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篇1

关键词:体育;体育竞赛;现状;对策

1.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现状

1.1 体育竞赛的组织结构

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系列体育竞赛为例,体育竞赛的组织一般由西亚斯国际学院“华光”体育领导小组主办,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以及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协办。

1.2 体育竞赛的开展形式

通过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访谈得知,目前开展体育竞赛的主要形式为:校运动会,“华光杯”系列比赛,科技文化节,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友谊交流赛等。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为西亚斯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从整个学校到各个院系,所引发反响令人震惊。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开展的体育竞赛的竞赛项目基本以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校运动会以及“华光”体育活动为平台而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当然,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也是西亚斯学生踊跃参加体育竞赛的一大特色。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学生参加体育竞赛项目大多以各类球类居多,其他的项目有待进一步的扩充。

1.3 体育竞赛学生认知态度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次,严重需要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体育竞赛本身的竞争性,它比其他的竞赛更能带给运动员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刺激,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改善九大系统功能的运作效率。又由于体育竞赛比赛的时间比较长从运动员的选拔,到运动训练,到参加比赛,从学生心理跟生理上的改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作为基础,为学生以后长时间的学习与工作开辟出了其他学生所不能够拥有的资源。

使学生们切身体会赛场瞬息万变的事态以及各种突发,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处理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把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通过调查,有6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有利于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20%的学生认为一般,剩下2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每个学生的参赛动机不尽相同,53%的在校大学生是为了使自己有个强壮的体魄,坚持锻炼身体,20%的同学是因为自己喜爱体育这项活动,15%的学生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7%的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5%的学生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任务等。

2.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对策

2.1 继承与发扬我院体育传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体育竞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提高其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创建潮气蓬勃的校园气氛和良好的学风。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杯”系列竞技体育比赛每年都能掀起一股全校动员、全体踊跃参与的体育运动热潮。新的时期,在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氛围相对欠佳的阶段,继续办好学校的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其意义深远,应该高度重视这批体育竞赛的延续性和持久性,注重切合实际地在办赛形式、竞赛内容上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其历久弥新。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又要在灿烂的四月开始了,运动会上学生的拼搏精神令人难忘。

2.2 增设比赛项目的数量

培育新的体育竞赛文化高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体育竞赛能够满足大学生增进健康、丰富课余生活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和发展个性的需要,大学生能否自觉、主动、积极参加直接关系到学校主办的成效。于此同时,学校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能否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是基础,即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是关键。因此,认清目前我院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的局限性,注重开展体育比赛的多样性、广泛性,有针对性的扩大项目类别的范围,改变原有竞技性比赛占主要方面的格局,增加一些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民族传统项目和现代休闲项目,如:拳术、爬山、赛车、轮滑、体育舞蹈等。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迎合更多大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踊跃参与,并根据办赛效果选择性的重点扶持与发展一批体育比赛,使我院体育文化品牌绚丽多彩。

2.3 加大扶持的力度

提供坚定的比赛后备力量,学校能否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是开展体育比赛的基础。由于近年来我院各种建设项目层出不穷,新图书馆的建设还在进行中,学校经费与其它资源十分吃紧。在学校体育的投入和维持方面明显不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损毁后的维修、翻新、置换与新建普遍滞后,很多设施对我院体育课的正常运行有很多的不足,导致很多比赛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其它设备,这样直接影响校内体育竞赛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做好统筹规划,拨划更多的体育经费,以便有效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增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优化体育活动物质环境。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配备更多的课外体育活动专项训练老师,为体育竞赛提供更周全的专业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3. 结论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余体育 体育锻炼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适应休闲和终身需要的习惯和运动技能。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与此相适应,课余体育活动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等多种形式一起扩展和延伸了体育课堂教育,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由于体育课时有限运动不足的缺陷,增加学生的体育实践,也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拓展了新的广阔天地。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河北省全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27所。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学校体育方面的专著5部,各级相关体育科研文件以及课余体育活动相关的科研论文资料10余篇,为设计调查问卷和完成论文奠定基础。(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情况,设计了《河北省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研究调查表》,了解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课余体育锻炼发展现状特征,为论文的分析提供实证材料和数据。(3)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2000统计软件对所有回收的问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1)早操。早操是高职院校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要的措施,也是我国大中专院校课余体育锻炼最普遍、最有保障的一种形式。调查表明:100%的河北省高职院校均能坚持,学生在校每天开展早操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一般是15~20分钟。早操内容主要是长跑锻炼。(2)系部体育锻炼。系部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之一。主要内容是:①复习、巩固体育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②练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③结合学校特点,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或组织各种小型竞赛活动。调查表明60%的河北高职院校开展系部体育锻炼,时间是40~50分钟,形式是以系为单位。(3)体育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一般是指将对某个体育锻炼项目有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体育活动小组。26.3%的河北省高职院校有体育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的内容有足球、篮球、乒乓球、轮滑和健美操等。2.课余体育训练的调查与分析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体育教学和班级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对体育基础和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通过运动队、代表队等形式进行系统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的专门教育过程。

