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 渗透分析
高等职业学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及以上。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主要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培养目标也就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体育形式的教学从古至今已经有许多年历史,但是在近现代刚得到迅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迅速加快,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类生活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体育运动越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奢侈品。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民族以及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传承下来的体育活动总称,大致是指中国各个民族传承下来的消除病症、健康体魄、武术等娱乐的活动项目。将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实施到高职体育教育中去,不仅仅能增强具有专业素质的高职教育人才,还能普及渗透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当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如下:
(一)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一是有序性:表现在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的“序”和身体主要器官发展的“序”;二是全面性: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的过程,不仅具有使学生精力充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近期效益,而且具有奠定终身体质基础、延年益寿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效益;
(二)身心合一的健身统一性: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教材的不仅要注重教材对学生身体各部分、各种运动能力和各种身体素质和积极影响,而且要注重教材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尽可能从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方面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验,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协调、默契、流畅和成功的欢喜与愉悦。其次,体育教学的组织教法必须克服一体化的固定模式,体现体育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活动得更自由、更开心、更充分,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和内外兼修的目标。另外,在注重学生生理负荷起伏变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动作和休息交替的过程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有一般的规律。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教育性:首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每一项活动,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规则要求、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动作技术,以及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等,这些是构成体育环境的基本因素;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风,很容易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有利于教育者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从而对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1.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高职体育教学中,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身养成多年的教学风格,同时,许多的高职学校办学资质比较低,可能是由许多中专学校转化而来,办学能力相对比较差,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很好的教学模式。
2.高职体育教学的课程设计:如今的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备案基本是在遵循“三段式”以及“四段式”的教学备案的设计方法,并不依据实际的课程的内容设计,而是单一的固定各个教学方法以及备案方式。例如,教案不考虑四季以及时间的灵活变动,四季采取同一的时间安排。
3.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校只是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而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
4.高职体育教学的考核以及成绩分析:高职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实施大都是流于形式,教学的实质不能等到学生的喜爱,达到学生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主要授课内容主要集中在:一是裁判法;二是奥林匹克史。选择课程的学生都缺少相应的兴趣。
5.高职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的年龄介于中专学生以及本科学生之间,学生处在青春期以及成长期,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发育的前提下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1.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丰富教师队伍水平,多角度、多方式的考虑问题;
2.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内容与教学形式相一致,从结构和形式上进行课程设计内容;
3.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注重学情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特征明显,在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身体的成长程度包括其心理的状态相对中专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掌握了相对比较多的而且比较成熟的运动的技巧,同时也具有专一固定的运动爱好;
5.改革理论课内容和考核办法:选择学生所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民族传统体育
国家教委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7年批准民族传统体育学为一级学科,确定的民族传统体育为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属4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以武术为主体,包括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新设本科专业之一。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 案例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1.什么是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对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事件的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案例是教师之间分享经验有效方式。
2.教学案例的结构内容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所体育学科又有着自身特殊的结构。体育教学案例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2.1 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
2.2 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智时,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
2.3 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所以好的案例往往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有一定的反思或评议。案例评析要求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画龙点睛,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3.教学案例的意义
概括的说,案例不在长短,不在标新立异,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4.教学案例与其它科研形式的区别
4.1 它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4.2 案例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4.3 教学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感悟,写的是结果,而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5.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案例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牢牢把握案例的三个主要特性
5.1 真实性。案例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感悟和再认识,而非是虚构的,事件或方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世界。主体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案例的叙述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
5.2 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应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5.3 深刻性。好的案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讨论、分析和反思。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备课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可见,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把握形式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内在价值和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把握好质量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又深受启发。
6.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的体育专家在体育教学案例评比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6.1 如有的案例不符合案例评比要求,甚至于把教案当作案例,把教学实录当作案例,有的还只是一些经验总结或论述。
6.2 很多案例没有抓住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价值,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教学过程或写些教学设计,再做个简单的总结而已。还有的案例主题不错,内容也还可以,但没有反思、或反思不够深刻、到位。
6.3 还有些案例有明显的抄袭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以上所述基本阐明了教学案例的由来、意义和写作的格式、要求,但案例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能看、能写就行了,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把案例的精髓移植、借鉴、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故,本人以为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与掌握案例的写作方法同等重要。
7.结论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呢?
7.1 要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好的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各位教师曾经或经常出现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某个角度讲,只有当你以一个案例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时,试着去揭示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教育原理、解决的技巧策略时,你在课程改革中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7.2 要学会有选择的鉴别和借鉴。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我们在阅读案例的同时要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他人的教学实践,从中学会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一种看待教学活动的视角,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教师要学会尝试、模仿和创新。
篇3
一、培训目标
1.围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效备课,以“单元备课”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全员网络研修,使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厘清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系统地掌握备课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教育教学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教师掌握快乐工作的方法,加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
二、培训对象
(一)网络研修对象
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约23000人。
(二)骨干集中培训对象
本次全员培训的市和县(区)项目管理者、班级辅导员,研修指导专家(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为主)。
三、培训学科与内容
(一)培训学科
1.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小学科学。
2.初中和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3.幼儿园:五大领域、保教技能。
4.非任课教师的校(园)长和上述学科外的其他学科专职教师可自主选择一个学科参加培训学习。
(二)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共25学时,分三个阶段完成。
每个阶段设计相应的任务,教师需要学习课程、参加活动、提交作业,同时进行拓展性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阶段任务简介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
第一阶段 通识课程 (1周5学时)
1. 解读项目方案,装饰社区个人空间; 2. 进入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报到,找朋友,加入研修团队; 3. 学习“平台操作指南”; 4. 学习通识课程。幸福课堂建设基本要领; 幸福班级建设基本要领。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当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
第二阶段 单元备课 (2周16学时)
1. 学习关于备课策略的专家讲座; 2. 接受学科单元备课专题指导; 3.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学科备课策略综述;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个性特点进行学习指导、交往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情分析的策略及工具 教学目标与检测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教案与学案; 单元备课专题指导课; 学科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备课策略和实施策略;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析。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你在备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任选其一完成作业。 1.梳理单元教学重难点 2.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3.提交一节课的学案
第三阶段 案例观摩 (1周4学时)
1. 单元备课过程视频案例观摩、分析、研讨; 2.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此部分课程由镇江优秀的教师、教研员与研修网联合开发。 从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条件、备资源、备技术、备教案等方面出发,站在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展现备课过程。 课程开发时以视频和文本为素材,经过设计,制作为多媒体课程。以供教师观摩和研讨。就某个备课过程中好与不好的环节进行评点。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与思考镇江同行同一单元的单元备课,修改完成第二阶段的作业
