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政服务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政服务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价格是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评审的重要因素,是评价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坚持低价优先、价廉物美的原则,加强价格评审管理,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条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采用综合评分法的,除执行统一价格标准的服务项目外,应依法合理设置价格分值。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权重)不得低于30,不得高于60;服务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权重)不得低于10,不得高于30。

综合评分法中的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投标人的价格分统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投标报价得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价格权值×100

第三条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和询价采购方式的,应当比照最低评标价法确定成交供应商,即在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前提下,以提出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作为成交供应商。

第四条采用综合评分法,将根据采购项目情况,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合理设置各项评审因素及其分值,并明确具体评分标准。加分或减分因素及评审标准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采用竞争性谈判或询价采购方式的,应当在谈判文件或询价文件中载明“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评审方法、最后报价时间等相关评审事项。

第五条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得去掉最低报价。

第六条投标人的资格条件,不得列为评分因素。但投标人的资格条件,不能满足招标或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要求的,不得成为潜在中标供应商。

篇2

【关键词】高职 就业 家政服务

就业难一直是困扰着高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的问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生源就十分充足,反之则不足,就业率与生源成正比。如何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新的就业途径是高职教育必须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分析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教育面临着学生难就业和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一方面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却招不到熟练的技术工人;一方面企业急缺复合型的高级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因未开设相应专业,提供不了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用人市场的脱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出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难”局面。

(二)现状分析

1.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

很多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求高、求稳、求一步到位”在职业规划时没有深入思考,自己有何特长,适合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自己能胜任什么岗位,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高职毕业生和本科生一样理想的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500强企业,但事实上最终去向大都是民营与私营企业,就业岗位大多是操作工、文秘、前台、销售等初级岗位。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眼高手低”现象,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到岗后不甘心从事当前的工作始终想跳槽,不安心本职工作,导致经常性主动失业。

2.院校专业设置滞后

学校在进行市场调研后发现市场缺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等学生毕业时才发现此专业在几年的时间里已经饱和。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往往新专业开办后又不能立刻停招,只好继续招生,导致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其次高校间专业设置太相近,缺乏特色专业。例如旅游管理专业文科、理科、工科院校都在开设,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肯定优先选择有特色的旅游院校的学生。因此高职学校专业设置滞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特色专业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

二、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政服务业孕育产生。家政服务业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新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它是以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的行业。

(一)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2011年苏州市常年从事家政业的约有2万多人,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农村妇女,年龄在40-55岁之间,文化层次不高,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门技能训练和培训,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从事的工作为做家务、照料老人、接送小孩、看护病人等。这些家政服务人员构成了低端家政服务市场并且正在逐步饱和。

随着中等收入阶层人群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烦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工作之余更好地享受阳光、健身和社交生活。因此,对家政从业人员不再满足能做卫生接孩子等简单的服务,导致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而需要的专业性、高层次的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严重缺乏。

(二)现状分析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涌入城市,由于年龄大、学历低、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只能从事简单劳务型的家政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

2.由于社会对家政服务业培训缺乏专业性和持续性,使初级的劳务型家政服务人员无法变成中级的“知识技能型”服务人员,无法从事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中级的家政服务;其次高校专业建设不重视,忽视了家政服务市场对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没有适应需要去培养高级“专家管理型”服务人员(如高级管家类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家庭健康的指导等专门人才)。

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方向与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由数量转向质量,高职毕业生如何体现自己独特的社会竞争力,如何解决就业难,提升社会地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社会对家政服务尤其是高质量的家政服务人员有大量需求,而大学扩招毕业生不断增加,劳动力资源丰富,甚至是富余的情况下,把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家政服务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不仅能解决现实中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尴尬问题,而且可以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丰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高职教育中很多人还没有踏入家政服务这一行业,还不了解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面对迅速发展的家政服务业,而开办家政学专业的学校却屈指可数,据《中国青年报》报到2007年吉林农业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相继开设了家政本科学历教育。但每年毕业的几十人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市场对高素质家政人员的需求。因此将家政学专业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做好定位打好品牌定能为高职学生开辟一条就业的新途径。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作为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明确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是复合型、适应型、全面型、“一专多能”的综合人才。高职院校在做好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开设家政学专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家政服务和家政管理的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能系统的学到有关家政服务的各种课程如:财务、管理、理财、医疗保健、法律、文秘、育儿、策划、英语、茶艺、插花、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动手能力。

另外根据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家政服务教育培训。让学生通过国家、社会认可的持证上岗考核和家政服务等级考核,让一部分学生成为“知识技能型”服务人才,一部分成为“专家管理型” 服务人才。初级的“简单劳务型”服务人才可以让社会弱势群体担当,在家政服务高层次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需求的复合型中高端家政服务管理人才队伍。

(二)扭转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家政服务就是保姆替人做饭、打扫卫生、照顾老人,是外来打工妇女干的活”、“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腐观念不仅在学生中存在,在学生家长、社会中也普遍存在。要扭转这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方面需要学校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家政服务业,树立职业无高低贵贱,只有社会分工不同的职业思想。请中高级家政服务人员给学生做讲座通过他们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认识、了解家政服务业,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另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服务百姓、便捷生活”方面的突出作用,扩大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影响力,端正社会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偏见和歧视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把家政服务业提升为一种正当的、有文化含量的、高收入的职业。