在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常年坚持课余训练的仅占8%。92%的河北省高职院校采用赛前中短期集训的方式,这是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经常采用的方式。一般集训时间为8~12周。通过这种赛前中短期集训,使学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做好赛前准备,在比赛中发挥已有的竞技水平,取得较好的成绩。3.课余体育竞赛的调查与分析

课余体育竞赛是学校课余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科学组成体系,相互衔接和配合。(1)田径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是一种较大规模的比赛形式,由很多运动项目组成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比赛。100%的学校每学年在春季或秋季举行1次田径运动会。这说明以上调查学校是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相符的。同时由于田径运动会是学校检查体育教学、课余锻炼、课余训练等开展情况,进一步推动各项学校竞技运动开展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所以本人认为各学院应把校田径运动会放到重要位置。(2)其它竞赛活动。除了田径运动会之外,河北省高职院校中有75%的学校每年都适当开展全校性的其它体育竞赛活动,其内容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轮滑、趣味运动等。61%学校开展班级间的体育对抗赛;有65%的学校开展系与系间的体育比赛;72%的学校举行全校性的体育活动月。 4.课余体育计划方面的调查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计划是使课余体育活动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1)全校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在我调查的河北省高职院校中100%的学校有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计划,而且全校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的内容比较全面。(2)全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课余体育训练是一项重要而困难的工作,学校只有制定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才能抓好这项工作。调查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有78%的学校有全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有22%的学校没有全校性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3)全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课余体育活动要与课余体育竞赛相连接,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能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促进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调查显示:河北省高职院校有78%的学校有全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通过各种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论

1.河北省100%的高职院校都能开展早操,60%的学校开展系级体育课余体育锻炼,26.3%的学校有体育兴趣小组,38%的学校有野外体育活动。2.虽然有11%的学校因为学校财力、教师数量、教师训练水平等原因没有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但89%的学校较好的开展了课余体育训练。3.河北省所有高校都有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较好的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道德作风;丰富、活跃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4.河北省所有高职院校都有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计划,78%的学院有课余体育训练计划、课余体育竞赛计划。5.在河北省高职院校现有的环境和条件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还是值的肯定的。

五、建议

1.学校领导重视,各处级领导、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改革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使学校体育改革“健康第一”的思想及“阳光体育运动”在河北省高职院校普遍开花,并结出了丰硕成果。2.各学校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设立体育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专题性的体育主题活动,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利环境,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校园文化气氛。

参考文献:

[1]李相如.北京市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10-12.

[2]李相如等.北京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26-27.

[3]余学锋,沈建华.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开放现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37-39.

篇3

首先,体育本身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西周的礼射,在于"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通过射而进行道德教育。古希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鲜明的体现出为培养效忠奴隶主国王的忠君思想和行为的培养与教育。现代社会中也是如此。美国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力量,对促进青少年感情的成熟,形成道德观念,培养性格和合作精神,潜力是巨大的。芬兰主张通过体育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和社会教育,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并且通过体育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获得身体运动时的自我表现能力。前苏联、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将体育作为形成青少年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手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普通高中比较充裕的特点,举办好体育竞赛活动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找准人生的坐标,端正人生的航向,去追求不同的目标和理想,促进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

其次,体育竞赛具有激励作用。这是由体育的竞争性所决定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通过体育竞赛活动让中职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势,增强自信心,教师紧紧抓住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加以耐心、适时的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转化。如2003级烹饪一班有五名同学,刚入学时不服从教师的管教,各科教师反应均很强烈,但是,这五名同学都很喜欢篮球运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个要点,紧密配合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转化工作,针对他们在篮球竞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对一些不良行为适时地进行说服教育,收到了其它教育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校内两个篮球赛季的磨练,这五名同学从开始影响老师正常上课到后来能主动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体育竞赛具有凝聚力的作用。体育竞赛活动能使广大学生由于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众意识而凝集在一起,这体现在集体项目上:如篮球、拔河比赛等,他们更容易为了集体利益、荣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而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更有利于学生不良习气的矫正,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第四,体育竞赛尤其对表现不好的中职生具有约束的功能。体育竞赛本身就具有严格规范,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特点,对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约束功能。如在进行篮球比赛时,对每位中职生来讲是公正平等的,无能你平时怎么样,你必须服从裁判,才能正常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否则就只能坐壁上观,充其量是一个看客。如篮球联赛中,对场上、场下同班同学不文明和不服从裁判员裁判的行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参赛班级同学(包括参赛班级全体同学)技术犯规的判罚,在同学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场上或场下同学一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同班同学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阻止,生怕本班被判罚技术犯规,很容易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较直接地理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有形无形之间就使该同学为了适应这项竞赛活动的需要,主动地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并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争取成为同班同学心目中的英雄或偶像。

