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平台范文
时间:2023-04-08 12:3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平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朝着“智慧校园”的方向不断迈进。“智慧校园”及“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指导方针。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快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智慧校园一般是指通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社会性软件等新技术,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事务以及各类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高效整合,从而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新型信息化校园建设模式。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智慧教学平台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的总体框架设计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为学生、老师、家长多方交流提供了便利环境。本系统分服务器端设计和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提供多角色登录:学生、老师、家长、企业等多种角色。学生登录本系统在线学习和测试,根据答题的数量及正确率得到相应的积分,根据积分进行等级划分,鼓励每个学生从学渣变成学霸。本系统还为学生提供错题集,学习中有新的成绩、新的突破时,除积分外还会得到来自家长的奖励。通过本平台随时与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登录本系统进行问题的解答,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答题时的出错情况,绘制曲线图形,教师可以方便的查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根据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改进教学。家长登录本系统查看孩子的学习状况及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给予鼓励设置。企业登录本系统可以方便的查找到学霸的信息,及时发现人才。本系统也提供了企业的用人需求、用人要求和用人标准的,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感。
服务器端设计主要是服务于教师的使用。移动端更新试题不便利,所以把大量试题的更新、试题的修改的工作移植于PC机处理。服务器端实现试题管理、用户管理、错题管理。
2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服务器端的设计和实现
本系统使用PC机作为服务器端,Android作为客户端。客户端通过HTTP连接服务器,实现网络的通信功能。服务器端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设计连接数据库的类,通过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加载MySql数据库驱动,实现数据库的连接。
(2)在WebRoot中设计.jsp页面,完成数据库数据的维护。具体分为用户管理、试题管理、错题管理。
(3)分别为用户管理、试题管理、错题管理设计相应的类,使用gson完成传递数据的封装。
(4)设计的相应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端HttpServlet子类。当接收到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建立连接,服务器端响应请求并生成结果回发信息,客户端解析回发响应报文并恢复页面。
3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客户端完成分角色功能实现,分为学生操作、教师操作、家长操作、企业操作。具体客户端设计步骤如下:
3.1 设计连接服务器的类
创建URL,URL url=new URL("IP地址:端口号/服务器名/..");通过HttpURLConnection conn=(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连接服务器。利用Google提供的gson将一个list集合写成Gson形式的字符串Gson gson=new Gson();
3.2 登录、注册模块的设计
未注册过的用户需要注册后才能登。登录界面显示登录信息输入框,在登录按钮的Click事件设置监听,连接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并把用户名和密码及身份信息传递给服务器端,等待服务器的反馈。
3.3 学生操作模块的设计
以学生身份登录后,界面下方显示学习模块、测试模块、错题集、在线交流和我的信息模块的选择提示。学习模块采用音频视频及文字的表现形式。
学习和测试提供了提供了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与服务器的连接,获取服务器资源使用了线程机制。new Thread(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Operaton operaton=new Operaton();String result=operaton.login("Login", name, pw);message.obj=result;}}).start();
在线学习和测试能够及时查看教师每天更新的试题信息,方便与教师同步。生成的错题便于记录,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还便于做对比分析。
3.4 教师、家长、企业操作模块设计
客户端的教师、家长、企业模块都分别设有信息的浏览,数据的查询,奖励的设置功能。教师、家长、企业通过本平台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本平台进行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设置奖励或任务。
4 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是建设成败的关键。把学习类的软件平台和社交性的软件平台进行有效的整合,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进行分享、互助、讨论的平台。通过交流、关注让教育平台有效的促进信息化建设,真正发挥其智能化。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发展规划》解读[J].山西电教,2012(3):21-29.
[2]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掳[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4-67.
[3]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艰涩[J].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2.
篇2
移动网络的构建
1.适合学校的安装方式
(1)放装
放装是把无线接入点AP放在走廊里直接覆盖,这是最简单的无线部署方式,学校初期建网时常采用。但这种方案效能最低,信号穿墙进入室内后强度太低;而且2.4G只有3个不重叠信道,密集部署同频干扰严重,导致移动设备上网速度过慢。
(2)室分
室分把AP通过功分设备接到房间里进行覆盖。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案应该能实现各个房间内的信号稳定,但需要有大功耗的AP设备,且需要多级功分器,成本相对过高,维护也较复杂。
(3)智分
智分是一种把AP天线扩展延长到各个房间的方案,然后通过AP中的智能内置功率分配技术,对不同射频卡上的发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一般一台AP可自带6~8个SMA接口,可将天线延伸至附近十多米远的房间内。这样,学校就可以使上下左右相邻的教室共用一个AP,且可以保证教室内的信号强度是完全一致。
相比以上三种方式,智分方式的信号最好,成本适中,且辐射最小,一般仅为室分AP的几分之一,对人体较安全。
另外,若学校在有线的基础上拓展无线,可以采用迷你型胖瘦一体化的AP接在有线端口上,但这需要大量Mini AP,维护相对麻烦。
2.适合学校的管理方式
(1)安全认证
学校信息并不敏感,但还是必须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尤其是入网安全认证。无线网络其实类似一个公共开放的网络,接纳着从PC、平板、手机不同类别的设备,设备杂而多,所以建议采用Web认证模式,通过无线控制器协同工作,让用户在浏览器中完成认证过程,不仅保证了接入用户的合法性,更能快捷便利地使用无线网络,提升体验感。
(2)AP零配置
若学校AP点众多,又都要配置的话,那是一件恐怖的事。所以在建网时,应让AP处在“瘦”模式(一般AP都有“胖”与“瘦”两种模式,即启用独立配置或不配置),引入无线控制器,让AP随时从无线控制器继承配置信息自动完成配置,即AP初始零配置。这样做还能实现远程管理,既降低了本地管理资源的消耗,也集中了管理权,提高了无线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全网无缝漫游
在同一个学校,往往不同室场要切换不同的SSID,输入不同的认证密码,这是非常尴尬的。如果正好在移动中用到网络传送文件或语音时,便会发生中断。所以我们在建网时,实现全网无缝漫游是很必要的。
智能终端的选用
1.选用适合的智能终端
目前众多智能终端中适合教学的主要是平板电脑,现在平板有三类平台,分别是IOS系统、Android系统和Win8系统。笔者通过调研一线教师的实际应用得出三方面的刚性需求:便携性、同屏技术、教育生产力。针对以上需求,笔者对常用的三种智能平板进行了分析。
苹果iPad的优异的操作体验与丰富的教育APP,赢得了师生的喜爱,现已被很多教师上课所用。这里需要指出它针对普教行业的两个缺陷:不开放磁盘文件管理,缺少Office的支持(最新的Office for iPad只支持浏览,不支持编辑)。相比之下,Android和Win8的平板,则对Office有良好的支持。教师们使用最多的是微软的Word编写教案和PowerPoint制作课件;以微软Office创建的数以亿万计的“文档”形成了互联网教育资源池;但这两种系统的教育APP较少。自英特尔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Bay Trail”系列处理器以来,Win8或Android平板变得更轻薄,且计算功能更强大。因此,学校需要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与特点,来选择相应的平板。
2.普通教室的移动媒体构建
图2是普通教室一般的多媒体系统。当教师拥有移动智能平板后,这种多媒体系统就显得臃肿。
若采用智能平板(如Win8平板),其软件运行能取代台式PC;一颗拥有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则胜出视频展台;电容屏多点触控则胜出电子白板的电磁(红外)类触控;更支持无线(Miracast等)显示,于是教室多媒体可以是这样的(如图3)。
图3因采用无线同屏技术(Miracast等),平板内容(含声音)可以直接投放到液晶大屏显示设备上,整个系统简洁高效,投入成本远低于原来的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教师可以自由在教室中走动演示,不受羁绊。
3.智慧教室的移动媒体构建
由于智能平板将变得越来越便宜,学校与家庭完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台智能平板。这时可以依靠WiFi和Miracast等技术构建起一个无线交互、无线多屏展示的智慧教室(如图4)。
