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媒体的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自媒体;公众平台;材料
科学教学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器件以及产品的物质。从1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现在的新材料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以材料发展为主要标志。在新媒体普及的今天,我院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深入探索了自媒体对材料科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自媒体应用于材料科学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环节中,基于自媒体的QQ、微信、博客、论坛和电子邮件等工具已被高校教师逐渐采用,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中QQ群被广泛用于教学内容的讨论和通知场所,学生可以在QQ群里就课堂疑问进行提问,而教师也能够即时回复,消除学生的课堂疑虑。微信平台具有操作便利、信息即时、内容丰富和消息推送精准等特点,深受大学教师的喜爱,成为信息交流和消息推送的重要工具。而私人博客以及公众论坛则已成为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其中专业教师的私人博客中经常会相关行业最新动态以及最新知识。据调查显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使用自媒体可以有效的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一步的延伸到课堂之外,进而发挥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突破传统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限制,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对自己进行充电学习。目前,在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自媒体的使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特有的教学工具来使用来对课堂进行简单延伸,例如通知、布置作业、收作业以及师生间交流等。自媒体应用的不充分,大大削弱了其作为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的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自我学习上的创新不足。在大多数高校中,有较多数量的教师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排斥感。在面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充电学习提升自我。二是学生对于自媒体的观念还停留在娱乐层面上。自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功能就体现在娱乐方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机、便携笔记本及平板电脑普及的年代,学生更多的是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娱乐而非用来学习。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媒体在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材料科学的发展就显得极为有意义。
二、自媒体在材料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自媒体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课前预习在传统科学教学中占据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一个先前认识。倘若预习不充分,就会导致课堂学习的效率低下,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理解难度。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去把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课堂掌握知识效率低下。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自媒体的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掌控。教师可以采用自媒体平台将上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列出,并配有一定的课前趣味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上课之前就通过网络平台查找所需要的知识,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利用自媒体所具备的电子访问记录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掌控。2.自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自媒体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时交流,基于这个功能,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成能够实时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实时互动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了课堂讲授、在线互动讨论以及知识点在线测评这三个模块,其中课堂讲授为教师主导,在线互动讨论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知识点测评则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展开。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曾就“腐蚀与防护”这门课进行了实时互动课堂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专业授课教师采用多种自媒体手段向材料科学专业的学生介绍了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针对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疑问,然后以小组方式讨论解决,最终由每个小组得出一个结论并通过自媒体平台将结论以图文形式传送给教师端,由授课教师收集并展示于投影上进行点评。课堂测验则利用设计好的习题在自媒体终端,由学生打开并完成测试,教师可以实时查看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并对其进行现场点评。3.自媒体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课程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转化,回忆并理解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知识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甚至是知识网。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复习过程是非常难以把控的,学生的复习与否、复习成功与否教师均无从考证。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自媒体学习平台来辅助学生的课后复习。教师可以在自媒体学习平台上通过布置企业面临的项目问题,让学生以领任务的形式领取问题,然后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起到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认同感,让其明白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三、自媒体在材料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分析
我校材料工程学院对材料学科的学生利用自媒体学习专业课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图1为一个学期的自媒体形式使用率的分布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媒体平台学习方式已然有了较大的认同感,能够主动采用不同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在这几种自媒体平台上,学生采用最多的是QQ和微信这两个自媒体平台,说明类似于QQ和微信这样能够实现即时通讯的自媒体平台容易让年轻学生接受,这也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在自媒体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仅次于QQ和微信之后是BBS自媒体平台,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获得即时回复,进而造成学生对其使用率比QQ和微信低了很多。电子邮件自媒体平台主要用于任务的过程以及各种通知的发放。飞聊作为移动的一款聊天软件具有兼容于PC机和智能手机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频率也较高。使用频率最低的为微博,主要是由于微博传播知识面过于专业和狭窄,并且沟通非常不及时。综合上述分析,在自媒体平台中,具有实时交流的平台最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而实时交流性越差的平台使用频率也相对越低。
四、结语
21世纪是新“互联网+”的时代,高校课堂教育也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高等学校的教育使命促使高校课堂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传统学校教学的教室中“走出来”,解放掉传统课堂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新媒体来实现师生之间随时随地的互动沟通,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这对于材料科学领域的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其他学科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浪,廖其龙,李玉香,曹林洪.材料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6,(1):138-139.
