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原则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护理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6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50-0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于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各种养老问题逐步凸显。与此同时,慢性病发病率提高、老年病低龄化、长期卧床无法自理等现象的存在,使长期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护理上,传统都是由家庭来承担的。然而,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妇女就业率的提高以及职业流动性的增强等,都给传统的家庭长期护理带来了挑战。
长期护理在国际上被通称为LTC(Long Term Care),其内容包括三大类:(1)传统家庭护理,即老年人居住在家庭,由家庭成员为其提供护理服务;(2)机构护理,即老年人住在福利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由机构内的专业人员提供护理服务;(3)社区居家护理,即社区内的专门机构或组织以及其他护理人员向居住在社区或者家庭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但不排除家庭成员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上述第一种为家庭护理,后两种属于社会护理。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城镇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调查数据,使用安德森行为模型,分析老年人对护理方式,尤其是对社区居家护理的选择意愿,同时,使用Logit模型对影响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理论模型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安德森模型
安德森模型(Andersen Model)被认为是分析服务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和预测服务需要的主流模型(Bass & Noelker,1987;Lemming & Calsyn,2004;Nogard & Rogers,1997;Wolinsky & Johnson,1991)。Wolinsky(1994)指出,尽管存在其他研究范式可供选择,安德森模型仍然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首选。该模型将影响个人使用服务的因素划分为三类:前置因素、使能因素和健康水平因素。不同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使能因素可归因于前置因素,健康水平因素可归因于前置因素和使能因素。
1、前置因素。该因素是对社会结构和个人心理状况的考察,主要有人口学变量,社会结构变量(教育程度、职业、民族、家庭结构、居住安排等)和态度变量(即对健康和服务的态度以及对疾病的知识等)。
2、使能因素。主要是对经济状况的考察,包括家庭资源变量和社会资源变量。家庭资源变量,包括收入、健康医疗保险、日常资源的种类和可获得性,用于测量个人自身寻求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源变量是指人口与结构、数量比、健康服务收费状况,还包括社区本身的城乡类型。
3、健康水平因素。包括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残疾状况、症状、诊断和总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临床评估。
(二)研究设计
1、抽样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调查,本次调查于2013年9-10月在北京市进行。本调查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滚雪球”的抽样方法。主要在海淀区内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及其家人)进行结构式访谈来获得相关信息。本调查发放问卷350份,经过筛除,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98份,深度访谈12例,回收率85.14%。所得数据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变量选择。根据安德森模型,拟选择变量情况如下:在前置因素方面,人口学变量选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社会结构变量选取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居住状况;态度变量选取了健康的态度以及关于疾病的知识。在使能因素方面,家庭资源变量选取了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来源、过去三个月的医疗开支、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社会资源变量主要指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在健康水平因素方面,选取了日常照顾状况、健康状况、自理状况、患过几种慢性疾病等因素。
二、城镇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一)样本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中有男性134人,女性164人,男女性别比为1:1.22。样本的年龄段主要分布在60-69岁区间,占总体的72.15%。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分布相对离散,小学及以下、高中文化和大学本科及以上这三组的人数分布接近,分别占总体的18.46%,20.81%和20.13%。
统计有效样本的月收入水平,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和3001-4000元区间,分别占总体的31.88%和28.19%,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在2000-4000元左右。由于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支出比重大,单纯统计月收入水平难以衡量其生活水平,还应考虑到支出,因此进一步考察“自评经济状况”这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认为目前收入“够用”,占66.11%,只有3.3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很富裕”,20.81%的人认为“富裕”,8.72%认为“有困难”,1.01%认为经济状况“很困难”。
关于老年人的生活形态,在有效样本中,70.47%的老年人有2个及以上的子女,独生子女的占27.52%,还有2.01%的老年人无子女。在“与子女的关系”一项中,38.59%的老年人与子女关系“非常好”,49.67%和子女关系“比较好”。
在居住状况方面,52.68%的老年人表示“只与配偶同住”,这表明过半数老年人选择不与子女居住,多是与配偶居住。在“日常生活照顾”方面,一半的老年人是“自己照顾自己”,32.21%的“靠老伴照顾”,可见对老年人的照顾仍然是以传统的家庭照顾为主。
在健康水平方面,考察了样本的“患慢性疾病”、“自评身体状况”、“自评自理状况”和“过去三个月的医疗开支”等相关内容。其中,有61.41%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21.1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非常健康”,35.91%认为自己“比较健康”,不到9%的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差。与此同时,61.07%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35.23%能“基本自理”,只有不到4%生活自理有障碍。以上表明,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是比较健康的(57.05%),且生活能基本自理,但老年人中患慢性疾病的比例较高,长期护理的需求大。
(二)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与其影响因素
考察样本“过去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只有13.09%的老年人接受过,对于因变量“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我们界定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包括的护理方式有:在家中接受未受过护理培训的家庭服务员照顾,在家中接受受过护理培训的家庭服务员照顾,专业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社区人员上门服务和托老所、社区日间照料机构。
经过统计,31.88%(95个样本)的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方式,49.33%选择传统的家庭护理方式,18.79%选择专业机构(医疗保健康复机构、老年机构等)的护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养老方式和目前的护理现状下,选择家庭护理仍然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
根据安德森模型,对之前拟选择的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是否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做列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这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交叉列联表,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下:
