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首先要进行情感教学,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他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半个多世纪来,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①

1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1.1 创建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这是社会赋予理想化师德的神圣起点。由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因此对师德的要求似乎怎样高也不过分。②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应珍惜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忘我工作,多做贡献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爱岗敬业、不断吸取新知、认真搞好教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等。而且,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路途上,还需要努力克服困难,不惜汗水和心血为祖国和集体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等等。教师通过情感教学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1.2 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感交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课堂学习就是自我学习,合作学习。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常规性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多数还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没有真正用于研讨教学方式及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尤其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一套可行的研讨与交流方式。虽然平时也围绕课程改革开展一些评优课及说课等比赛活动,但大多数还是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年底工作总结时有内容可写。③专业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缺乏提升课改实施水平的真正平台,亟需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教研路径。

制定计划。简言之,就是寻求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规律(事理)的研究行为过程。具体说来,就是这样一个行为过程: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典型的现实问题,分步选择其一,并且先在一次课上有目的地尝试实践解决方案,再通过课后集体反思、综合评价,总结得失利弊,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再在下一堂试验课或相关的课上进行深入的实践解决,课后集体进行再反思、再评价。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从而总结出符合本土特点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初步架构出具有职教特色的“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理论,进而达到发展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从根本目的上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是发展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操作策略和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操作方式可以假设为:上课评价再上课再评价……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其中的“评价”,不是简单的下结论,而是对课改理念、课改思路和课改原则在教学层面的拓展和深化,具有演绎性质和功能。“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特点:“理实一体”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④

3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学习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

3.1 计分作业考核

计分作业可分为计分平时作业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2种。(1)计分平时作业: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试的要求,指定部分平时作业为计分作业,教师依据学生完成计分作业的次数和质量进行成绩评定。一门课的计分平时作业一般应为4~8次。(2)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需要而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

篇2

课程开发是一个过程,也是确定课程的过程。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思想为指导,瞄准成人学习者所从事的职业,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成人学习者预期培训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生成课程目标,形成具体的课程方案,并付诸实施、评价与改进,以期达到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培训教师、成人学习者共同发展的过程。

2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模型与结构

用系统的方法来思考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可以把成人教育课程开发过程视为反馈控制闭环系统。根据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系统模型。

3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我院开设的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目前已有近400名学员接受了本课程的培训。本文以该课程为例,介绍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过程。

3.1确认职业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岗位基本技能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3.2制订课程方案。

该课程建设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学;精心制作大量的视频资料和课程网站,使得学员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闲余时间学习课程;利用网络论坛等方式对学员学习进行指导;利用在线考试系统实现远程作业提交和考试,从而构筑了集面授、网络教学、自学等方式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3.2.1课程目标。

该课程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岗位应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按照成人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用计算机网络的最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采取“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实操项目中,在做中学,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符合成人的学习规律。

3.2.2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员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参照《计算机信息管理员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

3.2.3课程考核。

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面授成绩、自学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4部分组成,这样的评价方式强调了对学员学习过程的考察以及对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视。

3.3实施培训课程。

本课程搭建起网上教学平台,采取教师教授、学员自学、在线交互等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满足任意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章节进行学习。为达到学习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员的学习活动采取了一系列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措施。

3.3.1环节控制。

在环节控制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针对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特点,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控制。①面授环节的控制。制定严格的面授考核制度,要求学员参加定期和不定期的面授。②自学环节的控制。教学中教师不仅给学员讲述课程的要求、特点,还要给学员讲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通过网络资源学习,确保每个学员都能熟练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法,熟悉课程管理。③教学过程环节控制。每个知识点后,提供了涵盖知识点全部内容的在线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还提供了模拟实验,学习过程自动记录。学习活动和作业是教学过程控制的主要环节。④课程结束考试环节的控制。本课程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学员集中参加考试。严格的考试环节的控制,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是促进学习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3.3.2作业管理。

在线测试模块,《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根据教学目标编制作业题,网上提交、批改,并规范作业管理,严格实施有关作业管理规定。

3.3.3促学措施。

采用“导学+助学+督学”三学相结合的促学措施。①导学。对学员自学课程给予具体的指导。本课程的导学部分为远程学习导学、课程内容导学和平台活动导学三个方面。②助学。为学员自学过程中提供的帮助。课程“在线答疑”栏目中提供了常见问题答疑等,这些内容照顾到了学员的整体水平。而教学平台上的个别辅导则满足了不同层次学员的不同学习要求,主要是由教师通过论坛、E-mail、电话等手段及时回复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③督学。对学员自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课程中提供了在线测试题,学员可以进行实时练习,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教学平台上有教师不间断地与学员交流,激励着学员学习。各项教学活动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也起到了促进学员学习的重要作用。

3.4评价培训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经多年教学改革与建设已经组建起一支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成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成人教育教学理念,并有适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纸质教材和自学辅导教材。该课程合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并结合成人教育教学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较好。同时,该课程注重在教师的导学下,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由于课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导学助学、教学引领等方面的支持服务,较为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较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程论坛的帖子总数多,学生发帖踊跃,参与积极。

4结语

篇3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普通高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才的培养中,高校需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要,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特别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其社会需求量较大.本文结合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计规划与发展现状,对系统设计的特点、目标、原则等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 :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07;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29-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一方面,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等已经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也需要更多的高科技计算机人才,也需要为人才的培养创建更为有利的条件.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其培养需要严格的课程管理和良好的课程条件,也需要完整的网络实验室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发展建设中需结合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各方面的素养,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硬件设施,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完整的条件.