篇2
【关键词】卫生管理类课程;自媒体;教学手段
0 前言
随着数字终端私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媒体的平台就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 等网络社区[1]。自媒体具有门槛低、平民化、多样化、迅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人人可随时接近媒体,随时传播信息[2]。自媒体与人们的生活愈发紧密相连,从最初的BBS 论坛讨论、博客撰文到后来的微博晒状态,再到现在的微信语音、微信支付,无一不昭示了新信息时代下自媒体的强大渗透力和控制力[3]。通过自媒体平台编辑课程教学资料,制作课程教学场景。首先可以利用它的媒体特性更好地将图片内容、实物资料等融入教学当中[4]。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直在不断更新的,传统教材、教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更新一次,所以学生往往在教材上学到的东西都是比较陈旧的知识,利用自媒体平台编辑的内容可以及时地进行补充或者修改,较好地弥补了教材的滞后性[5]。
本文以新疆某高校2012-2016学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专业在自媒体时代下卫生事业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待对该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能提供参考。
1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本文以新疆某高校2012-2016学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涉及内容为卫生事业管理类课程自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卫生事业管理类课程自媒体辅助教学的态度、卫生事业管理类课程自媒体辅助教学的了解程度、卫生事业管理类课程自媒体辅助教学满意度、卫生事业管理类课程教学与自媒体的关系方面。
1.2 研究方法
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汇总调查后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其进行构成比统计描述及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级、族别基本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同学占38.4%,女同学占61.6%,大学一年级学生为21.6%,二年级学生为20.5%,三年级学生为39.5%,四年级学生为18.4%,汉族学生为76.3%,少数民族学生为23.7%,可以看出,样本对于不同性别、族别、年级都有合理覆盖,能够反映不同的数据资料。
2.2 使用自媒体的工具、时间和目的情况
2.2.1 使用自媒体的工具情况
根据表2可知,调查的学生中使用自媒体工具主要为手机和电脑,分别占36.84%和38.42%,其余有一些使用电视、广播及其他分别占17.89%和6.85%。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7.677,p=0.568,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们对自媒体工具的选择差异在不同年级中无统计学意义。
2.2.2 每天使用自媒体的时间情况
根据表3可知,调查的学生中使用自媒体的时间主要在3-5小时,占64.21%,其次是5小时以上占20%。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5.838,p=0.567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们使用自媒体的时间在不同年级中无统计学意义。
2.2.3 使用自媒体的目的情况
根据表4可知,调查的学生中使用自媒体目的主要是放松娱乐,占53.68%、而辅助学习仅仅占17.37%。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12.63,p=0.17,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们使用自媒体的目的在不同年级中无统计学意义。
2.4 自媒体辅助教学的的现状
2.4.1 对普通的授课方式是否满意
根据表5可知,调查的学生对普通授课是否满意中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占52.11%,满意与非常满意的占41.05%。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2.815,p=0.982,大于z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们对普通的授课方式是否满意在不同年级中无差异。
2.4.2 是否喜欢自媒体辅助学习
根据表6可知,调查的学生对是否喜欢自媒体辅助教学表示喜欢的占75.26%,不喜欢的占24.74%。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6.535,p=0.085,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们对于是否喜欢自媒体辅助教学在不同年级中无统计学意义。
2.5 学生对自媒体辅助教学态度的情况
2.5.1 是否愿意参与到自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表7可知,调查的学生对是否愿意参与到自媒体辅助教学中表示愿意的占55.27%,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占41.57%,不愿意的占3.16%。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6.099,p=0.357,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们对是否愿意参与到自媒体辅助教学态度在不同年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2 自媒体辅助教学和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
根据表8可知,调查的学生对自媒体辅助教学与学习成绩表示有关系的占55.79%,其次是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占38.42%,表示没关系的占5.79%。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4.503,p=0.615,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对于自媒体辅助教学和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的态度在不同年级中无差异。
2.5.3 自媒体辅助教学是否会增加学习负担
根据表9可知,调查的学生对自媒体辅助教学是否会增加学习负担中表示没负担的占61.05%,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占32.63%,表示有负担的占6.32%。
经卡方检验后得出?字2=4.83,p=0.568,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卫管类专业学生们对自媒体辅助教学是否会增加学习负担的态度在不同年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6 学生对自媒体辅助教学了解程度的分析
如表10所示,调查中有101人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占53.2%,有64人表示了解,占总人数的30.2%,25人表示对自媒体辅助教学完全不了解和听说过,占总人数的12.06%,4人表示对当前的自媒体辅助教学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2.6%。
经SPSS17.0秩和检验得Z=7.356,P=0.061,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当前自媒体辅助教学的了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7 对当前自媒体辅助教学的满意程度分析
如表11所示,调查中对当前的自媒体辅助教学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总样本56.4%,55人表示满意,占总样本的28.9%,而有19人表示对自媒体辅助教学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占总样本的10%。
经SPSS17.0秩和检验得Z=6.122,P=0.104,大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当前自媒体辅助教学的满意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2.8 对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的分析
如表12所示,调查中对于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中表示有关系和关系很大的占48.95%,对于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中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占37.89%,对于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中表示没关系和关系不大的占13.16%。
经SPSS17.0秩和检验得Z=16.292,P=0.000,小于检验水准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不同年级学生对自媒体与教学关系的认知度有统计学意义。
表12 对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的人数分析
3 讨论
3.1 性别、年级、族别基本分布情况
根据表1,我们大概了解到此次调查男女性别比率差异很大,男同学占38.4%,女同学占61.6%,说明此专业学生以女学生居多,所在年级、民族完全是以实际情况讨论,样本对于不同性别、族别、年级都有合理覆盖,能够反映不同的数据资料[5]。
3.2 使用自媒体的工具、时间、目的情况