由结果可知,卡方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所以可以认定两变量之间相关性高,即可认定检验结果成立。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拟选择的其他自变量逐一检验之后,检验结果如下:性别(P=0.995),年龄(P=0.206),婚姻状况(P=0.040),退休前职业(P=0.359),受教育程度(P=0.000),子女数量(P=0.000),与子女关系(P=0.205),居住状况(P=0.694),对健康的态度(P=0.025),经济状况(P=0.045),医疗费用是否自费(P=0.001),医疗开支(P=0.728),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P=0.038),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P=0.040),日常照顾状况(P=0.000),健康状况(P=0.471),自理状况(P=0.305),是否患有慢性疾病(P=0.556)。
对于P值小于0.05的自变量,可以认为与因变量相关度高,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三)对影响护理方式选择因素的回归分析
1、变量的选择。根据上一节有关影响老年人居家护理方式因素的列联分析,结合安德森模型的三个因素,我们选取了以下共9个自变量:在前置因素方面,选择了人口学变量中的婚姻状况;社会结构变量中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态度变量中的对健康的态度以及关于疾病的知识。在使能因素方面,选择了家庭资源变量中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是否自费、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社会资源变量中的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在健康水平因素方面,选择了日常照顾状况。因变量为被访对象对社区居家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
本文对其中的一些变量做了处理,以便能更好地进行统计和估计:关于“健康态度”变量,调查问卷设计了有关健康态度的量表,从“很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有5个维度。在数据处理中,将“很同意”赋值5分,依次降低,“非常不同意”赋1分。关于“医疗费用是否全部自费”变量,由问卷中的“医疗费来自哪些方面(多选)”处理而来。只选择了“夫妻俩自费”和“子女支付或其他亲属支付” 两项或只选了二者其中之一的,表明其没有制度性的医疗保障,因此需要全部自费;此变量中,以0=全部自费,1=不全是自费。关于“经济状况”等变量,数据录入与问卷答案的顺序相反,即上述情况越好其值就越大。
2、方程模型的设定。根据前文的界定,我们设定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1”,“愿意选择其他护理方式=0”。使用对数单位模型(Logit)进行处理,根据Logit模型的定义:
P(Y=1)=ΣαiAi+ΣβiBi+ΣδiCi +ε
其中Ai、Bi、Ci为影响因素向量,αi、βi、δi分别为各影响因素的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根据上述的变量选择,使用计量软件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3、回归结果分析。关于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根据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前置因素来看,教育程度与选择意愿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Sig.=0),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可见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能结合目前的护理现状与老龄化的国情分析各种护理方式的优劣势,越来越认可社区居家护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健康态度与选择意愿也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ig.=0),这表明健康态度越高的老年人也越可能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健康态度主要是关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坚持每天的体育锻炼、定期的体检、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注重饮食健康等方面,对健康的关注使得老年人了解何种长期护理方式是最适宜的,因而健康态度越好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护理。
其次,从使能因素来看,经济状况是一个影响选择的很显著的因素(Sig.=0),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经济状况越是富裕的老年人反而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护理服务选择的重要限制因素,如果经济状况不佳就只能依靠家庭成员(通常是子女)的护理;如果经济状况良好,那么更高层次的专业机构护理、专业私人护理会是他们的首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发展不尽完善,服务方式单一且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此外,近三个月医疗开支中子女支付的比例与选择意愿呈现出负相关的显著性(Sig.=0.029),子女支付的比例越高老年人越不倾向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父母总是为子女着想,一旦子女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支出过多,父母会认为自己成了儿女的“负担”,在需要护理时担心麻烦子女,因而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或老伴照顾,为儿女减轻照顾负担。再次,本文认为之前是否接受过社区的护理服务也会影响之后对社区居家护理的选择,从结果来看也证实如此,二者存在着较显著的负相关(Sig.=0.015),这表明目前的社区服务的方式和质量不能令接受服务者满意,此前接受过社区服务的老年人今后反而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了,可见现有的社区服务尤其是老年人护理水平亟待提高。与之相反的是,医疗费用是否完全是自费这一因素并没有对选择意愿产生太大的影响,更多的影响还是来自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
最后,从健康水平因素考察发现,日常生活照顾与选择意愿的体现出显著的正相关(Sig.=0.004)。可以看到日常生活由保姆或者社区的专业服务人员照顾的老年人是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这与平常得到的感性认识也是相吻合的。如果是平时由家庭成员照顾的老年人,在失能后需要护理时还是会选择以往习惯的家庭成员护理的方式。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安德森模型(Andersen Model),并通过相关的计量检验, 对老年人是否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服务方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在前置因素方面,教育程度和健康态度与选择意愿有很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可以加强社区居家护理的宣传,使公众加深对社区居家护理的了解,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
2、在使能因素中,经济状况、子女支付医疗费、之前接受的社区服务与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服务的水平还非常有限,服务方式亦较为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
3、在健康水平因素中,日常生活照顾的方式与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了提高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需要着重培养老年人的护理习惯,提高目前社区护理服务的比重,改变公众的护理观念。
社会老年护理事业必须统筹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在老年长期护理事业的发展中,政府需要起主导作用,通过开发与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尽快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充足的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建议,及早制定相应的政策计划,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医疗服务和老年福利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护理服务事业。建立和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构建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护理服务网络,控制护理机构的比例与合理布局,提高护理的质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整合与老年长期护理有关的机构,建立专门负责护理事业的管理机构。通过正规教育和培训加快社区护理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Z].2001-3-28.
[2] 田申. 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01):71-72.
[3] 徐勤、汤哲. 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 人口与经济, 2007,(02):7-9.
[4] 李鸿儒. 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发展[J].现代营销,2009.
[5] 林戈、鲍曙明、孙晓明. 建立以家庭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J].人口研究,1999,(02):55-56.
