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雕刻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雕雕刻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放矢”
1.1解读教参目标陷入了“困境”
《浙教版教学参考书》针对本节课给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抽样的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得不同的结果.(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3)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笔者因不能完全读懂教参而困惑重重.如: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较多有普查、抽样、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对于这些概念该如何呈现?何时呈现为好?又如:判断调查方式的依据是否就是抽样的定义?再如:抽样的必要性、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得不同的结果在教学中该如何感受和体会?另外,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会编制方案,那么从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到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挖掘和渗透……
1.2“困境”解围,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
在备课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最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两种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抽样的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并在实际例子中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得到不同的结果;
4.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
2概念教学的设计“独具匠心”
为了更好的进行本节课的概念教学,笔者先后经历了数次修改和调整.今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希能给年轻教师的备课一些启示.
2.1概念教学的前后对比
1.有关普查和抽样概念的设计:
最初设计: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获取数据?
(1)为了了解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的视力情况;
(2)为了了解你所在学校初中生的视力情况;
(3)为了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
(4)为了买几斤甜一点的桔子.
设计说明:“视力”问题是教材中的引课素材,本环节的设置是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展开.情境(1)是为定义普查,情境(2)—(3)是为定义抽样的概念铺垫的.调查范围由小及大,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不方便、不必要或不可能”.而情境(4)的设置是对抽样定义的进一步补充.最后由PPT给出完整的定义描述.
定稿设计:
(1)播放一段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要话题——关注青少年的视力问题.(网址:http://,第14届“爱眼日”视频,播放时间1分钟)
(2)在视力问题的对话交流中体会两种常用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
①为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你有什么办法?
②为了解我校初中生的视力状况,你又有什么办法?
③为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状况,你有什么办法?
设计说明: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视力问题为主线,从一段关于青少年视力问题的视频报道出发,与学生一起经历从对全班到全校甚至全国初中生视力状况的了解.用三个“你有什么办法?”,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感受普查和抽样是现实生活中两种常用的调查方式.并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同时渗透用部分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普查和抽样的定义仅仅板书关键词如:逐一,总体抽取部分等.
2.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概念的设计
最初设计:为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丁丁同学设计了下面的调查方案——按东、西、南、北、中分区,每个区抽3所中学,并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1500名初中生进行视力测量.然后在幻灯片上依次呈现概念.如:我们把全国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叫总体,在数学上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每一个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叫个体,我们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最后设计了两组练习进一步巩固概念.
定稿设计:
(1)动态演示,感受概念形成过程
例:为了解同一批次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60支进行检测,然后用这60支灯管的使用寿命来估计这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PPT动态演示抽样过程,此处略)
总体——这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
个体——每支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
样本——被抽取60支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
样本容量——60(没有单位)
(2)具体实例,巩固和应用概念
为了解某试验田内小麦的长势情况,从中随机抽取100株小麦测量其高度,然后用这100株小麦的长势来估计这块试验田小麦的长势.请说出这个抽样方案中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设计说明:课标对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仅停留在了解层次,所以如何进行概念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通过图片、动画演示方式在实例中感受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从而到达形成概念的目的.用PPT动态演示,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冲击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感受和理解.又一次渗透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上老师没有细究概念中的字、词及表述,而是做到通过实例让了解和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真正做到了淡化概念的表达形式,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感受与理解,这也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
2.2两种设计的对比分析
两种设计的共同之处是都能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例进行概念教学.但这两者关注的侧重点仍然有所区别.最初的设计侧重的是概念的应用,也就是说通过1个实例,给出抽样的相关概念及其精确表述,再用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和理解.而定稿设计侧重于概念的形成过程,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对概念的感受和体验上.尤其是采用生动的动态演示,让学生体会抽样的过程.在视觉上也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和对比,对“什么是抽样”,“为什么要抽样”,“怎样抽样”印象非常深刻,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相关概念的介绍也别具匠心,做到既淡化概念形式.而又不失概念本质.