第五,体育竞赛具有愉悦身心和享受成就的作用。体育竞赛能给学生精神上愉受,减轻焦虑状态,缓解抑郁症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训练和拼搏,一旦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如果没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失败了,也能通过老师经心的心理疏导,抓住这挫折教育的良好时机,磨练同学们百折不挠的意志,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在现代社会,这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显而易见,做好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当然,体育竞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是首要。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需要配合的学校部门较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建立一个由一名校长分管领导下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通过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晨会等各种方式加强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体育竞赛的意义和功能,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组织工作上能争取得到大家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第三,赛练结合,认真搞好班级普训,以点带面,不断提高竞赛水平。据调查近几年的中职生虽然参加了体育加试,但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却普遍较差,所以较快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是搞好体育竞赛的基础。十几年来,我校坚持了针对体育竞赛项目进行了全校性的普训,每个班可以选派4至6名同学参加,这些同学通过普训后都成了各班体育活动的带头人、教练、组织者,大大推动了全校体育竞赛工作的开展,效果非常明显。

第四,要形成传统。任何活动的组织工作必须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传承性,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校内体育竞赛刚开始举办的时候,可能由于没有经验,组织的难度也较大一些,但随着后续比赛的举办,经验的积累,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逐步形成传统,就能获得更佳的效果。如我校近几年来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拔河比赛、跳绳等传统赛事的举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许多通过参加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转化好的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工作上屡有建树,他们每当返校时都从内心由衷地感谢母校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普遍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这种成绩,是与母校的培养分不开的。

篇4

【摘要】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训练重视度低、教练员配备不足、训练水平低、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少等原因,致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受阻,本文拟通过分析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以及阻碍因素,寻找其改革对策,有利于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阻碍因素;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已走进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校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是教育体系的主体。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学校体育的热点。发展课余体育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持。然而目前,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重视度低、教练员配备不足、训练水平低、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少等原因,致使只有少数运动员能坚持多年训练。因此,为了改善当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体能训练水平,必须做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1课余训练时间的业余性

学生在校以学为主,必须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课余体育训练只能根据学生的自愿,在课外活动时间或节假日进行,因此在时间上具有业余性。

1.2课余训练的基础性

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这是由学生年龄特征、学校体育训练特征的课余性和我国运动训练的体制所决定的。

1.3课余体育训练过程的间歇性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科目,每年都会有寒假、暑假,因此学生的课余训练时间较少。同时,由于比赛时间的周期性,致使课余体育训练过程具有间歇性。

1.4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不系统性

在学校体育训练中,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学校体育训练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基本技能、身体水平、运动能力等方面出发,因材施教,为将来的专项训练作好准备。

2.阻碍学校体育训练发展的因素

2.1学生积极性不足

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许多运动员参加平时的比赛和训练,新功课的补习时间与训练时间冲突,从而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这样,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运动员课余训练的效果同样受到影响。

2.2家长对此存在偏见

家长对青少年课余训练的认识片面,许多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希望能够参加体育训练,然而他们的家长却不同意他们从事体育运动。因为在家长看来还是文化课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更加有用,如果参加体育课余训练,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因此会耽误其学习。

2.3学校体育设施和教练员水平有限

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和教师训练方法单学校体育条件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基础之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条件一般,使训练计划、方案记法落实,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同时体育教少币大多来自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缺乏运动训练实践经验,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局限,这对于学校课余训练的发展极为不利。

2.4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

在学校体育训练中,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要确保每周训练的频率与强度。在学校体育训练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基本技能、身体水平、运动能力等方面出发,因材施教,为将来的专项训练作好准备。然而目前的课余体育训练,由于学生的每天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较为分散,因此缺乏系统的训练。

2.5学校体育竞赛的质量下降

学校体育代表队积极带领运动员参与各种比赛,然而学校为了在竞争中取得第一的名次,重复使用少数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使其疲劳过度不能更好的训练和学习。为了取得好成绩,欺诈、冒名顶替、谎报他们的年龄,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竞赛的质量,挫伤了一些学校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改革对策