篇2
1.根据特定的国情和传统文化,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应为(分值:1分)A
A.居家养老
B.老年公寓养老
C.养老院养老
D.日间护理院养老
E.托老所养老
2.下列哪一量表主要通过对14项日常生活状态来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1分)A
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B.日常生活功能指数
C.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
D.高级日常生活活动
E.PULSES量表
3.关于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下列哪项叙述不妥(分值:1分)D
A.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
B.肝细胞、肝血流量减少
C.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
D.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降低,致结合型药物增多
E.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4.最具代表性的人类需求理论创建者是(分值:1分)C
A.Havighurst
B.Cumming
C.Maslow
D.Weismann
E.Erikson
5.关于自我概念理论的主要内容,正确的是(分值:1分)e
A.自我实现的基础是满足生理需要
B.随着年龄增长,虽然生理健康衰退但自我概念是信念
C.自我概念就是自我坚定信念,达到自我实现
D.实现理想中的自我是一个信念
E.一个人的信念与态度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6.下列哪项活动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分值:1分)d
A.日常生活活动 B.家务活动 C.职业活动 D.娱乐活动
E.体力活动
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是多少?(分值:1分)d
A.50岁
B.55岁
C.60岁
D.65岁
E.70岁
8.自我保健的核心内容是(分值:1分)e
A.定期体检
B.自我观察
C.自我治疗
D.自我预防
E.自我护理
9.基因突变理论认为老化的原因是(分值:1分)b
A.基因程序预先设定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B.体细胞突变造成老年人体内细胞特性改变
C.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周期
D.以细胞分化的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
E.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即停止分化,细胞开始衰老
10.关于细胞定时老化理论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分值:1分)c
A.基因程序预先设定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B.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周期
C.认为老化是细胞突变造成老年人体内细胞特性改变
D.以细胞分化的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
E.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即停止分化,细胞开始衰老
11.以社区为基础提供老年保健是下列哪项老年保健原则的含义(分值:1分)d
A.全面性原则
B.功能分化原则
C.费用分担原则
D.区域化原则
E.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人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成员(分值:1分)e
A.志愿者组织
B.社区老年人互助组织
C.医护人员
D.附近邻居
E.社会工作者
13.下列哪项说明了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发展原则的含义(分值:1分)d
A.主动调整个人以适应环境
B.主动改变环境以避免不良刺激
C.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D.将老人看作一个整体的人
E.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4.关于老年人睡眠的护理,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分值:1分)d
A.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B.睡姿以仰卧位为好
C.睡前热水泡脚
D.睡前勿进食
E.睡前一杯水可预防脑血栓
15.以下哪项是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分值:1分)c
A.丧偶老人
B.患重病的老人 C.临终老人 D.住院老人 E.健康老人
判断题
16.体力劳动不能完全取代活动锻炼。(分值:1分)
正确
17.老年护理过程中应根据老人的患病种类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权。(分值:1分)
正确
18.近年来世界老龄人口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分值:1分)
正确
19.老年病人的评估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分值:1分)
正确
20.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家属及工作人员避免在患者周围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的焦虑。(分值:1分)
正确
21.老化是随增龄而出现的人体结构进行性衰退的过程。(分值:1分)
正确
22.自我保健属于普及性的层次,自我保健医学属于专业性的层次。(分值:1分)
正确
23.吞咽困难者进行咀嚼和吞咽训练时,从流质饮食开始训练,继之半流质饮食,从小量过渡到正常饮食。(分值:1分)
24.老年人的用药种类最好控制在8种以下。(分值:1分)
错误
25.扶杖上下楼训练:上楼时先将手杖立于上一级台阶上,健肢登上,然后患肢跟上与健肢相并,下楼时先将手杖立于下一级台阶上,健肢先下,然后患肢。(分值:1分)
正确
26.老年人生活行为发生的基础是老年人的意志。(分值:1分)
正确
27.自我保健是早期发现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分值:1分)
正确
28.吸烟、酗酒,低蛋白低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光照减少等均是骨质疏松的易发因素。(分值:1分)
正确
29.制定运动处方除考虑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外还要考虑性别、年龄、呼吸功能、骨骼系统及全身各器官情况和使用药物等。(分值:1分)
正确
30.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从老人自己的决定。(分值:1分)
错误
填空题
31.老年护理道德的原则有(尊老爱老,扶病解困)、(热忱服务,一视同仁)、(高度负责,技术求精 )和(细心观察,留心病情)。(分值:4分)
答:
32.偏瘫者扶栏上下楼训练时,上楼时(健)手扶栏,先将(患肢)伸向前方,用(健足)踏上一级,然后将患肢踏上与健肢并齐;下楼时健手扶栏,(患肢)先下降一级,然后健足再下,与患足并齐。(分值:4分)
答:
33.我国的老龄事业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和()。(分值:6分)
答: 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做好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增加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设施,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老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
34.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的年龄界限划分为:(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分值:5分)
答:
35.老年保健最初源于(美)国。(分值:1分)
答:
36.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最大心跳速度约为(40)。(分值:1分)
答:
37.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每日膳食中约需供给蛋白质(70)克。(分值:1分)
38.自我保健强调和重视(自我)在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值:1分)
答:
39.老年保健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 )、(区域化原则 )、(费用分担原则)、功能分化性原则和联合国老年保健原则。(分值:3分)
答:
40.老年人认知的评估包括()、()以及()三个方面。(分值:3分)
答: 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定向力)
名词解释
41.平衡膳食(分值:3分)
答: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因而叫平衡膳食
42.机构养老(分值:3分)
答: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的机构
43.老化(分值:3分)
答: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44.居家养老(分值:3分)
答: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45.自我保健(分值:3分)
答: 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问答题
46.简述老年护理的原则及其含义。(分值:12分)
答:
1.满足需求
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因此,首先应基于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护理人员应当增强对老化过程的认识,将正常及病态老化过程及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社会特性与一般的护理知识相结合,及时发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和各种需求,使护理活动能提供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照顾的内容,真正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2.社会护理
