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失智老人的护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失智老人的护理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C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38-03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提高,社区困难老人的生活、就医状况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项目从红十字会的公益职能出发,我们于2011年底对宝山区困难失智老人的健康、生活及社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为有针对性地给予人道救助和介护帮助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上海市宝山区范围内困难居家卧床失智老人为对象,入选条件为:年龄≥60岁,本人和夫妻双方月均收入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1 120元。患病卧床在家的重度失智老人。符合条件的对象169人,其中男23人、女146人;年龄60~104岁,平均(85.37±7.85)岁,平均失智时间见表1。

1.2 方法

自行编制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现状调查表,内容主要有:家庭经济情况、医保情况、家庭成员、主要照护者、社区介护形式及内容。由区红十字志愿者作为调查员,经过专门培训统一填表口径,对失智老人家属或照护者进行调查,核对无误后调查表收回,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基本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6人,占44.97%;居民医疗保险14人,占8.28%;新农合58人,占34.32%;商业保险3人,占1.78%;无医疗保险18人,占10.65%。

2.2 困难失智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患病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能自行进食为39人,占23.07%;有褥疮为46人,占27.21%;肢体浮肿61人,占36.09%;不外出活动为149人,的占88.17%;大小便失禁为42人,占24.85%。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2。

2.3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情况

本次调查对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看护工作100.00%由家属承担,其中25.00%的家属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75.00%的家属由于经济原因没能送养老院。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的42人中,担心养老院照顾不好占48.00%,担心老人不适应占48.00%,子女意见不一占4.00%。家属照护遇到的困难中,经济问题占41.00%,生活护理工作量繁重占28.00%,医疗照护困难占22.00%,家属心理困惑占9.00%。

2.4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

红十字会每月发放的护理用品价值 200 元的物品(包括尿裤、尿垫、尿片)。来自宝山区各家医疗单位的志愿者,分组对33名卧床老人上门访视,时间每月1次,每次2 h,内容包括:① 为老人定期测血压、测血糖;②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压疮护理、翻身拍背、膀胱造瘘口护理;③为老人修剪指甲;④为老年人提供读书读报、谈心聊天,了解其生活情况、家庭情况、疾病情况等;⑤指导老人们进行简单的床上锻炼,简单的手脚运动等;⑥对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和用药指导、教授尿布使用方法等。

3 讨论

3.1 全社会都要关爱社会困难失智老人

失智症是一种长期且包含许多征候群的慢性脑部退行性疾病,也是全世界老人最担心的共同问题之一。一般而言,由发病到死亡的存活时间约5~10 年,有些甚至可以长达15 年或更久。失智症病程中常出现不同的症状,最主要的三大症状为:①认知退化 记忆力变差、健忘、判断力及计算能力不好,且对时间及地点的方向感混乱;②行为状态退化 出现日常生活能力減退,例如吃饭、穿衣、洗澡及如厕等都有困难,不能自行购物、坐车、甚至连回家都有困难;③精神状态退化:如忧郁、妄想、幻觉以及异常行为,包括攻击等情形。目前的估计,被诊断是失智症的患者中有大约60.00%至70.00%是阿滋海默症或是与脑血管疾病式的混合种,有10.00%至15.00%是路易氏体型失智症,剩下的分布于其他各式各样的失智症包括了额颞叶退化、酗酒失智、血管疾病失智。

据统计,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户籍总人数的20.00%,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老人失智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3.00%~5.00%,在80岁以上则增加到20.00%。老人失智症病程长,护理照料难度大,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投入也很高,失智老人的社会保障、护理照料、安全防范,法律保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给家庭、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2 进一步做好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的建议

3.2.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力争在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前,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为老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

失智老人护理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以适应失智老人逐渐增多的需求变化。一是积极兴建以长期护理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失智老人照料机构;二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有资质的全科家庭医生上门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居家护理适合没有精神症状、病情较轻的失智老人,主要给予的是生活护理。社区老年中心适合病情不是很重,但家庭成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的失智老人。专业的失智失能老人照料中心主要接收有严重精神症状,或比较严重的残疾和躯体疾病的失智老人,采取的是住院护理。

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国家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补贴以及社会救助,最应优先并重点保障的,就是城乡众多的失智失能老年人。建议建立养老护理津贴制度或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政府的补贴不但要补贴到社会服务机构上,还要落实到需要长期照护服务的老年人 (或承担照护责任者)身上,使社会资金真正资助到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杜绝资源浪费。

3.2.2 推动失智老人护理员队伍建设

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需要刻不容缓地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加强资质认证,努力建成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护理员队伍。建议:①举办公益性质的失智症家属培训班,提高居家护理的水平。②由财政、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失能老人家政服务中心”,提供经过培训有一定岗位资质的护理人员。③招收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甚至退休)职工,经过专业培训,解决护理员紧缺问题。

3.2.3 构建失能失智老人康复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篇2

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和智能训练能延缓疾病进程,但现实生活中老年痴呆病人缺乏自我照顾能力和自我安全意识。限于经济和医疗条件,大部分痴呆老人只能由家属看护,家庭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护理老年痴呆病人并非易事,除了照管日常生活,还要应对老人心理状态异常的行为举止,且越是晚期病情严重的病人,护理越重要。家属在护理时应先确定几个大方向。

首先要增强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要为老人设置方便合理的生活环境;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动。这样可以减缓病情发展。

其次是延缓老人的病情恶化及功能衰退。病人的认知能力退化和心理状态有关,好的护理能帮助老人建立快乐、安全的生活态度。

再次是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其感到活得有尊严。恰当的护理工作会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最后,应尽量减少病人和外界的冲突。不仅要照料老人的生活、用药、保健等方面,还应关怀老人的心理变化。病情会影响病人情绪,通过护理能减轻恐惧感,缓解焦虑,给老人安全感,避免受到伤害,或伤害他人。

明确了护理的大方向后,在具体照顾病人时,家属可采用以下方法。

1.情感支持,掌握交流:尊重病人的人格很重要,千万不要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经常用抚摸动作和亲切的话语,给予病人关心和爱护。和病人谈话时语调要低,态度要和蔼,吐词清晰缓慢,不要嘲笑,也不要轻易否定病人的要求。

2.加强防护,防止意外:病情重的患者要做到24小时有人陪伴,病情轻的只需在他活动多的时间里加强看护就行。不要让他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最好在病人口袋里放一张写有病人名字、家庭地址、主要看护人和主治医生联系电话的安全卡。在家中安全也要重视,比如让病人穿防滑软底鞋,在浴室、卫生间安装扶手,在卧床病人的床边加护栏,等,以免病人跌倒。

3.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病人的饮食应丰富多样,定时定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家属要经常协助病入搞好个人卫生,尽量让他们做一些泡茶、洗碗、扫地、买东西等简单家务,在头脑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要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看报纸、读杂志,给病人以视听方面的外界刺激;经常有意识地让病人记忆、判断,以_到锻炼大脑思维活动的目的。

