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篇1

1.1强化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按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的具体要求,我们要求护生在实训室强化练习26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由老师进行指导及考核。

1.2增强护患沟通能力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护士或护士长讲解临床上常见的护患沟通要求、技巧及注意事项,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使护生更易掌握。

1.3评价指标

采用冯志英等研制的《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包括5个因素共22个条目,测评表采用Likert5分法,5分为完全同意,4分为基本同意,3分为不确定,2分为不同意,1分为完全不同意。分值越高,表示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评价方法

按1∶1安排两组护生进入科室实习。实习6个月后,向两组护生所在实习科室亲自参与护理的住院病人中,统一发放《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当场收回,共发出140份,观察组回收有效问卷67份,对照组65份,总回收率94.3%。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护理的病人年龄19岁~55岁(35.5岁±11.6岁),病程3周至18年。对照组护理的病人年龄19岁~60岁(37.0岁±11.0岁),病程1个月至17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住院病人对两组实习护生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

3讨论

3.1加强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因护生的生活环境局限,学业压力大,我们在培训前曾提问“有多少人听说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果举手者仅8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作为医疗机构一项长期实施目标,护理人力是落实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继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护生是未来护理团队的核心,是护理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通过培训提高了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病人对观察组实习护生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2提高护生护患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病人对护士的认可,增加病人满意度,是优质护理不可缺少的因素。护士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关爱与沟通两个方面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培训护生不仅提高了认识,更能将优质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中,做到服务热情主动,关心、安慰病人及家属,及时服务,以病人为中心,达到“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

3.3增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表1显示,观察组护理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是护理服务的职责之一,住院期间扎实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使病人及早康复,更有利于其日后的自我健康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训后使护生加深了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和培养沟通技巧有所帮助。

3.4提高护生护理服务质量

篇2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老年病区;实践

2010年卫生部号召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对住院老年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紧紧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活动主题,结合本科室的实践情况,全科人员扎扎实实开展此项工作。2010年3月至今,本院老年病区有计划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优质护理服务内容

1.1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护理

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调整护理工作内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两手抓。并不断完善推进分级管理和小组责任制,我科分3个责任小组,开展护理员―助理护士--治疗护士―责任护士四层分级护理模式,护理员主要负责住院老人24小时的生活照料,病房实行“无陪护”;助理护士主要负责无创技术操作的基础护理,如晨间护理、测生命体征、翻身、拍背、排痰护理、更换鼻导管、湿化瓶、鼻饲、喂饭、喂药、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膀胱冲洗等;治疗护士主要负责临床各项有创操作和难度及风险较大的治疗和处置如静脉输液、导尿、采集各类标本等;责任护士负责病人病情的观察评估、重症病人的监护、健康宣教、护理记录以及对其他护士的指导、护理质量的把关。每名护士均负责4―5名患者,保证床位分配到人、各项护理责任到人,24小时负责,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保证了对分管患者的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

1.2加强基础护理,规范护理服务

夯实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按照医院制定的《老年病区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一、二》方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的内容等,全面落实基础护理,保障患者生活护理打下基础。我科的老人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做好基础护理成了每位护士心中的理念。我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周的基础护理日,保证患者“六洁”。而且科室添置了指甲剪、剪刀、挖耳器、吹风机、吸管、温度计等物品,制定基础护理日,为病人洗头、洗脚、剃胡须、剪指(趾)甲、剪头发、梳头等,每周由护士长和科室基础护理质控员检查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反馈。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还将分级护理、工作流程公示上墙,通过公示护理服务内容,完善护患沟通、监督的渠道,取得患者、家属的满意。

1.3加强管理,提高“无陪护”质量

加强护理员的管理,提高护理员素质,严格执行护理员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加强学习,由护士长和后勤保障部门一起管理好护理员;改善护理人员队伍结构,减少护理员,增加助理护理人员,重新制定助理护士各班工作职责。现在我科护理员与助理护士比例为1:1,已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1.4合理配置人力,弹性排班

我们病区有60张床位,12名护士,8名助理护士,8名护理员,助理护士、护理员实行两周一倒班,一名助理护士配一名护理员,共分五组,而且五组中还有3名责任护士。且班次相对固定,保证重点时间段护士配备,既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护理工作,又有了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特别是夜班时间段,不仅遇到紧急病人时可以做到忙而不乱,还能完成病人夜间鼻饲、翻身、拍背等晚间护理。实行弹性排班以来顺利解决了科室工作量与人力资源这个主要矛盾。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依据科室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切实以患者为中心,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1.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轻护士书写压力

