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网络中的节点,也是化学知识网络中的骨架。化学概念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使学生所习得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并且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使学生能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更重要的是,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和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正是新课程理论所倡导的。
(一)高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
为了准确了解高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的现状,笔者对我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共发出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为100%。
(二)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1.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概念学习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58%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比较难,认为比较容易和差不多的仅占32%,说明很大程度上化学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仅仅23%的学生很喜欢上化学课,77%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是不积极的,持一种能不学就不学的态度。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通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化学概念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因此正确形成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就等于中学化学学习成功了一半,是学习基础理论、定律以及实验、计算的前提。但是把化学基本概念作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内容的学生仅占10%,排在化学计量和计算、化学实验之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概念学习就是记住概念、背下概念,对深入学习化学概念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不深,概念难以运用
在化学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仅仅20%的学生能够完全理解,理解80%的只占68%,而对化学概念理解之后难以运用的占到60%,仅仅23%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概念非常容易,50%的学生认为“多做习题”是掌握化学概念最好的常用方法。这些数据都说明学生对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不太满意,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缺乏对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参与,因而在运用概念时遇到了难题。
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中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
在调查分析化学概念教学和学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我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节课的设计进行了思考,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是否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计量微粒的多少,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以后对于他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我的方法是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体验宏观中的计量思想,为迁移应用到微观中做好准备,体会集合的思想对于微观计量的重要作用,希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明白引入概念的重要作用,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化学概念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思维方式一般都是从具体的可以感知事物和现象开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高中是从以感性认识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转向的重要阶段。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中的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以数回形针、购买食盐等生活事例为基础,提炼出科学记数的思想,然后进行类比迁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并导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实现有意义的建构,着重于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合理选择实验和事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感性认识是头脑进行思维加工的原料、掌握规律的基础。如果在学生对所学习的问题尚未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向学生灌输有关的化学概念,要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是很困难的。巴甫洛夫曾说过:“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的支持,就不能使鸟上升。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永远不能飞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心机。”同样,在化学教学中,不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事实,就想使学生形成概念,也是枉费心机的。
概念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性,许多化学概念涉及微观的物质结构,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恰当的举例、确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等手法使过程生动、形象、直观,用学生熟知的、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事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重视科学抽象,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是形成概念的关键
篇2
关键词:地理概念 教学情境 创设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Mou Dan
Abstract: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needs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o establish,must establish the positive driving teaching atmosphere,must rest on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principle,forms the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system.The question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is establishes the strategy the essence.Must strengthen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interactive.
Keywords: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04-02
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加工,其目的是创设出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出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并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到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
1.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传统教学中情境的呈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呈现前有明确的问题引导,暗示情境将起的作用;情境的结果往往具有验证性;情境呈现的过程很容易控制,学生的思维不易扩散。很显然这样的情境呈现不能构成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问题情境。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2.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学生学习地理概念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有三个:为什么要引入概念?概念是什么?概念怎么用?从这些问题出发,依据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形成概念教学情境创设体系,以使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系如下:
概念教学阶段创设策略创设要求创设目标
引入概念阶段影视情境热点情境实验情境乡土情境现场情境文献情境新奇性、趣味性
让学生在好奇中质疑明白为何要引入概念
建立概念阶段讨论情境研究性、过程性合作性 让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过程中明白概念是什么
应用概念阶段热点情境乡土情境现场情境时地性、生活性层次性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明白概念该怎么用