在树立学生对家政服务业认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很多家政从业人员工作时间都在雇主下班后,这就暴露出雇主对家政人员的不信任,担心将家里的钥匙交给家政人员会发生财产丢失的情况,在以往的新闻报到中也确实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人民军队作风,切实从雇主的角度考虑问题维护雇主的利益,严格保守雇主的秘密,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逐步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一般的家政服务员都是纯一色的女性,很少有男性涉足。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和特殊的工作确实很需要男的帮忙料理。在市场需求中男性家政服务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他们的收入往往高于女性,因此要打破家政从业人员都是女性的传统观念,培养男家政服务人员。

(三)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规范管理

家政服务业是城市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规范家政服务业不在简单的是企业行业的事情而应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发展家政服务业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出台行业规范标准, 提高中介机构的资质要求, 规范家政服务业的运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将家政服务业纳入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建立和完善家政从业人员的上岗和培训机制,提高家政服务业准入门槛,严格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等级酬劳标准,规范劳动合同, 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家政服务人员关心的是工资待遇、劳动关系和尊重,雇主关心的是信誉、安全和优质服务,管理部门督促家政企业与用工人员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督促家政服务人员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等基本保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家政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家政服务公司、从业人员和雇主签订书面劳动合约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力与义务,使三方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维护家政人员平等的社会地位。

总之,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高职教育培养的中高级家政服务人员不仅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解决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为学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雪松.掌握高职学生心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A].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94-95.

[2] 刘正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改革[A]. 职业技术教育,2008(16):25-28.

[3] 李艳梅.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与规范化建设[A].社会科学家,2008(7):107-110.

[4] 顿祖义,牛亚莉.高职院校家政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3-15.

篇3

物业服务管理,是指物业服务企业接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修、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其直接收取的物业服务费主要用于小区维修、保安、保洁、绿化、道路、税费等几个方面。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中集中体现的是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行为,这种市场化的运作全部是通过有偿服务收费来实现。由此可见,物业服务市场的主体结构要求是“谁受益、谁交费”。

目前,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及物业服务行业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市物业管理的普及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除了写字楼、商场、商品房外,工业厂房、学校、医院、房改房,城区居民小区也逐步引入物业管理。物业服务行业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的同时,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物业服务收费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加强监管已属刻不容缓。

__市自从80年代起物业服务收费均是由企业申报、物价局审定批复每户每月9-12元的服务价格。这在计划经济时代依赖政府的大环境中,业主较为认同,只要有红头文件就好办,当时对物业管理及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20多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小区内所配套功能需求,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楼房档次等制定物业服务的收费标准,扶持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逐步形成了一个行业,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此类批价由于各种物业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虽然政府有关部门非常谨慎地批价,但由于业主对行业的不了解,个别物业服务企业的违规操作,舆论的负面渲染报道等原因,物业服务的收费问题成为市民普遍关注的,争议性较大的热点问题。

20__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下发《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行为,保障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以该办法为依据,__市政府于20__年6月下发了《__市物业管理办法(试行)通知》(下称办法),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步将物业服务收费的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转为市场调节价及政府指导价。《办法》规定包干制、酬金制的普通住宅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即由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物业德惠服务等级、标准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等级基准价和浮动幅度,并定期公布;实行组合制的普通住宅服务收费和高档住宅别墅物业服务收费以及非住宅物业(如居民小区、商场等)的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即由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物业服务企业应为业主提供优质价相符的服务,实行明码标价,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以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情况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办法》出台后,在行业及企业当中、广大业主当中产生了波澜,企业认为没有了“尚方宝剑”,收费将会更难,有企业的老总更说::“这不是要我们提供无偿服务吗?”而业主们则认为政府不批复定价这不是给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乱收费的依据吗?舆论方面也给予了较大篇幅的关注和报道,对关于住宅档次、服务标准的挂钩、收费标准的调整、如何协调定价等方面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质疑。我们曾经在一天内接到10多个有关收费方面的电话投诉。尤其是覆盖面较广的[!]旧物业、早期的、中低档的商品房等物业,由于物业的绿化地小,道路较窄、坏、烂,配套不齐,功能欠缺,对机电、绿化等的养护不重视,再则业主素质参差不齐、需求的物业服务较表面等等问题,对物业服务实行指导价的争议特别大。个别物管企业也因为低价介入物业的管理,并用车场费用等多种经营弥补服务费等做法,导致物业的重新招标,形成了各方均对原来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的含金量重新评定问题。

一、我市物业服务管理的现状:

1、物业管理内容主要是小区的公共部位。小区公用设置的维修,不涉及业主室内部位。但有些业主却认为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不仅仅是保洁、保安、绿化,应无所不包,要求物业企业无偿为住户室内提供一切服务,一旦服务得不到满足,就以此为“ 借口”,拒交、少交、欠交物业管理费。

2、业主对物业服务收费缺乏知情权。从我市中心城区看,各物业服务公司都能做到明码标价收费,能在小区醒目位置公示服务项目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等,但对物业服务收费的收支情况,物业服务公司没有严格按照严格规定“每年不少于一次向业主大会或者全体业主公布物业服务收费的收支情况,接受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侵犯了业主的知情权和监管权。