我院根据专科特点采取表格式护理文书,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记录的时间,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基本上不超过半小时,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1.6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作为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我科每月中旬的周三是我们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且每月进行闭卷理论考核,每周晨间口头提问;我科由于人员多,所以由两名操作培训员分别每月培训一项操作,并且考核,直到全部通过为止。因为护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成效,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预后。

2.体会

2.1提高患者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护理改革的新起点、新转折。开展活动以来,我科护士护理服务规范,做到“四勤”、“五主动”、“六心”,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服务;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的也到位,,并且还带来了新的患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患者、社会满意度。2010年3月至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从95%提升到98%,病人满意度较前大大的提高。

2.2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中,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效率和效果也更好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工作,在病房床铃呼叫大大减少,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患者心理状况在内的细微变化,护士也能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特别在人员较少的薄弱环节增加了人员,消除了不安全因素,确保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了护士的责任意识。

2.3护患关系和谐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曾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遇到问题愿意告诉自己的责任护士寻求帮助,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更加用心,使患者对护士充满了感激和信任,护患关系和谐、融洽。

篇3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因病原体感染气管、支气管粘膜组织所致,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等,夜间病症加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与工作,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将重点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60~75岁,平均(68.0±3.0)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60~77岁,平均(67.5±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症严重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情况如下:①病房环境。每日打扫病房,保持室内干净、清洁、安静、舒适,维持病房内温度在22℃左右,减少因温差过大而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刺激。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②护理。日常期间患者可取坐位或半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夜间入睡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③病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按时测定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基本体征,重视患者的呼吸变化,上述指标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联系医师,为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

对照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具体情况如下:①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因病症原因常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且加之睡眠质量较差,患者常常脾气急躁。对患者进行劝慰,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利于病症的恢复,改善不良心理状态;②饮食护理。患者需改善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多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优质蛋白,饮食注意清淡,避免摄入过度刺激或油腻的食物,避免造成刺激,因患者年龄较大,吸收功能减退,可给予患者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促进患者营养吸收;③健康教育。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正确的认识自身的疾病,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如何可以更好的康复;④咳嗽护理。咳嗽时护理人员可轻拍患者背部,促进痰液的移动,避免有痰咳不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将饮水量控制在2000ml/d,润湿呼吸道粘膜,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对于痰液难以排出的患者,可适当服用化痰药物,促使痰液吸收后排出;⑤药物护理。除了基本的止咳平喘药物外,可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病症控制,预防感染的发生,但需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量,避免产生一定的副作用;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对患者与其家属进行一定的指导,告知患者家属在家庭护理中的要点。指导患者按时入院复查,以利于医师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症发展。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及后期生存质量。其中,护理满意率由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其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沟通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满分百分制。以评分≥90分为十分满意;以评分60~90为基本满意;以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满意率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2.2住院时间与生存质量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肺炎等,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

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则给予患者优质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优质、安全、连续的护理。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有效说明本次护理服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对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该种护理方式意义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琴芳.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4,(18):4106-4106.

篇4

伴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难以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因此卫生部提倡将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中[1]。本文针对已选定的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40±2.6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例,中学15例,小学及以下15例;对照组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41±2.57)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5例,中学15例,小学及以下16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皮肤、肠道准备、腹胀、术后疼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用药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1)逐渐完善和执行个性化健康教育,目前患者的诊断,各项检查的异常值、治疗方案、出院后药物的服用时间和用量。(2)采取优质的便民措施,增加和完善病房内的基础设施,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可移动病床及各种便利措施。(3)指导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教导患者学习放松各个部位肌肉的方法。

1.3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评定,SDS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 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住院环境等项目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大于80分表示满意,小于80分且大于60分表示一般,小于6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的各项指标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x±s)

注:观察组与护理前相比#P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n(%)]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由于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2]。目前国内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存在多种意见,除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外还包括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资料选取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本文通过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应用效果。

