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兴趣

将教育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设备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以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实现沟通和传播,不仅能够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还能够全面发挥多媒体设备等教学硬件的实质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素质教育目标。下文将围绕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论述。

1善用多媒体场景重现功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媒介为载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新颖,突出了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启发,改善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丰富感性认识,展开深度思考。例如,在讲授“时间单位秒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春节联欢晚会倒数”为素材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迎新倒数时段的场景,带着学生跟随主持人一起数“10、9、8、7……3、2、1”,由此将抽象、无形的时间单位,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元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如,在学习“圆形”一节内容时,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动态场景,深刻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小婷准备骑单车去找小强玩耍,但她面前有三辆单车,她先选了一辆轮子是方形的单车,但踩不动;于是,小婷选了一辆轮子是椭圆形的单车,终于踩得动了,但很颠簸;最后,小婷选了轮子是圆形的单车,踩得飞快……课件播放完时进行追问:“同学们,为什么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轮胎有着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只有圆形轮子的单车才能转动自如呢?”如此引导,加上之前的多媒体场景演示,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带动学生思考,使其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深刻学生对不同数学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灵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扩大课堂容量,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注重理性思维和空间感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讲解单凭口述很难切中重点,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灵活特性进行讲授,则能够在视觉、听觉上双管齐下,在节约课堂讲解时间之余,还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速度。比如,在分析图形“角”时,课件的设计中可加入亮点闪烁工具,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添加“闪烁”,以此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左右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由此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图形概念和知识,深刻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短”的紧密联系。这种动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的知识,让思维活跃起来。又如,在分析“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材上仅例举了“枫叶、天秤、蜻蜓”等平面图形,单凭这些来进行抽象图形教学,效果显然不好。对此,教师可事先搜索“轴对称图形”相关图片插入课件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另行搜索更多的“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来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概念认识。此外,还可以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相关图形,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3善于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形象地传递抽象的数学理论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于直观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数学属于概括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灌输式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则恰好中和两者,既能形象、生动地实现直观教学,又能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比如,在分析“相遇问题”相关知识点时,对于“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运动的时间,来求路程和”的概念较抽象,小学生很难明白其中意味,更别说代入推理计算。此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贴合题意的教学情境,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地说,首先,可用多媒体演示“小明和小华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四分钟后相遇的画面;接着,展示一幅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总和;再用颜色区分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将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总和。如此,两人走了四分钟,就有四个小线段,而线段总长度也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在多媒体情境演示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生动呈现了这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使得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晰的概念、内涵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既能吸引学生注意,画面又富有启示,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概念公式,显著降低了抽象思维障碍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反之,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篇2

多媒体教学,也被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名称为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文字、声音、图像、影音等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多媒体投影工具将教学内容显示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多元性、多样化、集成性、控制性等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更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与直观性,突出了范围增加、时空突破、容量扩大等特色。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为直观、形象且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智力培养及素质提高等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导权的掌握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或在教师提问时被动地做出回答,难以自由表达各种的想法,也不利于其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存在、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平台。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逼真的画面和形象的声音,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然后在一个知识点中空出一页,并向学生提问:填入怎样的内容比较好?从而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参与教学过程,并发挥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利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系列的动画教学情境:《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共同分享一个西瓜,孙悟空分到1/2,猪八戒分到1/4,这时八戒不高兴地说:猴哥,我饭量比较大,这样分,我吃的少,你吃得多,不公平啊!此时,画面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真的如八戒所说,他吃的少,悟空吃的多么?这样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进而方便于学生对分数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演绎动态变化过程

对小学生而言,抽象的数学内容不利于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更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其厌学情绪的产生。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中的PowerPoint或Flash制作将数学教学内容转变为动画形式,就会帮助学习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以这样的一道应用题为例:甲乙两车沿同一条路的同一方向匀速前进,甲车速每小时30公里,乙车速每小时50公里,如果甲车先行0.5小时,那么乙车多长时间后追上甲车?行程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不少学生会在求解时误将甲车当作静止不动的状态。而通过通过flash制作动态课件,模拟动态状况,那么学生就会更清楚地理解、掌握此类知识。

