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密管理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概述
1。测试对象。西安中航飞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产业公司”)的机关部门领导、下属三个子公司的班子成员、机关部门的领导;下属公司所属的厂、所(中心)、公司班子成员。共计79人,实测72人,参加测试人员比例达到91%。
2。测试内容。包括十四个方面:企业管理知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市场体系(包括客户管理等)、营销知识、财务知识 、管理工具、院及公司相关知识(理念、战略、文化、党群等)、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保密、6s管理、法律、办公软件应用、商务礼仪、综合基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数量关系、推理判断、资料分析、常识判断)。
3。测试试题。本次干部测试题全部为选择题,共150道题,每题1分,满分为150分。
二、测试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本次测试总分平均分为108分,高于平均成绩的47人,低于平均成绩的22人,其中最高分133,最低分71分。在各类知识测试中,按平均得分高低依次排序为:保密知识96%—4。81/5、安全生产知识91%—4。57/5、院及公司相关知识85%—17。1/20、6S管理81%—4。03/5、商务礼仪78%—3。92/5、办公软件应用76%—3。79/5、财务知识72%—7。24/10、质量管理70%—3。49/5、综合基础能力69%—13。88/20、企业管理知识68%—20。47/30、营销知识66%—6。58/10、管理工具65%—3。25/5、市场体系60%—12。1/20、法律56%—2。82/5。各项测试得分情况统计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未达到及格水平的只有法律知识的得分,而保密知识与安全生产方面得分较高,说明干部在这两个方面已经掌握较高的理论知识。
本次的测试题目主要是测试大家对各类相关知识的掌握,一方面的分数并不能说明全部,但至少说明大家在知识层次、能力水平上存在的差距。要想干好工作,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作为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至少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2。三个子公司的得分结果分析。从表2三公司的平均得分来看,不同单位由于人员的构成不同,所接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不同,工作经验、工作经历也不尽相同,表现在分数上显示出了微小的差异。中飞通航的平均得分高于另外两家公司,这可能是因为参加此次测试中中飞通航的干部人数偏少,且均担任重要岗位,能力素质较好所致。
但也反映出三公司在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存在差距,缺乏非常过硬的人员。大部分人员属于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
三、总体评价和分析
本次领导干部测试通过前期认真筹划和准备,在测试试卷的知识构架上要求比较严格,涉及专业面广,涵盖的知识全面,试卷题量比较充足、题目具有一定难度。在测试过程中,各位被测人员能够认真对待,现场纪律保持较好,测试结果比较真实。
就本次测试的结果而言,反映出干部在知识体系上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经营管理的相关领域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研究不够深入,缺乏非常突出的人员;(2)对市场体系和管理工具的认识使用上不够深入;(3)质量管理意识薄弱;(4)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
此外,本次测试中保密知识总体得分最高,是因为在保密认证中,全体人员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参加了考试,同时保密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因为保密会影响工作和个人生活,大家比较重视。由此,只要学习,只要重视,就有效果。
通过此次测试,也反映出产业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后劲不足,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对经营目标和KPI的完成情况的关注势必会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要保持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前沿的专业知识。
四、对策与措施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表现出产业公司目前缺乏能够让大家公认的知识带头人,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水平还不够理想,对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挖得不深、吃得不透,专业相关知识欠缺的特点,主要的措施有:
1。各级干部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广大干部要明确各自知识的缺项、弱项,在个人提升方面要有具体的措施。
2。利用好外界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利用攻读EMBA研修班,一方面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外人员的沟通、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3。充分利用好网络学习平台。培训要求完成预先设定的学习课程,也可通过弥补空缺知识来有效地提升自己。
4。组织好各类干部内训。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平台,为各级干部打造知识再造的集中营,通过邀请院内外资深专家授课促进各级干部对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很好地提升个人的理论功底。
篇2
一、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形势下的公安保密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目前现状看,公安机关民警保密意识不强,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上也存在重视不够、认识模糊、执行不严格等问题,这些都给我们的保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和国家安全观念,切实加强对保密管理的领导,坚持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保密措施,推动保密管理的落实。从根本上克服那种“无密可保”的麻痹思想,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地把保密工作放到公安机关管理工作的大局中去贯彻落实,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保障和服务作用。
二、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和开展民警业务培训,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和纪律观念
保密宣传教育,是公安机关保密管理工作中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随着当前保密管理知识的更新,必须要求我们把保密宣传教育列入公安机关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密知识、保密形势宣传教育,让我们清醒地认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保密意识。
第一,狠抓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加强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接触秘密的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力大,一旦发生泄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让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保密工作中担负的责任重大,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从而切实履行在保密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对本部门保密工作应负的领导责任。
第二,通过开展各种保密知识学习培训班,认真组织公安民警学习《保密法》、保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对人员的重点培训,切实提高保密技术水平,从整体上增强保密防范能力。
三、建立健全各种保密制度,严格执行保密工作规定
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是做好保密管理工作中的保障,没有一套规范严格的保密工作制度,保密管理工作无法步入正途,只有严格按照《保密法》规定,制定出公安机关各项保密管理工作制度,将活动、的业务工作纳入保密管理的轨道运作,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保密工作机制,将它作为公安保密管理工作的枢纽,协调好各警种部门的工作,切实做到各警种部门的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不出现漏洞,保证各类信息、文件的安全,消除泄密隐患。
