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化学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好化学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贴近生活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提供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还可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和理论,获取化学知识。例如,在《绪言》课的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周围现有的物品(包括小刀、纸张、火柴、蜡烛等),做一个实验,发生一种变化。《二氧化碳》的学习,增设实验,探究刚下课的教室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含量与教室外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空气》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周围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铁》的学习,设计实验探究怎样防止自行车棚锈蚀问题。借助学生实验,对现实生活中事实的探究,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富有思想的故事
初中化学充满着辩证思想,蕴涵着爱国素材。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科学家探索过程中的有趣故事,来创设情景,使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常见的盐》时,向学生讲述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8年到1940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联合制碱法的艰辛历程。《原子》的学习,可向学生讲述物质结构的发展过程,从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发现原子,到19世纪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历经几千年的科学探索,才揭示物质结构内部的秘密。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三、直观形象的教学
在初中化学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教具、挂图、模型、电化教学等手段,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起兴趣、吸引注意力,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空气》的教学时,可以课堂上通过幻灯展放图片《清新空气与受污染空气周围环境的对比》加强净化空气的重要性。《氧气的性质》学习时,在课堂上放课前充好的氢气球,展示玩具火箭模型。《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的研究时,在课堂上展示三种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再结合灭火的知识挂图,加深对灭火相识的理解。使学生探求知识的情趣得到引发,科学视野进一步拓宽,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并应用与实践。
四、生动的比喻
在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无法使用直观实物来进行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知识的联想,来创设学习情趣。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得以发展。例如,《碳的几种单质》教学时,可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砖,而金刚石、石墨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形不同,硬度不高,用途也不同。这帮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原因。再如《元素》的概念教学时,可把本校初三年级比喻为一种元素,而初三年级中的各个班级为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加深了对元素、原子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五、知识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解释社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从而使学生认识学化学的重要性。例如《空气》的学习,联想有关大气污染的事件及报道材料,并对当地乡镇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培养环保意识。《一氧化碳》的学习,对一氧化碳的毒性,联想北方农村冬天煤气中毒及预防办法来创设情境。《酸》的学习,联想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酸性食品对金属的腐蚀,用酸去除铁锈,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处理酸性废水的事例。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让学生既可增加化学知识,又可帮助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设疑探求新知
在教学中,设置疑问,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一氧化碳》的一节学习时,可先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分子构成上的差异,再设疑:在分子构成上只差一个氧原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又怎样呢?《化合价》一节学习时,可先学习氧化钠、氯化钾、水的形成过程,然后设疑:为什么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互结合呢?为什么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相互结合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热烈讨论,这种设疑能使学生们在回答中,加深理解并巩固掌握化学知识的内涵,理解和体会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七、组织化学兴趣小组
篇2
关键词:心理状态;智力水平;差生化学学习的转化措施及方法
目前,农村初中每个班级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差生,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转变差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试从差生的心里状态、智力水平、心理特征等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就自己在化学教学工作中转化差生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差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状态分析
(一)自卑感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化学,往往兴致很高。但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差异或其它社会因素,使少数意志薄弱者开始产生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由于某次测验成绩过低,使自己感到不是学习化学的“材料”,原有的一点积极性也消失了。因而对学好化学便会缺乏信心,成为“差生”。这类学生约占差生的五分之二。
(二)畏难情绪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学科本身的难度缺乏认识攻读的精神,这大都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中。他们想“一劳永逸”。害怕困难,害怕吃苦,缺乏钻研精神,只想轻取“好成绩”。一旦愿望不能实现便灰心丧气,甚至萌发出放弃化学学习的念头。这类学生约占差生的五分之二。
(三)偏科思想
有些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一些科目产生“偏爱”,对另一些科目则不予以重视,形成偏科意识,特别是由于近几年中考化学分值降低,无疑更加重了他们的错误认识,对化学学科认为可学而不可学而持放弃态度,这类学生约占差生的五分之一。
二、差生智力水平分析
(一)观察力薄弱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差生一般缺乏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实验和现象的观察不客观,不深刻,缺乏理性,不能按照自己的感知活动遵循一定规律去观察,而以兴趣左右情感。
(二)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注意范围小,且多定向事物的现象,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水平低。例如做实验听老师讲解时,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实验现象中,甚至摆弄仪器或别的东西,没能把注意力很好地转移到去听或思考所研究的问题上。
(三)记忆水平低
大部分差生偏向于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而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明显差,记忆方式方法差。
三、差生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一)从调查结果统计,90%以上的差生或多或少也有希望学好化学的愿望,他们也有改变落后现状,要求上进的心理。
(二)差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有时表现出来的自卑心或毫不在乎的样子,正是要尊重而得不到尊重的一种逆反心理。
(三)他们追新求异,喜欢新颖的教学方法,不赞成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
四、促进差生化学学习的转化措施及方法
(一)改革化学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此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使所教的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发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近两年,我进行了“差异教学法”改革实验。让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并有成功的喜悦体验。
何谓“差异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内在联系,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目标要求进行“差异”备课,“差异”上课,“差异”作业,“差异”辅导,“差异”考查,“差异”评价的教学梯度,来实施在“好”、“中”、“差”三类学生上,从而达到分解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一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积极寻求转变差生的方法。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唤醒差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教师的爱心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平时我留心观察差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他们交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主动接近老师,这样教师讲课他会感兴趣,发出的各种信息指令就易为差生接受。
