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被企业及职工共同遵循,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主张,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广大职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新时期怎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大家急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我国传统思想最好的体现,只有充分认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自从建党以后,对于我国人民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1],针对这一方面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积极改造人的价值理念,同时对改造客观世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为考虑到当前我国的整体局势,必须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长期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非常快,我们周围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涵进行传承,灵活选择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指南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精髓,为企业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证,随着近年来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加深,人们的个性化也表现为复杂化、多样化,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重点放在“人”思想的塑造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出来,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宣传引导工作做好,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形成职工共享的企业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支配性作用,必须大力培育企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放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形成了符合全体职工认可的价值体系,才能明确奋斗目标,企业才能有希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网络,将其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
2.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我们应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组织员工展开教育,这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非常有利。优秀的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一定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只有全体职工的人心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2]。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更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文化建设搞好,才能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活动,将企业实际问题以及职工实际需求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不断强化这种理念,更好的稳定广大职工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3.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解放思想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负面问题,这种形势下如果措施采取不到位,将会造成道德沦丧、物质损害等一系列后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伴随一些正向与负向的价值,由于受到原本思维的影响,很多人都在固守着“自私”、“懒惰”等一系列负面思想,要想积极转化这些思想,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前企业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甚至会社会、生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时缺少正确的导向,当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因为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应该将二者放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拥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节,企业不仅要重视创新更要重视诚信,这充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这一目标要想达成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企业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企业文化中,人际文化占据了大部分内容,企业运行最根本的一点也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实现,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使得企业必须及时更新人际关系理念,然而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常伴随着一定矛盾,应该正确判断和分析这些现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情况下,必须营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3],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型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更好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增强企业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最终实现。
三、结语
总之,思想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应用,对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非常关键。当今的科学管理运动,使企业不断加深了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付健,许晓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探析[J].科技视界,2014,(31):148-149.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责任意识教育 渗透原则 渗透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40-01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把责任意识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原则
1.因势利导,淡化痕迹
无痕化的课堂责任意识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心里自然而然地接受,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优化。
渗透责任意识教育不具有强制性,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形成应有的责任意识。
2.客观公正,辩证分析
在政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一些事件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既明确责任意识包含的内容,又懂得应该怎样去尽责才是科学的。
3.遵循规律,乐于接受
在政治教学课中渗透责任意识教育时,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认识规律,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书本和实践两种教材,把和学生密切相关的、能够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抓住,不断丰富其内容、创新其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真正成为责任意识教育的主体。为增强政治课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让学生更自觉、更容易地接受。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要求
1.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强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概括出抽象的结论,培养其应有的责任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责任意识教育的趣味性、新颖性。
2.多样化教学方式,激活参与性
渗透教育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依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的空洞说教,使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在自悟中明白深刻的道理,从而达到责任意识教育渗透的目的。
教师应创设多种有关责任的认知情境和两难情境,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贯彻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判断和选择。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提供给学生内化责任的精神氛围,从而使道德教育有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力。
3.整合生活化素材,提高说服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句话指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要求我们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