这样的教室是比较完美的,学生的学习更是愉悦而幸福的!
软服平台的构建
当前普教学校应用信息化,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校园网站”,包含新闻、德育、图片、视频等CMS内容;二是“教育办公”,包含OA、教务、绩效、学籍、成绩、图书等信息化管理工作;三是“教学研修”,包含研修、备课、教学、评价、资源、学生成长记录、家校互助等。现在的学校普遍采用多个软件系统满足以上功能,各类系统的“管理后台”、“操作界面”、“用户认证”均独立,师生需记多个账号密码、在不同界面上操作,加上数据无法互通共享,严重造成教师与学生信息的重复建设。管理员需要配置多个服务器系统,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为此,我们在构建智慧校园时,应打造一个“一站式”的云平台服务体系,系统结构图如图5所示。
在具体的功能应用上提供“插片式功能模块”,可以灵活、调整不同的应用功能(如图6)。
这样的“一站式”的系统,一可使全校管理规范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决策水平,形成扁平化的“管理空间”;二可使学校的理念价值、人文精神等要素形成全方位的校园“德育空间”;三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推动全校从传统教学向数字化学习的转变,形成“教学空间”。而教师、学生、家长用户始终在一个简单一致的“云平台”系统中完成操作,实现作为各自“信息节点”的高效协同。
1.为教师提供教育云下的“圆融服务”
这样的智慧云平台提供整个学校教师团队的协作环境,教师可方便查找、上传、下载各类教育信息。尤其是在一个平台上完成“管理办公”、“德育文化”、“教学研修”的日常工作,从而达成信息使用上的“圆融”,而不再需要重复操作、重复建设信息资源。
平台同时提供给教师多种信息交互方式,在Web页面上可以提供全部完整的功能,而在平板或智能手机上提供APP应用,能够完成最常用、最重要的一些应用。
2.为学生提供教育云下的“电子书包”
当基于移动互联、掌上智能终端的新技术引入后,教师可以非常轻松地构建个性化、发展性学习的新教学模式。这将有利于让学生学会使用移动互联教育技术,在自然界面下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反思、交流表达等。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操作体验,应多采用原生APP的形式进行交互操作。
篇3
关键词:平台教育 职业社会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51-02
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职业核心能力是劳动者成功地解决职业问题或完成职业任务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并非只考虑个人因素,它是普遍工作的要求,是职业规范与劳动者个性的有机结合[1]。其中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杜威的教育理念中提到“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常途径”,也只有把知识融入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才是培养能力的最佳途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
1 提升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的内涵
2012年4月,甘肃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实施研究课题组对甘肃四所高职院校共计369名学生进行了职业社会能力方面“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三个模块的综合水平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总体状况是处于中等合格水平(66.6233分)的,但是在与人交流能力(19.8374分)以及与人合作能力(22.5827分)方面依然亟待加强[3]。
2 基于平台教育的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养成实践
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多种基本能力。学生的能力不是从课本中读来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也只是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学生的能力本质上是在学校以及教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中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校为培养学生能力,实现素质教育,针对各专业,提出“平台教育”,即模拟训练+企业实训。这个“平台教育”搭建的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而职业社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平台教育”不仅仅要优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结构,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同时还必须将学生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职业社会能力培养融入其中。利用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捕获他人实际需求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的能力。
基于“平台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依据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培养方案,既有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有对职业社会能力的要求,这里仅谈谈我校在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实践。
2.1制订基于“平台教育”的“”考核方案
我们首先针对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根据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社会能力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要求与考核标准。将学生从进入人才市场进行应聘前的准备开始,经过与用人单位的面试、试用到实际的工作,期间所用社会能力的要求均进行明确的量化。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公共要求,即求同考核;同时还制订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能力考核,即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与性格特点,允许其创造性的拓展职业社会能力,即存异考核。这就是“平台教育”中的“”考核标准。这种标准充分考虑到了社会对人才需要多样化的特性,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基本素质和特殊能力的综合体,不论什么样的人才,其能力有多大,首先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一个个体,就必须具备社会所需要和认可的基本素质,否则,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即基本素质培养与特殊能力培养相结合。[4]
2.2利用校内模拟打造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养成的基础
由于现在学生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自尊心较强,自我承受能力较差,很容易受挫后一蹶不振。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依托 “平台教育”中的模拟训练环节,通过学校组织或学生自主组织的比赛、模拟公司、模拟市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涉及到与人沟通、与人交往、团队合作等问题,通过教师的参与指导,将职业社会能力培养渗透到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企业的识人与选人目标培养。该阶段根据实际需求分别开设求职模拟、营销模拟、服务模拟三大平台,每个平台聘请专门的企业管理人才做专业指导。利用模拟操作,使学生能够分别站在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经营者与消费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两个角度进行职业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更利于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2.3利用弹性考核评价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养成的效果
职业社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对应的考核也不能用传统的试卷来完成。我校采取的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考核与体现能力培养的能力评价。即学生的最终成绩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实际表现以及进步程度;模拟训练过程中学生所创造的价值大小及工作业绩;模拟训练过程中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
2.4结合校外实践强化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养成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模拟训练考核之后,学生就进入社会实战初级阶段,即企业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将自己所培养的职业社会能力付诸以实际行动,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渗透到社会大环境的生产生活实战中。这些由校方或学生自主联系的实战环境的成立本身就是对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的考核,学生要主动捕获需要,主动展示与推销自己,主动组建团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进行革新创新等。
利用“平台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特定的教学与实训平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演变为课内外实训相结合、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乃至辐射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真正实现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念,坚持杜威的“做中学,学中做”教育思路。通过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自主探求知识、自行解决困难,以培养锻炼学生多方面职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春鸿,李江涛.提高职业社会能力方法探究[J].价值工程,