说明:本表中的研讨活动及作业设计为样例。为了使学员对研讨活动和作业更感兴趣,将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学科带头人论证和修订。第三阶段的课程,由镇江市教育局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开发方案另拟。
四、培训策略
1.针对性
本次培训主题聚焦单元备课能力提升,以本地使用教材第一、二单元为载体,研修任务、课程及活动均紧紧围绕备课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部分课程由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研员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增强针对性。
2.任务驱动
本次培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员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递进式研修任务,参训学员可依照任务流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
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
本次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密切联系起来,校本研修的主题与网络研修保持一致,校本研修的成果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呈现。
五、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自20xx年8月中旬开始,9月底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事项 备注
7月上中旬召开各县市区人事科长,各直属学校校长、人事秘书会议,部署项目实施工作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7月15日前填报、审核学员信息表信息填报方法详见附件
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员
8月12日前召开项目启动暨骨干集中培训会议时间、地点和参训对象另行通知
8月15日前各县(市、区)完成对各班级项目骨干的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参训对象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
学员登录培训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熟悉操作流程并进行学习预热;班级辅导员组织学员上线预热,创建本班QQ群并引导学员加入,建设班级沟通渠道。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师研修网“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页
8月15日-9月15日学员在线观看课程,参与互动交流,撰写研修作业; 研修指导专家和班级辅导员在线辅导、答疑。
其中9月1日-9月15日学员结合远程学习所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交作业。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讨及实践,提炼研修成果。
市项目办对各县(市)区进行项目中期调研评估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9月25日前做好项目总结评优工作;抽查参训人员,组织集中闭卷考试具体要求和办法另行通知
9月30日前召开项目总结表彰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对象另行通知
六、培训形式
1.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远程培训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研修指导为支撑,建立网络学习班级,配备班级辅导教师,组织参训学员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远程培训。
2.通过“观看视频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等流程,将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同步融入网络研修的整个过程。
3.中国教师研修网将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开展研讨活动,促进学习中的深层次、多角度反思,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学员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研修的习惯。
七、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纬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进行相应的考核。
1.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80%,考核内容为课程学习、提交作业及研讨活动。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20%,考核教师在网络研修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如上传资源、评论留言等。(评分规则另发)
2.班级辅导员考核
对班级辅导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网络班级学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评分规则另发)
3.颁发证书
学员培训成绩合格者,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合格证书。
4.评优
为检查网络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市教育局将适时从参训人员中按地区选取3%(2%为市教育局任抽,1%由辖市区推荐)人员统一组织集中闭卷书面考试。各地区参考人员的考核平均分数作为检查考核各地培训成效和20xx年镇江市教师发展先进校评选的主要依据,教师个人培训情况纳入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以上拔尖人才评审的范围。
网络研修项目评优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原则,从多个纬度进行评定。具体评优奖励办法由镇江市教育局另行颁布。各类评优的荣誉证书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
八、培训管理
(一)建立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领导组
组长:z
副组长:zz
组员:zz
(二)领导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课程专家团和技术保障组
1.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z
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运行管理。
2.课程专家团
课程专家团由市教研室为主建立的核心指导组及其下设的学科专家组组成,统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学科的研修指导工作。组长:朱春晓,副组长:谭庆仁。
3.技术保障组
项目技术保障组由市电教馆统筹组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平台、网络维护以及其他学习设备、设施的保障工作。组长:汪翀,副组长:陈肸。
(三)各辖市(区)同步建立对应机构,并报市项目办公室备案。
(四)以辖市(区)为主体建立网络学习班级
1.各辖市(区)统一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班级,原则上每100人编为1个班(大学科的尾数班原则上不少于50人),每个班配备1名辅导教师。每个网络学习班级可以学校或辅导区为单位设立若干学习小组并配备1名组长协助班级辅导教师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学科,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1个网络学习班。
篇4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实验;合作学习;师范生;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87-02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1]微格教学可以分为六个过程: 教学前的学习和研究查找资料编写教案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改教案。[2]通过微格教学训练,被培训者可以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掌握、提高教学的基本技能。[3][4]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5]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5个基本功能要素。[6]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7]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力、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科学的世界观。
在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时代,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要怎样设计才能使教学效果发挥得更好,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微格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微格教学在英语、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见基础学科中的应用都有多方面的研究。[8]胡志刚阐明了微格教学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9]新课改以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新兴EEPO形式的有效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EEPO教学方式是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做、动、静”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EEPO 有效教育的理论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10]
本文以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开设的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为例,利用微格教学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两种教学模式合作教学的效果。实践发现,微格教学与合作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下面以高中教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为例进行研究。
一、“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酶的作用和本质后向学生介绍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作用条件的一个探究性实验,但教材并未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不确定。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设计、探究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已有一定的前科学知识概念。学生已初步掌握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以及实验设计的原则;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实验操作还不够规范。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大二年级的师范生,开始接触教学技能训练是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酶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合作、交流以及教学设计、试讲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四)教学过程
1.课前的准备
课前一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让学生查找资料,归纳影响酶活性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教学设计。安排好小组成果展示的顺序(每人5min,可进行说课、试讲,或者说课、试讲两者结合)。预先收集实验的标准操作方法的微格视频或进行录像并加以剪辑,后期协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工作流程:小组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微格教学实践―评价―选代表―实验操作分工。各小组组长课前一起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
2.教学实施阶段
此阶段工作流程:小组成果展示―交流意见和建议―教师点评,补充、总结―实验操作。教师简要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查漏补缺,说明该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播放微格视频,示范实验操作步骤,重要的操作暂停进行讲解或重播,组织学生实验并进行个别指导。学生观看录像,分工记录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过程中,各小组安排成员轮流把本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为实验教学的反馈准备好素材。
3.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
小组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4.清洁与整理
教师指导清理所有的仪器和品,并放到适当的位置,以备下次使用。实验结束后立即洗手。
二、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找,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有酶的种类、温度、pH等,在脑海中对实验的过程有一定的思路。但学生容易对于温度和pH这两个因素实验试剂添加的操作步骤以及检验试剂的选取产生疑问。因此,要利用微格教学展示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方法和实验结果,减少示范实验时所需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学,学生对实验现象有一个比较,有助于实验报告、实验现象的撰写和讨论。学生通过微格训练,知道了自身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他人为镜,去粗取精,增强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心理素质。
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有走动交流,打破小组成员固定组内合作学习的思想,促进不同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方便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有了进一步的科学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实践中,学生第一次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能坚持并顺利完成展示,但教学课件的设计、语言组织能力、教态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学习和训练。通过小组组内和组外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工作和责任,互相帮助,提升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范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教学不足之处在于教学时间分配把握不严谨、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结语
对于还未修完学科教学论的师范生来说,提前对其进行微格教学的教师技能训练接触,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生物学实验课程是每位生物学科专业师范生的必修课,也是师范生在进行教育实习前必须要完成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一改之前任课老师给出实验设计方案、思路,学生一味跟从的教学方式。微格教学结合合作学习应用于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微格教学试讲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和实验的操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摆脱“高分低能”的现象;教师利用微格视频,简洁明了,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而且在学生合作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耐力素质、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责任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践表明,实验教学中利用微格教学与合作学习结合模式,不仅顺利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进行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了师范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课堂应用多元化教学,实现了多元化教学目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季春轶,朱明.简论新教师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J]. 理论界,2008(2):203-204.
[3] 田华文,胡安正.微格教学是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1995(4):54-58.
[4] 于四海.新课程背景下微格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基于训练的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1(8).
[5]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崔鸿.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 张成军.中W生物学实验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 李隆庚,李秀荣.我国微格教学发展的期刊文献分析[J]. 唐山学院学报,2009(3):96-98,101.
