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物保护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文物保护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文物保护的措施

篇1

【关键词】 城墙;保护

近年来各地区各时代的城墙都遭到或多或少的破坏,因此,政府和文物界呼吁人们要保护古城墙,同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对于西安、南京、平遥等古城墙的保护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对于中国古代城墙保护的论文相对较少,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代城墙保护的意义

林春先生的《论南京城墙的保护》(《江苏地方志》2006年第三期)一文中,作者在叙述南京城墙建设的过程中,最终概括了城墙的三大特点为:一是打破城墙建造史上方形或矩形的规矩,而是依山傍水,“控岗拢之脊,扼江湖之险”,成为大规则的多边形;二是南京城墙的城砖大多数有文字,即“砖铭文”,它传递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三是“高监甲于海内”,把南京城墙与北京、西安、巴黎等地城墙比较,证明它是群城之冠。作者还指出南京城墙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成为南京市一份独特的具有重要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资源;南京城墙还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昭示后人居安思危、莫忘国耻;南京城墙也是接待内外宾的重要窗口。作者充分说明了南京城墙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此外,在朱明松先生的《扬州唐子城城墙遗址的保护现状与思考》(《文物保护》2003年)一文中,作者纵观了扬州自春秋战国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历经汉、六朝、隋、唐,明清至今的2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指出扬州唐子城遗址的历史价值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考古界和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1996年,国务院指定公布扬州城遗址(隋―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者在文中充分肯定了扬州唐子城城墙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重大价值。

二、古代城墙的现状

李亚先生的《广府故城保护与利用初探》一文中,作者提到现存故城即为明代砖城,城墙周长4500米,高13米,宽8米,除个别地段坍塌外,城墙、城门、瓮城保存基本完整,是冀南中原一带乃至华北地区仅存的明代故城城墙。

还有,在龚良、吕春华先生的《江苏古城墙的发展、保护与利用》(《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2期)一文中,作者追溯了江苏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出江苏现存的古城墙遗存,即保存有较多夯筑或堆筑的春秋战国的土城墙遗址;保留有能够体现筑城时强调防御坚固性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墙遗址;也保存着大量的隋唐至宋代的城墙遗址;还保存有大量的由砖石构筑的明清石城墙。

赵海英等人的《成纪古城发育主要病害及保护加固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该城址仅剩三分之一,目前仅北城墙和东城墙部分残存,西和南城墙已无任何遗迹可寻。而这仅仅部分残存北城墙和东城墙的还正在遭受着多种病害危及城墙的稳定。作者呼吁急待对其进行保护加固。

三、古代城墙的保护措施与开发利用

在尹建华、王正明先生的《成都迎曦下街古城墙的保护》(《四川文物》2002年第3期)中,作者提出对该城墙的保护维修方案为:遵从现状和历史真实性;展现成都古城墙的发展变化;做好排水设施;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修筑,古城墙砖的砌筑方式按现存东边城墙的顺序进行。

林春先生的《论南京城墙的保护》(《江苏地方志》2006年第三期)中,提出的建议为:教育为本,提高整个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是落实城墙保护的重要前提;建立统一的权威机构,是落实城墙保护的关键;充分认识法律在保护城墙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法加强对南京城墙的保护工作,其中运用法律保护城墙中,要完善南京城墙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立度;加强执法人员及部门的责任感等。

此外,在朱明松先生的《扬州唐子城城墙遗址的保护现状与思考》(《文物保护》2003年)中,作者也提到要建立唐城遗址保护责任制度;发挥城墙遗址的社会效益,以达到宣传、保护的目的。而且作者还指出,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短期计划,逐步消除城墙安全隐患。最后作者还建议在城墙的地带进行绿化工作对城墙进行保护。