四、落实保密技术手段,加大保密技术防范措施
实现保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是保密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由于公安保密工作面宽、任务多,在工作中要把提升保密技术手段作为重点,以重点突出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们保密技术防范能力还很低,严重滞后于高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在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更要抓好软件建设,公安部保密委员会提出了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逐步实现保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保密技术防范措施,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硬件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落实管理措施更重要。
第一,要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办公设施的保密防范和管理作为技术防范的重点,把加强计算机网络和媒体的保密管理和技术防范作为重中之重。要坚决落实公安部、省、市有关通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等管理规定,确保公共网上不发生泄密事件。网络勿必与公共网实行物理隔离,这是当前最安全的防范措施。
第二,计算机必须实行定点维修。信息上网必须经局领导审批,同时,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信息上网前的保密审查。
第三,保密人员要对内部网的保密、安全情况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要严格管理网络的建设和使用,控制源头,加强管理,确保公安信息的安全。对各种文件要严格按照保密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保存和销毁。
五、坚持定期开展保密安全检查
首先,检查要全方位。检查工作必须全面、系统,不能“盲人摸象”,以点代面;要将密码和密码设备、电报译传办、密码通信畅通、机要干部队伍的状况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检查,彻底杜绝死角,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才是检查工作的初衷。其次,检查必须经常化。检查要常抓不懈,坚持经常检查、随机检查,针对保密工作中的薄弱、易出错的工作必须加强检查的密度。第三,检查要具备灵活性。检查方法应当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针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对每一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每一条措施的落实效果都查透,把检查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篇3
国家、省市已经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各大单位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维护信息安全已经有法可依。但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了解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法规,需要学习信息技术一般理论,需要知道信息安全漏洞知识,需要明白信息安全禁令范畴。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全面掌握信息安全理论和方法,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管理教学系统,提供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的教学条件,从而为各方面人员学习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提供依据。相比其他管理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比较多的理工专业基础和比较高的电脑技术要求,在实际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灵活的信息安全管理处置能力,更多的是判断信息安全问题、识别信息安全陷阱、规范信息安全管理。由于知识背景和工作性质特点,管理干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才能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防范技能。为帮助他们更好地独立处置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技能,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需要提供深入浅出、知识完备的知识体系学习训练系统,而且需要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系统。
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思路
为满足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人员培训方面的需要,需要依托各级培训学校,按照国家和省市地方的制度法规,借助现代教育思想,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明确符合实际需要的功能定位,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训体系,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培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要求。
1.培训依据
(1)依据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法规。信息安全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的时候,必须按照各种信息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要求实施,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必须依据国家、省市和本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管理干部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的有效性。涉及信息安全制度法规的相关文件很多,有的是专门为信息安全制订的,有的制度和法规散落在各个业务管理制度中。在建设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时,必须将业务部门的相关规定融入知识体系中,使得管理干部在处理具体业务中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符合培训教育特点规律。信息安全管理技能是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属于岗位专业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属于培训教育培训。受训人员专业背景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必须避免材、统一授课、统一训练、和统一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强调个性化学习,将不同层次受训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达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水平上来。
(3)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在实施教育训练过程中,现代教育思想要求采取“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员能够方便地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自主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实现教学目的,需要分析信息安全管理技能特点,需要分析管理干部学习动力,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学员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训练环境,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的教学资源、模拟的问题情况、交互的学习平台和方便的使用途径,提供与培训教育特点规律和技能训练要求相适应的培训条件。
2.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目标
