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篇1

关键词:直接融资模式 比较研究 借鉴

一、前言

企业的直接融资主要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作为资金直接提供方介入的一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企业在直接融资的模式下,在一定的时期内,资金盈余方以直接交流沟通的方式与资金需求企业达成协议,或是通过资金盈余方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需求企业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再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企业使用的一种方式。

二、我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

直接融资作为一种媒介储蓄与投资,促进资本形成的有效机制,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对深化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缩减企业投资成本、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

(一)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和扩大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将会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起到推进作用。

(二)缩减企业投资成本

我国的企业长期以来大多采用间接融资的模式,当企业经济效益处于低谷时,往往因间接融资带来的还本利息等债务而产生极大的负债压力。而采用股权直接融资的方式,企业一般只需支付红利与股息即可,由于不用还本,也有效缩减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并降低企业资产的负债率。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融资仅仅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风险集中。贷款市场由于限制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在信贷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严重时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直接融资模式可以逐步摆脱短、中期融资单纯依靠银行贷款的局面,提高融资灵活性,增强企业融资的稳定性。

三、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企业直接融资模式作为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一种资金融通的方式。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企业以债券、股票、证券等作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根据我国的政策及融资方式的不同,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较容易在资本市场中获取直接融资。

(一)以股权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股票IPO的上市已经成为了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从国内现状来看,大型企业大多已经上市或正在上市,因此采用股权融资已经成为此类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新股的发行可为企业创立一个可持续的融资平台,当企业上市之后,只要IPO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盈利能力符合相关要求,便可以配股、采取增发等方式来筹集股本。例如,对需要通过资本扩张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资产重组的上市企业而言,其可通过定向增发收购母公司、同类企业、关联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实现直接融资。企业采用以股权为主导的融资模式时,必须要根据资本市场的融资要求来严格履行相应义务,对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收益复利增长等加以重视,并全力维护股东的利益,保护良好的信誉,促进可持续的融资能力。

(二)以债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大多通过发行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的形式进行直接融资,如上市企业可通过证监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或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国有企业也可通过发改委发行企业债。

上市企业或国有企业的企业债、公司债融资主要是用来补充项目建设资金,一般需要对项目适用产业政策等进行严格审核,期限多在5年以上。中期票据可用于生产经营、归还贷款、项目建设等方面,期限一般在3―5年之间。短期融资券大多用于归还短期贷款或生产经营,使用期限大多在1年之内。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在注册通过后在两年有效期限内循环发行,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还可分别计算净资产40%的注册额度。

以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债券发行利率与发行企业的行业发展状况及主体信用评级相关,评级AA+级以上的企业往往能够拿到央行基准利率下浮10-30%左右的优惠利率,而银行贷款的利率较高,融资额度小,因此企业采用以债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

(三)以资产证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将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在货币与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筹资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将自身优质资产进行处理,以向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直接融资的目的。如企业的应收账款、销售收入、抵押债券、商业票据等具有稳定现金流性质的资产均可作为发行证券。

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一种产物,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合理使用,有利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还可增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采用以资产证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时,相关的监管部门需严格控制和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保障其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稳定。

四、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发展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才开始发展以股权、债券、证券等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直接融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直接融资模式具有长期性、集中性、直接性、流动性等特点。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以股权、债券、证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均可为国内其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模式提供理论性依据与借鉴。

基于我国未采用与发展直接融资模式的企业,一般是还未上市或将要上市的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大型企业相比,由于主体地位尚不稳定、融资环境不宽松、融资渠道较狭窄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融资的理论与经验还不能够完全应用于其企业的融资体制与改革实践当中。因此,以上企业在借鉴大型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同时,也要对照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出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在对直接融资模式合理选择的基础上,也需调整本企业的的融资结构、完善融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以利于直接融资模式的有效发展。

(一)调整融资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资金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对大型企业直接融资模式成功发展的借鉴当中,也应根据这些企业的融资结构对本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

(二)完善融资机制

针对我国现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严重弱化,内部融资匮乏,这与我国的融资机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完整有关系。为能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应通过规范企业融资行为、确立法人财产权、规范内部资金补偿制度等方式来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为企业能够顺利取得外部融资打好基础。⑶发展资本市场。为缓解企业的资金困境,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对资本市场机制的充分利用,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资本性资金的转变。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采取直接融资模式也代表了国内企业融资的趋势与走向。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外部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变化,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直接融资模式,并通过对融资模式的合理应用,促进企业的长效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钢.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2,71(71):43-45

[2]姜宁,唐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省际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80-84

[3]陈双,王庆国.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基于对不同融资业务的成本比较[N].湘潭大学学报,2012,36(2):93-97

篇2

关键词: 股票价格;投资;资产负债表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5-0043-04

一、资产负债表效应的提出及含义

众所周知,托宾Q效应是资产价格,包括股票价格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渠道。托宾Q效应是分析那些在股票市场上融资的企业在股票价格发生变化时投资如何变化,但是企业除了在股票等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外,还可以依靠企业内部现金流进行内部融资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进行间接融资,因此,研究股票价格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还应考虑股票价格变化对企业内部融资和间接融资,进而对投资的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内部融资的影响是间接的,而且影响也不大,所以,理论界很少去讨论和研究这一问题。但是对于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间接融资的影响却是理论界一直研究的热点问题,即所谓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资产负债表效应又称净财富效应,或金融加速子机制。对这一效应最全面的研究当属Bernanke,Gertler & Gilchrist(1998)[1]的研究。资产负债表效应是指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引起企业净值的变化,由于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大部分是抵押贷款,所以企业净值的变化会影响企业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的能力,进而影响其利用间接融资进行投资的能力和愿望,这种影响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又称为金融加速子机制,另外,这种影响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即净资产值而发生作用的,因此,也称为资产负债表效应①。

二、资产负债表效应的作用机理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进行投资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资金,主要是企业的留存资金,即企业的现金流,它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成本、税收及企业所有者收益后的差额;另一个是外部资金,包括通过在股票等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企业在选择上述融资方式时,主要依据的是成本收益法,即哪种融资方式所带来的成本最小就选择哪种融资方式。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之间,尽管内部资金也有机会成本(一般是用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来衡量),但相对而言,内部融资的成本或边际成本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企业会优先选择内部融资方式。

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企业的选择相对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在市场主导型的国家,直接融资要优于间接融资,这是因为市场主导型国家的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完善,居民参与度较高,直接融资相对比较容易;在银行主导型国家,间接融资要优于直接融资,一方面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居民参与度较低,直接融资相对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银行主导型国家的银行体系比较健全,功能较为完备,而且与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密切的银企关系,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相对比较容易。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企业会倾向于选择直接融资方式,因为,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债券,其成本相对于银行的贷款利息而言还是比较低的,而且也不会受到银行的监督和贷款配给的限制(当然直接融资也有很多缺点,比如稀释所有权、融资风险相对比较大等)。尽管直接融资有许多方面优于间接融资,但是对于那些无法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足够资金进行投资的企业(比如一些小企业、非股份制企业等)而言,间接融资就成为其唯一的选择。

(二)银企之间信息非对称及其最优解决方案

从银行的角度看,资产的运用是其经营的重要方面,也是其获得利润的重要源泉,但是由于信贷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方无法或很难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需求方即企业的资信状况,因此,在这样一种“柠檬市场”中,银行在信息方面处于劣势。为了避免或减少因企业隐瞒真实的资信状况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和因企业违规使用信贷资金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银行需要企业提供足够的担保品或抵押品,否则银行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或进行贷款配给。

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担保品或抵押品不仅有利于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也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因为,对于那些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企业,如果银行不采取抵押贷款,势必要提高贷款利率或进行贷款配给,这样就使得企业或者增加了间接融资成本,或者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从而影响其正常投资。因此,实行抵押贷款或完全抵押贷款(即抵押物的净值大于或等于贷款金额)是符合银企双方共同利益的最优选择,也是解决信贷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最佳方案。

