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of PBL and LBL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and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our clinical teaching mode reform.Methods Choose Hou Bo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1~4 classes of al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or the study,Whose enrolled in 2014,PBL and LBL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The use of test scores,questionnaires and teaching resource needs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eaching.Results The two groups in multiple-choice,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o determine title,Glossary,short answer,essay questions and a total score of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PBL teaching mode; LBL teaching mod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知识容量快速膨胀内容也大大地丰富了,而医学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即使医学生熟记各种医学知识,在临床上也不能很好地应用,医风医德也得不到培养。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外医学教育,目前全球大约有2000余所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是西方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1、2]。PBL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对应问题来进行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制定学习的目标及内容,学生通过主动独立学习、与其他学生讨论及和老师之间互动,来探索问题背后的知识,可以对问题的过程或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研究及思路整合,培养自己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拟探讨PBL和LBL教学法应用效果,旨在了解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PBL教学的认识和评价,结合各种客观指标,对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育改革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模式提供实践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4级厚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4班所有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班为汉族班(分别为45人和58人),2个班为民族班(分别为47人和60人),共210人。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将所有纳入班级按顺序编号,由一名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个汉族班和2个民族班分为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组(PBL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组(LBL组),保证每组1个汉族班和1个民族班。确保进行研究的人员不知道分组情况,不参与纳入受试者的工作,也不参与以后的试验过程。对考试和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人员均采用采用盲法。
1.2.1 PBL组PBL组教学过程 ①教学前准备阶段:指导教师首先将参与PBL组教学的学生按照每组5~6人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设立系列问题,将问题印制成册,把问题册提前1w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选择本组相关的或有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图书馆查询或数据库检索来搜集问题相关的资料或解决方案,汇总问题的相关资料,准备解答或汇报的课件,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要参与并给学生指导。②教学落实阶段:在此过程中各小组可以推荐1名学生或老师指定学生来对汇总问题的课件来进行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完毕后,若有遗漏,本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给于补充。整个小组认定完全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如果有不同的见解或问题,可以提出并当场讨论,汇报小组要给于答复并讨论出结论,全部学习小组的问题汇总资料汇报完毕后,指导老师作最后总结。③教学评价阶段:PBL组教学后,学习小组的学生要反复思考研究所讨论的问题,修改并再次汇总问题课件,将修改后的课件在网站上供全体学生学习;教师对本轮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及总结,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1.2.2 LBL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做老师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模式,教师主要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1.3教材及教师 两组使用教材均采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王家良主编《循证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资料学生自己选择。授课教师采用抽签方法确定。
1.4教学效果评估 以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观指标,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指标。①主观指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后,对PBL组合LBL组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和LBL教学模式的认识、看法及意见和建议。②客观指标两组采用相同考试方式和试卷,考试均采用闭卷形式,试卷采用百分制,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组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的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进行两组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2014级厚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4班210名本科生,PBL组中92人,LBL组中118人。两组在参加文献资料检索练习、阅读文献练习、学习流行病学及对循证医学和PBL知晓率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线可比(P>0.05),见表1。
2.2教学效果评价
2.2.1考试成绩结果比较 对PBL组和LBL组各种题型之间和总成绩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总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表3数据表明,两组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PBL组和LBL组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促进参与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教学资源需求比较 见表4。
3 讨论
循证医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这一崭新的临床医学模式,强调任何决策都必须基于当前最佳研究证据、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患者意愿[4]。这与PBL在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开阔思路等方面不谋而合。在循证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既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
3.1 PBL教学法与LBL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PBL教学模式与LBL传统教学模式在设计理念、操作步骤、实施效果等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L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它比较关注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宽泛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虽然该授课方法可系统、全面地传授理论知识以及完成教师预定的目标,但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削弱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PBL教学模式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它将基础医学教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对医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医学生成为医学学习和医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医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推动者。该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循证医学思维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篇2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神经内科;学生住院总医师;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setting up the chief resident for students.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paid to the graduatesand postgraduates. Results Students chief resident of graduateswith higher scores in clinical skills than that of the unfinished graduates (P