23对概念教学的一点思考
概念教学一直是许多一线教师困惑的课型.本节课是一节非常典型的概念课,涉及的概念颇多,教材中做给的描述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对概念教学《课标》一再强调“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作为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是对于概念教学的把握始终让学生在实例中感受或体会,注重概念的理解.比如对普查和抽样调查概念仅仅强调关键词和老师简单的进行口头描述,对于“不可能、不方便或不必要”分别渗透在全国中学生视力、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以及小麦长势状况的调查中;对于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概念的介绍也是仅仅把握学生的直观感受,并用“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总体、个体等”.总之,在概念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并从中进行归纳概括.真正做到了淡化概念的表达形式,注重概念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克服机械的记忆.
3方案设计的呈现“丰富多元”
3.1方案设计的前后对比
最初设计:
师:同学们觉得在什么时候用普查方式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呢?抽样调查它有什么优点?在用抽样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设问及时引导学生对两种调查方式进行小结提升.至于调查应注意什么是为后续应用——编制方案服务.
定稿设计:
1.体验不同的抽样,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为了解某校初中生的视力情况,小明、小军、小颖和小亮四位同学给出了各自的抽样方案;
小明:我在八年级随机调查了200名同学.
小军:我在图书馆门口随机调查了200名同学.
小颖:我在班调查了8名同小组的同学.
视力11.2以上10.8~1.210.8以下人数131411小亮:我在校门口随机调查了200名同学,其中有85人视力在0.8以下,65人视力在0.8~1.2之间,50人视力在1.2以上.
2.设计抽样方案
篇2
环境雕塑课程在公共艺术专业占有着重要地位。室外空间存在的环境雕塑能给空间带来文化承载、提升文化品位、活跃氛围、提高空间的认知度等一系列作用。传统的环境雕塑在公共艺术的前提下焕发了新的生机,造型与设计在空间中汇合,在空间中兼具着造型与设计两项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课题、答辩、投稿等三段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公共艺术对环境雕塑及课程的要求
公共艺术的引入往往都与城市绑定在一起,现代设计要求公共艺术有着很强的观念属性,而不是样式属性。这就给公共艺术造就了一个包容、创新、承载的基本内涵,当艺术与设计遭遇了公共性问题一切变得文化意味更强,传播意味浓厚。
(一)公共艺术是一种思维方式
当公共艺术成为一个名词出现在学界的时候就引起了广泛思考,众多专业领域的学者都用自己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性、民主性、大众的参与性、创新性等理论层面,但是很多人都会用传统的思维去不断提出问题,探究公共艺术到底是什么?具体的形式又是什么?如何界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共艺术是一种观念性的思维,通俗说它的表现形式涵盖了多种传统的表现方式,只不过是赋予了这些传统方式以公共性的思维,因此公共艺术实际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二)公共艺术是承载地域文化的高级文化形式
环境雕塑要成为公共艺术的样式之一,就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深刻挖掘地域文化,其形式与内容都必须有着较强的文化传播性。这就要求在环境雕塑课程教学中要有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设计要素的严谨结合才能够满足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各类资料,有着整理分析、精确定位、设计创新、文化承载、形式感易于接受等要求下进行设计。
(三)公共艺术明显缩短大众参与艺术的距离感
大众的参与性是公共艺术出现的一个较强的特征,有人也说公共艺术是将艺术还原给了大众,将大师带到平民中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每件公共艺术作品都要缩短与大众的距离,让大众都能参与进来。环境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形式之一,多数会出现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中,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环境雕塑多材质,多表现形式因素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思维面宽、创新性强。教学中应当不断启发和讨论,必须师生在平等的思维下、民主的环境里共同面对课题。
(四)公共艺术强化设计创新性
公共艺术强调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强化设计也是时展的必然,公共艺术作为环境设计的前沿,更强调有承载的创新设计。这就要求课堂过程中要有争论,要有民主,要有头脑风暴。环境雕塑遭遇到公共艺术就必须按照公共艺术的观念性思维去不断完善自己,教学过程也应当不断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去改变课堂的状况来培养人才。
二、公共艺术专业下环境雕塑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课题”制更新题目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题”,这就是选题,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课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让“课题”研究成为学生在这段时间的主要内容,而这样“课题”的选择应当是教研室教师研究的结果,通常采用社会上公开的、未过期的设计大赛征稿。这种题目往往是最新的,能够代表当时社会最前沿的东西,学生往往对这样的题目具有浓厚的兴趣。“课题”的引入将第一时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渴望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第一时间有所指向地用到实际设计中去,有着相当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例让空洞的教学具体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一起解决问题的伙伴、学长。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民主气氛,有利于更多的设计创新思想参与。这样的社会征稿往往带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将课堂界限完全打破而投入到设计中。征稿往往有奖金、证书等奖励性的刺激更能给学生带来兴趣,激发设计热情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课堂讨论“答辩”制激发创造力,同时采用民主教学
