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教育界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注重教学反思在教育改革及提升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的作用,而我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作用。[1]因此,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反思性教学”及培养“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切实做到有效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六项目标比较具体,也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做了描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反思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不足,也要总结课堂中自己的优势,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打造更为活跃、高效的课堂。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并且学会在实践中评价自身教学活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内涵的分析
(一)反思性教学
在西方哲学范畴中,反思主要是指人在精神方面进行内省和自我活动的一种方法。而反思行为则是人类在面对问题及反应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其与理性、逻辑性解决问题相比,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人的问题意识,更涉及人思维发展,人在活动中的一种责任感及坚持不懈的精神。[2]而“反思性教学”则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进行更为理性的思考,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思考的过程。同时,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的职业知识,促使自己的行为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方面更为有效。“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一种进行自我批判的精神,要能够在较为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要善于对自身进行批判和检验,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自身更为鲜明的教学风格。
(二)反思型教师
所谓“反思型教师”,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行动和研究,主动探讨、发现和解决自身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的问题。换句话说,教师要能够将“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联系一起,在教学过程及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促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学习型及专家型教师。同时,“反思型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主动评估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更为客观、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学原则。“反思型教师”要学会教学,不仅要培养自己对教学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态度,还要善于总结和掌握教学技巧,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性认识”。
三、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
(一)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对话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是教师能够传递给学生的,但是却不能将知识真正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其自己建构教师传递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而不是成为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或者仅仅是盛放知识的容器,其应该是以更为积极主动、课堂主体的身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样,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传授者。[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更为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要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与学生对话,促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也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对教学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注重
教师是一门艺术活动,但也是极具科学性的。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教学个性以及不可控性等特点反映了教学的艺术性,而教学中可控性、确定性及教学的规律性又反映了其科学性。进行“反思性教学”及成为“反思型教师”,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艺术性,更要善于把握教学的科学性,将教学看作一门具有科学的艺术活动。[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也要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促使枯燥的传播知识过程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及实际教学过程,采用符合学生及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教学过程将会成为一门艺术,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并且极具个性化。
(三)“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师”主张人人都是研究者
“反思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教学过程通过内省和心理活动,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及教学质量的。如果仅把教师作为知识的灌输者,那么教师则成为重复完成牟总固定操作程序的教书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反思型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研究者,就像教育家斯坦豪所提倡的“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5]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教师的研究和反思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活动,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思考和批判,认真对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以主要问题为切入口,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观察,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篇2
“教育方法和课程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同工商业方式的变化一样,乃是社会情况改变的产物,是适应在形成中的新社会的需要的一种努力。”当前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中,围绕着怎样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以及怎样在教学中应用“反思”的讨论是一个新兴的话题,也是高中英语教师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新尝试。
一、反思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兴起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 很快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反思性教学”也称“反思性实践”,源于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1933 年在How We Think一书中提出的反思性思维概念,后经另一位美国思想家Schon 的发展,在其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中正式提出。作者对传统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动以及内隐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使之得以完善。他指出,这种反思型思维在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反思习惯,以便从事理智行动,要提供这种能够培养反思型思维习惯的教育,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反思型探究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在教师专业化运动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反思的内涵和意义
对反思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观点,洛克认为“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者指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美国教育理论家Dewey认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Schon(1983)认为,反思是指专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尽管他们对“反思”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反思是对自己观念和行为的再思考。从而我们可以导引出“反思型教学”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思考,并及时调整自己,创新教育理念和活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反思型教学,促使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还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问题进行探究和处理的能力。
三、英语课堂中的“反思”艺术
1、备课中的反思