2.1 影视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动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像、微机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地理概念,陶冶性情,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尤其是计算机程序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并形成教学软件。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各种地理概念情境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刻的地理事像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地理概念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质量。
2.2 热点情境。
随着国际局势的激烈变化和我国与世界接轨后的密切联系,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广大学生也越来越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着祖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时事热点地理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另外,此处热点更应包括各级各类涉及重要地理概念的命题热点,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更应重视该方面情境的创设。
如我国有关“嫦娥奔月”计划实施近几年都将是地理热点内容,其涉及的地理概念非常之多,可引用的图文材料相当多。如“来自中国国防科工局的消息称,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运用该材料可复习区时、北京时间、天体系统等概念。运用“嫦娥一号”卫星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结果图可复习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概念。
2.3 实验情境。
通过实验演示,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学会探求知识、设计实验的方法。
如“水体富营养化”教学。通过对含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在清水的溶液中,观察“水葫芦”的生长繁殖过程来判断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目的。
2.4 乡土情境。
实际生活是学生最了解也最感兴趣的,丰富的乡土地理素材是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创设乡土生活情境,既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出示一组太湖山(系台州市著名的旅游疗养地,位于黄岩、永嘉、乐清交界处,为金清港水系的源头,附近有三座水库)的照片及等高线地形图来学习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盆地等一系列地形相关概念和水文相关概念。
2.5 现场情境。
不少地理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生产场景中学习知识。带领学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
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樟树、山茶树、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等比较,了解到前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的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但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6 讨论情境。
讨论情境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并归纳出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可实行加分机制让只听不说的害羞学生和习惯较差不参与的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具体操作如下:根据每次讨论情况,纪律良好、组员参与热情高、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加分。一周以后,累计总分排前两名的被评为优胜小组,对最后一名则送上“要努力”的牌子以示鼓励。为了集体荣誉,内向者也许就会使劲地给自己鼓励,其他成员也会热情地鼓励和帮助,大家携手共进。在个人奖项上,可设置“发言最优奖”和“最大进步奖”,有组员获个人奖励的,小组再加分。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生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大家取长补短,促进个性朝着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2.7 文献情境。
古典文献中的一些诗词歌赋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有些为学生耳熟能详,若教学中加以引用则能营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如“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雨滴梧桐秋夜长;清风细雨湿梅花。――不同时节的锋面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物循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相”等概念就很诗意地呈现眼前。
3.问题情境创设是创设策略的本质
问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阀门”,上述种种创设策略最终归结到问题的创设上来。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创设问题情境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适中。
引入概念阶段的问题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讲水循环概念时可设问: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科学观点来看对不对的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觉得惊奇有趣,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自然对“水循环”产生浓厚的兴趣。
建立概念阶段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把思维推向纵深。讲“洋流”的概念,可分析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利用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偷渡这个被英军控制的海峡进出地中海,袭击盟军的案例。
应用概念阶段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能力,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学习“太阳高度角”概念时,可引用晋•傅云《歌》:“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让学生分析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是如何变化的,并讨论其科学性。
4.强化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互动性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创新行为。因而在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难以迸发出来的。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和谐学习环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阔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而在情境中促进师生互动,则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在情境中生生互动,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当今科学的发展日益综合化,集体的创造取代了手工业式的个人创造。因此,当个人的创新置身于创新群体中时,群体的环境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个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重要。因为当学生和教师共同创设情境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创新状态。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而活。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情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必修)Ⅰ、Ⅱ、Ⅲ 湖南教育出版社
篇3
物理概念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创设情境,具体策略和实践如下。
(1)从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的角度创设情境。例如:在圆周运动章节中学习角速度概念时,学生提出:既然用线速度可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呢?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一第二学期第5页创设了“月球和地球谁跑得快?”的情境。
地球说:“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每秒钟走过的弧长为0.99千米(即线速度为0.99千米/秒),而我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每秒钟走过的弧长为29.78千米(即线速度为29.78千米/秒),所以我跑得快!”月球说:“我绕地球转一圈只需要28天,而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一年365天,所以我跑得快!”地球与月球说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见,仅仅用线速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另一个侧面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因此,要引入角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2)创设生活化情境或实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自由动手的“做一做”。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即让学生做一个显示玻璃瓶微小形变的课后小实验:找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的瓶塞塞上,用手按压玻璃瓶,细管中的水面就上升;松开手,水面又降回原处,这说明玻璃瓶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我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使用了大号椭圆柱形墨水瓶来替代课本中所示的圆柱形玻璃瓶,当用手按压墨水瓶长半径两侧时,细管中的水面不是上升,反而下降,这种与教材中的实验结果相反的现象出乎学生意料,感到格外新鲜,无形中更加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验不但使学生对“弹性形变”现象深信不疑(课本中的水面上升可能有少数学生产生是由于人手的温度引起水热胀的误解1,同时也使他们形象地看到了圆形物的容积最大的实例。接着,再作一次按压短半径两侧的实验,结果是水面上升,这就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弹性形变”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说服力更强了。
