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物探测量踏勘;应用
人们的科技从本质上面来说是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改造所需要的知识和工具,随着人类的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也逐渐的深入,勘探施工已经不仅仅是在城市当中,而是延伸到了野外区域。因为野外区域勘探的需要,需要先进丰富的地理信息作为施工保证。目前对于物探测量信息的需求不只局限在物理点放样成果而已,更多是要其它方面的详细信息,如施工区域的地表环境、地形地貌等的数字表述还有分析反馈,这种要求有勘探区域的电子地图还有详尽的卫星影像作为数据信息作为支持,在勘探领域这种技术被称为GIS信息分析能力。要能够满足这种技术的信息来源需求,地理信息技术当中的GPS技术正好能够提供,可以说,GPS对信息的收集能力远远超过了GIS所需求的极限。
一、应用地理信息的技术前提
1、GPS控制网的建立完善。目前很多勘探区域的GPS技术应用已经相当的纯熟,甚至有一部分探测区域的GPS技术对物探测量踏勘中的数字地图和卫星影像技术起到了促进的积极作用。
探测区域之内是否拥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地理坐标框架,直接关系到区域之内的地形图精确度和卫星影像能否准确的定位坐标,要让基础地理坐标起到相对应的作用,还要对里面的数据不断的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够使得数字地图和卫星影像应用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我国目前成功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探测量踏勘应用的勘探区域已经不在少数,其中最让人关注的要数吐哈探区,当前该探区已经成功的建立一个完整覆盖吐哈盆地的GPS控制网,而该控制网完全以1996年我国设定的A级网标准为目标。该GPS控制网的建立能够让勘探区域之内的工区控制网的精度与可靠度。
2、地理信息要素。地理信息的完整构成需要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其中主要是数字地图、卫星图像还有DEM数据信息。
其中数字地图的获得渠道来源于数字测图和纸质地图数字化,将这两种信息数据通过专门的测绘手段可以将电子地图精度极大的提高。以吐哈探区为例,通过数字地图我们可以精确的知道探区之内的油田生产设施的数字化测图。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为勘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过网络进行对DEM数据的收集,而且该数据可以精确到差不多90m的分辨率,虽然获得数据的途径、对数据的保存格式方式有所差异,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勘探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在正常的情况之下,我们要进行勘探的面积都是很大,所以如果按照以前对DEM数据进行有偿收集的话,对于资源的浪费就是一笔很大的浪费,成本过高的事实让整个勘探成果收缩很多。所以在勘探过程对于DEM数据的收集要尽一切可能的降低成本,通过网络收集免费DEM数据之后再使用软件进行对应的转换和归算,就可以将数据的精度大幅度提高,符合勘探要求。目前来说,很多勘探地区多是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的转换,这样能够完美的实现数据格式变换和互相之间的叠加,而叠加之后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再进行地理环境要素的建设,通过上述的程序之后就能够完成对勘探地区现实地理环境的展现。
3、地理信息的作用。要在一个环境当中迅速的掌握该地区地表的具体特征还有地理分布,要有一个对应的软件能够通过本身来提供全方位的漫游还有特定路线飞行等多种功能,这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方法。在一些地理环境复杂的勘探区域,因为当地交通落后和地表复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施工之前很难做到全面的踏勘,那些难以踏勘的区域就成为了施工时候的空白区域,很大程度上的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要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对现实中工区环境的数据进行虚拟的分析和统计,然后将虚拟出来的数据和实地踏勘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这样能够更方便的提供量化的地表特征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施工后期更合理的配置设备和资源以及对安全风险充分的评估。根据大多数勘探区的实践表明,这些数据的精确度主要还是跟获得的DEM数据分辨率有关系。
二、地理信息数据的准备
1、高程数据。因为DEM数据是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可靠性,所以在使用这些数据之前一定要进行数据的验证和对比。因为对于来自于网站的高程数据的精度说明只有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在网络上收集到的数据都要对其格式有一定的标准,如tif格式栅格数据文件就要转换成为矢量的数据。
正如左图坐标一样,一般的方法是使用软件将组织构成栅格数据的格网点值提取出来,然后通过坐标实行转换,务求能够得到工区坐标系统统一的数据信息,这些工作能够在AreCatalog软件当中进行,顺利的完成对数据的裁切。
2、对TIN的构建。网站之上能够收集到的DEM数据分辨率都是比较低的,如TOPO30,它的分辨率最低是一千米而最精确的不过是九十米,以WGS-84作为坐标基准的DEM数据,它们本身是以度作为测量的单位,高程作为属性的Geotiff文件格式的栅格数据。
在对ArcGIS技术的运用当中,技术人员一般是采用数字高程模型来解决,而该模型形状一般都是连续的不规则三角形,也就是TIN表面规则。
3、区域的实际地表和影像的叠加。先进行对DEM数据的裁切,然后将裁切好的DEM数据和卫星影像栅格数据一起核对,使用ArcScene软件把TIN模型和卫星影像进行修改。再对卫星影像当中的图层属性也进行修改,即将当中的基础高程数据也设置为TIN模型,这样就能够完成区域之内的实际地表和影像的完美叠加。
三、三维地形的分析
1、参考站的位置选择。对区域之内的地形表明进行勘探,可以通过创建工区三维的方式,以比较直观的方法,将地势较高的位置修改成为参考站,以参考站为中心,将四面的可视范围作为分析的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看到中心站的信号覆盖范围,而且还能扫荡出该地区之内可能存在的信号盲区。踏勘就是为将来施工设置控制分布点做提前的准备,而上述工作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合理的进行规划。
篇2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适应地理教学的需要。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火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转变教育观念。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依然盛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只有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2、改革教学方法。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的终身学习型、创造能力型、个性化发展型的智能人才群体。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侧重于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两大学习能力的教育。《礼记・学习》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同时还必须研究指导学法,并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学法、创新学法,充分优化学法,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形成“学之得法、导之有方、教之有效”的双边“共振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3、更新教师的知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世界风云瞬息万变。一名地理教师如不能及时捕捉到最新信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必将为学生所唾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如: “多媒体教学”、“微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都需要教师迅速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也需要教师学习、领会、实践。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岗位培训、业务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才能谈得上居高临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旨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课外等不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等创新素质,以达到授人以“渔”,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一元、封闭和聚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尤其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诸如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意识、对学术权威的独立意识,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过程的飞跃性等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基本思维形式。
