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污染治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江苏某石油化工企业长期专业从事液化石油气(碳四)加工企业的原料及下游产品的供应销售,现已形成年产9万吨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生产规模。项目主要以异丁烷和丁烯(包括1-丁烯、异丁烯、反-2-丁烯、顺-2-丁烯)为原料,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经烷基化反应等过程生成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其生产工艺包括水洗、脱水、脱轻烃、烷基化反应、闪蒸、产品精制(酸洗、碱洗、水洗)、异丁烷精馏、正丁烷精馏等流程。生产过程中?a生废气中主要含有丙烯、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二甲醚等多种挥发性有机气体。各车间虽已配备了废气治理相关设施,但仍难以满足现行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因此需要对企业废气排放进行进一步治理。
1 企业废气处理现状
企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异辛烷生产车间、罐区、污水处理区等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废气特点,采用不同的废气治理方案及措施。
异辛烷生产车间主要废气为不凝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等)。针对不凝气的性质及其资源利用价值,对废气污染物治理方案及措施见图1:
企业罐区主要由各种原料罐、中间产物罐、废水脱气罐、中和酸罐、中和碱罐、酸雾碱洗分液罐等组成。针对正常工况下各类储罐蒸发损耗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企业采取使用浮顶罐、安装呼吸阀挡板、高温时采取水喷淋以及加强管理等有效措施,使罐区内物料蒸发的损耗降至最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当储罐发生故障,罐内的可燃气体通过风管输送至地面火炬焚烧处理。
污水处理区在废水治理过程中,会有硫化氢等污染物产生,但企业目前对这部分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情况很差,存在没有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没有废气处理设施等问题。
2 废气整治方案
通过对企业现有废气处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对工艺有组织废气处理工艺合理、处理设施完备,废气能得到有效处理。但对无组织废气,尤其是污水处理区产生的硫化氢等废气处理措施并不完善,需要加以改善。
结合企业污水处理区内无组织废气的现状,采取的改造措施包括:(1)对污水处理区厌氧池池顶、气浮装置应该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减少无组织排放量;(2)根据实际收集风量采用合适管径风管输送废气至处理装置中;(3)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
由于污水处理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等废气,采用其他处理工艺如生物过滤等易受到温度、pH值、设备占地面积、调试时间等限制而不适合采用。因此,针对废气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进行处理。具体措施为在污水处理站厌氧池顶、气浮设备加盖密闭,臭气通过引风机使加盖密封空间形成负压,把密封空间内挥发出的臭气(硫化氢等)通过主风管进入活性碳吸附塔后,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
污水处理区废气改造项目所需的主体设备参数见表1。
通过对污水处理区废气处理设施的改善,污水处理区无组织硫化氢废气的排放浓度从初始的0.625mg/m3下降到0.27mg/m3,去除率达到56.8%,达到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3 结束语
篇2
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深,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相关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2、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篇3
【关键词】乡镇工业;环境污染;外部性;公共物品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表明,大多数的环境污染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扭曲,或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等市场失灵所导致的。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例如:完全理性的假设、不存在公共物品的假设、不存在外部效应的假设、不存在交易费用的假设等。在上述假设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亚当·斯密所描绘的神奇的“看不见的手”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优越性。但是如果上述条件不成立,市场就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就会出现市场失灵。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外部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庇古(Pigou,1928)在其1920年出版的著作《福利经济学》中,最早开始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解决污染等问题的赋税办法,创立了外部性理论。①20世纪50年代外部性理论得到较大发展,经济学家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污染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将外部性理论用作污染问题分析的基本原则。这包括1954年萨缪尔森(Samuelson)所揭示的公共品的本质及提供公共品的最优准则,1960年科斯(Coase)在分析外部性导致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的科斯定理等。
所谓外部性,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1)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其中,是生产者i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i效用函数;是生产者(或消费者)i的内部影响因素;是生产者j对i施加的影响。②