《高昌故城保护工程简述》(《文物》第5期)中,提出要在遗址范围内的所有遗存进行登记注册,确定整个遗址的保护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等级,以便制定工程计划。还提出总的保护工程方法为:墙体坍塌加固;墙体裂缝加固;防止风化加固处理。通过这些保护手段可使高昌故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够以实物的状况继续存留,为日后进一步的保护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郑孝燮先生的《从明清北京城墙谈到一段明城墙的抢救》(《城市发展研究》1997.1)一文中,作者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提出仅存的一段明城墙不能丢。对于这段面临危机的明城墙要依法保护它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赵海英等人的《成纪古城发育主要病害及保护加固研究》一文中,提出在古城墙保护加固前进行考古清理发掘,顶面植被换种为根系较浅的植被,进一步研究适宜的墙顶覆盖植物,严禁再种植蔬菜,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确定城墙3米范围内设为隔离区,不得作为农业生产用地。此外,介绍到一些化学方法:针对墙体表面严重酥碱剥落的病害,采用小锚钉锚固加PS(一种液体压机硅酸钾材料)渗透的方法进行加固;对墙基凹进而特别疏松的酥碱土做加固时,先应适当清除这些疏松的酥碱土,然后以PS喷洒三遍进行渗透加固;墙体的孔洞以原土做适当改性后填补,表面进行PS―C灌浆封闭并作旧处理。

李亚先生的《广府故城保护与利用初探》中,作者提到现存明代的4.5公里城墙,不仅为河北省仅存,而且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便提出打造故城城墙风光带。建议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并制定计划和方案,对古城墙的瓮城、马面、古城楼、铺舍和垛口进行全面修复,再现故城当年明代城墙的雄浑和壮观,将古城墙打造成北方明代城墙的观光旅游点,供游人参观与凭吊,使其文化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篇2

关键词:襄阳古城;文化遗产现状;保护建议

襄阳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汉水中游,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襄阳古城始筑于公元前201年,到现在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北部的汉江从城墙下奔腾而过,城的东西南三面均为人工开凿的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护城河”。襄阳城城墙坚固、墙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襄阳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矛盾,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古城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的同时满足当地居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尚且存在较多的难题。关于文化遗产旅游管理的研究,我国出现了两个派别,一派认为可采用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另一派则认为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该分离,王兴斌提出了旅游服务的特殊性,他认为文化遗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等都应该分离且制衡。

1 襄阳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针对全国普遍存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逐渐形成了三个方面:文物古迹、历史地段以及古城整体空间环境[ ]。以此为据简述襄阳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1 文物古迹保护现状

襄阳古城的文物古迹保护状况总体来说良好。古城内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装饰小品、名树古木大都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及时的保护,且政府已经对襄阳古城实施了古城墙环境整治、道路改造、会馆维修等项目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当地居民保护态度消极;2、文物古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3、文物古迹受到的自然侵蚀;4、文物古迹利用不合理。

1.2 历史地段保护现状

襄阳古城内历史地段以襄阳北街为代表,虽是一条仿古街道,但其整体风貌与周围环境相符,在建筑风格、比例、色彩、功能利用等方面较为合理。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保障,也为旅游需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因为过度的商业化掩埋了其中的生活性与世俗性的文化氛围。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1、历史街区内保护环境恶劣;2、为保护景观使得居民生活不便。

1.3 古城整体空间环境保护现状

整体空间环境反应的是一个地方的整体风貌与特色,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关键性差异。古城整体空间环境保护在于它需要着眼于全城,笔者分为古城布局、古城格局、城市环境三个内容来论述。

1.3.1城布局的保护。襄阳古城四面环水,1997年以来,襄阳市为再现“华夏第一城池”的风采,依照“截污、疏浚、护岸、置景”的原则治理护城河。但古城周边环境却在恶化,山脉淡化、护城河周围出现影响其连通性的盈利性建筑与设施,古城周边不断出现的新建筑不仅与原有的建筑风格不符,与自然环境也缺少协调感。

1.3.2古城格局的保护。古城格局是古城物质空间构成的宏观体现。襄阳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古城内街道呈棋盘式,东街、西街、南街、北街是古城内街道的骨架,其他街道与之平行或垂直分布,古城内的民居、小院、衙门等随之呈矩形排列。现在古城内道路基本保持原有格局,但东、西大街拓宽道路,路边的古树被大量砍伐,护城河两岸原本规划的绿化地带被其他建筑占用。

1.3.3古城环境的保护。近代以来,西式建筑进入襄阳古城,许多中式商铺的门面变成了西式。到了现代,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屈指可数,古城的特色逐渐淡化。且因为高大新建筑的出现,原本古城内宏伟壮丽的古城标志变得渺小,严重破坏了古城原本的和谐、古朴的视觉感。

2 襄阳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2.1 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内容的建议

2.1.1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实施

法律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襄阳古城文化遗产已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的保护,数量众多、内容充足,但部分法律法规缺乏可行性,多是介绍古城历史价值、基本状况,具体的规划方向少有提及。笔者建议,法律法规应明确指出如何保护、如何改造、如何利用,使其具有落实基础;另一方面,应将向群众宣传古城保护及其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工作。