(下转第91页)
(上接第88页)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迸发出的火花,只有通过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创新能力是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人们贮备的知识、思维的千军万马,迸发出新颖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知识、思维、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智能体系。地理技能和智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智能。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地理科学实践性较强。较强的地理技能对学好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收集信息技能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技能就能收集到尽量多的地理信息,然而这些原始的地理信息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要使其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记地理笔记,将地理信息反映到地图和图表上。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各地理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掌握各地理事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吸纳信息的技能便成了关键。“吸纳”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在于透彻的理解。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总之,学生创新素质是逐步发展进步的,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不能性急,更不能以过高的要求与标准,来评价学生思维。教师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鼓励标准,不可强求全班学生达到同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二顺.浅谈创新素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企业家天地,2007.11
2 黄藩茜.浅谈地理创新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6
3 沈存丽.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
篇3
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正确把握本年级的教学要求。以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转变落后思想,认真及时进行反思,提高课改理论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工作措施: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坚持听课,继续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做到教育,有的放矢,耐心辅导,因材施教,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都有最大进步。
四、具体工作安排:
1、积极、主动地参加本组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在培训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随笔和课后反思。
2、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认真备课。
3、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助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使人们进入了网络时代。在如今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的形式和途径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一方面,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繁多且方便,另一方面,这也给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能够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实现其科学化,并促进旅游业朝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作为新兴的一门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融合了全社会多项学科的不同知识,以全球地理的详细情况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根基,并通过把科研人员收集到的各项地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大量的云计算,对输入的众多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大量的结论,再通过筛选和查找,找到对用户有用的结论,再把这些结论和相关数据反馈给用户,使用户快捷的得到他们想要获取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为地理科研人员服务,帮助其进行研究和决策。这样的一套系统需要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的内容提供支持,硬件支持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外部输入设备和进行云计算的超级计算机,再加上把分析处理好的数据发送给用户的输出设备。软件支持包括各种用来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以及科研人员为此编写的专门为地理信息服务的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大地便利
游客们旅游时比较关注的就是详尽的旅游信息,他们期望了解到旅游景点的具置,达到的交通方式及路线以及附近的餐饮住宿及娱乐设施情况。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即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包含与旅客所需信息相关的图像、文字和具体数据等,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方便旅客查询。同时,旅游机构也可以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来查询游客相关情况,更好的为游客服务。而数据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1、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查询。游客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应用平台来查询旅游景点地理位置和地况等,具体的信息包括景点的地址,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值得推荐的看点和游玩点,附上图像及文字信息,并有详细乘车路线。除此之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为游客提供目的景点周围的环境信息,如周围的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场所的具置,并且提供为游客直接预订酒店和餐饮的服务。
2、交通信息查询。游客可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查询到其期望的交通信息。例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建议交通方式,如飞机,火车,动车,汽车等。同时,该平台将支持游客网上预订车票。对于自驾的游客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最短路线。又如,在指定城市可查询其道路和公交,地铁路线,并可计算出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游客可以获取到公交站,地铁站站名及位置等有利信息。
3、旅游机构查询的信息。旅游业部门可以通过查询地理信息系统来了解景区的开况、发展现状,进而更好地控制景区开发的资金投入和建设进度等等。旅游机构则可以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如客流量,游客消费分布等,来了解游客需求,合理安排旅游路线,制定游客所需要的服务设施。
