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素质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素质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舞蹈教学,实践,结合,训练,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艺术学院的舞蹈教学怎样提高效果与质量,为社会需求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我们必须攻克的核心性课题。笔者长期从事舞蹈教学工作,通过对表演与实践的探索思考后深深体会到:精心排练舞蹈教学的剧目,并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极为关键。本文仅对此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1.舞蹈教学必须加强与表演实践的结合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法缩短排练室与舞台的距离,一定要在重视技巧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对于舞蹈所表现内容的理解。从刚入学,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课时就要培养他们热爱舞蹈的感情。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运用某部分动作多编一些表演性组合,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为将来的舞台实践奠定基础。例如“揉背组合”,就是以赞颂草原、热爱家乡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演组合;“单项指与周身各部位混合训练”,就是表现在黑暗的压迫中挣扎、渴望着光明、祈祷幸福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现组合等。
1.1 教学剧目与教学进程紧密结合。为了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剧目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必须了解它的一些特点。如果课堂教学是横线前进的话,那么剧目训练就是纵向深入。可以从剧目总体风格要求、人物形象的外在造型、内在性格、情感发展、特定服饰道具、舞台空间等许多方面向学生加以说明、分析,加深他们的理解;对剧目要求的特殊舞步、技巧进行专门的训练。这种多方面的、集中的训练只有在剧目排练中才能达到。
1.2 应注重教学剧目排练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学生要完成剧目表演必须涉及诸多因素,一是表演技巧的专门训练;二要改变音乐只是训练伴奏的概念;三是通过各种剧目训练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舞蹈;四是在剧目的训练、演出过程中,对一个剧目从课堂编排到舞台演出的各种环节程序,以及对服装、道具、布景、化妆、舞台设施等都要有一个亲身经历实践的过程,使学生提前逐步地了解和掌握舞蹈表演艺术的特定性,增强编导、演员以及舞台工作人员的合作概念,为将来的舞台实践打好基础。
1.3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舞台感。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站立的一面就是观众,在训练中的一招一式、一起一伏、一反一正都是将自己最美的舞姿和造型选择最恰当的角度展示在观众面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观众的呼应相一致。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要求自己的示范动作要一丝不苟、严格准确、力求完美,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钦佩、羡慕的心理,从而增强他们追求、模拟的欲望和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应当明确,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决不是做一个掌握了舞蹈技巧的匠人或艺人,而是要成长为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较强表现力、创造力的舞蹈艺术人才。只有注重利用艺术实践的机会,才能较快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舞蹈教学必须强化剧目表演中的动律训练
一个民族的舞蹈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以其动律为基础的。动律是舞蹈风格的核心,动律是这个舞种与其它舞种区别的根本标志。如蒙古族舞蹈主要有六种动律,即:圆绕动律、扭揉动律、横摆扭动律、起伏动律、反射动律、点顿动律。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动律的特点,那么也就掌握了蒙古族舞的风格。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应使学生明确动率来源。讲清楚每种动律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圆绕动律,就可以从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中找到舞蹈中圆绕动律的例证。学生有了理性的认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每种动作的特征。
2.2 应强调内外统一,防止单纯做动作。在教授动作时,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内在感觉。例如,笔者排练蒙古族《顶碗舞》中,编导运用了横摆扭动律,它很好地体现了蒙古族悠扬、深情的性格特点。“横”是指动律方位始终都在横线的左右方向上;“摆”是指双手在横线上左右、上下摆动;“扭”是指腰随双手的摆动而左右扭动。合起来就叫“横摆扭动律”。这一动作,稍会舞蹈的人谁都会做,但又不是谁都能做好。在教授这一动律时,要用语言去启发学生,让他们用动作和神情去体现蒙古民族所具有的那种含蓄、稳健、端庄的美。
2.3 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进行。动率训练应从单一动作开始直到各种组合动作,严格精心的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动作准确规范、从容自如、潇洒优美,让内心的感觉传达到身体的各部位,直至手指尖都应充满音乐感。比如学习《顶碗舞》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他们的训练水平、演技状态高低不同,有的也没有蒙古舞的训练基础,因此,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明确:为什么要排这个作品?为什么要你们来演这个角色?此时为什么要热情洋溢?为什么这个呼吸必须不断地上长?为什么这个动作要打开胸膛、手指尖不断地延伸?为什么这儿要完成连续的“跪地转”?为什么那儿要突然僵直地控制不动?解决学生情感的疑惑,打消他们对剧目、角色的陌生感,对角色亲近起来,此时的学生才能进入主动配合与二度创作状态之中。解决了以上“为什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稚气未脱的学生,他们既没有舞台表演实践,又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更没有复杂的情感经历。面对这样的“学生演员”,笔者在排练过程中,将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此剧中的行为,以讲故事的形式尽可能生动地加以描述,再进入动作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在不同的年龄段上发挥最好的水平,经过这样的剧目训练之后,学生在综合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对动作的理解思路增多了。
综上所述,培养高质量优秀的舞蹈人才需要对学生全方位的磨合与训练,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舞蹈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跟上时代的脉搏,提高艺术修养,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高超的舞蹈技能、技巧,而且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塑造各种艺术形象的优秀舞蹈艺术人才,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大胆的探索与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排球教练员 必备素质 培养方法
1.教练员在球队中的地位
排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的提高一般与自身的努力成正比,但要达到出类拔萃的水准,其在训练的环境、条件及排球教练员所具备的素质等因素就非常重要。排球教练员是运动员的选拔者和训练者,是训练计划的制订者和实施者,是训练过程的控制者,也是运动员的思想、生活的管理者。排球教练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执教水平,而且对运动员的成才和训练系统的质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教练员必须不断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让运动员不断取得进步,为了球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创造出最好的训练条件和提供最先进的训练方法。
1.1教练工作使命的神圣性。
排球教练员直接肩负着培养运动员刻苦训练、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使命,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因此教练员必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1.2教练工作的艰巨性。
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系统而又科学的训练过程,教练员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付出艰辛劳动,为运动员的技战术的成长和进步付出必要的努力,则不可能带领出优秀的运动员,更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战绩。
1.3教练工作的繁杂性。
