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信息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政服务业信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本情况
县家政服务企业20余家,大部分家政服务员属于未录入商务部家政服务业信息管理平台,家政服务员年龄阶段在35岁-65岁居多,生活情况:除医院护理人员、保洁等小时服务员,大部分都与服务对象居住在一起。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服务内容专业性不强,少数人持有家政服务师资格证。
二、诉求内容
1.进一步完善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县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希望在家政服务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档案建立、家政服务员的技能培训上持续用力。
篇2
一是积极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支部建立了周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全处人员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并要求做到内容、人员、时间、效果四个落实,要求每人做好记录、每人有发言、每人有体会,保证学习效果。
二是抓好干部素质建设,切实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局机关党委规定的学习内容,支部都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全局意识、补台意识、机遇意识》、《为官避事平生耻》、《做人好、心不老》以及党风廉政廉洁方面的规定,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和政治意识。
三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建设队伍、服务企业、改进作风、业务座谈等为主题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不仅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深入到每个人员心中,也进一步学习交流业务工作。同时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xx处人员结构上,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同志搞好传帮带,年轻同志工作有激情能主动承担各项任务。工作中做到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处内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良好风气。
四是开展活动联系基层。春节前举办了130多人参加的迎新春联谊会,大家共谋发展、协调沟通、加深感情。3月份,处室组织行业协会、商贸企业180人在北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展了以“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为主题的植树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加强了与基层企业的联系,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凝聚力。
市级机关机构改革以后,处随着工作职能的调整,业务范围有了较大扩展,工作量明显增加。处室紧紧围绕商务局中心工作,坚持“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的工作方针,积极克服人员少、工作头绪多的矛盾,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连锁经营取得长足发展。今年我们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在xx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零售业防损峰会,受到企业好评。与《零售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寻找零售新卖点xx零售企业老总沙龙活动。协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到xx国际港务区考察。今年1—4月份,完成5家企业设立并开展连锁经营业务的申请,新增连锁门店61个;另外受理、审核1家企业开展特许经营业务的请示,新增特许经营门店7个,审核6家企业特许经营备案。
现代物流业成绩显著。经过我们积极努力,市获得商务部“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称号,积极推荐我市22家物流项目,争取列入省发改委2010年度“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起草制定了“开展两业联动试点工作方案”,总结、发现我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案例,有效推进区域两业联动工作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交易平台更加完善。今年对我市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进行了摸底调查。积极引导和扶持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协调大宗煤炭交易市场与民生银行签订2010年度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协议,实现了市场交易资金的实时管理和划拨。
指导早餐公司做好对早餐二期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推进工作。陈宝根市长及韩松副市长都对早餐公司进行了视察。今年以来,指导早餐公司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增加了五彩大包、茶叶蛋、杂粮粥等新品种。并联系协调各区县增设早餐网点。
1—4月我市共培训家政员887名,验收合格728名,经过培训的家政员基本顺利实现就业,平均工资XX元左右。以黄马甲为依托的xx家政服务网络平台网站日访问量达XX—3000人次,日均成交400单。我们还召开了家政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就我市目前家政服务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快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组织做好省政协对我市家政业农民工生存情况调研工作和情况汇报,受到关注。加强了对各家政培训机构的检查指导,开发了家政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逐一安装了监控设备,保证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认真推进中式餐饮标准化,与市质监局协调,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肉夹馍三个项目已列入省质监局2010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我们还积极推广陕菜品牌第二批共22家陕菜品牌店、示范店已经省商务厅、省旅游局审定公布,目前我市陕菜品牌店已达59家,示范店9家。组织德发长、五一饭店、德懋恭、贾三灌汤包子等我市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参加商务部资助拍摄的中华老字号记录片《中华商道》,扩大宣传。
篇3
一、狠抓队伍建设、争创先进组织
一是积极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支部建立了周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全处人员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并要求做到内容、人员、时间、效果四个落实,要求每人做好记录、每人有发言、每人有体会,保证学习效果。
二是抓好干部素质建设,切实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局机关党委规定的学习内容,支部都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全局意识、补台意识、机遇意识》、《为官避事平生耻》、《做人好、心不老》以及党风廉政廉洁方面的规定,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和政治意识。
三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建设队伍、服务企业、改进作风、业务座谈-等为主题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不仅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深入到每个人员心中,也进一步学习交流业务工作。同时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商贸服务管理处人员结构上,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同志搞好传帮带,年轻同志工作有激情能主动承担各项任务。工作中做到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处内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良好风气。
四是开展活动联系基层。春节前举办了130多人参加的迎新春联谊会,大家共谋发展、协调人生、加深感情。3月份,处室组织行业协会、商贸企业180人在北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展了以“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为主题的植树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加强了与基层企业的联系,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凝聚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践行科学发展
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商务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载体。为此,商贸服务管理处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首先从思想意识上使全处人员认识到,业务知识的学习关系到商务事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是抓好涉及商务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全处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学习和各项业务培训,今年以来重点学习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流通现代化方面的知识,对国内商务工作的创新案例,集中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并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全处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开拓务实创新,做好业务工作
市级机关机构改革以后,商贸服务管理处随着工作职能的调整,业务范围有了较大扩展,工作量明显增加。处室紧紧围绕商务局中心工作,坚持“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的工作方针,积极克服人员少、工作头绪多的矛盾,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
连锁经营取得长足发展。今年我们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在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零售业防损峰会,受到企业好评。与《零售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寻找零售新卖点零售企业老总沙龙活动。协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到国际港务区考察。今年1—4月份,完成5家企业设立并开展连锁经营业务的申请,新增连锁门店61个;另外受理、审核1家企业开展特许经营业务的请示,新增特许经营门店7个,审核6家企业特许经营备案。
现代物流业成绩显著。经过我们积极努力,市获得商务部“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称号,积极推荐我市22家物流项目,争取列入省发改委2010年度“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起草制定了“开展两业联动试点”,总结、发现我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案例,有效推进区域两业联动工作健康发展。
进一步发展,交易平台更加完善。今年对我市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进行了摸底调查。积极引导和扶持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协调陕西大宗煤炭交易市场与民生银行签订2010年度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协议,实现了市场交易资金的实时管理和划拨。
二是早餐工程规模扩大,品种增加。
今年以来,指导早餐公司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增加了五彩大包、茶叶蛋、杂粮粥-等新品种。并联系协调各区县增设早餐网点。指导早餐公司做好对早餐二期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推进工作,陈宝根市长及韩松副市长都对早餐公司进行了视察。
三是认真实施家政服务工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前4个月我市共培训家政员887名,验收合格728名,经过培训的家政员基本顺利实现就业,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以黄马甲为依托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网站日访问量达2000—3000人次,日均成交400单。我们还召开了家政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就我市目前家政服务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快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组织做好省政协对我市家政业农民工生存情况调研工作和情况汇报,受到关注。加强了对各家政培训机构的检查指导,开发了家政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逐一安装了监控设备,保证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四是规范餐饮业管理
认真推进中式餐饮标准化,与市质监局协调,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肉夹馍三个项目已列入省质监局2010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我们还积极推广陕菜品牌第二批共22家陕菜品牌店、示范店已经省商务厅、省旅游局审定公布,目前我市陕菜品牌店已达59家,示范店9家。参加商务部资助拍摄的中华老字号记录片《中华商道》,扩大宣传。
五是营造良好消费购物环境,做好扩消费工作
今年3月5日至3月21日期间,联手国美电器,发放总价值500万元的“3.15”消费贴补,以家电“以旧换新”、购买节能惠民产品-等拉动消费。与苏宁电器联合开展“首届绿色家电美居消费节”,4月30日,组织我市大型超市、商场、百货店、专卖店、家居、大型餐饮、美容美发、洗浴-等商贸企开展消费月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促销活动,参与让利商品7.6万种,让利金额达1.48亿元。
四、积极服务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处始终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宗旨,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切实让企业“服务在商务、满意在商务”,自觉接受企业监督,对企业反映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尽力给予解决。处里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需要和部门协调的,我们也积极协调,争取让企业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走,不断为我市商务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组织餐饮企业赴长安区五台镇考察投资,进行对接。西洽会期间,协调组委会,指定呀咪营养餐配送公司为西洽会餐饮专供商,帮助早餐公司解决实际困难-等。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一个处室如同一台机器,每位同志相当于机器各个部件,只有各个部件充分发挥作用,这台机器才能高效运转。各部件之间相互配合,这台机器才能不出故障。为了让处室各项工作能走在前头,创先争优,我处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严密的计划措施,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明确各自职责和要求,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严格各项办事制度和流程,重大事项集体决定,杜绝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处内建立了处室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及时通报处室内部人员的工作动态,做到工作相互通气、相互配合,形成了处室内部发扬民主、主动交流的良好工作氛围。