(二)帮助科研工作者和游客制作图表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与地理相关的所有图形和数据编辑操作,不仅操作十分便捷快速,而且省时省力,准确率高,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进行数据筛选和进一步的处理工作,成本也大大降低,更方便使用。
首先,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的数据库,不管是文字类数据还是图形类数据,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适用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比如,旅游单位可以从地理数据系统上查找到详尽的旅游景点图,并把这些图片结合起来,构建出叠加的旅游专题图。从而,游客在旅游的时候可以通过这套详细的地图,按图索骥,形成对旅游景点的全方位的立体的印象,更好地在景点内进行游玩,用更少的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物、建筑等,极大地提高了旅游的体验和感受。
其次,作为电子版的地图,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便于携带,并且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使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地查找和检索旅游信息。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有效定位,精确度可以按米来记,不仅有助于寻找经典位置,还保障了自身定位安全。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甚至还可以设置语音提醒,通过语音的方式避免了看地图的麻烦,即使是视力不方便的老年人甚至残疾人也可以很好的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最后,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显示出景点人数,拥挤情况,道路状况,厕所及其他公共设施的位置,路口放大图,道路周围环境,最佳行驶路线等信息,极大的给用户的出行和旅游带来了方便。
(三)帮助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拥有其专业的空间分析功能,而且这一重要功能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规划中。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也可用于辅助旅游开发。例如可以利用其数据分析功能,将各种模型如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等置入地理信息系统,系统便可以自动分析得出结果,可以为旅游部门做出合理决策提供正确及时的信息。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从人文,自然景观,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规划提供科学的证据。同时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为旅游管理服务 。旅游管理部门可以从地理信息系统存储的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数据 ,获得有利于商业运作 、提高竞争力的信息,从而使旅游规划部门能够根据这些有效信息进一步开发规划旅游景区。
篇5
关于如何利用时事新闻进行地理情感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时事新闻用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地理实例来讲解各种地理理论基础知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使理论内容更加形象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中国的民族》的时候,正是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俗称两会一节)举行之时,我就布置学生们收集良庆区以及壮族人民的民俗风情(民族节日、民俗活动、民族服饰等),给学生们机会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分析以及角色扮演等。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地畅所欲言。关于他们信息的获取途径,有的说是亲自参与活动,有的说是网友传递,也有的说是通过和家里人聊天;关于成果的收获,有展示亲自拍摄到的图片的,有哼唱嘹啰山歌的,还有扮演财主、阿牛哥、刘三姐对歌的……总而言之,课堂气氛是相当的活跃,学生们收获颇丰。事实证明,充满时代感的时事新闻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动力,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利用时事新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时事新闻,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感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如在讲授中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这个内容时,正好新闻报道了浙江省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了山体滑坡,我就提前布置学生们分成小组,查找滑坡的原因、滑坡的过程、滑坡造成的后果、滑坡发生时如何自救与救援。从学生们上课的汇总分享可以了解到,学生们收集这些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有看报刊的,有听车载系统广播的,有通过电视看新闻的,有去图书馆翻阅的,有访问互联网站的……在查找老师布置的那些任务的时候,学生们顺便收集到有关北界镇苏村的其他知识:地理位置、基本概况、行政区划、基本设施、人文遗址、特色产业……通过它的地理位置,学生们懂得了这里易发滑坡的原因;通过人文遗址,学生们知道了苏村人多是历史上“三苏”的后代,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通过认识当地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宗祠,学生们了解了明清农村建筑的特色,充实了自己的建筑知识;通过特色产业,学生们还知道了红提、毛竹、小竹笋等原生态绿色食品生长的条件、种植的范围、管理的过程、对病虫害的处理、营养成分、功效等,对农产品的知识得到了普及,树立了健康理念。通过对时事新闻报道的事例进行收集、分析,共同探讨与学习,学生们巩固理解了北界镇苏村的地理基础知识,开阔了视野,一起分享的优秀品格也得到了培养,并且学会了检索图书馆的地理信息,拓展了获取地理时事新闻的渠道,对地理时事新闻的收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时事新闻,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存环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在雾霾、沙尘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多發的今天,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是全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9月28日17时28分左右,浙江省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了山体滑坡。抓住这个事件,我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到山体滑坡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并了解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如何进行自救和救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中,自然原因是浙江位于东部沿海,地形起伏较大,受台风“鲇鱼”
的影响,降雨甚至于暴雨的时间较长,雨水在斜坡上渗入土体或岩石缝隙中,岩石和土体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针对自然原因,建议的措施有加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灾害隐患区的排查和预警,提前防范明显降雨可能再次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人为的原因,有开荒毁坏植被,也有城镇化过程的过度开发。针对人为原因,建议的措施有保护好植被,做好开发的计划,协调好人地关系。滑坡发生时的自救,最主要的是观察泥水流动的方向,尽量向高地跑去;滑坡发生时的救援,听从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指挥部的指挥,奉献爱心,尽自己的能力协同当地政府全力参与救援捐款,捐救助物资,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疏散和安置、安抚工作,并做好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宣传以及家园的重建。让学生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但要从自身做起,而且要从保护环境与自身身体健康、消除安全隐患的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周边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大力宣传。学生们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得到了培养,从而产生了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时事新闻,促进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的升华