(三)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机会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差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求全责备。考查分层次,作业要分基础题、中档题和提高题,差生只须将基础题完成即可,并努力解决中档题。由于适当降低了学习要求,使差生学有所得,有所进步,他们的自信心也就不断增强,从而激发了这些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差生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证。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教会差生预习之法,听课之法,质疑之法,复习巩固之法。教会差生动手并观察实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帮助差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活化;兴趣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对化学学习有畏惧心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认识,让他们知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与农业、资源开发、材料、能源、环境保护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生命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等。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发学生努力学好化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将来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二、从日常生活现象导入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化学课堂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可以做在雪碧中加入纯牛奶的实验,让学生思考雪碧和纯牛奶是否可以混合饮用?在教学“燃料及其利用”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当液化气罐中液化石油气快用完时,为什么火焰发红而且伴随黑烟?铁锅为什么会生锈等等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化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化学气体爆炸事件频繁发生,每个人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明白学习化学是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在教学“乙醇”时,介绍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代替乙醇制造假酒,使消费者饮用后引起中毒,导致双目失明,甚至死亡的事件。通过联系实际教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工业酒精代替饮用酒。化学教学和实际相联系,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在教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同时,还教学生学会了怎样做人,从而使素质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得以自然渗透。
三、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入手,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的能力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教师指导学生用燃烧的办法鉴别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指导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检测;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除水壶里的污垢;自制冰箱除味剂,消除冰箱里的异味;用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渍;用小苏打发面做面包;还可以运用化学知识对铁类产品进行防锈等等。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利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在环境教育中进行化学教学
当今时代,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爱护水资源”时,通过介绍每年工厂排放到江河、湖泊的有害有毒废水物质,造成对地下水污染的现象,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在教学“合成材料”时,让学生明白这些合成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造成废弃物的急剧增加,现在白色污染、垃圾污染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另一重大难题,并引导学生为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努力学习研究。
五、利用化学与科技生活的联系,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化学教学
能源是国防、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等发展的基础。能源通常指的是煤炭、石油以及各种火力、电力发电手段。但是,地球上的煤炭、石油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开发新能源的意识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氢气”时,在对我们目前能源延伸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煤炭、石油这类资源都不可再生,并且开发这些资源能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氢气则是人类未来理想的能源。在教学“甲烷的性质”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甲烷被誉为未来的燃料,而这种能源却还有许多埋藏在地底下,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利用。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增强化学课堂吸引力
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增强化学课堂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用呆板、生涩的语言,会令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要善于用生活化语言,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呆板的化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化学形象。比如,在金刚石和石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仙女来表述金刚石,用灰姑娘来表述石墨,让学生从教师的描述中感受二者的区别,掌握二者的外在特征。然后给学生设置形象化的问题:石墨经过一系列条件会变成金刚石,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呢?如果没有,那么作为能制成戒指的金刚石是不是就和石墨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男生以后就不用发愁了,可以买一支铅笔,用石墨当钻石了。通过这样的描述,会激发学生去思考石墨变成金刚石的条件,这就避免了生硬灌输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切实加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构建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情况调查及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4
1、学困生成因简析。化学的学科特点造成一部分同学学习困难。首先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学好化学,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也不可能有好的成绩。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知识上的盲点或弱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家庭和社会原因也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有的学生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又或者是留守学生,缺少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督促和监管,导致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还有的学生家中学习环境恶劣,父母非但不给子女树立好榜样,还以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如抽烟、酗酒、打麻将、玩低级趣味的游戏,结果子女往往近墨者黑,同样胸无大志,无心学习,读书最多为了混个初中毕业文凭,将来和父辈一样找些零活做做。还有的家长因养家糊口成天忙于高强度的劳作,无暇顾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完全依赖十三、四岁学生的主动性。
2、提高记忆力,解决与数学的联接。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对于化学知识是陌生的。表面看起来。学生的起步相同,但实际上则不然,比较优秀的学生,小学自然课学习的一些化学知识仍有印象,但有些学生就好像从来没听说过一样,如果不注意他们就有可能形成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起始课要生动有趣,问题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铺垫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一下子拉到化学世界里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但随着知识的增多,一部分学生便厌倦了每天都
要记忆一些新知识还要复习旧知识,这时老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采取一些可行可操作的方法,如课前5分钟小测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和记忆的窍门,同时积极的鼓励学生建立信心尽快扭转不利的局面,要想使每一个学生不掉队,教师要持之以恒不厌其烦的帮助学生找到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能力同时检查力度要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通过化学用语及微粒认识物质第一个分化关键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物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但根据“化学用语”的一些计算又难住了一部分学生。这一关过不好,又有可能形成学困生。对于这一分化期,教师一定要将物质的宏观描述与微观描述通过模型分析清楚。然后将化学思想中微粒和数学思想的整体质量统一起来,说清楚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计算规律和方法。并严格训练学生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使学生顺利通过“化学式计算”这一分化关键期,而不致形成学困生。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学习;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47-01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借助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课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课,让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如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烙上深深的烙印,达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效果。