运动训练中,教练员不仅要向运动员传授技术、战术,安排和调节训练负荷及训练后的恢复,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而且要注重运动员思想品德的教育、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规范的引导和运动队伍的管理等,因而,其工作极其繁杂。
1.4教练工作的创造性。
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各种训练队都想不断自我突破。球队要想再上一个台阶,迈上更高层次,达到新的境界,就必须在原有模式上有所突破,就需要教练员在创新上作出更大的努力。
1.5教练员在球队中的示范性。
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教练员与运动员都是终日相处,教练员既是运动员训练计划的设计者、技术的指导者,又是运动员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因而,其言行举止、精神风貌对运动员的成长过程甚至是终身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优秀排球教练员必备素质
2.1热爱排球运动,热爱本职工作。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是必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热爱排球教练员本职工作是从事排球教练员职业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排球教练员,首先是要热爱排球这项运动,迷恋上排球运动,只有对热爱所从事的教练员职业,才能在排球训练、比赛中充满热情与激情,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功,赢得队员、同事、同行及社会的认可,才能体会这项工作的快乐,也才能对排球事业产生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热爱,并为之奉献毕生的精力。
2.2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竞技体育在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及世界各种单项比赛,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在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以后,早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排球教练员要本着为国家、为集体、为社会、为运动员,以高度的负责感、使命感,为排球事业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大公无私地做好自己的排球教练员的本职工作。
2.3爱心。
一名运动员从选拔进入运动队到成为出色的运动员,一般要经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训练时间,这期间教练员既是他们的专业训练的指导者,又是他们成长的教育者,同时还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管理者。教练员扮演着老师和父母的双重角色,这就要求教练员对运动员必须怀有一颗爱心。运动员对自己师从多年的教练员往往有很深的感情和较强的依赖感,青少年运动员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训练上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运动员,及时地了解队员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相互理解的良好关系,让运动员从内心接受教练员,这对带好一支球队具有重要的意义。
2.4思想品德。
排球教练员是运动员技术的启蒙者、引导者,也是运动员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思想品德主要包括敬业精神、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思想品行、修养操守、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等内容,这些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排球教练员的人格魅力对运动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排球教练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对排球教练员的个人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专业的理论知识。
排球教练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排球教练员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较高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是在不断的科学研究、实践论证及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而成的。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教练员还需具备深厚的排球专业理论知识与排球运动相关的交叉学科、横段学科和边缘学科等跨学科知识。
2.6排球专业技能与经验。
排球专业理论知识是科学训练的前提和基础,而阅历、经验及技术、竞赛的指导能力是取得成绩的保证。排球教练员的技术越全面、资格越老、职称越高、训练经验越丰富,在运动员心目中的威信就越高。这是运动队完成训练任务,提高技战术水平,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3.优秀排球教练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3.1构建定期岗位培训制度,加强教练员的岗位培训。
以排球项目为主,体现排球项目特点,全面实施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建立并形成“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教练员培养体系。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教练员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教练员的培养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并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一方面通过培训专项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提高教练员学历层次,另一方面探索并建立提高教练员岗位能力培训模式,有计划地定期安排教练员在职培训。
3.2加强自学,在训练实践中提高能力。
在排球训练过程中,激发教练员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力培养其观察力和想象力、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是提高教练员能力的有效途径。运动员训练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活动,教练员只有在实际训练工作中检验自己的训练思想、能力、方法和手段的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并通过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3.3定期经验交流与合作,发挥技术骨干作用。
同国家队、省队优秀排球教练员进行经验交流并建立长期的合作,是提高排球教练员能力的有效方法。借助优秀教练员作为技术骨干的榜样作用,通过传、帮、带,促进基层教练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还可通过以老带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进行“一帮一”的具体指导,或者是组织公开课、评课、专题讨论等,帮助教练员提高自己训练水平和能力。
3.4鼓励教练员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教练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请国内外专家讲学)、走出去(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办法,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或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尤其是由专家、教授等定期组织专题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和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帮助排球教练员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5临场指挥实践,提高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
大胆起用有培养前途的教练,把他们推到比赛的第一线去进行临场指挥实践,不足之处老教练进行指点,及时对临场指挥工作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对教练临场指挥能力的提高十分有效。
4.结语
4.1在球队中,教练员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球队的训练、比赛、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2为了全面发挥教练员在球队中的决策和指挥的作用,教练应具有热爱排球运动,热爱本职工作,对排球教练员工作的责任感、爱心、思想品德素质,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刚毅、沉着的个性心理品质。
4.3一名优秀排球教练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学习能力,专项选材的方法,排球比赛现场指挥能力、科研意识与能力、创新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及组织、训练、计划能力等。
篇3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人文因素 非智力因素
学习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追求自身提高的必要手段和途径,人们也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知识的紧迫性,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什么才是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呢?