2016年9月“两会一节”
在南宁市举行,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把“两会一节”的概念弄清楚,然后分项收集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2016年第18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主题、内容、亮点及取得的成就等,明白这是一个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交流盛会,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在我们的首府南宁举办,要求学生们探究这个国家级国际性的“两会一节”在南宁举行的原因,以及它们的举行对南宁乃至整个广西的文化、经济、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学生们逐渐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纷纷表态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了解了中国在社会中的地位,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爱国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总之,当今时代,媒体、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师作为当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利用这些具有浓厚时代气息、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的时事新闻,在地理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教学补充,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品德,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6
【关键词】测绘技术;规划与管理;有效用途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充分缓解人口集中、空间拥堵、资源浪费等之间出现的矛盾关系,更好的合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的地理资源,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利用好测绘新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对相关测绘部门和技术人员提出了一定的实践挑战,需要在政策、规定、措施及专业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必将会对土地规划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测绘新技术,进一步阐述了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是国家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测绘档案的价值形态
测绘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个分支,与普通档案相比,既有档案价值的共性,也具备一些独到的价值特点,这是由其专业特点决定的。测绘档案价值具备档案价值的所有价值形态。测绘档案同样具备所有档案皆体现的凭证与情报价值、或按时间分析出的现实与长远价值、甚至谢伦伯格提出的“双重价值论”。测绘档案作为基础地形数据,为工程建设、城市规划提供现势性强的地理信息,不仅具有较高的情报价值,并作为土地规划凭证存在于土地规划审评流程中,更具权威凭证性。由于测绘成果多用于土木工程,要求地域现势性较强,因此其现实价值较高,但并不否定其长远价值,历史地图作为测绘档案的代表资料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由于测绘地形图包含坐标、高程等普通地图所不具备的地形要素,对很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更具参考价值。
二、进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分析
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比较普遍,其就是通过在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利用遥感器的操作进一步获取所要测绘的信息。遥感技术具有效率和空间都比较高的特点,可以进行接受、分析、传输、读取、处理及遥感各类信息的功能,由于其具有的特点较多,遥感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服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遥感器有绿、红及红外三种光谱,不同光谱的使用环境也会不同。光谱也有其特性,在不同环境、时间、地点及角度上,遥感器吸收及反射的光谱也存在差异,根据这一特性对物体进行测绘。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土地规划与管理进行测绘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切实解决了日渐突出的紧张土地资源状况。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和使用,通过测绘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情况,为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合理利用和使用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对测绘新技术进行更新完善,进一步强化严格、科学的管理及规划,进而避免我国土地资源出现浪费现象。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科学科技和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及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地理信息系统的良好发展正是借助了科学技术的突发猛进,除了在测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在环境检测、公共管理、市政规划等不同领域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需要借助到计算机,对收集到的空间信息合理科学的进行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和完善,经过实践的经验总结形成了现有的利用体系。地理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使用功能和使用内容有所不同,该系统也有不同的种类。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当前比较常用的软件之一,对实现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善于把测绘新技术利用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
土地调查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土地资源进行前期的调查并全面掌握其使用情况,是进行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进行该项工作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调查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其进行调查的方法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化设备,通过影像和数据分析,实时判断其使用情况与所掌握的土地资源情况是否一致,切实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实行全方位调查,进而实现其科学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土地调查,就要对相关测绘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目前利用较多的测绘技术就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收集相关数据,进而建立实时土地资源的影像数据库和信息数据库,确保了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创造了传统土地测绘技术中不能体现的,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等浪费,也为工作的有序开展找准了目标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土地规划包含了土地的质量、位置和数量等大量的重要信息内容,其与土地管理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利用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中进行应用,就要对土地的大量重要信息内容进行相关的了解,通过这些大量的信息资源,将会为土地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逐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是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测绘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测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的工具,能够最大化克服和避免科学性不强、操作复杂、实用性差和技术方法不到位等诸多突出问题,这就充分说明测绘新技术的优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中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方法措施,但该技术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从而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污水泵站;自动化;综合管理
