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

篇1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

一、社区老年人抑郁研究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不但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老年人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已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1]有研究显示,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器官疾病的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3]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调查研究,对于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权益,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翠华路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深入调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为开展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关于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研究状况,国内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如李晓岩在《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程》一文中指出,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作为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在我国社区老年人口中的发生率大约为15%。[4]又如吴蓉,余跃生等在《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对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5]

第二,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的成因调查分析。如国外学者Buckner DM,Wagner E在文章Preventing FrailHealth中说,老年人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更容易得病。[6]国内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李娟等在《北京城区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指出,经济条件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7]

第三,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的需求调查。如李继坪等在《老年健康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一文指出,对成都市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为50.0%,农村需求率为78.9%。[8]老年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老年公寓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

采用调查描述方法。调查所得资料主要采取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方法分析。

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市翠华路社区中年龄≥60岁、行走方便、无认知功能障碍的77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60岁的老年人;(2)行走方便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排除标准:(1)60岁以下年龄人;(2)卧床不起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2、研究工具/方法

调查工具:本课题采取调查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量表采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s Scale,GDS),它是1982年Brink等人创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此量表是专为老年人设置的可以自我评定的抑郁筛查表。GDS以30个条目代表老年抑郁的核心,其不但包含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等症状,而且包含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以选择题形式作答,要求接受测评者选择“是”或“否”。30个题目中10条用反序记分(选择“否”表示抑郁存在),20条用正序记分(选择“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项表示抑郁的选择得1分。一般地说,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凡GDS在11分及其以上者有抑郁。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4。研究还采用了自制调查表,表中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分类、年龄分段以及文化程度等调查项目。

调查方法:本课题由本人和其他人共同协作完成,采用了自愿填表测评、现场交谈等方法。一方面,通过口头宣传,张贴通知等措施引导社区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进行自我填表测评,完成表格者直接将表格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没有完成表格者可将表格带回家仔细填写,待完成表格后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社区采取现场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后,按照知情同意,自愿保密及相关伦理原则,一对一交谈后请其自行填写。如果老年人因视力和其它原因不能自行填写时,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句读出问题,根据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3、研究步骤

本研究课题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在指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大量收集该课题相关研究信息,合理安排研究内容。第二,按照课题方向和课题内容进行课题设计,其包括老年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及询问调查所需要的相关问题。第三,使用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通知,要求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自行填表测评。深入社区不同场所开展调查活动,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第四,对获取的调查问卷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综合调查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采取现代科学方法得出重要量变关系和数据,为论文写作鉴定基础。

三、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对策

针对社区老年人抑郁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力进行护理:

第一,经常主动与老年人交流和沟通。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想方设法为社区老年人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为老年人构建互动平台。社区护理人员要时常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耐心地与老年人进行广泛交谈,进行思想、语言交流,让老年人把心中的抑郁倾说出来,然后给予及时开导。成年子女要利用假期时间常回家看看,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有助于调整老人抑郁情绪。对于一些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要耐心开导其不能因为经济收入低和生活保障缺失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对于有病的老年人,鼓励其积极治疗。通过与老年人有效的沟通,引导、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护士和家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支持老年人参加各项文娱活动,如老年人演讲、书法展览、下棋、唱歌、跳舞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在,有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人群聚集地都自发地办起了多种演唱会,许多老年人积极登台表演,社区护士要鼓励老年人走出社区,多接触社会,保持与人交流,特别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广交朋友,施展才华,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第三,组织指导老年人加强身心锻炼。社区护士要经常给老年病患者提供简易、感兴趣的强体健身活动,如打太极拳、练剑、做气功、自我按摩等,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整,培养其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于一些病患者因焦虑、烦躁、心境差而产生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在指导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时,尽量让他们白天多做些户外活动,避免其白天卧床休息,如走路、上街、逛公园等,适当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量。同时,社区护士要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进行思维锻炼,如背诵诗词、外文单词,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学习计算机,练钢琴,加强大脑思维训练,预防老年痴呆症。

第四,不断教给老年人情绪调控方法。社区护士和家人对于老年抑郁者要多进行自我安慰,让他们多回忆一些成功的奋斗经历、出色的工作成绩以及值得高兴的往事,使其有成就感。对于一些不顺心的往事,如失败的教训、做错的事情、重大失误等,尽量不要去回忆,如果摆脱不了的话,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多地寻找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使一些失误无法挽回,也不要过分内疚、自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进行横向比较,用别人的优势和成就来检查对照自己,也许能激励青年人积极向上,但对于老年人是不适合的。老年人更应该进行纵向比较,如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同自己的弱者进行比较,就会使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好。社区护士应当多给老年人传授这种比较法,有助于调整老年人的思想情绪。

第五,高度重视、关心和体贴老年人。政府、社会、社区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都要关注老年群体,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及时调整离退休养老金,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要重视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配备足够的社区护理人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工作。社区护士要定期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帮助。社区护士尤其是老年人的家人,不但要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而且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重抑郁者的的监护,预防和杜绝一些老年抑郁者因过激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姚建红.从健康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J].老年保健,2000.12.12-14.

[2] 吴振云.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5.336-338.

[3] 赵婉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4.235-236.

[4] 李晓岩.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程[J].中国民康医学,2006.7.592-593.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7级、2008级统招4年制护理本科生各两个班278名护生,男10名、女268名,平均年龄21.5岁。已完成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学、中医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科研等课程的学习。按等同原则将2个年级的一班140人归为观察组,二班138人归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及所学课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老年护理课程设计及教学的实施

两组均选用化前珍[3]主编的《老年护理学》,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6学时。均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课;主讲教师及实验辅导老师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即课堂讲授理论,实验室上实验课。观察组具体方法如下。

1.2.1.1老年护理课程的设计

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3-6]初步拟定课程总目标,即一级目标,根据一级目标及教学规律细分若干个二级目标。根据二级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单元;根据每个单元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及形式,如讲授、精讲点拨、角色扮演、护生小讲课、讲座、小组讨论、指导护生查阅资料等。课程进行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形式包括课堂提问、单元测试、过程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护生自评、教师批改作业及发调查表等。对评价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反馈。方案确立后,聘请2名老年院高级专业管理人员、1名老年科护士长及1名主讲教师、1名实验教师成立专家小组,进行论证修改,最终确立课改方案。