4.对于有异常行为的病人要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如果病人有随地大小便现象,家人就应掌握病人大小便规律,定时督促病人上厕所。帮助病人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周围环境要相对清静;当病入有不合理要求时,不要直接拒绝,要温和劝阻或分散其注意力。

篇3

概况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系重要的老年病。西医认为其病理以大脑萎缩和变性为主;中医认为多因久病血亏气虚、心神失养,或肝肾不足、脑髓不充而成。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认真预防及时治疗会有一定效果。

预防

由于该病发病原因不明,生活中如何预防很难说。有的专家说,和我们生活中食用过多的铝有关,比如使用铝制品,或者是早晨吃的油条、油饼(里面含有铝)。那么,我们就不要吃了,实在想吃了,可以少吃一点。只要是生活中对我们有害的东西,我们尽量少吃或不吃。仅仅从吃上下功夫还不够,关心老人更应该注意他们心理上的变化。应多让老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消除孤独感,促进身心健康。一旦发现本病症状,必须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防止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治疗

本刊仅提供一些简明的治疗方法,供读者参考。治疗本病难度较大,宜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一、食疗

1.芝麻粥: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将二者洗净,放入锅内,文火熬成粥。服时可加蜂蜜1匙搅匀。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注意:糖尿病患者不应加蜂蜜。

2.枸杞粥:枸杞20克,小米100克,猪瘦肉末30克,洗净后放锅内共熬粥。服时可加少许精盐调味。每天早上服用。

3.牛骨髓粥:牛骨髓15克,黑芝麻15克,糯米100克。将芝麻、糯米洗净后,同牛骨髓一起煮粥。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二、西药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但可选用下列几种药物来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这些药物据病情可单用或配合用,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送医院治疗。

1、吡拉西坦?穴脑复康?雪:每次0.8-1.6克,每日3次,口服,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促进思维记忆。6周为一个疗程,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有效,重度无效,与安定合用还可提高疗效。

2、都可喜: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口服。为大脑代谢促进剂,国外已广泛使用,对智力恢复有较好的作用,用得越早,效果越好。

3、长春西汀(卡兰):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改善脑代谢,恢复脑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4、其他:还可加服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烟酸、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等。

三、中药治疗

1、髓海不足型。

症状:智能减退,神情呆钝,语不达意或静而少言,头晕耳鸣,倦怠思卧,腰膝酸痛,骨肉萎弱,苔薄或少苔,脉沉细弱。

方药:补天大造丸或补肾益髓汤加减,熟地黄15克、山茱萸18克、山药30克、紫河车粉6克、续断10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制远志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个月为1个疗程。

2、肝肾亏虚型。

症状:智能减退,神情呆钝,动作迟缓,语不达意,沉默少语,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肌肤不荣,面红少泽,颧红盗汗,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方药:左归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克、牛膝15克、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5克(烊化)、龟甲胶15克(烊化)、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川芎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个月为1个疗程。

3、脾肾两虚型。

症状:智能减退,神情呆钝,沉默少言,静而少动,倦怠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气短懒软,腹胀便溏或五更泄泻,食欲不振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或滑,脉沉细弱。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还少丹加减,熟附子10克、肉桂6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干姜6克、益智仁30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个月为1个疗程。

以上各种方法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常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康复治疗

康复疗法主要包括心理康复与记忆康复,对本病的改善有着一定的作用。

1.心理康复

(1)热情关心:亲属对生活有困难的患者,应当积极主动给予照顾,热情护理,以实际行动温暖他们的心灵。

(2)播放音乐: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选择性地给他们播放一些爱听的乐曲,以活跃其精神情绪。

2.记忆康复

(1)智力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可教他们记一些数字,由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训练,以帮助患者扩大思维和增强记忆。

(2)强化记忆:在室内反复带患者辨认卧室和厕所,亲人要经常和他们聊家常或讲述有趣的小故事,以强化其回忆和记忆。

注意事项

老人痴呆患者主要死于它的多种并发症,而多数并发症又主要是由于家庭护理照料不周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再强调对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

一、防自我伤害:家人在耐心的心理工作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病人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电源开关、剧毒药物等。

二、防跌伤骨折:家庭地板、浴池、厕所地不能滑,最好铺地毯,规劝老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楼梯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北方冰雪季节老人减少外出等,预防跌伤。

三、防意外事故:看护较紧,不能让其过多的单独行动,一些有危险的器具,可锁入厨房内,不让其单独接触。

篇4

由于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程进展缓慢,所以临床表现的症状是由少到多,由轻变重,表现各异,变化多端。从性格的改变和记忆障碍到认知能力降低,从行为的异常和幻觉妄想直至生活不能自理,该病给患者和患者家属造成的痛苦与压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既客观又令人无奈的现实。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这一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老年性痴呆症的各种临床表现:

1.性格改变

性格改变往往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比如过去性格很是开朗活泼且待人十分宽容的人会变得孤独,自私,缺乏主动性,不愿活动,对周围环境和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对人冰冷淡漠,甚至对亲人毫不关心,而且情绪不稳,易激惹,常为琐碎的小事勃然大怒,吵闹不休,对新的环境也难以适应。

2.记忆障碍

患者记忆力日渐衰退,自己前面说过的话转头就忘,自己的东西一放手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常常丢东西。患者刚吃过饭,就说自己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外出漫游常常迷路不识方向。由于记忆力的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也发生障碍,患者甚至不能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不能正确辨认自己的亲人或朋友。

3.语言行为障碍

患者口齿不清,发音含糊,说话杂乱无章。行为变得幼稚而愚蠢,喜欢把垃圾杂物视为珍贵物品小心收藏起来。反复收拾衣物,还常将贵重物品藏在不恰当的地方,最后让谁都找不着。不少患者出现“徘徊症”,整天不停地漫步。而有些患者则恰恰相反,整日呆坐不动地方。有些患者有尖叫、拉扯和怪异的动作。少数人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最常见的就是爱骂人,常常对照料他的家属或护理人员无理责骂。

4.幻觉妄想

常见的是幻视幻听,如看见了死去的亲人,看见了窃贼;听见了死去的亲人或窃贼说话;认为物品被窃或被别人藏起来是最常见的妄想,患者确信有人入室偷窃,或倾听或与所谓的偷窃者对话;还有的病人认为自己的家不属于自己,常常要求回家;或以为有陌生人住在家里,一定要把陌生人撵出去等等。

5.睡眠障碍

患者一般夜不安寐,昼夜颠倒,睡眠节律被打乱,白天睡觉,晚上折腾。比如,夜里起床找东西,或穿好衣服要求外出,把夜间当成了白天。

6.其他表现

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衰老的表现,如角膜的老年环(眼睛角膜周围脂质沉着,呈环状)、白内障、皮肤老年斑。神经系统的表现是肌张力增高,身体呈屈曲或挛缩状。

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程呈进行性加重,生存期限不等,自行缓解或自愈的可能性很小,如不给以治疗,最后会发展为严重痴呆,常因褥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躯体疾病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如何治疗和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呢?