Key words:Postgraduate training; Neurology; Chief resident for students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一科是一个集合医、教、研的综合型科室,每年培养出一大批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在科室学习期间是我科一线临床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我科部分科研工作。因此,提高研究生临床、科研水平,培养综合型人才是我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当前有一些神经科研究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处理突发能力欠缺,面对神经内科危急重症的时候,不能做出快速判断,延误院前抢救时间,不利于其医学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为了加强专科研究生快速识别专科疾病能力,提高急诊综合抢救水平,巩固专科基础知识,自2010年开始,我科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学生住院总医师”一职。5年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研究生21名,其中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共40名。现为评价学生住院总医师5年实施成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的研究生进行调查,评估完成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及在临床、科研方面胜任能力的改变(图1)。
1学生住院总医师实施方法与培养方式
1.1 准入制度: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和临床工作顺利进行,研究生在进入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前首先必须完成急诊或ICU 至少3个月的轮训;其次必须通过准入考核,内容包括神经科基本解剖知识,神经科查体,神经科诊断思维,神经科常见病诊治原则,危急重症治疗原则。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研究生方可进入学生住院总医师的轮训。我科设定轮训任期为3~4个月,任期间采用2人轮流倒班制。
1.2. 学生住院总医师临床能力培养:
1.2.1 急诊会诊专科患者:
急诊科是神经内科患者重要来源之一,如何快速识别专科疾病,降低急诊延误率是神经科医师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专科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学生住院总医师在二线医师直接协助下,可独立至急诊会诊、收治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联系影像科室行相关检查,或协助介入科医师行手术治疗,协调好急诊-影像科-神经科-介入科之间的联系以及患者转运工作,最大程度减少院内的延误率。
1.2.2 熟悉病房患者病情: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对每日新收治患者的病情要有全面了解,并掌握重症病区患者的病情,能独立解决一般紧急医疗事件,协助一线、二线医师完成抢救工作。
1.2.3 完成病房所有常规操作:我科除了训练学生住院总医师的临床思维,同时强调要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医师需独立完成每日病房所有穿刺术,包括胃管留置和尿管留置,同时能协助护士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协助手术医师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
1.2.4 学生住院总医师协作能力培养:除了临床的事务,学生住院总医师还需协助科务秘书完成日常事务。例如病房内周期性开展的文献复习和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等学习安排,要求住院总医师参与协调相关工作并在学习中起到引导研究生的作用,从中也提升自己处理临床病例能力。此外,学生住院总医师在晨交班时会即时对夜班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即时发现问题并修正。
1.2.5 学生住院总医师科研能力培养:我院神经一科承担多项科研任务,汇总了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神经影像、神经重症和急诊、神经康复等临床资源,依托此平台,对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医师需参与到科室的前瞻性研究,并适当进行数据管理。
1.3 综合考核 所有完成轮训的研究生,将对其专科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在轮训3个月期间,要求能够独立完成腰椎穿刺术30例,成功率在90%以上;能够独立完成深静脉穿刺术10例,深静脉穿刺成功率在80%以上。
2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针对毕业后研究生发放职业现状及临床水平调查问卷进行回访,针对在读研究生发放改编的胜任能力调查表[1]。
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两组基线比较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两组等级资料作秩和检验。
3问卷调查结果
3.1 学生住院总轮训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有效回收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70.3%。其中成功回访硕士研究生35名(77.78%),博士研究生10名(22.22%),共有29名(63.04%)研究生完成了学生住院总医师的轮训,部分研究生因其他工作任务而未进入学生住院总医师的轮训。我们根据学生住院总轮训的情况将调查到的毕业研究生分成“未完成住院总轮训组”和“完成住院总轮训组”,分别比较两组毕业生职业生涯的情况,见表1。
结果提示,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其毕业后就职三甲医院的百分率、以及从事神经专科临床行业高于未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而在临床水平评价方面,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在“穿刺操作能力”、“阅片能力”、“神经系统查体”三个临床技能得分高于未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
3.2学生住院总轮训对临床胜任力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针对在读28名研究生发放临床胜任力调查问卷,评价完成学生住院总医师前后其临床胜任力的改变见表2。
结果显示,我科研究生在完成学生住院总轮训之后,“医学知识技能”、“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得分”、“管理技能得分”四个胜任能力评估得分均较未完成轮训的研究生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4 5年住院总医师实施评价
4.1 实施学生住院总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研究生其毕业后就职于三甲医院以及大城市的比率远高于未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研究生。有研究显示,三甲医院更青睐于综合型的医学人才[2]。我科学生住院总医师培训计划是根据科室自身需求,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对其临床、科研等方面而制定,完成住院总轮训的研究生能够满足当前绝大部分三甲医院的需求。
4.2 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有利于其临床水平的提升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完成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后其临床、科研胜任力远高于未完成轮训的研究生。一项基于急诊医师的研究显示,参与规范化培训与否是其临床胜任能力的关键因素。而我科设立的学生住院总医师从临床考核,到临床培训其严格程度不亚于甚至高于一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虽然学生住院总医师轮训间期只有3~4个月,但在轮训完毕后仍要求研究生继续在相应的临床和科研岗位发挥作用。因此,通过5年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成效来看,我们认为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有利于其临床水平的提升。
4.3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有利于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 此外,我们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提示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正如前文所提到,当前大型三甲医院越来越青睐综合型人才,医患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吕玉波院长提出中西医结合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应是知识、素质、能力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因此,我科在培养学生住院总医师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其沟通和管理能力,以期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4.4实施学生住院总医师对降低院内延误率有积极作用 “时间就是大脑!”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开始,其最佳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6h,因此如何缩短发病到抢救的时间,和时间赛跑,挽救存活的大脑组织,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h内到达急诊后,需要急诊、影像科、住院部、介入室医疗人员四点一线的紧密配合,这其中便需要专科的医生来进行协调,最大减少院内延误率,而我科设立的学生住院总医师正好满足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担任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研究生还能极大提高自身应急水平和院前抢救能力,对其临床水平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不足与展望
根据对毕业研究生回访的调查结果显示,完成住院总医师轮训与否似乎对其科研能力未产生重大的改变。这提示我们在对学生住院总医师的科研能力培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我科要求学生住院总医师在轮训期间参与到科室的课题研究,但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和固定的指标,因此,在接下来的新一轮的学生住院总医师改革当中,将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科研素质,定期展开科研培训班,以加强我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期培养出全面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祥文.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提取研究 [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25-37.
