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投资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一家基金公司,到现在为止,没有在牛市发过一只产品。
2005年熊市,它发出了第一只产品。时隔三年之后,2008年的熊市中,它终于又发出了第二只产品。
当它终于在2009年获得业绩前三、赢得投资者支持时,第四只、第五只产品,又陆续发在了2010年上半年的熊市中。
这家运气很不好的公司,叫新华基金。
尽管如此,它却是近两年来最受业内关注的小基金公司之一。根据银河证券的数据,在连续数年名列业内规模最小的基金公司之后,2009年,新华基金凭借王卫东掌管的新华成长一骑绝尘,管理规模从年初的22.12亿元,迅速增加到57.03亿元,第一次实现了盈利。
2010年上半年,通过连发两只新产品,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扩张到76.23亿元,已经基本跨过了业内默认的生死平衡线。
从最低谷到现在的蒸蒸日上,这家基金公司的掌门人,一直都是孙枝来。
这是一位大学教师出身的管理者。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一直诚恳的说,我们和大公司不一样,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活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活法。
他给公司确定的战略定位是:优秀的权益类投资基金管理人。他说,这个定位并非是被2009年优秀的业绩冲昏了头脑,而是在2008年,公司业绩还不如人意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他总是对自己的员工说,新华没有别的路可走。尽管在达到目标之前,有各种的可能性,但是毫无疑问,如果达不到目标,新华基金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目前的资金链没有压力”
卓越理财: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的半年报,在60家基金公司中,新华基金给银行渠道的客户维护费是最高的,超过了30%。渠道费用这么高,现在的环境是不是已经不太适合小基金公司成长了?
孙枝来: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除了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其他的应该尾随水平都不低。我印象中,2005年我们发基金的时候,尾随已经达到了2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当时还有一次性销售奖励。所以我个人觉得30%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卓越理财:刚刚你也提到,新华基金以前的产品很少,我们都知道现在基金公司发产品可能前两年都很难赚钱,这样你们的现金压力会不会很大?
孙枝来:如果不考虑历史问题的处理,我们规模在80亿左右就肯定是盈利的了。今年的上半年的报表上,可能反映我们当期是亏损的,这跟我们新产品发行有关系。因为产品发行一次性的费用比较多,发行那个月就可能数据显示亏损。我们现在资金链上来讲没有压力,可以满足公司当前发展要求。当然,如果我们财务能够更宽松一些,我肯定能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只能要求大家,用20%的钱做80%的事。我们在这一点上没有办法跟大公司相比。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办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办法。
“我们有可能成为前1/10的权益类资产管理人”
卓越理财:公司增资扩股之后,还是想继续主打权益类的产品吗?尽管新华基金去年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大家都觉得现在小基金公司想要冲到前面去太困难了?
孙枝来:我们今年确定了自己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做优秀的权益类投资基金管理人。
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定位呢?你看2005年的时候市场也不好,但是基金业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经过2006年、2007年两年发展之后,2008年基金发展不好,你可以说是市场造成的。但是2009年市场不错,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却没有增长,上半年还是在下降的。这说明中国的基金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所以我觉得粗放型模式已经不行了。公司一定要有特色。我的团队、财力、资源都不如大公司。所以只能走一个相对发展的路线,集中力量在一个领域发展。
也有一些公司选择做固定收益。但是这一块来讲,第一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成这个领域最优秀的公司,第二就算我成为了最优秀的公司,我也活不好。
另外我也分析,权益类投资这条路空间很大,而且我觉得根据我们自身的能力,是有可能成为优秀者的。
我们现在5只基金,有四个基金经理,王卫东、曹名长、周永胜、崔建波都是“60后”,都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我认为现在管理规模已经是上游水平了。
但就研究团队整体来看,客观的说,可能还达不到上游水平,但是我觉得这个团队是很有潜力的。我们正在针对团队的缺陷,引入一些一流的研究人才,再加上原有人员的成长,我觉得三年后我们的研究团队也能达到上游的水平。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投研力量应该就是国内一流的了。我对一流的理解,就是行业的前1/10。
卓越理财:如果你都是发权益类产品,你各个产品之间怎么体现差异呢?
孙枝来:我肯定要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风格,引入人才的时候,我也会考虑到这种差异。对于公司来讲,始终会有一个统一性和差异性平衡的问题。我们的投委会现在研究问题很多,但其实除了按照规定必须经过投委会批准的决定外,我们都是很尊重基金经理的。
“我们没有特别打造过王卫东”
卓越理财:如果要做权益类投资,肯定需要很强的投研团队。但是新华毕竟是一家小公司,就算有一些很好的投资人才,但是你怎么保证你的投研团队稳定呢?
孙枝来:我们要打造一流的投研团队,要做两个方面工作。第一是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我们公司尽管比较困难,但是我们所有的资源都是向投研倾斜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上,我们是瞄准业内一流水平的。第二,我们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求知、进取、包容、奉献。
卓越理财:新华基金去年以来的发展跟王卫东的表现有很大关系,但是这样的一个明星经理在公司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你怎么保证他会一直在呢?