根据表2、表3、表4可以看出在自媒体辅助教学中学生所使用得自媒体工具以手机和电脑为主,可以看出现如今大学生们主要以手机电脑这些终端自媒体工具来了解、学习、认知来自社会的一切信息[6],这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用自媒体的时间主要为3-5小时,使用自媒体目的主要是放松娱乐,大学生平时课少,空闲时间多,有的参加大学的各种活动,有的自己安排行程,且这其中3-5小时基本上可以理解是用来放松娱乐的,当然也会有一部分把这些时间用来自媒体辅助学习的学生[7]。
3.3 自媒体辅助教学的的现状
根据表5-表6所示,学生对现在普通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占52.11%,学生对现在普通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表示不满意的也有6.84%,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要从学生自身和教师这两方面来解释,学生对待卫管类课程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学生该有的素质;普通授课方式不仅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而且学生也没那么大的兴趣;75.26%的学生表示喜欢自媒体教学这种方式,自媒体辅助教学正是发展初期,学生还没有过多的接触,ρ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且这种方式会摆脱普通授课方式的枯燥乏味,在线上或者线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所以学生还是很愿意接受自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手段,参与到卫管类课程的教学当中[6-7]。
3.4 学生对自媒体辅助教学态度的情况
如表7-表9所示,在该190例研究对象中对自身参与到自媒体辅助教学当中的占55.27%,其他的41.57%呈无所谓态度,对于自媒体教学和学习成绩的关系55.79%的学生认为有关系。38.42%的同学呈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自媒体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有61.05%的同学认为没负担,32.6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虽然这些数据可以反映现如今大学生对自媒体辅助教学的期待,但是,也有不少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学生自身对待学习也好生活也好没有主见,以及自己的懒惰,还有自媒体辅助教学还没发展到一种让所有人都接受认同的地步[7]。
3.5 学生对自媒体辅助教学了解程度、满意程度的分析
由表10-表11可知,调查中有101人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占53.2%,有64人表示了解,占总样本的32.8%,25人表示对自媒体辅助教学完全不了解和听说过,占总样本的12.06%。调查中对当前的自媒体辅助教学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总样本56.4%,55人表示满意,占总样本的28.9%,而有19人表示对自媒体辅助教学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占总样本的10%。基本上一半多的人表示无所谓的态度,这并不代表学生喜爱基本授课方式,也不能说明学生不能接受创新[7],究其原因,多半在于自身的态度和素质,学生们不仅不会去主动的追求,也不完全被动的接受,在这种风气下长期以来学生们变得很懒惰,没主见,养成了“事不关己”的态度,从而有很多人表示无所谓的态度[8]。但是,也有不少的学生了解自媒体辅助教学且对当前自媒体辅助教学满意,他们愿意了解,他们愿意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3.6 对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的分析
由表12可知,调查中对于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中表示有关系和关系很大的占67.37%,对于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中表示无所谓态度的占19.47%,对于自媒体与教学关系情况中表示没关系和关系不大的占13.16%,且不同年级的学生认为自媒体与教学是否有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自媒体和教学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关系和关系很大,这表明自媒体在教学方面完全有发展的空间,同时学生们也知晓自媒体辅助教学带来的好处,愿意接受它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9]。
4 建议措施
自媒体时代下的辅助教学中应用的核心就是要发挥自媒体技术促进认知、情境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认知深化的工具,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自媒体辅助教学恰恰可以发挥其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认知加工的工具、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学习和教学的方式。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自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改善[10]。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间接了解了卫生事业管理类学生对现如今自媒体时代下辅助教学现状与改善方面的问题,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引导学生以自媒体,即手机,电脑,Ipad等参与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把玩手机娱乐放松转变为用手机、电脑、Ipad学习。将自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到卫管类课程的课堂,进行实践,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大学自媒体辅助教学的改革[5]。
2)通过微信、微博作为主要平台方式,在微信中可以开通公众号,每天不定时的向学生推送卫管类课程的专栏和语音,形成其独有的互动模式;微博中,教师可以发表有关教学类的微博,学生也可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转发加评论的模式促进卫管类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可以推出app,让卫生事业管理类课程有了良好的自媒体教学情景。
3)丰富课堂交互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师利用自媒体移动学习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探究思考,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借助自媒体工具,尝试创造性实践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问题解决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4)自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取得好的小组写作效果,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学生可以线下进行讨论探究,及时的和老师用自媒体的方式交流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问题,使讨论^程和结果效度最大化。
5)无限拓展线下的学习空间,实现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自媒体移动学习无处不在,它满足了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喜好,适应了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自媒体辅助教学必然会对卫管类课程学习的师生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和积极影响。
根据地区特色,新疆自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发展落后,且多民族聚居,应对自媒体辅助教学加大力度的应用在线上或者线下的授课及学习当中去,快速地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与全国同步化的享受资源。可以因材施教,针对少数民族要配置合理的自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和汉族学生一样快速理解、接受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正隆,孙续畅.关于将自媒体应用到高校课程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以《陶瓷工艺材料应用》课程教学为例[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5(5):121-124.
[2]马骋宇,黄威.医学生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现状及网络教学需求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561-563.
[3]朱志成,王松梅.自媒体时代的健康传播[J].医学与哲学,2015(7):91-93.
[4]章晓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自媒体对政府沟通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7):11-12.
[5]王霞,郭志骞.我国自媒体服务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4(23):19-20.
[6]高国欣,赵勇,马强.促进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5(5).
[7]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8]孙艳芹.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5,26(4):319-319.
