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性作业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探究性作业设计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探究性作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

1.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目标并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通过与班中学生的座谈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笔者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要问题有:

(1)作业内容单调,缺乏典型性。

(2)作业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

(3)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二、概念的界定

初中英语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一种作业。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必须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前提,设计符合初中学生身心与智力、与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探究性语言实践活动,以求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得以知识意义的不断建构和作为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施

1.探究性作业设计的主题个性化

(1)设计实践型作业:在生活中深化语言理解

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英语、积累英语、学习英语。

(2)设计制作型作业:在动手中体验英语乐趣

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类作业,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

①制作单词卡、英语贺卡

老是让学生重复抄写、死记硬背单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烦心理。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制作单词卡、贺卡的作业,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学生们既兴致盎然,又巩固了单词,一举两得。

②制作英语磁带

不少学生对听录音这项作业感到乏味,他们很少甚至从不听磁带。经过实践,我们觉得把机械的听听、读读、背背转化成听听、仿仿、比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先听录音,然后模仿,再把自己读的录到磁带中。录音形式可以是单人,也可以二人或多人合作。教师在教完一个单元后,抽查部分学生的录音带,或是在课堂上放给全班同学听,请全体同学一起参与评价。这种作业充满了新鲜感,学生喜欢去完成,而且也较具可操作性,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作业,达到乐学、乐做的效果。

(3)设计创编型作业:在拓展中发挥创造想象力

①改编英语儿歌

学了新单词、新句型后,教师可以设计“歌词新作”“老歌新唱”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熟悉的旋律,改变歌词,自编、自唱、自演。

一般由老师确定一个主题,如,“Happy Teachers’ Day!”“Happy New Year!”让学生根据主题设计版面、编排内容、配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编报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③改编对话、故事

学了课文中的对话或故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合作改编、续编对话或故事,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内容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化的教育必然体现在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上。

(1)教学导入设计的生活化

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来导入新课,可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有话可说,乐于参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

《Go for it!》教材的特点是:一单元一话题。所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为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依据。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

(3)教学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与校内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让他们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他们喜欢的事情,运用所学知识去交流传递真实的信息、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3.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评价多元化

探究性作业评价多元化指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多元互动评价。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要注重诊断与指导功能,突出激励作用。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探究性作业时,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亮点评价,激励当先;二次评价,体验成功;过程评价,综合发展。

①亮点评价:所谓亮点评价,激励当先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其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应把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改变为“激励性评价”;对已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学生,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②二次评价: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二次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作业觉得不满意,教师允许他们重新做作业,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足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新的学习动力。

③过程评价:新课程作业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紧密结合,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设计英语学习成长记录袋,使之成为学生体验点滴成功、体现学生个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成长记录袋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学生丰富的英语学习过程,教师最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三维目标的综合评价,即从英语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将此纳入学业评价中。

(2)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仍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人们往往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鲜有评价的权利,因而,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而自我评价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是学生学业能力的最能动的因素,因此,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是进行自主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关键。

(3)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是一个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它能有效促进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本人曾在两个班上指导学生开展了整整一个学年的合作探究式话题报告,在每组同学与全班分享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其他同学对该组话题报告进行质性的同伴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交往,分享自己的情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逐步养成了自我反思、客观全面评价自我与他人的习惯。

(4)家长评价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起到了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对孩子全面深入的评价更有助于老师对孩子的全方位了解,从而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的电话联系,教师还可以利用校讯通、班级博客等多种渠道建立家校合作,形成家校合力。我们还常用某种传统的方式来获得家长的反馈,每个周末我们都有自行设计的周末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完成,并且最后一栏是家长的评语与签名,一方面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也架起家长、孩子、教师三者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四、实践效果

1.增添了师生共享英语教学的乐趣

在探究式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中,每个学生都有彰显个性的机会。他们把课内知识与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用绘本的形式完成系列活动作业,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创作中感悟,既巩固了知识技能又优化了学习策略,还不断地增强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式话题任务作业中,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未必是小组中的骨干,反过来,过去在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却常常会以其出色的动手能力令人刮目相看,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所长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再是重复性的机械劳动,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探究、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每份作业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是心与心的交流,它引领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老师经常能从学生的作业中获得新知,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

2.丰富了作业反馈的形式和途径

以往的课堂进行作业反馈时都是由老师讲评,分类指出学生的错误。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反馈方式,帮助学生在错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对于基础差、学习品质欠缺的学生来讲,讲解错误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过程,这样的讲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几乎不起作用。笔者在课堂上常常采用集体展示、探究分享、互动评价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课外作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找寻作品亮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内化,好的经验得以分享,学生彼此间欣赏学习、中肯点评,从而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智力特点的正向引领。