孙枝来:从公司来讲,我们没有特别打造过明星基金经理,我们比较注重团队能力的。王卫东他的业绩比较好,客观上造成了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的结果。我们公司要打造一个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篇2
由于经济增长而带动的股市上涨,可以直接体现在股票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的提高,这使得股票市场具有了财富效应的属性。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获得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这两种方式来提高其投资收益从而增加自身财产性收入;而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总体而言,资本利得在股票市场非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属于零和收益,原因在于资本利得说明有人赚就有人亏,而盈亏资金来源于市场股票投资者之间的内部存量。因此由上市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作为市场外部增量资金的来源是唯一可以增加全体投资者财产性收入的方式,即全体股票投资者从股市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全体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净利润总额、股利分配方式和留存收益的比例这三个因素。在所有上市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净利润总额确定的情况下,股票投资者能够得到的财产性收入就取决于由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确定是否派送现金股利以及派送股利的数量。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有效分析,不仅可以计算出股票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也可以推断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否处于健康持续运行的轨道中。
二、上市公司现金股权政策趋势比较分析
上市公司以首发融资的形式从股票市场获得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赚取利润之后必须按照当年可分配利润一定的比例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回馈股票投资者,这种由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以及股利政策所传递出的信号,不仅事关上市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也能表明企业上市融资与发放股利是股票市场健康运转的两个链条作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所反映的股票市场发展的质量如何,本文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具体的趋势比较分析。
第一,基于派发现金股利面角度的分析。毫无疑问的是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绝对数量越多,股票投资者获得现金股利总额就越大,股市的财富效应就越明显,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也就越健康。可以说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派发现金股利面的比重大小决定了股票市场未来发展的质量。为了更好的说明现金股利政策在股票市场发展所起的作用,本文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自2000年以来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家数和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比例经历过两个明显阶段的下跌过程(2000年~2003年和2005年~2007年)。之所以在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出现过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比例的相对高峰,主要的原因是证券监管部门在上述年份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强调了现金股利分配在再融资中作为一个捆绑条件。根据有关统计,在可比期间美国股票市场上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达到了85%以上,相比10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54.97%的比例而言,现金分红比例的之差达到了约30%的较大差距。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比重过低的持续存在无疑说明我国股票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获得的股利收入这种市场外部增量资金总额处于较低水平。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除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外,最根本的是要考虑到股票投资者的利益以求得公司和投资者的双赢。当前股票投资者很难从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取得现金股利回报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缺乏应有的回馈股东的责任感。与我国股票市场上动辄上市五年以上都没有派发现金股利记录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相比,在欧美主要国家股票市场上选择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往往是少数,这也说明了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成熟。如果股利收入的持续偏低,无疑会使得股市财富效应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股票投资者会因为得不到符合预期且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转而只能通过二级市场的股票炒作从中获得资本利得,迫使投资者成为投机者。亏损累累的股票投机者最终不仅失去对我国股票投资的信心离开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动摇了股票市场未来发展的基石。
第二,基于股利收益率指标角度的分析。由于股票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资产,作为上市公司理应给予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以超过低风险的定期存款利息率的投资收益。另外股票投资者是否追加投资资金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将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和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率进行比较。在这种衡量标准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全体股票投资者所获得股利收益率超过其将资金存入银行作为定期存款所带来的利息收益,必将作为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积极信号(陈俊杰 , 2008)。资金的流入会导致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总额增加,在股利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必将导致全体股票投资者获得的股利收入大量增加,长此以往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必将大为完善。为了更好的说明股票投资者从投资中所获得的收益情况,需要引入股利收益率这一财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收益率=
式中:每股现金股利为下年支付的本年现金股利金额;每股股价为本年年末收盘价。
根据有关证券从业机构的测算,我国A股市场自2002年以来历年股利收益率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收益率不仅绝对数值较低仅为1.91%,而且平均数值仅为同期年末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率的72.9%和S&P500指数140年历史平均股利收益率的41.25%。由此可见,在不考虑投资者之间存在资本利得(或者损失)情况下,全体股票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获得股利收益远低于其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得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率。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体现股票市场在增加财富效应方面的作用,甚至还减少了全体股票投资者的财富。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不高,公司整体的现金净流量不是很充足,这导致它们在派发股利时往往更倾向于可以保持自身现金流的股票股利形式来进行上年度的利润分配。然而股票股利(含送股或转股)的除权价格在送股和转股在上市首日未出现高开或低开的情况其总价值等于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总价值,也即除权价乘以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票总数等于发放股票股利前的价格乘以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票总数。股票总价值在股票股利发放前后的零变化,无疑不会增加原有股票投资者的财富总量。长期持续的低启股利收益率,同样会使得股市财富效应大打折扣,为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障碍。
