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5 12:3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隔代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引言
前不久,笔者就我市“隔代教育”情况,趁我市某小学开家长会之机,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学生是随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长大的。对于老人带孩子,76%的年轻父母表示对孩子的生活及安全很放心,但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不放心;有58%的年轻父母认为孩子可以学到尊老爱幼、礼貌、谦让、节俭等传统美德;94%的年轻父母认为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性格或习惯,孩子在家里变得任性娇气、惟我独尊、霸道蛮横、懒惰散漫;56%的年轻父母同时觉得孩子在外面变得胆小、过于听话、无主见,偏于内向;有86%的年轻父母认为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会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82%的年轻父母表示如果有时间会选择自己带孩子。
2、隔代教育的优势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带出一宝”。首先,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老人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因而更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
其次,老人有着比较丰富的育儿经验,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起码是教育了两代人,有了儿女辈的实践,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的一些突况,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经验是很重要的,现在各种类型的育儿书籍、教育书籍,也都离不开实践的经验。小孩生病大家都乐意去咨询一些老医生,也都是看中了他们的经验。
第三,老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是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飞人乔丹就曾这样说过:“其实变老是我由衷期待的事之一,做个老人应该是挺有趣的,我可以跟一堆心爱的孩子们吹牛讲故事,甚至撒点小谎,这听起来不是挺有趣的吗?像我就常向家中的长辈请教一些问题,问一些他们那个时代的事,看得出来那让他们觉得好开心。从回答问题中,他们仿佛寻回了那个时代,也让我知道了他们曾经经历过多么重大的事件。比如说象我太太那边的人,他们最爱聊我还没有到芝加哥来之前的事,谈以前的芝加哥是什么样子的,像帮派、政治等等的重大事情,等我老的时候,大概也会跟孩子们说我这个时代的芝加哥是什么样子吧。”
第四,有学问、有才能的老人教育孩子能达到很好的启蒙教育效果。隔代教育中,孩子与有学问、有才能的老人家在一起,自然可以学到知识,坚定信心,树立远大理想。老人对孩子的启发和教导同样能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脑思维,从而达到较好的启蒙教育效果。
第五、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3、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
隔代教育虽然好处多多,但年青家长并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隔代教育上。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对此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
(1)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多数老人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不能得到矫正。我市枫树山某小区有一住户,母亲为督促儿子改掉粗心习惯,要求他每天把家庭作业记下来,回家做完后再大声朗读检查一遍。可孩子嘀咕嫌烦,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瞒着媳妇去学校抄题目,再悄悄替孙子改正错题。孩子毛病未改,期终考试数学刚刚及格,结果母亲发火、奶奶垂泪,乱成一团。
(2)老人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由于隔代家长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年代与孙辈们所处年代在时间上跨度大,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各时代的经济差误不同,地位不同,时代给予各人的压力不同,他们在对子女如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新兴时尚事物,隔代家长们很难接受,也很难学习例如电脑已普及化,但隔代家长对此看法不一由于自已不了解,又得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得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变少了。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不出格,而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这样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3)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孩子的依赖性,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隔代家长种种做法,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祖辈们的包办代替只是短暂的这种怕孩子吃亏怕孩子摔倒的心理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包办代替不可能代孩子做一切事,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未来的路很长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尝试,相反这种包办一切,只会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4)隔代教育引起家庭内部教育现象的不一致。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而年青父母们对现代教育观念吸收较快,两代人在对待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出现不一致,如父母在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引导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友好游戏,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而祖辈容易从自己孩子“利益”出发,保证孩子“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易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祖辈们对孩子的爱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0-5岁儿童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这种需要,是祖辈们不能满足的祖辈的爱更多在于满足幼儿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对于更高层次的需要——情感归属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满足。
4、对策
显然,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如何扬利除弊,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是祖辈家长和年轻父母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
4.1 年轻父母
(1)明责任、不推脱。作为孩子的父母,要端正父母育儿观念,不要轻易将责任推向祖辈。众多有识之士郑重指出 “父母有教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是的,父母不应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轻易交给祖辈,即便要将子女托给长辈,也要意识到其不利因素而加以消除。不因工作忙为“借口”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使孩子的心灵渴望和痛苦埋藏心底,无处释放,造成亲子隔阂,更不能将孩子轻易交给长辈就“万事大吉”,以此丧失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年轻的父母只要有情点击,合理安排,就能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多沟通、互学习。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如周末带孩子外出,睡前讲故事,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4.2 祖辈家长
(1)教有方、管有度。首先要端正教养观念。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娇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如:刷牙、洗手帕、穿衣穿鞋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引导,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孩子独立去解决,培养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其次,让孩子感受批评。有些祖辈怕孩子受委屈,不愿意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点批评也是正常的,虽然当时孩子的心理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谁能保证他的一生中不受委屈呢?
(2)多观察、好引导。祖辈家长往往以单一的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百听百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以致不全面地、客观地衡量孩子,无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久而久之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扼杀了孩子潜能的发挥,错失了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创造能力的良机。孩子好奇、好问、好动,易接受新事物,但辨别能力较差,学习意志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祖辈应遵循客观规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思想品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健康等,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满足竞争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要。隔代家庭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祖辈抚养较父辈抚养有更深的代沟,祖辈与孙辈缺少交流,因而易养成孤僻、寡言的性格,针对这一实际,家长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请孩子每天谈谈学校、班级发生的事;请孩子为家长讲故事;过民主生活;开展户外活动等。在接触孩子时发现他有优点或进步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激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既使做错也不轻易下结论,予以批评指责,而应以亲切的目光,关爱的口吻耐心询问,如:“你为什么这样做?”“能不能做得更好些?”等等,给他以反思的过程、回旋的余地,从而充分发挥其内因的作用,尊重其主体地位,感悟自己的得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会导致不良的行为,继而产生不良的后果,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务必重视和关注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学新知,促提高。作为老人,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平时与育儿经验较为科学、有成效的邻居们多交流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从中汲取可以利用的好的做法。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辩证的,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扬长避短,才是教育好孩子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史瑾.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网.