3.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有想进行练下去的想法。

3.2转变学生、家长及部分文化课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观念

在日常训练中,体育老师应该合理的安排每周训练量,做到“劳逸结合”最有益,在不影响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下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及学生和家长各方积极转变观念,通力协作提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才能有利于推进学校体育训练工作,促进学校培养人才全面发展。

3.3加大教练员的培训

在学校中,体育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体育课,大部分的教练员都是兼职。对于体育训练,往往经验和训练方法有限,因此应该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十七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3.4精心选材,培育苗子

在教学中,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得知体育苗子的成长特点:

3.4.1田径运动素质出众,因为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素质出众的学生,往往隐藏着其他运动的潜在素质,因此,各年级的田径运动素质测试和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是发现苗子的极好机会。

3.4.2体育课或体育课外活动中表现活跃,反应较快、动作灵活等等。

3.5从实际出发,增加对课余体育训练的投入

开展课余体育训练需要一定的条件、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练员队伍及必要的经费和场地器材等作为物质基础与保证,这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逐渐解决,例如试办体育训练俱乐部、实行有限日有偿训练等,可以缓解训练经费紧缺现象。

参考文献:

[1]付永东.当代社会体育发展的分析和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1):591592

[2]孙全洪,常德胜.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04)

[3]杨铁黎,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外,学生在业余的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也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外训练、课外竞赛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任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这个任务的提出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功能,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已超出了学生时代,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能。学校体育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内容。

学校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检查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和内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体育目标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优良的体育精神和思想作风的任务来看,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显然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已经远远越出了学校的“围墙”,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成为教学的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作息制度相结合并有一定组织和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如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有组织和指导的课外活动及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等。这一类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愿性与规定性的统一;自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尽管这种有组织并有一定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在时间、出勤率、组织形式、练习内容及负荷安排上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但这种规定性和指导性并不像上体育课那样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愿和自主,所以,一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或独立或结伴在校内外进行自发性的体育锻炼,或参加某一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自由性的,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由聘任指导教师或外聘教练,参加者都是凭兴趣和爱好聚到一起的,有很大的随意性;其目的是休闲运动、锻炼身体,没有教学任务。由于这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更能充分表现其自立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一般高中和大学现在采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自由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像体育课那样具有强制性,不受体育课程和体育大纲的制约。从自发的游戏活动到正式的有规则的竞赛,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到竞技型的竞赛项目,从自主性的个体活动到有组织的集体锻炼,都给参与者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自由,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

2.活动的趣味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目的就在于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丰富课外生活。因此,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参与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中,满足了兴趣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了个性,施展了才能,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进而激发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养成了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

3.参与的普遍性和训练的针对性

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中不仅有普通群体,还有高水平的精英分子,他们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优良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他们参与的体育竞赛的观摩与欣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4.活动时间的连续性和锻炼效果的持续性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三个课堂;广东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67-04

Dissection of featur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WANG Kai-y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Guangzhou 51032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features of the school, by basing the center on health first, the guidance on the concep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lecturing, capacity cultivation and making enhancement”, and the objective on lifetime sport, and by utilizing means such as networks, student sports associ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sports competitions and fitness monitor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Business School has gradually formed a new mode for diversified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integrated three classrooms, enhance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first classroom, strengthened the student cultivation function of the first classroom, fully exerted the functions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classrooms on talent cultivation, greatly enhanced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ctively, and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taking of the school.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three classroom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我校一、二年级必修体育课的学生已经超过万人[1],学生人数的急速增长,造成学院公共体育课体育场地、器材及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为此,学院体育部多年来以“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展望未来,稳步发展”为工作思路,以教育部制定和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广东商学院体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为目标,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院的办学特点,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现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优势力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学院特色的多元化综合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了三个课堂的整合,即:第一课堂为在课堂内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灌输;第二课堂为在校内课外活动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第三课堂为在校外课外活动的知识技能的实践能力的培养[2],促进了学院公共体育的发展。

1多元化综合教学模式

1.1课内课外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要求开设普通体育课、选项体育课、专项体育课和保健体育课,同时,又要广泛地开展课外有组织的体育活动[3]。目前,学生一学期只有36个学时的体育实践课,而所教授的内容,多为田径或是排球、篮球,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为此体育部采用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课堂开设基础课、选项课和专业课,在课外成立了包括定向越野、网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各种体育协会,协会由学生联合社团统一管理,体育部派出专业老师进行技术和理论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参与不同协会,体育协会为教学与自学建起了一座桥梁,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在专业老师的针对性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技术和知识在学生参与体育协会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放大、增值,另一方面,提高了有限的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利用率,解决了扩招所带来的学生人数增加与体育设施、器材等不足的矛盾。