3.促进了学生评价因子的多元化

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作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展示,我们可以利用作业,让其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作为成长记录袋的组成部分。在两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学生协商确定了作业这种主要的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期考核中占70%,终结性评价(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只占30%,由于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评价方式,原来英语学习被动者也积极投入到探究性作业的实践中去。我们以为,作业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4.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

由于探究性作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和表现欲,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锤炼了学习品质,那些原先碰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学生也逐渐增强信心、敢于挑战。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探究贯穿于课堂内外、连接于学校内外,他们在课外主动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实践探究,尤其是合作探究话题报告更是倾注了学生们的全部精力和热情。这种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

五、后续思考

实施“探究性作业”并不是对传统作业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但是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的分流性,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探究性作业的实践研究还存在诸多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1.如何把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进一步紧密结合,使探究性作业的积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2.如何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找出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选择的作业类型紧扣语言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的发展。

3.如何突出探究性作业的人文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4.如何继续改进现有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进而确保探究性作业的有效实施。

5.如何在实施设计探究性作业中,进一步引导、强化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真正发挥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宗杰.外语课程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9(6).

[4]王颖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链接方式.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05.

篇2

论文关键词:一道英语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实践与评价

 

新颖多变的英语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英语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对巩固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英语作业一般包括:抄写单词;抄写、背诵、翻译课文;完成WORKBOOK;再补充句型转换、连词成句、用适当形式填空等。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通常采用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作业。部分学习目标明确、意志力强的学生,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却越来越偏离语言的交际功能,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现象。部分学习动机弱,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成了班级中拖欠作业、抄袭他人作业的群体。同时,我们的老师也疲于批改成堆似山作业,而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思考、研究教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将对巩固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而又新颖的探究性作业对于学生具有吸引力,教师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课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一定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是一道英语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实践和评价案例。

题目:Makinga poster about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要求:7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说英语的国家,通过上网、去阅览室、询问他人等办法收集相关资料,用多种形式(如描述式、传单式、标签式、地图式、图片式等等)对它进行一个介绍,包括其地理位置、重要城市及旅游景点、著名人物及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等等以及和该国家有关的任何方面都可以。最后要以一种个性的方式合作编排到一张卡纸上进行展示。

时间:周一上午布置——周五下午上交

背景:该题目是给初三年级的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当时学生正在学习外研版初三英语上册教材第七模块的内容,本模块以“澳大利亚”为话题,以旅游为引线,介绍了澳大利亚的饮食、历史、文化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教师上课时以猜测南半球最大的英语国家引题,所以布置了学生课后做这样一道题目论文的格式。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探究性作业毕业论文提纲,命题开放,既有层次性、生活性、情趣性,又有学生的实践、创新与合作。

一、在开放性方面,本题仅要求学生完成一张介绍一个国家的海报,并未设定是哪个国家,也没有设定海报的格式以及内容,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对该作业的内容、结果、形式、过程作出不同的多种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能力的释放。

二、在层次性方面,本题在设计时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难易程度的选择,所以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应该都能完成作业,并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在生活性方面,本题的设计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学习世界地理。此题的设计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他们有很多的现实素材可以使用。

四、在情趣性方面,该题的设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本身就富含趣味性。

五、在实践方面,题目的设计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要求学生涉猎身边有关某国家的相关信息,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采访询问他人,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遵循了英语教学“多信息、早渗透”的原则。收集好信息后,用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了解知识,培养信息处理能力,还能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锻炼动手能力。

六、在创新方面,该题的设计支持学生对所做作业进行标新立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也不会出现谁对谁错的问题,学生乐于学、乐于做。

七、在合作方面,题目设计要求学生七人为一个小组,有不同的分工,有相互评价与评阅,又有商量讨论完成最终海报的合作。

总的来说,作业布置合理科学,有层次性,分量适中、难易适度、以“生”为本。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有灵活性、生动、充满情趣,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使用情况:首先将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层次分成七个探究性小组,每6—7人分成一个探究性小组,然后选出一位组长。由组长和组长商量讨论出本组所要制作海报的内容以及每个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展示形式。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探究程序,确定内容后开始收集各方资料,通过筛选,留精去糟;尔后各自完成自己的部分;完成该步之后将自己的成果和本组其他成员的交换,相互评价和修改;最后小组合作商定海报的编辑排版和修饰美化并最终上交作业。

该作业设计布置后,学生及家长反映强烈毕业论文提纲,都认为此类作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而学生也热衷于此作业,每一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地对待,并能按照相关作业设计要求,一步一步地实施探究,虽然完成的时间不尽相同,但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上交成果。