篇2
“隔代教育”的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祖辈生活,孩子年纪越小,占隔代教育的比重越高。随着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在城市打拼,而把自己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去照顾,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一、隔代教养现象的社会背景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竞争意识、自我实现意识、效益观不断增强。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大多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而在乡村中的年轻父母,大多会选择外出打工来多赚些钱,把孩子留给祖辈照顾。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慢慢就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然而与亲子教养相比较,隔代教养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不能不令人正视。
二、隔代教养的“利”
(一)、老人的心态更平和
当下的父母都是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有可能会将白天工作的情绪带回家,导致孩子的情绪也不好。但是,祖辈们已经远离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能够很快和孩子打成一片,陪伴孩子很好地玩耍,这样的心态也为今后孩子的教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老人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
祖辈在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上面,往往比父母更有经验,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能够较快较好地解决,这也是祖辈进行教养的一个优势。
(三)、解决了父母的忧虑
祖辈们永远是除了父母,最疼爱孩子的人,相对于保姆和育儿机构,祖辈能够给予孩子更好的照顾和更多的爱,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和足够的安全感,而且因为他们的照顾,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打拼自己的事业,完成自己的梦想。祖辈的教养对社会另一种家庭――单亲家庭的教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着父亲或母亲缺失的问题,但是祖辈们的加入,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弥补了父母亲性别角色的空缺,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隔代教养的“弊”
(一)、隔代教养阻滞儿童智能的培养开发
虽然有许多老人知识渊博、思想开放,育儿经验相当丰富,但是大多数的老人没有接触过新的教育理念,他们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老套。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快乐,然而老人们因为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便很少愿意出去走动了,也会因为顾及孩子的安全,常常让孩子呆在家里,殊不知这样会束缚孩子的自由,是孩子失去很多感官训练的机会,更不能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阻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二)、隔代教养导致儿童自理能力的缺失和骄纵的性格
长期由祖辈教养的孩子,大多依赖性较强,不光如此,还会出现任性,骄纵,蛮横等特点。很多由祖辈抚养的幼儿的独立性是相当差的,各方面的自理能力也和别的孩子差了一大截。然而对于祖辈来说,教养一个小孩需要花费自己巨大的精力,而结果往往却是吃力不讨好,这样对于祖辈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四、应对隔代教养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改善教养策略
1、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爱孩子
祖辈们要理智地爱孩子,切记不能让关爱变成溺爱,这样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能力,学会放手去爱。
2、接受并学习新思想
祖辈们应该积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切记不能固守成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该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3、学会与儿童沟通交流
祖辈们要学习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需要些什么,想做些什么,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
(二)、家园共育改善教养策略
1、建立及时反馈加强共育目标
幼儿园应通过各种方式与家庭合作,关注儿童在家庭,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状况,做好及时反馈信息,教师及时矫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利用一些园内活动,让祖辈家长获得新的教育思想,让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中。
2、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沟通
由于不同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家长的素质、教养水平不同,隔代教育的方式也出现不同的类型,对于教师来说,做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也要像教育幼儿一样“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隔代教育长辈家长,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指导方法,以期促进指导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隔代教育;扬长避短;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67-02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应酬、娱乐等各种原因经常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这时,照料孙辈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另一方面,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出于对下一代的喜爱之情,也心甘情愿地挑起带孩子的重任。
但这种隔代教育正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困扰与烦恼。据一项统计表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门诊每年接诊的小患者中有90%以上是由于曾经受到不当的家庭教育而导致疾病上身,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不当的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心理疾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育事小,存在隐患事大。那么,作为年轻父母,该如何正确处理隔代教育呢?
一、隔代教育在现今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目前,隔代教育有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为了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项有关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总数的一半,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这主要还是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原因所致,因为年轻父母们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不得已才将孩子委托给最信赖的老人代为照顾,所以就必然形成了隔代家庭教育结构。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人带孩子毕竟是一个过渡时期,到一定时候,孩子还是由自己的父母来带,在短时间内却很难适应父母的另一种教育方式,隔代教育也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1、祖辈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他们常常包办代替,有求必应,这样的教育容易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培养。如:一天下午4点整,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急匆匆地往学校的二楼跑,把孙子接下楼后,忙打起伞拼命将孙子往伞下拉,生怕雨水落到孙子身上,孙子一边走还一边喝着奶。突然,孙子的鞋带松了,奶奶马上把伞递给孙子,吃力地弯下腰给孙子把鞋带系好。这样做的结果将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同时也失去了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对大人产生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2、祖辈们的自身经验与现今科学教育起冲突
由于祖辈们知识面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容易靠自身经验来带孩子,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如:一位一周岁多的小女孩平时比较任性,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拿着吃,有次她妈妈正在吃桔子,她也嚷嚷着要吃,还非要自己拿着吃,这位妈妈很有耐心地告诉她原由,可她就是不依,还干脆躺在地上边哭边打滚,妈妈继续跟她说道理,但决不妥协孩子的无理要求。可长辈们就心疼了,马上抱起孩子说:“你就给她吧!别把她弄哭了啊!”其实,哭只是孩子的一种发泄,发泄完就会消气,同时坏毛病也将逐渐随着正确的引导而不再重演。
3、祖辈们重“身”不重“心”,易造成亲子隔阂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为孩子吃饱喝足,不生病不出事,就算是健康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由于孩子较少与父母相处,对父母找不到感觉。当孩子在情感上与父母产生隔阂后,父母不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本班的诸葛冰莹由于只在周末与父母一起生活,因此对父母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虽然经过大人的一再解释,孩子渐渐接纳了父母,但看得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很淡,不像一些与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那样“粘”父母,对父母缺乏足够的亲切感和依赖感。
4、祖辈们的百般“护架”,阻碍了孩子心智的发展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幼儿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三、走出误区,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专家指出,0――7岁是孩子重要的性格形成期,在这一时期,孩子如果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与父母缺少交流、感情培养的机会,再加上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特殊溺爱,与现代教育方法格格不入等,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一些很强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一起来关注怎样让我们的隔代教育更优化,让我们的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健康成长。
1、学会调节,让祖辈了解溺爱的弊端
祖辈们由于晚年孙儿绕膝,溺爱之心无不倾倾注于孙儿身上,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并形成与老人相对的教育方式,而老人往往不能理解,或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瓦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成果。作为父母,面对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让祖辈了解溺爱的弊端,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沟通,相互形成合力统一的教育观。
2、扬长避短,交流现代教育理念
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如:有些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但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肯定会和现在社会有差距,我们要想办法说服祖辈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培育现代的孩子,才不耽误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但作为儿女也不能过于苛刻,要多与祖辈们真心交流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一定能理解,也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3、身心并重,满足孩子心灵“饥渴”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拥有一颗健康“心”的重要性。孩子长期与祖辈在一起生活,与父母缺少接触,要想排除这种亲子隔阂,作为父母最好能每天抽空陪孩子说说玩玩,要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但作为年轻父母往往不够自觉,只顾自己的工作很少顾及孩子,作为祖辈就应该起到督促作用,提醒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4、考虑安全的同时,保护孩子探索欲望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5、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我们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 让“隔代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特色教育”。学校和社会也可举办一些家长学校,如:爷爷奶奶班、家教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家教育人新知识。进而改变“重智轻德”、“重男轻女”的狭隘观念,划清“关心”与“溺爱”的界线,走出“长大自成人”的家教误区;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个性,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这种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级政府要引起重视,使“隔代教育”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因为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要用心地去做,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良师,做孩子的益友,就能真正做好隔代教育。
参考资料
[1] 卢乐珍. 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1.1.