(四)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终将为生活所服务。多媒体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应充分发挥智慧,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点,切实联系实际生活,以实际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书本知识,更加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生活数学知识的存在与应用。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盖房子为什么以三角形作为基本架构?在加深数学的生活功能的同时,实现生活化数学、数学生活化的目的,为学生推开知识探究的大门,为其展现奥秘无穷的数学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具有比较大的容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把握多媒体使用的速度与频率,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尽量避免学生对多媒体厌烦情绪的产生;同时,应安排好教学时间,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思考与练习的时间,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三、结语

篇3

一、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注意力集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们常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

在教授“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为了把学生引入探求圆周长的认识活动中去,创设问题情境: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喜羊羊和沸羊羊在草地上跑步,沸羊羊沿着长方形的路线跑一圈,喜羊羊沿着圆形的路线跑一圈. 沸羊羊向小朋友提问:我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呢?(学生回答),喜羊羊走过来问大家:要求我跑的路程又怎么办呢?(圆的周长)进而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的功效,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教授角的度量中“直线射线和角”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射线什么是直线,能准确区分直线和射线.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形成的直线和射线. 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提问:“这些物体形成的线性有什么不同?”由于观察了直观、形象的图片,抽象的知识变得生活化、简单化,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取学习资料,开阔视野

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数学教学提供详实的学习资料,将讲课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放置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去,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知识. “笔算乘法”例5的练习题是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近似数”的知识,如果只是解决书本上的这些练习题,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必须深入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才是目的. 所以在练习巩固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既有声情并茂的声音,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优化和教学的高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丰富学生感知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提高效率

按照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课文,学生认真地听讲,与普通的语文教学方法无异,并没有体现出真正意义的阅读欣赏,因此而不受重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通过动态的画面和音乐的感染力,对于语文阅读内容加以渲染,从而促进了小学生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对于画面和声音等等的感官刺激更为敏感,加之语文阅读内容的美感,小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激发起来,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迎合了小学生所具备的性格特点,其通过动态的画面,配合声音背景以及被艺术化的文字,给小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普遍存在发散的思维,对于事物的理解缺少逻辑性,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根据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在实践应用中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以动态的画面体现出来,通过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情境,配合语文阅读教师的讲解,将小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情感调动起来。比如,《瑞雪》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雪后壮丽的江山图景,让学生感受到在雪的妆点之下,江山是如此的妖娆。在中国北方的传统观念中,总是会将雪和农历春节相联系。在白雪的映衬下所呈现出来的喜庆气氛,会令人感受到“瑞雪兆丰年”的吉祥预兆。逼真的画面中,很多小孩子在雪中嬉戏,他们堆雪人、吃糖葫芦,玩着各种冰上游戏,这些都会将听课的小学生深深地吸引住。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与普通的语文教学有所不同,课堂教学内容覆盖面广,而且知识含量高,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优化,以实现高效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需要板书以及重复率较高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为语文阅读课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以提高语文阅读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而随时提取、随时利用,方便配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节奏。对于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讲,当语文阅读内容以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从自己对于知识理解的角度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此时语文阅读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作为知识的延展点,则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阅读教学中,将小蝌蚪在水中游玩的各种姿态运用动画效果呈现出来,让小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的“婴儿”时代,并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小蝌蚪逐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于整个的演变过程有所感知。随着画面的变换,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小蝌蚪演变的特点,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配合教学对于课文的内容产生认知,从而使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内容的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理解,并逐渐地上升到审美的高度。

三、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扩展小学生的眼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普通的语文教学有所不同。普通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为主,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更具有灵活性,其是通过语文的阅读内容起到对于学生的教化作用。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并将小学生的视野从语文课堂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从知识本身的角度而言,相互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在语文阅读中会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以最为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印象,以利于小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加深而方便深入理解。“大海是神秘的,一望无际的海面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而在大海深处却是另一番世界。”阅读教师朗读这句话的时候,多媒体课件播放着大海的镜头。此时,就会激发起小学生一探海底究竟的冲动。教师让小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一下海底世界的模样,此时,教师则运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小学生的想象力将海底画面展示出来。对于《海底世界》的阅读资料,教师可以请小学生来朗读,配合背景音乐以及动画演示。因为小学生首先对于海底世界已经建立起了感知,加之与阅读教师之间的互动,那么,在阅读课文或者是听同学朗读的时候,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也许对于阅读教师来讲,这一次阅读课堂教学圆满地结束了,但是学生还意犹未尽,就会对于课堂上有所涉及而没有深透理解的阅读资料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来解决。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能力,潜移默化中扩展了知识面。