篇3
【关键词】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
0 前言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数学对医学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研究基础,因此,医学在校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培养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数学思维素质的具备能够提升学生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不仅对其在校期间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支撑作用,而且将对学生今后的医学高端科研产生积极作用,现有的数学思维培养模式亟待改变,因此如何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数学思维培养,以适应医学科研实践的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在校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 培养模式
现代的数学思维素质的培养模式,应当具备创新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基础巩固,在课外教育中重视兴趣培养和数学建模训练,课内外的联合培养促进医学生良好科研习惯的养成,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医学问题时,能够主动的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去解决。
1.1 基础巩固
医学院校中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关键,常见的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学等,这些数学类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不仅不容易出成绩,而且不通过率也比较高,因此,医学高校在高数等基础课程的培养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医学院校数学基础课程知识的巩固培养,应当在原有基础课程的培养模式上进行改进,从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培养,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在教学实践中筛选总结,将不同类型的考核要点汇总建立题库,课程中增加题库训练环节,强化解题思路辅导,并通过互动讨论环节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基础课程的通过率,为医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1.2 兴趣培养
医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是不够的,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的在课余进行数学知识的获取。应充分利用课后访谈、学习小组、结对子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积极数学态度的形成[1]。医学生可通过数学兴趣小组和数W相关读书会,聚集中的数学爱好者,不仅可以分享数学相关的资讯、论文和书籍,还可以对生活中的数学实用案例进行讨论,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3 数学建模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概念和能力,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观念,增强学生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随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医学类院校也开始对数学建模训练模式进行了不同的探索,目前主要是数学模型的理论知识授课为主,虽然近两年增加了少许的学生实践内容,但学生练习的机会仍然很少,课程的实用性较弱。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训练应当进行改进,分别针对工具和具体建模过程,通过初级训练和进阶训练两个层面进行训练。
初级训练主要针对数学建模常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将数学建模过程中有可能使用的研究工具和主要方法进行,包括文献检索,数据的收集、整理、样本容量的确定、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Matlab,SPSS, SAS,Latex,Excel, Adobe Reader等软件。医学生可借助高效的数学软件和高速的计算机对医学问题进行反复地模拟,我们通过在建模训练中文献检索和统计工具的专题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建模竞赛中,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课题的信息背景,并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统计软件,促进了建模问题的解决。
进阶训练主要针对建模题目进行专题训练,通过数学和医学联合导师组的建立,指导学生对医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对建模的流程有了了解,教师也可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进阶训练有助于医学高端科研思维的培养,为学生自主的运用数学思维素质和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医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小结
总之,在校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应当顺应科研需求进行改良调整,根据医学生知识结构和不同专业需求出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巩固医学生的数学基础,其次,通过兴趣小组和读书会加强数学兴趣的培养,最后,通过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建模专题训练等逐级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1.1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认识混乱[2]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毕业生在学书面考试成绩即为对该毕业生进行的质量评估,或者仅对教师作教学评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即反映其学生水平高低;另一方面,部分高等医学院校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仅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率和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故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放弃一些不足项目,使评估流于形式,丧失客观性。这样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及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都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1.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方式单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体现多方面标准,而现阶段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仅采用毕业生参加的各类理论考试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虽然部分院校也会在实验室举行实践考试,但这都不能体现毕业生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往往不能用上述方式进行评估。
2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收集各类信息。
2.2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能够准确体现被评估者的情况,并且各指标间要求无重复、无矛盾、无因果关系。
2.3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制定尺度应适中。定量指标易操作且较为准确,但不宜体现被评估者的自身特色;定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比较来把握被评估者发展的趋势,便于指出改进方向,但不如定量指标易操作。所以应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可比性原则通过观察评估结果,可获得明确结论。该结论应能反映出各毕业生的不同属性,使评估者能够就各指标的结果相互比较。
3评估标准的建立
新标准应符合上文所提出的四原则,能反映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以上原则,在汇总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对毕业生进行评估从四方面进行:职业价值主要包括了政治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医德医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与人协作能力、同学或同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力;学习和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在校学体情况和论文、科技及受表彰情况。
4评估试运行
4.1确立评估对象
从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53名学生作为评估对象。
4.2确立评估内容及区分评分等级
评估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习和工作业绩,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评分级别共有5级,分别是优秀(5分)、良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差(1分)。14项评分指标满分为70分。