1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意义

1.1 发展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教学途径是教师讲解,很多时候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理论知识或者是有条件地进行上机操作,很多操作仍然是根据教师的操作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加以复习和巩固.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教学逐渐被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变.计算机网络教学与旧模式相比,具有直观性、操作便捷、知识共享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学习的状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也被理解和承认,对相关技术的探究能力和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从目前来讲,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模式,并在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普通高校在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设计规划方面,还略显滞后,很多高校在教学设备方面的投资较少,同时,也存在规划不科学,不能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长期健康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设计规划的作用

1.完善高校教学资源和设备

网络实验室的构建,将各种电子工具和技术手段加以综合,为高校科研提供良好的集成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数据和信息资源,并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选择自身感兴趣或者专业要求的设备,加以了解和学习,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环境进行模拟学习和实验,不受到教学空间和实践的限制.

2.是网络计算机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育阶段,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在发展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多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发展的影响,学生在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方面较为欠缺,且这种现象成为了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学校资金投入较少,实验室的相关配套设备相对不足,导致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创新教学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

网络实验室的创建,能解决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

3.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试验环境中完成计算机技术的相关项目,并且具有高效快捷等优势,能提高实验完成的效率、及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等,也为学生的课后反思和自我检验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另外,该种教学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过来又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开拓作用,有利于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通过网络化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发展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 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规划原则和目标

2.1 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原则

1.开放性、先进性

网络实验室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发挥教学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开放共享的系统,并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在计算机设备端口的扩展、网络结构的延伸等,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需要,保证各端口能互相联系,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为建立更复杂和规模更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参考,保证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并且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先进技术发展和研究水平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建设保障.

2.保证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网络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其建设和设计的根本要求,在设计时要考虑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在具体操作中各个系统之间互不干扰,同时要保证登录等程序的安全性,这也是高校资源信息安全的重要体现.

3.重视后期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软件系统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设计系统,常会应用跨平台设计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实验室日常维护和修理的费用,也有利于各实验项目相关设备的更新,促进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完善,但是,要保证其能发挥功能,也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网络实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其研究课题众多,对网络需求各不相同,在其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重视做好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保证管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2.2 设计目标分析

结合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和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实验室的构建需要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进行、高等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等相结合,保证各方面能和谐全面发展.其设计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目标

网络实验室建立的目的,是为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因此在设计中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理论学习平台和实际操作空间,对网络的不同结构和具体子系统及相应的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探索.通过不同的实验模拟来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掌握能力,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加深记忆,从而为理论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试验项目的设计上也要实现多元化,设计不同类型和不同操作方法的试验项目,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强化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专业化目标

高校教学发展中重视学生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计算机专业对人才的专业化能力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涉及到社会前沿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及先进的网络设备,从而能为技术的整体研发和教学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更多的条件.在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外,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面向社会培养新型人才,保证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水平.此外,在建设中还要涉及到管理、信息处理等多种专业知识,保证学生能在某些领域对知识有完整全面的吸收和理解,为最终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指导.

3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结构和特点分析

3.1 结构分析

1.按照实验原理进行实验分室

该项结构是实验室构建和设计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也需要对基础原理等进行充分地把握,能在实践操作中将理论作为指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及其分室有高度的仿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高的学术知识,从而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

2.管理系统的分室设计

系统的管理工作是保证系统正常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并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在此环节中可借助先进仪器的帮助,进行软件仿真设计,完善实验室相应的设备,并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实验故障分析室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网络实验室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组建新的网络系统,对出现错误的系统故障进行改造和设计,这也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修中常见的现象,在故障排查中可采取交换硬件设备的手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对及其故障检测的能力,做好定期的维修检查工作.

3.2 特点分析

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空间性的虚拟实验室,不受物质等条件的限制,让师生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不断优化发展的结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高校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其特点还包括其先进性和专业性,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更先进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平台,符合新时期教学发展的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计和科学规划,在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浅谈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电子世界,2012,10(22):23-24.

〔2〕周璟.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08):153+155.

〔3〕董树宇.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19):188.

〔4〕杨颜玲.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科技信息,2013,15(03):289.

篇4

关于实践教学,目前有两种认识,从广义上讲,凡教授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知识的教学活动,都应划归为实践教学范畴。狭义地讲,实践教学是在一定实际工作现场的设备或仪器上,并在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弱电工程制图》实践课程为例,论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改革的应用与研究。

2《弱电工程制图》课程的内涵(Theconnotationof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course)

弱电工程是指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它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信息网络系统(INS)、通信网络系统(CNS)、智能化集成系统(IIS)、安全防范系统(SAS)、火灾报警系统(FAS)、住宅小区智能化(CI)、家庭控制器(HC)以及控制网络系统(CNS)。弱电工程制图是工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规范、统一的图框、图例、符号、字体、线条和标注方式方法。弱电工程制图有三类:弱电系统图:弱电系统中设备和元件的组成,元件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及它们的规格、型号、参数等。弱电平面图:决定弱电装置、设备、元件和线路平面布置的图纸,主要包括防盗报警装置平面图、电视监控装置平面图、综合布线平面图等。弱电系统装置原理图:说明弱电设备的功能、作用、原理的图纸,通常用于系统调试,一般由设备厂家负责。《弱电工程制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安防方向)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以AutoCAD2013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08X101-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为行业标准与规范,对公共建筑、住宅及小区进行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如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3实践教学(Practicalteaching)