篇3
追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高等函授教育,通过邮寄教材、通信和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卫星广播电视教育,打破了传统函授教育的单一格局。第三阶段代为20世纪末出现的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具有双向交互性特征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我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也顺应了信息时代的技术变革和开放教育的大势所趋,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并于2012年7月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可以看出,我国远程教育每一次的发展进步,都与现代传播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教学资源形式的现代化与多样化紧密相连,教学资源建设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资源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同时具有支持远程教学、促进远程教学的双重功能,也是远程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基石。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广义上应涵盖网络环境、计算机设施、包含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在内的各类教学媒体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服务、学习支持服务等诸方面;狭义上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材料,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材料具有多媒体特征,按照资源的承载媒介不同可划分为文字教材、视听教材、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等。本文主要讨论狭义层面上的教学资源建设。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杨孝堂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是指在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专业教学规律,充分合理地确定各种媒体资源的建设使用方案,使各种媒体资源在使用时相互配合,发挥不同媒体的各自优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不同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及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应用远程教学平台等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数字化、交互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中央电大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具体方案
中央电大自1999年起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探索新的远程教育模式,其教学资源建设就采用了以印刷出版物(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电子出版物(课程教学音像带、CD光盘)和网上动态教学资源(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为辅助教学媒体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模式。
中央电大在建设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制定了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规程,使教学资源建设有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其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设计思想、文字教材编写方案、视听教材编制方案、CAI课件和网络课程编制方案、教学过程建议与媒体使用说明等。其中,总体设计思想是指设计者在分析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对教学设计的要求,遵循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一般原则,提出课程在媒体选择与配合、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等方面的总体思想。文字教材编写方案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具体提出文字教材编写内容的要求,拟定文字教材的编写纲目,并编写出样章。文字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实验教材、导学教材及学习参考等,类型分为合一型和分立型。视听教材的编写方案以文字教材的编写主干即各个知识点为依据,提出课程音像教材的内容要求,拟定音像教材讲授的具体内容,并依据拟定的内容合理地选择视听教材的表现手段。视听教材主要包括:音频教材(如录音教材、MP3等)、视频教材(如数字磁带、VCD、DVD、CD-ROM等),类型分为讲授型和案例、专题型。CAI课件和网络课程编制方案提出CAI课件、网络课程编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承载的内容、学习者的使用条件以及开发工具等。教学过程建议与媒体使用说明旨在说明各种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媒体教学资源完成课程的教学过程。基于上述教育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中央电大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四、中央电大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实践经验
1.课程组是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品质保证
按照中央电大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课程组应该由学科专家、远程教育或教育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教材编辑人员和技术人员构成,组内分工包括课程组组长、主编、主讲、主持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编辑制作人员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课程组严格按照既定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和流程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和共同协作完成。
课程组的工作直接决定着该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学科专家负责对课程内容进行把关,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远程教育或教育技术专家负责设计出符合课程内容和学习特点的学习活动和资源呈现方式,使课程目标更好地得以实现,使课程的教学设计符合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教材编辑和技术人员要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课程教学要求,了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较高的制作和编辑水平,并参与一体化方案的研讨,能根据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配合课程组组长、主编、主讲制定多媒体教学资源编制计划,完成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编辑、录制和出版工作。
2.开好“三会”是保证教育资源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三会”不可缺少:(1)大纲研讨会,便于确定教材的基本框架内容,为教材的编撰打好基础。(2)一体化设计方案研讨会,便于确定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等各媒体教材的配置情况,统筹各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3)教材审定会,主要由编辑对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如教材的体例层次、语言文字要求、专业名词的统一规范、版权问题、量和单位的统一以及插图等。课程组及有关部门只有认真开好“三会”,不流于形式和过场,才能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3.精心制作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成品的保障
篇4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使用量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微博、微信等一大批科技时代诞生的网络工具越来越流行,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每天必用的工具。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 “自媒体”的界定
关于“自媒体”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2003年7月,“自媒体”一词首先被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两位美国学者所发表的名为“We Media”的研究报告中提出。该报告对“自媒体”下了一个严谨的定义: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软硬件平台的广泛应用,自媒体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阶段。一般认为,当今时代,也被称作自媒体时代――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人人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新闻的接受者和消费者,人人掌握着话语权的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它打破了既有的话语权垄断,颠覆了传统新闻信息的传播理念和途径,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客观上提高了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和话语权,推动着社会生态的变化和发展。
2 自媒体的特点
与传统的媒介和信息传播模式相比,自媒体有着其鲜明的特征。
一方面,从传播方式上来看,自媒体凸显了社会个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与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不同,在自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节点,影响着信息继续传播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在用户生产内容和创造内容的时代,自媒体可以使每个用户都成为关注者和被关注者。因而,每一个信息节点都可以被扩大和延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互动和新信息的产生。在自媒体环境中,一个人的自媒体能和其他人的自媒体重叠,一个人群能和其他人群重叠。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可以使任意一条信息从理论上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信息一旦,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开来。总之,在自媒体环境下,个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信息内容上来说,与传统信息经过一定的审核和提炼加工不同,自媒体时代下,信息呈现出“草根性”和“碎片化”的特征。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即所谓“草根阶层”。他们大多带有着非功利性的特征,这使得他们的信息更有公信力,容易被社会大众所认同。此外,通过自媒体的信息容量较小,的渠道直接,有着传统信息传播媒介无可比拟的便利性优势,更迎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大众的阅读习惯。因而,自媒体信息更容易接受和广泛传播。
3 自媒体给传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带来的挑战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伴随着自媒体时代所成长起来的九零后、零零后等新一代中职学生,对个性的追求亦愈加强烈。中职的心理健康教学也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首先,自媒体影响甚至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课堂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掌握着教学的绝对主导权,是教学信息的控制者和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项的不平等的传播关系,主宰着教学活动的主导权。但在自媒体的信息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传播意义上,已经没有了根本差别,两者唯一的不同,只是教学组织中的角色分配而已。就教学的话语权而言,教师已经不在掌握着绝对的主导,并且既有话语权也在受到挑战。这或许是某些中职教育工作者感到不适的原因之一。
其次,自媒体环境下,很多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的工作量加大。由于自媒体开放性的特点,传统教学的课堂情景预设受到了挑战。为了应对来自学生的挑战,重新获得课堂的主导权,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除了把握教材、开发课件、准备练习等传统教学工作外,还要花大量时间上网浏览热点新闻、从微博、微信和人人等自媒体中扑捉最新的网络热点,并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融合,使其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而在传统的中职教育课堂上是不多见的。