篇4
一、狠抓队伍建设、争创先进组织
一是积极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支部建立了周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全处人员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并要求做到内容、人员、时间、效果四个落实,要求每人做好记录、每人有发言、每人有体会,保证学习效果。
二是抓好干部素质建设,切实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局机关党委规定的学习内容,支部都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全局意识、补台意识、机遇意识》、《为官避事平生耻》、《做人好、心不老》以及党风廉政廉洁方面的规定,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和政治意识。
三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建设队伍、服务企业、改进作风、业务座谈等为主题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不仅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深入到每个人员心中,也进一步学习交流业务工作。同时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处人员结构上,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同志搞好传帮带,年轻同志工作有激情能主动承担各项任务。工作中做到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处内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良好风气。
四是开展活动联系基层。春节前举办了130多人参加的迎新春联谊会,大家共谋发展、协调沟通、加深感情。3月份,处室组织行业协会、商贸企业180人在北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展了以“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为主题的植树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加强了与基层企业的联系,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凝聚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践行科学发展
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商务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载体。为此,处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首先从思想意识上使全处人员认识到,业务知识的学习关系到商务事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是抓好涉及商务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全处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学习和各项业务培训,今年以来重点学习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流通现代化方面的知识,对国内商务工作的创新案例,集中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并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全处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开拓务实创新,做好业务工作
市级机关机构改革以后,处随着工作职能的调整,业务范围有了较大扩展,工作量明显增加。处室紧紧围绕商务局中心工作,坚持“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的工作方针,积极克服人员少、工作头绪多的矛盾,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
连锁经营取得长足发展。今年我们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在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零售业防损峰会,受到企业好评。与《零售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寻找零售新卖点零售企业老总沙龙活动。协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到国际港务区考察。今年1―4月份,完成5家企业设立并开展连锁经营业务的申请,新增连锁门店61个;另外受理、审核1家企业开展特许经营业务的请示,新增特许经营门店7个,审核6家企业特许经营备案。
现代物流业成绩显著。经过我们积极努力,市获得商务部“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称号,积极推荐我市22家物流项目,争取列入省发改委2010年度“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起草制定了“开展两业联动试点工作方案”,总结、发现我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案例,有效推进区域两业联动工作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交易平台更加完善。今年对我市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进行了摸底调查。积极引导和扶持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协调大宗煤炭交易市场与民生银行签订2010年度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协议,实现了市场交易资金的实时管理和划拨。
二是早餐工程规模扩大,品种增加。
今年以来,指导早餐公司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增加了五彩大包、茶叶蛋、杂粮粥等新品种。并联系协调各区县增设早餐网点。指导早餐公司做好对早餐二期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推进工作,陈宝根市长及韩松副市长都对早餐公司进行了视察。
三是认真实施家政服务工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1―4月我市共培训家政员887名,验收合格728名,经过培训的家政员基本顺利实现就业,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以黄马甲为依托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网站日访问量达2000―3000人次,日均成交400单。我们还召开了家政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就我市目前家政服务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快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组织做好省政协对我市家政业农民工生存情况调研工作和情况汇报,受到关注。加强了对各家政培训机构的检查指导,开发了家政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逐一安装了监控设备,保证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四是规范餐饮业管理
认真推进中式餐饮标准化,与市质监局协调,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肉夹馍三个项目已列入省质监局2010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我们还积极推广陕菜品牌第二批共22家陕菜品牌店、示范店已经省商务厅、省旅游局审定公布,目前我市陕菜品牌店已达59家,示范店9家。组织德发长、五一饭店、德懋恭、贾三灌汤包子等我市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参加商务部资助拍摄的中华老字号记录片《中华商道》,扩大宣传。
五是营造良好消费购物环境,做好扩消费工作
今年3月5日至3月21日期间,联手国美电器,发放总价值500万元的“3.15”消费贴补,以家电“以旧换新”、购买节能惠民产品等拉动消费。与苏宁电器联合开展“首届绿色家电美居消费节”,4月30日,组织我市大型超市、商场、百货店、专卖店、家居、大型餐饮、美容美发、洗浴等商贸企开展消费月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促销活动,参与让利商品7.6万种,让利金额达1.48亿元。
四、积极服务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处始终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宗旨,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切实让企业“服务在商务、满意在商务”,自觉接受企业监督,对企业反映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尽力给予解决。处里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需要和部门协调的,我们也积极协调,争取让企业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走,不断为我市商务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一个处室如同一台机器,每位同志相当于机器各个部件,只有各个部件充分发挥作用,这台机器才能高效运转。各部件之间相互配合,这台机器才能不出故障。为了让处室各项工作能走在前头,创先争优,我处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严密的计划措施,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明确各自职责和要求,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严格各项办事制度和流程,重大事项集体决定,杜绝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处内建立了处室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及时通报处室内部人员的工作动态,做到工作相互通气、相互配合,形成了处室内部发扬民主、主动交流的良好工作氛围。
篇5
加快融入新区步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委九届三次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高我区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津丽党发[]18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照“坚持更高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更高水平,实现率先发展”总体工作要求,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紧紧抓住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以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功能、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改造提升激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二、发展原则
市场运作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坚持政府指导。多种所有制共建原则;坚持改造与新兴并举原则;坚持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原则。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区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快速发展。
三、主要目标
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年。构建起集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成为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区域,国际物流中心重要组成局部,生态型和高经济增长型旅游区,南方重要的临空商务区。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6亿元,年。年均增幅2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亿元以上,引进项目全部达到或超过区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规定。
四、重点任务
(一)以融入整体发展为契机。
1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现突破
从融入新区服务新区的战略高度,1总体规划中突出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年,全面实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和《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方案》落实《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两大优势主导行业,2培育“214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构筑信息产业的先导地位,充分挖掘旅游业、金融业、商务及总部经济、房地产业四大潜力产业的后发优势,形成主导产业支撑、先导产业引导、潜力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
2构筑经济板块方面实现突破
形成产业、项目、人才、资本“四集聚”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经济板块。1打造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湖旅游区、海河智慧城、软件园9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依照规划全面启动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建设,2年。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30%湖旅游区按总体规划批复的实施进度进行年-年的规划建设;完成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规划。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50%同时,规划筹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70%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9大服务业经济板块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60%
3创新招商选资方面实现突破
严把项目质量关。招商选资项目要符合经济板块规划与产业定位,1树立科学招商的理念。要体现出“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优势与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据服务业集聚区承载的不同功能,实施以产业定位为导向的招商战略,把规划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由单项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从低效益招商向高效益招商的转变。年,引进10个亿元以上,其中3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年,引进15个亿元以上,其中5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年,引进20个亿元以上,其中8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