3.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的MIT,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工业界的实际项目实践,学校被称为是“动手”的地方,学校鼓励学生成为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的“探索者”。德国FH与企业密切合作实践教学办学制度;加拿大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DUCUM分析课程开发为途径设计的实践教学计划;英国的“三明治”的实践教学模式[3]。

3.2国内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理论研究和观念层面: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主体教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推向构建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和挖掘其功能和作用的阶段。实践探索层面:在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正积极探索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3.3《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

《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在能够熟练识读建筑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的基础上,运用弱电工程原理知识,根据国家建筑标准与行业规范,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进行音乐/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弱电系统设计,完成弱电平面图和弱电系统图的绘制。

4《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Thedesignofpracticalteachingschemeforweakcurrentengineeringdrawing)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对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进行设计。

4.1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弱电工程是电力应用的一个分类,普通高校及其他职业学校将弱电工程作为电气或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而弱电工程设计,需要通过CAD图纸来进行表达,因此,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开设弱电工程方向的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建筑平面图,并掌握弱电系统原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弱电工程设计,绘制弱电工程平面图与系统图,如视频监控系统等;因此本课程将电气或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整合。

4.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重构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公司中为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但内部结构又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真实的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进行解构,在学科体系中去提取适度够用的知识,并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整合设计后的工作过程教学,指导学生逐步经历获取信息、比较决策、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检查校验、评价反思这样完整思维过程训练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研究,完成《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完成《弱电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弱电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搭造有效的学习平台,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成立弱电工程制图工作室,承接企业子项目,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3对实践教学的探索

弱电工程设计以弱电工程原理为理论基础课,借助于土木工程建筑识图与制图知识,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弱电工程设计平面图与系统图。其中,建筑、安防、综合布线等行业规范也是弱电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设计《弱电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方案。

5结论(Conclusion)

篇5

关键词: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工程教育;CDIO

作者简介:李琦(1974-),男,河北衡水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武睿(1976-),女,山西介休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天津 3004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工业大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资助的研究成果、河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和改革立项资助项目、2009年河北省质量工程项目“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96-02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近代最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应用已遍及各个领域,社会对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网络应用技术及开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因此本科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网络技术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河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是建立在数据通信技术之上与电子通信手段相结合的网络课程,并且能被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培养既具有通信技术知识又能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010年该课程被建设成为我校校级精品课程,随后课程组加大了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结合我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便与同行探讨。

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专业术语抽象、[2]内容枯燥、概念繁多、协议复杂的特点,同时通信产业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又使得新技术、新概念和新应用层出不穷。而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工程师,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地随环境及教育对象而变化,为此课程组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及时根据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将反映探索性、前沿性、创新性的内容引入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系统查询阅读相关文献著作以及网络资源,及时掌握网络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改以ISO/OSI为参考模型,[3]依次介绍网络系统各层功能、协议实现技术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模式,从网络系统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即先讲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协议的功能、特性、组成及格式、协议工作过程以及实现的主要技术,随后总结不同层协议的形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将系统工作原理及不同层协议间的交互过程进行展示,以增强学生对网络整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教学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力求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指导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工程教育模式最关键的是教师,因此作为教师应主动完成课堂上的“讲授者”到工程团队中“引导者”角色的转型,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课程组首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课程内容要求,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以形象生动的图像、动画来展示理论内涵,实施形象教学。教师教学中注重黑板板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重视学习的反馈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结合所授内容,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本身的各种应用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

最后在紧跟网络技术发展形势下,融入CDIO理念,[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课程组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从理到例型”和“从例到理型”两种实施方式,引入生动有趣且难度适宜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达到预期效果,使其学有所获,又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构建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使学生学有兴趣,理解全面,记忆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加国外著名大学的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站和网络技术相关网站链接,引导学生及时掌握网络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并以此网站作为学生的实训项目之一,通过指导教师提出要求由每届学生适时更新,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实训效果。

三、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但是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验内容既依附于理论教学,又以验证性为主,缺少了核心原理和应用的结合和扩展,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为此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行“以实际技术、工程和科研背景来组织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模式,并利用虚拟实验先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

首先从实验内容上,针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现有的实验开设情况,并根据当前的实验条件,对原有较单一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案进行重新调整,形成了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性实验包括:网络命令实验、交换机VLAN划分、VLAN间通信实验、路由器子接口配置、静态路由、单臂路由配置实验、Windows网络服务配置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部分包括:RIP、OSPF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SOCKET网络编程实验等。