篇5
[关键词] 教学竞赛; 课堂教学; 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96-02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 [2011]6号)明确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由于高校教育事业发速迅速,教学资源日趋紧张,青年教师占高校专职教师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青年教师没经过助教阶段就直接上讲台讲课,跟老教师们相比,青年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广,活力十足,教学热情高,但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训练,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驭能力不足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是加强高校师资建设,引导青年健康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展示教学风采的重要平台。
正是基于教学竞赛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也为了更好地推动广东省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举办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通知”(教科文卫体工[2012]10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总工会联合省教育厅从2012年举办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到目前已举行了三届。
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为文、理、工三个类别进行比赛,报名教师要求40岁以下。首届比赛时只要求报名教师提交一节课的完整教案及20分钟的教学演示。从第二届开始,省青教赛的竞赛理念和竞赛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次实行教学设计、现场授课、教学反思三个环节的考查,要求报名选手必须提交参赛课程教学大纲;参赛课程20个学时教学设计,20个学时必须涵盖该课程2/3以上内容;参赛课程20个学时相对应的20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和20个教学节段的目录(在第三届省青教赛改为只提供10个教学节段的材料,目的是为了减小参赛选手的负担)。在比赛当天现场抽签确定选手本人参赛的具体教学节段。并在课堂教学竞赛结束后,进入指定计算机室,在1小时内完成教学反思。此次竞赛内容的改变,突出了竞赛理念由“上好一堂课”向“上好一门课”的转变,体现出竞赛的公平公正和广泛性,更能准确反映选手平时上课的状态和全面的教学功底。
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已举办了9届,从总的情况看,我校教学竞赛活动开展得很有活力、很成功,积累并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在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从中脱颖而出,在近几次的广东省教学竞赛中也获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在首届省教学竞赛中,有一位老师还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在天津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获得工科组一等奖,在第三届省教学竞赛中有一位老师获得工科组一等奖。但根据这历届举办的情况,结合省教学竞赛的成功经验来看,我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作为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及教学水平提高的平台,在竞赛模式上还有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地方。为此,我校应采取相应措施,改革课堂教学竞赛模式,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办成我校的品牌活动之一。使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学人才、实现我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方面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一 做好组织宣传工作,激发参与热情
教学竞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由于部分学院及青年教师科研任务重,且更容易出成果,经济效益更明显,故对教学任务重视不够,应付了事。因此,应该加大宣传组织力度,加强政策导向。通过举办竞赛,对获奖者除必要的物质奖励外,在教职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类奖项评选、年度考核等方面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制订规章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在一定年限内必须至少参加过一次课堂教学竞赛,或是对于评审高一级职称的青年教师,要求必须参加过教学竞赛。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提高从事教学的热情,把自身的科研成果结合到教学中去,做到教学科研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在自身学术研究取得进步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 细分竞赛种类,扩大竞赛范围
我校是一所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各类基础课程总数超过2000门。从我校历届竞赛的情况来看,参赛课程种类广泛,有理、工、文、艺术、体育等学科,有双语、全英、汉语等教学形式,课程性质有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通选课等。不同学科门类的教学特点有所不同。而我校的课堂教学竞赛,目前还是所有的学科按统一的评价指标一起参赛,这就导致竞赛评价指标难以兼顾到不同的学科或不同性质的课程。此外,竞赛的评委也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他们给相对陌生学科的参赛教师打分时难免会有偏差。因此,我校可以参照省教学竞赛的分组形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以按文、理、工学科等分类组织教学竞赛,也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如双语教学竞赛、实践课竞赛、多媒体应用教学竞赛等。对于不同学科、不同种类的教学竞赛,根据学科差异制定相对细化而又具操作性的竞赛评价指标。评委选择也按学科大类进行分组,避免因学科差异而影响参赛选手成绩,体现竞赛的公平性、普遍性。
另外,我校每年新增加的专职教师有近70人,按目前的竞赛组织模式,能经过学院选拔预赛参加到学校决赛的老师毕竟数量很少,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机会参加教学竞赛,除了可以按上面所说的对竞赛形式进行细化分类外,也可以鼓励各学院在本单位范围内举办教学竞赛。鼓励、选拔青年教师参加其它类型的竞赛,如高校微课大赛、卓越联盟教学大赛等。有利于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教学竞赛中来,提高教学竞赛的广泛性,扩大教学竞赛的影响。
三 增加赛内容,改变考查方式
从第三届课堂教学竞赛开始,我校将竞赛分散在每学年两个学期进行,以方便所有参赛教师能按正常教学进度参加比赛,评委专家随时前往听课而参赛教师事先并不知道,有利于更客观真实地反映老师平时的教学水平。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考查参赛教师现场授课的教学情况,只能体现教师能否“上好一节课”,未能体现出参赛教师是否能“上好一门课”。为此,可以借鉴省教学竞赛的考查形式,除随机考查参赛教师的课堂授课外,再增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环节,要求参赛教师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突出教学竞赛检查的全面性。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现实情况是我校青年教师虽然普遍认同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但没认真编写或是流于形式,缺乏规范性、可操作性。因此,在随堂听课的同时要求参赛教师提交教学大纲,可以检查竞赛教师是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授课,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明了,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时间安排是否合适,重点、难点是否妥善处理好。有利于监督青年教师严格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减少随意更换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进度的情况。
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主要包括主题名称、课时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评价、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等。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撰写过程中不断发现教学方面的问题,学会将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并用科学、系统的办法分析问题,提出优秀方案解决问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的同时也提交有关教学设计,有利于他们在这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培养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着手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思考,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制订改善措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学反思是我校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后撰写提交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反复回想,思考课堂竞赛的教学情景,总结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亮点所在及不足之处,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查找原因,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及时修正教学策略。青年教师通过这个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不断充实自己,必将增强自身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2020
年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全国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广泛
开展线上教学服务,统筹考虑在线教学计划,做到与开学后
教学的有效衔接。为了使开学后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
加顺利有序的开展,保证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
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的开学衔接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
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加强九年级本学期数
学教育教学升学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新教材,不断更新数学
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好数学
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毕业升学考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
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很好,
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高,但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学习态度差,学
习能力弱,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本学期九年级
的数学教学工作,要学一册新教材才能全面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老师、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练习的综合性难度加强,
所以本学期的数学课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三、摸清学生线上教学的“底”
1.对居家上网课所学内容,科学命题,进行学情测查。
2.问卷调查,分主题、分考点统计学生学习情况。
拿到学生反馈后,教师要全局考虑,分析学情。掌握较好的
内容开学后就少讲或由学生讲,掌握不好的内容就巧妙设
计,或与新课结合建立知识图谱,或独立安排课时进行难点
突破。
3.找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起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
各异,老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
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网上学习疑难、关键性问题有哪些,
为什么有这些问题,等等,与学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点”。