老年护理的对象不仅是老年病人,还应包括健康的老人、老人家庭的成员。因此老年护理必须兼顾到医院、家庭和人群,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在病房,而且也应包括社区和全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和社会护理更有其重要性,因为不但本人受益,还可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是干部病房,主要收治的是老年人,他们生理机能退化,总体生理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患者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1、 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1.1 生理性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技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有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 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感觉进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研究显示高龄活动无耐力占老年人跌比例最高。(3)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现象。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1.2 病理性因素 (1)患脑血管病后的老年人,肢体活动障碍,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2)老年痴呆者由于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日常活动中的意外损伤。(3)疾病对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影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等会诱发跌倒。1.3 心理性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症、高楼住宅综合征,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面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1.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群是健康行为保健中的脆弱人群,调查研究显示:社区老年每天均服药者占半数以上,且平均一天同时服三种药者达18.74%。药源性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了解老人困难,在执行过程中未遵循服药到口原则,如替老人打开药物包装,备水、及时督促服药等。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少服、多发、多服、错服、漏服药等现象发生。1.5 院内感染因素 (1)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呼吸道组织结构退行性变,呼吸道防御屏障功能衰退,易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2)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院内感染呈显著的相依关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感染几率越高。1.6 环境因素 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地面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座椅不稳,无扶手靠背等。1.7 技术性因素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高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各新技术、新业务的引进与开发,使护理操作范围拓展,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而影响老年患者安全。1.8 组织管理因素 (1)思想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2)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3)业务技能水平低,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护士的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4)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力。
2、 对策
2.1 认真做好安全评估 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风险防范,做好预见性护理。 建立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制度。针对老年患者主演期间容易发生跌倒、走失、压疮、窒息等安全方面的问题,设立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的分值,对参照的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
2.2 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在醒目处,设立安全警示牌,警示条,提示护士时时注意。2.3 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1)注意用药方式,用药途径正确。遵循基本的服药原则,如坐位或半坐位服药,以免误咽呛咳;服降压药后不要立即更换;服降糖药后半小时准时进食等。(2)护士要加强对服药过程的监督。(4)向患者作好安全服药教育,耐心解释用药原则及按医嘱正确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增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2.4 认真做好环境评估 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和桌椅的稳定性确定、冷热水的调节等环境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2.5 做好院感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建立医院内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网,制定严格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2.6 加强各级培训,熟悉老年患者的特点,作为管理者,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由于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最经常、最广泛,如皮肤护理、病床整齐、注射技术、饮食护理等,护理人员往往不重视,要求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对基础护理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建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篇4
【关键词】冠心病 康复治疗与护理
[Key Words] Elder patien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康复治疗与护理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我院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0月, 收入90例CHD患者,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心功能处于1~3级的老年住院CHD患者90例,其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68岁。同时伴有高血压者46例,伴有脑梗塞者15例,伴有糖尿病者12例,伴有COPD者3例。
1.2 康复护理方案
根据相关资料[1]选择2、3期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1)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运动强度:运动训练所规定达到的强度称之为靶强度,可用心率、心率储备、METs、主观劳累计分等方式表达。靶强度与最大强度的差值是训练的安全系数。(3)运动时间:靶强度运动一般持续15~60分钟。(4)训练频率:多数采用每周3~5天的频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残疾情况设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见表1。
表1 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设定的运动计划 病人特点训练方法强度运动类型训练频率(次/周)每次训练持续时间(分)
年龄≥70岁低强度耗氧训练和抗阻力训练65%-75%最大心率散步、做操、慢跑、骑自行车3或630(可间断)
超重耗氧训练一高热卡消耗65%-80%最大心率走步、做操、慢跑4或530~60(可间断)
年龄≥70岁并有残疾,从事体力劳动或超重抗阻力训练单次抬举最大重量的50%-75%举重机或哑铃,重点在大腿、肩和上肢2或310~20(练习5~7次,每次10下)
1.3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1.3.1 对自行运动锻炼的患者,在无医护人员监护时,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的70%~75%为好。
1.3.2 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咖啡等后1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1小时内进餐。
1.3.3 运动前不喝酒、不吸烟。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
1.3.4 不宜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锻炼。
1.3.5 精神状态欠佳、郁闷、不安等时,护理人员应予适当的心理护理。
1.3.6 康复运动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兴趣性原则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1.4 评价方法
参照Spetus等设计的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问卷调查法进行评分比较,利用SPSS 15.0版软件进行配对分析比较,见表2。在病人入院、出院时分别发放SAQ调查表,在患者充分理解条目意义后由自己自评[3]。
SAQ含19个项目,可分为5个因子, 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总评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机体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越好。SAQ是一种有效性、重复性及应答性均较好的量表,是一种估测CHD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效果比较、估计预后等切实可行的简便易行方法[2]。
表2 康复护理前后SAQ的评分比较 康复护理后(n=45)康复护理前(n=45)tP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22.33±0.5515.51±0.5171.06
心绞痛稳定状态9.17±0.176.13±0.1981.61
心绞痛发作情况4.67±0.382.59±0.2431.28
治疗满意程度26.99±0.8520.86±1.2326.24
疾病认知程度18.37±0.9614.73±0.5521.39
总分81.51±1.4459.82±1.3867.18
根据评分比较,康复护理后与护理前存在高度显著差异性(P
3 护理体会
CHD的康复治疗与护理主要是通过有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工作能力,回归社会。与此同时,通过干预各种危险因素,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减轻冠心病的残疾程度和复发几率。对于CHD患者除了依靠传统的心绞痛和心电图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外,生活质量也已经成为评价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4]。另外,由于住院老年CHD患者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群,但社会支持总量及主观支持却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5] ,所以我们在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研究显示[3]综合性治疗能显著降低CHD患者伴发的负理性情绪,缩短住院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康复护理后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护理前,提示患者通过康复治疗与护理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康复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以定量分析的方式,肯定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老年CHD治疗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姜贵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69-173
[2] 李福民,张瑞岭.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3(8):139-142.
[3] 饶中和,袁志敏.一种新的估测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的调查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17(1):14.
