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开展单向灌输式的教学,而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情感态度和体验收获的关注则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现实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给予更高的重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引导和教学情境的营造,引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尤其是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的教学当中,情感体验教学策略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做好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编排工作,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体验是个体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个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它以主体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内在的心理世界和外在的客观世界,作为人的感性活动,它既是人的全部感官共同参与的一种对生存感受的情感过程,又是指向内心世界,且关涉个体认识、情意、精神生活的心理活动。

阅读体验式教学则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精神而衍生出来的,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阅读体验式教学主要有三个特征:(1)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2)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和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揣摩与鉴赏。(3)阅读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让学生获得和拓展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能够在体验中感悟、创造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获得更多关于社会、人生与世界的感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

二、初中语文实施阅读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实施,强调的是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主动体验,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解读,这种体验是以生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和前提的,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主观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内外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造热情,是对学生以往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所以说,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一种与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知识经验密不可分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主张学生从以往生活的感受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出发,将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激发,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和精神意蕴,提高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阅读体验式教学实现了体验对象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有效融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体验活动中,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感受、领悟与欣赏,不仅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再发现和再深化,也是对新知识的发掘与学习,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最终形成与学生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

再次,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移情、想象、神思、悟解等多种心理体验因素之间的交汇、碰撞与融合,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提高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原本静态的文本内容在学生的心中被充分的激活,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最后,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对学生的品格进行不断的完善,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发展。这是因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以文本内容为中心的共同感受,但阅读体验式教学则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力争实现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发学生在精神上的共鸣,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受其个人经历和情感态度的影响,因此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气质与性格。

此外,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其积极意义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上,还在于学生对于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重构,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所以说,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不仅仅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创新与发展,更是对学生阅读权利、解读权利的充分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阅读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阅读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的设计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选择科学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鼓励原初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印象会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利用好这种原初体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语文阅读的原始体验并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主要是受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表露和阅读情感的激发。随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所以,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当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通过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愉悦的阅读氛围。同时,在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原始体验,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保持好学生语文阅读的热情,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确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和语文素养。例如,在讲到鲁迅的《故乡》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获取原初体验,由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与故乡相关的文章,多是表达对故乡的赞美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对于鲁迅的回故乡的萧条景象和复杂心情便难以形成统一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展开讨论,调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最后教师再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鲁迅的成长经历对学生的深层次阅读进行引导,往往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的多元阅读和个性化体验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其人文内涵更是无穷无尽,加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素材的反应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品格和个人创新力、形象力的良好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学生的经历和人生经验不同,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自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学生对一些语言不理解,这时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只要是能从课文和现实中找到依据,就应当先予以肯定,最近再寻找更加完善的答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多元阅读自己或相互教育自己寻找答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还可以更好的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养成。

(三)提升问题设计水平,引导学生进行深刻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才能提高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以问导读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可以引发学生开展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选择优秀的作品和历史上长久不衰的美文,因为这些文章在每次阅读之后,都有可能读出新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加上语文教师提问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学龄特征,设计出恰当的、探究性的、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阅读,从而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刻性。例如,在讲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显然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一共提到了几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最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显然,“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但当主人公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惊飞后,却没有了下文,不免让读者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此一来,学生仿佛已经进入了主人公营造的意境当中,实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加强阅读体验后写作练习的拓展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素质能力的协调性发展,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阅读教学环节,还是在写作教学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二者之间的有效渗透。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本身就是在强调学生与文本、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尤其是在学生引感共鸣时,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此时的方式既可以是口语表达,也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评写等形式,学生写作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文本内容的升华与再造,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细心体会和琢磨朱自清、老舍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将自己身边经历的春天和冬天进行仿写与创作;再如在学完《塞翁失马》这则寓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写或续写,这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对文本内容阅读之后的深化与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是基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顺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够理想的状态,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阅读的主动权,有助于学生逐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兴杰.试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2]李娜.《珍珠鸟》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0(Z2).

