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工作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工作的方法

篇1

法定传染病在农村的社会防治是基层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密切结合农村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医院和村两级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扩充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使病人及其家属、广大村民都具备了充分的自我防护意识,形成强大的自我防御屏障,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推动农村法定传染病社会防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1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体系,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手段,落实考核办法

建立起以卫生系统为主的纵向网络,即卫生行政机构-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整合卫生、教育媒体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协同工作的横向网络体系,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同执行健康教育规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语言教育 通过听课或办培训班的形式,由专业人员就某一专题进行讲课,为搞好法定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基层医院要有专门的人员分管,负责拟定工作计划,制定传染病的社会防治工作宣传制度和检查考核办法,由防疫科人员,每月组织一次健康教育例会讲座,内容尤其注重易懂性、针对性,具体性,避免生搬硬套、讲大道理。

1.2 文字教育 可以采用形式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精练,易于记忆,号召力、鼓动性强的卫生标语,达到大造舆论和创造气氛的作用。卫生传单:针对某种季节性传染病,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内容系统,针对性和知识性强,简单明了。

1.3 形象化教育 采用宣传图片,照片,标语,模型,示范 ,演示等形象化教育方法,把复杂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百姓有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大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4 电化教育 利用媒体机构的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料,以及投影、幻灯、VCD、等电化教材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大加深村民的防病治病意识,使其成为自觉行为,从而为法定传染病农村社会防治工作铺开道路。

2 制定监测措施,防止疫情漏报

对医院医护人员、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是加强疫情报告、防止疫情漏报、开展疫情监和搞好传染病社会防治的关键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前,由于近年来医务人员队伍年轻化,缺乏较扎实的业务知识作保障,传染病的漏报、迟报、误治时有发生,我们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两套学习方案:院内临床大夫的学习与医院领导取得联系,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安排课时,注重教授疑似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辩证施治、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村医则利用每月一次的例会,开展业务学习。由于农民就医习惯,加上经济原因,相当一部分传染病患者首次就诊大夫是村医,这就要求村医从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内容侧重于法定传染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体表指征,尤其是临床表现。在2010年一年中,全镇共发肝炎17例,其中6例由村医转诊入院,这就为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赢得了时间,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普及防病知识,巩固工作成果

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防止疫情蔓延、巩固法定传染病防治工作成果的完善措施。

篇2

抓常规促进教育

常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份,有其非常特殊的性质。农村小学无论在学生素质方面还是学校硬件和经济条件方面与城镇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工作就受到一定的制约,由此,少先队工作就应开动脑筋,缩小这一距离。学校常规工作要做到坚持常规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克服形式化,既要向城镇小学看齐,又要干出符合农村的特色。比如,升旗是学校开展的例行活动之一,笔者在升降旗仪式的规范化上做文章,变单调的形式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且根据学生心理来设计的严谨认真的活动,从习惯的形式到活动具体化这一过程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人人可以当旗手,人人可以在国旗下发表自己的讲话,凡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偿试体验自我的所有方式方法,都可以采用,要坚决放弃保护少部分,打击一大片习惯做法,为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此时的神圣与庄严。另外,就农村环境因素而言,卫生工作是农村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加大卫生工作的力度,从习惯上改变不良现象,促成学生形成卫生意识,养成一定的卫生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对于社会,无论对于学生今天还是将来都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在学校卫生上下功夫外,还应对学生个人卫生方面加以管理;礼仪教育同样如此,要天天讲,时时抓,促成学生在校园内外形成严谨、文明、礼貌的好风气;遵章守纪习惯养成,应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理解学生,循循善诱,要以理想前途教育形成其奋进的内在动力。杜绝僵硬的、带有强制性的方法,加深师生感情,使教育工作由表及里,起到实效。俗话说“物以内聚”,只要从每件小事抓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同时认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反复性,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遵循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就能使整个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活动强化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美好的精神境界等的形成,有的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有的是直接在情感体验中萌发的;有的是在大环境中促成的,这些都离不开各种不同大小队活动。因此,活动的价值是至高的,不抓好队的活动,不重视队的活动都是失败的教育,不成功的教育,影响学生也将是深远的。农村学生的条件决定了学生在摄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同于城镇学校,所以,以大量的适合农村特色的活动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活动有效性,完全可以缩小在教育上的差距。结合农村小学实际,除利用每一个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还应利用纪念日开展活动,如 “牢记九・一八历史,勿忘国耻”、“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另外还可以开展卫生活动月竞赛,国防知识竞赛, “重阳”尊老敬老活动,我为母亲河献份爱、“幸福快车情系伙伴”关注贫困生的手拉手活动等。在新世纪我能行活动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特别一提的是,农村的沟河多,自然环境变化明显,地处偏僻,相对地广人稀的情况,结合对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的教育,观看一些有关纪录片,开展一些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忧患意识,同时开展像植树、回收废旧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活动,是我们农村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同进组织安全月活动学习一些交通法规知识,进行法制讲座,加强法制观念,也是我们农村学校重视的问题。要结合中小队班队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开展校内外的系列活动,所有队的活动都要认真进行设计和组织,不能盲目也不能形式化,更不能死搬硬套。有效的活动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陶冶,又是对学生境的界培养、习惯的养成,同时形成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也是形成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明等的重要手段,是影响社会,宣传教育,树立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社会价值的有力实践,让社会了解学校,把学校推向社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精神、思想、品德、心灵等方面形成和巩固其内在的素质,为学生的明天,为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一定的基础。