1.2网络与实践优势互补

网络教学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制作适宜在网上使用的,并主要通过网络传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4-5]。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基于网络环境的体育教学将成为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以其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对象广泛、内容丰富、传输快捷等特点,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是构筑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的主要手段。体育部在完成基础体育课教学的同时,为满足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通过开辟体育场地和鼓励老师兼项等形式开设学生喜爱的羽毛球、网球、形体、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游泳、武术、健美操等12门选修课的同时,体育教学部建设了篮球、网球、足球、健美操、太极拳选项课及基础体育课等6门网络辅助课程,各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学院的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进行系统的建设,以健康第一为中心思想,围绕所开设的运动项目的健身原理进行内容体系编排,提供运动处方、身体自我测评等内容,并利用视频、音频、图像和动画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全面而真实的信息,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网络辅助课程的启用,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开展自主学习与交流,不但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网络课程内容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续,提高了教学效率。

1.3以赛带练

毋庸置疑,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不仅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学生在短暂的教学课中也无法真正掌握基木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以赛带练,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比赛来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6],在比赛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体育项目的技术与战术、竞赛规则等理论知识,在胜负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与失败,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需要的体、智、心、技、战等各种竞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课堂教学比赛的促进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是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只是枯燥地练习,根本不能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而广东商学院属于文科类财经院校,最大特点是男女生比例接近或小于11,即女生占多数,她们受其中学时学习习惯的影响,不仅身体素质差,而且对体育课也无兴趣,单纯枯燥的体育技术教学更让她们不想参与体育锻炼。而根据年青人好胜的心理特征,利用教学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通过成功或失败加深其对所学技术动作的理解,教师在旁及时辅以适当的技术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女生素质练习教学课为例,我们知道,单纯的速度练习是很枯燥乏味,达到一定练习量之后会让学生,特别是女生产生疲乏的感觉,如果再达不到练习的标准,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所以,体育教师在上速度素质练习课时,应该结合练习的内容和层次,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分组追逐跑,加强学生在直道上跑的速度练习,分组竞赛不仅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参与运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融洽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分组的追逐,使学生在竞赛的同时,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对抗挫折的能力,也了解了竞赛规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氛围中身心得到了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成功”的快乐。

而教师在竞赛的过程中,应结合速度素质练习的要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竞赛当中,给予学生的技术示范,如在跑动中如何呼吸,腿和臂如何配合协调,才能达到放松跑的目的等,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院际交流赛的辐射作用。目前,学院每周90 min的体育课堂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技术和体育理论的求知欲望,体育部除利用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外,还以学生社团体育文化节为平台,以其属下各种体育协会为媒介,在专项体育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举办院际间的各种体育竞赛,最为成功的是联合校团委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节,持续时间长(一个多月),涉及范围广(全学院各院系),比赛内容多(体育赛事、体育摄影、体育研讨等),在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育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与比赛项目相关的体育技术特点和体育竞赛规则的指导教学,并以他们为中心,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比赛及了解体育知识,据统计,每次体育文化节,直接参与协会组织比赛的人数达上千人。

3)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示范作用。体育竞赛是学院展现活力、展现校园体育文化底蕴的一个主要窗口,是展示体育工作成绩的一个舞台,而体育精英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一个榜样可以带动众多的学生参与或关注该体育项目,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该项目知识,对课堂的体育教学内容无疑起到了巩固作用,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助动力。为此,在加快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在学生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组建了包括田径、健美操及游泳三支高水平运动队,并在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一直积极参加省及国家级的田径运动会、篮、排、足球联赛及健美操等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7](见表1)。体育精英的成功,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使他们产生了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在学生中掀起了参与体育运动及了解体育项目的热潮,而且为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中争得了应有的荣誉,提高了我校体育工作的知名度及与兄弟院校比较的层次,为促进我们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4考核以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为主体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健身、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调整、巩固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动态过程[8],即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课后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并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锻炼身体,之后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的体质监测获得反馈信息,对自己的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调整运动处方,开始新的健身计划,使课堂所学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长期以来,学院的体育教学只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即单纯地将体育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而对学生学习后运用效果如何缺少跟踪和评价,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和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造成了整个教学系统的脱节,从而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其真正的教学意义。体育部为克服教学上的这一不足,以体质监测为平台,构建以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即通过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监测,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教师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运动处方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关注自己的体质状况,而且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锻炼身体的计划,通过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增值。