[3]郑秋琼.形象体验性阅读教学之我见[J].教学研究,2009(04).

[4]陈水献.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3).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研究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验教学改革倡导教师多以科学创新为主,借助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领悟真知。教学的最终效果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解决问题,老师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背景,一切都以学生为主,并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各项综合技能的发展。

一、注重化学教学改革

化学教育的改革是要求将传统的教学制度转变为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制度,在多种程度上促进教育改革的高速发展。更新化学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设置多种教育层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原理与化学物质的内在联系。新的化学课堂改革,目标鲜明,内容较全面,通过各项化学实验探究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化学教学实验改革,引导学生要有整合实验意识。化学作为实践性的学科,它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知晓化学的神秘之处。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力,大多化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得知。教学改革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

二、注重化学实验性探究

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丰富了学生化学学科的知识量,又为学生的化学研究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探究性的化学实验目标注重创新性,并且该项实验设置了足够多的课堂教学实验课题,正是有了足够的实验课题,学生才对该项实验充满兴趣。

化学实验侧重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我评价及反思,如何开发更多的探究性实验,又是学生的一大难题。现在多数学生都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理,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将它们合理地运用起来,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实验型人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于学生平时多观察,提高科学素质水平,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更好地学习化学。

三、注重科学型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教学的思想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多项教学实验目标,教师应把实验作为基础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将做好的化学实验结果收集起来,便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验的理论性,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教学性的实验目标,更多的还体现在实践上,但适当的实验测试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开拓。总之,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理论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正军.化学实验设计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学, 2013(Z2).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教师;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23-02

培养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而拥有众多具有极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高校教师,是实现上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掌握本专业相关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把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运用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的能力。目前,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不愿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而科研成果和的数量成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的基本要求,助长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学校各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可以说,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已迫在眉睫。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强化高等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为保障,是全面提高具有创新意识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既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借助团队平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适应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

一、教师制定个人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计划,增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以人为本,激发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自身要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内驱动力,才能借助于学校提供的政策自觉地参与和主动地寻找提高的机会。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学生及周围的工作环境,用心于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并进行习惯性的反思,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和教学实践素养。任何一位教师,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只有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快速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有效合作。学校可以派老师和学生到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直接接触到实际性课题,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在实战中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企业的研发人员,通过承担学生的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或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提高广大师生综合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到生产第一线去实践、锻炼,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增长才干,提升自己实践教学能力。专业课程知识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能够开阔教师课堂的授课思路,使教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具体、深入工程实践。

三、以教学为基础,以企业科研真题为导向,两者相结合,带动教师整体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以教学为基础,以企业科研真题为导向,教学与实际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意识。教师与企业科研真题的接触,使教师在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实践更有针对性。这样,教师既熟悉企业实际课题需求,又能及时补充到他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使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升。只有得到企业的支持,学校才能得以长远的、更好的发展。而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学校必须超前发展,要培养能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超前发展的教师。

四、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

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学校通过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所有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中,使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其结果必然是,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应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结合实训项目投身教学、科研设备的开发与研制。这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五、重视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地位

重视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地位。学校通过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财力投入,改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局面,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能增强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技能的意识,激发他们提高实践教学技能的自觉性。学校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于实践教学中,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经济奖励,向广大教师传递正能量,引导更多的教师自觉、自愿、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使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平台需要建设

根据学校整体发展、专业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学校需要建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平台,开展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培训,重视教师行业意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学校还要邀请企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来学校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或进行培训或给教师上公开课,为教师讲解工程中的先进技术,让教师及时了解工程设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能更加明确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增加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七、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

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的评价比较规范,但是,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却过于简单。职称评定过于依赖科研学术水平,而很少考虑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这种导向严重阻碍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非常有必要把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引入教师的整体考核中,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在制度上建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考核的有效机制。对于实践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校给予奖励,保障教师综合能力的迅速提高。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将职称评定、名师评选等聘用、选拔条件与实践教学水平挂钩。