篇5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护理;安全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方面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就诊于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正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特征,基础疾病多,导致入院治疗过程中易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威胁患者的健康。护理安全是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中避免患者出现规定外的身心损害或死亡,现已成为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96例老年住院患者,旨在探讨分析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相关解决对策,相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4例老年住院患者,包括男51例,女33例,年龄63~85岁,平均(71.34±3.42)岁,来诊患者中包括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28例消化道溃疡、14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黑便。合并冠心病者10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慢性肺心病者4例。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安全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消化内科一般常规护理,具体包括饮食护理、合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干预。
1.2.1护理安全干预内容 护理安全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巩固并加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水平,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团队精神,增强工作积极性。科室定期举行护理隐患研讨会,找出并分析潜在安全隐患的解决对策。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水平;②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消化内科入院相关知识宣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和诊疗中易出现的危险事件有正确的认识[1]。因消化内科治疗手段中常涉及禁食禁饮,护理人员要宣讲到位,避免因患者盲目进食引发危险;③改善病房环境。注意通风消毒,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勤换洗床单,嘱患者多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出现褥疮。保持地面干燥、防滑。病房中具有安全隐患处应在醒目处给予标识,防止不必要的危险事件发生;④陪护人员的教育。因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多依赖陪护人员的照顾,如果陪护人员护理不得当,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身体不适,护理工作者应传授陪护人员相应的护理常识和技巧;⑤临床用药。消化内科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是药物治疗,本科的用药多且杂,用药时间不一,保存方式不同,加之老年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用药,更加大了用药的复杂性,护理人员应做到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明确不同药物的处理方式,避免因用药错误而引发严重不良后果。静脉输液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做好巡视工作;⑥心理护理。患者因自身疾病导致身体不适,并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抑郁,加上消化内科常要求禁食,患者因饥饿引起烦躁不安,对治疗出现抗拒和消极心理。护理工作者应态度温和,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耐心了解患者需求,帮助患者消除不安,重拾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极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患者出院时选择其中一项。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基本情况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á=0.05为检验水准,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100%,显著较对照组的87.5%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基本情况 进行临床诊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好(P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自身机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加上消化内科的部分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传染性强等特点[3],因而老年患者成为消化内科的重点护理群体。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态度和护理技能水平不足、入院知识宣讲不到位、病房环境差、陪护人员护理不到位、临床用药不按时按需及患者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住院诊疗工作,延缓治疗进程,严重者还会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针对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多种危险因素,我科护理工作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例如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减少工作失误带来的隐患。加强入院知识宣讲力度,确保患者及家属明确病情及入院需遵循的各项制度。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体质,尽量减少病房内的危险因素,避免出现病房内致病菌感染、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进行陪护人员的教育,以充分满足患者的入院需求,协助患者的治疗进程;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临床用药安全,杜绝不按时、不按需、不听医嘱乱用药等现象发生。静脉输液时,做好巡视工作。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消除不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度。
本研究证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安全干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
参考文献:
[1]朱莉,郑春梅.健康教育处方在老年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24):2556-2558.
篇6
【关键词】老年妇女;髋骨骨折;强化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1―02
1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髋骨骨折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妇女由于生理因素的原因,更容易发生髋骨骨折。手术是治疗髋骨骨折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老年女性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的影响,在围手术期若得不到专业的护理,老年人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致残的可能性较大。这不仅对患者及家属造成身心上的伤害,而且加重医患关系矛盾。因此,针对老年人的特殊身体和心理状况,根据营养学的规律与原则,加强对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给予老年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摄入干预对增强老年人抵抗力,对减少老年妇女术后恢复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有积极作用。我院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5例老年人髋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强化营养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结果和体会报道如下:
2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骨科收治60周岁以上的女性髋骨手术初诊患者145人。平均年龄71.4±8.5岁。本实验采用双盲法进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营养强化护理组(实验组)72人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73人。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及绝经年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利用本院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 DEXA)由放射科专职医师测定髋部骨密度;统计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死亡率;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对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将p
4 护理方法
4.1 一般护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详细地了解患者病史,并在院内对患者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降低手术风险和选择合适的营养强化护理策略。与此同时,从患者本人及家属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以方便在营养强化护理过程中针对个人的喜好调整膳食及营养品的摄入。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营养强化护理,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反馈信息对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及工作满意度调查。
4.2 强化营养护理
4.2.1 强化营养护理方法
强化营养护理考虑到三个方面,首先是营养素供给量是否满足患者所需;其次,强化营养护理的给予途径及方式;第三要考虑食谱和营养制剂的类型和数量。在严格遵循以上要求后,再根据老年人身体心理特点以及口味、食量等因素,组织院营养科针对髋骨骨折患者制定专门的膳食食谱和营养补充方案,由专职护士对每位患者的强化护理方案严格执行。并由专人记录患者每日饮食情况。
4.2.1 强化营养护理原则
(1)能量供给 老年人对能量需求量低,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髋骨骨折病人需要卧床休息,故不提供较多热量,能够达到及维持理想体重为宜。然而对于患有营养不消瘦以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适当减少,以理想体重的±5%为目标。
(2)蛋白质 老年人易出现负氮平衡,加之其肝、肾功能降低,过多地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肝脏和肾脏负担。根据老年人身体心理特点以及口味、食量等因素,蛋白质供给应控制在每天1.0~1.2g/kg,并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在手术后为了促进合成代谢,对蛋白质供给量适当提高,达到每天1.5~2.0g/kg。过高的蛋白质补充对钙的吸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据一项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钙排出增多,这加重了髋骨骨折患者补钙的压力;