提高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社会的贡献率,2树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用国际化眼光重新审视区的定位,努力挖掘和彰显人文、科技、旅游等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投资者营造出与世界接轨的平台。年,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增强招商选资力度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和完善对服务业发展和重点项目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4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通过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重点项目在改造提升激进服务业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引进国内外知名度高、实力强的企业参与我区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积极推动激进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促使项目早竣工、早投产,2加快推进续建、新建项目的建设速度。积极推动拟建项目落地速度,加快在谈项目进度。年,要全面推行重点项目挂牌服务和督办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对占用土地不开工、不建设的该收取土地占用费的收土地占用费,该依法收回的依法收回,以此促进项目投资方早投入、快投入。年—年,确保新建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每年达到10个以上。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
1增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加快园区建设。1年内完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1落实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控制性详规。2年内完成码头疏浚扩能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3年内在园区内注册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依托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钢铁物流和内河运输功能,5年内成为海河下游重要的钢铁仓储物流基地。
规划提升大毕庄商贸物流区,2结合外环线补圆。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争取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工程,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提升和改造区域内现有物流行业,全面完成大毕庄物流区的产业与功能定位,建成服务新区、辐射三北地区、面向全国的商贸物流基地。年,依据规划完成布局结构调整,年,完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年,基本完成规划区内整体新建和旧区改造提升。依托现有专业市场的改、扩建以及引进和建设新的专业化市场,提升和完善区域的商贸流通功能。力争每年新建营业额510亿元的各类专业化市场2个以上,使该区域成为全市最具实力的十大商贸物流区。
年,3做大做强物流企业集团。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4家,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6家,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8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结点丰富的物流网络。
2增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完成二通道出口、、等工程,1加快湖基础设施建设。年。启动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万科体育运动公园、社区学院、水域天城等一批拟建项目落地开工;年,建设实施沿湖综合配套区项目,推动环球产品交易中心、宝龙集团商业广场、亚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东区商住区建设;年,形成东西两湖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商务商贸综合配套区形成规模,初步建成市新的重要的生态居住区、新区产业功能区的高档配套服务区和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
大力整合、深度开发我区旅游资源,2以湖旅游区为龙头。开拓旅游市场,构筑都市风情、休闲文化、温泉度假、农业观光、现代工业、现代商务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年,基本形成农业休闲旅游区、农家乐旅游点,海河沿岸休闲文化特色旅游区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体系。充分体现大型商贸设施异业聚集效应,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业态新型旅游模式。
3增强金融平安服务功能
培育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优化市场结构。大力促进金融平安业向科研、生产和环保领域渗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
成为社会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2积极发挥平安业在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年金管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养老、健康等各类专业性平安公司。使金融平安业成为我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
规划建设好华明商务区金融板块,3加快服务业经济板块集聚金融机构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中心城区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依照总体规划要求准备湖金融区。年,区要成为全市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高效承载区域。
4增强服务外包服务功能。
全面提高我区服务外包产业整体水平,积极衔接国内外信息管理、数据处置、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把服务外包作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把我区建设成为高端的服务区域。年,全面启动软件园项目建设;年,以万新(张贵庄)金融商贸组团、航空城临空产业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的规划建设为基础,积极引进、培育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外包主体;年,基本完成软件园建设,打造我区以IT产业为基础的强大的服务外包功能。
(三)以乡村化发展战略为主线。
1完善信息与科技服务体系
加快“数字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区信息服务业能级和竞争力。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壮大软件产业,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一批专业化信息平台,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专业信息与科技服务企业5家。
2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全面提升各类专业化市场的集散辐射水平,1打造不同特色的现代商贸集聚区。培育以农副产品、钢材、建材、轻工产品等专业化市场为主导的现代贸易平台、构建辐射周边的大型专业化市场体系。3年内新建扩建8个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市场,其中新建扩建2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6个生产资料及工业产成品市场。
打造各个区域的现代都市型商业中心。3年内新建5个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营业额达到10亿元的大型商业中心。2以万新(张贵庄)中心城区、华明新市镇、军粮城(无瑕)新市镇、新立(么六桥)新市镇、大毕庄新市镇、湖旅游区、航空城等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为契机。
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和大型配送中心,3以“三进工程”为契机。积极发展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着力提升零售商业能级和业态水平,大力发展便民商业和生活服务业。年,全区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以国际轻工商贸城、不锈钢市场、钢材交易中心、金钟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各镇街乡各类专业化市场为骨干、以新市镇、社区(村)商业中心网点为网络的各具规模、功能完备、相互配套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全面实现“三进工程”连锁经营全覆盖、全连锁、全达标的目标任务。建成1条国家级商业街,3条市级商业街。
以华明商务区、新立商务区和机场临空商务区的等大型商业设施和重点商业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为标志,4年。同时结合海河经济带综合开发,沿海河发展商贸服务带,形成商务商贸和产业配套服务区,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开放型商务商业体系。3年内建成五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营业面积达到500010000平方米餐饮设施3家。
3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实现规范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高中介机构执业水平,形成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较高、门类齐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扶持中介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和培养中介服务知名品牌,促进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3年内培育引进50家以上包括法律、公证、会计、审计、税务、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服务、证券分析与咨询、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房地产、广告业、职业中介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
4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依托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3年内,以湖旅游区为载体,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进3家以上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做优做强今日广电等媒体,举办1次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结合乡村化进程,3年内在中心城区、新市镇和经济功能区同步完善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文化服务设施;依托湖水上项目和体育场馆建设,打造体育健身休闲集聚区,争办2次以上有影响的国内外重大赛事;规划完成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5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推进全区乡村化进程。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构建覆盖全区的公益性、经营性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形成统一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扶持大型物业管理集团;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服务,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市民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3年内新建社区全部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老社区(居民区)逐步健全完善专业化物业管理体系,依照要求,全面实现便民商业、医疗卫生、娱乐健身等服务业态进社区。
6完善房地产业体系
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服务体系,适应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时提高的要求。促进全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以城中村改造、新市镇建设为基础,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规划,做优做强房地产业。3年内基本完成湖生态居住区,华明街、新立街、金钟街、军粮城镇配套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引进10家以上大型专业化物业管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企业。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科学制定和实施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镇乡、经济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全区联动的工作机制。
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2落实责任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列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制定考核方法,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规范统计、分析、监测、跟踪、服务等基础性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3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转变发展思路,积极主动为服务业的发展服务。
(二)科学制定政策。
支持重点项目尽快实施。制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产业政策。依照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匹配扶持资金,形成对项目较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篇6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view of history and industry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leisure industry research, relied on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Chengdu,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discussed the developing policies of leisure industry, mainly focused on the hospitality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services, and it proposed the circle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modern leisure industry.
关键词: 休闲;服务业;酒店业;动力机制;循环
Key words: leisure;service industry;hospitality;dynamic mechanism;circle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96-02
0引言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发达国家已高达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60%之间。同时,世界服务贸易占到贸易总额的1/4,服务消费占到所有消费的1/2左右。[1]由此看来,世界经济实际上主要面向服务商品的生产,现代社会己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因此,发展休闲服务业是增加国家国民财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服务业指标来看,成都市服务业比重为46.1%,与北京的61.6%、广州的53.9%、上海的48.4%,存在差距。与西部邻近城市相比,低于西安的50.5%、昆明的46.3%,略高于重庆的41.6%。[2]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等规划,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休闲服务业现状进行研究,立足旅游者和城市居民追求放松、娱乐和个性的体验需求,分析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核和外延,重点探讨酒店业及配套餐饮等服务的具体问题,提出关于现代休闲服务业循环发展动力机制的观点和建议。
1研究综述