2.1.2为古城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古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国名城保护资金无论从筹集、分配还是运做都十分薄弱,襄阳市从工商利润中提取资金用于古城保护,此外还向国家申报部分经费。但这些资金是远远不足的,还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可以要求古建筑、古民居的使用者自行负责修缮自己使用的建筑;(2)从旅游收入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3)以政府的名义,本着“投资者受益”的原则从民间筹资,文化遗产旅游化所得收益再回馈给投资者,鼓励社会民众投资。

2.1.3落实行政管理制度责任制

行政管理体制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做到如下工作:(1)定时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专业人员进行普查,对无形文化遗产及其传承者进行活态的保护;(2)根据文化遗产普查情况制定保护规划,将保护责任落实到某个部门甚至是个人;(3)监督规划的实施,并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4)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会,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时更新保护内容;(5)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专项经费,保障文化z产保护所需要的稳定且长期的资金来源;(6)调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公众参与基础,鼓励更多群众加入文化遗产保护;(7)依托当地高校培养古城保护专项人才。

3 对于文化遗产具体的保护建议

合理开发利用古城资源,赋予其新的功能与活力,使古城具有真正的生存能力和使用价值,是延续古城生命的有效手段。对于文化遗产具体的保护建议,依然从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古城整体及历史文化内涵四个层次展开。

3.1 文化古迹的保护

根据古城内建筑的现实情况,应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对症下药:如昭明台和米公祠现作为博物馆来使用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夫人城上的韩夫人塑像作为旅游景点来宣传其历史文化,不失为一种科学的利用方式、古城的六座城门保留了较多的历史信息,应全力保留、护城河应保留沿河景观,最大程度地恢复护城河原有风貌。

3.2 历史地段的保护

我国历史地段的保护以传统格局和风貌完整为主。历史地段的保护原则:首先当地居民要继续居住,应维持其使用功能;第二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第三要保护真实历史遗存,不能一味仿古造假。以此原则为基础,襄阳古城内的街区可以做以下努力:1、对于古民居、古建筑,要进行结构保存和局部保存;2、襄阳古城内的街道基本保持原来的格局,应极力保留;3、根据历史街区内建筑的高度、尺度、色彩、L格控制其周围建筑,使新建建筑不破坏原本的街区景观。4、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排水等应保证居民的现代化生活所需;5、通过提供新市区的住房,适当减少住户,减少古城人口压力。

3.3 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古城的布局调整,古城周围的山水景观对古城的布局有着莫大的影响。可做如下努力:1、减轻古城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可以把工业、过剩人口、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转移到古城外,古城以居住、旅游服务、文化功能为主;2、街道可增加古座椅、古灯饰和绿化带等;3、注重襄阳古城的山水天然屏障。护城河、汉江应该引导疏浚,清理河道保护水体。真武山、凤凰山、岘山应注重保护植被、明确划定保护区域;4、古城内部人文景观,应注重古建筑、古街道、古格局的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还原古城内的生活性和世俗性。

3.4 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

古城传统文化是古城的灵魂,襄阳古城有着2800年的历史,留下了很多文化瑰宝。襄阳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淳朴的民风民俗、古老的建筑形式、独特的音乐与舞蹈表演、历史典故等。文化内涵上的继承与发扬是保持古城生命力与活力的重要一环,做好这一环,才能让襄阳拥有永久的灵魂,走向更广阔的的舞台。

4 总结

襄阳古城的保护现状总体良好,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当地居民消极的保护意识、保护环境非常恶劣、文物古迹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整个古城空间环境有所退化等方面,这些令人惋惜的情况已不可挽回,能做的就是在现有遗存的基础上政府加强引导、管理与宣传,从法律法规、资金保障、行政制度三方面全方位立体保护襄阳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襄阳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要遵循其根源文化的发展脉络,无论是文物古迹、历史地段、整体空间环境还是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都需要在其考察历史、文化梳理、保护为先的基础上进行。

参考文献

[1]脉络相承 共生发展――对于古城绍兴历史街区环境保护的思考[J]. 沈康敏,胡兴华. 建筑设计管理. 2005(03)

[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发展研究[D]. 倪明.苏州科技学院 2008

[3]基于“整体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D]. 柳秋英.苏州科技学院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