篇4
关键词 情境性教学 核心素养 生物学概念 群落的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11 - 0016 - 03
“情境性”是核心素养的特性之一,是指通过教育这一媒介使学生可以适应未来一切特定和未知的情境。核心素养可教可学,“情境性”同样可教可学。情境源于自然与生产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性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适应情境的能力。情境性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包括场景、环境、任务在内的真实或虚拟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适应情境、解决繁难问题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教师采用情境性教学,促进学生构建核心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内容,进而在学科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群落的结构”是核心概念“生命系统”下的子概念,与现实关系密切,适用于情境性教学。下面将以“群落的结构”的概念为例阐述如何用情境性教学的方式构建生物学概念。
1 “群落的结构”教材分析
1.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前三章主要阐述个体水平上的内容,第四章“种群与群落”则是讲述群体水平上的内容。本节“群落的结构”是在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及数量的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包括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为下一节“群落的演替”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自然情境紧密相联,学生能够从真实问题中获取知识,并且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进行情境性教学的好素材。
1.2 教学分析
虽然人教版教材编排合理,但是单一遵循教材进行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将教学内容在顺序上加以调整:群落、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从本节内容看,许多知识点与现实环境、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利用情境性教学提供恰当的情境体验,使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愉快。教学情境分类复杂,根据学生体验的程度以及所创设情境的真实程度、呈现情境的方式可分为自然情境、实验情境、活动情境、虚拟性情境、实体情境、多媒体情境、本体情境、社会情境、科学史情境、故事化情境九种。本节则主要将自然情境、实验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体验情境、社会情境、故事化情境这六种情境交叉使用。
2 相关文献探讨
查阅中国知网收录的对“群落的结构”一节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的文献,选取其中三篇:① 高俊英(2012)建议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特点出发,重视用好教材,围绕“系统”这一科学主题组织与群落相关的知识,补充相关资料与生物学事实促进对群落概念与结构的理解。② 王芳(2012)基于生物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以解读种间关系曲线图及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为重点组织教学,并将内容在教学顺序上做出了调整,按照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物种组成的顺序进行教学。③ 余宏凯(2015)提出运用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选择校园内一个具体群落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和分析群落的相关问题,建构群落的知识体系。
这三种教学策略各有优点,都有创设情境,但创设的情境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性,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关系不够密切,教学内容偏于局限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讨论,缺乏应用。这使得这节课的内容成为零散的沙石,学生回忆时很难将沙石堆砌成房屋,不利于知识提取与迁移。基于此,建议建立“群落的结构”概念时,教师应围绕这一概念,运用情境性教学的方式,将知识与任务、现实自然、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更加贯通地理解核心知识,助其在头脑中形成锥型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提取和迁移,提升学生的情境适应能力。
3 基于情境性教学的方式建构生物学概念角度的教学建议
从学科观念和教学内容结构分析,将本节的概念定为“群落的结构是指构成群落的所有物种依据复杂的种间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生命系统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态结构”。概念中包含群落、物种、种间关系、结构等子概念,教师运用情境性教学创设合适的情境,并结合任务、问题情境将各子概念解释清楚后穿成一根线,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1) 自然情境体验,理解“群落”的概念。
单纯利用教材内容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变换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前,学生分组自主选择校园中的某一个花园或池塘,仔细观察并记录花园或池塘中的种群类别、各种群的生存空间。课上,师生交流花园或池塘中的种群类别,并由教师针对某一群落提问:各种群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将各种群看作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应该叫做什么?引出“群落”,并引导学生给群落下定义。
(2) 多媒体情境与自然、实验情境结合诠释“群落的物种组成”。
教师请学生说出所选群落中有哪些物种,比较不同群落之间物种的差异,总结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概念,即构成一个群落的所有物种,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随之,引出“丰富度”的概念,并播放学生对校园不同地方进行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结合最熟悉的校园录制的视频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融入到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概念。
(3) 多媒体情境与故事化、社会情境相结合直击“群落的空间结构”。
中学正是培养学生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时期,教师可以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视频入手,使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使农林牧渔的种植、养殖达到最大效益?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张老伯承包了一个林场,并高效利用空间资源获得了高收益(此时播放某林场内植物类群的剪辑视频,并重点突出果树――草菇结构的种植原理、方法)。那么果树――草菇结构应用的原理是什么?(由此引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继续追问:果树、草菇的生长特点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种群之间因各自的生长特点而相互取长补短,明确群落的垂直结构,并总结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概念)。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某草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图片,并提出问题:水平结构有什么分布特点?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据此,总结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概念。
(4) 多媒体情境与自然、生活体验情境结合突破难点“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但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竞争与捕食。教师播放纪录片“仇家的对决”的剪辑纪录片,提出问题:非洲大草原,狮子大战猎豹。纪录片中狮子与猎豹为什么称作仇家?它们的关系是什么?继续播放“猎豹追赶羚羊”的视频,提出问题:猎豹与羚羊关系是什么?有初中知识做铺垫,学生很容易区分出竞争、捕食。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并提问: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讨论,师生总结竞争、捕食的概念以及特点。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蛔虫在人的肠道中生活”的详细资料,学生阅读、观察,师生交流:人与蛔虫的关系是什么?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中,对人体来说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对蛔虫而言呢?提供“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资料,分析这种生存现象属于共生关系,并给种间关系下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最后展示除寄生以外的三种关系曲线图,以方便学生理解。