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乡镇工业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对他人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外部性被称为负的外部性;各种的污染治理行为等给他人带来正面影响,则被称为正的外部性。
乡镇工业污染是典型的负外部性问题,乡镇工业对环境污染的损害成本没有反映在到自己的生产过程中,使得乡镇工业使用环境资源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因此,乡镇工业将这部分环境损害成本作外部化处理。就生产的经济效率而言,要求乡镇工业的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但在可以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乡镇工业不用承担生产造成的负外部性这一成本,因此会尽可能多地利用资源生产私人产品,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负外部性导致环境资源的滥用和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如图2。
资料来源:朱柏铭,《公共经济学》(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如图所示,纵轴表示价格P、横轴表示产量Q,S线是乡镇工业的供给曲线,D线是需求曲线。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乡镇工业的边际私人成本MPC要低于边际社会成本MSC,两者之差为边际外部成本MEC,边际社会成本MSC与边际社会收益MSB决定了生产的资源利用有效水平或产量,与D线相交形成的均衡点,才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率要求。环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乡镇工业用不着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并且政府缺乏对乡镇工业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所以它会继续利用资源追求更大的利润,因此乡镇工业便根据边际私人成本MPC等于边际私人收益MPB的原则,将最优产量达到Q点,此时>。问题在于,此点并非是有效率的,这是因为未将边际外部成本MEC计算在内。表明,环境资源的公共财产性质将导致乡镇工业滥用环境资源,加剧环境污染。
乡镇工业污染治理的正外部性,表现为乡镇工业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收益不能为乡镇工业单独获得,但乡镇工业却要独自承担环境治理的全部成本,即乡镇工业的边际私人收益MPB小于边际社会收益MSB,如图3所示。但是,乡镇工业这种有益于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的生产行为,一般无法或很难得到相应的激励或补偿,乡镇工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因此没有持续和主动采用污染治理设施,治理工业污染的动力和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工业认为无利可图,就会把产量保持在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私人成本的那一点上,即生产的产量。此时,
资料来源:朱柏铭,《公共经济学》(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乡镇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关键在于及时处理污染。乡镇工业是否治理污染,要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当污染边际治理成本小于边际治理收益时,才会进行污染的治理;反之,当污染边际治理成本大于边际治理收益时,就没有治污的积极性和动力。而要治理污染,乡镇工业必须投入污染治理设施,由于乡镇工业生产能力较小,经济实力较差,无力投资污染治理设施,来治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2)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②由于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其产权非私人所有,它的使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无法对其使用者(或破坏者)直接收费,从而也就无法排除任何人对环境的使用。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环境的这种公共物品属性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没人能够被排除,理性的人也不会为消费公共物品而承担任何费用。乡镇工业就可以把废气、废水、工业废弃物排放到公有的环境中,使得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结果造成了“共地悲剧”③的结果。
假设有两个造成环境污染的乡镇工业A和B,它们对污染了的环境有两种选择:治污和不治污。假定治污的成本为120个单位,若乡镇工业采取措施治理工业污染,则该地区环境状况能获得100个单位的收益。如上图4所示,前面的数字代表乡镇工业A的收益,后面的数字代表乡镇工业B的收益。若A、B按要求治理污染,均摊污染治理成本,则各自投入60个单位的成本,收益为100,净收益为40。若乡镇工业A采取措施治理污染而乡镇工业B没有治理污染,则乡镇工业A的净收益为—20,乡镇工业的净收益为100,则A选择不治污,(反之一样)。当A和B都未治污时,其收益分别为100和100。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乡镇工业A和B都不治污时,收益最大,所以说,无论乡镇工业A或者B是选择治污还是不治污,其另一方的最优决策都是不治污,该问题的最优均衡即为(不治污,不治污),即收益为(100,100)。
以上乡镇工业之间的行为决策属于典型的“搭便车”行为,若政府没有采用严厉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乡镇工业的“搭便车”行为,理性的乡镇工业会大肆利用免费的环境资源,增加自己的收益,而不会去投资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造成环境资源被破坏,环境被污染。
注释:
①袁平.农业污染及其综合防控的环境经济学研究——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②马中.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③哈丁.公地的悲剧[J].学科,1986.