4.3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安排在被评估人就业后的第6个月,以便用人单位对被评估人有充分的了解。参加评估人员包括在校期间曾教授过被评估人的各教师和用人单位被评估人的科室主任。其中问卷收集分两部分: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问卷,统一由所在系部主任收集并确认;用人单位的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由医院医教科主任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4.4收集评估问卷
此次评估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144份。该次评估问卷回收率为94.1%。
4.5评估结果
4.6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都达到良好程度,其中政治素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在校学体情况领先于其他指标。但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和论文、科研及受表彰情况总体评分稍低,说明这3项有待加强。另外,有少数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表明这2项发展不均衡,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加大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篇5
1.1逼真的案例容易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侧重与学生分析和讨论,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独唱”。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床医学工作中每天接触的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例就是案例教学的最好素材,因而也最早应用于医学教学中。
1.2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如上所述,PBL与CBL均很适合医学教学,将两者相结合更是相得益彰。通过呈现典型的案例,并在案例引出思考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既使学生获取事实性知识,也能更好地掌握理论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决策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2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本科实习教学的实践
2.1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宜在实习阶段开展
一般医学教育分三步走:理论课—见习课—临床实习。大学扩招后,理论课一般采用大班教学,每班学生100人左右,见习课小班教学,学生在35人左右,而教师只有一位,学生多、教师少,任课教师教学任务较重,难以一一解答,评判每位学生的学习研究情况。学生在没有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很局限,不易于开展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应以传统教学为主。实习教学则不同,每批来科室学习的学生只有8-10位,科室全体医师都可以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师资较充足,可与学生多作交流,每次的议题可以分教师或分组担任,以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目前,各实习科室的软硬件配套设备完善,实习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任何一台工作电脑的PACS系统、文献库、病理查询系统、检验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查阅资料、随访病例、手术记录,以解决疑难问题,了解疾病的新动向,便利又快捷。
2.2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2.1病例的选取在医学教育中,“案例”通常称为病例。病例组织的好坏是病例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重视病例的组织和选择。病例可先由实习生初步选取、再经指导教师筛选。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习期间,我们鼓励实习生多动手操作、要求他们完成一定量的影像报告,并培养他们对病例追踪随访的习惯、从而印证影像诊断的正确符合率。因此,实习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以真实的病例作为病例教学的素材,而且是必须有病理结果或经过临床证实有最终结论的病例,并由实习生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作为平时作业定时交由指导教师审阅。病例随访、制作均由实习生完成,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并将临床、影像、病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影像表现,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但实习生的经验阅历尚浅,所选取的病例未必符合教学要求,需要指导教师把关、挑选。如果选取的病例不适合全科讨论,则由实习生本人阐述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由指导教师给予简单补充与小结。
2.2.2问题的提出针对选取好的病例,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临床经验,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使之贯穿于整个病例,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引导实习生进一步探索与思考。如选取的病例是发生在桥小脑区的听神经瘤时,可以从听神经的解剖特点、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点三个方面提出问题,由实习生复习课本、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汇总,在原有的多媒体课件中,让实习生将解剖、病理改变与影像表现相联系,加深对听神经瘤的纵向认识,使实习生迅速掌握听神经瘤在X线、CT、MRI的一套表现。同时,还可以横向比较其他好发在桥小脑区的常见肿瘤,如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的一些特征,向实习生提出鉴别诊断思路,开拓临床思维,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在制作专题的全过程中,一切应以实习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只发挥辅助作用参与其中。
2.2.3病例汇报每两周举办一次病例汇报,每次选取3-4个病例,由实习生汇报病例、全科进行讨论学习。首先由制作课件的实习生讲解自己选取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阐述病例的临床表现、体征等相关检查、影像表现,并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汇报后由参会的其他实习生、研究生、初中高级医师等逐级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再由主持的实习生揭晓病理结果。若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合,则分析重要影像征象,总结出影像诊断要点;若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合,则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好鉴别诊断,从而不断提高影像诊断水平。通过定期举办的多媒体病例汇报、师生共同学习讨论病例,进一步调动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了对影像表现及诊断的理解,明显提高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实习生发言的积极性和水平提高了,年轻医师临床诊断的思维更加宽广、分析的条理性更加清晰,而且为科室的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达到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
3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篇6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潍坊医学院2005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至6班选修临床药理学的学生,共193人,1到3班为实验组98人,4到6班为对照组95人。所有学生均已完成了全部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包括药理学。
2.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药教材《临床药理学》第3版,徐叔云主编。相同章节由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同一教师任教,授课进度相同。
3.方法。实验组教学病例分析为主教师引导和讲解为辅,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期末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法调查应用效果。
二、内容
1.教学方法。对照组临床药理学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师对内容给予详细讲解,每章6学时。实验组采用病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1)首先教研室组织所有授课教师集体备课,根据章节内容和教学目的选取典型病例,包括疾病典型症状、体征、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等情况,对病例进行适当的修改。(2)按课本内容简单讲解相关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2学时。由于学生还没全面接触临床课程,对有些疾病的症状、体征、检查等不很明确,另2学时中抽部分时间对病例进行讲解,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指出参考书目及文献供课后查阅。余2学时学生展开自由辩论,以问题为中心,探讨、思考药物使用是否合适,注意问题等,根据辩论的积极性和观点进行计分,计入期末总评成绩。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并答疑,每章6学时。
