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运动锻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脊柱运动锻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井彦华
入秋后气候宜人,中老年人在秋季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增进机体抗寒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然而,秋季气候的特点是一日多变,此时如果采取的锻炼方法不当,反而更容易生病。
关注温度变化:秋天温差较大,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秋季早晚气温低,而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因此,不要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
多吃水果多喝水:秋天干燥,要科学补水。除了注意锻炼前后的补水外,还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水果和新鲜蔬菜,避免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如果运动量较大,出汗多,可在温白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条件的可以喝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量的糖水,以防低血糖。运动时饮水最好能分次少量饮用,比如锻炼20分钟后,喝150-200毫升温白开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秋冬之交时容易出现冠心病发作,所以此类病人锻炼前最好喝杯白开水,以稀释血液,减少血栓的形成。
控制运动量:秋天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生理机能趋于活跃和加强。在这个季节人容易超量锻炼,结果引起过分疲劳,影响工作和健康,还容易引发运动损伤。所以,中老年人要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要超过机体的负荷。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小时。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适度的标准。
远离花粉:秋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在锻炼时要选择好场所,比如刮风的时候不要在花粉飞扬的地方锻炼,避免引起过敏性疾病。
调整饮食:秋天天气转凉,人们对热量的摄入会大大增加,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往往多于消耗的热量。此时,要注意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不吃油腻的食物。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体重增加,适当多吃一些低热量食品,如萝卜、竹笋、海带、蘑菇等。秋季气候干燥,人容易疲乏,应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像胡萝卜、莲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可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防疾病的能力。
老年人的17种最佳运动方法(三)――跪膝法
文/大隐
跪膝法简单地说就是跪着用膝行走,一般会在地板上垫一个软垫子,每天花20分钟以膝代足,徐徐前行。
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就被叫做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大补肝脏,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跪着走把气血引到膝盖上去,再引到腿上去,慢慢就可以把肥胖者腿上的赘肉减去。
篇2
想要练好健骨操,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我们要把握好练习的时间:
1、早晨和上午
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喜欢早锻炼。如果你想将强骨健身操作为晨练的内容,可以说非常适合,但是练习的方式就要有所要求:
(1)不要过于追求练习量和练习强度。如看谁做的多或看谁坚持的时间长等。
(2)可按书上所写的操的次序或可采用广播操的四节八拍的练习节奏进行练习。
(3)凡有严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疾患或处于急性期的其他病人,请咨询医生或健身专家,一般我们建议比较好的练习时间是在下午3点之后。
(4)普通人群可以做两遍,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新的工(课)间操进行。
2、下午
下午3点之后可以进行有一定强度和量的练习。
3、晚上
晚上6~9点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时间段。
(二)如何练习事半功倍
掌握好练习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1)套式练习法
如果仅是为了强健身体、保健骨骼关节,每天可以将这套操认真地做两遍。
(2)选择性练习法
你可以根据自身当前的骨骼关节的伤病情况或需要缓解局部疲劳等要求进行选择性练习,如颈部不适可以马上做一组或几组颈部操。对老年人或腰部、膝部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最好在晚上进行专项练习。因为,这种练习之后很快进入休息状态,对有问题关节会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
(三)关于练多练少的问题
这些保健操究竟练多少为宜呢?
对于这些保健操来说,练习量过小,难以收到成效,但练习量并非越大越好。你可以选定一个初级的练习方法,看看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立刻“跟进”,然后逐步增加练习量。如果坚持数周后无效,就请咨询有关专家。
(四)别忘了做好练习记录
就像进行其他运动一样,计划、记录你的练习类型,练习时间,等等,对获得良好练习效噪是很有好处的。
在练完这些保健操后,你一定要认真地做好练习记录,这样可以总结和调整个人的练习方式和方法。
健康小链接:脊柱健康四个锻炼原则
脊柱在人类生命活动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成人的脊柱由24个独立的椎骨、一个骶骨及一个尾骨组成。脊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头的支持者,又是人体躯干的中轴。