备课是讲解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首先,要对课堂计划进行反思。计划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否在满足学生知识渴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其次,要对教学方法与工具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是否与所讲内容相融合,有没有缺陷与障碍,教学工具是否新颖、适当,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是否灵活、纯熟,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对课堂语言设计进行反思,怎样表述与讲解重点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等等。这些都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必要准备,这是教学理念、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提前预演。 转贴于
2、课堂中的反思
教学活动是个复杂的活动,在课堂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实时反思并及时做出适时应变的能力可以说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标志。首先,在讲课的同时对自己的课堂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进行适时的调整尤其重要。课堂话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恰当的教师话语起着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语言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以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课堂互动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话语的反思与调整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与否。其次,加强对学生动机的积极影响。动机被公认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设计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增强学生的自信,更要通过浅显易懂的教学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学教师应充分发挥某些策略在激发学生动机方面的潜在效果,使用尽可能多的策略来激励学生,并要有意识的在学生中培养团体动力。”以此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获得长足的进步。另外,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回答问题的活跃度与正确率,自觉的调整讲课的艺术与节奏,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到寓教于乐,人性化教学,在与学生互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3、课堂后的反思
课堂后的反思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对课堂的情境在头脑中再现,寻找不足与缺陷,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与步骤。二是通过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三是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要尽可能的全面,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与沟通,把他们的希望与要求都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下一步教学的依据。四是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的测评成绩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有效检测,能从侧面反映出教学的效果。虽然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却可以成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窗口,细心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测评中找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与学生学习的漏洞,为下一步教学找到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四、“反思”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切忌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反思的目的就是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实践不断的修正,日益与学生的需求相靠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问题在于,当现实要求我们在众多的方法与措施中做出选择时,我们要及时、果断、坚决,至于选择的对与否,在实践中再进一步的反思,经过反思——改进——反思的无限循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才能在无形中得到加强与提高。
2、切忌一日曝,十日寒
篇3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71
引言:音乐艺术主要是以人声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这门艺术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是不同的。它天生的长在人体的内部。
(1)音乐学习步骤的简单化声乐学习方法的复杂化(模仿)
(2)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的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感知、审美活动,它有赖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包括动作的,语言的,想像的,画面的,符号的,情感的等。如果把音乐片断化、局部化,难免有分割之嫌.孩子无法从中获得一个整体的完整的享受,可能会导致儿童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二、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认知、审美、情意目标如何运作?教师们如何合理地进退,何时走向中心,处于“前台”,何时退向边缘,处于“后台”。这方面的问题不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独有问题,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在欣赏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发问过多,控制过多。教师在幼儿面前往往充当的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在教师频频发问、频频抛出思考的线索的情况下,儿童主宰自己头脑、主宰自己思想的权利也被老师们所殖民。
三、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儿童”的反思
儿童作为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提供的多种欣赏辅助手段的包装下被一些音乐以外的东西所吸引,因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游离于音乐之外,并没有融人到音乐中去。此时的音乐成为儿童活动的一种背景而不是主体。要让儿童成为音乐欣赏中的儿童,让音乐和儿童融合在一起,处于交融状态,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使儿童回归音乐本身,不再在音乐的边缘徘徊。
四、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师幼关系”的反思
传统的师幼关系是以“控制一服从型”为主的,这实际上反映出教师作为成人作为制度规范的代表对儿童的一种“教化”和“征服”。幼儿作为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们不就是常常说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吗?教师和儿童在活动中应该是相互建构、共生互长的。儿童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升日益精细化、丰富化、多维化,教师则通过对儿童反馈的敏锐的觉知和借鉴达到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使师幼双方都能达到一个新质的生成、飞跃。
五、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六、音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理论传授,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审美、修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也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儿童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音乐素质等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此外,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
总之,选择音乐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七、建立“互动”新型师生关系
“互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成为师生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关系的代言,被提倡应用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幼儿园音乐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参与性的特点。
八、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幼儿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诱饵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幼儿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幼儿对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幼儿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诱饵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幼儿的教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使学幼儿会学习。大班自我意识较强,音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伴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出版社、中国教育杂志社、
《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著、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课题 科研 构建
教育研究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正如有专家提出的“教学就是研究,教师,尤其是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科学研究者。”为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引导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实践,并逐步成为一个自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真正“让科研走进教师,让科研走进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选择适合园情的科研课题