按照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培养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业务和技术三支人才队伍,突出业务和管理人才需要,兼顾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持技术,建设满足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现代培训条件。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以管理干部为培训对象,以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培训内容,区分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干部和信息技术专门人员等不同层次,跟踪信息安全管理形势,实行阶段反复轮训,以适应信息安全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环境构建
为适应信息安全管理培训需要,适应管理干部培训教育需要,必须构建遵循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瞄准复合型适用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信息安全管理培训条件涉及面很广,包括组织机构、舍堂馆所、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等等,这里我们更关心符合培训思路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支持。从知识体系、学习途径、训练场所和训练系统多方面着手,构建信息安全管理训练体系,构建管理人员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条件。依据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和培训教育教学特点,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建立开放式、自主式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强时效性的教学资源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知识测试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系统,等等。
1.构建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
培训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受训对象知识背景和技能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受训者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的要求。知识体系必须建立覆盖学科知识和管理手段的所有内容,包括理论体系和教学资源两部分,其中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安全理论、规范制度、管理方法、历史沿革、防范手段和操作方法,教学资源包括现状分析、经典案例、技术讲解、训练题库和数据模型,适应和满足每个受训对象的需求。为满足个性化服务需要,可以按照知识点建设模块化框架结构,设计具备菜单选择功能的专家系统,允许受训者建立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受训者完成培训任务后胜任安全管理的岗位需要。可以建立智能教学计划生成系统,系统对每位受训者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按照教学目标,根据测试结果,将该学员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够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形成列表,从知识体系中搜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概念、理论、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该受训者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的变化,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应该是动态更新的,剔除修改陈旧的,充实替换实用的。
2.搭建开放、共享和交流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交流互动的基础。按照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规范建设知识体系,以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实现信息安全管理教育资源共享。作为资源共享平台的网络平台,不仅为建设者资源共享提供平台,而且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资源上传服务,成为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资源的共享平台,更为信息资源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机制和存储条件。网络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允许网络用户365天24小时使用,可以提供受训者随时学习和训练,二是允许网络用户在任何有信息覆盖的地方登录,可以提供受训者随地学习和训练,这两个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为学员自主学习、教师开放教学、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也为实施现代教育思想提供了条件。
3.建立虚拟讲堂
优秀教师的讲授可以将学习效果演绎得趣味精彩,可以将学习内容组织得明白易懂,可以将现实运用解析得透彻自然。为更多学员获得完美的教学体验,为积累并共享优秀教学资源,为学员快捷准确全面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供帮助,记录、整理并优秀教师或专家授课录像,供更多受训者学习参考。教学录像在网上成为虚拟讲堂,成为不同专业不同时期受训者良好的教学资源,目前全球风行的慕课,可以成为这种培训目的的教学模式,成本低,效益好。因为技术层面的因素,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在理论基础和原理解释有大量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学习时需要佐证的理论和严谨的逻辑,需要传授者环环相扣的谨密推演,因此针对重要知识点和疑难杂诊的讲授片段是受训者自主式学习时需要的重要教学参考资料。各个大学基本都建设了网络课堂,为虚拟讲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依据此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和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可以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培训教育自主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4.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实验室
培训教育能力训练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验证理论、观摩操作方法和训练技能需要包括场所、设备和软件等实验条件,实验室是完成实验任务和检验方法效果必须具备的教学条件。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实验和训练是信息安全管理培训需要完成的教学环节,这些需要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的支持。信息技术具有可设计、可复制、可重用的特点,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训练条件具备降低训练费用、提高学员学习自主性、提供学员反复学习等长处,结合音频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可以为学员学习提供强烈逼真的感官刺激、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和自主操控的虚幻体验。从训练目的而言,实验室可以分为虚拟实验室和能力训练场两部分。
(1)虚拟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涉及大量技术手段,信息安全技术攻击和防范具有不可见、不易理解的特点,需要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形象展示。虚拟实验室是依托信息技术按照实验室运行规律、要求和任务,以网页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的可以模拟实验室运行的软件系统。虚拟实验室内设信息安全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技能引擎,可以多维形象地反复演示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可以允许受训者以第一人称介入并依据受训者干预情况展示相应信息安全分析结果,虚拟实验室可以记录并考核受训者实验过程和成绩。
篇4
一、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档案工作是一项枯燥而又有历史性意义的工作,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工作责任的重大,时时绷紧保持档案真实性的高压弦,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能主观臆断地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档案的真实面貌,当好档案卫士。
二、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