(三)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借款能力的影响

由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要求企业在借款时提供担保品或抵押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借款能力是用企业能为银行提供担保品或抵押品的价值来衡量的。企业为银行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从理论上讲,可以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及其收益,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及其收益,因此,企业为银行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不仅包括企业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厂房以及所持有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且还包括企业的收益或利润,即企业的现金流。也就是说,企业为银行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现金流;另一部分是企业的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即企业的资产净值。但从实践中看,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只能是企业的资产净值,这是因为,对于企业的现金流,银行很难进行观察和监督。因此,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借款能力的影响实际上就是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能向银行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价值的影响,即对企业的资产净值的影响。

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净值,因为,对于上市企业,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就是企业的股票市值,当企业的股票价格发生变化时,企业的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变化,在负债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净值就会随着发生变化。对于非上市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进行了股票投资,则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其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进而影响其资产价值。另外,股票价格的变化还会通过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总供求等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而影响企业购置资产的成本或资产价值的实现,比如,股票价格的下跌可能促使或加剧宏观经济环境,进而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此时企业可能被迫出售资产,但由于股票价格下跌导致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即市场包括资产市场状况趋于供过于求,企业不得不折价出售其资产,从而遭受资产价值的损失。

总之,股票价格上升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净值,进而增加企业向银行可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的价值,即提高了企业向银行的借款能力;反之,股票价格的下跌会减少企业的资产净值,进而减少企业向银行可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的价值,即降低了企业向银行的借款能力。

(四)股票价格变化对企业间接融资成本的影响

企业进行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的是融资成本的大小。企业在进行间接融资,即向银行借款时,如果间接融资的成本很高,已经超过了企业用其进行投资的预期收益,即使企业有足够的借款能力而且也没有其他融资选择,企业也会放弃融资或者说放弃该项投资,从而导致投资的减少。因此,分析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利用间接融资进行投资的影响不仅要考虑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借款能力的影响,还应考虑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间接融资成本的影响。

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与企业的内部融资成本有一定的联系,即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等于企业的内部融资成本与外部融资成本溢价之和。企业的内部融资成本主要是企业内部资金的机会成本,包括资金的市场利率(也称为资金的平均利润率或无风险利率)和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即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而进行调整后的成本增加额)。这个风险调整成本与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最近几年的资金利润率有关,如果企业的经营情况好,最近几年的资金利润率比较高,则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就比较低;反之,就比较高。

外部融资成本溢价①,又称为成本,是指银行为避免或减少由于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给自身造成的损失,而向企业索要的高于企业内部融资成本的额外费用。外部融资成本溢价之所以又称为成本,是因为在信贷市场上,银企之间形成了某种事实上的委托关系,而外部融资成本溢价正好反映了企业作为委托人支付给作为人的银行的费用或成本。外部融资成本溢价的高低取决于银行贷款给企业的风险,即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这个风险的大小可以用企业的财务杠杆,即所贷金额与企业的资产净值(即企业可向银行提供的担保品或抵押品的价值)之比来衡量。因此,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就是企业财务杠杆的增函数。

综上所述,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就应该包含三部分成本:资金的市场利率、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因此,分析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间接融资成本的影响就是分析股票价格的变化对这三部分成本的影响。首先,股票价格的变化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影响资金的市场利率:第一,股票价格的变化通过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比如货币政策,影响资金的市场利率,即股票价格大幅上升,央行或者货币当局为防止出现股市泡沫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资金的市场利率上升,反之,资金的市场利率下降;第二,股票价格的变化通过影响股票投资者对未来股票价格变化的预期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资金的市场利率,比如,当股票价格上升时,人们会预期股票价格将继续上升而增加对股票的持有,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即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导致资金的市场利率下降。上述两种方式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由于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决定因素非常复杂,而且目前各国央行或者货币当局对股票价格变化的关注程度比较低,因此,股票价格的变化通过货币政策对资金市场利率的影响程度要小于通过货币需求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股票价格与资金的市场利率负相关,即股票价格上升,资金的市场利率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间接融资成本就会降低;反之,则反之。

其次,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因此,对于上市企业而言,企业股票价格的上升会通过降低其融资成本而改善其经营状况,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对于非上市企业,股票价格的上升会增加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成本和收益,至于是否会改善其经营状况则是不确定的,因而对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但是,无论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股票价格的上升都会通过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托宾Q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改善企业的销售状况,进而改善其经营状况,因而,股票价格的变化会降低企业的风险调整成本,从而减少其间接融资的成本。

最后,股票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如前所述,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溢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杠杆,即企业所借金额与企业资产净值之比。对于上市企业,股票价格上升,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的成本就会下降,也比较容易融资,因此,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筹集的资金应该比较多,用于投资所需的资金缺口就比较少,企业向银行借款的金额就比较少,在企业资产净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杠杆就比较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就比较低;反之,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就比较高。对于非上市企业,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间接融资,因此,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向银行借款的金额没有直接影响,但却有间接影响,即股票价格的上升会增加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好转的预期,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增加企业向银行借款的金额。因此,从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所借金额的影响看,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方向正好相反,很难判断其综合作用方向,也就是说,很难从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所借金额的影响来判断股票价格变化对企业财务杠杆,进而对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溢价的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资产净值的影响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即股票价格的上升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净值,进而减少企业的财务杠杆,从而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反之,股票价格的下跌会减少企业的资产净值,增加企业的财务杠杆,进而提高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溢价。综合而论,从理论上讲,股票价格的上升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的下降和外部融资成本溢价的降低,从而减少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

综上所述,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具有负面影响,即股票价格上升,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减少;反之,股票价格下跌,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增加。

(五)资产负债表的乘数效应

上述分析表明,股票价格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借款能力,减少了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从银行借款的能力和愿望,增加了企业投资。但是这种通过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而增加其通过间接融资进行投资的效应并不是封闭、静止的,而是开放、动态的过程,即具有乘数效应。股票价格的上升,一方面通过增加企业的间接融资增加了投资,投资的增加又通过投资乘数效应增加了企业的收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股票价格的上升直接导致了企业资产净值的增加。企业现金流和资产净值的增加又增加了企业向银行借款的能力和降低了间接融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从银行借款的能力和愿望,这样就形成了股票价格上升、投资增加、收入(现金流)和资产净值增加、投资增加等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循环都导致更高的投资和收入,从而形成了资产负债表的乘数效应。

(六)家庭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上述资产负债表效应是股票价格的变化通过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来实现的狭义资产负债表效应,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广义的资产负债表效应还应包括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化通过影响家庭的股票财富来影响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而影响家庭从银行获得以抵押为特征的消费信贷的能力和愿望,从而影响家庭依靠消费信贷进行消费的数量。家庭的收入可能是不固定的,经常会发生波动,但是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平滑自己一生的消费,也就是要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不要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家庭就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或较多的流动性。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面临流动性约束时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在流动性较为充裕时,将过多的流动性储存起来。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或减少由于信息非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自己造成的信贷损失,一般会要求家庭向其提供足额的担保品或抵押品,这样,股票价格的变化就可能通过影响家庭的借款能力和融资成本影响家庭的消费。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化会通过影响银行给家庭或企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质量而影响银行发放新的抵押贷款的能力和愿望,甚至会影响其对已发放贷款的处理,进而影响家庭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当股票价格上升时,家庭和企业从银行借款的担保品或抵押品的价值就会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得到改善,银行就愿意发放更多的贷款或者延长已发放贷款的还款期限,从而刺激家庭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反过来,当股票价格下跌时,家庭和企业从银行借款的担保品或抵押品的价值就会减少,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恶化,银行就会减少贷款的发放,甚至要求家庭和企业提前归还已发放的贷款,从而抑制家庭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家庭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一样,都具有乘数效应。