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海安县胡集镇中心幼儿园在2002~2006年间,先后主持了课题《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启蒙与发展的研究》和《农村幼儿艺术教育在一日活动中整合的研究》。我们将课题定位于以挖掘农村自然资源潜在的艺术教育价值为宗旨,把艺术教育与一日活动的诸要素组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以环境来熏陶、以活动为载体,不断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形成了一日活动艺术化、艺术教育全天化的特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又深入思考了应如何将课题研究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深入。我们认为,做课题研究应该“小题大做”,“小”指的是问题的范围比较小,“大”就是要花大力气把它做深、做透。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需要的是“挖水井”的精神,而不是“挖土坑”的做法。
考虑到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教师的美术专长、幼儿园良好的美术氛围、以往艺术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将课题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浓缩,确立了以《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为“十一五”研究课题,旨在挖掘和整合园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历史积淀的研究成果纳入新的研究之中,以审美为中心,用艺术和美作为手段,以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为目标,从而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深化幼儿园以美术为主的艺术教育特色。
二、制定有利于课题运作的管理网络和制度
课题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合理而严格的制度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化、有序化。为了让科研走近教师、让科研走进教学,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1.构建课题研究管理网络,保证课题研究稳步运行。课题研究是创建办园特色的基本保障。在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后,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就要抓好科研管理,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科研管理网络,层层把关、层层落实。江苏海安县胡集镇中心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如下:幼儿园科研中心组(由正副园长和美术专长教师组成)、各年级中心组(由各年级组长组成)、承担研究任务的各班教师。开学初,各年级组长将总课题目标具体化,分析出各年龄段的研究目标,各班教师再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将目标细化,并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以课题实施为背景,让教师彼此间开展沟通与合作。
2.构建合理的教研反思制度,将教师零散的、内隐的、偶发性的反思活动书面化、外显化、经常化。我们采用“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中,从而让教师有机会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反思上过的每一节课,考察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如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形成独特的趣味美术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自己在教学方面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还有哪些突出的问题,等等。同时,还要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策略,并将反思的结果写在专门的反思记录上,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例证。
3.构建研究问题公示制度。为了让教师进一步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并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时提出来,以促进彼此间的学术沟通与交流,我们围绕具体的科研课题及日常教学活动的展开,建立了教研问题公示制度。事实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相互讨论的过程更是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公示制度不但能促进教师个别性的学习,还能促进他们的组织性学习。
同时,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们还举办了“教学反思千字文”竞赛,激励教师总结并表达自己的反思成果,并展示给大家分享。幼儿园规定,教师要结合课题实施的情况,在每次召开的分组问题公示会上每人至少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一些具有见解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如一些小组成员难以把握的问题,就可以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法,提到全园性的科研骨干会上去分析探讨,以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或每月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专门组织骨干教师一起讨论分析这些问题;若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问题,还可以请有关专家来园讲座或通过网络求助解决。
三、提高教师进行课题实施的能力和技巧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面对孩子的行为、面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展观察,也不知道要研究些什么内容,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的、直观的问题,而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他们去做研究,就有些强人所难;此时,如果制定量化措施给老师施加科研压力,就可能会给他们增加许多难以承受的重负。我们的做法:一是通过上研讨课,不断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技巧;二是建立组织性学习机制及在职校本培训机制,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参与科研,而不宜给予太多压力;三是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料、信息和业务杂志,以丰富教师的内涵素养;四是要求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参加教科研培训,以拓宽大家的视野。
四、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
课题研究是严谨而务实的,它追求理论层面的提升,但不应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而应该与日常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的内容相融合,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相整合。只有这样,课题研究才会真正找到它依附生存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江苏海安县胡集镇中心幼儿园的《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的研究》为例,在以往,我们总是把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分得清清楚楚。美术教育作为教学内容,和一些生活内容是截然分开的,除了教育活动中专门的美术教学之外,另外的活动环节中几乎不包含任何艺术教育的成分。在新理念的支撑下,我们尝试让幼儿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再将建议付诸实践,看是否可行。比如,让幼儿玩捉尾巴的游戏一般是由老师编好尾巴再让他们进行追逐,孩子们在玩时总是挑挑捡捡,教师询问后得知他们对尾巴的颜色、样子都不满意,然后就征求他们的意见。孩子们说想自己编。当老师同意了以后,他们先讨论材料,再研究样式,最后再交流编法。第一天,孩子们带来了毛线、布条、彩带等各种各样的材料;第二天,他们开始进行编织大赛,第三天,他们玩了捉尾巴的游戏。后来,他们又觉得不一定就只能做尾巴,还可以做裙子,或围在腰间做腰带,盘在头上当花环……这样,一个单纯的体育游戏就被赋予了做、玩、想等多方面进行的功能,也使得这一单一活动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有了充分可以想、说、做的空间,从而使自主意识得到了增强,并发展了自主能力。
五、加大科研经费,激励教师参与
篇5
一、教师教学艺术现状
(一)教学艺术认识偏差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等,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不同的人对教学艺术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的偏差必然影响正确教学艺术的形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修炼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发自于内心、来自灵魂的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单纯的教学技巧当作教学艺术,这是不全面的。技巧本身只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单纯或刻意讲求教学技巧而冲淡教学内容就是哗众取宠,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技巧”本身和“艺术”无关。
(二)教学理念及实践偏差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是教学艺术和教学实践的方向。在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产生教学艺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受到了影响,甚至出现偏差。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教学关注点的偏差,会偏离教育目的,也就无从谈教学艺术。
(三)学科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学科知识储备。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深厚积淀。在知识讲授中,讲解怎样总结归纳,才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怎样的问题设置才更有效、更高效,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
(四)教学基本功欠缺