最后,自媒体环境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管控难度加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逐年增加。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的遭遇一样,中职学校中心理健康课堂上的“传统媒体”――教师,也在受到以QQ、微博和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自媒体对“信息受众”――学生的争抢。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中“权威”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给课堂管控造成了压力。
4自媒体为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提供的新机遇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使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堂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但它也给一般认为的“枯燥无味”的中职心理健康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方面,自媒体迫使心理健康课堂更加的接“地气”,这为改变心理健康课的刻板印象提供了条件。如前所述,为了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授课教师需要更加主动地关注网络热点、关注生活、关注与中职生紧密相连的信息,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与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另一方面,自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学习素材。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中职学生学习材料匮乏、社会经验缺乏这一短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在过去,由于受制于传播途径单一、传播滞后和既有的新闻审查制度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尽管社会热点颇多,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相关热点的受关注程度很低。自媒体由于其传播的优势,有效的弥补了这一缺陷。现在,社会热点事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微博、微信等自由活泼的形式和生动平实的语言迅速扩散,这就摆脱了传统媒体视野下新闻给人的“高冷”面孔,成为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身边事,在客观上起到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作用。长久来看,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关注社会热点,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也为他们将来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奠定基础。
5 自媒体条件下改进既有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
在现实条件下,要想使心理健康课更加吸引学生,作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对既有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以适应新时期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需要。
在自我素质的提升上,作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要加大自身的学习力度,转变旧有的“高高在上”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形成平等的、共同学习的氛围。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自媒体时代,新的社会热点、新的观点层出不穷,所以,对社会舆情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这正是心理健康教师所必须养成的技能。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对社会的认知难免片面,加上自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大多具有较重的主观色彩,此时的学生往往会缺乏信息的甄别能力。因而,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积极剖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篇5
【关键词】多媒体;资源;多层次;开发;使用
0 引言
自计算机技术在士官教学中开始应用直至普及以来,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下简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成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士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
1 资源开发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资源的适度开发与合理使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但如果不能很好处理以下几个问题,其价值将大打折扣。
1.1 重开发,轻利用
资源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对开发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技术手段、开发范围与组织结构,但如果资源开发者过多考虑如何开发和开发什么,而相对忽略了为谁开发、如何使用,则资源的可用性就会无法充分体现。
1.2 重教材,轻素材
由于经费倾斜及考评的指挥棒作用,资源开发单位对有明确任务的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开发投入较大,而对其他课程的素材开发则相对较为忽视。资源的开发一般均是针对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相对重视、加大投入也无可厚非;但士官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所有课程全面加强建设,资源的开发也不例外。
1.3 重数量,轻格式
资源的开发一贯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开发者的智慧,使资源开发始终处于一种应用新技术、创新资源形式的积极态势,可有效提升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但同时也应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开发者开发的资源,格式各异,标准不一,这就为资源的及时更新、共享利用形成了障碍。
2 资源的分层次开发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资源仍将在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在资源开发方面建议多层次进行,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2.1 多媒体教材与网络课程开发应模块化、标准化
多媒体教材与网络课程是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发配套的多媒体教材与网络课程仍是多媒体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但为克服升级维护困难、易用性差的问题,需在以下两个方面引起注意。
一是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应结构合理、功能全面、操作使用简洁,符合士官学员学习特点。学校应制定相关规范,在结构设计上提出原则性要求,功能设计上明确必选模块和可选模块,层次设计上进行标准化要求。这样,不同项目的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虽在界面风格上各有特色、功能和层次或多或少,但具有基本一致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使资源具有鲜明的学校属性。
二是在内容上注重模块化、标准化和开放性设计。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开发工程量大,周期长,当前的开发多以相应教材为蓝本,内容与教材贴合度高,但由于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会周期性地发生较大变化,相应的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经常面临内容调整的问题。因此,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和开放性设计。课程或教材内容升级后,需补充的新的教学内容可按原设计规则开发新的教学模块补充或替换原来对应内容,可使资源内容以较小代价得到更新。
所以就要求多媒体教材开发时,必须为升级留有标准化地、开放性地接口,网络课程其内容则应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组织,方便内容调整。
2.2 多媒体素材开发应全面、实用
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支柱,体现着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但其功能并不能涵盖教学的全部需求。在绝大部分教学课堂上,由于教学任务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对媒体形式、表现重点等的需求也不相同,而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由于体系相对完整独立,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资源开发者的教学思想与设计思想,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未必能适合特定教员的独到教学设计与教学个性。所以,开发多媒体素材是必要性的,其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于未开发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的课程,各单位应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课程知识点开发内容全面且与课程内容相关性好的多媒体素材,以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过程可按照知识点的重难点分批次完成,通过二至三个教学周期完成所有知识点配套多媒体素材的开发。当然,不同任课教员可根据自己对课程理解另行补充开发个别素材,但总的体系基本完备。
二是对于已经开发有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课程的课程,具体任课教员可开发与原有风格不同的多媒体素材,如针对同一知识点,可开发的媒体类型包括图片、动画及视频等形式,另外在教学设计上也可有所区别,体现教员个性。
2.3 积件与积件平台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积件是课件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是具有一组完整教学信息的微课件,它可以是一段视频、一段文字、一个动画或一张(组)图片,它与前文所述多媒体素材类似,但又有所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特定的格式,可以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组合,就如积木一般,设计者不同,相同的元素也会呈现出完全迥异的作品。因此积件之“积”即为积木之“积”,积件之名由此而来。
积件平台则是以积件为素材的课件开发工具,它能够根据一定的教学设计思想,很方便地“生产”出预期地教学课件。
由上所述,积件相对于普通多媒体素材具有更大的优势:一是信息相对完整,一个积件即可说明一个基本的问题;二是根据特定积件平台规则具有相应格式要求,如图片的分辨率、压缩方式、信息说明等均应完整规范,从而可被方便使用,即积件是格式化的多媒体素材。而对于积件平台则无具体要求,为方便所有教员使用,平台可由学校统一开发。这样,多媒体课件(教材)制作的大量后台工作都可交由积件平成,而设计人员可将精力更多放在积件的开发与教学设计上。
因此,积件与积件平台应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标准化、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应引起广大开发者的重视。
3 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的几点思考
要改变多媒体教学资源重开发、轻使用的情况,就必须改变对资源的评价规则。学校对资源开发过程一般均给予了相当的物质投入,对开发成果给予了成绩认定,但对使用情况缺乏评价环节和相应激励机制。因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价值:
3.1 是建立通用网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针对大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通用内容开发的多媒体教材、网络课程及素材,均可上传至该网,供全校使用,按照资源的浏览量、下载量及使用者评价确定资源的价值,并作为资源评奖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对专业或课程建设进行评价的基础数据之一,从而可以鼓励广大技术人员积极开发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资源质量。
3.2 建立专业网络平台,满足教学、自修与课程开发
对于大部分专业课程,则应建立专业网络平台或网络教室,所开发的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供教员进行课程开发和(下转第350页)(上接第265页)学员自学,使资源可在专业范围内加强交流与共享,减少重复劳动,提高资源使用价值。
3.3 资源应使用简便,对用户硬件配置不可过高
篇6