(5) 社会情境与故事化情境相结合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创设任务情境:为进一步提高收益,张老伯又承包了一片鱼塘,他想通过水产品养殖提高收入。由于对水产品养殖不了解,张老伯只好求助专家帮助自己。如果你变身专家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所学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内容帮助张老伯制定一个合理高效的养殖计划。可考虑鱼的种类、鱼种之间的生存关系、鱼种栖息于不同的水层等。如果课堂时间不充足,则以上交作业的形式完成该设计方案。
(6) 自然情境回放,领悟“群落的结构”的概念。
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脑海里对于群落的知识尚不能形成一条主线,这时教师请学生尝试给“群落的结构”下定义。师生总结交流后,得出概念“群落的结构是指构成群落的所有物种依据复杂的种间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生命系统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态结构”。此时,再次指出群落的结构是指生命系统的结构,使学生明确一个系统要想正常运作就需要有多个部门(物种组成),各部门成员之间要通过相处(种间关系)形成一定的模式(结构)。
4 反思
核心素养具有“情境性”的重要特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使要学生能够适应一切的情境。在平时的常态课上,单纯讲授式的概念教学模式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过后较难在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之间建立联系。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站在“情境促情境”的角度,运用情境性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相关知识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景、构造有价值的任务、提出有探讨性的问题去解释生物学概念,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高度相关性,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俊英.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以“群落的结构”为例[J].中国教师,2012,15:70-72.
篇5
关键词:历史 情景教学
兴趣和愿望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前奏和动力。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识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尝试各种教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学习,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历史。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历史情景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从历史教学的概念、历史教学的条件、历史教学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大家对历史情境教学有全面的了解。
一、什么是历史情境教学
什么是历史情境教学,对于这个概念现在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也有人这样认为“情境式教学就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一个现实的或虚拟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的场景,提高其学习兴趣”。
虽然现在对“历史情景教学”这个概念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情境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1.设立一个情景,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2.这个情景和所讲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3.这个“情景”要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教学的条件
情景教学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即教师要充分把握历史知识。2.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是创造良好情境的保证条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业务素养和技能,即要有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姿态、板图、实验技能、随机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投入的能力等。3.创造情境的物质条件。即要有一定情景教学的设备,如电脑设备、投影仪、电视机、视频等。4.对学生充分了解。即对学生思想水平、知识基础以及个性特征和智力状况的了解。只有了解学生这些品质和特征,才能更好地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情景。
三、情景教学的作用
历史情景教学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在“快乐”中掌握历史,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快乐”。具体来讲,历史情景教学有以下几个作用:
1.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历史情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在高中历史知识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很难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历史情境,如图片、音像、辩论等等,使学生通过认识的比较来获得更真实的认识。
3.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接受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取向。
情境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参看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篇6
关键词 情景教学 物理 初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Scenario Teaching
WU Liangyou
(Shanghai Jiangwan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0434)
Abstract This scenario i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purpose of teaching, from teaching needs, the introduction of content creation and teaching adapted to the specific scene or atmosphere, causing the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to help students quickly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teaching.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physical;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认知能力仍停留在直观表象的感知、认可层面,接纳后上升为理性认知的过渡期。而物理学科中许多知识都非常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宜的物理情景,在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物理知识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
1 情景教学的由来和物理情景的含义
情景教学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在国外有不少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景教学的思考和经验。法国教育家卢梭就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对情景教学进行记载了。爱弥儿不会辨别方向。有一次,教师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由他自己辨别方向,在森林里爱弥儿又累又饿,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时,教师教导他“中午的树影朝北,应根据树影辨别方向,寻找回家的路。”这就是利用大自然现象来指导爱弥儿解决问题。
情景就是指在具体场合中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其实,情景是“情”与“景”的结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催化剂,所以物理情景就是将物理现象经过分析后,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弄清问题的实质以及遵循的规律等,从而形成对物理现象深层次的认识。
2 物理情景教学的方法
课堂是我们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如果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潜意识,只有把情景变为创设的产物,才能让学生由情入境,达到情理交融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探究知识,教师应创设较好的物理情景,以下是物理情景教学方法的几个方面:
2.1 借助于物理实验,进行物理情景教学
我们知道,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通常来说一个物理实验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创设一些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积极态度。在《浮与沉条件》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准备一杯清水,一杯盐水和一个鸡蛋,先将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学生观察到鸡蛋是下沉的,然后教师像变魔术似的变出一杯“魔水”(其实是盐水,事先不告诉学生),将鸡蛋放入“魔水”中鸡蛋却奇迹般的漂浮(或悬浮)在此水中。学生非常好奇,再思考:这是一杯什么水?为什么鸡蛋不会下沉?这时揭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些实验不仅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还留下了悬念,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总之,教师为学生创设十分有趣的物理实验情景,让学生能够在感性认识中理解物理现象和概念。