[2] 汪菲.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幼儿教育,2008.9.
[3] 汪伯英, 皇浦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文. 隔代沟通有方[J]. 家庭教育,2002.12.
[5]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2005.12.
[6] 方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家庭教育,2000.11.
[7] 周雁.把握教育契机. 幼儿教育,2008.9.
[8] 李径宇. 养不教谁之过[J]. 新闻周刊,2004.21.
(上接165页)2、扬长避短,交流现代教育理念
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如:有些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但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肯定会和现在社会有差距,我们要想办法说服祖辈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培育现代的孩子,才不耽误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但作为儿女也不能过于苛刻,要多与祖辈们真心交流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一定能理解,也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3、身心并重,满足孩子心灵“饥渴”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拥有一颗健康“心”的重要性。孩子长期与祖辈在一起生活,与父母缺少接触,要想排除这种亲子隔阂,作为父母最好能每天抽空陪孩子说说玩玩,要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但作为年轻父母往往不够自觉,只顾自己的工作很少顾及孩子,作为祖辈就应该起到督促作用,提醒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4、考虑安全的同时,保护孩子探索欲望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5、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我们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 让“隔代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特色教育”。学校和社会也可举办一些家长学校,如:爷爷奶奶班、家教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家教育人新知识。进而改变“重智轻德”、“重男轻女”的狭隘观念,划清“关心”与“溺爱”的界线,走出“长大自成人”的家教误区;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个性,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这种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级政府要引起重视,使“隔代教育”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因为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要用心地去做,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良师,做孩子的益友,就能真正做好隔代教育。
参考资料
[1] 卢乐珍.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1.1.
[2] 汪菲.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幼儿教育,2008.9.
[3] 汪伯英,皇浦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文.隔代沟通有方[J].家庭教育,2002.12.
[5]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2005.12.
[6] 方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家庭教育,2000.11.
篇4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
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篇5
关键词:隔代教育;利弊;优化;个性发展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形态,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提出可以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隔代教育现状
现在年轻的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教育孩子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已经转移到了祖辈身上,导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自觉地晋升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较早的入学教育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所以他们几乎不存在隔代教育。虽然我国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但也有不容忽视的优势,只有针对隔代教育的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优化建议,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2.隔代教育的类型
2.1过分关注型
祖辈对孩子的爱是倾尽更多心血和关爱的,孩子们本来自己能做的事情,由于祖辈们的关怀备至,替他们把所有的事都完成了。孩子本来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能力,也被祖辈们剥夺了。
2.2过分监督型
有的祖辈由于自己对第二代的教育问题,然后会在第三代身上改变教育方式,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这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不自主性,由此还形成了对成人的不信任感以及惧怕感。
2.3严厉惩罚型
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认为这样就能督促孩子们学习和提高社会能力。其实不然,过度严厉会阻碍他们性格的发展,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者叛逆心理。
2.4民主、温暖和理解型
这种祖辈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积极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他们对孩子的耐心和细心,让他们能用较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3.隔代教育的优劣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隔代教育作为中国一种很普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隔代教育作为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清楚明确的把握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3.1隔代教育的良性影响
1)由于祖辈时间富裕,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又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安全监管、情感需求等给予相当妥善的保障,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例如:玩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天性,他们通过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而祖辈充裕的时间为幼儿创造了游戏的条件和环境,亲身参与,引导学习。3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对孩子在身体、智力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而祖辈充裕的时间使这项活动的实现成为可能。
2)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能应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的常规性问题,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例如,在对于感冒这个问题上,年轻家长就可能小题大做,但是祖辈们就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3)祖辈的传统美德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榜样。祖辈们具有大半生的人生阅历,在孩子身上能传承善良美德、是非原则、生活智慧,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在节约食物方面,祖辈的勤俭朴素习惯对幼儿是很好的榜样,祖辈们经常性的习惯会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养观念相对滞后,对孩子的要求很单一,只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这样也容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多数祖辈常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往往导致“隔代惯”。于是孩子很难再接受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与父母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
2)过分的安全保,使孩子的创新品质受到限制。祖辈对孩子表现出的某些行为总是急于阻止,这使得孩子天生的创新品质难以充分拓展。
3)祖辈的知识水平较低,这种说法是相对的,一些祖辈的知识水平较低,尤其对于英语教学,不能很好的辅导孩子;对于音乐、绘画等特长培训,积极的引导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祖辈对这方面的引导作用明显不够。
4)家长和祖辈教育理念不一致,祖辈的教育方法老套,主观、简单,而现代家长的教育理念前卫、新潮。现代家长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积极、热情、以及独立自主的社会能力,让他们从小就锻炼成一种开朗的性格,而祖辈对孩子的重视主要是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导致教育理念的偏差。
4.隔代教育的优化建议
4.1从家长角度
父辈和祖辈要相互配合,做好各自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定位。孩子的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和抚养子女的责任,在要祖辈帮忙照顾孩子的同时,协调好祖辈教育和亲自教育的关系,形成合作教育。做父母的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争取多跟孩子在一起,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引导孩子兴趣的发展和性格的养成,而不能把孩子全权交给父母。