其次在实践教学上采用层次化的教学方法,实验的安排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网络命令应用到建立一个网络通信系统,加强案例型实验、项目型实验等实验教学环节的有序衔接,使学生逐步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精髓,并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教师既要讲解出实际问题所对应的理论,还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以促进实验条件、教学体系及内容与专业技术发展的同步,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对有浓厚网络兴趣的同学,积极组织兴趣小组,指导其探索学习最新的网络技术,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自身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组有很多好的举措。首先,校、院两级督导的监督与指导对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其次,课程组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利用学院名师资源,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一位导师,并定期组织观摩教学和集体备课、说课,坚持每两周举行教学研讨例会,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了课程教学规律。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从而促进课程建设,课程组有一套周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分期分批将青年教师送到校内外相关专业攻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科研活动,以科研带动教学。课程组教师在多年的学生评教中获得好评,多名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以上各种举措的运用培养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作风,形成了一支努力进取、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梯队。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考试方法上深入研究各类试题资料,通过资料的对比和筛选,在出题方式上采用共同命题的方式,集思广益,对考试题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题目,在试题内容上对各部分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使试题的各知识点的分配达到最佳,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CCNA、CCNP的认证考试,让他们通过这个过程既收获了知识和自信,又获得了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从而为将来就业提高竞争力。在考试形式上将实际动手和理论并重,将课程考试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得考试成绩既反映了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又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绩的计算综合考虑平时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实验完成情况以及最后的考试成绩等因素,并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在内。

六、结论

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课程组着力突出自身特色,即信息类专业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是建立在数据通信技术之上的计算机网络,并能很好地为通信技术服务,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听课、与学生座谈、调研、学生就业反馈等方式,课程组了解到该课程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但是随着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该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还很多。课程组会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第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项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在确保三个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及选取,使其更符合任务驱动、行动向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又可被称为项目教学法,其所指代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实践应用,将知识内容通过项目实践转化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和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整个项目的落实,这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化教学落实的进程中,教师在安排项目前必须提前针对项目进行安排,明确项目起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从而保证项目本身的完整性,避免其落于形式化,无法达到项目引导教学的目的。而参与项目的学生一方,也应当保持其自身的积极性,努力将课本中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在项目参与中充分展现其自身的潜能,使自身能够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现阶段国内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实际的项目化教学经验来看,主要包括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等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而这些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一、计算机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大部分课程都会与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而这些软件多为应用型软件,学生只有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掌握了。特别的,一些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功能非常多样化,软件内部知识点零散繁多,学生如果仅凭课本知识而缺少实际操作,就没法深入理解,易于流于表面。而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目标根本上的还是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熟记课本知识点,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项目化教学,特别是在软件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将知识点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更好的达成其教学目标。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各类计算机软件,通过摸索解决项目实际问题,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具有其必要性的,因为项目化教学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项目设计、项目制作、项目问题解决等过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学生自己的摸索与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项目实践能力,也将学会团队合作等宝贵的经验。[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岗位中是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项目问题的,因此在高校期间能够充分接触项目,并尝试解决项目问题,用自己的创造力设计项目,对于学生的在校期间和将来毕业后的就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项目化教学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1.专业目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协议集体系结构;学会局域网知识与技术,能维护及组建计算机的局域网;学会计算机网络互联基本方法与原理;学会互联网基本知识及应用;熟悉网络安全问题,会运用一定的网络维护方法及软件实现维护计算机的目的。2.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熟练运用网络自主学习,迅速获得最新的网络知识;能积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异性的组织分析及网络管理能力。3.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优良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形成吃苦耐劳、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计算机课堂中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介绍

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教学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项目化角落可以从以下四个实施要点出发:

1.课题讲解

课题讲解的中心要旨在于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项目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设计项目的思路起点。对于教师来说,在授课初期,通过课题讲解明示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控制教学方向,具有指导教学策略选择、指导教学评价与测量、指导学生学习等定向功能。项目的课题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想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学习计算机知识,就必须事先让学生了解通过参与这个项目究竟是要掌握哪些知识,实现哪些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动力,能够在学习中带着目标,带着问题出发,保持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题的时候,也应当善于进行项目分块,使学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掌握教学目标。

2.演示示例

通过项目演示示例,能够给予学生直观化的项目介绍,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参与项目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直观化地了解了项目,心中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参与项目活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项目教学法需要对演示示例来导入项目,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调动学生操作项目的积极性,在教师进行示例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中的真理和疑问充满好奇,在思考的过程中情绪高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精讲多练

为了更好地落实计算机项目化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做到精讲多练,充分向学生辅导和演示。按照实际操作步骤来说,项目教学法课堂应遵循“讲解-演示-练习-答疑-总结”的步骤,教师合理地将知识难点、知识重点以及操作要点结合在一起讲解,才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计算机操作。而从课堂时间安排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充分留出时间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并让学生在操作中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问题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掌握更多的项目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现在多媒体教学技术这么发达,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借鉴多媒体技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操作的印象。

4.积极评价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评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项目结果,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更多的基于表扬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批评往往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在项目化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留出约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作品进行积极评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

四、关于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应用的反思

相较于传统化的教学方式而言,计算机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调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其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充分地了解计算机知识,提升其专业化程度。[3]当然,在计算机专业实际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由于学生群体水平不一而导致项目难度的设计无法适应全部学生,而本文认为尽管项目化教学的彻底落实有很多要求,但是只要计算机项目化教学中能够牢牢把握住如下三点特征,就能够达到质量较好的教学目标:

第一,探索性。从教学根本宗旨而言,计算机教学中提出项目的根本性目的在于解决项目问题,完成项目探索过程,最终学会实际操作实践中的各项必要技能。因此,计算机课程中在应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非常重视探索性,如果不借助探索作为主要手段,那么学生群体本身是无法将书本知识深刻化,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的,因此探索性可谓是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实践性。实践所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无论计算机课堂中提出了各种具体项目,只要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过程,那么一切都会沦为空话,教学的目的根本无法达到,教师提出项目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计算机项目化教学中,必须将实践性放在重要的地位,必须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项目时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与实践解决项目所存在问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群体也都可能获得出乎意料之外的知识体验与知识收获。

第三,合作性。对于现今社会而言,想要成功地完成一项项目,那么团队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计算机技术类项目更是需要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合作,信息的相互渗透与沟通。在高校计算机课堂中,教师所提出的项目也应当适当地加入合作的必要因素,这种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够达成一定的合作,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模式。

结 语

由上可知,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推行项目化教学是有其必要性的,但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计算机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也必须充分注重科学性,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多样化且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的项目。为了提高计算机课堂的高效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创造设计力同样重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若是能够和项目本身达成良性配合,与教师授课达到双赢,那么计算机授课的效率才会得到实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J].中国建设教育,2012.

[2]石博.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3]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许盟;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篇7

关键词:活动教学原理,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157-02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类课程的一门主干课,也是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由于不少院校依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1]。不少高校的课程编排与教学均已开始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特征。该文引入“活动教学原理”,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与当前教学环境,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在突出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上鼓励自主探究的主动型学习方式,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活动教学的理论内涵

“活动教学原理”是在目前教育现状下引入的[2],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活动教学原理”鼓励学习者能够在真实情境里实现自我建构,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互中获取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此可以说,所谓“活动教学”,指的是一种基于学习者“活动”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强调认识活动在学习者获取知识中所起的作巨大用,以具体的活动和获取的感性经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4]。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2.1活动教学的依据

2.1.1学生特征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其自我发展阶段与认知水平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成人,因此有着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已经比较适应专业性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内容方面,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也有所增强,所以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必须具有很好的专业针对性,便于学以致用。

在学习方式方面,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外自学为辅,并且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已经能够适应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式,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实践知识,并在知识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职业导向。

在心理发展方面,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判断力,当身临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时,也有能力提出问题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假设检验而获取正确的方法。但同时也应该正视的是,他们尚不拥有较好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教师必须在学习者进行监控与引导。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引入活动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与积极性,在活动中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促使其发展与进步。

2.2.2课程特征

笔者结合自身《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具备的不少特征均适合于活动教学模式的开展:

1)课程的实践性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基础理论的一门课程,富含多种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只有亲身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经验,才能够深入掌握网络知识与组网技术。而课程的实践性恰恰是活动教学理论模式的基石。

2)课程的发展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新理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已经和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相互,属于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因而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

2.2构建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笔者将活动教学的过程进一步细分为: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

2.2.1活动前

活动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需要分析与任务设计。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制定学习目标、细化学习因素。在学习目标制定方面,应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在细化学习因素方面则需详细进行活动主体,活动客体等资源的调研与分析。而在任务设计时,则必须兼顾学习活动任务,学习资源以及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并将重心置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能力上。

2.2.2活动中

活动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活动方案进的具体实施,使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能够遵循实现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在计算机网络的协助下,通过信息系统的构建,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学习模式的改革,让学习者享有随时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在灵活安排的时间学到自己最缺乏的知识。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为课程的具体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的呈现与共享等,都提供了全新的技术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地结合起学习内容和策略培训,在网络平台上构建充分体现交互性的交际活动,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自发选择策略进行自主学习[5]。

2.2.3活动后

活动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活动成果的汇报展示以及教师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2.3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局域网组件技术为实例,进行基于活动教学原理的教学过程设计。

2.3.1活动前设计

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笔者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局域网技术”的知识目标定位于:1)掌握网络交换原理;2)局域网的技术特点;3)局域网的种类以及具体组建流程。将“局域网技术”的情感目标定位于:对学习者自身的探究结果有成就感,且增强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的乐趣。将“局域网技术”的能力目标定位于:1)掌握良好的信息搜集与判断、梳理能力;2)掌握独立进行局域网规划设计的能力。

其次,进行活动教学环境的提供。笔者将活动教学选在学校网络机房,并提前调试好所需设备,包括电脑、网络联接等。此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并制定任务规则。

笔者将“局域网技术”划分为四个活动任务:分别是:1)结合理论知识,认识网络交换机;2)学会通过参数来认识网络交换机的性能特点;3)利用基本命令进行网络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4)以网络交换机为中心节点,组件局域网。

2.3.2活动中的设计

首先,教师引入一个例子进行情境的创设,通过大型网吧组建时对网络速度的需求,引出共享式局域网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这交换式以太网。然后,进行交换局域网知识点的梳理。

讲解之后,教师提出此阶段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理解交换机与集线器的主要区别,以及网络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此时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网络交换机的分类以及选购配置过程。在教师讲解之后,进一步提出下一个阶段的活动任务,即组件交换式以太网的具体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网络交换机参数的具体配置方法以及交换式局域网的组件流程。

学生通过利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并辅以因特网查询和搜索,整理相关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资料分析,最终给出网吧的交换式局域网组网方案。

2.3.3活动后的设计

通过汇报与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身近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的总结和分析,通过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来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客观认知,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3活动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时间为一个学期的教学对比实验,可知实验班的一组均表现出比较浓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兴趣,两组同学的平时成绩等级分析如表1所示。

可知基于活动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

4结束语

该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活动教学实践的应用。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参与是活动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鼓励以及言传身教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在科学化的教育理念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身份则退居为指导者和监控者。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只有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只有结合具体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习模式的构建。活动教学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湛.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2010.