3、物业公司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开展和提供的服务项目单一、面窄。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的物业企业仅仅是面向居民住宅小区提供服务,而对居民住宅小区也仅仅提供保安、保洁、绿化等一些基本服务内容,缺乏服务创新意识。比如西苑小区物业公司,不能充分利用社区党建、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价格进万家等一系列社区建设活动的契机,拓展服务平台,只好在收费率不到70%的情况下,靠出租店辅租金来负债运转。全市没有一家开设代接送小孩、代灌液化气、代家政服务等项目的物业服务企业。

4、物业企业员工素质不高,服务不规范,认为物业服务是简单劳动,于是低薪聘请一些文化低、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上岗。即便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也还是停留在基本技能的初级阶段,还没走向由劳动部门参与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鉴定,致使物业服务工作不到位,不按规范操作,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一,高品位的物业公司无从查找。

5、保安工作流为实质,人浮于事,加重公司负担,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具体表现为:重门岗,轻巡逻查看;重小区内部安全,轻防患;重治安问题,轻设施安全;重人员数量,轻人员素质;重人员配置,轻岗位管理监督;重对人的防患,轻对物的安全监护。如__市福州乾坤物业公司,管理41栋1023户,入住率60%,年度收费率75%。聘请保安人员24人,设有东、西、北三处保安点,每处设岗3人,实行三班倒24小时值班,每人月薪800元,发放保安人员一个月工资达19200元;20__年1-9月物业收费266494.18元,支出397582.53元,亏131088.35元。

6、业主委员会工作滞后。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绝大部分小区都没成立业主委员会,虽然有极个别社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都没有形成和发挥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对物业服务与公共财务的收支疏于监管。同时,由于业主委员会自身缺乏对物业相关政策、规定的了解、理解和运用,致使物业企业单方说了算,而业主委员会却对物业的管理事项难以决策。

7、有个别业主过度强调个人的实用性利益不顾社区整体外观形象的共同维护。如:防盗钢窗、空调等的安装零乱;私占公共场所,拥堵通道;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物业公司的工作难度和不应有的工作量。

8、物业企业由小区全体业主共同选举、公开招聘的规定没有得到全面执行。目前,__市中心城区各居民住宅小区提供物业服务的物业企业都是前期物业开发代管,后期物业则是由开发商将原来分管物业的人员分离出去,重新注册企业名称、企业法人,成立新的物业服务企业来接管社区。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物业,都没有通过市场公开竞争招标,由全体业主自主选举物业管理公司,致使物业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标准缺少明细、欠缺可监督性。

9、市场体制不活,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均,增加了物业公司管理成本,导致不少物业公司负债经营。如;__市康居蒂景湾居民住宅小区,公共服务水电都是按商业用户执行,甚至居民楼道公用照明也是无价可讲,价位的顺势反差加重了物业公司的管理成本,以致企业通过变术来减少债务,实行勉强运转。

10、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的问题,小区分期建设及附属物配套工程未完全峻工而提前交付,有些配套设施如水、电、气工程不配套,造成物业公司开展工作困难,影响物业服务质量。

11、如何加强监管、规范行为?如何引导物业公司和业主搭建互盈载体?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缺位。

二、造成物业服务管理难的主要成因:

1、开发商对小区配套承诺不兑现,质量问题多。由于开发商不兑现售房时的承诺,入住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有的业主以拒缴物业服务费来与物业服务公司实行对峙。开发商遗留问题引发的物业管理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面积分摊不合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承诺不能兑现。二是房屋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就修缮责任互相推托。三是转嫁本属自身承担的费用(如:房产测绘费)给业主导致业主意见突出。

2、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收费不合理、财务不透明。物业服务收费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物业公司不按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物业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收费或者收费少服务。从调查的情况看,这是业主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关系。虽然我市1999年就出台了《__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收费办法》,明确规定了收费项目、档次和收费标准,但仍有部分物业公司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设立项目或者以强制提供服务的方式收取费用。此外,问题更多的是物业公司的收费标准与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符,同一区域同一收费标准的不同小区,服务的质量各有千别,常常引起业主的不满,以致业主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依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当向业主大会或者全体业主公布物业服务资金年度预决算,并每年不少于一次公布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而现在不少物业公司并没有执行规定,特别是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物业服务收费缺乏透明度。业主不知道自己交纳的费用花在什么地方,总认为物业公司收了很多钱,却没有用在业主身上,所以拒绝交纳物业费。

3、业主的消费观念有待改变。部分业主物业服务的消费观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一是买房人对物业管理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二是我们国家诚信价值体系尚在初级阶段。遇到问题,业主不是积极通过司法、行政手段解决,而是选择随意拖欠或者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的方式进行,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合同的严肃性,而且造成了住宅消费的诚信危机。三是一部分人存在从众和侥幸心里,看到小区内有业主不交物业费,认为自己交了反而吃亏,所以也效仿着拒绝或者拖欠物业费。物业服务收费不到位,最终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业主本身。物业费主要用于居住小区房屋公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等服务性开支。部分业主不缴费,等于免费享受公共服务,这对缴费的业主是不公平的。长此发展,不缴费的业主可能会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物业管理无法正常进行,房屋及设施将会失修失养,小区的保安、保洁、绿化将无人问津。