4.制定知识内容清单。通过多种方式摸底和评估学生线
上学习的效果,将线上所学内容进行双向细目表的制定,明
确能级要求,发给学生逐项评估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根据
教师提供的知识清单绘制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捋清内
在联系,在绘制的过程中审视自己在相关知识上的掌握情
况。
5.可以让学生自行列出考点,设计考题。教师对学生提
交的考题进行精选,汇编成摸底卷,在开学时供集体测试使
用,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
所学情况,找出问题,后续跟进。
四、多措并举,差异化的异步学习、确保教学质量
策略一:校级学科能级走班、班级同质分组分层学习。
以年级学科或班级为单位,依据学情测查数据,学生自主选
择加学科教师引导,实行同一学科三级同质分班、分级,切忌按总分分班、分组,一定要按学科同质分班、分组,一个
学生数、英、理化可能选不同层级。
走班、同质分组的班级复式补学定位:避免优等生重复
学,中等生表层学,差生虚假学。
优等生学科班、小组,以自主学习为主,重在拓展提升,
重在知识综合运用、新情景中创新应用。
中等生学科班、小组,以相互讨论为主,重在查漏补缺,
重在答疑解惑。
潜能生学科班、小组,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重在概念、
定理建构,重在夯实双基、跟上进度,不影响后续学习
策略二:1+13
补学。对学科前十名拔高内容难度,让其
独立钻研,让班级
11
名至
20
名学生当小老师,一个人带
3、4
个学困生,实行小组小先生制。因中等生、学困生思维差
异较小,中等生讲题学困生能听懂,同时中等生给差生讲一
遍,胜自己学几遍,教会别人是最后的学,这样差生学会了,
中等生知识深度理解、重新建构了,也跨入优生行列了。
策略三:双测重点强化法。对某一知识点,依目标先检测;据前测暴露问题,有针对性答疑、解惑、合作研讨、针
对性练习;后测,检验补学效果。
策略四:以新带旧法。复课后开始学习新课,遇到前面
知识点、概念、定理、公式,可以用旧知链接形式进行系统
补习。即学新课,用什么补什么,以新联旧,以新带旧。
策略五:补学新知再次串联法。对宅家上网课调整的内
容如口语交际、理科实验,可以以此重组课程设计、学程设
计,采用串联思维统整、建构方法,在新情景中实现思维生
长、深度学习。
策略六:翻转课堂法。居家上网课权当学生看视频、听
直播自学,一上课就进入主干问题研讨,个人、小组问题答
疑,最后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系统梳理,并进行针对性测查。
复课后,采取个性化选择、私人定制、“六法”补学,
实现差异化的异步学习,让补有新收获、学有新提高。
五、实施课堂微创新,让学习后半学期知识课堂真正高
效起来。设计课堂微创新切入点:
切入点
1:单元、主题整合。比如单元整体学习,尝试
单元高效课堂:一课导引+一课合学讨论+一课自主学习。
切入点
2:学程、学时代替传统课时,提供学习地图,
搭建脚手架。
切入点
3:尝试学教评一体化。明确目标和与目标匹配
的评价任务,并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过程,实现学-教-评的
一致性,从关注设计目标,到更关达成目标。
切入点
4:向课堂模式要质量;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融合、内化要质量;向运用思维工具、学习工具要质量。
切入点
5:关注高效课堂“3G”辅助系统一一高效早读、
高效作业、高效纠错。
切入点
6:培养学生听课“5G”学习素养一一高效阅读、
高效思考、高效倾听、高效表达、高效记忆。
篇二
幼儿园疾病防控的应急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职
责:
1、对出现重大疫情进行处理。
2、督查各班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3、加强校园内及周边环境的治理。
二、下设组织机构
1、疫情监测组:各班班主任老师
职责:
(1)每天对各班疫情报告信息进行收集。
(2)要将校园出现的疫情于第一时间内报告给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将收到的疫情信息立即报告校长,县疾控中心当地卫生院和县教育局。
(3)督导各班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4)做好各类传染病预防材料的收集。
2、宣传方式
(1)要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室等媒体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讲座,规划方案《学校(幼儿园)疾病防控应急预案》。
(2)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着力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洁工作。
(3)充分发挥班级文明值日岗的作用,每天开展两次卫生检查,彻底消除教室、清洁区、厕所、食堂、宿舍等卫生死角。
(4)确保垃圾桶垃圾不过夜,垃圾池每周清除一次。
(5)要收集好各类宣传材料。
三、疫情监测形式
一观,二量,三报告。即:
1观看学生是否有感染传染病的`迹象,如手足口病等部位是否有斑丘疹、疱疹等。
2、用温度计测量学生是否有发烧症状。
3、一旦有疫情发生,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学校。
四、传染病防治原则:
竭尽全力,群防群治,严控疫情,确保平安。
五、疫情报告时间:
每天早晨和下午签到时,义务班班主任向教导处报告。六、几点要求
1、各部门、各班要抱着对祖国下一代高度负责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稳定健康开展。
2、各班要认真履行职责,要把传染病的防治与学校创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证防治的各个环节不留空档。
3、各班主任为该班的疫情报告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敏锐的眼光,若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学校,如果因工作疏忽大意或隐情不报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篇7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疾病暴发流行;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11.7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96-02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1-4]。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5]。2009年8月27日新安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洛阳市某中学相继出现以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为主的病例,疾病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经检测确认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6]。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洛阳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和各救治医院的资料。
1.2 病例定义[5] 确诊病例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1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疑似病例为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1)密切接触者发病前7 d内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2)发病前7 d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1.3 方法 按照《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中的调查表和要求进行。采集各救治医院收治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咽拭子),用冰块或冰排保存或置于4 ℃(冰箱),并立即送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检测[7]。
采用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并复核。应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学校位于新安县县城闹市区,有3个年级共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 768名,教职工184名。其中高中一年级10个教学班727人,高中二年级12个教学班800人,高中三年级19个教学班1 241人。学校有4栋学生宿舍楼,男、女各2栋,男生寝室160间,女生寝室124间,共284间学生寝室,部分学生走读。
2.2 流行病学调查 自2009年8月23日开始,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8月27日晚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医院疫情报告后,经调查核实并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检测,8月29日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对全校师生中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截止9月5日,累计发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共25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79例,疑似病人174例,罹患率为8.57%。在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中,男性156例,患病率为10.2%;女性97例,患病率为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1 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发生于8月23日,病例集中发生在8月25-30日之间,以8月28日发病最多,达65例,末例病人见于9月5日。见图1。图1 洛阳市某中学甲型H1N1各流感病例时间分布
2.2.2 地区分布 在校居住学生发病145例,分布在101个寝室中。男生发病79例,分布在55个寝室;其中发病1人的36个寝室,发病2人的14个寝室,发病3人的5个寝室;女生发病66例,分布在46个寝室,其中发病1人的32个寝室,发病2人的9个寝室,发病3人的4个寝室,发病4人的1个寝室。
本次疫情该校学生发病222例,分布在41个教学班中的34个班中,一年级10个班均有病例,共发病88例;二年级12班各班都有病例,共发病107例;三年级的19个班中12个班有病例,共发病27例。发病最多的班级为二年级某班,共发病20人。其他例病人为该校学生接触者。
2.2.3 人群分布 本次暴发疫情中,发病年龄最小的10个月,最大者59岁。病例主要集中在14~18岁在校的高中生。
2.3 预防控制措施 自8月27日接到疫情报告后,相关专业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1)对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排查,所有发热病人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2)对出现畏寒、咳嗽、头痛、肌肉酸痛者等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患者,送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住院治疗。(3)对密切接触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用专车送病例回家,实施居家隔离。由乡政府、辖区卫生院和村委会、村医负责,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试行)》落实管理措施。(4)未发热无流感样症状学生放假7 d,用专车送回家,由村干部、村医和家长负责管理,在家隔离观察7 d。(5)对学校教室、寝室和餐厅等场所进行消毒处理。(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向学生家长和学生发放“告学生家长书”,开展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御能力;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播出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片,同时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以专家访谈等形式每天向群众介绍防治知识。
3 讨论
经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验室检测,此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9],疫情突然暴发,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分布呈暴发特征;波及面广,全校共41个教学班,疫情涉及34个教学班,病例具有聚集性;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发原因:一是学校招生范围较广,除本地籍学生外,来自洛阳其他县区及焦作、三门峡等地区的学生有近300人;二是学校刚放完暑假,在学生开学后学校没有落实晨检制度,不了解从各地来的学生和教职工暑假期间活动情况及开学7 d内的发病状况,不排除由学生或教职工暑假期间从外地感染将病源带入学校的可能;三是位于闹市区,前门有汽车站,后门不远有火车站,流动人员较多,学校操场在校外,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外出购物、就诊过程中,极易接触外来流动人员,存在感染的机会;四是教室学生较多,教室通风不好;五是学校疫情报告系统存在不足。
通过采取多种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自2009年8月28日发现疫情,至9月5日出现最后1例病人后,连续7 d无续发病例。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加强学生晨检,严格隔离传染源,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对控制本次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MARGARET C. World now at the start of 2009 influenza pandemic, WHO, 2009[EB/OL][2009-06-11]..