当课题明确后迅速地展开设计,按照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感知―调查―初步―深化等过程都需要在民主的条件下进行。在“感知”题目过程中要查找相关一手资料,掌握被设计题目更多的设计背景资料,就有可能找到很多的设计素材。安排每名学生将收集到的设计素材条理分析清晰,做成PPT进行答辩式的讲解,最后将几个将要采用的设计点或设计方向做详细说明。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问,都是答辩评委,在这样交互中不断深入设计想法,就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这样的“答辩”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也在民主的气氛中完成了设计“头脑风暴”,为设计大方向的定位确立牢靠的基础。在初步设计到深化设计过程中也都要采用“答辩”与“讨论”式的方法,但这里面交流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在感知过程中的大方向定位不会出现大问题的时候,初步设计与深化设计中的具体细节问题与技术问题细节成为了讨论的主要方面,这是一个艺术、技术互相融合过程,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以答辩的形式开始,最终以讨论的形式结束。这是我们课堂中少有的学习积极性,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目的实现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动员全班学生的思维热情,课堂就能够迅速活跃起来,从以往的单独靠教师去启发转变成,互相启发,被动思维变成主动思维。
(三)成果标准“投稿”制,校内外互动学习
当设计成果在这样一轮大讨论、大风暴的教学中诞生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年轻设计师成熟的方案。推举出几个最优秀的设计方案,按照“课题”要求的时间、文字和板式的要求进行投稿。在这样的设计过程最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参与这样实际题目设计全过程,收获将不仅仅是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在投稿后还有一个大赛后续的学习过程,组委会往往要公布获奖方案,投稿设计无论是否中标,学生都能在中标方案中找到课堂中前几个阶段的影子,例如定位的准确性,形式感的采用,材质的表现,等等,这种再学习的过程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就更为丰富,是一个分析差距,再次获得动力的源泉。如果有幸中标将在学生中产生巨大的榜样作用,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能为学校赢得社会的尊重。
通过这样三段式自主学习的过程,完全能够适应公共艺术专业的需要,将环境雕塑这一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与公共艺术在一个融合的平台上找到交集,这样的手段激发学生潜能,提升了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环境;现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7—0102—06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精神,并结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本研究所界定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运动训练与竞赛等内容。其中课堂教学是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业余运动训练与竞赛是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化与提高。
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生态环境包括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且深受其影响和制约,并与其共同构成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生态系统。
本研究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和动态观等,以篮球项目为例来解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环境,以教育生态的视角分析影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发展及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其目标功能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与所处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具体调研对象见表1、表2、表3。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研究法利用多种途径和渠道,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1.2.2 调查法
1.2.2.1 访问调查法围绕本选题的命题和研究思路,与教育理论专家和学校体育、学校篮球方面专家进行访谈。
1.2.2.2 实地考察法对调研学校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增强了论证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1.2.2.3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设计了3套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分别为专家调查问卷表、课程专任教师调查问卷表和学生调查问卷表。调查问卷表的效度和信度经检验均符合社会学调查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最新版Excel、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 体育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及其依据教育系统虽是一个非生物系统,但教育系统的主导因素是人,周围环境因素可通过影响人而作用于教育系统,教育系统亦可通过培养人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因此,教育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生态学的意义。教育生态理论认为,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一般来说,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结合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既存在着师生、生生间的关系,也存在着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生物之间(师生、生生)及生物与环境(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活动(包括篮球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同样具有生态系统的各种特征,因此,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等来分析审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篮球为例)是切实可行的。
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环境是指以体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与竞赛)为中心,并对其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环境系统,通常情况下它包括体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
2.2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环境构成篮球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微观的学校体育教育形式,形成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篮球教育教学的统一体,且是由活动主导要素的人和各种教育教学生态环境构成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依据教育生态理论,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环境同样也包涵着围绕篮球教学活动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3方面(图1)。