治疗上,首先要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包括两方面:生活护理和精神护理。

生活上除了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之外,还要防止老人迷路走失,要在老人衣袋里留下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以便走失后能让他人与家中联系。其次防止老人跌跤发生骨折,骨折卧床后会导致很多并发症,例如肺感染和褥疮,这无疑使病情雪上加霜,痛上加痛。需要提醒的是吸烟的患者要注意烟头的处理,避免乱弃烟头引起失火造成烧伤。

精神护理主要侧重于安慰与交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情感支持,鼓励、安慰和体贴病人,不要使患者感到家人的冷漠和嫌弃。②多与病人交流,对病人的提问和回答尽可能简单明了,以免使病人迷惑。③病人生气或发怒时不必争执,如果病人吵闹,应冷静劝阻。④尽可能提供有利于病人定向和记忆的提示和线索,如日历上做记号,使用的物品标注出名称,在厕所和卧室给予适当的图示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唤起病人的某些记忆,减少差错。

另外是药物治疗,可选用多奈哌齐(安理申),每日1~2粒(5~10毫克),睡前服用;或他克林,每次1粒(10毫克),每日4次。上述药物用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提高病人的识别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多奈哌齐或他克林如能与卵磷脂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患了老年性痴呆症确实很痛苦,每当看到这样的后期病人,心中的滋味难以形容。既然老年性痴呆症属于疑难病无法根治,那么,我们更应该普及医疗知识,从源头抓起,尽量杜绝或延缓此病的发生,这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此病是因为大脑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的疾患,发病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所以延缓衰老、特别是延缓大脑的衰老是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重要环节。俗话说:人要常动,脑要常用。一个善于运动勤于动脑的人尽管年事已高,但大脑功能却衰老缓慢,他们的思维与判断能力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所以常用脑不是受罪,勤动手也不是受累,用则进,废则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保持良好的大脑功能,建议大家常动脑,多学习;勤动手,多运动;手脑并用才能提高人的智能,才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条件,身体力行,按照个人爱好,选择性的参加诸如绘画、书法、摄影,手工制作、唱歌,器乐以及健美操、剑术、太极或者其他项目的有氧运动,既能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锻炼了身体,又融入了社会,做到老有所好,老有所乐,其乐融融。在不断的学习和运动中,品尝生活带给人们的无穷乐趣,与此同时,还能延缓大脑的退化,防止脑萎缩的发生和发展。

篇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了:老年痴呆病人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将达到6000万,仅我国就将有1200万。

如何关爱老年人的健康,使他们都享有一个美满的晚年,成了晚辈们关心的一件大事,今年世界“老年性性痴呆日”的主题是:关注痴呆,刻不容缓。

老年痴呆症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痴呆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400万痴呆症患者,患者数每20年翻一番。最新资料表明:全球每1秒钟就会诊断一个痴呆患者,每7秒钟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痴呆患者,数字的增加是惊人的。

老年性痴呆是由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于1906年首先发现,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根本病因是大脑中的一些神经元随着年老或其他一些理化因素而出现变性,弯曲,或扭曲成螺旋状,或变成球节状,同时神经元还出现缩小变性,从而造成大脑神经功能的异常,发病到晚期只有死亡。

老年痴呆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是静悄悄的疾病,没有痛痒等明显症状,早期只是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症状,很多病人误认为这是正常的衰老,以致就诊率极低,常使病人错过有效治疗机会。

老人痴呆症特征

老年性痴呆发病于60岁以上,女多于男(1.5:1),老年痴呆症患者意识一般会越来越混乱,情绪焦虑,记忆衰退,甚至无法自理生活。

专家说,记忆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最突出的首发症状。老年性痴呆的记忆障碍以记住新知识能力受损和回忆近期知识困难为特点。老年痴呆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忘期):这个阶段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往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混乱期):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常见的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大小便失禁。

老年痴呆症对家庭的影响

老年痴呆症对一个家庭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老年痴呆症,可以摧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有统计表明,在负责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遭遇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得了老年痴呆症,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因为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的思维世界就会变得‘返老还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都没什么感觉,最苦的其实是照料他们的家属。”一位资深脑科专家说道。

得了老年痴呆症,病人会丧失以往所有的经验和知识,丧失方向感,认知能力,直到逐渐丧失生活能力。不少老人,原来自己做饭,自己洗澡,有正常的社交圈子,可得病后,他们变得像个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累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关键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痴呆的老人就像小孩子,一眼看不住就会走丢,简直防不胜防。”一位中年女士说起自己患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一脸的无奈,“我妈妈总是趁人不注意时,就往屋外跑。跑出去了还不知道回来,我们全家已经出去找过她好几次了。现在只好雇个保姆在家时刻看着。”

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与治疗

迄今人们仍不能圆满解释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理,研究发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饮食中铝含量过高、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因素,其发病还往往与受教育程度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接触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嗜酒等有关。此外妇女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低下等也会造成痴呆。痴呆的早期表现是认知出现障碍,也就是记忆力差。

目前关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较新的研究结果是美国研究人员提出的一些解释。他们发现病人大脑病变部位的神经元缠结是由β淀粉样蛋白构成,它的正常编码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该基因的变异导致发病。

研究人员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血液中存在两种称为早老素1和早老素2的物质。所以现在可以试图检测血液中早老素1和早老素2来帮助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早日治疗。美国也开发出了检测脑积液中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试剂盒,以求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为治疗老年性痴呆创造条件。目前老年性痴呆一经发现就是晚期,难以治疗。但是这些诊断能否有效和具有特异性还需要时间验证。

由于老年性痴呆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靠护理来缓减症状和减少患者的意外,例如,在护理中增加外界刺激,如看电影电视,读报刊书籍、听音乐相声、维持社会交往等,可以部分减缓症状。

药物治疗有待突破

为了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今有的医院正在逐步建立老年性痴呆的诊断系统和治疗网络,有一部分病人已经在他们的帮助下使疾病进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为家人和照料者减轻了不少负担。

目前有关痴呆的研究与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促智药的研究和开发为痴呆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研究与开发的范围除脑血循环改善剂,脑能量代谢激活剂外,在脑神经传递功能改善剂方面包括神经递质前体物质,神经递质合成促进剂,神经递质分解酶抑制剂等。

近年来在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和中草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老年性痴呆治疗的药物在国内上市,如安理申、他克林等,还有一些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准备上市。

不过,仍有许多药物还处于试验阶段。总体而言,对轻度痴呆患者,这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痴呆进展。当然,由于老年性痴呆发病因迄今不明,抗痴呆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仍然比较