档案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应不断地学习掌握文史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一是在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着录、标引等,只有通晓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档案信息。二是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工作者应加强软件操作、维护技能、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发展等知识的培训。这些都有利于档案工作者正确应用现代技术,提高办公速度,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论在以往、当今都已充分体现,特别是永久性档案的保存,为各级政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准确地反映了过去的历史,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能借鉴历史经验、趋利避害,制定更适合实际的规划。特别是档案电子化管理后,充分利用现在已有的网络技术,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要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以及储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实现相关部门档案信息共享的必要。
四、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保密意识。档案从某种程度上属国家政府机关、企事业的工作机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对档案实行保密措施,不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能随便出入档案室、随便查阅档案资料,即使因工作原因查阅也应按照档案查询、复制程序,经相关领导批准后,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为其查询、复制。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是发挥档案作用的前提。
篇5
在我国档案的长期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立与企业正常的工作运行情况被隔离,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封闭圈。一般的档案利用主要是在企业年终总结上,查询相关资料等内容。由此可见企业的档案利用范围非常局限。除此之外,档案的收集来源也单一,最终导致企业档案资料的不全面,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档案管理的途径
1.构建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体系
实现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全面准确的梳理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情况十分必要。根据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及档案分类的相关标准,对企业各类档案进行归类,确定需要修订的档案、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的档案等等,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在此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要认真考虑企业文件管理的具体要求,以档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未来档案管理的指南针,科学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建设。
2.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于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把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加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素质,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企业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有效的业务培训,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同时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最后,要注意培养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适当的开展信息化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现代档案管理知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档案的质量和数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投资的成本,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重视企业档案资料的收集途径、整理规范和妥善保管,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利用率,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克服档案原件不被广泛系统利用的缺点,做到多层次、广角度收集,建立横向与纵向收集工作网络。
3.维护企业档案的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档案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的档案分为不同的密级,根据档案的信息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划分。档案利用保密制度,根据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的同时,确保企业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4.制定企业档案管理的核心标准
篇6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2提高会计人员应用计算机能力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4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4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4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篇7
一、引言
与一般保管文件不同,保密文件的归档是保密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一般来讲,涉密文件的管理有一套规范的体式,是档案完整性的保障。提升涉密档案的归档管理水平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保障其涉密性、时限性和封闭性的重要举措。新时期,兼顾保密工作与文件归档工作,使文件归档与保密相辅相成,做好保密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确保国家机关单位、科研院所等所形成的各类有价值文件的完整和保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保密工作备受国家关注,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并日益科学化、规范化,保密管理制度也开始向企事业单位渗透。虽然国家高度强调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但现阶段我国文件归档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1.纸质涉密文件归档不完整
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密信息导出管理制度与规定,要求各个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管理规范来管理涉密电子文档。规定了导出涉密文件时必须严格按照涉密载体的导出申请、导出审批、信息检测、涉密中转机转换等规范化流程。然而,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为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工作量,并未打印并妥善保管所导出涉密电子文档所对应的纸质文档,破坏了一些重要工作文件资料归档的完整性。与此同时,由于很多单位中实施集中打印的准则,打印涉密文件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审批。尤其是那些需要保存纸质版资料的文件,需要严格遵循涉密载体的保存流程制度进行操作。但部分工作人员为了省时省力,自作主张简化工作流程,并未将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打印归档保存,进而引发了涉密档案资料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2.缺乏档案管理意识