休闲服务业是以休闲为主线,以旅游、文化、零售、地产等为核心的生活服务业,与知识型金融、物流、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形成互补,共同构建现代商务生活综合体系。
1.1 休闲服务业休闲是对在特定时段内个人所从事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认知,强调自由或闲暇。旅游休闲活动与城市居民休闲相互融合,有效避免了供需失衡所造成的结构性损失。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或基本民生要求之外的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互补,即休闲服务业,表现为酒店、餐饮、游憩、健康等服务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紧密结合。
休闲服务业具有三项主要的经营特点,即广泛、综合、专业。首先是范围广泛,由于休闲服务业产品包括了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所需要的休闲服务产品,因此其经营品种、地域、社会分工灵活多元。其次是综合服务,消费者需求具有关联效益。如酒店业除提供住宿服务外,还有餐饮、通讯、交通、洗衣、理发、运动、商务洽谈、购物、娱乐、医疗等多种服务配合。大型服务企业采取综合经营的方式,小型服务企业多采取专业经营的形式。最后是业务技术性强,地方特色浓。服务业多数直接服务消费者,而消费是分散展开,因此休闲服务业多实行分散经营。因各区域经济、社会、自然条件不同,休闲服务业具有较强地域特征。
休闲服务业也是一种消费业,同属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范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3]。
现代服务业起源于工业革命到二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服务业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4]。四川省成都市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住宿业、旅游业、餐饮业、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体育健身产业、社区服务业、市政与公共服务业及农村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其主要分布于城市CBD区、城市特别地区、城市滨河区、城市旧城区、城市新区及城市郊区。重点培育盐市口-春熙路中央商业区、羊西线成都美食大本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天回银杏园、府河体育休闲公园等娱乐休闲旅游区域。成都市休闲服务业格局表现为古蜀文化轴线、时尚娱乐轴线、休闲购物轴线、古道风情轴线等多条轴线,以及“水井坊-大慈寺”旅游休闲商业板块、“黄忠-茶店子-一品天下”餐饮休闲旅游板块、“荷花池-五块石-大西南茶叶市场”休闲购物板块、“天回银杏园-植物园-凤凰山”生态休闲板块、“抚琴-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商务会议板块、“金沙-永陵”文化休闲板块、“沙河源-金泉-成都欢乐谷”娱乐休闲板块等多个板块。[5]
1.2 发展动力机制服务业已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为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培育国内服务市场和第三产业以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入境、出境、国内旅游市场的形成和迅速发展,修学、健身、探亲访友、寻根、探奇、领略风俗及商务考察等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已有研究探讨城市休闲服务业协调机制,包括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益事业三类体系[6]。根据市场化运作,国外休闲服务业主要以开发旅游设施(酒店、度假村、旅游景区、俱乐部)、休闲(玩具、游戏运动器材、书籍、车辆制造销售)以及文娱活动(协会组织、体育比赛、文娱演出或康体健身)等项目为驱动。
2研究分析
2.1 酒店业为主导坚持休闲服务定位,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选择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成都市形成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现代商贸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服务为新增长点的“1+4”现代产业新体系,强化组织服务保障,积极做好相关的配套设施。政策上大力扶植引进国际知名酒店连锁集团和国际旅游商,提升区域旅游业总体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星级酒店和高端综合旅游休闲设施的建设。并且,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重点推进休闲旅游项目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的推介宣传。培育休闲服务特色产业,酒店业和餐饮娱乐、文化、购物、休闲等配套服务结合起来,成为休闲服务业的主导支柱。
2.2 健康产业为主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文化型转变。服务性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以往许多自我服务的民生服务,如体育健身、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开始逐步沿着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转化为休闲服务。健康关怀产业的社会化,解决了家务劳动问题,提供了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体力和智力,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社会生产以至于完善自身。健康产业强调专业化,带来了家庭服务、托幼养老、便民早餐、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健康产业成为休闲服务业主线,不仅提供各种特色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拓展了休闲服务业发展的领域。
2.3 商业零售为动力根据选址、规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服务功能及目标顾客的区别,成都市休闲服务业的零售业态已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食杂店、折扣店、社区购物中心、城郊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发展方式。业态各异的商业零售模式集群,形成具有休闲服务业集群功能的区域。其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降低了成都市休闲服务的商务成本。商业零售是休闲服务业的动力,特别是保护发展特色商业街区,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和发扬川西地方特色相结合,目前已形成锦里、宽窄箱子、文殊坊、兰桂坊等多条特色购物、休闲服务和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区,满足特色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景观,促进产业发展,成为休闲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3讨论
3.1 形成休闲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休闲服务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发展文化、健身、旅游、社区、物管、教育等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宜关注人力资源培训。休闲服务业因其门类多、涵盖范围广,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并存,在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方面,具有比一产、二产更大容量的优势。目前,休闲服务业已成为成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不仅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对二产下岗职工再就业有重要作用。成都市现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占明显优势,但还存在传统服务业劳动强度大、待遇低,新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宜在休闲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改善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形成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核。
3.2 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现代休闲服务业的核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高产业带动力、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其涉及的主要行业包括金融、民航、传媒、旅游、物流、商务、科技、咨询、会展、教育、医疗、法律等。研究认为可利用老厂房、仓库等房地资源,以现代工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为主体的创意产业群,建设景观、生态、经济服务功能和谐的创意产业园区。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来源于对区域整体的自由、舒适的感受[7],以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三类服务为载体的休闲服务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高增长、高赢利及强辐射的高附加值产业是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外延。
3.3 构建循环动力机制研究提出现代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机制以规划体系特别是人力资源培训为内核,以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为外延,形成“商业-旅游-文化-科技”四维循环动力机制。
3.3.1 大力发展商贸事业,建设加快商贸集聚区,发展以休闲、游乐、运动为主的娱乐体验旅游,引导数字娱乐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强成都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3.3.2 整体推进景区景点。以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为龙头,以西岭雪山、鸡冠山、天台山、龙门山等景区为依托,积极开发观光、登山、攀岩、徒步、滑雪、漂流、避暑、温泉疗养、探险科考等旅游项目。同时,依托龙泉驿、青白江山野旅游区、牧马山旅游休闲区、蒲江三大湖区,开发乡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民俗观光、体育旅游、观光农业、大众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
3.3.3 加快开发文化精品。通过水井坊特色街区、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锦绣工场”等项目建设,凸显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望丛祠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青城山、青羊宫、大慈寺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宝光寺、大慈寺、文殊院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杜甫草堂、望江公园、陆游祠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安仁、洛带古镇等为代表的川西民俗文化,以川剧、川酒、川菜、川茶为内容的文化精品。
3.3.4 加大休闲科技含量。完善计算机在都市休闲、旅游酒店、交通站点、商业外贸、金融保险、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休闲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下一步研究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机制突破“商业-旅游-文化-科技”四维循环动力机制,深入城市化进程探索,如外资的市场准入情况,以充分利用外资的联系、示范及竞争效应,拉动消费、扩大对外贸易,以推进现代休闲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15.
[2]成都市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2007中国(成都)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EB/OL]./jumppage/cdmsforum0711/view.asp id=25.2007年11月16日.
[3]金大鸿.休闲服务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4-30.
[4]孙月平.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C].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资料,2008年8月29日.
[5]成都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申报表[C].锦江区服务业发展委员会内部资料.2010年9月9日.
篇7
一、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国家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2、享受本扶持政策的商贸服务企业(含集贸市场),必须是财务制度规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企业所获得的奖励资金必须用于扩大再生产,并纳入相应的财务科目。涉及新建、扩建的投资项目,其实际投资额不含征地费,奖励项目不重复计算。对一个企业享受上述所有奖励项目的奖励资金总和,要以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为限。对存在偷漏税、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企业,以及当年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取消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资格。
篇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6年3月5日,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河南作为一个发展中大省,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特别是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而繁重,更需要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城市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在当前河南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国务院批准河南创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十以来,党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改革前行的行动纲领,已成为北林办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遵循与自觉行动。
多年来,北林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在金水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大发展理念完善提升美丽北林办战略规划,突出以加快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深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原大地,创新潮涌。近日,本刊记者实地采访、梳理总结北林办发展模式,真实记录、全面展示多年来北林办的发展轨迹和创新成果。如今,站在“十三五”起点上的北林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放眼未来,科学谋划,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为建设出彩河南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都之一。素有郑州北大门之誉的北林路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北林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理优势,人文资源丰富,公共服务完善,地区资源优越。近年来,北林办在上级部门的带领下,依托现有资源,抢抓机遇,大力布局,统筹规划,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创新与发展、和谐与共进的“北林模式”,努力打造“幸福北林”!