第三,基于派发现金股利持久性角度的分析。股票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股票投资者总资产价值的增长,进而增加股票投资者的财富总水平,于是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长期和持续的进入市场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然而,股票市场虽然具有财富效应,但其正常发挥作用却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必须具有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纵观欧美主要国家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其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典型特征,这与其股票市场较为成熟,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有很强的关系。在这种股权结构中包含着例如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是高度分散的股票投资者的人。这些高度分散的股票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比较强,力量也相对比较强大,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现金股利政策所传递出的信号,来选择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当经营管理者不能满足股票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偏好时,他们就会选择抛售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使得经营管理者不得不考虑股票投资者的价值取向,进而认真决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同时更不会轻易改变其股利政策。反观我国上市公司,无论从派发现金股利面角度还是从股利收益率指标角度都缺少稳定的股利政策机制,股利分配的随意性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缺少回报股东的责任感;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按照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对股利分配进行中长期规划,而是各年临时决策制定,股利政策缺乏战略性方针的指导。这种现象的结果直接表现为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现金股利支付面还是现金股利支付率均频繁多变,缺乏连续性,未形成相对稳定的股利政策。
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完善建议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分配过程中一直存在的派发现金股利面不高、股利收益率低以及派发现金股利持久性不强的现状,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必要的完善。除了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现金分红的政策法规约束、强化诸如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内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大力发展维护自身权益意识强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创新融资手段,积极培育债券市场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支持之外可以重点拓展以下措施。
首先,大力培育上市公司关于现金股利分配的企业文化,要求上市公司逐步树立回报股东的责任感,将市场外部要求现金分红的压力化为企业内部要求现金分红的动力。在存量上,要求已经上市的公司逐步建立符合自身生命周期规律的中长期现金股利分配规划并以公司章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增量上要求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现金股利分配的企业文化。
其次,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周期通常定为一年,也即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现金分红的预案。如果能够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将现金分红周期细分为一年两次甚至采用季度分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回报股票投资者的意识以及稳定股票投资者获得现金收益的预期,还可以避免年度现金分红在股权登记日前后带来的股价异常波动的投机行为。
再次,证券监管部门可以制订类似于对首发上市募集资金监管的相关制度来对上市公司留存利润加强监管。这些制度主要要求上市公司在以下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主要包括:需要明确留存利润的具体投资投向、资金使用的具体时间计划、建立留存利润使用绩效的评价机制和留存利润专款使用保障机制。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留存利润的监管能有效地杜绝上市公司对留存利润的肆意挪用和低效率地使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
综上所述,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发出的一个关键信号。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该项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走势体现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而且还会对市场有效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维护股票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霞:《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价反应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8年第2期。
[2]陆俊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研究综述》,《企业家天地》2008年第6期。
[3]孙丽:《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思考》,《财政监督》2008年第10期。
[4]周丽洁:《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探究》,《商业会计》2010年第6期。
篇3
票投资的影响
(一)投资者的投资动机
投资者投资股票的动机主要有:资本增值动机、投机动机、参与决策动机、追求刺激动机、好奇动机、投资癖好、自我实现动机等。投资者正是有以上的动机然后才进行股票投资。投资动机是投资者取得投资开始的第一步,不负面影响投资者投资心理的投资动机是成功投资者的必要条件。例如,投资者适当的赚钱动机,可以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而投资者投资的投机动机很强,就很容易在股市狂热时犯下错误。
(二)投资者的感觉
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时,有时会去选择股票价格较低的那只股票,认为价格低的股票比较便宜;看见两只股票,A股跌了30%,B股跌的20%,就会认为A股比较便宜;某公司股票经过分红送转股后由10元变成5元,就会认为股票价格便宜了,殊不知每一股股票的内在价值是送转股前的一半。这些感觉每个投资者都有可能有,尤其是没有投资知识的投资者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
(三)投资者的能力投资者的气质和性格
按心理学里的体液说,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气质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也会不同。多血质的投资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这类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对市场敏感,偏好技术分析,易受暗示,缺乏耐心,喜欢追逐热点短线操作;胆汁质的投资者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这类投资者决断能力强,说干就干,有勇气魄力。心态较急,容易追涨杀跌;粘液质的投资者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注意力稳定难于转移,善于忍耐。这类投资者会理性思考,注重基本面分析,能够忍受股价长期下跌,长期套牢也不会卖。喜欢涨跌幅度小的大盘蓝筹股;抑郁质的投资者孤僻、敏感,情绪体验深刻,善于细心观察。这类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低,无法忍受股票等高风险投资,股票的涨跌往往会使他们寝食不安。
性格是一个人经常如何对人、对事和对自己所表现的基本特点。投资者对自己有良好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严格按照自己的投资计划进行投资,能够果断的做出投资决策,遇到挫折不气馁。对股票投资热爱,不为股票市场一时涨跌而情绪波动。具有感知独立性,能够独立分析思考所获得的投资信息。这些投资者的性格能对股票投资产生正面的影响,反之则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投资失败。
(四)投资者的情绪