困难,距离发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预防和治疗药物仍为时尚远。

关爱老年人,预防痴呆

及早发现,预防为主

“上医治未病。”每一种疾病都是可以通过好的生活方式来预防或是调理的。所以,老年痴呆症这一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发病初期引起重视,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病情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在国外,人们对早期发现老年痴呆症的意识很强。一位在德国留学的医学博士曾碰到一位49岁的白领女性主动上门,说自己最近总记不住同事的名字,担心是否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要求诊治。结果,检查证实了这一猜想,医生及时对其进行早期干涉,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与此相反,中国的病人及家属在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上存有一定的误区,包括病人及其家属,即使发现病人有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也总是心存侥幸,认为那不是疾病,而是因为年老,不但不会主动求医,相反还会拒绝承认疾病这一事实。

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的诊治要点是早期诊断加积极治疗,这样能有效减缓病人功能衰退的进程,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更长时间保持自我,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同时减少家人的护理负担。

家人关爱

根据医学研究表明,对于老年痴呆症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就是说老年痴呆症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所以,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我们的家庭治疗和护理也非常重要。

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即爱心、细心,耐心。老年痴呆症通常在晚年开始发病。由于脑部功能及智能受损,记忆力逐渐衰退,而影响日常起居生活。常见的问题如无法处理繁琐的事务、理财、煮食、胡乱放置物品等,严重的可能在熟识的环境迷途。除此以外,患者的语言能力逐渐下降,言语变得重复而词不达意及无法理解沟通的内容。若再遇上生活的压力,情绪困扰,更会容易出现性格转变。老年痴呆症患者最终会失去自我照顾能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家属应该耐心的去听他们说话,要多与他们交流。而且还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家人或护老者应为老年痴呆症患者悉心安排,调整家居环境,尽量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对患者多给予支持,鼓励,关怀和体谅,务求患者能维持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社会关爱

世界上一般把一个人口共同体之中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及其以上叫做老年型人口。最近我国的人口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0%,约为1.2亿,显而易见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在这样大的一个老年人口基数上,如果仅按老年性痴呆4.5%的发病率,全国也有540万老年性痴呆病人。

篇6

方法:将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病人骨折及疼痛现象和用药及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

结果:干预组病人疼痛现象、用药及锻炼有较大改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减少疼痛和骨折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社区中老年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3-0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发生在全身骨骼的综合征。特点是骨成分减少及组织破坏引起强度及韧性下降,最严重可导致骨折。在骨质疏松症病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被骨折折磨。而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对老人身心都有较大打击。对社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对象为2006年11月——2009年10月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选四所为干预组四所为对照组。合格指标:活动不受限且智力正常。不合格指标:行动不便或智力差。对照组205人,干预组200人。

2护理干预

2.1心理干预。由于病人全身关节痛导致行动和生活质量低下,易产生暴躁和绝望之感。应按照病人心理情况进行护理,再按照病人的文化水平,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鼓励老人子女多配合。使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病情康复有益。

2.2饮食干预。合理饮食,多吃坚果和蔬果,减少盐酒的摄入。禁止吸烟,减少对心肺的伤害。此外,因酸性食物可腐蚀骨骼,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2.3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如散步、快走和慢跑等,以加强骨骼强度和韧性,防止发生骨折。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以不觉劳累为宜。

2.4补钙干预。骨质疏松症是机体骨成分减少、组织破坏引起的。所以,首要环节是补钙。每天要摄入600mg钙,还应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蛋奶和动物肝脏中维生素D含量较多;阳光可活化体内非活性状态维生素D,鼓励病人到室外多晒太阳;指导病人多吃新鲜蔬菜,食物中维生素K对骨钙代谢有调节作用。

2.5药物干预。较重病人应配合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2.5.1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减慢骨成分的丢失,因其可刺激局部消化道黏膜,有消化道炎症的病人应慎用。

2.5.2密钙息,应与钙剂联合应用。

2.5.3雌激素,适于老年绝经病人。可降低尿钙流失,调节钙平衡;雄激素,促进蛋白潴留,提高骨基质成分。但应预防子宫内膜癌和癌。

2.6消除病因的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包括营养、内分泌和代谢等因素。据骨质疏松症患者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指导,病因一经控制,骨质疏松症既可逐渐恢复,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尤甚。

3结果

共得有效结果对照组198例,干预组190例。骨折人数对比:3年来发生骨折人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少7人,但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好转人数对比:干预组有180人好转,比对照组多出40人。服药依从性:规律服药干预组120人,明显比对照组多。参加锻炼人数:干预组150人,比对照组60人显著多。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偏大,伴随更多慢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很少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他们比普通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有较多研究报告关于社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本实验以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群体中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护理干预可在病人心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为了让老年人群充分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展和危害,并且从自身开始主动进行防治,还有必要的宣传措施。食物中的钙元素有利于维持骨量峰值在稳定水平,同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日常饮食中应该以米面和杂粮为主食,做到饮食花样多变,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平时钙、磷元素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应该多吃,如大豆和牛奶及其制品类、鱼虾等海产品类、鸡蛋坚果类,还要多喝骨头汤搭配绿叶蔬菜,多吃水果等。坚持喝牛奶每天500mL。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机能都有较大提高,从事体育活动对于骨骼发育的正面影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是已经90岁高龄的老年人经过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也会显著增加。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应用的药物目前有很多,应该根据具体病人状况合理用药,以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果显示,随着健康教育在社区老人中逐渐普及,老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显著提高。人群疼痛程度有较明显减轻,但干预组疼痛率也不低,在改善病人疼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大概由于时间过短或干预效果尚未显现等原因,对比骨折人数经差异不明显,要想搞清楚干预对骨折预防的疗效,必须经更详尽的研究证明。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骨折很有可能是加强锻炼导致的,会掩盖干预的好处。失访率较高,大概是骨折导致病人死亡,会降低干预的疗效。还有可能是因为干预人员与病人接触较多,病人从感情方面考虑会盲目填写好的结果,引起干预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5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防治手段。干预人员应认真对待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积极给病人提供服务,认真讲解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向患者及家属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生,维护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帼芳,陈小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J].医药与保健,2009,07

[2]陈慧烨.老年科病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

篇7

(1.淮南联合大学 医学系;2.淮南市田东街道小岛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站,安徽 淮南 232007)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老年患者12例,进行为期12个月以上的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营造有利于患者生活、起居的生活环境.心理指导,情感有关老年痴呆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教培养,康复训练指导及服药遵医行为指导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的病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痴呆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22-02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7%的社会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人口老龄化社会.截止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3%.2013年将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8%.[1]据资料统计表明,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的痴呆犯病率为8.4%.随年龄的增长,8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犯病率将达到47.8%.[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性后果.目前,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中,对其实施社区护理的认识还未达到应有的层次.因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家庭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现把我们对社区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干预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老年痴呆患者12例,其中血管性痴呆11例,老年性痴呆1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4岁(64.7+13.4).文盲5例,小学文化程度4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例;有职业7例,无职业5例;病程最长26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0.5月.所有血管性痴呆经MR1确诊并由综合性治疗医院转入社区服务站.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诊断,所有老年性痴呆患者无论是老年性痴呆还是血管性痴呆均经综合性治疗医院确诊转入社区服务站患者的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

1.2.1 痴呆的诊断依据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进行智力测定,其中文盲≤17分,小学文化程度≤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分为智力障碍,依次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生活自理评价应用Hachjnski积分表[4],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41-60分为中度智力障碍,≤40分为全度自理能力障碍.