三、资产负债表效应研究的不足

到目前为止,有关资产负债表效应的研究主要是一些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得出的观点也比较零散,也没有有关资产负债表效应相关研究的综合评述。上述对资产负债表效应的论述是本文综合各类有关资产负债表效应研究文献[2-13]的零散观点,掺进了自己的观点、思想和评论,并运用自己的逻辑整理出来的。

根据本文对资产负债表效应相关研究的分析,其中有些理论观点是资产负债表效应得出明确结论所必需的,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比如,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从银行获得借款金额的影响,在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之间得出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结果,但从理论上很难判断其综合作用结果,这就需要相应的实证研究帮助做出明确的判断,但遗憾的是,本文还没有搜集到这样的实证研究文献。再比如,股票价格的变化对资金市场利率的影响机制从理论上讲有两个,同样这两个机制的作用方向也是相反的,虽然本文根据自己的观点总结出他们综合作用的方向,但是同样也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有关资产负债表效应的研究成果是卓著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缺乏对相关研究观点和结论的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和总结,此外,还需要加强有关资产负债表效应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

另外,国内关于资产负债表效应的研究很少,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主要是因为,从理论上讲,国内学者很少能够突破国外关于资产负债表效应的理论模型,很难有大的理论创新;从实证上讲,一方面国内的企业数据,尤其是一些微观数据很少或很难获得,从而使得国内关于资产负债表效应的实证研究因缺乏数据而难以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不成熟,投机性很强,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的变化与其实际的资产净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因而,金融机构在给这些上市公司发放贷款时很少考虑其股票市值的变化,或仅将其作为参考,从而导致我国股票市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比较弱,学者们在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时,往往得到不显著或非常微弱的研究结果,这也是导致国内关于资产负债表效应实证研究非常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①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分为外部直接融资成本溢价和外部间接融资成本溢价。由于这里研究的是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企业间接融资成本的影响,因此,如果不特别说明,外部融资成本溢价就是指外部间接融资成本溢价。

参考文献:

[1]Bernanke Ben, Gertler Mark, Gilchrist Simon.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J].NBER Working Papers, 1998,(6455):38-65.

[2]George A. Akerlof.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 3:127-154.

[3]Stewart C. Myers, Nicholas S. Majluf.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e investors do not have[J].NBER Working Paper,1984,(11394):589-624.

[4]Bruce Greenwald, Joseph Stiglitz, Andrew Weiss.Informational imperfections in the capital market and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4, (74)2:12-54.

[5]Bernanke Ben, Gertler Mark.Financial fragil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NBER Working Papers,1987,2315:1212-1248.

[6]Bernanke Ben, Gertler Mark.Agency costs, 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39-61.

[7]Bernanke B. S, Lown C. S. The credit crunch,brookings[J].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1,(2):789-821.

[8]Hart, O., J. 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5):1001-1035.

[9]Peek Joe, Rosengren Eric S.The capital crunch in new england[J].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1992,(4):222-256.

[10]Gertler, M.Financial capacity and output fluctuation in an economy with multiperiod financial relationship[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200),59:89-112.

[11]Bruce Greenwald, Joseph stiglitz.New and old keynesians[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3,7(1):336-361.

篇3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变化快捷,造成其资金需求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次性融资的量较小但频率较高,使得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较高,而最终又体现在融资难上面。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可从两方面来分析:(1)外部融资环境方面。首先,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导致大多数社会资源和银行贷款都流向大企业。其次,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主要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致弱化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直接干预过多,加上信用体系的补偿机制仍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进行一次性补偿,没有根据不同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效率、业绩进行连续激励性补偿,导致担保机构运营的效率低下。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加上证券融资时间长、费用大、门槛高等原因,造成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目前尚不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中小企业自身方面。首先,基础比较差,内部管理混乱。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其次,信用观念淡薄。我国中小企业资信等级普遍不高,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资信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者3B以下,风险抵御能力弱。第三,规模小、实力弱,抵押与担保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资信较差,若要获得贷款,需提供信用抵押或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由于既无合适的抵押资产,也无担保人,自身资信又很低的情况下,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是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与分析

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融资方式较多,分类方法也五花八门,下面就以企业与资金供给者的关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来分类分析。

1.直接融资方式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但目前直接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较低,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但在当前的中国使用股权或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并不多,除自身原因外,更多的是融资环境、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

不少国家在主板以外开设二板,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型成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渠道。国际经验表明,同间接融资方式相比,二板市场股权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此外,在主板之外设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也不失为中小企业融资一种良好方式,让暂时不能上市的众多中小企业有机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二板市场还是可望不可及的,即使是高科技、成长型的企业,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在二板上市融资。正因如此,我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也只是少数。对于一些资信较好、发展稳步的中小企业,我们推荐采用私募的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债券,也可以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但目前我国的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债券发行制度似乎并不怎么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这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情况可以看出。参照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有必要转变目前债券发行的管理机制,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只要发行债券主体资本结构健全、具备偿还能力、财务信息披露充分,就应当允许其登记发债。

2.间接融资方式分析

相对于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似乎更加有效,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融资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又相对较严,从而使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目前资本市场上常见的间接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动产托管、票据贴现融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金融租赁、典当融资、银行贷款,可见间接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多,但真正使用的却不多。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来融资的量还很小,企业金融知识的匮乏又使得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利用,致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对比金融机构贷款,本段将简要分析典当融资和金融租赁两种较为适合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采用典当融资是一种便利的融资渠道,它集合了以下几个优势:(1)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2)典当物品的起点低,价值不限,千元、百元的物品均可以典当;(3)典当融资手续简便,融资速度快,效率较高,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便捷许多;(4)不问贷款用途,资金使用十分自由,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它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是很大,急需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典当融资已成为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困难的救命稻草,但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金融租赁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融资方式。金融租赁自从上世纪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小企业而言,金融租赁有以下好处:(1)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复苏、扩张、收缩和萧条四个时期,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金融租赁业影响不大。当经济处于扩张时期,中小企业急缺资金时,金融租赁能充分发挥其融资的功效。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市场疲软压力,金融租赁能够发挥促销功能。(2)金融租赁有利于中小企业实现表外融资。中小企业承租设备获得的是其使用权,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列为负债,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实现表外融资。(3)金融租赁手续简便,能使中小企业迅速获得所需的资金,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金融租赁一般要比单纯的依赖借贷购置设备的速度快得多,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过时而承担风险。(4)金融租赁运作灵活,对承租人的资信及担保要求不高。中小企业所要投资的项目只要现金流量较充足,一般都能通过金融租赁方式取得所需设备,但由于我国企业信用度不高,租金拖欠现象严重,致使目前租赁额偏低,加之租赁行业的不规范及缺乏政策的支持,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的发展。

3.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较分析

通常,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会对融资期限、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资金使用自由度、资金的到位率和融资主体的自由度等因素进行考虑。在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的方式中,有48.41%的中小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38.89%的中小企业选择通过银行信贷来扩大生产规模,而选择通过其它形式来筹资的中小企业不足13%,其中仅有2.38%的中小企业首选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这表明相对于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说,间接融资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同时也表明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难度依然很大。

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融资制度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极不协调,在企业整体自我积累很弱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结果只会加剧银行风险,因此要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合理的调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率,使资本结构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思路分析

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然而,这一经济角色与其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是十分不匹配的,这种不匹配的状况既反应在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又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来源匮乏,方式单一。传统的融资方式不仅不能改变中小企业资金渠道狭窄、资金来源匮乏的局面,反而使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可靠资金来源保障的矛盾更加激化,异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也直接降低了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性作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已经成为转变增长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焦点,实际上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面临的挑战。至此,我们可从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层面,研究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从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所有者权益、保留盈余和非正式股权,因此,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资本、商业信用以及非正式信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也就不足为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融资方式至少应满足三大条件:资金供给主体比传统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因而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资金供给主体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经营管理的帮助;资金供给主体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成本过高的劣势。在中国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对这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要从有利于中小企业分散和化解风险、有利于获得各种增值服务和帮助、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的客观要求出发,探求融资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四、结语

作为公司血脉的资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融资方式的选择又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融通的成本、数量、使用时间、自由度,使得目前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融资方式创新上,对基础的融资制度、环境、创新原理研究较少。本文从融资方式出发,结合融资方式创新思路分析,对融资方式创新提出三点要求,希望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竹枝.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J].财经研究,2003,(6).