4.2从祖辈的角度
祖辈们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不能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孩子,要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干”观念。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儿童自己收拾碗筷、自己穿脱衣服等。并且将一些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对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还应主动阅读一些早教普及性读本,学习一些现代的关于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要靠科学的力量教育孩子,不能单纯的靠经验来培养孩子。
4.3从社会舆论角度
社会舆论的力量对改善隔代教育问题来说不容小觑,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要鼓励编写和出版祖辈家长读物,增加隔代教育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满足祖辈家长这一广大人群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隔代教育的指导网络,多宣传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结合好的典型。
5.结语
隔代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从家长的角度、祖辈的角度和社会舆论的角度出发,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幼儿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善,使我们的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玲玲.关于现代家庭如何跳出隔代教育困境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9(10)
篇6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 良性互动
现实社会中,很多年轻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之中,于是隔代教育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亲代的教养角色被隔代所代替。儿童正处于人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接受怎样的教育,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儿童入园,甚至一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更多孩子的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甚至是成年早期,都是跟祖父母一起度过的,祖父母成为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一、隔代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一般有两种,直接由父母抚养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家庭教育结构的改变,“421”式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庭教育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改革高速发展,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既要加倍投入到工作之中,争取事业的成功,又要兼顾家庭的幸福美满。倾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将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隔代教育大有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王极盛的研究,将隔代教育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过分关注型。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增加许多经验,增强能力。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而代之,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二是过分监督型。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做任何事都不放心。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时,祖辈会因为嫌孩子碍手碍脚或担心孩子受累等原因而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这样,无形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愿意去尝试。
三是民主、温暖和理解型。有的家长会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但这样的方式确实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好发展。
二、隔代教育利弊因素
1.不利的因素
(1)过分的溺爱和保护。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孙辈的过度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呵护,所以由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2)部分祖辈观念的相对落后。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A.哈里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由父母或相当于父母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祖辈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做法对正处于习惯形成阶段的儿童的负面影响。许多爷爷奶奶,特别是农村祖辈,观念相对落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
2.有利因素
(1)祖辈比父辈在情感和时间上都占有优势。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本能地对孩子产生慈爱之心,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能够更全面地注意。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地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2)有利于幼儿学习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成功的隔代教育,会使孩子对此有所了解,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风气变得日渐浮华,成年人不免会沾染上诸如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孩子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节俭、诚信、孝顺等现代社会并不过分强调的传统美德会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孙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受益终生。
三、对于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
家庭教育专家李洪曾说,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年轻父母和祖辈们要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
1.端正对早期教育的认识
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中,既强调儿童基本素质的塑造,又强调个性和特长的培养,充分体现完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是儿童教育的核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个体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基础与可能,而不能成为儿童以后教育的绊脚石。对儿童来说,文化知识的传授只是早期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而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对此年龄段的儿童发展更为重要。
2.提高祖辈家长的育儿素质
积极协同幼儿园、社区,开办家长学校,编辑适合老年家长阅读的早教普及性读本,传授一些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介绍一些生活化的,便于家庭操作的婴儿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裴斯泰洛奇指出,儿童心理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现象,存在程度的差异。教育者要考虑儿童年龄阶段问题。早期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早期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培训,使祖辈家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3.积极打造混合型家庭教育模式
篇7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投入极大的精力,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抚养和教育。实行隔代教育的家庭数目如此庞大,自然难免滋生一些问题,于是近年来,很多人都开始指责隔代教育,把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良后果都归咎其中,认为隔代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还有学者断言,隔代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绝对低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但据我们调查了解,隔代教育并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远如杰出的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近有勇夺奥运金牌的刘翔,都是隔代教育下孩子取得成功的典范。可见,隔代教育未必是一场注定会输的“仗”,只要注意方法,成功“闯关”,一样会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因此,本刊悉心为选择隔代教育的家庭打造了本期攻略,以帮助家长在隔代教育中赢得三代人各得其所的三赢局面。
声音:隔代教育是无奈之举,也是优势所在
文/凌 衍