庄子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且他老人家还告诉我们“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我们不难看出,庄子认为知识应该是要围绕生命的,而且知识是要为生命服务的,而不是相反的。现在的中学教育也应该是这样的,围绕中学生本身的成长和发展,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不要因为对知识的追求而忽略甚至放弃对于学生本身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在中学教育中突出学生优秀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文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中学生的心理研究——教师的责任
青年学生虽然走过了少儿时期,但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还处在感性的、形象化的幼稚阶段,缺少个体的主动性,身心接受的社会化影响往往局限于父母、家庭成员和老师的(比较)狭小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心理逐渐融入社会化过程,由家庭教育逐渐增加了一些社会化教育渠道,值得重视的是学校的具有知识性、计划性、系统性的正规教育。这个时期就是人的初次社会化的完成期,即把一个尚未完全具备社会成员资格的人类个体转化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青年学生完成自然生理过程以后,由于思维的发展使全部认识和行为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的记忆也更多的采用理解的、逻辑的方法,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活动,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发展也由形式逻辑思维走向辩证思维的过程。由于学校的正规教育,使之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不仅仅是经验思维,从而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并表现出自我意识的强化。我们这里说的自我意识也叫自我感觉或自我评估等,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以信心或信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般都会有较好的行为效果。
自我意识的强化,也就是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意识的产生和逐渐增强。由于青年时期是集中接受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比较广泛接触社会经验时期,都有一种主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欲,使之渴望清晰地把握自己内心的活动,主动地根据自我意向进入社会角色,从而产生一种“自我角色认同”的趋向。
基于这样的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以及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交流中,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教师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人格的使命,做到培养的学生都是人格健全的,而且应该进一步要求这种人格应该是优秀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是学生,必须冷静思考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不能受社会某些思潮的影响。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是教师的责任,不仅要讲奉献,更要讲责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应强调以人为本,无论是在课题的研究中,还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开发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特长,以促进全面发展。
二、人格教育的实现
要实现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情感体验。培养优秀人格的教育强调民主的教育态度(如尊重、接纳、信赖),这一教育是学生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的。而通过生动的活动,设置特殊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在体验、感受中发生变化,重新调整思维,提高认知、判断能力、实现教育效果。
因此,开掘课程教材中人文因素和教育功能对实现人格教育非常重要。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材作了很大的调整,人文主义的因素大大增加,给教师留出了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格的培养创造了更为完备的条件。而且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介入,改变原来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把老师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教育意思的传授,变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发现和对其中的人文因素形成自身的独立的认识,而不再是同一的标准化的生产道德标准。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
此外,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鼓励。对于学生的创新和独特的认识及观点要给与及时地合适地鼓励甚至赞扬,积极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把教学过程变成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能力和评估自身能力的最佳选择。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的作用要占80%。情商包括五个重要方面的情绪和能力。
1、 认识自身的情绪和能力
2、 控制自我的情绪和能力
3、 自我激励的情绪和能力
4、 认识他人的情绪和能力
5、 人际关系管理的情绪和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成功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生决胜的关键。EQ和IQ相比,它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与遗传无直接的关系,不受先天的局限,主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并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和学习的增长而提高,特别是在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培养一个人的EQ尤为重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有这种认识,并能付诸行动,那么,我们就为培养成功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道尔顿中学被称为“天才的摇篮,哈佛的熔炉”,他们总结出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孩子的初期教育条件中,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识,而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每个孩子都要订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把各种活动安排在时间表上,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检查、督促学生按计划去完成。他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善于安排时间,并能按计划有效利用时间的人,将来就是成功者。从这里,我们看到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执行计划等优秀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早期的学校教育而言,学生只有具有了个人独立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学习和对于知识的完整的把握和应用。就像前面说到的情商的五个方面,我们在早期的教育中就是要突出这些方面,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从细微之处来看待自己和他人,要能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的优缺点;要学会发现和了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学会很好的控制这些不良情绪,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此外还要学会和周围环境的融合,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中应该强化的一点。
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开发,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都应该提到教育的优先地位,这些能力、爱好和习惯的养成,并不像知识掌握那样具有可观察和可考核性,但是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甚至学生整个人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中学教育过程当中,应该积极要求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充分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和应用者,而不是仅仅作为书橱。在此期间还可以加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注重各方面能力习惯的培养和养成。也只有在这些方面引起了充分的重视,才能把学生引上正确的学习发展道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综上,我们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入手,简要阐述了优秀人格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其培养作了初步的讨论,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的进程中来,为中学教育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舞蹈;师范专业;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25-01
在现代化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舞蹈专业人才。尤其是舞蹈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于政治、文化、专业等多方面素质更应该加强培养,以成为能够将表演、教学、编导等集于一身的优秀舞蹈人才。
一、高校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培养价值