[2]贾银芳,融资租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渠道[J].中国经济评论,2004,(11).

篇4

一、政府没有行政干预贷款的前提下,企业与银行融资博弈

首先假定需要贷款的企业存在两种可能,偿还能力的好企业和没有偿还能力的差企业。假定贷款企业有三种经营战略: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不向外融资。银行在企业申请贷款时,判断该企业为好企业的概率为P,差企业的概率为(1-P)。银行有两种策略来面对企业的间接融资,包括:接受贷款申请和拒绝贷款申请。没有政府行政干预时,企业不贷款的净收益和直接融资的净收益分别是-1和0,间接融资得到银行贷款净收益为1,未得到贷款为-1。当好企业贷款时,银行接受和拒绝贷款申请的净收益分别是1和-1。当差企业贷款时,银行两种策略的净收益分别是-1和0。

如图:

银行和企业博弈中,银行可以接受企业贷款净收益的期望为P×1+( 1-P ) ×(-1) = 2P-1 ,拒绝企业贷款净收益的期望为P×(-1)+(1-P)× 0=-P。 当P > 1/3 时,即2P-1>-P时,银行接受贷款申请的好处要优于拒绝申请,银行将采取接受申请策略。如果企业提前预测出银行将同意贷款申请,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是最佳选择。当P < 1/3 ,2P-1< -P时,银行采取拒绝贷款申请的好处大于接受。如果企业预测出银行会拒绝贷款,直接融资是企业的最好出路。此次博弈是一个纳什均衡,即(0,0),企业采取直接融资的方式不向银行贷款。当P =1/3 时,企业采取的任何经营战略决策都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的均衡分析,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间接融资。在企业提交信息不明确前提下,企业多提交有利信息规避负面信息,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这样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资质不佳的企业成为银行认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好企业,最终是银行承担未知的信用风险。

二、政府行政干预贷款的前提下,企业与银行融资博弈

在政府行政干预下,银行不再受风险的硬性约束,企业也不再受融资成本和破产的约束。当政府行政干预向不良企业发放贷款时,如果银行放贷将会带来风险。假设政府干预使银行接受好企业或差企业的贷款申请的效用均为1,拒绝好企业和差企业的期望效用均为-1。如果融资企业确实是好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效用为1,被拒绝贷款效用为-1。如果是差企业,贷款申请得到接受的期望效用是2(考虑到政府的干涉下,得到优惠贷款的差企业,随意使用发放的贷款不主动偿还债务,出现逃债、故意拖欠或废债等风险),被拒绝时的期望效用是-1。并且假定优惠贷款政策都偏向资质不良的企业。银行根据前提判断,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好企业的概率为P,差企业的概率为(1-P)。

如图:

在此次博弈中,银行接受贷款申请企业的期望效用是1×(1-P)+1×P=1,拒绝贷款申请企业的期望效用是(-1)×(1-P)+(-1)×P=-1 。无论数据模型结果为何值,从希望效用方面考虑,发放贷款是有利的,所以接受贷款申请是银行的最佳决策。这个博弈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好企业间接融资,银行同意贷款)和(差企业间接融资,银行同意贷款),结果分别为(1,1)和(2,1)。形成了一个精炼贝叶斯均衡:银行接受好企业的贷款申请,好企业进行间接融资。在政府的强行干预下,银行无论怎样行动,双方的战略都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的均衡分析看出,政府干预信贷活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银行判断贷款申请的扭曲程度,行政的干扰性活动带来的隐性风险不可忽视。银行如果不考虑行政干扰因素,客观的分析企业经营情况,是否会让政府为难,是否会在银行今后工作中便向惩罚。如果不按照企业经营的实际资质情况,进行贷款的非理性发放,将会带来极大的信用风险隐患。

现阶段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国有银行和企业均属于国家所有,其法人代表或经营者,如行长、经理,都是由政府委派或任命,他们并不承担执行政府政策给银行和企业带来损失的责任,却承担不执行政府决策可能收到惩罚的后果。因此,站在银行经营者的角度,不执行政府决策的收益远远低于由此承担的惩罚成本,这种情况下银行的最优战略就是执行政府决策,扭曲实际贷款。由于政府的干预使银行债务约束弱化很多,金融产权成为了公共产权。差企业可以不考虑融资成本,甚至不考虑归还贷款,他的收益主要来自银行的贷款收益,它的收益最大化目标转化成追求银行债务的最大化。这就形成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的局面。因为缺乏破产约束机制,企业经营状况又不乐观,不具备还贷能力,所以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之日起,这些贷款就注定会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或债权,此类矛盾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的实际中找出方法解决,从制度上来控制银企之间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国津.管理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蒋海.金融风险的转嫁.金融研究,2009;9

篇5

关键词:债券;债券融资

债券是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按约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债券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它可按发行主体、发行方式、发行时间、期限长短、付息方式等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债券有公债或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可转债、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等。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一样,同属于直接融资,而信贷融资则属于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需要资金的部门直接到市场上融资,借贷双方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而在间接融资中,借贷活动必须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由银行向社会吸收存款,再贷放给需要资金的部门。

一、债券融资的优势

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两种方式,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融资往往更受企业的青睐,企业的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权融资的3~10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企业债券融资同股票融资相比,在财务上具有许多优势。

(1)债券融资的税盾作用。债券的税盾作用来自于债务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顺序不同,世界各国税法基本上都准予利息支出在税前列支,而股息则在税后支付。这对企业而言相当于债券筹资成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家负担的,因而负债经营能为企业带来税收节约价值。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也就意味着企业举债成本中有将近1/3是由国家承担,因此,企业举债可以合理地避税,从而使企业的每股税后利润增加。

(2)债券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所谓财务杠杆是指企业负债对经营成果具有放大作用。股票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和抗风险能力,但股票融资同时也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其结果是通过股票发行筹集资金所产生的收益或亏损会被全体股东所均摊。债券融资则不然,企业发行债券除了按事先确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外(衍生品种除外),其余的经营成果将为原来的股东所分享。如果纳税付息前利润率高于利率,负债经营就可以增加税后利润,从而形成财富从债权人到股东之间的转移,使股东收益增加。

(3)债券融资的资本结构优化作用。罗斯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与负债率正相关,越是高质量的企业,负债率越高。迈尔斯和麦吉勒夫的强弱顺势理论也认为,企业发行新股,市场价值将下降。R・W・Masulis的实证研究表明,当企业发行债券回购股份时,股票价格上升,而当发行股票来还债时,股票价格下降。由此可见,企业发行债券不能仅仅看作企业单纯的融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对自身资本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资本结构决策。

(4)债券融资的激励作用。债务的存在类似一项担保机制,由于存在无法偿还债务的财务危机风险甚至破产风险,经理人员必须努力做好投资决策,并带领员工努力工作以降低风险。相反,如果不发行债券,企业就不会有破产风险,经理人员也丧失了扩大利润的积极性,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也相应降低。债务融资还能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改善公司治理。

(5)债券融资有利于股权控制。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只要企业按合同归还本息,控制权仍掌握在原来的股东手中,企业股东并不会因为发行债券而使其地位受到挑战。对于债券的投资者,它只享有按期收回投资本息的权利而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因而不会导致股权的分散,有利于股东对公司经营权和管理决策的控制。只有在企业无法如期归还本息时,控制权才会受到影响。