2.3 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本研究所界定的篮球教学活动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指普通高校开展篮球教学活动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自然环境和各种建筑设施、绿化等半自然或人工化环境。
2.3.1 学校自然环境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是在室外进行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直接制约着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空气清新的运动场地上,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提高教学效率;而在灰尘弥漫、空气污浊的运动场所,则容易使人眩目恶心,降低教学效率。
为此,针对学校自然环境满意度设计了问卷,在所调研的学生和教师中,有77.1%的学生和68.8%的教师对“所在学校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选项都表现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图2)。
从调查情况可以说明目前各高校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目前正逐步得以改观,且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认可。
2.3.2 学校整体建筑规划学校建筑负有教育的使命,它可以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象征某种精神和理想。合理规划学校建筑,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建筑物的装修、校园的设计,能带给师生的愉悦感和求知欲,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能陶冶学生身心、涵泳学生性格。
同样,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场地布局、装修色调,以及教学活动的空间范围、规划设计等都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两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本研究所设计调查问卷选项内容“您所在学校的整体建筑规划是否符合生态学的要求(即自然、和谐)”,分别有15.4%和50.2%比例的调查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选项和比较满意选项,在教师调查问卷中分别有3.3%和54.1%比例课任教师选择了非常满意选项和比较满意选项。从图3可以看出,目前各学校的整体建筑规划还比较令人满意(满意度均超过50%)。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建筑规划设计诸多不合理现象正逐渐得以改观,在建筑设计方面更彰显地域特色(如浙江农林大学)、建筑文化性(如苏州大学)。
2.3.3 运动场馆、器材设备的生态化体育场馆建筑的不同造型、色调,运动场馆内外和场地内外的布置,体育器材的布置都会对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学的情绪和情感、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场地器材设施的合理完善将制约和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此,本研究设计了篮球教学活动运动场馆、器材设备生态化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果如下图4。
从上图表所反映情况可以看出,篮球教学活动运动场馆及器材设备的生态化存在着某些不令人满意的状况;尤其是器材设备的生态化,调查中认为一般的学生和教师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剖析原因可能在于:目前“生态化”概念没有得到科学理解,尤其是与一些物质形态相联系时,应用于学校体育领域,人们对于运动场馆、器材设备的生态化认识不够,因而直接影响到其有效利用与建设。
2.4 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社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结合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实际,经过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后,本文对所筛选的影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进行R型因子分析(表4)。
从结果来看,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86.978%,按照社会学统计分析的要求,它已经能够反映主量总本的信息量,取5个主成分,计算出初始因子矩阵,用极大方差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表5)。
本研究根据专家问卷的调查情况和SPSS统计处理,把影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分为5大类,分别命名为政策体制因素类、物质保障因素类、教学活动内部因素类、人际关系因素类和学校以外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类。
2.4.1 政策体制因素
2.4.1.1 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为教育重要的社会生态环境,对教育的发展及目标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微观的学校教育形式,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必定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是毋庸置疑的。
2.4.1.2 上级部门的政策政策环境为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提供有所依据的、宽松的运行氛围,是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不断深化改革、顺应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制度保障,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下表所列的一些法规、条例、决定等,属于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制度环境范畴。
2.4.1.3 学校领导的思想重视度及学校出台政策扶持学校领导的思想重视程度和学校出台政策扶持是相辅相成的,设想一下,如果一所学校的主管领导喜欢甚至积极参与篮球活动,那么该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效应氛围及其相关优惠(优先)政策是不言而喻的。经过专家问卷调查,学校领导的思想重视度和学校出台政策扶持两项因子均排在第一位(在所调查的32位专家中,均有31位把这两项列为第一位影响因素),足以体现这些因素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重要地位。
2.4.2 物质保障因素