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现实问题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小素材起的可能是大作用。例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内容前,我在备课时找到了同学们在暑假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材料,针对他们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形式、开学前突击盖公章等应付学校检查的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这样的做法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既违背了学校要求开展暑期实践的初衷,又对自己的认识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4.调整好教学心境,己正而正人
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
篇3
关键词:研 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医药思想政治教育是我 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我 国研究生教育在经历 了招生规模 的连续快 速增长后 ,已进入深化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关键 阶段 ,培养机制改革正在全面铺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中医院校亦不例外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 ,就必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刻分析研究生的群体特点 ,积极主动地探 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着力 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基金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1jgxm —ms16)作者简介 :史亚飞(1976一),男 ,博士 ,副研究员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 ,从 事中医药 研究生教育 管理与研究工作 。
1 新 形势 与新 特点
1.1 研 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赋予思政工作新要 求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引领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方 向和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标 已从单纯的政治思想品德培养功能,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方 向拓展。教育部近两年出台《关 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若 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第一次单独提出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显示 出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 ,必须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关 系到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的重要位置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业务培养密切结合 的工作理念 ,以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精神为指导 ,开展工作 ,全面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1.2 培养机制改革增加 了研 究生思政 工作挑 战性当前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
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的分类培养改变了传统的研究生教.289 .望就会加强 ;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得到满足后 ,会促进其强烈程度加剧。
1.4 麦克利 兰 的成就 需要理 论20世纪 5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 ·c·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提 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 ,人在较高层次上有 3种需要 ,即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其 中,成 就需要是组织中的重要动力。这一理论倡导:①要经常组织成就评估的反馈活动,让被激励者了解 自己的成功之所在,以激励其成就愿望 ;②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博士生 ,需要 进行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提供取得成就的典范,以刺激博士生产生取得成功的愿望和行为;③安排博士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研究 ,肯定他们的成就 ,鼓励他们 多出成果 ;④不要阻碍人的创新行为,应 以成就需求激励他们。成就需求理论对于我们把握博 士生创新 的需求特点 ,研究和实施有效的创新激励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
1.5 麦格 雷戈的人 性假 设之 y理论1957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提 出 y理论。该理论强调 :①人是“自我实现人”,有要求工作 的本能 ,并希望在工作 中发挥潜力、表现才能 ,不希望受到约束和控制。满足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他们工作最重要 的报酬 ;②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求与组织 目标并不矛盾 ,适 当的管理有助于个人 目标和组织 目标 的统一;③强调创造一种有助于充分发挥人 的潜力 和聪 明才智 ,满足其 自我实现的需求的适宜工作环境 、工作条件 ;④内部激励有助于满足人的 自尊和 自我实现的需求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
1.6 我国学者的激励理论 我国学者 以国外激励理论 为基础 ,通过不同视 角形成了适合我 国国情的激励理论 :①俞文钊 的同步激励理论强调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肯定物质与精神激励 的协调性 ,具有较强 的现实意义 ;② 冬青 的 c型激励理论强调满足更高层次 的需求 ,认 为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有生理 、心理 、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强调激励不仅应满足以上 5种基本需求 ,还应培养员工的高 尚品德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及对旺盛的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③熊川武的全面激励理论认 为,激励包 含人 、时空 (激励过 程与相 应环境)、方式与内容 3个要素 ,并 由全员激励 、全程激励和全要素激励组成 ,具有 比较全面的特点 ,是一种适合我国学校 管理实际的探索性激励理论 。但 因其强调“不断丰富激励 的物质条件”的观点 ,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激励理论蕴含的激励理念和思想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博士生创新激励 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起着重要的实践作用。
·
288.2 国内外激励理论对我国高校博士生创新激励的启 示2.1 需求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高校应以博士生创新 需 求作 为实施创 新 激励 的切 入 点激励理论认为 ,人的一切有 目的的行 为总是离不开一定的需求。当人的某种需求没有得 到满足时 ,将形成寻求满足这种需求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 因素。在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促进学习行为 ,提高教学效果 j。激励 的 目的 ,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而人的需求是趋使人从事工作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始 的启动器 。因此 ,激励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基点。也就是说 ,只有了解和把握人的需求 ,进而满足和发展人们的需求 ,才能够达到激励的 目的。因此 ,博士生的创新需求是高校实施博士生创新激励的起点和基础。高校需要结合我 国博士生的身份定位 、成长经历和学习研究的特点 ,理性分析和客观把握博士生的创新需求。
2.2 博士生创新需求的层次和 内容存在 多样化,高校 宜采取分层 、分类的激励方式根据需求层次理论 ,博士生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 自我实现的需求 。根据 erg理论 ,博士生也有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而且生存需要和成长需要更强烈。根据麦克利兰的研究 ,博士生还有对成就和友谊的需求 ,对学术权力具有较浓厚 的兴趣 ,激发其成就欲望能有效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 。根据双因素理论 ,应注重从研究工作本身来激励博士生,在改善研究条件和环境 的同时,更应让他们从研究 中产生成就感、责任感以及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其次 ,从我 国博士生现实生活的收人情况来看 ,工 资及研究报酬和奖金等物质收入还是重要的激励 因素 ,可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运用。根据 y理论 ,博士生创新激励不宜采取严格的控制与强制方式 ,而应积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其研究创新 的环境。可见 ,高校博士生既有低层次的基本生活保障等生理需求和毕业就业的安全需求 ,又有归属、友谊等社会需求 ,还有被社会认可的尊重需求和取得个人发展和成就的 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不同内容 、层次的需求应采用分层 、分类的激励方式 。只有这样 ,激励才有针对性 ,才能充分调动博士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处于最佳研究状态 。