(一)文化价值。舞蹈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沉淀,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性。特别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承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同样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舞蹈文化传承,其中以蒙古舞和维族舞最为有名,蒙古舞热烈、粗犷、彪悍、豪爽,这与他们在马背上生活的习性有着密切关系;而维族舞动作轻灵,节奏清晰明快,舞姿矫健,这也与维族的性格极其符合。所以,舞蹈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舞蹈之中便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舞蹈对于传承民族特色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价值。高校师范类舞蹈的教育是一门艺术的教育,教育对象大都是高中以及中专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以及审美基础,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比普通群众更为深刻,他们受到的舞蹈教育要比普通群众更为专业[1]。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可以提供学习舞蹈知识、培养舞蹈能力的良好环境,能帮助学生完善和巩固舞蹈的知识和技能,对舞蹈以及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师范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政治素质。文化艺术是一定社会经济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创作出能够体现时代、民族、甚至是国家整体精神境界的作品,用这些作品服务人民及大众。
(二)文化与艺术素质。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手与脚的摇摆动作,它是经过提炼美化的人体动作,在表达人们的情感及思想的同时,更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所以,舞蹈工作者在完善自身舞蹈境界的同时,更要注意文学与艺术素质的培养,它们与舞蹈之间互通互融,密不可分。
(三)舞蹈专业素质。一个优秀的舞蹈工作者不仅仅要有能完成各种舞蹈能力的身体素质,还应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舞蹈的专业素质分为以下几点:
1.专业舞蹈技巧。一个优秀的舞蹈工作者要能够完成各种展现舞蹈技巧的舞蹈动作,包括身体的柔韧性、灵活度、力度等等,还需要能够完美演绎旋转、翻滚、速度控制等舞蹈技巧的能力,使身体协调统一,在能跟上舞蹈节奏的同时,还能保持每个造型姿势的优美。
2.观察能力。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个优秀的舞蹈工作者应学会观察生活中每个细节、观察社会、观察每个能给予你灵感的事物。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提炼、思考、升华,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经过一次次的观察循环之后,会使你对舞蹈的理解变得极为透彻。
3.记忆能力。舞蹈,是由人体肢体动作完成的一门艺术,具有在特定的时空中,看得见、摸不到、难以用文字记录的特点。所以,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极强的记忆能力。而想要将一段舞蹈完美地记忆下来,往往需要一些经验,特别是对一些存在共性的舞蹈,往往必将它们的共性把握住,才能尽快地学到精髓。
4.模仿能力。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工作者都是从模仿他人的舞蹈开始起步的。模仿作为创造的阶梯,更是一种值得每个舞蹈工作者研究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我们在模仿中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吸取精华、实现再创造[2]。
5.表现能力。一段舞蹈,作者价值在其中的思想及文化内容被观众理解的程度,完全是由舞蹈工作者的表现力来决定的。所以,表现力往往直接决定一个舞蹈工作者的自身价值,无论是演员还是编导。
(四)教育素质。作为舞蹈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保证自身有着优秀的舞蹈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应具备身为舞蹈教师的教育素质。要理解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只教会学生舞蹈动作,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理解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编舞者的思想,从而启迪学生,使他们自己也具有这种创造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舞蹈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应该在具有良好的政治及文化素质的同时,以专业舞蹈素质作为基础,继而展现出优秀的教育素质。希望每一位舞蹈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文化传播者。
参考文献:
篇5
一、职教类学生优秀人格培育的迫切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但由于一些综合性的因素,导致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了一些偏差,优秀人格培育显得犹为迫切。
1.我国职业教育提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于是一些职业类院校偏重强调就业导向和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
2.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要求更高。近年来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高薪招聘,使得人们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觉得只要有技术就行,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
3.职业类学生先天不足,基础差。高职类学校招生大多在最后一批的三A、三B线录取;中职类学校招生更是没有门槛,为数不少的是考不上高中,没书读的学生,走上社会年龄又太小,于是被迫来到中职学校就读。他们普遍表现在学习能力比较差,行为习惯不够良好,总体综合素质不够高。
4.90后学生自身的因素。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普遍聪明灵活,有个性,追求自我,但身上的毛病也很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缺乏吃苦、协作和奉献精神等。
二、职教类学生优秀人格培育的内容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快,在如今职业教育越来越步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的职业教育不能再走弯路,要充分吸取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确立积极的教育宗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身心健康――优秀人格培育的基础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职教类在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历经着从书本上学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以升学为主到以就业为主、由学校人转为社会人的快速角色转换,他们面临着日趋加大的竞争趋势和就业压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尽快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2. 职业素养――优秀人格培育的核心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感,包括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合作、优质服务精神等等,这是优秀人格的必备元素。二是职业知识和技能,三是职业行为习惯。“教育”的教应该是言传身教,“教育”的育应该是伴随着学生的一起成长,感受着学生的感受。因此,职业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核心因素出发,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优秀人格。
3.创造意识――优秀人格培育的重点
优秀的人才还应具备创造意识,它包括创新和创业意识,它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是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当代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要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培养目标、教育方式方法、办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势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4.人文素养――优秀人格培育的支柱
人文素养包括人的综合品质和个人的修养,既蕴含人文科学的价值意义,又对自然科学发展起着极大作用,较高的人文素养,使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优秀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还具备丰富的知识,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挑战自我的积极态度,具有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丰富的人文情怀、高尚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感,能够充分地表达出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的真切理解和人类命运的关切。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要以高起点的优秀人格为准则定位,传输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公正公平、民主法治的理性精神,自由尊严的人道精神,培养全球眼光与超前意识,开放视野与博襟。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人格培育的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培养优秀人格的时代要求我们坚持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职业教育要培养发展经济的生力军,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有技能的新型人才。
三、优秀人格培育的实施方法
1.改善硬环境
硬环境,指实施教育需要的基本综合环境,包括校园校貌等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职教的优质资源等。改善硬环境,就是要加大力度建设美丽校园,优化办学条件,打造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增强优质资源幅度并合理布局职教资源。
2.创新软环境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创造意识;以社团为载体,融合人格培养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精心打造创业型社团,培育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优秀人格;以文化为载体,探索专业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的新思路,充分拓展校内外顶岗实训基地的文化功能,“引厂入校”、“进厂建室”,把校园文化信息带到企业,企业文化信息传入学校,培育人文素质、职业精神。
总之,优秀人格的培育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优秀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相亲节目;高职学生;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25-02
创意于美国电视真人秀的中国电视真人秀相亲节目引发人们对电视相亲节目的关注和思考。电视相亲节目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主要的电视相亲节目有: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上海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星尚电视的《星尚之旅》等。
