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篇1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风险 防范措施

作为以计算为主要数据处理工具的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降低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推进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并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起步较晚,受到硬件、软件、工作环境、病毒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其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凸显,因此探究新时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

(一)硬件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分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和稳定工作,必须依赖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一旦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机器及其辅助设备)遭到破坏或者是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失误或中断。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原始和处理后的会计信息都存储于光盘和磁盘等磁性介质上,一旦磁性介质受到湿度、温度或者是人为破坏,都将可能导致大量会计信息的丢失和难以恢复,这将给使用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软件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分析

作为支持和控制计算机进行财务核算的关键部分,财务软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决定会计数据是否能够得到及时、合法和正确的处理。在这种背景下,一旦财务软件的性能和质量出现问题,或者是与其他应用软件存在冲突,都将严重影响到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真实,并且危及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工作环境和病毒所导致的风险分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计算机的防水、防火、防震、防盗和清洁等措施是否到位,这样才能确保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由于使用网络和计算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降低,黑客可以通过非法手段入侵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盗取或者是篡改会计信息,同时各种病毒也将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四)管理制度所导致的风险分析

当采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改变,其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具体说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使得很多岗位和会计工作得以合并和统一执行,会计人员的工作数量将大大减少,从而会导致会计人员间相互牵制作用的降低,使得部分会计人员可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程序或数据进行窃取或修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使得大量处理后的数据未经认为判断就直接存储到磁性介质上,从而降低了会计人员对数据的控制力,增强了舞弊和犯罪的可能性;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使得会计人员难以直观地掌握信息的计算过程,并且数据的恶意篡改不会留下人为痕迹,从而增强了会计审计的难度。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制度建设的措施分析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在遵循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使用单位要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内容要涵盖系统的投入使用、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的管理、操作流程和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并且要根据使用情况和发展形势对内控制度进行补充和更新。

其次,要构建完善的财务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财务软件的特点,加强对财务软件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计算机资源授权制度,确保会计信息和程序被批准的授权人使用。

再次,要构建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制度。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对于确保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因此单位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求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的技术,从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

最后,要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单位要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来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并且采取适当的分级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来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二)硬件、软件和网络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单位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要安排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诊断,及时让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同时要安排维修人员在设备更新、修复或扩充后进行安装和调试;系统维护人员要定期进行软件的适应性维护、正确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检查软件是否完整及程序有无被恶意篡改。单位还要采取严格的预防病毒和黑客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火墙,使用正版软件,不查阅可疑的电子邮件和严格网内主机管理等。

(三)多级备份制度建立的措施分析

首先,可以通过在后台建立双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来使得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进行自动切换,从而确保系统的继续运行;其次,可以采用廉价磁盘冗余列阵镜像技术,通过磁盘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冗余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再次,可以使用财务软件自动备份,通过设置定期备份时间(如一周),来将各种会计数据进行自动的强制性备份;最后,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和需求,定期进行集中备份,将主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好的数据交由专人进行保管和定期转储。

三、结束语

近年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风险的种类和程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从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人员等各方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1.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由于它必须对外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并购企业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以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实际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由此可能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2.并购后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中,特别是存在于杠杆并购中。杠杆并购中,并购企业不必拥有巨额资金,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通常在采用这种方式下,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约占资金总额的50%—70%,投资者发行高息风险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40%。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杠杆收购必须实现很高的回报率才能使收购者获益。否则,收购公司可能会因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无法支付本息。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动能力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运营、财务行为、财务协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企业并购完成后,如果不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也很难使并购后的企业产生规模经济、财务协同等效应。要实现预期的规模经济,必然要实现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事等方面的一体化,降低管理费用、固定成本费用,这种系统的、结构化的改革,会导致并购双方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企业管理效率将会受到极大影响。能否度过并购后的危险期,就取决于并购方在并购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控制住这些风险。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防范措施

实际上,由于被并购一方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财务陷阱在每一起的并购案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为了减少在并购中不慎落入财务陷阱的概率,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它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主要目的是防范并购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它是现代企业并购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但是,尽职调查在我国的并购实践中却往往被忽略,将其简单等同于资料的收集。这显然与我国国情有很大关联: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并购行为是在政府的指令与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带有很大的行政与计划色彩,与真正的市场行为相距甚远。

2.运营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现金预算流转的整合。现金流转的质量关系到整个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水平,因此需要对其有效的加以控制。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以防范和控制财务及经营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的整合。并购公司可以实行财务委派制,通过亲自对被并购企业财务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拔、任命、考核和奖惩制度,并赋予其足够的职责,能使所有者监督能够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之中。

(3)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是统一财务制度体系的具体保证,也是并购公司及时、准确获取被并购企业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统一绩效评价口径的基础。

(4)业绩考核标准的整合。业绩评估考核体系的整合是指并购公司对财务运用指标体系的重新优化与组合。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重新建立一整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这一评估考核体系是提高被并购公司经营绩效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付春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与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翟雪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

篇3

一、企业金融会计的发展现状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1.企业金融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市场主体中比较关进的部分。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规模上也会不断的扩大,这对经济的发展就会有着促进作用。金融会计是企业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金融会计的工作面临的发展压力也愈来愈大。由于多变的市场环境,所以金融会计的风险就相对比较多,而应对这些风险就成为当前企业比较重要的发展课题。

2.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重要性分析

金融业的稳定发展,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经济环境比较多变,作为企业的发展就要能顺应时代潮流,在金融会计的管理上进行加强,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加强企业的金融会计的工作水平。在企业金融会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从而带来一些相应的风险问题,这就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威胁。只有充分重视企业金融会计的良好发展,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风险防范措施的科学化实施在这里就比较重要,在风险防范措施的良好实施下才能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化保持。企业金融会计是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管理内容,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关联的。在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下,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过程中,也有着很大的风险存在,如果没有将风险管理的力度得到加强,就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经济上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就要能够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力度上进行加强,保证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企业金融会计主要的风险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1.企业金融会计主要的风险问题分析