八、创新理念,积极引导,强化教师对提升自己实践教学综合素质的认识

我国高校思想上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环节、轻视实践训练,重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轻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因此,创新教学理念,是保证高等学校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学校要强化教师对提升自己实践教学综合素质的认识,让教师增强自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教学观念,让他们意识到拥有充实的实践教学能力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学校还要强调实践教学研究,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政策,使他们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完美结合,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九、利用教学团队平台,提升高校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把不同年龄、不同学缘、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特长、不同教学特点的一些教师组织在一起形成教学团队,借助教学团队内部丰富的公共资源,为更多谋求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底蕴丰富的教师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通过利用教学团队平台,提供给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十、借助企业平成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教师在企业实践、交流、合作的机会

毕业论文在企业完成,利用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及真题实做,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提问能力、交流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等诸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供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了解、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培养企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一定具有基础知识、原理扎实的特点。参与学生毕业论文在企业完成的过程,也提供了教师与企业研发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

十一、改进高校进人用人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应该将那些既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来。对那些具有高学历但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初期尽量减少其教学工作量,而是把他们送到实训基地或相关部门亲自去体验、学习,让其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如何讲好一门课、PPT的制作方法等;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展现他们的教学风格。这些教学实践活动能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影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其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才能确实有效地解决教师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师实践教学素养的培养工作。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理念的更新、科学合理培养机制的建立、奖励和激励制度的完善,使教师自觉、自愿、积极主动、有强烈愿望地想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高质量各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是否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也关系到我国是否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参考文献:

[1]卢建平,熊杰.基于提升中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校企合作探略[J].中职教育,2013,(09):35-39.

[2]谭红梅,郭莉.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对策探索[J].教育教学,2012,(12):360-361.

篇4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掌握教学有效知识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托,所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如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又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五、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篇5

关键词:问题情境;优化教学;学习兴趣;科学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及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根据科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有意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能够进入“我要学”的氛围中,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不盲从书本上面的死知识,不随波逐流,迷信权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进步,多媒体教学也因其集文本、图像、画面、声光等优势于一体的高性价特点迅速地进入到学校课堂中,教师可以以电子计算机为支撑,通过对多种因素进行有机的组合,进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实验展示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接受信息的特点,将最重要的传递内容放在多媒体展示区域的左上方,并且要采取画面色彩配合、提示箭头、明暗设计等其他方法,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区域。比如,在讲解“动物的生命周期”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课下观察蚕的特点,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制作好的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蚕的繁殖、发育过程以及生活习惯和生活习性等,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得以见到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帮助他们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想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兴趣和科学意识。

篇6

一、当前体育中专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分析

生物实验在中专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且实验操作又比较能激发以体育为特色的中专生的兴趣,但我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看似有序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诸多局限,主要表现如下。

1.实验目标不明确。有些教师在设计实验时,没有充分地研究实验的性质,有些实验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存在于实验中的生物知识,具有明显的探究性质,这类实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归纳出知识;有些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前人的观点,具有验证“真理”的性质,这类实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共性或异性的东西。但我们在多年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学生在实验时,没有带着具体的目标性去实验,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却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

2.忽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去学习生物。但有些生物实验教学,没有进行充分的实验前的一些实验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反复操作也没能操作好,导致实验过程效率低下,挫伤学生实验信心。在实验前要先让学生自学实验操作流程,如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实验材料的准备、培养,药剂的配制等,这些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做好实验的基础。如“显微镜”的使用,要求学生事先熟悉其操作原理和观察方法,在观察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否则学生观察了一节课也没有观察到了什么,只能面对着观察仪器忙的焦头烂额,却收获甚少。又如在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时,有些学生没有明白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以自己的认知以为高倍镜就是倍数高,其实,高倍镜和低倍镜的使用时,要结合观察的材料和观察的部位,只有掌握正确的原理,才能在实验课堂上游刃有余。