1.2.1.2实施教学

在课程的第一节课首先展示并解析课程总目标。在每一单元及每一节课开始时首先展示目标,利于护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把握。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第1、3、6单元理论学习结束后,组织护生到老年院实习。上绪论课时先由老年院管理人员介绍情况,参观老年院,之后分组与老人进行交流,了解老人在此处的生活状况、愿望及需求,课后每人交1份参观感想。在第3单元学习健康评估及相关量表使用时,再度进入老年院,选择有代表性且有一定沟通能力的老人进行交流,训练健康评估的技巧、方法、评估量表的使用。学习第6单元时,第3次进入老年院,此时课程已接近尾声,护生已初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基本具备了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能完成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此时,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健康教育及实施生活护理,如喂饭、辅助行走、轮椅运送、喂药、按摩、翻身、身体清洁等。对老年人护理时能关心体贴。课后组织教师点评、小组成员互评、护生自评,然后反馈矫正。

1.2.2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①理论考试。两组均实行闭卷考试,由教务处组织统一监考。②实践能力考核。编制6~8个典型病例,主要考察对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技巧、健康教育、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能力等。两组考题相同,各6~8个签,约10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由4名非任课教师分两组盲法评分。③教学效果评价。由课题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已了解未来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对老年护理工作产生兴趣及毕业后有到老年机构工作的意向等12项,每项均分是、否及不明确三级评价。于课程结束当天发出问卷278份,均有效收回。④实习出科成绩。全部课程结束3周后进入临床实习。选择2007级护生的实习出科成绩进行比较。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2.32007级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出科考核成绩观察组54名护生中52名优秀,优秀率为96.30%;对照组53名护生中43名优秀,优秀率为81.13%。两者比较,χ2=6.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充分利用教改成果,实现培养目标

3.1.1以目标为中心设计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教材顺序从头讲到尾,每个单元及每节课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课程结束后,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客观依据。尽管部分院校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7-9],增强了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评价缺乏标准,课程目标是否实现难以衡量。目标教学正是克服了这方面的不足,它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高效运行的保证。即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护生主动学习、调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10]。本研究正是利用了以往教学改革成果,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增强了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观察组的自我评价亦相对高于对照组(见表2)。

3.1.2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出发点,而教学评价的结果又是调整教学目标的依据[11]。由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关注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注重“发展”的评价[12]。借鉴布卢姆的教学评价理论,目标教学建立了“反馈-调控“机制,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反馈矫正手段。本次研究中,将目标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引入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提问、随堂测验、作业评改、教师点评、小组互评、护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有效,并及时反馈,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技能水平。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达成度方面均相对优于对照组(见表2),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3.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2.1导入课程、激发兴趣

以“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样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课程,以“我们老了怎么办?你了解中国的养老现状吗?”开始绪论的学习。通过参观老年院,请其中的管理人员介绍情况,使护生了解到中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及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匮乏,激发了护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了深入了解我国养老现状的愿望。通过PPT课件展示国外养老院的照片,提供相关的学习网址,指导护生查阅资料等,使其明确了社会老龄化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查显示,在观察组护生中,了解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的达65.71%,对老年护理工作产生兴趣的占63.57%,毕业后有到老年机构工作意向的占41.43%;而对照组仅有35.51%,8.70%及6.52%。这一差异说明了该课程设计对提高护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产生了作用,实现了课程的情感培养目标。

3.2.2灵活教学、增强效果

以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护生小讲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参观交流等。如到老年院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时,以小组为单元,提前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制定护理计划,遴选健康教育内容,课程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护生自评及小组成员互评。表2示,观察组73.57%的护生认为通过老年护理课程的学习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而对照组护生只有15.22%、14.49%。

3.3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在老年照护工作中,护理人员是老人护理照顾的思考者、设计者、指挥者和提供者[13]。而年轻护生与老年人年龄差距大,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生活需求不熟悉,从而影响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针对这一特点,课题组联系了本市规模较大、入住率较高的2家老年院。带领观察组护生走近老年人,亲身感受老人们的生活规律、身心特点、心理需求。6节实验课分3次进入老年院。绪论课后护生真实地感受到我国的养老现状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及对老年护理工作的兴趣。在第3单元学习健康评估及相关量表使用时,再度进入老年院,训练健康评估的技巧、方法、评估量表的使用。学习第6单元时,第3次进入老年院,此时,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老年人实施护理服务,进行交流等。培养了护生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

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12-01

患者安全是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启动的一项全球性工作。而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在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住院比例逐年上升,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对这一高风险群体在住院期间,积极寻找分析其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较常见的相关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阐述。

1 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1.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由于生理功能退化,感觉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功能下降等原因,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肖春梅[1] 等的调查中发现,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比无跌倒史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再次跌倒。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的跌倒的风险增加[2]。疾病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等,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他如贫血、骨质疏松、足部疾病、电解质紊乱等也易引起患者跌倒。药物因素:有研究表明[3],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反应迟钝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特别是老年人服用降糖药和精神类药物后更易导致跌倒。环境因素:房间的采光、地面的湿滑、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不适合的鞋子、厕所蹲位没有扶手等都成为老年病人跌倒的客观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疾病影响会使病人出现情绪障碍,会导致削弱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老年患者高估自已的能力或自尊心强等因素都会增加跌倒的危险。人力资源因素:跌倒高发于夜间,且集中于患者床旁,夜班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患者无陪护等因素存在,均会导致患者跌倒机率增加。

1.2 护理干预对策:当老年病人入院后及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已被公认为有效和必要的防范措施[4] 。就患者年龄、行动能力、曾有过跌倒史、服用有关药物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对于达到一定分值的高危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监控。蒋小剑[5] 建立跌倒管理流程从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质量三级考评等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有效预防模式,值得借鉴。姚春香[6]等人的“防跌六步走”,即“一评”-评估;“二挂”-挂警示牌;“三告知”-告知病人和家属;“四拉”-拉上床栏;“五测”-测床高;“六放”-物品放于病人易取处,对患者的防跌倒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对病房布局进行无障碍安排。对用药方式进行正确指导等,使跌倒事件降到最低或无发生。

