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政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民政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民政工作总结

篇1

一、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综合改革落到实处

20__年,县民政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使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和“按标准施保”的目标、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工作,确保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县民政局及时成立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姜光容(局 长)

副组长:刘传树(副局长)

胡友文(副局长)

刘昌顺(副局长)

李贵明(老龄办专职副主任)

成员为局属各股室负责人。

通过成立领导组,民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其他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股室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格局,为切实维护广大困难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做了充分准备。

二、措施具体,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五保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弱势群体中的特殊困难群众,对“五保户”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五保供养政策,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今年以来,民政局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四项制度”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明确目标,认真履职,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对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

根据国家民政部和省、市民政部门《关于开展农村五保对象一次性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对五保对象再次进行了复核确认、登记造册,并填写了《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台卡》,建立健全了五保对象数据库。通过开展对农村五保户的调查核实工作,真正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数据准,为做好农村五保救助工作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县共有农村五保户2501户2624人。为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昭政发〔20__〕45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省、市政府对供养资金的承担要求,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纳入省级转移支付的1137户1168位五保老人的生活费用由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1200元(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720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20元,县财政每年每人补助360元);对20__年新增暂未享受生活补助的1364户1456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按农村最低生活补助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外,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20元、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60元的五保供养金,使供养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

20__年,全年共支出五保供养金480.05万元,其中:纳入财政转移支付的供养对象月支出11.68万元,全年累计支出供养金140.16万元;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供养对象月支出5.824万元,全年累计支出供养金69.89万元,确保五保供养工作做到按标施保、按时足额发放,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我县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

(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

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是缓解农村贫困群众就医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__年,民政局在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过程中,始终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方针,按照及时有效、简便易行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资金使用重点,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全年累计农村医疗救助46879人次,其中资助新农合46693人次,资助新农合资金93.39万元;资助参加新农合后二次救助186人次,资助资金16.34万元,切实解决了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过程中,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安排使用作了严格规定,并将医疗救助资金纳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确保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杜绝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积极推动我县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

20__年,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开展。今年,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确保全县社会稳定,为此,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对今年的农村低保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要求各乡镇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定农村低保对象名单,全面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扩面工作。同时,对各乡镇民政所的同志进行了农村低保业务工作的培训,为今年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

2、认真开展农村低保调研工作

今年,县民政局多次组织工作组深入各乡镇,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村入户,揭锅看仓等方法,对残疾人、特困户、重灾户等困难群众的缺粮情况、原因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同时,要求各乡镇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年龄、性别、家庭贫困程度等有关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使登记工作切实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为下一步农村低保生活对象扩面工作打下了坚守的基础。

3、措施具体,狠抓落实

一是为化解物价上涨和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影响,切实做好“提标”工作。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先后两次下的发通知要求,从20__年1月和7月,按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两次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即:1-6月,1档、2档、3档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为50元、40元、30元;从7月起分别为60元、50元、40元)。为使提高补助水平的政策落实到位,民政局采取各种措施认真复核上半年的发放情况,确保农村低保资金足额发放。此外,20__年新增农村低保对象仍按3个档次实施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50元,从20__年7月起执行,切实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是根据《昭通市民政局、昭通市财政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的通知》(昭民发〔20__〕59号)文件精神,做好全县农村低保扩面工作。根据市级下达我县20__年农村低保人数45525人(其中:20__年农村低保人数39658人,20__年新增5867人)的指标,经县民政局研究,报县人民政府同意,以20__年县政府下达各乡(镇)的农村低保控制数为主要依据,并综合考虑各乡(镇)农业人口、地区居住环境、贫困状况等因素来确定分配方案。并严格审批程序、明确发放时间,落实补助标准,按时完成农村低保扩面工作。

三是为确保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民政局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和“分档分类施保”要求进行管理。对去年享受农村低保补助的15403户39665人进行了全面审核,对其中不符合《__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规定的2107户5344人进行了停发,对没有按户纳入的828户家庭进行了调整(调增人数816人),并严格按照“一评二审三榜”原则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审核和审批。

全县共有20181户45525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月发放低保金227.63万元,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317.59万元,保障面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2%,占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52.74%,切实解决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