学生在完成此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热情高涨,多次进行合作与商讨。积极询问教师及其他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由于家长的配合,使得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每个探究小组的组长也是尽职尽责,不时地督促本组成员进行探究实践,并全程记录下了小组探究实践的过程。经过实践,该探究性作业设计是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和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共同合作,取长补短的一个绝好机会,不仅不完成作业的同学不见了,而且加强了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果点评:从学生实践过程记录表和上交的成果展示来看,该作业设计完成的总体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所有探究小组都运用了多种形式展示了自己选择的内容,这说明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也较高。客观地说,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还是挺重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一周的课余时间内完成一张海报已是不易,更何况是一张色彩斑斓,集图片、地图、文章等于一体的高质量海报。这种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但形式新颖,而且可以通过绘画和描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完成这份作业,而且效果很好。

结果表明,本作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保护了学生实际的差异,尊重了学生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践,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论文的格式。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只有自己摸索钻研过作业设计,才知道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学,去做,这样既融合了师生关系,又形成了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毕业论文提纲,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与拓展: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选择任务的类型要紧扣各模块的语言知识和话题,任务的难易程度也要严格控制,如果任务内容难度过大,学生会产生恐惧、逃避心理,那么活动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第二、注意布置作业的频率。完成创新型作业一般需要半天时间,教师布置以每两个模块一次为宜。可以以模块内容为话题,设计探究型作业。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事先估计一下学生完成该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不要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否则频率太高,所需课外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第三、注意留给学生展示和汇报的时间。学生辛辛苦苦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项探究性作业,如果没有展示的机会,他们会感到非常失落,从而逐渐丧失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第四、注意与传统作业的有机结合。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实施探究型作业的是作业布置的一条新思路,要经过不断的磨砺,才会趋于成熟。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把它与传统的作业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探究性作业成为传统作业有益的补充。

总之,新颖多变、生动活泼的探究性课外作业,为英语教学撑起了一片新天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自我能力实践的成就感。

附:学生成果展示:

篇3

关键词:有效性 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5-01

1 作业设计内涵

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化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根据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理念,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教”。

2 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存在问题

2.1初中生对数学作业存在厌烦的情绪

初中生对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着厌烦的情绪,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老师作业布置方式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作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初中数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训练,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外,初中数学作业还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进行进一步拓展,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尽管数学作业有着种种好处,但是学生对这些好处往往置若罔闻,学生对于老师的作业也就是应付公事,根据老师的作业布置进行被动地学习与训练,甚至在作业布置中出现抄袭现象,数学作业布置也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

2.2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乏味僵化

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这些难点和重点是老师教学的关键,老师过于重视难点和重点往往导致作业针对性过于强,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不能够得到充分提升。这样就使得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数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偏离。

2.3题量如海,有量无质,无目的,无梯度

初中数学作业搞题海战术是常见的,老师在数学作业布置上往往是作业堂堂有,学生堂堂做。老师在作业布置数量上过于重视,忽略了质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同样也是同我国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选取课堂作业时,只是将数学作业布置面向所有学生,根本就无法做到层次分明,毫无梯度可言。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又束手无策,最终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长期数学学习与研究。

3 基于有效性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策略

3.1作业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并不是毫无目的性的设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基础上的,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要同国家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与目标相一致。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该根据数学课本内容要求,对一些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还应该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相联系,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受挫,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一步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建立在原先知识基础之上,对新的知识进行预习和练习,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更新与进步。

3.2多样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采取的策略方法。因此,老师要想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就要根据数学各部分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课外补充的作用。

3.3层次化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应该得到不同的发展,层次化作业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设计的。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方便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3.4实践化设计,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都很强的学科,老师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查学生记忆与模仿能力,而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才是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与归宿。实践化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实践当中去,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深化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增强自主性,进一步激发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有效数学作业类型很多,联系生活实际,并使之多样化、层次化和实践化,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欢乐,真正实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建国.谈谈关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2).

[2]刘栲来.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创新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81

一、初中英语作业现状和成因分析

1. 作业现状

针对英语课后作业情况,笔者做了一个调查,本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同时配合了个别访谈法的方式,以本校七、八、九年级8个班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已经全部收回。

英语课后作业问卷调查

(1)你的英语作业经常是抄写单词、短语和课文吗?是√ 你喜欢吗?

(2)你的英语作业经常是背诵单词、短语和课文吗?是√你喜欢吗?

(3)你的英语作业经常是做教辅练习吗?是√你喜欢吗?

(4)你的英语作业经常分层次吗? 否 √ 你喜欢吗?

(5)你的英语作业经常是采访调查吗?否 √ 你喜欢吗?

(6)你的英语作业经常是编抄报吗?否 √ 你喜欢吗?