3.忽视实验过程原因的分析。有些生物教师只重视实验结果,没有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其实有些实验结果课本上就已经给出了,但实验过程却是学生重现前人实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探究能力是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最重要的能力。实验过程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这些是实验教学最宝贵的东西。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干扰实验结果,有些实验表面上失败了,但要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有时即使失败的实验却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这些科学史上不乏其例。

二、体育中专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础,这也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发展史中的作用决定的。如何在生物实验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发展?体育中专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好动,实验教学刚好可以让这些学生“动”起来,但实验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动”上,而应该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生物学习,发现实验中存在的知识,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生物,获得实验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重视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有效的实验设计和准备是学生成功实验的基础,教师在实验前可以提前将实验课题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制订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方案时,一定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定,教师万不可以过多的包办,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学生为本这是基本原则。在实验方案的制定时,要明确实验设计的重点和关键,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所需要的材料,制作实验记录表等。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扣教材,明白实验要达到什么目标,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哪些实验方法,精心设计每一步的实验步骤,为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材料的准备时,应加强与实验管理员的联系,提前到实验室准备材料,有些材料需要学生动手事前准备,应提前进行,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对于一些实验器材,学生可以事先去调试、了解操作原理和方法。只有充分的做好实验准备,教师才能将课堂放手给学生去实验,学生才能在有了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

2.以“问题引领”,重视实验过程的探究。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又在实验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利用问题进行探究。在实验前,教师就要对每个实验步骤进行深入研究,预想每个实验步骤会存在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自己发现,有些问题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提出,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观察、综合相关的知识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在实验时就能带着问题去深入实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教师预设了这几个问题:在研磨绿叶时为什么要加入二氧化硅、丙酮和碳酸钙?要给滤液画标线时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在实验时,更加集中精力,更有侧重点,有效的在实验中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篇7

关键词: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教学科研;教学评价

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教师队伍的胜任力,不仅能有效开展教学和管理活动,还能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校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方面存在不足,需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提供启示与参考。

1.小学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与特征

在小学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胜任力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并具有显著特点,相关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

(1)内涵。教师胜任力是用来衡量教师知识、技能、能力的概念,在相关研究和具体应用中,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小学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价值和个性特质。[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有利于更好应对日常工作需要,出色完成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任务,对任课老师综合技能的提升和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

(2)特征。就其构成要素来看,小学教师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个人效能、成绩特征、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等内容。并且具有自身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综合性、绩效性、动态性等。该概念综合反映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组织管理能力等,对小学教师日常工作也具有积极作用。

2.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的意义

对小学教师来说,采取有效对策促进他们提升胜任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些小学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注重积累经验,学历层次也相对较高,但在教学观念、专业技能等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忽视总结教学经验,学校管理培训不到位,制约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而采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胜任力,这是增强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在进一步提高。为有效落实这些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小学教师胜任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利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3)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进步。小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教师队伍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学校发展和进步不能忽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工作,调动教师队伍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师队伍胜任力,有利于更好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让教师队伍在工作岗位做出更大的业绩,为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学校发展与进步。

3.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虽然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老师对该问题不重视,再加上学校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制约小学教师胜任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相关调查显示,约有5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缺乏,知识储备有待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一些任课老师在开展教学时,未能有效适应教学工作需要,课堂组织能力不强,缺乏课程资源整合能力,难以有效贯彻和落实新课标及新要求。教学过程缺乏活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2)职业态度方面的不足。尽管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在进一步提升,整体呈现健康、积极趋势,但也不免存在消极现象。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职业倦怠感依然存在,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严谨性不足。[3]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不足,忽视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不仅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还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3)个性特征方面的不足。小学教师的个性特征要求为自信,沉稳,独立,善于制订教学计划,能够自我反思,具有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但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教学中存在消极现象,随机应变能力欠缺,课堂观察不仔细,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方式方法。

4.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的策略

为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对策。

(1)发挥活动载体作用,提升教师胜任力。采用学习、演讲、运动、微笑等方式,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队伍胜任力提升,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健全自身的个性特质。