2.3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理论 ,建立基于博士生创新 内在需求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实施策略基于博士生创新 内在需求的激励就是指高校结合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在充分关注和引导博士生需求 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 ,合理满足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最大限度地持续激发博 士生研究的创新动机 ,促使他们西北 医学教育 2012年4月 第20卷 第2期 电话:029—82657860 e-mail:xbyj@mail.xjtu.edu.cn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发挥 ,从而推动其创造力发展、创新行为乃至创新成果产生的过程 。然而,我国高校传统体制下 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机制过多强调高校发展和管理 的需求 ,带有较强管理层的主观臆断色彩,缺乏对博士生创新需求的理性认识和分析 ,在教育实践中更 没有好 的激励模式来强化博士生的创新需求 ,针对性的不足严重影响 了博士生创新 激励的有效性 。因此 ,高校需要综合运用 国内外 多种激励理论所蕴含的激励理 念和思想 ,积极开展博士生创新内在需求的现实分析 和创新驱动 因素研究 ,建立一套促进研究生创新的激励机制、体系和实践策略 ,以激发其研究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篇4
【关键词】 新时期;企业;思政教育;机制创新
当前,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和保障,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探讨新时期的企业思政教育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而言,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个层面是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具体工作必备的基础,但思想政治素养是决定人才价值和能力的根本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不少员工的价值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以往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及时纠正员工的错误思想,鼓励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是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
员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和谐进步的环境氛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基础的保证作用。
在思想文化剧烈撞击的今天,不少员工在思想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新时期既为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同时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采取的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而且,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员工的思想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早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其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层面: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包含多个环节和涉及诸多内容的过程,它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端正员工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企业中,不仅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不科学之处,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把握亦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方面,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无论是工资福利还是教育的空间和发挥的潜力,均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授课结果。但较低的工资福利使得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教育者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能在短期内得以体现,而且不能以物质报酬的形式得以体现,因此,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性。
2、员工具有排斥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企业和员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否丰富以及员工是否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的效果。但在目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忽略员工的感受,一味强调政治教化作用,导致了员工的逆反心态比较严重。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之间的不对接以及偏差,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感兴趣,思政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思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涉及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机制的课题。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是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1、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而持续的工作,工作内容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能力也是开展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始终坚持科学的原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改善。
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目标,思政教育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政教育也需要树立科学化的方针。科学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前瞻性的教育内容和科学化的目标树立对于授课效果的优化有重要意义。
多元化原则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则,多元化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的纠正。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体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在学习思想理论的过程中,端正生活态度。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流于形式,成为政治思想的灌输过程。缺少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环节。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存在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问题,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还远远不足。在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摒弃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的内容,将经济新常态的内容以及大国经济的内容融入课堂。
(1)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融入到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和探索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对于知识技能的充实提高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内容的丰富均可以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契机。
(2)转变员工的消极态度。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充实,以及课程效果的显现均有利于提高员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鼓励员工学习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最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第一,企业需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与生活的契合;第二,企业可运用经济杠杆的原理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思想政治素养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并且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对于员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新时期,企业需要转变既有的观念,创新工作原则、树立创新理念。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育者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双方均需转变错误观念,投入必要的精力。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增强实力,有十分积极地促进作用,企业需要把握好新的时代背景这一机遇期。
【参考文献】
[1] 张旭.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2013(7)122-123.
[2] 石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4(22)258.
[3] 马长青.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13(33)50-51.
[4] 吴雪云.浅谈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
[5] 李建栋.企业思政工作助力和谐建设[N].工人日报,2014.