泵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它担负着抗洪、排汛、灌溉、排污等等的任务,不管是对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泵站又分为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和河水泵站等几种,它们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本文就从污水泵站这种泵站来探讨一下污水泵站的自动化综合管理,介绍了污水泵站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的构成、运行机制等等方面。
一、泵站的综合自动化的模式
1、完全自动化的模式
完全自动化模式的泵站是根据上一级的调度指令或者是水资源方面的调度方案来确定抽水的流量,然后通过网络再向某一个泵站发出命令。这个接收到指令的泵站,再根据指令来完成电源的投入、开机等等一系列的操作一直到机组运行的完成。机组运行完成后再将完成的情况通过网络返回到上级发出指令的一方,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这种自动化,除了指令发出之外,完全摆脱了人为的操作,全部由机器操作完成,因而被称为完全自动化,这种模式对于设备的质量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要求很高。
2、分步自动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上级的调度指令发给了在现场的控制单位。再由现场的控制单位分给被分为几个小自动系统的泵站,接到指令后将指令的内容由不同的小自动系统来分别执行完成。这种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它对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容易实现。
二、污水泵站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
1、系统目标
污水泵站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是为了实现对城市泵站的实时监控,对城市的排水进行实时的调度,保证在汛期内的城市安全。这个系统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泵站远程的实时控制与监测。建立一个能够实时交换数据的中心对城市各个泵站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控,在发生排水问题时能够迅速实时地为泵站提供优化方案和辅助办法;二是城市排水的地理信息系统。这样的系统建立起来以后,整个城市的泵站分布、污水的管线都能够清晰地再现出来,方便各种信息的及时查询,加强监管。
2、系统架构
污水泵站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的架构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泵站的监控系统的架构,二是控制中心系统的架构,三是整个系统的网络的架构。泵站的监控系统的架构又分成三个层次结构,包括现场的控制设备,单体泵站的监控系统以及中央监控管理系统。
控制中心的系统架构也可以分成三个功能层面:数据层、中间层和表示层。而系统的整体网络的架构则是数据中心分别由数据适配器,实时的数据库,实时的数据提供的服务,管理和检测的服务,管理与监测客户端和系统的应用程序这些部分自下而上组成的。
3、泵站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的系统运行
第一个是这个系统的网络的通讯系统,泵站和指挥中心之间采用虚拟的局域网进行连接,每一个在系统内的泵站都要设置以太网的交换机,接入到VPN网上,在泵站内的全部的网络设备都要和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连接。然后指挥中心也要接到这个网上,指挥中心的各种电脑系统都要连接到这个交换机中。这样一个以指挥中心监控系统和泵站PLC控制系统的虚拟局域网就建立起来了。局域网建立起来之后,指挥中心和各个泵站之间的网络传递信息就在这个独立的局域网内进行。
第二个是PLC现场控制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在各个泵站之内的负责控制和监测工艺的设备,是泵站中的重要设备,可以用来监测各种工况的信号,接受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并将这些搜集来的工况报告给这个系统所在的上一级,然后由上一级做出反应。各种工况数据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一种是直接通过超声波的液位变送器得出的数据,把数据输出介入到PLC的模拟量的输入模块,以便获得泵站各个区域的液位数据。第二种是加装一个继电器,通过继电器收集各种设备的开关、故障等等信号,再把继电器接入到PLC的输入和输入模块。第三种是直接将电控启闭机的模拟量数据接入到PLC的模拟量的输入模块之中,获得启闭机的开度数据。当然还有很多途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个是泵站上位机的系统。泵站的上位机是泵站控制系统里面的中心设备,它负责的是整个泵站的管理和控制,所以对它的自动化管理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污水泵站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为泵站的上位机设备建立了上位机系统,使得上位机的操作变得方便简洁,同时系统的界面也很美观大方。
第四个是视频的监控系统。视频监控是保证泵站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泵站状况的一个重要方法。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要合理,要将泵站的各个方面的设备运行都拍摄到,不能够留有死角,使有的设备运行监控不到。一般来说,监控设备在进水池中要安装一个,在室外要安装一个,在控制室要安装一个,还有在泵房的配电房中也要安装一个,尽量做到全面无死角。视频监控设备在安装之后要进行试验阶段,对于画面不清晰的地方进行修复,保证监控画面的质量。
第五个是防雷接地的系统。雷击对泵站的整个运行影响很大,因为泵站内的设备都是用电运行并且都连接着网络,一旦遭受雷击,强烈的电流会对设备造成巨大的损害,使得设备失灵,系统失控,整个泵站就会处于瘫痪状态。所以,在泵站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中,防雷接地系统是一个保护性的安全系统,为泵站的防雷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证。
三、其他辅助系统
泵站的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不仅包括指挥中心和城市中的各个泵站,还包括其他机构的辅助系统,其中包括排水控制中心的排水数据控制系统。
排水控制中心的控制系统主要负责的有:(1)排水数据的收集和数据交换。将系统收集来的各个区域的排水数据初步处理后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这些数据来对泵站发出指令。(2)向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还可以为泵站提供地理信息,通过对排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地理信息,再将这些得到的地理信息发送给泵站的指挥中心系统,让指挥中心根据这些地理信息做出判断,发出指令,对泵站的运行状况做出更改。
篇8