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涉密载体销毁制度中对涉密载体的集中管理与销毁程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保密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安排各部门对涉密载体进行集中销毁处理。然而,各部门为了杜绝涉密文档泄密的隐患,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将所有有保存价值的涉密文件资料集中一批销毁,仅仅保留电子文档。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保密管理意识,但却忽视了文件归档的重要性,破坏了档案的完整性。
三、处理好保密与文件归档关系的措施
基于现阶段我国保密工作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应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保密与文件归档之间的相互关系。
1.强化文件归档意识
各位档案工作人员的涉密档案管理意识和行为与档案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文件归档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自身档案管理意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加强自身对保密管理规定的认识和把握,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功能和效能。与此同时,各个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员制度
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规章体系不断完善,但档案管理不经只依靠档案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各个部门涉密文件的管理人员对档案秘密掌握较早,且把握详尽充分,肩负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的重任。各个部须依据国家出台的保密员制度,设立专(兼)职档案员职务,明确其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档案员管理制度。各个单位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各个单位要强化对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集中打印、文件标密等一系列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有价值的涉密纸质文件归档的完整性。
3.构建保密与归档管理的协调机制
文件归档与保密管理工作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若保密与归档管理工作之间缺乏配合,则会导致文件归档不完整性,利用效率低下。各个单位在完善保密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基于单位运行的现实情况制定一套规范的档案流程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仅仅依靠档案职能部门进行档案收集难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构建依托保密管理部门、档案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结语
档案能够被利用的前提是档案的安全制作与保管,档案管理工作与保密工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各个档案管理部门要通过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文件归档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员制度,构建保密与归档管理的协调机制等措施,协调好保密与文件归档之间的关系,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ollege Personnel Files
SHI Linlin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Abstract College Personnel files are in the transition phase from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iversity personnel fil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mperative at this st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ol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problems and tak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personnel records; information
1 什么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
1.1 什么是干部人事档案
何谓干部人事档案?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干部人事档案实质上是对一个人成长经历的真实记录。干部人事档案反映了个人在学历、晋升、工作内容、工资水平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可以说档案信息的缺失就是个人成长经历的缺失,因此档案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1.2 什么是信息化
那什么又是信息化呢?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生产工具、网络传播为载体的一种智能化趋势。
1.3 什么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手段,将纸质文档转换为电子文档,并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在一定的保密技术处理下方便查阅高校教职员工各类信息,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2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1)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中,通过筛选、分类查找,快速的查阅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避免了逐一翻阅档案,节省查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减少对纸质档案翻阅造成损耗。传统档案的利用手段,需逐页、逐人查找相关内容,在翻阅的过程中很容易对纸质档案造成破坏。而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利用电子文档,可以轻易避免以上问题,为长久保存纸质档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3)避免纸质档案带来尘螨的污染。档案一经形成则需要长期存放,长时间地放置这些档案会滋生尘螨、细菌等,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不利于档案保管员的身体健康。通过计算机来查阅、检索,减少接触纸质档案的机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3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
(1)建设方便实用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档案管理软件。通过该软件可以将纸质档案中人员的所有信息通过录入、扫描等手段转化成相应的文本、图片甚至是声音、影像等,建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库,使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同时,通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档案数据,可以清楚地反映干部成长的经历。(2)通过建立局域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建立局域网,允许指定的人员进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经过不同级别的授权可以查阅不同的人或不同内容的档案信息,这样可以保证相关人员随时调阅所需资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局域网,可以将不同部门需存档的材料实现网络共享,保证了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易丢失档案信息。(3)通过购买扫描仪、打印机等辅助设备,最终完成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扫描仪可以快速将纸质档案转化成图片输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其工作量,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人工输入有可能造成的失误。打印机则是一种输出设备,人们在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后,可以随时打印出来,由档案管理人员证实信息无误签字盖章之后,可作证明之用。