2.考核方式。(1)考试:期末均开卷考试占90%,对照组试题以知识点的原理论述为主,加部分病例分析;实验组病例分析为主,加部分理论题。平时表现占10%。(2)调查:要求实验组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如实写出对新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建议等。(3)访谈:随机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学生,召开座谈会,面对面交流,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教改方式的意见、建议。
3.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成绩。对照组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很难将所学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实验组学生理论题解答有自己观点的陈述,病例分析较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不及格比例两组比较P<0.05。
2.调查结果。学生对新教学方法满意程度高,所有学生都认为能提高与他人协作能力和课堂发言能力,只是提高的程度不同,对照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较少,实验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率达95%以上。对用药不当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大部分学生认为会在工作中引以为戒,提高了责任心。大部分学生认为新教学方法涉及面广,对将来的工作非常实用,这种以案例引发思考,自由讨论的方式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增加讨论课的次数和质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3.访谈结果。由学生座谈总结该教学模式的优势有:(1)自己查阅文献并汇总、分析、辩论,加深了印象,复杂的药物作用和相互关系变得简单明了。(2)提高了课堂发言积极性和能力,为以后各种面试如找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3)查阅大量图书文献、网络资源,掌握了如何获取和使用现有的资源、信息。(4)全组人员共同协作,培养了与他人共同工作、共同进步的能力。(5)用药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对内心触动大,提高了工作责任心。但是,也有学生持不同意见:(1)时间不充足,课后查阅文献耗费时间多。(2)讲课不生动,部分教师对案例分析不透彻,讲解教条,形式单一,学生和教师间不能互相自由交流。(3)内容完全局限在现有的病例中,学科新进展方面介绍太少。
四、讨论
篇7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本校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9)采用提问式复习法教学,对照组(n=80)采用传统复习方法教学,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学生无选择偏倚。除了复习方法以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考核内容、授课教师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方法实验组具体实施步骤(1)按计划讲授理论:在实施前,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讲解理论知识。(2)设计问题: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提问时要避免使用质问的语气,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并将对话双方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学生会因感到被尊重而主动参与到对话中来。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创新。比如知识点“乳牙出齐的年龄”,设计的问题是“幼儿补充维生素D应补充到几岁?”,引导学生思考。(3)布置任务:每次理论课结束,要布置下堂课提问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课后预习掌握。(4)课堂实施:每次新课前,随机点名请学生到讲台上回答提问,避免在座位上回答时有其他学生提醒的弊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关联的知识点,也要随时提问。(5)记录: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情况在花名册上做好记录,对于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要求再回去复习,下一堂课的课间要求他们继续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6)教师点评:学生每次回答完问题,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提高。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2)考核通过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采用的试卷相同。为避免改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测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接轨,全部采用选择题型,成绩采用百分制。(3)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六个问题。学生给予评分,每项勾选“是”得10分,“一般”得5分,“否”记0分,汇总两组学生的得分。(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结论一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整个学期实验组学生学习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结论二理论知识考核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结论三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示教课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儿科护理学教学的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前回顾复习,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念书配合,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提问式复习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上的重、难点问题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改变教师总结复习的模式。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提问式复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1.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课时安排较紧张,教师平时很难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通过随机提问式的复习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果没达到,教师应调整计划或授课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可以让人的记忆更加敏锐,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任务,对于缺乏自律的高职学生而言,是给了他们适当的压力,以此督促其在课后自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会逐渐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3.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所接受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授课,他们很少有机会站在大众面前发言,导致部分学生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表达存在障碍。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进行提问式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回答问题。刚开始进行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因为害羞、紧张等因素,无法有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比较自然地站在讲台上表述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以此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4.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提问式复习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全面、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尽管已经讲明了重点、难点,但教学环节单一,形成了课堂教师讲、课后学生不复习、课终忙考试的“填鸭式”教学。学生面对烦琐的基础知识常常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疲于应付的困境。而提问式复习法使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复习不再是教师的总结,而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在解答和总结环节中,教师不只是复述、强化教学重点,还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的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总之,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提问式复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式复习法教学提升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性,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杨艳婷 单位:梧州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40-44.