抓辅导员、少先队干部队伍建设巩固教育

辅导员是教育的实施者,学生干部既是被教育者又是助手,是信息反馈者,抓好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完成少先队工作任务的关键,也是巩固教育的有力途径。

篇3

一、工作方法要“实”,增强实效性

当前,大多数干部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耍嘴皮子,做虚工,无实实在在的效果和效益。所以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虚”工“实”做,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抓好促民致富、解民忧难的宣传和服务工作,积极指导和帮助各地找寻适合本地发展的好路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排除思想障碍,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一体化。近年来,高港区村级科技服务站、农技服务员已实现全覆盖,区科技、农委积极扶持参与组建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83家,建成了高港现代农业园、生态农业园等7家大型高效规模农业项目,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镇镇出精品的格局。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有效地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工作渠道要“广”,增强渗透性

随着电脑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为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宣传渠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根据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发挥其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区委宣传部主动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精心打造“大江论坛”网络载体,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助理员队伍,聘请了21名社会舆情员,论坛开办以来,已发展注册会员2700多人,接受网民访问40多万次,发帖1万多条,解决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民生等方面的问题600多个。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市场信息,传播科学知识,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真正成为了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疏情达意的“连心桥”。

三、工作阵地要“强”,突出主体性

农村思想文化这块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意识和伪科学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高港区以镇街宣传文化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步伐,积极响应市加快镇街宣传文化中心建设的部署要求,多方筹资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对镇街宣传文化中心实施了扩建达标建设,多媒体设备、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全部到位,“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室”实现了村居全覆盖。“三下乡”活动、社区邻里节、校园文化节定期开展。各镇街还积极组建农民文化艺术团、电影放映队,以此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传播新文明、树立新风尚,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阵地建设上走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四、工作载体要“活”,突出多样性

篇4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它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要做到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关注民生,不仅要关注进城务工的农民,还要关注他们的下一代,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还属于一支年轻学科,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多停留在表面调查中,因此,很有必要从社会工作方法入手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二、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和分析前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状况,笔者认为学者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从以下领域展开的,即心理学,教育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方向。由于本文是基于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属于运用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进行研究。国外的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人口迁移相对常见的发展中国家展开的调查研究。国内的研究则主要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入手来研究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这一问题。综上来看,已有的研究都还未出现以社会工作方法为视角研究的内容,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来探讨这一问题。

三、城市化进程所引发的留守儿童产生及其所在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加入到了城市建设的队伍中。在此期间,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应该说农民工为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差距的缩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大量的农工涌入城市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现有留守儿童超过5800万,对应的进城务工农民有约两亿多。在留守状态下,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生活方面的问题

父母或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将子女交与其他人进行监护。在这种情况下,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监护人各自原来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甚至会出现监护弱化,监护动荡以及逆向监护等问题。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学习成绩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并且伴随着大量逃学,厌学,辍学,纪律差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管教,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

(三)心理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造成的孤独,内向等;一方面就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由于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使得家庭初级群体对子女教育及影响的功效弱化。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习惯行为方面易发生消极变化。这使得他们极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安全带来了隐患。