201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J].职业社会能力(初级)训练手册[M].人民出版社,2008.
[3]王丽.高职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培养教学探索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篇4
一、校企合作“速卖通”平台发展情况
在2013年年底,我专业通过宣传,报名选拔了10名同学来做我们首批的“速卖通”学员,这些学员在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上注册开店,上传产品,写关键词,进行产品描述等,我们通过企业和货代公司为学生提供途径发货,在近4个月的经营中,这10位同学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每个同学都出了单,出单最少的学员也有3个单。出单多的同学可达27单。这10位同学总共出单金额达到$2843.38美金,主要出口到俄罗斯,巴西,美国,以色列,瑞典等国家。主要产品是中国特色的礼品(比如文房四宝、中国结、兵马俑、扇子等)、日用生活小商品(比如袜子、厨房用品等)、衣服、性感内衣等。受邮政小包的限制,在速卖通平台上所售产品必须是起重不超过2KG的,所以在选择产品时非常重要。通过这几个月的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践,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在为区域经济服务方面一定要紧跟市场行情,与企业同步,以企业所需来为出发点来寻找途径。
二、浙江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目前,浙江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有很多种形式,每个学院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途径来操作。从目前我们了解情况来下,高职社会服务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单一的社会服务对象
通过近几年了解我院以及浙江省主要高职院校情况,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社会服务对象是企业单位,例如教师的横向课题、技术服务、培训指导等,而对服务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民间团体的则主要通过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服务次数也相对较少。对于社会下岗职工或者闲散人员再培训的工作也做的不是很好,所以整体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单一,以企业为主。
2.校企合作面大层次较浅
高职院校现在校企合作都做的如火如荼,非常火热,几乎每个院校每个专业都与企业再合作,合作面非常广,但是大都停留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开讲座的层面上,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我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我专业从2009年到2014年共与14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其中真正有深入贸易部合作的有4家,并且非别在合作1年或者2年以后就停止合作了,接受我系学生实习或者实践的企业这5年有6家,但也不是连续性的,有的合作一年也就中止了。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当然不乏有深入的合作,但是大部分的校企合作都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达到学院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
3.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较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社会对其认可度却并不高,觉得高职教育档次比较低,学生素质差,教师质量也不高,所以高职院校在寻找企业来进行合作时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好的公司认为和高职院校合作会降低他们的企业形象,也认为高职院校的同学不如本科生质量,他们也并不招聘高职的学生来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大多是一些符合其就业岗位的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当然也并没有大企业那么大,社会宣传力度也不大,合作意识额不高,所以也导致了高职社会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也较低。
4.机构不完善
据我们了解,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专门从事服务社会工作的职能部门,有关这方面的工作一般是由专任老师兼职来做。而这随即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老师认为这方面的工作并不纳人最终的工作量考核,做这一方面工作相当于“额外免费工作”,因此会有很多老师不并是非常重视社会服务工作,甚至敷衍了事,找个单位盖章就好。即使是纳入教师的考核工作,但是对如何考核以及考核的合理性也并没有具体方案,所以导致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流于表面。
三、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
从上面我们分析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原因导致。
1.政府在高职社会服务的管理体制方面职能缺失
虽然一方面政府强调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并高校的责任义务并没有上升到立法层次,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并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上的支持。比如社区教育这类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到底是否应该收费以及收费多少都是高职院校考虑的,如果做的不好反而引起不好的影响,于是很多高职院校就放弃了这项工作。
2.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服务的需求不明确
浙江省本身就是以中小型公司为主的省份,大部分高职院校同学毕业了也是进入这样的单位,很多公司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纷纷与高校成立了订单班,这也成为高职院校体现学校品质的一个保障。比如我院在2012年成立的高铁和城轨订单班就是抓住浙江经济的发展机遇,及时申报了新专业,这让我院在该专业的招生上分数也高,学生质量也非常高。但同时这种订单班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毕业即可立即上岗使用的,而对学生来说,他的发展不仅仅是只会做眼前的工作,而是需要有一个长远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学生培养周期方面与企业人才需求时间也不是一致的,在企业需求和学生课堂设置方面也有很多问题,企业要学生拿来就用,但是知识也很快就过时,而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有一个滞后期,甚至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如何与学校对接。
3.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中的定位不准确以及服务能力不足
虽然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搞的很火热,但是很多教师并不清楚社会服务都有哪些,对社会服务职能还存在认识误区。很多教师对高职社会服务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社会服务层次上,我们认为高的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的程度都代表了社会服务能力好,但是事实上,社会服务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培养上,还体现在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上,很多教师觉得高职院校水平比较低,办学条件又差,师资力量更没有办法和本科学校相比,平常主要的教学任务很繁重,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开展社会服务,或者缺少和企业的交流机会,不去调研企业的需求,也就没有途径为企业服务。
四、优化浙江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若干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职能,统筹协调高职社会服务
在高职开展社会服务中,因为政府起到关键性的统领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政府应该筹备建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以及用法律的框架来保障,这样一方面可以明确高职院校的责任与义务,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权,出现相应问题也可以诉求法律方面的帮助和协调;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必须参与高职的社会服务活动中来,体现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主体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平等对待,构成良性竞争。当然也可以出台有利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参与积极行的一些措施,例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高职院校通过社会服务创收,鼓励企业联系对口的高职院校进行技术开发、员工培训、业务指导等社会服务,行程好的良性循环政策导向。
2.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主体能力
除了有好的政策指导以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主体必须有能力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所以我们的教师最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不要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局限在校内,不要只关注教学或者学术研究,要适应社会的市场变化,优化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适应浙江省经济发展要求,根据市场行情优化专业设置和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统筹配置资源,发挥办学特点,确定各个学校不同的专业特色,不同的社会服务主攻方向。通过调查研究行业企业,确定各学院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建设方向,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可以及时征求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一线职员或者社区人员等的有效反馈,对这些反馈进行分析,发现现行的专业设置有什么缺陷,随即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内容改革、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校内课程满足社会需求。