[2] 张宏伟,曹广文.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6):610-613.
[3] BUTLER D. Swine flu goes global. Nature, 2009(458):1 082-1 083.
[4] 林磊,童贻刚,祝庆余.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疫情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3):201-2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2版),2009:7-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2009:5-2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2009:5-12.
篇8
A、指导思想
以省市基教会精神为指针,以"研究、指导、服务"为基本职责,以"将欲立人,先求立师"为突破口,以新课程的实施和寄宿制班的开班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发展"优质教育"这个中心,努力构建"自主、宽松、协作、竞争"的工作氛围,夯实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使我校教师的师德形象和业务能力上一新台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创辉煌。
B、主要工作
一、以法治教,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时,不乱订乱发资料,做到一书一辅。
2、深入学习,认真钻研,将课程改革落实于行动中。要深入学习和钻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切实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任务,在执行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各教师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落实于备课和课堂中。
3、学"规范"情感换位树师表
工作中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一系列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全体教师要加强"规范"学习,注重师德修养,关心爱护学生,要主动俯下身子,倾听意见,教育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本学期将分年级召开两次学生代表座谈会,以征求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4、创造机会和环境,形成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竞赛,积极争取上好校外展示课,要请进来走出去,引导教师投入到教研改革中,使教师能把握每一次机会,发挥自己的每一份潜能,各自走向成功,形成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二、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管理,打造教与学的"双赢"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教学管理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中要始终不渝地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是面向全体原则,每位教师对所有学生承担相同责任,不放弃后进生和个别生。第二是全面发展原则,每位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各种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以其
它方面的发展促进其文化成绩的提高。第三是主动发展原则,每位教师要把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理解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把全面发展素质要求变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占领好学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在新学期中必须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功夫花在备课上。各备课组教师要沿着"学生课堂上主体参与"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体现"三高"和"三严"的备课原则,即认识高、站位高、标准高,严以律已、严谨作风、严肃态度,使每份教案都凝聚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教案内容应包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配套练习,教学后每份教案应有教后感。教案要提前一周打印成册,送教务处备案。
2、本事显在课堂上。每位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多采用操作实践、观察讨论、大胆猜测等形式,养成学生乐思善思的习惯,用好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寻求解答途径,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当堂巩固。教务处将组织人员实施不定期督查考核和跑课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当好参谋。 共6页,当前第1页1
3、巩固放在作业批改和评讲上。习题精选,要按照基础性、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原则来设计和布置各类作业,要做到科学、规范、趣味、多样,要严格规范学生作业格式,做到题量适中,评讲及时,要多找学生当面评讲,杜绝不布置或只布置不批改现象,继续执行作业批改次数制,语文25次,作文10篇,数学60次,英语50次,理化各30次,政史各20次,其它学科18次。学校将不定期检查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使作业成为交流信息和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4、提高落在培优补差辅导上。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多找学生谈心辅导,确保优等生营养丰富,暂差生消化得了,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5、成绩出在考试上。认真组织好各类考试,确保成绩的真实性,主要学科每周和章节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测试,考后及时评讲试卷,做到周周清,学校将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期中将调研初一初二部分学科。
6、要妥善安排好学生双休日学习与休息,主要学科每周要出好一份高质量练习,从而督促学生搞好假日学习。
7、教务处将认真组织实施教务处工作督查制,将公事和私情分开,本着对事不对人原则,紧扣一个"实"字,将工作落到细微处。
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课程改革和教法学法改革仍然是我们目前研究的两大重点,本学期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标准和教材的学习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编排已作了重大变革,原有积累的经验甚至可能是阻碍新课程实施的前进的阻力,因此我们要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将集备落到实处。单独作战和群体作战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个人要克服一个"私"字,要小局服从大局,资源共享,待人以诚,相互协作,共同提高。集备要规定时间、地点,形成材料,谨防流于形式。
3、组织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要做到一人上课,大家得益,在听课中探索,在相互学习中感悟,使思维在这里碰撞,使思想在这里发生全方位的转换。
①每学期人人上好两节公开课,各组评课活动要做好记录,形成过程性资料。
②配合第七届教学节,组织好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青年教师评优课和对外校的展示课。
③继续执行听课制度。要求新上岗老师听课60节以上,行政领导听课30节以上,其他老师听课25节以上。
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稳步前进,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继续推行"导师制"。抓好新老教师结对工作,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老教师较快吸收新信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进程。每位新教师每学期必须听指导教师课在30节以上,老教师必须听新教师课15节以上,并及时交换意见,严防走过场,流于形式。
2、各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同科同年级教师的课在10节以上。
3、各教研组要组织好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教学基本功竞赛,全组教师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既是对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测评,也是对该组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检阅,要以其为契机,提高全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进一步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要将过程管理资料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真正体现踏实工作、努力进取有回报,干好干坏不一样,使师资队伍建设有保障。 共6页,当前第2页2
五、抓好教研组工作
1、各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做好记录。
2、各教研组要按照政教处要求,定期刊出画廊,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讨教育教学工作。
4、加大教研组长工作考核力度,确保各组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抓好寄宿制班和非寄宿制班工作
今年这样的分班,在我校是首届,无经验可谈,如何赢得社会的认可,尽可能将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程度,这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1、牢固竖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众,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才。要知道,在我们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学生要少一点讽刺挖苦,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点大声呵斥,多一点和风细雨。
2、分层递进。将学生分层,不同学生达到不同提高,使优等生得到冒尖,中等生得到发展,后进生得到转化。
3、寄宿制班要抓紧教学进度,提高课堂密度,快速反馈信息量,强化训练,加大优势群体的培养,每节课该用的现代化教具,练习、讲义要全部到位。
4、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立足全局,协调各科平衡,打好整体仗。
七、齐心协力,抓实毕业班工作。
1、各班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规范》,抓好三风建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2、抓紧教学进度,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各科均要按学校规定完成
授课计划。
3、重视各科平衡,打好整体仗。初三班主任要立足全局,做好协调工作,真正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
八、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新世纪云林中学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为此,各任课教师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要努力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要着意于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1、教学研讨。教师要将教学理念真实体现于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2、制度与管理。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共6页,当前第3页3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每两周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本学期在教学活动月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新课程研讨课,承担片内专题研讨活动1次以上。确保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3)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在期初、期中各组织一次社区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使在社区大环境支持下的课改更具生命力。
(4)培训制度。与市级课改培训工作同步,每月组织1---2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之间的"反哺"式培训,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穿老鞋,走新路"。每阶段都要为后续培训作好准备。
(5)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改革中成绩突出的教研组和个人给予奖励。
3、评价与考核。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积极探索。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 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九、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搞好特长培训。
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活动要正常,要着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意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十、培优拨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科竞赛
十一、重视音体美教学,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体育达标工作要重在平时训练,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密切配合,协同管理好两课两操,做到严而有序,切实达到锻炼和放松的目的。
十二、加强学籍管理,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
认真执行学籍管理条例,把好转学关,杜绝因学校内部因素而产生的流生,一旦出现流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及时上门,做好动员工作,减少流生。
云林中学教务处 共6页,当前第4页4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云林中学教务处工作行事历
第一周:
①学额动员。
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第二周:
①召开新老教师结对会
②各教研组组织学习新标准,讨论交流各组活动计划。
③分别召开寄宿制班和非寄宿制班教师会议。
④交流授课计划。
第三周:
①组建中小学田径运动队
②课改工作会议
第四周:
①召开毕业班部分学生座谈会。
②汇总第一月教学常规情况。
③做好控流工作先进学校材料。
第五周:
①第一次检测。
②汇总第一月教学常规情况。
第六周
①召开各年级总结会。
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讨论评优课事宜。
③组织学生参加丹阳市中学文艺会演。
第七周:
①举办珥陵片化学研讨课。
②举办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第八周:
举办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
第九周:
①举办英语青年教师评优课。
②举办教学节展示课。
第十周:
①期中考试动员。
②汇总第二月教学常规情况。
③召开课改推进会
第十一周:
①期中考试。
②组织各年级作文竞赛。
第十二周:
①分年级召开期中总结会。
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交流前一阶段教学工作。
③召开师徒教学研讨交流会。
第十三周:
①组织初三数学竞赛。
②组织初三英语能力竞赛。
③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
第十四周:
①汇总第三月教学常规情况。
②召开课改工作推进会议。
第十五周:
①组织初三物理竞赛。
②组织学生参加"初中数学竞赛"。
第十七周:
各年级第二次月考检测。
第十八周:
①分班级进行月考总结。
②月考教师总结会。
③全校歌咏比赛。
第十九周:
①汇总第四月教学常规情况。 共6页,当前第5页5
②召开各年级学生座谈会。
第二十周:
①召开课改总结会
第二十一周:
①期末考试动员。
②教学常规第四次检查。
③初一、初二小学科期末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篇9