2.2 借助于物理学史,进行物理情景教学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重大物理理论的突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往往起到里程碑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小故事,如果物理教师在上课时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学生能迅速入景,领悟研究物理的方法和思路,比如在教授《重力》内容时,就可以讲述牛顿的故事:一天,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沉思,突然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在他头上,于是他发现地球上一切物体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落下,从而发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从而得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初中生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例如曹冲称象的依据、阿基米德“王冠的故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等等,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大量的科学史实,让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变好奇心为学习兴趣,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课堂会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眼球,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被激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借助于复习,进行物理情景教学
复习与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教学目标,把有关的旧知识,用事先准备好的习题进行复习检查。对检查出的知识缺陷进行补偿,以排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也就是要引入的新课题。
例如“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一节教学中,先复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及表达式I=U/R。接着问:在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中,哪些量我们已经会测量?怎么测?学生回顾用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方法。紧接着问:如果没有多用电表,我们能不能测出一个电阻的阻值呢?引导学生将欧姆定律公式I=U/R变形R=U/I,从而得出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
2.4 借助于多媒体,进行物理情景教学
多媒体的展示往往背景美观,字体鲜明,图像清晰,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仪器和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较小,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演示效果就会降低,物理教学质量就受到影响。这时如果我们想创设物理情景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就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等电教媒体加以放大,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清楚,教师讲解就比较容易了,这样教学效果比较好,教学效率又能提高。例如在讲解《分子运动》内容时,可以将每个分子在电脑动画中做成模型,把一些非常抽象、看不见又摸不着的问题变成非常生动的动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模拟和可重复性,使创设的物理情境更加丰富多彩,使物理教学更加形象化,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缩短了学习上的心理距离,激起了强烈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3 物理情景教学的作用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物理创设情景教学,能使教学同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主要表现为:
3.1 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情景教学是把抽象的“理”与具体的“物”结合起来,它不是空洞死板的教学,而是生动形象的教学,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兴趣,才会把物理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让他们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和探究;在生动、活泼充满新奇感的气氛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当初害怕学物理,转变为学习热情高涨,喜欢物理课。
3.2 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传授知识仅仅是一个过程。课堂教导的轴心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物理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人的想象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基础是已有事物、认识水平、知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要以外界刺激信息为激发因素,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和培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结构上,我们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 “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就是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3.3 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强调科学方法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应突出“物”和“理”的作用,以“物”讲“理”,以“理”思“物”,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从模糊到清晰,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科学,更具体形象,从而改变那种死记定律,乱套公式的现象。对于物理情景的建立,我们在教学中要反复引导示范,这种无形的学习指导,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新课标强调物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情境――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意义。
3.4 能够挖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迁移的潜能
皮亚杰的理论认为,迁移就是大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图式的储存信息的复合,在新刺激物输入信息的作用下,参与同化与顺应。如果忽视物理情景的建立,就不能顺利迁移。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创设一些独特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迁移的产生;教师还应多提供某一概念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的情况及不同点,在概念教学后为加强学生对概念、规律的变式应用,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发生多向迁移,从而增强所学知识的易迁移性。例如,做练习时,可以提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多题归一的训练,一方面知识的可迁移性得到增强,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另外,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理解一些物理知识。比如在谈到牛顿第一定律时,最好和学生说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货车的启动加速过程,来体会力对运动状态的改变。这样,情景教学就能极大地挖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迁移的潜能。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情景教学能使学生探究的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运用物理情景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情景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科学和艺术也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吸引力、感召力,能引起心灵共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满足求知欲的快乐,情景教学还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素质真正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秀绢.物理情景教学探讨.中学教学参考,2009(36).
篇7
摘要
本文探讨了情景教学在核医学绪论中的应用,包括实施情景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利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的方法和效果等。并且重点描述了实践环节中设计的三种情景(问题情景、客观情景和任务情景),及其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核医学 情景教学 多媒体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scene teaching in the nuclear medicine introduction application, including the goal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implementation scene teaching, and the method and the effect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in scene teaching and so on. Moreover, it emphasized three kinds of scenes which designed in practice (question scene, objective scene and duty scene), and the received good effect.