参考文献:
[1]张廷银.乡镇工业发展中环保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
[2]马歇尔著,廉运杰译.经济学原理[M].华夏出版社出版,2005.
[3]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曹东,王金南.中国工业污染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5]马中,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王金南,邹首民,洪亚雄.中国环境政策(第二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7]哈丁.公地的悲剧[J].学科,1986.
[8]温宇.遏制我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染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
篇4
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环境恶化的城市已有很大改观。我国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如果农村的环境不好,乡镇农村的环境污染没有解决,也就基本上没有解决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客观分析,找到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四点成因,并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使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控制进而得到及时有力的治理。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此外,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承受了大量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四条成因
1、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但却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 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要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创建美好生态家园,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着重从几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倡导生态文明,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逐步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对村民、企业经营者和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畅通投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解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采用多种措施确保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引导村民建设居民小区,逐步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以便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
三是强化源头管理,整治生活垃圾污染。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坚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处理,从源头杜绝污染问题。对乡镇生活垃圾采取“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处理模式,提高垃圾收集覆盖率和集中处理率,对不具备条件的偏远乡镇生活垃圾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处理生活污水。扎实开展城乡综合环境治理,以生态创建为载体,有效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四是引进先进理念,科学发展畜禽养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集中建设集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养殖场,提高畜禽养殖规模,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废物综合利用双赢的目标。划定禁养区和非禁养区,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型养殖场,走农业加工业、种植加养殖的循环经济之路。
五是提倡标本兼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强化乡镇企业的监督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严密监控,对新建企业实行严格的环评审批。整治农村河沟池塘污染,保护村庄现有水源,发挥河沟池塘的自然环境净化能力。
六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把环境保护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等的环境监测。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七是坚持疏堵结合,健全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除农村卫生死角,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开展以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为主题的“三化”活动。组织成立新农村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对村庄环境整治进行长效管理,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健全环保责任制,实行环境保护辖区首长负责制,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书目: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建议洋淀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14 期杨志新, 冯圣东, 刘树庆;
2、《隔、锌、铅单元素及其复合污染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关系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期 ;
3、《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 医学动物防治, 2003, 19期 连彦峰, 刘树庆;
篇5
我市工业经济相对薄弱,跨越发展必须发展工业,为此,市委、政府提出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但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企业效益下滑,实施工业强市面临严峻挑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环保部门作为对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保护环境责无旁贷,促进经济发展更是责无旁贷。
近年来,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我市高度重视工业污染防治,淘汰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和生产线,建成了一批污染治理工程,工业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环保投入历史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工业污染防治的形势和任务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是:一是造纸、化工、冶金、乳品等资源消耗型行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结构性污染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高,超出环境容量,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三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效益不高,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保增长与污染治理的矛盾突出;四是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不高,偷排偷放超标污染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在服务和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中,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监管,强化服务,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严格项目环保审批,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产业,坚决不批。特别是严格限止“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以严格审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强化全程监管,从源头控制新污染产生。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围绕市委、政府实施的“两大任务”,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凡是市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特事特办,快事急办,难事巧办,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对属自治区审批的项目,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加快审批速度;对有污染且有成熟治理技术的项目,主动提供技术服务,促进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
二、加快推进污染减排,腾出发展空间。围绕“十一五”减排目标,认真落实结构、工程、管理三大减排措施,削减排污总量,腾出发展空间。重点抓好昊盛、宇华碱回收装置、大坝电厂燃煤机组脱硫、金昱元自备电厂烟气脱硫,盐池、同心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依靠大工程、大整治削减排污总量。针对企业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抓住国家加大环保投入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同时,加大市级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对积极治理且效果明显的企业,加大“以奖代补”力度,支持企业污染治理。