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当时的情绪影响。现代心理学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形式。适当快乐的情绪,心情愉悦可以使投资者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愤怒的情绪会使投资者失去投资方向,造成投资损失;悲哀或恐惧时,投资者容易受不了心理压力卖出股票。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股市长期下跌中,尤其是熊市末期,投资者易受到悲观情绪影响,“割肉”卖出廉价筹码。
(五)投资者的能力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能力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思考力等,还有把过往投资经历转化为投资能力的学习力。投资者在初入股票市场时,靠自己的基础能力达到投资目的。而后,在投资中,通过学习投资知识和积累投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投资者群体心理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个人在群体中虽然不会失去个性,但是群体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群体中其他人实现的。由于群体中其他人的在场,使一个人对事情的思考、判断以及行为反应与个人单独时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个人在群体中会产生各种群体心理现象,如服从、从众、流言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股票市场刚成立时,投资者是在证券交易所交易投资股票的。每个交易日,投资者会在一起讨论各只股票的涨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就会受到证券交易所这个群体的影响。比如,有些投资者不看好最近的市场行情,决定持有现金。但是一看到证券交易所内,每个人都很兴奋,交易活跃。这时,个人投资者就会变得迟疑不决,被证券交易所里的乐观气氛所感染,于是改变之前的主意,盲目跟进。投资者所在的最大群体是整个股票投资市场是一个最大的群体,这个最大的群体不但对个人投资者的决策起到最大的影响,甚至通过对许多个人投资者的影响,左右着股票交易的市场走势,进而影响到更多的投资者。当股票指数上涨时,投资者做多气氛强烈,市场人气旺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买入,从而进一步推高股价。相反,如果股票市场人气低迷,则指数很可能因为悲观情绪蔓延而“一泻千里”。
篇4
2007职场人股市投资总结
2007年超过六成职场人是股民
调查显示,职场人中有超过六成的职场人参与了2007 年的“ 炒股大行动”, 其中四分之三的职场股民又是2007 年才刚刚进入股市的“ 新手”。 2007 年春节后的股市“ 芝麻开花节节高”吸引了一大批职场新股民的进入。
而对于迟迟没有进入股市的近四成职场人来说,可以总结为四类,这四类分别是“没胆量”、“没资金”、“没知识”和“没兴趣”。四类中又尤以“没知识”为多,职场非股民中52.1% 的人表示,自己是因为对股票投资不太懂,所以不敢随便进入。其次是“ 没资金”的人,超过三成的职场非股民表示自己根本没有闲钱来进行股票投资(见图1)。
过半数职场股民一颗平常心
尽管经历了2007 年股市的跌宕起伏,尤其对新股民来说更是有坐过山车的感觉,然而超过半数的职场股民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51.5% 的职场股民表示,尽管现在股市处于相对低谷中,但只是正常的震荡调整,心情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认为, 在今天这个要充分合理投资和理财的年代,对股票和基金做一些投入对职场人来说都是很好的理财方式,但是良好的心态和合理的资金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个人情绪和状态受到股市震动的影响,必然影响到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如果因为股票的一时波动影响了工作,那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另外仍然有将近半数的职场股民图1受到了较大的情绪影响。超过三成多的职场股民表示自己正处于悲痛中,刚刚进入股市就“牺牲”了。另外一成多股民应该算是“股场”幸运儿,正没事儿偷着乐呢,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提醒广大职场人,无论是赔还是赚,既然做了投资,就要放平心态,并且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以一颗平常心应万变。
职场股民投资不少
从职场股民股票投资所占工资比例来看,投资比重相当大。超过半数职场股民对于股票的投资超过了工资收入的50%。尽管各大财经节目中聘请的理财专家都在谈如何通过“把鸡蛋装进多个篮子里”来减小投资风险的问题, 但是面对2007 年的牛市,大部分职场股民大有孤注一掷之势(见图2)。
职场股民赚少赔多
谈到2007 年的股票收益,大多数职场股民难逃赚少赔多的厄运。不到一成的职场炒股高手,在2007 年收益一倍以上,令人艳羡。还有超过两成的职场股民都赚了钱,收益比例有所不同。26.8% 的职场股民基本持平。其余近四成的职场股民则难逃赔钱厄运,其中更有5.5% 的职场股民属于拦腰赔(见图3)。
近九成职场股民没有因为震荡退出股市
面对2007 岁末的股市震荡,绝大多数股民没有选择退出。他们中有四分之一强的职场股民被“套”,属于被动留在股市中。但还有超过六成的职场人主动选择留在股市中继续“战斗”。
2008 职场人股票投资愿望
超过六成职场股民乐观期待
超过六成职场股民对于2008 年
的股市持乐观态度,所以今年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股市中。近两成职场股民处于观望状态,其余的两成股民则要么已经全身而退,要么等着解了套赶紧“逃之夭夭”(见图4)。
职场非股民跃跃欲试
对职场非股民进行的调查中, 14.9% 的人表示自己今年一定会进入股市,还有超过七成的职场非股民正在犹豫中。其中,大部分人犹豫的原因还是要看自身的经济实力。另外还有一部分犹豫中的职场非股民,则表示要看股市的发展再决定是否要投身其中。
股票仍然是职场人的投资重点在2008 年的首选投资项目选择中,股票依然遥遥领先。超过四成的职场人都把股票作为投资首选,其次是基金。理财顾问建议,职场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收入安排好投资比例, 不妨另外增加一些储蓄、保险等,降低风险。
篇5
美国和世界的税收负担会加重
2007年以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恶化。有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现在1%的高收入家庭拥有43%的社会财富;前5%的美国富有家庭拥有72%的社会财富;前6% 到20% 的富有家庭则拥有11%的社会财富;而余下的80%的普通大众,却仅拥有7%的社会财富。
贫富差距悬殊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世界的宽松财经政策。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引近了非常宽松的财经政策,其结果是股票等金融证券价格的上涨。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数据,美国的社会财富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可惜的是,美国的社会财富不是均衡分配的。拥有证券投资和价格话语权的人,就会在宽松财经政策下受益。 譬如,美国的股票指数创了新高,那么有股票投资的家庭财富就会大幅增长。
中国也不例外,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的财经政策把下跌的房价重新推高。这样,有房子的家庭就变得更有钱,而没有房子的人要买房就变得更加困难。
社会贫富悬殊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社会稳定,美国政府会通过改变税收政策和提高税率来劫富济贫。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公开讲,收入不均是对他个人的侮辱。他可能忘了,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均贫富从来就不是美国社会的基本国策。
通常,高税收来临时,买单的是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人数多,收入也是清清楚楚的写在工资单里,只能老老实实的缴税。从这一点看,未来投资选择,税后投资回报要认真对待。
债券投资仍然充满风险
2013年是股票投资的丰收年,但却是债券投资的滑铁卢。美国政府长期债券交易基金(TLT)的价格从2013年1月2日的每股116.02美元,跌到2013年12月31日的每股101.86美元,跌幅达到12%。如果算上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跌幅大约在9%左右。
或许有人认为,10%左右的跌幅算不了什么,很多股票一天的跌幅就可以达到10%。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基金,是全世界信誉最高的债券基金,有投资安全天堂之称。
跟美国政府债券基金相比,美国高质量债券交易基金(LQD)每股价格则从年初的116.79美元一股,跌到年终的114.19美元一股,跌幅不到2%。如果考虑到利息收入,那么投资回报应该是正的2%左右。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美国的高收益率债券基金(也叫垃圾债券HYG)的价格则从年初的每股88.65美元,年底长到每股92.88美元,增幅大约5%左右。如果算上利息收入,增幅超过10%。高质量的债券回报低于低质量的债券回报;高质量的债券回报高于美国政府债券回报。就是说,在2013年,广大投资人为了取得高回报,不惜承担更高的投资风险。
长期来看,美国债券的利率还很低,债券未来增值潜力很小。债券利率和债券价格走向相反。从历史数据看,美国各种债券的利率都很低,所以债券价格仍然处于高价位。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美国政府十年期债券利率从20%以上降到现在的3%左右,所以长久来看,长期来看,债券利率会上升,债券投资的前景并不看好。
长期来看,购买高质量的高分红股票的回报会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但是鉴于股票投资的短期风险,购买高分红股票要在股票指数下跌10%以后购买。
股票投资机会和风险并存
过去一年,美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股票都有较大增幅,中国和香港的股票却表现一般。对于2014年美国股市的走向,主流媒体现在的导向是一个字:涨。