四、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小学生感受到祖国江山之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以激发起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小学生了解祖国景观的魅力,让小学生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一股骄傲感油然而生,从而能够在这种情感的激发下,更为努力学习。如,《雁荡山》的阅读教学,教师通过播放有关雁荡山的纪录片,经雁荡山的意境表达出来,并穿插着解说。特别是在阅读《雁荡山》文字内容的过程中,要随着图像的变换而着意进行介绍,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在整个的小学教学体系中,语文是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致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属于是语文欣赏课教学,尤其是要训练小学生的鉴赏能力,以促进其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沙随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05).

[2]王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篇5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信息技术也有了更高的发展,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1 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堂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都很关键,因为导入新课很成功就等于这节课成功了一半。小学数学是学生所有课程中最为抽象的一门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精彩的开始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教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旋转”这一节的内容,我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一些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旋转,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旋转的现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旋转》。[1]轻松自如地导入新课,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精彩的导入新课,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2 利用多媒体把抽象化为具体,提高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和感官还正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对于数学这样理性而抽象的事物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信息等高科技技术已经有了较高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形象,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多下功夫,并具有较强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数学文字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不易接受,教师通常会自己讲述或解释数学概念,但是如果把数学文字利用集声、光、色、动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呈现出来,就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牢记。[2]

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因此对于立体图形还停留在平面图形上,不能深刻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所以,我会在制作课件时,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文字概念转化为立体图形,而且制作出各种角度的立体图形。这样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上观看立体图形区别于平面图形的特点。直观形象的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立体感觉,从而把抽象转化为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巧妙设计多媒体课件,突出课堂重难点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是有声有色的,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较为死板和单调,但是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可以着重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到本节内容的重点掌握部分和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抓住重点复习内容以及需要多加练习的部分。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快速记忆方法。

例如,在制作课件时把重难点的部分用红色或者较大字体凸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一目了然,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记笔记时有着重点;另一方面教师着重强调和重点教学,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丰富多媒体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理想的学习数学的环境和较为充足的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继续进行创造能力的发挥。[3]多媒体教学应该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查询网络信息,使教学内容鲜活化和时代化,在与时俱进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应不断地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创新能力。把教师从烦琐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图、文、声、像等情景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开阔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5 结语

篇6

针灸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多媒体教学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并茂,集声、光、形、色于一体,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层出不穷,但课件制作质量良莠不齐。在实际运用中,如何设计与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进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已成为当前教育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与水平,制作并不断完善了一套融教育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针灸学》多媒体课件,并就该课件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2009级一院本硕班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选取《针灸学》上篇针灸理论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前六经用旧课件授课,后六经用新课件授课,对比新、旧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1.2研究方法:客观方法(考试成绩法):前后六经授课后,分别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结束后,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观方法(问卷调查法):授课后对实验对象采取不记名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91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回收率100%。问卷回收后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新课件授课内容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旧课件授课内容的成绩

两部分随堂测验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6.90分、84.70分。经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新多媒体课件授课组的成绩明显高于旧课件授课组的成绩(见表1)。

2.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设计:①《针灸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适合性;②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兴趣;③学生对新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满意度;④新、旧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倾向及原因等。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2.2.1《针灸学》适合多媒体教学

在问卷中有91.21%(83人)的学生认为《针灸学》适合多媒体教学,仅有一人认为不适合(见表2)。多媒体涵盖内容广、信息量大,而且生动、直观,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能够提高《针灸学》的教学效率。

2.2.2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较高

调查发现对多媒体教学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学生共占93.4%(85人),因此同学们很喜欢老师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见表3)。但有的学生反映由于有时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课件产生抵触情绪。

2.2.3学生对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很满意

问卷中有62.63%(57人)的同学对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31.87%(29人)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认为对本学科的学习帮助很大(见表4)。

