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

篇1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创新,要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規划的重要研究项目,“六要素”教学改革将教学认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互动和发展。

在职业学校中,普遍面临着如何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如何实现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发展等诸多问题。笔者尝试以“六要素”教学改革思想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核心,具体应用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期望寻找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主体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跨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能强。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系统学习网络理论方面普遍表现为:学习兴趣低;不能长期坚持学习行为;不能将知识串接起来。理论学习的低效率又影响到实操技能的学习,在实操中表现有:严重依赖操作步骤指引;难以独立完成复杂实验;当实操条件发生改变时不知所措。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有效性、教学主体性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引入六要素教学模式,以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三、六要素教学概述

图1六要素教学即由“知识、能力、情意”三种教学思维方式和“主动、互动、能动”三种教学行为方式,六个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其中,“知识、能力、情意”三要素主要阐述教师上课“教什么”的问题;而“主动、互动、能动”则阐述了教师应该“怎样教”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谈到教学内容就会马上联想到“知识、能力、情意”,相当于形成了内在的思维模式,而该模式与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教师一谈起教学行为方式就立即联想到“主动、互动、能动”三要素,这种内在思维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等理念。

四、教学探索

教学中首先关注的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目标至少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要素”教学模式中,“知识、能力、情意”三个要素与之相对应,组成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首先要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积累与提升,知识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其次要促进学生的课程相关能力的形成与增长,包括完成普通活动的必备一般能力和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特殊能力。再次,要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专业态度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生命体验。

1.使用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达成知识维度目标

知识是教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能力”和“情意”两个维度是在“知识”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铸就的,因此,它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知识目标的设定应能够满足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参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差异,知识目标要有一定的差异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应当考虑到知识的结构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将部分旧知识设定为目标的一部分。对于不同的知识分类,应当明确其掌握的程度。在课程知识目标的设定中,尽量遵守上述要求和标准。

根据以上原则,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局域网构建》课程“制作双绞线”一课中,知识目标设定如下:

说出双绞线有几条线芯,分别是什么颜色;

说出EIA/TIA568A和EIA/TIA568B两种标准的线序;

解释说明为什么线芯要两两缠绕;

举例说明可用于家庭网络布线的双绞线类型;

解释说明双绞线制作流程及要求;

如果要用双绞线实现两台电脑直连,应当如何制作双绞线,请解释说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在知识目标的达成上,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特定内容的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仿真性探索情景,辅以生动具体的语言,让学生有处于问题情境之中的临场感,从而学生在协作和交流中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完成知识目标维度的学习。

例如,在“制作双绞线”一课中,采用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景:

带领学生参观计算机机房双绞线布线设施;

播放双绞线应用相关视频;

制作双绞线任务;

由学生扮演验收方,验收双绞线;

由学生扮演提问者,咨询双绞线知识。

2.利用项目教学法达成能力维度目标

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还要同时关注学习者能力的成长。一般来讲,教学过程应当关注学习者完成所有任务都需要的一般能力,如观察记忆力、想象思维力、协调沟通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对具体某一学科的特殊专业能力,如网络课程的布线能力、配置网络设备能力、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线索,选定具有驱动性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收集和整理开展项目所需各种资源,在工作环境中与同学、教师、专家协作开展项目工作,完成最终的任务并进行总结性报告。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参与者,而不是观察者。利用或创建合适情景,将学生带入到现实工作场景中,并与同学、老师、专业人士交流,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借助项目环境获取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从而达成能力维度目标。

例如,在“搭建家庭无线网络”一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课程,将课程与部分学生家庭需要搭建无线网络的实际情景相结合,根据合作学习需要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项目,并将总任务分为如下几个子项目:

家庭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家庭无线网络设计;

器材和设备的选购;

網络布线;

设备配置;

网络测试;

总结报告;

检查评估。

根据项目教学模式,各组学生以具体在某同学家搭建家庭无线网络为项目任务,充分发挥“做中学”与“学中做”的特质,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而发展自己的能力。

3.利用情景学习理论达成情意维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一样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灵活采用主动、互动、能动的教学行为方式。但是与知识、能力目标维度相比,情意目标维度具有渗透性、渐进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很难在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它的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难以量化评价。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概念性维度方面,学习者的活动和感知具有更重要的知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具有更高的教学有效性。将教学内容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景联系起来,选择真实性的问题,搭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情境性问题。教师像相关专家一样,不仅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库,并且在必要时展示解决类似问题的范式,指导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作为问题情境的“合法的边缘参与者”,学生在解决复杂和综合性问题过程中,其情感中的默会知识与社会与物理情景互动,从而其情意得到渐进性的增长。

例如,在搭建小型办公网络一课中,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要求每组同学根据“小型办公网络”的需求分析结果,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搭建小型办公网络,完成实际任务。课程设定目标维度如下:

能感受计算机网络在办公中的积极作用;

知道办公网络应避免那些伤害;

养成爱护网络设备、自觉遵守计算机机房管理条例。

具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计算机网络机房环境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创建问题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中一般通过鼓励、赞赏、关注等方式来实现情意目标,并通过观察法、谈话法等方式来完成对情意目标维度的评价。

总之,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整体,是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具体某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学思维方式上有特别的侧重点,同时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亦有所取舍。