无论是何种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存在着风险。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在安排上没有得到合理化,以及相关人员自身的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的可能对企业的经济造成损失的风险。由于工作的内容不同所以在风险的类型上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金融会计中的结算风险就是比较突出的风险类型。在会计结算的工作方面,实施者是银行系统,并且在操作权以及方法上都具备。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有没有严格的按照科学的步骤和程序,就会造成会计计算在数据上没有准确的体现,这样就在经济损失上存在着风险。再者,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中的核算风险,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类型。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由于在程序上比较复杂,加上没有规范性的运作,这就造成了在核算的工作上很难得到有效满足实际需求。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账目核算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性的对财务实施核算处理,就会带来相应的风险。还有是在对会计凭证以及报表进行填写过程中,由于没有认真的对待,所以就会造成操作错误的存在。在会计管理的漏洞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以及在金融会计的业务核算方法的选择没有科学化等。另外,金融会计风险中的监督风险也是比较重要的风险类型。企业金融会计的监督工作,对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会计监督的职能上就存在着弱化的现象,在具体的会计监督的措施实施中比较乏力,没有得到完善的监督。资金运转以及活动中的反馈信息以及预警机制相对比较缺乏,这些层面的问题,就对企业的金融会计的正常发展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由于会计监督的管理力度较小,就比较容易造成不科学行为的出现,最终就会出现资金层面的风险发生。企业金融会计风险还体现在决策的失误方面,在这一风险问题上是和会计的核算以及监督同时发生的。在监督以及核算层面的问题出现,就一定会出现信息的错误,从而就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就会对企业金融机构带来决策上的失误风险。除此之外,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风险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风险内容。由于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不高,以及在管理和操作中的不谨慎等问题,就比较容易引发风险问题的出现。

2.企业金融会计主要的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当前我国的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在金融企业会计的内控系统建设方面的不完善,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金融企业的会计控制对风险防范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就在控制的措施上分散到不同管理制度当中。这就比较容易造成会计工作的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及时的处理。除此之外,还有是信贷以及会计等相关的控制机制的结合度不够,这就对资金的充分高效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对职能的控制发挥就有着诸多的阻碍。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还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因素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就有着进一步的深化,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当前就有着很大的压力。面对外部的多变的经济环境,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断的显露出来。企业为能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获得优势发展,就采用一些非法的手段来保障自身的发展。例如低息房贷以及高息揽堵等,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原则没有得以重视,甚至是严重的违背了会计原则。这就对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严重扰乱了,在企业的运营成本方面也会由于不慎而大幅增加。由于没有充分重视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也比较容易带来相应的风险。企业金融会计管理制度,是保障会计工作能够得以良好有效实施的基础,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还没有将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完善建立。以及在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化的指导,这样就必然会在风险上有所增加,对企业的金融会计稳定发展也会带来诸多的不利。除此之外,就是相关的会计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不高,以及在财务风险的认识上不充分等,这就必然会造成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加。另外,从内部管理的管理原因层面来看,由于没有科学化的会计管理模式,就会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在内部控制的措施上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缺少科学性,所以在控制的效果就不是很好。

三、企业金融会计主要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第一,对企业金融会计的管理型制度体系建立要加强。只有从制度体系层面结合实际加以完善,才能保证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优化发展。要能金融会计的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就要能够在会计管理的作用上得到有效加强,并要能在业务经营方面从制度管理层面进行着手。对管理型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体系建立,要能够从多个环节加以注重,在核算体系方面加以建立,还要能够在分级授权以及统一管理方面得到有效的结合。要能在会计管理的秩序上得到有效加强,对存在着的假凭证以及假账簿等问题要能严肃的处理。

第二,在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方面,还要能够对会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得到加强,以及在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层面不断提升。对金融企业的会计风险的降低,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在专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上得到了加强提升,才能有助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从具体措施实施层面来看,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要能从政治素养以及会计专业的素养上进行加强提升,要能将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的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会计人员要能不断的将自身文化程度以及技术得以提升,通过现代化的工作技术来优化金融会计的工作。

第三,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实施,要能在会计信息的强化以及改善的工作上得以重视,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得以充分的保证。从具体方法的实施上,银行要能在贷款申请的接受中,要对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的会计报表完成基础上才能得以应用,在会计报表的信息准确性上要确保,还要对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无限连带责任进行出具。再有就是银行要能在接受企业超过了一定数额的贷款申请的时候,不仅要能对主要的会计报表进行报送,要要在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详细的补充。

第四,要充分的将企业金融机构的会计内控得到加强。及时将金融会计的内控观念进行更新,要能结合实际树立全局的发展观念,还要能在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以及措施上,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要能在信息安全的观念上加以树立,然后就要在内部控制的体系构建方面得到充分重视,在管理以及操作的环节进行加强。从金融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层面,要在相关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加强重视,在内控的相关法律规范上得以完善。在实际操作的内部控制上,要能在各环节的设置职能岗位等,加强内部会计的控制。

第五,加强对企业金融风险的评估工作科学落实。企业金融会计是比较典型的经济活动,所以风险的存在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加强对企业金融风险的评估工作,这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就有着积极作用。相关的会计风险评估人员,要能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能够有全面的认识,对金融会计的风险分析进行详细化,将风险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降低。然后在企业的领导层面的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强,在企业领导层的带领下,就能在风险的控制力上得到加强。

第六,对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要注重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在会计监督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对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有着积极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在信息的处理方面迅速准确的呈现,在工作的效率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统一化的会计信息网络的建立,就能从整体上提升会计风险的防范力度。最后要能在会计监督的力度上进行加强,这对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也比较关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当前的企业金融会计的发展中风险的防范,就要能从多方面实施措施,并要充分考虑风险防范的策略应用。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获得优势发展权,就要能保证在金融会计层面的强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证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此次主要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以及原因和防范措施等层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张巍.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2]李焕.基于企业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0).

[3]王琦.略论当前企业的金融风险问题及预防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4]史辰琢.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2014(21).