三、着力从以下方面加强监管。

1、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倡导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建立成本分析制度整合资源,联合采购,扩大管理规模,降低管理成本。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为业主提供更细致、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定期公布物业费的收支情况,使业主明白消费。物业服务企业虽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竞 争仍然十分激烈。因此,仅靠降低物业费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塑造企业品牌,才能实现物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具体方法应该:一是改变以往的收费态度和方式。由于收费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自身对物业相关政策、规定缺位理解和运用。同时,由于收费面广、点多、量大,难免出现生、冷、硬的工作态度,因而与业主的沟通、交流不是很顺利,导致业主对物业服务公司有意见而不愿交费。如:物业企业可在小区公告栏定期公布已缴费业主的名单,起到督促作用;对极个别拖欠较多、影响整个小区物业收费工作的业主,物业公司应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以起震慑教育作用。也可以依靠业主委员会,并以业主委员会的名义下发通知,宣传交纳物业费是业主应尽的职责。二是要加强物业服务公司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物业企业要努力为广大业主提供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行为,逐步扩大服务项目,不断追求服务的精细度,注重对服务质量的研究,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为小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使广大业主逐步接受“花钱买服务”方式。另外,物业企业还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规章,规范行为准则。收费时可根据居民的不同情况,在物价部门制定的物业收费标准幅度内,与业主商量确定。对有些收入很低确实交不起物业管理费的,应给予减免政策并向其他业主公布,一方面解决了交不起物业管理费的贫困户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起到和发挥了其他业主监督的作用。物业服务公司应该在加强企业自身建设、通过服务水平、质量上下功夫,盘活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赢得广大业主的认可和满意。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自身行为。协会应实行横向协调、纵向指导的方法。一方面要加大与物价局沟通,物价部门要定期举办物业服务管理培训,规范其执收行为,为物业管理企业解答对《办法》和新颁布的《物业服务管理条例》存在的疑问。针对企业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专业意见、建议,对于中档的物业,建议企业应进行全面的评价,遵循给什么服务报什么价格的原则,按政府的标准定价,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内容,不能进驻后再提价,引起业主的反感。要特别注意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在实行明码标价期间要确认收多少服务多少,不能随便许诺能人所不能。对于广大业主方面,协会要重在宣传及时引导的方法。针对业主缺乏成熟的物业管理消费意识的情况,协会以舆论为向导,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的解释和引导工作。如召开不同地区的业主座谈会,请有关人士来为其讲解案例,在物业管理收费方面存在包括如何界定变通住宅?界定档次有争议怎么办?三级资质的物管企业能否按一级收费?没有业委会能否改收费标准?哪种情况下收费明细账单一定要公布?小区车位收益该归谁等七大焦点问题从行业的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此外,为切实指导物业服务收费的定价、协调、平息业主与物管企业因定价问题引发的矛盾,针对物业档次界定难的问题,协会可以启用物业服务收费建议的评审程序,由企业或业委会提出需求,协会以组织行业专家到物业现场进行评审,从行业的专业角度提供合理的定价建议、意见,为物价部门审定价费提供切实可行的资料。为更好地平衡行业所面临在收费方面的困难和矛盾,行业协会除了对物业服务收费项目进行明码标价外,物价部门也应主动与其沟通,开展收费公示,统一制作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帮助业主树立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业主买房是一个持续消费的过程,即便是付清全部房款,也仅仅是消费的开始,所以改变购房消费观念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价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业主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花钱买服务”的物业消费意识,明白不缴、少缴和欠缴物业管理费不仅损害了物业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广大业主的利益。同时,也应该坚持在日常的物业管理小区中利用不同宣传的形式:如公告栏、宣传栏等向业主进行宣传,提高广大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识,让业主知道交纳物业服务费是每个业主的应尽义务。房管部门要从完善部门职能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帮助广大业主树立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努力为物业企业和业主搭建互盈互利平台。

4、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规范物业服务管理行为。规范和约束小区的业主与业主之间、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仅靠业主公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__市物业服务管理办法》,通过规章的形式将他们的责、权、利明确下来,确保业主和物业公司双方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大力推进和完善《__市物业服务管理招投标制度》。业主大会通过招标选聘物业企业时,房管和物价部门必须到场进行指导,努力做好监管、指导到位,当好服务者、指导者、监督者和管理者。作为服务者,房管和物价部门要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服务;作为指导者,房管和物价部门要在全面实施《__市物业服务管理办法》的同时,加快出台《__市物业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宣传发动的工作力度;作为监督和管理者,房管和物价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依法行政,严格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的行为。同时,又要加强对业主行为的正确引导,提高业主素质。要通过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减少物业企业管理成本,为物业企业发展和小区和谐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4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用、职业中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劳动力市场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劳动力市场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平等、有序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引导、规范职业中介活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负责劳动力市场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人事、工商、财政、税务、价格、公安、民政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委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办理劳动力市场管理有关事务。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就业登记,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益性就业服务。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不得从事有偿职业中介活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开展公益性就业服务活动所必需的经费,除依法可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外,由本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七条 鼓励社会团体、组织按规定开办非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向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第二章 求职与招用