二、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并没有遵循融资优序理论,特别是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偏好股权融资趋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从而导致了资本市场结构严重失衡。以2000年为例,当年通过发行债券融资73亿元,而股票发行(含增发、配股)融资则高达1 417亿元,从总量上来看,截至2001年3月14日,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债券融资(含转换债券)上市总额199.39亿元,市价总值204.97亿元,而上市股票的上市总额达到1 289.16亿元,市价总值高达48 088.51亿元。

三、债权融资的风险和陷阱

债权融资,相对股权融资面对的风险较简单,主要有担保风险和财务风险。作为债权融资主要渠道的银行贷款一般有三种方式: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了减少风险,担保贷款是银行最常采用的形式。

企业向银行借钱,先要找一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做担保人,对银行贷款承担联带责任,当民营企业寻找担保企业时,往往对方的要求你也承诺为对方做担保向银行贷款,这种行为称之为互保。大量的互保容易使企业间形成一个担保圈,一旦圈中一家企业运作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企业面临严重债务危险。

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出现问题,当企业用债权方式进行融资时,财务费用的增加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压力,理论上,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若达不到借款利率,企业的借款就会给企业股东带来损失。但更重要的是,债权融资将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企业再次进行债权融资的能力,如果企业不能通过经营的赢利降低资产负债率,并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到期的债务,等待企业的后果可能就是破产。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几年前由辉煌一下子濒临崩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未做好对债权融资的管理。

四、拓展我国债券市场的思路

(1)放宽企业债券发行制度限制。建议企业债券发行由审批制逐步向核准制、注册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量和利率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体现,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

(2)建立完善的信用体制。由于目前中国缺乏一个中立而权威的评级机构,使得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难以评估,这方面,可以对国外知名的评级机构开放,让其参与到国内的相关业务中来,只有实行完全独立的市场化运作,才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3)适度开放债券的发行利率。应将发行利率按企业的信用等级充分拉开,真正体现高风险、高收益。目前承销商完全可以利用现代金融工具手段,如附加利率选择权、采用浮动利率、增加回售条款、利率互换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应用,提高企业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筑并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结构体系。在一级市场方面应改进企业债券的发行机制,降低企业债券发行和上市标准,简化企业债券上市手续。可以适当考虑长期企业债券的抵押融资问题,以提高期限较长的债券品种的吸引力。同时,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并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有明确的定位。对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柱。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存在着生命周期较短等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众多,其中融资风险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成为了中小企业抵御融资风险,获得更多安全融资的重要工作。

1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对资本的需求都是存在变化的,中小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性质规模也是不同的。通常来说,中小企业发展中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往往与企业发展速度以及所处发展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对不同生命周期的阶段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当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种子阶段时期,企业主要发展目标为技术与产品开发,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创建与产品开发,财务状态为科技研发与人员费用的支出,无收入;当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时期,企业主要发展目标为产品生产设计,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测试与销售,财务状态为产品研发与市场支出,无收入;当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时期,企业主要发展目标为开拓生产,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设备机械材料收入以及销售,财务状态为生产支出,销售收入显著增加;当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创业成熟阶段时期,企业主要发展目标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抢占市场,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扩大生产、继续技术开发,财务状态为销售收入以及扩大利润规模。中小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期所选择的融资方式也不相同,种子时期: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种子发展时期,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政策政策资金、天使投资等。其中,内源融资包括发起人的投资、亲朋友好友的投资以及个人投资的资金。政府政策资金即为对高级型中小企业的支持,通过税收优惠、利息减免等方式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天使投资就是天使投资人利用自己丰富的创业投资经验,与新兴科技公司一同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资金投入是技术人员的创造性智力劳动,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通常占据创业资金总量的10%左右。创立时期:在创立时期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增加了产品商业化的可能,十分容易吸引一大批高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在创立阶段成本最小化的融资方式应该以风险投资为主,力求获得风险资金的第一阶段投资[1]。成长时期:中小企业位于成长时期时,如企业仍然处于亏损阶段则需要外来资金进行优化改善,在这一阶段银行担保贷款、风险投资依然是主要的融资渠道。成熟时期: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时期主要任务在于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资金的需求规模发展到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最高阶段,主要有向银行金融机构借贷、资金市场股票融资以及企业并购等融资方式。总的来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融资需求都是不同的。中小企业需要根据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来选择与其成长周期相匹配的融资方式。

2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2.1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融资行为不仅仅会带来预期收益的不稳定性,也会提升出现经济损失的概论。在中小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具体可以表现为企业筹集资金实效,融资成本过高或所融集的资金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债务风险,一旦融资借入资金,企业就需要按期偿还本金与利息,由于资本利益率与贷款利率不确定所形成的风险。然而伴随着企业融资理念的更新与发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融资渠道的延伸,企业融资风险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2.2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类别

不论中小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其在融资过程中必然存在融资风险。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蕴藏着巨大的融资风险。但中小企业对其认识却十分有限,预警防范能力有限[2]。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中根据不同层次与领域,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最为普遍的就是将融资风险分为直接融资风险与间接融资风险。(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即为中小企业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带来的不确定的收益或损失。伴随着我国融资体制的变化,直接融资凭借着直接、长期、可流通的优势,成为了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债券融资等。不同的融资方式面临的融资风险也不相同。例如,股权融资渠道存在股票融资风险、企业兼并融资风险等。其中,股票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资金筹资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虽然存在可能性获得更好的融资机会,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失败可能性,因此其中伴随着巨大的风险。(2)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风险。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证券的形式来收集社会闲散资金,最后将其供应给资金需求者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中商业银行借贷为主要形式。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仍然处于发展当中,以金融结构为中介来进行间接融资是国家选择使用的主导性资金融集方式。然而如果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信用低下,银行贷款的总量将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进而形成间接融资风险。

2.3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因素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因素与企业外部因素两种。(1)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对直接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低下,财务制度不够完善与规范,严重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与审计制度;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高度集权的家庭治理模式,无法及时引入新的投资者;中小企业管理运营模式落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无法明确发展目标,生命周期较多;企业运营思想保守,金融人才缺乏,难以降低融资风险。企业内部对间接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贷款融资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对贷款的需求“急、小、多”,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有限,信用有待提升,信用理念薄弱,常出现逃避银行从债务的情况。(2)外部因素。企业外部对直接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政府政策的限制,众多地区对中小企业存在行业准入限制,地方保护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人为干涉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政府垄断色彩[3]。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管的成本相对过高,对于高风险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够完善。民间直接融资渠道十分有限,很多民间融资不够正规,存在一定的非法性。企业外部对间接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金融行业的创新整合以及所导致的贷款紧缩政策。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辅助体系不够健全,专业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结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中小企业融资预警系统的建设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以及造成融资风险的因素,需要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来建立其融资预警系统,以便中小企业更好地抵御融资风险。3.1重视财务风险,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中小企业要全面意识到自身当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在建设融资预警系统的过程中重视财务管理指标的选择。例如,对资金周转表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资金偿还能力,需要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可以通过制定资金周转表来实现,让企业时刻关注资金周转计划,及时审查结转下月额对总收入的比例等数据,强化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以充分保证企业的资金偿还能力,进一步抵御融资风险。又例如,使用定期财务法。与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密切相关的方法即为杜邦财务分析法,这一财务分析法能够层层分析,寻找问题根源所在[4]。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可以使用督办财务分析法进行层层探索。3.2强化企业投资融资项目的管理审核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在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时明确企业岗位职责,建立起科学的经济业务处理制度,尤其是规范且严格的财务工作体系。对于资金运作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评价,切忌盲目投资与盲目融资。虽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是常态,但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面对融资困难时要秉持着谨慎的态度,要着重关注融资成本、融资方式等。进一步机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完善企业财务工作中对偿还债务的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其全面的后续跟踪体系。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中所涉及的指标与信息进行采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

4结语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然遇到重重障碍,也必然存在一定风险。社会应该已回收到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银行要在保证贷款安全的情况下通过更多方式向中小企业发放更多贷款,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法律环境。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要不断提升自身信用基础,与投资者和银行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金融行业也将不断发展,进而形成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以便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

参考文献

[1]高金玲,熊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2]蔡红远.降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08).