[5]冯丽群.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

[6]郐晓龙.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中国商贸,2014(14).

篇4

【关键词】会计透明 银行会计 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事物而导致的决策事物,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者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银行业务贯穿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而银行会计工作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因此银行会计工作透明接受监督更能防范会计风险的发生。

一、会计透明度及我国会计透明度现状

会计透明度概念的提出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会计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

目前,我国一些银行乃至企业的会计透明度不高,会计舞弊现象严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透明度不断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不仅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首先,法制环境不完善,会计造假现象严重,其次法人治理结构缺陷,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而且我国审计执业不规范,审计人员独立性较差。

二、当前银行会计风险几种现象

(1)会计操作风险。会计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结算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因各种人为的失误、欺诈及意外事故引起的风险。银行会计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如果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发生工作疏漏,由此造成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

(2)信息失真风险。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但是,为维护自身利益达到经营指标、捞取政治资本等目的,不少银行违反金融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

(3)会计监督风险。会计监督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造成的风险。虽说我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经营,但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发放超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攀比消费,超计划、超范围开支费用等违规情况仍然存在,带来了金融会计风险。

(4)会计人员素质风险。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或者职业道德修养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例如: 会计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违规操作,甚至贪污挪用资金,或因会计岗位设置一人兼多职,办理业务一手清,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此外银行会计风险还包括会计结算风险、创新风险、联行风险、会计制度存在的风险、误导决策风险等。

三、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1)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这就要求银行会计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认制度不认人,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积极治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三假”现象,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

(2)改善银行会计信息透明与披露系统,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和外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首先,对来自银行外部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应就其真实性、全面性和相关性提出相应要求。考虑到目前我国企业虚假会计报表满天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情况,因此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时,应强制要求其报送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后的会计报表,并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同时要求贷款企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并应将原先着重对企业利润指标和静态财务比率的考核,转变为对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与现金流量表有关的财务比率的考核上来。其次,应当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及银行会计科目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范。在准确披露表内业务的同时,要及时充分披露表外会计信息,并在现有银行报表组成上补充现金流量表,以弥补目前报表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金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质量,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最后还要建立充分揭示及相关的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银行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3)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是针对具体业务制定会计操作流程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突出风险提示,列出业务流程环节操作风险点、风险级别、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控制岗位,便于业务和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各项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和岗位控制职责,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形成操作风险损失与流程的映射关系,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流程中的控制措施。在流程控制的基础上,对流程中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进行风险分析与判断,并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4)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银行的各级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二是提高文化素质。利用薪酬激励、素质考核等手段,鼓励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重视知识复合。三是提高政治素质。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遵章守纪、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形成客观公正、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通过业务学习、岗位练兵、业务比赛及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五是建立一套责权明确、奖罚分明的防查、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会计人员严格执行和堵截违规案件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3,(01).

篇5

【关键词】并购;并购风险;风险防范

近几年来,我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支持企业的并购,国家也陆续了一些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在企业并购的浪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关注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一、并购的含义及动因

1.并购的含义

并购一般分为兼并和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或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2.并购的动因

企业从事并购交易,可能出于不同的动机。企业并购的动因,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动机。企业发展的动机包括扩张和突破企业规模、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占领市场份额、迅速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投资组合风险或获取被低估公司实现短期盈利。二是发挥协同效应。发挥协同效应就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三方面的协同,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能降低费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企业风险、偿债能力及实现合理避税等。

二、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运作过程,不同性质企业间并购操作也不尽相同。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并购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现实中主要是指狭义的并购风险。分析并购过程中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对企业的后续操作会有相当大的意义。下面就从3个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风险:

1.并购前的风险

公司在制定并购战略目标时,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情况;是否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如果不遵循大环境趋势或者企业自身的实力,贸然并购不仅达不到并购的成效,也会发生无可避免的营运风险。

并购企业对标的公司信息掌握是否对称、充分;有无做好并购信息保密等防范工作。如果企业对标的公司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有可能会影响企业对标的公司系统化的筛选及评判,甚至对项目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在企业准备阶段,如果信息外流,将会导致比如股价异常波动、企业被迫停牌等状况,这样可能有好的项目也难以实施,对企业也有负面的影响或需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2.并购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主要是价值评估风险。企业对标的公司企业价值评估扩大化的风险、以及对价支付方式引起的债务承担风险。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的评估结果不同,并购价格也有所不同。而每种支付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对未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3.并购后的风险

并购后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中的风险。对企业并购后的风险有无充分认识,特别是在跨行业并购企业的整合风险,有无做好对策,这些方面直接影响企业后续的持续性发展及盈利。因此在企业的并购重组中,盈利预测及补偿也是一个需重点考虑的环节。

三、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1.并购前风险的防范措施

(1)明确自身企业需求及目标

结合国家政策及行业导向,明确企业并购的需求及目标。在选择并购行业时,一方面,对行业的结构进行分析、增长情况及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如近几年的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另一方面,从政府、法律对行业的影响及制约情况分析,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业务模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对目标企业进行考察

企业应考察目标企业的运营效率、负债状况等财务状况;对核心技术的周期性、替代性、研发能力的创新等进行关注;目标企业的文化、管理人员能力及治理结构进行衡量;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主要客户和供应商进行系统分析,对应客户群体的稳定性、延展性。

(3)保密条款的确定

从企业的并购战略,确定对目标企业并购的是资产还是股权,以及具体的标的数量。在发出并购意向书时,对目标企业需做一些条款规定,如保密条款以防信息外泄,特别要求并购企业提供齐全的资料和信息,尤其是不公开的信息;没有经过并购企业同意,目标企业不得与其他方进行并购接触及谈判等。

(4)对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

请专业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可以从目标企业的章程、契约、法律等方面进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资产真实性、公允性进行调查;有无未列示的负债;有无隐示的法律诉讼案件等都需做详尽的调查。