关键词 技术 艺术 融合 实践教 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比如我们体验着3D游戏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感受着数码大片带给我们的极限刺激,或者在工作中传输电子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使得我们可以用原来不可想象的方式进行交流、生活和工作。专家预测,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5万。
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中对数字媒体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
数字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以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媒体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之势相对的是,数字媒体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大量缺乏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里面既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又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两者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现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人才就是直接为这一产业服务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更是抢手,严格来说,从今年开始,浙江大学才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形势很好;另外,还有一些社会类办学学校或培训机构在作某个方面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学员综合素质和高校学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要弱一点。针对这一现象,合理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他们支撑的学科平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浙江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旗下,并有国家重点图形图像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它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艺术素养、具备管理素质和领导才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需要,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制作与设计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将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本专业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中将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模块课程,两个方向修读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则各有侧重。”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传媒类院校,以影视艺术学科为主,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后,形成以文、工、管为主的传媒类院校。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动画学院旗下,形成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融合;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的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制作,以及其它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去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等单位。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兴趣,手机游戏将作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有一所三本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我们对具有数字媒体专业背景学院的学科进行分析、归类,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数字媒体类专业分布在以下学科:
即理工/电子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学,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管理类和计算机专业类(数字媒体技术)。其培养目标依据不同学科背景,结合各自特点,为社会相应的岗位培养所需人才,实现多层次、交叉互补立体化的培养目标。
二、为夯实基础,采取分阶段培养构想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不同情况,我们规划了分阶段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图例的培养方案:
1 人文素质型培养方案
按不同学科统一安排一年级教学。针对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现象,在一年级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育。这是面上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能力。学习的课程模块有:人文社科类、科普技术类、艺术鉴赏类等,目标定位在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人文素养。
2 专业发散型培养方案
一年级以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长,他们在可选范围内选择各自的专业。但是每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一个相对界定,学生需要了解专业。此阶段重点需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拓宽专业打下基础。在此阶段又可分成类,一类是学习型的学生,可按继续学习方向努力来培养;另一类是发散创新型学生,其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引导,以创新项目来驱动。这部分学生人数约占30%左右。
三、构建技艺融合,互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分阶段的培养方案,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之配套,设计才能落实。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技艺融合、立体的架构(见下图)。
纵向表示按阶段按知识课程链排列,逐步深入,照顾了知识的阶梯性;横向表示开设课程性质和课程开设学期。通过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创新活动,从而照顾了知识的广度、深度,兼顾相关专业关联模块的学习。从学科背景拓宽、创新能力培养来看,搭建了好的平台。形成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灵活地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
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有别与其它专业,它突出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达、表现与创意相结合,属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在素质要求方面,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
1 “三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属创新教育的三要素。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必然结果,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能量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能力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从2009年毕业生答辩情况来看表现比较突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不少学生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对自己缺乏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问、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2 “三创”人才素质定位
“三创”人才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素质要求。
(1)创新意识是指每个人对创新的认识、要求、欲望和激情,反映了要求创新的迫切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创新意识差距很大,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每个人创新意识取决于个人的“本能”和“技能”,本能是先天性的,但技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们在各种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以及前人的指导、培养下逐步提高的结果。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其中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者和挖掘者。
(2)创新思维是每个人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基础,包括思维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的思维模式等。人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所说创新思维包括分散与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研究的结果。但具体应用到某个体的实践中很难说清楚是那种思维在起作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在形成一种“习惯思维”模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早签到、统一早读、统一息灯等等,给学生带来的是服从和本应如此的思维定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是创新实力和创新能量的象征,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行业给学生提供许多创新能力培养机会,比如国内外的新媒体作品的比赛,几乎每月均有,组织机构层次各异,尽管行业认定标准不统一,但就机会本身来说,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多样,只要积极参与,都会有好的收获。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在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并免费为学生提供制作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提供极好的发展空间,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篇7
关键词:字源识字 能力培养 多媒体技术 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41-02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振兴和发展本国的教育,致力于人才培养。而发展一个国家的教育,首先要发展它的教育基础——学前教育。根据我国文字的特色,汉字是全息模块,用汉字开发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儿童全面认知事物的能力,将是可行的。
一、字源识字软件的建构主义原则
我们在设计“字源识字”多媒体教学软件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学习情境、协作和意义建构。
1.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我们要考虑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这样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儿童意义建构的情境。而且,我们不能把学习环境局限于场所,而应该把学习环境理解为学习资源的组合。所以,我们开发软件时,在考虑外在的学习场景的同时,还要考虑识字中各元素的搭配,把它们组织成很好的学习资源。
2.协作。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儿童遇到困难随时可以获得帮助,顺利的同化和顺应所获得的知识,接收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在软件中设定了儿童的同伴和助手,在单机版识字软件中起协作作用。
3.意义建构。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在使用本软件时,与场景相互作用,结合自己原有认知,或者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同化),或者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顺应)。在情境中进行字源识字,这个过程中隐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得儿童在个人认知建构方面得到很好发展的同时,在社会—文化建构方面也得到发展。