Key word Nuclear medicine scene teach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情景教学方法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具体、形象和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在核医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各种学习情境,会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愉觉[1]。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情景教学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核医学绪论实施情景教学目的和意义
核医学是应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在核能和平利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核医学除医学外,它还涉及物理学、电子工程学、化学、 药物学、计算机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多门学科,融入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3]。同时它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融合多个学科于一体的课程非常困难,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刻版、单调,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核医学绪论为整个核医学的概括,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各论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系统开展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情景教学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和故事情境来构建启发式课堂,设计难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核医学绪论实时情景教学
核医学绪论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形和丰富多彩,包括核医学定义、范围和内容、核医学的发展历程、核物理、核仪器学、核药物学、放射防护和体外分析技术等,如果只是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情景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应用电影艺术手段,制作《核医学绪论》,其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体核医学的全面理解,而且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诠释这门新兴学科。 参考其他学科的多媒体制作方法[4],课程讲授过程中增加影视情景、动画和旁白的演示,根据教材、课程进展的需要,调节图像、控制图像,使其能静止或连续滚动播放、分开或合并,前进或后退,再配上文字、色彩,进一步增强其展示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绪论的有关内容,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了解难点,带着问题听课,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查阅课外资料,挖掘和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核医学绪论情景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设计问题情景。创造问题情景,训练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开发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列举现象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对从中产生的疑惑进入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使其已有的经验与认识被强烈的疑问打破,此时教师顺势抓住时机对问题作扼要概括和说明,使学生知道现象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这样一种积极意义的问题情景就形成了。如老师设问“核医学是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接着出现以下回顾性复习的概念:核素、同位素、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等。引出放射性药物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以上内容的动画演示、核暴的场景及医学应用的历史画面,让同学置身其中。接着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回答他们理解后的各种抽象概念的定义,让同学们设想他们诊治疾病的原理。问题情景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能力得到了锻炼。此外将一些问题以作业的形式,让同学们广泛发挥,也作为一种问题情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设计客观情景。客观情景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诱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主要利用包括声、像、图、文、三维立体电脑动画和即时电影等技术手段,以情节故事影片、现场报导、纪录片、媒体采访等灵活的方式以展现核医学的总论教学内容,师生交互来完成核医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以旁白来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以电影、动画和师生交流来阐述显像原理。此外创设案例情景教学,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概括核医学对疾病诊治的机理,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医患交往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系统地通过课堂资料、实验操作资料、生产现场和室外等记录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例如:在学习放射防护这一节,在教学中演示天然本底辐射,出现天空、大地、动植物、建筑和工具等存在的放射性。演示人工辐射中的军事、工农业和医学的应用资料剪辑片段等。然后引出放射防护的概念,留给同学们去自学,并请一位同学讲给大家讲解。
(三)设计任务情景。“任务情景”的设计是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学生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具体制作。例如:讲授绪论后,对每届同学都布置参照此次教学模式,分成五组分别制作讲过部分的情景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同时也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一个任务既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激励性”情景,如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并制作成短片,对下一届的教学不仅有很大的帮助,更能从课程的开始就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核医学绪论应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对整体课程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通过情景教学法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5]。采用情景教学时,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作全面的考虑,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景来促进教学的开展,将情景教学应用到核医学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赵蕾.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生物学教学,2004;29(5):19-20
2.刘开元,廖建梅.核医学课堂教学的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249-1250
3.王蓓蒨,王京,张益成.提高医学院校核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尝试.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6)61-63
篇8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阶段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无论是在学生当中的主体印象还是综合口碑,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大多数学生对此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探讨和思考。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通常表现出理论性较强,思辨性较强,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较多,这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对此产生了疲乏反感的情绪。课程内容延续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导致课堂教学僵化,这也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重新思考教学理念,重新开发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地提升。
一、情景教学之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借新课标改革的东风,初中思想品德也在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革。作为新时期最受青睐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以其立体性、融合性和互动性的课堂特点让无数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同时,教师通过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进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情境之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和生活的桥梁。教师通过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和思考,从而推动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学生角度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模式正好可以通过知识的情景化再现建构起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点,以往对于该课程的刻板印象,重新感受这一课程的内容特点,重新理解该课程知识的生活化特点,领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并非是形而上的,而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建构起兴趣点的过程中,情景再现通过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以及多元化课堂带动模式的配合之下,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模拟和想象,脱离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二次建构起知识的画面感和声音感,让学生在其中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的相关策略