2.并购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价值的评估

交易价格是并购企业与标的企业博弈的核心环节。并购企业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并购可行性进行分析决策。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分为:并购企业价值、被并购企业价值、并购后整体企业价值、并购净收益。只有并购净收益>0时,项目是可行的。一般资产评估机构会采用收益法、市场法或成本法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需并购双方协商确认并经有关机构的认可。

(2)并购融资方式的确定

企业需对不同融资渠道的优缺点进行充分认识和评估,考虑融资成本及对企业控制权是否会有分散等各种风险,进而确定进行内部融资、外部融资或者其他融资方式。并购活动一般所需的资金额巨大,而企业内部资金有限,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内部融资一般不能作为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3)支付方式的选择

企业应以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对各种支付方式充分认识,结合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各种因素,合理选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份支付、混合支付。细分则有:自有资金支付、金融机构信贷支付、发行证券支付(发行优先股、普通股、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比如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在并购活动中用股份支付对价的情况很多,这就需要对股权结构进行测算,做好对控制权的保证。

3.并购后风险的防范措施

(1)经营整合

企业收购完成后,取得了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这只是实现了企业经营目标的一半。只有根据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外部大环境,沿着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安排,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使其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经营目标协调一致,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

(2)管理整合

各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制度或组织、活动各有其特点。并购后,企业要系统思考影响管理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整合。融合并购双方的管理差异和理念,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整合管理活动。并购企业可以制定规范完整的制度或法规,建立完整的运行体制,优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尽可能在被并购企业内部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

(3)财务整合

并购企业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对财务管理目标应统一、明确、清晰。其中,对目标企业的资金控制,实现一体化的资金运作是并购后的重要任务。并购企业可以针对被并购企业建立一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在保证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上,明确企业的财权关系,对财务组织机构调整,会计人员的委任方面都需有强效的措施。涉及员工的考核制度、薪资福利等方面需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说服,以取得大部分员工的接受和支持。

(4)人员整合

在人员整合上,需以稳定为人力资源政策,提高企业绩效为导向。认识双方企业文化的异同点,确定企业文化的理想发展模式,在沟通、继承、融合的基础上创新。并购后要进行必要的人事整顿,在保证降低人力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被并购企业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5)补偿条款

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企业后续发展的盈利是一个重点考量的指标。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就有规定“交易对方应与上市公司就相关资产盈利数不足利润预测数的情况签订明确可行的补偿协议。”对于盈利预测,企业在并购时可以规定补偿条款,在双方认可的条件下,从根本上保障并购业绩的实现。

四、结束语

并购是一项高技术内涵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各种政策并要符合政策才能执行。企业并购操作得当,所获得的收益是十分巨大的,但企业并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充满风险。企业对出现的各种风险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还需加以职业判断,进行谨慎防范。这样在并购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化险为夷,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并购成功。

参考文献:

[1]胡海峰.公司并购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开胜.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防范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高红梅.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防范[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0:49-57.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相应的,企业的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进入到了互联网世界。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性的同时,也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面临更多样化的风险与问题。据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因为网络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70 亿美元,75%的公司报告财务损失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造成的。在我国,企业为防止泄密而修补信息网络安全漏洞的投入每年达 700 万元。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谷增军,2009)。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识别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了解企业的安全技术与管理现状,并采取及时的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安全策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保证企业平稳健康的运行,保障各方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主要不安全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据此提出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对于企业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不安全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即在互联网境下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其为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等部门之间建立开放、实时的双向信息交流环境创造了条件,也使企业会计业务一体化处理成为现实。但由于互联网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等特点,与原有集中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系统在安全上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和其密切相关的安全因素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宋彪、常剑锋,2010)。宋彪、常剑锋等人在2010年通过对100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按照重要程度分别为会计软件的缺陷,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失效,操作人员的有意破坏,人为舞弊,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的入侵,不可预测的灾害。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操作人员的有意破坏、人为舞弊都属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倪江陵(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因素有硬件系统的不安全因素(硬盘、存储器、线路故障等)、软件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会计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中心、会计档案)、网络系统的不安全性(黑客攻击、病毒、电磁波辐射)。谷增军(2010)比较全面的描述了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自身的脆弱性(系统硬件选配安装不当,操作系统问题、传输、存储介质不安全、数据库安全问题,软件开发设计缺陷)、内控的风险(会计软件功能的滥用,授权控制下降,操作人员舞弊,系统管理员失职),自然界的威胁(飓风,地震、火灾)和外部环境(间谍、病毒、黑客)的威胁。

由于不安全因素错综复杂,学者们在评估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时,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不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于以下安全风险因素达成共识:1、技术方面,包括硬件安装不当、软件开发设计或选配不当、传输、存储介质不安全(潘婧,2008;罗红,2011;王恒辉,2010等)。2、内部控制风险,包括操作人员舞弊、系统操作不规范、数据交易不安全、身份认证安全隐患、授权控制下降(谷增军,2010;宋彪、常剑锋,2010;倪江陵,2008等)3、意外因素带来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病毒、黑客入侵(谷增军,2010;宋彪、常剑锋,2010;朱海英,2010;程琳,2006等)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 L. 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估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多种属性、多个目标或多重准则系统的问题(罗鑫,2010)。鉴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问题指标具有层次性、定性与定量指标并存、并且指标数据不易获得的特点,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主要不安全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找到主要文献因素和次要风险因素,为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规避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三层结构:目标层(A层)、一级指标(B层)、二级指标(C层),如表1所示。

四、指标体系权重分析、检验及排序

1、构造判断矩阵

本研究邀请了从业经验5年以上的会计工作者6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4名,企业管理中层领导干部2名对各层次的评价指标按照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后后果的严重性等对其重要性予以比较。在综合了12名专家的意见后,获得了各指标在本层的比较得分。本研究采用Satty的1-9标度方法构建两两比较矩阵。表2展示的是准则层(B层)对于目标层(A层)的判断矩阵及相对权重。

2、一致性检验

一般当CR

同样的,表2至表5分别列出了技术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意外因素风险的判断矩阵和相对权重。