[2]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3]张万兴,安志东.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面向对象;教育活动设计;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3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for the Design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Activity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Song Qingwen

(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Through "Tangshan Earthquake",reflecting on Chinese education,the innovative research for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uses the experience of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designing ,and brings forth new ideas in philosophy,method,c-

ontent.It has features of low cost,good operation and actual effect.

Keywords:Object oriented;Design of education activity;Learning atmosphere

《唐山大地震》热映,我观看了多遍,每次都想起了温总理讲的“多难兴邦”,给中国人民带来财产甚至生命损失的“多难”真能兴邦吗?关键在于中国人要善于面对灾难,深刻反思,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杜绝灾难,或将不可避免的灾难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才是温总理所言“多难兴邦”之真谛。

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观《唐山大地震》,理当反思中国教育。《唐山大地震》从灾难变故后两姐弟迥异的人生境遇,侧面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困境。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我们的大学生;“一流的学生就业,二流的学生出国或是考研,三流的学生失业,末流的学生创业。”大学的教育怎么啦?末流的学生反过来给一流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大学教育缺了什么?确实是我们高等教育应当追问的问题。

正因如此,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在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教育活动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成败,好的专业培养方案最终需在培养对象那里发生作用,产生效果,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培养方案能否顺利实施,是学校培养合格产品的剂。

大学生教育活动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实效、可操作、经济可行。要把末流的学生因生活所逼敢于创业的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抛弃一切没有实际效果的教育活动,大胆创新,追求实效。

一、以面向对象的程序思想来设计学生教育活动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是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思想,它以对象为中心,观察、描述、处理问题,具有更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其核心是类,抽象为其最主要特征,抽象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抽取出一类对象中具有共性的部分,其次是继承,利用继承性,可以在已有类的基础上派生新类,其中,被继承的类叫做基类或父类,继承后产生的新类叫做源生类或子类,优点是设计派生新类时,不用考虑基类中已有的设计,直接继承,只需专注派生新类中应增加的设计,高效,易操作。

设计大学生教育活动,可以借鉴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首先面向全校的学生对象,抽象出校级类(基类),也就是全校学生对象中具有共性部分的大学生教育活动-校级教育活动。为了设计出合理的校级大学生教育活动,应当组织学工部、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处、思政部的专家,各系部代表,各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辅导员代表等一起协商讨论,真正抽象出能在全校开展,具有具体负责部门和责任人的,具有实效性的校级教育活动设计。校级教育活动由于面广,具有通适性,能有效节省教育活动经费开支,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满足经济可行原则。比如:新生军训,能不能国家出资,从国防经费中列支,要有实弹训练,让我们的学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申张正义保家卫国,将部队快要到期的弹药拨下来,如果国家出资,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军训服也可以得以循环利用。目前,在国家不能出资的情况下,可大胆仿效湖北经济学院,为学生统一采购T恤、短裤裙和运动服,取代以往的军训服[1],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此外,校级教育活动设计应预留不确定事件触发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应对突发事件。

校级教育活动设计完成后,应以二级院系为单位,在校级基类的基础上抽象出院系级的子类(派生类),不同院系的学生对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特点不可能在校级教育活动中兼顾到,只有在子类中实现,子类一样要抽象出院系学生对象中有共性部分的大学生教育活动-院系级教育活动,依据类的继承性,当然要排除父类-校级教育活动中已经安排的内容,以降低教育成本,做到专注,容易操作。可由院系书记负责,各教研室参与实施。

最后,是以专业为单位,针对某一专业学生对象的共性部分,派生出按专业分组进行的自主教育活动(孙类-专业级教育活动)。由于范围更小,可增加针对性和趣味性,由专业负责人负责,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以促进教育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至于个别学生的特殊教育则不宜安排教育活动,可交予各当事教师或辅导员自行因材施教。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可以不安排专门的教育活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必竞是极少数,让学校思政部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室,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当发现有心理不健康苗头的学生,应及时让辅导老师来对该生进行专业的疏导,学生也可以自行前往咨询。

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教育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仅供参考。

二、教育活动设计理念创新

由于高校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已经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许多贫困生是借助绿色通道,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长期低薪,有的无法偿还,加上房价猛涨,毕业后生存环境恶化,孝敬父母成了奢谈。整个社会变得功利和浮燥,在这种大背景下,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思想教育已变得极不合时宜,只会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感,理当拚弃。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没有作过调查,不清楚中国先富起来的到底是哪些人,但我知道,我们培养的绝大部分毕业生在为生计发愁,为不能孝敬父母而揪心,这绝对不是正常现象,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大学生教育活动能不能从这里找到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谋出路,找答案。教他们学做人,学感恩,学理财,增强财富意识和创业意识,引导学生不为学习而学习(不死读书),不只为饭碗而学习(要谋发展),不仅为自己而学习,还要,为家庭学习,为父母学习,进而升华到为国家富强而学习,为学习注入持久强劲的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先谋生存,后图发展。