1.2.2 干预方法

与社区委员会合作,每两周进行一次家访,每月最少一次电话访谈.每周一次门诊护理咨询,每3个月进行一次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庭的联合健康护理讲座,讲座不拘泥形式,可在家庭、门诊或活动室.时间一年.干预内容:(1)生活起居:对于轻、中度的老年痴呆患者尽可能的培养自我照顾的能力,并进行生活技术的训练.如反复练习吃饭,穿衣,脱衣,洗漱,入厕,刷牙,用碗筷,甚至洗澡,鼓励和赞扬其所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提高患者的能力、信心、和自尊.针对中后期的患者容易出现的拒食、误吸、误食、走失、跌倒、呛咳、激越行为、超量进食等.督促家属加强患病老人加强语言、记忆、思维、认知训练活动,活动有简到难,有单一到复杂,如聊天、下棋、打牌、看电视、听故事、识卡片,训练按顺序进行,允许患者联想、思维,活动应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2)体能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患者熟悉的场地、街道,由他熟悉的人陪伴,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活动的方式要简单实用,时间不固定,随时随地,常用的方式有:散步、快走、郊游、做操、气功、太极拳、交谊舞、花鼓灯、拾豆子、掰花生、剪纸、练字等.为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对行为困难的肢体障碍者,可通过看别人做操、跳舞、看电视、听广播的形式活跃气氛,提高应激能力.(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应以关心爱护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咨询,要耐心倾听他们每一次倾诉,切忌语言生硬,大声训斥,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患者家属或照顾者主动与病人谈心,交流,交往,时期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愿望,识别和清除不良刺激,减少患者的孤独感,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保护他们的自尊心.(4)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定期进行老年痴呆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讲解老年痴呆病人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5)居住环境:是患者生活、学习、社交、休息、娱乐的场所.老年患者生活居住环境的原则是安全、省力、方便、适用、美观、舒适、温馨、清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如:空气洁净、无灰尘、物吸烟者、光纤充足、夜间有照明灯,房间内不宜过于干燥或潮湿,地面平整,无台阶障碍物.地毯平整、无滑动,家具放置稳固,固定有序无阻碍通道,床的高度在膝盖下,远离水源,电源,禁用煤炉冬天取暖烤火,房间的颜色主要采取中性色调或双色调,采光充足,避免刺耳的噪音.(6)指导用药: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不随意混用其他药物,不改变药物剂量和方案,如需要,须征得医务人员的同意,不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掌握服药技巧,药片多时克分次服用,以免发生误咽,吞咽片剂和胶囊有困难时,可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注意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3 评价方法采用将抗测量量表SF-36(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5]SF-36是由MOS(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调查问卷表发展而来.主要用于14岁以上健康人群的普查,因其操作简单、易行反应状况直观、一目了然、量化全面.因此,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6]注量表共有9个大项共36个小项,分别是(1)生理功能:10个小项(2)生理职能:4个小项(3)身体疼痛:2个小项(4)总体健康:5个小项(5)活力:4个小项(6)社会功能:2个小项(7)情感职能:3个小项(8)精神健康:5个小项(9)健康变化:1个小项.除躯体角色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仅需回答是和否之外,有7个小项需要把反问评分,3个小项需要重新给予标准分,每个问题需回答4-5个分级,最终进行综合评分,得分越低,生命质量越差,反之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由社区护士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对研究对象各评定一次.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采集的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表1干预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AD,又称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型痴呆(mixed dementia,MD,即AD合并又称多发性梗死痴呆VD)和其他类型痴呆四种.但其中以AD和VD为多见,约占全部痴呆的70%-80%左右.[7]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全面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综合症,除此之外,还伴有言语和智能障碍,人格改变,表现有情感妄想、幻听、幻视、身份识别障碍、抑郁、焦虑、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孤独、自私,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周围人叫冷淡,甚至对亲人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激惹,五谷打骂家人,缺乏羞耻感和伦理感.目前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措施.因此老年痴呆的社区早期护理干预对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然而老年痴呆的上述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多数家庭多数病人缺乏家庭护理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缺乏系统的、正规的操作技能培训,因此家庭护理过程缺乏可赞的护理过程.课题组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进行相关知识指导.通过智能训练、家庭生活训练、体能训练,使患者思维能力、自我生活能力、人格康复、护理能力有了一定提高.Smith认为[8]对痴呆患者的护理重点,是发现他自身的能力,发现他能做那些活动,具备哪些素质,并通过护理保持这些能力,活动,素质,最终使他们能参加这些活动,活动的内容简易、方便,不需要特别复杂和智力,如简单的洗漱、穿衣、吃饭、摇手、如厕等.本研究显示经过12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较干预后的躯体健康、心理素质和体力、精力社会功能角色均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改善.(P<0.01)

有学者研究认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高质量有效的护理,在于能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富有爱心情怀的环境.[9]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积极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体育活动,鼓励和患者多与他人交流,特别是同龄老人,因为老年人常对过去的往事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滔滔不绝、但对近期发生的事转眼即忘,因此要与老年人常讨论“旧话题”,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建立良好的话语平台,促进大脑思维、思考,有利于精神健康.[10]

本研究显示:通过社会活动,患者躯体角色功能、社会活动能力均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提高.认知能力改变是老年痴呆的特征之一.一些老年人可能出现记忆能力逐渐减退.如记不清儿女的电话号码,对近期所发生的事和说过的话不能回忆,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而上述老年人出现的种种症状,往往不被家庭和社会所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老年人所特有的功能性改变.任其发展,后果严重.实现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体社会、社区委员会、社区护理人员、家庭护理提供者应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有利于患者、家庭、社会之间相互交流的良好环境和平台,及早干预并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8.

〔2〕唐牟尼,对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学分册,1998,25(2):83-85.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s].4thed.

〔4〕李荣,袁锦楣.痴呆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9,263-264.

〔5〕Ware JE,SF-36Health Survey.Manmual and Interpratation Guide Boston MA:The health Instrtute 1993.

〔6〕魏朝辉,莫一心,陈和平.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的应用.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7,14(4):145-147.

〔7〕孙建萍.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124-131.

〔8〕[英]Smith P.痴呆症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3,22(10):451-455.