不少家长之所以选择隔代教育,除了双职工时间、精力不足,专业育儿机构缺乏,保姆行业远非职业化,经济能力有限的社会现实,以及诸如住房紧张、出外学习工作等客观因素外,隔代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隔代家长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后方基础”,他们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使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使很多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里,隔代家长能很好地弥补这类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缺失,给孩子提供可模仿的性别特征,使他获得同性的心理支持,这对孩子健康的性别认知有着正面的作用。
其次,隔代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充分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于为孩子奉献,这使孩子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的保障,也为孩子接受早期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他们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需要。隔代家长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大,不少年轻父母都会不自觉地把紧张气氛带入家庭,过早地使孩子参与竞争,剥夺了他童年本应有的快乐。而隔代家长大多已经退出了社会竞争的主流,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他们更容易冷静、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需要,使孩子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我们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成功的隔代教育,会使孩子对此有所了解,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另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风气变得日渐浮华,成年人不免会沾染上诸如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老一辈朴素、坚毅、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在当今社会里也就越发显得可贵,能够为孩子灌输更多做人的道理。
搜索:成功个案就在身边
刘女士(28岁):我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孩子出生后请过几个保姆,不是文化程度特别低就是为人不可靠,很多事情我们只能亲力亲为,经济状况又不允许我做“全职妈妈”,真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刚好我母亲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我就请她来带孩子。有了她的帮助我安心很多,她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都很丰富,孩子爱卫生、讲礼貌之类的好习惯都是她教的。她还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读书,回答孩子希奇古怪的问题。现在孩子求知欲很强,知识面也挺广,说话做事有条理,比很多同龄人显得成熟。
张爷爷(62岁):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本身的生活能力比较差,下班后经常下馆子,家务也是请钟点工做。孙子东东出生以后,他们一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也不够勤快,有些手忙脚乱,所以弄得东东常挨饿,还动不动生病。我和老伴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请缨把东东接回来了。儿子儿媳下班后和周末也过来,跟着我们学带孩子。现在东东在我们这里一年多了,身体很好,个头也长了不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亲。
明明(6岁):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说我搭积木特别漂亮,老师也说我以后肯定能做建筑师,其实这都是外公教的。我外公是在英国留过学的建筑设计师,城里许多高楼都是他设计的。外公退休以后经常陪着我,除了搭积木,他还教我下国际象棋,现在我是小“棋士”,能下赢许多大孩子。外公还经常和我练习英语会话,教会我好多单词和句子,上个月就辅导我在市里的儿童英语演讲中得了奖。好多小朋友都羡慕我能跟外公一起住呢。
黄先生(37岁):暑假时我把上一年级的儿子放到乡下老家,假期结束后发现他以前浪费的坏习惯没有了,不再是果汁喝一半就倒掉,米饭吃两口就不要。我感叹孩子懂事了,儿子却说是跟爷爷学的。我们现在工作压力大,又要交际应酬,回家后真没什么精力和孩子“周旋”,对他的一些坏习惯,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一代人很多纯朴的个性,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非常难得,让孩子多跟老人接触,确实能让他学到一些良好的品性。我觉得适当的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措施:一切为了孩子
事物都有两面性,隔代教育有着亲子教育无法比拟的各种优势,也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无论存在怎样的弊病,隔代教育的初衷始终是朴素善良的。曾经有位爷爷对当父亲的说:“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孩子自己的。”所以,只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两代家长共同努力“查漏补缺”,隔代教育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查漏:一些老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孙辈身上,对孩子过于溺爱,为孩子“全方位服务”,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予以满足,容易使孩子刁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日后难以与人相处。
补缺:年轻父母要及时和老人沟通,提醒老人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帮助老人做到挚爱但不溺爱孩子。
老人要把养育的态度从单纯的“疼”转化为“教”,对孩子要满足有限,帮忙有忌,适当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注意培养他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
查漏:隔代家长一般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容易固守尘封,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过于传统,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的性格。
补缺:年轻父母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快,而且是社会主流的活跃分子,接受的知识信息更多,因此在给老人创造机会更新思维的同时,也要亲力亲为,培养孩子富于创造性、知识结构合理和容纳性强的思维方式。
用知识和经验浇灌孩子的同时,隔代家长要注意摈弃不良的旧习惯,不要盲目迷信经验,要善于听取年轻人的意见,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和相关培训自觉更新观念,在教育手法和理念上紧跟时代步伐。
查漏: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年轻父母的责任缺失,使亲子间关系淡漠,并演变为“亲子隔阂”。
补缺: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即使工作再忙,父母回到家里也要多陪伴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想法。这样才能增强与孩子的互动,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老人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可以协助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为亲子间的交流创造机会,重视“父母之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作用。
查漏:老年人体力有限,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会对孩子的活动范围和内容过多限制,不利于孩子健康体魄的形成,孩子也会因此减少与人沟通的机会,而隔代家长步入晚年后的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还会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补缺:在隔代家长体力不足的家庭中,年轻父母要特别注意补充给孩子的户外活动。周末或假期要多带孩子出门,或报名各类培训班,给孩子提供体育锻炼和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不方便出门的隔代家长可以邀请其他有孩子的家庭来做客,年轻父母也要多带孩子去朋友、亲戚家做客,让孩子学会与人交际沟通。年轻父母要多用自己的活力来感染老人和孩子,老人也应调整自我心态,努力在孩子面前展现出积极乐观的健康情绪。
查漏:由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差距,年轻父母和老人间容易就孩子的教育方式产生分歧,父母一个要求,祖辈一个说法,常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成为小“两面派”。
补缺:两代家长要注意协调关系,有分歧私下解决,不要给孩子造成家庭不和睦的印象。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沟通协商,解决矛盾纠纷,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协调出给孩子的共同标准。
篇8
隔代抚养的优势显而易见,老人更有照料经验和耐心,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仅有助于父母辈兼顾家庭与事业,而且可以让祖辈在含饴弄孙中享受晚年乐趣。但另一方面,隔代抚养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祖辈体力衰退,可能过于限制小孩子的活动;容易溺爱;与孩子的父母在养育观念和方式上会发生冲突等等。据笔者调查,在上海0~3岁婴幼儿家庭中,81.2%在育儿方面存在矛盾。因此,在我们已经离不开隔代抚养这个现实的前提下,如何克服其中的不足,使其优势最大化呢?
一、“寄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案例:6岁的壮壮是个典型的留守孩子,1岁不到父母就双双出国了,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一年最多回来两个星期。别看他平时能说会道,什么神舟六号、奥运会、F1,可每周六他爸爸妈妈打来越洋电话的时候,他却完全成了“小哑巴”,或者就只会“喂,你好,再见。”尽管每次奶奶都在一旁提示,“告诉爸爸妈妈昨天在动物园看到了什么?老师为什么奖你五角星啊?你待会准备到哪里去玩啊?”可壮壮还是半天憋不出什么,常常是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问一句,他就胡乱应一声,不到一分钟就把电话甩给爷爷奶奶了。
分析:像壮壮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寄养型隔代抚养”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亲子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了心理距离。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早期这样的亲子距离要紧吗?