五、总结反思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六要素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总结如下: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增强,部分学生养成反思习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倾向于关注社会与物理环境下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的网络设计和搭建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鼓励、锻炼和提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产生浓厚兴趣;

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教师,教学六要素成为内化的思维模式,同时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性角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首先要进行情感教学,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他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半个多世纪来,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①

1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1.1 创建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这是社会赋予理想化师德的神圣起点。由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因此对师德的要求似乎怎样高也不过分。②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应珍惜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忘我工作,多做贡献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爱岗敬业、不断吸取新知、认真搞好教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等。而且,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路途上,还需要努力克服困难,不惜汗水和心血为祖国和集体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等等。教师通过情感教学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1.2 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感交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课堂学习就是自我学习,合作学习。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常规性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多数还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没有真正用于研讨教学方式及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尤其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一套可行的研讨与交流方式。虽然平时也围绕课程改革开展一些评优课及说课等比赛活动,但大多数还是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年底工作总结时有内容可写。③专业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缺乏提升课改实施水平的真正平台,亟需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教研路径。

制定计划。简言之,就是寻求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规律(事理)的研究行为过程。具体说来,就是这样一个行为过程: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典型的现实问题,分步选择其一,并且先在一次课上有目的地尝试实践解决方案,再通过课后集体反思、综合评价,总结得失利弊,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再在下一堂试验课或相关的课上进行深入的实践解决,课后集体进行再反思、再评价。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从而总结出符合本土特点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初步架构出具有职教特色的“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理论,进而达到发展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从根本目的上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是发展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操作策略和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操作方式可以假设为:上课评价再上课再评价……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其中的“评价”,不是简单的下结论,而是对课改理念、课改思路和课改原则在教学层面的拓展和深化,具有演绎性质和功能。“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特点:“理实一体”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④

3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学习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

3.1 计分作业考核

计分作业可分为计分平时作业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2种。(1)计分平时作业: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试的要求,指定部分平时作业为计分作业,教师依据学生完成计分作业的次数和质量进行成绩评定。一门课的计分平时作业一般应为4~8次。(2)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需要而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

篇3

Abstract: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a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t present, the computer network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all walks of life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reliability, 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extension in all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developing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The wid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ubiquitous influences the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military and social life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alents. In a sense, a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scale and level measures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关键词: 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3-02

0 引言

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同时和多学科相互交叉。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开展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如何培养计算机网络高技术人才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上进行了探索思考,并在教学中付诸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门课程中,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广域通信网、局域网、网络互连、Internet协议及其应用、网络安全、宽带IP网络、光互联网、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计与案例等内容。同时,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也决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前进。而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也必须紧跟着技术发展的脚步。因此本课程又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计算机网络技术贯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更交叉一部分的数学原理和物理概念,从而体现其交互性强。

2 教学中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常见几种问题:

2.1 高速更新的网络技术与陈旧的教科书理论不匹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而在现有的教材中,它的知识点显得有些过时。在这样的现状下,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大脚步。容易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快速轻松的与现实工作岗位相衔接的现象。

2.2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课程实践性的需求 在教学方式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点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这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多的依赖于讲授手段。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理论概念,难以形成完整明了的框架,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性非常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点,更要善于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网络高技术人才。

2.3 现有的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教学结果的考核总是直接关联着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具体表现在课程本身考核的结果。教学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的成功与否,对教学的影响是直接的。有些高职院校,还采取理论考试的方式来衡量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是不尽科学,不够合理。还有些院校在考核比例上的设置失衡,这样的现象会造成学生更注重填鸭式的学习,缺少了动手和反思总结的环节,这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现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大部分都是几年前编写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又依据着教材来讲授,因此学生们在学校所学习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脚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在课堂中开展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从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对任课教师要求到岗再学习。教师在课余时间到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岗位中进行再学习,如校园网络中心、企业IT运行维护部等工作岗位。教师在技术岗位上再学习,实现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结构和教学形态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得到更有利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经验。

3.2 课堂教学是最普遍存在的校园教学方式。教师在完成课前备课之后,将知识点的讲授搬到课堂之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口授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体现在其抽象性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繁多。如TCP/IP协议簇、OSI/RM互联参考模型等等,学生不仅仅掌握教材中的图片结构,更应该从本质上去认识学习网络的结构。我们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理论课上我们以知识点介绍为主,教师在介绍完理论课之后,在实验室展开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①有星形、环形、总线型、树型和网状型,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进行实际连线操作,通过不同的拓扑结构,观察网络的特点与性能。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提升学生的理性操作。

3.3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查往往只体现在校园期末考试的试卷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检查自己动手能力的忽略。我们在校园的课程评价中,保留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查,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考证的部分。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计算机软考的考试。在此过程中,更加全面的学习网络案例的使用。在考证中全面检验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并从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和工作竞争能力。

4 教学效果反馈

本文作者在课程教学的探索中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结果。通过本次的实践后,学生可以逐渐脱掉“书呆子”的空谈形象,在实际中培养动手兴趣,和学习动手能力。其中最直观明显的效果,是学生从校园毕业后能轻松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中,我们理论加技能两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企事业岗位的竞争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的初衷。从宏观上来讲,这样的课程探索与实践是十分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5 总结

本次的教学探索及实践中,我们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优化现有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并结合以往教学结果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本次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计算机拓扑结构,指计算机网络中把工作站、服务器等网络单元抽象成点,把电缆等通信介质抽象成线,从而抽象出网络系统的结构.