[3]程仲鸣,夏银桂.刍议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21).

篇7

    1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1.1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1.1.1中小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岗位,缓解了经济冲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大企业逐渐以资本代替劳动,而中小企业则成为了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这样中小企业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2中小企业能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我国农村市场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也制约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政策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国家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央行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这有效改善了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中小企业制度更新缓慢、市场发展的不同步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2中小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融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结构性调整,多年的卖方市场转换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运行发展中也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战略。由于管理方式的不科学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部分的中小企业不能够适应这样的外部环境,在经营方面出现了大量产品的剩余和积压,甚至经营出现了困难,内部积累也逐渐减少,利润水平下降,外部的资金补充也并不明显,增长幅度不大,因而,它们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但是,从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来看,企业信用意识的淡薄以及财务信息的不透明,加大了它们向银行寻求贷款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增长发展对解决就业、经济增长、扩大出口、繁荣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成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然而,介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直接融资渠道的关闭,间接融资渠道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矛盾十分突出。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的问题

    2.1内源性融资比例高

    在企业的刚刚起步阶段,内源性融资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生存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无论是流动资金还是固定资金的来源,其中自有资金的比例都超过了银行贷款,根据统计,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依靠自己的资金所建立起来的。但是无论在企业初级阶段,内源性融资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只单纯凭借内源性融资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国国情的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组成部分也是不完整的。一个企业如果长期依赖于内源性融资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而发展速度,还会在发展中逐渐失去市场份额,最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2.2间接融资地位逐步提升,但是依然存在“慎贷”问题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以内源性融资和民间借贷的方式存在,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企业在外部融资中必然以银行借款为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信用缺失,在加上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获取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出现了“慎贷”现象。近些年来,随着银行制度的改革,这种“慎贷”现象有所缓解,但是这仍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

    2.3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例较小

    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指的是企业通过直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或者吸收投资来筹集资金的方式。据统计我国从1987年发行第一支职工股票到现在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已经十几万亿元。但是,从整体的融资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直接融资额度仍然比较低。

    2.4其他的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2.4.1国家财政支持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的政府都意识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它们都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比如国家商务部门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项目,这是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表现。从形式上来说,政府通过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外向型发展。从以上的措施说明各级政府虽然已经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了努力,但是从效果上来说,各级财政设立的基金数额有限,能够获得支持的企业相对较少,担保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以及担保费用较高等方面的原因,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常常是使企业延误上级,影响到基金作用的发挥。

    2.4.2商业信用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随着商品交易产生了商业信用行为,其主要以预付款、商业票据、定金、分期付款以及赊销等等形式存在。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的又一渠道。近些年来,商业信用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商业信用的发展必须一方面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做保障,另一方面有需要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虽然已经在上世纪末颁布了《合同法》《、票据法》,使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有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4.3民间借贷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性特征就是存在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一种最初级、最原始的融资方式。在古代或者是更早使其,民间借贷是限定在家庭和个人这个狭小范围内的,期限较短,金额也较小,借贷资金也主要用于家庭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逐步进入到生产领域。事实上,民间借贷方式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但是民间融资存在着规范性差的缺陷,其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因而很容易使其陷入到债务纠纷中。甚至有时候民间借贷会因为操作不规范而演变为欺诈行为,严重时会影响到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利率,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刚刚起步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的民间借贷资本,但是当企业步入正轨后,民间融资就会退出企业融资。

    3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究

    3.1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性融资主要是通过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完成的,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较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所引起的歧视,近年来银行放贷出现的坏账现象都是来自于非国有企业,这就无形中就加剧了银行方面对非国有企业放贷的担心。第二,目前银行组织管理结构幅度太小,层次过多,效率低下,这就抑制了支行和分行的创新。第三,银行现行体制存在缺陷。比如银行的管理水平低下,考核机制粗放化,无法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因为其也本身的财务状况不透明,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愿意贷款给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因为信用缺失而无法实现贷款。其次,贷款成本高,风险大,中小企业贷款数额较小,银行不愿借贷。从根本上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因为企业债券市场不完善。企业债券指的是企业依法发行,并在一定期限内归还的有价证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证券市场品种少、规模小、市场发育程度低。而且参与到企业证券市场的一般都是大型国企,民营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的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它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证券市场的准入政策将其拒之门外。

    3.2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对策

    3.2.1政府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

    在现阶段的金融体系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为了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我国应该进一步细化各种法规,建立适用的金融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比如,可以通过制定宏观引导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秩序,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合理化。

    3.2.2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我国可以分层建立资本市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仅层次多样、功能齐全,而且能够保证投资人和上市企业的选择性和连贯性,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在建设多层次投资渠道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人为的割裂每一层次、每一板块之间的关联。具体到每一中小企业能够选择怎样的投资层次主要依据中小企业在这一体系内建立的诚信档案以及业绩决定,当企业的业绩达到某一层次就可以扩大自己对投资市场的选择。

    3.2.3组建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

    所谓风险投资指的是以高薪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在美国等资本程度较高的国家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心各企业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因此,风险投资体系也应该逐步建立。风险投资不是为了获得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而是为了通过投资获得增值做大企业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适合那些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3.2.4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现阶段的金融机构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定位市场,调整经营思路。作为银行要创新机制根据自己所吸纳的公司类型、公司规,根据公司阶段推出各种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并且根据需要发行出口退税、动产抵押、联保协议等方式的贷款,银行的创新机制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难度。除此以外,银行方面也应该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渠道,比如典当融资、信用融资、品牌融资、金融租赁融资等等。

篇8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就融资本身来说,它只是企业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但融资活动,决定和影响企业整个资本运动的始终。融资机制的形成,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1.企业资本由供给制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

改革以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在国家计划下进行,企业是否需要资本,需要多少,长期资本或是短期资本,均由国家通过财政或银行予以供应。这种体制下,企业不需要研究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更不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自的扩大,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建立以后,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代替了原来的供给制。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和前景,进行投资计划,并努力为实现投资计划融资。这一变化表明,融资活动由宏观性计划分配转变为微观性融资。

2.由纵向融资为主向横向融资为主转变。

供给制条件下,企业资本均由国家限额、限用途供应,资本分配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活动。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融资活动日益增加,存量流动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

3.融资形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计划分配资本体制下,企业融资形式单一,财政分配形式或银行分配形式,至多也是二者兼而有之。商业信用的确立,资本市场的建立,企业内部积累机制的形成,企业融资形式呈现多元化,形成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本融资与债务融资等多种形式。

上述变化,最本质的在于融资体制正在实现计划分配向市场引导融资的转变。过去,财政、银行作为国家总资金分配的两个手段,不断进行着总资金量的分割。尽管后来银行分割总资金量的比例增大,并占了绝对比例,但与现在资本市场融资相比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伴随这一变化,各种融资工具职能回归并日益得以体现。对财政投资与银行贷款的认识,也不只限于有偿和无偿的划分、量上的分割,而是循其自身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虽然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企业融资机制并未形成。

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活动,还没有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理性地根据资本成本、风险和收益对称原理选择融资方式,确定资本结构。因此,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还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进行。

存量调整是基础,它是针对过去融资行为及其形成结果进行的处理;增量是存量形成的前提。融资活动在增量方面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则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关键。存量调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而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的。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1993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5%,1994年为79%。如此巨大变化,不是非体制原因所能形成的。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即所谓的“拨改贷”,从1998年开始银行统管流动资金。这一改革的初衷是国家试图通过银企债务关系来硬化对企业的约束。但实践结果事与愿违,由于银行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借贷双方因产权不清而形成信贷软约束。尽管199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约束规则,延缓了国有企业“完全债务化”的速度,但负债增长速度仍远远超过资本增长速度。