3.加强企业协同职能
篇5
【关键词】内涵;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一、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
“智慧教育”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为基础,以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为主导,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该体系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开放校园或网络教育系统。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图1是智慧教育的基本架构图式,描述了智慧教育、智慧环境(智慧计算是其核心技术)和智慧教学的关联性。根据不同的尺度范围,智慧环境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学习空间,如智慧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资源等,智慧教学根据学习的情境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智慧学习分为个性学习、群智学习、泛在学习、入境学习(情境化投入性学习)等。与传统教育信息化相比,智慧教育具有集成化、自由化、体验化、多样化的突出特征,可以集成多种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互动学习交流,亦可以根据构建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亲身体验知识,因此,顺应时展要求,推动智慧教育,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消除区域之间的教育鸿沟,有利于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
图1智慧教育架构图式
二、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初步应用。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全校600名师生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来获取虚拟电脑桌面,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学习材料。许多发达国家研究性大学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日本总务省启动了“未来校园”项目,建立了一个一对一电脑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以及连接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6~12岁的学生提供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源物联网技术在发达国家校园安防领域得到应用。电子书包在发达国家逐渐流行,利用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但智慧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有所体现。例如,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一些地方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例如,宁波市镇海区正积极开展智慧城区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三、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1.深刻把握智慧教育的深刻内涵
智慧教育旨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学习是一个充满张力和平衡的过程,揭示了“教育要为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服务”的深刻内涵。因此必须明确,智慧教育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学会如何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真实感、拥有感、责任感、安全感和平衡感。
2.积极推行智慧教育资源云服务
技术进步消除了界定教育机构的传统条框,资源的集约化,让学习者获得新资源以及由此创造出结合更紧密的合作者和资源网络。当前我国应加强教育云顶层设计,构建层级分明、应用清晰、功能完备的教育云,通过统一建设和集约化管理,节约教育机构信息化经费开支,让其区域内成千上万的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教育科研、学生社团、教师、班会等单位,都能在自己的一套教育云平台上,零门槛、微费用享用多种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资源,并快速形成一张先进、高效的教育系统管理与服务网络,多、快、好、省跨越式地提升区域教育系统整体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和教育部门的业务协同。
3.建设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
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4.加强教师智慧教育技术提升
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的建设、开放数字教育资源的布局和管理、软硬件平台的有机融合,更离不开一批教师骨干。因此,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要培养一批教育技术专业骨干,提升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其评价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正确获取与分析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技术的同步共进。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说“智慧城市”[J].图书情报工作,2012,(2):5~9
[2]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祝智庭,贺斌.解读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教育应用[J].物联网与云计算,2012,(4):23~25
篇6
关键词:智慧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教育已从单纯技术设施的集成化,提升为整合了技术、人才、服务等各类资源的巨型知识网格平台和公共知识服务体系。智慧教育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智慧教育的内涵
我国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部分之一,是一个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加突出强调的是校园内的智慧教育,因此,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智慧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关键主体,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整合、共享区域内的科研、教学、管理等教育资源和应用系统,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二、我国智慧教育的建设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我国智慧教育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智慧型教育环境”。
自2010年起,我国一些城市相继出台了智慧教育的发展规划,建设的侧重点和思路各不相同。上海在智慧教育建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条是智慧教育应用的研发,先后提出了“数字教育工程计划”和“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教育服务平台”的模式,并且以“上海学习网”为依托,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档案建立等服务。2013年,上海建成全国首个100G主干教育宽带网,开通了文献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网上公益课堂、高校 “跨校认证”等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远程共享。广州以“一网一平台两库四中心” 为重点,研发了天河部落、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网络教研系统、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系统、中高职虚拟商务中心等一大批特色应用项目。南京市在确保各级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事业单位全部静态10M以上光纤接入的基础上,建成了资源总量达到3T的南京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Moodle平台”、“教育博客”、“小学数学万用拼图”、远程网络教研等教育信息化技术,还实现了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90%的教育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在线办理。宁波更加注重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强调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最具代表行的是“191网校”项目,宁波市教育部门组织拍摄了宁波本地名特优教师的课堂录像或讲座,推出“网络公益家教”“名师大讲堂”等专题栏目,内容紧贴新课改的重点难点,创新了网络教学模式。