夯基础――
依托实际,加快发展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办一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的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想站位全局,认清大局是先决条件。当前河南的大局就是创新发展,就是为民。多年来,北林办依托实际,加快发展,不断夯实基础,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北林办作为郑州的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所辖区域为北环路、八一路以南,东风渠以北、以东,中州大道以西,东西长、南北窄,呈不规则扇形。辖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辖区现有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马李庄行政村,桑园、徐砦、黄家庵、马李庄等4个自然村,共5个村民组,人口10余万。辖区内花园路、经三路、中州大道、北三环等城市主干线纵横交错,发展潜力大。
随着郑州城市发展北移战略的逐渐深化和郑东新区开发建设日益成熟,北林办在全市和全区中的地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新建区变成比较成熟的老城区,呈现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内在需求强劲、商贸服务发达等特点。经济地理条件良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北林办辖区属于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的金水区东北部,东边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后开发核心区――郑东新区的龙湖地区,向南紧邻郑州北部成熟的核心商圈――经三路商圈、花园路商圈和老行政区,向西有科技市场,北部有相对集中的汽车和配件销售服务集群,人流物流资金高度集中,商业服务发达,业态日益丰富。随着郑州城市经济的演进和提升,北林办辖区在传统商贸业保持兴旺发达的同时,楼宇经济的综合优势也开始快速凸显,各类楼宇经济持续发展,聚集了一批大型楼宇企业,孕育了无限商机。随着文化创意园的建设运行,形成了特色文化创意楼宇及相关产业,为北林办发展都市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林办不仅经济发展基础良好,而且有着丰富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人才力量雄厚,呈现出“三多”的特点:公共事业单位多,共有35家,其中有省直单位6家,分别是省信息产业厅、省农业厅、省民政厅、省电视台,省畜牧局和大河网;大中专院校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优势明显,包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牧业高专、郑州人民银行培训中心、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职业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中等专业学校、河南人口计生干部学院、47中等在内的14所院校荟萃于此;兼有公共职能和垄断特征企业多,如河南工商银行总部、郑州市移动公司等汇集于此。
北林办社区建设档次较高,公共服务比较完善。辖区内有鑫苑名家、圣菲城、金印现代城等高端社区,社区建设的档次较高,示范效应明显,在金水区乃至全市均居领先地位。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社区的软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已形成较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例如,通过创建“十星”精品社区,为鑫苑、阳光新城、文雅、御金城社区提档升级,健全各项便民利民功能活动室;通过创新管理,加大社会服务,“北林路雏鹰驿站”青少年中心引进社会力量华欣教育机构,免费为辖区青少年开展“四点钟”课堂,解决辖区双职工家庭上班期间不能辅导教育孩子的问题;通过协调辖区单位及物业公司等基础投入,美化硬化小区路面,更换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改造。
同时,周边地区资源优越,便于融合互动发展。总体上看,北林办的周边地区同属于郑州快速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可以互相利用的各类经济社会资源很丰富,便于区域之间借势融合互动发展。辖区南部利用东风渠独特优势与丰产路办事处等共同谋划开发的郑州北部重要休闲产业带积极推进,利用这一条件建设“十里银河湾”项目,抓住当前居民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休闲型消费,由物质商品消费向精神商品消费转变的有利时机,有利于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北林办发展后劲。辖区西邻中原地区最大的电子产业交易中心――科技市场,利用这一条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新型都市制造业。北环线高架向东可直达郑东新区龙湖,尽管东区整体建设进展较快,但仍存在产业和社会服务不配套的问题,因而未来北林办可利用自身建设较成熟的商贸基础和社会配套优势与龙湖地区互动发展,特别是辖区内皇宫大酒店、威尼斯水世界等餐饮休闲业建设和消费水准均属于郑州一流,已形成了一个拉动消费、引领发展的增长点。
抓关键――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唯有创新,方能与时俱进。
北林办在发展过程中,抓关键环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都市休闲和文化产业,改造提升房地产业和商贸金融业,努力发展新型社区和家庭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城区产业发展载体,优化空间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北林办注重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不断完善楼宇经济功能,依托现有重点楼宇企业,加强规划控制和政策引导,高标准建设新型楼宇经济。积极为辖区单位特别是大中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发商务楼宇和都市工业楼宇,在楼宇内部和楼宇之间形成相对集中的行业集中和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城中村改造的不断进行,还会形成一批新的楼宇,充分利用这些楼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将是北林办未来发展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商务经济,明晰楼宇商务经济发展方向,主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性强的企业入驻,重点培育金融大楼、创意大楼等特色功能楼宇。积极发展各类法律会计、证券、旅游中介、科技咨询、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健康咨询等新兴产业。加大业态调整和“腾笼换鸟”力度,引导产业相关、业态相近的企业在楼宇内聚集,发挥集聚效应,降低商务成本,重点打造特色商务楼宇。并且,加大楼宇改造提升力度,优化楼宇发展环境,设立综合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及工商、税务等保姆式服务,全力打造高水平的发展环境。同时,重点扶持一批以高端楼宇为载体的规模效益较高、发展特色突出、业态水平较高、发展环境优良的商务楼宇,使之形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水平垂直商务街。
积极发展都市工业,促进转型发展。精密制造业是最具代表性的都市工业,主要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精密制造行业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好,不仅是技术驱动型行业,还是电子厂商最有可能切入全球产业链的行业。都市精密制造业要与楼宇企业及与周边商务集群关联发展。注重与信息研发、汽车服务、食品包装、休闲旅游、创意设计等产业为重点的都市工业集群相协调,吸引入驻楼宇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分销中心,加速楼宇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进程。
创新发展都市休闲和文化产业,深挖服务业潜力和优势。以“十里银河湾餐饮休闲带”和花园路文化产业一条街建设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全区乃至全市最高水平的都市休闲和文化产业。充分展现都市休闲产业品牌优势。发展都市休闲产业,对发挥北林办服务业潜力与比较优势,丰富服务业业态内涵,提升城市消费层次,促进服务业再上新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作用。
提升休闲娱乐业水平,对餐饮美食业,充分发挥消费人群数量众多、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河南地方特色餐饮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餐饮品牌经营店,创办各类特色餐馆,为居民和客商提供多元化的餐饮服务。对于文化娱乐业,充分挖掘区域的文化潜力,着力打造综合文化艺术表演、广场大众休闲文化娱乐等特色文化街区。对茶楼酒吧业,鼓励开办茶艺馆、城市社区茶室、主题茶园、啤酒馆等。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鼓励、支持社会和个人兴办各种康体休闲产业企业,通过对多样化休闲娱乐项目的聚合经营,吸引和服务不同消费群体,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积极发挥文化产业优势。北林办发展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一些品牌优势,特别是沿花园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群优势。北林办辖区文化产业发展定位高端,参照广州越秀区和北京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做法,注重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体制改革和培育市场主体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新的区域品牌优势。以省电视台、大河网和海燕出版社等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产业。以河南文学院、河南省豫剧三团等为主体,大力发展文学、文艺创作。以金水文化创意园、省工艺美术学校等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改造提升房地产业和商贸金融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北林办辖区位于老城区与新城区的接合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开发规模一直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及相关建筑业税收一直占总量的70%左右。当前,应调整房地产业开发方向,由以前的以住宅为主向商住并重且以商为主方面转变。这一定位,对北林办乃至金水区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加快老城区改造。充分利用高校、政府搬迁闲置的房地产,积极与高校、政府合作,鼓励与企业共同开发利用闲置房地产创办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商务街区、科技商务楼宇、都市楼宇工业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
重视新兴房地产业。新兴房地产是房地产基本物业与新经济形态、新功能、新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业态。主要有高端商务房地产、高端商贸房地产、新兴复合型房地产及高品质住宅等。重视适应国际消费潮流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吸引一批国际一线品牌店和旗舰店进驻,注重引进国内外商业零售和分销巨头,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引领全区房地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北林办辖区积极加快向更高阶段发展进程,积极引导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在辖区布点,同时大力提升传统商贸企业,鼓励连锁经营,加快集团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集聚人气、促进消费,引导其向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转型。积极发展商贸新业态,大力优化商贸布局,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型综合商业设施,努力形成若干个与区域发展定位相匹配、相适应的综合商圈、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金融业是北林办的重要产业,辖区内有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及各金融机构营业部。北林办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加快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消费金融的服务能力、安全性和便利化水平。
努力发展新型社区和家庭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盖范围广、就业容量大,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显著特点。加快发展居民服务业,对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创造人性化的宜居环境、促进消费与增加就业等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建居住区要按住宅面积的一定比例,设置以经营粮油、副食品、小百货等生活日用品为主的综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综合便民商业服务点。积极推动放心早点店、放心肉专卖店、放心食品专柜覆盖全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商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服务站设点,探索送货上门等主动服务新模式,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大力培育新型家庭服务业。以创新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居民家庭生活服务需要。参照北京、上海、杭州、济南等地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经验,积极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产业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积极培育和引进品牌家政服务公司。合理布局,扶持社区内家庭服务业场所建设,鼓励不设服务场所的各类家庭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等加强合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信息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北林办辖区毗邻河南科技市场,是河南科技市场的近域辐射区,省工信厅和省信息工程学校等在本辖区内,河南科技市场目前地域狭小,急需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各类专业楼宇,积极承接河南科技市场的信息和软件产业转移。产业发展重点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研发生产、软件服务、新型信息服务为主导行业,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研发生产、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数字内容、网络接入服务、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为主要领域。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北林办经济社会发展注重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特别是促进信息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信息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无线射频、卫星定位、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房地产、商贸等传统服务企业信息化改造,实现各类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品牌化经营,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城区产业发展载体,优化空间布局。城区产业发展载体是以集聚区、园区或集群的形式形成的城区产业发展地域模式,培育城区产业发展载体是优化城区空间布局的主要手段。综合业空间发展载体包括城市综合体和综合商圈等;特色服务业空间发展载体也称为特色服务业街区,指在城区内集聚相关服务业企业,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为一定区域提供特色商贸服务和商务服务的服务业集聚街区。辖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街有十里湾滨水餐饮休闲产业带、广电南路-徐砦路商贸一条街、花园路文化产业一条街、经三路金融商务一条街、北环路科技产业一条街和福彩路小吃一条街等六条特色产业街。
优化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空间反映,在动态上表现为各种资源、要素和经济社会发展主体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的过程,一般采用点、线、面等空间表现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辖区的空间布局形态可概括为“3163”模式,即3个城市综合体、1个综合商圈、6条特色产业街区以及产业发展空间、生活居住空间和生态绿化空间三类用地协调发展。
兴众利――
抓住机遇,创新发展
机遇空前,发展需要大智慧。
新的起点上,北林办将紧抓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强力推进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全部批发市场搬迁的重大历史机遇,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造“幸福北林”!