(3)脂肪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由于胆汁分泌的减少和酶活性的降低,对脂肪的消化功能减弱,因此脂肪的摄入量限制在20%~25%之间,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供能量提高到10%左右,这样可以预防由于胆固醇升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功能比占到全天能量供应的55~65%,并且以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这是为了避免血糖升高。并且在膳食中膳食纤维以利于患者肠道蠕动。
(5)无机盐 围手术期的无机盐补充原则是在均衡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基础上,重点对生化检测结果中较为缺乏的元素进行补充。考虑到髋骨骨折病人较多,对该类患者着重进行对钙的补充,主要利用食品为主并辅以商品化的钙补充剂,将每日患者钙摄入总量控制在1500mg/d。同时在食谱设计过程中提高铁补充,限制钠的摄入。
(6)维生素 术前针对患者缺乏的维生素进行重点补充,并着重补充对老年人较为重要的维生素D、维生素A、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的摄入,以促进老年患者钙、铁吸收和提升消化道功能。术后在维持术前脂溶性维生素供给量的同时,增加水溶性维生素供应致术前的2~3倍,以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7)强化营养的实施 强化营养护理的实施要考虑三个方面,营养素供给量、营养给予途径及方式和食谱和营养制剂的类型和数量。在食物加工方法上,尽量选择炖、煮、炒的烹饪方法,避免使用煎、炸、熏等方法。膳食清淡少盐,食物性状细碎,使烹调后达到软、烂、酥的性状。在膳食安排上以定时、定量为原则,饮料可给予补充维生素所用的果汁或纯净水,不提供酒精饮料。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施行特殊食谱,做到一对一特殊护理。在强化护理实施过程中避免采用该类病人所禁忌的食品药品,并对疾病进行严密的检测,保障手术的进行和患者术后的恢复。
5 结果
5.1 两组患者骨密度的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髋骨密度比较如表1所示。入院前的髋骨骨密度检测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髋骨密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出院前的髋骨密度检测发现,实验组患者的髋骨密度明显增加,其髋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5.2 两组患者手术后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详见表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t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5.3 两组患者入院期间满意度比较
患者入院期间的满意度体现了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病情恢复的好坏,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信息。通过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通过卡方检验得知在患者入院期间满意度比较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5.69,p
6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围手术期的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病人实施强化营养护理来探讨该护理模式对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病人的恢复作用,从患者主客观方面对强化营养护理模式的反馈可见,该护理模式对老年妇女髋骨骨折手术预后以及医患关系都有积极的作用。
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的发生与自身雌激素的低水平状态有明确的关系。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老年妇女为了维持血钙浓度,必须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质。这样导致了骨密度的降低,增加了骨折的风险。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实验组接受强化营养护理后,其髋骨密度有明显改善。这说明在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钙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增加髋骨密度,减少骨钙流失,减轻由于钙流失而导致的骨折发生的概率。此外,受调查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强化营养护理后,其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缩短,说明强化营养护理能够增强患者体质,促进术后恢复。但是,老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从入院前的调查发现,入院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老年人平时有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等等。入院后由于有统一的护理,使患者远离不良生活习惯。这提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促进强化营养护理的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在对患者实施营养强化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患者在日常医疗活动中也能更为好的配合,医患关系较为和谐融洽。在强化营养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护士也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心,医患双方建立了更多的信任,患者感觉受到了重视,这不仅在医疗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护患之间的摩擦,也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情,这都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打造了本院的护理品牌,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
综上所述,对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的强化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身体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和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Dawson-Hughes B. Interaction of dietary calcium and protein in bone health in humans. J Nutr. 2003;133:852S.
篇7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22-01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我院为中医医院,故门诊病人以老年患者居多,特别是每年换季的时候老年患者人数更多。这些患者大多输一些活血通脉的药物,年龄50~80岁,大多数患者可自行到门诊输液室,少数患者由家属陪同。一般一个疗程需要输液7~14天,为了使这些老年患者顺利完成一个疗程的输液治疗,笔者总结了一些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我科共有25268例患者到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其中老年患者约18350例,占全部的72.6%,年龄50~80岁,在这期间患者最少输液3天,最多连续输液21天,患者均表示满意。
2护理
2.1输液护理
2.1.1输液前护理 (1)患者的准备:①首先应评估患者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准备穿刺的皮肤和血管情况。老年患者长期输液一般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找好血管。在冬季,气温低,血管充盈不良,可先给予局部热敷后再行穿刺。②输液前的健康指导:嘱咐患者不能空腹输液,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特别嘱咐要按时服药,输液速度不宜过快。(2)药物的准备:检查各种待输入的药物,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原则进行配药,宜现配现用。
2.1.2输液时护理 (1)患者因年龄偏大,听力下降,因此护士核对病人姓名时宜采取双向核对法进行查对,可防止输液差错的发生。(2)输液时,取舒适,尽量选择血管充盈、弹性好、直、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皮肤有瘢痕、伤口及关节处。(3)在输液的过程,要经常巡视,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的理化性质调整滴速。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说明快速输液的危害。(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输扩血管药的患者有时因药物作用出现面部潮红时,要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晕现象,如果有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测量血压、脉搏,同时通知医生进行诊治[1]。( 5 )对中风有肢体偏瘫的患者尽量在健侧肢体输液,对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输液后用夹板固定注射部位,避免因肢体抖动使针头滑出血管[2]
2.1.3输液后护理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快速拔针后用输液贴拇指直压法按压针眼,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正常人凝血时间为3~7min,指导患者输液拔针按压时间以4 min为宜[3][4]。根据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在拔针后按压时间可稍延长,一般为5~6 min,直至注射部位不再出血。
2.2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患有慢性病,长期输液常易出现烦躁的心理,有时为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如患者较多时座位无法安排,有些患者就会吵闹,此时护士要给予理解,切勿与患者争吵,态度和蔼,尽快安排座位。对于输液时间较长时,可提供一些报纸和健康教育处方,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3艾灸仪配合治疗
艾灸仪是通过电子加热与磁化作用,可充分利用艾绒有效成分,对多个穴位施灸,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5][6]。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病、腰腿活动不利等,输液时以自愿原则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增加疗效,又节约时间。
4健康宣教
对门诊输液室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要十分精练,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需要做系统性教育,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根据时令、疾病进行药膳饮食,如:南瓜粥,可改善糖代谢,有减肥、降血脂、降血糖和通便之功效,其中所含微量元素――钴,极其丰富,可促使胰岛素分泌正常。又如:葛根茶,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7] ,健康知识的宣教,给患者心理支持,健康指导,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冯正仪. 内科护理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乔东鸽. 中风患者的健康教育.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 (10).1121
[3]李晓惠,黄小梅.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3.