必须肯定地说,早期的亲子关系当然要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正处在最幼小无助的时期,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很明显,在寄养型隔代抚养中,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况没有及时改善,孩子将在日后与父母的相处中依然处处有所保留。
优化方案:对祖辈而言
1 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2 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别看孩子小,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幼儿园,也会有想法的。所以祖辈可以在与孩子的游戏里,帮助他们宣泄,听他们的心理故事。
3 多带孩子到外面玩,帮助孩子发展与同伴、他人的关系。来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关爱也会带给孩子温暖,有助于他对人的信任与开放,利于日后的亲子相处。
4 平时多给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好奇与尊敬。
5 与孩子父母原来的好朋友保持联系,最好他们有孩子,可以定期带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们家里去玩,让孩子熟悉与父母同辈的人,熟悉与父辈成人的交往。
6 多陪孩子玩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帮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7 在孩子能与父母相聚的日子里,尽量让父母带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 在电话里或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少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免得让孩子觉得“都是父母让我难堪的”,多给亲子相处创造快乐。
9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减少了日后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潜在压力。
10 给自我留出适当的休闲与社交时间,为以后的“空巢期”做必要的准备。
优化方案:对父母而言
1 记录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给日后孩子阅读,以便让孩子懂得“父母是多么地想他、爱他”,而不是“不管他”。
2 多慰问祖辈,感谢并理解祖辈的隔代教养,利于祖辈在孩子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
3 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对着电话说话的“焦虑感”,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4 控制给孩子买玩具、衣服等物质,免得孩子过度将你和物质联系在一起。
5 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不一样感觉。
6 做好与孩子分离的过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来又离去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分离前与孩子的交流、与祖辈的衔接。
二、“混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案例童童4岁多了,早就是个奔跑自如的小鬼了,可奇怪的是,每次到外面去玩,只要奶奶在,他准保走不了几步就没劲,非缠着奶奶抱。那天全家人说好去动物园玩,爸爸妈妈出门前还与童童“约法三章”,要自己走。童童答应得好好的,可进动物园刚走了10来分钟懒劲就上来了,非要赖着奶奶抱。爸爸妈妈问:你的脚呢,没有脚我们就回家了。童童说:奶奶就是我的脚。爸爸妈妈还想说童童,奶奶却哈哈大笑,瞧童童多聪明,算了算了,开开心心来玩,干吗扫兴呢。说着就要去抱童童,爸爸当然舍不得奶奶抱,只好自己抱。
童童的父母经常很头疼:爷爷奶奶太骄纵孩子,弄得童童一点规矩都没有,在家非常任性,在外面又胆小。每次想教训童童都被爷爷奶奶制止,好几次想自己带孩子,可是一来苦干时间、精力有限:二来现在这孩子也离不开爷爷奶奶,成天就说“爷爷奶奶好,你们是坏人。”
分析:像童童这样的“混养型隔代抚养”更为普遍,通常都是三代同堂,孩子由祖辈、父辈共同照料。针对这样的隔代抚养家庭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弊端,发挥优势呢?
优化方案:对父母而言
1 如果可能的话,让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轮流帮助带孩子,有利于父母成为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利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权威感。
2 孩子到了入托的年龄,一定要进入集体生活,用老师的力量来影响孩子和祖辈。
3 感谢和尊重祖辈,鼓励老人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参加集体性文体活动,如晨练、老年人俱乐部等,适当转移他们对孙辈的注意力和依恋。
4 诚恳地与老人交流,问他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任性,如果是你们提出孙儿一样的要求,会被答应吗。让老人明白,任性的孩子会遭遇更多的不如意。
5 请专家来做老人的工作。往往父母在祖辈面前没有威信,但专家就不一样,能以专业的权威来影。向老人的行为。
6 提供给祖辈关于养育辅导的信息,鼓励祖辈参加育儿交流与学习,帮助他们了解优质的养育规律与方法。
7 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祖辈争执,这样只能使你们双方都丧失权威,给孩子困惑或者笑话的机会。
8 与祖辈讨论建立起必要的家庭规则,齐心协力养育孩子。
优化方案:对祖辈而言
1 明确自己的角色,毕竟从法律上而言第一监护人首先是孩子的父母,祖辈只是“帮手”,而不是“替代”。
2 别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父母,虽然他们是您眼里的小孩,但却是孩子眼里的父母,这样会破坏孩子父母的养育权威。
3 与孩子的父母多讨论孩子的发展,您有的是经验与心得,而他们有的是新观念与新途径,最好能相得益彰。
4 如果总是发生矛盾,干脆分工明确,比如孩子的日常生活听祖辈的,而玩耍、学习由父母负责,互不干涉,减少争执。在童童的例子中,父母可以单独带童童去动物园,相信这时童童肯定长脚了。
5 节假日尽可能让父母多带带孩子,祖辈要善于自得其乐。
三、“混住-寄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所谓“混住-寄养型隔代教育”就是形式上是三代同堂而住,但实际上父母却几乎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案例娇娇2岁多,与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同住,娇娇的父母是独生子女,两人是同学,一毕业就结婚了。有娇娇的时候,两个年轻人还不过23岁,自结婚就与外公、外婆一起住,生活都是外公、外婆打理。所以他们一直活得很潇洒,小两口与娇娇经常玩得不亦乐乎,甚至还互相争抢东西。外公经常对人家说,“我们有三个孩子!”
分析在现代生活里,娇娇一家的抚养模式一点也不稀奇。据调查,上海大约有50.5%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选择与自己的父母同住,祖辈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养育下一代的主力军。这一状况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与背景,但也让我们看到其间潜伏着必然的育儿危机
1 年轻父母过度依赖祖辈,忽视了对自己养育能力的培养。“同住不同养”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没有足够的父母意识。其二,心有余而力下足,过于忙碌、压力太大没有充分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其三,客观条件不允许,比如有的父母工作性质是晚班,基本生活规律正好与孩子的相反,无法兼顾到孩子。不管是哪一种原因,这样日复一日的依赖祖辈,都会使得年轻的父母们在养育中“有名无实”,养育经验与能力都难以积累起来,为日后的“养育接班”埋下危机。
2 缺乏养育权威。我们知道,要想孩子:“听话”,父母就得有必要的威信,但如果你一直不太管孩子,就会在缺乏经验与能力的同时,丧失养育权威。对很多由隔代抚养大的孩子,父母后来去管他们的时候,一方面会因为长期不管而不知如何下手,结果使得孩子瞧下起,另一方面,很多父母难免情绪化地处理孩子的问题,结果引发孩子心理上的逆反,觉得父母只会发脾气、乱骂人。很多孩子还会想:“你以前不管我,现在凭什么来管我?”