篇8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黄河科技学院2010级毕业生与2011级实习生,其中收回有效的调查结果包括毕业生58份、实习生75份,此外还包含对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针对毕业生与实习生采用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就业与实习的态度认知、就业地域倾向、自我认知、就业行业选择等方面问题。为避免调查者受答题顺序效应的影响,我们特意将各类因素相关问题进行交叉设计,针对毕业生与实习生,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问卷,在2014年5月和6月分别对实习生与毕业生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将调查结果汇总于Excel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多数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充分,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让学生面对就业太过于理想化,在给“选择工作单位的因素影响程度的排序”的问题中,学生的综合排序结果是工资和福利待遇高低、晋升机会、单位所在城市的发达情况、是否有编制等。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已超过现实,就业期望值太高。
(二)大多数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规划,少数学生职业目标模糊,对就业的准备不够充分
1. 学生的规划不足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校的学习规划,在大学的几年生活中只有少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大多数学生学习不能自主,导致就业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满足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是职业规划,有不少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到实习甚至毕业了才认识到这一点。
2. 学生对就业的准备不够充分
首先,学生缺乏全程化与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在调查中有学生就建议学校加强全程化与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把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其次,民办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差,在“你认为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实习需要”的问题上,有48%的学生觉得有一定欠缺;最后,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实践项目较少,68%的实习生在实习前没有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98.3%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很重要,必须有”,32%的学生希望学院为实习提供的帮助是“增加实习就业前培训指导”,这都表明学校开展的实践项目或实验课程针对性不足,导致学生很少参加必要的实践项目。
(三)不少同学在就业的选择上有大众化趋势,普遍存在盲从现象
出现大众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就业提前准备不充分,临近就业时盲目跟随。调查中,有48.3%的学生在大三才开始关注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仅36%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提前关注就业信息,说明学生进入就业状态的准备期晚、时间短,这是学生因提前准备不足而出现“盲从”选择的关键。(2)选择就业单位出现“一窝蜂”涌向经济发达城市的现状。在就业单位区域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线城市,高达75.8%的学生初次就业不愿选择在城镇发展,更愿意去经济发达地区。(3)只有个别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他学生均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有74.1%的学生选择“不管是否满意,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只有10.3%的学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
(四)面对就业大军,学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大学生是刚从大学这个象牙塔走到社会的年轻群体,他们在就业问题面前总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选择工作单位的时候,要考虑单位的所在地、单位性质、工资福利、晋升机会等;调查结果中有25%的学生在“假如你有恋爱,你选择工作地点时会”的选择中选择“一定要找同一个地方的工作单位”;另外受家庭因素影响就业选择的学生也占了很大比重。
三、对策研究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形成,并不完全是学生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评价、国家就业政策、工作环境的差异、收入不平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不能仅凭借学生自身的能力,院校与社会政府也要投入进来,只有整个社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就业难”的现状才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中有所改善。
(一)院校方面
1. 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提高知识转化率
据统计: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断层及不稳定的问题,是全国所有民办高校都面临的最普遍、最突出、对教学质量制约最大的问题。面临如此挑战,民办院校一定要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稳中求进,高效率地探索出能够高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道路。根据医学检验的专业特点,民办医学院校应把培养目标放在检验技师的培养方面:(1)精选专业课程,突出专业特点。检验技师的工作特点是专业性强,院校要针对这一特点开设专业课程,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2)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点,旨在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调整选修课方向。选修课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对学生起到了多角度思维的作用。医学检验作为医学专业,院校还应该单独开放医学类选修课,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专业技巧。
2. 增强就业指导与教育,拓宽就业渠道与服务
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是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的关键,学校对学生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教育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拓展自身素质,提前进入就业与择业的状态。学校提供的就业渠道在学生的就业选择中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学校提供可靠的就业渠道与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民办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点完善对就业渠道的拓宽能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 加大对创业学生的扶持力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面对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有不少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学校要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积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增加对在校期间创业学生的扶持,在各方面综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二)学生方面
1. 认清就业形势,关注职业发展,端正就业观念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已经让人有目共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领悟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待工作有热情、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避免“眼高手低”的陈旧观念,既要建立自信又不能妄自菲薄。
2. 打好专业基础,学会知识拓展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在学校期间加强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的锻炼的同时积极关注与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开拓视野、发散思维。