用地理思维的角度去观察城市,我们可以了解城市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基于地理信息的直观表达,可以揭示城市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结构,城市中的人与环境的内在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等。用地理信息去研究城市可以跨过早期的简单因果关系直接进入现代广泛流行的相互作用关系论中。城市中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单个因素活动可能是没有规则的,如果用地理的角度去研究就会显现出明显的空间规律。地理信息作为一种空间表达、空间呈现和空间关系的描述信息,为人类进行空间思维提供了交互语言。借助于地理信息清楚了解城市各种运作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对城市进行统筹,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应急救灾等方面可以做到更好。地理设计是一种将地理科学和GIS方法融入到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方法学。相对于传统的城市设计,地理设计更强调了依托地理环境背景,对城市建设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功能、方法、工具和模型根据原有的空间及属性信息结合当前输入的设计方案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并把评估结果用地理的方式直观表达出来,快速地为设计者提供反馈互动,让设计者及时了解设计方案在各个方面引起的影响,进而进行设计方案的迭代修改,直到生成总体效果良好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包含信息共享及协同工作机制,让更多的人和部门同时参与到设计阶段中,确保方案的优良特性。地理设计的系统方法及实现工具在日益完善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多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智慧城市有多个特征,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可持续性。城市运行维护管理的优劣也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城市运行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城市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及城市社会管理等方面。在城市运行维护管理中,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收集城市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分析评估城市管理效果,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调适原有的管理体制、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管理效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让城市的运行进入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状态中,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2时空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智慧城市是依托信息科技和智能技术来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及时感知、互联传递、利用和分析,从而创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机制,提升城市科学管理和决策的“智慧”。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包括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融合计算等。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任何人、事、物、组织都必须依附于空间环境内,而对不同时态下的人、事、物、组织的空间存在位置的描述亦是地理信息的一种,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地理信息,是描述任何事物的位置元数据。从空间维度来看,可以将所有完整的事物主体描述信息看成是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结合,考虑与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区分,不妨把地理信息分类为基础地理信息和泛在地理信息,而政务专题信息、卫生专题信息等社会要素则是泛在地理信息的一个个子集。可以看到,跳出传统狭隘的基础地理信息思维,整合利用基础地理信息和泛在地理信息,才可以把社会人文的所有对象结合空间思维来思考和决策,这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提供城市“智慧”的前提。时间和空间,是自然宇宙的两个维度,也是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的两大通用规则。时空信息的结合,为融合利用城市海量信息指出一条清晰的路径。城市可以空间为横轴、时间为纵轴,钻取城市信息,建设一个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只要尽可能多地接入城市感知信息(比如温湿度与空气监测信息、水文水质监测信息、各种定位信息、城市摄像头、公交刷卡信息、POS刷卡信息、通信基站连网数据、交通卡口信息、ETC不停车收费记录等等,将感知的概念再延伸一些,还有遥感遥测信息、企业和个人去公共服务窗口办业务记录、个人住宾馆酒店的记录、乘车和乘飞机时的身份记录等等),实现城市信息的大集成,就可以展示城市现在、再现城市的过去、模拟城市未来。想象一下,坐在智慧城市的运行中心,在以大幅地图为背景的屏幕上,可以看到实时的城市各局部的气象环境、温湿度、PM2.5等,可以回顾城市的历史气象,还可以模拟将来气象;可以看到实时的城市人流、车流动态,可以回顾历史人流、车流,还可以模拟未来4小时、8小时、12小时内的人流车流;可以查看任何一个人或车的运动行进轨迹,还可以揭示其在空间上的时间规律;可以看到水文水质情况,可以回顾和预测水位信息,还可以及时提醒污染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实时的城市警情,可以回顾历史警情,还可以预测未来的警情波动的时间区间和空间区间;可以看到最新的遥测信息,可以获得地面滑坡、违建的智能提醒,还可以生成应急警告或清违指令;等等。从城市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以往主要着力于时间维的信息分析和利用,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在时间维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维,时空信息的融合利用,给了城市运筹帷幄的底气和智慧。城市要获得和提升智慧,需要持续提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充分获得信息的能力,没有高度信息化的城市没资格谈智慧,所以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延伸信息感知触角、集成城市信息;二是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如果城市汇聚一个庞大的综合数据库,而不加以呈现、分析和利用,那么信息的价值度必然很低,城市也谈不上智慧。时空思维是实现城市智能与智慧的主要手段,由于时间一直是城市信息的主要元数据,因此要提升城市智慧,主要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提高城市的空间思维能力:1)如何把从各种途径采集、感知、分布和汇聚的海量信息进行空间化,将其转化为泛在地理信息,从而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空间呈现和抽取,为城市管理者和服务对象提供空间思维辅助。2)如何赋予计算机系统一些空间业务规则,从而实现城市的空间智能。从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的角度来看,需要实现城市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和泛在地理信息)的随需共享,以支撑各行业部门及各种协同应用需求。
3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框架设计
智慧城市的空间基础框架需要满足各种情况下的时空信息展示呈现要求,因此需要最大程度地整合城市的各种尺度、各种样式、各种来源、各种时相的基础地理信息,具体来说除了基础的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实景影像、2.5维等数据外,城市的基本地物,如地下空间、管网、地上城市部件、建筑、桥梁、城市宗地、城市规划定案等都应纳入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服务范畴。基础空间数据的共享整合,优先采用数据交换方式实现数据集中,并整理好各地物实体的空间关系,比如社区和宗地的关系、宗地和建筑的关系、建筑和地下空间及管网的关系等,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城市空间实体数据库,为城市提供全方位的、高性能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些正在规划、正在设计、正在建设的空间实体,可以通过地理服务方式,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满足智慧城市的时空分析需求,需要将大量的人、事、物、组织等社会人文信息进行精确空间化,生产城市的泛在地理信息。传统的基于标准门楼牌数据的匹配服务,能满足标准地址的精确匹配问题,不能满足非标数据的空间化需求,也不能解决地址描述信息的非标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智慧城市的时空框架设计:
1)建立位置资源库,构建丰富的地理标识库。
在标准地址门楼牌库的基础上,混合各种地址编码技术,采集和抽取大量的城市地理部件或人文地理标识,建立位置资源库,并不断地补充完善;大量的城市感知设备都是重要的电子标识资源,要纳入位置资源库统一规范管理。
2)提供强大和精确的位置寻址服务,支撑快速空间化的重要基础地理服务。
3)与产生城市管理信息的关键业务系统结合。
泛在位置信息在业务中进行确认是最为准确的,与各关键系统的地址登记模块进行结合,给结合系统提供选择性输入位置描述或空间坐标,能减少非标地址的产生,减少批量空间化的压力,甚至能获得一些位置资源标识。
4)建立动态感知信息接入平台。
大量的前端感知信息要进行空间呈现,需要解决动态信息接入、空间化及基于空间规则的预处理、分发和基于空间地图的动态展示等所有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接入平台负责处理。
5)提供泛在化的地理信息服务。