三、强化环境监管,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认真落实排污申报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加强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严格约束和规范企业排污行为;二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认真实施清水沟、南干沟综合整治规划,督促万胜生物、富荣化肥加快治污步伐,提高重点流域的水体水质;以牛首山镁合金工业园区、青铜峡新材料基地等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大对工业炉窑的治理力度,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围绕“三城联创”,加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环境监管,确保城市污水达标排放和垃圾标准化处理。大力整治城镇餐饮油烟污染,严格城市噪声环境管理,着力解决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环境质量,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提供良好环境。
篇6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2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由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对于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污染的治理作为重点,通过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控管理,实现我国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1我国常见水污染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数量或者是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进而造成水体无法使用的问题,造成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污染造成的,主要有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城市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水等几类,其具体成因如下所示;
(1)工业污水。由于工业生产会大量用水,工业生产中洗涤、稀释、作为原料或者是冷却等,都涉及到用水,如果对于工业废水处理不当,或者是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直接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则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以净化处理、毒性较大等问题,一旦发生污染问题治理非常困难。
(2)农业污水。由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作物会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这些农药以及化肥的分解时间较长,在灌溉过程中这些残存的农药、化肥或者是牲畜粪便通过灌溉回流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同样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
(3)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主要是由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所造成的,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以及各种无机盐,同时也包含较多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如果对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则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这些固体废弃物的种类非常多,处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很容易形成难以恢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5)其他水污染问题。其他水污染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以及酸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其中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地表土体中残存的农药化肥进入江河胡海,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降水酸化则主要是由于我国以煤烟为主导的大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危害。
2我国水污染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污水处理水平不高。由于一些地方在经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不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环保设施严重老化,因此造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效果差,污水处理经常存在着不达标排放的问题。
(2)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由于对于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各种违法排污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严重超标的问题,甚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3)污水处理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内各地的污水处理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整体的污水处理财政资金严重不足,针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
(4)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力度不足。由于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不足,甚至没有制定完善的环保工作开展工作措施,对于环保工作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会造成严重水污染的项目仍然继续建设,对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
3水污染管理对策分析
(1)将工业污染的防治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由于工业污染在水污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水污染的治理上应该将工业污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为了降低工业污染,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环评手续,同时积极督促污染企业采用清洁工业设备,控制水污染的污染源。对于造成严重工业污染的企业,还应当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确保排放废水中的所有污染物全面达标。此外,在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上,还应当将重点行业,例如造纸、纺织、化工以及印染等行业的处理作为重点,通过提高行业污染的治理水平,确保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
(2)严格控制农业污水。由于农业以及农村污水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还应该重点针对农村污水以及垃圾污染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采取以村庄为单位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在农村大力倡导发展清洁农业,重点依靠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节水农业,降低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以及农药使用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3)积极的采取各种生态化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对于水污染的防治,除了采取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以外,还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当前在水污染治理上较多的是采用生态带的建设以及人工湿地对水体进行净化。通过在水库、河流以及湖泊等位置设置污水截污管,并采取清淤绿化等工程施工措施,依靠人工湿地对水质进行江湖,并对小流域的水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4)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问题,离不开污水处理设施的应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增加投入,重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在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处理方面的作用,进而起到降低水体污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还应该注意完善城镇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城镇生活污水都能够进行集中的无害化处理,以减轻由于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5)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监督管理。为了彻底治理水污染问题,应该通过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方式,治理相关的水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应该定期检查以及随机检查,重点针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污水处理厂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排放废水均已达标。同时环保部门还应该作为牵头主导部门,积极推广各种污水处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于新工艺,并适当的增加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控制管理。
结语
水污染问题不仅会对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危害,同时也会严重制约社会以及过敏经济的长远发展。环保以及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紧迫趋势,明确造成水污染问题严重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来雪慧,王小文,徐杰峰等.基于向量模法的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2期
篇7
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近10年来的全国的环境统计年报、农业部环境监测中心农业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库资料及有关普查,可以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总结为以下三类:
首先是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平方公里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对太湖、杭州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其中太湖面源污染物对TN的贡献率已超过1/3,对TP的贡献率接近1/3。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02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因为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吨/平方公里,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这类污染也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普遍出现。
其次是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例如,每年产生量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量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浙江省环保局2002年进行的调查表明,农村聚居点的环境质量除了大气污染指标外,其余已经显著劣于城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第三是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与乡镇企业存在类似污染问题的是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居民消费能力强和农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而必须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快速发展。如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有80%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而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1%左右,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因为这些地区可资利用的环境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另外,农村由于污水灌溉和堆置固体废弃物,大量承受了工业污染的转移,导致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延伸的食品污染。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总之,在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农村环境污染,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将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和成因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形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以及“剪刀差”经济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的表现更为突出。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现代化进程中污染问题的加重,一方面是由于发展方式不当:过于注重经济目标,因此在农业集约化生产、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基本不考虑环境约束;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与社会未能协调发展: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而农村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制度缺失,导致农村极易“小污成大污”和“小污成大害”。
具体来说,可以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村现代化的特点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导致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
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居民集中使得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
不仅如此,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以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为例,其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它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天气等),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制品(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情况。三是不易监测性。这是指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等情况。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必须注意到,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没有考虑农村污染的治理。
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尽管国际上各种市场化的实践很活跃,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由于政府缺位,导致在农村聚居点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上存在一种悖论:根据亚当·斯密的“市场大小决定分工”理论,可以推出“市场大小决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的最小规模”。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由于单体市场规模小,其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连应付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更难以估计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种悖论造成了农村聚居点污染日趋严重并将继续严重。
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篇8
农村环境污染不像工业污染那样易发现易治理,而如果扼制不住“小污染”必将变成“大污染”,因而,我们要着重干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俗话说“惟有净土,才有洁食”。我们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机肥的有效利用率,大力发展有机、绿色生态农业,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食品安全。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同时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以“环境怡人、村镇宜居”理念,充实“村容整洁”主题,让农村的村容整洁起来,乡风文明起来,居住环境宜人起来。
二是构建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建立遏制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体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源隔离工程等;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精量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效率;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关闭、取缔禁养区内的养殖企业,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监管。
篇9
一、实施范围
钱塘江、曹娥江、椒江、灵江在我县境内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重点是东阳江、南江在我县境内的干流。
二、实施目标
"531水污染防治工程"是指:通过污染防治工作,境内主要流域水质一年内初见成效,三年内明显改善,五年内基本达标。按照市政府文件要求,到2011年底,我县境内江流域主要水体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功能要求;到2015年底,台口断面水体Ⅲ类功能符合率达到80%。
三、实施内容
(一)工业污染防治
1.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推进以区域环境准入为主导的生产力布局体系建设。完善县制造业发展导向目录,限制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
2.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监管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快推进工业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实施磷化工艺环保型替代技术应用;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开展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工业废水治理达标工程,对废水超标或超总量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有水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实施搬迁或关停。
3.全面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
严格执行新建工业项目必须同步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替代置换要求,对超出排放量控制指标的企业,暂不批准新增项目环评文件;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逐步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1.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水质稳定达标排放,2011年污水收集率不低于75%,2012年底前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60%以上;实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治理工程;加快云山区块,深泽区块排污管与县城联网工程建设;2012年底前建成尖山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做好冷水、新渥区块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可研论证工作;鼓励采用无动工厌氧处理、人工湿地处理、微动力处理等技术全面处理集镇、农村生活污水。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严格执行禁养和限养区规划,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所有规模化养殖场。2012年底前,全县新、改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98%以上,97%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农牧结合、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率达到88%,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