参考文献:

[1]邓亚平.计算机网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设计的现状与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吸收之后再进行上机操作,大多是依样画葫芦,加以练习和巩固。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改变了这种旧有模式,它的便捷化、直观化、互动交流、网络共享等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易懂,从而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这种教学方式也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的是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

网络实验室旨在构筑一个能够综合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可供科学研究的集成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环境有效地利用各种数据资源、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等来进行科技研发项目,还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进行虚拟实验,而且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十分高效便捷。

在充分肯定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优势时,我们还要看到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和网络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基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欠缺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问题。这种现象也十分普遍,由于资金的缺乏,实验设备的不足,很多学校尚不具备开设专项实验课的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实践缺乏创新也就阻碍了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计算机专项实验室建设的问题,有效缓解资金周转和设备更新换代的压力。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设备是一次性的实体系统,如果有损坏难于恢复,还有一些设备的内部工作过程是不可是视的,所以有时在反复解剖拆装训练中造成的错误操作会导致设备的严重破损,也不利于人身安全的保障,所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可以避免这些可能隐患,因为这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实验室。而且一般网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专项计算机实验设备不可能在新型号出来的时候就立即更新换代,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故实现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是适宜之举。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教学手段,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概念的理解领悟能力、钻研探究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还能让学生像置身于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期的实验项目,而且这种实验的效果会更明显,过程的快捷化可以促进实验结果的高效化,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对实验结果做出及时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及时反思,进一步完善有关项目的具体步骤。这种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网络化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也体现了现代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基于现有科技水平和教育条件,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应该是要将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其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元化。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理论学习空间和动手操作空间,不仅要能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具体结构、各项功能、使用方法,还要能亲自动手去进行程序设计、网络组建和管理、系统安全维护、相关模拟实验等实践操作,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技能,同时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并能够加深记忆,为理论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些验证型实验、演示型实验、自主设计型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等实验类型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是新时期人才最需要大力培养的能力。

二是专业化。首先是要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的需要,此系统要包含主流前沿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并能不断提高网络实验室的可拓展性,从而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相对完善的实验平台,有效提高高校的整体研发水平和教学应用水平。其次是要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不能局限在学校的范围内,还要面向全社会,毕竟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也是更好为社会服务,所以高校的网络实验室规划可以参考宽带数据城域网和大型园区网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组建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提高社会实战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融合多种技术和多种操作平台,不断提高网络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仿真性。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三:

首先要重视网络实验室的软硬件的开放性和先进性。这种网络实验室应该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式网络系统,具有高度扩展性,包括设备端口的扩展、网络协议的扩展、网络结构的扩展等等,所以我们要根据组建网络系统的需要,使得各个实验台组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共享实验设备、有利于搭建规模更大,系统更复杂的实验设备。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应该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前沿技术的综合水平相一致,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其次要重视网络实验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要考虑到防止一些不可预知后果的出现几率,要保证各个实验组互不干扰,还要保证同一实验组的不同实验者或者不同的实验互不干扰。另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通常都进行全天候的工作,所以要保证任何时间都能安全登录。

最后要重视网络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采用的系统软件的设计也要采用跨平台的方案,不仅节省了实验室的维护的费用,还有利于实验项目的设备更新,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不断完善。同时,我们要保证网络实验室具有高度的可管理性。网络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很多,不同课题的网络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不仅实验室网络规划与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对于系统整体的管理也要具备灵活性和高效性,并且能对外部接入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设计的结构和特点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系统的规划通常包括四个实验分室,这些分室有着各自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保障着网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原理分室,它是网络实验室的基础构成。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建立在理论基础的发展上,计算机专业也不利外,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和充分理解网络原理,在实践中运用原理。现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完全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原理分室进行高度仿真,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学术难度的概念和范畴,完善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的体系。

二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分室,它的目的是有效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好组建网络的高一级技术,从而能够提高网络管理的水平。我们可以采用软件仿真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一个电子工作台,并采用先进的测试仪器,这样能够满足了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配置要求,还能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计算机网络实验故障诊断分析室。在网络实验室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就有必要对故障进行诊断分析,以便组建新的网络系统,改造和提升现有的网络功能。网络故障诊断分析也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其中我们可以进行交换机硬件故障的实验、服务器资源共享的故障实验等,以提高学生检测故障的能力,保证系统维护方面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布线工程分室。内容包括对网络实验室总体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等,可以采用网络虚拟技术对需要布线的各个数字建筑进行三维建模、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对介质的选择和传输能力、测试施工能力、对实验的组织鉴定验收能力等。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组织机制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仿真软件。通常采用用户登录机制,保障整个过程操作的合法性与安全性。用户被允许登录后可以采用两种形式进行网络实验室的实验工作。包括通过服务器运行仿真软件和用户自己下载仿真软件,二者各有千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挑选。如果经常使用仿真软件的用户,可以下载一个仿真软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快捷。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空间虚拟实验室,它只有逻辑和程序上的设置,没有具体的物理空间的限制,它让学生和教师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实验室模式,不仅优化了计算机教学的过程,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将教学活动和实验室活动的空间充分地延伸开来,不断提高着现代人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科技水平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更反映着时展的最新科技动向。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与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环境与条件,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研发能力,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端科技人才。网络实验室建设的逐步完善是一项长久性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应海盛,卢畅.高校网络实验室的建设[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付雪峰,刘有珠,徐文飞,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探讨[J].南昌学院学报,2008.