2、美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做,甚至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在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4、推荐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补充课堂实验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如将鸡蛋放入食醋中制作无壳蛋、点燃蜡烛检验蜡的成分、用纯碱中和发面中的酸而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等。
总之,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爱化学,努力学好化学。
二、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优化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猜谜”等等,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让学生来讲解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学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找出一些题目然后给同学们讲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开阔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41-01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的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启蒙阶段。学好这一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叩响化学知识殿堂的大门,开始奇妙的化学之旅。然而,从学习内容上看,由于初中时期的化学知识较为基础,因而琐碎、繁杂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生来讲,一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化学概念非常抽象,接受起来自然会面临许多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呢?本人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中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并逐渐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由于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因此广大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同时,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学,教师更要精心设计,多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下工夫,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不必急于对学生讲授新课,相反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等,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只要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进而为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供助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动力、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从知识的价值角度创设教学情境。调查发现,学生对有价值的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化学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价值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联系,创设让学生能体会到所学内容价值意义的教学情境;2、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是广泛的、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化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情感;3、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中学化学中有些概念或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现实生活也难于直接联系,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从概念或理论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入手,通过比喻、类比、课件模拟等方法将知识进行迁移,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与应用。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
三、改进实验,让实验持续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实验技能、参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锲而不舍地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有信仰、有灵魂的人。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这是21 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布置给学生并跟上相应的监督反馈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加强交流,触动学生心底情感
篇7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实验室
化学是九年级的起始学科,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多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对于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浓厚兴趣,往往会伸长脖子看老师或同学做实验,观察出现的现象,非常积极。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位化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学好化学知识的好帮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基本操作和创造能力,是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非常艰巨但又非常光荣和重要的任务。新的课程观要求:全面的化学教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提高学生化学素质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每年的中考中化学实验部分的知识考查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也体现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帮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保护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师要认真设计、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让兴趣盎然的学生能积极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积极思考,在良好的氛围下学有所获。
如在学习氧气如何检验时,可以取两个集气瓶分别装空气和氧气,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检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课上得生动直观形象,学生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能从中体会到实验探究的精神。
再如学到第八章金属材料时,讲到一些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金属用的是锌而不是镁或铁,我们往往会增加一个实验:分别用大小一样的锌片、镁片、铁片与一样多的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用锌而不用镁或铁的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得到了答案,而且保护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下一步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往往有极高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有些时候实验效果会达不到要求。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做实验的盲目性,同时为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对学习知识、汲取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动力,我们事先一定要设计好实验步骤,预先想到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碰到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真正让实验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二、注重实验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习主动性
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知识的应用不仅是教材要求的,更重要的是能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注重实验与实际的联系,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外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如此多彩,都与化学有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当今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努力探究,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光荣感。