以“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来激励学生,以吉利的总裁李书福将校友安聪慧培养成吉利集团副总,并将武汉母校近2000名学生收为员工来感召他们。

武汉小蓝鲸酒店里挂着这样一幅标语:“穷人读书可富,富人读书可贵”,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是穷人和庸俗的人,应该有较高的素质,而且至少是社会的中产阶层,创造财富的中坚力量。我们的大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要有创业致富的理念,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先富起来,他们知道怎么做人,他们懂得感恩,富了不会象暴发户们那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胡作非为,他们知道自己臂上的责任,会象陈光标一样去回馈社会。如果不改变读书受穷的局面,一旦形成新的读书无用论,那将是国家的灾难。

大学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学做人、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事,拿三证(做人合格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先谋生存,后图发展,让自己富有,让家人幸福,让国家富强。

三、教育活动设计方法创新

沉迷网络、沉迷游戏,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通病,其实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只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表现得突出一些,绝大多数学生配置了电脑,并在宿舍接入了因特网,可能与家长误以为网络技术专业就是要上网而提供强力支持有关。简单的说教加上强制管理均无济于事,网络的吸引力太强,几乎所有的上机课,无论什么课程,学生一来都会首先挂在网上,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教育活动设计得讲究方法,变堵为疏,你喜欢玩我就陪你玩,玩大富翁游戏(网络版)。老师和学生一起玩,分组玩,有人会很快破产,随后破产的会越来越多,成功的只有少数人,时机到了,老师要引导,这是游戏,破产了可以从来,可是现实呢,会是什么后果?要知道,谁都想发财,只要合理合法都允许,但是你们准备好了吗?你有什么资本,要知道创业是有风险的,你是怎么破产的,要总结,专业、财富、风险、态度等,你哪里有问题,就要从现在开始进行谋划和打算。破产是不能真的用实践去亲历的,虽然只是游戏,但能产生如同亲历的感受,效果会非同一般。接下来最好辅以创新竞赛,转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将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大学生中还有很多的行为如同沉迷网络游戏,比如谈恋爱,学校靠堵也是行不通的,在大学教育活动中都要注意正确引导,不然《唐山大地震》中,方登(王登)的悲剧还会重演。

教育活动设计方法创新就是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

四、教育活动设计内容创新

教育活动设计内容创新,目标是培养思考型的学生,喜欢思考、擅于思考的学生,往往会主动学习,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学,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如何学以致用,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

学习乃文武之道,宜一张一弛,周末可放影视教育片,建议新生来校后放映50集的李小龙传奇,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确定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李小龙选择了武术和功夫电影,并在这两个方面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卓越成就,并把“功夫”一词写进了英文字典,他不服输,讨厌别人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找到了强劲的动力,勤学苦练加思考,正因为他的思考成就了他,创立了截拳道,把中国功夫和电影结合起来,成功打进了好莱坞。李小龙精神能很好地激励大学生去思考,做一个思考型的学生。

安排奋斗史演讲,请打拼成功的毕业生回校演讲,他们更有教育力和说服力,每学期期中组织师生交流。这些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奋斗。

在专业学习达到一定层次后,学生已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时,应当组学生积极参与和专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组织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到武汉市的中小企业,义务为他们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维护设备、规划网络、增强应用,开发管理软件等,用实践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顶岗实习,很多专业都流于形式,应该尝试组建跨专业的小型团队,为中小企业服务。比如,将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各抽调几名学生组成团队,到信息化比较落后的企业去技术扶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规划组建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做美工,为网站设计静态页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设计企业管理架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完成相应程序代码的设计,让他们通过专业的实践去增强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公共选修课来开展教育活动,公共选课一定要合理定制,优先安排一些大学教育活动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把部分公共选修课当作大学教育活动的一个补充来进行设置,用公共选修课来开展教育活动的好处是,能顺应学生意愿,产生好的效果,可打造个性化的大学生教育活动。

五、结束语

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来设计学生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成本开销最低,但设计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突出实效性。

教育活动设计理念创新的重点是,为学习注入持久强劲的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先谋生存,后图发展,成功后回馈社会。

教育活动设计方法创新的重点是,变堵为疏,转移兴趣,形成一种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

教育活动设计内容创新的重点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培养思考型的学生,在实践中去锻炼。

参考文献:

[1]朱建华.湖北经济学院新生军训短衫裤裙取代迷彩服[N].长江日报,2010年9月11日(第3版)

作者简介:

篇9

1.信息技术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整合的意义和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整合,顾名思义,就是把现代的信息理论、技术和方法等等融入现代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开创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当从之前的“哑巴”英语的教育模式中跳出来,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设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更多更优秀的学习资源,从而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信息技术也是提高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2.信息技术下高职旅游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2.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私塾”讲堂,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现在的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指路明灯,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接受自己的角色变化,并能够掌握精髓,对学生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接受自己角色的转变,同时要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给自己“充电”,否则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2.2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观念有待改变