4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由来已久,档案和一个人的联系程度可以说是密不可分,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特殊要求,使得档案工作一直默默无闻,导致单位内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人们对于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对于自身工作也不够重视。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资金上对于档案工作不能大力支持,而社会上也没有人愿意投入精力研发一款方便快捷实用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比如目前笔者所在高校使用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其分类检索、统计、查找功能十分落后,为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2)安全与保密工作应引起重视。我国保密法将档案工作定位为涉密工作,可见其安全性与保密性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信息化除了带来了便捷的工作方式以外还潜藏着“泄密”的高风险性。由于信息化使得档案内容可以网络共享,同时允许除档案管理人员以外的某一类人员能够进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泄密”的风险则会成倍增加。(3)信息共享不完全。能够形成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部门是多样化的。例如:个人行政职务的变动是由组织部形成相应材料;个人学历的提升是由各个学校形成相应材料;个人工作经历的变化,各类优秀奖励又是由人事部门和宣传部门形成相应材料等等。而由于档案保管意识和制度上的不足,各部门不能及时将材料移交档案馆,档案管理人员又不能及时发现人员信息资料发生变化,极易导致档案材料的缺失。(4)档案管理员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的要求是最近刚刚兴起,因此某些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在操作上不甚熟悉,会本能地抵触档案信息化的要求,从而延缓档案信息化进程。
5 对策
篇9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优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57-01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网络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在这种大的时代氛围中,无论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公司企业的洽谈,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档案管理,而目前的档案管理已日渐走上了信息化道路。 所谓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在档案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较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处于管理方式的转型中,又有它的难处,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时间、空间优势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用纸质的档案,并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中。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后,不需要更多的存放档案的空间,档案都存贮在电脑当中,或者刻录成光碟,只需要“消磁柜”,就可以保证资料的完好。利用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不用考虑档案纸由于时间长而造成的损坏。因此,这种管理方式既能保证较长时间地保存档案,又可以节约空间。
(二)利用优势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把档案设置成不同的访问级别,并进行分类。各个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和访问级别,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查找的时间,又方便利用。
二、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难点
(一)技术上的难关需要突破
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又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这就需要技术上多方面的配合,因此,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正处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解决。只要突破技术上的难关,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时候,需要从事这一管理的人员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然而从年龄结构上来分析,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中,年龄大的人员占多数,这就给档案管理迅速实现信息化带来了困难。
(三)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随着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信息安全受到来自“黑客”的攻击;另外一方面,存在着管理人员忽略安全,泄露信息的状况。
三、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对策
(一)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加强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建设
档案信息管理是对传统档案实体信息及档案的管理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辅助管理。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必须具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开发利用及档案统计等基本业务管理能力,这需要全方位技术的协调工作。因此,在技术上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操作,同时要协调好网络管理部门、信息采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关系,达到相互配合,高效工作。
(二)尽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档案信息化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简言之,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于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可谓一项档案技术工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首先达到的业务目标就是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这需要他们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其次,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捕捉档案信息,不仅为本部门的人员提供档案资源,也需要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需求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再次,档案人员需要具备提炼、加工档案信息的能力,因为,档案利用者更需要“精要”信息。
面对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一方面,应该积极吸收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这一管理,因为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来接触新鲜的事物,更方便学习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达到短期内提高业务素质的目标。
(三)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建设
档案具有保密性的特点,因此,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技术上的“保密”功能,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同时做好安全的防范措施,防止“黑客”的入侵和别有用心的人盗取档案资料。其次,要注意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可以“有意”或者是“无意”泄露档案信息,提高“保密意识”,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雷亚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改进.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4月,第13卷,第7期.