脊柱由于有独立的椎骨组成,加上韧带、肌肉、椎间盘将各个脊椎骨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环环紧扣,这就保证了人类颈、胸、腰部活动的灵活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前俯后仰、左右弯曲。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脊柱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过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的脊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很多专家认为,脊椎疾病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健康的绊脚石。调查显示,人在一生中罹患最多的疾病是感冒,而颈、腰部疼痛等脊椎疾病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
因此,医学专家建议人们必需加强脊柱健康的锻炼。主要原则有以下四点:
(1)青少年时期要尽可能创造脊柱质量的高峰值,通过合理的负荷运动,可以降低成年后期的发病率。
(2)积极减缓中老年人的脊柱自然衰退过程,运动要适度,不要过度运动,也不要不运动。
篇3
该病并没有根治的方法,但经过体疗、理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能控制症状,不会恶化成“虾人”。治疗该病,运动的重要性不亚于吃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说:“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必须做功能锻炼。因疼痛而卧床不起、不愿活动,只能使病情进展加快。”
深呼吸多扩胸
沈教授指出:运动能防止或减轻患者的肌肉萎缩,维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等,此外还能使病变的脊柱及关节维持在最好的功能位置,增强椎旁肌腱的力量和增加肺活量。
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而言,运动目标是维持胸廓的活动度,保持脊柱的灵活性。下列运动及生活方式便是根据上述原则而制定的,患者们应该坚持执行――
1 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
2 常做屈膝盖、屈髋运动。比如,从跪坐位到跪立位,或弯腰、转头、转体等原地小运动。
3 在运动方式中,较适合的运动有: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患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运动时可能出现肌肉关节酸痛或不适,但一般经过短时间休息就可以恢复,这说明运动量不超标。
4 如果新出现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过度,患者此时就得根据自身状况,减少运动量了,或者更换运动方式。
必须睡硬板床
要让脊柱维持在伸直的状态,患者就要仰卧,睡硬板床。
如果患者的颈部、胸部出现疼痛,睡觉时便不能枕枕头,尤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这会使疾病进一步发展,演变成严重的驼背畸形。
老年人应慎走鹅卵石路
老年人长时间走鹅卵石路,不但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可能会损伤膝关节和足底。
今年64岁的武汉市民李先生喜欢锻炼,他最近看到专家推荐赤足在鹅卵石路面走路的文章。文中称这样可刺激足底穴位,疏通足底血脉经络,有利身体健康。正巧家附近的公园有一条卵石路,于是他每天都去走。几个月后,他发现后脚底疼,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足底疾病专科诊断为“脚底筋膜发炎”。
据该康复科主任刘琦介绍,老人脚底疼痛非常多见,多数是由脚底筋膜发炎造成。脚底筋膜发炎常由对足部有额外应力的活动引起,如登山、快走、走卵石路等,因为这些运动对足部有较大刺激。李先生就是走多了卵石路,损伤了脚底筋膜。
刘主任认为:老人最好不要走卵石路锻炼,因为老人走路不稳,卵石路高低不平容易摔倒;同时,老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骨质疏松,不平的路面使力量的传导通过足部时方向发生改变,易造成足部以及膝关节的损伤。临床上发现走卵石路导致膝关节肿胀的老人也不少,膝关节有疾患的人应严禁此类锻炼。
刘主任建议老年朋友尽量少做长时间走路等站立的运动,可多做一些坐着的运动,如固定位踩自行车、床上踢抬腿等。
扭着走能锻炼肠胃
篇4
关键词:姿势不良性 驼背 体育疗法
一、驼背的成因
脊柱是由一长串脊椎堆叠而成,脊椎间有弹性垫子——椎间盘隔开,骨块的周围有关节、韧带和丰厚的肌肉来保证肌肉的坚固稳定和灵活机动。人体的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四个部分组成。从侧面看,脊柱存在着四个生理性的弯曲,它们分别是:颈椎凸向前,胸椎凸向后、腰椎凸向前、骶椎凸向后。四个部分组成这些弯曲对维持人体的重心,和吸收人体活动时所产生的震荡有很大的帮助。正常人的脊柱胸段是以第五、第六、第七胸椎为中心向后弯曲的,而一些青少年在发育期,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多个胸椎椎体的上方和下方的骨垢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由于胸椎椎体前方受力较大,因此病变在椎体前缘就更加明显,久而久之,多个椎体就会变成轻度的畸形,使得胸段正常的后凸变大,于是就产生了驼背。
二、运用体育疗法对驼背进行矫治
(一)驼背的矫治的时机
对于青少年的驼背,在18岁前矫正效果既快又好,否则一旦到了中期、甚至晚期,除非手术,一般是无法用体育疗法的方法改善的。日后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配合简单的运动即可维持矫正的成果。青少年如发现“驼背”现象,且脊柱和肩背骨无严重损伤的驼背,除加强一般的体育锻炼外,均可选用下列方法加以矫正。
(二)用体育疗法矫治驼背可以分为三度
第一度(早期):在牵引脊柱时可以消失,多属机能性,是由于肌肉无力疲劳所致,用矫正体操治疗效果最好通过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脊柱周围肌力的平衡,可使畸形在短期内消除。第二度(中期):在牵引脊柱时不会消失,韧带和肌肉有缩短和变细的改变。矫正体操可逐步牵引挛缩的在组织,有选择的加强躯干肌肉力量,增强脊柱活动性,使脊柱在较长时间内得到矫正。第三度(后期):不仅韧带和肌肉有广泛的形态改变,而且骨和软骨也被涉及,矫正体操只能控制畸形的发展,增强肌力,预防劳损和减轻或缓解疼痛。所以对驼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驼背的矫治的具体方案
第一节,仰卧硬床上,背上凸出处垫一个小枕头,放松静卧10分钟。作用是放松胸部脊柱前方的肌肉和韧带,增加脊柱的活动度。
第二节:仰卧,两腿轮流抬起和放下,膝部挺直。作用是增强腹肌,部分人驼背的同时腰腹部过分向前凸出,也可用这一动作矫治。