    第八条 劳动者可以凭本人身份证件和有关接受教育、培训的证明,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或者直接联系用人单位等方式求职。劳动者谋求职业,应当如实向用人单位或者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本人情况,并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和有关学历、职业资格等证明。

    第九条 劳动者应当接受职业培训或者职业教育,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劳动者谋求国家和本省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工种)的,应当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招用的职业(工种)属国家和本省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应当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第十条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用人自主权。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公布招用简章,如实载明招用人数、工种、岗位要求、用工期限、劳动保护、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基本情况。用人单位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或者信息网络招用人员广告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委托职业介绍机构;

    (二)参加劳动力交流洽谈活动;

    (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网络公布招用简章、启事;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 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应当事先向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及资料。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委托职业介绍机构或者通过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招用人员时,应当出示或者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其他法人登记文件、招用简章和经办人身份证件。职业介绍机构或者劳动力交流洽谈会的举办单位对无合法证件或者证件不全的用人单位,不得接受委托或者予以接洽。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包括临时性用工)自确定录用关系后十五日内签定劳动合同,并在签定劳动合同后十五日内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社会保险登记等手续。鼓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使用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签定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 禁止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中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二)违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和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三)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等费用;

    (四)向被录用人员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等费用或者扣押被录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学历证明等证件;

    (五)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职业介绍机构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不得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活动和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

    第十七条 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机构名称、组织章程、业务范围和管理制度;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设施;

    (三)有不少于五万元的注册资本;(四)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三人以上;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 职业介绍人员资格的考核、认定和管理办法,由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及资料。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完毕。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准;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依法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和办理税务登记。

    第十九条 职业介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变更、终止的,应当向原审核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为求职者介绍用人单位;

    (二)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求职者;(三)收集、职业供求信息;

    (四)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服务;(五)组织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服务项目。 第二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和有关证照,公布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程序、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有偿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职业介绍机构应当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职业介绍人员实行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制度,佩带身份牌,标明姓名、职务。 第二十三条 职绍机构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超出核准的业务范围经营;(二)提供虚假的职业介绍信息(三)违法为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员介绍职业;

    (四)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或者无合法身份证件的求职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五)雇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职业介绍活(六)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就业开发和就业转移等工作,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劳动保障、工商、民政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采取措施,扶持、发展街道、乡镇劳动服务组织和社区家政服务等组织,促进社区就业。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会同统计机构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统计、分析预测制度,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社会有关信息。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类职业、工种的指导价位。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实行一个城市内和地区间的计算机联网,并开发和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第二十八条 在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建立综合场所,引导职业介绍机构进场开展职业介绍活动,集中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服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活动或者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停止职业介绍活动,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签定劳动合同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按每人处以二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用人单位未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从事禁止从事的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清退招用的人员,退还收取的费用和扣押的证件。对违反第十五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对违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员的处罚,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对违反第(三)、(四)项规定的,并可处非法收取费用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从事禁止从事的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情节严重的,由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四 条劳动者、用人单位或者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对方当事人或者其他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交流洽谈会的举办单位因过错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 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法办理审核、登记、备案手续的;

    (二)未履行劳动力市场监督职责,不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影响违法案件查处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篇5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统筹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因地制宜与统筹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与适度普惠相结合、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规范管理与政策扶持相结合。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技术服务为辅助,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专业、运行高效,投资多元、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城市所有社区,农村覆盖60%以上;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养老机构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使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基本步入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老年人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等信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2.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引导吸收社会各种服务资源和经济实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有效聚合功能区域内的服务资源,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对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要采取低偿和有偿服务的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陪护、基本生活照料、特殊护理、紧急援助等服务。社区要经常为老年人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形成体现居家养老特点、需求与服务对接、各类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使居家老年人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和医疗服务得到基本保障。积极探索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齐全,满足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宜居社区。

3.全面发挥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注重发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信息服务、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体健身、组织协调、紧急救助”方面的功能。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建设,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室内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等方式,推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建设。采取新建、改扩建和租赁等形式,建设一批多功能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示范中心。

(二)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步伐。

1.建设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改造成专业性养老护理院,重点收养收治失能老人、身患大病需专业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十二五”期间,市本级要建设一所总建筑面积为29750平方米,预计床位700张的市老年养护院,切实解决城区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有条件的县(市)至少要新建或改扩建1所养护院或医护院;扶持发展集医疗、康复、看护、临终关怀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民办养老机构。

2.新建扩建供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抓好各级供养型养老服务机构的新建扩建。“十二五”期间,市社会福利院要完成改扩建或新建任务,采取扩建或新建的方式,预计新增床位300张,新增面积13350平方米。各县(市、区)都要建设1所示范型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对原有县级城市社会福利中心进行改扩建,使其达到相应规模。

3.改造整合现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发挥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在保证“五保”老人入住的基础上,改造一批具备收养条件和规模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高对社会老人的收养能力;对入住率低、运营困难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进行合理整合,空余床位用于收养社会老人。

4.大力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依照《市养老布局规划》,坚持市场导向,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为目标,加大“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民办养老机构30所,新增床位3000张。支持现有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改、扩建,适当扩大规模,增强民办养老机构的养护能力。