除意外因素风险下只有两个因素不需要一致性检验外,其他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指标合成权重的计算及排序

合成权重Wk可以由二级指标各权重及其对应的一级指标相乘获得。见表6。

五、风险防范策略

由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各指标的权重实际上表示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从表6中可以看出,造成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软件开发设计或选配不当、系统硬件安装不当、数据交易不安全、病毒、黑客入侵和操作人员舞弊。这五个因素占据不安全因素累积权重的80%以上,为主要因素,必须予以重视。针对上述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风险。

1、软件开发设计或选配不当

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软件开发设计或选配不当成为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最主要问题。一般来讲,企业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外包或者是直接从软件公司购买两种方式获得的。如果是通过外包的形式开发,企业应积极安排会计人员与委托开发公司进行充分的沟通,使需求分析的结果尽可能的反应真实的要求。另外,委托公司的所使用的开发工具要与企业实际状况匹配,以数据库为例,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主要适用于大型系统;Acess、FoxPro等则主要适用于小型系统。如果企业从软件公司直接购买已完成开发的软件,由于现成的系统不可能完全支持企业的现有业务,因此在选择软件时,应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流程,全面掌握备选软件的操作流程,在充分比较后谨慎选择。

2、硬件方面

计算机硬件包括硬盘、磁盘、存储器等,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如果硬件方面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个运营的效率,甚至导致巨大的灾难。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硬件的安全性,企业在采购硬件时应全面掌握相关信息,了解品牌、产品型号及供应商的信誉等,硬件采购后要进行试运行,在确保其安全性后再投入到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同时,要排除由于安装不当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3、数据交易不安全

网络环境下,交易数据的处理都依托于网络,计算速度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财务复杂程度的增加,许多会计业务交叉进行,如果系统中权限划分不明确、内部控制不严密,就非常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数据交易的不安全性增加。企业要要保证数据的安全,一方面需要借助法律、政策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必须有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手段。会计数据的安全控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2.利用数字签名技术进行数据确认。3. 加强监控与审计

4、病毒、黑客入侵

网络传输中由于黑客, 病毒, 木马入侵, 造成非法访问、信息泄露、非法拷贝、盗窃以及非法监视、监听等风险(潘婧,2008)。应对病毒、黑客入侵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措施有:(1)定期杀毒。尽管目前却没有一款杀毒软件能够应对一切病毒,但是定期进行杀毒是防治病毒入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对于企业网等比较复杂的网络环境,建议采用网络杀毒软件进行杀毒。网络病毒防治系统可以通过对局域网进行远程集中安全管理、通过账号和口令设置来达到一定的网络病毒防治效果。(2)定期备份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直接指标,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备份财务数据的意义在于通过将财务数据复制到不同的介质中保存来防止财务数据的丢失。一旦会计信息系统遭到病毒或者黑客的入侵,数据备份可以及时的恢复丢失数据,支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3)制度保障。企业应出台相应制度,限制运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的其他上网行为;谨慎使用U盘和移动硬盘;设置 Office 软件的宏安全级别等。

5、操作人员舞弊

个别操作人员由于专业素养不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不够规范,对整个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究其原因,随着企业的扩大和发展,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经营活动也更加广泛,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相关人员面对了更多的诱惑和威胁,这可能会动摇相关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决心,从而引发道德风险。安然、世界通讯等重大的舞弊案件的发生迫使企业重视人员舞弊的不安全因素。企业应关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人员因素,加强人员的培训, 通过会计培训使财会人员不断汲取新知识, 不仅掌握现代网络技术, 而且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切实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要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定期的审计。近年来,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会计人员诚信、保密、独立等(王恒辉,2010)。(作者单位:大连隆铭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潘婧.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J].财会研究,2008,(2):48-52.

[2]罗红.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1,(7):33-35.

[3]宋彪,常剑峰.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研究[C].上海: 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2010.174-180.

[4]胡玉可.浅析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实现[J].会计之友,2009,(11):44-45.

[5]韩娜.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2006.

[6]张继德,刘盼盼. 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6):3-5.

[7]王恒辉.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探析[D].2010.

[8]倪江陵.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防范对策研究[D].2008.

篇7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

(一)会计信息系

信息系统的概念暗示着在组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来为用户提供“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用于将数据转换为

(二)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融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会计理论及实务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系统工程;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

(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

1、复杂性<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技术手段上看,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

2、开放性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

3、动态性

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它子系

4、集成性

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分销、制造子系统的业务数据能够通过信

二、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措施,信息安全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

(一)软件因素导致

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灵魂,软件本身的正确完整是会计信息系统得以正常、

1、对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弱。许多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只注重软件的功能性,而不注重其安全性,从而使得会计软件的设计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例如,很多软件

2、有些财务软件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财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但这些网络财务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财务软件。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以

(二)会计从业人员计算机知识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采集会计信息的方式除了键盘和鼠标的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语音输入、条码阅读等方式,而会计信息的输出除了传统的打印和屏幕查询外,也可以通过文件传

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而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处理会计业务工作,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严密, 对

(三)网络系统下道德因素

1、企业内部人员道德因素

网络会计信息的无纸化,缺少了手工操作时的内部控制所能依赖的书面审计线索,再加上计算机的自动高效使工作人员减少,各种手续都被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从而不能像手工方式那样相互牵制,构成内控隐患,所以网络安全的最大风险来自于组织内部, 一些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的调查人员发现,大部分的非法闯入者是

2、竞争对手的道德因素导

重要数据的窃取是当今商务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许多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对竞争对手定量和定性信息的挖掘从未停止过。在信息化条件下大量信息资料在因特网之间加以传送。这些信息很容易在传送途中被拦截或窃听。比如,在由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中,有很

3、企业非相关人员的道德因

非相关人员道德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指对计算机的恶意破坏,计算机的恶意破坏对于任何信息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以成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尽