第三节:仰卧,向后抬头,抬起肩部,同时两手向后举起,然后放松手向后举起,然后放松放下,重复2~3次作用是加强背部肌肉。抬起时侧量下颌离开床面高度,可作为衡量锻炼成绩的一个尺度。
第四节:持棍转体。自然站立,双手持1米长小木棍放在背部肩胛处,同时挺胸转体20~30次。
第五节:反撑倒立法。民间又称 “蝎子倒爬墙法”。先距墙1米左右面墙而立,然后两手与肩同宽在离墙30~50厘米处着地,并将两腿伸直向后翻于墙上,脚在上,头在下,形成反弓形。每次坚持1~2分钟为宜。
三、使用体育疗法治疗青春期驼背的启示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由于骨骼娇嫩和肌肉力量不足,加上长时间低头含胸的学习,不注意身体正确姿势,很容易形成脊柱颈胸段后凸的姿势性驼背。影响体形的美观,影响机体内脏正常发育。因此,应重视青少年姿势性驼背的预防与矫正。通过如上所述的一些方法来加强肩和背部肌肉的锻炼。有意识进行身体正确姿势的训练。经常检查身体姿势的状况,可发现自己平时身体姿势存在的问题。对已形成的轻度脊柱后凸的含胸驼背姿势,可选择针对性的矫正体操加以克服。应明白身体姿势正确的重要性,不仅认识到低头弓背是消极怯懦、没有信心的表现,而且懂得“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的潇洒,从而激励自己的爱美之心,自觉用意志的力量来时刻监督自己坐、立、行的身体姿势。有身体姿势不良的,要督促使自己抬起头、挺起胸来。这种从意志上的自我强化和监督,这样就有利于养成正确身体姿势的良好习惯。
另外必须加倍注意端正身体的姿势,平时不论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两肩向后自然舒展。坐时脊柱挺直。看书写字时不过分低头,更不要趴在桌上。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最好睡硬板床,以使脊柱在睡眠时保持平直。加强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促进肌肉力量的发展。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做矫正体操。
参考文献:
[1]范正祥,驼背的成因,祝你健美[J],1982.1
[2]励建安,脊柱后凸,临床运动疗法学[M],2005.9
篇5
【摘要】 目的:观察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对22例强直性脊柱炎应用益赛普治疗,分别在0、6、12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脊柱痛、胸廓扩张度、脊柱侧弯、踝间距及CRP、ESR等指标在第6、12周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益赛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骨盆的骶骼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主要发病在青年男性,疾病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益赛普作为一种生物制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跨时代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重组融合蛋白; 护理干预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本组患者22例,已经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8至40岁,病程1至20年,所取病例已确诊且病情处于活动期。
2 。 治疗方法:成人: 每次25mg,每周2次,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侧 ,1ml注射用水溶解 。儿童(4-17岁): –每次0.4 mg/kg(最多25mg),每周2次。
3。 治疗效果:益赛普的通用名是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作用机制就是竞争性地与血中TNF(肿瘤坏死因子)结合,阻断它和细胞表面TN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降低其活性,进而阻断免疫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晨僵、腰背痛、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的骨髓水肿,延长缓解期。在规范使用益赛普达到临床缓解6个月后,可以减量甚至停止使用益赛普,改用小剂量传统药物维持,仍然可以达到长期维持缓解,病情不复发的状态。
护理
1。 正确用药。皮下注射 ,大腿、腹部(肚脐周围)、上臂是经常注射用部位 ,注射点要经常变换,新注射点要和前次注射点相距至少2.5cm ,不要在有感染的局部注射。注射前用1毫升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后密闭环境可于2-8℃冷藏72小时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将注射用水缓慢注入药瓶中,以促使冻干粉溶解,不要剧烈晃动药瓶,会引起蛋白质变性。
2。 用药注意事项
1. 国外上市同类品种的使用中发生过严重的感染(败血症、致死和危及生命的感染),因此,如果患者有反复发作的感染病史或者有易导致感染的潜伏疾病时,在使用本品时应极为慎重。
2. 在使用本品过程中患者出现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或有其他明显感染倾向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治疗。
3. 当发生严重感染如糖尿病继发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等时,患者应暂停使用本品。
4. 在使用本品的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包括血管性水肿、荨麻疹以及其他严重反应,因此,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刻中止本品的治疗,并予适当处理。
5. 由于肿瘤坏死因子可调节炎症及细胞免疫反应,因此在使用本品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抗感染及恶性肿瘤的作用。
6. 目前尚无接受本品的患者在接种活疫苗后造成传播感染的数据,但在使用本品期间不可接种活疫苗。
7. 在同类品种上市后报道中发现有可能导致充血性心衰的病人病情恶化,因此,对于有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在使用本品时应极为慎重。
8.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不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
9. 儿童用药:尚无2岁以下儿童用药资料。国外报道儿童(4至17岁)用药剂量为每周0.8mg/kg。每周剂量推荐分二次,每次间隔3-4天。