软件中,我们把儿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避免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儿童实施知识的“填灌”,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要考虑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另外,设计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在软件设计中,儿童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体验相对自由的活动过程。
2.注重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软件中,儿童可以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情境中的内容,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3.真正做到利用多种元素的整合来支持识字过程和培养儿童认知能力。为了支持儿童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儿童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支持他们学习的资源,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儿童喜欢的,而且是有助于培养儿童认知能力的。
4.强调的是意义建构和学习过程中的获得。
二、字源识字软件的教学设计原则
这里引用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作为字源识字软件的开发依据(如图1),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要素:
结合建构主义设计原则,对这四大要素界定一下:
*学习者:定位在3~6岁的学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好玩好动,并且他的能力发展和识字应该以兴趣为主来培养。
*目标:以识字为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看、听读和游戏,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汉字,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认知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潜能早期开发;甲骨文的学习也熏陶了儿童,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这儿的目标着重体现以下两个原则:智力原则:识字仅仅是一种手段,一条途径,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借助汉字开发幼儿智力;游戏原则:顺着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无意识中轻松快乐地识字。
*策略:创设情境,让儿童参与情境中的各类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把知识转化成自己内在的能力。这里我们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穿插识字、歌谣、故事、谜语和游戏,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评价:在游戏、谜语、故事等方面做出评价,我们这里注重的是过程中的获得,而不是识字数量和速度。智力和认知培养方面的评价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这个方面具有远期效应,我们只能不全面地做出一些显性评价,而真正对儿童起作用的那些隐性影响,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得到。
三、软件的总体设计
这个软件以高频的、可以形象表现的汉字为主线,在识字过程中,以小故事和场景变换的形式来串联所有要识得的汉字。在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吸引人的东西,单击这些东西,即可以识得这些东西的汉字表现,由图形转换到汉字,让儿童提高认知能力,并且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下面先来看看这个软件的总体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学习者从入口处进入场景,开始他的字源识字历程,入口处安排了常用的独体字,使得包含这个部件的常用汉字随后容易学习。设计提供了相对的自由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到相邻的场景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了其他的四个元素:歌谣、谜语、故事和游戏,这里我们强调了场景和声音的运用,而且是在介绍相关字或场景的同时穿插其他四个元素,这四个元素很好的配合辅助字源识字,更好的运用多媒体优势,使得儿童更有兴趣。
歌谣的内容是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或者日常生活现象,有它具体的教育意义。利用音乐实现,形象的歌谣使得儿童在听到歌谣的同时,想象歌谣的场景,联想到童话故事,发散儿童思维。
谜语:这里有字谜、名谜等,我们用猜证结合,也可以用儿童熟悉的事物图片来让儿童选择对应的汉字作为评价,并且猜后分析,儿童可以通过它增长智慧,变得更爱学习,更爱动脑筋。这里我们也是用录音方式来说谜语,儿童可以在这儿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故事:通过录音讲故事,而故事的表现使用视频或者动画等有趣的形式,使得故事形象生动,让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体验生活,增加生活经验,而且儿童可以在学后自己给爸爸妈妈复述故事,起到了评价的作用。
游戏:我们选用了有趣的游戏来检验儿童识字的结果,而且这些游戏起到了开智的作用。这里我们要注意避免说教,不时地变换规则,适可而止,让儿童保持兴趣。比如相关字源的汉字选择,词语开花等等,游戏的内容固然重要,对于儿童来说,怎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玩下去,更是我们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本软件就是利用以上几个元素合理搭配构建情境,让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字源识字的。
我们在这里设计的字源识字软件的初步目的是辅助儿童识字和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考虑到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我想在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界定计算机的辅助地位,并且能在考虑到儿童已达水平的基础上,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让儿童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可以发散儿童思维,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希望如我们的初愿。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川北医教[2011]6号)(编号:11-06-010)]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 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EB/OL].http:///content/07/0609/17/18017_548370.shtml,2013-5-10
[3] 张晓涛.基于认知规律的汉字教学研究[J].汉字文化,2008.06
[4]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5] 张文.彩图儿童说文解字[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8.5
篇8
关键词:多媒体;量子力学;教学效率
一、前言
《量子力学》课程是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还在化学等相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量子力学》课程的重要性,其相关的教学得到了相当的重视,通常每周是4个学时的课程量。众所周知,《量子力学》是一门既难学又难教的课程,一是因为其中涉及的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或者说常识)相距甚远,二是所学习的数学课程比较多,主要有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线性代数等,几乎包括了物理专业学生所学过的全部数学课程。概念抽象,远离日常经验,计算复杂,使《量子力学》成为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
随着电气化教学的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同时也显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对《量子力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之间达到最好的效果给出一些建议。
二、在《量子力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即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视频展示台、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将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邮件、卫星远程通讯、传真通讯、虚拟现实等新的教育媒体逐步运用于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加教学的密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主要的优点有: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展示知识的空间只是一块容量有限的黑板,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板演文字、绘画等低效的劳动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呆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不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计算机内,随时调用,任意切换,将相关的图形、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学生可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量子力学》课程中,如对于氢原子各级波函数,就可以直接使用图像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使物理结果更易于理解,同时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若使用传统板书手工绘制电子云图,一则手工画图速度慢,二则不很准确,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有的Flash格式的课件,可以通过输入和调整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即时把原子轨道轮廓图和径向分布图表示出来,用色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效果是很明显的。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体现了极强的直观性,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在《量子力学》课程中,比如在绪论部分,可适当地介绍一下在量子力学发展史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简历,如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泡利、海森堡、费曼等,使用多媒体可通过文字、音像资料充分表现,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包括对《量子力学》课程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时空。学生也可以通过拷贝电子教案和网上阅读电子教案进行课后复习,逐渐改变学生过于依赖课堂、过于依赖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事实上,我们可从网络上看到许多名师的教学课件,通过对课件的学习,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有益的。这不论对《量子力学》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是一样的。
(4)动态交互性强。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也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创设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交互式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人机交流的良性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更为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理论联系实践的功能大大增强。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采用虚拟实验实现对普通实验的扩充,甚至现实环境很难实现或无法实现的实验项目,可以用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形式,模拟实验全过程。借助有关的教学软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学生可以随时在电脑上“重温”实验过程。