2多元化综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体育部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三个课堂(“课内校内”、“课外校内”、“课外校外”)整合,增强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放大了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良好。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4年至今,我院学生体质测试的合格率2004-2005年度为97.09%,2005-2006年度为97.09%,2006-2007年度为97.16%,2007-2008年度为97.20%,均达到优秀标准。

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热情高涨。体育教学部在院体委的指导下每年举办校田径运动会、游泳比赛、排球联赛、足球联赛、三人乒乓球团体赛、院际杯篮球赛等。据粗略统计,体育部在过去的3年内共组织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1 000余场次,参加竞赛的学生2 000余人,所涉及的教练员、工作人员、组织人员近1 000人次。

3)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网络课程,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竞赛规则和相关的体育赛事等,并在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其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每年举办的院际体育竞赛,都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及组织编排等工作,体育部只派出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4)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实施多元化综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2006年以来,体育教学部有1名教师被评为学院授课“十佳青年教师”,6人次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共182篇,其中核心刊物60篇,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篮球选项课被评为广东商学院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

多元化综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使三个课堂有机地融为一体,一方面不仅打破了学生学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扩大了学生关注体育的视野,使学生对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巩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而且为教师与学生超越时空进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加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促进体育部教师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拓教学视野,结合学院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公共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广东商学院. [EB/OL]. gdcc.省略/

xxgk.

[2] 杨立明. 重视“课堂之外”发力“素质教育”[N]. 羊城晚报,2007-09-07.

[3] 易春燕. 构建与扩招相适应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J].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6):42-44.

[4] 陈孝平,贾君. 关于高校体育教育实施网络教学若干思考[J]. 体育学院学报,2001,20(4):82-85.

[5] 王安平.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8(4):72-74.

[6] 李飞. 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以赛代练”的应用探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80-81.

[7] 广东商学院体育部. [EB/OL]. tyb.gdcc.省略/

篇7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产业资源市场

体育产业是体育适应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走向市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商业化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产业越来越深入,而作为体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学校体育在形成产业化的道路上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学校体育为保持其应有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走产业化道路,多方面筹集资金,为学校体育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是保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新观念,是体育产业的“朝阳产业”。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1.体育市场广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体育用品消费、健身娱乐消费、体育欣赏消费全面复兴,从而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体育市场。

2.体育设施器材比较完备。高校一般都拥有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设施而且各类器材也比较完备,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组建高水平运动队,为开辟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提供了条件。

4.具有人才优势。高校的体育教师学历层次高,运动技术水平较为全面,集中教学训练科研为一身。同时还拥有很多其他专业的教师如计算机、英语、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将其进行整合,优势互补,可以形成巨大的人才优势。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任何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必须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高校体育产业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寻求其产品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分析和把握住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可以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目前高校体育产业所提供的产品能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只有体育场馆设施和少量影响较大的高水平体育赛事,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参加各种各样的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但是社会提供的健身场所有限,而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较好且使用率低,经过有效的开发和经营,正好可以弥补社会需求的不足。这样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为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贡献出高校的力量,从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策略分析

1.组建体育俱乐部。高校的很多学生经过体育课的学习,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时间毕竟有限,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社会上也有很多体育爱好者,但却苦于没有场地和指导人员。因此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成立各个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实行会员制的收费管理制度。

2.体育场馆的经营策略。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首先来自于其较完备的体育设施。大部分高校拥有较完备的体育场地及设施,除了满足日常教学、训练的需要外,还可以在课余、假期等时间通过不同方式向社会开放。

3.承办体育比赛。高校还可以承办一些社区和企业的比赛,收取一定的费用,提供场地,以及赛事组织、裁判等服务。同时高校也应尽力争取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大型比赛的举办权,通过电视转播权销售、赞助收入、供应商收入、捐赠、特许经营、邮品和纪念币经营、主题文化活动,以及票务收入等,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4.开发体育用品市场。体育用品的消费市场是以体育的各类人群对体育消费为前提,同时体育用品生产的标准!规格和使用功能又是以体育项目的要求作为要求点。因此体育用品是体育市场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从事体育用品市场活动的范围有3个方面:运动校服、游泳衣等用具、运动器械等。

5.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随着我国广大群众体育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学校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基础,同时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主客场赛制的实行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

6.市场营销行为。体育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它有自己的特点。体育市场具有较少的必须性,它属于一个软市场,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电视、报纸、条幅、网络等进行宣传。

四、小结

篇8

学校工作计划精选一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协调好学校工会抓好群体工作,进一步发扬我校武术传统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各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

4、面对场地缺乏情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锻课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再次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各年级教学计划,按体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2、本学期在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内容。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论文。