股票的涨跌受多种因素影响,但2013年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基本是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所驱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伯南克的2013年是最后一年任期,他期望在他的任期内,慢慢收紧他的宽松财经政策。伯南克研究大萧条历史起家,所以把他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来。他刚上任时,美国房价已经进入泡沫化阶段,他却信誓旦旦的说,美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当房价下跌时,他又出来讲,房价下跌区域已经得到了抑制,对美国经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当美国房价全面下跌时,有“用直升飞机撒钱”之称的伯南克开始全面启动宽松利率计划。把短期利率降到0.25%,基本就是零利率,同时购买银行不良贷款,进而购买政府债券和房屋按揭抵押债券,降低债券投资回报,把投资人逼向股市和高风险投资。
但当他准备缓慢收紧银根时,美国和世界股票市场反应强烈,伯南克只好作罢,放弃原定收紧银根计划,在年底时象征性的降低了每月1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量(从850亿降到750亿),2014年开始执行。
跟美国相比,欧洲中央银行也不含糊,其行长出来讲,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欧元的生存,说白了,基本手段就是大量发行欧元。
安培经济之称的日本,其基本经济政策,也是大量发行货币,引入通货膨胀,刺激人们消费,压低日元汇率。
2014年,美国和世界股市会面临很大挑战,宽松财经政策的效应已经反映到现在的股市里,未来效应在减弱。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回报仍然会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但在短期内,股票市场的风险明显高于债券投资的风险。
从投资角度,2014年应该持现金等待投资机会。如果必须在债券和股票投资中选择一种投资的话,那么投资债券会更安全。此外,我认为2014年美国股市应该有10%到20%跌幅的下跌期。投资美国股票应该在那个时候进场。
美国房价仍将上涨
在2013年,美国的房价开始反弹,全美国房价指数增幅超过10%。虽然这点增幅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谈不上增长,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骑虎难下的高风险期,增幅已经没有理性。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上涨是美国央行的财经政策的直接结果,也是美联储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美国银行发放房屋按揭以后,就把按揭卖给房地美与房利美,“两房”再把房屋按揭打包,做成房屋按揭抵押债券(MBS)出售。美国的银行并不承担利率风险,它们仅收取手续费。利率风险由“两房”承担。这也解释了金融危机时为什么美国政府不救兄弟(雷曼兄弟)救两房的原因。因为美联储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和房屋按揭债券,人为地压低了市场利率,所以房屋按揭从历史的角度看,还非常低。
美国1980年代的三十年房屋按揭利率达到15%左右,现在三十年的房屋按揭利率只有4.5%左右。去年五月更降到3.5%左右。房价虽然开始反弹,但跟人们的房屋购买力和未来的物价上涨相比,买房比租房更合算。
另一方面,许多通过拒绝支付房屋按揭而变相破产的家庭,通过收入的积累和个人信誉的修复,将重新回到房地产市场来买房。所以,美国房价这一波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在两年前曾经撰文鼓励进行美国房地产投资,应该没有误导大家。
分散投资更有现实意义
在2013年,风险越大的投资,也是投资回报越高的投资。这一投资策略在2014年将不再适用,分散投资将更具有现实意义。这分散投资可以包括: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现金投资。理性投资策略是这四种投资各占25%,当然,具体比例要根据各个人的收入和年龄做调整。
很多中国人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远超过总资产的25%,所以不应该再往房子上押。中国的房价不跌则已,一跌则全国混乱。同样,中国的股市在过去几年只跌不升。一方面,因为房地产飞涨,没有人对股市有兴趣。另一方面,中国的股票市场很不规范,公司财务报表和内部信息交易管理都有严重违规现象。但相信随着中国新一代领导的反腐力度,中国的股市将受益。中国的债券市场还很不成熟,许多投资人对债券投资还缺少全面的理解。为了安全起见,可以通过银行长期存款来实现。
美国人手头没有现金,中国人现金方面没有大的问题。有条件的话,现金可以购买一些黄金和美元存起来。黄金是2013年最差投资选项,但未必在2014年仍然是最差选项。以现有的美元和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购买力严重偏低,出国的人都感到美国物品便宜。这种现象不可能持久。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下跌,人民币比美元贬值更快。
篇6
一、股票市场究竟是一种单纯的融资或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工具,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股票市场在我国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融资或帮助国有企业脱贫解困上,而很少有人将其上升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认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于股票市场有一传统的偏见,即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高投机和具有高度风险性的场所,不宜作为一个产业,更不能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看待。对此,我的观点是:(1)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围绕股票投资事实上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更准确地说,证券业已成为一个支柱产业)。首先,从政府来看,股票投资是一个产业。如1990~2000年仅股票交易印花税一项所创造的税收就达1500多亿元,其中,仅2000年一年所创造的税收就达450多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以上。其次,就企业而言,股票投资已成为其产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股票投资收益在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有些企业而言,甚至超过了其主营业务收入。再次,就居民而言,股票投资已成为其职业的一部分。到2000年底为止,我国居民开户人数已突破了5500万,按照我国国情,每一个投资者背后通常有一个家庭支撑,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直接间接介入股票市场的人数已有2亿人左右。股票市场的发展还带动了两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一是带动了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股票市场中介的发展,目前仅股票市场中介业的从业人员就已超过了10万人。二是带动了传媒业的发展。时下,各新闻媒体对股票市场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仅在上海,目前己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类或开辟了证券类专栏的报刊、杂志就达30种之多,5家电台、电视台每天累计播出证券类节目超出24小时,使股票市场信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2)股票投资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朝阳产业。首先,从全球来看,股票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一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呈现出超速增长的势头。如1990~2000年全球股票市值年平均增幅为13.8%,不仅远远超过了2.7%的GDP的增幅,而且超过了8.3%的劳务出口增幅和7.9%的商品出口增幅。二是金融市场融资股票化已不再是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国家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性现象。如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分别超过了全球居民货币性金融资产(包括手持现金和存款)规模、银行贷款规模和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等重要的经济指标,这说明金融市场融资股票化已不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三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增速最快的三大产业排名是:电脑芯片、生物制药业和证券业。其次,从国内来看:一是以市价总值计算,由沪深组成的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东京的第二大亚洲股票市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1世纪是中国股票市场大有作为的世纪。二是2000年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升幅位居全球榜首,其稳定性和成长性不仅对国内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也对国外投资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三是股票化率(股票市值占GDP的比率)发达国家一般为100%,发展中国家为67%,而我国目前不到30%,即使考虑60%左右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票化率也只有50%左右,这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在股票市场改革中证券交易所可以置身度外吗?