教学艺术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展现,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是体现教学艺术审美性的基础。普通话、“三笔字”、好口才、好方法等教学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它可以给学生带来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智慧,使学生得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使用,好些老师对多媒体的作用认识偏颇,课堂充满了“现代”气息,学生眼球被知识以外的“炫美”吸引,大脑被“纷杂的信息”填充,课堂教学活动被一种浮华掩盖,毫无艺术可言。
二、教师教学艺术探究
(一)教师教学艺术的内涵
在目前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以生为本、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教学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要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分三个层次:经验性教学――科学性教学――艺术性教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高度辩证统一的。首先,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次,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秩序或规律:精确的、严格的秩序和混沌的、奔放的秩序,需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握这个世界,这就是科学和艺术。再次,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即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来源于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组织管理的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教学的板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机智等。
(二)教师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艺术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形象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则主要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就要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描绘。其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最为重要,通过比喻、类比,可使学生立得要领、触类旁通、顿开茅塞。
2.情感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而教学艺术则是运用情感,以情感人。教师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与冷漠、忧郁、严厉、满面愁云的教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3.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学艺术特别要求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教学艺术中的创造性,除了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以外,还应具有应变性。及时、巧妙地处理教学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发事件。“应变”是教师一切创造中最复杂的创造之一,是一切教学智慧的艺术结晶。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是否具有“应变”的创造才华,是区别“平庸教书匠”和创造性教师的重要尺度。
4.审美性
审美性是教学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表现在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态的美、扳书的美等方面。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方案新颖、别具一格又具有可行性、富有成效。教学过程的美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引人兴趣、环环紧扣,能令人豁然开朗,发人沉思。教学语言的美表现为生动形象、精确明快、富有情感。教态的美表现为衣着打盼美观大方,仪态端庄,态度真诚,举止潇洒等。板书的美表现为布局设计比例协调,对比鲜明,有系统而又重点、难点突出,书写规范而且漂亮、工整等。
5、表演性
课堂教学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台富含科学性的文艺演出。教学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诠释着表演艺术的理念,显现出表演艺术的延伸和升华。教学表演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所蕴含的各种美转化为师生可感知的外在形式的过程,达到外形、情感和内蕴的统一,是 "教师和课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有三方面的功能,即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整体培养人的功能。
1.优化教学。教学艺术作为整体教学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优化组合,实现愉快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优化教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握好导课、上课的艺术,将教学过程分解组合,使整个过程紧密衔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教学效率。优化的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弊
端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人文性和趣味性,教学效率偏低。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教学时运用教学艺术,注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学生,重视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这一切能提高教学效率。
3.实现整体培养人的功能,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教师美的形象与品格等教学行为都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感觉,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品格。夸美纽斯人为,由于上帝在人心中播下了三颗种子:知识、德行、虔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发展它们。“要想成为一个人,那便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三、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策略
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会把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融入到教学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一个客观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应试性,与他们的生活、兴趣关系不是很大。教师对它的兴趣也不大?这主要是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经验、理解,不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较好的发挥。一般而言,越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的客观性越强,主观性越差。什么时候教师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入到教学中,而且越来越多,什么时候教师就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
一、行动研究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教师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行动研究一般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学艺术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对理论运用的自觉性、经验的积累以及经常的反思与总结。许多特级教师成功的经验表明,教师要形成教学艺术,就必须学习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因此,行动研究法在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也意味着他们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理性,即善于对实践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思考。实践理性是教学实践主体性精神的充分体现。实践主体只有不盲目、有计划,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理论的理解靠理性,理论的产生也要靠理性。理论主体在一定的理论理想的鼓舞下,去掌握理论,去创造理论。实践主体在理性的自觉行为中,去践行自己的理论。当理论与实践统一在一个主体身上时,理论与实践便出现了很好的契合。与纯理论思考者不同的是,实践性思考者内涵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结合中去完成社会使命的。对于他们来说,理性是实践的开始,也紧伴随着实践。实践结束了,理性有可能还在延续。他们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创造着自我,实现着自己完美人格的发展。教师在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中,要增强自己理性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应具有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的意识与能力。扩大教师的教育视野与理论胸怀是培养他们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前提。
三、群体研讨
在教学艺术形成中,必须形成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制度或模式,要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教学艺术形成,不能孤立地从单个主体的角度去考虑,而应当从群体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在群体中,教师才会你追我赶、互相观摩,共同提高。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在一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校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一批教师的教学艺术在逐渐形成,产生了像刘可钦等这样在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教学专家。