4、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为目标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稳步上升。

5、加强学科的常规检查,本学期体育老师在室内上课的时间增多了如何上好室内课,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创建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护导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锻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按体锻活动表有组织的进行课外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因场地原因,本学期组织竞赛的方式会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见体育组的通知)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争取出尖子选手。

5、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好教工的文体活动,抓好每天教师早操的质量,体育组要协助工会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的搜集,以及在12月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输入上传工作。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

1、围绕新大纲要求,修订制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二年级实施选项课教学,根据学校各项资源尽可能多的开设选项项目。

2、鼓励老师开设形式多样的公选课项目,为学生服务。

3、教研活动要有突破,形式多样。主要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上加大力度,教学研究上有特色,并加强检查和质量监控。

群体工作:

1、规范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对测试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辅导和补测。合格率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的标准。

2、群体方面,组织大型比赛6项,分别为田径运动会;迎新篮球赛;11制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冬季长跑比赛。

3、指导好学生俱乐部的各单项比赛。

竞赛、训练工作:

1、抓好常规训练队的训练。做到开训前有计划、中期检查及期末测试总结。

2、组队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可能的参加多项比赛。争取团体总分进入同等学校的前列。

科研工作

1、组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

2、组织申报省级规划课题、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

3、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15篇。

迎评工作

1、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体育方面工作)。

2、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工作(省教育厅)。

具体安排

1、开学前安排好课务,上学期由教研室申报下期开课计划,根据教务处发放的班级及课表,要求第一周教学工作进入正常轨道,包括教学文件的制定、选项教学班级、课表调整发放等,严格按教务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训练队的确定:根据全年计划和参加省大运会的要求尽早组队训练。其他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队训练,老师进行辅导。

3、群体竞赛活动(预计活动项目,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经费情况有所变动,再进行申报):

校级比赛: 四-五月份 11制足球赛(男子)

五月份 春雨杯 羽毛球赛

六月份 毕业杯排球赛

九、十月份 迎新篮球赛

十月份 学校运动会

十一月 冬季长跑比赛

俱乐部活动: 三月份三人制篮球赛

六月份 俱乐部活动月

十一月份 七人制足球赛,乒乓球赛

十二月份 俱乐部活动月

4、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

项目:田径、羽毛球、健美操、(篮球、足球、定向等项目另定)

具体参赛时间以教育厅通知为准。

5、体质测试安排: 9-11月进行

6、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工作

学校工作计划精选二

20xx年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xx年工作思路和局体育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实验,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校训。我校体育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法规,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我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体育教学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xx年工作思路和局体育工作计划,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学习体育课程标准,加大对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的力度。

2.深入探索,成立课题。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以体育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规范常规,注重预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目标,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从认真备课、设计教案、抓好教学常规入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保护措施,以科学锻炼身体为思想指南,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

二.学校群体工作。

1.体育教研组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要认真制定出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各项计划,对所订计划的执行情况要有检查、有总结。

2.抓好学校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做到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在确保学生活动开展的同时, 要强调安全教育。

3.继续开展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安排好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每周各班进行一次乒乓球活动,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的活动,注意节约能源,能不用照明的尽量不用,并做好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台帐。

4.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年度我们将根据区体育工作的计划,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安排乒乓球文化节和花样跳绳活动,使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入,成为学生乐于参与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5、举办第七届学校体育健康节,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本届比赛要在前几届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安排学生感兴趣、喜欢参与的项目为活动载体,尽可能吸引每位学生参加。今年是大届,我们要精心策划好开幕式,做到隆重、和谐、快乐、健康,使广大师生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使体育文化逐渐融于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

三.竞赛训练工作

1.抓住重点。根据区竞赛计划,组建好比赛队伍,抓紧训练,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尤其抓好乒乓球队的建设,在区内继续确立领先位置.

篇9

余暇时间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当前,国家提出了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此,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了下少改革措施,如削减学时,减轻学生负担,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作为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合理支配余暇时间的工作,适时组织一些健康快乐的课余体育活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娱乐体育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体育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游戏和娱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游戏和娱乐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体育活动诞生的灵魂,随着体育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教育学派的不同追求,致使游戏和娱乐在体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当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和娱乐在人类身心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甚至是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的官兵们,他们都无一例外,乐于接受游戏,而非训练。

一、精心组织与发动

1、制定方案: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认为由分管体育的校长具体负责,由教务处、体育组、校团委、校学生会体育部,以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把课外体育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分配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