加大招商引资强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构建有效的招商引资运行方式和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对世界500强和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的深度研究,锁定重点,采取一条龙服务等措施,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战略投资集团或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北林辖区的重点开发项目,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采购、营销中心等落户北林办辖区。坚持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打造功能健全、标准一流的服务条件,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扩展开放发展空间。坚持以服务业为主导,瞄准国内服务业500强、餐饮业100强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加快引进对税收贡献大的特色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服务业,打造休闲经济,拉动夜间消费。积极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培育和引进有公关能力、懂外语和谈判技巧,有投资、经贸、金融、规划、建设、法律、网络等相关知识和战略眼光,熟悉相关政策和业务的人才,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引资协调机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提高招商成功率。
营造最佳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发育程度和楼宇经济所占比重,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北林办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放眼长远、谋划未来,借鉴外地经验,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培育企业总部、高科技、金融服务和商务、商业等高成长性市场主体。加大对新入住楼宇企业或市场主体的奖励力度,注重与市、区招商引资对策对接。经认定为新入驻辖区楼宇办公的企业总部和高科技企业,对租用自用的办公用房,按市场指导价确定合理比例一次性给予租金补贴。对新入驻楼宇国内外行业知名的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与市场调查等中介服务企业,注册资金在一定数额以上、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品牌形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通过培育更多企业,涵养税源,推动北林经济增长。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配合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在项目谋划、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上实行联动,在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重要资源配置上加强协调,推行外资项目无偿制,形成项目推进合力。建立重大项目评价考核推进机制,完善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稽查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定期对建设的重点项目开展观摩点评、交流建设经验、奖优罚劣、狠抓项目落实,促进项目落地。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集聚培养高端人才。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人才兴办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突破建设与发展的人才瓶颈,是北林办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构筑人才高地,重点引进金融保险、软件信息、商务会展、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急需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流动机制,促进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评价科学化、人才服务产业化、人才市场专业化。注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围绕辖区建设目标,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用感情关心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用精神激励人才,用待遇吸引人才。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兼职、顾问、项目合作等方式和途径,为北林办建设提供智力服务。
加快统筹协调进度,推动院校搬迁改造。经过多年发展,北林辖区内可以连片开发的土地储备日益减少。为此,应根据辖区内大中专院校的扩建搬迁情况,积极主动地与省、市、区规划部门和教育部门沟通对接,推动辖区各大中专院校的升级、改造和商业化运作。加强与辖区内各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协商衔接,对学校搬迁后的原校址进行商务地产开发。对短期内无搬迁规划的院校,采取有效措施助其就地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空置地用于经营性开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推行“区域党建联动、社会事务联办、城市秩序联管、社会治安联防” 工作法,以社区为平台,以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辖区省直单位在人才、场地、文化、业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动员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实现社区联单位、党员联群众、党务联政务的共驻共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将稳定、矛盾化解、安全生产、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等重要指标纳入街道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强化社会矛盾的联调联处。以平安楼院、平安单位创建为载体,开展辖区居民公众安全感指数调查,将满意度作为考核驻区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对排名靠后的楼院重点列管,限期整改,促进公众安全感指数不断提升。
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社会化。建立“互查互评”机制,将辖区单位纳入到“互查互评”成员单位,限期整改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秩序联管机制,实行单位联动、工作联管。创新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积极整治长期占道和突出门店经营的商贩,实现城市管理措施的精细化、多样化,监督服务的多元化。
把好舵――
放眼未来,科学谋划
登高才能望远,谋深才能计长。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地方治理更须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北林办在金水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克难攻坚,夯实发展基础,转变经济机构,加快发展步伐,狠抓特色工作;凝心聚力,关注民生,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开创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9
关键词:淮安市区;培训;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培训主要是指采用不同于学历教育的形式,以增进受培训者的劳动技能、提高生产能力或满足素质提升、休闲娱乐等需要为目的的各种学习和训练活动。培训业是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类型,培训按培训主体不同主要有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公立高校的培训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加快,社会培训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培训产值将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虽然中国培训业已进入了全面提升期,但目前培训业参差不齐,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消费者获得培训信息,在众多的培训课程中选择适合的产品是件很难的事。
培训信息化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培训信息,使消费者省时省力地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培训机构课程,能快速且以较低廉的成本传授更多知识,创建新型的、更加实用、轻松且跨越时空界限的个性化校外学习环境,使更多人受教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培训信息化建设包括培训信息信息化、培训内容信息化和培训手段信息化。
培训信息信息化就是在培训机构与培训消费者之间提供互动平台,一方面培训机构能够培训信息;另一方面培训消费者能够传递培训需求。培训机构能够为消费者定制培训课程,实现培训机构与培训消费者信息交流,满足培训消费的同时为培训机构提供顾客培训需求。
培训内容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开发电子版图书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在电子版教材中可以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功能增强所讲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对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的选取,使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形成可在网上运行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的内容可以进行及时更新。
培训手段信息化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电子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的支持下,培训机构通过多媒体综合教室的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把电子教案通过计算机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讲师可根据学员的反馈,及时调用相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员反馈信息的学习需求。开发仿真软件,促进仿真软件在培训中的应用与发展。仿真软件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先进教学系统,能够模拟某种技能操作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操作过程,使受培训者处于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尽快掌握实习操作的过程、顺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使受培训者在短期内迅速渡过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开始阶段,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设备少、培训学员多时,仿真系统也是成本低、易控制的教学途径,还能大大缩短培训的时间,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淮安市培训业信息化现状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对于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调研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调研”的实践活动。调研的目的是对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解和评估,分析影响培训业发展和运作的一些基本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培训业信息化水平提升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传统的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小组(焦点)座谈、深度访谈法与投影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信息化的基本情况调研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方法了解,对于信息化效益及未来设想等采用小组(焦点)座谈、深度访谈法与投影技法的方法了解。
(二)淮安市区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淮安市区以培训为主营业务的注册登记机构近300家,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除40多家以驾驶员培训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培训机构平均注册资本100万以上外,其余近200家培训机构平均注册资本不足50万。培训范围广泛,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文化教育培训仍是主流,还有一些企业管理培训、安全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等机构。
淮安市区普通高校7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高等职业院校4所。普通高校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但都以学历教育为主,社会培训为辅。
淮安市区培训机构主要有高校、非盈利组织、企业等类型。非盈利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还有一些培训机构未注册登记。培训机构主管部门主要有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驾驶培训主管部门是交通和公安。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培训机构规模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分散。
目前,淮安市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经营范围以培训咨询为主的企业144家,平均注册资本54.7万,其中北京华舵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注册资本500万,是淮安规模最大的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公司,但不是本土企业,只是分支机构。由教育部门主管的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培训企业9家,规模均很小。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还有41家驾驶培训机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培训机构只有22家,平均注册资金不足20.8万。由教育部门主管的民政部门注册的培训机构有62家,平均注册资金23.6万。由此可见,淮安市区培训机构管理条块分割,各部门没有将培训管理作为主要业务,是培训机构“小、散、弱”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中国所有地区采用的管理体制。淮安市区培训机构统计如表1。
(三) 培训机构信息化现状
培训机构逐步建立了网站,能够培训信息以及与培训消费者进行在线交流。有些培训机构选择在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都有自己的网站。但培训机构信息化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培训机构信息不充分,对培训学员不能实行网络化在线管理问题明显存在。
1.培训机构信息化意识逐步提升
培训机构逐步建立机构网站,培训信息,努力增强网站的互动性,为培训消费者提供在线应答及沟通电话、邮箱等交流信息。
通过调研228家培训机构,了解到其中24家具有运行良好的网站,能够实现培训信息、学员留言、在线应答等功能,网站都有“联系我们”网页,提供联系电话、联系人、邮箱等联系信息。其中淮安市动力企划咨询有限公司、淮安市光明眼镜技术培训中心、淮安市新东方文化培训学校网站运行较好。
有些培训机构选择在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如厚学网、百业网、58同城、中国企业在线等网站,但的内容简单,与学员互动性差。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都有自己的网站,能够及时培训信息及联系方式,但对培训学员也多不能实现在线管理,对培训课程不能实现在线反馈。
2.培训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培训业信息化政府投入少,因培训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教育部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都没有将培训业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在教育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没有社会培训工作体现,教育部门关注学历教育,关注基础教育,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有“统筹建立面向全市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的内容,更多关注的是职业资格培训,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的,持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关注较少,因此政府对培训业总投入也就较少,信息化投入就更少。
培训机构投入能力有限,培训机构小而散,利润空间小,尽管认为有必要进行信息化投入,搭建网站,实现在线报名,在线听课,甚至在线学员信息反馈等功能对企业生源稳定,教学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但也顾虑信息化投入成本较高,如果建立网站每年培训机构至少要支付3000元,如果购买软件不仅要支付软件费用而且要支付维护成本,一般培训机构看不到信息化效益因此培训机构投入信息化资金很少,大多采取在公共平台上免费信息。
3.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尚未建立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培训机构只能应用其它区域搭建的公共信息平台信息,但也只是少数培训机构,的信息也仅限少量的培训信息。如南京首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厚学网汇集了全国36,475家培训机构,淮安有些培训机构在此培训信息,但信息量也比较少,远不能满足培训机构展示培训课程及师资实力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培训消费者比较选择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需要,更不能满足培训消费者与培训机构交流的需要。
4.培训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培训机构普遍反映培训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一般培训机构都没有专职信息管理人员,因为机构规模比较小,工作人员只有几个,内部管理多用办公软件,培训机构网站建设都是由专业软件公司制作,一般没有与培训机构实际相符的系统的长远的信息化方案。
三、淮安市培训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一)搭建平台、信息集聚
培训机构主管部门联合高校、企业共同开发培训信息平台,是提升淮安市区培训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搭建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可以采取两个方案:一是搭建一个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公安交通部门联合高校及软件公司共同申报省、市科研资金,可以解决启动资金及技术问题,实现信息集聚,资源共享,方便培训机构,服务培训需求者。二是主管部门可以分别搭建三个平台。分别为教育部门主管的教育培训公共信息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职业培训公共信息平台、交通与公安共同主管的驾驶培训公共信息平台。三个平台的方案可以实现分类管理,更方便消费者选择比较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及培训课程。
培训公共信息平台要能实现培训机构注册登记、培训信息、培训消费者网上报名、缴费、课程试听、课程评价、成绩查询等功能。尤其是驾驶培训公共信息平台要能够实现考试时间统筹。