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应当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性以及自觉性。因为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课堂已经由之前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了主动的学习。所以学生要意识到这一点,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知识学好英语。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确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前提是要掌握基本方法,只有掌握了基本方法才能体验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这其中又有一个重要问题,在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要培养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网络世界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作为学生应当杜绝那些不良信息,让技术应用只为自身的学习和更好的发展所服务。

3.信息技术下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3.1改变传统思维,树立新观念

首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摒弃之前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观念以及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之前的一些教育方法可能并不能完美的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要从自己的思维角度转换一下,接受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新时代,创新是关键,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都是一个摒弃“旧”的过程。作为教师,思想不能迂腐,同时要掌握现论知识,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要习惯信息理论知识,不断的学习现代信息理论知识,让现代信息理论知识充斥自己的大脑,培养新的习惯,渐渐遗忘旧习惯。

3.2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只有不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在信息时代生存下来。那么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何完善自身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不仅要学习,还要掌握。不仅要学习现代信息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方法等等。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掌握,因为作为教师,只有在掌握这些东西之后,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在完善自身之后,还要学会如何利用先进的设备来教育学生。教师只有掌握了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与技术绝对不能分开,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3.3提升教学设计,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优秀的教师注重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教学反思不仅要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够反映出教师的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而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设计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教师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以及教学环境等等。课程资源的获取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可以从书籍、互联网、杂志等获取教学素材,形式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获取的素材应具备相关性。教师可以实现预设素材的呈现方式,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一课下来,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丰富直接知识的经验,以利于进一步发展创造思维。

4.结语

篇10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 微课理念 应用策略

一、微课概述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最早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他将其表述为“60秒微课程教学”。之后,我国教育界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2010年,我国教育学者胡铁先生首先将微课教学理念引入国内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具体来说,微课指的是:按照教学规划及教学实践的需求,以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讲述。从整体上看,微课不是对课堂已有教学内容的重复反映,而是对课堂中凸显的疑难点进行归纳,并通过视频录播的形式,实现的新式“传道授业解惑”。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微课理念的具体策略

(一)融微课理念于实训教学,打造新型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是最能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岗位性的教学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通常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实验室实操”的方式进行,而具体操作中,上述两个环节往往存在“时空差异性”,即:课堂理论讲授和实验室实操通常不在一个教学情境中完成,学生在教室中接受了理论学习后,再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正是由于这种“时空差异性”,使得很多问题凸显,例如,一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忘记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操作步骤;或者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仍没有掌握,难以真正动手实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往往需要在实验室中重新讲授一遍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完成实践,倘若教学班级人数众多,则老师通常会陷入“分身乏术”的尴尬境地,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笔者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理念,打造“微课视频引导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按照如下流程实施:

【案例1】3DMAX课程《对象的复制》教学设计

首先,我利用KK录播软件,以《简要闹钟模型》为课例,在个人PC机上进行了操作演示,整个演示过程大约为10分钟,包含引入、概述、讲解、内容、总结延伸、作业要求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包含引导探究性问题,例如,绘制完一个闹钟模型后,我便在微课中提出问题:“如何复制、轴心调整,并进行角度捕捉?”“如何复制奇数数量的闹钟模型?”等,为课堂实训探究预埋伏笔。

其次,在完成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后,我带领学生进入实训机房,从教师客户端将预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客户端,要求他们结合视频内容,自主探究,完成实操。由于视频中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尤其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重点说明,因此,这使得每个学生的操作变得“有的放矢”,传统教学模式下,那种“学生频频举手提问,教师忙得不亦乐乎”的场景再也没有出现,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教学反思】

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微课视频,构建了一个高效的3DMAX实训教学课堂,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为学生呈现了详细丰富的实操过程,且视频内蕴含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更多知识,大大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微课的帮助下,那种“高耗低效”的教学场景一去不复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

(二)引微课理念于课外教学,打造全新网络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往往能够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教学情境的无限延伸,构建多元化、互动化更强的教学阵地。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媒介,引入微课教学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外虚拟微课互动教学课堂,并构建专门的教学平台,将校内教学中的重难点,延伸至网络,开展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为本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便以微课教学为思路,联合微博平台,打造了“微课+微博”教学模式。

【案例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首先,我在腾讯微博注册了公共教学账号,并要求计算机专业各班学生关注该账号。而我则定期收集校内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理论、实训疑难点,将其整理成册,并录制成微课解说视频,上传至微博平台,引导学生在线观看,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我通过微博平台上的留言板,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及时回复他们提出的各种学习问题,而我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微视频,视频的内容为“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实训操作”。由于有了我微课视频的引导,因此每个同学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时,都将自己或本小组的操作流程录制成微视频,并到教学微博上。

最后,我登录微博,对同学们的学习微视频进行点评,由于微视频能够详细记录下每一位同学的操作流程,我也能够对他们的实训进行细致评分,这种边看视频,边评分的模式,大大节省了我在校内实训教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创设了全新的微课教学情境。教师不仅上传自己的微课教学视频,更引导学生参与到微实训视频的制作和提交中,可以说,微课成了教师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的桥梁。此外,上述教学模式下,微视频逼真地还原了学生的实训操作细节,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变得更充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实现了全面创新,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其引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仅阐述了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对微课教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