4、严格程序,加强管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县、乡、村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同,基层落实”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要求各乡镇要坚持原则,严格工作程序,准确核定保障对象,把好入口关,每年审核一次,避免“一保定终身、养懒汉”等现象。

(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改革步伐逐步加快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今年,我县在坚持依法建章立制、规范村民自治活动的同时,注重克服就自治抓自治、就民主抓民主的倾向,把村民自治活动与农村中心工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制约和激励作用。

今年,我县继续加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改革步伐,认真抓好村(居)民自治工作,推进村民选举、管理、决策、监督“四权”的落实,全面实行村(居)务公开,使村(居)务公开率达100%。同时,抓好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示范工作,切实搞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社区居委会班子建设,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环境美化、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认真开展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的要求开展工作,促进了干部的作风转变,干群关系密切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过去,多数村民只知埋头生产,不愿抬头问路,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以来,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普遍增强,村民特别是村民代表参与重大村务决策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村民代表素质不断增强,村民代表会议质量不断提高。

二、对基层组织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有了一定的保障,乡村组织运转困难问题逐步缓解,农村基层政权运转保障能力工作逐步加强,但就我县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缺少长效机制,难免出现朝不保夕的现象;二是村、组干部报酬低,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出现工作拖拉、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三是村干部公用经费补助的范围窄,标准低,导致有人愿意出门打工也不愿意当村干部的现象。

建议:首先,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招商引资等步伐,从而增加财政收入,保障乡村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乡村组织运转困难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运转保障能力;其次,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对基层组织运转经费的投入,保障基层组织基本经费;再次,鼓励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开展科技致富,即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后,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并制定严格奖惩制度,从而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民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存在的困难

(一)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少且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任务繁重,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目前,我县15个乡镇民政助理员仅有40人,其中仅12人专职,其余28人兼任其它部门工作及包村蹲点、综合治理、挂钩扶贫、计划生育等其他任务。此外,相当一部分民政助理员是新手,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二)贫困面大,绝对贫困人口多,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且灾害连年,所以,需要救助的人多、面广,无疑给民政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三)县、乡民政办公条件差,部分乡镇民政所办公场所还是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相当一部分乡镇连装各种档案和资料的文件柜都配不齐备,办公地点狭小,办公设施也极为简陋,老房子、旧桌子、旧凳子、旧柜子在基层民政办公室非常普遍,不利于基层民政干部安心开展工作。

2、建议及对策

篇2

2007年我县的农村养老保险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农村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和省政府浙政发〔2002〕27号、〔2003〕26号文件精神及省五部门指导意见的要求,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扎实开展农村养老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为深化完善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完善被片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33号)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温政发〔2005〕63号)文件精神,在国土、社保、罗阳、雅阳等单位调查研究基础上,于2007年10月出台了《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政策的通知》,并于2007年12月开始申报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2007年,我县共有被征地项目17个,涉及11个乡镇14个行政村,应当落实即征即保对象225人。到2007年12月底,共落实应保对象155人.

二、存在的问题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一直是县领导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试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我县2007年之前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

1、被征地农民参保意识不强

由于被征地村人均被征耕地省,土地安置费基本已被农民领去,个人部分无法缴纳,而且大部分被征地农民认为参不参保无所谓。

2、资金难以筹措

根据前些年我县耕地征用补偿情况分析,个人安置费部分无法抵足个人缴费部分,资金缺口较大。而集体承担部分的资金,因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返回金为全体村民所共有,主要用于补足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用集体所有的资金为部分村民缴纳保险费,大多数村民在思想上不能认同,集体出资部分筹集也会遇到较大的难度。除此之外,县政府需要承担的资金也较大,一步很难到位。

3、参保对象难以界定。根据泰顺的实际情况,由于二轮土地承包不到位,即使被征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也还存在着“征地而不失地”的现象。有的村还在征地之后,把征地费平均分给了村民,同时对被征的土地进行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导致参保对象一时难以确定。 三、2008年工作思路

篇3

一、__镇基本情况

__镇所辖2个社区14个村委会,106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20__年末总人口9364户34723人,其中农业人口6158户28695人,农民人均有粮369公斤。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11607.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512 元。20__年末全镇有农村低保对象3505户11203人;有城镇低保对象 280户580人。