(7)你的英语作业经常是观看英语节目吗? 否 √ 你喜欢吗?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是沿袭传统的作业和练习,不管学生是否接受,作业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这使得作业只体现教师的意志,而缺乏学生个性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快乐,有些还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作业的实效性很难得到落实,这就跟我们时下提倡的建构式生态课堂相违背。那么,学生对英语课后作业的评价及其期望是什么呢?学生们都表示更喜欢形式多样、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认真探索新的作业形式。

2. 成因分析

(1)学科方面原因

①作业的机械性:英语学科是语言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单词、短语、句子等要求记忆的偏多。因此,许多教师经常布置的英语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词、短语、句子或课文。这种作业不仅单调而且乏味,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作业成为一种负担。②作业的重复性: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反复背诵记忆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子等。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作业产生了厌烦心理。

(2)综合方面原因

①作业的依赖性:现今社会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在学校周边各种教辅用书充斥着市场。关于英语的教辅用书更是五花八门,出于商业化的考虑,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练习,大多数教师对现成的作业十分喜欢,对各种教辅用书的依赖性特别强。机械照搬的居多,动手设计的少,忽视了作业的目的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们一味拿来,全部拿来,让学生淹没在浩瀚无边的题海中。②作业的随意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很强,随便拿现成的作业布置下去,一些有问题的作业题甚至是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才发现,学生做完作业后,教师才发觉完成作业耗时过长。教师事先并未关注作业的质和量的问题,缺乏研究。在评价作业时,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激励等。③作业的片面性:传统作业基本局限于书面作业,作业类型单调,学生们整日奋战在无穷尽的题海中。长此以往,他们成了只会做题目的应试“高手”,却是生活交际中的“哑巴”。

基于以上初中英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实际,作业的优化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跟得上建构式生态英语课堂教学的步伐,还英语作业以新的活力,使之以新的面貌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心中,从而焕发无穷的魅力。

二、优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创新性策略

英语作业要有创新性,作业类型要丰富。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英语作业的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

1. 分层次布置作业

在实验中,教师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年级的特点及班级的不同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分层措施,教师给出所有层次的作业范围,学生自由在所有的层次中选做自己认为合适的作业。笔者在布置8B Unit 4 Speak up作业时,设计了以下五个作业:(1)抄对话一遍;(2)背诵对话;(3)发挥想象,编一段采访的对话;(4)和同伴表演自编的对话;(5)查资料,找出更多野生动物名称,不少于10个。每位学生最少选择二项作业完成,收上来批改作业后笔者发现中下水平的学生全部完成了第一项作业;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大部份完成了第二项作业;部分英语基础较好且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完成了第三项作业,出乎意料的是,有些平时思维活跃但习惯懒散,不愿记和背的学生也完成了这项作业;平时喜欢口语交流或善于表达的学生完成了第四项作业;大多数都较好地完成了第五项作业,且有些学生找了近三、四十个。这说明多选性作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作业,并适当有所提高。尝试几次之后,笔者发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乐于向高一层次的作业挑战。

2. 收集型作业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成为生活中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稍加留意,随处可以发现各种英语商标、指示牌等等。课外可以布置学生去收集、摘抄这些身边的英语。并定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学生反馈的内容就十分丰富。例如:“CCTV(中央电视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No Smoking(禁止吸烟)”、“Push(推)”、“Hero(英雄)”等等。这一年来笔者还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了“英语谚语”专栏,让每位学生轮流摘抄。根据实践,发现这一类作业对于那些学习英语困难并欲放弃的学生效果明显,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课外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意识。

3. 有声作业

按照英语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而听力、口语作业是英语学科必要的练习形式。新大纲也要求“考试、考查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英语听力和口语作业布置在学习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学生是这样要求这一类作业的:(1)听课文录音并模仿跟读,每次时间5~10分钟。(2)双休日完成录音作业一次,自录磁带,内容为精读泛读课文,双语报上的文章或自选内容。(3)每周集中检查一次录音作业,在班上播放,由全班同学予以评价。(4)国庆长假及寒暑假期间听CCTV-9的节目,观看希望英语大赛,看一部自己喜爱的英文原声电影,记住10个句子。(5)每学期至少学会唱两首英文歌曲。(6)每学期举行一次配乐朗诵比赛。

4. 制作型作业

制作型作业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想方设法查资料、绘画、上网操作、设计策划、各显神通。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名片、贺卡、卧室设计、英语手抄报、英语杂志等。经过实践,这一类作业是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和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共同合作,取长补短的一个绝好机会,不仅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少了,而且加强了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 调查型作业