10. 老年用药:国外文献报道,19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与青壮年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别。由于在老年患者中通常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3。 心里护理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很多人还停留在“难以治愈”、“不治之症”上。这一医学难题,一直困扰着无数患者与骨科专家。强直性脊柱炎之所以让人倍感恐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致残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一旦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往往使患者心生恐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宣传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和预后有所了解。并指导其重视疾病,正视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整来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处理与社会、单位和亲人的关系,使患者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同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病人出院后还需按时随访复诊,这个过程稍有不慎会导致前功尽弃。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对该病予以足够的重视,充满信心,积极配合。
4。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锻炼尤为重要,目的是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张,保持胸廓活动度和防止肢体的废用性萎缩,要定时进行(晨起或睡前)深呼吸,扩胸运动,以及颈椎、腰椎在各个方向的转动,日常保持正确的行走坐卧姿势(宜睡硬板床),体育锻炼以不加重症状为宜。并提倡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综合性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运动锻炼有很多的方法,患者可以选择广播体操,踢毽子,放风筝,打太极拳,跳舞等方式,值得提倡的是游泳,它是最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之一,利用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进行整个身体的活动,尤其是腰背部的运动,又有扩胸运动,利于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平时坐在床上躺在床上,还可以进行深呼吸或扩胸运动,娱乐时可吹口哨、笛子、唱歌等等,都能增加患者的肺活量。
需要强调的是:髋关节破坏较重,骨质疏松较明显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禁止参加橄榄球、篮球、摔跤、越野登山、踏楼梯等剧烈活动,更不可进行负重运动,防止使受累关节病情加重,甚至发生骨折。
5。 饮食护理
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营养的搭配,应该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类的食物,有利于骨骼的成长和恢复,可以将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药材与食物一同来吃,对身体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像桃子、鲤鱼、红小豆、山楂、大紫桃、莲子、荞麦、大头菜、沙果、樱桃等等食物要避免食用,生冷饮食坚决避免,可以多食像姜、酒等驱寒的食物,对疾病的恢复也是比较有利的。
6 健康宣教:入院宣教、对症宣教、饮食宣教、用药宣教、日常生活照顾及功能锻炼的指导、心里指导、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 林楹贤,杨南萍,刘钢.风湿病诊疗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
篇6
[关键词] 运动疗法;腰椎融合术;康复;腰椎失稳
[中图分类号] R6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85-02
腰椎失稳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及椎管狭窄,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融合、减压、坚强内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是手术融合的主要目的。但单纯的手术融合治疗出现韧带及腰背肌进一步退化、萎缩,对术后症状、体征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1],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等势必也受到影响。本院对腰椎融合术后的患者进行持续、合理的运动疗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本科有手术治疗指征[2]的单节段腰椎不稳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87例。入院当天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45~70岁,平均56.2岁;腰椎不稳发生在L2/3者5例,L3/4者7例,L4/5者19例,L5/S1 15例;入院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2~17分,平均(15.51±1.8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4分,平均(3.89±1.57)分。对照组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43~70岁,平均54.6岁;腰椎不稳发生在L2/3者4例,L3/4者6例,L4/5者19例,L5/S1者12例;入院时JOA评分13~16分,平均(15.61±1.59)分,VAS 2~5分,平均(3.73±1.53)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腰椎不稳发生节段、入院时JOA和VAS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选择标准
(1)经临床诊断,明确单节段腰椎不稳,有手术指征;(2)自愿参与。
1.3 研究方法