(三)强化养老服务规范管理。

1.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从我市实际出发,完善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制定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规范等政策规定,促进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依照政策规定,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养老服务,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2.明确养老服务规范管理职责。要落实相关部门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监管职能,公安、消防、卫生、安监、质监、建设、民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新建或运营中各类养老机构进行监管。公安部门要对污辱、虐待、欺骗、以及其他侵犯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管和处罚;消防部门要对养老和为老服务单位的消防情况进行监管;卫生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切实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公用部门要对煤气设施进行监管,严防煤气中毒和爆炸、失火等恶性事故;质监部门要对承压锅炉、气瓶和电梯进行监管,严防特种设备事故;建设部门要对养老机构是否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监管;市级民政部门负责指导直属事业单位养老机构和市级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本辖区内所有民办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各养老机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落实街道办事处、社区和驻地派出所职责,街道办事处、社区和派出所要对辖区内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如发现有未经批准私自开办养老机构的必须及时上报,并由公安、消防、卫生、民政等部门联合予以处理

3.加强对非法养老机构的打击查处力度。要落实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对已下发《取缔告知书》的养老机构,继续经营且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治安处罚,消防部门和派出所予以查封。

4.突出安全管理重点内容。要将各养老机构用火、用电、用燃气、饮食卫生、重大传染病、涉虐待老人和老人走失等情况作为管理工作重点,加强检查。要将各养老机构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设施设备配置情况,以及值班值宿等情况作为检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和漏洞。

5.创新养老服务运营方式。在公办养老机构尝试公建民营模式,进行改组、改制,使之与行政管理部门脱钩,委托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管理和运作。加大民办公助的力度,对规模比较大、服务和管理比较规范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必要扶持和资助。探索小型民办养老机构依托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连锁管理的模式,加强规范运作,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水平。

6.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与司法援助。健全完善老年人法律服务与司法援助保障体系,结合法律进社区、进村屯活动,做到每个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养老大院都有1名法律志愿者,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与司法援助活动,并重点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行为能力不健全老人提供房产、财产、土地、子女赡养等方面的维权服务和社会保护,禁止歧视、虐待老年人。

7.探索建立老年人商业保险制度。按照要求,逐步开设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在养老机构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尝试“以房养老”的融资模式,利用老年人已有住房资源,将房屋估价并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拓宽老年人养老的资金筹措渠道。

(四)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1.充实专业化队伍建设。注重选拔一批素质好、有爱心、善管理的人员,充实到各级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大中专院校护理专业、社会服务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家政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就业,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养老服务业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每个社区配置3—5名养老服务公益岗位,纳入民政部门统一管理。积极支持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主任采取专、兼职的方式,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养老大院的管理职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聘用符合条件的就业援助对象和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等,经过岗前培训,充实到养老服务管理队伍。

2.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大力开发社工人才岗位,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发展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组织,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力争使城乡养老服务志愿者占整个养老服务队伍人数的20%以上。

3.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加强养老队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培训体系,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满足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需求。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持证上岗。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抓好调查摸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召开专题会议,抓紧研究部署,开展摸底调查。各地主要调查本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分布,养老机构数量和分布,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等。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就如何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调查,把握定位,切实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第二阶段:抓好规划制定。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调查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第三阶段:抓好工作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资金、政策、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并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保证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切实满足我市养老服务需求。从年开始,每年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覆盖率要达到25%,农村覆盖率要达到15%以上。市政府将定期对此项工作进行督查和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养老服务业是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宁和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面对当前严峻的养老形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重点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养老服务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整体合力。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推动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会同老龄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行业规范和业务指导。发展改革、规划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统一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建立符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并安排必要的养老服务工作经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卫生部门要搞好养老服务业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公安、税务、消防、卫生等其他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研究提出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三)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将养老服务业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统筹考虑,在养老服务项目的立项、审批上给予支持。凡新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其建设项目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对老年人居住小区、道路交通、医疗保健等服务保障设施,给予统筹安排。城镇居民小区开发要预留足够的社区老年人活动和日间照料服务场所;对已建成的居民小区可采取置换、租赁等方式,保证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需求。

(四)落实政策,减免税费。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政发〔〕4号)要求,对新建、改扩建的各类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同时免征养老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费附加、残疾人保障金、人防工程建设费。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免征自用房产和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已运营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在用电、用水、供暖、管道燃气等方面享受居民使用价格;使用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居民用户的70%收取;使用宽带互联网,安装费、使用费等按70%收取。

(五)加大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凡纳入省年度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计划的新建、改(扩)建养老机构按核定的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公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3000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一次性安排;自建或购买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2000元,分4年补贴,每年500元;租用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1200元,分4年补贴,每年300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分年度安排。对新建、符合标准的示范型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省财政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给予困难老人入住机构补贴,对于入住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家庭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边缘户家庭生活困难老年人,按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每人每年分别给予补贴1200元、2400元、3600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50%,我市市辖区所需地方财政资金由市财政和区财政各承担50%,其他县市按省里要求执行。实行居家养老服务和意外伤害保险补贴,鼓励、支持各级政府从养老服务的实际出发,设立专项补贴资金。根据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情况,给予一定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根据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困难程度,承担必要的意外伤害保险补贴资金。