首先,创造学习机会,让小学教师努力学习,从而变得更加睿智。重视自身理论修养,认真阅读教育学专著,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理论功底,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以更好指导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和培训,认真听讲座,观摩同事课堂教学活动,与同事进行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注重加强课外知识的学习,了解小学教学前沿信息,明确自身不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4]重视校内学习研讨活动,邀请名校名师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与任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其次,搭建演讲平台,让教师队伍围绕小学教学活动开展即兴演讲,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和表现自己。其他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作为评委,对任课老师进行评价,指出其闪光点和不足,让任课老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并在演讲过程中增强自信,不断进步,逐渐提高胜任力。

再次,倡导运动理念,积极参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为教师队伍从事体育锻炼创造条件,释放工作压力,培养小学教师良好的心态,更好适应教学工作。

最后,营造微笑氛围,学校应该关注教师成长,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让小学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小学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明确不足,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2)发挥教研平台作用,提升教师胜任力。小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工作,也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以科研为平台,提升教师队伍的胜任力。具体来说,应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胜任力创造条件。

一方面,建立健全校本研修体系。扎实开展校内教学与科研活动,关注小学教学实际,探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教学科研活动,与任课老师之间加强联系,努力构建科研交流平台,相互形成合力,提高任课老师的科研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健全教师队伍培训机制。根据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更好满足科研工作需要。[5]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提高胜任力,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努力做出业绩。

(3)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提升教师胜任力。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任课老师发挥引导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一方面,结合小学教学具体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课堂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课程标准领悟能力、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教学过程呈现力、教学语言表达力、教学效果等内容,每项内容又包括不同指标,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实现量化评价,从而有效引导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课堂评价量表,从而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并利用教学活动检验评价活动,根据具体情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要发挥示范课的导向作用,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并正确使用评价量表,找到任课老师存在的薄弱环节,[6]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实现提高小学教师胜任力的目的。

(4)发挥学校管理作用,重视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要想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推动学校有效发展和进步,加强教学管理是必要的。这样不仅能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规范和引导他们的日常工作。具体来说,学校应该提高思想重视程度,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提升教师队伍的胜任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进修、访问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从而能够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岗位上做出业绩。[7]小学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升自己,增强胜任力,努力在教学岗位上做出业绩,促进学校发展和进步。

5.结束语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能更好开展教学工作,有效应对实际需要。日常工作中,小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学校还要注重管理工作,综合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小学教师提升胜任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促进学校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兰,展宁宁,陈京军,等.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 2015,(1):35-44.

[2]张佳洁.中国教师胜任力研究及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35-36.

[3]梁 燕,唐和川.小学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策略探析――以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校为例[J].亚太教育,2014,(1):12-13.

[4]于秋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胜任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9):101-102.

[5]王燮辞.从“专业标准”视角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提升[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5):130-133.

篇8

【关键词】幼师生;舞蹈教学;策略

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师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职业技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舞蹈素质要求日趋提高,幼儿教师舞蹈素质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于从事启蒙教育的幼儿教师来说,舞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索一套适合当今幼师生职业舞蹈能力培养的策略已成为当前幼师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想、能力、个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上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每位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受到尊重,享受最好的教育。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先倡导并实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此教育原则一直被后代的教育家们所继承,对于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及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在舞蹈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一样、教学内容一样、授课方式也一样、但在这么如此多一样的外在条件下,学生展示出来的成果却千差万别。目前舞蹈授课的模式是一个教师授课众多学生,而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必然存在个体差异,而如何让这种差异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优则更优、差则更差呢?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其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扬长避短,朝着最有利于学生个体优势特征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想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首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实行教学民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和选择权。