[3]陈华.浅谈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4]陶国芳.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的设计和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5]谭励,于重重.高校综合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6]温卫.基于仿真实验平台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4).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讲述网络协议、网络原理以及应用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既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网络应用,又要培养维护网络和管理网络等能力。作为课程责任教师,11年来一直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为适应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学生的不断变化的要求,笔者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开放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切合电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并实施了《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现对本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中的实验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下一步的改革思路以及建议。

1 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及取得的效果

在《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方案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应用层、网络实战层、网络研发层,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要求掌握的知识不一样。而实验环节的内容属于“网络实战层”的教学,将实践的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部分,如:IE浏览器的配置与使用、Outlook Express等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CuteFtp等下载工具的使用、Telnet远程登录以及网络管理软件的配置与使用等。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级别提供不同的操作规范,对提交的报告进行评价。这样分层进行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学生自主性强,学习兴趣有所提升 分层次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实验教学活动是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进行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计算机基本能力,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实验内容安排合理,有利于学生自学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优化了实验教学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实践的重点放在网络的基本应用层面上,虽然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①实验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衔接不是很好,如,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出分层结构中层间接口、服务以及协议的概念;②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而个别实验的开设显得有些滞后;③为了完成实验内容需要介绍一些网络的配置操作,浪费了一些课时;④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导致不能完成全部的实验教学内容。

3 下一步改革思路及建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网络知识的普及, 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网络基本操作能力,在此状况下,仍然进行网络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方面的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而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等中高级网络应用技能。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1 提供多途径的网络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要求比较复杂,各个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是相互关联的,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卡,传输介质,互联设备在相应的软件配置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要建立网络实验环境有如下两种方案:

3.1.1 建立专业的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既是一门理论抽象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加强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要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就需要建立专业的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高技术实验机会。实验室应有课程专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实验室的设计方案是,建立5-8个实验工作台,每一个实验台配备基本的网络设备:一台服务器, 工作站数台,双绞线若干米,J-45头若干个,制作双绞线工具一套,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各1-2台,软件包一套(网络操作系统盘,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同时提供简明的实验流程图。将学生以5—6名为小组进行协同工作。

3.1.2 建立虚拟的网络实验室 由于建设专业的网络实验室硬件投资大,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设备更新慢,实验室维护困难等原因,学生实验机会少,并无法掌握最新技术,实验效果无法保证。因此, 可以尝试建立虚拟的网络实验室。实验室平台要求:一个内部联网的计算机机房,PC机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安装一些计算机网络模拟软件(Sniffer、Opnet和Netsim等),其中Opnet只需安装modeler模块,并安装为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软件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和实验。如:协议分析平台,可以采用Sniffer软件进行,Sniffer是一个获取网络包、分析包、产生包的软件,可以在全部7层协议上进行解码,采用类似剥洋葱的方式从最低层开始,一直到第7层,每一层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通过设置一个访问省略网站的HTTP数据报文,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应用报文是如何从应用层到传输层再到网络层接着到链路层逐层进行封装,并且可以看到各层中协议规定结构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可以建立清晰的分层结构模型以及理解各层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网络仿真平台,可以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Opnet是一种优秀的通信协议建模和仿真工具,将通信网络仿真的各个阶段集成在一起,采用基于离散事件驱动的仿真机制;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各种类型设备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同时可亲自比较相关协议、设备、网络设计方案的性能区别,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设备模拟平台,使用Netsim软件进行,它是一款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软件,软件中内置了一些定制的试验包,也支持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通过Netsim,可以随意构建网络,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3.2 改革实验内容,重新规划实验内容 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差异,将实验内容以及要求重新进行规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3.2.1 网络原理型实验 原理型实验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加强对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为网络的高级应用和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如: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2.2 网络应用型实验 应用型实验是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上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如: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配置与使用。

3.2.3 网络管理型实验 应用型实验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如:交换接的配置与使用。

3.3 编写实验指导书 作为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环节,必须配备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要方便学生预习和自学的《实验指导书》。组织骨干教师根据电大的学生特点以及开放教育理念等实际情况编写《实验指导书》。这样,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实验内容的调整,指导书可以做到随时更新,学校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师对网络实验教学的重视。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案,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教学方案,以更好的改善网络实验环境,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继伟.跨越式发展中的高教质量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09.