2. 误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2.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误吸的风险增大[7] ,因为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咽喉部感觉减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在吞咽时易因吞咽困难而导致误吸。疾病因素:脑梗塞后遗症是导致误吸的原因之一。脑梗塞后遗症的病人常伴有反应迟钝、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如进食时过急过快,极易发生呛咳,致食物误入呼吸道。患者呕吐、心功能不全、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等都是误吸的危险因素。进食:不同的发生误吸的风险不同[8].平卧位风险最高。进食方式:李冰洁[9]等研究显示,鼻饲发生误吸的机率较高。而老年病人以鼻饲进食的方式较多。食物性状:糜状食物最易吞咽,糊状液体不易吸入气管。

2.2 护理干预对策: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是维持正常吞咽功能及正常咽反射,防止误吸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进食情绪,正确掌握进食的方法,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切忌进食时说笑,避免一次进食过多。指导患者掌握发生误吸时的自我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老年人应以细、软、碎、温度适宜为原则。有吞咽困难和呛咳的老年患者,以半流饮食而非流质。避免进粘性强的粉状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进食时:如病情允许,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进食后不宜过早平卧。鼻饲患者的护理:有机械通气患者鼻饲前充分吸尽痰液及口腔分泌物。鼻饲前确认鼻饲管的位置,并先回抽胃内容物以确认有无胃潴留,有潴留患者适当延长鼻饲间隔时间。有研究表明,插管长度比原来延长8-10cm可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率[10]。鼻饲是抬高床头30度,进食速度宜慢,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鼻饲后30分钟不宜改变及吸痰。有研究表明[11] ,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有效地避免鼻胃管带来的误吸反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误吸。

3 老年人服药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3.1 相关因素分析: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致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老年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多,据报道,同时使用三种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占50%,服用4-6种药占25%[12],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13] 。而且,伴随增龄引起的记忆力的减退,学习新事物能力的下降,对药物的服用目的、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通常不能够正确的把握,进而影响安全用药的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3.2 护理干预对策:评估老年人服药的能力:包括视力、听力、理解力、阅读处理能力、准时准量服取能力等。通过评估,提出给予途径、辅助手段和观察方法。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包括过去及现在的用药记录,尤其是引起的过敏和不良反应的药物。评估各系统老化程度以判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如肾功能、肝功能的指标等。规则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间隔:配合患者的能力及生活习惯,尽量让患者可以自行安全服药。必要时用醒目的颜色标志在药袋上。加强用药疗效的健康指导:仔细给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时间和方法,并可以采取卡片和小容器等帮助老年人对服药的记忆。

4 小结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还有许多,如压疮、坠床、走失、烫伤、窒息等,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老年患者安全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增强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意识。

4.2 加强老年病人的的护理。掌握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对高危老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位做好标志,以引起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4.3 加强对护理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行为的相关培训与指导。于春妮[14]等人对护理人员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相关行为不足,重点突出在老年患者的沟通、老年患者生理心理评估、老年患者功能状态安全管理、患者约束、疼痛管理等几个方面,需加强培训,且培训与指导的重点人群为护龄较低的护理人员。

4.5 展开健康宣教,防范于未然。护士对老年人及家属展开安全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安全隐患的方法,在现实中能够灵活应用,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4.6 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有调查显示[15],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够防止医疗差错,改善医疗护理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春梅,李阳,党繁义.老年人跌倒与平衡能力下降的相关测试指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457-459.

[2] 张黎明,庄鸣如.老年病房长住患者不安全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10,27(3B):471-472.

[3] 覃朝辉,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药物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99-3101.

[4] 曾琨.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于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74-76.

[5] 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6] 姚春香,梁贤芳,关秀琼,李艳玲.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使用“防跌六步走”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7(9):439-440.

[7] 黄兆选.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究[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6):286.

[8] 夏文兰,白姣姣,夏露等.住院病人误吸发生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2848-2839.

[9] 李冰洁,张通.脑卒中后误吸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C].北京: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157-160.

[10] 林英.老年患者长期鼻饲引发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62-63.

[11] 万里红,谈正叶,钱美萍.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2,2(19):65-67.

[12] 许士凯.老年药理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566-567.

[13] 薛自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调查[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

篇4

【关键词】 麻醉方式;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影响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口总数已经近1.3亿,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趋近于老龄化社会[1]。现临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例数也愈来愈多,加强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便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在能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利于术后麻醉恢复也成为了临床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国际上公认的老年,多为65岁开始则称为老年。继续沿用我国国内老年年龄标准(60岁以上)选取病例,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应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并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现进行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0例手术麻醉患者均为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手术住院患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者是服用相关药物史者。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61~83岁;体质量为47~89 kg,平均体质量为(69.11±7.19)kg;普外科患者25例,骨科17例,肛肠科11例,妇科10例,神经外科7例;择期手术53例,急症手术17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价分级(ASA)对患者实行术前评估,其中Ⅰ~Ⅱ级16例,Ⅲ级50例,Ⅳ级4例,Ⅴ级0例;合并高血压者31例,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重度休克2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于术前均未使用物以及相关的镇痛药物,进入手术室后检查心电图、无创血压与血氧饱和度,予面罩吸氧,氧流量为1~3 L/min。神经外科患者行全身麻醉;普外科、妇产科患者行腰麻、硬膜外麻醉;上肢骨折患者行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骨折患者行腰麻、硬膜外麻醉;肛肠科患者手术时予局麻。术麻醉期间使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连续监测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红细胞比积、心电图、血气分析、输血量与输液量等。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后麻醉镇痛药物为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效果分为:手术过程中若无痛感,手术顺利进行则为优;手术过程中出现疼痛感,但尚能忍受,仍不影响手术则为良;手术过程中疼痛明显,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则为差。

1.3 分析处理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70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同影响。