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服务要满足随时、随地和随需的要求,由于数据分布、保密等客观原因,大量的泛在地理信息还是分布于不同单位,但整体上要按SOA架构,实现分布式的地理信息服务和融合共享服务,满足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流程化协同共享的需求。
4应用案例研究———以智慧纽约为例
纽约市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与商港,也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其集中、高效、密集、多样性及无尽的创造可能性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先天优势,智慧纽约设计内容关注于城市环境的5个层面:土地、空气、水、能源以及交通运输,期望2030年为全纽约人建设一个更加便利、美丽、健康和平等的城市。目前美国智慧城市设计所遵循的是“纽约市(2007-2030)城市总体规划”(PlaNYC),主要涵盖十大模块目标。通过纽约智慧城市设计案例可以认识到,智慧设计区别于传统设计,主要体现在所关注方向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更需结合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将关注面扩展到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内容中去。而地理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的空间呈现、对空间关系的计算处理能力,为人的空间思维提供了重要辅助手段,从而提升个人或组织的智慧。在以地理信息为载体的智慧纽约的设计建设中,人们通过城市部件的位置,可以找到维护保养单位;通过危急事故区域,可以找到最近的应急资源和队伍;通过环境污染的演进路线,可以找到污染源;通过传染病分布分析,可以找到可疑传染病源;通过个人的位置,可以找到最近的酒店、商店和朋友等,这些都是基于地理信息获得和提升智慧的具体表现。通过地理信息为载体的资源统筹、分析数据、构建模型,能够提供良好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和方法。
5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燃气管网 运维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29-01
1 信息技术对燃气管网运维的重要性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和原料,不同用途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肤。如何排定木同用户的用气计划,如何判定用户的用气优先性,如何保证天然气得到高效利用和发挥天然气的最大优势等,都成为燃气公司营销部门关注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调研和分析某油气田公司生产、运营、销售现状以及国内外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发展现状的有重要支持作用。且对了解公司生产计划、管网运行现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而燃气公司的ERP软件对于分析天然气市场和用户的发展现状,建立用户等级和需求预测模型;分析并研究影响天然气管网运行的安全因素和经济效益因素,确定管网运营安全评价模型和管网运行经济效益模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 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化
优化技术主要任务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即如何把一个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其二是数学模型的求解,即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选用适当的最优化方法,编程计算机进行求解。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约束的,数学模型应该既能反映问题的全部特征,又要便于数学处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这两方面往往难于兼顾,出此,人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许多数学建棋方法和求解算法。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燃气公司管网运行优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可知,信息技术有利于分析模型的目标函数直接与用户的流量,而从模型的约束条件可知,信息技术对于用户的流量、管道内的流量与节点的压力检测也起到了优化的作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燃气管网运行优化模型的基本特点是:优化模型既含有等式约束又含有不等式约束,约束条件中既含有线性约束又含有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具有非线性,内约束条件织成的优化模型的可行域为非凸集。
3 信息技术用于提高管网运营安全和效益
现阶段,我国在役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或管网),其运营效益和运营安全都与很多用素有关。对于在役输气管道(管网)来说,其众多的非可变因素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在役输气管网目前运营安全与效益目标主要与那些影响管输运营安全和管输运营效益的可变因素有关,而对于一条在役输气管道的日运行方案其运行效益主要与用户的流量和用户的天然气价格有关,其运行安全主要与管道的埋深、最小剩余壁厚(或者说腐蚀速度)、管道周围的地区等级和管道内气体的运行压力合关。
因此对于一条在役输气管道(如北十线)或管网(如川渝地区天然气管网),降低其运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益的主要途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运营收入,改善有关运营安全的可变因素,主要建议和措施如下。
信息技术有利用用户等级划分排序模型管理天然气用户,优化天然气用户结构;采用用户用气量分配优化模型优化分配各用户用气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议以用户类型、用气量大小、用户隶属关系所在行政区类型、用气价格、用气稳定性、用户经营状况和合同履行情况为划分指标建立天然气用户等级划分排序模型,并根据用户隶属度分值将用户划分为三个等级。以用户等级作为用户优先供气准则和压减用户用气量的依据,同时作为发展新用户的主要依据之一。并采均天然气用户用气量分配优化模型优化分配各个用户的用气量,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4 建设“数字化”管网
数字化管道可以定义为:“数字化管道是管道的虚拟表示,能够汇集管道的自然和人文信息,人们可以对该虚拟体进行探查和互动”,应当被视为一个空间性、数字性、集成性三者融合的系统:数字化管道通过收集全方位、多分辨率、三维空间的、覆盖管道沿线及周边的地理信息和人文信息等大量的信息,同时基于管道的建没、运营及维护决策系统,对管道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复杂系统信息进行数字整合并集成,并应用可视化界面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支持和服务。
对于燃气管网应该根据“数字化”管道的管理理念,完善各个系统的基础数据,为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数据基础,主要的建议如下。
(1)快管道遥感摄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尽快聘请专业公司对燃气管网各管道进行遥感摄像,同时结合地面的地理信息系统,报给管道的走向,调查管道周围的人文、地理环境,建立可视化燃气管网运营平台。
(2)加快对燃气管网各管道设计数据、施工数据的查找、校验,强化新建管道各种数据的收集和保存。
应该结合管道设计阶段的可研资料、设计资料以及施工资料,整理各管道的设计数据、施工数据,并校验数据:对于新建管道或者是待修复管道,增加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心,从勘察、线路设汁、设备选型、检验、材料、连接、回填、管件预处理和涂层补口等环节收集各种数据、录入各种数据,同时避免或减少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误操作。
(3)快对管道周围环境、事故数据的录入、更新和保存。建议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分析管道周围的人口数量、财产密度、管道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地区等级、各种赔偿等等数据,为管道的半定量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5 结语
总之,燃气管网运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除此之外,燃气管网也既要依靠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又要依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公司的领导和员工,本着对社会、企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仲伟俊,徐南荣,沈厚才.管网系统改造优化设计问题的模型及分层分解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1994(2).