群体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为个体教学艺术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在现代社会,任何个体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不能不受到其他教师教学艺术表现方式的影响。即使是著名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也离不开这种方式。魏书生出了名以后,应邀四处讲学,他在给别人讲教学之道时,他自己未必都是输出,而无输入。首先他在给别人讲解时,他的思路更加理清;他对自己的理论更加充满自信,听众就是他的理论的最好验证者;同时,别人意见的反馈对他又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理论的一个重要机会。
篇6
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确实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确实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本人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①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②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③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④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即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略。)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2.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在解完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的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达到了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1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篇7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 教学反思 现状 撰写要点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不但能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而且对自己成长为教育名师意义重大。初中政治课课后教学反思现状如何?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我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教学反思现状
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都耳熟能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从事政治教学二十余年,身边的同事、同行朋友认识不少,但真正写教学反思,把写教学反思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者寥寥无几,多数教师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草草写上几句,只要检查时能蒙混过关就行;还有的教师态度很认真,每次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可是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不写教学反思,不会写教学反思是教学反思的现状,令人扼腕。
二、教学反思撰写要点
1.写教学中成功的点点滴滴
教学是一门艺术。许多老师在精心教学中肯定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把课堂教学中那些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或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方能使自己的教学日臻完善,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彰显教学魅力,永葆教学活力。以前我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自然不会对所上的课进行思考,教无所得,教无长进,昏昏噩噩地过了十几年。新课改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后,我校要求每位老师写教学反思。我认真地践行着,一丝不苟地记下教改路上的点点滴滴,自觉收效颇丰,甚感欣慰。如在多年的教学反思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政治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愉快教学法”,让学生尽量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很受学生欢迎。例如,在学习《法律规范经济行为》这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全国关注的毒火腿、三鹿奶粉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来劲了,激活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知识基本当堂掌握,效果很不错。又如,在复习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点名回答、举手回答、抢答等方法,展开竞赛。同学们情绪高昂,踊跃参加,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2.写教学中的疏漏失误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疏漏失误之处,总有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新课改后,我平时的教案书写,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还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地回顾反思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几年下来,我写了几大本。其中最多的是对传统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的反思,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生成问题少;答案强求一致多,发展学生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碍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还是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我都力求“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在反思中鲜活起来。如教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以前是我主讲,课堂枯燥、沉闷,如一潭死水。新课改后,我吸取了新课程理念,先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自己熟悉的家庭、学校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课堂上让他们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交流。学生讨论积极,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激活了,能力提高了,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教学效果明显。老师的教学轻松了,从枯燥烦闷的讲解中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
3.写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以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磨炼逐渐形成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经验、才能和智慧的结晶,教师具备了这种教学艺术,就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充满艺术魅力。课堂教学中,每个老师都会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教学机智不只要写自己的,也可以写别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我所用,以臻佳境。如:一堂课上,一位老师批评了某学生,该生觉得老师批评不当,立即站起来辩解,说得有理有据。其他学生也觉得老师批评不妥,个个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望着老师,课堂气氛十分紧张。老师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误,是自己对情况了解不够,错误地批评了该生。怎么办呢?他急中生智,只听这位老师轻声讲道:“经调查,我认为对××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本人慎重研究后决定: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销原判,为其彻底昭雪,落实政策。钦此!”学生笑了,那位受委屈的同学忍不住也笑了。这位老师又诚恳地说:“今天,我由于对情况了解不够,错怪了××同学。为此,我向××同学表示歉意。我以后遇事一定多作调查研究,欢迎同学们监督。”同学们不笑了,他们用尊敬、赞许的目光望着老师,既钦佩老师的机智应变,更折服于教师当面认错的襟怀。这个案例对我启发较大,我写了教学反思,并自觉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4.写“再教学设计”
篇8
正是基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状况,受到叶澜教授和朱永新教授敢为人先的改革探索所启迪,本人斗胆提出新课堂之构想,企欲构建一种全新且科学的新的课堂,并就构建的对策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课堂的价值追求
新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欢快精神的溪流,成为滋润生命的原野。新课堂应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学生的束缚解放了,教学过程从预设走向生成,教学时空超越教室走向开放。她追求的是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活力,促进生命成长。她追求的是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和服务生活;教学内容,教学面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生活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她追求的创建充满成长发展气息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科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二、新课堂的理论支撑
新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个强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支撑。这个理论体系包括:
1.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涵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
2.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儿童的多种智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全面整体地去看待一个人。主要涵括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教学设计观和课堂教学策略等。