2.4.2.1 篮球场馆设施数量先进的篮球场地设施,标准、充足的体育器材,满足篮球教学活动的各种物质需要,可以保证、支持和促进篮球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上述的生态环境中学习,身体健康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良好的教学条件对保证教学效果的优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篮球场地不足,几十个人挤在一块篮球场上上课或进行课外活动将会直接弱化了篮球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所调研师生的反馈情况得知,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场地、器材数量基本上能够满足篮球课堂教学方面的需要,但在应付普通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篮球项目)需要时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2.4.2.2 场地设施开放程度篮球场馆开放情况对从事篮球课外活动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开放受限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在本文所调查学生中,有近3成调研学生的对学校篮球场馆的开放情况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说明仍有不少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不乐观。这也是部分学校应尽早解决的问题之一。
2.4.2.3 相关经费投入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经费投入不可或缺,场馆设施、器材设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运动训练与竞赛的正常维持与开展等都离不了经费保障。某种程度上相关经费投入的多少影响着篮球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必须逐步加大其投入力度。
2.4.2.4 专任师资数量据调查得知,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多为选项课教学,因此对课任教师的专业性要求颇高。篮球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是开展最为普及的项目之一,参与的学生数量多,开设班级多,如果没有数量充足的任课教师,必定会影响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通过对篮球专任师资调查了解(表3),目前各高校专任篮球教师基本上能满足篮球教学活动的需要。
2.4.2.5 专任师资水平及再提高本研究调查中,学生对自己所在班级篮球教学课任教师的总体看法还是较好的(非常满意占31.2%、比较满意占56.6%、一般占11.5%、不满意占0.7%),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普通高校篮球课任教师总体素质不错,可能由于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在引进专任教师过程中对学历层次和专项能力方面、及现有教师的再提升方面都加以重视。
2.4.3 教学活动内部因素
2.4.3.1 篮球专项教材、教学法体育教材是在体育课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选组织的身体运动的内容体系。篮球教材是篮球教学大纲的系统化和具体化表现形式之一,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材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条件。
教学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篮球教学中,应根据篮球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师本身的素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常言道“教学有方,教元定方”。
通过图5的问卷调查,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普通高校篮球课任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每个篮球课任教师都应适当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法,展示、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4.3.2 篮球校本课程建设与改革校本课程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在篮球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应赋予课任教师和学生对篮球课程教材的话语权。在研制篮球课程教材的过程中,要领悟篮球课程及教材目标,编制出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的,又具生态特征的“人本课程”。
2.4.3.3 篮球教学活动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篮球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必须创设自主开放的评价环境,由单纯的知识技能评价向智能并重、学习过程与结果全面素质的评价转换,尤其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个人特长和发展潜能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改变教师单一评价向全员评价转换,实施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表7为学生对篮球课成绩评价内容和方式满意度的调查情况,从表可以看出,随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学生成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基本令人满意。
2.4.4 人际关系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篮球教学活动的人际环境,这种关系是在师生间、生生间在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它影响着师生的情绪和认知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引导健康的集体舆论,能激励、感染、熏陶、强化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进而对篮球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起到强大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促进篮球教学活动效果。
从图6、图7可以看出篮球教学活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
2.4.5 学校以外社会环境的影响篮球教学活动一般在室外进行,师生会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干扰,如人群的吵闹声,车辆的马达声,其他班级上课嘈杂等。这些都会影响和分散师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表8、表9分别表示对学生和课任教师在“学校篮球教学活动所处的周边环境满意度调查情况”皮馈,从表反映情况可知,目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所处的周边环境存在些不另人满意的地方,因此为了改进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这些方面进行优化管理。
2.5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规范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本研究根据教育生态理论,列出了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规范生态环境因素,通过对32位专家的问卷调查(表16)。
从表10可以看出,篮球文化环境与篮球教学活动规范生态环境的相关性很高(P0.05)。又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可知(图8,图9),篮球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规范生态环境。高校篮球文化是以篮球项目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为表现形式,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的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并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篮球文化更多地体现了篮球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育人或化人,是一种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的特殊文化。大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纪律观念、竞争意识、自信心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人格得到了塑造。