企业与银行关系不顺、不清,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债务关系,而且存在着在这种关系表面掩盖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而且,银行还承担有政府的职能,企业依附于银行,银行贷款并非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有时不仅不遵循,反而相背,在企业严重亏损或停产、半停产而不能破产情况下,银行仍不得不发放违背市场规则的贷款。因此,当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时,国有企业高负债率问题,已经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支出负担。为了减轻企业利息支出负担,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七次降息,但企业减负效果并不明显。其实,企业利息支出高,不是利率水平高引致,而是贷款数额大形成,而效率不高情况下的高负债形成,是典型的计划分配结果。降低利率不仅没有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相反,降低利率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贷款需求,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手段,在降低利率同时,仍辅以贷款规模限制,抑制贷款需求。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贷款是计划分配结果,而非市场引导的资源配置,因此,贷款数量并非企业所能左右。由于贷款数额过多造成高负债率,从而加重企业负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权融资(或自有资本)的股利支付是在投资形成效益以后,而债务融资在投资活动开始就支付利息,在国有企业投资缺乏资本金的基本上,贷款包揽一切的后果,造成了企业巨大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关系模糊不清,特别是80年代中期推行所谓“税前还贷”,使得贷款关系更加复杂化。在后来进行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中,将“拨改贷”投资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意味着企业贷款面临两次分配,一是支付贷款利息回报债权人,二是支付股利回报所有者。

公司融资理论认为,增加负债可以取得财务杠杆收益,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可以计入成本而免交企业所得税,债权资本成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因此,资产负债率似乎越高越好,因为负债率提高时,企业价值会增加,但负债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升时,企业价值因破产风险和成本的增加反而会下降。这样,由于企业负债率增高会令企业价值增加,同时也会引起企业破产风险和成本上升而使企业价值下降,当两者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动额在边际上相等时,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负债率最佳。

上述讨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企业必须要用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来弥补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只有超过银行贷款的资本成本时,企业负债经营所体现的财务杠杆效应才是正效应,否则为负效应。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企业运行良好,盈利能力强,负债再高也是可以良好运转的。从这一角度分析,负债率高低只是说明了企业融资结构,而不能以此作为衡量企业负担高低的标准。我国理论界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过高的负债率造成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国近几年致力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的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必然应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高负债率治理过程,不只是企业负债多少的量的治理过程,而是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选择和形成的过程,需要综合配套措施才能解决。例如1998年开始推行的“债转股”制度改革,如果只限于债权转成股权,降低负债率从而减少企业利息支出的思路操作,这一改革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体制不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不改变,降低了的资产负债率还会再提高,债权和股权的性质仍会被扭曲。因此,债转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债权转股权,形成企业新的治理结构,使得股权所有者通过改造企业制度,实现融资结构最优。我国第一家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北京水泥厂,债转股以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份达到70%以上,从而为通过债转股实现企业转制、改造提供了可能。

计划分配资本的体制引致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改革正是应从体制入手,改变国家计划分配资本从而决定企业融资结构的做法,形成企业在市场条件作用下自主决定融资结构的体制。

三现代公司融资理论认为,融资机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资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通过决策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所有这些,都是由融资工具本身的特征、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决定的。

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

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建立,主要应依靠内源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源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源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源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源融资。从国外资料分析,在发达市场国家中,企业内源融资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见表2)。

表2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金结构(%)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内源资金75544662443475外源资金25405926526632其他06-51240-7注:美国为1944—1990年平均数,其他国家为1970—1985年平均数。

内源融资获得权益资本,企业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资,首先取决于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源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的,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企业负债经营,首先是企业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源融资。如果增发股票,无异是增加更多的股东,良好的投资回报会被新的投资者分享,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与发达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比例很低,这说明:(1)体制决定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2)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3)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较便宜地通过股票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源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通过扩大企业自方式实现了政府向国有企业分权,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为7%;1995年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在美国,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会长的著名学者梅耶斯(S·Myers)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1989)得以实证,企业融资的选择,先依靠内源融资,然后才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主要是通过(1)发行企业债券,(2)发行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由于法律上严格禁止银行成为工业公司的股东,英美企业与银行之间只是松散的联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参与?笠捣⑿姓裣喙匾滴?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述分析说明,试图确定一个所谓的以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似乎没有必要。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构成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是一个随机变量,根据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成本和效率的变化,由企业自身决定。我国长时期形成了企业对银行的依附关系。90年代也曾实行了主银行制度,但这一制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与日本等国家都有重要差异。尽管我国不可能达到美英那样直接融资比例,也很难确定最佳的融资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必然的。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形式,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将是我国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方向性选择。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成为企业的重要外源融资方式。但如何决策股票融资或是债券融资,现代公司融资理论已有明确的结论:融资成本决定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成本。现实却与经典理论相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内外源融资比例失调,外源融资比重畸高;二是外源融资中偏好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低;三是资产负债率较低。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资,对企业来说可以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企业还来不及研究和掌握股票融资的特点,就不遗余力地积极争取股票融资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限制,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而通过重组、改制,按市场经济要求塑造的上市公司,其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可以剥离,可以取得优惠融资权,紧缺的壳资源成为企业争宠的对象。在这种状况下,公司通过股票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这是因为:(1)理论上说,股权融资成本最高,这是以企业正常的运营,即生存和发展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甚至亏损企业仍可以发行股票的话,那么这种股票的融资成本很低,甚至趋近于零。(2)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占有绝对比重,由于国有股权所有者虚位,对投资分红的要求呈软性,而中小股东要么无权或难以左右分配方案,或者根本就不关注利润分配,因此,上市公司较少发放现金股利,权益融资能避免债务融资造成的现金流压力。

上述原因造成了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债转股也有这种嫌疑),以至于一些企业不惜一切手段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股票融资。一旦融资成功,似乎万事大吉,许多公司通过股票募集资金后无法落实投资项目,不得不存放银行;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偿还债务,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比上年增长了36.66%,负债增长了10.6%,由此使上市公司整体负债率下降了5.26%,说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资金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了债务。另外,一些经营效率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却较低。据对1998年868家上市公司调查分析,在这些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高达24.1%,而其资产负债率却低于10%。有的上市公司公开宣称“不缺钱花”,甚至干脆就不再向银行借款,通过负债实行财务杠杆的效应没有得以充分利用。

上述现象可以说明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股票融资,增资减债,存在数量上的矫枉过正,本质上的问题依然是体制原因造成企业尚未能就融资方式等问题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决策。

四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结论性意见是:

1.体制决定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效地市场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政策决定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2.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使融资活动融于企业产权运营和变革中。

3.培养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板市场的设立,以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要。

4.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社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成本时,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才有意义。

5.企业根据收益与风险,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鸿儒,李志玲:《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地位》,《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2.谢德仁:《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提出与解读》,《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3.陈晓,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4.袁国良:《规范配股理性融资》,《金融时报》1999年4月14日。

5.杨咸月,何光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运作效率》,《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篇9

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财务公司实施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 :企业集团;融资管理;财务公司

一、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强化内部管理,控制财务风险。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有效的统筹规划企业的时间成本、融资方式、融资规模等。并明确融资渠道及融资活动,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进而在实现经营目标和投资计划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

二、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制约企业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即: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的融资通过中介的形式,金融中介为资金供给者发放凭证,以此获得资金,再将资金需求者债务凭证购入,以此完成一次融资的过程。在目前,此种融资方式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我国金融业的垄断性较强,商业银行存在恶性竞争和逐利经营。导致了在融资过程中,附加一定的融资费用成本,因此加大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并降低企业的利润。

(二)企业直接融资不够完善

企业直接融资能够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加快经济增长。有效的提高企业融资的效率,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我国的直接融资起步较晚,虽然正快速的发展中,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比如: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债券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过度行政干预、发行人违约等。需加快创新的力度,完善债券市场,才能有效的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三)忽略融资风险