3.生态课堂理论。用生态的理论和方法思考课堂教学,寻求课堂教学中以人(学生、教师)为本的生命价值、人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不只关注人的认知领域,更加关注从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的发展,不只关注课堂中作为主体因素的人的发展,还关注人与环境的共生、和谐发展。课堂环境中重视物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的共同和谐发展。
4.智慧课堂理论。教学不是要堆积知识,而且要唤醒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在智慧的课堂中,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充满生机。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得到体现,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索的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学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教师积极的投入教学改革和实践智慧的提炼,享受着生命智慧和个人价值的快乐。教师要会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5.高效课堂理论。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要高,她是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能够依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理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目标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之效。
6.生命化课堂理论。生命化课堂是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是三维目标协调实现的课堂,是实现学生多样化学习方法的课堂,是融合自然、社会、实践的课堂,是促进师生、生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她考虑学生知识的增长,更要兼顾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等整个生命的丰满和提升,并使学生内在的生命、潜能被激发和唤醒。在生命化课堂中,课堂教学问题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评价多样化。
三、新课堂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体现艺术性的具体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艺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探究知识的意境。新课堂强调必须重视教学策略和艺术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科学的行为准则。这个新的教学策略艺术体系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1.教学方法艺术体系,包括现代行之有效的且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多种新方法,并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追求创新”。2.学法指导艺术体系。包括学法指导内容、学法结构体系及学法指导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培养自学能力的策略等)。3.教学环节艺术体系。包括导入的艺术、提问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讲授的艺术、板书的艺术、多媒体使用艺术、课堂小结的艺术等。
四、新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堂的教学范式(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她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新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凸现建模不唯模的理念,其意在于为教师提供可以借鉴和创造性使用的新的教学范式群,使教师的选择空间更为宽广。当今国内已形成的教学范式可谓众多,但真正具有科学性、借鉴性、推广性、操作性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精选了十二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学范式,如杜郎口的“10+35”、昌乐二中的“271”以及“345”等高效教学范式,只欲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新的“素材”,倡导的是教师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尽而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五、新课堂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实践,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新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提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增强新课堂的效益,实现高效化的重要途径。新课堂的教学反思力求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体现创新性以及追求教学合理化为动力,体现研究性;以强调两个“学会”为目的,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发展性。新课堂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多媒体的使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反思。并要求创新反思的形式与方法,实现有效反思。
六、新课堂的教学评价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修正式反思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29-01
何谓反思教学呢?反思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英国教育学者格里菲斯与坦恩以时间为纬度对反思过程进行了划分。他们认为,教师以不同速度与意识水复从事着行动、观察、分析与计划这一循环过程,并认为所有这些活动对反思性实践都是有意义与不可缺少的。他们认为反思的五个纬度分别是快速反思、修改、回顾、研究和理论重建,其中修改反思即修正式反思属于行动中的反思过程。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修正式反思教学加以阐述。
1 修正式反思教学的基本特征
1.1 修正式反思教学的内涵
修正式反思它是在行动中反思的一部分。这里我们可以看作是教师在审读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反应,看作是教师在某一点对这些反应审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动的修正和调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活动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互动交流的广泛性以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特点,因此,它必然伴随着许多即时、随时、意外教学事件的产生,这类超出教师预料之外的教学事件被称之为生成性教学事件。修正式反思教学即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教学事件的反思与修正。教师在对这类生成性教学事件处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反思,即是修正式反思教学。
1.2 修正式反思教学的特征
杜威把反思行为界定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其基本过程是:第一阶段:暗示。第二阶段:理智化。第三阶段:假设。第四阶段:推理。在实际行动中,这些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修正式反思教学作为行动中的反思,它的过程更加强调情境性,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机智要求更高,因此,它又具有自己的特征。(1)情境性。修正式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敏锐及时的反应,进行反思、修正与调整。(2)生成性。修正式反思教学中,教师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对教育主体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调节,即不断修正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背离目标的思想与行为,使得教育实践向更高和合理性层次发展。(3)监控性。修正式反思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包括对教学情境、过程的思考,对教学问题的调控,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情况的即时分析,对学生兴趣、态度等方面的反思及策略调整等。因此,修正式反思教学具有监控性,这种监控性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智慧的实践。(4)即时性。在修正式反思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这就是修正式教学的即时性特征。
2 修正式反思教学实践案例
2.1 《时间状语从句的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英语课的教师都有同感,复习课难上,原因是复习课既不像讲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活动课那样生动有趣,更体会不到练习课的成就感。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因此,这节课,我一方面采用对话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起到巩固知识的功效。
2.2 教学目标
(1)记住时间状语从句有八项注意;(2)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的区别;(3)注意时间状语从句中的时态变化及省略。
2.3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特点,采用诱思法、对话式反思法、修正式反思教学法等。
2.4 教学过程
(1)导入。我来给大家讲一则笑话:A lady went to a hat shop to buy a hat.As she was very fussy,it took her a long time to pick on one.At the end,the salesman was afraid that she might change her mind again,so he tried to flatter her:“An excellent choice,madam.You look at least ten years younger with this hat on!”To his dismay,the lady took off her hat at once and said:“I don’t want a hat that makes me look ten years older as soon as I take it off.Show me some more hats!”译文为:一位女士到商店买帽子,她非常挑剔,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来挑选帽子。最后,售货员怕她会再次改变主意,于是便奉承地说:“一个很棒的选择,夫人!戴上帽子后你看起来至少年轻10岁。”让他沮丧的是,这位女士立即取下帽子说:“我不想买这样的帽子,在我取下来之后,让我显老了10岁。请给我看更多的帽子。”设问:这则笑话中的时间状语从句用的是什么时态?