平台建成后积极推广,为培训机构及培训消费者提供沟通渠道,引导淮安市培训机构在平台上信息,为培训机构寻找培训需求大客户。政府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推动平台的应用及培训需求的增长,同时政府可以联合高校应用省市科研经费重点打造几家培训机构信息化建设,召开观摩、学习、推广会议,让这些企业在行业内起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培训业整体对内对外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人员培训、提升素质
政府可以组织依托本地大专院校及软件公司开设培训信息化培训班,提升培训机构人员信息化素质。
可以分三个层次开设培训班:一是组织首脑培训班,主要进行信息化意识、规划及模式培训,让公司首脑能够提升信息化规划水平。二是组织信息化专门人员培训,主要进行信息化模式选用,硬件、软件的选择及实施培训,让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够实现公司首脑的设想。三是信息化应用人员培训,主要培训信息化硬件及软件的应用,实现信息及时更新,让信息化设施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青.关于淮安市现代服务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9,(11).
[2]蒋士强,杨晓明.北京培训业发展状况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7).
[3]杨思卓.中国培训业未来十大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2010,(3).
篇10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是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凸显期,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于温和复苏期。发达国家陆续进入后危机时代的恢复进程,不仅英美,即使是危机深重的希腊、西班牙,也已经全面进入逐步走出危机、不断修复创伤以及调整引发危机的深层次问题的阶段。欧美经济的企稳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是利好,但资本流动压力增大,同时面临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的大幅攀升,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尽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已经来临,世界经济将再一次进入螺旋式上升的新阶段。
从全国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过去依靠出口、房地产、第二产业的发展向公共消费型的基础建设、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居民消费等新的增长点交替。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面对新形势,国家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作出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随着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必将迎来发展的新局面。
从区域看,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一方面,作为“一区一圈一带”三大区域交汇叠加区,东接省会济南和沿海开放城市,北连京津冀经济圈,向西向南和中原经济区融合,为我县享受政策红利、加快能源交通设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机遇,目前济际铁路、德郓高速、徒骇河通航等重大工程已经列入上级规划,另外“聊茌东大三角”即将成为我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转调创”实验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作为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桥头堡的县,区位优势明显,有优势有潜力有能力在我市进一步加强同省会之间的紧密联系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在全市跨越赶超进程中继续发挥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为今后接受京津冀、环渤海以及省会济南的辐射带动,更好地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丰富的热电、铝水、PVC等重要资源优势,充裕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铝城枣乡”特色的品牌优势,可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和要素支撑,为更好的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和参与地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自身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三五”期间,我县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的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内生动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但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矛盾: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支撑县域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还比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滞后。二是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环境容量、人才、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制约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增大。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四是行政效能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统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好“一区一圈一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助推我县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借助“聊茌东大三角”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全面对接省会,加强理念、交通、产业、要素和资源融合,以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以项目突破、产业提升和园区发展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发展要突出坚持以下原则。
转型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
和谐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逐年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推动实现和谐发展。
绿色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放发展。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和内生力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加强区域合作共赢,以开放促转型、促改革、促发展,培育发展新优势,推动实现开放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跨入全国五十强为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设为“四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和高端产业聚集高地,成为全国重要的铝精深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鲁西北平原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要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县及生态县。
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达到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万元。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出效益进一步提高,现代高效农业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特色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生产业、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到2020年三产结构调整为9∶58∶33。
城乡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的整体经济实力、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5%,城乡一体、发展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并与周边地区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中小城市群。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到2020年,林木绿化率提高到44%,循环经济发展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2%和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和设施设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实现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按照中央部署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一是提高基础农业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提升粮棉油、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传统产业,完善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推进全县高产示范区建设,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要求,围绕水源渠系工程、农技推广、良种繁育等,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打造绿色安全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栽培,扩大连片露地蔬菜的种植规模,突出大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对大枣深加工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创建方面的扶持力度,把大枣产品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发展生猪、肉牛、肉鸭、优质鱼等生态养殖基地,培育壮大獭兔养殖加工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精致农业示范区,依托现有的蔬菜、食用菌、畜禽、瓜果等生产基地,以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率先建成精致农业示范基地,创建肖庄、冯屯、贾寨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和有机农业示范区,以聊夏路为中轴线建设全省先进、全国知名的现代果蔬种苗繁育基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充挖掘水、大枣、园林文化价值,规划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圆铃大枣观光园、徒骇河生态防护林区以及普济沟慢生活体验区,扩大枣园面积,建设博临路枣乡生态长廊,连接肖庄镇、博平镇两处枣乡观光园区,构筑“两园共建、一廊相连”的鲁西枣乡新格局,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形成集“枣乡文化、生态农业、大枣采摘、劳动体验”为一体的万亩生态采摘园和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研究制定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国家级金牛湖湿地公园。
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济合作组织,在抓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依法有序成方连片流转土地,形成规模效益。完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分散农户按照产业链、产品和品牌组建专业合作社,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并逐步探索合作社重组整合或成立联合社。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连锁店、直营店、农超对接、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积极开展直营直供,提高流通效率,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通过支持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冷链系统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四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邢水库、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赵牛河、七里河、管氏河、茌新河等河道蓄水工程的新建、改建及维修,拦蓄汛期雨洪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源;围绕县级综合质检站建设,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围绕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产品检验检测、农民培训等方面,提升农机化水平,做好乡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纺织、味精、人造板、汽车配件、铝深加工等向“产业高端”进军。支持以产业链为纽带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整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围绕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端产业”,实现产业档次和质量的提升。重点扶持新型合金材料、精密机械制造、新型环保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一是优化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进铝电及铝加工、纺织、医药、汽车配件、人造板及聚氯乙烯六大战略支柱产业转型发展。优化发展火电,重点推进信发集团“上大压小”热电机组新建扩建工程,加快煤炭储运配送设施建设,完善煤炭供应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支持输变电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铝及铝加工产业重点向“专精特新”方向延伸产业链,突出发展高纯铝、高精度铝板带箔、铝合金压铸件、汽车轮毂等,研发与飞机、高铁等高端装备配套的铝合金型材,建成全国重要的铝生产及铝制品加工基地。纺织产业加快向产品系列化、高档化、艺术化和品牌化的精深加工转变,重点发展纵向纤维无纺布、超细纤维织物以及土工织物等。医药产业通过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园,发展中药原料药、新型诊断试剂等产品,打造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取、药品研发与生产等完整产业链。汽车配件产业大力发展汽车底盘、车身铝制部件、尾气净化装置、EGR冷却器、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提高汽车配件行业技术研发和质量检测水平,促进产品尽快由配件市场走向配套市场。人造板产业严格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为优势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加快向单线能力大、能耗小、集约化生产转变,进一步发展板式家具制造业。氯乙烯产业重点发展聚氯乙烯异型材、PVC膜、硬质管材、装饰装修材料、一般软制品以及日用消费品。
二是全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努力扩大规模,提升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新材料加快发展高精尖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型合金材料。新医药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加快医药新剂型、高端医疗产品和设备研发,建成国内重要的注射剂产业园、中药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方面重点发展太高效太阳能热水器、秸秆制取生物质燃料油、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品,重点培育全铝发动机和全铝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瑞华电子项目的带动效应,加速集聚一批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其它高端产品,努力将县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尾气净化器、地源热泵、除尘及脱硫脱销设备制造、节能照明产品、墙体保温建材等。
三是加快构筑空间新布局。把“2246”产业、园区发展作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围绕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两大任务,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建设两个千亿产业园。县经济开发区在现有基础上抓好产业提升,着力向精深加工和高端价值链突破,在做好产业高端的同时,重点谋划突破高端产业的文章,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县高端产业聚集区明确产业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项目,首先要突破高端产业,实现“高端产业”项目的聚集,鼓励发展产业高端,创建“转调创”实验区和“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309国道和聊夏路沿线两个经济隆起带。以309国道段为依托,围绕物流运输、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现有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增强辐射延伸,建设成为拉动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的“动力带”;依托聊夏路产业隆起带,建设新兴环保、科技创新项目,发展生态、文化、观光农业,打造绿色发展、生态崛起的“示范带”。培育四大百亿产业。坚持“抓点、带线、扩面”相结合,努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加快纺织、生物技术、新医药、装备制造等四大百亿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多点支撑。壮大6个特色园区。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对于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突出、功能定位清晰并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园区或集聚区,进一步明确,确定未来重点支持的特色园区。坚持“科技先导、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园区向集约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优化。
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转、调、创”的重要抓手,突出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产业,着力实施“1231”工程(即着力培育1个服务业园区、2个服务业重点城镇、3个服务业重点企业、1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和“徒骇河流域开发”亮点工程。亮化我县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健康养老高地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城市品牌,努力实现全县服务业提质增效。