字串2
篇7
管理层引导资金走向海外、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决心实在不小。但是,业内人士均认为此举在短期内不会对资金面形成过大影响。“QDII的放宽,主要是从中长期考虑。现在国内投资形势一片大好,QDII产品很难吸引投资者的眼光,短期内不会分流股市的资金。但是,这个时候推出也是有道理的,给QDII产品留出相对较长的时间发展,长期来看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银河证券李如鹏说。
银行QDII投资放宽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QDII有着严格的额度控制和品种限制,首批QDII资金只限于投资境外固定收益产品,部分银行的QDII产品并未能掀起市场购买热潮,反而出现了认购不足或者提前清盘的情况。投资范围狭窄是QDII产品“叫好不叫座”的突出原因。不少银行也推出与股票指数挂钩的产品,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已经变相降低了产品的回报。
另外,对人民升值的预期也令QDII产品起步缓慢。据银监会消息,截至2007年7月,银行系QDII认购额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但实际上只用掉500亿元,占总额度的27%。银监会正在紧锣密鼓与其他监管机构商讨,扩大商业银行QDII产品投资股票的境外市场范围和产品范围。此次拓展的目标市场包括法兰克福、纽约、伦敦等,投资品种也会有进一步的拓宽,那么QDII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军美国和欧洲的投资市场。
由于5月10日银监会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中规定,商业银行应选择在与中国银监会已签订的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监管的股票市场上进行股票投资。而目前与银监会签订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只有香港证监会,这在范围上限制了QDII产品的股票投资。
然而,从目前银行业开展QDII业务的情况来看,截至今年4月底,有关部门已经批准的QDII额度为145亿美元,此前市场对相关产品的认购热情并不高。“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投资QDII产品面临着汇兑的风险,并且,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景象一片大好,也降低了QDII产品的吸引力。”首席外汇策略分析师雪鑫说。
基金QDII开闸
和银行系QDII相比,证监会给予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QDII的投资范围选择空间显然要大得多。
据7月5日正式实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相关《通知》规定,基金、集合计划可投资的范围为货币市场工具、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结构性投资产品,已与中国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挂牌交易的普通股、优先股、全球存托凭证等,以及在这些国家或地区证券监管机构登记注册的公募基金。
此外,基金、集合计划还可以利用融资投资金融衍生品,但仅限于投资组合避险或有效管理,不得用于投机或放大交易。按照证监会披露的信息,目前与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为33个,涵盖了全球五大洲,其中既包括中国香港、越南、新加坡和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也包括美国和英国等成熟市场。
在投资比例方面,《通知》规定,单只基金、集合计划持有同一机构发行的证券市值不得超过基金、集合计划净值的10%;持有非流动性资产市值不得超过基金、集合计划净值的10%;持有境外基金的市值合计不得超过基金、集合计划净值的10%;同一境内机构投资者管理的全部基金、集合计划不得持有同一机构10%以上具有投票权的证券发行总量。
虽然《管理办法》已于7月5日开始实施,相关机构开展此业务还需相应的申请流程,并且短期内给予的QDII额度也不会太大。“审批手续复杂,并且即便是审批下来,也不可能马上就募集那么多资金。如华安基金,募集不到5亿美元的资金,这在短期内对资本市场不会产生影响。”李如鹏说。
保险QDII也将“破冰”
随着保险QDII的放行,其操作细则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据悉,《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目前已3次征求意见,相关保险公司投资部门已将意见反馈至保监会,实施细则本月内有望浮出水面。
然而,依据《细则》规定,保险QDII投资股票只限于主板市场的绩优蓝筹股,并且投资单个主体发行的股票不超过可投资额的5%。由于新增多项严格的硬性指标,首批境外投资将有望花落中国人寿、平安等保险巨头,而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将通过自有外汇委托投资绕道分享境外投资成果。
对业界普遍关注的股票投资,《细则》征求意见稿特别规定:在所在地监管机构注册,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股票应当在主板市场上市流通,且属于绩优蓝筹股。
篇8
【关键词】投资心理 投资行为 理性投资
一、影响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心理
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过程中,很多人失败的原因既不是他的气运不佳,也不是专业分析能力不够好,而是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缺陷。往往就是这些心理上的原因将引发他们在原本计划中出现纰漏,造成大量的损失。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
一是胆大盲从心理。面对着高风险的投资市场,有些投资者是大胆的。他们既没经过任何的投资模拟训练,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投资理论知识,甚至连最起码的证券基础知识都不明白,就冒然的进入股市,参与投资,这将很可能导致财产的损失。还有些投资者一旦发现价格飙升的股票和媒体推荐的股票,就毫不犹豫盲目跟风追涨,常常被紧紧的套牢在高位。
二是贪婪恐惧心理。贪婪会蒙蔽住投资者的双眼,扭曲他们正确的判断,让他们忽视各种细节,用一厢情愿的主观意愿去支配自己的投资方向。而恐惧将会使投资者害怕,畏惧不前,从而陷入困境。为了摆脱我们在在投资中的贪婪恐惧意识,就非常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分析。在证券市场中,贪婪恐惧会使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发挥失常,甚至导致投资最终失败。他们是投资者在股市中赢利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投资者想要在证券市场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克服贪婪恐惧的心理障碍。
三是急切焦躁心理。急切焦躁的心理是每个投资者在投资中都会存在的情绪,面对着未知的结果紧张、不安。面对着股市的涨落急躁、担心。这些都很容易让投资者失去冷静判断的能力,容易犯下错误。甚至导致在股市中一蹶不振。造成财产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
四是缺少忍耐心理。在交易节奏紧张的证券市场上,多数投资者抑制不住心中的冲动,他们恨不得自己一旦入市,汇价就飞速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大幅运动,使自己突然一夜暴富。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的概率非常小。大多数情况下入市以后,汇价会和自己想像的恰恰相反,面对着股市偏离自己的时候,这就是考验投资者忍耐力的时候,面对一切的困境,仍然要严格的按照原来的计划去操作。缺少忍耐,将会失去翻盘或者盈利的机遇。
五是无法取舍的心理。证券市场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投资机遇,但是,每个投资者的时间、精力和资金都是有限的,而且并不是每个投资机会都能够被抓住的,那么,这就需要投资者面对机遇时有所取舍,通过对各种投资机遇的多方面衡量,冷静的分析判断,有计划有选择地放弃某些小的投资机遇,才能去更好的把握更大的投资机遇。
六是各种形式的侥幸心理。在证券交易中,几乎每个投资者都会抱着各种形式的侥幸心理:当股市刚刚进入牛市以后,许多股票已经升至高位,但是很多的股民不愿意放手,他会怀着侥幸的心理判断:万一我的股票能够继续的增值呢。可惜没有永远上涨的股价。很快,股价就会迅速下跌。当股市刚刚进入熊市以后,许多投资者明明察觉现市场已是摇摇欲坠,但是仍然感性的坚信着股市绝不会倒下去,幻想自己手中的股票能够成为一匹黑马,触底反弹。各种形式的侥幸心理都是危害投资者利益,导致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面对着证券市场的诱惑,每个投资者都应该对投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的态度,即使踏入了心理误区也要及时的抽身出来,尽量避免错误的投资行为,在不利于自身投资的情况下,保持充分的冷静和耐心,及时的抓住机遇,化被动为主动。
二、如何解决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误区
(一)克服胆大盲从心理
胆大盲从是一种人性弱点。很多投资者在不懂得投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经常不假思索地在股市上盲从跟风。当看到别人买进或抛出时,便不问青红皂白地跟着买进或抛出某种股票。克服股票投资的胆大盲从心理,首先,认真系统地学习投资理论知识,及时搜集分析股市最近动态与信息源,只有在了解股市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股市当前或者预期的判断才会更加准确。其次,时刻保持冷静、坚定的头脑。在投资活动中需要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投资模式,拒绝轻易接受外来影响。进入股市以后,要谨慎从事,大胆实践,身体力行去探索经验,独立决定自己的行动。第三,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缓解思想上的压力。面对压力,适当的运动,放松心态,内心平稳后更好的面对市场。
(二)克服贪婪恐惧心理