(五)安全方面的问题

儿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更应该备受我们关注。

五、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实务之一,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实务表现,他有着独特的概念和内涵。在台湾地区,将其定义为“凡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均为儿童福利”。在香港地区,一般认为儿童社会工作是“以少年儿童为本,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根据他们在不同的阶段的发展需要,同时配合社会发展阶段,以综合的以及团队的工作模式,提供个人及小组生活并重的服务”。在我国内地,对儿童社会工作做得了如下定义“以儿童为主的社会工作,不仅限于贫苦无依儿童的收容教教养,而且扩展成为对全体儿童的福利服务”。

六、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及运用

社会工作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实务性操作需要有专业且可行使用大方法为前提,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他们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中同样拥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便方便了社会工作在留守儿童问题中的有效介入。下面将讨论三大方法在留守儿童问题中的应用。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

个案工作方法以个人和家庭为工作的切入点,社会工作者可以给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各种咨询和辅导,也可以进行单独咨询,还可以进行生活方式上的辅导,人际交往上的辅导以及心理咨询。当社会工作者发觉到有留守儿童需要或者主动来咨询时,社会工作者可以给留守儿童提供个案辅导。接案后,社会工作者应该严格遵循保密,承认与接纳,个别化以及按住参与自决等原则,与留守儿童建立专业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让其认识到说会工作者和他们是可信赖且相互平等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来帮助他们解决存生活上,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小组在互动中的重要性,借助小组去影响成员的态度和行为,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是成员在小组得到分享和支持,以挖掘组员的潜能,提高组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留守儿童组成若干规模不大的同质小组,充分运用小组动力,协助留守儿童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潜能,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这里可以借助游戏等方法来进行小组活动。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

社区工作主要宗旨是教育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自觉维护自己的各种合法权益和社会公益。由于留守儿童多产生于农村,所以学校和社区,即我们所说的自然村和行政村是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因此可以在村里设立儿童活动中心,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定期给农村留守儿童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并且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通过孩子们的参与,提高他们对自我的认同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在学校里为留守儿童举办各种讲座,教他们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技巧,来弥补父母在家庭教育缺失上的漏洞。(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注解:

①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国妇女》2006年第6期,第19-20页。

②刘建洲,何海兵:《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2007,(03)

③莫拉莱斯,谢弗:《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第十版)[M]顾东辉等译,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9

篇5

一、“顺”: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党和国家的政策,顺应老百姓的心声

要做好农村工作,就需要我们做到上使政令通,下让民意顺,把上级的政策因地而宜地落实到老百姓中,顺应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时代潮流。做好农村工作,这是我们考虑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如在上政令顺畅、下合民意上,有的同志不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何来顺应民意?

在上情与下情、政情与群情结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注意打好“两个差”:一是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之间的“地域差。也就是说上级政策立足于整体,我们落实时则是局部;二是上级政策与形势变化之间存在“时间差”。也就是说上级政策精神到基层落实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主动把握好形势,及时做出反应,提早动手。:

二、“平”:就是在农村因人之势不平而求平,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实现农村人群之间的平和、和谐相处

农村是最基层,上级的政策最终要在这里变为现实,靠的是什么?落实最终还得靠老百姓的行动。但是这里又是充满了各种人群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有宗族的、家族的、地域的等等。没有大家伙的和谐共处、团结一致,则落实起来相当困难。所以必须因人、因事、因时而宜,由不平而求平,变不平为公平,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代表人物,在矛盾中构建和谐,在和谐中解决矛盾,实现最大限度地公平和和谐相处。当然农村千人千面,因此要因人而宜,运用情、理、法、勇等办法实现公平和和谐。为了方便理解,我分开来说这几个字,实际在农村工作中,这几个字是融合在一起的,只不过有主有次罢了。

篇6

一、转变思想观念,逐渐融入角色

从在校学习到下基层工作服务,从刚到农村到沉下心来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做一名合格的农村工作者,其中的困难远比想象的多。刚到岭南村时,心情比较浮躁。对农村现状不了解;对农村政策的一知半解,却又没耐心认真去学习与农村相关的知识。由于这种工作态度,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在街道党工委、组织部的教导下,在岭南村书记、村主任的指导下,通过多和村民接触交流,我的思想逐渐变开阔了,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从村民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等思维方式。自己成了名符其实的农村工作者,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也逐渐变少了。

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也离不开全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在闲暇时间,通过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种政策法规,再结合平日里的工作实践,逐渐积累了知识,转变了思想观念,摒弃了书生意气和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毫不夸张地说,农村工作的经历会成为我终身享用不尽的人生财富。