2 结果

全部70例病例经术前准确评估,术中采用适宜的麻醉处理方式,未出现死亡病例。麻醉效果如下:其中11例行全身麻醉,麻醉效果全部达优;32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29例达优,3例为良;17例行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3例达优,2例为良,1例效果为差;10例行局麻,3例达优,5例为良,2例为差。全部病例中出现2例局麻术后寒战,1例局麻术后躁动。

3 讨论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就麻醉效果而言,全麻效果最好,腰麻、硬膜外麻醉与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居次,局麻效果相对较差。然而,全麻带来的副反应也是较大的,老年患者行全麻术后可出现低温、高血压、低血氧、苏醒时间推迟等状况[2],这需要加强老年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期相关护理,以进一步缩短麻醉复苏时间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目前诸多学者与广大临床医生普遍认为硬膜外麻醉乃是老年患者较为适宜的麻醉方式之一[3]。由于麻醉的辅助和从属于相关手术,因此必须使麻醉方式与所采用术式互相适应,也就同时要求临床麻醉医生不断的提高其麻醉技术,探索新型麻醉方式,以增强麻醉效果,有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老年患者经麻醉后,由于物残留以及患者术前常合并有多种脏器疾病,术后麻醉恢复期机体保护反射仍未得以恢复,易出现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以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大大增加了麻醉风险。本次临床观察出现了2例局麻术后寒战与1例局麻术后躁动。为了减少以上种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需要予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实施密切观察与妥善护理,能够极大的减少麻醉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总之,由于老年患者对于物的吸收与利用较差,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以利于术后麻醉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黄荣杏,项认可,李惠兰.老年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4):1749-1750.

篇5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94-01

老年抑郁症为首次发作时年龄 60 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据调查,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调查人口的 0.3%,占老年人口的 3. 4%,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在 65 岁以上人群中,有自杀观念者高达 10%[1]。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怎样来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环境成为现代护理学较为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我院对以下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同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方法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科住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在60至83岁(65. 5±12. 3)。其中:大学文化程度6人,中学文化程度15人,小学文化程度31人,文盲为28人。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进行心理以及护理干预的疗程为6周。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前Zung氏自评量表评分、治疗药物、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性别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说明此资料有可比性。

1.2 评价方法:规律治疗6周后和护理干预治疗前分别的对这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以其治疗前和治疗后Zung评分的改变率为其评价的指标。痊愈的表现为(>75% ),显效的是(51% ~75% ),好转的是(25% ~50% ),无效的是(

2.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指导患者的饮食、用药等基本护理。干预组除予以患者基本护理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强化等干预,以每位抑郁症患者为一个单位,单独进行开导。具体的干预措施:①消除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恐惧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使其觉得亲切、和蔼,同时保护老年抑郁症患者自尊,使患者感受到被足够的重视、受其他人的尊敬和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②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疏导,使患者在院期间能够保持较为快乐的心情与积极乐观的态度。③指引抑郁症患者自我调节,对比较不如意的事情,尽量的从环境和机遇等客观的方面找出原因,避免其过分的自责。④适当转移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对进入困境的抑郁症患者,应该逐渐分散和转移他的注意力,使其慢慢忘记烦恼。⑤指导抑郁症患者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从积极角度来看,少往消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⑥培养患者合适的兴趣和爱好,良好的社交会使患者深刻感受到其人生价值,良好人际关系能使人变得开朗豁达、彼此开导。⑦组织抑郁症患者进行定期集体的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形式对其讲授老年抑郁症相关的知识,并鼓励单个治疗效果较好的抑郁症患者传授其他患者战胜抑郁的经验体会,相互的交流在进行治疗的感受和想法,使其他的患者从疗效较为良好患者的身上看到以后能康复的希望。⑧实施正确的家庭关怀,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老年抑郁症患者疾病的转归。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3.统计分析方法

4.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在三个月后,通过与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交谈,治疗效果及抑郁症状改善的情况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痊愈21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2.5%,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讨论

老年人出现抑郁情绪大多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恰当的心理干预,减轻由于负性生活事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发挥支持网络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并对其保持和维护良好情绪具有重要意义[2]。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有效率)均较基本护理的患者更有效果(p

参考文献:

[1]辜胜阻,郭晋武,李 琼,等. 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J]. 老年学杂志,2003,27( 7) : 3760 -3761.

[2]王兴英,张凤平.老年抑郁的心理治疗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8):5.

[3]胡永年.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198-220.

篇6

关键词:跌倒坠床;老年手术患者;品管圈

1选题背景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自愿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从2007年起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均把"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事件"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目标之一[2],保证患者安全是广大医护人员的重大职责,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3]。跌倒坠件作为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急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4]。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日益下降,加上多数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安全问题急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进行关注[5]。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事件与年龄、跌倒倒坠发生的时间、跌倒倒坠时的活动状态及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关[6]。跌倒不仅导致患者的损伤、延长住院天数、降低活动能力、产生合并症、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及心理健康,影响患者康复[7]。为了降低本院老年患者跌倒倒坠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我科组建了以"降低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见表1)。通过对老年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挖掘跌倒事件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对2013年6~12月间收治老年患者实施干预,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感到运用品管圈活动是科学的管理手段,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品管圈小组成员概况

6要因确认

从设施、护士、患者、环境、管理、陪护等方面分析入手,运用特性要因图法,对造成老年患者跌倒坠件原因进行要因分析,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讨论、解析、评分,得出老年患者跌倒坠件要因如下表,分值排前六位为要因,见表3。