研究认为,高校篮球文化环境作为篮球教学活动规范生境的核心因素,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论
1)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狭义的学校体育教育形式,它们形成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篮球教育教学的统一体,且是由活动主导要素的学生、教师与各种篮球教育教学生态环境构成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环境同样也包涵着围绕篮球教学活动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等3方面。
2)调查表明目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自然生态环境基本令人满意,但其生态化与和谐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4802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学属于外向型课程,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在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了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设置为学校的优质课程,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以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基础,以多媒体教学作支撑,以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为标志,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优质课程建设,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分析渭南师范学院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对于促进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现对此基于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1 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
以渭南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大三、大四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方式进行。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大三学生50份,大四学生50份,回收问卷84份,有效问卷94份。
2 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问卷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学生课下学习、教学能力以及课程考核6个方面进行设计。调查结果以问卷设计为基础,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20%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兴趣很大,49%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有兴趣,31%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兴趣不大。近70%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有兴趣或有很大兴趣,说明学生有想要学习的愿望,因此,把这么课程建设好,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1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包括:(1)你支持国际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吗:A支持;B不反对;C反对。(2)你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的目的是:A提高学生英语水平;B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C培养国际化的经济专业人才;D其他。(3)总体上看,你觉得现有的课程设置达到你的期望程度是: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1.52%的学生支持国际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45%的学生不反对,2%的学生反对国际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2.25%的学生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21%的学生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吸收国外先进知识,49%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人才。
3.17%的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很满意,49%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满意,其他学生对课程设置不太满意。说明将国际经济学设置为双语课进行教学是可行的,但是学生对于开设双语课程的目的并不明确,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阐述,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学过程更顺利,教学效果更好。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现有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周学时为2,一学期下来只能学习国际贸易部分,学生反映对他们感兴趣的金融部分没有学到,因此,从课时上可考虑进行增加。
2.2 教材选择
教材选择方面:你认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材应选用的教材是:A纯英文教材;B国内教材;C国外教材但有配套的辅导书。
教材选择方面:3%的学生应为应选择英文原版教材,54%的学生认为应选用纯英文教材加注释,43%的学生认为应选择一本英文一本中文配套。本课程一直选择克鲁格曼教授撰写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英文版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该书观点权威,设计独特,结构清楚,阐述详尽,语言生动简明,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系统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最佳教材。另外本教材也有相应的中文译本,因此,教材选择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
2.3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1)国际经济学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A英语为主汉语为辅;B汉语为主英语为辅;C英汉结合不分主次。(2)你期望国际经济学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A英语为主汉语为辅;B汉语为主英语为辅;C英汉结合不分主次。(3)课堂提问时,你的回答方式是:A英语;B汉语;C英汉结合。