3 会与孩子之间有距离,难以达成养育默契。养育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过程,而过程是需要时间与空间来填充的,如果长期疏于管教孩子,怎么能一下明白孩子的脾性与习惯呢?所以,不仅做父母的会觉得孩子很陌生,孩子也会对父母的方式不适应,出现养育不合拍,甚至剧烈的冲突。
4 父母习惯了依赖,缺少压力锻炼。虽然现在娇娇的父母们很开心,但要知道祖辈毕竟在一天天老去,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祖辈要将养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父母们,那么面对未来的“上有老弱,下有小闹”的多重家庭压力时,该如何是好呢?
建议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记得给自己参与养育的机会:祖辈们也要适时传递养育孩子的信息与经验,帮助年轻的父母们成长,减少日后潜在的育儿危机等。
优化方案:对祖辈而言
1 平时适当分配给孩子的父母一些家庭事务,比如购买日用品。
2 多注意培养孩子父母的家庭责任感,比如请他们交一定的生活费,让他们陪你们去检查身体。
3 给孩子父母做父母的机会,激发他们对孩子的父母意识,比如让他们带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去学兴趣课、去参加幼儿园家长活动、为孩子贮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带孩子去看病等。
4 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重大的成长事件,并定期给孩子的父母传递有关的信息。
5 多在孩子面前说父母的好话,树立父母的权威性。
6 多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免自己生病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兼顾不暇、被压力吓坏。
优化方案:对父母而言
1 在生活里留出与孩子相处的空间,有意识地将父母角色纳入生活范围。
2 看一些育儿类的书、杂志等,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
3 多听听祖辈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即使不能直接管到孩子,但对孩子情况心知肚明。
篇9
(一)道德教育现状
1.隔代家长注重儿童道德教育。
大部分隔代家长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较为注重,教育内容等多为:不要说谎、不要打架、不要乱讲别人的坏话、长大后要做一个孝顺的人等。部分隔代家长也会教育儿童要懂得谦让,特别是有弟弟、妹妹的朝鲜族留守儿童受到此方面教育的较多。
2.隔代家长注重文明礼貌教育。
朝鲜族是一个重视礼节的民族,文明礼貌的教育内容普遍占隔代家庭教育的50%以上,隔代家长不允许儿童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在礼节方面会经常教育儿童遇到认识的长辈一定要鞠躬并大声地问好。同时,隔代家长也很关注儿童在学校的文明礼貌表现,教育儿童见到老师要恭敬地问好,下课后要给老师鞠躬并说老师辛苦了。隔代家长还注重儿童在餐桌上的文明礼貌,会教育儿童:长辈没有吃的时候你不能动筷子。朝鲜语中分敬语与平辈语,对长辈或不认识的人要说敬语,隔代家长也较重视此方面的教育,从小让儿童树立根深蒂固的长幼有别、尊敬师长的思想。通过观察与访谈,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尊敬师长方面的行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
(二)生活习惯教育现状
1.隔代家长较注重儿童日常生活习惯培养。
隔代家长对生活习惯教育的较多,如吃饭时不要说话、饭桌前行为举止要端庄、睡前要仔细洗漱、不要摸脏的东西等。儿童不遵守时,大部分隔代家长会选择进行适当地批评与纠正。
2.小部分隔代家长重视儿童生活能力培养。
本研究的对象均为9~10岁的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做任何家务,隔代家长认为9岁或10岁的儿童仍太年幼,无法做一些洗、擦的家务,自己尽全力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希望孩子专心学习。只有小部分隔代家长重视儿童生活能力培养。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普遍比留守儿童做家务的意识强,部分会选择在周末打扫自己的房间,或者选择帮助妈妈扫地、擦地。
(三)学习指导与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1.隔代家长侧重于口头教育、监督。
通过访谈发现,隔代家长关于儿童学习方面的教育侧重于口头教育的形式。简单地口头教育儿童要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将来考入名牌大学。大部分隔代家长很少能像父母一样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直接辅导,部分对学习较关注的隔代家长也仅限于口头监督。8个隔代家庭样本中只有2位隔代家长会监督儿童的作业是否做完,只有完成作业后,才能够进行一些如看电视等其他活动。其监督的形式为口头询问:“作业都做完了吗?”并未真正去做实质性检查。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隔代家长较重视儿童的读书习惯培养,周末或其他休息时间,会督促儿童读书,读物大多为儿童版名著、韩国故事书等,隔代家长会偶尔开门查看孩子是否在阅读。
2.大部分隔代家长将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
大部分隔代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身体不好、教育能力差,孩子的学习全部依赖学校,对儿童作业完成情况不进行过问。例如:M的姥姥认为,现今学校的教育很好,自己只要负责儿童的饮食起居,教育交给学校就可以了。
二、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由于隔代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身体状况欠佳、曾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今的教学内容差异大的原因造成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学习指导缺失
通过访谈发现,15个家庭中4个核心家庭的孩子学业上有疑问时经常能够得到父母的帮助,11个隔代家庭除I与K的家庭外,其余9个家庭都不进行学习指导,其中5个家庭对儿童作业完成情况不过问,4个家庭采取口头询问的监督方式。大部分隔代家长依赖学校及课后辅导班,课后辅导班教师的素质令人堪忧,有些非专业教师上岗后,讲述的内容与学生在学校学习内容不符,造成学生不必要的困扰。缺少家庭方面的监督或帮助,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的差别。例如,核心家庭样本A、B、C、D学习成绩均较突出,隔代家庭中除H、I成绩优异外,均呈现出学习成绩较好、中等或中等偏差。笔者曾访谈I的姥姥,她是一位很健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老人。访谈时笔者问到:“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姥姥回答:“孩子很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很好、钢琴也弹地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有一件事我和她姥爷十分苦恼,我们老人不会用电脑,孩子有些使用上不明白的,我们不能及时地教她,还有学校留的一些作业需要使用电脑打字或者其他功能的,我们只能到家附近的复印部去寻求帮助。”科技发展迅速,老人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慢,儿童需使用计算机完成的作业逐渐增加,有操作方面的疑问时,不能像核心家庭的孩子一样得到解决,这也是大部分隔代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学习指导缺失问题的成因主要为:隔代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身体状况欠佳;曾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今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N的奶奶在访谈时谈及孩子的学习指导时说道:“我们以前年代学的东西和现在完全不同了,现在孩子的学业负担多重啊,学习的内容也多。我看她们的汉语书,我们以前要学到6年级的内容,现在的孩子们到3年级就都学完了,而且年龄大了,眼睛也不好了,没有那个精力去学习孩子学习的内容再去教她。”K的爷爷曾辅导K学习数学,但后期放弃,K说道原因:“我发现爷爷给我讲3年级的数学题时,格式要求跟老师说的不一样,我按爷爷讲的写了,答案都对但老师给我扣分了,爷爷之后就告诉我还是认真听老师讲的。”
(二)由于隔代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身体状况欠佳造成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沟通、理解、亲子关爱缺失