[4]何美香.吴美水. 静脉穿刺后无痛拔针的体会. 【医学创新研究】,2006,12(12)84-85
[5]邓宏,龙顺钦等. 艾灸防治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46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7,39 (6): 90-91
篇8
老年病患者护理的特殊性
老年疾病中慢性病、危重病较多,亦较复杂,往往合并两种或更多的疾病。老年人的感觉能力减退,因而对疾病的反应能力也低下。这就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需要及时、细致、准确地观察病情,把握住疾病变化规律,抓住有利时机,有效进行处置。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尚的医德,像对自己的长辈一样及时了解和掌握病区内每位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各种老年疾病的辨证及治疗用药的效果与反应。注意防止褥疮,褥疮往往是感染不能被控制和病情恶化的根源,需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处理,精心调护。
安全的护理
老年人易发生意外,如误吸、跌倒、坠床等,入院时了解病人的病史、生活规律及习惯。进餐时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意识障碍或行动不便者应加用床档,物品应放在易拿取及安全的位置,多指导家属多在病人身边陪伴。
生活起居护理
老年人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退,在护理上应注意保持生活环境的相对稳定与安静,特别是对心气虚弱、阳虚欲脱等更忌惊扰。经常开窗换气,避免直接吹风,否则风邪侵袭,易致外感。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可保持在60%左右,要注意保持居室内外及患者自身的清洁。老年人要经常沐浴,水温一般以40~42℃为宜。对卧床不起的病人,更要定期给予床上擦浴,并及时更换床单、衣裤,以免发生褥疮。老年人患病后,首要的护理就是使其休息好,以保持体力,帮助患病脏器康复。休息的主要形式是睡眠。首先要创造安静与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不要吸烟、饮酒、喝咖啡、茶。其次,做到起居有常,使病人养成规律的作息制度。除睡眠外,日常娱乐也是休息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亦不可忽视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
饮食护理
老年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除应遵循老年人饮食调养原则外,也要注意各种疾病的饮食宜忌,相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饮食调养同样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饮食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清淡、饮食多样化、戒烟酒。
脾胃虚弱证者:应多食助消化、增食欲、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藕粉、山楂、水果、鱼类。应定食定量,少量多餐,忌食辛辣、香燥、煎炸及寒冷硬固食物。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宜食清淡低盐饮食,油脂以植物油为主。豆制品类食物富含蛋白及维生素B、C,可常服用,山楂、洋葱、大蒜有降脂作用,芹菜有降压作用,均可常服。应少食甜食、肉类,忌烟酒。
咳嗽者:咳嗽多痰者宜多吃萝卜、青菜等新鲜蔬菜,以及枇杷、生梨等新鲜水果,忌烟、酒、辛辣刺激品及油腻食物。食物不宜过咸。
便秘者:每天清晨选饮温开水、豆浆、果汁等,以增加水分,刺激肠蠕动。适量服用润肠之品,如蜂蜜、芝麻、核桃等。
失眠者:可选用具有宁心安神等作用的食品,如莲子、百合、龙眼肉、桂圆、桑椹、猪心等,忌食油脂、肥厚及辛辣食品。
情志护理
尽量消除环境、生活等方面对病人情绪产生的不利影响,注意病室的安静,环境美化,温湿度调节,饮食及周围病人的情况,避免与危重病人同住一室。
老年人常有孤独感,多疑,易计较一些小事。因此,更细致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思想情况,予以安慰和帮助。
由于老年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多,病情复杂,患者常对治疗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厌世情绪,急躁或恐惧,在对病人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时,要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以取得病人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恐惧心理及疾痛,对有特殊治疗及检查应耐心解释,并指导其如何配合。
用药的护理
老年病人应用常规剂量时也可出现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稀便、发热,皮肤瘙痒,皮疹,颜面肿胀,脉率减慢或增快,心悸,乏力等。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报告医生。静脉补液时严格控制滴速,心肺功能差者更需注意。
健康教育
根据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导、督促和帮助训练,增强病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老年病的防治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老年人易患的基础疾病依次为肿瘤、高血压与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炎、胆囊病、前列腺肥大、股骨骨折与糖尿病等。而病死率依次为肺炎、脑出血、肺癌、胃癌、心肌梗死等。
老年人是青壮年人的延续,有些老年病是在青壮年时得的,而到老年期表现更为明显。老年病的特点:①老年病的病因往往不十分明确;②病程长、恢复慢、有时突然恶化;③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临床诊治表现初期不易察觉,症状出现后又呈多样化;④同一种疾病发现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差异很大;⑤一个老年病患者往往同时患几种疾病。
防治老年病的措施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合理膳食,戒除吸烟等不良嗜好,避免有害刺激;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突出长期卧床以及呼吸道感染、便秘、过劳、跌倒及其他意外刺激发生;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对老年病的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库尔勒市建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仅对症治疗)与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4±5.8)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为(69.1±5.5)岁。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仅给与对症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以下几点护理干预措施。
1.2.1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来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与实际病情,以此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争取家属的配合。
1.2.2饮食干预 ①患者每天应当保持正常的早餐;②每天早起空腹饮水300ml左右,分为2~3次进行;③患者每天饮水的总量应当在2000ml以上;④每天给予患者新鲜粗纤维素材(比如韭菜、青菜以及芹菜等)250~500g;⑤每天给予患者粗粮(谷物、糙米等)1~2种混合食用;⑥每天给予患者水果(橙子、香蕉以及苹果等)1~2种;⑦日常饮食中尽可能避免油腻、油炸、生冷以及辛辣的食物。
1.2.3腹部按摩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对应的体质,分别在每日患者晨起与睡前进行20~30次的腹部按摩。采用仰卧位,两腿进行自然屈曲,放松腹部位置。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右侧位置,一只手或者两只手放于患者的右下腹部位,采用大鱼际肌和手掌跟着力,沿着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进行反复的按摩,遵循由小到大幅度、由轻到重手法的原则,一直到患者出现肠蠕动[2]。