二、工作步入正轨,多方面发挥作用

在农村工作服务的这段时间,亲身经历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工业用地征用补偿工作;迎“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检查、农业污染源普查等。经历了这些以后,对农村工作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对以后开展相应工作有很大帮助。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农村工作:

1、当好书记助理

作为书记助理,除了协助书记完成日常的文档处理、材料准备、活动策划、上级领导接待等工作外,关键是体现“助理”作用。凡事多想一想,多为村中发展提创新性建议。作为书记助理,一定要勤于思考、多提建议,当好助手。

2、当好村委其他成员好搭档

我在岭南村担任民兵连长的职务,协助街道武装部做好民兵连的工作。在空闲时间,我会主动帮助村委会其他成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协助其他成员制作表格、电脑录入、校对数据、策划活动等。

3、当好村民的服务员

下基层服务,就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平日里,村民有急事儿,一个电话过来,我会尽快前去解决。虽然是一些零碎的事情,如帮村民发个传真、写一些简单的协议、电脑维修、邻里纠纷等。认认真真为村民做点实事,村民就会把你当成贴心人。

三、工作体会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农村工作的总体特点就是:琐碎、繁杂、重复。重复地做类似的事情,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会滋生应付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愉悦的心情、探索的目光去重新审视眼前的事情,这样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找到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重复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把摆在面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后,就会发现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在农村工作,要“走进去”,更要“走出来”

在农村工作,有这样的体验:工作环境比较安逸,紧迫感不强。这就会让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我们产生一种惰性,按部就班地做日常工作,好像是适应了农村工作,其实是被农村的生活环境、工作方式同化了。我们组织部陆部长曾说过:大学生下农村,关键是为农村带去一种全新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方式,而不是被农村固有的所同化。否则,自己的一些优势就会慢慢消失。因此,习惯了农村生活以后,要及时警醒自己,时时注意言行举止,从农村中一些不太好的东西中抽身出来。多想想如何利用大学所学为村民做实事,比如互联网知识普及、法律知识宣传等。正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火如荼时期,沉下心来想想我们能为新农村建设做些什么。

3、加强学习实践、及时发现并弥补不足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优化和完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这使得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很多省市和地区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江苏省近年来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储备的创新性计划,公开招聘和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到农村担任村干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农村干部的内部核心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脚步。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重要性

(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村官需要组织和管理新农村的各种事业,同时也要解决和协调新农村的各种矛盾。因此,一名合格的村官必须具有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观念。但是,在当前大多数农村当中,村官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法制意识较为薄弱、思想观念过于守旧。对此,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素质和水平较高的群体,富有活力和冲劲。虽然对于事物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方面缺乏经验,但可以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进行弥补,能够与原有的农村干部进行良好的互补。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不过我国农村目前正缺乏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阻碍了新农村的发展。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很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涌向城市。而在城市中接受中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归农村。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人才流动的不合理。对此,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促进高素质人才向农村的流动,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充分的应用到新农村发展建设当中。

(三)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我国社会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纷纷扩招,使得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相应的就业机制却没能跟上其发展脚步,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选拔和培养,将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派遣到农村担任村干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社工的就业渠道,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制度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都是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直接进入到农村工作的。因此,很多大学生一时无法接受大学生活和农村生活之间的落差。而且,由于大学生刚刚进入农村工作和生活,和村民缺乏相处和沟通,对现实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具备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感到十分费力。基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应当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充分的了解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掌握常见事务的处理方法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比较低,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难以积累充足的资金,使他们在三年任职期满之后,还要重新面临着就业压力。而在大学生村官的政策规定当中,并没有关于这方面问题的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之后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使得很多大学生宁可在城市中找工作,也不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虽然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公务员和考研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不是所有人会选择这条路。因此,大学生村官在任期满后,还要从头开始。

(三)选拔机制不完善

目前,作为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考试中,过于重视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而忽略了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进行农村工作。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和农村工作或农业生产没有联系。大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距离农村工作相去甚远,同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使得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工作往往无从下手,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政策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上岗培训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化,树立大学生村官正确的价值观,愿意在农村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要做好村情、乡情和国情的培训,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现实状况,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可以让大学生进入农村进行驻村培训,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农村工作的开展方法进行培训,使大学生村官掌握群众工作、农村工作的能力,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拥有更加充足的依据。此外,还要培训具体的农村事务处理方法,在大学生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能够知道从何入手。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政策