传统的舞蹈教学过程可谓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过程。由于教师过多的课堂介入,学生慢慢的就会产生学习依赖性。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听,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模仿,慢慢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主动思考,更不积极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完全形成了被动学习。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我通过借鉴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学方式,经过反复思考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舞蹈课完全可以借鉴声乐课或美术课的教学方式,由注入式教学改为启发式教学。先由教师给学生示范动作,然后分析动作的重点、难点,然后学生独立练习,发现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很好的地解决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充分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就越能在学习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能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三、强调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程目标是让幼师生能够运用舞蹈这一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启蒙与培训。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在教育岗位上更好的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学生必须对舞蹈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掌握正确的体态要求、能够准确完成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还要具备创编、组织幼儿舞蹈的能力。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改变以往的错误倾向,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演员,而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因此,我们在舞蹈课程应以舞蹈基础、舞蹈教学和舞蹈创编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这种才是符合幼儿舞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硬件设施

舞蹈师资实力是改变舞蹈教学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加强师德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保证我校舞蹈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在硬件设施方面,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舞蹈场地、器材的配置,保证舞蹈教学设施的完善,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为舞蹈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幼师舞蹈评价体系

由于舞蹈教学既包括记忆也包括表象,既包括直觉也包括分析,具有即兴、变化生成等特点,因此不宜采取严格的量化评价方式,而应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相互评价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并且依据教学目标随时评价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定向学习状态。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我们可以从教师是否热爱和尊重学生;是否认真备课、坚持不断学习和创新;是否有驾驭教学内容和把握学生特点的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价。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只有热爱和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并且还要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师范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体差异来进行,而且还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适合时代所需的合格幼儿教师。让我们为幼师舞蹈教学早日实现规范化、具体化、实用化而共同努力,共同把幼教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全新的面貌在新时代下迎接挑战并勇于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①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②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9)

③唐磊.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师舞蹈教学[J].艺海.2005(1)

④于平著.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⑤刘翠萍.谈幼师学校舞蹈教学的“五性”[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4)

⑥林纯珊.浅谈提高幼师舞蹈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J].成才之路.2007(28)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 问题式教学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解决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师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通过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认知平台”的构建为前提,遵循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中强调的“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师生相奕的提出问题,通过自己学习、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

2. 问题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2.1 教师的角色。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是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老师要做的只是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引导结论,而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2.2 学生的角色。问题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协作学习和对学习的不断反思。要在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利用网络环境和提供的各种认知工具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采取新的学习风格和新的认知加工策略,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讲很短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学生活动,如:思考、作业、小组讨论、评价总结等。因为亲自参与,所以学生的记忆会特别深刻,而且有成就感。

3. 问题式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应用 问题式教学模式主要由如下几个步骤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供资源,探究、解决问题;及时评价,培养创新能力。下面结合“用WPS编辑小报”教学设计说明。

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以及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呈现情境的方式也可以多姿多彩。例如,讲一个故事,放一段录像,听一曲音乐,观察一组调查数据,浏览一个网站,呈现一种现象等等。如果情境比较复杂,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这个问题情境的个人体会,学生可以用“我曾经遇到过一件相似的事情”、“我听过”等为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用WPS编辑小报”一课时,我先将“文本框”、“图片”、“艺术字”、“图形工具”等一系列要讲解的内容融合在一张“小报”中。上课时,首先将设计好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感受了美的熏陶之后,必然会提出“我是否也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如何制作?”、“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自主力。

3.2 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一步仔细分析问题情境。可以与邻近的同学讨论自己对情节和情形的理解,分析情境背后的问题实质,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知识如何获得,需要查阅哪些资料,是大家独立完成呢还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在细化任务,明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的分析、分工过程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指导,促进学生迅速明确探索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1) 明确探究问题。一旦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创作欲望,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将问题变成一种可解决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看看它们包含哪些知识点,哪些自己可以解决,哪些需要查询资料,让学生自由创意,自主选择主题及其作品的呈现形式。

例如:在讲“用WPS编辑小报” 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指出了文字格式设置,文本框、图片、艺术字、图形工具等知识点,并利用这些知识点制作一份和我们学习生活相关的小报。

(2) 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学生明确了要制作一副作品,即明确了探究的主题之后,下一步就要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作品内容的资料信息。这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在备课时为学生准备好,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询。