三、智慧教育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智慧教育的建设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智慧教育”是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下衍生发展而来的,出现的时间较短,国内也尚无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智慧教育基本体系架构。2.忽视“软实力”的发展。国内智慧教育的建设都在比拼校园网络普及率、教育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的建设,但是却从根本上忽视了人才培养、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等“软实力”的发展。3.“信息孤岛”难破解。在省、市、县,每个教育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教育信息中心、教育数据库、操作系统,甚至是市区之内的不同学校之间也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网,造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大量存在。4.教育体制保障问题。由于智慧教育提出的时间比较短,目前仍存在着原有的教育评价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等与智慧教育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
四、主要对策和建议
1.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在智慧教育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教育体制保障
智慧教育建设工作的开展既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要能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发展方向和策略。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整体工作。首先,建立智慧教育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智慧教育工作的开展,从源头上避免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其次,保证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持续增长,优化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比例和投入偏向,确保各项建设投入的持续有效性;再次,建立教育工作问责制,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2.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提高建设效益
一是以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导向,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二是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促进校际之间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三是采购绿色环保IT基础设施,打造绿色IT新产业。
3.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
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效用低下一直是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新“瓶颈”。首先,关注用户需求,建设精品数字课程;其次,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再次,制定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区域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共用机制。
4.创新师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方式,深化信息技术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应用
智慧教育是智慧的人和智能的技术的互动,没有了人的作用,再智能的技术都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要加强家、校互动网络建设,增强学校对社会、社区的服务功能,设立“信息技术社区服务日”、文明上网监督家委会等,鼓励学校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篇7
架设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四级联通互动
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及智慧教育的基础,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完成“校校通”工程,所有学校校园网和中心机房建设基本完成,100%的学校接入互联网,50%的学校不同程度进行了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虽然海淀区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基础网络建设的统筹和引领需要加强;区校基础网络信息系统在系统选型、数据交互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实现统一同步管理;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此外,学校带宽普遍偏低、网络设备更新滞后、无线网络未能全面覆盖、网络认证未做区级统一管理,等等。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海淀教育效率提升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海淀区教委对全区312家单位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勘测,提出建设架构为“一个核心四个汇聚二十三个接入”的海淀教育光缆专网,光缆专网万兆骨干千兆上联、普通校8芯接入、2400人以上学校和考务考点校16芯接入的容量设计得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肯定。光缆专网建设将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为主干网络及81个单位接入,铺缆258公里;二期建设网络安全和190个单位接入,铺缆282公里;三期建设主要为辅助环网和41所他办、民办学校接入,铺缆108.8公里。建成后的光缆专网将形成分校本校、集团学区、区校通体的智慧教育互联互通体系构成,为教育管理、办学组成和机构工作模式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架设区域无线网络,搭建泛在学习空间
在建设海淀区教育光缆专网的同时,海淀区教委加快推进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2015年下半年,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对全区248个校区174所中小学进行项目调研及设计筹备,对全区648栋楼房、4270间平房、14448间教育教学总房量及11421间普通教室做了覆盖结构和覆盖比率分析,对全区43204台台式机、21616台笔记本电脑、10634个教学平板电脑、约17500余部移动电话等抽样数据进行了组网模式和应用测评分析。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根据测评分析结果,提出了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的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采取区校两级控制、两级认证、市区校三级管理的搭建方式,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涉及57所学校3122间室,二期建设涉及75所学校5138间室,三期涉及57所学校5205间室,三期投资估算总计1.7亿元。项目建设方案经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和区经信办专家评审一致通过,专家完全同意项目设定的三期建设目标,同意无线网络控制、认证和管理方式,对项目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暂不进行全区100%无缝覆盖的建设决策表示肯定。无线网络建设工作将突破教室、办公室和场馆的空间限制,为我区推行移动学习、师生上网行为管控、教育信息免费推送、教育传媒移动覆盖,城域网内免费电话、人员定位、移动监控等应用打好基础。
架设视讯服务平台,推进在线教改发展
视讯服务平台是海淀区面对不断扩大的跨校区网络化、可视化交流沟通需求采取的一大举措,是利用网络视频、移动通讯等新型技术,将海淀区教委所属学校的会议室、场馆、教师桌面终端及个人移动终端连接,构建覆盖全区的网络化视频业务支撑环境。继而,基于该支撑环境建立网络视频互动、移动个人终端业务交流、多媒体点播直播、综合管理等可视化教学综合应用,开展教研教学视频活动。为跨区观摩、全区协同、校间交流、校内沟通、对口援助提供统一平台,有效提高海淀区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视讯服务平台通过建设网络视频会议、远程视频教学、网络电话、多媒体点播直播、综合管理平台等系统,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教学资源共享。视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可以满足学校教学业务的多样性:(1)全校日常工作开展。当召开全校大会时,各分校参会人员无需到本校集会,通过视讯服务平台就可以实现日常教学会议内容汇报和工作安排。(2)教学资源的深入应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是视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的之一,将本校或协作校的名师教学课堂通过远程互动的方式与目标(学校)教室实现互动教学。(3)录课教室转播。通过录课教室转播后将图像视频源信号由管理员接入到视讯服务平台中,实现本校分校、本部分部,甚至全区范围内的师生观摩学习。二是协助完善教学业务。视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可以支撑更多的应用场景:(1)快速灵活多样的快速响应方式。平台建设完成后,校领导在特殊紧急情况下,通过主控中心的视讯设备快速接入到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实现远程指挥与远程互动的功能;领导之间还可以召开小范围内的视频会议,方便工作交流和工作指导;教委各部门(科室)可以通过主控中心及桌面视讯终端系统召开中小学校领导的会议。(2)召开应急视频会议。平台支持以海淀教委总部为主控中心的调度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同时也支持中小学局点作为临时主控中心,支持召开教委总部、其他中小学局点参与高清会议;支持通过教委总部的授权可以任意一个中小学校作为主控中心,召开部分系统高清会议,整体系统能够稳步提高海淀教委总部与下属各中小学校的信息沟通效率,保证上传下达的速度。(3)远程应急指挥。通过视讯服务平台可以对前端中小学校的工作,进行远程遥控指挥,有效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突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从2015年5月开始,对全区在会议、培训、教学等工作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梳理。对312家单位、区教委所属17568名教师、204227位学生和我区648公里教育交通路线进行了行政距离、业务距离和机动距离等多方面测算,设计设定了4个中心30个校级集会分中心的视讯平台建设框架。其中,30个校级集会分中心由14个学区集会会场、10所中学和6所幼儿园组成,成网状覆盖全区教育单位。就其经济性而言,由于三网一体的自建特性,全区每年教育系统内电话通讯将实现免费互通,教师个人和教育办公经费共节约资金至少600万元,其他相关的会务费、燃油费、餐饮费、课时费等累积节省至少1200万元。2014年海淀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申报的软件开发项目资金总计为5.5亿元。就开发内容和结构而言,成本高、产出低、重复性和技术面窄等问题十分突出。有鉴于此,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在指导学校使用生均经费以满足当前应用的同时,着手创建两大智慧平台,以之为枢纽激发我区教育智慧迸发。