篇5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预后;老年心肌梗死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7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for prognosis in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8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their admission tim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ain conditio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sta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10.3% than 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6.0926, P=0.0136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Prognosis;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是R床心内科非常常见的冠心病之一, 其属于急危重症, 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1, 2]。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8例;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68.3±3.7)岁;其中后壁梗死10例, 下壁梗死8例, 侧壁梗死7例, 前壁梗死14例。干预组男22例,

女17例;年龄63~76岁, 平均年龄(69.1±3.5)岁;其中后壁梗死12例, 下壁梗死10例, 侧壁梗死5例, 前壁梗死

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者日常饮食、用药及住院环境等进行干预指导。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①入院基础指导和环境: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要真诚热情的予以接待, 对其病情和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 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温馨的病房疗养环境, 减少噪音、强光干扰, 使患者可以安心养病[3]。②宣教指导:将心肌梗死的基本常识和注意要点等积极主动的介绍给患者听, 使其明确该病的常见诱因, 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 并将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告诉患者, 嘱其保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改变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③饮食及运动护理:嘱患者规律休息, 保持充足睡眠, 卧床期间将肢体被动活动和腹式呼吸锻炼的方法教给患者, 禁止其进行其他无用性的活动, 运动锻炼时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强度以患者可耐受最为适宜。饮食上要选择低胆固醇、盐含量低的粗纤维、高维生素食物, 遵照少食多餐的规律, 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大的饮食, 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和蔬菜[4-7]。发病1周内要予以流质饮食, 病情有所改善后予以半流质饮食。④心理干预:大多数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会因为担心病情威胁到生命安全, 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而出现焦虑、恐惧、烦躁、压抑的不良心理,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 所以护理人员需在综合评定患者心理情况后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安慰和疏导, 教会患者正确宣泄情绪的技巧, 尽可能减轻其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向患者介绍本院治疗效果较理想的病例, 帮助其增加与疾病斗争的决心和恢复健康的信念[8-10]。⑤疼痛指导:胸前区压榨性的剧烈疼痛会大大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肌负担, 进而引起心力衰竭或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 发现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要立即让患者吸氧, 合理控制吸氧速度、氧气浓度和总吸氧时间, 严格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也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护理期间有无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尿等并发症出现;②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定患者疼痛情况, 分值介于0~10分之间, 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11];③住院时间:统计记录两组平均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干预组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各1例, 血尿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39);对照组出现呼吸困难4例, 心律失常5例, 血尿、心源性休克各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39)。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φ兆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6, P=0.0136

2. 2 两组疼痛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VAS评分为(2.2±0.4)分、住院时间为(6.3±0.6)d;对照组护理后VAS评分为(2.9±0.5)分、住院时间为(8.3±1.0)d。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8271、10.7101, P=0.0000、0.0000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剧,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其起病比较突然, 病情变化迅速, 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方法不当, 患者就会存在生命危险。近年来, 医疗诊疗技术的改革与完善, 大大降低了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但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抢救措施时, 还需高度重视临床护理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密切关联[2, 12-14]。相关文献报道[3, 15], 对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指导, 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优质护理服务避免了传统护理模式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其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 通过个性化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预防并发症;通过吸氧和疼痛护理, 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通过宣教指导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避免其他不利因素对病情产生影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指导, 帮助患者缩短康复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16-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减轻疼痛,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预后, 值得在临床中积极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冠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对预后的影响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34(30):216-217.

[2] 陆豫, 王芳, 单丽萍, 等.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20(9):160-161.

[3] 袁园.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探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5, 45(16):53-54.

[4] 詹翠娥.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的具体实施.医学信息, 2015, 28(27):109-110.

[5] 王瑞英.探讨加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健康前沿, 2016, 23(4):40.

[6] 李富红.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3, 34(4):775.

[7] 林枝珠. 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6):101-102.

[8] 黄常英. 加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8(12):193.

[9] 宁娟.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5):112-113.

[10] 荆丽娜.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68):206-207.

[11] 陈明红.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7):78-79.

[12] 李梦芳.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1):179.

[13] 廖容, 彭锐.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当代护士旬刊, 2011(4):151-152.

[14] 周记. 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肌梗塞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医药, 2015(2):103-104.

[15] 梁蓉, 殷黑兰, 姚芳.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临床观察. 吉林医学, 2016, 37(4):999-1000.