调查显示,32%的学生期望国际经济学课程授课方式是英语为主汉语为辅,33%的学生期望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35%的学生期望是英汉结合,不分主次。在课堂提问时,48%的学生使用中文回答,35%的学生中英文结合回答,只有17%的学生使用英文回答。由此可以对于教学过程应侧重于哪种语言,学生的期望没有一致性,因此教师应针对学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采用英文教材的同时,较多使用汉语教学效果会更好。
2.4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设计的问题是:(1)对该门课程,你的努力程度是:A很努力;B一般;C不够努力。(2)你在课前是否会预习:A会;B不会。(3)你在课后是否会复习:A会;B不会。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学方面,能够在课前预习的学生占27%。能够在课后复习的学生占39%。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应成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5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方面,设计的问题是:(1)你对该门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主观评价是:A优秀;B良好;C及格;D很差。(2)你对该门课教师的英语水平的主观评价是:A优秀;B良好;C及格;D很差。(3)你对该门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是:A胜任;B水平一般;C不能胜任。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能力方面,28%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优秀,44%的学生认为可到良好,其余学生认为可达到及格。30%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师的英语水平评价为优秀,49%的学生评价是良好,其余学生评价为及格。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评价,69%学生认为水平一般,25%学生认为优秀。说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还应继续提高。
2.6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面:(1)《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A考试;B考查;C其他。(2)你期望的考核方式是:A考试;B考查;C其他。(3)你认为,期末考试双语课程的考核分值比例最好是:A平时和考试比例是2∶8;B平时和考试比例是3∶7;C平时和考试比例是4∶6;D其他。
课程考核方面,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19%的学生期望考核方式是考试,73%的学生期望是考查,另有8%的学生希望的考核方式是其他。17%的学生希望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考核比例是2∶8,42%的学生希望是3∶7,37%的学生希望是4∶6。
3 分析总结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甚合理,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因此,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提高。
3.1 明确教学目标和增加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
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就应明确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专业化的国际经济人才,防止学生本末倒置,理解偏差,将英文教材当成阅读理解,单纯的提高英语水平,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同时也要强调学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双语教学的正确方法。
3.2 根据英语水平,实行分班授课
由于高考不划分单科分数线,导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将国际经济学课程分班授课。对于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方式,对一些英语基础弱的学生,可选择中文讲解或较低比例的英文讲解。
3.3 联系国内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教师可以选择某个专题或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的内容,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在课前就相关内容查阅资料并研讨,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报告其核心内容,其他同学提问并参与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如针对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学术争论,组织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理清理论问题和政策导向,这一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4 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国际经济学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国际贸易,另一部分是国际金融。两部分加起来有五六百页内容,要在几时个学时上完难度很大。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分上下两册,据学生反映一学期下来只能学习上册即国际贸易部分,因此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科学规划授课计划和进程,同时可考虑增加学时,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如将原来的周课时2增加为周课时4,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篇5
短短两周的金工实习,随着昨天下午最后一节笔试的结束而结束了。在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见识了许多新奇的工艺,也了解到了技工人员的工作环境。我想这两周的实习将给我以后的工作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
实习的第一天就傻傻地来到车间,没想到原来我们要做的是学习一个软件――solidworks,不过真的很好玩呢,照着教程一步步来,我们都学得很认真!学习了基本的操作后,我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着画一个立体图形,并尝试用工具把它模拟出来,结果,失败!呵呵,那时才发现,原来,要掌握一个软件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要熟练的利用它来制作我们所需的工件就更加难了,以后真的要好好学习啊!
接下来,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来了――安全教育。看着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真的危险无处不在啊,我不自觉的想象未来两周就要亲身感受这个实习了,自己会否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呢?我越想越忐忑不安,提心吊胆的看完片子,我暗自保证:一定要小心啊!!