恶意破坏的实施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有比较古老的方法,比如说措施,逻辑炸弹。一枚逻辑炸弹含有一段嵌于程序中的、可以被特定事件激活的隐匿密码。另外还有表面正常的特洛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

(一)软件因素的安

1、慎重的选择符合企业

首先,应该选择具有财政部颁发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合格证》的软件。其次,软件指标应该符合单位特殊核算的要求和行业特性以及单位发展的

2、定时对软件应用进

应用程序和软件系统在执行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在确保数据处理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业务,在计算机工作期间要定期检查监控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的可靠性,确保软

(二)人才因素的安

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应用知识。当前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适应信息化会计发展的需要,国家必须注重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这是信

(三)道德因素的安

1、企业相关者的安全

首先,建立输入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础保证。具体

其次,建立操作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操作层面保证。建立操作权限安全控制,防止越权使用操作对系统带来的影响;建立严格

再次,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为会计信

2、非企业相关者的安

针对一些不法人士对计算机的恶意破坏,我们不仅要有一些被动防范,更要采取一些积极措施。被动防范主要有:不使用盗版软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主动措施主要有:经常对计算机进行软盘和硬盘的病毒检测并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及时的升级;设置防火墙,将黑客阻挡在内部网络之外;严格网内主机管理;设置好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完全于融合于互联网中,它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在加大。分析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网络环境,对操作命令的使用必须严格限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网络机关,把本单位网络与外网隔离。其次,可以利用信息加密技术中的非对称加密机制, 实现共同保守会计数据秘密。最后, 可采用一种主动控制技术即入侵检测技术,用来监听流动的网络上的数据包, 并能识别具有黑客攻击的数据包。

全防范措施

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内部保障。

的操作控制来规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措施,保证即使系统本身由于开发存在的不足引发的系统异常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系统继续运行。

操作时分别建立会计确认安全控制和记账凭证的输入安全控制。

防范措施

全防范措施

息时代保证企业乃至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快调整现行会计教育体系, 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关于网络会计知识的后续教育。为此,企业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 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以增加本企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降低企业的信息安全隐患。

全防范措施

件输出结果正确,确保数据库不被绕开财务软件直接进行访问或使用数据库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直接修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来自会计软件的风险,避免错误的会计信息产生。

行正确性检查

需要,能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可靠,同时也应符合操作方便、通俗易懂、售后服务好、能及时提供日常维护、版本升级和软件二次开发等要求。

自身需要的软件

全防范措施

全防范措施

伊木马,以及与特洛伊木马相似,但可以将自身传递给其它程序的一种电脑病毒程序。在实际中,电脑病毒已经相当普遍,多数电脑每年至少遭受一次电脑病毒的攻击。

管各大企业每年用于网络安全的年费用支出很多,但黑客们对于互连网站的成功攻击还是有增无减。对计算机或软件的破坏足以导致一个公司的破产。

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大比例是通过电信或电缆传输的。一些信息也许仅仅从一个房间传送到另一个房间,另一些信息可能通过因特网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传送。这些路线都容易受到搭线密听者的袭击,它们甚至可以被一些廉价的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在不留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被破坏。

致的安全隐患

企业雇员。在企业中,计算机维护员、程序员、网络操作员、信息系统管理员都有各种机会把威胁引入信息系统。他们常常通过在会计系统中输入虚构的交易,或与非雇员合作,转移资产,据为己有,从而形成欺诈性的财务报告。另外,对公司不满的雇员,尤其是已被解雇的雇员,也有可能是电脑系统恶意破坏的罪犯。

导致的安全隐患

导致的安全隐患

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于计算机网络问题更是无从解决,进而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这就给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带来了重大隐患。

输、电子邮件、多媒体等方式,种种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在没有复合型,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前提下盲目的推行会计信息化的话措施,只会让会计信息系统面临更大的风险。

的缺乏导致的安全隐患

前的财务信息可能不被及时录入网络财务系统。对于若干年前保存的会计档案更不可能兼容,从而使得原有财务信息在新的网络财务系统中无法查询,致使这种会计档案面临失效风险。

都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 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完整记录下来,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软件质量的缺陷为外部恶意攻击提供可乘之机。

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会计软件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的安全隐患

系统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集成性等特点,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息集成直接传入会计子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每个相关人员都可以动态的跟踪企业的业务变动。

接采集,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Internet从系统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日趋开放。

更要以网络技术和通讯等现代技术为主,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br> 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在新的会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立起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的内涵

有用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的总称。类似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

统概念

概述及其特点

参考文献:

[1]于泽.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9(06)

[2]王成,王世波,张凤玲.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于防范[J].中国农业会计,2008(08)

[3]姜颖,曲晓桦.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7)

[4]郝玉清.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策率[J].财务与审计,2007(08)

[5]王华娟.论网络会计信息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与管理[J].商业经济,2009(02)

[6]谢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J].会计信息化专题,2004

[7]George H.Bodnar,William S.Hopwood.卢俊一译.会计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4-155

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对策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公立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公立医院正常的资金运转,也损害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严重时可使医院陷入危机。只要医院存在资产经营和资产运营,其经营收益和财务状况就具有不确定性,医院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因此,医院管理层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医院发展中的各种财务风险,使医院向着合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医院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缺少相应财务管理的制度规定

医院管理者对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缺乏合理的制度规定或者在制度执行上有问题。如在签订经济合同或相关合作项目时,缺乏对合同和项目相关条款的解读,缺乏对经济事项的敏感性。所以,不可能对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抵御和防范措施。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公立医院处于传统做法,习惯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医院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存在失误、欺骗行为,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等原因行成风险。

(三)财务决策失误多

在医院决策中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的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决策失误时有发生。如医院对大型设备的采购往往没有认真做好可行性分析研究和效益分析评价,设备采购后没有绩效跟踪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方法,没有考虑投入造成的高负债、高风险、低产出的后果;融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等,使医院缺乏发展后劲,影响长远利益。