二、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保民生为重点,抓好社会救助工作

1. 为了提高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建立了灾害紧急救助机制

2.突出抓好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特别是对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等特殊困难对象给以重点照顾,切实做到工作到村、落实到组。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20__年春节前发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济及慰问款10000元,重点慰问五保户、高龄老人,特困户、同时安排棉被300床发放到各村用于慰问特困群众。 已全部按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同时对全镇救灾救济款物实行专项管理,严格了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纪律,提高了救灾款物的发放透明度。保证了救灾款物发放公开、公正和公平。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市县的统一要求,我们从九月三十日起在全镇开展城乡低保规范核查和扩面工作,对所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评议核查。共取消不合条件和自然减员的城市低保3户11人,农村五保户1人,在社会上受到好评。到目前为止,我镇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达到 182元,农村低保适当提标、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达60元。截止11月,共救助城市低保对象7506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09.6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1203人,发放农村低保金 746.7万元;供养农村五保户 168 人其中集中供养 6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五保资金16.1万元;救助城乡患病困难对象758人,发放医疗救助金40.4万元。

(二)、救灾救济工作

1、灾后民房修复工作。

一年来我镇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使农户民房受到一定损失,民房受灾农户436户20__人,受灾民房1717间,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及时准确的核报,现已得到救助 436户投入资金 72205元。现已兑现到农户手中。

2、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20__年累计受灾农户2124户10195人,田地受灾总面积 634 公顷,成灾面积 353公顷,绝收面积93.4 公顷; 造成经济损失350 万元。灾情的及时核报使灾民损失降到最低。

3、认真做好救灾救济粮发放、棉被发放工作

认真做好春夏荒救助工作,全年累计发放救灾救济粮12.15万公斤,得到救助农户3000户次14400人次。发放救济棉被300床,发放衣服 300套,蚊帐500个,得到救助五保户166户,孤儿34户,其他特困户100户。

(二)、低保工作

1.城乡居民低保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执行,规范操作、严格程序、全面实行透明管理阳光作业,对全镇3505户11203人农村低保户和280户580人的城镇低保户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救助。切止20__年11月止共发放各类资金共 947.4077 万元。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现已全部发放到位。

2、按时发放五保户生活补助。

认真做好五保户温保工作,全镇供养五保户168人,发放月人均生活补助80元,全年共发放五保户生活补助金16.1万元。现已全部发放到位。

3、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金发放工作

城镇低收入困难居民、城镇居民低保户、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严格按照镇康县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工作实施方案进行采取按季申报发放。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使他们能够看得到病、看得起病20__年全镇共得到救助758户758人,发放救助金40.4万元。

(三)、优抚安置工作

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安排下,“八一”期间认真组织村干部走访慰问退伍军人380户发放慰问金7600元。

(四)、社会事务工作

1、认真做好小乡干部生活定补发放工作

全年发放小乡干部定补33336元,现已全部发放到位。

2、全年火化尸体15具,其中处理无名尸30具。

(五)、老龄工作

1、20__年末全镇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874人,占总人口的9.56%,城镇老年人533人,其中男性289人,女性244人;农村老年人3341人,其中男性1553人,女性1788人。百岁老人3人,其中80周岁-99周岁老年人427人,“五保”老人166人,“三无”老人8人。

2、认真做好60周岁-79周岁以上农村特困老年人助医助养金发放工作。20__年度共走访慰问助医老年人 47人发放助医金6400元,同时为全镇300名80周岁高龄老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

3、百岁老人生活定补发放工作

全镇有百岁老年人3人,现已领取生活定补3人,月人均生活定补200元全年共发放百岁老年人生活定补10600元。现已入户发放到位。城乡80周岁-99周岁老年人长寿补助金已发放结束,全年80周岁-99周岁老年人427人按月人均20元算全年共发放长寿补助金8540元。

四、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社会救助工作压力较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救助的资金较为短缺。随着要求享受低保的人数越来越多,低保资金有限,审批的条件较为严格,从而引发了未享受低保人员的上访现象。

2、乡镇民政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各乡镇、

乡镇民政所长大都形成身兼数职,即要抓好政府中心工作又要抓好民政工作,所以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民政工作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政工作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民政工作经费的投入仍然不足;民政硬件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开展;乡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力量薄弱,工作基础差等原因,功能还有待完善,等等。对此,下一年我们将认真面对困难并加以克服解决。