第二天,感觉真正的实习开始了。铣工,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工种,令人期待。一进车间,还未等到老师来,我就不好受了――机油味浓。说实的,生平对汽油,柴油,机油等都非常敏感,甚至厌恶,今天可真是个考验啊!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到,其实只要我们照足安全规范来操作,危险系数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高。这番话,让我吃了定心丸。在这位uncle的详细解说底下,我们明白了铣床的结构,规格,操作方法等有关信息。之后,是一位漂亮lady来教我们如何用铣床削工件。呵呵,我们听得特专心!明白操作后,我们兴奋的来到铣床面前,开始我们的处女作了――把一根直径25mm的圆柱铁块削成17mmX16mm的方柱体。我的难题又来了,整个铣床满是油,而且,切削的过程都要。糟了,我平生也最怕接触这些油腻的东西,唉,惨!然而,实习就是实习,我有这个心里准备的了,于是,我勇敢的动手了。一毫米一毫米的切削,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漫长,而且,整个过程都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一错都会造成危险,所以,我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两人合作削一块铁,说来简单做就难了,幸好,在我们的合作底下,终于完成了生平第一块工件的生产。还未完了,思考题来了,实际操作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大大加深了,做起题目来特有感受和想法,觉得安排不错!这时候,我们的团队精神也发挥作用了,很快,就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接着下来的日子,作息都差不多。我们先后做了数车928,数铣990,化学加工,注塑挤塑,磨床齿轮,电火花加工,数车980,线切割等八个工种,感觉除了新鲜之外,比前两天多了一个――累!真的,开始由于太兴奋了,完全忘记了累,可接着下来,我就彻底感受到了工人的累跟苦。简单说说上述工种吧。
首先,数车跟数铣就没什么好说的,跟solidworks差不多,在电脑里画图,然后用软件模拟加工过程,考的无非是你学习软件的能力和编程序的能力,感觉没动手操作机器有意思。但要一提的是,数车928那天我花了一个中午时间编好了程序,以为下午输入电脑就可以很快搞定,想不到一运行就出问题了,切割停下来了,完成不了。最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我才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时候的感觉,真的令人难以忘怀,靠自己的能力攻克一个难题,超有成就感啊!
化学加工跟电火花加工都有点特别,不是光体力活,更重要的是看我们的创造力跟想象力。化学加工给我的印象蛮深的,其流程是这样的:对铝及其合金零件进行机械加工-除油脂-清洗-化学抛光或电抛光-清洗-阳极氧化-清洗-中和(染色清洗)-封闭处理-画图-雕刻-化学腐蚀-清洗-中和-清洗-烘干。按这样的加工流程加工出来的成品就像一块艺术品,鲜艳明亮的底色再加如精雕细琢般的图画,栩栩如生的浮现在那块铝合金零件上。有时真让人不敢相信那是自己做出来的,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倘若不是金工实习,我可能真的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图画也可以这样画的。而电火花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作用进行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我们那天上午做一个电极,形状自定,下午要做的工作就是放置好工件,对好刀,其它的事情就留给电脑去完成。由此加工出来的工件上就会留下一个凹陷的形状(上午你自己所做的),看上去非常好不错。
注塑挤塑就无聊多了,整个动手过程就按六个按钮,然后就出来两个塑料杯子了,其余的不是听讲解就是做思考题。而磨床齿轮呢,要提提那个老师,讲得很不错,态度很和蔼,我喜欢。那天我们研究了两台机器,一台工作频率3000转,一台50000转,因为是液压主轴,所以可以如此高速!我们的任务是轮流在一块玻璃上钻孔,简单了一点,但对老师感觉好,没说的。剩下就是最后一天的线切割了――郁闷!花了整个上午的时间,用尽心思去设计了一个图案,可到了切割的时候,仅有的两台机器先后罢工了,我不走运,没办法完成了,可惜,遗憾。而且,加上那个老师的脾气不好,动不就骂人(我清楚这种人是好人一个),说话也不标准,感觉就更郁闷了。
两周下来,金工实习结束,但给我的感受体会可有不少。
1)通过实习,我了解到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还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以及安全操作技术。
2)经过多次的动手操作,我初步掌握了基本机器的独立操作能力,并能应该于实际生产当中。而且,动手操作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4)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时间表,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