[16] 冼燕君.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6):814-815.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1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pplied to the nursing care for chronic bronchiti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14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The 1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high-quality nursing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for 1 month. Then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1 month of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respons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ronic bronchitis; The elderly; High-quality servic

老年人群患上慢性支气管炎[1]的概率较高,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类疾病,随着天气的变化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可能会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体征一般为肺部??音、咳嗽疼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患者每年的发病总时间为4个月,研究还发现患者中男性偏多,该研究随机选取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上再添加优质护理,两组均连续护理1个月,并分析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0例,实验组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2.8)岁,病程在7~13年,平均病程为(11.9±2.1)年;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4±2.4)岁,病程在6~17年,平均病程为(12.3±1.7)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注意患者的病房环境、定期消毒、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观察记录。

实验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添加以下3条:

①饮食护理:患者应每天选择高纤维食物,以及高维生素[2]和高蛋白等食物,忌辛辣,多吃水果和蔬菜,特别像梨这种利于化痰的水果尽量保持每天一个。

②心理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常会伴有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给与正面开导和鼓励,耐心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知识,让患者带着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③药物护理:在医学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此病的情况比较多,护理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医生嘱托来给患者用药,并且时刻注意患者的体征变化,如有不良症状及时处理。

1.3 疗效评判

治疗效果的判断可以分为3类,即无效、有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消失,机体恢复正常,X胸片显示炎性病变均消除,痰菌[3]显示已转阴即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所改善,X胸片显示炎性病变部分消除即为有效;8 d治疗后患者病情几乎没有变化甚至更重即为无效。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比[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结果的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x±s)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从数据中显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满意度对比

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8%,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已经开始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它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支气管扩张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它常伴的并发症。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气候变化、过敏反应、吸烟等都是感染一般是最为主要的因素[5],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和胞病毒等侵入机体时,支原体与病毒相互结合损害呼吸道粘膜[6];气候发生变化时,呼吸道黏膜[7]的自身抵抗功能下降,黏膜血液循环不流畅,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的不正常收缩,从而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过敏反应中较为常见的是尘埃过敏和花粉过敏,据调查,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有过敏史的人数比例较大;国内外有研究证实,吸烟时间越长,患者发病率越高,戒烟对患者病情的减弱有推动作用[8]。

篇7

关键词:老年性精神障碍;优质护理;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其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对于高质量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老年性精神障碍一般发生在老年期(通常>65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临床上病理改变主要体现为大脑萎缩和神经细胞退变,病因多种多样,尚不明确,因此又称为原发退变性痴呆[1]。本病发病过程缓慢,多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社会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将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2015年3月~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患者年龄65~89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70.5±5.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72.5±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步态不稳、反应迟缓的特点,容易在平时生活中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因此,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尤为重要。病房环境应安静整洁,物品摆放固定,地面干燥、平坦,活动室应安装扶手,患者避免穿拖鞋,以防患者在活动过程中跌倒。老年患者的病房应安置在靠近厕所的区域,便于老年患夜间起夜,同时保证病房内灯光微光,有利于患者观察地面情况。老年人动作迟钝,床边应安装护栏,防止患者因起床时不稳而发生坠床。厕所铺防滑垫,地面保持无水渍,预防患者滑到。对于兴奋躁动的患者夜间应单独安排在一间病房,必要时给予患者安全约束,保证其他患者的正常休息。

1.2.2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老年性精神障碍一般起病隐渐,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以记忆障碍和个性改变并进行性全面性痴呆。发病初始常表现为健忘,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由于患者记忆力下降,护理人员在陪同患者检查或外出内活动时,保证患者在视线范围内,避免患者走丢或迷路,对于步态不稳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搀扶,防止患者跌倒摔伤。患者使用指甲刀等危险物品时应单独看护,用后及时收回,避免患者因为遗忘丢失,致使其他患者捡到对他人进行伤害。由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和感觉系统功能减退,对疾病的机体反应缓慢,容易发生合并其他疾病而使病情加剧恶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患者对药物的消化吸收及代x能力逐年减弱,长时间服药易发生药物的蓄积中毒,自身其他一些疾病需服用其他药物,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服药前护理人员解释治疗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注意事项等,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服药。在患者服药期间,护理人员应按医嘱逐渐递增药量,密切观察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时,应全程看护患者,让其缓慢服下,不要催促患者。对于服药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服药,服药后检查患者的口腔、手掌及衣兜,避免藏药。