在当前社会中,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必然会追求与投入相对应的收益和回报。而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很低,无法满足大学生投资回报的心理。因此,国家应当给予大学生村官适当的工资待遇,同时基于一定的补助和福利待遇,让大学生村官能够自愿的留在工作岗位上安心工作。另外,还可以考虑给予大学生适当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这样能够体现出对高素质人才的尊重和回报,同时也能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追求,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政策

在进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任用时,应当尽可能的采取本地选拔、本地任职的方法,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或自己的家乡任职。尤其是让大学生村官在自己的家乡任职,由于对家乡的了解和村民的熟悉,使村民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大学生村官,这样能够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而对于异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由于对情况的不了解和对村民的陌生,使其难以迅速与当地村民相处融洽,会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不变。另外,在的学生村官的选拔方面,应当更加注重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尽量选取专业方向与农村或农业工作相关的大学生。这样能够让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或者拥有充足的农村工作知识,从而更好的开展农村工作。

四、结语

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产生的新鲜产物,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十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由于受过系统、专业的高等教育,普遍具备十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同时思想观念新颖、思维方式活跃,能够为农村工作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对此,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相魁.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3(10):21-24.

[2] 艾依仙木・尼牙孜.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郑凯方.大学生村官机制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

篇8

论文摘要: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在具体农村工作中,上与党委政府联系,下为人民群众服务。与基层群众能否沟通?沟通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效率的高低和党委政府政策传达的好坏。因此与基层群众的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也是农村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它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全过程。抓住农民沟通的特点,查找出沟通中存在的障碍,提出对策,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政府职能从管理不断向服务的转变,作为服务基层的一级政府,越来越需要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然而在农村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与农民进行一个有效沟通的过程。要做到尊重民愿,就必须倾听民声、必须体察民情。这都是一个相互沟通、增进了解的过程,因此只有不断地改进沟通方法、克服沟通障碍,才能使沟通达到最佳效果。

1 沟通对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使农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政府信赖程度也大大提高。农民有事找政府,要求政府帮助解决问题这是常见的事。而政府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也屡见不鲜。就在政府与群众的服务与接受服务的特殊场合中,沟通形成了相互作用的人际交往关系。可以这样说,沟通是政府服务人民的基础,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为人民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沟通在农村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1.1沟通是开展农村工作的重要前提

政府服务的过程是干部与群众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的过程。为了真实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基层干部或职工必须深入到基层农村调查了解情况,也必须要农民群众提供详尽的资料和及时地反馈信息。而政府与群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能显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政府掌握到农村的状况、农民的意愿和发展的程度,更有利于查找出农村发展的瓶劲、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使政府在农村中的工作更好开展。

1.2 沟通是政府与基层群众建立联系的桥梁

政府要实现服务功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保持与基层广大群众沟通互动。沟通是这种互动过程的重要方面,无论政府内部、政府与其他部门之间,还是与政府干部与基层群众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要与基层群众架起联系的桥梁,首要条件还必须得加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例如设立书记、县长接待日,实际就是一个领导与群众进行沟通的方法,也是与群众取得联系,并建立起信任之桥的过程。

1.3 沟通是有效传达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方式

虽然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可是广大农村并不能享受这分成果,依然需要靠我们许多的农村工作者把党的声音、政策传达到广大农村去。因此,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有效的沟通,对于及时传达国家和省州县各项政策、信息,使广大农村及时掌握有关政策、及时了解上级政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民群众的要求、愿望也想通过与广大农村干部传达给党委政府,使党委政府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制定修改有关政策。

2 与农民沟通的问题

在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会造成农民沟通的障碍,会阻碍农村工作的开展。这些障碍有组织与组织部的沟通障碍,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2.1 组织间的沟通不利造成与农民沟通的障碍

在政府行政行为中,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信息沟通,在各种方针政策的传达和执行上能达到准确有效。但是,从目前全国机构设置的情况来看,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信息从最高决策传递到最基层不仅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信息的及时性。有专家做了一个测验,从结构为五层式传递一个信息,从最高层出来的信息正确性是100%,到第二层只剩下90%的正确性,到第三层只剩80%,到第四层只剩下60%,到第五层就只剩下40%。这是因为,在进行这类沟通时,各级主管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自己甄别、一层一层地过滤,然后有可能将断章取义的信息下传。在甄选过程中,还掺杂了大量的主观因素,造成信息失真。因此,机构的庞大、信息传送层越多,就越需要有效的沟通,否则最后将信息传递到群众时,正确性是可想而知。