篇5
关键词:大学思政;历史使命感;重要意义;开展途径
G641
一、引言
历史使命,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时代和国家赋予个人或集体的社会历史责任。所谓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即是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激发学生社会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活动,在当代中国,大W生接受历史使命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开展对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意义
1.事关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早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民道德建设话题,英文中的历史使命感一词译为“Mission Education”,意为社会责任。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确定了公民历史使命感教育这一重要教育发展方向,主张教育应使每一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5年美国建立了非营利组织ESR(Educato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旨在面向全国儿童开展历史使命感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高等教育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紧跟全球教育趋势、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具有战略性意义。
2.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品质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渐经历由智力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促进了高等教育由智力培养向能力发展的关键转型,对于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集中反映了合格人才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对策研究,为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坚定的教育载体。
三、开展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
1.发挥课堂教育阵地作用,增强外部影响能力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历史使命感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开展历史使命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效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史纲要、大学形势政治分析等课程,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使学生树立起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系为一体的思想理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史纲要、大学形势政治分析等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重点突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课堂风尚,使这些教育观念走进学生内心,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价值观念。
中国近现史纲要和形势政治分析课程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国家和民族从忧患到发展的艰辛历程,是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与分析,学生的忧患意识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形势政治分析,当代大学生可以正确、理性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
2.挖掘社会思想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共建平台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教育同样对学生思想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动员多方教育主体参与到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当中,形成多元教育力量参与的历史使命感教育共建平台。
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教育氛围,真切感受到使命环境,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与各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人士的交流机会,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历史使命感激励的教育目标。例如举办名人讲述活动、历史使命感讲座,让学生在听名人讲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形成榜样参照,使他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反射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之中。
开展历史使命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在行动中体现思想教育力量,践行历史责任。除开展名人讲述活动和历史使命感讲座之外,学校还应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帮贫扶困活动之中。在清明节、母亲节、建军节、国庆节、禁烟日、环境保护日等纪念性节日,学校可开展纪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自身努力做实事、做好事。
四、结束语
历史使命感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加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课程教学改革,团结各方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努力增强全体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到一些挑战,众位教学工作者要上下一心,端正态度,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育经验,排除万难,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60-0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给每个中国人打上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对外的一个代名词,在这个大框架下,这种观念是由传统和文化两者相互编制而成。何为“传统”,它是代表我们从古至今身体里所蕴含的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道德文化、自我修养、艺术、政治、礼仪等等。对于“文化”而言,与暴力相对,都形成了对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这里要说的文化是较为含蓄内敛的理念。从宏观来看“文化”,说的是人们在历史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共同体。从微观来看“文化”,说的是我们在社会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伴随意识形态产生而来的是与它吻合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团体。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意识形态都可以称之为文化。文化指的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这样的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改,去粗取精,将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部分延续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认识具有共通性和非共通性两种,它引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对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差异是本土文化与外界文化相统一的,本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与世界其他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性和创新性,传统文化当中有特别丰富的资源,需要我们去传承。另外就是传统文化的向前发展,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去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深厚的传统文化成为教育大学生的精神宝藏,不管是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领域,还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水平,都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首先,有助于处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催动下对文化的挑战,也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考验。通过对“文化全球化”的思考,将会有形形的世界各地的文化进入中国高校,对于中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机会又担心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文化全球化”不但对中国高校教育进入世界发展潮流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能吸收外界新鲜的文化,以此来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加深大学生对祖国的爱国情怀。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能帮助大学生自身修养的学习,也能够构建大学生的人格魅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大学生如何做人,这对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学会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对现有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继承,并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科学创新,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几种途径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营造大学生成长的有利环境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中的思潮、时事新闻等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需要注重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作为影响人格最大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文化促使人们实现社会化,并形成独立人格。因此,要在大学校园中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将传统文化列入大学课程、考核范围中,营造重视传统文化的氛围;其次,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包括伦理、道德等在内家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思想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在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要注重开展家庭美德建设,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有文化氛围和思想道德的环境,为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创造基础。
2、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引导,使其正确认识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在大学中多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举办一些名师讲座,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充分利用大学所在的城市所拥有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古迹、收藏、历史故事等对大学生进行立体、全方位的教育。
3、完善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相关组织和制度的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相关权利职责明确到人,加大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强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事业心,以其自身的高尚人格对学生进行切身的感召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 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调查分析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81.