一是整合提升物流资源。结合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加快物流资源整合,规划郝集、徒骇河流域、华源、万和通四个物流聚集区;鼓励社会资产、物流资源和优势资本向骨干物流企业集中,培植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搭建公共物流综合信息平台,逐步与全国信息平台对接,提升全县物流业整体水平,建设省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
二是建设养老服务业高地。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大力推动养老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养老服务业成为保障民生、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繁荣发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完善新农村和住宅小区内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医疗养老和社区养老进程;逐步探索以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的度假养老新模式;加快建立互联共享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打造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提升现有商贸企业水平,搞好中心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市场网络、社区商业网点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三网”融合,构建商贸流通网络体系,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线上交易,提高商贸网络公开便捷的服务功能。培育发展特色街区,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和辐射带动力。
四是健全金融保险产业。加强与济南金融经济圈的融合,加快吸引金融服务型高端人才,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建设金融商务区,吸引相关金融机构入驻,完善金融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构建区域性金融高地。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网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扩大抵押物范围。积极拓宽金融市场,构建互联网金融,推动创业投资、拍卖、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五是优化提升旅游产业。积极融入济齐聊旅游带,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将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全省重点旅游区和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精心策划城市主题游、休闲观光旅游线和特色乡村旅游。抓好大枣、黑陶、剪纸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产品的开发。加快特色餐饮、住宿、交通、休闲等旅游配套设施和重点景区改造。
六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围绕我县铝深加工、纺织品、汽车配件、医药等支柱产业,依托各类产业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力量,加快建设公共开放服务型的产业科技研发中心,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发展技术开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围绕农产品检测、汽车配件检测、药品检验检测、汽车检测等检验检测服务,构建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充实科技服务业种类,全面提升我县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七是推广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金号织业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模式,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协同发展,创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引导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商贸流通企业、进工业生产企业、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进生活的“六进”工程。
八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产业。加快实施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委托培训、招标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强化实际操作训练,重点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以培养适应我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加快推动家政服务培训,通过引入企业、外地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保姆、养护、保洁、月嫂等多种人才的教育培训,做好教育培训人才劳务输出工作。
(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坚持开放,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带动更高水平开放,努力走一条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围绕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努力造就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技人才,一批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以人才高地建设引领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完善激励机制,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注重产业化人才和资本运作人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强化高起点引进。坚持资本、成果、技术和人才并重,积极引进高层次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调整重组机遇,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企业直接购买先进技术,支持规模骨干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研发机构,积极招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努力走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三是加强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引导产学研结合由短期、松散、单项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推动创新要素在产业层面上集聚融合。围绕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着力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群体。
四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强化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大力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端项目,逐步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强化服务业项目招引,努力引进一批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研发设计等生产服务业项目。强化载体功能建设,加快特色园区发展,推进特殊功能区建设,配套完善研发、科技咨询、工业设计、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一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
(五)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培育壮大民营经济。
坚持抓大与促小结合、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企业家队伍建设与优化发展环境结合,下更大的功夫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是改善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金融创新试点县为契机,健全民间融资监管,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探索企业融资互助合作。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股权挂牌以及发行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强化对拟上市企业服务,加快股份制改造和重组进程。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民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二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切实降低准入门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调结构、补短板,服务生产力布局。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城市综合管廊、公园配套服务、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文化设施建设。
三是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能,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培育完善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激活民营经济。
(六)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坚持规划引领,开启产业转型、产城融合发展之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生态和谐、宜业宜居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抓好产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两区同建”,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一是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紧抓“聊茌东大三角”对接融合发展,增强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护历史传统文化,搞好生态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形象,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完善提升茌中河及环城水系人工湿地,加快金牛湖风景区开发建设。推动县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城区功能完善和提升,优化城区生活设施布局,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打造包括公交站点、绿地公园、健身设施、停车场、快速充电、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家庭服务等在内的十五分钟便捷生活服务圈。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实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确保民生支出增长率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二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标准,增强产业支撑和综合承载能力、劳动力吸纳能力和承接县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加快乡镇驻地基础设施“1125”工程,建设一路一园二厂五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城边村、园区周边村、经济强村为重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推进居住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加强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的配套衔接,搞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实施好博平、冯屯、乐平“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带动全县小城镇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标准,加强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的配套衔接,推动规模结构合理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城镇面貌特色化,加快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劳动力吸纳能力以及承接县城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能力。优化村庄布局,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城边村、园区周边村、经济强村为重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
三是实施主体功能区错位发展。科学规划,将全县14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合理确定主体功能和开发强度,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搞好产业布局,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以实施“镇域经济突破”战略为总抓手,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每个乡镇、街道选择1-2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明确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坚决避免产业同质化现象,壮大镇域经济,实现镇域特色发展,支持西部乡镇创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万亩有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四是建设绿色生态新家园。严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承接落后产能,避免牺牲环境换取发展。以全国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生态城“三城同创”为抓手,突出抓好用材防护林、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农田林网化、城乡美化绿化五大工程,积极打造全国绿化模范县。完善农村路网体系,提高等级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农村沼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七)注重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优先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增长方式。坚持控制增量与降低存量并举,严格执行项目能评、环评,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信发集团“上大压小”热电机组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燃煤锅炉脱硝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指标。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支持信发工业园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围绕铝深加工、人造板、聚氯乙烯、绿色建材主导行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高技术含量,丰富产品品种,稳定主导产业链;推进信发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强强联合,重点推动赤泥、粉煤灰、脱硫石膏以及电石渣等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开发特种水泥、夹心石膏板、PVC填料、高档装饰板、环境修复材料等绿色建材产品,构建“氧化铝-液碱-聚氯乙烯-石灰、电石-赤泥、粉煤灰、脱硫石膏、电石渣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依托信发集团成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的契机,建设国家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
三是强化环境保护。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积极整治区域水环境,加快建设环城水系,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体系,加快制定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推进水生态文明发展。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点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生态县。
(八)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幸福新。
党的十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指出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及生活设施建设,到2020年,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校舍和设施设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因地制宜办好农村完小和必要的教学点,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是做强文化事业。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高标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同时大力加强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进一步推进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县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中心要统一制式,合理分工,完善设施设备,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各级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加强资源配送和资源管理,将免费文化信息资源及时传送到因特网等媒体和基层服务点,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建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有效保护民间剪纸、董庄中堂画、荡子秧歌、伞棒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表演或创作能力的团队和骨干,促进县乡文化繁荣。
三是促进社会充分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突出产业发展在扩大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企业吸纳就业的潜力,鼓励发展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引导劳动者转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平台,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逐步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对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照顾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社会力量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发展机制。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 上一篇:中小学教育管理重点知识
- 下一篇:生物中生物的基本特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家政服务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