贪婪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它深深地盘踞于我们的灵魂和心灵深处。事实上,我们走进证券市场就源于自己的贪婪,因为我们想获得更大的收益,我们渴望成为一夜暴富的主角。其实,贪婪是投资者的大敌,它让投资者思维狂热,失去理性。面对贪婪的诱惑,投资者会过分的依赖自身的感觉,接连不断的走错,在现在投资市场中,很多人在前期是盈利的。赚了钱以后,往往会觉得自己赚的钱太少。当股市已经到达了饱和,而且开始慢慢的在走下坡路。这时候,很多人会责怪自己,为什么在下跌的初期没有能够采取措施及时止损?但是心里却又会安慰自己:“还会回到高点的,涨回去我就退出。”但是真的回到了当初最高点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真能做到抽身而退?相信大部分人是不会离开,因为贪婪的欲望没有止境。克服贪婪心理,一是投资者在进行每一投资活动之前都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调整,充分的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二是克制自身欲望。面对着各种欲望,学会自我反省。多思考现实的实情。抑制欲望。三是制定一个详细的投资计划,给自己确定一个盈利目标,然后再作投资决策,一切从实际出发,盈利的目标不要定得过高,亏损的下限也不要设得太低。一切按照指定的计划行动。四是要多层次的思考,收集材料,客观的分析问题,使得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或做出最佳决策。
(三)克服急切焦躁心理
股市市场风云变化莫测,投资者有时难免会心浮气躁。面对得失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会急切焦躁,但是这种心理是投资者的大忌,它会导致投资者不能冷静思考而作出无法挽回的错误决策。克服急切焦躁心理。一是在投资前详细了解投资对象的情况。对该投资对象的长远有一个良好地预计。二是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股市突发事件,不急不躁,冷静对待。
(四)克服缺少忍耐的心理
不可否认,股市确实存在偶然的“运气”,证券市场也确实存在着博弈的性质,但要想取得投资收益,仅凭敢去赌的匹夫之勇是绝不可取的。拥有耐心,在合适的时机抓住投资机遇,这才是获得收益的主要手段。克服缺少忍耐的心理。首先,要注意克服自身的人性弱点,当一个人获得了成就的时候,他内心的弱点就会充分暴露,因为他渴望接连不断地获得成功。面对着繁荣或者萧条的市场,急不可耐的率先作出决策。往往这种决策就是错误的。其次,应牢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格言。精明的炒股方式应该是“普遍撒网”,切忌“孤注一掷”。好股票不只一只,资金可分散配置到不同行业、流通规模、价位的几只股票上。
(五)克服无法取舍心理
举棋不定的人容易受环境的左右,媒体的吹捧或是其他股民的做法都会使他改变初衷。具有这种心理的投资者,原本在买卖股票之前已制订好了计划,但当他步入股票市场时却一有风吹草动就心猿意马,不能按计划实施自己的方案,不是按兵不动,就是转而跟风。要克服股票投资举棋不定的心理,必须坚定信心和相信自己。如果说自己的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制定的,此时就应当坚持,不因现场买卖氛围的压力而抛弃自己有理有据的分析。否则不但可能错失盈利良机,更有可能再次因跟风而蚀本。
(六)克服各种形式的侥幸心理
投资者在投资失误时有侥幸的心态。有些投资者由于自己的判断失误,买入股票以后股价快速下跌,这时本应该在下方某价位定个止损点,当股价跌到这个价位时就抛出,避免带来更大的损失。但是在事实上,很多的投资者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却不愿意将股票抛出,所以他不去执行止损策略,而是希望股价再涨上来。但是,这种侥幸心理往往导致损失进一步增大,以至投资失败。克服各种形式的侥幸心理。一是重视对指标的应用。一般说来,股票的市场价格不一定能完全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要重视对有关指标的分析,然后才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不要轻易空仓。在避免回调风险的同时,可能面对同样巨大的全线踏空的风险。如确实看淡后市,可以采取减磅,持少量绩优股、成长股的策略。三是坚决执行止损计划。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应该及时斩仓出局,把投资失误的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止损操作的关键在于坚定意志。在应该止损的时候绝对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能用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放弃或推迟实施止损计划。
三、结论
投资市场最大的风险,是来自于投资者的心理,是来自于投资者的人性弱点。投资市场的最神秘之处,就是在于它能用它洞察一切的神奇力量,寻找到每个人的心理弱点,并充分利用它所发现的人性弱点。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证券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个体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进行正确的投资,由此获得合理的回报。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中频繁出现的一些金融异常现象引起了金融学家们对问题的关注与深思,行为金融学应运诞生。现代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决策过程与行为的研究,逐步发现人的性格、心理因素以及暂时性的情绪等,以及外界因素对于心理的干扰等主观的因素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投资者主观非理性因素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一些金融投资知识不足的人员,其心理因素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甚至占绝对优势,这导致很多投资者的行为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盲目。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正在进行仿真交易的股指期货,其合约及交易细则内容主要包括:合约标的“沪深300指数”,合约乘数“每点300元”,合约价值“沪深300指数点×300元”,报价单位“指数点”,最小变动价位“0.1点”,合约月份“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交易时间“上午9:15~11:30,下午13:00~15:15”,最后交易日交易时间“上午9:15~11:30,下午13:00~15:00”,价格限制“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合约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8%”,交割方式“现金交割”,最后交易日“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遇法定节假日顺延”,最后结算日“同最后交易日”,手续费“30元/手(含风险准备金)”,交易代码IF。
股指期货套期会计方法,则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股指期货和股票(组合)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对于股指期货套期,笔者认为其会计处理应遵循如下原则:
(1)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为突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股指期货保证金应按照是否占用分别作为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从而更真实地提供股指期货保证金使用信息,有利于准确结算保证金的投资回报率。
(2)股指期货的特点决定了其确认应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与终止确认。由于买入股指期货合约时,与股指期货合约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合约买方,按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一般原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投资企业应当在股指期货合约开仓同时作初始确认,在会计期末根据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变动作后续确认,在股指期货平仓时作终止确认。
(3)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股指期货计量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法。由于股指期货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性,完全可以从交易所获得每个交易日的结算价格,并将每日结算价确定为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从而采用公允价值对股指期货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使得国内上市公司与海外上市公司的会计标准统一起来。
(4)在公允价值套期模式下对所持股票进行套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21条规定,股指期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股票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并同时调整股票的账面价值。