[2] 扬建树.试论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潜价值[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2.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我国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开始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我国大学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必须要做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而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政治性、主体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其中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其思想转化和交流活动中;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的目标上,它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依托的,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是实现政治任务的重要手段;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民主的特点,能够使客体产生主体性,并进行自我教育;渗透性则主要体现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二、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共通性
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引导、启发和感染等形式对学生思想、情感和精神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我们提出,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能够有效推动语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化和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的重要研究和发展途径。大学语文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开拓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巧妙地融入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确定和处理。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地创新和改革,制定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从而使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将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分析
(一)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含了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源,其中有很多关于我国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内容,通过对语文中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学习,传递爱国因子,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这对于促进我国的发展,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延伸,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并传递其中的爱国因子,在重视智慧传承的同时重视道德的教育,强调学生向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帮助学生塑造理想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语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的载体,它是动态的观念之流,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历时性、集合性和相对稳定性为一体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包含了许多珍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等,这些都是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传承,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灭亡往往是从民族文化颓废和民族精神萎靡开始的,由此可见,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发扬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建立精神家园、确立民族身份、树立文化信仰对于确保我国文化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将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塑造,这对于奠定我国民族精神的根基来说意义重大。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为中心,充分发扬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语文是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综合体现,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语文的教学中主要是倡导以德感化、以情动之的教育方法,提倡推人及己、修己安人的教育方式,这能够改变传统思政教育中主客体逆反的关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尊重主体功能的发挥。要想发挥语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丰富语文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文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厚德载物,贵和持中”的中和教育来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的精髓进行理解,进而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也可以通过汲取“天人合一”的人文追求,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另外,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人处事原则,并形成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优良品格,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义利”教育,使学生形成宽容的心胸,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的自觉性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愿意发展,想发展,这就是一个好的转变,在如今的经济条件下,学生自我主义也在不断的提升,往往只考虑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的利益,因此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的自觉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少学生缺乏动力,因而放弃生命,是由于精神支撑的瓦解,而导致价值观的取向偏斜。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代相结合,秉承以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按时代的进步来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的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即协调发展指人不断地,在时代里超越自己发展自己。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求每个人都坚持持续发展,而坚持的关键在于人。在大学生这个不稳定的团体中,高校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创新精神,进一步地引导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属于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且两者是相辅相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政治思想的升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这对大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所帮助。如,教师只重视自己学科知识的讲授,往往忽略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高校应结合各自地区特色,以及学校的学习风貌特点,来编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特色教材,这对高校同时发展这两者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手段的交叉点。两者都有各自独特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比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也可以辩证有效的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两者在方法和手段上查缺补漏,进行有机的整合,发挥蝴蝶效应。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评价体系的融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不要一昧的重视期末考核成绩,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与之相融合,减少学生心理伤害。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中使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则会有更理性的思维。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师结构方面的融合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冒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伍”,师资建设是两个专业团队的融合,影响高校进行素质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发展,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2010-2014年,某省高校大学生共发生非正常死亡168起。因心理问题导致大学生自杀的有54起,约占32%。根据每年的情况看,由于心理问题引发大学生自杀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和权威者,更是协助者和治疗者,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动的解决心理内部矛盾。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教育对象的一些最基本的人格心理问题,如教育对象即学生的适应能力、挫折应对、情绪调试和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教育加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可结合心理状况进行教育,疏导各种心理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心境,更从容的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成为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两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能够为高校的教育带来新的契机,也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内在的调试,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向,两者的可融性是新时代最好的礼物,在世界的潮流中起航。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5年修订版.
篇9
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新课程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理念与要求,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和方向。顺应这个趋势,思想政治教学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一、实例分析
某市重点高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老师进行理论讲解的单一教学模式,存在着课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而且学生对于实际问题分析能力也不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课堂上,老师增加了小组讨论和场景模拟的板块,这样增加了课堂活力,学生踊跃开展讨论发言。而且在每学期中还增加了社会实践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意义。根据实施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成绩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学生的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第一,学校对于思想政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过多地注重学生的成绩考试,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现实意义重视不足。第二,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堂中,存在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第三,很多学生过多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高考的关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现实意义,造成学生注重原理、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明显不足。