篇6

电子商务目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省惠州市近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30%左右。电子商务和移动营销的产生和飞速发展,影响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也促使企业积极转变其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方法,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升级的重要路径。

《惠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惠州市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布局完善,电子商务在惠州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网络购销规模显著提高,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成为主流形式,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将惠州市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省级或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示范基地。

惠州市中小企业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就要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的国际化、区域化、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从战略角度出发,多维度地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与路径,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参考。文章将对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1概念界定

文章研究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为中小企业和电子商务,其概念界定如下。

11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

12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2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笔者在惠州市范围内发放了《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研究。

21问卷调查情况

自2014年6月开始,笔者采取邮寄问卷、上门调查、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形式对惠州市共1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98%。问卷反馈主要内容如下。

211企业所属行业

本次共调查了98家中小企业,其中IT与通信企业13家,金融、证券、保险业一共15家,医药与食品企业11家,互联网及电商企业16家,房地产及建筑企业13家,媒体及广告企业14家,其他如零售、商场、中介等公司共16家。在选取调查对象数量时,均比较均衡(如图1所示)。

212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绝大多数被调查企业都认为环境、政策、经济发展、资源、消费群还有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等均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中,95%的企业认为政策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和地理因素,这两个因素均达到90%左右,相对而言,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稍微低一点,但也达到将近80%。所以,从相关图表(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很多元化的,可以说,每个因素都至关重要。

213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

9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利润增加渠道,8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业务辅助工具,7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大规模的新市场,5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宣传方式,同时,也有5%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概念不太清楚(如图3所示)。

214妨碍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因素

90%的企业认为如果对电商不了解将不会选择电子商务这个业务,80%的企业认为专业人才非常重要,因为缺乏电商专业人才而不会使用电子商务,同时73%的企业认为企业资金非常重要,如果企业资金不足的话,也会影响到他们使用电子商务,18%的企业认为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也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电商知识的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资金的富足都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图4所示)。

215已经或正在应用的电子商务类型

81%的被调查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搜索引擎营销,60%的企业可以在网上实行询价、洽谈功能,53%的企业在网上进行销售,50%的企业可以在网上支付,43%的企业在网上进行信息,20%以上的企业在网上进行采购(如图5所示)。

216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劣势

42%的受访企业表示不知道电子商务如何与企业相结合,这极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30%的受访企业认为缺乏资金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25%的受访企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而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他因素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占38%(如图6所示)。

217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81%的受访者认为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交易安全性问题,7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信誉问题值得关注,62%的受访者担心支付安全,50%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化程度不高是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4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知名度、可信度不高,其他问题占30%。从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安全和信誉是最大的考虑因素(如图7所示)。

218对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看法

绝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还是很有信心的,42%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大、但需走很长的路,约34%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前景乐观并在短期内得到大力发展,但也有14%的企业对电子商务比较担忧,10%的企业根本不看好电子商务。

22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

根据对惠州市中小企业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可以总结出目前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如下。

221政府重视并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惠州市在2013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指出“要按照‘内培外引、集聚发展、创新模式、整合应用’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推动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例超过10%。到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例超过12%,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占有率的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商和电子商务平台,全市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将惠州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省级或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聚集示范基地。”同时,文件中提出了发展惠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条建设性意见。

222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电子商务意识不高

惠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高。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部分中小企业领导缺乏网络知识,也不愿意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导致惠州市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不足,应用意识急需提高。部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竞争焦点还集中于实体市场。即使已经涉足了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并未真正认识电子商务。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营销手段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认识不足,因而导致中小企业涉足网络电子商务的十分有限。

223电子商务人才数量不足

广东省作为高教大省和信息人才培养基地,育有大批电子商务人才,但惠州市的电子商务人才还处于普遍缺乏的状态。电子商务专门人士的缺乏目前已成为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惠州市中小企业主要缺乏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是电子商务模式设计、战略规划的管理人员,二是电子商务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管理人员,三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咨询和实施的项目管理人才。

224已成立行业协会

2013年2月,经惠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惠州电子商务协会。协会性质是面向电子商务,是由社会各界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使用以及相关的科研、教学、设计等单位自愿组成的电子商务行业、非营利的社会团体组织,接受惠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工作。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一年多以来,已成功联合主办了“2014广东互联网峰会(惠州站)暨e速贷首届惠州网络千人交流大会”等大型活动,在行业内部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225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鲜有实现

目前,很多海外、境外的电子商务平台将目标聚焦在中国市场,而便捷的物流,无障碍的支付方式也吸引了很多国内消费者选择海外购物平台。而惠州市的企业很少有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平台,在本课题组的调研过程中,也很少有企业经营者表示将重视这一方面的建设。

3发展策略与路径分析

惠州市中小企业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就要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的国际化、区域化、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从战略角度出发,多维度地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与路径,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31政府层面

311扩大政府电子采购和支付范围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相结合能够使中小企业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同时也能使政府公共采购的行为更加透明化。政府应当扶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公共产品采购放在电子政务上实现,发挥财政支出的最大效力。因此,为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应加快实现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同时,要探索实现政府采购部门、供应商、银行、工商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采购信息和交易、支付、物流、信用、监管等服务。