篇10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重要性;问题;途径
科技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各项社会活动所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单位及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需要归档保存的科技文献与文件资料,它是社会发展中有关科技活动的产物和真实记录。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科技档案就科技工作者而言,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科技档案信息,使其在科技领域信息中发挥出主导作用。只有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保证科技档案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推进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中,并带来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又一次飞跃,也同样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信息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简言之,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利用,而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利用,势必会有效推动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二、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就科技档案而言,它是科技信息的物质载体。但在我国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停留在落后的传统手工操作以及陈旧的管理体制上。具体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譬如,设备老套陈旧,缺少完备的目录和索引,有相当一部分的科技档案还没有建立卡片登记,而制作这些卡片仍需要人工来完成,不但费时费力,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
2.科技档案汇编周期长并效率低由于始终没有把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目录和索引编制工作仍然由人工来完成,以致造成工作周期长、效率低。因为每完成一次编制都要将全部档案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从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检索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科技档案管理未实现现代化,科技人员在查询文件资料时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由于被动的采用这样的检索方式,势必会造成漏查,因而导致科技档案利用率的低下。
4.计算机软件赶不上发展的需要一般讲,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制开发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本单位的计算机人员完成,而这些人员大部分对档案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以至于在编制过程中,因计算机与档案管理的关系没有弄清,造成计算机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也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现代化了。就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而言,应该配备的是一套能够基本适应各级档案室的软件程序,也就是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标准,对档案进行著录、标引、分类,再将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内存储,从而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5.档案信息录入的问题由于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前期处理工作量非常大,往往导致档案管理著录过程中出现著录项目不准确及重复著录等问题。加之著录信息的录入,存储的工作量也较大,这对于藏量在几万卷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卷的档案馆来说,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如此数量的录入工作是很难做到的。
6.档案管理现代化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据了解,目前档案管理部门中计算机知识与档案管理知识兼备的人才数量有限。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工作量大、人员又少的状况,使其很难抽时间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在学习上不愿努力并伴有畏难情绪。
三、实现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适应科技的发展上,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问题日显突出,也显得愈加重要。在此情况下,愈发要求科技档案管理尽快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功能就是将文件或卷宗的内容、外部特征,这其中包括档号、分类号、标题名称、文件种类、作者、发文字号、内容提要、主题词、密级、保管期限、附注等著录项目,写在格式统一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输入到计算机内,以此形成数据库。如果需要时,随时可打开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其超高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
2.建立计算机编目系统在科技档案业务中,可以说每到工序都会接触文件或卷宗的立档单位名称、全宗名称、标题、作者、档号等等。而通过这些数据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最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储存起来,形成一个数据库,随时为需要者提供服务。
3.建立统计系统统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工作中的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监督,实施量化管理。统计系统的建立,就是将档案机构、人员、库房等存储于计算机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化,譬如单份文件、卷宗数量、利用人次、类型等等。总的讲,只要是需要的数据,都应该存储于计算机中,一旦需要可根据指令制定出各种统计报表,提供给各部门使用。
4.建立库房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计算机能够及时将库房的实际及变化情况反映出来,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档案存放的具置、相应数量和保管情况等,以便查询及利用。其二是要有效保证库房的安全,确保防盗门、报警器、电子监控设备等防护设施的齐备与完好无损,并随时对其进行检查与维护。另外,库房必须设专人负责进行管理,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