三、就地取材,将节约及环护意识贯穿实验教学始终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常常是有毒的物质参加反应,若处理不当,一方面会危害师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新,对实验进行绿色化设计,并处理好反应物的回收利用等。此外,实践表明,有的化学药品可用食用物质代替,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盐、白糖、食用淀粉分别代替氯化钠、蔗糖、淀粉等。同时,应根据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现状,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如用废牛皮纸信封涂以蜡或树脂涂料做成漏斗、用废弃小药瓶做反应容器、用废弃针筒代替滴管等。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从而丰富教学资源,达到勤俭节约的目的,又能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四、定期开放实验室,力求用足用活实验室资源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为此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要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运用实验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说,搞好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组织这方面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大胆探索,采取多种措施力求使实验教学适应整个化学教学活动的需要,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进而为学生学好化学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华,童建军.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06).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 兴趣 ;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95-01
“化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比如小到日常生活中用的打火机、洗衣粉,大到破坏力极大的火药、原子弹,这些都涉及到化学知识。就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参与性不高,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接受、学好这门学科。
一、关于高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就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受传统教学、教学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性不高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是“你(学生)听我(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互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没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较弱,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中,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些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厌倦,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落后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还是一个黑板、一支粉笔式的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关于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针对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转变教师角色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探索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在具体教学中,向来讲究“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与教师亲近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接受、相信教师的教育。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积极思考问题,与学生现成良好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氯气化学特点”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个故事。比如在世界大战中,为了打败敌军,使用了“有毒氯气”,以一种黄绿色气体方式散发,人们吸入体内后,会导致死亡。以这样的故事开头,引入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就会好奇“氯气”造成死亡的原理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践教学
1.充分利用课堂实验演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而且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检验乙醇(C2H6O)与钠(Na)反应时,在实验中需要点燃,但经点燃后,产生的火苗比较小,现象不突出。因此,为了突出燃烧现象,在课堂演示中,可以在火焰上方放一张易于燃烧的纸片,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乙醇(C2H6O)与钠(Na)反应时产生的燃烧,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在在讲解酸碱反应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素,即一瓶柠檬酸以及一包苏打发酵粉;再比如讲解CO2时,可以列举人们所饮用的汽水等。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帮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
(三)改进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其丰富的图文信息、多样化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比如在讲解“氯气化学特点”引用故事环节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战争中运用的“有毒氯气”这个部分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有毒氯气”的危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视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正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学生参与性不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教学手段落后,然后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解尖兵.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3(12):19.
[2]王素艳.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4(02):175.
篇9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优生固然招人喜欢,但学困生同样也有可爱之处,因此,教师绝不能放弃他们,相反还应更多地关心爱护他们,与他们多接触,了解他们,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真正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合适的时机,如小测验中的进步或作业中好例等,在全班进行表扬,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树立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的信心。一旦学习目的明确了,思想端正了,转化起来就容易了。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取知识的推动力量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许多伟人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浓厚而又稳定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冲破各种精神上的束缚,是提高其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最能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最能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渐长的年龄阶段,对于各种新奇的事物或现象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记得在一次实验课上,班上有一个擅长绘画的学困生,当时我认为如果能把化学中的颜色变化融入其中,效果就肯定不错,那个学生听了欣然应允,表演很成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知道这里除了包含对自己绘画能力的认可,还有对神奇化学的一种钦佩,围观的同学一直津津有味地看着,那些平时对化学毫无兴趣的学困生也饶有兴趣地注视着。另外,镁带的燃烧、溶液的变色、沉淀的生成、五彩缤纷的颜色,一个个新鲜奇异的现象,不时掀起他们心头的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追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所谓”实践出真知”,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比教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
三、查漏补缺,循序渐进
随着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他们越来越想学,但由于“欠账”多,学习过程中将会困难重重,有些意志薄弱者退却了。这时教师除了要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外,还要了解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陷,分析原因,采取一系列方法消除引起缺陷的因素,采取一整套措施,在掌握教材的同时弥补原有知识的缺陷。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快反馈,勤矫正”的“小步子强化”教学法,简化知识、分散难点,使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可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的每一小步都进行强化记忆或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点拨,及时排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使各知识点或技能及时过关,不使问题积累,不产生“欠债”学生。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有所得,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保持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双管齐下,既能将以前的差缺补上,又能把现在所学的新知识学会。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强化学生课堂听课效果,首先应指导学生正确预习,通过预习解决以往知识的缺漏,避免听课时因旧知识的遗忘或不懂而造成新课的似懂非懂;其次,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或减少遗忘。这些措施的落实都能极大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五、培养学习习惯,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