运动方法包括直腿抬高运动、“五点式”仰卧抬臀运动、“飞燕式”脊柱后伸运动。(1)直腿抬高运动: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抬高一侧下肢达最大程度后维持5~10 s,然后缓慢放下,左右交替进行;(2)“五点式”仰卧抬臀运动:以双肘、双足及头枕部为支点,用力将骨盆及腹部抬离床面,坚持5~10 s缓慢放下,反复进行;(3)“飞燕式”脊柱后伸运动:俯卧位,以腹部为支点,用力挺胸抬头,同时双上肢后伸,双下肢抬离床面,坚持5~10 s缓慢放下,反复进行。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每天早、中、晚分别进行训练,每次10 min;术后第5天开始增加“五点式”仰卧抬臀训练,术后第10天再增加“飞燕式”脊柱延伸训练,出院后停止直腿抬高运动训练,继续行“五点式”仰卧抬臀训练和“飞燕式”脊柱后伸运动至术后半年。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5、10天及出院后进行相同的运动训练方法,但对其运动的时间长短不做具体要求,以患者自我感觉不劳累、不疼痛为依据。
1.4 评价指标
用JOA评分和VAS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腰腿疼痛进行评价。(1)JOA评分标准[3]: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膀胱功能四项指标,满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2)疼痛评分:采用VAS[4],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6、12个月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出院时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3 讨论
3.1 腰椎融合术后卧床,腰背肌锻炼不当致腰背肌萎缩,影响术后疗效
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中老年腰椎失稳主要的手术方式,其融合的成功率近100%。但在长期随访中发现不少患者行手术融后其症状、体征的恢复却不尽人意,这可能与韧带退变和损伤,以及术中腰背肌受损、融合术后腰椎局部制动引起腰背肌废用性萎缩有一定的关系[5]。Verbunt 等[6]研究认为部分患者术前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肌功能丧失,术后卧床进一步加重腰背肌及韧带萎缩。以上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手术效果,因此腰背肌功能锻炼在术后康复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运动疗法能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轻腰腿疼痛
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腰椎的稳定性[7],从而延缓腰椎劳损退变的进程,能有效地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疼的发生。腰椎融合术后腰椎的骨性结构已成不变量,增加肌肉强度对恢复腰椎稳定性更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运动疗法可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有助于恢复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增强肌肉、韧带的协调性,改善脊柱的稳定性。研究表明[8-9],运动疗法可显著增加术后疗效,缓解慢性下腰痛的症状,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有即刻或不同程度改善。而腰背肌训练的运动强度及坚持程度与其疗效有明显的正相关[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出院时相比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说明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持续、合理的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增加腰椎失稳椎间融合术后腰背肌强度,减少术后腰腿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腰椎失稳行腰椎融合术后给予持续、合理的运动功能锻炼能有效的促进术后腰背肌力量恢复,增强脊柱稳定性,减轻腰腿疼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在1年的随访中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出现。因此,运动功能锻炼应早期、合理、持之以恒,以提高术后疗效。因未能延长随访时间,远期效果观察和评价有待追踪研究。
[参考文献]
[1] Skolasky RL,Mackenzie EJ,Wegener ST,et al.Patient activation and adherence to physical therapy undergoing spine surgery[J].Spine,2008,33(21):784-789.
[2] 邱贵兴,戴克戒.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3] 张英,于冬梅,戴晓洁,等.32例颈椎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53-454.
[4] 李方财,陈其昕,徐侃,等.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早中期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80-585.
[5] 董建文,李海,李庶斌.棘间韧带的病理学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系[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7):39-41.
[6] Verbunt JA,Seelen HA,Vlaeyen JW,et al.Fear of injury and physical deconditioning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Arch Phys Medrehabil,2003,84:1227-1232.
[7] Brumagne S,Lysens R,Swinnen S,et al.Effect of paraspinal muscle vibration on position sense of the lumbosacral spine[J].Spine(Phila Pa 1976),1999,24(13):1328-1331.
[8] 周玲.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护理中对腰痛的治疗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20(6):977.