1、情景设计要贴近实际
我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材为主,重视知识的强调和练习式的巩固,而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也通常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因此在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立足于教材,寻找贴近生活的情景设计思路。如在讲解人际关系交往的相关内容是,教师尽管可以举一些生活型的例子,但也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入手进行探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曾经遇见过的人际交往问题提出问题,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进行相关的思考,从而得出想要的答案。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双重上升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有效地引导,思想品德课程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渠道,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是非观和生活性思维。在这样的情景模拟、环境再现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真正能够将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思想品德学习效果。
2、采用多元方式进行情景模拟
传统意义上的初中思想品德常常与枯燥乏味相联系,对于学生们来说,思想品德课意味着背不完的理论和概念,而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正是为了缓解这一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重新建构起现代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活跃的课堂模式可以有多种营造思路,情景教学在这其中是一种可供调整和创新的模式思路,无论是方法还是工具方面都可以大开方便之门,积极寻求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从而将抽象的只是具体化、立体化,让学生在更为直观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摄入。例如在进行《交往艺术新思维》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对那些礼仪相关概念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而教师此时若是将这些礼仪概念转化为模拟情景进行在线,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视听再现,那么学生便可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相关礼仪知识的意义,如此不仅加深了理解,还克服了以往机械化的摄入模式。
3、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上通常会留下一些供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学生和教师可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进行互动和想象,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情景再现和构建,从而在这空白的空间中极尽心灵之交流。例如在进行《多元文化“地球村”》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跨文化交流常识进行情景模拟,假设几位同学是来自欧美的交流生,那么在第一次见面时应该如何问好,同时在进行日常交谈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在这一情境的模拟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营造一些可能出现的场景,从而模拟出一些现实的对话,同时还可以在这一专题的学习中了解到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注意事项,从而加强对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意识。
三、结语
新课标改革的风潮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升华和改善提供了一个推动力。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力求初中思想品德能够引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正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视听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还是一种知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值得为现代众多初中学校所引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立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教学意义;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61-01
初中的化学教育是一个实验比较多的课程,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只有经过多次的实验才能理解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枯燥的化学概念及反应原理。情景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解决了学生对于繁琐的化学公式和反应原理的应用与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连锁反应的联想思维的调动,更重要的是能在学生的正常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化学的教学目的,实现新课改下,化学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生活实用能力。
一、初中化学情景教学概述
化学情景就是通过教师的筛选与总结,将更直观、更有价值、更有教育意义的情景,通过口述、图片、声音或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同学的面前,按照一定的知识层面、一定的思维逻辑、一定的发展顺序以及一定的变化规律等,逐一在同学的头脑中形成知识骨架,便于知识的提取应用。情景教学主要是通过营造一种感情氛围,将事物、环境以及某些特殊的场景带到同学们中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能良好的互动沟通,实现教学的目的。
二、情景教学对初中化学的意义
1.“情景教学”有利于解决问题
情景教学对于初中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实验中的情景、解题中的情景等,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于知识的迁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情景教学,学生能更加透彻的理解问题,进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2.“情景教学”能提供有意义的学习脉络
教学情境的设定可以展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将化学的知识穿插在情景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徐徐道来,将同学带进一个特定的场景,感受特殊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脉络,也能适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学生向着教学的终极目标迈进。
3.“情景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培养学生,由于情景来源的多元化及教学情景的真实性,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情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情景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探讨
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学家奥苏泊尔曾经说过:有意义学习是将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学习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将新知识融入到旧知识的框架中,这样才能更加长久的理解记忆新知识。而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的问题情境设置就是对新知识的启发和导入。基于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与旧知识作对比,形成鲜明的矛盾冲击;与生活中的常识做对比,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与科学概念做对比,形成概念的分化冲突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燃烧的时候,在同学的认知里,燃烧过程中,空气和可燃物是必不可少的,且水与火是两个极端的对立面,但是,在悉尼的奥运会中,火炬成功在水下传递,且持续了3分钟之久,创造了世界奇观,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铁律,令世界为之震惊。教师说到这里,同学们思维有些短路,为什么能做到水火相容,议论声一片,迫切的想知道答案,这时就可以为同学做出解答,讲解化学的奇妙之处。
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景,增强科学性
化学教学是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景教学,在上课开始就做一个神奇的小实验,同学通过观察现象会了解到一些化学变化,然后会提出:为什么会这样变化?教师可以先吊足同学的胃口,这样同学就能认真的听教师讲课,抓住教师讲课的重点,有意识地记忆老师的讲课内容,以便寻求实验现象的答案。教师在讲课程时可以从基础知识开始,然后逐渐的深入,直到最后对课程进行总结的时候解释实验的现象,这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利用化学史实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科学家在发现探索化学奥妙的过程中是十分艰辛的,多年如一日的实验过程以及微小的细节发现都有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化学家,但是坚持并不一定能获得收获,许多人就倒在了成功的前一步,放弃了坚持多年的理念和初衷,与成功失之交臂,令人惋惜。这些化学史实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坚持不放弃,还要有一个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化学知识要牢固,不能模棱两可,混淆化学概念和实验现象。在讲化学可是可以穿插一些伟大化学家的生平事迹,以鼓励学生。比如居里夫人,一生都在从事物理和化学研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镭和钋,并且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虽然最终因放射性元素的侵蚀而导致白血病,但她的成就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增强信息性