1.2.4排便习惯干预 一方面,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另一方面,指导患者避免人为进行排便感控制,当存在较为明显的便意感时,应当立即进行排便。定期排便练习:通常以早餐后最佳,由于这个阶段的内结肠推进效果非常活跃,容易进行排便,无论患者是否存在便意,都应当用力进行排便动作,反复进行几次,持续时间通常要比日常排便时间长5min左右。患者在模拟排便的进程中,需要将双手压在腹部位置,进行咳嗽的动作,以此来提升腹压,帮助排便。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在固定时期进行排便。
1.2.5运动干预 部分患者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保持卧姿或者坐姿,机体缺少锻炼,非常容易引发功能性便秘症状加剧。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腹式呼吸、散步、太极拳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
1.3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患者大便能够成型,并且较为松软,每周排便次数在5次以上;②有效:患者大便能够基本成型,排便费力的现象相对较少,每周排便次数3~5次左右;③无效:患者大便干结,仍然存在排便困难的现象,每周排便次数在3次以下[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与此同时,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第2个月的排便时间。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当中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25/34);观察组当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排便时间对比 护理后第2个月,对照组患者平均每次排便时间为(14.2±3.6)min,观察组患者平均每次排便时间为(11.5±2.8)min,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篇10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300例老年患者,男158例,女142例。
2护理措施
2.1保证有效通气有效通气的前提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结构退行性改变,自净作用差,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干结,加上老年人常无力咳嗽、咳痰,特别容易加重通气功能障碍,因此,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应用呼吸机期间的气道护理,以保证有效通气的实施。对老年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选择原则,除考虑患者经济、家庭及本人的意愿外,更重要的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有效通气功能,老年人行机械通气常发生导管阻塞、痰痂阻塞、出血、呼吸肌疲劳、呼吸机依赖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对此,需加强对并发症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副损伤为原则[1]。
2.2咳嗽、咳痰护理老年人由于动作迟缓,咳嗽无力或方法不当,导致痰液排出不畅。护理时应注意:加强翻身、叩背,如有吸入行性肺炎,应根据肺炎部位,增加叩背次数,必要时每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翻身、叩背后立即吸痰。病情允许时,多取坐位或侧卧位,减少仰卧位时间和次数。对老年人的咳嗽、咳痰护理要兼顾患者省力和舒适原则[2]。
2.3吸痰护理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由于老年人极易发生二重感染或医源性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做好导管气囊护理,在拔出气管插管或放气囊前要彻底清洁口腔,吸净咽后壁残留分泌物,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拔管边吸痰。对老年人吸痰,时间不宜过长,要控制在10 s内,以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对经鼻气管内吸痰者,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3]。
2.4氧疗护理
2.4.1吸氧浓度的选择老年患者吸氧要从低流量开始,切忌突然加大吸氧浓度,即需采取控制性吸氧,从低浓度(24%)开始,使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低于20%~30%。因老年人神经发射功能减弱,呼吸系统化学感受器和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缺氧和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功能减弱。吸氧浓度过高,可导致患者缺氧刺激呼吸中枢的作用下降,而出现呼吸中枢抑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4]。
2.4.2在停止吸氧前应注意逐渐减低吸氧浓度,或间断吸氧数天,再行彻底停止给氧。停氧后,要密切观察紫绀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再度出现紫绀和PaO2
2.5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治疗处置的解释工作,并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配合注意事项。对于偏执心理状态者,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疑虑。对焦虑或恐惧者,要指导其心理放松技巧。
2.6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院外教育老年人体质虚弱,机体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且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等,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极易转为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功能不全、COPD、肺心病等。因此,老年患者院外教育的重点是预防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2.6.1保持空气新鲜,维持室内适当温、湿度,冬季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70%为宜。定时开窗通气。
2.6.2预防感冒老年人极易发生感冒,且多合并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多发。应教育老年人随季节变换增减衣着,避免和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家人有感冒需及时进行隔离。
2.6.3及时观察病情,对老年人要定时进行测量体温和脉搏,因老年人对各种应激反应不敏感,应经常观察老年人精神状态、发绀、水肿、尿量、睡眠、呼吸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重视并给予及时处理。如出现咳嗽症状时,切忌随意给予止咳药;咳痰不畅时,及时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多饮水,稀释痰液,以利于咳出。
2.6.4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在于刺激呼吸肌群运动,增强呼吸肌力度,增加肺泡的换气量,改善肺功能。对老年人要有耐心,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使其自觉、自愿、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有腹式呼吸训练,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胸前,一手置于腹前,深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空气,尽力将腹部挺出;呼气时用口呼出,做吹口哨状,尽力内收腹部,呼吸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比为1∶2或1∶3。吹气球、吹瓶子训练,先吸足气,然后尽量把肺内气体吹入气球或瓶子内。
2.6.5指导戒烟吸烟时对呼吸系统的即刻影响为暂时麻痹肺脏纤毛清除机制,刺激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增加粘液分泌,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长期吸烟可使纤毛清除机制永久性丧失,呼吸道巨噬细胞数目减少,肺组织抗感染能力进行性降低,粘液细胞分泌增加,增加肺部疾患的危险性。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吸烟的危害,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如戒烟有困难,应指导患者避免在吃饭或活动后吸烟,并尽量减少每天吸烟量,并减少被动吸烟。
参考文献
[1]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