一、电视相亲节目体现出的个人素质
(一)优秀素质
1.真诚友善。综观相亲类节目,真诚总被认为是相亲成功第一要素。现代社会男女单身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对爱情失去信心或曾经受过爱情的伤害,而变得不敢去面对新的恋情。同时,社会离婚率逐年增高,非婚男女对婚姻的期望值也在逐年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能真诚友善地去交往,成为了重要的前提。
2.孝敬长辈。在相亲类节目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宣传短片中能有对长辈非常孝顺的言行和举动的,往往能感动在场的嘉宾,从而引发内心的共鸣。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横流的社会里,传统依然能影响人们的择偶观。因此,孝敬长辈这个优秀的素质,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
3.知书达礼。性情的好坏,可以通过言行举止来判断。一个有才情的人,能较快得到异性的好感。而一个时时刻刻都能替别人着想,行为上又谦虚礼貌的人,异性缘要比非知书达礼人士来得快得多。在单身男女中,很多都是高知识高学历人才,更注重精神交流,先知书达礼,而后才可相敬如宾。
4.积极上进。成功案例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奋斗男女令人敬佩。夫妻同得吃苦,才能同得甘甜。积极上进的男女嘉宾总是给人一种自强不息,生命不止的感觉,后半辈子生活上不至于过于愁苦。积极上进的男人,更容易赢得女性的青睐。如果在积极上进上再加上对自己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则更容易让对方产生好感。
5.乐观豁达。一个微笑胜过千言万语,胜过千万良药。在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摩擦,能保持乐观豁达实则不易。乐观豁达的人往往意味着心态积极健康,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向对方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因此,乐观豁达的男性和女性,无论成功与否,都接受到了大家最诚挚的祝福。
(二)拙劣素质
1.目的不纯。在相亲类节目中,时不时看到一些动机不纯的男男女女。有的人为了借助节目的收视率曝光的,有的人借助节目提高自己身价的,有的人借助节目做广告的,也有的人只是为了炫耀耍酷的,等等。这些目的有网络上被网友们追骂,也有个别女嘉宾撑不住出来道歉的。当然,离开了寻求爱情伴侣的初衷,加上部分节目涉嫌造假,世人对相亲类节目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使得观众们干脆把它当成娱乐节目来看,并不当真。
2.基本礼仪礼节缺失。相亲类节目中部分嘉宾出言不逊,和别人抢话,在公共场合喧闹,其不懂礼节礼貌的行为常有发生。这些嘉宾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基本的礼仪礼节都不懂,着实让观众汗颜。
3.对自身认识不足。嘉宾在场上表现出的自负、自大、自卑、过于紧张、说话底气不足等均是对自身认识不足的表现,缺乏对自己全面透彻的认识。只有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做到大方得体,博得对方的赏识。
二、培养高职学生优秀素质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优秀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成年性。无论是从职高还是从普通高中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岁或18岁以上,均已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可塑性不如未成年人,但未成年的不成熟的特性在学生中仍在延续,需要加以引导,使其走向健康成熟的道路。因此,成年性使得高职学生必须接受优秀素质的培养,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控能力。
2.易受影响性。高职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相互之间容易受到影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学习氛围、校园环境、社团活动等绝大多数不如本科院校,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极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全体学生整体素质提升,这种影响力量就能发挥正面的作用。
3.基础薄弱性。高职学生中多数学生并非属于主动学习型,其学习基础薄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个人修养基础较差。
4.定位不明确性。高职学生往往在三年学习期间,不能准确定位自己,不能对自己做具体的规划,做了规划不能贯彻落实。这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而作为学生不学习,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自己无路可走,只有混日子等毕业。
(二)高职学生的前途决定了优秀素质培养的紧迫性
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快乐的人生与成功的事业必要的基础条件。从21世纪社会运行的状况来看,最需要的人才是:融会贯通者、创新实践者、跨领域整合者、三商(高智商、高情商和高灵商)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和积极乐观者。从这些被需求人才可以看出,培养高职学生的优秀素质是极其重要的。
然而,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体现出了相当多的素质问题,相亲节目上的口水战、工作上的随意失约、人际交往中的障碍、离婚率的增高,都是素质出现问题的直接表现。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高职院校软硬件条件的增强决定了优秀素质培养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借助各种融资渠道,走在前列的高职院校软硬件都得到了质的改变。从师资到教学设备,一步一个台阶,有些高职院校的条件甚至超过传统的本科院校。这些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为优秀素质培养的可行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三、培养高职学生优良素质的途径
(一)“德”育,提升高职学生的品德素质
1.高度重视“德”育。万事“德”为先。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择偶或人际交往,“德”往往被看作是最重要的素质。品德高尚能获得众人的尊敬,品德败坏则被指为恶人。高等教育的设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一个人在大学学习到的知识不一定重要,但其在大学里接受的“德”育能影响其一生。
2.调整“德”育课程配置。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如《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这些课程考核形式多是考查,理论学习枯燥无趣,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无论是什么专业,如果再能在基础课程中引入《礼仪基础》、《沟通技能》、《应用心理》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将能使“德”育提升到较高的层次,从心理深层次加强“德”的塑造。
3.引入“德高望重”的教师。高职学生经常抱怨学校教育质量差,虽然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学习倦怠,但教师同样负有责任。教师除担任专业课授课外,也是“德”育的先锋,师德高尚的教师,往往能带动学生的学习,也能间接影响学生“德”这一素质的培养。
(二)“智”育,提升高职学生的智能素质
高职学生虽多数已经成年,但“智”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除在课程内容上需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贯通之外,还需要教会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做到“生活上自理,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自我教育,学习上高度自觉。”同时,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生涯规划,包括在校和离校后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全面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脚踏实地,步步落实。
(三)“体”育,提升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是成功的根本。而“体”育,可以促进心智的健康和成熟。有规律体育运动的人,往往心胸开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心境沉着。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普遍开设在低年级,建议高年级同样开设体育课程,配备齐全的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促进学生运动观念的养成。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为未来的目标奋进添砖加瓦。同时,健康的外形也能为工作寻找、择偶等奠定良好的机遇。
(四)“美”育,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素质
男女皆爱美,美好的事物总是能让人心境开阔,眼前一亮,笑容自然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素质,可多开设《音乐鉴赏》、《电影赏析》、《色彩搭配》、《插花》、《茶艺》、《调酒》等各种培养“美”的课程,教会学生善于发现美、体验美、追求美。
(五)“劳”育,提升高职学生的劳动技能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以提升。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其自信心倍增,说话底气足。高职院校的实践操作环节还可进一步增加课时,甚至把所有的理论都融入到实践中进行教学。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学习上手快,知识掌握牢固,能快速与社会需要接轨。
总之,电视相亲节目里反映出来的不良素质是部分高职学生已有的,而优秀素质则是所有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对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从“德” 、“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方位进行,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沟通素质、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房丽华.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素质要求的分析[J].出国与就业,2009年第18期。
篇7
[关键词]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评价
一、研究方法及样本
为科学有效地把握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开放式问卷,共收集到23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封闭式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对指标从“特别赞同”、“很赞同”、“比较赞同”、“一般赞同”和“不赞同”五个答案中选择惟一答案,统计时按照5分、4分、3分、2分、1分计分。
调查样本为随机抽取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的学生和教师,共991人。其中,学生782人,教师209人。 统计分析采用spssll.0forwindows进行。
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评价总体特征分析