篇7
【关键词】脊柱侧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49-01
脊柱侧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凸出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1]。脊柱侧弯分先天性、特发性等,以特发性多见,约占7 3%。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5例,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脊椎侧弯矫形术为重大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女4例,男1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5岁,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两侧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65度(40~95度)。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后,行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身体上的畸形诸如驼背、身材矮小使得他们感到自卑,但在他们内心既对矫形抱有较大的期望,又恐惧手术的疼痛和风险。因此,我们首先以同情关心的语言问候,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长说明手术有关知识,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介绍这种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长的担忧。从而使他们奠定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手术期的思想基础。
2.1.2术前检查: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常规行脊柱全长过伸过曲、左右侧弯X线片检查,肌电图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观察有无脊髓神经结构异常,有无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纵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肺功能训练:患者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一边宣讲,一边指导
胸腹式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俯卧位训练、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常规测肺功能,术前即进行肺功能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4牵引的护理:术前1-2周做悬吊牵引,使椎旁挛缩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松动,以便于术时使畸形达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具体的方法是:令患者站立,用枕颌吊带托住其下颌向上牵引,所需重量以足跟离地(脚尖着地)5-10cm为宜。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决定牵引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牵引时应有人看护,防止下颌带滑向后方,压迫气管而发生意外[3]。
2.1.5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潴留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6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手术和术后康复。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术后24-48小时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 病情平稳后每30-60分钟观察记录1次,48小时内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每天2次雾化吸入以助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护理:术后病人是否合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搬运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缘。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全麻术后呕吐。6 h后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侧卧位以45度为妥,身体下垫软枕,预防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断棒,导致手术失败。
2.2.3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因此渗血多,术后一般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定时挤捏引流管。引流液过少时,要及时检查,排除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畅;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酌情决定是否停止负压吸引,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当引流量24h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
2.2.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 关节的活动,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饮食指导:术后3d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3d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仁丸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取平卧位,轴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①术后24h内应限制上肢、下肢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②1 周后开始进行背肌训练,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并抬高臀部约1-2cm,坚持5s,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的姿势。③术后2周拆线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动,逐步练习步行。首先侧卧,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嘱患者不要紧张。
4出院指导
出院前1 d指导患者佩戴支架3~6个月,除沐浴及睡觉外,其他时问都应佩戴,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饮食,勿负重行走。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松脱。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继续功能锻炼。每3个月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宁宁主编.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79
[2]李明.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144
篇8
目的为了研究多媒体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势。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014年度脊柱外科患者120例,分别组成多媒体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和传统干预护理的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脊柱外科护理认知度、情绪平稳性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认识度高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情绪平稳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脊柱外科护理常识的认知度,平稳患者焦躁抑郁的情绪,有着显著优势,值得采纳。
【关键词】
多媒体;脊柱外科护理;应用效果;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自然灾害和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脊柱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因为涉及颈椎、腰椎、胸椎等部位,使得患者大都具有卧床时间长、心情焦躁抑郁及功能多等的特点[1]。如果不加以及时护理,会耽误患者的康复治疗。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多媒体干预护理引进脊柱外科的护理中。它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动画的形式,展示脊柱的发病机制,采用音频或心理辅导视频,舒缓患者心中的烦躁焦虑,有利于康复护理的顺利进行[2]。本文将选取120例脊柱外科患者,研究多媒体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1年~2014年度脊柱外科患者120例,随机组成60例多媒体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和60例传统干预护理的常规组,男64例,女56例,年龄在18~55岁,平均年龄35岁。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结构、手术时间还是脊柱外科手术种类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口头指导患者进行颈椎、腰背肌等的运动锻炼,对患者的情绪关注度相对较少。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媒体,具体方法:①护士通过制作PPT,并借助动画形式,在病房演示各种脊柱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如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让患者对脊柱外科康复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直观的增加对脊柱外科康复的认知度。②搜集全国各地多种多样的脊柱外科患者康复的案例,并以视频的形式直观展现这些患者采取的术后恢复方法,目的是通过这些视频案例,可以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勇气。③制作康复体操训练,通过专家咨询,设计一套康复体操,每天早餐后一个小时及晚餐前一个小时播放给患者,责任护士在现场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指导,术后一周先进行上、下肢,呼吸和关节等体操,待腰痛消失后做全身运动体操。④增加心理辅导的音频或视频。脊柱外科患者常因为行动不便,会内心焦躁、心中郁闷,采用心理辅导视频的方式,可以平稳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经常在病房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心中的紧张情绪;还可以播放一些积极向上、轻松幽默的视频资料,发泄患者心中的压抑。
1.3观察指标:
经过1~2个月的护理后,对传统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的相关康复知识做出相关评判(一般划分“优秀、良好、不及格”等3种形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平稳性。
1.4统计处理: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采用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脊柱外科患者对相关护理康复知识的认知度:
对两组患者自述或书写的脊柱外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及护理常识,由医师做出优秀、良好、不及格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脊柱外科知识构成的优秀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平稳性: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P>0.05)。但经多媒体技术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观察组患者的情绪明显比常规组平稳,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多媒体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转变了患者的被动地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康复知识的认知度。
多媒体“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通过PPT课件展示脊柱外科医学常识及护理康复知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还能了解其他脊柱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增加了患者关于脊柱外科的资源信息,拓宽了患者的视野,促进患者康复,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表1显示对照患者对医学常识的认知度显著优于常规组,说明多媒体的图文并茂课件对脊柱外科护理是很有帮助的[3]。
3.2多媒体以心理讲座、音乐、视频等形式,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
纵观表2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体验,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多媒体以多样的视频、音频等形式,直观体现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心理讲座也解除了患者的多种困惑,使得患者的情绪逐渐趋于平稳,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因此,多媒体视频音频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4结论
多媒体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医学常识,将抽象难懂的医学康复知识形象化地展示给患者[4],而且多样的多媒体效果,平稳了患者的情绪,本次研究证明,观察组患者脊柱外科知识构成的优秀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情绪明显优于比常规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以看出多媒体的应用对脊柱外科护理效果明显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雅新 单位:厦门市第三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红,戴晓婧,卢慧芳,等.创伤性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值确定方法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4):77-78.