2.2 个人性格的欠缺造成与农民沟通的障碍

2.2.1个性因素所引起的障碍

上下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例如许多人怕见领导,甚至见了领导连话都说不清楚。还有的人不喜欢和群众沟通,怕到农村去开展工作等。因此,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等的差别,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

2.2.2 知识、经验水平的差距所导致的障碍

大部分的农民群众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与干部之间沟通起来就会产生沟通障碍。此外,个体经验差异对有效沟通也有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凭经验办事。一个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往往会对与农民沟通做通盘考虑,谨慎细心;而一个初出茅庐者面对复杂的农村工作往往会不知所措。

2.2.3 对沟通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

一方面,许多同志对农村工作认识差异,认为农民什么都不懂,与他们沟通没有必要。这就为正常的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受利益所驱,很多人只顾自己有利益,而忽略农民的利益。

2.2.4 凭直觉造成的沟通障碍

在沟通过程中,特别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许多人总是习惯接收部分信息,而摒弃另一部分信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因此,凭直觉所造成的障碍主要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因素。人与人之间价值观念不同,对于沟通的取舍也自然不同。因此人们总会凭兴趣、任直觉去沟通,接受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很容易听进去,而对自己不利的、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则不容易听进去,很容易导致人们沟通上的偏差,在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显得更为严重。

3 克服沟通障碍,促进有效的沟通方法

作为政府工作者,要实现有效沟通,特别是在农村工作中,要消除上述沟通障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的努力。

3.1 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要克服沟通的障碍必须注意以下心理因素的作用。首先,在沟通过程中要认真感知,集中注意力,以便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和接受,避免信息错传和接受时减少信息的损失。其次,增强记忆的准确性是消除沟通障碍的有效心理措施。记忆准确性水平高的人,传递信息可靠、接受信息也准确。第三,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沟通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高素质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对于正确地传递、接受和理解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四、培养镇定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有助于人们真实地传递信息和正确地判断信息,避免因偏激而歪曲信息。

3.2 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业性术语。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和表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3.3 学会有效的倾听

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要提高倾听的技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使用目光接触;二是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三是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四是要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充分聆听的心理提问;五是复述,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六是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七是不要妄加批评和争论;八是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

3.4 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

信息传递链过长,会减慢流通速度并造成信息失真。因此,要减少组织机构重叠,拓宽信息渠道。

3.5 要多深入基层,了解交流对象的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了解交流对象的思维和习惯,是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这个交流对象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只要你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那么沟通起来效果就会好了许多。

参考文献:

《传播与沟通》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社会传播与沟通》 四川省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出版

《有效沟通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篇9

工作后,我担任长江镇柘塘村村支书助理,从了解掌握本村的基本情况,到制定工作制度,详细记录工作笔记,会议记录,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工作一步步得以开展。衡山县委组织部以及长江乡镇府的领导也对我们这批大学生村干部格外关怀,经常组织我们学习有关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如何做好远程教育工作,并对我们的住宿和吃饭问题十分关心,说今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有困难都要及时提出,及时解决。这让我的心里一片温暖,再艰苦的环境也不觉得苦,要下定决心干好本职工作。大学生村干部驻村后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村里的党建,远程教育工作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做好村民们的联络员,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在平时工作上我也注意与其他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们搞好团结,多交流,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工作上的努力与不足,再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上切身为村民们着想。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慢慢地,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干农村工作的方法要领。农村工作比较复杂,但要想干好也不是没有方法可寻,最重要的就是把心贴近老百姓,想他们所想,真正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这样他们也就能够积极配合你的工作,并协助你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下面就对我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进行一下简要的小结。