7针对以上原因,经过讨论,制定对策

见表4。

8实施

8.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优化病房环境对刚入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科室的布局,让其尽快熟悉环境。在床边至厕所的路上及厕所里加设扶手,并要求患者家属及陪护在患者上厕所时加以牵扶。嘱咐科室保洁人员增加工作量,保持病房内及厕所路面的干燥,防止意外发生。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病床的高度,在床头及厕所设置应急呼叫铃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8.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加强宣传、检查力度 完善规章制度,并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防护特别在夜间护理人员少且陪护人员又进入睡眠状态时,要加强配备护理人员,增加夜间巡视次数,排除夜间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减少跌倒坠件的发生,尤其加强对跌倒风险评估高的患者的监护,做好床边交接班工作,主动做好基础和生活护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跌倒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通过外送进修、专业培训会、自主学习考核等多种形式强化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时补充新知识;组织院内具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的护士,定期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会,针对如何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等集中培训;通过多媒体、板报、演讲、模范表率等多种形式,逐步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8.3对高危人群及时评估告知 加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品管圈活动所挖掘的因素,制定跌倒事件风险因素评估表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患者的性格倾向及精神、意识状态、药物使用的效果及副作用、行动能力、自理能力、视力听力、跌倒坠床病史等。在评估时护理人员应全面客观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果遇到患者意识障碍时,应向家属了解真实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为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制定防护计划,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建议家属为其配备专门陪护人员,在其床边挂上防跌安全标示,并提醒家属及陪护者之该患者为跌倒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

8.4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针对依从性的老年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沟通,通过鼓励、安慰、细心交谈等多种方式,耐心地让其认识到跌倒事件发生的严重后果,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此外,还应加强自我保护培训以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引起跌倒事件,主要内容包括:起床时动作要慢,可以依靠床边的扶手或陪护人员的帮助起身;起床时要分阶段缓慢进行;过久睡眠后不宜突然起床。

10巩固措施

①病区人行道通畅,无障碍物,确保病室卫生间内灯光明亮,地面干燥,走到马桶旁有扶手。②悬挂"防跌倒/坠床"风险标识;向患者、家属、陪护介绍病室环境和安全设施。③指导患者、家属、陪护使用呼叫铃,务跨越床栏下床,将患者需要的物品(水杯、尿壶、床旁铃、拉线及辅具等)置于患者随手可取之处。④告知患者、家属、陪护预防跌倒坠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需留陪护夜间将陪护床紧邻患者床栏放置。⑤病床高度合适,患者卧床是上床栏,加强巡视,告知患者需有护士、家人、陪护协助下方可下床活动,患者下床前确认已穿着防滑鞋并于床边悬放双脚2min。⑥使用平车外出检查的患者,应加安全带及上护栏,坐轮椅时系上安全带,步态不稳的患者须有家属及护送人员陪同。⑦给予患者合身衣物,务穿滑底鞋,以免滑倒,指导患者穿脱袜子、鞋、裤应坐位进行。⑧评估患者现用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必要时经患者或家属使用约束带。⑨加强床上生活护理,协助进餐,擦浴,床上洗头及二便护理,加强强肌肉训练。

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能有效降低老年手术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将有效的措施与管理相结合,以质取胜才能更好地树立医院的形象。我们也感到了运用品管圈的方法是科学的管理手段,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后有责任在新的护理问题上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自觉地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品管圈活动更深入、广泛、扎实。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向更高目标冲刺的决心。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许春,姚琳,石玉慧,等.风险管理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中的应用理与康复[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66-68.

[3]聂媛,刘春霞.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疗纠纷防范,2012,1(14):401.

[4]刘华梅.吴赛.老年住院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探讨.中外医学研究,2014,12(9):99-100.

[5]陈春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7):1980-1981.

[6]林文君,郑珍香,吴君芬.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86-88.

篇7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指数情况。[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评估量表对45例老年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自我护理指数问卷3个亚量表中自我护理管理得分最高(48.22分±11.58分);自我护理维持得分最低(27.59分±10.57分);自我护理信心得分中等(32.18分±13.11分)。[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面临较严峻的形势,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

心力衰竭;老年人;自我护理;现状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慢性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老年病人机体功能逐步下降,多种慢性病共存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自我健康管理[1]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专门的自我护理指数测评调查,而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可以帮助病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相应的生活自理或工作,减少症状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评估量表[2]是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管理与评估模式,可以让病人主动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当中,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全面的、低风险的自我健康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对我科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指数现状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9月老年心血管病房出院病人共45例,所有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年龄60岁~88岁;男29例,女16例;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31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4例;婚姻状况:已婚42例,丧偶3例;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提出的分级方案):Ⅱ级19例,Ⅲ级20例,Ⅳ级6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病人意识清楚,表达能力及听力、视力正常,能进行正常书写或交流,经病人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在调查期间再次住院病人或非居家病人,合并严重认知及精神障碍者;不配合此次调查或调查部分完成者。现场或电话完成问卷49份,部分回答或未回答试卷视为无效问卷4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SCHFI6.2版量表,该量表理论架构分别对应3个亚量表。①自我护理维持:包括治疗依从性和症状监测,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1分~4分,分别表示从未或很少、有时、经常、总是。②自我护理管理:包括症状识别1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4分),表示病人自我症状识别的速度;症状处理4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计1分~4分,分别表示病人采取治疗的可能性,为不可能、些许可能、可能和非常可能;处理后评价1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4分)。③自我护理信心:包括自我护理维持信心(2个条目)及自我护理管理信心(4个条目),共6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计1分~4分,能综合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的评估。量表共22个条目,填表耗时人均6min;每个条目采用问题表述式,3个亚量表可以单独使用,分别测量各自维度的概念,每个亚量表根据公式:最后得分=(原始得分-最低分)/(最高分一最低分)×100,转换为0分~100分。亚量表总分为300分,每个量表70分及以上表示病人自我护理状况较好,<70分为自我护理指数不佳,表明病人自我护理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指导,必须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有效信息向医务人员寻求指导,立即改善自我护理行为;<40分为值得警惕的自我护理指数,表明需要对面临很多健康问题不能识别并有可能发生危害,需要努力改善健康状况。

1.2.2调查方式病人出院后第7天进行问卷调查,由责任护士通过电话随访,或根据病人个性特征邮寄问卷进行调查。课题组人员需向调查护士介绍问卷的相关知识后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9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部分回答或未回答试卷视为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8%。

2结果。

3讨论

3.1自我护理是病人积极的自我认知过程病人为了阻止疾病进展、维护与改善健康等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自我护理指数是针对性确定和评估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指数水平的工具,测评人均耗时6min,在慢性病长期管理中老年病人可以定期用它来检查自己的健康状况并确定需要改善的地方。