篇10
一、研读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
1.试题信息出自教材之外,具有新颖性。地理试题或出自实际热点问题,或基于合理的假设和推理,或源于高校地理课题研究。试题往往使用崭新的材料和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的核心地理素养。当试题信息涉及的新概念学生没有学过时,材料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阐释,这就需要学生会解读信息:甚至有时试题提供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常规认知产生“冲突”,就更需要学生基于新的问题情境下调用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破除解题中的困惑。
2.信息载体多样化、组合化。地理科试题中信息载体形式多样化,有文字材料、地理图像和表格等。有时可能在综合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否有效、全面地获取和解读信息直接关系到解题效率的高低。
3.显性和隐性信息相结合。一般来说,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题目不会将所有地理信息都直接说明,而会在材料中隐含,只有学生自己发现了这些信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答题。
二、从不同的信息载体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在作答过程中,有的学生对题目没有仔细阅读和分析,就凭经验作答,或答非所问,或遗漏重要信息。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地理信息的载体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应“因信息制宜”。分析如下:
1.文字性信息。文字性信息是最基本的信息方式,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材料,还包含图、表格的名称、引文或者说明,题干的设问等。地理文字信息给出了解题的基本材料,还包含考查意图、内容和方法,其获取来源主要有:
(1)文字材料:文字材料往往经过了精心推敲,与中心无关或干扰性强的信息基本舍弃,而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则相对完整,因此解题时一定要对信息材料由表及里地精细化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
(2)题目的设问: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设问中的核心问题及其属性,属于哪一类问题、明确设问的逻辑性、前置条件、问题指向,才能依据设问从背景材料中快速提取相应的有效信息,调用相关原理、规律进行解答。
(3)试题的答案:围绕同一背景材料设置的组合式命题,试题各设问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为解答后一题提供了相关信息。
2.图像信息。图像信息包括区域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地理图像信息可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常见的显性信息包括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图像符号等。隐性信息一般不直接呈现于图中,或者呈现形式是多要素叠加,看起来错综复杂,干扰视线,扰乱思维。因此,要仔细审题,抓关键词,认真筛选信息(与设问无关的图形信息可以暂时忽视),寻找信息之间的关联,调用知识和原理解答。其获取信息步骤一般如下所示:
3.表格信息。表格信息是指通过表格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多为统计性数据,各数据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紧密。判读表格信息的一般步骤为:读表名一析要素一析属性一读数据、找关联一调原理。
三、注重解题规范性训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把握设问中心,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切忌思路信马由缰,想到哪就答到哪,“牛头不对马嘴”。为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须加强审题的规范性训练。
1.审文――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因题制宜,确定思路,做到:审主题、审材料、审题分。要注意审题干的设问,勾画句子成分:一找“主语”――确定答题方向:二找“连词”――需要回答几个问题;三找“定语”――锁定概念的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定的答题角度:四找“行为动词(说明、简析、分析、比较、判断等),明确答题要求(是定性还是定量,是描述还是分析、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比较还是综合,是策略还是评价)。
2.审图――对图像信息进行获取和处理。认真阅读图例及注记,找出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代表的意义及其在图上的分布规律:“点”――常表示城市、港口、工厂、矿产、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或起点终点等时序。“线”――有经纬线、等值线、交通线、山脉、河流等线条。“面”――工业区、农业区、气候区、地形区、某要素分布范围等。“箭头”――表示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空间运动变化方向和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不同类型图表,其审图重点不同,一般分为如下几类:
不论哪一类图,其审视解题过程一般为:看图名定主题一看图例和经纬网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一分析要素空间联系和时间演化一分析、归纳、综合一组织答案要点。
此外,在获取信息和解题的过程中不能机械、僵化、孤立地看每一个材料和问题,而应因题制宜。为增强解题思路的灵活性,应培养如下观点:
①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全局观。应认真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试题间的内在联系。作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一般都是以“区域图”作为载体,其命题的基本思路为:图像定位一地理特征分析一成因分析一人地关系分析一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当考生明确试题要求之间的联系后,可以回忆相关的知识结构,快速检索每一个材料信息应被对应置于哪一个问题答案的分析、组织中,有针对性地提炼重要信息,组成思维链,从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评价,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②尺度观。特别是描述地理位置(相对位置)、解读气候成因类问题时,要变换视角,从大、中、小不同尺度审慎思考,才能作出合理、全面的分析和推断。
- 上一篇:儿童足球协调性训练
- 下一篇:医学检验日常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