调查型作业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获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例如在上8A Unit2 Grammar时(这一单元的语法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比较数量的多少),上完后笔者让学生在班级内最少调查6个人钢笔,零花钱,最近一次考试的分数,每天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家里人口的数量,列出表格,然后用fewer...than, less...than, more...than, the fewest, the most, the least造句。学生四人一组,由一名组员执笔写出调查报告,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6. 改编课本剧,编写对话和故事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设置了文章、对话等许多内容。有的单元可以将内容整合,通过学生自己改编与加工形成短剧。例如在上健康饮食这一单元时,笔者让三位学生一组,一个扮演医生,一个扮演父母,一个扮演孩子,假装孩子吃了不健康的食物前去就诊,医生询问病情、病因,给出建议。利用课本上的知识,适当拓展,编写一个不少于15句的对话。这种类型的作业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本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了他们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

7. 写观察记录

任务型教学认为,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教师就可布置一些写观察记录的作业,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用英语解决问题,然后再到课堂上汇报记录结果。如学习完天气表达法一课后,笔者布置学生观察本市一周的天气与气温并做记录。设计这样一份记录表:

这样,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观察了自然,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总之,新颖多变、生动活泼的创新型课外作业,为英语教学撑起了一片新天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自我能力实践的成就感。但是,创新型课外作业又是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要经过不断的磨砺才能趋于成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数学作业 分层布置 分类评价 反思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01-01

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但作业设计中有这些现象,即模仿作业多,创造作业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平时练习中,老师给出几个题目,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在一个题目上磨蹭半天,也理不清头绪;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需要用“分层设计,分类评价”作业的方法。已经开展了作业分层设计的一些尝试,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实施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的依据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满足的心理体验。

分层作业的依据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1 分层

第一层为基础题,突出基本概念理解;第二层为提高题,突出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三层为创新题,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和解题方法的运用。

1.2 布置

老师每天备课时考虑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课堂内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提高效益。每天的作业,要求并指导学生按时、保质独立完成作业,另外要求学生必须做基础题和提高题,鼓励做创新题。如在高三二轮复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时,布置基础题之函数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B C D

提高题之已知函数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创新题之设函数 f (x)=x|x-1|+m,g(x)=lnx.

(1)当m>1时,求函数y=f (x)在[0,m]上的最大值;

(2)记函数p(x)=f (x)-g(x),若函数p(x)有零点,求m的取值范围。

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材施教,且能举一反三,并要求在提高题中更进一步求其它解的情况。

2 实施分类评价作业

2.1 批改

(1)对作业的批改方法,采取优生面批参与助批及中等生学困生精批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精批、面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2)对作业的批改过程,多用批改作业的符号。重要的是让学生引起思考,相信学生有改正错误的能力,相信学生能找到错误的根源。这样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每次作业发下去时,教师及时点评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范例。能够把普通的批改作业的过程变成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过程。

2.2 讲评

讲评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共同研讨知识的过程。通过点评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讲评课上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参与的同时更要多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多寻找与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激情、兴趣等积极因素,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营造一个科学有效、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以人为本,学得轻松,教得实在。

2.3 反思

(1)写学习周记,完成一阶段的作业后,迅速进行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精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

(2)整理错题集,错题集是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种反思与矫正,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对出错的作业进行整理变式后再做一遍。如: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120°,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若+,其中。求的最大值。

错解:+≥,即≤1

≥=2,变成了最小值,矛盾.主要原因不等式没有同号。

这时,有学生用了妙解:

,当且仅当时等号取到。

也有学生提出建系,以为轴,垂直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则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对问题的再认识转化为一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利用反思,减轻学业负担,使学生乐思、善思、巧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实施分层作业与分类评价的问题与困惑

当然,“分层作业与分类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如有部分学生会不配合,要去激发学生,单独沟通,或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老师是需要时间与学生沟通,静下心来找题分类,要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以学生为基础,明确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难易适度的题目,并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进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当然,对该措施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具体实施过程还要不断地改进,还要不断地学习。总之,我们出发点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加强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实践证明开展作业分层设计对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高中数学教与学.