3.2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客观性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病人在自我护理指数问卷3个亚量表中自我护理管理得分最高,为(48.22±11.58)分;自我护理维持得分最低,为(27.59±10.57)分;自我护理信心得分中等,为(32.18±13.11)分。结果与贺婷[3]研究中3个亚量表得分走向一致,低于Buck等[4]研究结果,自我护理指数良好者为0例,一定程度上说明老年病人出院后自我护理指数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自我护理实质是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活动和自我护理管理并建立在对疾病有所认知基础上的行为模式[5],目的是通过改变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心力衰竭的诱导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病人的健康,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在自我护理维持中需要执行的细节说明要简明,尽量使自我护理方案简单化,依据病人需要制订计划表,同时病人不断进行自我测评。在自我护理管理部分病人得分相对较高,35例病人自我护理指数为良,占77.8%,说明老年病人自我症状识别能力较强,对于饮食、药物服用的遵从性较好。病人自我护理信心得分为良者占26.7%,信仰及信心不足。信仰是病人在自我护理中的一种坚定的生活态度,对日常思维和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6],坚定的自我护理信心及信仰可促使病人执行护理行为。

3.3自我护理不足是导致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病人及其照顾者应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和咨询以强化自我护理。在22个条目中病人执行最好的条目分别为咨询医务者意见、能遵循医疗机构的治疗建议、减少水分及盐分摄取,说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重视医务工作者给出的意见,对住院时有专业人员的照料很放心,对于出院后自我护理相对信心不足。目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而相应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自理评估量表较少,自我健康管理与针对性管理措施也正处于探索阶段,要想使自我健康管理达到应有的效果,自我护理评估量表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很多学者针对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进行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例如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指数的研究;识别对病人最有效且方便老年病人记忆的因素,探讨最佳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芳平,赵晓艳,康海芬,等.胰腺炎病人居家自我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内涵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C):362-364.

[2]郭金玉,李峥,康晓凤.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53-655.

篇8

摘要本研究调查了河北省70所养老机构及122名老年护理员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在50%以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困难、人员不足和设备落后。接受调查的护理员年龄30~50岁者占58.20%,50 岁以上者占21.31%,中学学历占45.90%,大中专以上学历约占28.69%,但仍有部分小学及以下学历者;护理专业毕业或参加过护理培训的占38%;工资800~1500元占55.38%。能每天做到的比例较高的护理内容分别是食品营养方面、洗衣清洁和清洁卫生,能每天做到保健及安全护理的比例相对较低。根据以上实证及分析,作者认为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应尽早建立分级体系,要进一步强化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实现培训的社会化。

关键词 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52

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胡雅萍),河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朱玉芳,谷岩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彭龙),河北医科大学二院教务处(韩志敏),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齐雅翠)

胡雅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谷岩梅,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30219)

Empirical research on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and nurse training

HU Ya-ping(Shijiazhang First Hospital,Shijiazhuang05201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basic situation in variety of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in Hebei province.Methods: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obtain data from 70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and 122 elderly nurses,written questionnaires were employed.Results:The occupancy rate in the investigated nursing institutions was more than 50% of pension services;the main problem is the insufficient funding difficulties,lack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quipment backup.The majority of the investigated nurses were between the age 30 and 50 years old,with 21.31% of investigated nurses were 50 years old or above,45.90%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or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while 28.69% were from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or above.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imary schools and the following degrees.38% in investigated nurses had ever been trained for older care or nursing professional graduate.Daily nursing job which could be ensured were food and nutrition supply,laundry cleaning and hygiene,which fill most of the job content of older care aids,while safety care concerns was relatively low.Conclusion:Upgrading the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is need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lder care nursing training by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Nursing service for the aged;Nursing staff of aged;Professional training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标志着老年服务产业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1]。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对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进行整合,实行“三院合一”,统一命名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该养老服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消费需求,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等带来的社会养老负担。但当前我省老年服务产业现状与快速扩张的老年群体规模以及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相比,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特别是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分布于河北省各地市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员进行了初步调查,以求了解我省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内容等情况,为我省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证、规范化培训提出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3年12月调查了河北省9个地市(包括石家庄、承德、张家口、沧州、秦皇岛、衡水、唐山、邯郸、保定)的77所养老机构,其中70家养老机构护理员接受了调查,7所养老机构没有接受调查, 122名养老护理员填写了调查表。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调查表对126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共发放126份调查问卷收回122份,回收率96.38%。

2结果

2.1我省养老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受调查的养老护理员年龄30~50岁者占58.20%,50岁以上者占21.31%。中学学历占相当比例约为45.90%,大专以上学历约占28.69%,但仍有部分小学及以下学历者(表1)。护理专业毕业或参加过护理培训的占38%。工资800~1500元占55.38%。

2.2养老护理员护理内容所调查的养老护理员的每日工作前3位分别为食品营养(76.07%)、洗衣清洁(58.74%) 清洁卫生(49.89%),而社区保健(12.75%)和安全保护工作(26.16%)所占比例较低。而列在经常做的工作内容前3位的是通讯服务(63.30%)、安全保护(54.95%)和情感关爱(54.45%);同时情感关爱(2.75%)也列在偶尔做的内容倒数第3位,列在偶尔做的内容倒数第1和倒数第2的是食品营养(1.76%)和洗衣清洁(2.24%),与每日工作内容排序相应。具体见表2和图1。

3讨论

3.1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从业人员来源稀缺,导致入行的门槛较低。城市养老护理员基本由中年下岗失业人员组成,以保姆、钟点工的形式集中在家政中介机构,他(她)们不仅缺少相关的岗位培训和再教育,而且流动性较强[2-4]。要改变现在养老服务的现状,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真正体现对老年人的终极人文关怀,必须从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化入手。社会福利服务走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必须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制度,严格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证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养老护理员服务质量的根本。2002年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从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均作出了具体的描述。我国自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累计鉴定人数突破万人,达到10 967人,累计鉴定合格人数9491人[5]。