3.保障城区饮用水安全。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碑设置和保护规定,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开展水源水质常规监测,乡镇饮用水源每季监测一次,行政村集中饮用水源每年监测一次以上;县城饮用水源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常年连续不间断在线监测。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531水污染防治工程"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县督查局、环保局、农办、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国土局、水务局、建设局、规划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
2.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如下:
县督查局(考核办):负责组织开展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将"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各项工作目标纳入各镇乡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
县环保局:负责编制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治污设施运行监管;实施乡镇流域断面考核,污染生产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监管。
县农办:牵头负责村庄整治建设项目。
县发改局:负责将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有关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进全面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县经贸局:负责节能降耗和"二高一资"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编制完善产业导向目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配合相关部门推广环保型磷化工艺的使用。
县财政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县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筹措和监管。
县国土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土地指标落实,牵头负责采、制砂行业污染整治。
县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的建设;负责指导实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
县水利局:负责牵头实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依法做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生态调水工作,负责占用河道采、制砂场(点)的整治工作。
县规划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用地规划许可。
县农业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落实禁养区、限养区相关要求,协助乡镇政府实施禁养区内养殖户搬迁和取缔工作;牵头开展生态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引导散养户集中养殖。
县卫生局:负责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工商局:负责依法吊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经营执照。
(二)资金保障
资金投入以企业为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县财政建立"531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资金,重点对影响面广的示范性、控制性治理工程给予资金补助或以奖代补。
(三)制度保障
1.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和河段包干制度。将"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各镇(乡)、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建立乡镇水质交接断面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县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对交接断面水质进行监测,各镇(乡)政府负责辖区内水污染综合治理,对水环境质量负责,镇(乡)长为主要责任人。
2.制定企业关停限产制度。依法制定企业关停限产制度,明确工业企业关停限产的响应条件、执行程序、补偿标准、行政诉讼应诉办法等内容。在区域、流域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要求时,实施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全面达标工程,对超标排污企业限期治理;逾期不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产治理;对无法治理达标企业,实施关停。
篇10
一、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 减排目标任务:2008年12月15日前完成XXXX(企业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等6户污染治理工作。主要污染物削减量:COD1106.48(吨)、NH3-N(吨)49.72、So2(吨)控制在30000以内。
(二)完成情况。 1-9月,全市重点污染物削减量为COD1817.14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4.2%;NH3-N110.95(吨),完成年目标任务223.1%;SO21895.05,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6户企业的工业污染治理除XXXX、XXXX2户企业在设备安装外(10月底试运行),XXX正等待专家验收,XXXX、XXXX和XXXX等4户企业均在试运行。省控6户企业年内都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主要做法
1、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全国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节能电视电话以及全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本免费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市工业领导小组会及市工业经济运行会以及全市节能降耗暨淘汰落后产能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有关节能降耗文件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对全市工业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认真进行了分解细化作出了具体部署。 3、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省目标任务下达后,我市及时对全市77户耗能3000吨以上标准煤的企业节能目标和省下达的削减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与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责任和措施。
4、注重监管,增强实效。为确保完成今年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市节能减排两道小组于7月、9月先后两次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督促和安排全市节能和减排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各地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定期监督性监测和检查,
5、搞好循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是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和首要任务,资源综合利用本身就是间接节能减排。今年我们切实加强了安岳循环经济试点园和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公司循环经济试点的各项综合度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抓紧了全市11户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水泥企业全部通过了资源综合利用认证,年可消耗工业固体废物30万吨。取得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工作的有序开展。
6、狠抓宣传,强化服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在“ 节能宣传周”和“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中,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悬挂巨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突出节能减排重点,明确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方向,切实加强对重点能耗、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排放大户的服务,特别是对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实行重点服务和跟踪管理,先后开展了节能监察、节能审核、节能规划、节能项目和资金申报等工作,抓住了XX城区、XX县、XX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减排的关键,加快了工业污染治理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央和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市政府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通过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强化服务和加强监管,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措施,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 上一篇:医学检验个人年终总结
- 下一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