篇6

预习是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充分的预习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的一种形式。

自从立人中学开展任务型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以来,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使用使得学生预习作业不再是空头支票,它把预习内容文本化,预习问题任务化,预习效果反馈量化。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够使学生自主钻研例题并较好地掌握教材新知识的双基内容,能够使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有所认知,避免和克服了传统的“走马观花式”“应付差事”的预习,使得预习更有成效、更有意义。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预习内容的时间大都在每天的最后一节课(自习时间)。经过笔者一年多时间的观察,学生完成预习内容部分基本都是停留在抄书的层面上。例如:编制教师故意将教材例题与任务单中的数据不统一,但学生的答案仍然是教材的答案。类似这样张冠李戴的现象已经层出不穷。渐渐地,学生把预习内容当作家庭作业一样对待,只要写满就算完成。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数学备课组集体研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得出我们编制的任务单太难,其中没有任何新颖和创造性的内容,所以学生不会买账,只是当作一张练习纸甚至“练字纸”。

在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任务单中预习内容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备课组群策群力,对后续任务单的设计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花费了很多心思,也起到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讲一讲我们在任务单设计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预习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资源及个人兴趣,尽量使预习作业具有地方特色,更生活化,使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独立完成一项工作的喜悦感、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能量。

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4(2)等积变形问题:等积问题的重点以及难点是要求学生在变化中发现不变的量,并建立等量关系。这个难度要求很高。如果直接出示例题,学生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们不妨在例题前面出示一道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道趣味题。

1. 如何测量某某老师的体积?

2. 同组之间比较一下,看一看你们的测量方法一样吗?都可行吗?

3. 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很受欢迎,每一个学生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在授新课时,解决这个问题与等积变形问题之间就很好地建立了过渡,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设计具有层次性、梯度感的预习作业

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是一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的规律。预习也当如此。对于层次性,主要是指任务单中预学内容以及练习部分的位置是按照从易到难顺序设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学生过早地被难题挡在门外,过早地消退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对于梯度感,主要是指在预学内容中存在一些较难的例题,由于这些例题在上课有限的时间里,也不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理解清楚,所以需要事先把这些难懂的例题拆解成若干个思考的台阶,以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预先学习,使他们能尽量配合教师准备新课,完成学习任务。以浙教版七年级下册5.3《分式的乘除》为例,本节课主要讲分式乘除的公式,重点为计算题,但例2是一道具有较高要求的应用性问题。

例2. 一个长、宽、高分别为 的长方体纸箱装满了一层高为 的圆柱形易拉罐(如图1)求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与纸箱容积的比)

我们在预习作业中是这样分解的:

1. 纸箱的容积为

2. 一个易拉罐的体积为

3. 如图2,长、宽、高分别为 的长方体纸箱装满了一层高为 的圆柱形易拉罐,请问可以装多少个这样的易拉罐

4. 图1中可以装多少个这样的易拉罐

5. 易拉罐的总体积__________,纸箱空间的利用率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题目去设置预习内容,大部分学生只有应付差事,把答案抄上去。但是像这样把一个问题拆解成有梯度的多个小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动力,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设计具有捆绑性、团队性的预习作业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得学生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身边还有一些好帮手,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设置团队性作业的目的也是如此。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团队性作业的操作和完成有了时间和地点的保障,使得团队性作业的反馈和评价也不再空架子。经过一年这种作业的试行,我们发现,团队性作业很受广大学生的喜欢。下面就以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1)《认识三角形》为例来介绍。

探究:三角形三边的性质

1. 请你在下边的方框中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把三角形中最长的边记为a,第二长的边记为b,最短的边记为c,量出它的三边长度(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并填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 计算并比较: a+b__________c;b+c__________a;c+a__________b。

3. 请与小组成员交流,看一看其他成员的结果是否一样?

4. 通过以上的比较和交流你认为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反思: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吗?

四、设计具有反馈性(评价)的预习作业

篇7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学习 作业设计 必要性 优势

目前的教育形势下,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不再是以仅仅局限于拥有多少知识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关键是要看创新能力的高低。那么在学校教育背景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各学校的教育模式应该积极朝着这个方面发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极强的学科,针对物流学科的教学,新课程的改革向我们提出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实验,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探究性的教学日益成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对于改善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社会责任感作为导向。高中的物理探究性学习,是指在物理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并加以应用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究性的学习应成为联系物理学和日常生活的纽带。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很简单的热胀冷缩的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持续多长时间?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这都需要运用探究性模式进行思考,学生不应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是针对这一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改变,通过思考最为本质的现象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物理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生的智力水平跟正常的成年人相当,情绪的体验跟初中时候相比较更为强烈,情绪内容广泛,有一定的连续性,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心境。普遍的情况是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够掌握控制自己的种种行为,对发生事情的结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兴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具有相对稳定的情绪。迫切想证明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思想变得更成熟和稳定。高中生的个性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比初中阶段更强,乐于参加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

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探究性课程的开设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对学生,对老师而言也有促进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大胆提出质疑、做出解释和搜集证据,对于有疑问的事情要大胆地提出来,增强思考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不直接告知学生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认识策略,而是为学生创造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的问题,进行假设,并在搜集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假设,最后再得出结论,通过探究过后亲自发现和领悟。最后教师可以再总结,对于整个问题给予正确的解答,再让学生仔细地思考一遍。对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其思想和精神。