2.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在思想政治实际教学,明显地缺乏互动,片面地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检测,片面地依靠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思想素质水平的检测。
3.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当前,高中学校存在思想政治课程安排不合理的情况,高中一年级时,政治课时很少,且课堂主要用来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而理科生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比例更小,这样对于深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困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地位存在被弱化和边缘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管。相关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由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学校内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2.更新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终身学习是对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新要求,思想政治课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出一定的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实用型,有利于提高思想教育,优化课程的结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高中新课程强调增加各种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改变枯燥的课堂模式通过增加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促进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优化师生关系
融合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中提出了转变师生角色,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促进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和尊重爱护学生,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给以学生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关怀,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的活力,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5.优化和改革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促进学生积极互动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中增加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现实意义的认知;引入学生关心的话题,组织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6.加强运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由于高考的影响,高中教学普遍重视分数,在我国的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明显缺少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闻性和生动性。从多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以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以及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采取新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传圣.谈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方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2]董霞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
[3]袁俊杰.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J].新课程学习,2010,(07)
篇10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开放性结构
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所传输的有效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联结纽带”。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也不断丰富、更新,甚至出现了从未有之的“新介体”,其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开放性结构特征。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开放性结构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哲学内涵出发来探究其根源。
从中介的词源意义来看,“中”有跟四周距离相等,在范围内,不偏不倚等含义;而“介”字主要是指在两者之中,如介绍,媒介,介质等。“中”与“介”连接在一起合成一个词组,其基本内涵应该是中间、媒介、联结的意思,人们一般使用其“在中间起媒介作用”的含义。
中介概念在黑格哲学体系中是最常用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是用中介运动联系起来的宏大的“哲学大厦”。正如黑格尔所言:“不论在天上,在自然界,在精神中,不论在哪个地方,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同时包括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起始点是“存在”,但“存在”不具有“本质性”的特征,只是事物外在的、丰富多样化的表象。而它的“质”隐藏在“存在”后面的“他物”中,“这种认识是间接的知,因为它不是直接在本质那里、本质中,而是从一个他物、从‘有’开始,并且要通过一条先行的道路,即超出‘有’之外,或者不如说进入‘有’之内的道路。由于‘知’先从直接的‘有’使自身内在化,它才通过这个中介找到了本质”。…即,“直接的有”是从“知”到“本质”的中介。
恩格斯把“中介”置于进化论和辩证法的理论背景下来理解。他认为,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是和进化论不相容的——甚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鱼类和两栖动物之间的也是一样的……,“非此即彼!”是越来越不够用了。……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转移……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同样也不知道有什么严格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普遍绝对的“非此即彼”。除了“非此即彼”又应在适当的条件下承认“亦此亦彼!”并使对立方通过中介而相互联系起来。恩格斯把“中介”理解为“中间阶段”,“中间环节”,运动方式是“过渡”。
根据的哲学原理,我们还可以从“一分为二”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来剖析中介的内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但同时整个世界又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事物本质层面上表现出“一分为二”,“非此即彼”的性质;而在事物客观存在的表现形式上,却呈现出多样性的局面,即“一分为多”。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一分为二”,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事物的对立双方始终处于不断运动,互相转化的动态变化中。对立双方的联系、运动、转化,不是凭空发生的,因此,只有借助于“一分为多”中的“多”。“多”即是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联结纽带,也是事物相互转化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事物多样性的外在表象)在这个意义上,“多”也就具有了“中介”或“介体”的内涵了,而且,这个介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上述的这个意义上而言,介体的开放性结构特征,本质上是由其哲学上的先天性特征所决定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开放性结构特征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一个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已知的,是确定的;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相对于确定的主体、客体而言,又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于介体有多种选择。例如,一位教师对一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是一对一的面谈方式,可以是家访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电话或是网络聊天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介体选择的多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开放性结构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介体”会不断涌现出来。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开放性结构特征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前所述,中介的本质就是“一分为多”中的“多”。从哲学层面上而言,介体本身必定不具有单一性、确定性与绝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欲作用于介体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及有效信息,随着外在条件地不断变化发展而不断丰富。同时,中介作为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条件,为满足两者之间相互转换的需要而不断地组合与重构;始终处于运动发展的动态变化之中,舍弃阻碍发展的因素而吸收发展需要的因素为己所用。简言之,“外力”的作用与“内力”的需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形成一种开放性的结构特征。
第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教育者,为实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除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之外,还需要掌握大量的教育信息与新颖、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在这个层面上,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为满足主体的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与更新。这种变化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求这一外力作用下完成的,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开放性的结构特征才能满足这种需要。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传媒载体的出现,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备开放性结构的直接原因。简言之,新的传媒载体的出现,为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例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进行沟通交流,而新传媒载体的出现,使教育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交流模式”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只有具备一种开放性的结构才能吸纳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式传媒载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必须是开放性的结构。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情况,究竟哪条道路是最便捷的呢?究竟搭载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是最高效的呢?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开放性结构特征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研究,以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的整体概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形成“介体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思维。
第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开放性结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各种“新介体”不断涌现出来。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研究,尤其是集中力量对“新介体”进行重点研究,才能为实践工作及时提供理论指导。面对“新介体”,不该回避,借用其优势为我所用。
- 上一篇:简述环境设计的含义及范畴
- 下一篇: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