2.2.4学生对新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调查结果显示94.5%(86人)的同学更喜欢新多媒体课件并投了赞同票(见表5)。在手填的原因栏中多数同学认为新课件设计新颖、有特色,内容明晰、链接顺畅、色彩清新、形象生动,很引人入胜,再配合老师的讲解和启发,很多内容当堂就能理解掌握,所以对新多媒体课件十分认可。

3 讨论

针灸学是集理论和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具有内容抽象、概念繁多、实践性强等难点。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教学内容变的生动、直观,激发学习兴趣,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明显,但也要正确制作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从目前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来看,普遍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拼凑,多媒体课件成为能活动的电子黑板,这种“电子板书”看上去枯燥、单调,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因而课堂吸收率不高。多媒体教学不能停留在“有件即可”的低层次上,要顺应时展需要,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除了向学生们清晰地传达教学内容,也要注重课件设计的构图艺术,力求构思巧妙、画面悦目、设置和谐、富有特色,将色彩效果、明暗效果、动画效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以适度的、舒适的、有效的视觉刺激,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学习心理.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

[2]张志钢,黄刚,王懿.优化课件制作,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37-38

篇7

一、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空限制,中学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这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障碍。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育技术,通过制作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的教学课件,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提供思维的各种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顺利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给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铺垫和有力的起跳板。

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而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学生对于地球如何自转和公转,以及在自转公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等问题不容易理解,对于太阳高度角的移动和计算问题也很难掌握。这时,如果教师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Flas来演示这一现象,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等知识。再如,讲“亚洲河流”的特征时,让学生观看“在亚洲地形图上模拟亚洲大河如鄂毕河、叶尼塞河、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流向”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很快就能说出亚洲河流的特征及原因,而且各大河的名称、位置在学生的脑海中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赫巴特曾说过:“真正的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可取。”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交互功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这样,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例如,在讲其中的“地形”因素时,先让学生看几张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最高峰——乞利马扎罗山的图片,学生欣赏着山下的热带风光,情绪十分活跃。画面逐渐转移到乞利马扎罗的山顶,学生看到了山顶上的皑皑白雪和冰川,这时画面停住,屏幕上跳出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会有冰川的存在呢?”学生这时都愣住了,不禁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再联系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实例,从而获取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长江”一段时,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有关长江的许多知识容纳在其中。先插入一段关于长江的视频(《话说长江》中节选一段),配合有关讲解提问:“长江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河的原因是什么?”

在讲长江上、中、下游时,为突出“人地关系”的思想,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看视频中长江各段的自然特征,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人们怎样利用和改造长江的,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身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以及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落实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坏,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

例如,在讲“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高新技术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神舟八号”的成功发射更让全国人民鼓舞振奋。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录像,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在讲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时,可以选用下列一组图画:

篇8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采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现代技术大量涌现,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信息爆炸”这一问题,知识的容量和要求与有限的学习时间、空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怎样在同等的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呢? 这就必须要有新的手段!尤其是地理课,我认为多采用现代电教媒体教学,在课堂上进行高密度、大容量、多快乐、少枯燥的知识传授不愧为一种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电脑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一套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中国政区图》课件,让学生在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白板上进行拼图游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拓学生视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地理参观、演示、实验等活动所能提供的地理感性材料,它可以不受或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质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可以将数千里之外的地理事物“调动”到眼前;可以将庞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映屏之中;可以将复杂的地理过程分解成可察觉的阶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地理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祖国辽阔的土地,多娇的河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的语言生动,表情丰富地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若让学生看一看,效果就不一样了。

兴趣就像是一种催化剂,它不断地督促人们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求知欲,这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同学们在对地理课感兴趣这一问题上表现得却并不令人感到满意。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个当前许多老师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以为充分利用现代电教媒体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近几年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多媒体系统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甚至视频集成编进计算机中,使得人们可以以更自然、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使用信息,而且是声、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更加高涨。