2.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指导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灵活运用。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范围来说,可以围绕探究活动进行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也可以围绕其中某一个环节进行教学。既多了一种学习方法,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成功率。探究性模式可以是从问题到结论的探究,也可以是局部的探究,包括演绎式、归纳式和类比式。

3.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物理这门学科是建立在大量实践科学基础上的,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的演示,这就为学生培养这些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促进学生能力的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让学生探究

单纯地从课堂上学习和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只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这是基础。课堂结束以后大量的时间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巩固学习的,就要相应地布置一些课后的作业,以巩固练习为主要目的来进行,这些作业具备量大、题难等特点。学生对物理作业的完成一直有比较大的畏惧情绪,在这种情绪下根本就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反而会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如何让他们摆脱这种不利情绪的理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的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变化,在不影响学生情绪的情况下合理地布置作业。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方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探究作业。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同时,引入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发展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勘.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1).

[2]赵永生.物理探究式学习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8).

篇8

关键词:校本作业;高三化学;问题

近几年化学学科高考试题往往是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运用不同题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校本作业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狭隘、逻辑混乱和主次不分等问题,寻找作业与课堂所学知识、生产、生活等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解题格式和学科表述,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学科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优化校本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被确定为福建省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后,笔者也在高三化学学科的校本作业设计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旨在让学生更深刻、更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感悟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简约性

作业设计简约性的内涵是:“简约而不简单”,即量上要适度和质上要精当。量上的适度,主要采用“6+2+1”的模式,即每节新课后布置6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和1道选做题。质上的精当,主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夯实、强调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强调良好答题规范的养成。6道客观题从重点、难点和易混点角度针对单个知识点设计;2道主观题侧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另外1道选做题,注重知识的运用,因此可以是家庭小实验、社会调查或是学习小组探究题。

二、拓展性

作业设计的拓展性指的是不应就题论题,而应从“点”出发,由“点”及“面”的适度拓展,尽可能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主动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笔者在实践中时常使用“问题串”,即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统筹安排一系列问题。例如,在高三复习《溶液的酸碱性与pH》一课后,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

1.常温下,将等浓度的某一元酸和一元碱溶液等体积混合,试确定下列各组混合后的溶液的pH范围:

(1)强酸和强碱;(2)强酸和弱碱;(3)弱酸和强碱

2.常温下,将pH=3的某酸溶液和pH=11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合,试确定下列各组混合后的溶液的pH范围:

(1)强酸和强碱;(2)强酸和弱碱;(3)弱酸和强碱

像这样“问题串”的提出,使学生对酸、碱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问题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归纳、类比和迁移的能力,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和技能深入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高的过程。

三、启发性

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学科的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成作业,启发学生思考,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教师应多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实践,加深对课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提升生活经验。例如,《海峡都市报》2012年3月11日报道了一则题为“消毒液洁厕灵混用小伙洗厕所中毒险丧命”的新闻。新闻报道:“因为将84消毒液与威猛先生洁厕灵混合在一起使用,一男子中毒被送进了医院”。这则新闻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有记者爆料:超市工作人员竟然鼓励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说一个去污效果好,一个还能消毒,两者一起用,效果好。笔者充分利用这则新闻,设计成校本作业,启发学生思考:(1)查找资料了解洁厕灵与84消毒液的化学成分。(2)二者混用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什么?该气体有何危害?(3)相关反应涉及哪些化学知识或反应原理。通过资料查找,学生发现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呈碱性;而洁厕灵一类的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当两者混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带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氯气。而氯气是有毒性气体,吸入体内后,轻者可能引起咳嗽、胸闷,重者呼吸困难,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有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Cl2+H2O;更有学生以志愿者的角色到超市进行义务科普。

“学而不用,学它何用?”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展示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的知识和技能回归到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养成用科学和人文的视角看待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探究性

美国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开展了著名的动物迷津实验。实验中动物经历无数次的尝试,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终掌握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有效地实现目的。桑代克由此提出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桑代克认为:“动物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渐进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仔细体会,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经历多样的假设和反复的论证。一次性完成的学习不是探究性学习,起码缺少探究的价值。教师要充分认识探究性问题的多样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在校本作业中适当地安排探究性问题,将枯燥的作业训练变成“思维的体操”。探究性试题往往是开放性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假设和方法合理。例如,在二氧化硫性质的校本作业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性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二氧化硫的制备实验探究。

(1)当用过量的铁粉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发现生成的气体冷却后体积比理论计算所得二氧化硫的体积要多。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验证的方法。

(2)当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得到白色沉淀。请你预测可能的原因,并提出验证白色沉淀主要成分的方法。