3. 多种择业方式,实现自主就业
面临就业时,学生需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改变传统理念,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多种形式就业成才。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深造是个十分明智的选择。
篇9
1 构建病理技师职业标准的必要性
1.1 构建病理技师职业标准是用人单位选拔、任用和考核病理技术人员的需要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法院法医、医学院校等单位均设有病理技师岗位,尤其是综合性医院都有病理科,其开展的常规病理技术工作有A、B、C 三项:即尸检(Autopsy, A)、活检(Biopsy,B)、细胞学检查(Cytology,C)。目前普遍存在病理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医院病理科医技不分,无专职病理技师,大多是由护理或检验专业转岗甚至非医学专业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近日首次的《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数据报告》显示:在2013 年6 月至2014 年5 月期间,上海共有136 家医院以及医学检验所开展病理检测业务,而在填报数据的105 家病理科中,从业人员共计895 人,其中病理诊断医师423 人,技术员389 人;目前缺口医师近180 人,技术员缺口211 人,医师和技术人员缺口近1/3。
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病理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已在岗人员没有考核和评价体系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即病理技师职业标准。通过这一标准,确立行业准入制度,使病理技师的工作规范化和条理化,进一步划分病理技师的级别,明确职业考核和评价体系。
1.2 构建病理技师职业标准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及相关机构、医学院校等单位的病理技术人员岗位对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日益增加。2009 年3月卫生部颁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内明确指出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建立病理科,病理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病理诊断流程及支持保障的需要, 其中病理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1-2 人配备,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疗机构应适当增加,病理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 的比例配备。构建病理技师职业标准体系,建立一支稳定、完善的病理技术人员队伍,是病理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有力保障。
1.3 构建病理技师职业标准是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满意度需要
病理医师被称为诊断疾病的法官,但是技术人员的工作尚未得到重视,岗位职责不明确,缺乏考核和评价标准,严重挫伤病理技师的积极性,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病理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打折扣,病理技师工作热情不高,事业心不强,队伍不稳定等,工作强度高,压力高,风险高的三高和社会地位低、工作成就感低、工作满意度低的三低现象同时存在。病理技师们在压抑的职业意识下,难以担负起病理技术工作的重任,影响了医疗质量及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要改善这一现状,急需建立病理技师职业标准,以确立其独立的职业地位,增强其职业归属感,进一步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使他们通过努力能逐步达到相应的职业标准等级,拥有晋升的机会,所属单位也应根据相应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待遇,以增加他们的职业满意度。
1.4 构建病理技术员职业标准是专业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指南针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正规病理技术专业的院校,在教学上仍处在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状态。很多单位只能选择检验或护理等医学相关专业人员,短期跟师学徒培训后从事病理技术工作,甚至没有医学背景或无学历人员也安排从事病理技术专业。在继续教育中权靠自觉,尤其在中、小型医院规模小,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构建病理技师职业标准,是高职院校设立病理技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开展培训的依据,为病理技术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指明方向。
2 构建病理行业人员职业标准的依据
2.1 我国职业标准的开发的理论依据
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 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1986 年, 英国政府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CVQ),参与并帮助国家产业指导机构开发国家职业标准,规范国家的职业标准体系,其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NVQ)证书是分等级的,分别按工作职能,工作任务和技术水平高低这些因素进行考核。澳大利亚目前建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框架体系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实施认证系统。澳大利亚认证框架(Australian Recognition Framework,ARF)由12 个义务教育后资格等级组成(其中包括6 个职业资格等级的专业证书)和认证标准,各行业根据全国统一的框架体系负责制定本行业的具体能力标准,集成培训包。英国学者Bob Mandfield 和Lindsay Mitchell 根据对许多职业的研究,将职业标准的开发过程确定为6 步,一是明确基本目标,二是工作角色分类,三是确定功能单元,四是划分能力要素主题,五是确定操作标准,六是确定范围说明。我国职业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1993 年才正式提出职业资格制度。为将职业标准制定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规定了国家职业标准的研发程序。
2.2 病理技师的岗位职责
构建病理技师的职业标准,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能。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二大类第5 小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中将病理专业技术人员划分为病理科医师和病理技师。病理技师的岗位职能概括为五项,职责一:承担各种标本(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的接收、登记、编号及记录,制作切片、涂片或标本,标本、切片和蜡块的归档和保管等常规技术工作;职责二:染液、试剂的配置,仪器设备的清洁维护和调试保养;职责三;开展病理新技术和拓展新业务,提高操作技能;职责四:密切配合各级医师进行病理诊断、科研及教学工作;职责五:协助上级,指导低年资技术人员和进修人员的工作。
3 构建病理行业人员职业标准的基本路径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较其他研发方法更为全面、详细、适用,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病理技师的职业标准。因此,本研究拟使用该《技术规程》的方法对病理技师职业标准进行构建。首先,成立病理技师职业标准的专家研发工作组;其次,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法院法医、医学院校中开展病理技师职业调查和职业分析,充分掌握该职业的各类情况,以及该职业从业者所必备的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将调研结果汇总、整理、梳理和分析;再次,召开职业标准开发工作研讨会,运用目标导向项目的开发方式,进行细致的商讨并确定基本组成内容;最后,编写病理技师职业标准。