与国外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相比,我国尚处于职业认证的探索期。美国早在1966年Duke大学开办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从这些专业课程毕业的护士通过由美国护士学会主持的资格考试后便可以成为1名老年护理专业的从业者[5-6]。日本从1971年起就对福利机构中各类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而且,日本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已经与学院联系起来,从护理员的来源以及准入制度上保证了护理员的专业性[7]。而我国目前只有部分护理院校开设了30~40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即便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也只能浅表的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全面地掌握实用技能。因此,我国老年护理的专业化和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需要医学护理院校、民政部、卫生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老龄化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8-10]。

3.2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应尽早建立分级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建立我国养老服务人员的分级制度,依照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构建相应教材。老年护理学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从事老年护理者均分为不同层次。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是从1940年开始正式兴起,并逐步完善了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其培养层次分为养老护理助手初级和注册养老护士、登记养老护士。养老护理助手的培训主要内容为生活护理,需要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养老院经过6~8周培训,才能获得社区老人护理Ⅲ级证书[11]。美国护理协会于1965年就提出了专业护士必须具备本科护理学历的设想,1967年又规定从事养老护理的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社区开业护士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虽然中国现阶段难以达到美国的学历层次,但在教育体系上值得参考。美国的养老机构基本由学历教育体系支撑,院长普遍mba毕业,机构内的医师、护士、社工、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每个职业都有3~4个等级,硕士乃至博士学历常常是基本要求。只有护工及助理社工等岗位由非学历教育培养,但均要求持证上岗[5]。

我国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一方面老年专科知识不完善,另一方面,能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目前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培训存在偏重医护、忽视生活照顾的内容。 “三院一体”体制将养老、慢性病的长期护理及临终关怀集中在一起,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要求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本次调查表明,养老护理员的每日工作内容仍然偏重于饮食营养、清洁卫生及换洗衣物等日常生活照料方面,2013年民政部出版了新版职业培训教材,从教材内容上看,理论较多,强调疾病的专业知识,这一点是40~50岁的从业人员难以掌握的。日本的老年家庭照顾教材操作性更强,如怎样使用轮椅、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的便器如何使用等等。因此,系统的康复护理、心理慰藉、营养知识和清洁卫生技能应是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的重点内容。建议在高职高专层面开设老年人非医疗护理的专业,与高等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分层次培养。 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以生活照顾为主,强调实用性。

3.3应进一步强化养老护理员培训,实现社会化2011年,民政部规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和鉴定工作规程,经民政部备案批准的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后(培训学时数达180学时,不低于22 d)方能申请国家职业技能初级养老护理员的鉴定。而安徽医学专科学校2013年对某民办养老机构的200名服务人员进行调查显示80%~90%未经过专门的培训直接上岗。在培训机构方面,目前全国各地有

近千名民政部认证的养老护理员考评师,但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尚未全面展开。我省仅有优抚医院、民政总院、邢台医专等少数院校和机构取得民政部的培训资质,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养老护理员的就业缺口。建议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工作,一方面要鼓励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护理和养老服务专业,增加具有培训资质的院校名额;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放宽限制,支持具有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的人士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并积极纳入政府认可的再培训体系,对已上岗人员轮流进行全面系统的再培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素质。

参考文献

[1]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DB/OL].(2007-12-05)[2014-01-05]http://fss.mca.gov.cn/article/ywbz/200712/20071200005097.shtml

[2]虞红, 盛芝仁.地方城市老年护理人员及其培养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 9(7):319-321.

[3]黄菲,张会君,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 1):189-191.

[4]申徐,刘珊,关于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以松江区某街道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136-137.

[5]刘雪琴,李漓,Keela Herr.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50-952.

[6]王章安, 郑宏来.浅析美国护理本科教育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标准与教学策略[J].护理研究,2011, 25(11):2897-2898.

[7]谢红.日本老年护理发展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1, 11(4):13-15.

[8]仪宁, 尹娇, 张会君.养老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 9(1):41-43.

[9]邓波, 刘玉卿.我国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研究[J].企业导报,2012(19):240.

[10]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J].中国社会福利 2009,11(4):28-30.

[11]婕林.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 9(21):107-108.

篇9

关键词 力量平衡操; 预防; 老年人; 跌倒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4-0052-0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power balance exercise on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the elderly in community

LI Hong, JIANG Wenzhen, MA Junling, WANG Xiaojuan

(Beica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ower balance exercise on the falls in the elderly in community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Methods: By system sampling method, 129 elderly patients in 4 communities in Beicai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65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64 on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the power balance exercise based on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After 12 weeks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were evaluated with functional gait assessment(FGA), the total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ower balance exercise; prevention; the elderly; fall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1]。运动锻炼是目前公认的被证明预防跌倒有显著效果的措施[2-3]。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骼系统功能降低,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尤其是股四头肌力量下降)而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移动功能下降,易引起跌倒[4]。夏庆华等研究报道,大约61.7%的老年跌倒发生在社区范围内,因此,以社区为主要场所,在老年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干预手段[5]。力量平衡操是采用美国国家老年研究所的“老年人运动指南”中介绍的一套力量训练法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衰老研究中心主任Small教授所著《The longevity bible》中的一套力量屈伸锻炼[6-7],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而设计的一套运动操,目的是提高老年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肌力和平衡能力来抵抗跌倒的发生。本研究将这套运动操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群,探讨其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1月―2015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北蔡镇4个居委选取129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满65~8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长期卧床。将12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干预组65例;其中男70例,女59例,平均年龄(69.50±4.59)岁。脱落81例,死亡11例,住址变化5例,住院2例。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学历、慢性疾病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4次,每次30 min,内容包括:如何防范老年人跌倒,跌倒的危害与防范,老年人安全用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力量平衡操的训练,总共有10节,每组10次,训练2组,整套操时间为10 min。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应用功能性步态评价(functional gait assessment,FGA)进行评估测试。具体实施步骤:①干预小组进行统一培训FGA测试要点,力量平衡操有2名固定年轻护士负责讲解,健康教育由研究者本人及1名本科生担任。②第一阶段:首先发放力量平衡操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然后由2名培训成员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将干预组平均分成6组,每1组10,其中一组11人,分别由2名课题组成员负责。课题组成员每周下社区带领练习1次,每次10 min,持续4周。老年人在家每周再自行练习1次,每次10 min。2名课题组成员随行定期进行动作技术督导。③第二阶段:第5周开始,老年人在家自行练习每周2次,每次10 min,持续8周,课题组成员进行电话随访并进行安全运动指导宣教。④评价指标:采用FGA进行评估测试。该问卷是Wrisley等提出的一种关于平衡及步态的评价量表,并用于老年人跌倒筛查[8]。FGA由10项内容组成,每个项目为0~3共4个等级,满分30分,分数越高,提示平衡及步行能力越好,并观察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跌倒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功能性步态测试结果