[2]陈东有.高等教育本体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

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 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课件 网络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日新月异的Internet网络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的应用,“网络”已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给人们不仅仅是学习的便捷、还是工作的方便。还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进入一个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新领域。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并且有效地为教师提供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多媒体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数据的广泛共享,增强相互间信息的交流。

一、网络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都知道中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而计算机网络恰恰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无意识下完成了自己很不想学而又必须学的东西,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迎合学生这一特点,让小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多媒体计算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条件。

(2)计算机网络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而且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

(3)计算机网络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记忆结论,更多的是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处理材料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求解疑难问题,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大大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上学习时,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这些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

二、网络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

(1)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育模式中,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积累宝贵的教育资源。网络也给教师查阅资料、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带来便利。目前,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学校的局域网,甚至与Internet相连,在做一些网上学校的有益尝试。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内容,在课堂展示或供学生课后查看。学生开阔了眼界,思路放开了,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有许多因灵感激发的出色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显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出来以启迪后人;学生作业中反映出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也很难为以后经历这段学习过程的师生借鉴,造成一种无形的教育浪费。

三、网络应用教学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网络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普及,它将推动着我们去不断地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学习、持续发展。以前那种“老师照本宣读、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悄然地走到了尽头。随着网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网络资源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具有艺术性、挖掘性、奇特性,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富有情趣、内涵和更有吸引力。同时,网络教学走进课堂,激起了学生无尽的兴趣,学生的智慧得以极尽的展现和思维得以无限地拓展。相反,正因为网络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与日俱进,才能熟知和运用这套教学工具。正因为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注入了教、学互动,共同进步的活力。

四、网络应用能够使教学领域得以拓展和延伸

首先,网络应用到教学,使教学资源得以拓展和延伸。以往老师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都来源于书本,这不但使信息的延时,还可能变得不再适用。其次,网络应用到教学,使教学思维方式得以拓展和延伸。再次,使教学管理范围得以拓展和延伸。通过网络,拓宽了校园范围。通过网络,我们不必事事都需亲临学校指导、督查,就能准确、及时传达新的政策、方针,以及共享新教学成果。最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网络走进学生课堂,使各学科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单一化的知识既显得独立无援,也无法支持丰富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育教育发展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全体教师互相配合才能实现,这需要我们从事这方面的老师花时间、精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技术和加工处理整合网络资源。只有教师了解并熟悉了网络知识,掌握了信息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主动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篇7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一直面临如下一些问题:(1)计算机网络里面的基础概念比较多,并且每个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2)网络协议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能很直观的感受和理解。(3)整个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又分为不同的层次,相互联系,整个体系关系比较复杂,想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理解思路比较困难。(3)社会需求与实际的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差距。(4)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都有一定畏难情绪。为了改善和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水平,很多人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姚琳等[1]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郭赛球等[2]侧重于加强实验室建设来提高教学效果,关婷婷[3]从案例教学的角度来描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

微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现有的研究往往处于一种理论上的构建,该文主要集中于讨论微课的概念,微课的要求及微课的构建的工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涉及实际教学中如何展开及应用的研究不是很多。该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及其优势,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详细描述了微课与网络课程实际教学相结合的自主式学习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主要探讨了微课如何运用到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的利用好微课,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微课的概念及意义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4],其主要的思想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载体微课。胡老师对微课的理解是: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是按照实际教学的要求,把微视频作为主要的载体,主要反映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某个知识点的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以为微视频微核心,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练习及反馈等所有资源的整体。可以从五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和理解微课,分别是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运行方式、内容载体、生态构成。这里所说的微课是多种资源构成的、基于网络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课程资源。微课资源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自主式学习模式

2.1 自主式学习模式

高等学校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自主创新能力。而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活动,其特征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来进行多种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自主式学习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模式所强调的重点。但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学习的方法及学习的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整个过程是固定的、预先设定好的,与自主式学习存在矛盾。

自主式的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预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从教师主导的课程变为学生自我选择的课堂,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个性化学习及自主式学习理念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及终身学习的需求,微课应运而生,逐步兴起。微课本身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又可以作为一种半结构化,易于更新、扩充和组合的新型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来推动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如何合理利用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互动并相互促进,是该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2.2 自主式学习模式的特征

自主式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积极体验等方式去主动的获取相关的知识,主动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自主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自主式学习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师及学生的角色的定位、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实现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

3 微课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

微课的特点是能够集中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微课的主要载体微视频[5],其长度一般在五到十分钟,针对的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内容精炼。满足了自主学习者利用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微课来自主学习特征。微课[6]通常采用系列式的、问题式的案例化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索的热情和体验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其特征是开放性的,可以有效的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互动平台。微课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的不足。那么在微课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结合的实际中,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总结如下。

3.1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微课内容的选择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把重难点知识转换成微课。那么微课在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课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比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各种协议的概念讲授。协议运作原理的解析等。

(2)微课要形成一个系列,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比如在讲解网络七层协议的时候,可以录制成七个系列微课视频。用来讲解每层协议的作用及内涵。

(3)微课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所以在介绍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对于不相关的知识要一句话带过,突出要讲述的内容。

(4)微课所针对的是那些在传统授课模式下不容易讲清楚,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微课并不是取代传统的授课。

3.2 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微课

在长期的关于计算机网路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把微课更好地的应用的课堂教学,笔者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课的切入点要能迅速吸引眼球。

微课的教学时间一定要浓缩,不能拖拉,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一开始就迅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其注意力。主要采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设立疑问,制造悬念,把抽象的学科概念形式化的展示;也可以用动画引出要讲授的知识点。所有的手段都只有一个目的,用新颖的方式迅速使学习者进入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是微课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在实际的微课教学时,比如当讲授计算机网络中“IPV4网络协议以明文传输”时,首先录制了一段如下的场景:当一个客户端利用FTP协议访问FTP服务器端时,启动第三方的网络监听命令,当客户端输入FTP的用户名和口令时,第三方监听并获取数据包,把客户端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破解。