3、民政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不能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的需要,建议给予增加编制。二是民政工作经费不足。随着民政工作任务加重,民政工作经费呈现严重紧缺现象,上级下拨的各项资金没有配套的办公经费,而各项资金属专项费用,这就严重制约了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步民政工作计划

1、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每年的5-10月份我镇洪灾和旱灾时有发生,冬季春荒救济工作量大,民政所干部克服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和县民政局救灾股领导形成合力,深入村组,实地踏看,切实掌握好第一手灾情材料,积极向上争取救灾款物,以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2、抓好灾民房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工作,使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得到进一步保障。

3、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扩面工作。对评议出的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力争做到应保尽保,保证低保专项资金足额发放到位。二是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强各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实抓好低保资金的发放工作。四是继续做好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工作。

篇4

(一)以依法行政为依据,四大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

1、民间组织管理不断规范。截止目前,共有民间组织200多家,依法成立社团组织86家,今年新成立9家社团组织、6家民非企业单位,社团年检率达到100%,对民间组织和民非企业加强管理,完成了年检工作,对不规范的组织限期整改,不合格给予取缔。

2、殡葬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全年治理率达83%。全年遗体火化率达100%,建立32家生态墓区,入墓率60%,建制村覆盖率已达86%。杜绝乱埋乱葬的现象,先后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平毁活动,基本刹住了私建、扩建坟墓的不正之风。

3、区域地名管理不断创新。加强了地名规范管理,拟制地名规划,落实农村标识,建立地名网站和实施勘界管理。本年度共上报命名住宅小区4个,新拟住宅小区名称4个,设幢牌300多块,门户牌4000多张,变更地名标识140块,增设行人指示牌29块。目前地名网和电子地图已经建成,开始运行。

4、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按省厅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工作,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共办理结婚登记近4000对,办理离婚登记532对,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1881例。*年办理收养登记共72例。

(二)以重点工作为抓手,五大服务保障成效显著

1、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

——“避灾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作为全省“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之一,我区建成不同规模级次的三类“避灾工程”。区级“避灾”中心总投资1000万,总面积1300平方米,集仓储、避灾、救助、慈善超市、接收捐赠和服务于一体。其次是海门、三甲、前所三个街道和大陈镇本级避灾中心和8个村(社区)级避灾所,在抗击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转移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外来民工医疗救助走在全市前列。我区率先实施了外来民工医疗救助制度,明确救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救助对象、救助基本标准、救助程序、资金筹集和管理、部门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填补了我区医疗救助制度之空白,在省内有着良好的影响。作为20*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年投入30万元。自实施以来,初见成效。有4位民工获得了相应的救助,累计支付救助金225*元,为特困外来民工排忧解难。

——设立社会捐助接收站和慈善爱心超市服务中心。负责捐赠物资和志愿者服务的接收和管理,为捐赠者提供一个人性化的、方便快捷的救助平台。

——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稳步试行。切实搞好宣传发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力争使参保面达到80%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今年确定低保对象共34*人,发放375万多元保障金。继续推进低保工作动态管理制度,普及社会化发放和定期检查制度。

——集中供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共11所敬老院,总床位数达589张。“三无五保”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0.73%和100%,完成省市标准和要求。

——灾害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全区累计下拨救济款90万元,其中春荒救济款25万元,冬令救济款20万元,台风救灾款45万元,妥善安排灾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此外,我局代表市局参加省“社区减灾平安行”应急减灾知识竞赛荣获第三名。

——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共有59人符合救助条件,累计支付金额约48万元,救助比例达到了人均自负诊疗费用总额的62.3%。建立了惠民医院,全年筹资额为180万元,确保600元/人·年的医疗服务标准。

——*区社会救助站全年共实施救助1586人次,其中儿童为116人次,发放了1万张救助指引卡,对扶弱济困,促进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

——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本年度共接收231位义务兵,其中属区安置对象的共52人。落实了区政府出台的20*年退伍安置政策,实行货币安置。已发放退伍军人自谋职业一次性安置补偿金929000千元,待安置生活费35000千元。

——落实645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补助。已为63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费20万元。