一、夯实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1.拓广天地长学识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校还坚持每两周一次校内业务学习与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本学年学校安排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刊物中“立足校本教研,发展教师队伍”文章,各教研组开展了“观看优秀教学课例光盘”、“听专家名师讲座”等业务学习活动。本学年学校还先后组织了二十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培训、听课、观摩活动,同时,暑假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市师训部开展的第三轮继续教育“评好课”网上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活动。
2.有效教研促成长
教研组建设是学科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我们向各教研组提出了关注课堂,结合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教研组活动规范有序。各教研组能以“研修课”为主要内容,加强共同协作与探讨,认真落实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同时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研究,能采取“互助式教研”方式,商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办法。上研修课和参赛课的老师都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本学年度,全校共有教师22人次执教了县级以上的公开课、课堂竞赛课、示范课、送交下乡课、录像课等,其中获得省级等次以上的有8人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文章在国家cn刊物发表13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等次的有24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文章发表的有159人次。学年末,学校评选出了21名教师授予“先进教研个人”荣誉称号,对8个教研组进行了综合考评,评选出综合组、六年级组和三年级组为优秀教研组。
3.龙头课题立成效
学校以省级德育课题为龙头,积极要求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争取阶段性成果,并做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率,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养成机制的研究》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于3月开题,4月结题。经青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该课题以起始一年级的5个班级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参与研究人员不仅有一年级所有学科教师,校长还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多个部门管理层参与研究。同时,该课题历经六年之长,每两年组织一次阶段成果验收,第一、二阶段由县教育局组织专家阶段评估,第三阶段由池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阶段评估验收。该课题对每一次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随即进行全校推广普及,真正做到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推广中再研究、再提炼、再普及。目前,该课
题研究的大部分成果不仅全校推广,且辐射城区和周边乡镇兄弟学校。特别是建构了本校的德育特色成果最有价值:
(1)建立了《“我能行”学生一周学习生活评价表》让评价有了标准。
(2)“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实行多元评价,彰显人文。
(3)德育实践活动系统有序: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慰问敬老院和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六年级模拟军营一日体验活动。
(4)编写了学校德育系列校本教材:《青阳县实验小学学生手册》、《养成教育手册》、《安全教育手册》、《礼仪教育手册》、《成长的足迹》等。
省课题鉴定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同类课题相关主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1.经典书香润人生
我校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又成为了新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子课题研究任务。“新经典”诵读实验的前身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该实验于进入结题阶段。但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也不能随着一项实验的结题而结束,实验只是一个载体和依托,更重要的是要把经典诵读常态化,变为学生读书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新时代孩子的阅读需要,不断突破,创造新的运行平台,就成为教育者一项重大责任。总课题组根据课程改革进程和学生实际,提出了“新经典”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整合众多专家的智慧,打造了“新经典”诵读课程体系和操作策略。可以说,“新经典”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新一轮实验,是该课题的延伸和深化。目前我们正在组织人员对过去几年来经典诵读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针对“新经典”诵读总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要求,准备着手新经典课程体系和诵读常态化两个领域的研究。关于如何全面解读新经典和我校如何进一步落实经典诵读工程以及开展新经典研究,我们将结合我校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在下学年度的“新经典”诵读实验开题动员会上进行详细阐述和布置。12月,学校派段厚利、钱进和潘檀老师参加了在杭州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与“新经典”诵读实验课题组主办的“育华杯”全国第二届新经典朗诵大赛决赛暨“新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工作会议,三位教师回校后给全体教师就“新经典”实验做了解读和培训,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4月,学校开展了首届新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此项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分设低中高和教师四个组进行预赛和决赛,历经一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活动推进了我校新经典诵读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的朗诵兴趣,培养了师生品读经典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活动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新经典”教育理念:不是所有的经典都是好的,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才是最好的。真正的经典应当是一条河流,在悠悠岁月里穿行,不断吸纳最新的思想小溪,荡漾着生活的真实浪花,让我们共同来全新解读经典,让孩子们感受到新经典的新魅力。
2.品牌活动增才干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到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很好的教育。我校每年都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学校的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艺术节、校园文化节就如同一条美丽的珍珠链让师生全员参与,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本学年度里,举办了教师第三届读书沙龙和首届新经典朗诵比赛;举办了第三届校园数学节,本届数学节的主题是: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乐趣。在为期一周的数学节中,同学们畅游数学王国,在节徽口号设计、讲数学故事、数学计算、数学知识竞赛中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中,领略了数学的奥妙与乐趣,还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数学,肯动脑筋的数学学习积极分子。活动发现了人才,培养了人才;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英语节,本届英语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全校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增强开口讲英语、动手写英语能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英语走进每个孩子,使他们想说,敢说,能说,乐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三—六年级的英语书写比赛、三—四年级的英语听力竞赛、三年级的英语诵读比赛、五—六年级的英文打字比赛和限时写单词比赛。英语节为期一周,三—六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英语节的活动,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有收获”的效果;举办了首届科技节,活动内容有参观科技大篷车、自制滑车比赛、魔方比赛、科技小发明展览和科技小论文比赛。在活动中,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科学、玩科学的快乐,体会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明确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让科学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除了以上几个大项活动节外,学校仍然坚持六项年级常规活动: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和野炊劳动实践,六年级模拟军营一日体验活动,接受国防教育,锻炼体质、锤炼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每一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针对活动特点,有序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安排,活动后的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教师在演绎着职业的幸福。每一位学生有了这些经历,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尔促进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文明素养得到提升。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学生获奖面广、等次高,学校先后荣获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青年日报》小记者辅导总站、全国环保科学实践基地等称号。
三、细化教学常规过程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课程管理严落实
本学年度,学校继续执行《青阳县实验小学教师一日常规》,重新修订了“考勤请假制度”,对照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个人小课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此举有效地保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省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同时,我校实施的“校长室请假—教导处调课—代课人签字—调课人补上”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在有教师请假的情况下班级课程的落实。
2.业务检平时
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方式比较灵活,注重日常的业务检查与指导,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抽查,期中期末各一次普查,并能做及时反馈。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复查”四步走的方式,使得教师的各项教学业务工作在平时就落到实处,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求实创新,为教学服务。继续进行推门听课制度,我们采取“听课评课捆绑制”,使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听课务实有效,
3.规范常规做保障
我们严格要求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教学常规最薄弱的几个环节:如教学计划中的学情分析、优差生辅导措施,试卷分析,教学反思、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等。学校教学部门分别作出明确细致的指导与规定。全体教师都能按照教学部门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向课外辅导与作业批改要效益。经过全体教师的协作努力,本学期我校在全县教育教学大检查中,学校在执行教学常规、落实课程计划方面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4.教学管理提质量
本学年我校重点抓课堂教学管理,拟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求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一是学校教导处加强日常教学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二是不断创新质量监控方式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质量;三是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反馈教学情况;搜集、整理、研究学情;四是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五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六是重点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为毕业班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
5.学生评教促发展
学生评教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进行的一项常规测评工作。第一学期末学校开展了一次学生评教活动,教导处精心设计了问卷内容,围绕十个教学常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一共有78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我校教师教学常规整体较好,体现了较高的职业道德。但也存在某些学科和部分年级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不能按时下课、部分学科作业负担重、作业批改不及时和教师课堂接手机坐着上课等现象。通过这次学生评教活动,进一步鼓励教师备好课、讲好课,不断提高讲课艺术,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学习中双向的信息反馈更加活跃,师生同心提高学习质量的气氛浓厚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能力。
四、教务工作感悟及反思
1.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意识
教导处的日常工作确实很多,学年初,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暑假的惬意中时,我们教导处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从课务、班务安排到制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学生活动;从统一安排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内容到制定各类教育教学计划;从一年级新生编班到分发各年级师生书本,无一不需要周密考虑、精心安排。开学后,巩固学额、各类统计报表的填写,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承担各类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任务,各种学生的常规检测又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一项项繁杂的工作纷至沓来,而又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教导处工作能够稳步而有序地开展。直到期末复习,我们也在实施“捆绑跟踪”的策略,下沉到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帮助老师们一同督促学生有效做好期末复习,在中等生与学困生中开展“螺旋式层层过关”的措施,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扎实打好“攻坚战”。“累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我们教导处的同志都有这样的共识,尽管工作是琐碎而又繁重的,但是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更多的是充实与快慰,因为只有当你能够正确审视自己价值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所以直到年终岁尾或假期过半,我们也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工作,而是周到细致地做好了期末的收尾和假期临时工作。
2.建立边工作边反思边改进机制
篇10