(2)知识梳理。时间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动作或状态,用现在完成时或现在进行时来表示将来完成或将来正在进行的动作。在这则笑话中时间状语从句运用了一般过去式,见上文划线一句。进一步复习一下一般过去式的句子结构:①肯定句:主语+动词的过去式+……;主语+was/were+……;②否定句:主语+didn’t+动词原形+……;主语+wasn’t/weren’t+……;③疑问句:Did+主语+动词原形+……?Was/Were+主语+……?
(3)时间状语从句总结(八项注意):①注意从句的时态;②注意when while 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异同;③注意before的不同句型和多种译法;④注意before,since,when,until不同句型的区别;⑤注意once带有的条件意味;⑥注意“一……就……”结构的不同表达;⑦注意少数表时间的名词短语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⑧注意since从句中不同含义。
3 修正式反思教学的实践艺术
(1)保持开放的头脑。所谓开放,就是愿意考虑新问题,接受新思想的自由状态。所以教师要做到细心、及时、冷静地运用修正式反思法处理好生成性教学事件。(2)发挥教学机智。教师要做到适当沉默;对学生因势利导;对学生循循善诱。
综上所述,修正式反思教学的实践艺术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会在教师实践修正式反思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和创新,永葆青春和活力,必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演绎出精彩华章!
篇10
各位同行,我们幼儿园从这个学期开始要求每个老师每月都要写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很容易做到,但是分析起就不那么简单了,怎样分析才会显得很专业呢?
新疆省石河子市××幼儿园 曹卉
答 是这样的,很多老师写观察记录,最不会写的就是分析,常常把主观的感觉、认识写在里面,我认为要写好分析需要做以下的准备:
首先是掌握本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很多孩子在表现都是年龄段的表现,你只有熟悉他们的特点,才会知道他们行为背后的所有原因;第二是要掌握《纲要》的思想,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只有观念不偏离,才能够正确的分析。总之,分析是用幼儿教师专业术语,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写,在了解孩子、爱孩子的前提下去写,你会发现,孩子不是和你“作对”,而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致,因此,你会更有爱心的去写好分析的。
国家对幼儿园的食品卫生有什么要求?
我今年刚调到幼儿园的食堂工作,负责园里的采购工作,不知国家对幼儿园的食品采购、食品贮存和加工有何卫生要求?
山东省济宁市××幼儿园 周采薇
答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定: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未经兽医卫生检验、超过保质期限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对食品贮存、冷藏设备、存放地方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比如,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等。《规定》还要求: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感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幼儿园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为保证幼儿能吃到新鲜食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规定:“要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
怎样面对家长的疑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常遭同伴欺负,不是被同伴的手指划伤就是咬伤,既担心破相又怀疑会感染病毒,心痛不已,因而怀疑老师责任心不强。遇到这样的事我该怎么办?