(3) 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资料备齐后,学生就可以拟订编制作品的步骤。准备小组协作的,要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或者不同小组相互讨论,共同探讨,确立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3.3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为学生查找和制作一些相关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如图片,文本,相关网址等)。在问题探索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同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自学课本,阅读电子教材,或访问相关网站。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选,自己看,自己学,自己试。学生对解决问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初步理解和实践验证,从而形成知识表象和动作技能。“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这是教师应该树立的教学观念。只有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才能使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稳定的情感。从而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逐步树立自尊和自信。

例如:我利用MOODEL平台为学生制作了WPS的自主学习网站,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网站自主学习,还可以在网站上进行交流。(网址:qjzx.省略/moodle/)

3.4 总结评价,巩固提高。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总结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功过得失。通过总结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失误和漏洞,学习他人独特的长处和优点,侧面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例如:学生完成小报的制作后,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对他的作品进行点评,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再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优秀作品,请作者自己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说明自己的作品,最后请同学填写评价表。

4. 问题式教学的反思

4.1 精心设计探究题是保证探究质量的前提。精心设计探究题是探究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从教学目的看,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的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是使教学过程由教师向学生主体转化的桥梁,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地位,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发展。

4.2 落实各项准备是保证探究质量的基础。探究的氛围与质量,同探究前的准备关系极大,教师要细心指导学生作好准备。

4.3 因势利导是提高课堂探究质量的关键。“问题式”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交流,在相互启发商讨中,自己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交流,并非放任自流的盲目探索,教师要将学生自发的认识加以正确的引导。

4.4 探究式教学特别要注意的是情景、留白和反思。探究强调体验,没有情景就没有体验,情景也是猜想的依据;留白就是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要有思考的余地;要重视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当然探究式教学要把握好度,中学教学不可能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内容都用探究方法,可选择一些点进行探究活动,通过一个点的突破,辐射与相关点的联系。

5. 结束语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勤学好问。教师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N].《人民教育》,2003-9

[2] 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10)

[3] 叶平.《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2(12)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教学观摩;园本培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4-0022-04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教学策略。如加涅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指导策略两部分,并提出九种教学策略。他们不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还提出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的观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也在教学策略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申继良、辛涛将教学策略分为监控策略和应对策略;李伯黍、燕国材将教学策略分为指导性教学策略和发现性教学策略。这些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国内外已有的教学策略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策略的分类及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相对缺少有关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以及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对策研究。因此,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对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师的知识、经验、态度、能力、价值观以及学历、教龄等都会影响其教学策略运用水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幼儿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水平需要从多方面人手。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培训、学习锻炼、研究反思等方法有效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

一、观摩培训

观摩培训是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幼儿园教师而言,教学观摩和园本培训是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外在条件。

1、教学观摩

两千多年前的《学记》曾提出“相关而善”的教学原则。所谓“相关而善”,是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教学观摩既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和规律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教学观摩主要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倾听同行评议、反思教学难题、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通过教学观摩,教师不再局限于自己教学的狭小空间,而会根据教学内容有准备地听课,这不仅能使教师更清楚地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听课教师也会有启发。他们可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技术上相互启迪。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一位幼儿园教师到另一所幼儿园观摩,发现中班有位教师开展的“绳子变变变”游戏教学活动在教学形式、活动引入及过程引导等环节设计得颇有新意,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回来后这位教师针对本班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根据现有条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请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对教学活动设计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后开展了一次向家长开放的教学活动,结果这次公开教学活动进行得非常顺畅。得到了家长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观摩时要注意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做好展示前的准备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观摩质量,进而为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服务。

2、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所在幼儿园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训全园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其最大优点是教师不必丢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园内通过自学和各种有组织的培训就可获得所需知识及技能。研究表明,幼儿园积极开展以园本培训模式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