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能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的步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实践中笔者发现,一方面学生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就会查询资料、请教老师并自主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碎片按照某种联系系统化、有序化,对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理解,呈现出能反映问题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丰富和发展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作业的对话、与知识的对话和与自身内心的对话,大胆质疑,发散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总之,通过精当的校本作业的设计,学生不但能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更能够丰富个体的体验与感悟,不断生成新的认识、方法和思想。

参考文献:

篇9

1.探究性策略应用在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只是注重学生应试能力以及重点知识熟练程度的培养,尽管这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得过成功,但它却无法激发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无法持续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策略教学,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学习中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探究性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尽快地理解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又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2.探究性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完善学生认知。在任何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合作交流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基础,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学生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发挥学习主动性进行交流和探索,不断完善自身对学习知识的认知,从而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这样的探索性策略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完善认知,加深对知识把握的程度[1]。

(2)带入学生生活。探究性策略应用在数学学习中,可以使得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答,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引入数学方法加以解决。例如,学习“扇形统计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制作每个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统计表,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会让学生兴趣大增,有效将数学与生活问题相联系,在课堂外不断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

(3)巧妙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是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交汇点,因此必须注意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和时效性,不能只为让学生写作业而布置作业,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当然,不同类型的作业有不同的探究方向,教师在进行设计时,除了要很好地结合课堂内学习的知识,还要在课外对基础知识加强训练。

(4)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过程中会因为自身智力因素、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悟性等方面的差异而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在尊重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数学课程进行教学,尊重差异并利用差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层次地注重不同的着力点[2]。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边角边”课程时,教师要让学生去掌握“边角边”的内容,那就必须要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但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不相同,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堂知识的讲解就必须采用分层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学习真知。

(5)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探究性学习策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探测性研究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使得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既要实现探究性策略教学,又要努力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因此,教师可以不定期开展知识有奖竞赛活动,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料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做好探究性学习计划,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善学、好学。此外,教师还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条件,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转变,采用新型启发式的思维认真对待学生的教学问题,不断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所蕴藏的美感。

篇10

一、自学作业

(一)自学作业设计的依据

“争学、针教、真练”模式下的自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课文完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教材,解决基础性、知识性的问题,即主要达成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因此教师设置学生自学作业需以课标为依据,立足教材,围绕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重点进行设计。

(二)自学作业的效度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其实是挺多的,而且有许多需要通过读图分析,但从完成作业的抽样调查情况看,自学作业还是高效的。自学作业学习目标明确,目的性强。学生通过自学,三维目标中的认知目标,大都能得以达成,容易给学生带来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任务导向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任务本身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完成类似的任务。

二、当堂训练

(一)当堂训练设计的依据

当堂训练不同于自学作业,通过当堂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双基”,而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体现对三维目标的考查。因此,当堂训练的设计主要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因为自学作业着重解决了基础性、知识性的问题,知识目标已基本达成(只要在当堂训练中抓住重点,以达到检测和巩固重点知识的目的即可),所以当堂训练设计的重心应放在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上,即考查难点是否真正突破。

(二)当堂训练的效度分析

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监控和指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因此在保证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设置当堂训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上述当堂训练,学生完成的时间10分钟左右,且正确率达到90%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且,在课堂上,学生互助批改,反馈订正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这样通过当堂检测,查漏补缺,当堂巩固,不仅切实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真正做到了“轻负高效”。

(三)设计当堂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当堂训练的难度要有明显的梯度,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编排:

2 当堂训练的题型应多样化,―般为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材料(或读图)分析题等;

3 当堂训练选用的素材不应局限于教材,可选择时政、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4 当堂训练的题量应适中,一般以6-8题为宜,其中材料分析题设计一题(一般为二至三个富有层次性的设问)即可。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

三、课后作业

(一)课后作业设计的依据

“争学、针教、真练”模式下经过自学作业与当堂训练,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果较好,因此,课后布置知识性的作业,已不再成为“必须”。但是,《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后布置适当的、少量的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后作业的效度分析

课后作业一般是探究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重视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探究、体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同伴互助完成,或在老师的指导、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完成后的作业一般以小文章、研究性报告或照片、声像资料等呈现出来,属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的方式可采用打等级、评比竞赛等。由于课后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题量少,表现方式灵活多样,设置的题目一般都比较有趣,而且没有硬性规定,主要依靠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去完成。因此,很受学生欢迎。

(三)设计课后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课后作业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布置,应视情况而定,如教材内容是否需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否较重等。

2 课后作业一般是探究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切忌布置抄抄写写的作业,也切勿布置没有多大探究价值的作业;

3 课后作业的成果一般以小文章、研究性报告或照片、声像资料等呈现出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即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