关键词: 中学生 个性化学习 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要完成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确,随着对教育本质的探寻与领悟,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生命因独特而灵动,成长因个性而精彩。当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开发差异已成为许多教师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追求。
纵观教育现状,学生的全面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已渐渐失去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以成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严明纪律、正襟危坐,注重步调一致,要求统一,无疑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却自我。
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努力发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特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动态地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创造多问、多种信息交流的条件,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释疑的愿望,为学生提供体验、琢磨和独立探究的条件,培养学生各自的特长。因此,我校提出“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这一课题,以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个性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所蕴藏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真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关键词内涵。
个性化,和大众化相对,常用来指具有个体特性的需求和服务。
个性化学习是指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学力、兴趣、偏好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教育者承认学生在社会背景、智能背景、生理条件、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的前提下,做到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保证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就是实践者,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又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具有实践的自主性、理论的应用性、集体的协作性和动态的生成性,其研究的对象是实践者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思想观念。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以人为本理论。
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分野。教育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教为学服务、因学定教等原则,把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突出其主体地位,培养其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必须转换视角和自身的角色位置,从视学生为“物”转变为视学生为“生命的人”,从视学生为“被动者”转变为视学生为“主动者”,从视学生为“客体”转变为视学生为“主体”,把提高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个性是可以认识的、把握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个性发展和教育是无止境的,任何人都应进行终生的个性发展和教育。我们主张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点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承认其个性,尊重其个性,培养发展其个性。同时,尊重个性不等于放任自流,也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引领,因为在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身上,可能存在某些不良的因素,需要指导其矫正、改变、完善,使之成为良好个性。良好的个性靠自己完善。辩证地说,我们所说的个性培养,是指那些有利于学生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等得到充分发挥的个性,只有具有这样的个性,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个“主动参与、自我选择、创造未来”的人。
2.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智能理论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把“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造才能”作为智能培育的共同目标,这与个性发展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如果我们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擅长这样或那样的一种或多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个性发展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新支点,即在个性教育活动中,向学生展示的智能领域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因此,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真正帮助学生寻找最佳智能点,在重视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基础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在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找到他自身潜在的优势,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以便今后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中给自己带来创造和欢乐。
3.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同个性密切相关,缺乏个性的人是没有创新精神的”(尼采语)。人的创新性的发展总是与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分不开的,同样,人的个性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张扬、凸现和完善的。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那些作出重大发明、发现的天才身上,并记载在他们的创造发明事迹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新,创新是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没有自身的独特、鲜明、丰富多彩的个性,就谈不上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展现,学校教育要以知识、智力、个性等多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个性发展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条件,没有个性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个性化学习在我国的中学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且班级学生人数多的限制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操作上,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班级教学的整齐划一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面关注不够。
个性化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甘于保守,对集体教学范式的反思和批判不够,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2)集体教学观念埋没了个性。许多教师认为集体教学更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在划一的标准尺度下,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创新能力无法有效形成。(3)课程只关注共性忽视个性。“学校只关注课程的共性,即全员学习统一的教材,探究共同的学习问题,这是与个性化学习截然相对的”。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内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研究学习课题,这种做法会导致个性化学习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效。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得动态、发展,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何实现中学班级教学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学的协调与互补,真正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和难题。因此我们确立“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力图通过行动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一)以课堂教学的实践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推进课题实验的研究。
1.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在充分发挥班级教学作用的基础上推进个性化教学方式的研究。
2.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引领,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作用的基础上促使年青教师的成长。
3.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在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基础上把教学过程逐步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以实践课堂教学为主轴,注重课题实验成果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开发与研制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样化课程。
课程体系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与研制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样化课程,保证学生多样化个性的需求与发展。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探索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和实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策略。
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指导,一方面应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有条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另一方面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方法,教师应有不同的指导,而学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自己探索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4.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
探索关注学生的进步、提高和发展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以校本教研的方式为平台,注重教师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合,推动课题实施。
1.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教师个体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元情智及价值观的和谐、能动地发展,为最终成为具有优良个性、适应社会不同需要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的潜能,从整体上促进我校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情感素质和思想素质不断提升,使之成为充满人格力量和富有创造能力的个性化教师,更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课题实施过程
(一)充分准备,奠定研究基础,完成教研组、集备组子课题申报工作(2011年9月—2011年11月)。
我们多次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让各教研组长传达课题研究精神,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初步筛选参与校主课题的教师,明确课题负责人、联系人。组成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学科集备组三级课题运行网络,并建立系统的课题档案:选题—论证—申报立项,通过“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请教研组长根据本组特点自行确定教研组子课题,填写福州外国语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从而完成教研组子课题申报工作。
(二)骨干引领,深入研究(2012.11-2012.2)。
本阶段我们借助骨干教师引领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研究,把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学校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实施途径。
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动员,推动教师小课题研究。2012年2月29日下午特别邀请了福州教育学院科研处郑新发主任为我校全体教师作了一场关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的推进指导讲座。郑主任不仅从理论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如何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等问题,而且从实践角度为我们开展“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活动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步骤及相关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子课题一览表
(三)总结提升,全面推广(2012.2-2013.6)。
本阶段,课题组将成功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进一步推动课题案例研究,推动全体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倡导“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以本教研组、集备组子课题为核心共开设了33节校级公开课,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让教师们深入课堂一线,互助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研讨,寻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13年5月6日—9日,我校结合课题研究举办了市级教学开放日活动。2013年5月6日周一下午第二节教研室主任李慧老师在学生活动中心开设了“创设语文课堂和谐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题研究汇报课,福建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应永恒专家、福州教育学院语文学科章肖涛老师应邀莅临指导。本节课作为语文学科岗位培训活动、前来听课观摩的老师达100多人次,第三节评课过程中应永恒专家还作了“以文本解读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学术讲座,听课老师一致表示受益匪浅。5月9日周四下午第一节林沉副校长开设了“探索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的策略”课题研究汇报课,福州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黄道亮、林昉老师应邀前来指导。5月10日周五下午第二节林先老师开设了“在体育教学中彰显学生个性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汇报课,陈闽旭老师开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汇报课。以上课堂设计形式新颖,将学生的社会探索实践和学科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老师们对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并撰写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我们从老师们上交的论文中挑选出13篇,编撰了《“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四)完善成果,总结提高(2013年5月—2013年9月)。