(四)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医院财务人员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账务报表等会计活动之中,没有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在处理日常帐务中,对经济事项的缺乏整体的把握,帐务处理过于随意;稽核把关不严,缺乏必要的财务防控手段等等,导致一定财务风险的产生。

(五)医院内部收支不平衡

公立医院大多数享受财政专项补助,医院在从“政策依赖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开源节流、严把支出关等问题。以往内部管理全职不明、管理缺位所造成的医院资金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财务预算形同虚设,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漏洞百出,损失浪费严重;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业务支出的增长幅度,这些状况都会导致亏损、资本缩水等医院内部收支不平衡等问题。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一)提高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部门要不定期讲解财务相关知识,要医院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人能懂财务知识,看得懂财务报表。医院的资金都是通过各个部门办理具体的业务去实现的,只有各部门做好自己相关的业务,把握业务相关的财务风险点,才能从源头防范风险。

(二)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财务管理战略是将一个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政策和措施与医院资金运行结合在一起的纲领性文件,这是防范风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三)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应制定财务组织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制度、对外投资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行政式命令”,财务部门就有制度规范相关业务。

(四)确定预警指标与最佳值,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建立预警及时报告制度,管理者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应对。

(五)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通过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管理者的重视

医院管理层要对财务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重视,这是医院成功实施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必要前提。管理层要带头学习并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用于承担风险,善于防范风险,始终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医院成本、投资和融资等管理过程中,权衡风险与收益。加强对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建立日常报告制度,对重大风险事项和特定项目的风险评价采取例外管理办法。

(二)实行预算控制

医院应加强预算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要保障资金支出有预算可依,严格控制无预算的支出,避免盲目投资。预算编制要避免过繁或者过细,要做到既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医院整体目标规划,又要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建立医院内部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管理是预防财务风险的根本保证。首先,财务部门应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根据岗位分工,界定各岗位的职责,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将其内容和方法以书面和流程形式做具体规定并执行,使其制度化、系统化。财务部门内部设专人负责票据的收发、销号工作,坚持签发支票与印签分开管理,严格审核结算职能,体现相互的控制监督。其次,应降低应收账款额度,减少坏账损失。医院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应收医药费的额度和收回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组织结算和催收,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额度,减少坏账损失。再次,医院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结余资金,既要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有要保障员工在医院收入增长的前提下,收入和福利待遇逐年提高。

(四)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

医院应对药品、材料、物资认真执行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确定库存药品、材料、物资的储备数量,善于利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切实管好、用好库存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严格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对出纳、收银员岗位盘点库存现金,确保库存现金与账面相符,严禁白条抵库,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发现未达账项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医院还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到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中,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五)完善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

财务决策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死存亡。在融资决策过程中,医院应通过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并充分考虑偿还能力,制定出借款、还款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费用安排。进行负债项目投资时,医院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风险因素,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市场前景的预测、投资的回收期等因素,注重经济效益分析,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中选择出最优秀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六)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通过后续培训和学习,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其次,要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财务人员不仅要能够应用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且还要能够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再次,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成为按制度办事、不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总之,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要不断发展壮大,医院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医院应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善于捕捉机会,提高对财务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开展有效的风险控制、预防、评价、分析处理等工作,作出及时诊断,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使医院的资本能保值、增值,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医院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正.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2008

[2]武敏.医改方案实施后公立医院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

[3]冯骊琛.公立医院财务关键岗位风险点与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经济,2012

篇9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年报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数量规模上日趋扩大,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条件相对较差,同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欠完善而形成的种种限制,增大了中小企业年报审计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有效控制风险以及防范风险产生,只有客观分析深入研究中小企业年报审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形成原因,才能找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一、企业年报审计的含义

年报审计即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这种审计目的在于查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提高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目前广大中小企业是不具备证券资格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报表审计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正确面对对这些企业的审计。

二、中小型企业年报审计面临的风险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这就是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主要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其关系可以表示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之外,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序无关的一种风险。企业经营业务多,业务流程杂,在不考虑其内部控制制度时,可能在在一些经营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固有风险高。在中小企业,企业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容易被漏记的交易和事项、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等。影响因素只是风险源,要转化为风险需要转化条件,例如外部环境,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剧烈、产品生产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等,即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恶化时,企业发生舞弊、欺诈行为,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就增大,固有风险也相应加大。

控制风险,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经营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内部控制制度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不健全,因此形成控制风险比较高。中小企业控制风险存在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应建立而未建立相关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所形成的风险,例如钱账物是不相容的,应设置三个不同岗位由不同人员担任,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节省人员开支,只设置两人甚至只有一人身兼三职,管钱的人又管物,或者管钱的人又管账等,加大了控制风险。另一种是企业已经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例如企业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度中规定,每年末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但企业有关财务资料和账面未能反映这一制度的执行情况。

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固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已存在的问题(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有效性直接相关,它是唯一能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努力而加以控制的风险。影响检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接受审计客户的恰当性、委派人员的适当性、审计证据取得的适当性、审计方案的合理性等。例如委派人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事务所接受了审计任务,就要委派适当的审计人员,如果委派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项目要求相差甚远,不能及时发现报表中产生的错报和漏报,就会产生检查风险。

三、中小型企业年报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编造数据美化报表引发的风险

企业在对外报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时,都有着各自的目的,常常是因为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资质升级、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指标、争取国家行业部门的专项政策性补助等,当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达不到规定的指标要求时,权衡利弊,会选择编造数据、美化报表来实现这一目的。

2.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引发的风险

中小企业在股东数量上往往比较少,且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分离,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权利凌驾到制度上面,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员工中也没有形成完全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即使有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使得制度规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效。

3.企业调节税负引发的风险

当一些企业希望通过编造数据美化报表达到融资等目的时,还有与此相反的一部分企业,隐瞒经营收入,使税负减少,采用各种不合法地“合理避税”手段减少应纳税款,其常用的方法有:如隐瞒应税事项,将应转收入的款项在负债科目挂账;混合销售行为套用低税率;采用“返利”、“扣点”等方法改变纳税环节;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纳税所得等。