1.2.3加强生活护理措施 由于病情的发展,患者各种自理能力日益退化,因而对其加强生活护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生活护理根据患者自理程度选择“半补偿”、“全补偿”或“支持教育法”[2]。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咀嚼无力,味觉减退,牙齿脱落,食管蠕动及收缩力减弱,胃的消化作用减弱。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部分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会出现抢食、拒食,甚至噎食、藏食,把饭菜偷偷倒掉,在患者进食时,应有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喂食。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的尿潴留,同时老年人胃排空延迟,也常伴有便秘的情况。每天询问并观察患者的二便情况,对于尿潴留患者可给予听流水声,冲洗等护理措施,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便秘的患者嘱咐其多饮水,多服用水果、蔬菜。护士可鼓励其喝些蜂蜜水或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这样有利于肠蠕动[3]。鼓励患者经常锻炼身体,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萎缩、汗液分泌减少,定期给予洗澡、更衣,水温适中,避免烫伤。对于卧床的患者要及时翻身,保证皮肤的表面干燥,实施床上擦浴,勤更换衣物。定期督促或协助患者晨晚间洗漱、梳头、剪指甲等,保持患者身体干净舒适。

1.2.4个体化心理疏导 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建立信任感,护理人员应热情亲切的接待患者,主动介绍主治医生的相关信息和医院环境的情况,尊重患者,减轻陌生环境带给患者的恐惧感。在住院期间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精神症状,护理人员通过沟通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结合患者的年龄、家庭结构、教育背景等因素,给予患者鼓励和劝导,耐心倾听老人的需要,鼓励其用平和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绪。对于言语不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的使用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细心地观察患者的反映变化,可以选着封闭式提问方法,患者通过点头或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根据其自身文化程度可以选择背诗,讲述过去经历,下棋等活动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在语言上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还要在平时生活中协助老年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工作。患者情绪不稳时,应适当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安慰性语言、纠正负性思维,安抚其负面情绪,待情绪稳定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即将出院的患者根据其自身特点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积极地进行康复性训练,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重拾建立良好生活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情况,主要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①完全依从:患者积极按时服药;②基本依从:患者起初有抵触行为,待沟通后,患者愿意服用;③不依从:患者直接拒接用药。组患者在出院当天均接受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选项采取密闭式答案,分别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79分)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服药依从性分析 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总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统计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73.68%,其中:13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10例不满意;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74%,其中:23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2例不满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P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在社会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优质护理服务在其他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老年性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准确把握老年性精神病治疗时的原则,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熟悉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实施个体化心理疏导,选择优质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得以强化,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病情,激发患者独立生活的信心,训练其基本生活能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使医患关系更为和谐。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程香.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03):249-250.

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2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e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受限为不完全性可逆,且呈现进行性进展的趋势,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群[1]。COPD病程长、反复性发作且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目前该病的治疗目的除了对患者气道及肺实质慢性炎症加以控制以及降低发病次数之外,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应加强对老年COPD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中规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58~78岁,平均(69.92±6.09)岁;病程3~14年,平均(7.01±1.55)年。将本组老年COPD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如下内容:(1)心理护理。老年COPD患者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紧张、抑郁及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均会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应注意加强对老年心理护理。(2)注重加强老年COPD患者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老年COPD的相关知识教育、自我护理细节教育以及如何配合治疗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形式。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咳痰、咯痰症状由“+++”转为“+”或者由“++”转为“-”,呼吸困难完全消失,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或者消失;有效:咳嗽、咯痰症状有“++”转为“+”或者由“+”转为“-”,呼吸困难显著缓解,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无效:咳嗽次数未减少或者反而增多,痰量增多且较之前粘稠度更高,用劲咳嗽仍旧不能排出或者需要吸痰,呼吸困难明显加剧,肺部啰音明显增多[2]。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由下表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一种在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疾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尤其对于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则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以至于由该病导致的病残率及死亡率也随之而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科疾病,气流受限一般是持续性发展或者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其发病大部分对有害颗粒或者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着一定的关系。加上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的下降,COPD会对老年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会对其心理造成重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08-01