——做好义务兵优待金的发放工作。20*年度享受优待金的义务兵共487人,区财政拨款364.5万元,确保元旦前发到每个义务兵家属手中。

——做好“八一”和春节慰问活动。慰问了驻椒部队、特等、一等残疾军人、在乡复退军人,共发放慰问金31万元。

——拓展双拥工作社会基础,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三位一体的拥军优属服务网络。把四项拥军作为重点来抓,发动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向部队赠送电脑、科技图书、家电等,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发动民企拥军活动,向部队捐赠100万元资金,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初飞跃集团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服务功能。今年解放*岛烈士纪念地共接待参观人数计约13万人,门票收入约16万元。有2名讲解员在全国英烈机构演讲大赛中荣获“优秀讲解员”称号。

3、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上了新台阶

——全力以赴做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遗留难点村工作。及时总结选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分析暂缓、重选、补选的原因,攻克难关。

——推进村务公开示范活动试点工作,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到20*年底,我区共有121个村达到省规范化建设标准,超额完成市标准的30%,其中三甲街道荣获省级示范称号,下陈街道下陈村、葭芷街道井马村、三甲街道海明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高度重视新社区建设,加大调查摸底和理论研究力度,理清新社区建设内涵,起草了《关于白云街道山南社区建设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力争通过科学规划,优化新社区空间布局,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新社区的投入,加快新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目前白云街道的开元等7个新社区已授牌,开始正常运作。景园社区已批文,正在筹建中。

4、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深化发展

——社会福利院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利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支持福利事业。目前福利院两处共有床位209张,休养老人217人,弃婴16人,入住率104%。各乡镇敬老院迅速发展,环境改善良好。

——着力畅通广泛多元的慈善募捐渠道。通过不断拓展思路,广纳善举,使慈善事业不断深入开展。鼓励企业设立冠名救助金,并将当年捐赠的冠名救助金全部用于救助。区慈善总会今年以来募集了182万元的冠名慈善基金,已发放救助金约100万元,共约有1800人得到不同形式的救助,有效缓解了政府医疗、教育等救助压力。我区目前签约每年上交冠名慈善救助金5万元的企业有11家,每年上交1万至5万元的企业有10家,冠名额居全市之首。方远集团、项道铨、罗雪华获得了“浙江慈善奖”。我区慈善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福利企业生产保持良好势头。20*年度全区福利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59.43%,创利税8200万元。全区37家福利企业安置了857名残疾职工,累计支付残疾职工工资900万元,缴纳残疾职工养老保险金26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和待遇。

——社会福利彩票销售取得明显成绩。电脑福利彩票总销售量达到2366万元,筹集福利金47万多元。

——提升老龄工作水平。狠抓“夕阳红”工程建设和助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老龄宣传工作、老年教育工作和老年维权工作。组织了第十九个老年节系列庆祝活动,掀起全区敬老活动的热潮。

5、移民安置稳步进展

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我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部署开展了移民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及后期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初出成效。截止目前,移民初步核定为14135人,超省核定数目3670人。涉及到省内外19座大中型水库,现主要分布在区内10个街道、275个村,未出现上市上访现象,深受群众的好评。*区人民政府荣获省20*年度滩坑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区移办工作人员获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以质量效益为标准,三大硬件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新福利院大楼的迁建工作。作为“区重点工程”之一,目前新院迁建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新院规划占地30亩,建筑面积达13980平方米,床位500张,总投资25000万元。现已通过方案设计,土建工程已与有关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征地工程完成并已着手施工设计和地质钻探工作。

二救助站新大楼的建设工作。新救助站占地面积10亩,计划投资500万元,床位150张。已完成土地选址、项目建设方案的设计和申报、项目地块的地质勘察。目前开始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进入实质性的工作阶段。

三是解放*岛烈士陵园的完善开发工作。按照民政部对陵园发展方向的要求,今年着重加强景区的形象塑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指示牌的设置工作,加强园林建筑的整体规划,走园林化的道路,努力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的品牌。

(四)以确保工作落实为目标,两大机制不断完善

1、完善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深化效能建设,健全机制,以建设“人民满意机关”为契机,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监督制度,不断推进行风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果。目前,让利于民、方便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等业绩随处可见,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民政的行业形象进一步树立,群众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

2、完善以优化素质为核心的组织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