二、运用电脑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设计了一个关于等高线图的动画演示过程,让同学们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等高线图的绘制和判读,本课的一个难点就在这样的一个动画演示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自动地展现出所需要的图像,无需教师一笔笔地绘制,或一张地图一张地图地悬挂。这就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能集中精力组织、讲授、辅导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节省时间的同时,加大了知识容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电脑多媒体,突破难点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有效整合;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近年来,我们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整合语文与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远胜于其抽象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地呈现,制成课件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然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中,便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展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如果没有这些景物图片,仅靠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去想象断然不会产生如此好的课堂效果。我通过这一方法的教学,体现出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省了不少的力气,同时取得了比以往更高的收益。

二、整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使我们多年的研究有了质的突破。我在设计教学《山雨》这一文中,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一重点呢.我通过以用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了雨前、雨中、雨后图片,观赏了雨景视频,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受调动并结合起来,达到了有效品味语言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在雨景、音乐声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较好的突破了重点内容的教学。整节课学生学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小学语文中的“虚幻”在资源整合中变成了“实景”。这样一来使这一重点随之化解,同时也让学生在“整合”中领悟了文章的内涵。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受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课文。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捞月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迎合学生心中急于想知道“猴子们看到月亮掉在井里时的样子”这一心理,及时打出幻灯片(或动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幻灯片(或动画)把课文的线索清晰的勾勒出来。(是谁发现月亮掉在井里了――它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其它的猴子又有什么表现――它们都说了一句什么话――它们是怎么捞月亮的――是谁发现月亮还挂在天上),几张简单的动画便交给了学生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到此,本课的教学计划也就顺利的完成了。随后,还可以借助另一张幻灯片(许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捞月亮的那只小猴子也变成老猴子了。这一天夜晚,它带领着它的子孙们坐在井边,它会和它的子孙们讲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这样,又引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它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生信息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较好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如《蚂蚁和蝈蝈》,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动手收集有关蚂蚁和蝈蝈的文学资料或图片,没想到,第二天,我一走进课堂,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举着手中的资料,不停地叫“老师,老师,我的蚂蚁非常有趣”。我用投影展示他们的作品,真是五花八门,妙趣横生,有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为什么蚂蚁能搬到比它身体重十几倍或几十倍的重物,蚂蚁发现食物后,是怎样通知同伴的,蝈蝈的生活习性、蚂蚁和白蚁的区别,蚂蚁和蝈蝈的身体特征等等。整节课,学生们各抒己见都在交流自己的作品,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激烈当中。我想,只要我们尽量多开展活动,提供机会,我们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电教媒体;优化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生动、具体地传授知识和教学内容,大大扩展了时间和空间的范围,有利于被理性知识的学生接受。它克服了在环境中,传统教学的缺陷,空间的转换,情感,思维与创新,教学特色鲜明,丰富教学内容,为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新旧知识的连接处

在连接点处通过电子手段来帮助理解新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拓展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的知识生长点”,促进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可以容易地获得新的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含义,我设计了两套图片。第一组一个数或一个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然后通过折叠,展开的学习工具,绘制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对几个理解分数和什么是“平均分”。知识的第二组由一些物体组成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个小朋友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片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和回答关于教师讲解的“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视觉呈现,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概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继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旗帜,森林,一群羊,一群孩子……)所有可以看作单位“1”(同时屏幕上不断的显示这些图片,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1”小到比细胞小,大到整个宇宙)。平均分为2份,3份……最后抽象平均成若干份……彰显了本质属性,然后自然概括了“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重点是,这样问题把握结构特点;在这些问题的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

教学时,在两个纸上各画一个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表现出两车的整个相遇过程。这样的演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在同一时间;b位置:C两个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在学生掌握这些特征后,进一步抽拉幻灯片,弄清各量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视觉呈现两种相遇过程的演示。突破难点,满足学生应用特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以解答起来就是得心应手。

三、学生的思考困惑处

教师能在学生的思维混乱处介入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及时的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立方体的体积,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把3厘米的立方体表面都涂成红色,然后;将红色立方体切削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可切成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有几块?红色一面也没有的有几块?

由于学生缺乏对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很难回答的。然后,通过投影屏幕出现“切割”,“旋转”,“提取”的动态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在重难点的转化处

学生们遇到重难点知识往往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巧妙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造学生感知的视觉,听觉,学生协作,促进知识的消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他教学方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