多媒体创设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粉笔字,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增强了信息内容的丰富度,也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为同学知识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引入大量的图文资料,还能播放各种化学教学的视频和音频文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可以拍摄大量的图片在多媒体上展示,有身边自来水公司的净水装置、化工厂的庞大设备集群、食品质量检验现场以及纤维丝的制作等等,让同学发现身边无时无刻伴随着化学的变化。
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创设情景
化学在日常生活在中随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生活中的化学,可以点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观察方向,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理论知识,最主要的还是为社会培养一些高素质的人才,理论要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因此,同学所学的化学知识也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对于身边发生的现象可以利用化学的知识给予解答。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在联系实际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比如我们使用的书本,都是经过印刷编制而成;身上穿的衣物使用的化纤材料也比较多;我们喝的矿泉水是由水和其它矿物质元素等组成;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是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却包罗万象。就最近的热门话题:天津化学品仓库爆炸,死伤无数,当地的生态环境被化学药品侵蚀,还有许多放射性的元素存在,人们无法正常的生活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同学自由发挥,说出自己从中得到的信息或是思考的结果,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广发言论,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价值。
四、结束语
化学现象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它具有新异刺激等特点。虽然利用生活、生产的真实事例能够让学生产生直接兴趣,但是对情景的设计选择要符合教学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寻找有意义的情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行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结构构建的体系发展。总之,化学新课程教学需要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以取得化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晋环.研究性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情景教学 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93
在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成为小学教师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情景教学在我国各个学校得到广泛应用。情景教学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中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励学生,最终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1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有较大发展,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小学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教师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在看到成绩的时候,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没有认真备课,不了解该讲什么。
1.2 教学方法不科学
所谓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只是盲目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教学。
1.3 课堂教学角色出现错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组织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而事实是本应引导学生的教师却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应主动学习的学生却只能被动地接受。
1.4 情景教学没有有效运用
上文提到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情景教学的应用是我国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自身素质和学校自身的限制,最终导致情景教学得不到有效运用。
上文提到的几个问题,就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才能谈得上实现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 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运用的意义
在了解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之后,我们再来详细论述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运用的意义。在探讨运用意义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情景教学法的概念:情景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学工作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结合能够自身知识和年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建立起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现代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通过优化环境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情景教学的应用要求教师掌握一定地多媒体技术,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在充分把握了情景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来探讨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2.1 加强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必然要求
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学习成绩当作唯一指标,但仍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2.2 加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自国家实行新课改以来,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绩,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
2.3 加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综合显现,是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的展现。加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 小学语文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途径
上文提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意义,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运用情景教学的途径。
3.1 通过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实现情景再现
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情景,关键是要与现实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的例子会引起同学们的遐想。有利于情景的再现。在课堂中巧妙的运用一些道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乌鸦喝水》这篇经典的课文时,就可以把运用瓶子和石头这些小道具。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3.2 可以通过音乐渲染来实现情景再现
音乐渲染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运用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与课本相似的内容来将同学的感觉器官积极调动起来,这样可以有效丰富情感价值,提高教学效率、
3.3 通过语言艺术来实现情景再现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精巧的语言设计可以实现情景再现。诗歌朗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诗歌朗诵过程中运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把诗歌朗读出来,能够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中。
4 小学语文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注意事项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学现状还不理想。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要加强情景教学的应用。在情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刻把握这三种途径外,还需要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情感性,二是整体性。
情景教学的重点在于其情感性,通过情景设计来带动学生情感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情景教学中情感性是必须要做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整体性主要指的是情感教学中不是对单独个体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对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整体的反应。
参考文献:
[1]黄忠.把笼中之鸟放飞天空――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2]彭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