31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强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用地指标。结合惠州市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加快制定或落实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税收、融资等政策,降低电子商务应用发展门槛,促进本市企业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各级财政部门逐步增加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保障电子商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按规定给予资助。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要加大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要将符合资助条件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用地计划指标可以优先保障本地电子商务标杆企业扩大经营、国内龙头电子商务企业落户和重大电子商务项目。

政府可以在我国现有的《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结合惠州市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的政策规章,修订现有的行政法规中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地方,逐步建立健全惠州市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体系,使惠州市中小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3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国家政策法规应给予保护,现代物流、保险、商检、信贷等服务业应给予支撑。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系统,实现信用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交换,严格信用监督机制,形成于国际接轨的信用服务体系。同时,应加快金融制度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银行应搭建安全快捷的在线支付平台,使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和手机移动支付更有保障。政府可以提供策划、设计、代运营、支撑软件、物流、信用、认证、安全、咨询、培训和金融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传统中小企业加快开展电子商务步伐。建立电子商务协会、联盟,积极将政府职能中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事务依法移交行业协会服务机构承担。

314引进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

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商业模式创新、规模大、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电子商务标杆企业。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惠州。这将起到极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32企业层面

32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而企业决策层的认识和参与则是关系到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成败的关键。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应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要将电子商务的理念带到全体员工中,借力原有的经营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寻找网上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最佳契合点。这样才可以带动全体员工提升认识,增加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继续学习、讲座论坛等方式营造氛围,带动全员学习。

322加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中小企业应从现有实力出发,逐步加大企业内部信息化投入。根据企业实际分阶段实施信息化工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个部分。外部系统主要是支持企业与外部沟通和交易的过程,包括网络安全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等;内部系统,主要是支持企业内部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目前,惠州市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实现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业务和管理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实现对企业与外部之间沟通和交易活动的有效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应用系统的集成,使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企业基于互联网的经营活动,如网上洽谈、询价、采购、销售等的驱动下能够协同工作。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都相对缺乏,因此可以选择专业的公司委托开发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323发挥终端优势,多渠道推广

目前,手机终端的智能化与便捷化使得移动营销成为企业电子商务推广的一大利器。微博、微信、微店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渠道应当被广大中小企业重视。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的网络媒体平台就是一个免费的营销平台,其用户普及率高、开放等特性使它们具有很高的营销效率。另外,它们是一种低成本的营销手段,不需要企业支付任何的广告费用。所以当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还没有达到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可以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作为企业的微柜台,即把它们当作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络销售。目前有一些企业这些方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北京的螺蛳粉先生开通的私信订餐,每天通过私信预订的人数达五十人次以上。还有很有影响力的“快书包”,就是一个纯粹借助微博平台生存的新商业模式,它通过私信预订进行同城快递销售畅销书籍。另外,如Naked Pizza、藏壶者都在公共社交平台上赢得了小众市场。惠州本土也有成功的微商案例,惠州的母婴用品移动电商企业“多啦麻麻海淘”,2014年1月的订单中,有40%来自于“微信客户”,其渠道正是公司所搭建的“微网站”和“微商城”。

微柜台作为微博、微信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在中小企业的社交网络营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小企业如餐饮、家政服务、房产中介、美容护理、同城速递、汽车租赁、跑腿服务等的服务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建立自己的小型电子商务平台。这些企业或许很难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即使有,推广和用户黏度的维护也是一大问题。微博、微信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其功能几乎可以满足预订、交流、客服等基本的电子商务功能,而且非常便捷。

324结合本土经济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惠州市消费电子、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家具照明、玩具工艺、旅游、农副产品等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所属这些产业的企业应以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着力在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销售全过程的多样化服务,实现服务体系的再升级。大型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应向社会开放,引导现有的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向集交易、支付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延伸。

325发展壮大网商队伍

目前,年轻人毕业创业或在校创业已经并非新鲜事。大学毕业生、个体商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壮大网商队伍。在我国一些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省市,如义乌,部分在校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选择网上创业,不但赢得了学分,还赚取了创业的成就感。惠州市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学生近几年也有创业成功的案例,他们在校期间就利用所学知识在淘宝开店,在社团里还会带着社员们一起创业,一些媒体也对他们进行了报道。创业之后,他们可以积极参加政府和协会组织的培训教育,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由“创业团队”、“家庭网商”向管理先进、设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转型。

33社会层面

331培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提升高校相关专业教育水平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健全专业化电子商务管理人才队伍。加强电子商务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水平,增强参与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政府、企业等各行业人员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积极推动和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服务机制。建立电子商务研究与培训基地,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要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养,逐步实现“持证上岗”。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强化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升各行业不同层次人员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政府支持惠州大中专院校设立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基地,培育精通电子商务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鼓励企业组织骨干员工参加行业性电子商务培训活动。根据需要,可以将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领军型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优先纳入市人才引进计划。对于引进的人才,可以根据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给予优待。

在培育人才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不能再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就可以破解这一问题。阿里巴巴集团之前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电商人才,针对企业对人才的理解与需求精准确定培养目标,实现了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对接,进一步展开了基于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技术人才链合作。惠州市各大中专院校也可以与阿里巴巴或其他电商企业合作,研讨学生在校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出本土电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