转变思想,认真了解农村工作的根本

关于农村工作,说实话来之前我并不是很了解,但不了解不代表我对农村、对农民没有感情。我是很爱农村这片热土的,不仅仅因为在农村有我的亲人,更因为村里人比城里人多了几分纯朴,多了几分真诚,多了几分厚道。我爱戴更敬佩父老乡亲们的忠厚善良。来柘塘村工作之后,才发现做农村工作需要懂得东西太多太多,也明白农村工作远不如自己想得那样简单,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村民和村委会、村民之间关系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处理问题必须知村情、解民意、体民情。对于我一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讲,困难的确很大。但就在一步步的摸索学习中,我同时感受到了做祖国最基层的工作——农村工作原来也是如此的神圣和伟大,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我们每一个农村犹如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支撑、构建起我们祖国这样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母体。如果说祖国是一个花园,那么农村就是花花草草,争相开妍,姹紫嫣红,盛开了满园春*。作为一名“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为百姓排忧解难、致富谋发展,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国家谋发展,这才是真正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尽一份绵薄之力。曾经也许因为我的年轻,总想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实现鸿鹄之志,殊不知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实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其实就是在成就一番大事。正如曾说的一样:“农村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会大有作为的!”的确,在已成白炽化发展的城市,面临人才饱和的现状,我们也许很难有成就一番事业、大显身手的机会,但在相对落后,各方面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农村而言,我们这些拥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恰好找到了一个展示才华、释放激情的机会。面对着急待发展的村庄,面对着一张张真诚而朴实的面孔,我在心中暗暗承诺,为了这些善良而淳厚的老乡,为了给我机遇、给我以希望的乡村,即便是用尽全部青春也无怨无悔。

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

来到农村工作,才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广博,尤其在某些方面如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还十分匮乏,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充电,学习各种关于农村工作的知识,方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好在村里定有各种报纸杂志,这样就方便了我及时获取各种时政信息和国家、省内的各种相关政策和动向。还有就是村支书对我的引导和帮助,从我进村工作的第一天,书记就经常教我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和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不仅教我知识,更引导我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同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打交道,这对我进行工作真的有很大的帮助,看到书记这样支持我的工作,我心里由衷的感动。在处理一些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时,村主任也时不时的指点迷经,让我不至于走很多弯路。

摆正位置,扎实做好农村工作

来到村里也有几个月了,倒是参与了很多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而成的,而人生的价值也体现在点滴小事之中。“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嘛!”来村之后由我独立负责的工作主要是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主要负责远程教育器械的管理和对相关资料的总结学习,还要组织村内的党员干部学习相关课程和做好远程教育学习的记录。在日常工作中,我主要就是协助书记和主任处理一些文件和文字方面的事情,起草一些文件、申请、规划,方案,完善各种资料、档案。除了这些日常的行政工作,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娱活动。在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成立了“柘塘舞蹈班”,让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一起参与,活动办得红红火火的,还引起了《衡山电视台》和《衡阳晚报》的宣传报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在09年的元旦还成功举办了“柘塘村“迎新春,庆元旦”文艺晚会”,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通过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来提高村民的思想积极性,同时让各方面的素质也能够提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

2012年驻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坚定信念,在农村广阔天地锐意进取

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国家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城市,而现在,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这里是大有作为的,农村更是一个大课堂,感到生活在这大课堂里我们有学不完的知识,吸不完的营养。我坚信只要我们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一定会有所作为。一年的“村官”工作,短暂而又充实,从环境的陌生到熟悉,从被村民称为陌生的“大学生”到亲切的“小刘”,从村干部的担心到他们对我工作的肯定。回首这一切的转变,看到自己的成果,我悬着的心终于轻松的放了下来,但我又时刻把这颗心绷得很紧,因为我知道到我们大学生村官是党的期盼,人民的期望,我还要继续做好当初的承诺:“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我想我不是浮萍,而是树木,我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扎根农村,为农村服务。

篇10

一、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知晓大局,把握区情。

区辖48个乡镇,801个社,总人口129.4万人,农业人口109.4万人,根据区委要求,做好乡村建设。首先明确村官的使命感和职责,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深入农村具体情况,把联系帮扶困难户、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给予关怀和帮助。其次要认清农村工作的新形式,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穿。

二、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转变角色,明确职责。

村官要准确定位,做好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当好富民强村的促进员,当好群众事务代办员,当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当好远程教育的操作员。时刻深入困难农户,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正常生活,并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交流,及时确保角色转变,消化农村各种尖锐矛盾。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或吃不准的问题,坚持向乡党委和村两委早请示、早通气,遇事敢于碰硬,不推诿扯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

三、要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注重实践总结经验。

做好大学生村官,始终向身边的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当好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角色,加强密切联系群众,适应农村工作,加强知识和技能学习,对待工作要踏实诚恳,遇事要理性对待,及时向村两委商量,处理事务要说有事实依据的话,表达上要思路清晰有条理,做一个廉洁型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