干预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FGA评分分别为(28.59±3.15)分和(29.69±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FG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P

2.2 干预前后两组跌倒情况

干预组干预前和干预后老年患者跌倒次数分别为24次和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P

2.3 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老年人干预后的FGA情况

从表1可见,FGA随患者年龄上升而降低(P

3 讨论

3.1 力量平衡运动提高了社区老年人的抗跌倒能力

许多研究结果证明,运动锻炼主要能提高老年人的动态平衡、协调能力以及肌力等来抵抗跌倒的发生[9]。老年人通过平衡能力训练能够显著提高静态与动态平衡能力,提高下肢肌力,进而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10]。平衡运动主要通过力量训练来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单腿的站立功能,从而帮助保持身体的平衡能力,避免因摔倒所致的伤残。本次结果表明:干预后试验组FGA总分高于对照组(P

3.2 力量平衡运动降低了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本次结果表明:干预后干预组跌倒人次数为1次,对照组为7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年龄、文化水平因素对FGA评分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65~70岁与其余三组年龄段的FGA评分都有显著性差异,71~75岁与81~85岁年龄段的FG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年龄段之间FGA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小学及小学以下与其余三组文化程度的FGA评分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余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护理干预,其效果也更明显。有研究发现,76~80岁的老年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跌倒率高达81.63%,其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服老的心理,表现在走路、做事情不甘示弱[14-15]。为此,健康教育应注意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如放慢说话或者演示的速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注意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保证健康教育能达到应有的效果[16]。

综上所述,通过力量平衡运动的训练能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抗跌倒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跌倒伤害。因此,可在社区老年人群中推广练习。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的认知和行为水平较低,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有必要以社区护士为核心,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17]。本研究由于时间、人力等原因未对干预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干预对象偏向年轻老年人,在以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及延长干预时间,并在不同社区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彭宇案.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8): 1-13.

[2] Gillespie LD, Robertson MC, Gillespie WJ, et al.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12(9): 7146.

[3] Sherrington C, Tiedemann A, Fairhall N, et al. Exercise to prevent falls in older adults: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and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 N S W Public Health Bull, 2011, 22(3-4): 78-83.

篇10

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人口老龄化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老年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老年群体患者具有慢性疾病多,同时伴有心理疾病等特点。而随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渐深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在护理工作中日渐凸现,老年护理尤为突出,现代护理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1]。因此,探讨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如何做好老年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势在必行。

1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3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 ,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到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00% ,而到2050年将达到25.50%[1]。老龄人口的增加将给健康护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1.2老龄化社会对护理需求增加:老龄人口患慢性疾病的可能性较高[2],从而使其住院率增加,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和费用的支出也随之增加。我院老年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162例,男129例,女33例,年龄58-96岁,平均77岁。其中冠心病61例,糖尿病33例,脑腔梗35例。在老年患者中,因为多种疾病的互相作用以及同时伴有心理问题使对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和实施显得更为复杂。而近几年,注册护士,非注册护士,护工数量减少成为突出问题注册护士的减少与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增加,护士入学率下降,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下降,女性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护理范围扩大到社区、急救,个体诊所不断增设也增加了对护士的需求量。

1.3关于老年知识的缺乏制约老年护理的发展:造成老年知识的缺乏主要原因是合格的老年教育机构太少,受过专业训练,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或掌握临床训练进展,具备职业水平的护士非常少。老年知识的缺乏可以导致护士与老年人在沟通上的误区,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目前,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虽然都已适当调整了课程设置,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项空白,几乎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

1.4 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目前,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以至综合医院、康复院、护理院、敬老院、社区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中资源的浪费。

2应对措施

2.1 加速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护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和老年护理专长、能独立解决老年专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老年专科护士[3]。同时,改善工作环境,通过提高工作满意度而对护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稳定并发展护理队伍,构建职业阶梯,根据岗位不同,向护士提出要求,建立引导护士发展的机制,让护士踏实在临床工作。

2.2 重视心理疏导: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同时必须提供心理护理。全面了解病人身心状况,针对老年病人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4]。对老年人和老年病人单独强调药物治疗往往不够,而要把这些与心理援助有机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比身体护理更为重要,尤其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日益重要,护理功能日益扩大,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还应重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5]。依据老年护理的目标,以人为本,促使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达到最佳水平;促进、保持或者恢复健康,包括精神健康;防止和尽量减少急慢性疾病造成的失能;在临终过程中帮助维持老年人的生命,维持其尊严、减轻其痛苦。

2.3增加老年护理的器材与设施:老年护理的主要需求是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老年人常需要先进的护理器材和设施。如各种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特别是对一些老年多发病,如脑血管病、高血压、痴呆以及老年人特有的症状如骨折、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护理理论和技术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4 建立健全老年护理系统:建立合理的老年保健评估制度,目前可以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患者的出入院的相应的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以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同时注意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机制,加上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又可解决医疗服务人员配备不全的问题[6]。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需要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方向。广大老年护理工作者应不断努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老年病人提供体贴入微、技术娴熟、体现人间关爱的护理服务,以最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护理将有更快速的发展和完善,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2]Wolff JL, Starfield B, Anderson G. Prevalence, expenditures, andcomp lications of multip le chronic conditions in the elderly[ J ]. JA2MA, 2002, 162 (20) : 226922276

[3]刘忆普,张建平,黄敏.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老年护理之启示[ J ]. 护理杂志, 2003, 20 (2) : 95

[4]李占江,马辛.老年心身疾病防治应注意的心理问题.实用老年医,2003,17(2):73

[5]张多来.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护理伦理思考.衡阳医学院报,200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