构建智慧教育云中心,推动区域教育整体跃升
“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是带动一个地区教育信息化整体飞跃发展的关键,对突破教育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的“系统难整合”“应用难推进”“共享难实施”等瓶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教育云中心”包括以下三项建设内容。一是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聚集和整合基础硬件资源,实现动态调配和按需使用,解决硬件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灵活性和易管理性。以虚拟化技术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灵活分配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并统筹管理,形成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效支撑能力,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云应用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定制和研发各种教育信息系统与开放的各种中间件平台,为统一数据管理与应用研发提供基础支撑。通过教育服务总线平台集成各平台的服务,并统一进行服务的调度、事件感知、服务感知、质量保证,统一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内容聚合、在线分析挖掘等的标准和接口,为各类智慧教育应用提供支撑平台服务。围绕教育领域的公共性的业务需求,以推进有效应用为核心,在已有各类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互联与整合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智慧教育云应用服务平台,为学校、社区提供公共性的教育信息与软件服务。三是教育内容库建设。高度重视智慧教育系统、平台中内容和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开展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可进化的开放课程库和学习资源库等基础性的数据建设。采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基本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结构化存储和管理,形成相对完备和稳定、面向管理的基本数据库;加大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以不同的教学维度建设优质在线课程库;采用购买与建设并重的方式,建设多种技术表现和教学形态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目前正在进行美丽园、健翔桥两地机房的利旧评估和相关建设论证工作。“智慧教育云中心”将为我区两委一室、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提供更优、更快、更稳的系统应用和计算应用,将全区的课堂教学、课业作业、测评考试、政务总务、电视电话等多种应用接入平台子系统,逐步在我区真正实现资源流通、资源均衡、资源共享,打好区域集约型教育公共环境建设基础。
构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支撑评价改革
篇8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校园; 建设模式;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22-04
Analysis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in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i Xiumin, Shi Haiyan, Wang Xiji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It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smart campus from the aspects of campus for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ampu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of smart campus, through intellig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campu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has improved much. It effective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wherea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科学进步,人类思想逐步发生改变,创造性的思维深入人心。“互联网+”与校园相结合,促使教育领域改革、教学模式等发生质的改变,校园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完全融合[1]。智慧校园的建设包含多个方面,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将校园运行中的所有数据结合起来,有效实现高校智能监控和智能识别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智能化服务平台及智能感知功能,二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信息服务与校园各应用领域相结合,三是在个性化定制服务基础上,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2]。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技术的一种较高的形式,将学校的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3]。
“互联网+”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因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功能,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当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4]。
教育领域所衍生出的智慧校园是校园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的产生将推动智能生活的发展,智慧管理、智慧教学与智慧服务将是现代化校园新的发展方向。利用校园的智慧化管理来分析、研究、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创新管理将是未来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国内外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形态也逐步发生改变,“互联网+”行动计划[4]的提出,更进一步加快了智慧化的建设,拓宽了教育领域对于智慧校园的认识,智慧校园也将是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高级形态,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浙江大学很早就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并开始研究和建设,给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5]。上海交通大学在云计算基础上创建智慧校园图书馆。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采用一卡通管理服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些高校都对智慧校园建设作了各种探索。
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对智慧校园相关的概念等进行了研究。黄怀柔教授认为前期的数字校园思想虽然先进但有很多不足之处,而智慧校园理念恰好弥补了它的缺陷,将为高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服务。陈翠珠教授的观点是智慧校园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分析评价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充分挖掘这些数据中潜在的利用价值。沈洁认为应该在物联网基础上把人与物理设施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进一步优化[6]。
国外很多大学早已实行校园数字化管理。加利福尼亚大学采用了较为统一、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核心业务的动态管理。国外一些学者在智慧校园研究领域也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Talal指出在校园里用一张智能卡可实现多种功能服务,真正做到方便快捷[7]。Michael和其他学者提出的ETHOC系统,重点对虚拟和物理的校园环境要素进行整合,用户可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学校生活。
“互联网+校园”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学习模式,将教育、科研、服务以及生活融为一体的智慧化校园模式。
2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分析
2.1 校园形态智慧化
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信息化系统,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展开等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得以实现。智慧校园中数据是为整个校园提供个性化服务。每个数据对于他人都可能非常重要,这些数据也将在服务过程中挖掘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活力。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改变前期以各种系统应用为核心而导致错综复杂、数据混乱的现象,以“数据技术”为核心,也将调整人与系统的关系,促使个性化交互的形成,数据也可高效的为使用者所用,形成智慧校园新的数据形态。