篇8

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感觉迟钝,接受外界的信息比青年要少,人每到了一个年龄,心里也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老年人心里总是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也是非常大的。随着老龄化的进展,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储备消退十分明显,而在我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随着社会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老年人主要疾病,并存疾病等情况,以探讨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我们科入院的病人不同于其他科室,老年人的主要疾病分别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癌症手术后等等,并存疾病为1-5种,平均为3种左右。由于患病多而使病情复杂,极易突变,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人因久病而对一些疾病自觉症状已不在乎。老年病人的特点及护理与年轻疗养员有很大差别。我们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并在疾病和服药种类等情况,以探讨老年病人的特点及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就近5年来入院住院的老年病人8500例左右,其中男性5400例左右,女性31例左右,平均年龄7.5±3.6(70-83)岁。

1.2 方法 统计两组入院时的主要疾病(因该病而入院疗养),疗养期间需同时治疗或体检-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新发现的疾病种类,疗养期间长期服用药物的种类,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

2 结 果

多数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分别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癌症术后、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

85例老年病人的并存疾病为1-8种,平均4.6±1.0中,服药种类1-10种,平均4.6±2.1种。

3 讨 论

我们医院的住院对象不同于其他科室,其中许多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者,这些疗养者的常见疾病依次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病、癌症术后、慢性支气管炎及糖尿病等,可见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疗养员的主要疾病,另外,这些疗养员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本组中并存疾病多者达8种。由于患病多而使疾病复杂且易突变,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病人因久病而对一些疾病的自觉,症状已不在乎。

例如老年性痴呆病人,主要临床表现是精神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力、智力减退,语言表达失常,生理机能、思维、判断力、时间、空间、定向力发生障碍,部分患者尚有幻觉、焦虑、攻击,给临床护理观察和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护理痴呆老人关键是做好早期诊断,凡是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大都有记忆力、智力、语言、表达、判断力方面的某种障碍,因此临床上要及早与医生合作,早期做出诊断,重点是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智力减退,认识能力减退和丧失理智和铤而走险,因而在日常生活里,会出现各种意外和危险。如走失、烫伤、触电、摔伤、骨折、意外死亡等等,因此,凡是有一定危险因素的患者,都是实行名单公布上墙,分门别类加以防患,通常在护士办公室黑板上注明“xxx防走失”、“xxx防跌倒”、“xxx禁止吸烟”等等字样,针对个别情况,还采取专人看管,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等进行护理,最大限度地限制和杜绝各类意外和危险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人认为,痴呆病人由于思维能力的障碍,他们已经失去自知力、缺乏情感,因而对待他们只像修理机器一样就行了,其实不然,他们当中大多数依然渴望获得尊重和感情的交流因此,照顾他们,关系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病人,懂得病人的需求和兴趣及爱好,切实关心病人的生活、疾苦,懂得赞扬,鼓励病人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就等于掌握了护理工作的技巧,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技巧有“说话的技巧”、“感情沟通的技巧”、“劝阻的技巧”、“防止攻击的技巧”等等。、

例如,有位78岁的冠心病患者,因其心绞痛频频发作,医师让他卧床休息,但他经常偷偷地往外跑。如有位76岁的高血压患者,早期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久地升高,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我们就按病情二定让其休息,可以活动,但不要过劳,当症状较多,血压较高或心、脑、肾等脏器出现病变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上给予低盐、低脂肪和低热量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进含胆固醇多的食物。

另有一些老年病人虽然症状很轻或者根本无症状,在多种疾病并存时,一种疾病可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或发生心肌梗塞时常无胸痛表现。对糖尿病病人,认真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是非常重要,必须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人了解本病为可以控制的终生慢性疾病,协助病人掌握饮食,分段留尿法等治疗措施。并指导病人动静结合的休息。避免过劳。糖尿病病人皮肤常干燥发痒,易于感染,应勤沐浴,更衣经常保持皮肤卫生,防止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重症者应特别注意头皮和会阴的清洁,瘙痒可用温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衰竭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在饮食上,如吃规定膳食倍感饥饿,不能忍受时,可用煮过多次的菜来充饥,嘱咐病人勿进现定以外的食物以避免影响疗效。

脑卒中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病,血压升高,脉搏浅缓、偏瘫,常有呕吐及消化道出血,重者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死亡,加强护理工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可降低死亡率。

有位65岁的老人,平时血压190/160mmhg,晨起4:00左右同病房的老年人告诉护士,其突然呕吐,一侧身体不好使,说话不清楚。我们立即去病房侧血压210/180mmhg、脉搏也异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双侧瞳孔度缩小、高热、呼吸不规则,标志病情危重,护士及时通知医师,采取抢救措施,降脑压。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纤维素及流质饮食,预防呛咳,易少量多餐,每日空腔护理三次,保持空腔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泌尿系统的护理,尿道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恢复期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由小量到大量逐渐增加,每日2-3次,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对失语者加强语言训练。

应验告诉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掌握老年养老员疾病的病理机理,善于观察某些细微的变化及时发现突发性病变,为及时抢救赢得时间。

例如,有一恶性肿瘤中期患者,男性、75岁,存有肿瘤热,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高热给病人造成危害,需要细心护理。若体温39-40℃,我们让其病人绝对卧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室内空气应保持新鲜,若通风换气时,要注意病人勿受凉,防止感冒,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鼓励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份以免产生脱水,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一次。根据病情可随时测量,直到高热降至正常水平。

篇9

关键词:老年人 痴呆症 干预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29-01

老年期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痴呆患者也不断增加。目前对于老年痴呆尚缺乏特异性的治愈方法,所以通过早期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对于延缓老年性痴呆的进程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进行阐述如下。

1 心理护理

精神心理因素与老年痴呆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痴呆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医务人员及其照顾者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安慰、鼓励、暗示、诱导等方法对其进行开导,减少孤独感。不认家门、迷路、认识家人但说不出名字等是患者老年痴呆常见现象,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理解,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鼓励患者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社会活动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养花、散步等,进而增加患者对生活的向往、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 认知功能的干预

2.1 记忆力训练

大多数老年人阅历丰富,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往事,虽然他们近期记忆受损,但是远期记忆是大部分保存的。为了强化患者老年痴呆的记忆力,要鼓励患者经常回忆往事,通过叙述、演说等方式,用患者熟悉的某些电影、书籍、音乐等来激发患者的回忆。也可以反复给患者讲解实物、文字等,协助患者确认现实的环境,如公园、老年活动室等,提高患者的记忆能力,延缓老年痴呆的进展。

2.2 定向力训练

定向力训练包括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认知训练,诱导患者产生正确的行为改变,随时纠或提醒患者,使之产生正确的人、时间、地点概念,减少因定向力错误而引起的恐慌和不安[2]。老年痴呆患者应有专人陪护,防止单独外出而迷路。在室内设置醒目、患者易懂的标志,在患者难以辨别的物品上贴有患者喜爱的图标并予以提醒,室内摆设不随意变动,减轻患者辨别的难度。室内摆放大型日历牌,经常向患者讲述日期与时间,使患者逐步形成时间概念。在日常照护的过程中,经常提及患者家属的名字与照片,使患者能够慢慢记住自己的亲人。