学困生大多数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懒于动脑,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养成独立思考、做作业的习惯,以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同时,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测试训练,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由学生自我评判,这样的措施针对性高,实效性强,既能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自我多约束,自我提高的目的。
六、多表扬,多肯定,以身作则,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
篇10
[关键词]兴趣;实验;活动;知识迁移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初三的学生正如一块吸水的海绵,是吸收最旺盛的时期。只要教师能因势利导,使学生将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为志趣,并鼓励学生树雄心,立壮志。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抓住这一点就能保持学生对学习化学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开始,就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这对奠定学好化学有一定的作用。
一、 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师生情意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主导”和“主体”,“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体味学习的乐趣。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去激活每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俗语说师傅领进门,学好在个人。从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没有必要滔滔不绝的进行长篇讲解。更多的采用探究,让学生讨论时积极发言,即兴发挥,教师有计划的做些补充。当影响到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时,枯燥困难的学习,将会变成一种轻松快乐的游戏,这样每节课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大姐姐,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轻松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二、 实验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不仅能提供认识事物的感性材料,而且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不断启发学生,当考虑事物及其变化时,既要了解产生变化的内因规律,又要把住实现定向变化的外因条件,要逐步学会应用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先导,学生化学这门课往往是受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的诱导。由于是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强烈欲望。首先:在第 一节化学课中可以(1)变“魔术”――白磷自燃 (2)魔棒点灯(3)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教师结合演示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上随时指点学生。使学生觉得新奇,从而产生兴趣。其次,认真并积极的准备好每节课的演示实验,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去认真细致观察实验。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让学生注意仔细观察火星四射的现象,还要注意到瓶底的黑色固体(Fe3O4 ),要事先告诉学生不要死盯在光亮之处,一则会伤害眼睛,二则会耽误全面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摸”(如反应中的放热现象、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SO2)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三,学生实验要加强“检查”。因为学生处于青春期,相比较而言有些燥动,所以一定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教师加以合理的指导,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无序性。从而降低实验的危险性与学生的出错率,提高学生实验质量。第四,有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学好化学的动机在很大成份上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主的。当然这种短暂兴趣也会产生一些学习动力,但是不能持久,它可能会在困难或挫折面前转为消极情绪。所以,培养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家庭小实验。例如:铁制品的生锈与防锈。此实验耗时约一周。在沸水中与凉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分别浸泡铁钉去观察,如果时间太少,则效果不很明显。有的学生则“偷工减料”,课前将铁钉浸泡一下,上课时带来让教师检查,这种对待实验很不负责的态度,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且将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评议,培优补差。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书面报告。有的学生将铁钉在水中浸泡一周,但未见锈迹,有些灰心,教师检查后发现他用的是钢钉,而且未打磨光。指导后学生又有了兴趣。第五,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学完酸、碱、盐后,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周围农田中的土壤的酸、碱性,提出如何解决的方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学习溶液一章后,使学生学会自己看农药的说明,如何配制一定比例的农药,才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些实验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农家孩子学好化学的积极性,甚至使许多家长也知道了化学这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另外,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讲一些相关的有机物的知识,化学生物,让他们回家指导父母种田,种菜,成为新型科技种田能手,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学习铁的知识时,要重要讲解钢铁的腐蚀和保护,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不用的铁制品及时清洁表面,保持干燥,涂上防锈材料,如机油,凡士林作为防腐措施。使学生回家观察铁锅是否易生锈,将铁锅烧红热,涂上食用油,反复几次,铁锅在不用时也不会生锈。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站在中考起跑线上的初三学生来说,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很丰富的。例如:“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猜谜”、“化学知识问答”、“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作品展览”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年级、班级、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参赛。时间规定在每月一次或每学年一次,由专人负责,有组织,有纪律,有收获。如在“生活中的化学”里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盐碱地的防治”、“大气的污染”、“温室效应”等,在“化学故事”中讲讲“道尔顿”、“拉瓦锡”、“候德榜”等人的生平事迹。使学生认识他们在崎岖的成才之道中,如何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培养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懂得每项成果的来之不易,要更加重视学生自己的成果。还可以将化学知识中的知识点编成“绕口令”或“顺口溜”,如“一价氯溴钾钠银,二价钙镁铜钡锌,三氯四硅五价磷,铁二、三,硫有变价二、四、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形成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化学基本知识。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一定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让这些技能为学生所学会,则必须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达到。讲述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囊装出,金铁乃濡,遂已成剑。”制成的两柄剑为干将,莫邪。这样轻松的故事使学生更有兴趣。
四、 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
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当今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问题互相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具有这些化学知识。透学生在解决实验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回忆是否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用先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变化的原因,剖析问题的实质,并将已有的知识和所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例如:在盐酸溶液中悬浮一块小木块,当往盐溶液中加入一粒锌粒,待其反应放氢气,与物理学浮力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光合作用时,交叉化学知识。在讲酸雨的形成时,要注意地理知识和政治经济知识。二十世纪中叶,新能源(原子能)和新材料(半导体)的出现和利用,又逐渐形成高分子化学和半导体化学。新的实验手段不断得到应用,大量新学科分支不断产生。所以,学习化学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五、 提高兴趣素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