1.能力、知识、责任心等项目是评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主要内容
对23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均值排序显示(表1),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最重要的五个特征依次是“表达能力强”、“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责任心强”、“注重知识更新”、“专业知识深厚”。由此表明,评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时,能力、知识以及责任心等因素更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注重知识的更新,培养对教学事业的责任心。
同时,通过分析发现,最不被认同的五个特征依次为“普通话标准”、“仪态形象良好”、“谦虚”、“科研能力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事实上,这5项内容并不是区分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和绩差教师的重要因素。因为“普通话标准”、“仪态形象良好”、“谦虚”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四项内容显然更大程度上是区分教师形象的指标,而“科研能力强”则是评价教师科研能力而不是教学水平的指标。
从其余13项指标的均值看,均值变化不是很大,基本分布在3.62—4.05之间,分布非常集中。因此,评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而不能从单一的因素或是其中的几个因素加以评价。
2.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性品质、知识水平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4个因素
(1)因素数目的确定。调查问卷中,涉及到23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项目,通过总体特征统计分析发现,最后5项内容并不是区分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与绩差教师的重要因素,不仅均数低(M1.05)。通过与有关专家讨论,决定剔除最后5项指标,对前18项内容进行因素分析。本着化繁为简原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从碎石图
(2)四个因素的命名、解释和内容。决定因素个数后,对因素进行正交旋转,形成因素负荷矩阵,各因素具体的项目内容和因素负荷量见表3。由此,可以把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素质特征归纳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性品质和知识水平四个因素。
三、师生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评价的比较分析
1.师生对23个项目评价的比较
(1)师生评价的一致性。对师生评价的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发现,r:0.959(p
(2)师生评价的区别性。对23个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在以下10项内容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见表4。
首先,在“幽默风趣”、“通情达理”、“有耐心”和“富有亲和力”4个项目的评价上,学生显著高于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通情达理”、“有耐心”和“富有亲和力”的老师,并且认为这些个性品质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特征(与前面分析的结果一致)。由于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转变,传统的“严师”正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更希望老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够与老师多沟通和交流,使教学气氛更加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评价应该由传统的只注重教学能力和教师形象转变为多维度的评价。
其次,在“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普通话标准”3个项目的评价上,学生稍高于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认为“普通话标准”和“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比教师更认为“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双方对于“教与学”这一矛盾关系处理意见的不统一。学生希望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引导,而老师可能更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多加强沟通与交流,妥善处理好这对矛盾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在“课堂组织能力强”;“专业知识深厚”、“进取心强”3个项目的评价上,教师要明显高于学生。这表明,教师比学生更认同课堂组织能力强、专业知识深厚以及进取心强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特征。可见,教师比较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评价。与学生注重多维评价不同,教师更多地还是从传统角度考虑,其评价标准比较单一。
2.师生对四个因素评价的比较t检验显示:在个性品质因素上,学生与教师的评价呈现出显著性差异(t=5.92,p=0.000),在其余4个因素上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学生和教师在个性品质的评价上分歧较大,在其余4个因素的评价上基本一致。
从图2可以发现,教师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知识水平”3个因素上的评价均高于学生,而在“个性品质”因素上的评价显著低于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于所处角度以及评价标准不同,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评价更趋于实际和传统,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注重对教师多维度、全方面的评价。由此可见,学生与教师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评价虽然评价差异性不是很大,但评价时各有侧重。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价时应该同时考虑两者的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效度。
四、研究结论 第一,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能力、知识、责任心等项目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
第二,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性品质、知识水平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四个因素。
第三,学生和教师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评价在10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但是在总体评价上基本一致。
第四,学生和教师在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四个因素的评价上,仅在“个性品质”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五、研究建议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调查发现,能力、知识、责任心等项目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应该帮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不能只着眼于提高其专业素质,更要促使其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建立一套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着力培养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教师的重要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曾历时40年,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其中,“友善的态度”,即爱学生,善待学生,排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特征。由于现代教育的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师道尊严”等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越来越容易接受幽默风趣、富有亲和力等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而从本研究看,教师对自身个性品质的认识不足,师生之间在认识上尚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3.加强师生沟通,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身兼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理念的引进,人性越来越受到尊重,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以此改变教学方法。通过本研究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又不能完全不加引导,让学生独立学习。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切实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至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公务员,2002,(9):6.
[2]钟学忠,等.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素质的思考——面对21世纪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3):71.
[3]朱水根.优秀教师素质成因分析与教师教育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12):121.
[4]魏红,等.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33.
[5]陈启坤.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教育探索,2001,(4):121.
[6]马晓彬.略论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师素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49.
篇8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技工院校 德育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在教育的意义上是以德行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第二,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第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文件还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二、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
1.在校生的管理问题
(1)不良习惯多,违纪犯罪率高。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存在抽烟、酗酒、旷课、早恋、网瘾、打架斗殴、传播视频等现象。