有位幼儿园园长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特色课程。为此,该园长注意积累各种有关科学教育方面的资料,注意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加强对科学教育的研讨。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有关科学教育的培训、研讨会及教学观摩等,经常请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到幼儿园讲学或交流经验,并积极开展有关科学教育的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研究等工作。通过十几年的努力,该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水平在当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幼儿园在组织各种培训、开展各类研究、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园本培训可以采用教育教学工作案例交流等方式。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多谈改进教学的方法,青年教师可以多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幼儿园还可安排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或请其他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来园“传经送宝”。这种“借鸡生蛋”“借富济贫”的方法也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水平及教学策略运用水平。

二、学习锻炼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身学习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只有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终身学习和实践锻炼是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内在保障。

1、终身学习

在未来社会中,如果不能持续学习将不可能获得发展,因此真正有生命力的幼儿园是善于学习的幼儿园,真正有生命力的教师是善于学习的教师。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幼儿园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专业知识,加深对各种教学理论的理解,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同时要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积累教学经验、技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

语言教学一直是许多幼儿园的教学难点之一。一位有着丰富语言教学经验的教师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时她对语言教学也感到很头痛,后来为了上好语言教学课,她参加了学前教育专科和本科的函授学习。在学习时注意掌握有关语言教学方面的知识,并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许多有关幼儿语言发展、语言习得等方面的资料,学习掌握了多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有意识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她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受孩子欢迎,教学效果越来越好。经过不断学习,她逐渐成长为一位幼儿语言教学方面的专家。

对幼儿园教师而言,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

知识,还要学好通用的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更要掌握生活常识和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要补充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而且要研究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仅要提升专业素养,还要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和情感沟通能力。只有做到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幼儿园教师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面对幼儿时方能“滔滔不绝”。

2、实践锻炼

专家型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水平明显高于新手教师,这是因为新手教师虽在教学前进行了详尽计划和准备,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可能使得很多计划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可见,新手教师要想成为拥有较高水平运用教学策略的专家型教师,必须经过大量教学实践锻炼和长期经验积累。

一位毕业三年多的教师讲到:“大学本科刚毕业时本以为自己会很容易带好孩子,组织好教学活动,但发现一开始孩子们并不喜欢我的教学方式,甚至有时候部分孩子还听不懂我讲的内容。为了尽快提高教学质量,我认真做好教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努力开展好每一次教学活动,在教学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争取抓住每一次教学活动的机会锻炼自己,并经常观摩一些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和其他教师交流。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在上学期获得‘省优秀示范教学活动课一等奖’。”

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不是单靠多进行几次教学活动、多上几节公开课、多参加几场教学比赛、多进行几次教学案例交流就能达到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提出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积极创造和利用教学观摩等机会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教学技巧、方法和经验等。只有这样,幼儿园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幼儿,了解教学内容,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监控和管理能力,最终促进自身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反思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即研究者”日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反思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是幼儿园教师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关键环节。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Lewin)提出并发展成熟的行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研究问题,理解、掌握和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行动研究是国外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师研究和专业成长的方式,不但可以促进教育事业进步,还能促进教师知识的构建与优化,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整合与提高。

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两个淘气孩子捣蛋而使整个活动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无法进行的情况。我们曾经访谈过的一位教师讲道:“为了找到‘对付’这些淘气孩子的法宝,我阅读了许多相关研究文献,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发现孩子比较淘气往往和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应对方式等有关。因此,我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园共育,淘气宝宝变乖乖’的教育方案,并邀请家长参与。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这套方案日渐成熟,对教学时捣蛋孩子的处理越来越成功。我先后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淘气孩子教育的论文5篇。并成功申报到了省教育科学科研课题。”

行动研究的一大特色是“以问题为中心”。对幼儿园教师而言,行动研究关键是要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学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将课题研究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实施体现自己研究意图和策略信息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全程观察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策略,改善自身教育实践行为,创造性地解决行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能够积累实践性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和研究水平,促进教育实践质量和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与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反思能够把教师从被动、常规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反思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减少失误,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教学反思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它使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教师提高素质的基石。教师只有把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自觉与冲动”、一种行为习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加快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