四、中小型企业年报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客户档案数据库,审慎接受审计客户

注册会计师在正式接受企业委托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看它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老客户,查看老客户档案,档案中包含企业的战略流程、业绩衡量、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于新客户,一切从零开始,对企业的诚信程度、经营目标、经营环境、经营理念、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户的整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如果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过低或认为审计风险过大,或者注册会计师对控制审计风险的胜任能力有限,则可拒绝委托。

2.针对中小企业特点采取相应审计策略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使得内部控制风险因素大大增加,切忌照搬大型企业实施符合性测试的审计程序,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各有特点,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特点,在各企业的符合性测试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审计总体计划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一方面适当压缩符合性测试的审计程序,另一方面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个别内部控制特别薄弱,无法使审计人员予以信任并有所依赖的,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程序。以下审计策略可在实质性测试中重点使用。

(1)分析性复核工作应贯穿始终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如企业为了美化报表、掩盖有关事项,往往会引起相关指标的较大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将分析性复核贯穿在整个审计工作始终,在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和测试内控制度时要运用,在对某个项目实施实质性测试时要运用,在审计资料整理汇总、编写审计报告时还要再一次运用。对于非财务数据,审计人员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审查,以便确定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是否相互印证。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能够迅速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如针对虚假出资、往来账款账实不符、企业调节税负等情况,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审计。

(2)期初余额测试和截止期测试

注册会计师初次接受委托时应关注期初余额测试,针对非初次委托,如果上年审计报告中有调整事项,也是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的。

截止期测试指对截止日前后若干天的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开支进行审计的同时,要和仓库发货单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相结合,同时对下年年初发生的产品退货情况、期间费用列支情况以及可能对当期损益产生的影响要关注。如企业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列支费用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计。

(3)关注关键期内的异常账务处理

中小企业为了使财务指标达到要求,一般会在企业会计正常核算出一个初步结果后,再由管理当局决定虚增、虚减有关指标及调整幅度,而这个过程一般在年末即12月份。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对12月份的账务处理采用详细审计,要密切关注有无凭空调账、无故转账等重大的经济交易。

3.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实施全过程风险监控

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提高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从职业道德、诚信建设方面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从规范执业、理论学习方面提高员工的执业水平。除了加强事务所全员的风险控制外,还要加强审计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监控。首先,对客户的基本情况作客观、全面的了解是接触客户之初要做的工作,也就是本文前面所提及的审慎选择客户;其次,在整个审计主体工作过程中要进行风险监控;最后实行最终风险监控,即完成审计主体工作后,事务所业务领导、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对本次审计风险进行再次评估和检验,对重大事项进行会审。

五、结束语

在中小企业年报审计的过程中,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特点,注册会计师应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同时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新变化、新特点也要积极关注,合理评估中小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以达到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雪锋: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6):72-73.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首先,施工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弱。施工企业签订合同后,就对相应的风险进行了估算,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分析这种核算方式是错误的。在施工企业中,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把会计的核算做好,把企业的资金管理好,就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这种想法是不够完整的,他们考虑问题不够完善。例如从融资来看,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程度上的融资方式来进行,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适度的融资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过度的融资,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更多的风险,使企业处于困境中。如今在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存在负债较高的问题,资金结构也不够合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变成了企业债务管理,使财务管理陷入了困境中。

其次,建设资金不够充足。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过度垫资,导致企业的资金较为紧张,企业资金运营也较为困难,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了许多。“垫资”在建筑市场中较为明显,从而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以及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施工企业由于垫资使得经济负担加重,同时也使企业负债累累,这是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关键性因素。例如,由于施工企业欠下了较大的负债,导致企业无法进行融资计划,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投标能力,造成了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再次,项目管理水平的制约。在施工单位中经常会出现不科学的设计,设置的施工方案并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且也没有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另外,对现场的规模、特点和现场条件没有按照施工项目的具体规定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这样使得在施工企业施工的过程中,以免出现例如工期延长、施工质量不过关等现象,总而言之,使得施工企业的投入成本增加了,导致实际收益低于期望收益。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首先,增强风险意识。施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制定一些必要的措施,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因此,要对企业财务约束进行强化,把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主要通过资本运营,加大对外欠工程款的回收力度,优化资金结构,并且把财务预警系统建立起来,最终使得施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得以实现。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拓宽筹资渠道;严把合同关;加强预算管理,推行责任成本核算;及时办理竣工结算,降低外欠款风险;对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的诚信建设进行加强。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决策系统。

其次,加强财务活动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来讲,对其影响较大的就属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则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就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弱。因此,企业为了提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通过加强财务活动风险管理入手。(1)筹资。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垫资施工、应收账款回收期长等),使得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因为预期的现今流很难与债务的数量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保证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施工企业来权衡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的风险,从而确定风险最小、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同时,对企业增长速度与财务资源的匹配问题进行考虑,从而保证融资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这样才能与现阶段企业发展战略和需求相符。(2)投资。施工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通常情况下,资金较为紧张,基于此,要对投资有严格的计划。投资前,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要进行认真分析,投资中,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保证施工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3)经营。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收益的情况,因此,施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债权激励机制,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对自身债权进行维护,从而加速资金回笼,对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减少了,保障各项工序的正常进行。另外,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提高,从而使得资金来源和使用得到有效配合。例如,为了避免引起资金周转困难,不用短期借款做长期投资。

再次,加强财务管理。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使得施工企业能够更好更完善的规范财务管理,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提供依据。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对管理成本进行有效地降低,从而使得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得到有效的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得到了有效地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设置出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另外,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实行资金统一调度,拓宽筹资渠道,对预算管理进行加强,推行责任成本预算,对竣工结算进行及时办理,从而使得外欠款风险得以降低。还有就是施工企业在制定企业的年度预算时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同时要把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做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地防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商机,从而使得施工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许琼毅. 施工企业快速扩张的财务风险分析[J].财政监督, 2008,(12).

[2] 范跃华.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