(2)对学习缺乏动力,生活自理能力差。学生在初中时就是“双差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上技工院校只是学技术,不用学理论,导致许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了,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3)家庭教育缺失,存在心理障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家庭遭遇不幸,存在较多的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幼养成了倔强、孤僻的性格,存在自卑、爱走极端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问题
根据调研及部分企业的反馈,目前技工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急功近利,眼高手低,一切以眼前利益为关注点,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态浮躁,满腹怨言,无法正确看待企业、社会、家庭出现的问题,对企业忠诚度差,频频跳槽。
(2)沉迷网络、电视和手机,深受各类不良信息影响,个性偏激,企业管理难度大。
(3)纪律性差,无法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学生在家里、学校散漫惯了,对企业的严格管理不是正确面对、调整自己,而是消极应对,要么自行离职,要么被企业开除,要么懒散混日子。
(4)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较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团队意识,难以在企业长久发展。
三、我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模式
1.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理念的结合
(1)抓住德育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根本在于有没有抓住德育教育的核心关键点,而这个核心关键点就是所谓的“教育”的本质。古语:“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养子使作善也。”因此,德育工作最核心的理念在于领导、老师、父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做好行为世范的表率作用,进而影响学生积极效法,这样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应该上自领导,下至老师,自上而下从各方面去力行、去做、去实践。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住人性本质。教育要抓住人性的本质,激发老师、学生向善之心,培养师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正如古语所言“育者,养子使作善也。”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养人的善心、善言、善行。所谓“百善孝为先”,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孝心,学生有了孝心后就能端正学习和做人做事的态度。据了解,很多学生在来我校之前或多或少存在恨父母、和父母吵架或不说话的情况,经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后,开始学会自我反省和改过,懂得体会父母的辛苦,开始感恩父母和老师,平时的行为也变得积极向上。学校把孝心教育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学习孝道,激发学生的孝心,使之转化为对学习、工作的动力,学会尊敬领导、尊敬师长、尊敬父母。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培养奉献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之一是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奉献精神。学校为了培养老师、学生不计较个人短期得失、乐于奉献、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良好意识,发动老师主动带领学生去实践力行,在学校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学校做事,先后成立了13个校级义工队、8个班级义工队,主要包括水电、服装、网络维修、环保、园艺、图书、理发、土木队、喜相逢、后勤、分享团等义工队。这些义工们积极发扬利他、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外及周末时间为全校师生做贡献。
(4)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力行在于改变人生态度,转变人的心态、言行,影响个人在群体中的印象。这种人生态度的教育方式与人生、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并非空洞无物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生活,学习力行好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对个人生活和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内容和形式
根据我校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经验,比较适合的教学内容有《弟子规》、《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中华德育故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根据我校的教学安排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开设了部分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为核心,我校以《弟子规》、《孝经》、《朱之治家格言》、《大学》等经典为核心教学内容,通过言教、身教、境教的途径达到教育目的。
在早上素质教育课上学习经学,在第二课堂上学习书法、中国画、音乐、太极拳、武术、乐器等,在学生活动上开展读书会、社团、义工队等实践性活动;在班级上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班会、团会,在技能文化艺术节上增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主题演讲、实践感悟等比赛。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了学校分享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力行情况进行分享,通过成立“师生读书会”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自我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的实践阶段
第一阶段:在校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培训班,为全校学生和学生干部分批开展五天的封闭式培训。此外,在全校的教学课程上将中华优秀传统经典《弟子规》融入到学生德育课程上,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综合学生在校、在家、在企业的表现和反馈,给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成绩。通过第一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爱家、孝道、尊师、奉献、感恩、节约、行善等优秀品质,达到初步养正教育的效果,得到学生自身、家长和企业的认可。
第二阶段:在新生开学第一周针对全校新生进行为期五天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达到初步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此后,转入《弟子规》课程学习,以及每天早上经学课的潜移默化的熏习,让学生从感动、激动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氛围中进入扎实的经典体悟,从而让学生入心入德。所选经学内容主要有《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大学》、《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通过第二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经典中明理入心,达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将孝道、尊师、奉献、感恩、节约等优秀品质真正入心入德。
4.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实践的初步效果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受到家长肯定。我校在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孝心和爱心,让学生能够自我反省改过。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力行后,回家学会了尊重长辈、兄友弟恭,帮助父母做家务,体谅关心父母,孝顺和感恩父母,对父母恭敬有礼。学生的变化引起以往老师和学生父母的关注和肯定,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和感谢,还特别给学校写了感谢信感谢学校对其子女的有效教育。
(2)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赢得了企业的肯定。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学校涌现出大批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并得到企业的肯定和重用,学生供不应求,很多企业提出要和学校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对我校实习学生反馈信息主要有:①学生礼仪礼貌好,尊重领导、师傅、同事;②学生普遍较谦虚好学、主动学习;③学生在企业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④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不计较短期工资和个人短期得失,能够在企业较为安心地工作,解决了企业员工浮躁、不安心、不稳定和频繁跳槽等问题;⑤学生在企业中具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好,不拉帮结派。
(3)提高招生入学率,减少流失率。据调查,技工院校的生源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大甚至问题比较多的学生,厌学现象普遍,故流失率大概达到20-30%,从而降低流失率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校自前两年来狠抓综合素养也造成了一定的流失率,但我们发现,经过一定的有效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教育后,学生普遍对家长、老师、同学发生了诸如感恩、团队意识等积极态度的变化,学校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管理教育后,后期学生的稳定性反而提升了,流失率降低了。
(4)得到同行和主管领导的关注和认可。我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工作初见成效,学生的文明礼貌、吃苦耐劳、团队意识、节约意识、奉献意识等有明显的提升,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广大企业、各学校(中专、技校、中小学和大学)的关注和认同。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全国共有同行150多所技工院校和职业学校约3000多人次来我校参观交流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
总而言之,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文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探讨迎来了国家教育政策的春天。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的这样一个群体,更应该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和教育的本质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德行,从而教育其掌握一技之长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