巩固和完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研究活动本身质量进行反思,旨在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2013年5月—9月各子课题组开始课题总结,每个教研组先后进行了子课题结题汇报工作。主课题组在全校各子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撰写《“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结题报告》,并汇编《“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结题报告集》。
五、课题实施中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取向,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文献分析、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采取边实践边总结,在行动中研究、在常态下研究、在合作中研究;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课题研究,教师将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方案、开展实验、适时验证、调整修改并加以归纳总结,开设观摩研讨课,撰写论文等。
(二)文献研究法。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通过学习国内外成果和经验,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福建省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课程标准》等文件,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然后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
(三)叙事研究法。
收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教育教学随笔或教学叙事,描述和记叙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等。
(四)个案(追踪)研究。
课题组将对若干教师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深入详细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
(五)经验总结。
课题组以本校的初高中一、二年级为研究对象,对课程实施进行持续两年的跟踪回溯性研究,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并总结规律,提炼形成“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初步探索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具体做法。
1.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备课时,教师在课标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课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做两个分析:一是教材分析,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二是学情分析,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及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成绩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划分类别。特别是了解学困生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设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实践性活动与创新性活动及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等。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创设情境,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知识发展既依赖于生物性成熟因素,又依赖于主体的主动经验,主体通过作用与外部世界及由此获得的反馈信息来建构日益有用的与现实有关的知识。因此,现在的教学不再是将一大堆知识、概念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使学生把握着事物与事物之间有意义关系的知识结构,将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易学,甚至有效地将此一结构应用于处理类似情境,从而产生较大的正面的学习迁移作用。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的环境,强调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友善与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过程是实现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这一首要目标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大环境。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物化环境,如:充分利用校园网,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校环境成为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舞台,让学生成为环境的主人。如: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优秀作业等置于橱窗板报。
(2)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心理环境,如:我校利用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机会让学生有公开表现自己、自由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感受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习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3.个性化教学,促进个体学生的思维发展。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即努力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民主课堂。教师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且对有独到见解的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对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
(2)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集体教学的教学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知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可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复习课宜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讲评分析课宜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3)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禀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让学生的特长、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选择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词语释义和句型转换的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课堂练习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深入地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事实上有些做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的,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地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的目的。教师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特长,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4)把握个性表现的时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层次不同,常会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光彩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穿针引线”,有效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诱导和撞击中闪现源于教材、立足生活又高于新知和生活的火花。
(5)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质疑、积极操作、学会反思。要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扬长补短。并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优化课堂结构,帮助学生获得最佳效益。
4.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不同个体享受成功。
良好的个性要获得健康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充分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所以在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自评、互评,必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
(1)课堂教学中个性化评价。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个性化的。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学业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例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对学优生,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话“很好”、“不错”予以肯定就行了,对“学困生”则要多鼓励几句。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张扬个性化。
(2)作业中的个性化评价。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对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对学优生,批改评定要实事求是,对“学困生”,如果有较大进步,即使有少许差错,也可以评为较高等级,从而不仅给不同的个体以自信和激励,而且活化作业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二)开发多样的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了提供平台。
校本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始终围绕一个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我们依托课改,依据自身资源,针对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同特点,开发了校本课程122门,其中《传承与探索——足球》、《仓山历史文化纵横》、《实用模拟联合国教程》、《日本风情》、《孔子与论语》等精品校本课程内容涉及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学科拓展等方面,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我校结合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了以“外语教学‘一标多本’教育模式的实验项目阶段汇报及教学成果展示”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我校蔡双娇、李志华、黄薇、张影、吴登建、王慧群、蔡超七位外语教师与Jack(英语外教)、Sinja(德语外教)两位外教进行教学成果展示,其中英语、日语各开一节校本课程,学生流利的英、日文口语表达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课堂以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开放日中,我们还展示了我校的部分校本课程。其中地理组陈秀丽老师开设了《福州茉莉花茶的衰与兴》,课堂设计形式新颖,将学生的社会探索实践和地理的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郑云清副主任的高度肯定,市教育学院陈彬、王信文老师也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并建议向全市推广此课例;历史组袁静老师开设了《陈宝琛——近代福州教育的奠基人》,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地方史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撞击,从而实现校本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体育组洪利增老师开设了《足球组合技术练习》,结合校本课程《传承与探索——足球》中的传、停、运球组合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在掌握组合技术的基础上发挥个性、自主选择,从而为比赛服务,整堂课设计合理,目标达成率高,也深受专家和同仁的好评;高二(5)班班主任陈念研老师开设了《青想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结合校本课程《追寻校本陈景润足迹,走求实、成才、探疑之路》,通过观看VCR与微电影、讨论、竞赛等多样的形式,渗透“理想、幸福”教育,激发学生对梦想的渴望、对成功的不懈追求。“一标多本”——改变过去材,统一结论,组织教师自主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开展办学模式多样化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教材,选择感兴趣的校本课程学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一标多本”教育模式的实验项目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课题的开展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了提高。教师努力先将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运用多种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
两年中,我校共有学生168人次在国家、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并有60篇于各级各类刊物,43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
九、课题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深感教科研的艰辛,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觉得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把握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故造成在联系实际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在觉得学校大力进行校本培训的同时,教师自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理论修养。
其次,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有待进一步磨合。由于教师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及在教学深度与广度上把握不同会造成具体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有些教师认为课题的研究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其实,课题研究应该是为教学服务,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最佳化的教学途径,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实践,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高效。因此课题研究一定要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研促教,还必须让教师达成共识,让每一位教师认识自身应当承担的课改责任。
再次,我们觉得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方式、方法上的不足,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研究具有连续性和延伸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
最后,如何提供学生更有效的个性发展平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