企业的融资伴随着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而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管理幅度的扩大,融资活动也越来越复杂。融资的风险也逐步加大。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管理、控制等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不足,不能有效的预判产业前景,以及金融趋势。缺乏对资金、产业、项目等科学冷静的研究与思考。加大了融资的风险以及融资的成本。使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三、加强财务公司融资能力

(一)提高企业集团的战略协调能力

1.有效的实施企业集团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以及融资政策和投资计划等;

2.创新融资方式和融资产品,与商业银行进行更全面、更有效的合作方式;

3.对集团的权利体系、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等,起到积极的协调作用,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决策分歧;

4.提高企业融资的效率,并降低融资的成本,以及融资风险。

(二)提高企业集团的经济效应

财务公司的融资管理,能够有效的对集团内部企业进行优势互补,优质的企业能够提高集团的资源、经营和规模等,使企业更具议价能力,进而提高授信额度以及优惠贷款利率。而较差的企业也能通过规模经济统一运作的形式,降低集团的财务费用和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外部筹资。

(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集团内部企业的资金差异情况,以及资金运用上差异,都造成了资金的闲置与短缺不能形成有效的互补。而通过财务公司将将集团内部企业资金的统一调度,充分的利用内部资金沉淀。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以及对外融资规模,并且避免了资源的闲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通过对闲置资金有效的金融运作,获取经济收益,实现资金保值与增值。

(四)减少企业交易成本

企业的交易成本包括:①信息收集成本、②资金成本、③监督个协调成本、④谈判成本、⑤融资手续费等。

而分散融资将导致在银行存款中,增加了资金存放的成本以及账户管理的成本,以及集团对企业的监督成本。

而通过财务公司实施企业集团融资管理,则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五)加强管控融资风险

在财务公司实施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风险规避方案。以提升企业财务结构的安全,以及运转的效率。并使企业获得更准确、更及时、更全面的融资信息。进而实现对融资风险的规避。

四、加强财务公司自身建设

(一)优化资本结构

在财务公司实施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工作中,选择有效的资本结构,才能实现风险规避。因此,财务公司必须结合企业集团的资本成本、期限结构、负债总额等实际的情况,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以保障集团资金的正常运转,以及整体资金链的安全。

(二)深化融资管控

在财务公司实施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工作中,财务公司必须对宏观经济走势以及金融形式进行预判。并结合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更深入的融资管控。进而为企业集团的融资提出更灵活的对策,以实现更科学、更合理的企业集团融资管理。

(三)拓展融资的多元化发展

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更全面的合作,以实现更优惠的信贷条件以及更充分的信贷规模。并且加大对直接融资渠道的开辟工作,并引进更新的融资形式以及融资产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防范融资风险等,以实现融资的多元化发展。

(四)加强自身建设

财务公司的自身建设包括:①提升员工的素质,并强化经营管理;②提高服务的意识、效率及服务质量;③提升风险管理以及内控的水平;④引进更新的金融产品;⑤完善办公以及业务的信息系统。通过不断的强化建设,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以及硬实力。进而提高服务的效果,并促进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通过财务公司进行企业集团融资管理,能够有效的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通过对企业融资方式、融资规模、时间成本的统筹规划。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顺利实施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梅. 我国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冯秋勇.关于财务公司实施企业集团融资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0:80-82.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数据显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型银行所有贷款中,在稳健货币政策期中小企业贷款只占22.5%,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这一比例更是下降到15%,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环境困难重重。由于中小企业主要是私营经济组织,相比大型国企等,资金不足和财富积累缓慢是它经营发展的独有特点,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能力和外部融资获得性被限制。

一、中小企业融资“融资难”“融资贵”影响因素分析

(一)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留存收益的内源融资和以间接融资的债务性外部融资两类;另外股权性和债券性直接融资由于市场准入门槛高,资格难以满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基本一片空白,所以资金来源渠道非常狭窄。间接融资中,Diamond(1991)和Petersen and Rajan(1994)用模型证明:借款人的利率随着银行对借款人了解的信息的增加而下降。声誉机制也会导致借款人信贷可得性增加,贷款条件更优惠。但中小企业由于所有制问题以及信用等级差等原因,被众多金融机构拒之门外,更别说贷款优惠的情况,尤其在2011年由于民间借贷中小企业老板“跑路”事件接二连三爆出后,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更是亮起了红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是不容乐观。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小贷公司自身也受资本薄弱、低融资杠杆、运营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也是企高不下,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没有因为小贷公司的活跃得到实质性改善。直接融资中,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管理机制落后,信用等级不高,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准入门槛高等原因,直接融资至今没有实质性发展,中小版和创业板能进入的只是技术成熟、获利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都没有直接融资的资格。

(二)根据融资成本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结构复杂、种类繁多,融资可获得性更弱

按融资资金资本来源,融资成本分为股权成本和债权成本。根据股利增长模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主要包括筹资费、承销费、评估费等间接费用;根据债权融资成本模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发行费、债券利息等。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需要支付其他的融资成本,例如,为顺利获得贷款而送出的“人情费”,以及由于贷款审批时间过长而必须承担的机会成本等。同时,还受未来通货膨胀率、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股权、债券会出现被市场贬值估值的情况,进而降低融资额度,增大融资成本。因此,相比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种类繁多,融资可获得性更弱。

(三)融资条件严苛,融资成本过高

就银行贷款而言,银行为转移风险,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和融资成本。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低,信用贷款无法获得,贷款均为抵押贷款,而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又高,中小企业又不得不需求高质量的抵押物产生的期间费用,以及自有抵押物的评估抵押费,或者在没有合适抵押物的情况下,寻求担保抵押物过程中产生的担保费,或者无担保情况下直接进行的民间高利贷等融资,均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融资条件严苛,融资成本相对总融资额占比较高。

(四)中小企业短期负债比例高,资本结构不合理

由于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等弱势特点,中小企业的长期资本仅仅为注册登记是的资本,很难从外部再获得股权资本和长期债务资本,主要以短期债务为主,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Wind资讯。由表看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占绝对比例,超过了85%,远远高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这种以流动负债为主的资本结构与现代资本结构管理理论格格不入,显得非常不合理。

二、相关建议和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

(一)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是两大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股权融资在资本市场上存在规模歧视的影响,目前发展有限,应着眼于债券融资。应重新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降低中小企业的发债门槛,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增加债券品种,逐步开放债券的流通机制,将中小企业的私募市场发行转变为有限制公募市场发行,再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使得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中获得更大的融资空间。

(二)实行多层次、差异化信贷政策,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融资服务机构

国外的一些研究证明,中小企业贷款金额与银行规模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为此,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型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例如,美国和日本为了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使融资问题最小化,专门建立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私有化金融机构。参考国外先进经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也应建立一系列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联系紧密,容易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业务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当前,金融机构内的贷款部门一般按照客户群体分为个人贷款部和机构贷款部,而没有更细微的划分。金融机构可以在机构贷款部门下划分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办理,业务细分,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的基础上创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充分发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地域优势,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客户,集中性为中小企业服务,同时,政府也应提供适当补贴,调动中小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融资租赁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与银行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融资租赁在评估中小企业还款能力时,主要利用企业和所在行业的一些外部信息,通过评估企业在使用租赁物件后现金流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且由于租赁物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机制,因此不要求中小企业提供除租赁物件以外的抵押和担保,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更符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融资租赁除了能缓解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外,还能控制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向、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固定资产变现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中小企业以短期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社会追求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引进优秀人才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重视科学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走科技发展道路,不断推出具有市场附加值高的产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同时,中小企业还应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提高自身信用等级,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晓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2]宋文萍.我国中小企业高融资成本的结构性成因及对策研究.

[3]张涛.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深度探析与对策思考.

[4]韩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调查及思考_基于全国18个地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5]田彩英.资本成本与财务政策的制定.

[6]段应碧.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