[2]岳亚平 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讨[D].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3]孙海东 中职教育的问题及出路[J].科技资讯,2009,(04)。
篇9
关键词:会计技能比赛;优秀选手;培养;策略;分析
基于国家对会计教育的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才的渴求,会计人才培养也出现了各种新的模式,会计技能大赛便是其中之一。会计技能比赛主要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各省市通过比赛层层筛选,越到最后竞争越激烈。但不得不说在如今的竞争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人才的需求也渐渐倾向于综合实力,对于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技能比赛是短期提高其会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且全国会计技能比赛优秀技能的取得不仅是学生竞争的砝码,也是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所以,必须重视会计技能比赛选手的培养,只有通过科学有效手段的培养,才能使参赛选手获得优秀成绩的可能。与其他比赛一样,会计技能大赛也有其特定的影响因素,从各种会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经验总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技能比赛选手进行培养。
一、有针对性地准备器材,挖掘学生的潜力
会计比赛也需要对器材加以准备,我国自古就已经有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谚语,对会计比赛来说更是应该如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准备器材。会计比赛的地点通常来说都是由比赛的组委会统一商定的,在自己学校进行比赛的可能性不高,在比赛进行前基本不可能有提前的场地适应安排。在比赛之前,熟悉比赛专用的器材是选手们适应比赛环节最为重要的事情。会计技能比赛的器材大多是供应商们提供的制定器材,在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前,就应该对这些器材进行购入,学生只有在训练时对这些器材不断地适应才能在比赛时减少因为器材不顺手而出现的失误。器材这一点在翻打传票和点钞这两个项目比赛上最为明显,不同品牌的键盘差异性会让选手因为不熟悉键盘而产生空按或者卡键的情况,影响选手最终的比赛成绩。而点钞项目中尤为重要的点钞券因品牌的不同会在软硬和面值上会有很大的差别,选手只有对这种器材有一定的手指敏感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虽然比赛中选手的成绩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在以成绩为主导的同时也要对选手的各自潜力有所挖掘,争取做到“广播种,精收粮”。参与竞赛培训的选手基数越大,在培训的后期产生优秀选手的几率也会越大。在对竞赛培训进行之前可以开展相应的会计竞赛内容兴趣小组,在选手中选拔出对竞赛真正感兴趣且具有相应能力的选手,对这些底子较好的人进行与竞赛有关的培训。在竞赛培训的过程中,根据已经限定的参赛名额做出科学的内部淘汰。这种淘汰可以是定期的,在竞争机制上也必须是良性的。这样能带给选手压力的同时,让他们对比赛中的紧张气氛加以适应。对一些比较有参赛潜力的选手,应该适当给予其一些机会,引导其尽快进入比赛状态。
二、训练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控制好培训进度的松紧程度
不管是哪种竞技比赛,选手都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在正式的比赛中,选手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比赛成绩很多时候有直接的影响,也有很多选手因为心理紧张原因出现严重的发挥失常,导致比赛成绩的不理想。绝大部分人并非天生就具有很稳定的心理素质,但通过一定的科学训练,完全能够对选手的心理素质有较好的改善。有些辅导教师习惯在安静的环境下对选手进行训练,在前期来说这种做法确实是很必要的,但一直处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下会忽视选手们的抗干扰能力。比赛毕竟不是真空环境,很容易出现各种出其不意的情况,选手的心情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波动,进而对成绩产生影响。所以,在对选手培训的后期应该尽可能的将其投放到环境嘈杂的场地,比如教师上课的机房、公共操场和学生食堂等地,来来往往的人群对选手都有很大的干扰,但这种环境恰好能够刺激选手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心脏更加强大和安静。也可以让选手不定期地参加各种友谊赛,增强选手的心理稳定性。除了心理能力的培训,还应该控制培训进度的松紧程度。以运动员为例来说,在马拉松中运用100米的短道速度是一定不能跑到终点的。所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会计技能比赛选手,教师必须放弃普遍的题海战术,应该根据选手的学习规律分期进行培训,控制好各个时期的进程和松紧程度。让选手在这种从松到紧、从易到难、从会到精的舒适进程下完成培训内容。还应该注意的是,比赛最后一个星期应该对选手加强调整,不能再大量和超负荷的进行训练,主要以放松为主。
三、处理好训练中的细节,主动干预比赛,做好赛后总结
要培养会计技能比赛优秀选手,训练中的细节问题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辅导老师要尽量把握好训练中的细节,尽可能地与选手主动沟通,对选手的心理和生活状况有深层的了解,在其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开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合理建议和培训完成情况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针对选手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对培训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要对比赛各项目的特点进行总结,在训练时指导学生对这些细微的差别加以注意。比如在会计电算法中对键盘和鼠标的协调配合要多加留意,在进行翻打传票项目时要注意手型的正确与否,在点钞时可以将动作拆分开来,指导学生进行分项训练,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最细致的检查和改进。此外,对学生无意中养成的小动作教师也不能忽视,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除了处理好训练中的细节,辅导老师还应该在比赛中主动加以干预。一天之内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老师应该积极地做好“后勤部长”,参与比赛之中对选手的心态进行调整,帮助他们缓解比赛的压力。最后,比赛完成后,还应该对选手的经验进行有效利用,做好赛后总结。会计技能比赛毕竟每年都会举行,选手的培养也每年都要进行,所以上一届的经验对下一届优秀选手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辅导教师只有不断地对培训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会计技能比赛的优秀选手。
比赛中的成功,并非一日便能完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会计技能比赛中,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选手,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准备器材,挖掘学生的潜力,对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控制好培训进度的松紧程度,同时处理好训练中的细节,主动干预比赛,做好赛后总结,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技能比赛选手。
参考文献:
[1]卢秋菊 陆建平 李艳梅:依托技能大赛 加强人才培养[J].科技资讯,2012,11(22):150-151.
[2]续彩虹:浅谈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18):77-78.
[3]李名梁 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分析[J].职教论坛,2012,12(24):99-100.
[4]鹿亚芹 李名威 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7(14):64-66.
篇10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学生有了小学语文的基础,又面临将要升入的高中阶段,这个过渡阶段非常重要,正是有效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时期。
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健全人格
个性有健康与不良之分。学生成绩优劣的差异,很多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上的因素所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求知欲强,勤奋好学,善于自制,富有自信心,情绪稳定,心境安宁,学习时有耐力和坚韧性。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大都是具有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如学习自觉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坚持性,易分心和受干扰,懒于思索,一遇困难或复杂的问题就放弃思考或依赖于别人的帮助来解决。健康的个性人格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成分。具有良好的健康人格的人,不仅能根据环境的要求协调自己的行为,而且能积极地作用环境,改造环境。健全的人格指个体的人格因素都达到良好的状态,它是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名篇佳作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培养健全人格。通过引导学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取人类进步文化,正确引导学生做人。让学生每一个假期都阅读一两部名著,读过之后写出读后感、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爱读书,爱祖国先进文化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品质。
二、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可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课本为中心,拘泥于课文。如对课文的分析惟恐不深,析之惟恐不细,讲解惟恐不全,而对课文外生动、丰富的语文资源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语文学习形式僵化,渠道狭窄。对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引导学生不断地搜寻、处理学习材料,不断地获取知识,使语文学习成为一项学生有所发现、充满快乐、激发创造的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创造性,可生动活泼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例如:经典诵读比赛、演讲辩论会、主题板报、壁报、校园广播稿等;有条件的可以创办校园文学刊物,如校园文学通讯、简报等;班级组建语言兴趣小组,定期组织作文竞赛、专题演讲会等;开展课前口头作文训练、诗词朗诵等。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化,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 上一篇:循证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下一篇:绿色建筑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