[2]苏艳桃,冯美娟,叶宇瑶.多媒体教学查房在顾客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76-377.
篇9
【关键词】脊柱侧弯;呼吸功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23—01
脊柱侧弯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的外观,而且胸段侧突引起的胸廓畸形,对心肺的压迫使肺脏受压、变形,造成肺泡萎缩,肺膨胀阻力加大,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1]。而全身麻醉、伤口疼痛、手术刺激、药物和代谢的变化,可导致患者功能残气量下降,肺活量进一步降低[2]。肺功能障碍是脊柱侧弯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术后不注意加强患者肺功能的锻炼,患者可出现肺通气不畅,肺部分泌物不易排出,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脊柱侧弯术后积极指导监督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54例脊柱侧弯患患者,我们很重视脊柱矫形患者手术前后呼吸功能的训练,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良好,全部顺利出院。现我将在整个呼吸功能训练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病例中,男23例,女31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20.96岁,平均住院日15.31天。术前Cobb角最大110°,最小40°。入院时肺功能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轻度下降43例,中度10例,重度1例,皆在全麻下施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良好,全部顺利出院。
2 护理与体会
2.1 手术前护理
2.1.1肺功能评估:脊柱畸形造成了患者胸腔容积的改变,从而影响了心肺功能,因此术前进行肺功能评估对手术是否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思。术前应该进行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2.1.2肺功能训练:入院后应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术前学会肺功能锻炼是术后肺功能恢复的良好基础。根据肺功能评估结果,肺功能轻度下降患者术前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缩唇呼吸、吹气球、爬楼梯及利用牵引床上铁架进行引体向上运动等方法训练肺功能;对于肺功能中度或重度下降患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给予定时用双手轻轻地、轮换地扣打肺的侧面或后部,或使用振动式物理治疗仪对患者肺的后侧进行振动,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对于吸烟的患者,嘱患者入院后即停止吸烟。
2.2 术后护理
2.2.1 加强病人术后配合肺功能训练意识:术后由于患者伤口疼痛,再加上术后卧床活动不便,大多数患者不愿意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这时,责任护士除了向患者讲解手术后饮食、、并发症预防等注意事项外,更应重视对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术后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便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同时要多鼓励安慰患者,让其有信心和毅力配合我们的训练。
2.2.2 呼吸功能训练措施: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专项指导。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根据患者身体承受力情况,强度由弱到强,时间和次数由少至多,关键在于每日坚持,对于执行力差的患者,护士一定要监督进行。
2.2.2.1做有效咳嗽: 咳嗽时将腹肌收缩,一次呼气咳嗽3次,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
2.2.2.2缩唇呼吸:嘱患者用鼻吸气,鼓起上腹部,吸气完毕后屏气1~2秒。然后通过收缩的嘴唇慢慢呼气,边呼气边数数,数到7后做一个“扑”字将气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为1:2。
2.2.2.3腹部运动式呼吸:嘱患者将手放于腹部,以帮助吸气时收缩腹部肌肉,深慢吸一口气,可见胸部明显扩张,腹部下陷,深呼一口气再放松腹部将气体呼出。
2.2.2.4膈肌运动式呼吸:护士将双手放于患者腹部,肋弓之下,同时嘱患者用鼻吸气,吸气时腹部向外膨起,顶住护士双手,屏气1~2秒以肺泡张开,呼气时瞩患者用口慢慢呼出气体,练习几次后可由患者自行练习。
2.2.2.5吹气球:患者取舒适,做吹气球运动,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含住气球进气嘴尽力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内,尽量将气球吹到最大。
2.2.2.6超声雾化吸入: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超声雾化吸入2~4次,不仅可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帮助祛痰,改善通气功能,还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症,同时也可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做雾化的过程中,也可通过一吸一呼的方法来达到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
2.2.2.7胸部叩击排痰法:由于患者术后背部伤口较大,疼痛明显,有些患者不愿意咳嗽咳痰,或者咳嗽无力,如果我们采用常用的背部叩击排痰法,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我们可采用胸部叩击法,即患者取侧卧位,背向操作者,操作者双手合拢,微曲,手掌握起,成碗状,利用腕关节的力量在患者的胸廓部由外向内,由下像上双手轮流有节奏的扣拍,(避开锁骨,前胸,脊椎及肩胛部位)力度以皮肤不发红为宜。扣完一侧可换另一侧。患者咳嗽时,护士可用两手固定其胸廓并轻度加压,以协助其咳嗽排痰[3]。
3 讨论
呼吸功能锻炼,目的在于通过主动的用力吸气和呼气训练,最大限度地动员包括辅助呼吸肌在内的全部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主动参与收缩,达到增强和锻炼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的目的。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肺通气功能的动力,使胸廓进行最大程度的运动,促进肺部扩张,提高肺和胸廓的顺应性,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从而减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
呼吸功能锻炼是一种调动患者自身功能本体感受疗法,有效的锻炼可使呼吸肌的功能和协调性得到较好的调整和发挥,采用缩唇呼吸和深呼吸的动作训练,还可以使肺泡的通气以较大的潮气量和较低的频率完成,身体呼吸无用功较小,能避免呼吸肌疲劳,从而增加了呼吸的有效性。患者术后卧床,活动量减少,肺功能进一步降低,如果我们不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术后将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肺部相关并发症,不但给患者增加住院治疗费用,带来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健康教育指导中,一定要认真仔细,指导患者行术后呼吸功能的锻炼,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安全的度过手术期,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尚昆 ,俞京梅,陈华.呼吸功能锻炼降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⑻:455-456.