1 影响因素

1.1患者及家属因素

大多数患者认为来医院就医就只是来治病的,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治好就行了,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不了解,对陪而不护、无陪护制度不理解,很多家属有一定的陪护意愿[1]。此外,部分患者及其家属担心护士不能很好地照顾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同时还担心享受优质护理会增加住院费用,对是否享受优质护理支持度不够高,虽然期望护士能有较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对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需求,但对护士提供的生活照顾表示不适应,部分患者甚至不接受护士提供治疗以外的任何服务。

1.2领导不够重视

大多数医院领导重医轻护,重经济利益轻服务水平,认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只是护士们的事,护理部只要执行就行了。其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医院各个方面的配合,护理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护理用具不到位,后勤支持力度不够等,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够影响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1.3医护人员观念落后

部分护士仍未能深刻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认识片面,在加强基础护理的态度方面,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基层医院依然存在护士短缺、护理人力资源结构不均衡、护理队伍稳定性差、护士职称比例严重失衡等因素,从而影响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基层医院招聘护士综合素质不高,部分责任护士参加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丰富,不能很好地观察病情、评估病人,存在护理安全隐患。

2 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了解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使更多的患者及家属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医院可以设宣传栏,公示服务内容,责任护士应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进而使患者及家属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

2.2 提高全院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服务理念反映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道德的理性认识,而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将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2]。全院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优质护理的理念深入每名医护人员的心中,使其认识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为临床一线工作保驾护航,才有可能将优质护理做得更好。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人力的配置是否齐全和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3]。在保证护士数量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以便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建立激励体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理质量、工作量、业务能力,病人满意度,给予不同的奖金系数,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3 总结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重在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纠正一些思想的偏差,才能将示范工程落到实处[4]。只要始终坚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细致观察患者,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就一定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张会芝,祖鹏婧.优质护理服务期间家属和病人陪护意愿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C):494495.

[2]史瑞芬.市场经济中护理服务文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1.

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母婴保健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母婴保健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由产科护理人员走出病房,进入家庭,深入社区,进行母婴保健护理,延续了病房整体护理,深化了社区温馨服务,深得社区病家满意,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料与方法

服务对象:产科出院1个月内的母婴人群。

服务方法:纳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行分区分组,责任包干制,每一责任小组由3名不同职称、不同年资的护士组成,每组承包所辖区域出院母婴的保健护理服务。

组织管理: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管理。制定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结合邵武市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考评标准制定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内容包括承包母婴服务的数量,母婴月子管理,母婴服务工作质量,母婴健康知识宣教,社区服务满意度等。

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管理:结合母婴具体情况,评估月子母婴健康状况,列出护理问题,实施动态评价管理,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科学育儿、产后指导等产科社区母婴保健。

注重反馈,持续改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针对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每个月召集社区母婴保健服务小组成员意见工作会,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评价护理服务效果,找出社区母婴护理服务缺陷,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评估,调整实施计划,落实优质护理,为社区产科母婴提供更切实、有效、便民的服务。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200户社区母婴护理服务情况评估调查:产妇护理技能评估,见表1。

婴儿照顾技能评估,见表2。

产科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比较,见表3。

调查资料显示,以人为本,开展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直接为母婴提供科学、系统、全程、专业、全面的产科照顾、母婴帮助、健康教育、护理服务。产妇及家属获得健康知识、产妇护理技能,婴儿照顾技能得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数减少,产妇及家属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讨论

探索了一条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在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中纳入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代表了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将产科护理工作发展与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相结合,积极为社区母婴提供整体化、个性化、连续性的产科科学专业的保健护理服务。

深化了产科护理实践,丰富了产科护理工作内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注重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母婴保健的家庭指导,并能根据个体差异为社区母婴人群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专业性整体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民众的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

增进了护患友谊,提高了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中,通过护士为母婴提供主动、温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母婴安全,这种主动寻找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优质护理服务,使社区人们真切感受到产科护士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增进了护患友谊,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更新了产科专业知识,提升了护士业务水平:随着人们对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的提高,不断加强母婴保健人员的师资培训,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较好地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专业、更人性化的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当护理面向社会,走向社区,贴近母婴,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之时,自身素质也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已经从“有病就医”的传统观点迈向了预防保健的全新理念,即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纳入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更注重“以人为本”,以“母婴为中心”的整体服务质量,极大提高了社区母婴保健护理质量,很好满足了社区家庭的需求,保障了母婴安全,促进了母婴健康,实践证明,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莉.产科助产士阶段式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