确定活动形式与时间;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广、工作量大而且繁杂,要想把它开展得很顺利而又有条理性,就必然要付出很多的劳动,通过多年的具体工作实践,对课外体育活动所开展的项目等形成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每学年的同一时间都能如期开展活动,使课外体育活动走上正规化,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状态。

制定活动规程:根据项目特点来制定,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而且清楚、通俗、易懂,形成条文。

2、思想发动:

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讲清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任务、要求,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召开各层领导小组负责人的会议,听取汇报,检查落实情况,使上下各级工作同步进行;通过学校广播电台和宣传橱窗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对所有参加体育节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动员,引起足够重视,兢兢业业,严肃认真地做好体育节活动期间的准备工作;

做好全校师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节的目的和价值。号召大家积极参加这一活动,搞好全民健身活动。

3、组织实施

搞好活动,制定好实施方案只是第一步,要把方案落实到实处,取得理想的效果,严密细致的组织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如每年校外体育竞赛活动运动队的组建和训练;每年一次的全校田径运动会;迎春越野长跑比赛等,这些组织复杂的专业性项目由体育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一届的校篮球赛、体育活动月和广播操比赛由校团委和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宣传和发动,班主任紧密配合并积极组织本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体育组全面负责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在各项竞赛中的裁判能力培训;课外活动由各班班主任具体组织,体育教师到场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技术辅导;所有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的场地、器材,由体育组全面负责协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严格的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体系,化整为零,各负其责。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过重负担,同时又使各种项目和活动都能落到实处,不仅仅是一种写在纸上的计划。

二、学校体育节的主要形式

①广播操比赛;②全校秋季田径运动会;③各种球类比赛;④各种友谊比赛(教职工联队与技能组对抗赛、师生友谊赛、年级对抗赛、与校外球队的对抗赛等);⑤小型比赛(跳绳、拨河、障碍接力等比赛);⑥体育摄影、体育征文等的评比活动;⑦体育知识讲座;⑧体育知识竞赛;⑨年度“最有价值球员”、“校梦之队”的评选活动;⑩“先进体育班集体”、“体育活动积极分子”、“最佳裁判”的评比活动等。

篇10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小团体教学

“小集团学习”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观点,是自控式教学形式,它把学习指导着眼于集团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集团,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的特点,利用小集团的协同学习,使全体同学经常地、同时地参加学习。“小集团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由学习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并向自控学习目标过渡。如: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由学生轮流带领准备活动,并由学生、教师给予讲评。又如:在体育课上,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选练习时间,使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由组合成几个“小集团”成员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与小组总结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需要。

“小集团学习”有利于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与组织能力;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有利于培养体育兴趣与终身锻炼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情趣等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素质、创造素质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等素质。

二、巧妙运用激励机制

心理学家哈洛克通过比较实验得出结论: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喜悦、快乐、得意等健康情绪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由于受到训斥而引起的不安、紧张、烦恼等不健康的情绪则阻碍智力的发展。评价有鉴定、导向、诊断、激励和监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尤其应该多关注那些基础较差而又缺乏锻炼的同学。当他们经过努力获得微小的进步和成功时,在回答正确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合理适度的表扬、激励,使之产生增力现象,从胜利与进步中看到希望,得到自信、自尊,从而易于产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智力的发展,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的去学,主动的去学,从而主动自觉的参与锻炼。

三、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主要包括“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干什么事”,还包括有个人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构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我”。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与现象成绩、职业成绩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在职业生活里,自我概念决定着工作创造性、满意感和快乐感。

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出力所能及的、具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任务。如在女生的跨栏跑教学中,对于极少数已初步具备素质与技能但缺乏勇气、过于胆怯的学生,可以采用集体“助威”、掌声鼓励的形式,使她们在具有挑战性的“强制”练习中,冲破精神枷锁,得到意志品质的飞跃。经过多次强化与鼓励,将使她们增强克服困难时的信心和勇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养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和富有朝气、勇于进取的“个性”特征。使之懂得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和顽强意志的人,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从而加强自我的意志磨练的意识。

四、创设良好的自我

在体验教学中应着重加强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可设立“20分钟自我锻炼”、“自编一套健美操”及“12分钟跑”等,由学生针对个人特长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善于捕捉信息,树立“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良好学风,满足青年人实现“自我表现”,从而证实“自己能力”的欲望,满足与同伴交往合作的需要,培养他们自强、自信、自立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锻炼意志,陶冶情操

健康的意志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尤其是在支撑跳跃、跨栏跑、耐力跑以及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同时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向学生适时潜移默化地进行“锻炼自我,丰富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思想教育,使之逐渐树立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针对学生害羞、胆怯的思想,在教学中应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