篇10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中药学考试模式改革。方法将2013级2个中医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传统班,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评价该考试模式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在满意率方面显著高于传统班(P<0.01);期末考试成绩高于传统班(P<0.05)。结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中药学考试改革能显著提高学生中药学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考试改革;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后的又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中医学专业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的中药学考试存在着题型单一、呆板,不外乎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考试方式多采用期末“一锤定音”的闭卷考试,以一份80题左右,120分钟完成的试卷成绩作为结课成绩;考试模式忽视过程,偏重分数,忽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偏重于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学与用严重脱节。由此形成了一个学生考前几周通宵达旦死记硬背课本和学习笔记,考试蒙混过关,假期基本全忘的怪圈。这样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体现不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甚至会导致个别学生铤而走险,试图通过作弊蒙混过关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以及Internet已在高校中全面覆盖的新形势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络化考试是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1]。基于目前的中药学考试的现状和Internet的优势,我们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建设中药学网络课程,尝试着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中药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探讨,希冀为信息学模式下中药学考试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试验于2014—2015第一学期启动,分组前对2013级中医学本科1、2班同学的中医诊断学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班学生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遂随机将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传统班,为排除因教师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影响,采用合堂授课的方式。
1.2教学方法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即时网络学习,即时生成学习成绩。只需学生向任课教师提出申请,任课教师审核批准之后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即可。学生可在线查阅学习材料,接收课程通知,向老师提问,提交作业,完成在线测试;教师可向学生学习资料、答疑解惑及布置与批阅作业,并通过系统的自动统计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系统统计的学生登陆情况、提问情况、测试成绩以及教师批阅的作业成绩等,给出学生平时成绩,进而搭建起集学习积极性评价、探究积极性评价、作业成绩评价和在线测试成绩评价“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形成性评价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学习积极性评价将根据学生登录网络课程次数、在线时长、阅读课程通知次数和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堂课向学生说明登录网络课程次数、在线时长、阅读课程通知次数、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四个环节100分需要达到的目标。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给学生的每个环节进行赋分,四个环节的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20%。
1.2.2探究积极性评价将根据学生在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向教师提问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课程讨论区回文次数、课程讨论区被回文次数,综合评价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在第一堂课给学生设定每个环节100分需要达到的次数。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给学生的每个环节进行赋分,四个环节的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30%。
1.2.3作业成绩评价将根据学生从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交的在线作业成绩生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在线布置作业,一般不少于四次。作业要难度适宜,既有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作业,也有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业。按百分制在线进行批阅,取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20%。
1.2.4在线测试成绩评价将根据学生从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的在线测试成绩生成。教师掌握好在线测试的次数,一般每章结束后测试1次,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每题1分,学生提交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成绩,学生根据成绩,可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各章测试成绩汇总,算出总分后,按百分制折合成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3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学生满意度分析2班共发放99份问卷,收回99份,回收率是100%。实验班51人,满意的44人,学生满意率为86.27%,较传统班(48人,32人满意,满意率66.67%)有显著性意义(P<0.01)。
2.2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班,90分以上5人,80~89分18人,平均分76.04分;传统班,90分以上3人,80~89分4人,平均分69.56分。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班平均成绩及及格率较传统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分析原因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敦促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关。我校《中药学》网络课程于2011年底通过了学校的验收,成为校级网络示范课程。学生登陆后可看到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等模块。其中教学材料模块又包括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材料、中药学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精彩授课视频,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的全程授课录像等。并且建立与许多免费的网络资源的链接,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制作的“中药学网络课程”等。学生可随时登陆,查阅资料,查看最新课程通知,完成课程作业和在线测试,向教师提问或同学间进行讨论。对因特殊情况耽误课程学习的同学可在线或下载教师授课视频,以及时跟上学习进度。
教师可课程通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并布置作业、在线批改作业及进行限时测试等。教师可将学生提问比较多的问题拿到课堂上统一解答。该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考试成绩更为合理。如探究积极性评价环节,学生要与教师、同学在线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前提是认真地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就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积极性评价环节,敦促学生经常登录教学平台,查阅学习资料,改变学生下课上网玩游戏、看韩剧的现状,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成绩评价环节可强化重点、难点问题;在线测试成绩评价环节,按章节在线测试,有时间限制,避免学生临近期末再做,避免出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2-3]。该考试模式改革将极大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可改变以往“粗暴”、“一锤定音”的评价模式;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无纸化的特点使其前景无限广阔。中药学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全国中医院校、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学习中药的人数很多,若推而广之,必将使很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永华.网络化考试的题库建设及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13,10(10):57-60.
[2]刘利丹,王德山,刘慧慧.关于建立网络化考试平台优势与不足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