通过访谈发现,留守儿童在学校受到表扬或考试成绩很好时,会回家简单沟通,让亲人开心。但存在一些苦恼的问题,例如与朋友发生争吵甚至打斗、受到欺负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并不会回家与隔代家长诉说,也不会通过电话与父母主动沟通。久而久之,朝鲜族留守儿童在隔代家庭教育中无法很好地找到情感慰藉,造成儿童与长辈之间的沟通障碍,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就会随之减少。I最大的愿望是和爸爸妈妈一同生活,笔者追问:“姥爷、姥姥对你那么好,你也很爱姥爷、姥姥吗?为什么特别想跟爸爸、妈妈一同生活?”I答道:“因为我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过,有些学校的作业是让回家与父母一同做的,这种作业即使我再努力也无法完成,所以很羡慕和爸爸、妈妈一同生活的孩子。”I还说因为妈妈在自己1岁生日后就去美国了,现在连妈妈的样子都记不得,妈妈打来电话经常哭泣,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哭,我只能用妈妈的声音来记住妈妈。H说自己与妈妈和哥哥一同生活的日子很幸福,现在和奶奶、大娘一同生活,感觉自己变得有些忧郁,因为总是有自己被冤枉后长辈也不听解释的情况发生,这种时候H选择躲到洗手间偷偷哭泣。此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隔代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M的姥姥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不懂教育,况且老师的教育挺好,不需要自己再去教育什么。隔代家长身体条件、精力有限。韩云霞在《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一文中指出:“祖辈家长应具备身体健康,比较有精力,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M的姥姥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独自带着孙子,照顾孩子已经很力不从心,无暇顾及其他。
(三)由于隔代家长身体条件及精力有限造成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个人卫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效果差
笔者访谈的班主任在探讨留守儿童的问题时说道:“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通过简单地观察是分辨不出来的,可能大概看上去你看不出哪些是留守儿童,哪些孩子是非留守儿童,但是细细观察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个人卫生你就会发现,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个人卫生普遍较差,特别是爷爷、奶奶年纪较大的留守儿童,书包、书桌以及自己座位的地面上不会是特别整洁的,穿戴不整洁、不会勤洗手,在生活的一些细小的行为上与非留守儿童有着明显的区别。”研究对象N很苦恼自己没有朋友,同学们认为她很脏不和她一起玩,她曾尝试通过改正个人卫生问题来获得友谊,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她也向亲属及心理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但爷爷告诉她:“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心理老师也没有为她提供帮助,多方尝试失败后,N至今仍很苦恼。研究对象O的个人卫生极差,一些行为问题较多,上课时,她经常不集中精力,在书桌上玩断了的铅笔芯或橡皮擦过后留下的残渣,书包也很久没有清洗过。在某堂课上,O的同桌忘记带书,老师说:“你和O一起看”同桌展露很反感的表情。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与其他11名留守儿童相比,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家庭教育内容包含更多的个人卫生教育。例如,B的妈妈会经常检查B的书包是否整洁;C的妈妈会经常检查他的指甲是否干净;D的妈妈经常教育她:“衣服穿了一次如果脏了一定不要再穿。”此问题的成因为:隔代家长身体条件、精力有限。通过访谈与观察,并不是全部留守儿童都存在此问题,隔代家长年事已高或身体不健康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普遍出现个人卫生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情况。前文提到N关于个人卫生带来的烦恼,N的爷爷今年71岁高龄,奶奶也70岁了,两位老人都是患者,照顾N已很吃力,无法做到更加细致。O的爷爷今年70岁,无法完全照顾O的日常生活,O还有一个亲妹妹才2岁,所以家中雇用保姆负责做饭与洗衣服。但保姆除自己负责的内容外不会多做任何事情。
三、反思与建议
(一)隔代家长应提高教育能力
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是负有教育责任的,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把儿童的教育全部依赖学校。隔代家长可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儿童情况、咨询教育方法等,也可购买书籍、寻找网络资源或向一些教育机构寻求帮助来提高教育能力。
(二)隔代家长应注重与儿童的情感沟通
隔代家长应成为儿童的情感慰藉者,即使儿童并不主动沟通,隔代家长也应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询问其一天学校生活如何,最近有没有烦恼的事情,在儿童坦白地说出自己曾犯过的一些错误时,不应采取发火、过硬批评等回应方式,而应选择与其沟通的角度,认真倾听事情原委后,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隔代家长应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及自理能力教育
篇10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 实际接触孙辈的时间比父辈多,算作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2004 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客观地说,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如幼儿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祖辈的引导;幼儿父母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而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保持其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隔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对幼儿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弊端。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性不强、情绪不稳定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变得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情绪稳定性差,容易大起大落,爱生气,爱发火,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幼儿意志品质薄弱、易出现不良道德品行
隔代教育的幼儿还表现出做事不能坚持,往往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往往不耐烦,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行为处事能力低,对左右为难的事情不能果断选择一种解决的办法。另外还存在不良道德品行增多等问题。
(三)隔代教育易导致亲子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两个层面的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了。
三、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这些弊端。
(一)隔代抚养人必须重视幼儿的发展并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已经看到祖辈抚养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实,祖辈抚养人就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模仿榜样。他们为人做事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隔代抚养人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思考如何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祖辈抚养人要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强学习。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而是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
(二)隔代抚养人与幼儿父辈要及时沟通
家庭的教育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为有用。因此,父辈抚养人和祖辈抚养人要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的时候,祖辈抚养人大多话比较多,因此,父辈要耐心倾听、态度要诚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