2.3 思维训练

(1)思维贫乏的患者:照顾者要多与患者沟通,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让患者共同参与探讨。沟通时语速要尽可能的放慢,语调要温和,语句通俗易懂,启发患者用语言表达,刺激大脑的兴奋性,并耐心等待患者澄清自己的想法,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体贴。(2)思维过于活跃或紊乱的患者: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思维逐步恢复平稳。照顾者在转移话题时要和蔼,避免让患者产生强迫感。交流过程中要掌握技巧,合理倾听患者的话语,不与其争论。

3 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

对于早期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应指导其尽量做到生活自理。通过选择患者熟悉的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进食、穿衣、沐浴、洗漱等进行训练。相关分析显示,洗澡的自理能力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生活质量越高[3]。对于智力水平良好的患者,可以用语言要求患者做相应的动作;对于智力欠缺的患者,照顾者先叙述并亲自示范,然后让患者模拟。每天持续练习,每日活动由简单逐步过渡到复杂。

4 睡眠行为干预

调整患者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改善痴呆患者的睡眠质量[4]。老年痴呆患者往往会出现睡眠障碍,照顾者应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光线暗淡的睡眠环境,关闭门窗,在患者入睡前用温水给患者泡脚。不在患者睡眠环境中观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及大声说笑,不允许患者在入睡前大量进食、饮浓茶、喝咖啡以及吸烟,避免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在病人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白天可进行适度的运动,以促进患者尽快入睡。对于失眠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的安眠药,但不能经常服用。

5 安全防护

(1)跌伤:老年痴呆患者常出现震颤麻痹、共济失调,而且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跌倒。患者室内物品摆设要简单、位置固定;做好防滑设置,如患者的病房、厕所等处保持地面干燥无积水;床铺、家具的高度要适宜,以方便患者的行动;患者的床沿应安装护栏;患者不得独自外出。(2)自伤:近年来痴呆老人的自伤事件不断出现,因此家人要谨慎照顾,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病人可能自伤的危险因素,如将锐器、清洁剂等危险物品收藏好,勿让患者接触煤气、热水、电源[5]。(3)走失: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定向力障碍以及记忆功能减退容易迷路,所以照顾者要避免患者单独出门,家属应在患者衣袋内放置安全卡(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便于及时找回患者。夜间应把患者室内的门反锁,防止患者夜间走失。

6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老年痴呆做到全面、平衡、科学合理的饮食。尽量选择营养丰富、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无刺、易消化的食品。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改善饮食结构,多食富含软磷脂、乙酰胆碱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等,多食坚果、牛奶、麦芽等,有助于核糖核酸补充入脑内,提高记忆力[6]。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鼓励患者合理摄入维生素B12(如香菇、动物内脏、大豆等)和富含叶酸(如绿叶蔬菜、柑橘、西红柿、菜花等)的食品以改善大脑细胞营养和延缓大脑衰老,以预防最常见的早发性痴呆。对部分食欲减退的患者要鼓励患者进食,确保进食量;对于少数暴饮暴食的患者,则应该适当限制其进食量,避免出现消化不良。患者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防止食物误入气管而导致患者窒息。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75.

[2] 周小颖.老年血管性痴呆康复训练护理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4,2(4):59.

[3] 蔡林,刘秋洁,王慧新.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知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12-13.

[4] 张巍峰,王晓平,洪江.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睡眠障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9(2):154-156.

篇10

[关键词] 听觉统合;孤独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037-03

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表现有3种:即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和(或)兴趣狭窄。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但因其病因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导致治疗困难,预后不良。临床上一般将儿童韦氏智商低于70分的患儿称为低功能孤独症,由于其认知障碍明显,在教育培训中配合困难,疗效差,致残率较高。张颖等发现,听力过敏现象在40%以上患儿中存在,并且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障碍以及部分异常行为均与听觉过敏有关[1]。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由法国医生G Berard于20世纪70年明设计,即通过聆听一组经过调制过滤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的异常处理,同时刺激患者的脑部活动。毛晓红等通过研究证实听觉统合训练和可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认知功能[2]。

近来AIT越来越多被用于孤独症的辅助治疗,帮助促进改善语言障碍、社交障碍、情绪失调及行为异常,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如中国的张朝等201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疗程的AIT治疗能使2~4岁的孤独症患儿 ABC量表分值显著降低,在语言、社交、情绪、睡眠、注意力、运动技能上的症状明显改善[3]。而国外Meta 分析结果显示并无证据证明听觉统合训练及其他声音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有明确疗效[4]。本研究拟以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 3~9岁低功能孤独症患儿进行 AIT临床治疗研究,跟踪评估其症状改善情况至治疗后3个月,为进一步探讨儿童孤独症低功能患者的有效治疗途径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某医院儿童心理科就诊的孤独症儿童。

1.1.1 纳入标准 经2名主治或副主任儿童精神科医师严格按照DSM-IV进行诊断,符合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韦氏智测IQ≤70分;年龄3~9岁。

1.1.2 排除禁忌证 中耳充血及炎症、高频耳聋、戴助听器者及其他听力异常、癫痫及其他精神障碍。

1.1.3 入组程序 所有入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特制音乐进行AIT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即所听音乐未经过滤调制(实验完全结束后给予正式治疗)。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设备 为广卅忆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中山医科大学共同研制的第三代“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包括主机TL.2008PRO1台,专业多碟数码 CD播放机1台,宽频数码听觉训练光碟20张,Sony专用红外无线耳机2副,专用电源线及专用信号线各2根。

1.2.2 训练安排 每天AIT上、下午各1次 (两次相隔4h以上)。每次AIT 为30min( 1 个 CD),20次为 1个疗程 (共20个不同的 CD)。训练过程中由儿童心理科护士看护并记录反应情况,填写听觉统合训练观察记录表,并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

1.2.3 评估工具和方法 在AIT前,治疗结束当天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予以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估共5次:由患儿知情家属填写。该量表有57个项目,详细描述了孤独症儿童的感觉、行为、语言、情绪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可归纳为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及生活自理 5个因子,分值越高,症状越重。家属对患儿是否真正接受AIT不知情。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ABC分值进行比较,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实验组男20例,女4例,平均年龄(4.02±3.14)岁,IQ平均分 (61.15±13.98)分,治疗前ABC平均分(89.86±18.42)分;对照组男 22例,女2例,平均年龄(3.78±4.05)岁,IQ平均分(59.93±13.02)分,治疗前ABC平均分(90.13±17.54)分。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t=0.1996,P>0.5)、性别(χ2 =0.6402,P>0.25)、IQ值(t=0.5441,P>0.5)和ABC分值 (t=0.031,P>0.5)上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对象共失访5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失访主要原因为患儿不合作,或前几次ATI治疗后哭闹明显,患儿家属要求中止。

2.2 治疗结束当天,治疗后1、2、3个月的ABC分值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当天 t = 2.608,P < 0.05;治疗后1个月t = 3.079,P

表1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ABC分值比较(x±s,分)