(2)课件色调统一,搭配合理。

多媒体课件设计也是微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注重课件的条理清晰。只需要把授课中的关键的知识点清晰地呈现出来,页面上的字数切记不要繁杂,只需要列出关键点即可。其次,注重课件的形象化以及良好的视觉化效果。课件中文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都要做到和谐统一。将形象的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融入到课件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微课也要合理的结合板书。

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微课中充分的利用了信息技术,主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板书设计和积极作用。板书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的重点及知识脉络列在黑板上,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及整节课的要点。

(4)微课平台的建立。

微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开展自主式学习。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同,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来回顾课堂内容,能够在课堂之外多了一个和教师交流的平台,所以微课平台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有能力和条件的话,可以依托校园网建设自己的微课平台,也可以依托成熟优酷等网络平台来运行。学生通过该平台,将课内没有深入讨论的内容,可以在平台上继续,并且能在一个更大的学习群体中互动。通过该平台,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能够实现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自我反馈与评价。

篇8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从过去的相对单一型人才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知识结构与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向以“就业为导向”与“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转变。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实施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所教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企业实践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单纯以课堂讲授和原理验证为主进行教学,学生则难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难以了解真实的网络环境,更无法亲历网络项目工作过程和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因此,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建构主义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真正的学习是在“做中学”的教育。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目标具有定向性,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设计成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真实项目,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学习者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要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学过程完全可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接轨,以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为主线,如组建SOHO型网络、组建C/S型网络等。教师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学习途径,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每一个小项目获得的成功,都能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要求用项目来涵盖整个教学内容。把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一般按五个阶段进行:确立目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应用。

1. 确立目标。

确立项目教学目标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中专业技能的要求,将关键能力要求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与细节中。改变“你学会了什么”的传统教学目标,确立“你能做到什么”的项目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如本课程教学的最终技能目标是:“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设计与搭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2. 项目设计。

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进行创造并发挥想像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具有真实系统应用背景的模拟项目或在校企合作中选择合适的真实项目,项目的数目、大小和教学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具体确定。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确定的项目任务是:组建SOHO型网络、组建C/S型网络和组建无线网络。这三个项目符合教学大纲对简单网络到复杂网络建设的要求,与社会企业应用密切联系,与书本知识结合紧密。三个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给有兴趣的学生留有继续探索的余地,这样的项目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3.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的环境可以选择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也可以在校外实习场所。所以,教师在选择实施的场所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方便展开,还要考虑到项目实施的具体条件。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是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来开展项目活动的,没有传统教学那样有条不紊,但项目小组工作的方式,是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网络工程概念,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参考有关行业规范,教学中我们按照企业建设计算机网络的实际过程组织实施,具体流程为“网络工程准备网络需求分析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工程实施测试验收使用维护”六个阶段。下面以“组建SOHO型网络” 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项目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工程项目的安排。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负责人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分工。其次,布置各小组通过网络、亲朋好友等收集家庭、企业、学校、网吧等的网络需求信息,创设网络用户需求情境,然后进行需求分析。第三,进行方案设计,即如何实现组建SOHO型网络的问题。方案设计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设计时要把SOHO网络系统层层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并且把每个小项目所涉及的内容罗列出来,并把这些跨章节的教材内容,按照教学时段,用教学计划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项目教学计划。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项目用到什么先学什么,对项目逐步完善。第四,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由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情境操作演示显得尤为必要。在此,教师先演示连接网络硬件设备,再演示如何安装网络组件、设置网络属性等,最后演示如何验证。边演示边解释和强调要点与注意点。演示完成后,接着进行项目实施,并强调小组间的分工合作,教师适时从旁指导帮助。第五,检查验收是否达到方案设计要求,测试网络功能是否能实现。最后是交付用户使用。

4. 项目评价。

项目的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针对所给出的项目,教师应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其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阶段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目标地给出考核结果。同时建立小组自评、小组互评、相关专业教师综合评定的多元评定机制。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团队合作意识、问题处理能力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给出考核评价结果。

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定外,教师还应在教学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对在每个阶段及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由于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问题的及时总结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刻,起到融会贯通,拓展知识面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教师经验积累的过程。

5. 项目应用。

项目应用的最佳形式是项目真实地来源于生产实践,教学能直接地为生产服务。即使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并不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但项目规划时也往往接近现实情况或模拟真实场景。所以在项目应用中教师要注重项目产品的保存工作,尤其是项目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具体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报告书、项目数据、文献资料、项目评价材料等等。

三、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

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能把理论上空泛深奥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看得见、想得通,便于学生以项目为主线将课程中的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强化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经过几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被动的现象明显改善,学生主动性提高,精力集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二是学生能力差的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四、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以协作式学习方式深入实际来完成指定的项目任务,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真实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分析、综合、应变、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创业精神及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变为以重视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这为中职生走向社会,找到自己能胜任而满意的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温明剑.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网络技术[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3]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6).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前言

现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代的一大特色,那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所以让高校的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对他们在社会上生活是十分受益的。提高其的教学质量就更显得十分有必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更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此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学内容的枯燥无趣,很难引发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实践,纵然学到的理论再多,一旦真正的上机操作,仍然会变得不知所措。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案例教学却弥补了这些。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多优点,研究案例教学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2 阐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