在《量子力学》课程中涉及的实验不多,主要有黑体辐射、电子衍射实验、Stern-Gelach实验等。在展现实验过程和结果时,多媒体可发挥其优越性。如电子衍射实验,通过减弱电子流强度使粒子一个一个地被衍射,粒子一个个随机的被打到屏幕各处,显示粒子性,但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所得衍射图样和大量电子同时衍射所得图样一样,从而引出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使用多媒体动画,我们可形象地展现电子一个一个打到屏幕上最后得到衍射图样的过程。这是在黑板上自己手工画图的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以上我们讨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体现出的优越性。开展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教学体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沟通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多媒体教学中,特别是在《量子力学》教学中同样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忽视双向交流。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不注意的话,教师可能会较多的注意桌面点击,表演课件,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不过相对来说,这一点只要讲课老师适当注意,就能够减小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2)数学推导的欠缺。
在《量子力学》课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数学计算较多,在讲课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较多的数学推导。面对整个多媒体中大片的公式,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倦,甚至失去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学了一门理论物理的课,学生却不能够把公式推导出来,就教学效果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使用板书可让学生真实地看到教师如何把结论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来,与使用多媒体相比,学生更容易掌握板书的推导,且学生本身的数学推导能力也能较快地提高。甚至教师在推导过程中偶然的失误也会促进学生的了解,至少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弄错。
不过,过于复杂且教学大纲又不作要求的数学推导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一是让学生看到了结论是如何出来的,二又避免了把过多的时间投入于此,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比如一维谐振子波函数,氢原子角向波和径向波函数。在教科书上,对氢原子角向波函数,常常直接说在《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已经得到解,为球谐函数,然后就直接给出了结论,由于课时的原因,不可能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事实上学生有可能已经遗忘了相关内容,因此相应的复习还是必要的。通过多媒体简略地展示下相关推导过程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三、结论
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在《量子力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的优缺点。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当综合的使用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讲授基本概念和有较多的图表时,可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应适当使用,而在讲数学推导时仍应使用传统板书,少用甚至不使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韩芳.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143.
[2]唐利军.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吉林广播大学学报,2005,(69):1.
篇9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56-01
一、媒体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促进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由以往只利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逐渐向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师生互动学习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形式转变。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坚持“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宗旨,改学生以前被动学习的方式,将抽象枯燥的识字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和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更大的学习空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环境下识字教学,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爱好制作有关生字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2、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手段呈现给形式的是:教师的讲、黑板的版书的教学形式,缺乏了对学生更多感官的刺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小学识字教学本身就枯燥无趣的,如果教师就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以及一支粉笔,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设计制作各种视频,通过收集各种不同的素材,把声音、图像、视频、程序等结合起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说明该生字的组成和来源,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感官进行综合的刺激,让学生能从多层面的理解知识,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学习。
二、加快多媒体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1、因地制宜,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由于每个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都不完全相同,有的教学设备建设完善,有的设备建设不充足,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不要一昧追求多媒体教学,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一方面要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演示有关教学内容,可以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多媒体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如可以利用学生的一些准确回答来作为板书内容,用粉笔写在黑板上,也同样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加深生字的理解,使多媒体的运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如在教“田”的时候,我就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日=田?”,让学生思考“日”和“田”之间为什么划了个“= ”,然后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日”如何变成“田”的视频采用多种方式演示出来 ,这样相结合就达到了强化学生思考、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多媒体运用能力,在识字教学中熟练应用
要加强教师多媒体运用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运用信息资源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活动。教师只有具备了必备的信息素养,才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设计任务,才能更好地驾驭多媒体课堂,才能更好地把多媒体与任务型教学进行整合。因此,平常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对任务型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比赛,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来提高教师的参与率。多媒体成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信息访问,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材很方便地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掌握的程度调整进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通过互联网扑捉到最新资料,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欢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巧用多媒体,活化教材。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识字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对形象、直观的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识字课堂中,教师一味的教说、学读,无疑会使学生厌倦。巧用多媒体这一技术,将课本内容再现在屏幕上,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乐学、愿学,积极主动去学。汉字中的绝大部分是形声字,所以必须使学生明白形声字的类别以及形旁、声旁的意义,循此规律去教学汉字,必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平时我就很注重网上识字课件的下载积累,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随手可得了。例如在讲解“忄”“和”“心” 、“火”和“灬”、“走”和“辶”等等形状不同、位置不同而表意一致的偏旁部首时,我通过制作动画视频,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体的音乐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就实现了活化教材,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它能使教与学产生最佳效果,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生事物,它的到来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识字教学带来了新鲜气息,同时也代表了我国未来识字教学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自然教学,应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问题,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学生带进大自然,带进日常生活。恰当运用多媒体可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在自然教学过程中,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育各自的优势,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运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
二、运用多媒体,可将抽象变为具体。
三、运用多媒体,可将大自然带进教室。
【关键词】
化静为动 将抽象变为具体 将大自然带进教室
【正文】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仪器、标本、模型、挂图、实物、黑板、学具等,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常用的手段有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以及多媒体电脑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科技产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教学手段中采用了各种先进设备,具有效率高、效果好、范围大、规模大、生动形象的优势,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一、运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学习《彩虹的秘密》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有关彩虹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可将抽象变为具体。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上这课前找到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影视资料,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播放,让学生来感知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自然奥密的欲望,然后再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过程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很快了解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过后组织学生根据模拟课件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自然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可将大自然带进教室。
- 上一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 下一篇:绿色餐饮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