2.3 两组受试5个测试时点的ABC平均分降分值折线图

根据两组受试5个测试时点的ABC平均分降分值绘制折线图(图1)可见:实验组的ABC降分值随时间持续增加,趋势明显;对照组各时点ABC降分值均接近0,无明显变化。可见实验组接受AIT后3个月内表现出持续的症状改善,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

图1 治疗后3个月内ABC平均分降分值折线图

3讨论

3.1 AIT改善临床症状

AIT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经过一个疗程的AIT,患儿ABC量表分值明显降低并在3个月内持续下降。与张月恒、张朝等研究结果一致[5,6]。具体表现为:①语言方面:患儿出现模仿发音,主动语言增多,对语言指令反应增加,唤名反应增加。陈维华等也发现结合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康复疗效优于单纯语言训练[7]。②社交方面:眼神接触增加,配合行为增多,手势姿势表达增多。③刻板行为和异常兴趣方面改善不明显。有个别家长反应患儿重复语言反而增多。④情绪方面:治疗过程中患儿大多情绪稳定,生活中无故烦躁,发脾气减少。也有少数病例治疗过程中异常烦躁导致治疗中断。⑤睡眠方面:患儿家长普遍反映治疗后患儿睡眠时间增加,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3.2 AIT疗效的机制

孤独症的病理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国外研究报道,87.1%以上的孤独症儿童首诊症状表现为语言障碍[8]。言语相关的脑功能研究提示:患者对言语的综合处理功能存在缺陷。如有研究对孤独症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进行听觉言语理解测试时发现,两组在左侧颞叶听觉相关脑区激活程度相当,而孤独症组在前扣带回、颞顶交界区、额中回和额下回激活显著减弱[9]。Takeuchi等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接受性语言任务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显示患儿右侧额叶较正常对照更为活跃,提示孤独症患儿的右侧大脑半球在语言功能上占优势,因而可以通过音乐治疗促进右脑功能,从而改善语言功能[10]。听觉统合训练亦为一种特殊的音乐治疗[11],国外有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下,自闭症儿童口语能力,操作能力、唇力、手指力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听觉信息的反馈和理解使语言能力,操作能力更加精确和稳定[12]。社交功能的脑研究提示孤独症患者可能由于其颞上沟、梭状回、杏仁体等构成的“社会脑”的功能异常,使他们难以综合处理社交信息,从而产生社交障碍[13]。而针对刻板行为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研究普遍认为基底节体积(特别是尾状核),扣带回和额叶功能异常与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相关[14]。另有研究表明,大约40%的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过敏现象,其行为和语言障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过度敏感或异常的听觉有关[15]。而AIT的治疗原理正在于过滤掉某些超敏频率的声音,减少内耳和大脑区域的敏感性,减少对听觉信息的歪曲认知,增强对非超敏频率声音的感知,促进对听觉信息的整合,从而表现为临床上对人际对话反应提高,而对某些声音的过敏反应下降。

3.3本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AIT的过程中注重心理护理,包括对患儿及其主要照看者。治疗房间整洁温馨,操作人员均为高年资护士,语气亲切,面带笑容。治疗前与患儿家庭充分沟通,了解患儿有无特殊好恶,帮助回避不良刺激物,每次治疗前准备其喜欢的玩具或零食,促进配合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情绪烦躁的患儿耐心安抚,不轻易放弃,也不强制完成。治疗完成给予正性强化,如小年龄患儿奖励喜欢的零食,大年龄患儿奖励喜欢的游戏项目等。训练过程中强调家长参与,让父母成为治疗的合作者。在患儿接受训练的同时,安抚家长的焦虑情绪,并给予疾病知识教育,提供有用信息,鼓励家长树立信心,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康复过程中。对于社交功能受损严重的患儿,则重点指导家长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互动性游戏;针对语言功能障碍严重的患儿,为家长提供语言训练的指导和咨询;对于异常行为严重的患儿,指导家属学习行为矫正方法,如正性强化法、忽视法等。在中国,多数孤独症患儿仍主要由父母和家庭照顾。因而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中应重视其家长的参与性,并给予包括心理支持在内的多维度的支持。

3.4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①样本年龄3~9岁,跨度较大,且样本量少,未能针对年龄进行分组,未能区分不同年龄患儿AIT的疗效差异。今后研究应进行年龄分组,以期了解最佳治疗年龄。②受研究时长限制,未能了解AIT长期疗效(3个月后)及多疗程疗效。③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AIT作为单一治疗方法,疗效主要表现在促进语言、社交的启动,部分改善异常行为、情绪、睡眠等,但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功能。因而在临床上应将AIT作为辅助治疗以促进教育培训的疗效,全面改善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今后的研究可通过对照研究了解其对提高教育培训或其他综合治疗的辅助作用。王四美、王桃等研究结论提示在综合治疗前首先接受听觉统合训练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综合治疗[16,17]。

总之,听觉统合治疗对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个性特点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训练、 听觉统合治疗等综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颖. 孤独症的早期干预[J]. 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8): 741-743.

[2] 毛晓红, 魏秀红. 听觉统合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认知能力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3): 219-221.

[3] 张朝, 于宗富, 黄晓玲,等. 孤独症儿童早期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8): 504-505.

[4] Sinha Y, Silove N, Hayen A,et al.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and other sound therapies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J].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1, 7(12):57.

[5] 张月恒, 韩书文, 王力芳. 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及康复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3): 50-52.

[6] 张朝, 于宗富, 黄晓玲,等. 自闭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 499-502.

[7] 陈维华, 邹林霞. 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7): 626-623.

[8] 李雪,刘靖,杨文,等.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特点及临床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8): 584-589.

[9] Gomot M, Bernardc FA, Matthew H, et al. Change det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 auditory event-related fMRI study[J]. Neuro Image, 2006, 29(2):475-484.

[10] Takeuchi M, Harada M, Matsuzaki K, et a1. Differenee of signal change by a language task on autistic patients using functional MRI[J]. J Meal Invest,2004,51(1-2):59.

[11] 韦斌垣, 梁巧琦. 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训练的疗效[J]. 中国医用医药, 2012, 7(4): 30-31.

[12] Loucks TMJ, Ofori E, Grindrod CM, et al. Auditory motor integration in oral and manual effectors[J].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 2010, 42 (4): 233-235.

[13] Pelphrey KA, Carter EJ. Charting the typical and atyp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brain[J]. Dev Psychopatho, 2008, 20(4):1081-1102.

[14] Ochsner KN, Beer JS, Robertson ER, et al.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direct and reflected self-knowledge[J]. Neuroimage, 2005, 28(4): 797-814.

[15] Boddaert N, Chabane N, Belin P, et al. Perception of complex sounds in autism:abnormal auditory cortical processing in children[J]. Am J Psychiatry,2004,161(11): 2117-2120.

[16] 王四美, 龚群, 张改巧,等. 8l例儿童孤独症综合干预对行为异常的疗效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5): 4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