2.1 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现下不光是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课程的教学都存在这些问题。对于许多高校教学,授课时尽管采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也仅仅是换了一种称为ppt的板书而已。许多高校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则一味的去听,学到的大多只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科目,若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必然要上机去实践,才能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且对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要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

2.2 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过于系统

许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时都要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去学习,内容过于死板。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为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的工具,来辅助自己的专业来学的,可是他们学的有关计算机的内容却由于教材的编订,显得过于繁重,而且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有比较短,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教师来讲,由于要教的内容太多,难度偏大,教学质量降低,而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内容太多,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并不能掌握其中真正的技能,那么致使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实用工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

2.3 当前计算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弊端

现在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都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以ppt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不然。用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以为的听,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在课上只是在看东西而不是在学东西,可以说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这种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是很低的,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东西。可以说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3 案例教学的优点和意义

3.1 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案例来进行教学,案例的来源多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教师将案例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进入到这个案例的情景中去,真正的做到了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好像真正的融入到了一个实际案例中去,真正的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脱离实际运用,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传统教学方式是难以做到这点的。

案例教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学生是整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那么能否做到让学生从被动去学做到主动去学是很重要的,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只有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会使上课不仅仅是上课,而变为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案例教学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投入到每一次授课中去。

3.2 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很多缺点,那么将这一模式引入到教学中去,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可忽视的意义的。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无疑将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另外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是从很多方面去改变,那么致使教师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兴趣,无疑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4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4.1 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准备。教师应在案例的选择上去做准备,而学生需要在怎样合理的划分小组上去做准备。

对于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案例应该如何去选择,才能使授课达到最佳效果呢。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为主要考虑方向。所以案例的选择尽量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将邮件发送时,不要去选择那些非常普通的案例去讲解,如不要去讲学生向教师交作业这样简单无趣的案例。可以去讲同学之间用邮件来发生日贺卡等案例来讲解。另外,案例应该具有目标性,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等特点。这些也是教师准备案例时应该考虑到的。

另外的准备阶段就是学生的准备,主要是如何分组上去考虑,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合理性主要包括要从小组的规模,人员的分配以及各个成员的职责等等。组长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选一个相对来说能力比较强的,有比较强的对案例的分析能力,有能力带动起整个小组的氛围。另外各小组成员中,也要有能力强和能力弱的来搭配,能力强的可以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这样才能使整个小组强有力的发展。

4.2 案例教学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1.理论教学即为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来参与,亲身去体验某个知识点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分析。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Ether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可以给定一个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参与,然后从中分析,理解这个知识点。

(1)案例描述:让一组的人处在一个黑屋子内谈论一个话题,每个人只能听到彼此的声音,要怎样说话,才能正确包括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所遇到的各种情况。

(2)案例分析:A.每个人都可以说话,即为访问时的多路访问。B.发言前需检查,是否有其他人在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载波监听。C.如果同时有多个人发表意见,那么就会出现访问中的冲突问题。D.一个人在发言时还要时时检查着是否有别人进来讨论,此时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冲突检测。E。一个人在说话时发现有人要来说话,那么就要停下来,去等待。过一会儿继续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中的冲突停发,延迟重发的情况。此外还有其他的情况可以去模拟,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内部去商讨,能否有其他的创新形式。在此案例中通过模拟情景,同学们亲身参与了进来,更好的理解了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更清楚地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对于以后将其运用到时间生活中去,是十分有帮助的。

2.实践教学,即是在讲到一个网络上的功能时,如讲到路由器的使用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实例,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去完成案例中所要求要完成的工作。这样更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通过下面这样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1)案例描述:你是某高校的一名学生,你的宿舍要安网线,需要将其配置成无线网,要求你利用路由器来进行设置,并给宿舍成员分配出相应的IP地址。

(2)案例分析:A.连接好路由器,并且启动路由器。B.对无线路由器进行参数的设置。使用IE浏览器访问,并登录。选择向导,根据向导来进行一步步的设置。选择上网方式等等。在此阶段也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设置,如绑定mac地址,分配IP,防火墙设置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网络更安全而设置的。C.设置完成重启路由器。为了防止蹭网,需要在网络安全设置项设置密码。D.搜索无线信号,连接上网。这个阶段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阶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个阶段,最好是在讲路由器这部分内容前给个小组布置下去。一方面可以考验小组之间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小组之间,在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上的团结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小组的操作能力。所以通过实践教学,好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生在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学理论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去运用,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另外还曾强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4.3 案例教学总结阶段

在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各小组都参与了教学内容,心得体会必然是有的。在总结阶段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主持。各小组要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报告,可以形成书面形式或者ppt来进行报告,分别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内部成员是怎样商讨的,怎样策划的,还有分工是怎样的,这些都要进行汇总。并且将这些报告保留下来,以便将来期末测评时,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另外汇报完成后,要对各小组完成案例的情况进行评价,此阶段可由教师完成,评出比较好的小组来进行褒奖,以此来鼓励同学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做更加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 总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不是靠理论知识就能学到好的,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去操作,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案例教学很好地发挥了它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案例教学仍然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还需要各方面的去努力,才能更好的使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到充分的运用,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炜荣.PacketTracer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0-41.

[2]鲁凌云,王移芝."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的一个实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92-93.

