仍旧主要是传统的体育动项目,没有结合实际需要考虑学生未来可能会从事的职业及其应该具备的特殊职业体能、运动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或者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实用性”因为和学生的专业、职业紧密结合[3],学生能够看到其教学内容的实际用处和产生的效果,在面临沉重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的时候,谋求自身发展的学生或者职业人会更有兴趣或者积极性参与体育锻炼。

1.3.3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质量。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需求除了考虑他们的职业技能专长以外,随着“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加强对职业体能等身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基于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训练的强化,增强了学生工作中所需的身体素质和未来工作中已具备的竞争力。

2.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依据

2.1理论基础

恩格斯曾评价社会分工说道“使一些受其影响的人变得残废,使部分肌肉发达而其他部分肌肉萎缩”,说明了技术要求各有不同的职业工种使从业人员的身体受到影响,甚至是限制。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长期的专门性技术操作容易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职业病。而各种体育锻炼项目对人体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开展与职技技术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活动,选择与该职业工作活动方式最类似的运动项目进行课堂教学,因为体育运动中的许多运动要素和能力可以迁移到职业技能所需要的身体体能上。按照竞技体育的向群理论把不同的专业按照不同的身体素质需要分为项目群,并按照其项群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2.2构建原则

2.2.1实用性。

即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提高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体育课对专业学习及未来工作的帮助。例如从事文秘工作的学生往往需要很好的外在气质形象,因此可以设置形体和健美操等体育课程使学生有机会塑造优雅的气质和体态;而建筑专业则侧重于学生良好的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还有应对户外恶劣环境的能力,因此体育课中可设置体操、羽毛球、网球等相对应的课程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身体平衡能力等。

2.2.2终身性。

终身性原则是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首先要以特殊的职业体能为主,但是不能忽视教学内容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继续参与发挥作用,即要使这些教学内容成为学生愿意终身从事的项目,也有能力从事的项目,顺应近年来我国一直全面推广的全民健身活动。终身体育锻炼的参与有利于人对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的适应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首先要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责任承担起来,以此为原则,构建相关教学内容。

2.2.3补偿性。

补偿性原则是指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要注意对具有预防、保健和矫正职业病功效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使用。如财会类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经常长时间伏案工作,由于大量的脑力活动和相对静止的身体状态使大脑和眼肌产生疲劳,压迫坐骨神经,容易患驼背、肩部脊椎疾病等职业病。因此可以设置跑步、有氧耐力跑和健美操等有全身活动和有氧运动的课程内容,增强全身各部肌肉能力,加强心肺的功能,矫正体形[4]。

2.2.4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针对职业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和设计的科学性。科学的分类是以各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为基础,确定行业内专业对从业人员身体要求的共性,从而设置相关专业需要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是以相关体育专业研究成果为基础,设定科学合理的运动量和方式。

3.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的策略

3.1针对不同职业项目群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将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业项目群,按照相类似的需求进行相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和设置,如表3.1所示。

3.2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课程设置

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课程设置意思是对以往简形式单一的体育教学的创造性优化发展。具体实施可以根据体育教学不同阶段的目标,将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分类及分层,将不同的年级或者年龄等划为一个层次继而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根据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实际情况,将体育教学过程构成不同的子模块;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及未来工作方向的职业特殊性,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

3.3选择多元化的主体进行课程设置

选择多元化的主体进行课程设置是基于实用性、科学性原则而提出的体育教学创新举措之一。需要高职学校专门设置企事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结合用人单位的性质制定体育教学内容和计划,以及相应的课程标准,并在后期进行审核和评估工作[5]。由于这些专家组成员十分熟悉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变化情况,可以帮助学校和学生更快地对变化做出反应和改变,保证开展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飞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价值功能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85-87.

[2]霍江华.对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89-90.

[3]宣恩平.“变姿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