篇10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 围手术期护理
1 早期诊断
脊柱结核主要由血行播散引起,首先引起椎体骨炎,对椎体破坏并可形成骨内小脓肿,继而在椎旁和前纵韧带下形成冷脓肿并可累及椎间盘,使椎间隙狭窄,多数病例X线平片诊断不难。但早期结核往往没有明显的X线表现,有时CT表现也不明显,而MRI在早期炎性水肿就能有异常的表现,并能做出定性诊断。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脊柱结核隐匿性发病的特点,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处于中晚期,患者常面临疾病的威胁和痛苦,会产生很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由于病程长,症状重,身体消瘦,用药时间长,大多经济条件差,故心情复杂,心理负担重。表现为:焦虑、恐惧、烦躁、悲观和绝望等。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抗结核药化疗护理 患者术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抗结核药物治疗需要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及全程,术前均进行2周以上的规范抗结核治疗[1];以免手术造成结核扩散,伤口不能愈合以及避免术后复发,由于抗结核药具有较多的副作用,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以及皮肤和巩膜的颜色等,及早发现相关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3 饮食于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及家属了解结核病为消耗性疾病,告知患者加强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营养。术前对患者的护理显得相当重要,由于胸腰椎结核多伴有脊柱畸形,局部因骨质破坏,椎体缺乏稳定性,术前应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且对健侧休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样做是为了减轻椎体压力,防止椎体滑落脱位及进一步坏死等,也有利于病灶局限化。同时教会患者轴线翻身及卧床时四肢功能锻炼。
2.4 一般护理 教会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学会深吸气和有效的咳嗽方法即患者深吸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进行数次,每次5~10次。观察患者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了解病变的活动性以指导选择有利的手术时间。做好术前的各种准备,如备血、备皮、药物过敏试验及术前导尿等。
3 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的观察 这类手术一般给予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物及分泌堵塞气道,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
3.2 观察引流管及切口渗血 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若有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需要观察闭式引流情况。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定时挤压引流管,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变化。记录24引流量。尤其是观察术后3小时内引流量,若引流量< 100ml/h,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警惕活动性出血。特别是手术切口引流管引流情况及渗血程度,较多渗血时,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3.3 手术后护理 患者由于脊柱手术后不稳定性,一般术后给予平卧4-6h后协助患者轴线翻身。也可每2h左右交替30°侧翻身,既能减轻患者的切口疼痛,又能有效的避免压疮的发生。患者术后搬运时勿使脊柱扭曲,3人或4人平托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给予气垫床预防褥疮。
3.4 神经功能的观察 麻醉清醒后即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可让患者活动足趾,体会触摸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截瘫患者要与术前做比较。
3.5 并发症的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需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及有效的深呼吸训练。对截瘫留置尿管的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定时夹闭尿管排尿,进行膀胱训练,以尽早拔除尿管。
3.6 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及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术后第1天,帮助患者做被动的直腿抬高运动,预防神经根粘连。术后第2天,做主动的直腿抬高和膝、髋关节的伸屈运动,截瘫患者做相应的被动联系。术后第2周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腰背肌的锻炼。术后第3周,患者可以佩戴支具无负重行走,但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术后第4周可以在床旁进行负重的抬腿及屈膝屈髋运动,下蹲运动和缓步行走,但要保持脊柱的直立。运动量应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以不感到疲惫为宜[2]。
4 出院指导
服药的依从性 告之患者规律的服用抗结核药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一般术后坚持服药6-12个月,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出院后注意休息,可在支具或腰围的保护下离床活动,避免弯腰、负重。年轻女患者还要告知痊愈2年后方可怀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