高校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的数据形态的转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技术形态的智慧化非常关键。智慧化的数据形态需要“云”、“网”、“端”的共同支持,三者相结合,促使技术形态的成立。例如2016年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建立基于三校区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利用可视化服务等实现各实物间的联通,同时采用多平台管理并且将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对于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及服务。此外,建立基于手机APP端的移动办公服务功能,实现“微互动”、“微办公”以及“微服务”功能。
2.2 教学模式智慧化
智慧型的师生是未来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采荷小学率先在学生社团中开展机器人项目活动,开发了机器人校本课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通过机器人课程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智慧化教学模式。
2.3 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智慧化
在全校教学区域以及大部分公共场所逐步实现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校园内进一步实行云计算为基础的虚拟化管理。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园借助VLAN等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财务专网等各类校园网络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校园信息化发展需求。同时,搭建了校园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精品课程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8]。常熟理工学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有线和无线网络基础上建立RFID环境,自主研发资产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开发各类校园应用系统,并且进行测试研究,以促进校园内真正实现物联网为基础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部分学校开发了在线教学模块,实现在线辅导与评价,教师在线答疑、学生在线做作业和在线测试,全面开展智慧化教学[9]。2015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逐步实现教学资源智慧化,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在线视频教学等。各院校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课外拓展库、虚拟仿真库,实现智慧教学。
2.4 校园管理与服务智慧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支持数据整合,呈现“一站式”新型服务模式[10]。在互联网基础上综合数据管理,实现高度集中的业务数据交换,为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2016年北京艾威康携“智慧校园一站式平台”亮相于高教仪器设备展览会,该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功能,包括管理、资源、环境以及服务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这种服务模式整合校园各项业务所产生的数据,达到数据资源共享效果[11]。
智慧校园建设中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明智的处理措施将有助于校园的管理[12]。以招生为例,大学在招生中信息部门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比如关注不同生源地学生入学的绩点、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以及最后的毕业去向,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从入学、在校学习到毕业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数据,及时做出问题反馈,为招生决策提供依据[13]。
2.5 各模式比较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相对于数字校园在各方面有很大提升,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度。从杭州采荷小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和北京艾威康的经验看,虽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全面建设,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缺陷。
杭州采荷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到位,但缺少一定的数据规范标准,信息资源不够完善,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不能适应时展要求。重庆师范学院各类应用系统建设相对较为齐全,但缺少统一规划,系统集成度不高,信息化人才匮乏。艾威康推出一站式平台,虽然能基本满足智慧校园建设中各类应用系统的需要,但在实施等方面可能还缺少一定的指导。目前各校园对于“智慧校园”这一理念认识仍不够深刻,容易导致过分追求硬件建设,无法真正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因此,智慧校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结合教育发展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促进校园建设模式的合理化。
3 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据规模不足并且形式单一;重硬轻软,缺少标准化研究;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不符合时代要求;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和对于理论的关注;缺少智慧型人才等[14]。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对策有[15]:①组建大数据库。加大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平台共享,促使大数据库的建设。②探索数据化标准规范。在各个部门间形成互助互利的交流模式,加强数据流动性,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16]。③进一步完善校园管理改革机制。对于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不当、效率低等问题加以改善,采用高效智能管理,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促进智慧校园的进一步发展。④增强智慧校园相关的理论研究。当然智慧校园目前是比较新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形成智慧校园所独具特色的建设理论以及设计要求。⑤加强智慧型人才的培养。在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中,通过知识管理、在线教育等支撑平台,强化智慧型人才培养[17]。
4 结论
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整合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为学生、学校构建随时随地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便捷安全、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建设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适应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改造数字网络,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技术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蒋家傅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
术,2013.2:45-46
[2] 于长虹,王运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
管理,2015.6(321):49-51
[3] 蒋东兴.“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畅想[J].中国教育网络,
2014.1:58-62
[4] 唐斯斯,杨现敏,单志广等.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科学出版
社,2015.
[5] 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EB/OL].[2016-03-16].http://zuits.
/xxhjs/redir.php?catalog_id=187343.
[6]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
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7] 江林升.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
教育,2011.11:133-136
[8] 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
导刊,2015.14(8):6-8
[9]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
讨[J].华东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报,2015.S1:119-125,131
[10] IT168信息化频道.智慧校园平台艾威康“一站式”平台引
关注[EB/OL].[2016-04-27].http:///a2016/
0427/2619/000002619084.shtml
[11] 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
电化教育,2014.332(5):88-99
[12] 杨文,赵洪光.基于网络技术的智慧型校园应用研究[J].信息
化教学,2015.15(9):117-118
[13] 江桂珍.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现代
中小学教育,2016.32(4):5-6
[14] 尹合栋,陈军.“互联网+”环境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
信息化建设构想[J].重庆高教研究,2015.3(6):87-94
[15] 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
2015.5.