陕西省成阳市××幼儿园 田梦瑶
答 孩子在幼儿园起争执以致一方受损,常见于2~3岁多的孩子,以自选玩具游戏环节中多见,一方面,孩子还未适应从家庭独享玩具到班集体的分享;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玩具种类与数量,未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还未学会怎样用语言表达需求的孩子,在情急之下唯有动手抢和口咬;有的孩子午睡时睡不着而发生磨擦:有的由于家长的教养方式比较粗暴而影响孩子在群体中的行为……通常老师的对策有:一是创设互不侵犯的适宜环境,如丰富玩具材料,划分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活动;二是恰当运用正面教育和惩罚方法,让孩子有荣耀感和羞耻感;三是创设条件让孩子宣泄暴力情绪的机会,如体育竞赛游戏等;四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用体谅的心情,对孩子循循善诱。
如今的家长文化水平高,对老师的要求也高。而老师的压力也非常大,一方面来自教改和安全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压力。有老师言:“我一踏进幼儿园就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我相信,只要家长和老师真诚沟通,定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误会,为孩子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各个学科的反思应该从哪里入手?
是不是幼儿园的各个学科都需要反思?针对不同学科要怎样反思,应该从哪里入手,可否举个例子比如音乐应该从哪几点反思?
湖南省湘潭市××幼儿园 张嘉尧
答 首先,我们要熟悉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只要你熟知教学内容,才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特点去制定教学内容,我们的反思才会更有价值:第二是反思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者是否有机结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中的“教与学”,要求我们老师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幼儿学在先,教师教在后。无论哪类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这一点;第三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植根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即反思你的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需要。当然我们要反思的角度还很多,目标是否合适、环节是否得当,孩子是否投入等,都是反思的角度。总之,教学反思不但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还要反思自己的观念,才能够真正的进步。
音乐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应该是大同小异,但是音乐活动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地方。《纲要》中要求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从以上几个关键点可以看出,我们反思的点在于,你在音乐活动中,是否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能否和你在一起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能否和你一起感受音乐的美?等等吧,若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的活动是很成功,若是有疑问,就该很好的反思了。
反思到底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我想知道反思到底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虽然纲要上有要求,但还是觉得每次写反思都是那么几句话,我也很想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但是我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反思呢?
河北省邯郸市××幼儿园 李延
答 总体来讲,反思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学反思和日常生活的反思。教学反思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环境的设置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去反思。
日常反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察记录,该从生活的环节、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几个方面去写,主要是要我们幼儿园老师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问题,找到症结,根据《纲要》的精神和专业的角度去评析、判断,如果能够实施具体的措施,并且措施得当,能够指导幼儿的行为就可以了。关键是你的反思要指导你的教育行为,你的教育行为能够为孩子服务,形成良性循环,那么你就有写的内容了。
其实写反思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要是写出高质量的反思,更是一件那上加难的事情,很多工作多年的教师们都常常为工作好,反思写不好而烦恼。写反思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你的文字功底、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甚至对于孩子的了解程度都能够左右你写反思的质量,所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会好一些:
首先是:要多看书。专业的书,指导你的思想和行为,文学的书,帮你打好文字功底,理论的书,帮你建构思想的框架。总之,要爱学习,爱看书。
第二是要虚心的请教。敢于把自己的教学活
动、教学反思、观察记录拿到教研活动中研讨,能够敞开心扉、挑战自我、剖析自我,在大家的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别人能够给你提出很多你自己需要走很久才能悟出的道理,也就是利用同伴互助的优势,给自己走一条捷径。
第三是要勤奋。经常写,每周一小写,每月一大写,还要定期的整理、发表,养成写教育日志的习惯,也就是简单的记录事件、理性的逐层分析,引发核形成观点,挖掘事件的核心价值,常常做,定会厚积薄发,形成专业的积淀。
写反思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要着急,你一定会进步的。
如何给幼儿选择故事?
我今年九月到幼儿园工作,现在开始做配班老师。讲故事是我们的基本功之一,但除了课本上现成的故事外,还应怎样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听学的故事以备不时之需?
黑龙江省大庆市×××幼儿园 张煜
答 怎样给幼儿选择故事呢一一幼儿喜欢的故事就是好故事。所以,故事内容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大小、兴趣爱好等,选择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的故事。
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以儿童幻想为特征,从不同角度向幼儿展示一个奇异美妙的童话世界,告诉他真善美与假恶丑,比如:《三只小猪》教会幼儿团结友爱、勤劳勇敢;《小红帽》教会幼儿遇事冷静,机警灵活;《木偶奇遇记》则让幼儿保持诚实的本性。
自编故事:经常给幼儿讲一些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趣闻。这些故事会让他听起来更亲切、更有滋味。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儿时趣事、生活体验和工作经历编成故事与幼儿分享,但必须真实和生活化,让他更加了解你,体会你的不易,学习你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另外,你可以把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故事的主角,出于对玩具的熟悉和偏爱,幼儿更能接受故事中你对他的批评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