篇10

关键词:技工教育 交换路由一体化 工作过程

技工教育中,网络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计算机网络服务与应用企业就业,适应计算机网络管理职业岗位群(如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工作,达到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交换路由配置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技术人才。在传统课堂上,网络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反映该课枯燥难懂学习难度大、操作要求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分析研究了交换路由配置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概述

课程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而言不仅是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更是教学和知识技能的一体化;而对于学生,课程一体化则更多意味着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优势,在于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实践技能有机地贯穿到理论教学中,能将枯燥呆板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有效地融入生动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同时也敦促教师不断钻研新知识、更新新技能,对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体化课程的开发首先要确定职业能力需求,从职业能力需求导出交换路由配置课程。课程设计思路大致为以下三步:首先,简单交换路由网络的设计;其次,交换路由高级配置;再次,网络的综合管理与运维。其中,简单交换路由网络的设计除了基本原理及设备的简单配置外,还需要介绍设备的选型与连接。交换路由高级配置则主要有虚拟局域网配置与路由协议两大部分内容。网络的综合管理与运维则需包含网络安全,如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及故障检测与调试等综合应用的内容。在学期末,课程开发小组需对课程内容及授课流程进行重新评估及调整。

在课程管理方面,应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成立课程建设小组,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授课层次及内容,以及挑选合适的教材或编写有针对性的一体化教材,包括实践指导教材。在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以项目驱动式或者设置合适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交换路由配置课程的教学均在一体化实践场地进行。在辅助教学手段方面,可以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利用Kahoot进行基于游戏的评估,使用Padlet边教学边实时建立学习站点。教师和学生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互动。

三、课程单元设计方案

笔者学校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教学单元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开发,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机融合。以项目虚拟局域网配置为例,设计课程单元方案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虚拟局域网的定义和标准;掌握静态VLAN和动态VLAN的区别与配置;掌握划分VLAN后主机间通信的配置;熟练掌握VTP的定义、工作原理和配置。

2.态度目标

注重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总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训练任务

任务1为VLAN基本配置;任务2为VLAN中继协议配置;任务3为跨交换机VLAN配置;任务4为VLAN间主机通信配置。

四、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是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笔者以虚拟局域网配置项目中的任务1“VLAN基本配置”为例进行分析,设计出以下教学活动。

课程预习:教师课前提供微课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及视频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课堂讨论: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讨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引导,灵活采用提问、记分等手段适当地给予激励。新课传授:归纳性地进行新课传授,明确学习目标、相关实践技能和基本的理论知识。示范操作: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VLAN实例,也可以通过提前录制的视频进行演示。小组协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协同学习,完成VLAN基本配置的实验报告。回顾总结:小结 VLAN实践操作过程,分析常见故障及对故障进行排除,最后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项目考核:完成该项目实践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交换路由配置课程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诞生,该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时要考虑模拟操作与真实操作相结合。虽然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作为网络通信的基本物理设备,笔者预计在未来十年间仍不会有太大变化。在此期间会有新技术、新标准出现,但也仍继续保持现有的模式与知识体系。随着笔者学校近年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购置相关网络实验设备,建立了一套相对较完善、针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基地。未具备相关硬件条件时,可以采用仿真软件来教学,但模拟环境并不能完全体现真实的工作情况,给予学生感性的认识。现今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也并不意味着就采用真实的网络设备配置取代模拟环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仍采用模拟加真实操作相结合。一是方便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到真实环境去进行操作。第二,也可解决现实设备不足的问题。其三,使用模拟软件教学可兼顾多种品牌的教学设备。弥补了真实操作环境中,品牌单一的不足。

如“VLAN基本配置”任务的基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示范操作和小组协作学习环节则可以分两种方式实施教学活动。一是采用仿真软件实施示范与学生操作,这样的话学生可以独自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二是采用真实操作环境,教师先在交换机上进行VLAN的基本配置操作演示,学生则采用小组协作的模式协同完成该实验。

五、课程考核方案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采用70%的过程性考核与30%的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可同时加入职业技能考核,使教学考核标准与行业考核的标准贴近。

首先,过程性考核占70%。过程性考核包括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参照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进行总评并提出改进建议。过程性考核具体包括:课堂考核,包括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小组合作与展示等情况;作业考核,包括工作页的完成、课后练习等情况;阶段考核,包括阶段性的纸笔测试、实操测试、口述测试。其次,是终结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是学生根据任务情境的描述,制定网络设备安装与实施方案,并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满足客户要求。

六、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在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中,课程项目任务的安排是否科学严谨、逻辑是否紧凑尤为重要。而课程单元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是否能贴近实际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是一体化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现课程改革已初有成效,在课程内涵建设上还应当继续深入进行。同时,网络专业其他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也应顺势推进。笔者对该模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要加强网络技术实训室建设。网络实训室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证,学校除了投入设备,还要对实训场地布局进行设计规划,以适应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是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基础,还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与相应的企业应用经验。因此应定期选送教师外出培训或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参与到企业一线攻坚克难,让网络专业教师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动向,进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坚实一体化师资队伍。最后,建立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落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邀请企业专业人员一起开发一体化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将企业工程师的理论学习融入到教材中。

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驱动,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及实践训练。交换路由配置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应用专业相关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也势在必行。笔者学校将不忘初心,继续深化与加强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要,造就更多的优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2]张有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5(4).

[3]何利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网络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4]欧军.基于工作过程的《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课程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

[5]江卫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1(4).

[6]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