[16] 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用[N].光明日报,
2015.6(14).
篇9
【关键词】职业院校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智慧校园一般由安全管理系统、校园OA系统、网络安全体系和一卡通系统组成,这些系统需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个性化服务需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必须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加以建设,从而打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职业院校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
一、什么是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个教育过程。在传统校园的基A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二、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职业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必要前提。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信息壁垒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实现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工作完全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1)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等功能,确保学校各部门信息共享,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方式,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内部数据、资料、文件共享,使学校办公更加高效、透明,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节约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3)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校园的建立不仅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训室、网络远程教学,将图片、视频、声音等有机结合起来,加之模拟真实的操作平台实训界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智慧校园的建设是职业院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平台搭建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全面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一)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是实现智慧校园各项功能的基础。整个硬件网络系统,为智慧校园提供稳定的硬件支撑。全面实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让广大师生真正体会到优质资源“班班享”,信息化教学“人人用”。那么信息标准建设是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规范的信息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从而为提供日常运行维护,是保障智慧校园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基础。
(二)学校门户平台建设
学校门户平台是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及完成各项工作的窗口,是处于智慧校园体系结构的最上层,该平台集成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功能,如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校园OA办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提供切入口,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不同身份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该平台的建设不仅让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了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同时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率。
(三)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身份识别是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前提。不同身份的人员需要完成不同的操作,那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就为各主要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通过使用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用户的统一认证与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学校门户平台不同服务入口点击登录后,从而实现所要完成的操作。如学生可以通过门户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登录后台,实现成绩的查询、缴费情况、班级管理情况等等。只有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才能保证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四)共享数据平台建设
共享数据平台的硬件基础是数据中心,它是智慧校园各平台、各应用系统运行的支撑。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的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应用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学校各个部门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如教师通过身份识别进入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获得教师任课情况、授课班级人员、班级成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数据资源,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方便灵活。
篇10
新IT 演绎“智慧教育”
新业务系统上线在即,苏州六中的信息化业务部署人员却感到无比轻松。借助苏州市教育云平台,学校可向市电教馆申请虚拟机,免去以往购置、调试以及维护设备的繁琐过程,轻松实现创新教学应用。
这在大多数信息化负责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仅仅是苏州市智慧教育的一角。借助华三云网融合解决方案,苏州市电教馆进行了云平台数据中心和城域网专网的改造,充分挖掘新IT的创新价值,将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拉升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变革。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IT技术正在颠覆行业发展路径及业务形态,教育行业也面临深刻IT变革。苏州市启动“智能光网”工程,借助云技术搭建了优质、弹性、安全的基础设施平台,同时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创新,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了苏州市教育教学的全面创新与变革。
在苏州市“智能光网”工程改造中,杭州华三通信新IT全程参与了苏州市教育城域网专网和云平台数据中心的改造,实现了苏州市“智慧教育”:一方面,市直属学校与电教馆之间实现了万兆互联,构建了真正的城域网;另一方面,电教馆将共性的建设内容集成到了云平台,学校只需要简单使用,即可根据学校特色开创特色应用。目前苏州市电教馆已经集成了包括IaaS云服务、统一互联网服务、安防监控、未来教室等众多智慧应用。
在苏州市“智慧教育”的变革中,新IT是如何演绎的呢?
智慧教育云平台改造“揭秘”
“个有地盘,规划不一”充分概括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改造之前的状况。以往,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直属单位都有各种类型的业务系统、相应的独立配套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但是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数据中心在租用运营商VPN的过程中,在带宽扩容、年费用、管理等过程中无法实现自主控制。
为此,苏州市开启了云平台云数据中心的改造工程,采用华三CAS作为云服务的核心平台,为学校提供虚机申请、分配等多项新IT服务。改造后,学校可以直接使用云平台的资源,利用CAS完成学校的自助申请、日常维护管理,不再需要自行采购、维护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大大节省了新业务部署的时间,为教育教学的创新应用与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
云计算随需而动,按需索取的特性,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苏州市电教馆管理人员利用CAS轻松实现虚机的生命周期管理、虚机的可靠性、业务的动态资源扩展等能力;同时CAS云平台的兼容性也为管理人员对服务器资源池的统一管理提供了环境。
城域网改造精彩“互联”
城域网的改造是苏州市教育变革的另一大亮点。随着电教馆教育E卡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电视台、学校安全视频监控、学校食堂安全视频监控等大流量业务系统的逐步上线,且学校统一从电教馆上进行互联网出口后,现有城域网带宽出现了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智慧教育的创新与应用。
在教育城域网改造中,苏州市电教馆采用华三S10512作为核心交换机,通过连接波分系统,为每个学校提供了万兆接入能力。同时,考虑到各学校互联网应用中的流量及安全问题,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电教馆可对用户行为进行控制,限制BT下载速度等,并结合IPS和现有防火墙进行全面安全防护。
此外,为了更好推动苏州智慧教育,华三同时参与了直属院校的无线网络建设,为其搭建了安全、快速、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极大提升了校园网络带宽,增加了无线覆盖和安全防护能力,为校园教学业务、安防业务、一卡通等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在苏州市智慧教育的发展浪潮中,新IT将成为其变革的根本动力,推动教育教学应用的创新,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由“数字”向“智慧”跨越
根据《苏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的内容,“智慧校园”的建设包括融合的基础环境、创新的应用服务、共享的数字资源、卓越的信息能力四个方面。
在硬件上,校园网进一步完成升级改造,用教师、学生卡实现用户认证,建设未来教室与数字实验(实训)室。
在服务上,无论是管理应用、教学应用还是自主学习都更智能化。优质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无论是学生学习资源、老师教学资源还是专业发展与教研资源的共享,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