(5)在现金流量套期模式下对预期股票投资和发行股票进行套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27条规定。股指期货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其有效套期部分的金额,应按照股指期货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与股票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两者的绝对额中较低者确定;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则计人当期损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28条规定,原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应当在购买或发行股票影响企业损益的相同期间转出,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企业预期原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净损失全部或部分在未来会计期间不能弥补时,应当将不能弥补的部分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股指期货合约和股票(组合)的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收益都已计入当期收益,因而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核算与投机套利的会计核算大致相同,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套期可以不采用套期会计,股指期货套期仅指现金流量套期。
[例]假设某企业准备于2007年4月份购入部分光明乳业的股票,但资金尚未到位,由于2006年下半年我国股市的牛市行情,该企业为防止股价继续上涨,决定在期货市场上买进股指期货合约,用以弥补因股价上升未来购进股票需多付出的资金。该企业具体业务如下:2007年3月16日计划买入25万股光明乳业(600597),但由于资金短缺,需等1个月后才能购入,为避免股价上涨,该企业于2007年3月16日买入IF0706股指期货合约3张。4月20日资金到位,按当日市价如数购入股票并对股指期货合约平仓。2007年3月16日至4月20日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行情和光明乳业股票的市价如表1所示(数据来源于文华财经):
对于该业务,由于股票的实际投资尚未实现,是一种预期交易,因此将其认定为现金流量套期,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3月16日买入IF0706股指期货时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初始保证金) 72223.2
套期工具(初始保证金) 144446.4
贷:货币资金 216669.6
2007年3月30日公允价值变动
(1)追加保证金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追加保证金)8601.6
套期工具(追加保证金) 17203.2
贷:货币资金 25804.8
(2)有效套期部分
借: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215040
贷:资本公积 215040
(3)无效套期部分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1075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7520
2007年4月20日股指期货平仓并购入股票
(1)追加保证金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追加保证金) 12374.4
套期工具(追加保证金) 24748.8
贷:货币资金 37123.2
(2)股指期货合约平仓
有效套期部分
借: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309360
贷:资本公积 309360
无效套期部分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15468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4680
资金结算
借:货币资金 1066197.6
贷:套期工具(初始保证金) 144446.4
(追加保证金) 41952
(公允价值变动) 524400
交易性金融工具(初始保证金) 72223.2
(追加保证金) 20976
(公允价值变动) 262200
(3)购入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 2735000
贷:货币资金 2735000
借:资本公积 524400
篇10
(一)确定给付制转型为确定提拨制或是双轨制雇主(企业、政府)为降低本身财务风险在制度上逐渐由保证给付约定金额之确定给付制转为由受益人自负最后财务风险的确定提拨制,也有雇主采取折衷方式用所谓部分也有雇主采取折衷方式用部分确定给付制部分则为确定提拨制的所谓双轨制。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OECD会员国,其中大部分为拉丁美洲、东欧、中欧的一些国家,原为确定给付制的社保年金改为确定提拨制私有化私人账户。意大利、瑞典、波兰等国家也就用同样的模式来将国家型账户计划跟“人口统计”与“物价风险”连结在一起。现在大部分的企业为了降低损益表风险,都已将确定给付制转为确定提拨制或是冻结新加入者或是减少给付。另外有越来越多政府及受益人(员工)欢迎双轨制,它的优点是拥有一个保证退休给付的确定给付账户可以满足最低生活所需,另一个确定提拨制的养老金就可以视受益人本身的需求弹性加入各总内外部商品化达到增加效益。对政府来说,这样有机会把社会褔利跟养老金整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减少政府未来财务负担,整合社福与养老双重需求。(二)提高提拨率、减少所得替代率、减少津贴福利的给付,提高退休门坎以降低提拨不足和长寿风险的冲击为了解决养老金基金适足率不足的问题提高养老金提拨率是被决策者广为使用与反抗力较少的一个做法,因为大部分的养老金都有政府与雇主的相对提拨,所以提高提拨率受益人的被剥削感相对较轻。法国、丹麦、瑞典、芬兰等国都已经开始提高提拨率,其它的OECD国家也都有计划跟进。减少所的替代率(即减少退休给付)是较不受到受益者欢迎的做法,有些养老金决策者就把给付跟内外部变数结合以达到相对合理化、公平化的感决,当然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要减少养老金给付。像是日本用应计利率(AccrualRate)来连结养老金给付。OECD国家中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国则使用提高计算退休前平均薪资期间的方式来降低平均薪资减少给付。英国也参考用物价成长率来连结养老金给付而不完全是用成长率更为快速的受益人薪资。(三)以税赋优惠鼓励参与确定提拨制的企业或员工为了鼓励企业与个人积极参与确定提拨制养老金的提拨,有的政府会提供税赋优惠奖励。如提缴养老金的当年度支出部分不需缴税,等到给付时,才需缴税,此所谓的递延赋税(TaxDeferred)。美国一般人的401K与联邦节约储蓄计划FTSP为例,提拨当年度的提拨支出可以做为应税前的扣除额,所以当年度缴税额减少。中间投资部位未动支也不需缴税。等到老年领取时,须缴税,但是老年人收入减少,因此缴的税比原来少。
国际养老金投资策略的变革趋势
(一)资产配置的趋势、种类与角度的改变根据OECD与TowerWatson的研调,整体上来说股票跟债券等传统资产种类仍为近十年全球养老金配置比例最高的资产。虽然二十世纪初的两次金融风暴成造成大部分的养老金资产价值短期大幅缩水,但跌的快也反弹的快,之后几年就也恢复之前资产水平,对抱持长期投资策略的养老金来说应该影响不大,但是过大的市场波动度确实会造成基金管理者对股票投资风险的警戒,所以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整体股票持有水位逐渐持续下降。过去十年以来养老金股票投资最大的差异是在于海外股票投资比率大增,OECD主要的国家除了米国外其它国外股票投资比率持续大幅增加,主因是因为海外股票市场已渐趋成熟吸引力增大,指数被动投资兴盛,管理者要减少养老金投资于本国股票比例过高的风险。债券市场的差异比较不明显,美国、英国、加拿大对本国债券持有比例仍达八成以上,连日本也有七成以上。很明显的除了本国债市尚未成熟的国家,大部分的养老金管理者不会为了普遍偏低的利差去冒汇差的风险。(二)另类投资的兴起另外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另类”投资的兴起,2000年以前其它类的投资整体说来只有5%上下,比现金类多不了多少,到了2011年已有20%比例,列为第三大必有资产类别,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养老金管理者觉的股票投资风险较高,债券投资利率太低,在加上从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兴起的对冲基金市场发展已成熟,法规也渐渐开放,为了增加获利、减少风险,于是很多养老金管理者开始进投资,也让养老金基金开始有了多角化发展。另类投资不是单一投资种类或单一商品,它是一个投资族群的泛称,从整体在养老金投资金额大小来排序,依次为房地产(RealEstate)、私募股权组合基金(PrivateEquityFundofFund)、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Equity)、对冲基金(HedgeFunds)、公共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对冲组合基金(FundofHedgeFunds)、期货(Commodities)。接下来是私募股权组合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一般私募股权包含融资收购(LeverageBuyouts)、夹层融资(Mezzanine)与创投基金(VentureCapital)等三种投资类型,原则上只要不是公开幕集的都可称为私募,私募基金的优点是报酬率较高(介于债券与股票之间)、波动度较低,缺点是闭锁期较长、透明度较低、流动性较差。组合基金就是投资基金的基金,跟单一私募基金相比有风险更分散的优点。(三)公共基础建设为另类投资的重要领域公共基础建设投资是这几年相当火红的项目,因为它具有以下的优点:通膨连动性高;获利稳定性高,大部份为独占或寡占;永续经营特质强。养老金投资于公共基础建设一般有两种途径,投资公共基础建设股票基金与直接投资于单一公共基础建设。根据OECD的统计,单是透过股票基金投资于公共基础建设的养老金资金就有4000亿美元,但是直接投资于公共基础建设的就相对少很多,只有澳洲、加拿大等一些零星的案例。显示养老金直接投资公共基础建设存在些障碍,例如法令问题、政府与相关平台配合意愿、缺乏专业与人力管理项目、流动性等问题。JPMorgan于2010年作了一个调查发现公共养老金理人投资另类投资最主要目的是增进报酬率减少风险,企业养老金则是AssetLiabil-ityManagement。最大的挑战公共养老金是挑选经理人,企业养老金则是流动性考虑。很明显地,企业养老金较适合投资于间接投资型公共基础建设,公共养老金间接投资或直接投资于适合投资公共基础建设都相当适合,甚至在现在政府苦于无钱建设时,可以请当地政府为养老金量身订做一个投资项目。
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上一篇:绿色餐饮营销策略
- 下一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